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福音还是隐患

时间:2022-10-23 11:36:21

“疫苗”福音还是隐患

2014年1月3日,国家食品药监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在新闻会上称,通过对康泰涉湖南2个批次乙肝疫苗的检验和对企业现场的检查,未发现疫苗生产和质量存在问题。

虽然如此,公众的疑虑并没有完全化解。

“疫苗”到底怎么了?什么是偶合症?我们对“疫苗”的了解又有多少?预防接种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获取这些关于“疫苗”的科学常识,或许将为我们对当下的“疫苗恐慌”作出更加理性与正确的判断。

给新生儿打疫苗针,是进行传染病预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按照中国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新生儿应该在1岁前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其中就包括“乙肝疫苗”。从2008年起,国家计划内免疫疫苗已经有15种,全部免费接种,而美国规定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接种的疫苗也有11种,类别稍有不同。预防接种并不是一件毫无风险的事情,尤其对婴儿来说。疫苗对人体产生异常反应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并不能排除。

偶合症是常见的异常反应之一。在上述事件里,新生儿致死的原因,若果真如康泰公司所言与疫苗本身的质量无关,那么,对于什么是偶合症,我们更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了。

易被忽略的“偶合症”

简要地说,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接种可能是基础疾病的刺激因素,但疫苗本身不是基础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偶合症可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3种情况。

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它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即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都必将发生。

诱发是指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在接种前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

加重是指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经调查证实与预防接种有一定关系。

形象地描述偶合症就是,一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如果原本体内就携带乙肝病毒,那么接种后就很可能产生异常反应,引起疾病急性发作。

在预防接种时各种各样的偶合症都可能碰到,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偶合急性传染病:在大规模预防接种时,该地区正流行某种急性传染病,例如2009年12月,中国H1N1甲流疫苗接种后部分人群出现偶合症状。

偶合内科疾病:患儿有内科慢性疾病,但症状不明显,或有明显禁忌症,因体检草率未能发现,或因问诊不够而疏忽,经预防接种后不久急性发作。

偶合神经疾病:如癫痫和癔症。

预防偶合症的关键在于加强体格检查,正确掌握禁忌症,仔细地询问既往病史,全面了解当地疫情,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进行某些疫苗接种。一旦发生偶合症,应充分调查原有疾病的具体情况(病史、体检、检验及原有诊断),并与预防接种后病情改变进行比较,以免误诊,贻误时机或加重病情。

“疫苗”并不可怕

偶合症是有一定概率的,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但是不是就应该减少疫苗接种,或者干脆不打疫苗呢?显然这种理解是偏激的。出现这种偏激的见解,根源在于对疫苗的不了解,因为未知的东西总是让人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疫苗――这种似乎只有专业领域才能解释清楚的药物,到底是什么成分?究竟是怎么工作的?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那么难懂。

疫苗的概念

从药物种属来说,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所谓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到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疫苗的原理

既然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那岂不是给人注射的就是病毒了?显然医生们不会跟病人开这种“玩笑”。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并不是活的病毒本身。那么疫苗究竟是怎样使人产生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力的呢?首先我们必须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所认识。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具备的防卫病原体入侵的机能,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使身体环境保持平衡。所以每当病原体进入人体时,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刺激。

疫苗就是基于这个原理:经过灭活、减毒的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的种类

从疫苗的概念里,不难看出疫苗的种类繁多。但主要分为三大类。

A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

灭活疫苗,俗称“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灭制成。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死疫苗在人体内不能繁殖,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减毒活疫苗,是人为使病原体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活疫苗在体内有繁殖能力,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效果优于死疫苗。

类毒素,是将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类毒素在体内吸收慢,但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B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包括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制剂、单克隆抗体制剂等。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C新型疫苗

新型疫苗大多是采用区别于传统灭活、减毒的新技术制成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异常反应

和药物一样,疫苗也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疫苗反应其实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 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症状不一、程度不一,不代表一定致残甚至致死。一般来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非常低,且大部分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疼痛、肿痛等,都是人体可以耐受的。当然,不良反应还包括过敏反应,而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死亡。

就拿人们当下关注的乙肝疫苗来说,中国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透露,从2000年到2013年12月,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病例已上报188例,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

疫苗接种确实存在不良反应,这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国家疫苗信息中心(National Vaccine Information Center)网站显示,1991年~2013年,美国有1259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其中3岁以内的婴幼儿有769人(年均30人),另外还有4万多人接种后不久有就医记录。尽管美国的医疗卫生和预防免疫水平是比较先进的,但也不能避免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因为针对最大人群的普遍方案,很难完全兼顾所有的个体差异。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000万乙肝慢性感染患者。根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全国累计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430万人,儿童感染率从9.67%下降到0.96%,降幅达90%。

常见幼儿注射疫苗

幼儿是最重要的疫苗受种者。小孩出生不久后就要接种不同种类的疫苗,但同时他们又是最脆弱的生命体,因此了解常见的几种幼儿注射疫苗和接种说明,对于呵护孩子的安全、降低异常反应的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以下就是国家法定免疫程序里规定的5种幼儿注射疫苗。

乙肝疫苗

一般在小孩出生两天内进行第一次注射。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禁忌:

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肝肾肺等疾病;

2.体制弱,有过敏史;

3.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

如果幼儿患有这些疾病,就不能接种卡介苗,具体为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

小儿麻痹糖丸

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可预防“婴儿瘫”,即“脊髓灰质炎”。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百白破混合制剂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时开始进行。

禁忌: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

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麻疹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

禁忌:

1.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者;

2.有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等;

3.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个人或家庭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疫苗质量拷问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常用手段,对控制疾病爆发、流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疫苗本身又是高风险的生物制品,如何确保其科学疗效,又降低其负面作用?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备受很多国家和政府的重视。

疫苗的质量离不开生产、检验、运输、监测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目前我国疫苗的生产工艺主要有3种:减活、灭活、基因工程。其中乙肝疫苗采用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疫苗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对较高。然而,依然存在部分国产疫苗质量不达标的情况,监管部门缺少对这些疫苗大规模上市后的系统评价。那么国外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呢?

疫苗的审批、生产是疫苗安全链条的第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英国严格控制疫苗生厂商资质。在英国药品行业协会登记的64家成员中,仅7家获得了英国卫生部的疫苗生厂商资质。

疫苗生产出来之后,就进入了储存运输环节。为保证疫苗的安全,德国动用了类似于运输“生化武器”的装备――“疫苗冷链”。德国的疫苗专用运输车除驾驶室外,全部采用避光、密封性能好的特殊材料制成,每辆车都有防热、防静电、防辐射等功能。

针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日本政府在现有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中,增加第三方医师和专家。增强社会监督,杜绝腐败。

一旦疫苗出现质量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召回。对此,加拿大独有的“全国联网医疗数据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不仅能做到准确、迅速,而且一支也不会少。接种疫苗者出现副作用时,日本在国内各地设立的保健所,将受理民众所提出的申告,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上一篇:泰晤士河谷地的国中国 下一篇:村上春树:从“小清新”到“大清新”的华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