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16 06:34:52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多由企业内部职工、新分大学生及农民工组成,一般内部职工及新分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所以他们的安全意识较高,能够自觉遵守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但是作为施工现场的农民工,首先是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能力较差,其次是在施工现场作业面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工种做不同的教育方案,使员工快速的接收安全教育知识。

2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建立规章制度也能有效控制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要将安全生产事故降到最低需建立以下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承诺书、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风险评价控制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制度、进洞挂牌制度、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工器具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管理制度、仓库管理规定、巡回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防火防爆及动火作业管理制度、禁火禁烟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规定、生产专项应急预案、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要做到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要做到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要做到对危险源的控制管理;要做到有奖有罚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防范意识。

3加强职业病的防治管理

企业内所有人员包括:职工及协议工上岗前都应该持有体检证明,证明职工及协议工上岗前身体是健康的。在洞内施工可能引起矽肺、水泥尘肺、电焊尘肺、电光性眼炎、有害气体中毒、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职业病危害,所以想要保证员工不受到这些职业病的危害,加强洞内通风排尘工作,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积聚。在噪声较大的场所应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振动作业应佩戴防振手套;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应佩戴防毒面具,不可时间过长。对可能产生职业病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施工中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职工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劳动保护用品齐全,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如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应立即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工具及设备进行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工具,发现施工设备存在异常的应立即停机修理。对高处作业人员检查安全带是否佩戴,杜绝有高处作业佩戴安全带不挂现象发生,对起重设备吊装、重点工序施工进行旁站监督等。安全巡查是一种安全动态管理,它涉及到施工现场的全部工作内容,这种管理可以很好的管理施工现场,把安全隐患扼制在摇篮中。

5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职安全人员每周应定期对洞内进行隐患排查,排查应按照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漏点、不漏面的原则,严格排查;查出隐患必须登记在隐患检查记录台帐上,针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应有专门的安全人员监督。同时对发现的隐患作出通报,提醒员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定期对整改过的隐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结语

所谓的安全管理就是保证人的生命财产不受到伤害及施工的机械设备不受到损害,施工单位只有综合利用这些手段,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模式,遍布工程的每一个角落。安全管理就是要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加强安全管理,要做到安全教育的内容要随着施工的变化而变化;增加对安全教育的投入,经常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事故案例进行宣传,提高员工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强施工安全防护工作,有效的控制危险源。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范围为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生产经营活动合法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和执行、员工教育培训考核、安全生产投入费用、设备设施检(维)修、安全作业环境、安全防护设施、应急救援管理等内容。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制度,强化严格执法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事故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力争使全市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不发生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等级的事故发生,确保隐患整改率达到98%以上、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三、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一)露天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检查企业证照是否齐全,有无过期。

(2)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机构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4)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取得安全资质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情况。

(5)检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

(6)检查企业按有关安全规程及设计进行规范开采或运行的情况。

(7)检查企业设备设施进行检测和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

(8)检查企业矿区道路、用电照明以及警戒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9)检查露天采石场中深孔爆破应用情况。

(10)检查矿山是否实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

(11)检查矿山台阶高度以及分层凿岩平台宽度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2)检查矿山企业有无掏底崩落、扩壶爆破以及斜坡面上悬挂宕索的“猴子式”凿岩爆破作业方式情况。

(13)检查矿山爆破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以及与有关单位和人员签订爆破安全协议的情况。

(14)检查矿山二次破碎淘汰爆破方式的情况。

(15)检查矿山排土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含实际控制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

(3)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

(4)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经费投入情况,全员(包括农民工)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5)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2.具体安全技术措施方面

(1)化工和涉及化工生产的医药生产企业

①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时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重要生产车间、原料产品库区、供电供水等重点单元的安全生产状况。

②工艺技术管理制度、仪表自动化控制和事故联锁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制订和执行情况;工艺技术是否合规,操作条件是否合理,主要联锁自动保护设施是否正常,反应器、分馏塔、安全阀、重要机组、专用设备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重要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③生产装置正常开停车和紧急停车安全规程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开车前和停车后确认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④在检修、维修作业中,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起重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在生产和施工作业中,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跑料串料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情况。

