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22:38:39

冶金行业论文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1篇

1、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我国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普及不够,大部分钢铁企业存在生产技术内容太广,生产工艺太复杂和电气自动化依赖太强等特点。

1.1冶金生产技术涉及内容太广

钢铁企业冶炼环节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生产过程中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产过程中突变因素多,冶炼过程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生产原材料,监控物理变化参数和环境的化学参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能控制或跟踪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只有这样的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冶金生产工艺太复杂

冶金生产工艺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比较全,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覆盖全生产过程,实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优化生产过程。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呈现技术难度高,虽然技术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产效益。

1.3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大部分小钢铁企业重新组合,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大量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涵盖了冶金全过程,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通过电气技术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和结果运算等操作,实现钢铁企业的全自动化。

2、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控制和管理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就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轧钢、高炉、转炉,铸造等技术环节,解决冶金过程中高温,高热等问题,为钢铁企业生产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设计或改造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都能实实现人工智能操作,自动化操纵体系是单位操纵体系的主要构成,普遍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每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运用是智能化操纵技术%智能化技术中的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等技术被运用到钢铁行业的轧钢体系、高炉、转炉、连铸车间、轧钢调节体系等,版型在线监测、冷热轧薄板、维修保养监控等功能。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各个子系统,实现子模块与子模块之间的转换。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数据交换传送技术,电脑合成技术等,推动冶金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机器人手臂特自动化设备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力,让钢铁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整合行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增加了冶金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总结出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低成本自动化、行业信息化、智能控制、冶炼过程控制和综合一体化控制等方面。

3.1低成本自动化

所谓低成本自动化是利用高精尖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投资,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作服务器,精准的实现对全过程、全流通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企业实现了低成本自动化,也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约束。

3.2行业信息化

所谓钢铁行业信息化就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大部分钢铁企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始数据,使用科学管理决策分析软件,挖掘潜在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3.3智能控制

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自适应、优化、模型预测等控制策略,但仍然不能满足技术的要求,因为传统的PID控制理论是适应数学模型复杂且变化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对总控制程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分级控制智能设备,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4冶炼过程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产品质量监督、环保监控及物流跟踪等多个方而实施全过程监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新型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等高精尖技术对原材料质量、钢水纯度、熔渣成分、温度、固废监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提高钢铁企业的效益。

3.5综合一体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仪表、电气在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界限与分工,实现了逻辑控制对模拟量进行控制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将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4、结语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的控制系统,优化与改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保证生产流程更加规范,还可以保证我国冶金行业更好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是冶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对冶金企业的发展力向有着引导作用。钢铁企业要积极主动引进或改造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钢铁企业冶炼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2篇

质量作为冶金行业的结果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自动化机械仪表“采用特殊的软件细分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达成两种精密控制:第一,环节细节质量精密控制。即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在智能集成系统的控制下,使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机械仪表实现对烟尘、噪音、有毒气体、辐射与气压液压等精密监控,一切都确保在高质量生产的科学阈值之内。第二,产品质量精密控制。是指根据冶金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适合于开展什么深层次的生产活动或被应用于什么精深的领域等。这是精密生产过程和精密环节细节质量控制的综合性结果,由此,也就实现了自动化机械仪表运用的“低成本与高精度”的目标。

2.自动化机械仪表对冶金行业精密发展的控制性作用

由于冶金行业存在的危险性、复杂性、精密性、生产线长和涉及设备种类多,运用自动化机械仪表是通过“高精密”的“计算机系统控制采集系统与处理数据的标定系统”,完成在“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基础上的“自动标定”,推动生产过程中各种实时地“微动调节”实现其精度控制。

2.1动态计量资源精密运用情况

由于冶金的方法和种类不同,关于冶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精密计量控制也有着精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各方面:其一,基础性或主体原材料动态精密计量运用控制。这是无论哪种冶金方法与哪种类的冶金生产都具有的共性特点。即根据冶金企业生产能力,对作为原材料的矿石及其毛坯等材料进行的动态计量精密监测,如体现为在某个时段内以某种速度、温度与湿度等,所开展的具有某种精密标准的生产活动等,通过各种自动化机械仪表集成控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或稳定性或变化性的数据等。其二,其他辅或助推性资源动态计量精密控制。主要是指在冶炼过程中的根据冶炼主要物质的需要,所添加的各种助燃性、分解性与具有其他作用的原材料,自动化机械仪表在冶炼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他们的原物质的量进行精密监控,还要对其发挥作用后的结果进行检测,以确保安全与质量。例如常用的氧气、碳与各种溶液,以及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以及其他的物质等,为精准地开展生产、技术突破和隐患整改积累第一手数据资料。

