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23:01:22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努力提高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本年度将根据院党委政治学习计划的总体安排,认真组织部门所属人员进行政治学习,使部门人员能深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关注时事,与时俱进。并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同时,认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深入研究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推动我院的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加大质量体系的宣贯力度,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本年度,质管办将在开展各种质量管理活动中,对各受控部门进一步加强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学习指导,并要求各受控部门及分承包方对所属人员定期进行集中学习,对新引进人员、转岗人员及时进行质量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贯,努力使各受控部门和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外审后修订的文件、新增部分乃至整个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特点,严格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确保我院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运行。

三、认真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严格实行质量管理

根据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质管办将从质量活动的组织、开展的形式、活动内容和审核评审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实行质量管理。内审重点是审核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宣贯培训情况,检查质量记录的填写情况和不合格项的纠正情况,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连续性。同时,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对分承包方提供的服务开展好评估工作。在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和缺陷将及时督促纠正。在管理评审中,将对本年度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运行情况予以分析、评价,研究内审中出现的问题、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以及体系运行方面的缺陷等,通过管理评审总结经验,为下一年度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提供借鉴。

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推进质量管理全院化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

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对实现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的评价和审定,是保证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应对实验室内外各种要素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管理评审,能进一步理清实验室的管理思路,明确实验室的管理重点和要求,使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改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使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更能满足广大客户服务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实验室的综合竟争力。目前,一些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检测实验室由于工作人员紧张,业务任务较重,加上对管理评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评审工作只作为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千遍一律,管理评审会议是众口一词,管理评审报告是满篇套话,纠正措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能切实地改进质量体系,实现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花架子。本文对实验室如何开展管理评审工作进行一些描述。

1、明确目标,制定全员参与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评审,一般来讲,为了方便工作,进行定期评审(按照评审准则规定要附加审核的例外)。定期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周期是一年一次,一般在年末各项重要质量活动结束之后开展。这项工作不是临时动员,仓促上阵,而是按照程序、有计划、有准备的重要质量活动。因此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年初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检测实验室来讲,有些部门的管理不纳入质量体系的管理,平时的工作质量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做好管理评审工作显得更是关键。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可以结合本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或质量管理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展开,应该包含评审目的、评审内容及重点关注、评审输入材料责任人员、编写要求及完成期限、初定评审日期等。计划的制定可以使在管理评审的准备过程中,能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强化事先调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质量,切实解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难点和问题。

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需要全员参与,同样管理评审工作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支持,只有层层动员,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质量体系的管理中来,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质量体系的缺陷。因此在制定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时尽量明确每一位成员应负的工作与责任,将管理评审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只有实验室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中的重要位置,从内心地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这样才更能提高管理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突出重点,编写清晰、简明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十个方面(不限于):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员工培训(含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这十个方面应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评价,不要面面俱到,流于形式。输入材料不是总结报告,而是对质量体系运行的实实在在的分析和评价,是改进质量体系的重要提议,所以只要说清质量体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改进要求就可以了。编写输入材料时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层次清晰,不要拘泥于固定格式,也不追求篇幅长短,有多少内容就写多少内容。

3、细化会议程序,简洁、高效地开好管理评审会议

管理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参加会议。管理评审议程通常为:(1)最高管理者宣布管理评审会议开始;(2)质量负责人汇报本评审周期内质量体系运行情况;(3)各相关责任人汇报专题核查报告;(4)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分析各项报告内容,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5)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适用性和有效性作出结论,确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管理评审会议前质量负责人应该对输入材料进行梳理,对公文议题进行提炼和筛选,制定恰当的管理评审会议议程,尽可能将会议评审要点或内容印发给参加评审会议的人员,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从而节省会议的时间,提高评审效率,千万不能搞成座谈会、茶话的形式,变成形式上的评审活动。

