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服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09:53:22

职称服务论文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1篇

1、申报正高级职称者,应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本科以上(含本科,以下同)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相应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副高职称5年以上。

2、申报副高级职称者,按以下情况区别对待:

(1)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7年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含市级,以下同)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学(包括西医和中医)以外的技术人员可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县级以下(含县级,以下同)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均可申报相应专业职称。

(2)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本科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5年以上。

(3)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硕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4年以上。

(4)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博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2年以上。

(5)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3、申报全科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除须具备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所应具备的学历和资历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工作满3年;(2)具有临床医学(包括西医和中医)专业中级职称;(3)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学中级职称的不须提供此证)。

(二)执业资格准入要求:

申报医师类高级职称者,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申报专业的类别应与医师执业资格类别(临床、公共卫生、口腔、中医等)相一致。申报护理类高级职称者,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三)论文要求。

1、申报正高级职称者,须提供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3篇。

2、申报副高级职称者,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须提供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须提供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2篇,其中1篇须为公开发表的论文,另1篇可为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宣读论文、专业工作研究文章或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应用分析文章。

3、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是发表在国内外医药卫生类或相关专业正式期刊上的论文。国内正式期刊应为《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参评论文正式期刊目录》(湘卫职改办〔2010〕3号,以下简称《目录》)收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到的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目录》以外的国内期刊不予认可。国外刊物是否为正式期刊,由评审专家组鉴定。

4、县级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申报人员提交的宣读论文、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

(1)宣读论文应是在省级专业学术会上宣读、字数不少于1500字、未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须提供《论文宣读证书》原件和学术会议论文集(包含所宣读的论文原文)。

(2)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是申报者本人的科研成果或运用、推广他人科研成果的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并在单位宣读,申报时须提供有单位负责人评价意见、单位公章和两名负责人签字的《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及宣读情况表》(见附件3),年度业务工作总结无效。

5、申报人员提交的论文,须由市州或省(厅)直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目录》外的国内期刊不得受理。

6、申报人员须指定一篇论文为代表作,并在期刊封面标明。代表作复印一式两份,贴上填写好的“论文代表作封面”,复印时须隐去论文作者单位、姓名等个人信息(包括英文信息)。

7、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论文。

8、提交的论文内容必须与所申报的专业一致。

(五)下基层服务要求。

在城市(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申报临床医学(包含西医和中医)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医务人员,任现职以来至申报前必须到县或乡镇(社区)医疗卫生单位连续服务6个月以上,并考核合格。同一城区的社区医疗卫生单位或三、二级单位在社区的分支机构不能作为对口服务单位。凡未完成下基层服务任务的,不能申报。申报人员须报送《城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定期服务工作考核手册》或《卫生技术人员下基层(县、乡)医院服务登记表》(见附件5)。

任现职称后正在或曾经承担、援疆、援外任务,援助时间在1年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视同为完成下基层服务任务。

对于下基层服务,个人弄虚作假者,取消3年申报资格;单位工作人员帮助作假的,除追究申报者责任外,还要追究工作人员相关责任;单位有组织弄虚作假的,除追究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相关责任外,评审机构停止受理该单位申报材料一年。

(六)外语(医古文)和计算机能力要求。

1、外语(医古文)水平要求。申报者须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通知书(卫生类或综合类),申报正高者须提供A级成绩,申报副高者须提供B级或A级成绩;申报中医、中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类的人员可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或医古文考试成绩。

有关外语(医古文)免试、降分、放宽成绩的条件详见《关于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湘人发〔2007〕56号)。符合条件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计算机能力要求。根据原省人事厅《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湘人发〔2009〕17号)规定,凡申报高级(含正高、副高)职称的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取得省人事厅颁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中级合格证,认可为一个科目(模块)。

有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考条件详见《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湘人发〔2003〕39号),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七)继续教育学分要求。

根据《湖南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2001〕6号)规定,申报人员应提供《湖南省专业技术职务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卫生类)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达到规定学分才能申报。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1、发生医疗事故负主要或完全责任者未满3年的。

2、受行政处分且仍在处分期内的。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称 论文认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35-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Oudeng Gel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04, China)

Abstract:2013―2016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ries of teachers need to be promoted to the title of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published papers identified work.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apers identified during the work more and repe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nking and analys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finall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echnical title; Paper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将自己的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 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 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 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 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 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 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 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 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l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康玲,李艳超.国内四大文献数据库医药卫生资源状况对比分析及特点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8):157-161.

[2] 许美荣,李晓玲.常用中文数据库应用比较――以医学类期刊为例[C]//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99-201.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这一硬杠杆多年来始终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门槛标签。而此次文件的无疑将基层医生从“临床和科研,二者难以兼顾”的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规则改变后,新的秩序该何时形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每名主任医师都应该是响当当的优秀医生,又何必需要降低要求。

为此,《中国医院院长》特邀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院长郭廷建、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院长张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呼吸科主任何权瀛分享真知灼见。

徐毓才:为外语、论文不做“硬性”规定点赞

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都把外语、论文和科研能力作为硬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升。实际上,一篇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或学术论文确实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专业学术水平,而对于及时掌握国外的新技术进展,外语水平同样很有必要。

然而,“聪明”的中国人总是比较喜欢把好的政策引入“邪”道。在职称外语考试中,替考、诞生了;在职称论文撰写、发表方面,也构建起了一整套、的产业链条。如此这般,愣是把一个好端端的制度糟蹋得面目全非。

在基层,除了这些怪现象之外,还有一件更加令人难堪的事情,就是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外语、论文等的实践意义不大。一方面指实际用处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指,相比能够体现实际工作能力、临床业务水平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来讲,这些能力确实就显得不太必要或重要。由此,这些硬性规定一直遭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反感与抵触。同时,它们极大地制约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也将基层医疗服务的重点导向不注重医疗服务而偏爱写论文、考外语的“邪路”上去。因此,总理曾直言,医生职称晋升不要搞“花架子”。

如今,《意见》提出,基层医护人员的职称晋升不再将外语和论文、科研要求做硬性规定,很显然这是一个顺应“民”意的好政策,对于引导医生回归临床意义重大。更令人高兴的是,《意见》所讲的“基层”不但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传统意义上的“基层”范围,还将县级医院、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囊括在内,其中既包括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还圈入了民营医疗机构。

在普天欢呼雀跃的同时,《意见》也难免显露出几点遗憾。其一,也许是出于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考虑,提出“对取得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应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时,应取得全省(区、市)统一的卫生高级职称”。其二,仍然没有放开倍受业内诟病的继续教育学分。

郭廷建: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

有关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基层评审文件,业界是一片叫好之声。然而,从基层实际出发,此次文件的仍然是各有利弊。

诚然,随着医改的稳步推进,尤其是分级诊疗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在未来将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诊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将业务量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注重基层医生的实绩、让基层医生回归临床,有助于增强群众对于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感。

