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1:27:20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由封闭式学校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社会教育一是要让学生出校园,走向社会,从课堂学习转变为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并在工作中及时改进不足和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和网络教育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变得灵活,选择余地扩大,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按自己需要开展学习,因而学校教育要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搭建网络教育“云平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开放式教育。

2从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岗位要求为主的教学方式针对企业岗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来自岗位实际,教学过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案例源于岗位实际。一是结合行业企业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调研国内装潢艺术设计与制作行业对设计员、制作员等的岗位要求,考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要求,总结、归纳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实施岗位导向教学。二是要按照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设计。

二“工学结合”模式要突出三个特性

要使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岗位、贴近行业、贴近社会需要,就必须使高职高专装潢艺术设计教育更具创新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创新性装潢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科技、设计潮流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具备高超的动手能力和时尚的设计美感,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创新性。在该专业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上就要始终坚持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该专业领域行业岗位要求,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际任务和项目中创新。

2结合市场需求,突出职业性“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实践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这个过程离不开设计行业的支持,要依靠行业领域制定专业标准,拟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倡导专业跟着行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教学跟着项目走,实践跟着(设计)生产过程走,把职业标准、行业规范、企业技术指标等及时纳入课程教学中,在与行业的联动中突出专业的职业性。另外,针对设计人才市场需求的不平衡,可以适当拓宽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领域,引导学生学习网页设计、动漫设计等。

3搭建实训平台,突出实践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过程就是强化专业实践的过程。在实训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和任务,按照企业的流程和标准完成,真正做到“艺术与技术结合、设计与制作结合”。同时,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积极吸引设计企业参与教学,为人才培养搭平台,主动将企业对相关岗位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工学结合”模式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

1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的育人体系,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学习思维和实践动手课程,根据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逐步深化文化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主动联系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的教学实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并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和考评办法,校企双方共同监管实训流程,确保学生校内校外实训的质量。同时,企业与学校要和学生家长签订相关《实习管理协议书》,确保校、企、个人三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2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更新快的专业,这需要专业教师及时关注专业领域内的科技发展、审美动向和市场需求趋势,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观念,并将其融入教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因此,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和“传帮带”等形式,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通过推荐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外出进修学习等形式“充电”,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设计师做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将最新的设计潮流、施工工艺,以及设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职业岗位规范要求等带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增强“双师”教师的含金量。

3要深化校企合作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校企合作的好坏。要积极联系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指导和纽带作用,通过制定和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及指导性意见,采取措施激发企业的需求动力,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推动学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达到社会、行业、企业、学校与学生各方多赢的目的。要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制度,包括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设备共享、技能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逐步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努力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装潢艺术理念中国文化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装潢设计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对不同被装潢物的不同实际需求。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风,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体实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楼的实用性主要是适宜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剧院的实用性主要是保证观众充分欣赏演出;陵墓、纪念堂的实用性则主要是创造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出装潢设计的实用性,就要力戒单纯片面地追险猎奇,防止浮华不实与奢侈浪费。

(二)美观性

装潢设计之所以被称作“装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美观性作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但是,作为一条设计原则,美观性要服从、服务于实用性,要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以实用性作为美观性的前提与基础,而美观性反过来又增强实用性。例如室内装饰布置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壁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帘、家具、摆设的壁挂、观赏工艺品等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紧连你我他。而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装潢设计的美观性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所谓“意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现出设计者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作为形式美,装潢设计的美观性,既包括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因素,又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美观性既产生于形式美本身,又产生于形式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观性的追求应与安全环保性相统一,绝不可以单纯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与环保。因此装潢设计者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与环保第一”的设计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为生命与灵魂。装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当然也必须以民族性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仅以园林设计为例,我国的园林就与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迥然不同。我国园林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许多园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话传说、借鉴文化典故、诗化自然风光,追求“诗情画意”。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楼阁、寺庙、园林等30余处,为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增光添彩。而其内部与外部的装潢设计,或楹联相对,或壁画相称,在色彩、布局诸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装潢设计的民族性,不是“为古而古”,而是“古为今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的图案设计,就是民族化的经典,也为装潢设计如何“古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义,又充满体育运动的特色。

二、中国文化对装潢艺术的影晌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发展。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大要素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那么这类设计作品将无任何价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庞大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对于留白处理及和谐比例有着很深的造诣。作品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丽充满禅机。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

中国邮政的标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人标志的造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中国邮政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整合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个专业,但我们在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的现象。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要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和深入,以强化在校生的艺术创作与专业技术能力。

