门诊医疗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7 09:59:08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部队医院 门诊管理 特点

    部队医院的特定职能,决定了部队医院既要完成好各项卫勤保障任务,又要发挥医院的特色服务于患者。新形势下,医疗需求的增加,服务要求的增高,医院人员编制的缩减,门诊人员流动性增大,使医院门诊的医疗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及时创新制度和改革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医院门诊的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拓展医院的发展空间,将是医院管理人员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一、门诊管理的特点

    (一) 医院门诊的功能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而拓展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人群康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疾病,转变为及健康体检、疾病的预防保健、疾病的康复等为一体的健康抚慰机构。[1]就诊人流由单纯的疾病患者扩增为健康者、亚健康者、疾病患者(包括社区医院的疑难转诊患者及三级医院康复治疗的转诊患者)及疾病康复后需要恢复机体功能等人群。医院门诊的功能有了极大的拓展,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也随之增加。

    (二)门诊质量管理随着医疗功能的拓展而加强

    医院门诊是集一所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有效管理为一体的服务性窗口,其作用不再仅仅限于患者的就诊治疗,更是医院面向社会、展示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社会和人群通过门诊质量来认识医院整体综合素质。[2]因此,门诊医疗服务工作质量的优劣,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随着门诊功能的增加,要使门诊的各项工作与之适应,就必须及时调整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抓住重点,制定新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确保门诊质量不断提高。

    二、门诊管理的内容

    门诊人员集中、人流量大,医生的临床经验、医疗技术等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医生接诊的时间较短,而患者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高;每年还要接受多次军地医疗卫生、医疗保险等工作的检查,还有不断出现的军地医疗卫生工作的新政策、新规定,给门诊的质量管理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繁琐纷杂的医疗管理工作,医院门诊必须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一)医疗质量管理 包括门诊文书质量、诊断质量和治疗效果的管理等方面,这是门诊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医院医疗水平、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二)服务管理 包括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服务语言是否文明、服务行为是否规范、服务标准是否到位、服务措施是否落实、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结果是否满意。

    (三)环境管理 包括门诊候诊、就医环境的整洁舒适,导医指示标识规范清晰,布局流程合理醒目,卫生设施使用状态良好,保护患者隐私遮断措施、消防器材完好,安全疏散通道畅通等。

    三、门诊管理的现状

    (一)门诊医务人员的状况 高年资住院医生,中高级职称的医生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承担一定数量的门诊工作,造成门诊医务人员的多样性与人员轮换的频繁性。由于医院编制人数的减少,既要承担军内卫勤保障任务,还要参加所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援救任务,使各科派出门诊的医生数量受限,面对日益增多的就诊患者,医生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为解决日益增多的临床工作,医院外聘地方医务人员数量增多,人员流动性加大,给门诊的医疗服务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部分有过医疗纠纷经历的医务人员,对门诊的医疗工作产生畏难情绪或对立情绪,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二)影响制度落实的因素 门诊相对于临床科室,技术含量偏低,致使个别医务人员不安心、不重视门诊工作,使门诊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受到影响。由于门诊展开科室多,岗位分散,独立工作,所在科室领导对所派出人员的医疗工作及业务技术能力不能及时指导监督,容易出现医疗行为不规范及业务管理断链等现象。[3]医生由于接诊患者多,容易出现门诊病历书写过于简单,处方部分项目填写不全,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使医疗文书质量难以提高,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造成自我保护力度不够或缺失。少数年轻医生、地方聘用医生对门诊医疗工作不够重视,又因缺少上级医生的监督指导,缺少临床应对经验,法律意识淡薄,在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方面尚有欠缺,导致医疗质量投诉时有发生。

    四、门诊管理的措施

    现代医院的竞争,不再单纯依靠低廉的价格,更是依靠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医疗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竞争。在医院的现行管理中,缺的不是管理制度,而是如何把各项基本制度落实到医务人员的行动上,落实到参与医疗服务的每一环节、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具体医疗活动之中。

    (一)转变管理理念 提高支持力度 管理者要深入一线,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变化和工作需要,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医务人员心情舒畅地为患者服务。医院领导在人员、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上要给予有力支持,加强对门诊医疗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对门诊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实行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加强门诊与各科室之间工作的协调与指导,加强科室高级职称医师与门诊医生之间的业务管理链,以不断提高门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科室门诊人员的工作表现与医院科室奖惩,人才使用、培养等挂钩的相关制度。

    (二)完善门诊管理机制 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在引起医患不和谐的因素中,相当一部分与管理机制不建全、不完善和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不到位有密切关系。[4]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前沿场所,要根据门诊的工作特点,及时完善门诊各项医疗质量制度、岗位职责及质量检查的考评标准,检查督导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检查、考核、讲评,用制度来教育人、管理人、规范人。