但是,无论是二级、三级医院还是县级医疗机构,只有医教研三方面并重共进,才能提升医院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从医院发展角度来看,科研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基层医院发展不平衡,此时放宽职称晋升门槛反而不利于基层医院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另一方面而言,此次政策的出台或显操之过急,应当设定一个过渡期,稳步推进。再者,基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业绩信息采集不全,难以保证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公正、透明评审。

在国家颁布《意见》的同时,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同步出台了《关于深化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将县(市、区)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下放至各设区市。评审权限下放后,实行“哪里评审哪里发证”的流程,这意味着卫生高级专业人员的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由单位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根据高级岗位空缺数,实行人员申报竞聘,经单位全面考核后按一定比例差额,择优推荐评审;对于通过评审并取得任职资格证书的人员,由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在空缺岗位内择优聘任,并享受相应待遇,实现评价与使用统一。如此一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无疑就更重了。

而就在这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前,为了打破实际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和评聘不分的现象,苍南县人民医院已经采用了评聘分离的方式。简单地说,对于经过省或市级统一筛选后的人员,医院会再次在技术、科研等方面设置相应条件,按照岗位对照指标进行面试,并打出分数;在此之后,由有关专业委员会人员进行投票,其中约1/10人员会落选;对于这部分落选人员,医院会在下一年度根据工作改进情况对未聘人员实行重新考试、投票再聘任。当然,院内职称评定对于论文必然有着相应的要求。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的出台,将会给院内职称评审带来怎样的变化,或许还有待考量。

张莉:探索基层评审“新路子”

《意见》提出,不再将职称外语作为申报的硬性指标;对论文、科研要求不做硬性规定,评审标准更侧重于基层医生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引导医生回归临床。它明确了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工作的方向并探索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职称评定对论文、外语要求的硬性规定,迫使不少基层医务人员忙着写论文、考外语,本欲以科研促进临床创新,实际情况却是产出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工作严重脱节,同时造成医务人员整体临床能力的停滞不前。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吴昌归就曾指出,根据多年参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经验,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的主要责任应在于临床服务,并非所有医生都要掌握外语,取消外语考试可以让基层医疗机构中许多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医务人员有机会评上职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的卫生服务水平。《意见》一出,各地已经根据实际情况相应作出职称评审的改革方案,对于广大基层医务人员来说,可谓迎来了职称评审改革的曙光。

首先,《意见》与深化医改密切相关。《意见》强调,要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人才支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二级医院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一级医院承担一般常见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和患者管理服务。《意见》强调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标准有所区别,重点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康复等任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考核评价,实现“干什么评什么”,避免职称评审与实际工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有利于明确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主要职责,有利于深化分级诊疗。

其次,《意见》引导基层医生回归临床。事实上,很多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很高,论文却成了阻碍职称晋升的一项难题,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县级以下医院的医生手术没做好,患者的问题没解决,只是论文写得不错,职称便成了“花架子”。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除了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外,更多的是需要临床实践经验的多年积累。因此,取消英语、论文作为申报职称的硬杠杠,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专题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工作总结、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等作为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突出工作业绩上多下功夫,才能使基层医务人员真正回归临床,切实服务临床。

此外,考虑到地区差异,各地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稳步推行,逐步完善评审标准,合理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保证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

何权瀛:尽快回归基层医生晋升本位

《意见》指出,不再将发表医学论文和外语考试成绩列为基层医生晋升的必备考核项目。应当说,这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深入了解国情和广大基层医生意愿后作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明智决策。

目前,我国约有100万基层医生。他们主要工作在农村县乡以及城市社区医疗单位,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重要方面军。他们担负着光荣艰巨的医疗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项:第一,身处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工作。第二,作为各种疑难病、危重病诊治的初筛者和转诊者,绝大多数患者初诊都在基层医疗单位,基层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他们起着重要的初筛作用。第三,基层医生承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量慢性病的康复、教育、管理工作。第四,基层医生身兼预防、保健工作重担,包括接种各种疫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等。第五,基层医生还肩负众多应急医疗工作,例如地震、水灾等灾难急救。因此,要求基层医生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甚至是优秀的全科医生。

大概从20年前开始,中国基层医生的晋级要求中除考核医疗工作外不仅增加了一些原本不应该被纳入的项目,包括在所谓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出版医学专著,外语(英文)考试成绩等,并将它们作为必备的硬性指标纳入晋升考核项目,即不达标者不能晋升。上述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起到了恶劣的负面作用。

具体说来,首先,在中国医生的晋升对于医生本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常被认为是人生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会影响到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幸福等切身利益,因而深受普遍重视。为了能够按时晋升,基层医生往往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开展科研工作,即使本医疗机构不具有相应科研条件,也要硬着头皮搞科研,成文后再想方设法在学术期刊发表。这样势必会耗费医生的大量精力,无形中侵占大量的宝贵时间,从而影响日常医疗工作,甚至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培养出一批整天热衷于撰写论文而轻视临床的医生。众所周知,我国基层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做好各项医疗工作,如果这样不顾客观条件而硬性规定基层医生晋级必须,势必会冲击并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单位并不具备正规的科研条件,基层医生通常也缺乏规范的专业科研训练,只是为了晋级而硬着头皮东抄西摘、拼凑文章,即使勉强完成了一些医学研究工作、发表了几篇论文,多半也属于重复性且毫无新意的工作。了,但无人问津,无疑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更为恶劣的是,少数人采取剽窃、抄袭、假造数据,严重败坏了医学研究的风气,毒害了基层医生的灵魂。

正因为医疗领域内有这样的需求,还引发国内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现象,诸如杂志越办越多,甚至出现不少山寨版的中华牌杂志。只要作者愿意支付发表费,杂志就会,无人顾及发表后的文章是否有人看、是否具备科学价值,进而诞生出一批名存实亡的传播媒体。更有甚者,雇用职业论文替他们“撰写”论文和,在社会上形成了论文的生产线和产业链,影响十分恶劣。

《意见》后,有一部分人虽然承认现行的基层医生晋升办法中确实存在许多弊端,但他们仍对现有晋升指标取消后该如何来实现公平公正的考核存有疑虑。其实,解放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层医生的晋级条件中并没有包括和外语考试两项,依旧有条不紊地推进。现在看来,只要能抓住临床医疗工作这一根本环节,全面客观考核医生并不困难。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生进行全面、科学、公开、公正考核。第一,单位时间内(如1年)完成的各项医疗工作数量,例如门诊工作量、病房收治患者数量;第二,医疗工作中诊治的疑难患者数量,抢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第三,医学理论水平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第四,是否发生重大医疗差错事故;第五,患者的投诉和表扬;第六,背对背的同行评议等。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4篇

田晓菲:在评正教授的时候,主要看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情况。学术研究能力则主要看出版情况,出版数量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质量,看著作出版后的评介和产生的学术影响。教学能力则主要依据历年来的学生评议。社会服务也占一定分量,但是转正之后才更注重,每年做个人总结都要谈到。

记者:从您个人的经验和感受看,您认为哈佛在教授职称评定问题上是如何最大限度确保公平和公正的?这样的评定体制能否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

田晓菲:评审结果由多人、多方因素决定;职称评定对当事人绝对保密,使校内同事和校外同行都可以畅所欲言,这些都是保证公平学术体制的重要基础。但是必须指出,这样的评定体制不是哈佛一所学校所能独力支撑的,而是有赖于大气候、大环境,也就是美国大学整体上学术体制的完善。否则,一两所名牌大学再怎么改善职称评定体制也是没有用的。

记者:我们前面谈到,职称评定主要看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但是坦率讲,有没有潜规则?比如年龄、性别、国籍、血统、家庭背景、与单位同事乃至和学术圈内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评职称?