一、提出本研究的缘起

设计教育必须与社会的经济、技术、信息、社会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等紧密结合,才能在社会构造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实践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当今市场对设计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今设计院校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学校实施开放化的标志。“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校本身就是向市场输送人才的加工厂,如果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需求,设计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市场的要求,那么从学校到个人,都有被淘汰的可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的后果可想而知。积极应对市场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当前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专院校中的一半都已经开办了设计专业,而90%的设计专业仍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①这是摆在设计教育面前的一大难题。况且,绝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课程仍以课堂教学加模拟练习为主,致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毕业后很难适应市场。课堂如何与社会接轨,这也是国内设计院校的改革重点之一。2001年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与锐步(Reebok)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将一项运动鞋的专题设计纳入正式的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要课题,让所有同学参与其中,最终作业得到外方的认可。结果显示,这种教育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在真正参与社会项目的同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

二、装潢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优越性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在商业环境下工作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际课题的培训学习,既掌握了设计系统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又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一般都以虚拟的题目为主,和社会结合不够,往往设计的东西没有考虑具体的应用环境,比如说,印刷品设计没有考虑印刷的成本和能否达到印刷效果,没有考虑设计所直接面对的受众群,没有考虑到工业化生产所具备的条件等等,同学们的思维一般都比较单纯,概念化和程式化,主要以考虑美观为主,而少有考虑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从而出现了“中看不中用”的主观设计。

社会实践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弱的必要方法。社会实践有几种形式,直接走入实习单位,进行实践;还有是将实践内容引入课堂。一般教育以单纯的知识传授、积累为目标;以记忆显现型思维为主,拘泥于现成理论;学习内容提倡统一性、规范化。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创新教育则以培养求知欲、开发创造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多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提倡学习的多元性和自主性,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在实践中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观念转化;由“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转化。实践教学给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更多的是要在学习中感悟,并通过教师及身边同学的启发,获得真知。

三、装潢艺术设计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与研究

装潢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与研究,最终的行动也是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上,又主要体现在装潢艺术设计的主干课程当中。

1、CI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与研究

CI亦称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作为一种建立、传达企业形象的完整理想的方法。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化,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树立整体形象,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的策略性工具——CI战略的价值已被证实。

CI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型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CI战略的深入展开,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沟通、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创造、表现、统一规范和综合设计能力。目前,随着现代商业企业和品牌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壮大,企业对自己视觉形象的重视度提高,所以社会上企业标志、吉祥物等的征集活动越来越多,说明企业主已经认识到CI对一个品牌或接受主体的意义。这给CI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首先,CI设计的教学要让学生融入设计的主体,实地的考察与访问,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对于后期的创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创作时的责任感。课程的组织者,应适时接触最新的设计动向,众多的标志征集活动,将这些有选择的纳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对题目统一的分析和认识,理清创作思路。如果有当地的企业等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让学生纳入设计实践体系,将参与社会标志投标、校企合作引入课堂进行操作。教师搜集有关信息,尽量寻找不同行业的招标内容,使学生可以多种角度练习,组织学生互动讨论每个项目的特点、适合的手法、表现形式,多样化设计方案、整体展示,互相吸收好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教师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和作品,讲授投标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增加了投标内容,引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同时,由于投标和校企合作项目有时间限制,所以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设计完成,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讲求工作效率、注重设计质量的习惯,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在设计“景德镇图书馆”的标志时,我们同学曾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多方面地搜集资料,加上教学老师的精心和细心的指导,使我们同学在此次征集活动中表现不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为学生参赛中标作品)

2、广告策划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与研究

广告策划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广告策划及各单位媒体的策划、创意能力,包括广告策划实施的基本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告策划所要涉及的市场调查、主题策划、广告设计、效果测定等环节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广告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实践的因素是比理论更重要的。进行社会实践是进行广告策划教学最可行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和校外的广告公司及企业进行联合教学,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广告策划人来进行讲座、授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将其独特、新颖的创意思维能力与社会良好结合起来,也培养了其市场调研能力即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对广告的设计能力及创意能力,掌握和达到对广告媒体的应用能力和广告策划实施能力,也对广告其他各门课程进行有效地综合和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更深入、更熟练运用广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校外的广告公司及企业在操作中从学生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新奇创意和观念,达到互助互利的双赢效果。

因此,带领学生去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参观、交流,了解公司的设计流程以及成品制作,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广告策划的细则,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3、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与研究

