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43:36

营销师论文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采取考生自选题方式,选题应根据汽车营销师职业标准的有关要

求,参考培训教程,同时结合考生所在单位的实际营销工作的情况自行拟定。

(二)论文撰写要求

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

2、论文字数3000---5000字。

3、论文所需数据、参考书等资料一律自行准备,论文中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

4、考生每人需上交论文3份,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要求每页22行,每行35字,并在论文右上角注明"汽车营销师"字样。

5、考生应围绕论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从事科学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

6、论文内容应达到四条标准:

一是论文内容是否围绕主题,主题是否突出;

二是论点是否鲜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新;

三是论证过程是否逻辑严谨,数据是否准确,阐述是否完整;

四是论文的文字是否通顺流畅,表述是否恰当。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格式的一般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4)注释是对论文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论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论文的末尾加注释)。

(5)参考文献是在论文写作中对论文撰写人起到启示、参考作用的书籍、报刊中的文章,出于尊重他人观点、成果的需要,同时便于读者查询原文,一般应在论文的后面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见表1)

(6)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

①图书,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次的顺序标注,注释在最后要标明页码;

②期刊,按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期号)、页码的顺序标注;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级营销师论文写作

申请高级营销师在考前就应提交的一篇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

文章形式: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

论文要求:

论文应该围绕某一项营销工作实务展开,选题应对本专业发展有一定意义,要求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内容可涉及市场调研、制定营销战略、产品与价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销售管理和网络营销等方面,考生应针对营销工作实务反映出的营销实践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或方案展开论述。

业绩实务分析报告要求:

业绩实务分析报告是考生在从事实际营销管理工作中所编撰或制定的营销方案、工作报告或相关文档,如:一份营销策划方案、可行性分析报告、渠道管理办法、促销设计、营销战略规划报告等。

选题的依据和原则:

论文选题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论文选题不宜太大,而要有一定深度,避免广而浅,泛泛而谈论文不仅要有观点,还要有数据资料的支持要有实际工作量,防止整篇引用别人的文章

题目自拟:关于选题的建议

1、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

2、某地区某产品购买行为调查分析

3、某产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开发策略

4、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及对策

5、某企业产品结构合理化对策

6、某一产品的定位研究

7、某企业(产品)市场细分策略研究

8、企业竞争对策研究

9、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10、企业产品包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11、企业定价策略研究

12、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专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14、企业物流的调研与对策分析

15、某类产品特许经营方案的设计研究

16、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17、企业营销人员的薪酬体系调查分析

18、企业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19、超级市场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20、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21、某企业顾客满意的调研分析

22、某一新产品上市的营销策划

23、企业成败的典型营销案例分析

24、某类产品广告心理分析与广告创意研究

25、企业广告效果的评价分析

26、企业顾客服务研究

二、文章撰写要求

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引用的内容须注明出处。

2、文章字数不少于5000字。

3、文章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3-5份。

4、考生应围绕文章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分析,根据自身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文章中,形成完整的文章内容。

5、文章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流畅,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

三、文章格式要求

1、文章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凝练。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末尾注明关键词。

4、正文各级标题序号依次采用一、(一)1、(1)①,一般以三级标题为宜。

5、注释是对文章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文章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方式(在页末加注释)。

6、文章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7、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

(1)图书: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次(第一版不必标出)、页码的顺序标注。

(2)期刊:按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期号)、页码的顺序标注。

(3)报纸:按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年份日期、版次的顺序标注。

四、文章提交要求

考生在鉴定报名时提交文章书面打印稿3-5份。文章一律装入文件袋并贴封。文章首页(文件袋封面)格式和文章撰写格式见附表1、表2。

五、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和技巧

摘要的写作字数:300-500字关键词:3-4个写作模式:

–针对……本文研究了……通过….本文探讨….问题,分析了….,讨论了….,提出了…观点(建议),作者认为….本文的结果对于其他……也是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

正文的结构要求:一种规范的模式

一、引言–讲讨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价值等。

二、文献综述–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现有结果做一个综述评价,说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搜集一定的资料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所在,原因。提出解决的思路。

四、研究结果和建议–提出自己对于所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案和政策建议。

五、案例分析–对某一个具体对象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并用自己所提出的办法来分析解决案例的具体问题,或验证解决办法的可行性。

