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6:17:35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1、成立专班,制订方案。

为加强对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张建华、局长林国生为组长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为扎扎实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市卫生局还专门从直属单位选派了14名优秀青年干部,作为“联络员”

派到各区卫生局参与和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区卫生局也高度重视这项活动,迅速成立精干工作专班,确定工作目标,按要求去实施医生下基层的工作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的82家支援单位,认真落实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对口支援”和下派医务人员的计划。

2、明确任务,选派人员。

“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一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并直接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医疗防疫工作;二是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免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进修学习;三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无偿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和发展。

所有的支援单位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真选派符合条件,政治素质好,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并积极与受援单位联系,主动上门调研,有针对性地选派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帮助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都拿出受援计划,切实安排好下派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开展培训,启动工作。

春节前,市卫生局组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

“千名医生下基层”动员大会,并对下派的53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要求下派的医务人员除完成日常的支援任务外,还应做到“三个一”:一是每个月要轮流进行一次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二是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轮流下到社区和乡村进行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医疗、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支援医院或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在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义诊咨询活动。

2月底,全市13个区先后举行了“千名医生下基层”的启动仪式,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定了协议书,所有的医务人员全部都按时下到对口受援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实际下派的医务人员有53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有117名,挂点医务人员135名,驻点医务人员395名,有263名医务人员下到6个远城区的乡镇卫生院。

(二)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1、积极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活动。

“千名医生下基层”启动后,各单位在下派医生之前或之后,主动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提出的问题,传播妇儿保健知识,宣教法律法规常识,宣传“千名医生下基层”的目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下派的医务人员,主动下到社区和乡村,走家串户,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有的医生还自己掏钱为病人购买医疗仪器,赠给病人使用;有的则采取发放爱心卡的形式,为出行不便的病人上门送医送药。5个月以来,下基层的医生共接诊病人13万余人次,开展大小手术1663台,双向转诊1303人次,康复治疗19175人次,健康教育53949人次,健康教育期刊530期,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6326人次,免疫接种26065人次,在7个中心城区中的下派医务人员还积极参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活动,为社区居民上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

2、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这次下派的医务人员都是从全市大中型医院抽调的骨干,其中有博士、硕士,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临床医生、技师、护士;还有预防保健人员。他们下到基层后,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基层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江夏区法泗卫生院在“防非”期间,区卫生局为其配备2台价值约20万元的新设备,一台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为血球计数仪,因该院检验医师技术力量薄弱,两年来从未使用过。市三医院根据这种情况,专门派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检验科主治医师驻点支援法泗卫生院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并且指导基层检验医师操作新的仪器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受到基层卫生院和群众的称赞。

3、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这次受援单位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差、技术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齐的问题。根据这种状况,支援单位伸出援助之手,除下派医生外,还赠送资金、设备、仪器、药品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市一医院无偿援助每个卫生院价值6万元的急需医疗器械、药品和汽油发电机,帮助基层卫生院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市普爱医院不仅为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派出各科专家,还组成医疗小分队,展开各种医疗抢救活动;协和医院下派专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收治慢性心衰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省中南医院和161医院派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科住院病人进行联合查房,查房中边问边讲,理论结合实际,使基层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床边教学”课;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有机会和大医院的专家零距离的交流,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培养和锻炼了城市医务人员。

我市大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通过“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走进了社区和乡村,了解了基层卫生状况和老百姓的卫生需求。通过到社区和乡村为老百姓解决急难病症,在基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城市医务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的艰苦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

活动,使城市医务人员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提高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加强管理,认真考核

为切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市卫生局制订了下派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各区卫生局和支援单位也采取了各种管理措施,加强了对下派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是对下派人员一律实行业绩考核目标管理。通过市、区“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专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监督管理和考核,确保了支援单位按要求派出人员,下派人员按时到基层开展工作。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青山区卫生局组织下派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与基层受援单位的中级以下职称的医务人员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协议明确师徒双方做到“六个一”:既制定一项详细的带教计划,确立一项与导师专长相关的带教主攻方向,建立一套师徒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谈心制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专业论文,一篇带教心得体会,一篇带教工作总结。同济医院派出的护士除指导基层护理工作外,还帮助硚口区易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规范操作规程。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到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机会,并建立了“双向转诊”和“随时会诊”制度,为基层留下了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体会

一是通过把“千名医生下基层”与“对口支援”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展,建立了一个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平台,使大医院下派的医务人员成为双方长期业务来往的关系纽带,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是通过把下派一个人与组成团队支援形式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把医疗卫生帮扶工作做到了实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独立处置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通过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医生的下派,有效地发挥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作用,城市医务人员的言传身教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为群众的服务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通过实践证明,“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全市各级领导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管理,使该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万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千名医生下基层”管理办法,加强对下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同时,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支援基层的工作任务。

二是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推广工作经验,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工作经验,要通过这次工作总结,认真归纳和整理,总结经验,以便将好的做法向全市推广。同时,部署并完成好下阶段的工作任务。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1、成立专班,制订方案。

为加强对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张建华、局长林国生为组长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为扎扎实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市卫生局还专门从直属单位选派了14名优秀青年干部,作为“联络员”

派到各区卫生局参与和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区卫生局也高度重视这项活动,迅速成立精干工作专班,确定工作目标,按要求去实施医生下基层的工作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的82家支援单位,认真落实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对口支援”和下派医务人员的计划。

2、明确任务,选派人员。

“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一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并直接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医疗防疫工作;二是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免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进修学习;三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无偿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和发展。

所有的支援单位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真选派符合条件,政治素质好,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并积极与受援单位联系,主动上门调研,有针对性地选派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帮助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都拿出受援计划,切实安排好下派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开展培训,启动工作。版权所有

春节前,市卫生局组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

“千名医生下基层”动员大会,并对下派的53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要求下派的医务人员除完成日常的支援任务外,还应做到“三个一”:一是每个月要轮流进行一次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二是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轮流下到社区和乡村进行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医疗、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支援医院或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在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义诊咨询活动。

2月底,全市13个区先后举行了“千名医生下基层”的启动仪式,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定了协议书,所有的医务人员全部都按时下到对口受援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实际下派的医务人员有53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有117名,挂点医务人员135名,驻点医务人员395名,有263名医务人员下到6个远城区的乡镇卫生院。

(二)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1、积极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活动。