近几年中国广告业蓬勃发展,仅1992—2002年十年间,中国广告营业额就从25.02亿上升至903.15亿,增长了36.09倍。广告经营单位也飙升到了八万多户。而同时,各开设此课程的院校却依然实行着老师讲解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始终是图形、字体、色彩、版式,而对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鲜有了解。这种“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如下目的:使同学们深刻理解广告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掌握广告的类型、实际目的及作用;广告传播的四大媒体及其辅助媒体的应用;广告创意的内涵、重要性以及现代广告创意的战略要素;深入掌握广告媒介的特征、作用;掌握广告创意方法及广告设计的基本程序等。在学习过程中,除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注意培养创意思维能力与一定的社会市场调研能力即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对广告的设计能力及创意能力,初步掌握和达到对广告媒体的应用能力和广告设计实施能力。

目前一些广告业知名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等已就这方面寻求了解决之道:与企业或广告公司合作,由学生和从业人员合作完成广告项目,在广告实务运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专业知识,了解自己的缺陷不足,以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这无疑为其他正在探索中的院校提供了参考。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广告公司、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广告营销人士和高级主管来校兼职任教,或担任名誉教授和顾问,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有报道说:从1996至2001年,日本株式会社电通在中国北大、清华等6所大学实施了为期5年的广告教育项目,5年中共有284名电通的广告人在讲座中担任讲师,其教材着眼于广告的运做实务,其教员也来自电通资深的广告人。这一举措将企业时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大强化了广告专业教育的可操作性,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③

4、包装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与研究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融为一体。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包装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界和设计界不得不关注的课题。由于竞争激烈,包装在发展将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的包装是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消费特征,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包装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适应新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由于专业课程各环节的编排缺少系统性,相邻和相关学科知识缺少关联性,从而显露出专业课程覆盖面过窄、过专。加之知识老化、教法陈旧,使包装设计教育出现了一种浮在主观“构想”表面进行设计、但目标不切实际的状况,进而导致设计教学出现了轻实践技能、弱调研的隐患。

针对包装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在技术与工艺、设计理念与形式的衔接方面,增设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课程。在强调系统性设计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包装的结构、材料、印刷、机械、自动化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的系统性发展。

要培养高水平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设计教学中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富有创新精神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诸环节中注入新鲜的、系统的、全面的教学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能。

面对当今包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迅速适应市场的问题,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学习力度,改革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自动手去做,去感悟、体验包装设计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做到更好的,更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欣赏水平相一致的包装。如2003年,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的“月饼包装设计”课程,就是把客户请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市场的简况及商品的特性、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随后教师又根据包装设计的基本理念,结合月饼包装的设计特点,做设计思维和创造力方面的练习,最后,带学生走进印刷厂,了解印刷工艺流程,深入到印刷、印后的各道工序,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修改订正中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设计水平(图为南艺尚美分院包装设计作品)。再如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将参赛项目“葡萄酒包装设计”引入课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比赛要求,向学生分析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比赛的准则和比赛的相关事项,而且指明了设计的方向。在此次比赛中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同学囊括了不少奖项。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例子。

四、结语

理论教学教授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正在成长,正在完善的专业,走的每一步都是重要的,而在这之前的方向却一定是要确定的。本项目提出的课程研究与整合,是对本专业的一次深入剖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和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邵宏、严善镦《岁月铭记—中国现代设计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9月第362页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问题;措施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为我国装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我国装潢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经过多次改革,提出将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新模式。事实证明,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会成为关键力量。但是,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模式的推出,为装潢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第一,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突破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的局限。第二,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检验自己在装潢艺术设计课堂中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第三,该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为其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可以带动其他专业教学的发展。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予以解决。

二、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相关课程体系不成熟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在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相关课程体系中,对于装潢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所占比重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高校对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非常充实,但是具体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观念未深入人心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不被大众所熟知。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但是,这种观念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模式浅尝辄止,沦为形式,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价值。3.学校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的机会较少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平台,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寻求实践机会有较大的困难。如果学校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的机会较少,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将会成为一个空壳,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堪忧。因此,学校应该尝试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解决措施

1.健全课程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为了促进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模式的开展,就要积极健全相关的课程体系,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与必修课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使相关安排符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与标准,确保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真正落实。同时,要注重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2.多方面宣传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模式

对于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学校教师对此的正确认知,并尝试在课堂中运用;第二,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支持;第三,通过社会媒体的舆论引导,让大众对于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形成正确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3.学校要为学生寻求机遇,拓展市场

一方面,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社会实践的机会,勇于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学校要与社会相关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长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学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结语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颖辉.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提高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11).

[2]翟浩澎,程笑君,李霞.民办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整合研究.艺术教育,2009(9).