2.2动态反馈产品质量

由于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冶金行业中自动化机械仪表的运用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的集成系统化运用,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单个设备的仪表观察和采集针对性具体性的信息,也可以在计算总控服务器或调度室等,获得冶金企业全局性与全程性的生产信息。由此,自动化机械仪表的应用能在两个方面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动态监控:第一,动态反馈产品进度质量。即根据生产流水线,通过自动化机械仪表动态地反应其从基础性原材料按照程序和环节,逐渐向目标产品变化的质量。如纯度的提高、矿渣清除程度与脱碳效果等。这种动态反馈的存在,为出现残次品或某个环节发生故障等问题,查找原因与检修奠定基础和提供精确指导。第二,动态反馈批量产品质量。即在冶金企业生产计划内的批量产品质量。虽然在实际的生产中,每个批次的产品对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展开生产,但由于原材料和其他不断变化情况的影响,导致不同批次产品会发生某种微观指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批次产品与其他批次产品质量的差异。这种动态质量的反馈,能直接为生产调整、原材料供给与其他的生产技术微调等,提供直接的计量指导。

2.3精确控制生产安全

自动化机械仪表的运用,会为生产过程和企业发展监测与预警三个方面的危险:一是,爆炸性危险。这种危险主要是源于锅炉内部压力与易燃气体,通过仪表的检测能第一时间表现出锅炉等内部压力,为异常现象的排查和整改提供直接地精准指导。二是,有毒有害气体危险。这主要体现在冶金企业内部生产环境的监控,以某种仪表对某种气体浓度以及其他非必要性气体的出现监测为主,为工人逃生和降低风险做好预警准备。三是,高温辐射危险。相关的仪表会通过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根据科学设定的安全阈值,对可能超过极值的温度及其辐射做出直观数据性的预警,为企业或生产线采取安全措施赢得宝贵时间和机会。

3.冶金行业自动化机械仪表应用类型

根据当前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冶金行业设备与技术升级的现状,自动化机械仪表在冶金行业应用类型有两大类:一类,是集成系统类。其典型特征就是,以计算机、专业软件、微电子与各种功能的仪表所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某个生产线或设备的仪表能为岗位工作人员提供直接指导,也可以让监控时或技术部门能开展全局性的思考。优点是全局性、智能化、高效化。另一类,是单独性或环节性仪表。主要是指不同生产线或不同设备运用的仪表,这些仪表数据只为特定的生产线或设备服务,对全局的生产缺少联动性的数据资料显示和指导。优点是保障生产线或设备的针对性监控,缺点是容易导致局部的失控,且难以在全局开展统一的技术横向比较。

4.结语

随着自动化机械仪表的广泛与智能化运用,冶金行业从生产的过程、产品质量、环境安全与原料配比等方面,都实现了精密的控制,为冶金企业的安全、高效和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动化机械仪表也将随着企业的发展向智能化、远程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已合并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31-1467/T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该学报创办于1958年,是国内冶金领域最早、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由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并得到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该学报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等相关学科,发表的论文涉及到热力学、材料学、冶金过程、仿真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该学报的编辑委员会由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担任,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标准和严格的学术审核流程,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该学报发表的论文主要涵盖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热力学、材料学、冶金工艺、仿真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该学报的编辑和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组成,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标准和严格的学术审核流程,是中国冶金行业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声平台之一,被广泛认可和信任。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以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加强冶金行业自身能力建设

陕西省冶金行业目前有18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西安、成阳、韩城、汉中、安康和商洛等地,涉及6万多名职工。这些单位现有机械加工、电力、焦炭、炼铁、炼钢、轧钢、矿山、地质、建筑等不同领域的3百多个职业工种。我站依托企业建立了6个技能鉴定考核基地:即龙钢集团基地、汉中钢铁公司基地、略钢公司基地、九冶建设公司基地、中钢西重公司基地、陕焦化工公司基地等。这些基地主要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应知应会考试考核所必须的设备、场地、考务等工作,并承担技能鉴定考试考核任务。①应知考试场地面积共计有2104平方米;②应会考核场地面积总计有2800平方米。这些都为冶金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除此之外,冶金行业还加强了对各单位职业能力与评价鉴定工作的具体指导,建立了与各基层单位联系的沟通、协调机制,对技能鉴定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并利用各种会议或巡视机会,对各单位技能鉴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工作指导。各企业都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类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定了考务制度、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公示制度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申报程序和考核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各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陕西冶金行业自身能力建设还体现在重视专家队伍和考评员队伍建设上,多年来,冶金一直重视专家和考评员的培训,不断充实专家和考评员力量。每次应知、应会考试或论文答辩前都对专家或考评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考评工作结束后及时对专家和考评员进行评价。我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省级考评员62人,国家质量督导员6名,中评委专家13人,高评委专家11人,聘任各工种专家60人,下属各企事业单位负责技能鉴定考务管理人员38人,确保了对各类技能鉴定等级评价工作的整体要求。