六、结论–简要

总结全文的结果。正文的写作要领

围绕中心:一个主题层次分明要有实际内容:忌东拼西凑

正文写作规范提示

表达方式:简明扼要、语言精确

–––––––标题要短,避免口语化,尽量用短句,不用长句,段落不宜过长,论述要有逻辑性:原因、理由——结果数据资料充分图文并茂,图与表的表达方式,编号及位置

六、资料的收集

因特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期刊

–分册:市场营销、工业企业管理、流通经济、物资经济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一)卓越人才培养应重视能力培养

应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书本知识,首要是基本的人文素质,包括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辨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其次是专业能力,是将来从事某一工作的职业技能;最后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道德与职业观念,诚信客观、遵守职业准则、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

(二)卓越人才培养应体现实践优先

卓越人才培养区别于研究性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是前者更重视实践的作用。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实践载体,确立学生本位,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教学体制,灵活考核机制,一切都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把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多主体、多平台、多目标、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与校外良性互动。

(三)卓越人才培养应鼓励创业发展

在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业发展观。研究表明,70%公司的总经理都有着营销的经历,营销是竞争最强,但也薪情最好的专业。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按照SYB教育理念,适当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帮助注册各种小微公司,并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办公场所,让学生有机会将创业理念付之为行动,并实实在在去感受市场的魅力。

二、卓越营销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

据有关网络调查表明,市场营销专业仍是就业缺口最大的十大专业之一,是最具挑战性与“钱”景的专业。但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我校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包含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发展、实践教学几大模块。通识教育占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专业课程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限于实验室且所用方法手段有限,无法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各种实习也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实习场所和机会,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使得实习流于形式。如果卓越营销师的培养仍然是原来的人才培养思维,是无法培养出卓越人才的。

(二)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外部性问题严重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中社会成本与收益以及私人成本与收益的不一致,其可正可负。如一家4S店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就可获得合格的汽车促销员,好像是各取所需,实则不然。按照目前的学生招生规模,大概为40人一个班。一个中等规模的4S店也就40人,它是无法消化掉这个班的全体学员的,即使能够消化,也担心他们会在工作形成一个强大的学员团体,将团体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从而妨碍公司的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职业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学院师资外聘极少,少数兼职教授也大多为知名专家与学者,鲜有来自于生产、营销一线。学院教师大多缺乏双师经验,很多管理类教师缺乏工程背景,有可能影响到教学水平。卓越营销师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他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是卓越教师。而要成为卓越教师,学校应该专门进行培养,但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四)教育经费相当缺乏

按照培养要求,学生有很长时间在公司,生均附加经费增加不少。对于学生多的基地,往往还需要派带队教师,差旅会有较大增加;学校教师的培训与工厂教师聘用都需要大量费用。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基地数目少学生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基地数目多建设费用又是问题。在学生学费增加必须遵循严格途径的前提下,实践教育经费的缺乏是常态。

三、卓越营销师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纳入国家卓越计划的高校,可以在财政上获得国家补贴。要想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学校必须选择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地位,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职业培训服务的企业。作为企业本身来说,除了获得良好声誉外,至少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是合作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

(二)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是双方共同参与,一般采取3+1培养模式,即大一至大三在校学习,大四在企业学习,中间需要穿插实践过程。根据职业导向,实施“工程项目驱动”培养方式,即采用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项目,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环境,进行全仿真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接轨,让学生提前熟悉职业环境。学校采取弹性学分制,修满学分可提前实习,提前毕业。做好前三与后一的衔接,学生进入企业后,应允许企业实施企业考核机制代替学校考试,通过考核权转移增加企业的责任心和主导性。

(三)尽快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习惯、职业认识甚至职业技能受教师的影响很大。高效扩招后,双师教师明显不足,为弥补这一缺陷,学校出台政策,年轻教师上副高职称必须有半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但政策实施之前必须弄清楚,教师下什么样的企业?学什么样的技能?一切都应该以专业为出发点。另外,聘请行业企业人员等作为兼职“双师素质”教师,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量,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确保双师来源的多样性。

(四)培育职业教育集团

校企合作的原始动机在于各取所需。企业在参与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优秀的人才留给自己。一旦这一动机减弱,合作将难以持续,如果不断更换合作企业,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可以和企业合作和合资,培育职业教育集团,使企业的培训职能与生产只能分离开来,专职进行校企培训。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转。卓越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重视与参与。在目前顶层设计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全社会必须探索、改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使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国制造业大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的通知》(黑教联2013[19]号)、《关于开展2014年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黑教联〔2014〕14号)、《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及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市场营销行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中高职衔接;“2+3”模式;人才培养