田晓菲:年龄、性别、国籍、血统、家庭背景,和职称评定没有关系。学术交流与沟通是一回事,人际关系则是另一回事。前者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自然应该具备的,后者在我看来在职称评定里没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尽可以擅长“搞关系”,但是如果没有硬功夫,再搞关系也没有用。

记者:听说美国高校教师的收入跟他们所在系在全美的排名有关,排名越高,收入就越高,是不是这样?除了职称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教授们的薪水?

田晓菲:教师的收入跟他们所在系在全美的排名有关?这我倒没有听说过。但是,每一个职称级别都有相应的薪水。在聘请终身教授时,属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教授,薪水大致相当。此后,每位教授的薪水每年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在这些一视同仁的增长之外,每年初我们都要向学校交一份全年个人活动报告,从教学、发表学术著作、参加学术活动,到参加系里和学校里的行政活动,都要一一做出汇报,学校会按照每个人全年的活动总结,决定进一步的薪水增长。

据我所知,这和中国有些大学的做法有两点不同:第一,这些汇报全都是不公开的,只有系主任和院长才可以看到,但就连系主任也不知道各位教授们的薪水多少以及每年增长多少;二,学术论文和书籍的发表数量只是判断一位教授工作的一部分,另外还要看教学质量,特别是要看对系、对学校、以及对专业研究领域作出的“社会服务”有多少,这包括在系、校内外各种委员会上担任职务,为出版社和学术刊物审阅稿件,等等。

交版面费,就给**文;发了论文,就能评职称;职称上去了,种种好处就会跟着来……所以,为了得好处就要评职称,想评职称就得**文,论文水平不够就花钱买版面。这是一条可耻的“利益链”,某些期刊收取版面费是其中一环它因风气败坏而生,又助长了风气败坏。许多人对“版面费”恨得牙痒痒,最近更是集中声讨。

但是,在国际学术期刊行业,收取版面费可以说是一种惯例;世界上许多顶级学术期刊,都对发表的论文收费。惯例传到我们这里怎会变成“怪例”?记者作了一番探寻。

“学术期刊收版面费,很正常”

“收取版面费,在许多国际学术期刊是很普通也很正常的一件事。”李党生对眼下网友们之于版面费的“怨气冲天”不以为然。

他曾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做过科学编辑,现任我国著名期刊《细胞研究》的常务副主编。参照国际惯例,《细胞研究》不给作者稿费,还反过来收取版面费,400元一页。从2006年至今,这本学术杂志的影响因子从不足3,“飞升”到了8.151,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47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已堪称“权威期刊”。

李党生坦言,不收版面费,《细胞研究》肯定会有生计问题。一般来说,学术期刊的收入有三个主要来源:发行、广告和版面费;由于非常“小众”,因此靠发行、广告赚足运营费用,做不到,“除了《自然》、《细胞》这样的国际名牌大刊,很少有学术期刊可以离开版面费而活。”

费收入过日子,但也向论文作者收取彩图费,每幅彩图几百美元,换句话说,作者要“分担一点印刷制作的成本”。

“收了钱就发”还是“给钱也不发”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支付版面费很正常,因为除了印刷之类的成本,期刊编辑部更为论文付出了不一般的劳动:编辑和编辑部约请的审稿专家,往往独具眼光和见识,会指导作者补充实验、修改论文,“对我们搞研究的人,这是在科学上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李党生介绍,编辑部除了办公、印刷等成本,为一篇科学所提供的服务,也有着相当高的成本:从初选稿件到送请相关专家审稿,从科学编辑到语言修订,以及版面处理,每一项都需要高素质的编辑来做,“这样的人才,薪水当然不低。”

至于国内那些“收版面费的期刊”,完全是两码事。编辑部不审稿,既根本不懂审稿原来是“严格把关和帮助作者完善提高论文的过程”,也根本没这个能力。它们收了钱就发,就是一部大量处理“垃圾论文”的机器。它们称不上“学术期刊”,而指责它们丧失“学术品位”,实在大可不必,因为这是高看了它们。

“即使肯出10万美元,也休想在好杂志上发出一篇低质量的论文!”事实上,“收了钱就发”与“给钱也不发”,是判别一叠装订成册的纸能不能称作“学术期刊”的标准。

禁收版面费,受伤的反倒是“规矩人”

中科院2003年那个有关收取发表费的“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一切来稿均需经过审稿程序进行严格评审,确认符合发表标准后,方能通知收取发表费。不得以收取

发表费方式变相出售版面。”

提出警示,正因为“变相出售版面”当时在我们身边就已常见,而今更是肆无忌惮。在网友们的声讨中,许多人要求明令禁止收取版面费,但圈内人都知道,这未必有用,因为心眼一旦歪了,“变相”的敛财办法多的是,比如期刊搞一个“联谊会”,让加入的人付会费,成了“会员”就有**文的“无障碍通道”。结果,禁收版面费,受伤的反倒是真正的学术期刊。

为何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极少发生我们这儿的乱象?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学期刊社社长助理周兆康告诉记者,如果一本学术期刊只要给钱就**文,论文水平必然不高,就谈不上学术价值,学者们就会排斥它,于是杂志渐渐就被自然淘汰。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5篇

1.培养和提高职业尊严和意义追求。职业尊严是一种很强的职业道德感,具有职业道德感的人能够有效地自我激励,并将努力工作看作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追求。职业尊严的培养来自于职业人强烈的职业意识和意义享受。这种意识是那种在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等心理成分。有了职业意识,就会培养起对职业的尊严感和自觉追求,并逐渐成为其内在需要,乃至创业活动中所必备的心理状态和动力。通过培养和提高职业尊严和意义追求,还可以不断地培养职业人的敬业精神、主人翁精神,而通过这种敬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的渗透和影响,又使职业人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观发生积极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职业的价值功能的体认,让他们把自己的职业活动与自己的完善和发展联系起来,做到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2.建立、健全职业制度和职业规范。现代社会,职业分工已极为纷繁细致,具有职业身份的职业群体的数量已非常广泛。我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应该通过立法和行政法规,来充分保障各种职业和职业群体的权利。明确各种职业和各种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义务。具体讲应该以社会主义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为基础,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制度文化,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业制度,比如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辞职辞退制度、退休退职制度等等,使各种职业普遍得到尊重,并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法制保障。