二、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确保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在技能鉴定工作中,冶金行业面对企业地域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工种诸多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考评鉴定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省中心对网络信息特别重视,所以在技能鉴定工作中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2008年4月在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上,我们就安排了建立鉴定信息传递网有关工作。经过近几年不断地完善,目前我站信息网顺利通畅,保证了与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也确保了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步调一致。当日常技能鉴定工作每进行到某一个节点时,我站都能及时准确地将下一步工作计划、目标、要求下达到各企业。我站不但利用信息网对各单位鉴定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培训,释疑解答,而且能及时向各单位进行信息传递,从而保证了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冶金行业已建立并形成了规范有序的职业能力评价和鉴定工作体系:以近三年的鉴定评价情况为例:①2010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为1451人,其中中级工130人,高级工313人,技师824人,高级技师184人,涉及57个工种。②2011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为1355人,其中中级工197人,高级工281人,技师718人,高级技师159人,涉及67个工种。③2012年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为1626人,其中:中级工362人、高级工385人、技师723人、高级技师160人。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所打下良好的基础,没有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要同步完成这样的考评鉴定量,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为目标,搭建培养高技能人才平台

为了在职业能力评价和鉴定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同时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工作热情。省冶每年对各企业技能鉴定工作都要进行表彰评比,表彰在鉴定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中的不足限期整改,对于先进予以表彰鼓励。目的在于促进技能考评鉴定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这项工作我们已坚持了多年。

陕西省冶金企业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快,产品要求质量高。所以,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也非常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检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果,尤其特别重视参与全省乃至全国各种类型的职工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多年来,省冶金企业先后参加了陕西省总工会、团省委和劳动厅组织的钳工、电工、车工、电焊工、天车工等多种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并获得诸多奖项。尤其在陕西省会计比武中,我省冶金行业一举囊括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在省总工会、省财政厅引起强烈反响。我们还多次组队参加了全国冶金行业在上海宝钢、辽宁鞍钢、山西太钢、湖北武钢等省市举办的职工技术比武大赛。最为突出的是在上海宝钢举行的全国冶金战线职工技术比武大赛中,西北耐火材料厂牛金龙获得钳工第一名,九冶安装公司董兆军获得电焊工第一名,当时在上海引起了很大轰动。这二位同志受到部领导的接见和赞扬,被团中央授于“五四”运动奖章和“新长征突击手”,并连升三级工资。陕西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陕西冶金行业不但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励,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广大职工积极自觉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龙钢集团十分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和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近两年来,该公司大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即: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职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其中职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就是技能考评鉴定工作。龙钢集团公司以技能评价为载体,先后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设置了“电工、钳工、焊工、仪表工、煤气工等首席工人技师和首席高级技师”。并设置了“金牌炉长、银牌炉长,金牌炼钢工、银牌炼钢工”等称号,在待遇方面,首席工人技师月津贴1000-2000元,首席高级技师,月津贴2000-3000元。金牌炼钢工月津贴2000—3000元,银牌炉长,银牌炼钢工月津贴1000—2000元。设置这称号和待遇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专业、钻研技能的积极性。

除上述实例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省冶金行业龙钢、略钢、汉钢、九冶、省矿山公司、陕焦化工公司等6个单位中,共有110名技师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其中担任项目经理职务的有9人,厂长14人,副厂长17人,车间主任33人,车间副主任37人;高级技师走向领导管理岗位的有40名,其中担任副总经理职务的有4人,项目经理4人,厂长8人,副厂长10人,车间主任7人,车间副主任8人。这些企业在领导管理岗位大胆使用高技能人才的举措,对冶金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14-02

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是参与高校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提出的系统完整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反映高校对“卓越计划”创新理念的理解和学校参与卓越计划的基础条件和准备情况,是参与高校接受卓越计划实施效果检查与评估的主要依据。武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认真总结并重点研究参与卓越计划专业在制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一)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制订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是各高校找到适合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市场的前提。武汉科技大学始终围绕钢铁冶金行业进行人才培养,为钢铁冶金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卓越计划”基于我校鲜明的冶金行业背景的优势与特色,选择部分具有良好基础的专业,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冶金机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耐火材料)、自动化(冶金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等进行先行试点。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实际,“卓越计划”培养的层次定位为本科层次。