1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定位

1.1学制与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黑龙江省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5年,中职2年,高职3年,学生在中职阶段修满22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也可直接就业。升入高职后修满31门课程方可毕业。

1.2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以就业和继续学习为导向,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继续学习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相应的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推销、销售顾问、市场调研、客户服务等营销、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高职阶段以贯通中高职衔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和“双证书”制度为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具有德、能、勤、技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营销业务工作流程,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适应营销各岗位工作需要,具有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市场开发、商品推销洽谈、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公关及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力求在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做一些突破,让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具备相关技能并获得一技之长,同时可以继续深造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衔接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制定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服务于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营销技能型人才。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2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对接

本方案采用“2+3”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后3学年的办学主体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此外,在中职学习期间,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试点班以外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也允许参加考试,符合要求者,进入试点班学习。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中职阶段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为主,高职阶段在培养技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中职阶段课程既能满足企业一线工作者的需要又能为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提供必要基础。

2.3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获取翔实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推理,探索我校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确定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会根据企业需要,分批分次的为企业提供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理论在校内学习,专业技术能力在校外企业实践,这一教学计划打破了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自成系统的计划而按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但分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两校的办学优势,注重课程内涵的衔接。

2.4中高职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共享

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高职阶段学校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要建设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电话营销实训室、金点子策划中心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大学生服务中心、商务礼仪实训室、推销洽谈实训室为学生日常模拟训练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北京天虹、北京物美、北京天德勤、天津好利来、娃哈哈牡丹江分公司等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基地共享。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通过互相合作开发课程和共同教学实现了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共享,进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可以与中职院校共享,进而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紧密程度。

3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评价

3.1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切实突出职业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育一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技能训练岗位化、教育一体化、证书多样化。一是建立了一整套以市场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等从业资格证的社会化资格考试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以考证带动学生的学习;二是学院采取了校内全真模拟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方式,基本实现了学生零距离上岗;三是建立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教育组织体系,从制度上和经费上保障了市场营销专业体系的建设,四是初步形成了“三个突出”(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必要的实习实训环节外,要求教师在将社会情境模拟进入课堂,切实开展市场营销技能教学,力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开展实物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广告策划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并支持和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公司。

3.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由高职统一协调管理,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建立完善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共同评价学生。一是校内考核,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期末考试、学生互评以及教师互评。二是企业考核,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践,在企业工作期间由企业给学生进行考核。

(1)理论知识考核

每学期确定三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学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者可得规定的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学分。

(2)实践技能考核

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学校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成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组织,负责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具体考核管理按照实训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3)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按照双证融通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门或相关行业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应分别考取上表所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外语资格证书中一种。

4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或提交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成果,并通过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考核,成绩合格方能毕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安排在第期(高职第五年上半年),与专业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在学期初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时,向学生一并布置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任务,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安排4周时间进行集中指导与答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市场调查、参与企业市场推广、现场促销、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等。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可以是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论文等。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主体材料字数要求在3000-5000字之间,同时提交毕业设计的活动过程记录。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活动过程记录和答辩结果综合评定成绩,三者所占比例为5:2:3。

5毕业要求

在校生须完成53门课程(中职阶段22门、高职阶段31门),取得一项技能证书方可结业。证书可以为助理营销师、市场营销师、商务管理师等资格证书。中职阶段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由校企共同考核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22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和晋升高职。高职阶段理论考核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由校企共同完成,学校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考核学生;企业则通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31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

作者:李妍 王微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平.中高职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12(03).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3]孙子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07).

基金项目: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辽东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辽东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以企业市场营销与管理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各类中小型企业市场营销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7版、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何构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专业实训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成为头等大事。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训体系的建立面临问题

1.市场营销本科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性、创新性实训的区别

专业课程设计为主,重点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单应用的问题,运用知识,推广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和初步综合能力。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展开时,既要有每部分知识验证实验,同时也要有课程内容的综合实验,并能将实际应用问题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形成课程实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同时还能了解掌握理论的应用技巧。

综合性、创新性实训以专业课和专业综合课及相关的课程设计为主,重点解决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培养问题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