“千名医生下基层”启动后,各单位在下派医生之前或之后,主动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提出的问题,传播妇儿保健知识,宣教法律法规常识,宣传“千名医生下基层”的目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下派的医务人员,主动下到社区和乡村,走家串户,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有的医生还自己掏钱为病人购买医疗仪器,赠给病人使用;有的则采取发放爱心卡的形式,为出行不便的病人上门送医送药。5个月以来,下基层的医生共接诊病人13万余人次,开展大小手术1663台,双向转诊1303人次,康复治疗19175人次,健康教育53949人次,健康教育期刊530期,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6326人次,免疫接种26065人次,在7个中心城区中的下派医务人员还积极参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活动,为社区居民上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

2、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这次下派的医务人员都是从全市大中型医院抽调的骨干,其中有博士、硕士,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临床医生、技师、护士;还有预防保健人员。他们下到基层后,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基层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江夏区法泗卫生院在“防非”期间,区卫生局为其配备2台价值约20万元的新设备,一台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为血球计数仪,因该院检验医师技术力量薄弱,两年来从未使用过。市三医院根据这种情况,专门派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检验科主治医师驻点支援法泗卫生院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并且指导基层检验医师操作新的仪器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受到基层卫生院和群众的称赞。

3、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这次受援单位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差、技术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齐的问题。根据这种状况,支援单位伸出援助之手,除下派医生外,还赠送资金、设备、仪器、药品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市一医院无偿援助每个卫生院价值6万元的急需医疗器械、药品和汽油发电机,帮助基层卫生院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市普爱医院不仅为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派出各科专家,还组成医疗小分队,展开各种医疗抢救活动;协和医院下派专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收治慢性心衰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省中南医院和161医院派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科住院病人进行联合查房,查房中边问边讲,理论结合实际,使基层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床边教学”课;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有机会和大医院的专家零距离的交流,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培养和锻炼了城市医务人员。

我市大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通过“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走进了社区和乡村,了解了基层卫生状况和老百姓的卫生需求。通过到社区和乡村为老百姓解决急难病症,在基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城市医务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的艰苦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

活动,使城市医务人员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提高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加强管理,认真考核

为切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市卫生局制订了下派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各区卫生局和支援单位也采取了各种管理措施,加强了对下派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是对下派人员一律实行业绩考核目标管理。通过市、区“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专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监督管理和考核,确保了支援单位按要求派出人员,下派人员按时到基层开展工作。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青山区卫生局组织下派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与基层受援单位的中级以下职称的医务人员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协议明确师徒双方做到“六个一”:既制定一项详细的带教计划,确立一项与导师专长相关的带教主攻方向,建立一套师徒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谈心制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专业论文,一篇带教心得体会,一篇带教工作总结。同济医院派出的护士除指导基层护理工作外,还帮助硚口区易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规范操作规程。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到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机会,并建立了“双向转诊”和“随时会诊”制度,为基层留下了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版权所有

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体会

一是通过把“千名医生下基层”与“对口支援”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展,建立了一个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平台,使大医院下派的医务人员成为双方长期业务来往的关系纽带,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是通过把下派一个人与组成团队支援形式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把医疗卫生帮扶工作做到了实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独立处置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通过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医生的下派,有效地发挥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作用,城市医务人员的言传身教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为群众的服务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通过实践证明,“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全市各级领导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管理,使该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万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千名医生下基层”管理办法,加强对下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同时,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支援基层的工作任务。

二是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推广工作经验,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工作经验,要通过这次工作总结,认真归纳和整理,总结经验,以便将好的做法向全市推广。同时,部署并完成好下阶段的工作任务。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1、成立专班,制订方案。

为加强对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张建华、局长林国生为组长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为扎扎实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市卫生局还专门从直属单位选派了14名优秀青年干部,作为“联络员”

派到各区卫生局参与和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区卫生局也高度重视这项活动,迅速成立精干工作专班,确定工作目标,按要求去实施医生下基层的工作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的82家支援单位,认真落实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千名医生下基层”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的“对口支援”和下派医务人员的计划。

2、明确任务,选派人员。

“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一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并直接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医疗防疫工作;二是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免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进修学习;三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无偿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建设和发展。

所有的支援单位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认真选派符合条件,政治素质好,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并积极与受援单位联系,主动上门调研,有针对性地选派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帮助工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都拿出受援计划,切实安排好下派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开展培训,启动工作。版权所有

春节前,市卫生局组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

“千名医生下基层”动员大会,并对下派的53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要求下派的医务人员除完成日常的支援任务外,还应做到“三个一”:一是每个月要轮流进行一次专业知识的专题讲座;二是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轮流下到社区和乡村进行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传授医疗、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支援医院或下派的医务人员,每两个月要在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义诊咨询活动。

2月底,全市13个区先后举行了“千名医生下基层”的启动仪式,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定了协议书,所有的医务人员全部都按时下到对口受援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实际下派的医务人员有53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有117名,挂点医务人员135名,驻点医务人员395名,有263名医务人员下到6个远城区的乡镇卫生院。

(二)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1、积极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活动。

“千名医生下基层”启动后,各单位在下派医生之前或之后,主动在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提出的问题,传播妇儿保健知识,宣教法律法规常识,宣传“千名医生下基层”的目的,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下派的医务人员,主动下到社区和乡村,走家串户,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有的医生还自己掏钱为病人购买医疗仪器,赠给病人使用;有的则采取发放爱心卡的形式,为出行不便的病人上门送医送药。5个月以来,下基层的医生共接诊病人13万余人次,开展大小手术1663台,双向转诊1303人次,康复治疗19175人次,健康教育53949人次,健康教育期刊530期,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6326人次,免疫接种26065人次,在7个中心城区中的下派医务人员还积极参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活动,为社区居民上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

2、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这次下派的医务人员都是从全市大中型医院抽调的骨干,其中有博士、硕士,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临床医生、技师、护士;还有预防保健人员。他们下到基层后,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基层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江夏区法泗卫生院在“防非”期间,区卫生局为其配备2台价值约20万元的新设备,一台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为血球计数仪,因该院检验医师技术力量薄弱,两年来从未使用过。市三医院根据这种情况,专门派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检验科主治医师驻点支援法泗卫生院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并且指导基层检验医师操作新的仪器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受到基层卫生院和群众的称赞。