(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充分发挥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武汉科技大学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及冶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遵循“解放思想、创新模式,立足行业、注重实践,校企共赢、持续推进”的原则,深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构建以优势学科为主导、相关学科为支撑,理科、人文和经管学科配套完善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和专业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工程创新能力。

(三)行业企业参与度高

行业企业的参与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前提,是确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方向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培养标准的重要保证。武汉科技大学注重与钢铁冶金行业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20多家钢铁冶金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几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得到行业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上的直接指导和有力支持。

二、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思考

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学校为了保证教学内容满足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做到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企业满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和高年级学生四方的意见,扎扎实实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了解社会,也要让社会了解高校的教学。同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梳理,最终落实到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要系统、完整、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重点完成五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工程人才的基础培养

工科学生的基础教育决定着将来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学校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充分贯彻“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面向行业、突出特色,在低年级实施基础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突出工程能力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行业需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

构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配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工科、医学类专业实践学分应占总学分的30%以上,理科类专业实践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5%以上,文管经法类专业实践学分应占总学分的15%以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遵循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

企业的参与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是工程人才培养达到培养标准要求的保证。学校依托钢铁冶金行业校企合作优势,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基于企业现场实践的本科生产实习,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我校首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例,与武钢、湘钢、宝钢等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以及中钢集团耐火材料公司、河南濮耐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法国凯诺斯公司、奥地利奥镁公司、挪威埃肯公司、美国安迈铝业公司、美顿公司、英国摩根公司、日本派力固公司等耐火材料企业签订工程师培养协议,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工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以校内外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分层次设置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金工实习、企业认知实习、工程实训、企业实践等。

(四)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加强工程人才基础培养的前提下,专业培养方案还应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及其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同时,为了体现卓越计划的特点,实现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还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工程实践培养时间。因此,在学校规定的学分限额之内,对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学分进行合理配置的难度较大。所以,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学校加强了对专业课程的整合力度,优化了专业课程的课程结构。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将“大学英语听说”和“大学英语读写”合并为“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在工程专业课学习后,增加了冶金机械课程设计,针对冶金企业生产中典型的机械装备工艺单元系统,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内容综合设计出系统合理的冶金机械装备工程单元系统,强化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进行工程计算、工程设计的能力。

(五)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实现卓越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不仅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推进研究性教学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尤其在专业课中应用研究性教学。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适当压缩课堂讲授学时,增设课外研学和课堂研讨学时数,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

三、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凝练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方案仍然需要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2]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人才培养,2011,(7).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教育质量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选题编号:20121-1)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科技大学环境经营优秀教学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科技大学标志性成果建设项目《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3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可见,探索专业建设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对于工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辽宁科技大学前身是鞍山钢铁学院,是一所具有明显冶金行业特色的院校,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凝练专业特色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一、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凝练

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凝练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辽宁科技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就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的凝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依托工科、突出冶金行业特色,创新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依托工科、立足冶金”的办学特色为出发点,设置行业特色课程模块,坚持走学科特色与行业特色相融合的专业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特色型人才。依托工科、立足冶金主要是依托学校钢铁冶金、材料加工、耐火材料、化学工程等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专业,将行业特征与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门管理人才。

2.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通过营销技能修炼课、营销特色实训室、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班、创业实践班等途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企业家进课堂、校企协同建设、双导师制等途径加强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3.注重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培养环节中设置环境及社会责任课程模块,通过“环境宣传周、环境经营活动月、绿色文化年”等活动,培养具有较高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低碳环保型人才。

二、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根据以上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应该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制度建设等环节进行改革,培养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级营销人才。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1人,专业教师全部为硕士以上学位,其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4人,正高级职称3人。2009年市场营销系被评为辽宁科技大学优秀基层教学单位,2010年和2011年市场营销系党支部被评为辽宁科技大学先进党支部。

在队伍建设方面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强能承担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探索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努力打造教学名师,完善教师激励机制。②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按计划派遣专业老师下场实习或取国内外访学,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③聘请相关产业领域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为本专业学生及教师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改革教学内容

在原有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冶金特色的课程模块、创新课程模块、环境及社会责任课程模块。冶金特色的课程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冶金概论、钢铁企业市场营销学、冶金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创新课程模块包括:创新技法、营销综合技能拓展课程,包括: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技巧与实务、营销量化工具、顾问式销售技巧、销售团队管理、营销执行力打造等;环境及社会责任课程模块包括:环境经济学、环境经营学、工业生态学、绿色营销、企业绿色供应链、资源配置论等课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这些课程模块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特色、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编写了相关的特色教材。