[3]王棋.艺术设计专业课示范式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现状 实践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具备较强艺术设计能力,能够从事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与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国内较早开设的设计类专业,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自身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根本任务。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也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四年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使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得以综合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毕业设计环节的具体内容

各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长有所不同,一般在半年左右。笔者在近几年所带毕业设计过程中做了一些总结,根据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毕业设计时长一般定为十六周,包含选题、调研、设计制作等内容阶段。(见右表)

选题阶段是毕业设计的最初阶段,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大致分为: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等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的趋势,不再是围绕一个课题内容进行设计,而是多方向多角度地对课题内容进行设计。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对毕业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确定课题后,便指导学生展开课题调研。调研应根据具体课题内容,要求学生对市场、企业等有关方面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所做课题内容的现状、问题、缺陷,及创新发展方向。在调研过程中应注意对同类课题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并深入了解相关受众。如饮料包装设计课题的调研,应对市场中各类饮料的包装形式、包装装潢面、包装材料等内容进行考察,还要对购买人群进行各种分析。学生通过调研完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应当准确详实、资料丰富,并阐述自己课题内容的观点。

在完成选题和调研阶段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与制作。确定课题设计内容后,开始设计方案的草图构思,通过一定数量的方案图表达出课题内容与创新性,再依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经过反复修改筛选确定设计方案。在进一步的毕业设计中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方案制作,以实物作品展示表达课题设计主题。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和作品展览。

二、毕业设计的现状

毕业设计是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每个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各不相同但又环环相扣,各阶段进程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好坏。笔者在近几年所带毕业设计中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学生对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缺乏计划性,在毕业设计前期浪费大量时间,后期时间不够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内容和质量下降。同时,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学生通常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找工作,就业和毕业设计相冲突,一些学生为了得到好的工作机会不重视毕业设计,因此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

2. 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尚未充分理解、分析时就确定所做课题,往往所选题目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或者题目内容方向单一,以至毕业设计缺少多样性和实际意义。清华美院装潢艺术系主任马泉说:毕业设计多样性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它是很多因素的结合。例如,载体多样性、思维多样性、材料多样性等等,而视觉元素的越来越丰富,也是创造设计多样性的催生剂,学生们接触的东西多了,看的多了,思维开阔了,自然就会设计得多样化。做好毕业设计,选题至关重要,学生应对毕业设计选题广泛了解后再确定课题,这样更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多样性、创新性。

3.课题调研过于形式化,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实地调研分析普遍不够深入,资料搜集不够全面,缺少逻辑性,往往过分依赖网络,没能针对课题深入市场、企业及受众进行调研。

4.设计构思制作过程中,学生受到市场现有设计及调研内容影响较大,自己课题设计的思路不够开阔,毕业设计课题创新性稍有不足。

5.对印刷工艺、制作材料缺少实际接触。毕业设计后期往往通过实物制作来展示毕业设计成果,学生在实物制作过程中对纸张及其它材料、实际印刷过程缺乏了解,以至所选择的设计承载物效果欠佳,从而浪费时间与金钱。

三、毕业设计的实践与优化

1.毕业设计各阶段时间内容的控制

通常,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时间为十六周,约四个月。在这一段时间里,学生要完成选题、调研、构思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制作、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以及毕业答辩等任务,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学生的实习、就业等问题也对毕业设计有着影响。

以往,毕业设计存在 “前松后紧”,学生对毕业设计前期的选题、调研不重视,表现松散,后期赶时间赶进度,往往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为改变这种情况,学院与指导教师应双重控制,合理把控毕业设计时间,从选题开始严格要求,合格者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者继续完成直到合格。指导教师每周检查学生进度内容,学院不定期抽查,对屡次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推迟或取消答辩资格,这样各方面督促、要求下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能使毕业设计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地顺利进行。

2.毕业设计推动教学调整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集中体现,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中得到检验。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的综合检阅,也是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与延续。对于学院,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哪方面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发现专业教学中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不足,如哪些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作业与社会、企业缺少联系等。

因此,毕业设计可以推动日常教学改革,日常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也能促进毕业设计的良好发展,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专业教学成果的展示,而更是一种检验。

3.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的可行性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工艺等课程的设计实践对促进专业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企业、设计公司进入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不再停留于模拟、虚拟课题之间选择,把毕业设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这是符合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企业与公司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环境、工作状态,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此外,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可以使指导教师和企业沟通,有利于知识的互补和增长,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学院也能通过企业参与毕业设计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挥洒自我的舞台,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平台。我们必须重视毕业设计,抓好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的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三联书店2002年版

2、 齐霞、袁乐辉、索理《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载于《艺术教育》2008年第3期

3、 薛燕妮《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新思路》,载于《艺术教育》2010年第4期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装潢艺术理念中国文化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装潢设计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对不同被装潢物的不同实际需求。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风,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体实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楼的实用性主要是适宜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剧院的实用性主要是保证观众充分欣赏演出;陵墓、纪念堂的实用性则主要是创造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出装潢设计的实用性,就要力戒单纯片面地追险猎奇,防止浮华不实与奢侈浪费。