2.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去企业调研,让专家学者为学生讲授当今企业面对的营销实际问题。积极采用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应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把用语言叙述非常困难的具体事物轻而易举的用图像、动画来表达,它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一切因为条件限制而不能搬进课堂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使学生产生一种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E-mail、博客等形式下载课程纲要、电子教案、演示文稿、习题库、案例集、实验指导等,从而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3.实践教学中指导教材的使用

教材建设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材选用方面极为慎重,在教材选用时一般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选用的教材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沿性、新版性,且所选教材的内容应尽量与课程纲要的要求相吻合;二是坚持选用国家教育部规划或推荐的教材。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体系构建内容

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可以为其他院校提供一些借鉴。实践环节的组织与评价体系相对比较科学。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可分为课内实验、阶段实训和毕业实践。

课内实验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的实验,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课程同步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在计算机房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专业知识了解和运用,尤其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点逐个认知和技能点的训练。

阶段实训是一门或几门课程讲授完成后,为了将知识系统化所进行的训练,一般为一周到两周的时间,由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目的在于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

毕业实习体现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一般为三个月到半年,由系部总体布置,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内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最终使知识线和技能线和谐拼接,完成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任务。

市场营销专业有实验室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模拟实训的条件。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市场营销办学定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工作,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环节计划的制定,组织编写全部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教学纲要”,重视实习与就业工作,加快建立实训基地。开设了“市场营销模拟实训”、“市场调研与预测综合实训”、“营销策划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设立了专业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市场营销实务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学生积极参加辽宁省营销师职业技术鉴定考试,获得营销师资格,为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增加新的砝码,

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1.增强校内实验室功能

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内拥有使用面积500m2的案例室、商务综合实验室两个专业实验室。并配有具有升级功能的奥派企业市场营销教学系统软件和现代中欧KJ市场营销沙盘的操作平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仿真模拟教学平台,保证教学使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应用能力。

2.增加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投入

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外还建有辽宁辽丰禽业集团、丹东欣泰股份、丹东奥龙射线集团等10家校外实训基地。其中辽宁辽丰禽业集团已被批准为辽东学院校级示范实习建设基地,该基地拥有5家实体公司,每年不仅能接受20余名学生的认知实训,还能接纳4-5名学生的就业,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已建有10家校外实训基地。

3.丰富理论课程实训环节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6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vocational ability request, this paper further researches and develop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objective of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completes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curriculum system planning.

关键词: 改革;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

Key words: reform;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course system;modular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125-02

1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1 明确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行业性市场活动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既区别于职高与中专的培养出来的营销一线操作人员,又区别于本科院校培养出来战略、战术研究型人才。与此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应具备两个特点:①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切合企业的营销实践,使学生既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②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体现适应较宽岗位(群)的关键知识与能力,又要有明确的职业定向,体现特定岗位从业所必须的独特知识与技能。

1.2 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以“三对话”为出发点

1.2.1 校企间对话高职教育课程应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接轨。首先,要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它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其次,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到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营销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1.2.2 师生间对话学生是高职教育最直接的需求主体。高职院校生源的构成及其特点应是课程体系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应以学校或专业的特色师资来配置课程。优先考虑学生需求时,一方面课程设置应有较广的专业面和灵活性,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应迎合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发展特长。

1.2.3 学科间对话市场营销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与挑战性很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有较高的职业要求。因此,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课程编制方法,克服学科本位的弱点,转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观念,不再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课时利用最大化,更好地为营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1.3 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理顺“三个关系”

1.3.1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我国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存在营销或类似营销的问题,因此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在社会背景下展开,既要有各类营销职业均适用的通用课程,又要有明显行业特色、行业职业特点的专门性课程。

1.3.2 课程标准与职业的关系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要坚持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的标准,即职业标准。职业标准是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归宿,职业标准是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标准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要兼容职业标准,同时课程标准又必须高于职业标准,在职业标准基础上适度拓展。

1.3.3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互通制度是将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以学历证书为标志)与职业资格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进行融合、互认和互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和对应。

1.4 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动态性和前瞻性

企业职业岗位的内涵、形式、种类的不断发生变化,要求课程体系本身就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映,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职业需求的动态适应。同时,考虑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有其自身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在课程规划时应该从复杂多元的现代市场环境与现代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情况及职业岗位分析出发,服从能力培养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定向的原则。因此,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坚持模块化显得尤为重要。