3、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这次受援单位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差、技术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齐的问题。根据这种状况,支援单位伸出援助之手,除下派医生外,还赠送资金、设备、仪器、药品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市一医院无偿援助每个卫生院价值6万元的急需医疗器械、药品和汽油发电机,帮助基层卫生院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市普爱医院不仅为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派出各科专家,还组成医疗小分队,展开各种医疗抢救活动;协和医院下派专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收治慢性心衰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省中南医院和161医院派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科住院病人进行联合查房,查房中边问边讲,理论结合实际,使基层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床边教学”课;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有机会和大医院的专家零距离的交流,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4、培养和锻炼了城市医务人员。

我市大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通过“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走进了社区和乡村,了解了基层卫生状况和老百姓的卫生需求。通过到社区和乡村为老百姓解决急难病症,在基层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城市医务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条件的艰苦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对口支援”和“千名医生下基层”

活动,使城市医务人员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提高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加强管理,认真考核

为切实开展好“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市卫生局制订了下派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各区卫生局和支援单位也采取了各种管理措施,加强了对下派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是对下派人员一律实行业绩考核目标管理。通过市、区“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专班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监督管理和考核,确保了支援单位按要求派出人员,下派人员按时到基层开展工作。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青山区卫生局组织下派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与基层受援单位的中级以下职称的医务人员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协议明确师徒双方做到“六个一”:既制定一项详细的带教计划,确立一项与导师专长相关的带教主攻方向,建立一套师徒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谈心制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专业论文,一篇带教心得体会,一篇带教工作总结。同济医院派出的护士除指导基层护理工作外,还帮助硚口区易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规范操作规程。通过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到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机会,并建立了“双向转诊”和“随时会诊”制度,为基层留下了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版权所有

二、“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体会

一是通过把“千名医生下基层”与“对口支援”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展,建立了一个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平台,使大医院下派的医务人员成为双方长期业务来往的关系纽带,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是通过把下派一个人与组成团队支援形式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把医疗卫生帮扶工作做到了实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独立处置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通过大医院的对口支援和医生的下派,有效地发挥了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的作用,城市医务人员的言传身教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城市医务人员在基层为群众的服务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通过实践证明,“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全市各级领导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的管理,使该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万名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千名医生下基层”管理办法,加强对下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同时,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支援基层的工作任务。

二是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推广工作经验,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工作经验,要通过这次工作总结,认真归纳和整理,总结经验,以便将好的做法向全市推广。同时,部署并完成好下阶段的工作任务。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这位院长所言,面临职称晋升的医生,主要包括从晋升主治医师或晋升主任医师的医生。从单体医院来讲,这部分医生数量不多,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十分庞大的群体。但当前普遍反馈,医生下乡日渐沦为形式,下级医院不抱指望,派出医院也缺乏明确的管理机制,这部分人员下基层的一年、半年时间没有发挥相应的效用,甚至有浪费的之嫌。

新契机 新机制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云南省三院”)对此有切身感受。院长邵庆华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对口支援时间较早、数量较多的是面临晋升主治医师的年轻医生,但这部分医生由于经验、专业对口等方面的局限,往往并不是县级医院最为需要的对象,“嫌麻烦、不积极安排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邵庆华甚至坦言:“这批年轻医生中,如果与原科主任联系紧密,可能被叫回本院‘干活’;否则,很多人可能闲在家里了。”

2015年初,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对省级医院对口支援下级医院做了新的规划部署,2014年正式荣晋三甲医院行列的云南省三院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由原来的4家增加为5家,其中3家为新的对口支援对象。

“重新调整了对口支援搭档后,我们认为是一个新的契机:可以在没有以往惯例、成见的情况下,重新构建新的机制,至少不至于造成这部分医生资源的浪费。”在邵庆华看来,以往“走形式”的医生下乡对比紧缺的医生资源,实在颇为可惜。

“新的机制”体现在哪里呢?首先着眼人员管理方面,云南省三院在医院层面夯实了院务办、人事办等部门跟进对口支援工作、管理支援医生等方面的职能,将以往派出人员直接向科室报告的惯例收紧,上调为同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据邵庆华介绍,除例行汇报外,在建立了学科互助关系的县医院,派驻县医院的人员还需要收集相关疑难病例信息,协助反馈到云南省三院,以便开展紧密的业务帮扶。

学科互助是云南省三院对口支援创新的第二项举措。邵庆华介绍,以往十年的帮扶工作总结下来,存在的问题中就包含派出人员与受援医院亟需解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因此,在今年初,云南省三院与5家帮扶县医院逐一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其发展方向、目前亟需的学科人才。之后统一协调派出人员,“保证派出医生的专业方向可以满足县医院的需要,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邵庆华表示,自此云南省三院确定了“按需派出”的原则。

此外,在云南省三院与几家县医院签订的新版对口支援协议中,写明派出人员派驻期间由受帮扶医院统一管理,在参与派驻单位相关业务和管理工作之外,还必须参加义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后者也是邵庆华颇为强调的一点。

作为县医院,协议写明,具有向云南省三院及时反馈派出人员生活和工作情况的义务,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受帮扶医院应推荐或建议云南省三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科室帮扶 提升成效

的确,有对比就会有鉴别,有竞争就会有争先。同时向5家县医院派出3?5名的医生,在同样的奖惩机制下必定能营造出百舸争流的围氛。科室帮扶,作为对口支援创新机制中的重头戏,同样如此。

“缺什么,帮什么”,根据县医院反馈的学科需求,云南省三院与对口支援县医院签订帮扶协议的科室涵盖了心血管内科、妇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以及医学影像科。其中心血管内科和妇科对口支援华宁县人民医院相应科室;骨科和重症医学科对口帮扶绿春县人民医院相应科室;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及医学影像科对应帮扶通海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

这七大科室涵盖了云南省三院的大部分重点学科,科室专家除参加县医院举办的义诊活动外,还必须根据需要短期派驻县医院开展带教、手术指导等工作,而此前派出的常驻医生也是其中的联络员。

机制顺畅之后,帮扶目标的明确更有助于考察既往的帮扶工作成效。在云南省三院与县医院签订的帮扶协议中,写明“针对受援医院专科发展需求,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某科室与受援医院某科室结为一对一帮扶科室,进行技术帮扶和指导,帮扶重点为(具体手术名)手术、受援科室(具体手术名)手术的人员培训及技术准入,三年内将其建设成为临床二级诊疗科目。”

这些明确的目标可谓是压在科主任肩上的担子,以往对口支援中缺乏责权利约束的状态被打破。帮扶协议中约定了在科室“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县医院需要转诊的患者原则上应转向云南省三院。因此,转诊病例也成为提供技术帮扶的科室工作成效的重要指针,“能不能收集到‘好’的疑难病例以提升整体技术水平,这会是科主任较为关切的部分,也是科室双方合作成效的体现。”邵庆华坦陈地介绍说。