⑤防雷电、防静电、防汛、防台风措施落实情况。

⑥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与当地大企业、与地方政府建立应急救援合作情况;化工企业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设立了污水储存池及具备污水处理的能力。

⑦岗位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和熟悉本岗位职责、工艺流程、危险及有害因素、工艺技术指标、操作规程、设备仪表的使用、应急处置方法的情况,严格执行企业巡回检查制度的情况。

⑧新建项目的立项审批、安全设施审核情况,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项目的竣工验收、正在试车投料和试生产项目的方案论证、备案、安全措施制订和落实情况。

⑨企业周边相邻设施和建筑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⑩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情况。

(2)化工经营企业

①销售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是否存在超许可经营范围现象,是否严格执行“一书一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制度。

②销售剧毒化学品的企业是否查验、登记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运输车辆安装的安全标示牌。

③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距离、消防设施、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储罐区是否建立了罐体定期检查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储罐是否装备液位高低报警,是否存在超储现象,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防雷、防雨、防静电、防汛、防倒塌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实。

④查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是否具有运输资质,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是否取得上岗资格证;运输车辆、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是否取得检测检验合格证明,车辆二级维护制度和定期检验制度执行的情况;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情况;运输车辆安装的安全监控车载终端(GPS和行驶记录仪等)以及标志灯、标志牌是否符合要求。承运剧毒化学品车辆是否载明品名、种类、施救方法等内容,是否携带运输通行证,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和速度行驶。

(3)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

①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特别是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充装单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和执行情况,充装车辆资质、安全状况查验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严禁超量装载规定落实情况,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②可燃气体充装设备管道静电接地情况,装卸软管每半年进行水压试验的情况,充装设备的仪表和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液化气体充装站是否采取防超装措施;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充装站是否配备有毒介质洗消装置,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③对证明资料不齐全、检验检查不合格、罐体内残留介质不详和存在其他可疑情况的罐车严禁充装的规定落实情况。是否向驾驶员和押运员说明充装的危险化学品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等,是否向押运员提供危险化学品信息联络卡。

(三)烟花爆竹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1.生产企业

(1)督促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及时完成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检查有资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指出的不符合项以及安全检查、督查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2)检查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符合《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92)、生产作业符合《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GB11652-89)、产品符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定产品种类的情况;重点检查“四超一改”(超品种范围、超能力、超人员、超药量,擅自改变工房用途)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开展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活动。

(3)检查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氯酸钾等禁用、限用药物生产烟花爆竹问题,购买和使用氯酸钾登记制度执行情况。

(4)检查生产企业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作业人员培训并经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考核的情况。

(5)检查在高感度工房室温超过32℃、一般工房室温超过35℃、大雷暴雨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落实停止生产规定的情况。

(6)检查计划退出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落实情况,督促企业在退出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条件,退出后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设备设施的安全拆除工作,不造成或留下安全隐患。

2.经营单位

(1)督促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及时完成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检查有资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指出的不符合项以及安全检查、督查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2)检查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保管员是否持证上岗情况;

(3)检查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的仓库是否满足批发经营规模要求;督促仓库外部安全距离不足或储存条件较差的批发企业落实仓库搬迁或改造情况;

(4)仓库安全距离、疏散条件、库房布局、建筑结构、防爆、防雷、防静电、消防等安全设施以及电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牌等符合有关标准的情况;

(5)检查产品堆放是否符合《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要求分类和规范存放;仓库是否存在超储现象;仓库内是否存在开箱情况;在批发经营场所是否存放有带药样品;

(6)检查烟花爆竹产品流向登记制度、专用封签和防伪码标签管理制度的执行及建立记录档案的情况;是否存在采购和销售含氯酸钾等违禁药物的产品;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违规经营非法产品的现象;是否存在生产企业直接向零售单位供货的行为;

(7)烟花爆竹长期零售点专店或者专柜、专人销售、专人负责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距离、安全通道、零售场所的面积、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是否采购和销售非法生产的或超标准的烟花爆竹等情况;

