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2 18:01:32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①12年来,教育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可谓全面深入,但是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却并不乐观,制约课程实施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通过对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8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体系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教育职能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在调研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看法,笔者约访了承德市四所小学的4位校长、9名教师和60名学生,获得了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重要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

此次调研中所用的所有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承德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对象不同,分为学生卷、教师卷和家长卷,调查范围涉及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样本选择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对课程的了解、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承德市部分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30份,无缺损问卷、无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50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40份,回收有效率为91.3%。

(三)观察法

为了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此次调研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调查期间,共组织6次综合实践活动,共计听课42节。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在调研的4所小学中,1所小学的班级课程表中有“综合课”,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3所小学没有单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以“健劳心”等课程代之。2011年至今,4所小学中有1所小学实施过5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小学未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

(二)对课程的认识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多数小学校长认为其价值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导致这门课程的实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接受访问和调查的39名小学教师中,多数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持肯定态度,少数教师认为这门课程的开设还不具备条件。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认为,如果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培训,其他学科的教师很难驾驭这门课程,加之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多教师分身乏术。

(三)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课时难以保证

在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中,只有1所小学“偶尔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其余7所小学虽然在课程表中标注有类似的课程,但因没有专业教师,而且这门课程并未列入小升初的考核范围,在承德市范围内也未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所以至今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这门国家必修课程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2.缺乏专业教师

调查显示,4所小学都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教师,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后新增加的课程,其前身为“非正式课程”的课外活动,国内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亦未开设相应专业,所以即使是必修课,学校也没有能够承担此课程的专业教师,只能由学科教师兼任,此为其一。其二,招生情况比较好的小学班容量大,学科教师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暇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城市周边小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虽然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但学科教师缺口过大,依然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3.课程资源开发范围小,利用率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从各学科教师到广大家长,从校内的阅览室、实验室、校园网,到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图书馆、青少年宫,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诸多资源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在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中,最常用的是网络资源,即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料查阅环节,其次是家长资源和校外的临时合作机构,如:药店、制药厂等。校外活动涉及学生安全问题,以及各部门的协作、家长的意见,资源利用过程中还会遇到资源有限、教师工作量难以统计等问题,致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举步维艰。

四、反思与建议

(一)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保证课时

作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有权监督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不同于校本课程,因此,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是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不可推卸的职责。承德市双桥区教育局内设有多个业务部门,不论是成立单独的管理部门,还是归并至其他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管都应成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行政上的重视和支持,是各级学校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二)填补教师缺口,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主体,只有坚持教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虽然国内暂时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人才,但是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均已开设相关课程,这就为小学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完善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机制。

(三)扩大宣传――获得社会的支持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方式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形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采用社会调查方式,即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二、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电子商务系统的运用、管理和维护等范围内。

三、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向所在学校(分校以上)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完成后,由学校组织评定成绩。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完成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三周。

3.进行社会调查的学生要根据选题列出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调查过程记录。

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结论要有理、有据。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原则上每人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如小组合写,需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且字数须在5000字以上。

6.提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时必须附调查过程记录或活动记录。

7.调查报告应自主完成,禁止抄袭,如有抄袭行为将视同考场作弊,取消下次补做机会。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社会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

社会实践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对于社会调查,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没有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够对调查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凡调查过程记录不完整,调查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或从事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由两人评定,其中一名应为被调查单位有关负责人。分校负责审核。

(3)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4.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模拟实验等)经审核合格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者不计学分。

五、时间安排和步骤

1.学员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填写社会实践资格审核表,学校通过学员自审、班主任审核及专业责任教师审核三个环节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的资格进行审查。

2.学校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确定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3.学员利用假期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报告于开学后第2周交学校初审。

上一篇:红酒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化妆品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