    (三) 提高医疗服务质 满足息者心身需求  在对疾病的诊疗效果上,医师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平时医疗工作中,有些疾病不能及时确诊或诊治效果不好,不但患者及家属很着急,医师也不例外。尤其是当患者不理解时,容易引起医患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引发纠纷,医师一定要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四)合理调配技术力量 缓解就诊压力 为了尽量把门诊医疗工作做得更好,满足患者的心 身需求,采取了门诊医师实行轮换制度,时间相对固定为三个月至半年。在全院内挑选专业技术强、服务态度好、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的专科医师,确保服务质量。特别时段根据患者就诊高峰,及时增派调整医疗、检验、药房等窗口工作人员,各楼层加设挂号收费窗口,加强导医巡回,及时分流,缓解医生及窗口人员的压力。

    (五)改善环境 方便患者就医 优美、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可以淡化、消除伤病员心中烦恼、郁闷,调整失衡心态,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宾至如归的感觉,并能增强伤病员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各工作室前和候诊大厅设置靠背椅,墙上悬挂着大屏幕彩电和滚动式显示屏。播放人们感兴趣的节目内容,供伤病员休息、候诊时欣赏,接受宣传教育,了解科普知识,缓解了患者候诊时焦虑不安的心情。方便快捷的就医程序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温馨舒适的就医空间和现代化治疗设备,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疾病诊治准确率,对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5]

    总之,在门诊医疗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切实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于门诊医护人员为中心,为门诊医疗工作的关键环节及评估方法制订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清晰的可行的操作指标,为患者提供应该享有的服务,为管理者自己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来评价服务效果。各行其职,才能在管理模式上真正实现以法治院。只有依法行医,才能真正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使患者与医院通过医疗市场的交换,获得利益双嬴。

    参考文献

    [1] 任长海 王艳 加强门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医院管理 2007,4(6)

    [2] 姚兵.谈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

    [3] 李穗华 何丽卿  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门诊质量细节管理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4)

    [4] 王金江,张德利  新形势下门急诊质管理工作的探讨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2)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 门诊;医疗质量;医院形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16-02

门诊是医疗工作第一线,是直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门诊患者多、流量大,患者就诊时间短,病情观察、了解受限,且就诊环节多,医疗程序错综复杂。门诊医疗质量是门诊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健康和医院的信誉。所以,做好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呢?

1合理组织门诊医疗力量,由一定的高年资医师坐诊

专家门诊是由具备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临床诊治经验丰富并有专业特长的医务人员参加,在管理上与普通门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性。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专家门诊日益受到患者的关注和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专家门诊医师资质要求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从事本岗位临床工作一定年限,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并完成一定普通门诊工作量的医师。另外,以疾病为纽带的综合诊治中心,既方便了患者,克服了单科诊疗的局限性,提高了医疗质量,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合,起到优势互补作用,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年轻医师在门诊遇到疑难杂症能及时向上级医师请教或进行门诊会诊,提高年轻医师的医疗水平。医疗水平提高了,患者自然也多了。高年资医师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提高了医院声誉。

2 以患者为中心,优化门诊流程

服务流程的先进与否,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把各类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达到科学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就诊流程简约化是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如何满足广大患者就诊需求和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门诊布局人性化已成为现代化门诊建筑的必然要求。为解决门诊“三长一短”问题,我们采取了一定措施。科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安排门诊医技科室的位置,尽量将相关科室集中,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综合性大医院门诊“三长一短”现象比较普遍,因此,简约化的就诊流程是节约患者时间,提高门诊服务效率和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一站式”服务把多种服务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流程通过集成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减少繁琐的服务过程,以最短的时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服务过程变得快捷、方便。将“一站式”服务引入门诊服务流程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开设方便门诊;将划价与收费合二为一;各层均设收费窗口,尽量将收费点与药房、检验科室靠近等。一个中心药房,实行综合窗口发药,使患者排一次队就完成全部取药过程。中心药房设置在一楼,患者取药后即可离开医院。药房为全透明敞开式的工作场所,并配备计算机,便于发药人员与患者面对面地进行对话及解释用药。药房服务流程设计可使患者的取药流程得到简化,取药过程中的人流方向单一,有效减少了电梯负荷,方便了患者,同时门诊环境也得到改善。

3 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与主观评价

患者就诊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与声誉,反映了门诊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为患者提供简洁、方便、高效、满意的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努力创造人性化的诊疗空间。标识醒目、就诊流程图设计合理,就诊时一目了然;对门诊各项收费做到明码标价;对门诊各项服务进行公示、承诺;为患者提供较满意的解答服务;每个科室均设分诊护士;每层楼均设导医人员;遇到大型健康检查,设专门导医人员;为患者提供免费饮水服务,查询服务;为患者提供轮椅等,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