3.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研究会的教育、培训、监督和规范作用。由于社会流动性和职业流动性的增强,也由于职业多样化的发展和职业变动的日益频繁,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宠大的职业网络,法律和政府不可能为各行各业都制定出一套全面细致的行业规范,所以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研究会制定相应的职业规章、守则及职业礼仪、誓词等等,以协调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利害关系。

4.建立评价职业的公共机构。这种机构最好是社会组织,它要结合每个行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职业文明的评价指标。人们利用这些指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可以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而这种公平合理的评价又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同时,这些指标还可以对人们的职业文化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这样的机构应是一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方式人性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手段信息化的新型公共机构。

自1977年我国恢复职称评审工作以来,职称评审工作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各省、市为了更加科学、公平、公正地评价人才,相继对职称评审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以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业绩为导向的前提下,目前职称工作大多采用量化申报评审的工作模式。量化申报评审不仅简单易行、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职称评审工作效率,而且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基本能力和工作业绩要求,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进取的动力,为保证评审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人们在体验量化申报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断扩大着量化应用的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在职称评审中,普遍存在论文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数量多,只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完全代表学术水平。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我们应该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力主要引导到论文数量上去,搞学术短期行为。

2.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期刊级别越高论文质量就越高,而忽视对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认真考核。主办单位级别越高,管理相对越规范,整体论文学术水平相对高一些是事实,但不能绝对而论。期刊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不等于期刊质量级别,许多地方高等院校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报的质量远远高于一些由部级单位主办的期刊。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部级论文水平高于省级论文,省级论文水平高于市级论文。其实,所谓“部级”,只是因为主办单位是部级单位,“省级”也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这种划分是出于期刊管理上的考虑,而不是对期刊质量上的分等定级,如果据此认定期刊的质量,则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3.由于学术评价的复杂性,人们容易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间接衡量,如以刊物的级别代替论文的质量,以科研基础上的立项级别和获奖级别代替成果水平等。在职称推荐和评审中,职称管理人员容易产生以简单代替复杂,以定量代替定性工作倾向。论文、课题的数量和级别能够反映一定的学术水平,对其数量考核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质量的深入考核。在基层推荐中,一般都是数论文篇数、看期刊级别,而忽视对论文和成果的质量审核。在评委会上,由于各种原因,也大都是处于表面形式上的确定,很难进行实质上的水平考查。这样虽可以比较方便、低成本地对学术水平进行评价,但也容易滑向以定量代替定性、以简单代替复杂的“数字主义”,所以,我们在量化申报评审的同时,还要谨防以定量代替定性的工作倾向发生。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1.在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一般论文数量、发表期刊级别要求较为明确,而另一些业绩成果条件要求则较含糊。这就容易导致专业人员对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极力“打造”论文,把精力放在写论文和出书上,忽视提高工作能力和做好本职工作。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业绩成果中有软指标存在,单位推荐和评审时,也容易把注意力投向论文、著作这项硬性指标上来,甚至有的单位按多少排名次。这样的推荐和评审导向,就会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过度追求论文数量,破坏潜心治学的学术环境,出现学术浮躁和学术造假现象。

2.在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一般申报职称的级别越高,的期刊档次也就要求越高。这种能被很多人接受且看起来公平的方法,实质上掩盖了另外一种不公平。除按主办单位级别确定期刊质量等级本身就不尽科学合理外,由于工作环境和性质的不同,这种要求对于工作在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存在着一种不公平性。发表省级论文对于省级单位的申报人员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各省级厅局几乎都有自己的期刊杂志,省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发表省级论文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对于乡、县、市及工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除上述不利因素外,还受交通不便、科研和工程项目管理级别较低等条件制约,发表一篇省级论文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样就不利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不利于基层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正在实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城镇及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计划,我们的职称评定政策也要紧密配合,积极改进和完善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奠定政策基础。

3.职称评审数量以量化标准控制代替以往的指标控制,理论上是符合一个晋升一个。这对职改部门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但经过几年的量化申报条件试行,仅用量化标准控制,难以实现严格标准,提高质量的目的。有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及时凑够量化条件,基本形成够年限就晋升的现象。这样,职称评审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竞争和激励作用。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定得过低,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过快?其实,这两种都不完全是,而是专业技术人员凑条件的速度太快。职称评定要求核心期刊,就有大量的核心期刊及增刊出现;要求部级论文就有大批带有“中国”、“中华”字样的论文集、书籍出版。这不仅给职称评定带来极大的混乱,也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因此,职称工作要及时修正政策,避免不良倾向的发生。

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目前,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建立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职称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 、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运行机制。要贯彻国家深化职改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职称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达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必须在职称评审政策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1.职称评审实行资格比例和量化标准双重控制政策。在专业技术人员自由申报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发挥监督作用,根据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下达每个单位高级中级资格比例,可以像正在实施的政府控制聘任比例一样,控制职称资格比例。资格比例可比聘任比例高出10%左右。资格比例控制,不同于以前由政府统一下达评审指标。实行下达资格比例控制,可使单位自更灵活、更实际。在职称评定中,有适当的待聘资格不仅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如果不控制资格比例,会使待聘人员过多,也会出现社会问题。有了职称资格比例控制政策,各单位就有了自控的依据,在必要时,就可以顺利实行自控措施,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能力和业绩的标准,形成各单位职称推荐竞争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在单位内部竞争中,专业技术人员之间还形成一种相互监督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虚假行为的发生。由单位自控资格比例,一方面扩大了单位的自,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单位谋划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协调单位内部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的晋升比例,解决主系列申报条件较高难于晋升的矛盾。由于各单位性质不同、情况各异,不可能制定出统一的能力和业绩标准来,只有在政府大政策的前提下,各单位进行微调才能更切合实际,才能更好地落实中央提出的“建立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人才评价精神。

2.制定技术专利视同于学术论文、科研课题、奖项的相关政策,增加技术专利在各系列职称评审中的比重。目前,在专利拥有量上,我国仅是韩国的1/4,不及美国的1/3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其实,我们民族的创新潜力是巨大的,只是近代以来,我们一直不注重技术专利的申请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致使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萎缩。为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职称工作要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

3.降低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对论文数量的要求,淡化论文级别,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注重论文内在质量的提高。降低论文篇数要求,并不等于降低申报标准。其目的是要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吸引到做好本职工作上来,吸引到出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成果上来,尽可能避免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早日顺利评上职称,搞学术短期行为,从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走出越多学术水平越高的认识误区,净化学术风气,创造良好学术氛围。要在单位推荐中,比实际工作能力、比对单位贡献大小、比实际学术水平,而不是比论文数量的多少。职称评定作为一种导向,要把专业技术人员引向务实,而不是务虚。事实上,许多一流专家治学严谨,学富五车,但不多,在他们看来,只有真正具有学术价值、有创新观念的论文才值得发表。只有提高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才能创造出更高价值和更具竞争力的成果,我国科技事业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和发展。