2.1 基础模块素质化基础模块课程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专业限制,以进行跨专业的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课程。包括着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通用专业素质于一体的四类课程。基础模块设置,一方面要求课时比重不能过大,过大会影响专业模块和扩展模块开设的门数和比重,我们提倡结合学校营销专业的特色,精简、整合基础课。另一方面,要一改过去以公共基础课为主要开设内容的单一模式,增设励志、心理、创业等方面的基础课,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

2.2 专业模块核心化专业模块课程是指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应严格筛选,内容设计要体现“精、深、广”的特色。专业模块的课程选择一方面要体现专业自身特点和办学方向,更重要的是要按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方向,按对应的营销工作环节和岗位安排核心专业课程。同时注重与营销师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内容相衔接。

2.3 拓展模块套餐化拓展模块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的愿望,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所推出的适合不同学生群个性需求的不同营销领域的一组营销课程,其中每一组拓展课程由学科基础课和营销拓展课组成,学生可以根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方向培养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模块套餐,从而既能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又能拓宽了营销专业的就业口径,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2.4 实践模块职业化实践模块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教育方的资源,切实安排好实习课、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安排假期的社会实践、企业考察、企业顶岗锻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重点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模块通过企业参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专业课程密切联系社会的实际需要,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3课程体系规划及人才培养流程

3.1 第一阶段:基础模块――大类培养基础模块的课程一般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主要由通用文化知识和通用专业知识两块构成。在通用文化知识课程的开设期间要完成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证;通用专业知识课程的提早开设有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模块的课程设置要求主要有:①降低部分文化素质类专业课的难度。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整合教学内容,使文化素质类课程贴近专业实际,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数、外、计算机教学体系。②通用专业知识课程安排在低年级,设置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使学生进早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调动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③通用专业知识是为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打下雄厚的基础。④基础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要让学生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通用专业知识,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有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结求实的团队协作精神。

3.2 第二阶段:专业模块――按职业能力细分培养①专业模块是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今后从事营销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即市场开发能力、销售与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安排时充分考虑了营销从业人员所应掌握的专门技术和关键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专业模块的知识体系,它是营销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核心。②专业核心课程同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专业模块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前提。③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其中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三级)考证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完专业模块的课程后将参加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营销师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3 第三阶段:专业拓展模块――职业定向培养职业定向培养可以理解为:一方面,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的课程选择要针对学生未来某一职业、某一岗位来选择特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职业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的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厚基础、宽口径的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在第四学年,学生除了必修的职业方向模块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兴趣、爱好及市场需求在给定的职业方向课程中任选其一,作为拓展专业课程的学习。

3.4 第四阶段:专业实践由学生结合专业拓展模块中的职业方向课程,选择社会实习单位和岗位,学校按照行业标准与用人单位特定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让学生在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方法、策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细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与筛选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单位实际操作经历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策划方案。附:课程体系设置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2]黄克孝.职业技术概论[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德章.中国商业高等教育学会:国际高等商科教育比较研究.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吕时礼.“SIYB”教学理念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改的若干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申俊龙等.UES教育模式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3,3.

[6]李超任.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7篇

针对当前《网络营销》教材内容过时的问题,《网络营销》课程应首先改革其教材内容,加强对营销岗位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增加网络营销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深入讲解及最新的网络营销实践,使《网络营销》内容与时展需求始终保持同一水平。《网络营销》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对最新出版的教材加以选择,虽然所有的课本教材可能都无法将最新市场发展动态变化涵盖其中,但《网络营销》还是应该不断地更新教材内容,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网络营销》课程在教材改革中还可以将《网络营销》教师组合起来通过共同的交流讨论及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自主编写。另外,教师也可以从网络或实际生活中对最新的营销案例加以搜寻,将固定教材中的理论与最新网络营销案例结合起来,改善《网络营销》课程教材中实效性较差的缺点,使学生能够对网络市场变化有最新掌握。

2对网络营销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建设优质教师团队

网络营销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需要优质的教师团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网络营销实践经验,自然也很难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营销实践技能,所以学校应加强对网络营销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一批优质教师团队。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开设一些网络营销课程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加强学习力度;也可以邀请企业一线的网络营销人员开设各种讲座,向网络营销课程教师传授和讲解实践中会用到的网络营销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到网络营销课程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考查学习,加强与其他学校网络营销教师的教学交流,吸取其他教师的有益教学经验及优秀教学成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进入到企业一线参加网络营销实践,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形成坚实的网络营销实践能力,并将其中最有用的网络营销知识教给学生。