4 制度创新是门诊服务创新的保障

规章制度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又是把管理者的意志、行为统一在系统目标下,为完成一定目标而活动的重要手段,以保证系统整体、安全、高效地运行。因此,必须建立门诊岗位责任制和有关的工作制度。包括:医生出门诊管理规定;门诊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坚持会诊、转诊制度;建立健全门诊病案管理制度等。门诊管理规章制度实质是实施预防性管理手段,以保证门诊医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落实情况,各项质量指标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各项操作规程的运用程度等,特别是门诊病历的书写情况。门诊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对医疗纠纷、一些诉讼案件和某些调查,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对医师的自我保护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每个医师都应认真写好门诊病历,门诊管理者应加大检查力度。这样有助于肯定门诊医疗质量方面的成绩,及时发现问题,为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再优化提供客观依据。平时门诊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科室,进行不定期的专项环节质量方面的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门诊医疗质量实现有效控制。

5 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

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文明服务。医院根据各个窗口的岗位特点,制定和完善了岗位职责和服务措施,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主动排忧解难,指导患者就医和治疗。医护人员保持仪表整洁,营造温馨、宽松、愉快的就医氛围,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做到礼貌待人、热情服务,精神面貌和服务形象明显改善。

门诊是对外服务首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在越来越重视品牌效益的今天,门诊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愈加受到重视。因此,做好门诊服务就愈加显示其重要性。我们医院通过长期规范管理,门诊医疗服务质量很有改观。

[参考文献]

[1]隋进峰,孙彦,郭敏.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和谐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8(24):126-127.

[2]易学明,苏义.创新门诊服务理念适应门诊发展需求[J].中国医院管理,2007,10(10):41-43.

[3]朱永松,李卫平,张斌渊.专家门诊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6):409-410.

[4]王丽姿,张建宁,刘子先,等.医院门诊药房服务流程再造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164-166.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3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居民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负担,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医疗统筹制度,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筹原则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基本保障。在着力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基础上,通过统筹共济的方式,逐步解决参保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坚持社区就诊。依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诊,降低医疗成本;

(三)坚持费用共担。门诊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二、统筹范围

市属三区所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全部纳入门诊统筹范围。

三、筹资标准

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筹资按照参保居民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从当年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列支。门诊统筹标准可根据统筹基金收支余情况、缴费标准及财政补助标准的提高而适时调整。

四、报销范围

参保居民在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如下:

(一)《省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范围内的药品费用;

(二)注射费、输液费常规治疗费用;

(三)普通黑白B超、心电图、X线透视照片、化验常规检查费用;

(四)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费用。

五、报销标准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从门诊统筹基金中列支。报销比例和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执行号文的规定(即报销比例为20%,年度最高报销额为600元)。

六、就医管理

为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方便参保居民就医,采取定点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方式,对居民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划片管理。

(一)参保居民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册》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诊居民要在处方上签字,并注明身份证号(少年儿童由家长代签);

(二)定点医疗机构不得拒绝参保居民就诊,要认真审查参保居民的医保手册,核实参保身份及参保单位。参保居民就诊时应免收门诊挂号费和门诊诊查费;

(三)定点医疗机构应遵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有关规定。要及时录入参保居民的就医信息并传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同时作好就诊记录、结算等基础工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年审与动态管理,监督、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诊疗水平。

七、费用控制及结算管理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协议管理,对门诊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按定点医疗机构所负责的社区(或学校、托幼机构)总参保人数进行核定。超出年度核定标准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支付;低于核定标准的,结余额转下一医疗年度使用。

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联网,参保居民在指定门诊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部分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个人负担部分由个人与指定医疗机构结算。

定点医疗机构每月1日至5日执上月门诊正式发票、医疗费用清单、门诊费用结算单、门诊诊断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经审核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月10日至15日拨付上月应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的90%,预留10%作为年度服务质量保证金,根据日常、年终考核结果给予兑付。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适时、合理就医,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五政发〔2006〕32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行“县级监督指导、乡镇统筹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乡镇合管办在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管理。县合管办对乡镇门诊统筹实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乡镇合管办设立专职管理员。专职管理员从乡镇卫生院职工中择优考核聘用,报县合管办备案。

第五条乡镇合管办主要职责

㈠贯彻和落实上级有关合作医疗制度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实施本乡镇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措施。

㈡负责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审查、报批。

㈢按照本办法之规定对辖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参合人员的就医行为实施监督、控制和管理。㈣负责合作医疗门诊补偿资金的审核和申请划拨工作。

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基金分配

第六条门诊统筹补偿基金实行全县统一管理,按参合人数每人每年14元分乡镇核算。

第七条乡镇合管办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的原则,确保基金安全。

第八条门诊补偿基金分为门诊医疗补偿金和风险金,其中:门诊医疗补偿金占95%,用于参合农民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风险金占5%,用于门诊医疗费补偿出现透支后的补充。当风险金累计达到当年度门诊补偿基金10%时,不再提取。