(8)检查烟花爆竹零售单位布点情况,避免布点过密而形成区域集散市场;检查零售单位是否存在二级批发的经营行为。

四、工作要求

(一)严密部署,广泛发动。为切实加强对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领导,市安监局成立由鲍福康局长任组长,俞玉明副局长任副组长,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各镇(街道)也应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要根据*市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方案的总体部署和本专项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并部署辖区内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时间步骤,细化内容要求,严格治理标准,依据本专项实施方案的排查内容制定对照检查表,督促企业认真按表检查、依规治理。严格落实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通过及时部署、全面动员、广泛宣传,提高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二)全面排查,突出重点。积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全方位系统性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促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紧紧抓住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存在共性问题的隐患,要研究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对重大隐患的治理要制定方案、落实资金、明确责任人、规定期限,确保重大隐患及时得到治理。

(三)登记建档,完善台帐。在对排查的隐患进行登记归类建档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隐患的分级制度和分级标准,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的分级监管网络,实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分级分层监管。通过建立隐患排查制度、隐患治理制度、治理验收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监督管理台帐、日常检查记录台帐和隐患整改治理台帐,做到企业分布情况熟悉、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熟悉、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熟悉。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排查、监测责任,完善地质灾害排查、巡查、监测、值班、报告制度,实现隐患排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工作目标: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三个100%目标。即隐患排查防治各项制度的建立达到100%;隐患排查率达到100%;重大隐患的监测(或治理)率达到100%。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由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党政办、财政办、综治办、社区(村)配合。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排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隐患排查防治工作。

二、重点排查治理范围

重点排查农村居民点、城镇(村镇)规划建设区、页岩砖厂等非煤矿山企业范围、公路沿线、旅游景点、学校、医院等人员集中、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三、排查方式和重点内容

(一)排查方式。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太和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社区(村)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防和治理工作;党政办负责信息统计上报工作;财政所做好所需经费保障。在对已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落实防灾责任、采取防治措施外,对排查中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采取监测、避让、治理等防治措施。

(二)重点排查内容。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监测体系建设情况,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值班、报告等制度健全、执行情况。

2.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订与情况,演练与应急救援准备情况,应急车辆是否有保证、通讯联络是否畅通。

3.学校周边、人员集中居住区、工矿企业、道路沿线、在建工程等作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重点。

4.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工作明白卡与避险明白卡的发放情况,明白卡是否填写全面,其内容是否落实。

5.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的群众是否了解防灾、避险的知识,宣传工作是否到位。

6.地质灾害警示标志、避险场所及撤离路线设立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办事处成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防治领导小组,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武装部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有党政办、财政办、镇自规所、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和7个涉农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方案。指导社区(村)、相关部门做好相关领域的排查防治工作,对一般地质隐患要立即治理,小、中型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要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月报速报和监督管理制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公告公示、大中小型地质灾害台帐管理、跟踪治理制度,重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等。

(三)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与地质灾害日常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向隐患点附近群众宣讲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完善灾情险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监测、治理责任与措施,严防排查整治期间发生灾害。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力安全 隐患排查 整治体系 闭环管理

电力事业面向千家万户,服务各行各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电网既是电力市场的载体,又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设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做好电网隐患排查工作,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1 安全隐患排查的含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对查处的隐患进行彻底整改,遏制产生新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安全环境、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必要措施。可以看出,安全隐患排查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预知生产隐患。二是消除生产隐患,预知安全活动中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隐患,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手段和行动来消除这些生产隐患给安全本体所带来的危害。

2 电力安全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方法

2.1 从思想上排查隐患

“思想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不安全的思维和趋向。思想上的隐患让人放松安全第一意识,让安全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让人不能举一反三接受事故教训。在生产现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的不起眼的小隐患,这里导线有些松动,那里设备有点漏油等等,很多人都置若罔闻,保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者是漠不关心,小觑这些不起眼的小地方。事实上有些事故隐患并不是发现不了,而是没有及时去检查发现和及时整改。思想隐患的治理。需要做出长远规划,加以实施。主要就是教育,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从理念上灌输、行为上规范,把“安全第一”溶化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中。无论是单位负责人,还是所有的员工都要自律,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消除思想上的安全隐患,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2.2 从电力设备上排查隐患