3.改革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理论教学是进行营销基础知识和营销技能传授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中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尝试采取案例教学、录像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学生自讲、策划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以动手实践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营销模拟实践,ERP沙盘模拟对抗等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对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核方式改革方面:对学生学习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方式,改革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课程有:《市场调查与预测》采用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形式、《市场营销案例》采用学生按组选案例、课上讲解和答辩形式、《广告学》采用学生按组拍摄广告、编写策划书、课上演示形式、《营销策划》采取市场调研、撰写策划书、课上讲解的形式,《消费者行为》采取调研+撰写消费行为分析报告的形式,《环境经营学》采取课题立项+撰写小论文+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答辩的形式。这些考核方法的改革,真正体现“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考核,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4.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分为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两部分。课内训练主要是通过开设营销技能修炼课程等环节来完成。课外训练中组建了营销沙龙实践协会、ERP沙盘协会、环境友好研究会等学生社团。营销沙龙实践协会,承担学生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市场调研、营销模拟实践、广告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实践活动;ERP沙盘协会承担ERP沙盘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环境友好研究会主要承担与环境、社会责任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举行“环境保护宣传周”、“环境经营活动月”、“绿色文化年”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校企协同建设,使学生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走进钢铁冶金企业和环保型企业,与上述几个专业特色紧密结合。

5.实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推行导师制,从大一年级开始配备导师。按照教师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钢铁企业营销模式、绿色营销等,体现了我校的“冶金特色”、“低碳环保”的专业特色。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每人确定两个实体企业进行调研和比较研究,查找该企业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该项活动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与教师课上案例紧密结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

在毕业设计环节一改以往毕业前临时选题的做法,实行毕业论文先期介入的方式,在选定的研究方向、调查的企业、撰写的小论文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完成毕业论文,有效地杜绝了学生抄袭、拼凑的现象;毕业论文选题是根据学生到实体企业调研发现的营销问题或者相关企业提供给学生题目进行的,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调研、思考,研究对策,切实提高应用知识能力。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论文答辩要由企业人士参加的做法,实现教师指导理论、企业人士指导实践的目标,提高毕业论文的答辩质量。

6.制定相关制度作为特色人才培养的保障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从教学组织、运行、建设、改革到质量监控、考核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①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制定了教学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规范,职责明确,易于落实;②审批制度严格。建立了教学各环节的审批制度,培养计划修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教学任务变动、教师调(串)课等均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确保各项制度得以落实;③监控制度完善。通过实施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座谈、教学检查等措施,广泛听取师生对规章制度的落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④事故追究制度。学院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差错及事故进行严肃处理,教育本人,警示他人。这些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保证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

[3]Zhuxiaolin ,LiuHongYu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Market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A Case of Marketing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J].,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ESME 2011) ISTP检索

[4]朱晓林.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62-163

作者简介:

朱晓林,1971.04,女,辽宁省沈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环境经营及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磁搅拌技术;冶金行业;钢铁;质量;电磁力