4、确定整改要求,编制充分、有效的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后,质量负责人应根据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是浓缩本次管理评审活动的重要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由最高管理者签署后依照执行。管理评审报告一般包括实验室管理评审概况,对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针对实验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整改措施完成的要求和时限等。

5、强化检查验证。确保管理评审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由质量负责人分发妻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按相应程序进行整改。质量管理部门应强化对整改措施的检查和控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是否达到改进的目的。质量管理部门对整改措施应制定检查计划,加强督促,对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的整改措施,要分析原因,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完成的整改措施要尽快按排效果验证,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验证,应排出验证计划或时间表,分阶段分析和总结。整改措施完成及效果验证均形成材料,并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材料。

6、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还要重点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6.1领导的重视,要开发最高管理者,让最高管理者用质量管理的理念来管理单位的务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2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深度,管理评审输入的材料不能顾及面子泛泛而谈,避重就轻,停留在表面,这样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要涉及到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和薄弱点,要让管理评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6.3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和验证,单位要形成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有措施,不能浮在表面,这样只会形成重复的管理评审工作,而不能对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

开展管理评审工作是解决质量体系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使整个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持续有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能够充分实现。在管理评审中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苟求形式,把握住管理评审的各个环节,以达到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要求,促进实验室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著《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强;环境监测;内部;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重要保障。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监测领域不断拓宽,监测技术手段也不断丰富,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原来单一的数据质量控制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全面、完善且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才能规范各项监测工作,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全程序质量管理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质量管理与监测技术的有机融合,使管理程序化、程序制度化、制度法制化,实现各负其责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体系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效能。实践证明,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体系,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1]。

1.1 建立规范有效且适应工作需要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通过制定手册、程序、作业指导文件和记录的体系文件,明确对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和职责。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来说,体系的建立应重点考虑如何将各项管理要求有效融合到实际监测工作中,建立起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2]。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覆盖”

“全覆盖”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覆盖实验室全部活动,大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编制体系文件中都充分考虑到管理要素和实验场所的全覆盖,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是过程和人员的全覆盖,为实际这一目标,就需要对监测工作的每一岗位、每一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所以 “全覆盖”既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志和要求,同时也是实验室不断追求的目标,不断建立、完善和丰富管理体系规范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全覆盖的过程[2]。

1.3 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质量体系运行是一个执行文件、实现目标、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过程。体系文件必须得到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控制各项影响监测数据质量因素的目的,保证最终监测报告符合规定的要求。同时,质量管理体系也必须具备不断完善和适应变革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规范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2 明确工作职责,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部领域和过程,仅靠数量有限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有效地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和运行。

2.1 细化分工,明确职责权利

质量体系文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职责,它要求对实验室自身、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的不同人员,都规定相应的管理职责。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各具体工作人员,按照不同岗位,都应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特别是对于工作存在交叉的部门和岗位,分工更要具体明确。对于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监测人员、样品管理员、档案员等关键岗位技术人员,不但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还应有担负管理范围内的发展之责。[3]这样才能健全管理体系和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培训和沟通,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与其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技能及素质有很大关系,工作中边干边学固然重要,但缺少系统培训必将影响其管理专业性和全面性[4]。培训工作应根据培训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确保全体人员在切实掌握相关监测技术的同时,明确规范开展各项工作的质量管理要求。最高管理层也应通过综合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提升和加强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管理需要,使质量管理活动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在环境监测管理中成为质量管理的专家[5],并鼓励大家“立足本岗、自我完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解决各类问题的同时,实现质量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2.3 鼓励创新,发展质量控制技术

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基础严重滞后于监测能力的发展,质控手段尚不能完全覆盖监测全过程和领域,限制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更好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层应积极鼓励质量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尽快拓展质量控制领域,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质控技术在保留平行样测试、加标回收、明码和密码样的测定以及质控图的基础上,应扩大到布点、采样、数据与质量分析等整个监测程序[6],全面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3 建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检查机制,是实验室自我约束和自我检查的方法,是提升质量管理效果、促进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保障,也是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3.1 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的内容和分工