设备安全隐患指可导致设备故障发生的危险状态。缺陷指已经发生的构成设备故障原因的设备损伤,事故来自于隐患,放过一个事故隐患,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就是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按设备寿命周期法排查;设备寿命周期指设备从开始投入使用时起,一直到因设备功能完全丧失而最终退出使用的总的时间长度。(2)按设备缺陷统计分析法排查;设备缺陷记录了曾经构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对以往的缺陷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可查找出存在的设备隐患首先编制设备一般缺陷统计分析表。(3)设备设计安装隐患排查;新建变电站、新架输、配线路、新建设农改村等,总会或多或少存在安装隐患,如线路垂度过大、设备选型欠妥、材料材质差等此类隐患,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 就会造成相应的运行故障,并且在设备投运几年后还会发生。(4)运行巡视中排查;主要利用:眼看,用双目来测视设备看得见的部位,观察其外表变化来发现异常现象。(5)维护中排查;在设备检修中,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或部分解体可发现设备部件的异常变化,进而分析异常产生的原因。(6)大小修中排查;利用设备的大小修机会进行隐患排查,主要是对重大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如变压器、输电线路设备的检查,因为这类隐患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大面积电网停运。

2.3 从安全工器具管理查隐患

检查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磨损情况、工器具试验合格日期。对存在破损、老化、试验过期的工器具立即停止使用,进行集中封存,严禁不合格工器具流入到作业现场中。检查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制度、台账信息、实验信息及工器具的存放条件和位置等内容。

2.4 安全大检查中排查

每年都进行各类季节性安全大检查、专项安全检查、上级督导检查等,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重点对公司管理制度、软件设施、工作程序、设备和装置进行全面排查。

3 制约隐患排查工作的瓶颈

从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方式上,不难看出,开展隐患排查的途径主要是日常工作管理和各种检查活动,取决于人的自觉意识,建立自查自改的基础上,但容易造成推而不动,上紧下松、层层缩水、避重就轻、边治边反弹、工作效果难以长久保持等问题。

4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督查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

在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社会关系等因素,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从每个单位(包括各班组)抽调人员,组织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督查队,分成若干个小队,每个小队划分督查区域(尽量避免人员督查本单位),按月制定排查隐患问题指标,每月定期对检查情况下发批评或表彰公示,在不建立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责任感、荣誉感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督查队以来,效果显著:

(1)促进电网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开展。建立了隐患问题排查责任体系,扭转了人员拔一拔,动一动局面,各单位人员能积极、主动性的开展自查自改,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节省安全检查人力、物力资金投入,隐患排查工作效果明显。(2)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俗话说“纸上谈兵,不如沙场练兵”,专门业务培训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切合实际、深入现场的直观学习,在互相交流、探讨解决生产中的遇到的问题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即节省了培训资金投入,又取得业务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隐患时时产生,形式多样,排查治理工作长期而艰巨,必须形成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制度,突出隐患排查督查队的作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神宝能源公司利用科技提升安全管理增效益[J].现代职业安全,2014(9).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以建立预防机制前提,制定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从而排查和处理各种危险隐患的安全生产责任化的标准管理模式,目的在与是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做到符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要求,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注重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因为其全面的管理模式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从侧面体现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表现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确保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和不断壮大。

二、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不足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生产企业中都有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表面的现象。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存在抄袭现象,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应有的具体性、针对性和上行下效的可执行力。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符合时代潮流,缺乏创新性。并且,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能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控,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力度,在出现安全隐患和突发状况时不能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导致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到位,为企业的安全买下了危险隐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

管理人员作为生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负责人,应该将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到最大化,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办事,缺乏对岗位的责任感,态度上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其次,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管理设备匮乏,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最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对于起草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经过实际的研讨,缺乏内部交流,导致管理方案缺乏应与的严谨性,实际操作性能差,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合理有效的落实到位。

(3)实际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劳动力涌入企业中,导致企业的实际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防范意识,无法做到安全防护。思想上,对安全缺乏应有的认知意识,甚至存在觉得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具麻烦的情况,以至于在生产操作中的违规作业现象屡见不鲜,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的发生。部分危险岗位的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资质证明,专业性的职业技能不过关,缺乏培训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使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有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符合我国的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和本质,制定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安全生产体系,要具有具体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首先,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体系等全方位的内容。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评估机制和运行机制。

