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07:48:58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CuSo4溶液、naoh溶液、feco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kcl02

氢气+氧气水

h2o2h2o

氢气+氧化铜铜+水

h2cuocuh2o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2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化铜铜+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投影:课堂练习

1.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g。

A.44gB.32gC.22gD.12g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gg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与评价。

(3)实施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3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关键词语;会用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结论;通过类比的方法发现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体验在科学中应用实验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教师知识准备——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含义、适用范围及应用。学生知识准备——课前预习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教学辅助准备:

1.多媒体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实验准备。

3.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二: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小试管、药匙、胶头滴管、小气球。

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固体、稀盐酸、蜡烛、火柴。

五、教学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组织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导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用例题展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

七、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组自选实验来探究、观察、记录数据,用直接的感知来认识自己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在观察实验的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让学生直接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而使学生理解实验探究的严密性。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面对两组实验,很多小组拿出了不同的实验装置,也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有一组发现反应后装置与生成物的质量较反应前减轻了,有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瓶塞弹出,实验失败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现象,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成功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的畏难情绪也在后续的过程中转化为主动探究的积极情绪。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4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二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5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化铜铜+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投影:课堂练习

1.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g。

A.44gB.32gC.22gD.12g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gg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与评价。

(3)实施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6篇

本节教学目的:

1、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观察分析有关的实验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注意到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中,未参加反应的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驳斥伪科学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核心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加反应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

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质量守恒.

3.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

典型例题

例1若有a克KClO3与b克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克,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克,同时会生成氯化钾克.

分析KClO3在MnO2催化作用下生成KCl和O2,而M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剩余固体是KCl和MnO2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O2=MKClO3-MKCl

解答(a+b-c)克(c一b)克

例2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分析Mg在空气中与O2化合生成M,遵循质量守恒定律.Mg+O2MgO

解答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MgO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所以MgO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

例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各物质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选C.

例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

分析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验;二次备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7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28

【案例背景】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如何尽快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样成长也需要一定的舞台,而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准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这一展现自我的舞台,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这次汇报课,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学校的“微主题”校本研修给了我引导,由备课到讲课,在备课组同仁的帮助下三易其稿,这些过程让我感受颇多。

【案例描述】

这次汇报课我选择的是《质量守恒定律》这节经典又富有挑战的教学内容。我知道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要想上好《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化学实验设计至关重要。下面是我的漫漫备课路。

一、教案初稿

接到开课任务后,我认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细心研读课标,完成了教案的初稿。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三种假设:①增加;②减少;③不变。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枚铁钉,用砂纸打磨铁锈,另取一个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量的质量。[1]

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盛有铁钉和硫酸铜的溶液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量的结果,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二:把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适量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碳酸钠溶液倾出与石灰水混合,观察实验现象,再将锥形瓶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我的师傅看过教案后指出,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课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我对教案进行了二次修改。

其实学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对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比如在引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猜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希望学生说出增大、减小、不变三种情况,从而创造认知冲突,引发探究欲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知道质量守恒是存在的。

对于这节课,学生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从来没有直面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确证这件事情;学生不清楚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守恒;也不清楚质量守恒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质量为什么守恒。

二、二次修改

学校的“微主题”校本研修让我知道,新教材的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作了以下修改。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为什么?如何加以证明?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枚铁钉,用砂纸打磨铁锈,另取一个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量的质量。

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盛有铁钉和硫酸铜的溶液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量的结果,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二: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对于上述实验,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重新设计并完成相关实验。

实验三:将锥形瓶加上一个气球再完成实验二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第二次教学设计最大的改进是利用实验资源,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的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对前人的结论产生了怀疑,通过讨论,学生对质量不等的原因加以分析,进一步对质量不等的装置加以改进,并设计出一套能证明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这样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即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三易其稿

微主题校本研修让我明白,课堂的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备课也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如何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确信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如何用微粒的观点讨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并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我对教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下面是实验教学设计。

【案例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节理论概念课,一直以来都是经典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回首这堂《质量守恒定律》汇报课的三易其稿,每一次都有进步,然而自己三次备课跌跌撞撞的探索中对实验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1.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实验教学设计应以实验探究为教学的突破口,注重学生为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