4.适当限制个人申报材料中提交论文、成果的数量,明确代表作,为审核论文内容质量和成果水平提供便利条件。扭转以论文多少论英雄的局面,把职称评审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大对论文和成果质量的审核力度上来。制定论文集、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提交评委会政策,把正式期刊杂志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增刊和论文集区别开来,从而净化出版业,净化职称评审,净化社会风气。在各单位职称推荐中,专业技术人员自由申报后,确定自己1-2篇论文作为代表作,由职称管理部门将作者姓名、单位及期刊名称隐匿后,提交给数名省内外同行专家审阅,专家对其学术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职称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论文评分标准给出分数。科技成果也可采取类似方法,将代表申报人水平的一项科技成果,预先提交多名专家审核。对其论文成果的代表作进行学术水平评价,可以借鉴高考网上评判作文方法,或借用专业期刊专家审稿的方式,专家评语和分数由专家签字后用信函方式寄回,作为评委评审的重要依据。有条件的评委会也可采取这种审核办法。这种审核不仅可以排除人为干扰,还可以让专家专心致志地审阅论文的内容质量;不仅节省评审时间和费用,还为专家审核论文质量提供了较好的客观环境。专家可利用网络查询同类论文,看其创新性,有无抄袭现象等。而在现行的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上,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在职称评委会评审中,由于限制了个人申报论文、成果的数量,从而为评委认直审核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时间保证。这样不仅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如果我们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每次晋升时,都能有一篇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论文,那么我们国家就会越来越接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研论文;影响因子;词频;态势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承担着服务社会、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日益重视科研工作,学校科研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科研论文是科研产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自2005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的科研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从定量的数据中了解学校科研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制定科研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1数据来源

文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数据库中发表时间between(2005-01-01,2016-12-31)并且(机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或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或者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进行检索,共检出文献资料1231条,剔除报纸和国内会议论文10条,将余下的文献资料题录信息导出至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2文献计量分析

2.1文献量的统计与分析

对2005-2016年学院的量进行统计,从图1中可以了解学校的科研发展状况和走势。2005-2016年学校共1221篇,年均发文101.75篇。图1显示,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初期,科研实力较弱,数量很少,2005-2010年量以较快速度增长,2011年有较小回落,2012-2016年量几乎以直线趋势增长,教师科研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总量增长迅速。

2.2来源期刊的统计与分析

对2005-2016年学院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从表1可知,刊文量最多的14种期刊,共560篇,占总文献量的45.86%。其中,《艺术教育》的刊文量最多,为141篇,占总文献量的11.55%,不属于核心期刊,在数据库中未标注影响因子。这14种期刊中,只有美术观察属于核心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为0.093,影响因子最高的是当代教育论坛,复合影响因子为0.504,综合影响因子为0.4,但2005-2016年仅在该期刊10篇。由此可见,学校论文来源期刊影响因子整体偏低。

2.3研究主题统计与分析

对关键词词频的统计与分析,有助于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科研人员研究领域集中关注的热点和方向。从表2可以看出,学院科研人员关注热点为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偏重应用对策性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视创新,与学校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高度相关,符合高职院校注重应用性科学研究的科研特点,主要针对专业发展和教学实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展研究。

2.4基金项目情况统计与分析

科学研究需要经费支持,各级各类基金项目,是科研人员获得研究经费的主要途径。2005-2016年由基金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为106篇,占总文献量的8.68%。其中由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支持的论文共80篇,由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共22篇。由此分析,学院得到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占比不高,且项目来源较单一,缺少部级基金项目的支持。2.5作者统计与分析在2005-2016年发表的1221篇论文中,作者独立完成的论文有1074篇,占总文献量的87.96%,说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科研合作度较低。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2人,不到全校教师的十分之一,共计完成论文651篇,占总文献量的53.32%,可见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相对集中,教师整体科研积极性有待加强。年均2篇以上的作者仅3人,说明高产的作者较少。一方面是近年来学校规模发展,教师数量增长迅速,年度量不均衡;另一方面升格为高职院校初期,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有限,撰写少。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学院科研论文产出量增长迅速,但也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树立科研意识;二是功利性导向明显;三是教师单打独斗的多。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相应建议。

3.1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一是针对初级职称教师,刚入校参加工作,需要树立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融入科研团队,科研管理部门就学校科研发展规划、论文撰写规范、课题申报书撰写等技能和实践为主的培训、座谈;二是中等职称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需要提升科研能力,稳定科研团队,创造创新优质成果,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这一群体的科研投入,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就高级别项目申报组织研讨;三是高级职称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但随着职称的晋升科研积极性降低,要充分发挥高级职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培养帮扶青年教师,加强单位内部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其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提升学校影响力。

3.2优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引导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学校建立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对教师的年度工作量进行考核计分,但科研部分仅占10%,严重制约了教师科研积极性。要协调教学与科研,两者均衡发展,需要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科研工作量在教师量化考核中的比例;二是改革数量至上的职称制度。近两年,湖南省将职称评审下放到学校,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职称评审制度,将作品获奖、专利、横向项目等纳入评价体系,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唯论文是从的局面,但进一步深入分析,量化考核导致数量至上的观点,教师片面追求数量取胜,放弃对质量的要求。优化职称评审制度,逐步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主的评价体系。三是建立量质并举的奖励制度。为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科研奖励制度,对论文的奖励仅区分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没有针对论文质量进行具体细化。要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构建柔性的量质并举的科研奖励制度,重视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考核科研成果的质量。

3.3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是多为应用对策型研究,二是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这样的定位,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纳入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就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热点、难点进行攻关,培植科研团队。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中提升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1傅文奇.基于SSCI的2000-2010年我国大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学报,2011(7)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7篇

一、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在职称评审中,普遍存在论文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数量多,只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完全代表学术水平。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我们应该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力主要引导到论文数量上去,搞学术短期行为。