根据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可将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分为三级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整体运行情况的监督,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内部审核组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全面审核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对人员的监督,由质量监督员负责开展,检查具体工作过程是否规范。

3.2 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计划

根据检查对象和内容,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监督员应分别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计划,计划中应包括:检查对象、检查依据、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和重点、时间和频次、负责人等具体内容。为便于计划的管理和落实,监督检查计划可作为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实施。

3.3 监督检查过程和评价

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应按照计划认真落实,检查工作要有记录、有过程、还要有结论。合理的质量监督效果评价为下阶段质量监督网的完善、质量监督员监督技能的提高和监督力度的加大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有必要对质量监督的效果进行评价[7]。效果评价应重点针对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是否有效,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能够有效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对人员的监督是否起到提高人员技术能力的作用等,并针对质量监督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善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全员参与、建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从而有效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环境监测,2012,24(1):3-4.

[2] 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11(6):71-73.

[3] 郭德海.试议实验室“全覆盖、全参与和全责任”管理[J].中国认证认可,2012(6):61-63.

[4] 刘建琳. 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 13( 1 ): 1-3.

[5]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5):5-7.

[6]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

[7] 郑习健.环境监测实验室实施质量监督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11,26(2):38-41.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本年度将根据院党委政治学习计划的总体安排,认真组织部门所属人员进行政治学习,使部门人员能深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关注时事,与时俱进。并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同时,认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深入研究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推动我院的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加大质量体系的宣贯力度,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本年度,质管办将在开展各种质量管理活动中,对各受控部门进一步加强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学习指导,并要求各受控部门及分承包方对所属人员定期进行集中学习,对新引进人员、转岗人员及时进行质量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贯,努力使各受控部门和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外审后修订的文件、新增部分乃至整个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特点,严格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确保我院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运行。

三、认真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严格实行质量管理

根据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质管办将从质量活动的组织、开展的形式、活动内容和审核评审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实行质量管理。内审重点是审核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宣贯培训情况,检查质量记录的填写情况和不合格项的纠正情况,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连续性。同时,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对分承包方提供的服务开展好评估工作。在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和缺陷将及时督促纠正。在管理评审中,将对本年度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运行情况予以分析、评价,研究内审中出现的问题、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以及体系运行方面的缺陷等,通过管理评审总结经验,为下一年度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提供借鉴。

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推进质量管理全院化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质量体系应用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分两个阶段实现Intranet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对公司2000年建立的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通过网络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远程传递、存储和管理,并进行质量记录汇总整理,使得文件、资料及其他信息的与换版变得更为快捷,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汇集;第二阶段完成整个lntranet局域网。由于施企业的分散性,第一阶段完成后仍不能满足体系运行的全部要求,因此就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新的目标。Intranet技术是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经济和便捷的选择。首先,Intranet统一的浏览器界面使在质量环上涉及的顾客、供方和企业的经营、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了一种使用方便、低费用,不需事先的沟通渠道。其次,基于WEB的信息使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的相关人员可随时调用和查询最新的质量文本。再次,基于讨论型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以顾客和反馈为核心的特定的质量问题展开跨部门的协作。另外,通过WIB与企业MIS中数据库的挂接,可以集中MIS上有关质量管理的所有应用。因此可见,构成工ntranet后可以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地显示出来。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和实施。

目前在网上实施管理的文件与资料共为十一大类,它们分别是:质量保证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部门工作制度;项目部工作制度;项目质量计划;验证人员名单;其它人员名单;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

1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包含了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部内容,可按目录逐条进行查询,也可按关键词进行搜索或返回至已查询过的内容。

2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都可以按程序的主管部门及质量体系要求查询。

如:程序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处所属的"A级程序文件”包括: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等

再如:过程控制下属的“B级程序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施工人员资质控制程序;施工机械使用和维修管理程序等