在技术帮扶之外,管理帮扶也是对口支援的重要方面。以面临二级甲等医院复审的通海县人民医院为例,云南省三院特派出部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刘海对县医院职工进行了现场模拟追踪检查法培训,并到相关职能及临床科室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受到了医院职工的好评。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组织领导

调整充实县卫生计生系统“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二、工作目标

(一)推进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统筹全县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我县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综合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我县苗族乡镇、偏远山区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二)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强化驻村帮扶,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实现全县57个精准扶贫村,每村都有1个医院或科室对口帮扶;全县因病致贫户,每人都有医务人员对口联系。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医院或科室对口联系村”帮扶

1.帮扶对象:全县有57个精准扶贫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医院或科室对口联系;对其他村的建卡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对口联系。

2.医院或科室的确定:从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及分院、民营医院中选派。

3.帮扶要求:

(1)在筛查统计的基础上,将因病致贫贫困户的治疗、日常医疗保障工作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由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分别认领落实。(2)对身患特殊疑难杂症的,县级医疗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检查、诊断,并指导卫生院制定分类管理的治疗方案。(3)乡镇卫生院对精准扶贫村要优先安排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实施“医技人员对口联系户”帮扶

1.帮扶对象:全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2.医技人员的确定:从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及分院、各村卫生室中选派。

3.帮扶要求:

(1)对因病致贫的患者及家庭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医学服务。(2)向患者提供病理咨询,解答患者疑难。(3)提供合理性膳食建议和生活指导。(4)向患者提供免费的“三高”检查,并不定期随访。(5)动态关注流行病、传染病趋势,及时提供防控措施和建议。(6)宣传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相关事项。

(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1.人员派驻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选派以高年资主治医师(护师、技师)和副主任医师(护师、技师)为主的经验丰富、素质高、品德好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高年资住院医师下派时间为1年,主治医师下派时间为6个月,副主任医师下派时间一般为3个月。

2.临床诊疗

派驻医务人员要参加受援单位的临床诊疗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要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

3.技术支援

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要确定具体的技术协作项目,重点是要帮助受援医院独立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建设一批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和科室带头人。

4.进修培训

支援单位要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受理培训,帮助受培人员强化理论基础,掌握适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每年接收进修人员数量为2-5人,原则上进修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5.巡回医疗

受援单位要定期组织支援医务人员和当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和流动医疗工作,积极参加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扩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受益面。

6.管理输出

支援单位和受援医院可以互派管理人员到医院管理岗位工作,有条件可以任职,把成熟的管理经验输出到受援医院,同时也加强对口支援双方的沟通协调,核心工作是科学制定和完善医院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各项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各项制度执行落实等。

7.实物捐赠

支援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支援期内以实物或经费支持的方式,帮助受援单位改善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以提高受援单位医疗服务条件和诊疗能力,方便当地群众看病就医。

8.推进医改

支援单位要帮助受援单位在医院管理、技术质量、诊疗水平等方面改进并促达标上等级,明确指定达标等级、时间和措施。

9.中医中药

充分发挥我县中医药的优势作用,加强对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薄弱地区的帮扶,大力推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多渠道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到

2019年实现每万人中有2名全科医生。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每千人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将“二甲”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评范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口帮扶工作的监督管理,将因病致贫对口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卫生计生单位要成立对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管理,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要注重取得实效,在规划期内长期执行,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县卫生计生局每年将组织2次以上督查。

(三)目标考核

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合力推进,逐步形成对口支援、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年度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考核时,需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各项要求全部完成。

2.住院患者和受援乡镇卫生院人员对对口支援工作满意度、受帮扶贫困村和因病致贫人员对对口帮扶工作满意度,每年均达到90%以上。

3.县、乡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对口支援工作中,每年新开展的适宜新技术不得少于2项,中医工作常年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不少于5项。

4.妇幼保健、疾病预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较往年明显提高。

5.帮扶时间要求: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和医技人员,必须在8月31日前到位,按扶贫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帮扶工作。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100%;

为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2017年-2020年,共为472170人次贫困人口代缴医疗参保资金8904.3175万元。

修建贫困村卫生室162个,达标率100%;

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结算个人自付比例严格控制10%以内工作要求;

截止2020年10月,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救助3778人次,救助金额393.84万元;

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制作并免费发放慢(特)病卡27919张;

2017年-2020年9月,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11371人次;

2016年-2020年10月对20名农村订单定向生进行了就业安置,共招聘引进卫生专业人才400余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30人。

(二)特色亮点做法

1.坚持夯实基础,六个“全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聚焦群众需求,在医院等级创建、专科建设、硬件建设、对口支援、人才培植等方面下足功夫,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

一是全力开展医院达标创等。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医疗行为,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水平,大力开展医院等级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6所。

二是全力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围绕县域内发病率较高的病种,针对性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专科建设,共建成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极大提高了县域医疗救治能力。

三是全力争取项目支持。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支持,加大硬件投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2016年至今,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3个;已申报2020年社会事业领域健康扶贫建设工程项目3个,规划编制县人民医院城南新区医院二期建设项目、县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县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等“十四五”重大项目14个。聚焦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县162个贫困村均建有达标村卫生室,每个贫困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

四是全力做实对口支援。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划片原则对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通过实物捐赠、技术指导、医疗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五是全力开展人才培植。通过招聘引进、订单定向、特岗全科等方式推进卫生人才增量提质,不断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六是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

2.坚持科学施策,六个“全面”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

始终把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作为健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八顺位”医疗扶贫梯次保障政策,有效破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一是全面落实参保全免费。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

二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严格执行“八顺位”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确保县域内住院费用和31种慢(特)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定期对外公示住院医疗费用产生及报销明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全面优化就医流程。贫困人口住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全县所有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为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提供“一条龙”服务,贫困人口入院不再缴纳住院押金,出院即时结算。

四是全面改善就医服务。转变服务态度,实施“五讲三帮”,及时告知贫困患者县域内就医所享受的权利和自身的义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五是全面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坚持救治的及时性、管理的规范性,扎实开展基层摸排建账、定点机构医疗救治、联合跟踪管理工作,完善形成救治、康复和健康管理闭环服务链条。同时,在规范开展国家规定的30种大病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病种救治范围,增加病种种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县纳入大病专项救治管理病种达46种。