2.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期刊级别越高论文质量就越高,而忽视对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认真考核。主办单位级别越高,管理相对越规范,整体论文学术水平相对高一些是事实,但不能绝对而论。期刊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不等于期刊质里级别,许多地方高等院校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报的质远远高于一些由部级单位主办的期刊。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部级论文水平高于省级论文,省级论文水平高于市级论文。其实,所谓“部级”,只是因为主办单位是部级单位,“省级”也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这种划分是出于期刊管理上的考虑,而不是对期刊质量上的分等定级,如果据此认定期刊的质量,贝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3.由于学术评价的复杂性人们容易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间接衡,如以刊物的级别代替论文的质,以科研基础上的立项级别和获奖级别代替成果水平等。在职称推荐和评审中,职称管理人员容易产生以简单代替复杂,以定量代替定性工作倾向。论文、课题的数和级别能够反映一定的学术水平,对其数量考核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质的深入考核。在基层推荐中,一般都是数论文篇数、看期刊级别,而忽视对论文和成果的质审核。在评委会上,由于各种原因,也大都是处于表面形式上的确定,很难进行实质上的水平考查。这样虽可以比较方便、低成本地对学术水平进行评价,但也容易滑向以定里代替定性、以简单代替复杂的‘·数字主义”,所以,我们在量化申报评审的同时,还要谨防以定代替定性的工作倾向发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1.在职称化申报评审条件中,一般论文数里、发表期刊级别要求较为明确,而另一些业绩成果条件要求贝较含糊。这就容易导致专业人员对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极力“打造”论文,把精力放在写论文和出书上,忽视提高工作能力和做好本职工作。职称化申报评审条件业绩成果中有软指标存在,单位推荐和评审时,也容易把注意力投向论文、著作这项硬性指标上来,甚至有的单位按多少排名次这样的推荐和评审导向,就会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过度追求论文数里,破坏潜心治学的学术环境,出现学术浮躁和学术造假现象。

2.在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一般申报职称的级别越高,的期刊档次也就要求越高。这种能被很多人接受且看起来公平的方法,实质上掩盖了另外一种不公平。除按主办单位级别确定期刊质量等级本身就不尽科学合理外,由于工作环境和性质的不同,这种要求对于工作在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存在着一种不公平性。发表省级论文对于省级单位的申报人员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各省级厅局几乎都有自己的期刊杂志,省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发表省级论文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对于乡、县、市及工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除上述不利因素外,还受交通不便科研和工程项目管理级别较低等条件制约,发表一篇省级论文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样就不利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不利于基层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正在实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城镇及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计划,我们的职称评定政策也要紧密配合积极改进和完善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奠定政策基础

3.职称评审数量以量化标准控制代替以往的指标控制,理论上是符合一个晋升一个〔这对职改部门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但经过几年的化申报条件试行,仅用最化标准控制,难以实现严格标准,提高质量的目的。有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及时凑够量化条件,基本形成够年限就晋升的现象。这样,职称评审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竞争和激励作用。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定得过低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过快,其实,这两种都不完全是,而是专业技术人员凑条件的速度太快。职称评定要求核心期刊,就有大量的核心期刊及增刊出现要求部级论文就有大批带有“中国”、“中华”字样的论文集、书籍出版。这不仅给职称评定带来极大的混乱,也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因此,职称工作要及时修正政策,避免不良倾向的发生。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目前,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建立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职称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运行机制。要贯彻国家深化职改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职称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达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必须在职称评审政策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1.职称评审实行资格比例和化标准双重控制政策在专业技术人员自由申报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发挥监督作用,根据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下达每个单位高级中级资格比例,可以像正在实施的政府控制聘任比例一样控制职称资格比例。资格比例可比聘任比例高出左右。资格比例控制,不同于以前由政府统一下达评审指标。实行下达资格比例控制,可使单位自更灵活、更实际。在职称评定中,有适当的待聘资格不仅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如果不控制资格比例,会使待聘人员过多,也会出现社会问题。有了职称资格比例控制政策,各单位就有了自控的依据,在必要时,就可以顺利实行自控措施,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能力和业绩的标准,形成各单位职称推荐竞争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在单位内部竞争中,专业技术人员之间还形成一种相互监督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虚假行为的发生。由单位自控资格比例,一方面扩大了单位的自,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单位谋划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协调单位内部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的晋升比例,解决主系列申报条件较高难于晋升的矛盾。由于各单位性质不同、情况各异,不可能制定出统一的能力和业绩标准来,只有在政府大政策的前提下,各单位进行微调才能更切合实际,才能更好地落实中央提出的“建立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人才评价精神。

2.制定技术专利视同于学术论文、科研课题、奖项的相关政策,增加技术专利在各系列职称评审中的比重。目前,在专利拥有上,我国仅是韩国的,不及美国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其实,我们民族的创新潜力是巨大的,只是近代以来,我们一直不注重技术专利的申请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致使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萎缩。为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职称工作要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

3.降低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对论文数量的要求,淡化论文级别,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注重论文内在质量的提高、降低论文篇数要求,并不等于降低申报标准。其目的是要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吸引到做好本职工作上来,吸引到出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成果上来,尽可能避免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早日顺利评上职称,搞学术短期行为,从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走出越多学术水平越高的认识误区,净化学术风气,创造良好学术氛围。要在单位推荐中,比实际工作能力、比对单位贡献大小、比实际学术水平,而不是比论文数量的多少。职称评定作为一种导向,要把专业技术人员引向务实,而不是务虚。事实上,许多一流专家治学严谨,学富五车,但不多,在他们看来,只有真正具有学术价值、有创新观念的论文才值得发表。只有提高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的质,才能创造出更高价值和更具竞争力的成果,我国科技事业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和发展。

4.适当限制个人申报材料中提交论文、成果的数量,明确代表作,为审核论文内容质和成果水平提供便利条件。扭转以论文多少论英雄的局面,把职称评审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大对论文和成果质的审核力度上来。制定论文集、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提交评委会政策,把正式期刊杂志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增刊和论文集区别开来,从而净化出版业,净化职称评审,净化社会风气在各单位职称推荐中,专业技术人员自由申报后,确定自己一篇论文作为代表作,由职称管理部门将作者姓名、单位及期刊名称隐匿后,提交给数名省内外同行专家审阅,专家对其学术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职称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论文评分标准给出分数,科技成果也可采取类似方法,将代表申报人水平的一项科技成果,预先提交多名专家审核。对其论文成果的代表作进行学术水平评价,可以借鉴高考网上评判作文方法,或借用专业期刊专家审稿的方式,专家评语和分数由专家签字后用信函方式寄回,作为评委评审的重要依据。有条件的评委会也可采取这种审核办法。这种审核不仅可以排除人为干扰,还可以让专家专心致志地审阅论文的内容质不仅节省评审时间和费用,还为专家审核论文质提供了较好的客观环境。专家可利用网络查询同类论文,看其创新性,有无抄袭现象等而在现行的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上,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在职称评委会评审中,由于限制了个人申报论文、成果的数,从而为评委认直审核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时间保证。这样不仅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如果我们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每次晋升时,都能有一篇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论文,那么我们国家就会越来越接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8篇

撰写论文应是笔者自己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中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就是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方法确实对教育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实际上,在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重、升学竞争剧烈、人事制度改革、落聘下岗的压力等,他们就像一根始终绷紧的弦,早出晚归,超负荷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工作,为了能够评上职称,他们就想方设法,特别是一些急等着评职称的人急功近利,去搞科研撰写论文,为了能把自己撰写的论文(实际是文章)发表,不惜一切代价,丢了主业(教学),一心抓副业(撰写论文),因为有了论文就可以在评定职称中的分数遥遥领先。在某些中小学一篇省级论文就可以抵上参加10年工作所得的教龄分数。(教龄分数一年才0.5分)教学成绩高低却不要紧。这样为了论文而荒废了教学,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给职称评定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方向性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与职称评定的最初目的相背而驰。