第九条动用门诊风险金时,必须报县合管办批准。

第四章医疗补偿

第十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在本乡镇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按本办法规定获得门诊医疗费补偿。但经审批已享受门诊慢性大病补偿的患者不再纳入门诊医疗统筹补偿范围。

㈠补偿范围:对参合农民因病在门诊就医发生的治疗费、医技检查费、材料费、药品费(合作医疗目录内药品)等医药费用的补偿。

㈡补偿标准

1、补偿比例:参合农民在本乡镇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药费按20%比例给予补偿。

2、封顶线:参合农民每日次发生的门诊医药费补偿封顶线为5元,超过封顶线的金额由患者个人负担。

㈢补偿办法

1、参合患者门诊就医发生的医药费用由接诊定点医疗机构按补偿标准现场补偿,并由医疗机构经办人员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登记表》,患者在门诊报销登记表和处方上签字认可。

2、各定点医疗机构在每月20日—25日将当月的门诊医疗补偿费用上报乡镇合管办审核,同时提供《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登记表》及复写处方(第一联)等报销资料,乡镇合管办于每月28日前上报县合管办复审,通过复审后,县合管办按审核金额拨付至各乡镇合管办。各乡镇合管办每月向定点医疗机构核拨一次。

第十一条下列情况不属于补偿范围:㈠在本乡镇外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

㈡《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品费用;

㈢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药品费用;

㈣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连续诊疗超过三天未确诊亦未转诊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㈤经调查审核属舞弊行为的医疗费用;

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不予补偿的范围。

第十二条乡镇合管办建立门诊医疗基金补偿台账,实行计算机管理,严格审核合作医疗门诊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做到门诊医疗费补偿登记表、合作医疗证、处方、门诊医疗基金补偿台账四相符。

第十三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合作医疗门诊医疗费补偿专账。

第五章服务提供

第十四条乡镇合管办会同卫生院对参与合作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医务室)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报县合管办审批后发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标志牌,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可凭《合作医疗证》在本乡镇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第十六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在接诊参合患者时,必须坚持先验证,后补偿的原则。

第十七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服务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要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引导农民合理就医。严禁开“大处方”、做“套餐式”的检查;抗生素联合使用不得超过两个品种。

第十九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接诊参合患者,经门诊治疗三天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应转上级医院治疗。

第二十条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参合年度中没获得医疗费用补偿的应安排一次健康体检。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将《合作医疗门诊补偿项目收费标准》、《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及价格》、《参合农民的权利和义务》上墙公示,确保合作医疗补偿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二条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实行公示制。乡镇合管办每月公示本乡镇门诊医疗费补偿情况,各村卫生室每月公示本村门诊医疗费补偿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乡镇合管办每季度要对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基金的补偿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县合管办报告。

第二十四条乡镇合管办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乡镇卫生院平均处方金额控制在30元内,村卫生室平均处方金额控制在25元内,每季度统计分析一次,超额部分在基金拨付中扣除。

第二十五条建立举报投诉制度。乡镇合管办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并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举报箱。对投诉事项要及时予以调查、处理和回复。

第二十六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包括中草药)必须从乡镇卫生院调拨,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村定点医疗机构一律不得从其他渠道进药。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合作医疗用药目录用药。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达到100%(急救药品除外)。否则,每低一个百分点,将从拨付款中扣减一个百分点的资金,一月结账一次。

第七章风险防范

第二十七条门诊医疗补偿金出现透支时,用风险基金解决。若风险基金支付完后仍有透支的,由乡(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共同承担。参合农民不承担基金风险。

第八章奖罚

第二十八条在实施本办法中,对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积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监督管理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乡镇合管办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合作医疗监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要时予以解聘。

㈠在补偿工作中,因失职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㈡,以假乱真,合伙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㈢在监督、调查、走访、核实过程中,敷衍塞责,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㈣擅自批准不属合作医疗报销项目,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㈤其它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三十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追回经济损失、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和执业资格。

㈠将未参合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参合人员报销的;

㈡肆意分解大处方,进行分次报销的;

㈢虚挂病例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㈣故意截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导致不良后果的;

㈤为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方便,代报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㈥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放宽补偿政策标准的;

㈦《合作医疗门诊补偿登记表》和“合作医疗处方”等文书不按规定使用或书写不规范,不按规定操作,造成核报困难的;

㈧其他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三十一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乡镇合管办应责令其退回已发生的费用并可暂停其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待遇6个月。

㈠将本人新型合作医疗证件借给他人使用的;