中图分类号:TF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43-04

0 引言

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瑟和达勒恩就提出了以水冷、底部敞口固定结晶器为特征的常规连铸概念。亚瑟倡导采用底部敞开、垂直固定的厚壁铁结晶器与中间包相连,施行间歇式拉坯。而达勒恩则提出采用固定式水冷薄壁铜结晶器施行连续拉坯、二次冷却,并带飞剪切割、引锭杆垂直存放装置。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连铸过程开始广泛运用于有色金属行业,尤其是铜和铝。连铸技术迅速发展起来。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连铸坯的质量和品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提高连铸坯的质量成为连铸生产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电磁搅拌技术运用于连铸生产可以有效控制钢液凝固过程中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现象,可以有效改善连铸坯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表面质量,提高连铸坯质量。因此,连铸电磁搅拌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我国独立进行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自主开发为主。到了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开始引进特殊钢连铸机和板坯连铸机,引进各种类型的电磁搅拌装置。经过三四十年的吸收和研究,我国的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能完全自主承担搅拌器的设计、生产、应用,但是,电磁搅拌器的线圈却仍旧依赖进口,提高其使用寿命是当前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磁搅拌器在运转过程中,线圈会发热,必须使用循环水降温,而线圈长期浸泡在循环水中或是经受循环水的冲刷,很容易导致线圈表面的防水膜和绝缘膜损坏、失效,进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当漏电电流超过一定控制值时,必须及时修复线圈。因此,利用新技术延长线圈使用寿命成为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连铸坯的质量和品质,其原理是:当连铸坯中的液态金属通过交变磁场时,电磁搅拌就通过不同形式的磁场发生装置使液态金属产生感生电流,而感生电流又与磁场的感应强度发生一定的作用,并产生电磁力,而电磁力就控制连铸过程中钢水的流动、传热、传质等现象,提高钢的清洁度,有效扩大连铸坯的等轴晶区,消除其中心疏松或是中心缩孔,从而达到优产的目的,生产出更多高质量连铸坯,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钢材。从安装位置不同角度来说,连铸电磁搅拌装置可以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1 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又称为M-EMS。这种搅拌器适用于当前市场上所有型号的连铸机,主要作用是改善连铸坯表面质量,减少连铸坯内部的杂质,消减中心疏松。这种搅拌装置因适用于所有连铸机,因而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搅拌器,一般安装在结晶器的下面,既可以安装在结晶器的,又可以安装在其内部,在实际应用中,多安装在。电磁搅拌器安装在结晶器的,其铁芯激发出来的磁场通过结晶器的钢质水套和铜管进入到钢水中,并借助感生电流与磁场作用产生的电磁力使结晶器内的钢水呈现左右或上下有规律的垂直旋转运动,这种搅拌运动可以改变连铸坯表面的质量。忽略拉坯频率的影响,结晶器内壁表面的磁通密度最大,结晶器内的磁通密度是不一致的,而电磁搅拌使得结晶器内的冷却变得更加均匀。在电磁搅拌作用下,早期凝固的地方被熔化与新进的钢水充分混合然后再凝固,而结晶器内搅拌的地方冷隔的深度就越来越浅。另外,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可以有效增强结晶器内钢水均匀凝固的能力,从而消减连铸坯表面的纵裂,改善其表面质量。

1.2 二冷段电磁搅拌装置,又被称为S-EMS。这种电磁搅拌装置的作用在于提高连铸坯内部和表面质量,与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组合起来,大大提升连铸坯的质量和品质。当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后,结晶器的电磁搅拌装置迅速发挥作用,但是,单级的电磁搅拌装置会使得铸坯的下部聚集等轴晶,而上部却聚集柱状晶,这样就会导致铸坯内部出现缩孔、偏析现象,从而影响到连铸坯的内部质量。因此,在二冷段安装电磁搅拌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可以在二冷一段和二冷二段分别安装一个电磁搅拌装置,二冷一段就在结晶器的足辊处,该处的电磁搅拌装置与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的作用是相同的,一般不会重复使用,也就是说:一般将二冷一段的电磁搅拌装置或是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与二冷二段电磁搅拌装置组合使用。二冷二段电磁搅拌装置作用在于细化铸坯的晶粒,它能使铸坯上部的柱状晶被流动的钢水打破,并生成大量的等轴晶,从而扩大铸坯等轴晶的范围,消减或是消除中心偏析、中心缩孔现象。

1.3 凝固末端电磁搅拌装置,又被称为F-EMS。当浇筑含碳高的特殊钢种时,一般会在液相穴长度的3/4处也就是靠近凝固末端安装一个电磁搅拌装置。在二冷段电磁搅拌装置的作用下,铸坯的下半部聚集等轴晶,如果这时直接将连铸坯拉出来的话,其上部的柱状晶就会向芯部生长,进而影响到铸坯的内部质量。而液相穴3/4处已经是凝固末端,钢水处于糊状,在偏析作用下,该部位的溶质浓度较高,容易造成中心偏析现象,如果在该位置安装电磁搅拌装置,打碎液相穴末端上部柱状晶的生长,并使其下沉分散覆盖到下部的等轴晶上,从而有效减少中心偏析现象,减少中心疏松现象,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

1.4 组合式电磁搅拌技术,又被称为KM技术,就是说运用前文所提到的三种技术中的任意两种或是三种,形成组合效果,大范围内改善连铸坯表面和内部结构,减少中心偏析现象。