(二)美观性

装潢设计之所以被称作“装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美观性作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但是,作为一条设计原则,美观性要服从、服务于实用性,要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以实用性作为美观性的前提与基础,而美观性反过来又增强实用性。例如室内装饰布置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壁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帘、家具、摆设的壁挂、观赏工艺品等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紧连你我他。而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装潢设计的美观性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所谓“意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现出设计者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作为形式美,装潢设计的美观性,既包括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因素,又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美观性既产生于形式美本身,又产生于形式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观性的追求应与安全环保性相统一,绝不可以单纯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与环保。因此装潢设计者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与环保第一”的设计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为生命与灵魂。装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当然也必须以民族性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仅以园林设计为例,我国的园林就与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迥然不同。我国园林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许多园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话传说、借鉴文化典故、诗化自然风光,追求“诗情画意”。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楼阁、寺庙、园林等30余处,为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增光添彩。而其内部与外部的装潢设计,或楹联相对,或壁画相称,在色彩、布局诸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装潢设计的民族性,不是“为古而古”,而是“古为今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的图案设计,就是民族化的经典,也为装潢设计如何“古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义,又充满体育运动的特色。

二、中国文化对装潢艺术的影晌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发展。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大要素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那么这类设计作品将无任何价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庞大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对于留白处理及和谐比例有着很深的造诣。作品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丽充满禅机。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

中国邮政的标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国古写的“中”字,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根据我国古代“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人标志的造型中。该标志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形与势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表达了中国邮政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1.建国初期——艺术设计教育之雏形

1949年到1957年,百废待兴,新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有力的保障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政治上与前苏联关系密切,教育上也有“一边倒”的倾向,学院模式完全采用前苏联的办学方法。为“配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时由于“图案”词义的萎缩,逐渐被认同为“纹样”,设计艺术教育中“图案”被改为“工艺美术”。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此时第一所以美术设计为主的学校,成立于1956年,由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副局长邓洁任担任院长,雷圭元、庞熏琹担任副院长。设有染织美术、陶瓷美术、装潢艺术三个系科。此后中国的其他地区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院系。其实按照工艺美术学的学科目的,是想让设计服务于生产,不要与生产脱离。然而这在当时工业水平和社会生活还在相对落后的中国,对于大机器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使得工艺美术仅仅限于一些传统手工艺,艺术设计教育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这个时候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含有传统手工的意味,题材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多集中于中国工艺的传统门类,面向手工业而非的欧洲机器工业,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而多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

2.六七十年代——艺术设计教育之误区

1957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缝,1958年,中国开始“”运动。此后,从苏联模式在中国遭到质疑到此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在黑暗中前行。“”运动时各地结合教育改革大搞生产,开办了许多不同性质的工厂。这本来有利于设计艺术在实践中完善,将“设计”与“制造”结合起来,但为符合政治要求,艺术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都呈现浮夸风气,艺术设计远离了生产,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这就使得学院教育体系饱受摧残,艺术设计教育的积极性消磨殆尽,陷入僵化状态,融入到革命文艺的洪流中。虽然艺术设计教育在此时遭受了空前的混乱,但前辈学者们仍有一些艰辛的探索。1961年,以张仃、陈之佛、雷圭元、安性存为主的编选组在一年时间内编选出《图案基础》《色彩指南》《中国漆器发展简史》《中国装帧艺术史》《中国纺织纹样史》和3种稿本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及《工艺美术论文选》等设计艺术教材,树立起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3.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之嬗变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事业空前繁荣。“文化思想的解禁和活跃,西方现代艺术思潮、设计教育理念及方法被迅速介绍和传播到中国,包括设计教学课程的引进和借鉴,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从启蒙到全面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阶段”,七八十年代,关于“图案”“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许多老一辈的设计艺术教育家和理论家著书立说,他们以多年来的实践感悟和学术研究使得“设计”一词的概念逐渐明朗和清晰,同时也促成了新型的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1998年,在教育部的学科规划指导中,正式确立“设计艺术(或艺术设计)”的学科名称。理论体系的完善使得设计艺术有了完整的学科规范,科技的进步也给设计艺术增添了许多新兴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并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艺术设计在历史的大流中时沉时浮,经历了由“图案”向“工艺美术”,最后到“艺术设计”的转变,这些变故和历程,也正是促使设计艺术教育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核心课程 改革 建议

一、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推进

部分高职院校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即缺少必要的课程改革制度引导激励课程改革,也缺乏必要的课程改革专项基金,难以保证课程改革,收效甚微;同时还存在着基层教学单位管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够、探索研究不够等问题,难以有效指导和检验课程改革。