㈡其它违反新型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乡镇合管办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县合管办审批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县合管办负责解释。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医疗;服务;制度;成本管理与核算;财务管理

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医院面临自负盈亏。要实现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进行福利与经营相结合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经济管理,向经济管理要效益;通过经济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医院实行经济管理就是用经济方法,管理医院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以保证医院任务的完成。

在现行制度下,医院不应只是进行简单的经济管理,而是要转变观念,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强化经济管理的方法和对策,向管理要效益。如何加强经济管理,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扩大医疗服务,增加收入来源

1.创新有特色的专科服务:细化专科服务范围,要求各专科不断创新,推出有自己特色的专科服务项目。如中医科根据中医理论设立推拿、针灸和三伏贴治疗服务项目,这些项目的推广,在短短半年内吸引了不少病人,使原本属于收入较低的科室,一跃成为收入不错的科室,病人往往需预约才能得以治疗。

2.开展高新技术服务项目,对技术含量高的新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优质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以此吸引病人就诊。

3.开设便民门诊,在双休日、节假日、夜诊及午间都开诊,这些门诊的开设,大大方便了外地来的门诊病人和本地的上班上学一族的就诊,进一步开拓医疗市场。

4.开展特色体检服务,做大做优健康体检业务,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采取不同形式,定期对体检单位和体检客户进行回访、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等跟踪服务,实行体检-治疗-康复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检后服务优势,为医院输送病人,拓展病人来源。

5.积极开展送医下乡等义诊业务,通过送医下乡和义诊,既可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人群看病问诊,又可取得社会效益,还可得病人的宣传,更可发展潜在病人来源。

二、加强制度落实,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狠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核心制度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保护伞,是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命脉。狠抓医疗制度内涵的落实,通过规范各项医疗操作,使医疗操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进行实时质量管理和监控,有效提高医疗质量。

2.狠抓门急技诊质量安全制度:规范门诊诊疗工作,提高门诊确诊率,提高门诊工作质量,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完善急诊“绿色生命通道”;在提高技诊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及时出具检查报告,缩短病人就诊时间。

3.狠抓药品管理制度落实:在管理好药品采购的同时,还要抓好用药管理,抓好阳光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做到合理控制药物比例,科学用药,合理施治。

4.完善科室分配制度:在进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推进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扭转同岗位、同职称、不同工作表现却同等收入的“大锅饭”现象,要体现医务人员技术、风险和工作量价值的对等关系,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达到降本增效

1.全院职工增强成本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2.规范医疗操作:通过制定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流程,规范医疗操作。医疗操作规范化,既可提高医疗质量,又可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医疗纠纷,还可减少操作不规范造成卫生材料等物资的浪费。

3.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对物资采购和库存加强管理制度、制定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制度、制定公车管理制度等。针对目前医疗单位滥用高值耗材和医疗费用高企的情况,特别要制定耗材管理和费用控制机制,明确高值耗材使用比例,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量;制定合理的办公经费控制机制,节约办公成本,降低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4.正确确立成本费用的范围,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严格执行与医疗无关的费用不得计入医疗成本,做到不转嫁成本费用。

5.制定成本核算的范围和成本核算项目,正确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对间接成本,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分配方案,合理分配间接成本。

6.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坚持定期开展成本分析,了解成本执行情况,及时掌握成本升降的影响因素,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规律,不断较正成本核算误差,修正并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四、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医院运行绩效

1.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只满足于把钱管理好就行的观念,要树立不只是管好钱,而重要的是如何用好钱的观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循环利用,发挥无限的作用;合理调配资金,防止呆账、坏账和资金沉淀,盘活资金存量。

2.严格执行医保物价政策,正确引导合理收费,做到医嘱、检查、报告相符,不多收、少收、漏收和乱收费。严格控制药物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比例,引导医务人员按病情需要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治疗的手术方式。

3.加强内审和内控制度建设,堵塞漏洞,挖潜增收。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权范围,进行“开源型”和“节流型”审计;健全内控制度,从严执行财经纪律,从费用发生的各环节堵漏。

五、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管理效率,降低病人费用

1.在医疗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加强住院病人管理,缩短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在门诊完善各项诊断的前提下,缩短入院确诊时间和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时间,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提高效率,减轻病人负担。

2.加快推进规范化诊疗,促使医疗质量进一步好转:完善和细化门诊诊疗规范,提高门诊的确诊率,缩短住院检查时间,加快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保证患者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性,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病人费用。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也必然是要与时俱进,不应只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经济管理措施,而必须要敢于改进、敢于创新的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和手段,医院才能在新形势下获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肿瘤内科;门诊化疗;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57-02

癌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化疗成为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模式已经落伍,现如今满足患者的需求才是医疗部门工作的重心,改善医患、护患关系,以病人为驱动的导向是当今形势下医疗机构的方向标[2]。我院予2010年下半年起,将门诊化疗由原来门诊输液室管理改为肿瘤内科管理,进行管理模式的改变,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提供优质护理,提高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医院改革目的