六是全面落实基金救助。充分发挥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兜底作用,针对不同的个人医疗费用,建立健全分类分段梯度救助标准,切实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兜底“最后一公里”问题。

3.坚持防治并重,三个“做实”树立群众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少生病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生活方式,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公益性。

一是做实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强化摸排工作,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为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组建由村医、护士、公卫人员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为成员的家庭医生团队445个。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规范开展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重点人群访视、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服务。加强重点人群管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家庭医生已承担起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二是做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人群免疫屏障建立,常规开展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及AEFI监测工作。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要求以内。

三是做实妇幼健康工作。为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为重点,保障母婴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资金完成情况

2020年行业专项扶贫资金涉及2个项目,分别是对口支援项目和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截止2020年10月底,财政共安排资金105.47万元,财政拨付资金100.67万元,资金拨付率95.45%,单位报账100.67万元,资金报账率95.45%。

2.健康扶贫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贫困人口参保情况。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

二是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保报销情况。截止2020年1月1日-9月30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96619人次,医疗费用总额2182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9152万元,贫困群众个人自付2043万元,自付比例9.35%,符合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不超过10%要求。

三是全县村卫生室均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二)重点工作推进及成效

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深入总结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基础上,扎实“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高屋乡卫生院、城北乡卫生院等23家医疗机构通过县级初审及市卫健委抽查复审。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廉、验”优势,加强中医馆和中医角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目前我县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科,均建立了中医馆或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801村卫生室建立了中医角,配备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开展大病专项工作。加强对大病患者的回访及随访管理,强化诊疗及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管理水平。2019年1-9月,为5326名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

2.加强县乡村卫生人才培养

持续开展卫生人才培植行动,通过定向引进人才、实施卫生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以及“县招乡用”等方式,推进基层人才提质增量,补齐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短板。2020年,定向引进人才24人,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5人,“县招乡用”5人。

3.深化城乡对口支援

组织县级医院“名医”,开展边远山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边远山区培养一批“留得住、能力强、用得上”的基层卫生实用性人才。四家县直医院共派遣14人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已考核完成,其中优秀12人,合格2人。

4.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开展贫困人口免费体检。2020年1-10月,为13177名贫困人口免费开展健康体检。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在家贫困人口应签尽签,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精准健康评估、随访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

5.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统筹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加大肺炎疫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2020年1-10月,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上报7例肺炎疑似病例,其中6例排除,1例转确诊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未发生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建立了县疾控、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三线”管理模式和乡镇工作网底防治工作体系,月例会、季督查工作制度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探索结核病防治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结核病发病率控制58/10万以内。

6.全面加强妇幼健康工作

一是规范“两管”系统,推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三是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工作;四是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五是开展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下母婴安全应急演练,规范了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母婴安全的处置流程,提升了全县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2020年1-10月孕产妇死亡率为16.49/10万,婴儿死亡率为2.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24‰。为116名贫困孕产妇提供免费分娩。

7.扎实抓好问题整改

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金标准”。一是全力开展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结合“四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县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实施方案》,抽调50名干部职工组建1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监督组和6个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督战、跟踪式问效。共走访3783户11101人,同时对5个县直医院、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以及344个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战,共发现疑似问题539条,目前所有问题已整改清零。二是全面完成国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省脱贫攻坚交叉成效考核反馈“我县有18户贫困户反映有慢性病未及时申报特殊疾病门诊”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部分贫困人口慢病审核认定未进行;慢病卡办理程度低”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督促医疗机构主动扛起整改责任,根据平时掌握的基本情况、反馈的问题,全面摸排辖区贫困人口患病信息,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将反馈的问题核实到具体人员、具体病种、并主动协助其办理慢(特)病审核认定,目前国省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抓实全县疾病认定工作,制定了《县医疗机构加快贫困人口慢病患者申报特殊疾病认定进度工作实施方案》,采取集中专家、集中时间、集中办理的方式,由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申报资料,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慢(特)病患者办理审核认定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截止2020年10月16日,全县审核认定慢(特)病27919人。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不能全面掌握健康扶贫政策。

2.在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后加价后,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施“医院减免5%费用”,加重医院运转负担。

三、2021年工作打算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儒家经典《论语・雍也》有名言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医界先贤南丁格尔也曾说道:“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而在具有中西双重文化底蕴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身上,这两句震古烁今的警句体现得可谓恰如其分。

百余年间,齐鲁医院已从当年华美医院的数、司诊所发展成今天现代化的三甲医院,虽然建筑外观焕然一新,但立于医院科研楼下的那块刻于1934年的“博施济众”奠基石却仿佛在告诉大家齐鲁医院的精神依旧。而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博施济众便是贯穿着齐鲁医院120多年历史不变的核心精神。

1890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医师聂会东来到了济南,在东关华美街上扩建了“文±医院”,重新定名为华美医院,此即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之肇始。而自成立之初,医院便开创了博爱的公益传统;作为济南首家西医诊所和分科最全的医院,该院实行男女分诊,一般免费诊疗,并开始实行医护分工。其后数十年间,无论是合并成“济南共和医院”,还是之后改称“齐鲁大学医科附设医院”,医院都保持了热心公益的优秀传统。也正是得益于这种积极的态度,齐鲁医院发展迅速,在全国也颇具影响,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同济医院、成都华西医院一并称为建国前中国四大教会医院。而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齐鲁医院也伴随着时代步伐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仍然不忘体现着自己“医者仁心”。

爱泗齐鲁,博施济众

“人道主义在这里发扬光大,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诺言。”诚如《齐鲁医院院歌》里的歌词所述,医院自身十分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在泉城济南,齐鲁医院时常会举办相应的健康义诊和卫生讲座。例如每年的“爱眼日”期间,齐鲁医院眼科均会进行慈善义诊活动。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自2006年4月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便开始积极实施“惠民医疗工程”,把城镇特困、低保、残疾人、烈军属及农村特困人群作为惠民医疗对象,共开设60张惠民病床,并在各专业科室都设立了惠民门诊,同时推出惠民举措包括病房三免、门诊四免、检查治疗十五减等,减轻了患者不少的经济负担。如此之例,不胜枚举,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张志勉在2010年全国“健康管理社区行――社区全科医生公益性培训”工作总结大会上获得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而这也正是整个齐鲁医院公益心的一个缩影。