3提高网络营销课程学时,创新网络营销课程考核方式

《网络营销》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虽然实践技能很重要,但理论知识也同样重要,只有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正确的实践操作。为了平衡《网络营销》课程两种教学能力,学校应对网络营销课程学时适当地提高,并在学生对网络营销基础理论熟悉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学时。增加了课程学时后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掌握理论知识的时间,也会有更多的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联系起来,促进《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其次,《网络营销》还应对网络营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加强过程性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网络营销》应减少对理论知识的笔试考核比重,加大平时考核比重。如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论文、上级考核等都可以纳入《网络营销》考核中,使学生可以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对网络营销实际能力的掌握上。

4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网络营销教学手段

基于《网络营销》课程特点,《网络营销》课程在改革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改革网络营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校可以对一些教学模拟软件进行购买,将其应用在平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软件来对基础的营销技能加以学习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站中对淘宝等进行开设,使学生亲身感受网络营销的各个环节,通过这种真实的平台实践帮助学生对网络营销的核心内容进行掌握。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到企业一线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网络营销经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总之,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网络营销》课程必须立足其课程特点,根据当前时代需求对《网络营销》课程不断改革创新。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产学研 人才培养模式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

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适化阶段,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一些严重问题。

如:教育观念滞后,内容方法相对陈旧,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因教育体制机制的限制,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体现在产学研的脱节上。产学研的脱节使得教育和社会的互动日益丧失和减少,因而也就从根本上丧失和减少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随之而来的也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教育本身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机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为探索落实这一指导精神的现实路径,本文拟就产学研的问题结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实践加以总结和探讨。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是步长集团于1997年投资创建的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较为鲜明的民办本科院校,其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实施“专业与职业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的三结合方针,使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总结如下: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专业与职业相结合,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依据这一精神,该学校对其二级学院的5个特色专业进行试点,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指导下和对口企业考核认定的基础上,实行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构建的原则是,依据市场的需求制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建立专业通用知识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再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建立专业知识体系,以满足产业链中相应岗位对各类知识的要求(课程体系构建程序图)。

依据这一思路,该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采用本、专科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譬如将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分为中药炮制与配置工、医药调剂员、医药监理员、医药购销员、医药检验工等专业方向;在营销类专业中设立医药营销师、服装营销师、珠宝营销师、房产营销师、电器营销师、汽车营销师和文化营销师等专业方向;在珠宝类专业里设置珠宝玉石琢磨工、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中宝协GAC鉴定师,宝玉石鉴定师等专业方向;在服装类专业中设置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陈列设计师、服装模特、服装设计定制工等专业方向等,使相应专业的学生在实训时和毕业后能在产业链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工作自信心。据统计,学校毕业生年年达到95%以上的就业率。

以技能培训为根本,教学与培训相结合,

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十一世纪的新产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用政策引导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校企共建的互助开发平台,直接将企业大量的先进设备设施应用于教学实践,利用企业资源为学校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其珠宝学院和深圳爱迪尔珠宝公司联合建立的爱迪尔珠宝大学生实训店,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发现了过去“过眼不过手”发现不了的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学则能用。

其服装学院服装类本科专业采用2+1+1的教育教学模式(两年的校内理论学习一年的实践训练和一年的校外实训),学生经过两年理论课的学习后,从教室走向工作现场,在师傅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用之于生产(服务)过程;其珠宝学院珠宝类高职学生采用1+1+1的教育教学模式,即入学第一年和最后一年在校内学习,中间一年插入校外实训,交替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经过理论学习和市场操作的弥合,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目标,

实训和就业相结合,改进实习模式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学校习惯于将学生成群结队地安排在某一个企业实习,这样做的优点是便于管理,缺点是企业迫于生产的压力,只能提供一些或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或虚职给学生,而众多的实习人数和少量的岗位使实习丧失了意义,最终只是走过场。为了让学生从课堂真正走向工作岗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与多家企业磋商,签订学生带薪顶岗协议。学生在实习中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还有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融入社会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企业选取了满意的员工,学校送出了合格的人才,可谓一举三得。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

根植“教学与科研并重”、“产学研结合”理念于教师心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式,依托高等学校和相关企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加强中青年教师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优化队伍结构。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43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9%,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者183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9%。