3作业指导书

该部分包括“工艺”标准、“工法”和“施工方案”三类,每一类采用级联式菜单组织并在屏幕下方给予在线的信息提示,执行相应查询即可阅读相关内容。如“工艺标准”菜单下有:锅炉安装工艺;工业管道安装工艺;煤气管道安装工艺;水泥旋转窑安装工艺;玻璃熔窑施工工艺;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等等。

4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质量计划

两类文件均可按不同部门或项目部查询(公司部门质量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部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质量计划查询屏幕,略)

5验证人员名单及其他人员名单

备有验证人员上岗资格情况屏幕(略)包括内审名单、无损检测人员名单、质量员名单,计量员名单、材料员名单等,在屏幕上点取任一项即可阅读相关人员的有关资料,还备有其他人员查询屏幕如项目经理、焊工、起重工等(略)。通过输人查询条件,如输入某人的姓名或点取单位检、资质档后,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查阅某人或某单位或某类人员的情况,此举不但加强了人员的管理还可以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可为培训的需求提供可行的依据。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

两张汇总表(图2、图3)动态地反映了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汇

总表的填报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自我改进的机制更加完善。

网上使用的文件均指定为“只读”方式,不得随意修改。对网上用户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给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

我们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的过程。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询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类体系运行的动态信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上所述,公司计算机联网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还需要作好第二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基于Intranet的质量体系。

从建立质量体系应用系统的需要来看,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6.1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和控制系统

除、更新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如质量方针、质量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资料外,将标准、规范、检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求、质量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等也同时在网上。

6.2建立质量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以顾客和各方面信息反馈为核心,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处理工作。

6.3建立合同评审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决速、便捷的特点,通过项目的性质、规模、资金来源、设计进度、工期、质量和顾客要求等各个环节直接组织进行综合性合同评审工作。

6.4建立合格供应方(分承包方)信息和评审系统

由材料设备处(工程管理处)定期经评审合格的供方(分承包方)名录,同时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对其进行年度评审。

6.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扩大对外联网范围,增加网上信息量。

在现有互联网的Intranet信息网的基础上与Internet联网,同时,完善公司内部的技术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物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体优势。

6.6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在网上的体系文件、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都是“只读”的,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管理也做到了分级共享和控制,但如何进一步按BG/T19001-2008标准要求,对文件和资料实施更严格的受控管理,还需探讨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做好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公司计算机联网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完成以后,远程用户也可作为一个远程工作站上网。

整个系统建立以后,网络的运行和维护都由公司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同时,公司各部门及时对质量文件进行、维护和更新,各系统的质量信息研究处理工作,整理、分析和有效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并将经验证的资料纳入质量文本,监督和检查信息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如经营开发处负责接受并分析、处理顾客反馈信息,主持合同评审;材料设备处负责供方评审并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等,从而形成动态的质量控制。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贯标;测绘;认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水利工程投资。自2011年1号文件颁布以来,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投入稳定增长,对于水利工程测量等相关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由于国家地理信息局对测量行业制订了许多新规定,对测绘成果质量要求越来越规范,我单位为了适应整个测绘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对测绘资质进行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贯标”这个途径来提高加强我单位的测绘质量管理水平。本人作为单位贯标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又作为单位体系运行的主管,对贯标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对贯标给单位管理带来的“好处”有着亲身的感受。现将我单位水利工程测绘资质贯标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与各位同仁享。

1.水利工程测量贯标的意义

国家测绘局早在“九五”期间就开始关注要提高测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时隔十几年,越来越多的拥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来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使自身质量体系文件化、规范化,并按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对于进行了质量体系贯标的我单位来说,我认为有如下意义:

1.1提高了管理水平、规范质量管理。ISO9000系列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该标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多年对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制定的,有科学、有效、通用的特点。水利工程测绘产品的质量工作,以前主要集中在相关技术规范、上级检查验收的模式上,极少涉及到用体系标准去管理产品的质量。因此,单位贯标后可以将先进、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应用到水利工程测绘工作中,还可以在“9000”标准指引下,深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发展。