1.5 跨结晶电磁搅拌装置。跨结晶电磁搅拌装置安装在结晶器水套外边结晶器与足辊之间,在国内运用较少,只有少数大型钢厂从德国引进了该种电磁搅拌装置。跨结晶电磁搅拌装置的安装位置、磁场分布、磁感应强度、搅拌方式、钢水流动形式等都与前文所提的三种搅拌装置不同。就从其安装的位置来说,其作用是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和二冷段电磁搅拌装置作用的组合。在实际的钢材生产中,包钢运用跨结晶电磁搅拌装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大改善了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生产出来的重轨钢大方坯的中心碳偏析平均系数仅为1.15,等轴晶率高达45%-72%,中心疏松得到了明显改善。而前面三种电磁搅拌技术组合起来的效果也不如跨结晶电磁搅拌装置的效果,所以说,深入研究跨结晶电磁搅拌,并推动其广泛运用对钢材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铸坯内部和表面质量,提升铸坯质量。曹建刚等人在《跨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磁场特性测试和分析》一文中对280mm×380mm的方坯连铸机跨结晶电磁搅拌装置进行了磁场特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结晶器内外磁场的强度和差别合理选择搅拌工艺和电流强度可以有效提高搅拌效果和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

2 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用于冶金的机理

2.1 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电磁搅拌装置由低频电源装置、感应器和冷却系统组成。低频电源装置把50Hz的工频电转换成两相正交的低频率电源,根据炉子大小、感应器的结构来确定频率,一般在0.5-5Hz之间。感应器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冷却系统的作用在于冷却线圈和铁芯,提高其线圈和铁芯的使用寿命。

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普通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类似。感应器就相当于电动机的定子,由三相电源供电。当感应器的线圈内通入低频电流时,就会产生一个行波磁场,而磁场穿过炉底就作用于钢水,在钢水中产生感应电势和电流,感生电流又与磁场发生作用,产生电磁力,从而控制钢水的流动,起到搅拌效果。所以说,电磁搅拌技术是靠电磁力对钢水进行非接触性搅拌的,不会对钢水产生污染,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电流大小就可以调整电磁力大小,从而控制搅拌的力度。而且,电磁搅拌装置的搅拌方式也有很多,包括:强搅、弱搅、正搅、反搅、自动搅等,可以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搅拌方式。

2.2 电磁搅拌技术的冶金机理 电磁搅拌技术的冶金机理表现在两个方面: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以前文提到的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为例,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旋转搅拌方式,当钢水的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的限值时就会产生离心力,并使钢水中的杂质以及气泡聚集在中心,然后再被熔融保护渣吸收掉,从而使得铸坯表面和内部的杂质、气泡较少,提高铸坯的质量。在搅拌的过程中,旋转搅拌使坯壳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了漏钢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铸坯的表面结构。前文也提到过,旋转搅拌可以增强电磁力的作用,并扩大等轴晶的生长空间,减少柱状晶,减少铸坯中心疏松,有利于铸坯内部结构的改善。

3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这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技术的进步。

3.1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方圆坯连续铸钢中的应用

目前,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方圆坯连铸钢,目前国内生产优质钢以及高碳钢的工厂都配备有电磁搅拌装置,电磁搅拌技术俨然成为提高铸坯质量的重要技术工艺之一,成为连铸机上必备的技术和装置之一。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就是在金属的连铸过程中通过电磁力控制液态金属的内部运动,从而达到提升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的目的。安装在不同部位的电磁搅拌装置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这一点在前文已有详细阐述。而安装在不同部位的电磁搅拌装置也适用于不同类型钢种的生产。比如说: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适合于低合金钢、弹簧钢、冷轧钢、中高碳钢的生产;二冷段电磁搅拌装置适用于工具钢、不锈钢的生产;凝固末端电磁搅拌装置适合于弹簧钢、轴承钢、特殊高碳钢的生产。

在连铸电磁搅拌技术设计开发上,国外著名公司主要有:瑞士的ABB、意大利的DANIELI-ROTELEC、德国的CONCAST等,国内的著名企业是:湖南的科美达电气、中科电气等。虽然说国外公司在电磁搅拌技术的研发上时间早、投入多,但是在方圆坯连铸钢的电磁搅拌技术上,我国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是在特大圆坯连铸钢电磁搅拌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湖南科美达电气有限公司设计的?准900圆坯连铸电磁搅拌系统生产出来的圆坯连铸钢是世界上最大的。其设计出来的?准800圆坯连铸电磁搅拌系统运用到江阴兴澄特钢特大圆坯连铸机上,生产出来的圆坯连铸钢质量优良,第一次投产就达到了质量标准。第一次生产出来的?准800圆坯连铸钢的钢种为:42CrMo4,中心疏松为1级,而中心偏析、中心缩孔、中心裂纹均为0,质量优良。由此可见,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方圆连铸钢是有效的,在未来还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板坯连续铸钢中的应用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板坯连续铸钢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1973年的日本新日铁公司的君律厂,那是世界上第一台板坯连铸机二冷段电磁搅拌装置。到今天,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到板坯连续钢的生产中,主要是将电磁搅拌装置安装在连铸机的结晶器和二冷段。