一些发表的论文(实为文章),同行编书过程中互相抄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的滥编滥写的实在数不胜数,首先是名目繁多的“增刊”、“专刊”等大肆敛财,而一些让人看不懂得的论文(文章)大都出现在这类刊物上,以这种论文来定严肃、认真要求履行相应职务能力的职称评定实在是令人担忧中国的教育事业。这样撰写论文的意义已远远降低了其本身的意义所在,一些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可能是一个经验总结,一份扎实有效的教案,甚至是在工作中提炼概括出的一两句话,哪怕还远远达不到理论化水平,不够发表但很实际管用的发言。这些反而比那些大堂之雅的论文更朴实、更真实、更具有实践意义。

有论文才能评定职称的框框,使不少教师铤而走险,不惜花钱找人找关系,买他人文章发表,美其名曰:本人教育科研成果。只要有了这一篇正规级别论文署上自己的大名进行发表,那么自己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了。用这样的论文来评定职称,难怪有关人士大呼:“打假教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生四处讲学,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如果孔老先生生活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按评定职称的框框他可能连个中级职称也评不上,就别说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了。但是他的许多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至今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指导意义,许多名言名理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而那些教师发表用来评定职称的论文也只有他自己看过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是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注重的是一个教师的师德,教学业务能力。论文虽然是表示能力的,但不一定要发表,有没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科研撰写论文的能力,并不能因为他没有就否认了他的实际业务工作能力。有的教师论文水平较高,但课教得很糟糕,学生不喜欢上他的课,这样的教师也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反之,有的教师课教得非常出色,但因为手懒或不善长写作,无,难道你就认为他不具备晋升职称的资格,进而否认他出色的教学成绩吗?

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要靠教师高尚的情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学生。要讲论文写得好,大多数人也可能比不上大学里的专业教师,但任何一位家长送孩子上学,关注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关注是这所学校里的教师是否热爱学生,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水平,不是看这所学校里的教师会写论文,写了多少论文。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5年至2015年11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图书期刊逐年借阅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部门员工借阅数量、发文情况、研究方向、职称晋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多媒体时代下纸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利用的困境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109-03

1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该学科研究中最主要的情报源,是发表和传播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以及学科理论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窗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出版和发行不仅丰富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内容,而且其本身也成了独特的研究对象,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

1.1媒体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品种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从侧面反映了图书情报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究的日趋繁荣。就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隶属关系而言,编辑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有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出版周期看,有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按评价标准区分,有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1.2图书馆学资料室的功能、特点

1.2.1专一性。专一性是针对服务群体而言的。毫无疑问,图书馆学资料室主要收集和储备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期刊和图书,主要面对本馆或者一定区域内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因而其服务群体比较专一。

1.2.2新颖性。①报道及时。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专业研究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②内容广泛。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他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③连续性。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方便使用者进行文献信息检索。

1.2.3静态性。静态性是指资料室内收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所承载的信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基本是不变的,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一段时期内相对静态的学术成果。

1.2.4多元性。多元性是针对文献收集的渠道而言的。传统的采集、购买、交换等方式已不能适应资料室收集文献“新、特、快”的要求。采访人员可以从网上下载信息,或收集外出参会人员的会议文本及与多个相关兄弟单位交流资料等。

2多媒体时代陕西省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利用情况

2.1期刊利用情况

经过统计,陕西省图书馆资料室截至2015年11月30日收藏的国内常见图书情报学期刊有55种,其中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出版物有34种,内部资料有21种(包括《当代图书馆》),每年和其他刊物交换有28种,2016年尚有33种期刊继续订阅。其中有10种期刊是既订阅又交换。

由表1可以发现,2005年和2006年借阅资料的馆员很少。因为当时职称评审对专业数量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查询和借阅专业期刊的人员较少。2007年,陕西省开始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审逐步规范,专业人员的学术成果成为专业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专业期刊的利用率。所以,从2007年开始,借阅的人数有所增加,2008年达到高峰,到2011年滑至低谷。而2012年、2013年又再次开始攀升,2014、2015年又开始回落,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当年报名参加职称评聘的人数有很大关系。2013年发展研究部承接了一个专业课题,完成课题需要查阅参考大量的专业学术成果,为此借阅量突然增加至115次。

2.3从借阅人数上分析

从表1和表2统计数字看,2005―2015年共有90人(次)在资料室借阅过图书和期刊,平均每年只有8.2人(次),占陕西省图书馆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据不完全统计,这90人(次)在11年间陆续都解决了职称晋升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专业资料室确实能给需要解决职称问题的馆员研究学术、撰写论文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帮助,但同时也说明,几乎所有人只有在解决职称评审问题时才会想起使用专业资料室。

2.4从借阅年份上分析

这11年中,陕西省图书馆资料室共借出图书和期刊850册,其实从借阅的年份看,表面上是2012年、2013年比较高,实际排除发展研究部为课题研究借阅的数量,2007年借阅量是最多的,这也是因为2007年陕西省颁布了职称评定规范,加上2007年陕西省图书馆进行了新一轮的人员招聘,所以借阅专业资料的人数增加了。

2.5从借阅者所在部门分析

在这11年间,借阅最多的是发展研究部,借阅最少的是阅读推广部。发展研究部和阅读推广部同时在2007年成立,可两个部门的借阅量反差如此悬殊,也许是因为阅读推广部主要注重给读者推广阅读了,反倒不重视自己的专业阅读,也可以说明这两个部门重视专业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多媒体时代陕西省图书馆馆员学术研究概况

3.1从借阅者的效果上分析

近年来,各省修订的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例都对中级以上职称提出了论文数量要求,这就使得一大批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都要。从陕西省图书馆2005―2014年职称评审的结果看,2014年6月招聘前陕西省图书馆共有18个部门,在编职工197人,实际在岗人数181人。截至2014年底,初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93人,高级职称32人,其他22人。从2005年开始,每年职称晋升人数平均为14人,陕西省图书馆共有140人晋升了职称,其中2006年晋升人数最多,初级和中级人数基本持平,高级人数平均每年3人,这也符合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3)。

3.2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时间,陕西省图书馆在编人员共提交372篇,平均每人发文只有1.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文69篇,其余都是在其他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的。

4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资料利用过程中的困境

4.1外部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馆员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仔细阅读专业资料,借阅率下降也就成了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多媒体阅读的冲击和阅读习惯改变的冲击,成为影响资料室借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资源的快速发展,CNKI、维普、万方、龙源等数据库的诞生,馆员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纸质资源的价值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4.2内部因素

4.2.1缺乏学术研究氛围。笔者所在馆没有形成很好的学术研究氛围,90%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没有任何学术成果产生,尤其是初、中级职称人员中的93%没有成果,这也反映出陕西省图书馆高级职称人员对较低职称人员的专业指导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4.2.2资料室的位置。资料室作为专业期刊阅览室,处于行政区域内,没有专管人员,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馆外读者既不知道有这么个阅览室,即使知道了也无法进入,馆内员工需要借阅时才开门,这样会给大部分馆员留下只藏不借的印象。