医疗资源共享: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医疗保险(特定)治疗项目的增加,形成了门诊化疗病人日益增多的趋势,为适应卫生体制的改革,使肿瘤患者得到更方便、快捷、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将门诊化疗移到肿瘤内科病房,既能缓解门诊压力,又能充分共享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原门诊化疗的弊端

2.1 门诊患者病种多、流动性大,化疗防护不到位:由于门诊化疗患者与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所以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上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3];门诊输液室没有化疗患者专用房间,也没有配备化疗药物的安全操作台,化疗防护不到位;环境嘈杂,影响患者的休息及护士判断能力。

2.2 急诊护士工作性质缺陷:急诊护士由于8小时工作制,不仅要承担门诊肿瘤病人的化疗工作,而且还要承担急诊工作,不能对病人进行连续性护理[4];另外因文化程度差异、治疗时间短,急诊护士化疗知识局限,健康教育不全面,特别是化疗外渗、静脉炎、化疗毒副作用等,极易造成护患沟通不协调而引发护理纠纷。

2.3主管医生流动性大:造成查房、巡视不到位,医患沟通少,治疗与护理脱节。

3 管理对策

3.1 环境及硬件设施配备:设立专门化疗配置中心,安装配置化疗药物的生物安全操作台,由配置中心统一配送至肿瘤内科病区,做好化疗防护;病房内安排门诊化疗病人专用房间,带有卫生间,制定陪客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病房定期开窗通风,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3.2 规范门诊化疗流程:站在患者的角度,减少中间环节反复,尽可能的缩短患者就诊流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就诊率[5],病人在本院接受化疗,只需携带就诊卡,可以直接在住院部刷卡缴费,无需到门诊缴费,接诊、收费、注射、随访等等,实行一条龙服务,流程便捷、服务专业、质量保证。

3.3 专科医生负责制:凡门诊患者在病区化疗均需由肿瘤内科医生接诊,评估病人的实际情况后确定或修改化疗方案,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才能实施化疗,加强查房力度,如遇患者出现化疗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医生必须随时到位,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

3.4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4.1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充分掌握化疗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血管毒性、化疗外渗的处理;了解护理专业的新进展和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独立的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康复等计划,掌握急诊的抢救预案;熟练使用信息网络的技能,并准确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3.4.2 改善沟通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以沟通方式评估病人的病情、心理、用药、家庭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判断其存在或潜在的的主要问题[6],根据个体差异,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在身心两方面对化疗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治疗。

3.5 有计划性的选择静脉,实施静脉三级评估告知制度:力求一针见血,有文献报道[7]:化疗药物渗漏即便是在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情况下,渗漏百分率仍达0.1%-6.0%;护士应根据化疗药物毒性的大小,血管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第一级由输液护士进行初步的评估,第二级由责任组长再次评估,第三级由护士长对疑难问题评估确认[8];发泡性药物,必须选择粗、直的大静脉进行穿刺,必要时置PICC管或是深静脉置管。

3.6 化疗过程中应用标识系统,预防化疗外渗:为减少意外的发生,化疗过程中悬挂“防化疗外渗”红色标识牌,责任护士全程监护,主动巡视;注射化疗前、后必须用0.9%生理盐水说是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注射强刺激性化疗时,可予以如意黄金散或喜辽妥软膏,保护静脉,预防静脉炎;注射成功后做好化疗药物的使用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有无宣教、注射部位、注射化疗药物的时间、注射完毕时间,有无外渗或其他反应、处理情况、签名。一但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应通知主管医生,按化疗外渗应急预案处理,严格交接班。

4 效果

4.1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对门诊化疗模式的改革,我科日平均收治门诊患者6-8人,满意度从原来的95%上升到98%左右,实现了高满意、低投诉的目标。

4.2 潜在问题:一些强刺激性的药物化疗结束后可引起迟发性皮肤坏死[9],化疗后患者的跟踪观察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完善输液后的跟踪服务,将是我科今后工作中值得探讨的方向。

5 结语

在肿瘤内科设置门诊化疗服务,对门诊病人来说,既经济又方便,并可得到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对于医院来说,能缓解门诊化疗的压力,医院资源得以共享,减少纠纷差错,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静,刘均娥,孟洁,等.癌症患者心理困扰程度与相关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16

[2] 高艳辉.加强门诊护理管理 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C)161

[3] 杭红,潘兴华.现代综合医院门诊的护理工作特点及对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6,3:33-35

[4] 黄玉清,秦英,等.门诊肿瘤化疗病人健康教育难点及对策[J].华西医药,2005,3:559

[5] 唐文睿,崔丽萍.门诊护理管理工作难点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100-101