“博施济众”是齐鲁医院120多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底蕴,而“博施济众”所贵之处便在于“博”、“众”二字。与之相应,国家新医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医改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中,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是国家医改的重中之重。而齐鲁医院在泉城悬壶济世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博施济众,送医下乡。2008年齐鲁医院便专程在淄博市桓台县举行了“情注三农,心系桓台”的大型义诊活动。之后的2009年5月,齐鲁医院还与桓台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协议中的帮扶内容主要涉及到:“支援医院根据当地疾病谱,派出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指导、帮助受援医院,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应用新技术等:所帮扶的县级医院,选择3个以上学科专业,每个学科专业保证有1名高级职称医师全年驻点,采取直接或巡回医疗的方式向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援医院要免费为受援单位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当月底,齐鲁医院便向对口支援单位派驻医师,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

为促进全省卫生系统人力技术资源向基层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山东省卫生厅推出了“卫生强基”工程,而这也是应对新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资源整合、结对帮扶,进步扩大优质医疗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提高基层重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从而加强基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自开展“卫生强基”工程以来,齐鲁医院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仅组织召开了落实省厅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意见的专项工作会议,并且成立了实施“卫生强基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制定了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精神的实施意见,在全院干部大会上进行了广泛动员。而在2009年“卫生强基”工作中,齐鲁医院对口帮扶平邑县人民医院等4家县级医院、民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全年共派出专家100余人次进行对口帮扶,开展手术50余台,诊疗患者近400人次,讲座15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医院与民族社区的合作也已成为省市两级“卫生强基”工作的优秀典型。

而在送医下乡的过程中,齐鲁医院并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2009年10月中旬,时逢国庆60大典之际,齐鲁医院将价值30万的“U-9958”心脏远程移动监护系统设备赠予了蒙阴县人民医院。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到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家乡一一野店镇烟庄村,看望慰问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当时,六姐妹中已有3人过世,齐鲁医院医护人员为伊淑英、张玉梅和伊廷珍3位老人带上心脏监护预警器,给她们做了细致的健康检查,让几位老人十分感动。

博施济众何谓“众”?达则兼济天下方为“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多次抢险救灾工作中,都活跃着齐鲁医院工作人员的身影。2003年4月28日,正在非典肆虐之际,山东大学接到教育部的紧急通知:“立即派一支思想技术过硬、医德医风高尚的骨干医疗小组赴京执行抗击非典任务。”而这支在中央党校抗击非典的医疗组也不畏险阻,始终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虞云耀在接见齐鲁医院医疗小组时激动地说:“你们在这个非常的时期、非常的时刻来到北京,来到中央党校,代表着山东人民对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你们是友谊的使者,更是真心英雄!”

大灾有大爱。齐鲁医院在震后救灾之际也不甘人后。灾难一旦来临,最先冲上去的往往是两种人,一种是穿绿军装的,一种是穿白大褂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齐鲁医院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先后组建了3批医疗救援队共13人,奔赴四川抗震救灾一线。5月13日晚,医疗队便在雨中赶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队员们与当地部门沟通后,冒雨在院外的大街上搭建帐篷,立即投入到抗震救援的工作中。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他们就救治伤者近200人。与此同时,后方的职工们也心系着灾区。齐鲁医院全院职工在首批为灾区募集捐款37万元的情况下,5月22日上午,医院再次掀起捐款热潮,仅半天时间又募集捐款近50万元;还有很多人在献血地点排队等候,其中放疗科工程师

张学峰在泉城广场排队等候4个多小时,终于献了400毫升鲜血。在灾区救助工作中齐鲁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普外科教授牛军等五人因表现突出荣获二等功,而齐鲁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也荣获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在灾后的重建中,齐鲁医院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医院医疗队便前赴四川绵阳市安昌镇灾区,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援建工作。而在青海玉树地震之后,齐鲁医院也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共同组成了山东大学救灾医疗队,又赶赴救灾一线。

除了对灾区的大力支援之外,齐鲁医院还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支援西部的号召,早在1977年山东省组建第三批医疗队时,医院便有6位医生请缨领命,踏入雪域高原。自2005年起,齐鲁医院每年都会向西部地区派出医疗队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医疗支援,宁夏固原和中宁、重庆云阳和黔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正是伴随着他们的足迹,齐鲁医院的医者仁心也传遍了全国。

国际大使,大爱无疆

国际交流也在院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辉的一页。山东省自1968年以来开始进行对坦桑尼亚、塞舌尔等非洲国家的医疗技术支援工作,40余年来齐鲁医院派出了大批的专家医生远赴非洲参加援助医疗队,把自己的爱心带出了国界。2008年11月,中国援非医疗队山东援坦桑尼亚40周年表彰大会举行,并由山东卫生厅主编出版了专门记述中非友谊和援外医疗队丰功伟绩的大型纪念画册《永远的记忆》,其中齐鲁医院的专家和医生在此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据初步统计,1968年至2008年40年期间,齐鲁医院共派出医生和专家65人,参加了赴坦桑尼亚、塞舌尔和西萨摩亚等中国援外医疗队,将自己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浇灌着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当年参加过援非工作的神经外科吴承远教授在文中如此地回忆着过去:“任凭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尘封数十载的记忆缓缓地打开:非洲的椰树、黑人的茅舍、艳丽的非洲红、浩瀚碧蓝的印度洋、广袤粗犷的非洲大地、天然野生动物园又重现在我们面前。在国外繁忙的工作之余,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怀,工作成功的欢乐与失败的失落感情交织。蚊虫叮咬、疟疾和艾滋病的困扰和威肋、赤道骄阳似火的炎热天气,倍受煎熬。然而,热情辛勤的工作、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氛围以及为国争光的精神,足以排除万难。”

自1982年以来,在此后近30余年的时间内,山东省卫生厅每年都会不断地派遣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和专家援助非洲医疗。从1983年起,齐鲁医院先后选派了神经外科专家鲍修风、何守俭、张庆林、周茂德等专家赴坦桑尼亚工作,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经外科技术和理论传播于非洲大地,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当地神经外科医生。

坦桑尼亚首都医学中心创伤外科主任,后来担任坦桑尼亚卫生部部长的萨隆迪教授就曾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十分友好地说:“中国专家对非洲医生不仅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坦桑尼亚质朴的人民以浓郁的热带风貌和似火的热情称赞中国医生是白衣使节,而这位援非的老医师自己也感叹,“在非洲播撒的中国神经外科的种子必将成长为非洲生机盎然的大树,永远成为中非友谊和中非医学史上的光辉丰碑。”齐鲁医院为发展中外人民友谊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而这跨越国界的友谊也深深地体现着医院“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得道多助,延续辉煌