学校实施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双百万工程(每年分别拿出100万用于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和通过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等活动,一方面启发调动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品的不断升级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如2010年学校和步长集团成功申报了国家13115工程项目“陕西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与步长集团共建“医药科学研究院”和“制药工程研究院”等5个研究所,这为搭建校企结合的科研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承担了西安市社科基金规划办立项的《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西安城乡一体化研究》为代表的对策性课题60余项;开展“丹红注射液量化关系研究”、“脑心通物质基础研究”等企业相关产品的深层次研究,编写《步长产品全解析》专著,开展以丹红注射液为例研究我国中成药注射液的安全问题等项目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迄今,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科研成果紧扣社会、当地实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结 语

传统教育模式向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教育模式转变,是新世纪新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得以发展的动力;尊重市场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必由之路。而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无疑会加快和促进这一进程,因此不揣冒昧,抛砖引玉,以集合更多的同道们对此作出更有成效的研究探索,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营销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职业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60-02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国务院在2014年5月2日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将“以服务需求、以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原则之一。

因此,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对高职院校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教学,尤其是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标准;而如何着眼于职业需求,探索构建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也成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由于我国高职的特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实训项目的演练、考核评估等步骤,以及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师从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二是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的转变。在教育观上,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向突显高职教育特点的“能力本位”转变,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观上,实现了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渡,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不能完全匹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要求不明确,一个专业对应若干个职业资格证书,忽略了是否与其专业的核心能力相对应,从而导致了学生考证的盲目性,更为甚者仅是为考证而考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考试内容,考试一过,理论知识掌握的内容就所剩无几,这是与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初衷相违背的。而如此重复的学习,重复的考核,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浪费人力和时间。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及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与“双证制”的要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一方面在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所必需的实训条件、实训指导师资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均普遍比较薄弱。当前对学生质量考核仍偏重于理论知识,职业能力的考核仍未得到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也仅服务于文凭而不对岗位工作能力负责。

3.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严重缺乏。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严重缺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考核,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分析存在片面性,无法根据实际的企业营销岗位的需求情况给学生提供不断变化的实践内容,无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地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第三产业中的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808万和38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227万和95万,可见目前营销人才缺口巨大。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以培养技能型营销人才为已任的高职院校,在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哪些相关营销专业技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就能适应营销职业的要求,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营销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的营销职业标准结合,进行对接研究。从目前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上看,由于国家层面上的专业划分较为相似且没有统一标准,从而导致了同一个专业却对应了多个培养目标和完全不同的岗位的现象,造成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趋向大体一致性。就学校层面上而言,一方面仍有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企业营销人才的能力需求调研不够深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与时俱进的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做指导,导致教学上针对性不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迅速顶岗;另一方面也没有与企业相关的营销岗位建立相关配套的专业标准,专业教师对营销的岗位、岗位工作流程了解不够透彻,对指导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自身存在着不确定性。

(二)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营销职业标准简介。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职业标准作为高职教育开展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营销专业技能培养时,要积极引入营销职业标准。我国在2008年制定了《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对营销师职业的定义是“在各类企业、事业组织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从事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商品(产品)市场开发、商品市场投放策划、市场信息管理、价格管理、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专业管理人员,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直接销售、客户管理等营销活动的人员。”该标准客观反映现阶段市场营销岗位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营销岗位影响的基础上,对营销岗位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培养是符合国家职业培训标准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完善了我国营销职业标准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因此,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营销师职业标准根据营销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说明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以及与技能要求相对应的技术要求、有关法规、操作规程、安全规范等。这些标准是符合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的,因此符合职业标准的人就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不需要企业再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对毕业生进行培训。

(三)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可分为三步走,即:调研、开发、设计。

1.调研即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方法,调查所在地区的企业营销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针对营销专业的核心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并分析。并且根据职业资格标准涉及到的岗位、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工作情境邀请具有营销岗位一线实践经历的企业专家、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研讨、分析,设计出课程标准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支撑材料。对营销职业岗位整理并能准确描述;分析归纳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形成岗位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进行论证。

2.开发即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对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课程知识进一步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根据职业能力细化原则来分解体系架构,对课程路线的设计应该基于能力的进阶的规律来设定,对学习领域课程从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配重新整合,形成适合职业标准的课程方案、知识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3.设计即围绕营销工作过程构建系统化课程,进一步优化学习情境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授课课件、讲义或教材、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源。基于职业标准的要求将职业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应强调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同时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应与企业实际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宋,李春富.课程转换在营销职业资格认证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7).

[2]武秀艳.试论职业院校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J].才智,2011,(7).

[3]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4]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上一篇:电商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营销系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