[6] 李倩华,曾漫瑜.门诊静脉化疗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4):715-716

[7] 陈水红,冯秀玲,陈树芳.门诊输液化疗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11):988-989

[8] 何满红,章娟,等.输液区护理安全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49-51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污染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52―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作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治疗疾病,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因为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给病人或家属带来其他的污染,使其再次感染其他疾病,不仅造成人民群众身心受损,而且违背医疗机构治病救人的原则。

1 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在《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

来,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职责是否能够旅行、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是否有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以及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种设置情况和对《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执行情况;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专门管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资料记载、交接记录和保存情况;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和职业防护情况等等,如能按要求能制定相关的制度,资料齐全,记录清楚明确,那么他们对医疗废物管理应能按要求执行。

2 对本市中小型门诊处理废物的调查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可知,本市大部分大中型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比较重视,能够认真贯彻《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各自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领导机构,领导带头管理,各其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考核细则;制定了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库房并且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配置了医疗废物警示标示、具体说明、专用的带有特殊标示的黄色塑料袋、专门运送医疗废物的密封推车;有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和交接签字程序;有的和特种垃圾站建立了委托处置关系,签定了运送、焚烧合同;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分类收集、交接记录、个人防护以及专用容器、车辆消毒管理知识的培训。

但是仍有大部分中小门诊没有按《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去做。目前本市登记在册小诊所1971家,日生产医疗废物2.5吨左右,除部分诊所的医疗废物交附近医疗机构处理外,绝大部分产生的医疗废物均为自行处置。这些医疗机构没有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没有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和交接签字程序,没有集中处置的设施,自己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办法焚烧,比如用小型焚烧炉,还有的在野外露天焚烧,小诊所的管理人员对业务知识概念不清,不会个人防护,操作不能按照规范进行。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调查示,他们检查了46家中小门诊,只有一家门诊部的特种垃圾管理处签订了处理合同,15家门诊的医疗废物交附近医疗机构处理,6家门诊的医疗废物自行焚烧,其余24家门诊的医疗废物去向不明。我单位是学校,是专门培养护士的学校,学生上完实验科或护理操作完实验垃圾,也没有明确的去向。而社区52%的中小门诊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很可能与一般垃圾混在一起,但医疗废物不同于生活垃圾,主要是医疗活动过程产生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带血的棉棒和纱布等用品,医疗废物在处置、储存和运送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传染性,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用品,流失后大部分流入不法商贩手中,他们低价回收后加工制成纯净水储水筒等塑料生活用品,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如何对中小门诊医疗废物的处理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严峻问题。

3分析以下原因有关:

3.1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知识匮乏,特别是领导或主要负责人员,相关概念不清楚,管理意识不强,对条例和办法认识肤浅,领导不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对垃圾不分类、不密封,焚烧不充分,对有些废物如输液瓶是否为医疗废物认识不彻底,甚至医务人员自己都重复使用输液瓶。

3.2中小门诊受利益驱使门诊、诊所床位少,赚钱少,他们决不可能与特种垃圾站签订合同,当然就近医疗机构也不会无偿免费处理医疗废物;本市有好些厂矿医院,工厂效益差医院效益也很难维持,按特种垃圾站收费标种收费,他们就更难维持,这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负担。

3.3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诊,病人来不做预处理,各种病人都接触,有些传染病也有截流现象,好多医疗废物就地焚烧或是掩埋,甚者随处乱仍,造成局部地区周围人群的污染,他们认为山高皇帝远,无人能管得上他们,这是观念意识不强的人;而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人们,他们也想认真处理医疗废物,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每日医疗废物不是很多,储存又不合适,相关单位也不可能为此单独跑一趟,就造成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3.4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相关执法部门宣传不到位,缺乏现场指导,监督检查不力。如《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来,各大中小医院接到了文件,而部分地区工作人员就根本不知道,有的是从报纸上肤浅知道一些,具体内容知者甚少,没有宣传、没有培训,没有现场指导;在检查时是否对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诊有过检查,而对未注册的小门诊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4 对策

自从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理》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医疗废物管理出现了新的局面,各级医院对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运送到集中处置都在不断的按照〈条例〉要求操作。但这毕竟是一向新的任务,人们在接受这些新生事物的同时,对它的理解欠缺,思想认识不能完全到位,所以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积极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值得考虑的。

4.1 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相关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条例》和《办法》,强化培训、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对辖区内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指导各个区县的监督检查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去,确实将《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落实下去;建立从业人员安全防护原则,帮助他们作好个人防护工作;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一步细化;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帮助中小门诊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中小门诊和效益差的厂矿医院,他们的医疗废物的处理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为了顾全大局,也可以免除部分费用,鼓励他们按要求处置医疗废物。