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齐鲁医院120多年如一日的公益奉献,得益于其世代传承的“博施济众”精神,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医院已经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和自身特点把公益活动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公益活动的日常化上,齐鲁医院做得积极出色;而在应急处理方面,医院同样也是有条不紊。面对频繁的抗病救灾任务,齐鲁医院常年配备应急医疗队,一旦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便携带药品、器械,随时奔赴省内外抗病救灾的前线:1998年9月,江西省九江市发生特大洪灾,齐鲁医院便派出4人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救灾。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面对疫情,医院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加强感染病科力量,完善各病房隔离防范体系,建立良好的转院机制,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院内防治任务,同时还对口支援山东省胸科医院、聊城市、菏泽市,共派出专家99人次,抢救甲流重症患者107人次。在承担山东大学3个校区的甲流防治任务之时,医院调度了9批共78人长驻大学开展防治工作,患病学生治愈率达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得道者,多助也。公益不仅是在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120多年间,齐鲁医院从一家教会诊所发展成为今天医术精湛、人才荟萃、设施先进、服务优质而著称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更是每年都上一个台阶。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兴安盟盟委、盟行政公署关于卫生下乡具体要求,根据盟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实施方案意见,结合我旗实际开展了卓实有效的工作,现将卫生下乡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卫生工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提出的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保卫生下乡工作的顺利实施,经局务会研究决定成立科右中旗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卫生下乡工作。按照兴安盟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了积极稳妥,行之有效的卫生下乡活动。先后组织31支医疗队,医护人员135人,接受诊治患者1950人次。全年工捐赠药品、资金、物品折合人民币1.6200.00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培训苏木嘎查卫生技术人员3200人次。在卫生下乡工作中,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深受农牧民的好评。

卫生下乡成绩显著

为解决我旗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实际问题,医疗队从最边远贫困嘎查开展巡回医疗,为农牧民选医送药,代钦塔拉苏木哈日沁扎拉嘎嘎查是一个典型的沙化严重,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水平很底的贫困嘎查,缺医少药。卫生局党委十分重视,组织医疗分队深入嘎查开展义诊活动,接待患者120人次,免费投放药品1900余元。同时,卫生局副科级以上领导与嘎查5名特困户结成“一助一”对子,每人捐款人民币100元,避免了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孩子。当看到被病魔困绕的一张张面孔又渴望得到诊治的农牧民时,他们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全神贯注为农牧民疗伤治病。卫生下乡活动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不但解除了农牧民饱受疾病的痛苦,有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农牧民卫生健康意识,使广大农牧民积极主动参与平时讲究卫生,改变陋习远离疾病的活动中来。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健康意识

卫生下乡不单一是医疗队,同时也是卫生健康教育宣传队,走到哪里就把卫生健康知识带到那里,宣传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关系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先后共发放卫生健康知识手册23622本、宣传单27300张。在旗电视台播放《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电视系列片及“非典”防治知识,累计播放时间900分钟。5月4日组织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医疗卫生保健防治知识测试。6月22日在旗委、旗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举办全旗卫生系统“非典防治知识竞赛”活动,这是对我旗医护人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知识的一次强化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我旗医护人员更好的熟悉掌握业务知识技能。

四、以卫生下乡为契机,开展对口支援活动

为了把卫生下乡工作落实到实处,做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的卫生支援工作制度。旗人民医院与巴仁太本卫生院,旗蒙医医院与巴彦淖尔卫生院结成“一助一”单位,旗直医疗预防保健单位对口扶持一个苏木镇卫生院,苏木镇卫生院扶持嘎查卫生室,全面开展对口支援活动。旗人民医院、旗蒙医医院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帮助基层培训卫生专业人员,全面提高了苏木镇卫生院和嘎查卫生乡村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施医疗救助,减免特困户患者费用

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神圣职责。旗医院、蒙医院、中医院相继开展了绿色通道,设120、96999、4129999急救电话,巴镇地区及铁路接病人免费,其它地区均半价。并开设了特困户病房,为特困患者减免医药费,共减免人民币7200元。同时开展献爱心活动,共捐款人民币5600元,捐物折合人民币8000元。为特困患者免去诊疗时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了医疗卫生单位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到了党的关怀。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9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兴安盟盟委、盟行政公署关于卫生下乡具体要求,根据盟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实施方案意见,结合我旗实际开展了卓实有效的工作,现将卫生下乡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卫生工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保卫生下乡工作的顺利实施,经局务会研究决定成立科右中旗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卫生下乡工作。按照兴安盟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了积极稳妥,行之有效的卫生下乡活动。先后组织31支医疗队,医护人员135人,接受诊治患者1950人次。全年工捐赠药品、资金、物品折合人民币1.6200.00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培训苏木嘎查卫生技术人员3200人次。在卫生下乡工作中,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深受农牧民的好评。

卫生下乡成绩显著

为解决我旗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实际问题,医疗队从最边远贫困嘎查开展巡回医疗,为农牧民选医送药,代钦塔拉苏木哈日沁扎拉嘎嘎查是一个典型的沙化严重,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水平很底的贫困嘎查,缺医少药。卫生局党委十分重视,组织医疗分队深入嘎查开展义诊活动,接待患者120人次,免费投放药品1900余元。同时,卫生局副科级以上领导与嘎查5名特困户结成“一助一”对子,每人捐款人民币100元,避免了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孩子。当看到被病魔困绕的一张张面孔又渴望得到诊治的农牧民时,他们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全神贯注为农牧民疗伤治病。卫生下乡活动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不但解除了农牧民饱受疾病的痛苦,有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农牧民卫生健康意识,使广大农牧民积极主动参与平时讲究卫生,改变陋习远离疾病的活动中来。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健康意识

卫生下乡不单一是医疗队,同时也是卫生健康教育宣传队,走到哪里就把卫生健康知识带到那里,宣传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关系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先后共发放卫生健康知识手册23622本、宣传单27300张。在旗电视台播放《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电视系列片及“非典”防治知识,累计播放时间900分钟。5月4日组织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医疗卫生保健防治知识测试。6月22日在旗委、旗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举办全旗卫生系统“非典防治知识竞赛”活动,这是对我旗医护人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知识的一次强化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我旗医护人员更好的熟悉掌握业务知识技能。