4.2.3文献资源建设速度相对迟缓。藏书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书籍更新缓慢、期刊征订没有连续性,这就造成馆员关注的热门专业书从采购到上架流通时间较长,也是造成馆员借阅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5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资料室开发利用的路径

5.1给馆员营造一个宽容求实的学术研究气氛

目前,仅仅与个人职称评审相关联,不能够带动、影响馆内整个学术氛围。学术研究需要一种宽容求实的平和心态和研究气氛,研究者和专业杂志应该容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评论、不同的批评等,这样的研究氛围才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5.2专业资料室要积极主动宣传,提高专业期刊利用率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和教学、科研人员。潜在的读者对象是图书馆的广大读者和情报用户。一部分刊物应调整编辑方针,面向读者和用户,多刊登书评文章,报道专题文献,也可报道科技、经济信息,直接为用户服务。

5.3加快图书更新速度,推荐购置新书

5.3.1提高采访员素质。多做馆员调研,摸清馆员阅读脉络,让馆员代表直接参与购书,让馆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挑选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和期刊,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5.3.2加速新书、新刊上架时间。加快图书更新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新刊到馆后尽快登记上架,缩短从订购到上架流通的时间,让馆员第一时间能在资料室看到业界的热点资料,吸引他们来借阅。

5.4服务内容要更新

资料室也要与时俱进,在服务功能、服务模式上创新,变守摊子为主动寻求读者,迎合馆员需要,开展检索咨询、学术交流、论文写作培训等多种服务。

5.5提高读者的借阅积极性

传统的资料室借阅服务是单向的出借图书或期刊,读者也是被动型的。要想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就要让馆员主动、自觉地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热情,这就要求馆内采取相应的学术成果奖励机制,激励馆员踊跃投入到学术成果研究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馆员业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专业期刊的借阅率。

参考文献:

[1]张芝兰.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图苑,1991(1):29-30.

[2]乔好勤.中国图书馆学期刊研究的现状分析[J].图书与情报,1996(1):68-70,25.

[3]杨沛超,宋凤云.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建设之我见[J].图书情报工作,1994(5):44-45.

[4]龚永年.论我国图书馆学期刊的普及化倾向及对策[J].图书馆杂志,1996(1):11-15.

[5]王爱功.图书馆学期刊面临的冲击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2008(5):102-105.

[6]马爱芳.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上网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6-8.

[7]彭俊玲.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6-13.

[8]金泽龙.高职院图书馆“给力”阅读之科学发展[J].图书情报论坛,2012(3):22-25.

[9]王传清.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行[J].图书情报工作,2005(2):137-140.

[10]刘宏锦.略论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学期刊[J].图书与情报,1994(4):41-44.

[11]刘佳.高校图书馆借阅率与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关系深度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9):221-224.

[12]张姝萍.读者工作的新思路:阅读积分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07-208.

职称服务论文范文第10篇

现将省卫生厅《关于2011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苏卫人〔2011〕14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及聘用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宁卫人〔2011〕19号)和全省卫生高级职称工作会议精神,经市职称办同意,对我市2011年度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有关申报评审条件

(一)继续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和《南京市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并作为申报评审正高级资格的必备条件,作为市、区、县卫生局直属单位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二)职称外语按苏人通〔〕76号、苏卫人〔〕15号文件执行。符合免试的申报人员需填写《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卫生高级技术资格免试职称外语或计算机审核表》。

(三)职称计算机:申报正高级资格,须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申报副高级资格,须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南京市《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免试条件按苏人发〔〕24号、苏卫人〔〕15号文件执行。符合免试的申报人员需填写《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卫生高级技术资格免试职称外语或计算机审核表》。

(四)申报人员提交论文需提供完整的引用资料情况并填写《论文所用原始资料来源》,需提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的“新闻机构查询”栏目中搜索查询到的第一、二页面打印张,供评审时参考。任现职期间出版、发表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论文,应符合申报下列相应职称所要求的条件之一:

1、申报正高级资格:(1)在有正式期刊号的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三篇以上。(2)出版本专业专著(主编、副主编)二部以上或撰写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20万字以上)一部。

2、申报副高级资格:(1)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在有正式期刊号的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二篇以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在有正式期刊号的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并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均为第一作者)。(2)出版本专业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一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3、申报社区类正高级资格:(1)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并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以上(均为第一作者)。(2)出版本专业专著一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4、申报社区类副高级资格:(1)在市级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第一作者)二篇以上。(2)出版本专业专著一部(本人需撰写5万字以上)。

(五)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破格晋升高级资格要按照苏职称〔〕2号、苏人通〔〕76号、宁人字〔〕49号文件规定执行。破格晋升非社区类高级资格的破格条件也适用于破格晋升社区类同等级高级资格。

(六)申报高级资格需提供现任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的全部聘任证书,未办理聘任证书手续的须提供单位行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决定。

二、关于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一)根据我局宁卫人〔〕17号、宁卫医〔〕84号、宁卫人〔〕19号、宁卫医〔〕60号精神,属于晋升前应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人员,今年申报副主任医师(中医师)资格时须已完成规定服务时间(截至2011年4月底)。申报材料中需提供《江苏省城市医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情况鉴定表》。

(二)特殊情况处理意见: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作时间,经市卫生局审核可视为已到城乡基层工作时间:

1)已参加援外、援疆、、扶贫、支援西部开发,提供有关批件(复印件);

2)参加抗震应急救灾或灾后重建满3个月及以上,提供有关通知、批件(复印件);

3)曾在乡镇或街道卫生院、部队卫生所(队)、企事业卫生所(室)或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满一年及以上,提供档案记载的复印件及单位意见。

2、根据工作岗位和申报专业可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员,需提供市卫生局同意的批复(复印件),并出具《江苏省城市医生晋升副高级资格前短期或不需到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审核表》。在上报晋升材料前完成该审核表的审核认定工作。

三、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坚持公示制度,按照规定实施公示,单位以书面形式将公示情况及结果随评审材料上报评委会。

(二)申报表必须手工填写,打印或自制表格不能作为申报依据。

(三)加强审核,对在学历、科研、论文、病案以及下基层服务等方面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员将按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申报资格直至延迟3年以上申报,对严重失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给予通报批评等处理。

(四)申报评审材料必须按规定格式分四个分册整理装订。

(五)实行文字材料申报与网上申报双重申报方式,网上申报可以是自主申报,也可以单位团体形式申报。在网上申报的同时,必须将申报材料按原申报渠道遂级上报审核。

申报正高级资格人员于5月25日前登录江苏卫生人才网“卫生高级资格申报”窗口,进行网上申报。申报材料及电子数据请于6月10日前送我局职称办;

上一篇:博学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毕业职称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