(二)改革探索不够,方案设计不足

一是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知其型不知其髓,形似神不像;二是课改人员分兵作战,没有一个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开发小组,不能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效应;三是课程改革单独进行,没有放入到课程体系重构中去考虑,难以形成整体效果;四是课改立项不够,职称科研、职称论文普遍,缺乏针对性的课改研究。

(三)特色定位不准,缺乏有效培养

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仅体现在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度上,还体现在课程改革的特色上。一是对课程的特色定位描述不够清楚,不知道要在哪个方面形成何种特色;二是缺乏培育措施,难以出成果。

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大多流于跟随前列院校,跟随市场需求,很少考虑专业课程群的综合建设,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核心课程不过是课程体系中虚有名号的一部分,没有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没有作为本院校本专业的特色进行发展。

二、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核心课程改革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等内容。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

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阐述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之间的差距及高职教育当前的改革形势;课程改革的基础主要描述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内容、方法和成效等。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完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建设有特色的核心课程,缩短核心课程与就业能力之间的距离。

课程改革的思路要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为先导,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实际产品为载体,参照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瞄准国家精品共享课程指标内涵,以校企双方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与研究。

(三)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

一是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高职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小组;二是对课程改革进行管理,设计好改革和研究的内容,做好课程改革的分工、监督课程改革的进度、分析总结课改的成效、形成课改经验材料。

(四)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首先是确定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参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其次是制订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以《3DsMAX+VRay效果图制作》课程为例,两个学期的课程,首开学期以基础为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提出学习建模的应用性不高,会影响学习兴趣,建议教师以赛促学,带领学生参加建模设计大赛,从而转变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学期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动,使其适应不断更新的软件知识。

第三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设计。教学模式要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a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做”一体化。以《3DsMAX+VRay效果图制作》课程为例,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学好它很容易,但是能够让它为人们服务,让它成为学生的谋生手段不单单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需要把课程拓展到课堂外,实地量房,与客户实际地沟通、交流,能够抓住客户的真正需求,以及准确直接地表达自己作品的特点等实际“课程”。

三、高职核心课程改革与研究的建议

(一)不断更新课改理念,内化教师课改动力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过程和多元评价为导向的考核评价理念,并将上述理念融入教师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深入探索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吸收各大高校,乃至国外学院的课程经验,多方试验和探索,寻找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经验,并进行本土化研究和实践完善。同时要加强教学模式设计,逐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三)广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选派骨干教师带着课程改革任务赴外校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和开发经验,与类似院校建立长远、稳固的教学合作。同时聘请知名课程改革专家指导课程改革,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固化课程建设成果,使广大教师课程改革观念、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台湾;福建;高校海西装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受国家对台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福建在对台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作用十分突出。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力加强闽台高职教育交流,推进高职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积累了大量优秀教学经验和优质教学资源。我国高职“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开展,各高职院校积极提升教育品质,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高职学生更需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协助学生学习和成长。就装潢艺术行业而言,如何学习借鉴、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研究变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尚未普及。但是,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虚拟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技术手段,最终会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探讨虚拟现实、全景等技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也是此专业的研究方向。但对于海西装潢艺术专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评价、实践方案的研究。