2. 教师是实验的导游。由实验过程的设计、探究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始终要关注每位学生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将更多地说话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

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跟师傅学,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修订本・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8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或”“配平”“=”。

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

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白色粉末为氧化镁(MgO),反应条件为点燃。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

点燃

2Mg+O2==2mgo

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又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

教学时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为主”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平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学生写:碳+氧气―二氧化碳,老师写出C+O2—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S+O2—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平(书写原则:1.依据客观事实;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习、自学发现问题―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上升到理论―实践练习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习,巩固配平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教师板书时再次强化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5、小结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系统化。

6、检查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练习。由学生相互评判、分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式的强调重点,并引出本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的关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再次体会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巩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O2===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式代替名称

(2)“”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9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2P2O5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略

化学方程式教案(B)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并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过程

〔提问〕请学生用微观说法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讲述〕我们已经学过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那么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例〕C+O2CO2

〔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提问〕怎样才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l.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板书〕P+O2P2O5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配平的方法建立方程式,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注意〕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配平。

确定系数,符号连结。

〔板书〕4P+5O22P2O5

〔注意〕表示点燃或加热、高温。催化剂等条件须注在等号上方。若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态物质化学式右边注上“”;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而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CuSO4+2NaOH=Na2SO4+Cu(OH)2

〔练习〕

1.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确

KMnO4===K2MnO4+MnO2+O2

错误①没配平②没标条件③O2后没有打

C2H2+O2CO2+H2O

错误没配平

2HgO2Hg+O2正确

Zn+CuSO4===Cu+ZnSO4

错误Cu后不应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10篇

一、课前准备

首先在选材上,我根据初三学生学化学时间不长的特点,给学生选取教材,即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该节知识是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启蒙,也是关系到化工生产准确预算原料和产品的问题,是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培养的较好内容。

其次布置任务:提前一周时间提出本节内容的两个目的要求: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工作和分析推理能力。对学生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挖掘、组织内容。要求学生写的教案、或讲稿都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以自身特色对教材内容研究和组织。

最后在检查上:五天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第一是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并对全班同学予以肯定和鼓励,让每小组推选出他们的“参赛选手”。第二是检查教师自己的教案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二、学生在讲台上的表现

从整体上看,每一位学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并做到了较好的发挥。从他们对的导入上就是良好的证明。如有一位同学开门见山的说:“各位同学,在讲新课之前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5克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还生成5克氧化镁吗?”还有一位同学将一支蜡烛连同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好质量而后点燃蜡烛,叫大家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从课堂整个体系来讲都用了探究的学习方法,从科技动态、生产实例、日常生活中设计出多种实验,最后进行思考、分析,导出质量守恒定律。

同学们个个敢于竞争,敢于发展自己。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基本上按照“问题――实验――思考――归纳”的程序进行的。他们有的从已学过的有关几个化学实验现象的回忆,引出反应前后质量的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教学方法。他们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终于导出质量守恒定律。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听得出他们大部分课堂安排是取材于其教过他们的教师,但对于他们的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毫无疑问的。面对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个理论性很强的很严谨的问题,竟然有一个同学考虑到氧化汞粒子分解,水分子电解的模式图。“多么广阔的思维!”我水禁大声地为他们叫好。

当然,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讲完之后还应当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与充分的鼓励,以引导学生继续求索。

三、由学生的表现看收获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乐趣,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同学做实验时操作不够规范;由于对教材的理解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没有搞好,在讲授过程中时有脱钩现象;因对教材所用知识把握的尝试不够,没有分清根本性和难点;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欠缺;还有在分析归纳过程中应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抽象思维过程,但由于他们的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往往作不到这一点。

总之,因化学课开始伊始,把一节课的三分之二让学生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大胆尝试。通过与对照班相比较,课堂学习的效果、学生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有明显优势。最为珍贵的是,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成功感,更加培养了他们对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四、尝试后的思考

这次尝试后,我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培养和锻炼诸方面进行了思考: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科教学就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创造条件使他们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这对于我们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在当今化学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正处于“转轨的起动期”,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学改革建议

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化学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等需求之路,教师应千方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可以在课堂上、在课外活动时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命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文 下一篇:安全教育班会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