(2)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教育

当今社会,人才使衡量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使专业人才的竞争。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学习,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力度,将自己的本职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对危险的预判能力。对于操作人员,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对危险隐患的防患意识。

(3)建立危险隐患排查机制,提高风险防患意识

企业除了要有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制,还要有对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机制,保证日常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合理有序的安全机构组织,加大对生产中的危险隐患的排查力度。同时,要避免风险隐患,必须有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风险评估机制的管理人员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可以及时对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做出紧急预判的能力,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一、xx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从不同层面上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

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在抓好教职工培训、教学管理的同时,重视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校长抓科长,科长抓科员,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事事讲安全,时时刻刻保平安的良好局面.对学校的各个重点部位以及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自查,做到了查制度落实、查监管力度、查领导作为、查职责到位,排查一切安全隐患,确保了我校实训室、微机房、多媒体室、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供电房等重点部位以及整个学校的全面安全.

二、xx高度重视,很抓落实,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我校于今年年初召开安全实施工作会议,总体规划“安全生产年”活动,并在活动中成立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南江 副组长:吴志浩 成员:全体教职工.具体职责是:负责安全教育、宣传、引导、调查、保卫、处理、上报、隐患排查、现场施救、安抚、善后处理等各项工作.活动办公室设在总务科,由校长助理吴志浩负责“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的实施和落实工作,学校各班级由班主任牵头,每个年级都成立了安全小组,组长是各班班主任,副组长是各班的正副班长,各班班主任是负责各班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小组组长是负责全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全校安全责任体系.

三、xx注重宣传,增强了我校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今年我校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总动员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充分发挥校园广播、课堂、班会主渠道作用,进行了安全意识的滲透.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悬挂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十德”教育,强化安全文明意识,引导全校师生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四、xx制度完善、措施到位、领导负责、责任到人是我校“安全生产年”活动中的一大特色.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年”活动中,我校注重制度建设,把一切涉及到安全的管理制度都纳入法制规程,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安全用水用电制度》、《食品卫生制度》、《放火防灾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除此以外,学校还设立了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确实做到了遇事“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留漏洞”;做到了学校无论出现什么事情,都有领导亲自督导和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配合.

五、xx认真排查,形成了常规的检查机制.

对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做到了一日一小查,一周一大查的长期专人专查工作,对相对重点的学生宿舍除生活老师天天查外,学生科、总务科还每周两次派专人排查,门卫通过监控系统对整个学校实行全面24小时监控.一旦出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改.

六、xx强化管理,精心维护,处理及时,确保了我校年内的全面安全.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以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为契机,以强化责任落实为核心,以强化日常监管、狠抓隐患排查整治为手段,以提升旅游安全为目的,切实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力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努力保持旅游安全环境,强力推进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年无一例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推进两个“主体责任”落实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重落实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等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七查”(查负责人安全认识,查安全责任制度,查安全管理制度,查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查生产作业现场防范措施,查员工教育培训,查员工执行制度、规章、标准情况)为重点,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现场管理,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

2.严格落实属地和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局机关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重点涉旅乡镇和企业负责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通报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等问题。坚持“管旅游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严格落实“属地为主、县旅游局直接监管”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

(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1.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企业要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排查治理“一患一档、动态监管”机制,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立即整改,认真完善排查整改档案。在整改期内,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落实重大安全隐患销号程序,重大隐患整改完毕,由重大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向相关职能部门提交书面整改验收申请,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将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确认合格后,进行重大隐患销号注销。聘请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涉旅乡镇政府安全分管领导为旅游安全生产督导员,组成安全生产督导小组,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加强对节假日等重要时段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重点检查消防、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情况,跟踪隐患整改落实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隐患及时整改落实。

2.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巩固“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果,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继续保持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定不移地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向深入。

(三)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各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危险源控制制度、安全培训制度、隐患排查报告整改制度、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主要领导说明制度、重大旅游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单位回访制度、旅游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各旅游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投入,为旅游安全提供物资保障。