2装潢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海西现状装潢艺术专业教学现状的思考就福建省而言,经济快速发展给了在闽高职院校装潢艺术专业提供了与市场实践紧密结合的途径。但现行高校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和校企合作多为浅层次,教师往往采取虚拟命题的模式,实践教学的内容、过程、遇到的问题等各个环节都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严重,实践教学的实践性、操纵性大打折扣,加之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不牢固,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不足,及装潢艺术观念手法、工艺、材料等快速的更新换代。致使教学脱离社会实践,影响教学效果。2.2海西现状装潢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评价、实践方案分从课程结构角度而言,装潢艺术专业孕育之初直至当代,教育之路绵延百年至今。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行四类课程的交织组合,即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专业任意选修课程的四类课程。既体现出以专业基础为根本,以专业学科为中心,以学科发展为方向的课程目标又突出学科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但由于主副课“思想,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设计比例严重失调,进而专业课程课目繁多,课时比重过大,综合实训课程无论是课目还是课时少之又少,导致课程知识结构序列的严重倾斜。加之师徒制传授教育延续至今,专业技能都是“垂直的(及师徒制)”教学关系。致使装潢艺术课程结构,忽视了社会、科技、设计与人文等多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随着上世纪年代末,在进行装潢艺术专业目录调整后,专业单一对口的课程结构不利于市场需求培养多种规格和类型的人才培养。样板工程化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因此确立符合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是装潢艺术教育呈现多样性与合理性发展的关键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密切各阶段和各层次课程的衔接,兼顾各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2.3海西现状装潢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目标体系的思考产学研模式可引导学生获取“双证书”制,即:学生毕业时既获得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同时又具有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既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夯实了学生的实践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在产学研理念下,学生通过对装潢艺术制作过程进行全程的观摩学习,学生们可以获得比书本知识更为直观、具体的视觉效果,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装潢艺术的魅力和核心艺术环节。此外,学校也可以以各种研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们参与到多样化的课题研究等多元化的形式对装潢艺术丰富的理论内容进行有效展开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学术带头人的参与研究,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全面地与企业和社会接轨。深化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主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载体,弥补高校在实践资源和实践载体上存在的不足,而高校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专业人才,通过学生的实践教学,企业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企业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双方可以各取所需,实现互动性的共赢合作。另外,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背景下,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都可以发•942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并以“做学赛”等环节为重点:“学”,即是学生可以充分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做”,即是学生可以在实践平台上进行模拟的实践操作;“赛”,即是以各种竞赛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4海西现状以台湾为例教学路径思考台湾高校装潢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基本围绕教学目标与计划;课程设计命题;课堂教学;设计修改;实训设计图纸评析的方式与标准;校企师资的问题来展开的。从教学目标的设计至设计内容的命题,及实施设计教学,以设计评价、修改方式的教学中,修改图纸是评价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透过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修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进阶的重要步骤4。六个部分的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也成为设计教育中评断该学生是否适合于该项专业的最重要关键。台湾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中学生必需经由设计实实例来体验与呈现空间设计理论学习;并在绘图、做模型与讨论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交换不同的思考模式,以熟练分析、演绎、组织等表现方式,结合现有的设计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来完成作品。另外:台湾学生实训多用工作室设计模式。在台湾覆盖面十分广泛的装潢艺术系三年级学生设定的设计大赛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分量,不仅仅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还可以借助此平台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专业特征和操作实力,彰显本院校的实践实力和教学实力。同时,在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还可以进一步选送到台湾新一代设计奖的评选,对于更好地发现不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和高端人才提供了难得机遇。台湾技职类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计训练,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全程观摩和参与,同时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资格证书引入课堂,同时,职业设计师也可成为兼任教师的师资队伍。这一特色都成了台湾应用型高校培养装潢艺术专业人才的坚实力量。2.5闽台装潢艺术教学设计异同海西高校在装潢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常常运用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培养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能力教学方法,它是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中,将所发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形成案例,大家共同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之道。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但这此种教学方式对集中在综合实训或实践课程中,并未真正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参与评价主题仍为教师本身。职业设计师和在教学评价中未成为主导地位,学生无法透过职业设计师的辅助教学学习到了解问题、问题解决的能力、主动学习研究、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发展多元的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而评价的方式未能及时贯穿整个学习历程,所以也不能与同学进行及时比较,促进学生自我的学习。再观察台湾高校不仅将PBL作为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同时它将此方法应用于整个的教学课程安排中。问题导向学习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PBL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问题解决能力,故此种学习方式,对于像装潢艺术这类的应用设计科学而言,应具有相当的采用价值。加上“问题导向学习”是由生活上的实际案例或是情境模拟为依托,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讨论,藉由案例中的分析研究,从中寻找问题,使得对问题的思考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全面,并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因此,教学的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只是从旁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藉由小组的合作学习,及真实案例的题目操作,培养学生了解问题、问题解决的能力、主动学习研究、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发展多元的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而评量的方式是包含学生整个学习历程,并纳入以自评及同侪评量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的学习。