1.2提高测绘产品质量。测绘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单位的声誉和发展。要提高测绘产品质量并能长期稳定的产出高质量产品,就要求对测绘工作科学管理,有一套适应当今市场形势的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贯标就可以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并通过正常有效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科学管理,进而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贯标的主要程序

贯彻ISO9000系列体系的做法,各单位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之处,一般说来应包括以下环节:

2.1组织策划环节。(1)单位最高领导作出贯标决策,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贯标规划;(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2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环节。(1)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制定质量体系文件编写计划;(3)编写质量手册;(4)编写程序文件。

2.3质量体系的运行环节。(1)组织人员学习质量体系文件;(2)贯彻质量体系文件并运行;(3)培训内部质量审核员,开展质量体系质量审核;(4)审核后采取纠错和改进措施;(5)进行质量体系管理评审。

2.4质量体系注册环节。(1)编制、策划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计划;(2)选择认证机构,商谈认证事宜;(3)送审质量保证手册;(4)接受审核老师审核;(5)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取得认证证书。

3.贯标认证工作具体做法

3.1做好培训工作。首先,选择一家正规、熟悉水利工程测量行业的咨询机构对单位参与贯标工作的人员进行贯标的培训,重点对各标准的条款进行讲解,提高参与者贯彻标准的意识及能力。其次,请培训机构或认证机构进行内审员培训,为日常的内部审核提供人力支持。

3.2做好策划工作。如何编写适合水利工程测量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的管理体系文件,首先,必须对单位现有状况进行评估;其次,建立编写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方案和时间表。

3.3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工作。按照策划方案和时间表安排,安排专人编写文件。通俗地讲,管理手册是对标准条款的翻译,将适合于所有组织的标准条款按照行话符合企业要求一一对应地进行描写,变成自己的语言。但要翻译的好,成为“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也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程序文件的编写应以主控部门为主,重点写清楚“4wh”即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地做。工作文件主要是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记录表单除了水利工程测量规范用表外,还需设计一些具有单位特色的管理体系运行用表。

3.4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的培训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单位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予以实施,后,重点做好文件的培训工作,可分别对不同工作岗位职工进行宣贯培训,让全体职工理解领会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尤其是管理方针。

3.5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了确保单位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并促进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单位日常管理、水工测量业务等工作,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日常运行的管理。在这方面,单位领导重视,有专门的领导负责,并授权专门负责管理体系文件在全单位各个层面、各个部

门、各个项目部的实施。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以下内容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1)建立质量管理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个层面;(2)加大贯标工作的策划交底;(3)定期监控单位业务的管理工作;(4)管理评审。以上四点我们做到了、做好了,才能保证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真正运用体系去管理相应业务。

4搞好贯标工作的关键

4.1领导重视、果断决策,贯标认证顺利启动。由于单位领导的重视,做出1次通过认证的决定。贯标认证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贯标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有效保持并持续改进。贯标工作抓的好,不流于形式,能够推动单位的管理工作。在整个贯标过程中,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贯标的顺利进行排忧解难。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质量体系文件的更新、与管理在贯标工作中的任务量是非常大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高效的方式进行远程有效地传递、存储和管理使得质蚤体系文件的与换版变得更加高效使,并使质量体系的管理也纳入信息化建设,以此保证质童管理文件的各类信息准确的及时汇集与。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分两个阶段实现intranet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对公司2000年建立的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通过网络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远程传递、存储和管理,并进行质量记录汇总整理,使得文件、资料及其他信息的与换版变得更为快捷,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汇集;第二阶段完成整个lntranet局域网。由于施企业的分散性,第一阶段完成后仍不能满足体系运行的全部要求,因此就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新的目标。intranet技术是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经济和便捷的选择。首先,intranet统一的浏览器界面使在质量环上涉及的顾客、供方和企业的经营、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了一种使用方便、低费用,不需事先的沟通渠道。其次,基于web的信息使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的相关人员可随时调用和查询最新的质量文本。再次,基于讨论型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以顾客和反馈为核心的特定的质量问题展开跨部门的协作。另外,通过wib与企业mis中数据库的挂接,可以集中mis上有关质量管理的所有应用。因此可见,构成工ntranet后可以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地显示出来。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和实施。