3.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精心挑选行业尖兵,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安全监管队伍。

4.完善各类预案。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各种专项安全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案演练,并认真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对预案进行适时修改完善,注重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衔接性,提高抗险救险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1.加强安全生产普法宣传。以贯彻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为契机,组织员工集中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

2.强化安全生产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从事特种岗位的工作人员需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各企业要将安全培训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每年至少举办2次安全培训,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文化水平。

3.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各企业要充分利用宣传专栏、客房《住宿须知》等宣传册和LED等多种渠道,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游客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四、逗硬考核,强化责任追究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①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②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作者:韦美玲 单位:南宁汇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一、排查治理的范围

(一)总体范围

1.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经营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

2.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建设项目,危险化学品储存建设项目。

(二)重点企业和单位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涉及有毒气体和易燃易爆化学品的企业;使用危险工艺的企业;小化工(100人以下)企业;

2.其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使用氯、氨、剧毒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3.专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单位。

4.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和单位:承运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剧毒溶剂和强腐蚀性化学品等重点品种的运输企业和单位。

5.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经营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交通运输工具用加油(气)站。

6.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处置易燃易爆、有毒废弃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

二、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

1.对*硫酸厂、山头新科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惠丰电源、医院、学校等重点等企业、单位外部安全防护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内部生产、储存装置之间及与周边建(构)筑物防火间距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要求。特别是*硫酸厂外部安全距离不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是否按期搬迁或周边建筑拆迁整改并符合规范要求。

2.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和产品储存场所、公用工程(供电、供水、供汽、供风)等单元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状况。

3.检修、维修作业时,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起重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生产和施工作业中,“四防”(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跑料串料)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特别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和防中毒、窒息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4.企业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援队伍,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应急器材;事故状态下防止化学品流出企业的措施落实情况。

5.对新建的山头新科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化工项目的设立审查情况、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情况;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正在试车投料和试生产项目试车方案备案、安全措施制订和落实情况;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情况。

(二)其他使用剧毒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企业

1.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防火、防爆、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情况。

2.危险化学品气瓶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气瓶连接软管定期检查、试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3.使用剧毒和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定期演练情况;应急器材的配备情况。

(三)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和单位

1.四个液化气站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及内部防火间距、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

2.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专人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

3.储罐罐体定期检查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4.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5.储罐是否装备高、低液位和超温超压报警,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

6.防超压、防泄漏、防雷、防汛、防火、防爆、防寒、防冻、防高温、防中毒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和单位

1.我县第一运输公司危化货物分公司是唯一取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的单位,重点排查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是否取得上岗资格证;运输车辆、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是否取得检测检验合格证明,车辆二级维护制度和定期检验制度执行的情况。

2.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情况,安装的安全监控车载终端、标志灯、标志牌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超载现象。

3、雨、雾、雪等极端恶劣天气状况下的车辆运输安全措施的制订情况。

(五)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

1.销售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是否存在超许可经营范围现象,是否严格执行“一书一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制度。

2.加油(气)站的设施和周边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在用的加油站,其地下油罐和通气管管口与外部防火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是否采取降低加油站等级,或采取增加油气回收系统,或采用阻隔防爆技术等措施,使其符合规范要求;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卸油、加油、检修等重要环节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是否编制了科学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应急器材。

3.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1)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特别是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充装单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2)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充装设备管道静电接地、装卸软管每半年进行压力试验情况以及充装设备的仪表和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液化气体充装站是否采取防超装措施;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充装站配备有毒介质洗消装置的情况;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3)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充装车辆资质、安全状况查验制度和充装品种、数量与核载登记的台帐建立和执行情况,对证明资料不齐全、检验检查不合格、罐体内残留介质不详和存在其他可疑情况的罐车禁止充装危险化学品规定的落实情况。

(六)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单位

1.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装置、作业场所和储存设施安全生产状况。

2.废弃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安全防护距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储罐区是否建立了罐体定期检查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储罐是否装备高、低液位和超温超压报警,是否存在超储现象;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防超压、防泄漏、防雷、防汛、防倒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实。