3海西装潢艺术教育特色

3.1善于利用开放的教学平台———慕课装潢艺术专业课程虽然有大量的实践课,但无法做到像台湾职业设计师一样全程参与高校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因此,大多数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充分模拟现实操作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具有较大的表演成分,学生无法在此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知识。在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善于利用开放的教学平台———慕课,可以很好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慕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是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关键点和难点知识提炼出来,通过各种形式多样、易于学生接受的多媒体视频,代替传统的教师讲解,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教学视频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利用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更加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更加利于学生们抓住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吗,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不及时进行引导的话,学生也容易迷失教学方向,适得其反地降低思考的主动性,因此适度运用互联网学习技术最重要。3.2建设装潢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是海西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建设校级、地区级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应充分利用海西“一带一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打造闽台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库,通过不同高校之间实践教学、教学创新、教学资源开放等方面的共享和协作,可以形成海西地区高职院校理论和时间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高校产业联盟,进而在提升高校学习能力的同时,彰显海西设计教育在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而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及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广能力。3.3改革“工作室学徒制”教学模式,焕发新的特色工作室学徒制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而言的,它突破了传统实践教学的限制,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直接剔除掉,将更多的资源直接集中到实践教学中去,在公司一线设计师、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对外承接各种各样的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科带头人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宏观方向的把握,对工作室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而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日常的实践教学,大多有高端的设计人才担任,在完成制作项目的同时,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使工作室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形式,而更加凸显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针对实际项目教学。工作室学徒制教学模式,不仅仅实现了师傅和学徒之间的互动,也提升了工作室的实践能力,实现了良性的互动合作。3.4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在装潢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因此,不断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是当前高校装潢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首先,教师要夯实理论基础,要紧密结合装潢艺术的前沿知识和理论,深入研究装潢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特征,并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创新内容。其次,要大力提升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当前,很多高校的装潢艺术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对此,必须要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带领教师到大型企业和先进地区学习考察,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增强提升实践能力的紧迫感。此外,要向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学习,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掌握装潢艺术的生产需求、前沿设计理念、新工艺、新技术,从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职业院校更要从企业一线直接聘用行业专家教授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振升,罗欣,罗奋涛.在应用型语境下对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以台湾中国科技大学与三明学院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20期.

[2]周瑜.室内设计教育研究.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7期.

[3]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南京艺术学院学位论文,2007年.

[4]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期

装潢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艺术设计 研究生 文化史课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专业技能课程,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点是开阔艺术视野、增强文化底蕴、深化设计思想。学生只有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设计和学术研究潜力才能厚积薄发,成为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设计工作者和研究者。

针对上述人才培养要求,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将“中西文化史”课程列为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主干学位课程,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开设7年。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主体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本课程以历史发展为基础,以中外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以时间和空间为脉络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世界文明发源地的国家、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着重分析社会、文化、思想、宗教的因素在艺术作品上的反映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文明发展历史、中外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研究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设计创作水平,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成为既立足本民族文化又面向世界的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侧重点

中西文化史课程是高等院校文史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文史专业学生一般有中外历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等选修课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还具有一定的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文献等方面知识作为支撑。因此这些专业中,中西文化史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章节分列细致,课时量大,教材有相当深度。而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则要结合专业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层面、接受程度等因素,在教学内容讲授、教学侧重、教材选用与编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科一般系统学习过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设计史课程,有些学生还具备一些中外建筑史、园林史、装饰艺术史等艺术史论知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设的中西文化史课程要与学生此前的知识结构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不能重复已熟知的内容,要在原有基础上加深理论分析与阐述,并进行内容上的拓展,补充学生在本科阶段所欠缺的知识。由于课时较之文史专业要少很多(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开设此课只有32课时),在内容设置上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笔者结合上述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将教学大纲确定为中国文化史部分以历史年代为线,介绍从史前至明清历代文化。以讲授思想史为核心,重点分析历代思想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史部分其一是讲授西方文明的源泉――古希腊文化的特点与成就及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二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介绍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重点比较中西艺术精神与艺术风格的不同。内容设置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避免了泛泛的知识罗列,从思想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历史,最终回到分析艺术风格成因和艺术文化内涵的落脚点上。

三、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形式与考查形式的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存在部分学生轻视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学习,大多欠缺文、史、哲知识的问题。授课、考查方式的单一化很难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考查评价方法上以课程论文或考试试卷作为考查形式,易使学生为轻松取得学分而敷衍,写作课程论文过程中抄袭现象严重,或死记硬背教科书和笔记上的考试题目重点进行答题,无法体现学生独立分析和深入研究与理解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中西文化史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查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其一是课内指导教学与课外自主研究教学相结合。在第一节课上提供给学生课外研习的文献目录,要求学生跟随课程进度研读文献与参考书,教师在课上进行纲要式的讲解与重点问题的分析。考查方式中增加写书评和文献综述的环节。这样解决了课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其二是联系历史分析现实,将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思想或文化现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由学生思考并确定要陈述的话题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演示课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演示和提问,大家就此话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并展开热议。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在这样的讨论课上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为今后写作专业研究论文积累了具有新意并言之有物的选题,同时锻炼了分析、表达、辩论能力。学生的演示课件作为考查成绩的一部分。其三是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有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动画、整体界面设计,引入大量艺术作品、考古文物图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陌生和抽象的知识。其四是走出课堂进行直观体验式教学,通过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将参观考察报告、感想、资料收集作为一份课程作业来完成。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和开展,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艺术教育中重视现实功利,轻视学术理论学习研究的不良趋势,通过改革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每个学生的思想、独立个性和思考研究能力全面地发挥和展现。通过教学探索,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使学术热情不断高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注:本研究受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三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子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材料

上一篇:公共艺术范文 下一篇:陈设艺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