4.2 各中小门诊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带头管理,各其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考核细则;制定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医疗废物按点暂时储存,用专用的带有特殊标示的黄色塑料袋、专门运送医疗废物的密封推车;有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和交接签字程序;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分类收集、交接记录、个人防护以及专用容器、车辆消毒管理知识的培训。

4.3对于边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诊加大检查指导工作,医疗废物按点暂时储存时,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处理。对确实集中处理有困难或不方便的门诊,指导他们就地焚烧须多少度能达到充分燃烧,深埋多少能达到要求,杜绝因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而造成再次污染。

4.4最主要的是未注册的小门诊、小诊所,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力度,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撒网式的大检查,要求停业整动,在规定时间内该注册的注册,该取缔的取缔,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按协议督促检查,确保医疗废物及时处理。

门诊医疗管理制度篇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包括统筹模式和具体补偿方案。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农民受益水平,逐步扩大农民受益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现就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逐步规范统筹模式

根据各地试点经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主要有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三种模式。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是指设立大病统筹基金对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进行补偿,设立门诊家庭账户基金对门诊费用进行补偿。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是指通过设立统筹基金分别对住院和门诊费用进行补偿。大病统筹是指仅设立大病统筹基金对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进行补偿。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制定和调整统筹模式的指导,逐步将省(区、市)内的统筹模式规范到1-2种。

二、合理制订补偿方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等内容。新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制订补偿方案,努力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已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综合分析以前年度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医疗需求等因素,合理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各地要根据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情况,合理确定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过多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补偿方案,合理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机构功能和技术条件严格界定用药范围,原则上不能直接套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各地要在研究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中,增加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适宜的中医(含民族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含民族药)品种,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省(区、市)内各县(市、区)之间的补偿水平差异不宜过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和筹资水平相当的地区补偿水平应相对统一。

三、规范基金使用

实行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和风险基金;实行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地区,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和风险基金;实行大病统筹的地区,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合作医疗基金不宜再单独设立其他基金。

四、明确基金补偿范围

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补偿,应由政府另行安排资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应列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要研究采取适当方式将一些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根据当地一些特殊病种的平均患病率、次均门诊费用、年人均门诊费用等数据,合理确定具体的补偿病种、对象、标准和程序。

对当年参加合作医疗但没有享受补偿的农民,可以组织进行一次体检,但要合理确定体检项目和收费标准,加强质量控制,并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切实加强农民健康管理,发挥体检作用。设立家庭账户的地区,体检费用原则上从农民家庭账户结余中支出;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可以从门诊统筹基金中适当支付。对医疗机构提供体检服务,要根据服务质量、数量和费用标准支付体检费用,不能采取直接预拨的方式。承担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要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和优惠。

为鼓励孕产妇住院分娩,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合孕产妇计划内住院分娩给予适当补偿,对病理性产科的住院分娩按疾病住院补偿标准给予补偿。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要先执行项目规定的定额补助政策,再由合作医疗基金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对于其他政策规定费用优惠的医疗项目,应先执行优惠政策,再对符合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医疗费用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给予补偿。上述合计补助数不得超过其实际住院费用。

五、规范住院补偿

住院费用实行按比例补偿的地区,对由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原则上不再实行分段补偿,已经实行分段补偿的,要逐步减少分段档次。由县以上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可实行分段补偿,但不宜档次过多。要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补偿比例,引导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住院补偿起付线可按照本地区同级医疗机构上一年度次均门诊费用的2-4倍设置,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100元。乡、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应从高到低逐级递减。对参合农民在一年内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的,可只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封顶线应考虑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以当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住院费用实行按病种付费方式的地区,要加强对病种确认和出入院标准的审核和管理。

六、加强门诊补偿管理

门诊补偿分为家庭账户和门诊统筹两种形式。实行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要研究改进和规范家庭账户基金使用和管理,使大多数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直接受益。家庭账户基金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用于家庭成员门诊医药费用支出,也可用于住院医药费用的自付部分和健康体检等。家庭账户基金结余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但不得用于冲抵下一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缴费资金。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要合理制定补偿方案,明确门诊补偿范围,设定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严格控制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外医药费用,加强门诊医药费用控制,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农民就医行为的监督管理。

七、提高基金使用率

当年筹集的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结余一般应不超过15%。在调整完善统筹补偿方案之前,当年基金结余或历年基金累计结余较多的地区,县级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酌情组织开展二次补偿,提高基金使用率。在开展二次补偿时,应主要对当年得到大病补偿的农民普遍进行再次补偿,不能只对少数农民进行补偿,同时,要做好二次补偿的组织宣传工作,避免引起参合农民不必要的待遇攀比。

八、完善转诊和结算办法

上一篇:医疗机构意见范文 下一篇:病案管理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