目前在网上实施管理的文件与资料共为十一大类,它们分别是:质量保证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部门工作制度;项目部工作制度;项目质量计划;验证人员名单;其它人员名单;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

1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包含了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部内容,可按目录逐条进行查询,也可按关键词进行搜索或返回至已查询过的内容。

2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都可以按程序的主管部门及质量体系要求查询。

如:程序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处所属的"a级程序文件”包括: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等

再如:过程控制下属的“b级程序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施工人员资质控制程序;施工机械使用和维修管理程序等

3作业指导书

该部分包括“工艺”标准、“工法”和“施工方案”三类,每一类采用级联式菜单组织并在屏幕下方给予在线的信息提示,执行相应查询即可阅读相关内容。如“工艺标准”菜单下有:锅炉安装工艺;工业管道安装工艺;煤气管道安装工艺;水泥旋转窑安装工艺;玻璃熔窑施工工艺;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等等。

4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质量计划

两类文件均可按不同部门或项目部查询(公司部门质量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部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质量计划查询屏幕,略)

5验证人员名单及其他人员名单

备有验证人员上岗资格情况屏幕(略)包括内审名单、无损检测人员名单、质量员名单,计量员名单、材料员名单等,在屏幕上点取任一项即可阅读相关人员的有关资料,还备有其他人员查询屏幕如项目经理、焊工、起重工等(略)。通过输人查询条件,如输入某人的姓名或点取单位检、资质档后,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查阅某人或某单位或某类人员的情况,此举不但加强了人员的管理还可以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可为培训的需求提供可行的依据。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

两张汇总表(图2、图3)动态地反映了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汇

总表的填报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自我改进的机制更加完善。

网上使用的文件均指定为“只读”方式,不得随意修改。对网上用户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给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

我们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的过程。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询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类体系运行的动态信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上所述,公司计算机联网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还需要作好第二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基于intranet的质量体系。

从建立质量体系应用系统的需要来看,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6.1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和控制系统

除、更新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如质量方针、质量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资料外,将标准、规范、检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求、质量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等也同时在网上。

6 .2建立质量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以顾客和各方面信息反馈为核心,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处理工作。

6.3建立合同评审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决速、便捷的特点,通过项目的性质、规模、资金来源、设计进度、工期、质量和顾客要求等各个环节直接组织进行综合性合同评审工作。

6 .4建立合格供应方(分承包方)信息和评审系统

由材料设备处(工程管理处)定期经评审合格的供方(分承包方)名录,同时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对其进行年度评审。

6.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扩大对外联网范围,增加网上信息量。

在现有互联网的intranet信息网的基础上与internet联网,同时,完善公司内部的技术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物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体优势。

6.6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在网上的体系文件、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都是“只读”的,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管理也做到了分级共享和控制,但如何进一步按bg/t 19001-2008标准要求,对文件和资料实施更严格的受控管理,还需探讨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做好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公司计算机联网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完成以后,远程用户也可作为一个远程工作站上网。

整个系统建立以后,网络的运行和维护都由公司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同时,公司各部门及时对质量文件进行、维护和更新,各系统的质量信息研究处理工作,整理、分析和有效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并将经验证的资料纳入质量文本,监督和检查信息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如经营开发处负责接受并分析、处理顾客反馈信息,主持合同评审;材料设备处负责供方评审并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等,从而形成动态的质量控制。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相互关系 计量方针 计量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 ISO9001:2005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把有关计量管理的制度纳入体系,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观察与理解,本文将从计量管理的角度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发掘质量管理体系对计量工作的指导意义。