四、以卫生下乡为契机,开展对口支援活动

为了把卫生下乡工作落实到实处,做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的卫生支援工作制度。旗人民医院与巴仁太本卫生院,旗蒙医医院与巴彦淖尔卫生院结成“一助一”单位,旗直医疗预防保健单位对口扶持一个苏木镇卫生院,苏木镇卫生院扶持嘎查卫生室,全面开展对口支援活动。旗人民医院、旗蒙医医院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帮助基层培训卫生专业人员,全面提高了苏木镇卫生院和嘎查卫生乡村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施医疗救助,减免特困户患者费用

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神圣职责。旗医院、蒙医院、中医院相继开展了绿色通道,设120、96999、4129999急救电话,巴镇地区及铁路接病人免费,其它地区均半价。并开设了特困户病房,为特困患者减免医药费,共减免人民币7200元。同时开展献爱心活动,共捐款人民币5600元,捐物折合人民币8000元。为特困患者免去诊疗时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了医疗卫生单位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到了党的关怀。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第10篇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扶贫解困工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四权分离”制度,兑现2013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33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1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52户扶助及奖励金210.18万元。2014年确认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92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4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92户,12月份将兑现奖励金及扶助金。

2、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开展包虫病病情调查人数累计为8500人,完成率130.77%;开展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14人,完成率116.67%。

3、医疗卫生工程。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75%。二是完成4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该项目已与村级活动室合建目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率400%。三是免费向123对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其中农村114对,完成率103.64%,城镇9对,完成率112.50%。

4、民生实事。一是继续实行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县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先后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完成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草药、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实施以来让利患者金额达248.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100%。二是启动实施免费婚前体检项目,积极开展婚前体检宣传动员工作,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免费为72对拟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进行婚前体检,完成率102.86%。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累计375人,住院分娩率94.75%,补助资金18.75万元;免费为农村孕产妇及准备怀孕和怀孕3个月内的农村妇女增补叶酸累计759人。四是协助州人民医院到各乡镇开展白内障筛查工作,完成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778人,其中符合手术指征70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新农合参合率99.01%;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545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422人,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29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5597人,孕产妇健康管理535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342人。四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2、项目建设情况。一是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48万元,新建住院部大楼及附属楼9180.6平方米,该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二是县民族医院建设项目,进入一层修建阶段;三是冷碛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四是德威乡卫生院、岚安乡卫生院、泸桥镇中心卫生院业务和生活用房建设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预计2014年12月完工。五是县疾控中心包虫病实验室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进入地质勘查及初步设计阶段,今年7月县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及食品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

3、人才工作。一是“阳光天使”招聘情况。2014年考核招聘人数6名,考试招聘人员5人,完成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协议1人。实施人才强化培养计划,选派74名专业人员分别参加省、州组织的专科团队、岗位培训、临床进修、岗前培训等人才培训。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人。二是对口支援情况。今年我县接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医务人员11人,干部8人,县人民医院选派1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冷碛镇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医师在基层累计诊治群众16871人次,开展示范手术44台次,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936人次,我县安排业务骨干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30人次。三是柔性流动服务情况。今年全县共组建医疗队73支、派出医务人员累计415人次、义诊患者8659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7万余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4万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93人次。

4、继续实施人口计生“五大工程”。一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县计划生育定点免费机构开展计划生育科技服务7952人次,实施计划生育各类手术1145例,上门咨询7952人次,门诊咨询7952人次,发放避孕药具2800人次,“三查”7086人次,生殖道感染疾病检查860人次,随访6160人次,无引产、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发生,开展计生服务巡回下乡45次。切实加大药具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计划生育药具特色服务窗口建设工作。药具应用率达91.7%,有效率达100%,随访率达99%。二是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巩固生育文化大院、中心户等建设。抓好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共发放卫生和人口计生各类宣传资料近3万份。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活动6次,开展计生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宣传咨询11000人次。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95%,群众知晓率达9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达90%。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四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启用“计生通”项目,全面完成人口计生计划。全年总人口68414人(10个乡镇),出生人数569人,出生率8.32‰,自然增长率为3.61‰,符合政策生育率95.96%,死亡率4.71‰,综合节育率为87.07%。全面核查清理人口数据,统计数据准确率和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准确率均达到90%。五是构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的指导,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规范,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三)特色亮点做法。

一是全面加强各医疗机构班子建设,对所有医疗机构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二是全面实行乡镇医务人员包村,主动上门服务。三是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开展医务人员技术大练兵活动。四是公共卫生健康体检整合资源,上门服务。五是对全县医疗机构设备进行清理,全面调剂,保证设备全面运行。六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检查。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明显减少,由于县财政拮据,根本无力全额承担配套的专项补助资金并承担兜底责任,再加之基本药物统一采购过程中存在部分中标药物厂家因无利润常常缺货和配送不及时,部分群众反映个别药品价格甚至高于药店销售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有序实施。

(二)人员编制不足。机构合并后,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核定行政编制12名,工勤控制数1名,较机构改革前行政编制数减少5人,工勤编制减少2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现有编制6人,较机构改革前编制数减少3人;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医院等级要求,事业编制严重不足,如县人民医院经州卫生局核定200张床位,按照床位和医技人员1:1.5的原则,应核定医技人员编制300名,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170人。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量少质弱。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骨干人才、专科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如县疾控中心上半年退休7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较少,学科不配套;村医整体素质不高、普遍无资质,无法从事相关医疗卫生工作,这些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四)县级公立医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管办分开、政事分开、高效管理体制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综合改革压力大。

(五)医疗设备设施总量不足,严重老化落后。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已有的医疗设备设施也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如:县人民医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无放射医学工作站、国际听力电测仪等设备。县疾控中心无dr、离子色谱仪等设备。

(六)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问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无规范化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现仅作一般性的焚烧、掩埋处理。除冷碛中心卫生院原项目经费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外,其余医疗卫生单位均无污水处理系统,影响环境保护,极易发生医疗废物污染事件。

(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尤其是县人民医院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不高,很难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薄弱,违法生育处罚不到位。

(九)乡镇计生专干调整频繁,兼职过多,队伍不稳定。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技术人员大练兵活动,通过“打造医院标杆服务窗口”培训、科技大练兵活动、业务能力培训及开展医德医风建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二)切实抓好卫生计生项目建设。实施烹坝、得妥、加郡、兴隆、杵坭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三)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使群众受益率达100%。

(四)进一步清理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对闲置设备进行调剂使用,确保设备全面运行。

(五)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六)坚持综合施治,完善人口计生统筹协调机制。

(七)突出宣传引导,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识。

(八)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上一篇:医生晋升副高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生下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