三、组织落实

1、成立*危化品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检查组。

组长:胡恒斌

副组长:许安大

成员:陆丽韩昌军

2、加大安全督查和检查的力度。县危化品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检查组,将深入到各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检查隐患整改工作,以此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契机,建立我县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的发生。

四、各重要时段排查治理重点

第一时段(*年2月-4月)

(一)督促各企业、单位制定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按照隐患类别、严重程度建立台帐,并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列出整改计划,认真排查安全隐患。

(二)4月上旬,县局对企业隐患排查情况及整改情况进行督查、抽查。

第二时段(*年5月-9月)

(一)督促各企业、单位按照列出的整改计划,实施整改。对隐患整改迟缓以及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由县安监局或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下达限期整改指令;对存在现实危险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下达停产停业整改指令,依法处置。

(二)结合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成品油加油站,进行一次全县联合执法检查,对违规经营的由县安全监管局实施处罚。

(三)县局于6月下旬召开一次全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调度会议,通报各乡镇排查治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整治任务。

第三时段(*年10月-12月)

(一)检查事故隐患整治销案情况。

(二)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检查,认真补差补缺,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四)总结考评各乡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排查治理方式

(一)自查自纠,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以岗位、班组、车间、厂为单位对照现行的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进行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按照隐患整治的责任范围,确保整治“五落实”。

(二)依法整治,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县安监局和其他安全监管的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范围,督促企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整改或停产、停业整改,必要时实施联合执法。

(三)安全许可推动隐患整治。以安全生产许可、危险化学品经营、建设项目等安全许可为手段,以安全评价论证为支撑,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限期内未整改到位的企业,将不予许可。若企业继续生产经营,将依法查处,以次推动隐患及时整改。

(四)落实排查治理“六结合”。即企业自查与互查相结合;边检查边整改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员工检查与专家、内行检查相结合;综合性检查与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相结合;安全检查与执法检查相结合。

(五)加强信息调度,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各乡镇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加强调度,及时上报。掌握新情况,指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广新经验,做好“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做好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工作方案,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二)严格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隐患排查登记、整改、销号制度,督促乡镇政府落实隐患排查整理管理责任和企业隐患排查整理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整理档案、台帐等数据库的建立,做好隐患排查整理工作信息的统计。

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为强化我市尾矿库的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省安委会20*年第三季度扩大会议和《关于省管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意见》精神,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监管范围

凡在我市行政辖区内从事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并经选矿厂选出精矿后所排放的废渣,设计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尾矿库企业,应按本意见执行。

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监管原则,我市行政辖区内尾矿库的建设、闭库以及闭库后再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由属地区、县(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负责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二、监管职责

(一)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1.负责组织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及现场审查工作。

2.负责尾矿库的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3.负责尾矿库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培训及安全资格证的颁发。

4.负责尾矿库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指导和督促企业实现尾矿库自动监测、坝移监测、浸润线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

5.负责尾矿库申请标准化企业的推进以及标准化材料审核与申报工作。

(二)区、县(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1.负责尾矿库的特种作业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2.负责制定尾矿库日常安全监管计划,并开展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3.负责组织开展尾矿库事故的指挥、抢险以及应急救援等工作,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的权限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负责尾矿库的日常监管工作,发现尾矿库企业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对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5.负责尾矿库企业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6.负责指导和督促尾矿库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评审和修订工作。

7.负责监督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和风险抵押金的缴纳完成情况。

8.负责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布置的其他工作。

三、尾矿库企业职责

1.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2.负责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并编制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

3.保证尾矿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应当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管理人员,并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

4.负责组织制定针对垮坝、漫顶等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险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

5.负责建立尾矿库工程档案,特别是隐蔽工程档案,并由专人长期保管。尾矿库施工应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要有施工监理报告,做好施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

6.负责组织从事尾矿库放矿、筑坝、排洪和排渗设施操作的专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7.严格履行尾矿库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并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尾矿库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及施工监理等工作。

8.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作业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严肃查处“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制定有效制止“三违”行为的管理规定。

9.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治理工作。尾矿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尾矿库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企业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验收。

10.负责尾矿库抢险和工程救援,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险情要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应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协助。

11.负责组织尾矿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上一篇:经费报告范文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