1、计量工作与质量体系的关系

ISO9000是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标准,确定企业了必须以保证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这里所说的质量是广义的质量,它包括产品质量,又包括服务质量,即最终质量。企业只有追求高质量,,才能从长远上保证效益。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而计量正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企业建立计量体系,加强计量工作,主要是保证产品生产或服务工作能及时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能满足需方的要求。计量工作对企业质量工作具有特殊作用,计量体系是企业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必须依靠计量工作。

2、质量体系对计量工作的要求

ISO9000质量体系,是供方证明其能力以及外部对其能力进行评定的尺度和依据。该标准的基本思想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防止产生不合格品。在标准的各项要求中,具体规定了计量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标准化组织还制定了ISO 10012标准,将测量管理体系定义为“为实现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所必须的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活动”,明确了整个组织和计量体系的管理职责,对企业计量工作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更充分说明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地位。我们从ISO 9000和ISO 10012中可以看到现代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做企业的计量工作的确太难了,我们既要做杂家,又要做专家。所谓杂家,就是什麽都要懂,物理的、化学的、数学几何量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攻关学,要想真正做好计量工作,少了哪一样都不行。所谓专家,就是在计量学知识方面必须一专到底,弄得明明白白。就说测量过程控制吧,你得从如何识别顾客要求入手,由顾客要求导出企业的产品要求,由产品要求导出工艺过程控制要求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再由这些要求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然后导出计量检定/校准过程的计量要求,最后导出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的计量要求,根据这些导出过程设计测量方案、校准规范、测量过程控制方案、量值溯源系统、测量设备管理模式、确定是否建标等等。至于一项计量器具的具体计量检定和修理工作也是有永远钻研不透的技术问题,可以造就我们的某个专业的计量检测专家、计量维修专家。计量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在这里给了我们发明创造、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可惜的是往往像空气这样重要而不被人们所重视和爱护一样,计量工作往往也不被领导和员工重视和爱护。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怨天尤人,就要像14楼说的那样,“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区分,分清主次,攻其一点,兼顾一般,不断进取,我们才能成为一位于公(企业)于私(自己)均有竞争力的人员”。只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和追求,我们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

3、贯标工作中应加强计量工作

计量管理是质量体系运作的关键,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加强计量工作,注意发挥计量监督作用,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企业管理赋予计量工作的使命,做好具体工作。

3.1 确立计量方针

完成工作计划只有确立目标,工作才有方向。企业要确立计量方针,经经理批准后形成文件下发,作为公司计量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为质量方针的确立打好基础。

3.2 做好标准宣贯

提高计量意识贯彻ISO9000标准,支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做好ISO9000的宣贯工作,使公司全体员工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标准中的要点和质量体系对计量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明确本岗位计量工作及其重要作用。

3.3 制定操作规程

完善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工作的成败,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制定管理制度。为保证计量管理工作公平、公正的形象,计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质量手册中有关计量保证部分的内容,并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应的程序文件,特别是重要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以强化各项计量工作、保证质量手册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计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4加强检定管理

计量工作专用的计量设备应加强管理,制订计划,严格按照检定周期要求,对在用的、用于贸易交接的全部计量设备开展强制检定。

3.5加强数据管理

计量数据是对计量工作进行溯源的依据,尤其用作贸易交接的企业应制订相应的计量数据管理规定,对计量数据进行规范性的保管和使用、签批制度。同时应对计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作为购置测量设备的依据,可为降耗节能提供依据,,还可以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现代的科学管理。

3.6加强计量监督

确保体系运行计量监督是计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计量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企业要搞好计量管理,必须强化计量法制地位,加强内部计量监督。企业要有一定的计量监督人员,采用监督检查的方法,不断纠正和改进计量工作,以保证计量检测的准确可靠和管理制度的认真落实,保证质量体系和企业管理的良好运行。

4、结束语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质量体系;建立;运行

中图分类号:TU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28-02

无论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还是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抑或是建设或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判都离不开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对原材料或工程实体的技术检测,因此如何保证工程检测机构准确无误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确保建设工程检测机构高效准确地运转的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建立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目前实验室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是文件化、具体化、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体系。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是要把管理要素和技术要求融入到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体系中,编制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质量体系文件,以指导实验室的检测行动,保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各级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关键。

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诸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从领导到员工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系统培训。

二、宣传培训,全员参与

1.实验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实验室的全体人员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很好地理解《评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

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是始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管理体系相关的人员。

第二层次为执行层,执行层人员是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层次为操作层,是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

3.组织和负责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管理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些少数可能是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落实、拟定

1.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质量负责人根据建立质量体系的筹备计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3.根据《评审准则》要求的内容要求按各职能部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根据各层文件的编排方式、统一格式,包括文件名称、类型、编码、编写依据、发放范围、编写目的及要点等,规定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各过程文件完成期限。

四、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方针又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检验工作中遵循的准则。实验室的领导要尽快结合本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主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目标。以便指导管理体系的涉及、建设工作。实验室领导要组织熟悉实验室业务工作、熟悉管理工作、能很好理解《评审准则》及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实验室有关人员参加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

五、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是质量体系文件并进行系统培训后,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质量体系正常有效的实施过程。质量体系的运行,一般分为试运行和正式运行两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试运行阶段

质量体系试运行是指质量体系文件刚刚或者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后,从局部的质量体系文件开始执行、逐渐扩展范围推广的运行过程。

(二)质量体系的正式运行阶段

新建立的质量体系试运行一季度或半年后,经过1-2次内部审核、将质量体系的不适用规定或要求等做基本的修改,待各方面基本协调一致,所有部门管理能够正常、全面、系统和协调地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即进入质量体系正式运行阶段。

六、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己对自己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活动。内部审核的目的就是查找是否按规定的内容去做了。找出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找出所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体系文件提供依据。这样做既是保证质量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故内审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明确内审目的、范围和依据

(1)目的是验证实验室所制定的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通过自我诊断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增强体系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保持持续的有效性。目的不明确,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使该发现的问题没及时发现、解决。

(2)范围即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及其承诺和实施的范围,一般以实验室部门、场所、过程等来表示。内审时要主次分明,要在重点、难点问题出现集中及频繁的部门展开工作,要围绕与质量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要素进行。

(3)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应内审计划和检查表。

(4)成立内审小组,明确分工,相互协助。

(5)现场检查,察看记录,编辑不合项报告、内审报告。

(二)首末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内审工作的开端,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内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实验室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配合支持的程度。所以要利用首次会议统一思想,详细陈述内审目的、范围及依据,澄清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审核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各自任务。内审组与被审核部门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末次会议的的主要任务是向实验室管理者和针对实验室正式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形式下审核结论。末次会议有助于加深全体实验室人员对内部审核的理解和认识,全面了解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末次会议是审核组、实验室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是内审结束时的一个重要会议。

七、监督

管理体系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实施监督和自我检查是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实验室要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足够的日常监督,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偏离或问题,确保这些人员的工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八、管理体系文件化

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是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实验室工作和全体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质量目标的质量依据。

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也是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这里仅从管理体系的建立角度强调几个问题:

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再正式制定,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

2.除管理手册需统一组织制定外,其他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

3.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

4.为提高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层次间以及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

5.编制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后,体系文件经批准和向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贯,管理体系就可以进入运行阶段。

九、结束语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也是一项非常负责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必须精心组织、细致策划,而且还要领导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队伍,切实将检测活动和质量活动实施到位,使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日益完善,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GB/T 15481-2000.检测或校准实验室管理能力通用要求.

[2]ISO/IEC 17025:2005.检测或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上一篇:音乐教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