3.2.1 安装在结晶器的电磁搅拌装置主要作用是控制钢水的流动、传热。1981年,日本新日铁公司设计出基于双边行波磁场的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到1999年,新日铁公司的连铸机基本上都配备了结晶器电磁搅拌装置,沿板坯宽面配置两台搅拌装置,安装在结余弯月面和水口侧孔之间,其电源是低频和三相,流动形式是水平旋转,它的主要作用是:较少铸坯表面的杂质和气泡,使铸坯坯壳均匀,减少漏钢,减少铸坯表面的纵向裂纹。

1982年,日本的KSC公司和瑞士的ABB公司联合研发出了基于直流磁场的结晶器电磁制动技术。将搅拌器安装在水口侧孔吐出的流股主流处,其作用是:减少铸坯内部杂质,减少纵向和横向裂纹,减少漏钢,提高拉速。

1991年,日本NKK研发出了基于四个行波磁场的流动控制技术,到21世纪,NKK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多模式电磁搅拌技术。该技术需要在板坯连铸机的宽面上配置4个搅拌器,安装在结晶器的半高处,可以起到加速和减速钢水水平旋转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是:减少漏钢事故以及系统报警,减少条状和铅笔状裂纹,提高窄面的度,减少宽面上的中部纵裂,有效减少杂质、气泡在内弧侧1/4坯厚处的聚集等。

3.2.2 安装在二冷段的板坯电磁搅拌装置,其作用是扩大铸坯中心的等轴晶生长空间,减少中心偏析、中心疏松、中心缩孔,提升铸坯内部质量。而安装在板坯连铸机二冷段的电磁搅拌装置分成三种类型:箱式电磁搅拌器、插入式电磁搅拌器和辊式电磁搅拌器。箱式电磁搅拌器无论是安装还是维修都比较复杂,费用大,功耗大,所以一般不会安装箱式电磁搅拌器。插入式电磁搅拌器的安装流程是:在板坯两面各更换掉一根支撑辊,由非磁性小辊替代——在板坯两面的小辊间各安装一台搅拌器。插入式搅拌器的安装和维护虽然也比较复杂,但是其功耗非常小,搅拌效果也非常好。辊式电磁搅拌器就是将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的两面各取下一根支撑辊,然后再用电磁搅拌辊替代,起到支撑和搅拌作用。该搅拌器的功耗小,无论是安装还是维修都非常方便,无需对板坯连铸机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搅拌器安装的位置也非常灵活。

3.3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有色金属熔炼中的应用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有色金属熔炼最早是1968年瑞士ABB公司生产的铝熔炼炉电磁搅拌装置,目前,在全球有一百多台铝熔炼炉电磁搅拌装置在运行。而其制造商主要是瑞士ABB公司和我国的优利科公司,而科美达公司则从2005年开始进入研究有色金属熔炼电磁搅拌装置设计研发,目前已为厂家提供16台熔炼炉炉底电磁搅拌装置,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交变频控制技术实现设备的长期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搅拌效果。

熔炼炉电磁搅拌装置能有效提高有色金属冶炼的效率和金属材料的质量,是提升合金材料质量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有色金属的熔炼过程中,通过搅拌装置减少熔炼时间,使熔体表面和底部的温差变小,减少对熔体的二次污染,清除掉熔体中的非金属杂质,从而细化合金组织,降低能源消耗。

熔炼炉电磁搅拌装置的原理:当感应器中通过低频电流时,会产生行波磁场,而该磁场又使得炉内的溶液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与当地磁场作用下形成电磁力,从而推动炉内溶液进行直线运动,而且,电磁力可以使溶液向上做倾斜状流动,从而逐步减小溶液上部与下部的温差。

3.4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坩埚熔炼中的应用 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坩埚熔炼中主要是改善材料的性能,目前,学界、实物界正将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坩埚熔炼作为研究热点,一些著名公司也研发成功了应用于坩埚熔炼的电磁搅拌装置。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院着力研究如何通过电磁搅拌技术改善材料性能。在这种研究形势下,应用于坩埚熔炼的电磁搅拌技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比如说:磁场形态的多元化,既有旋转磁场,也有复合磁场,同时还有螺旋磁场等。再比如说:被搅拌材料的多元化,镁合金、铝合金、单晶硅等。

4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行业的成果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已在冶金行业得到广泛运用,而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也开始逐渐将研究视角延伸到其他行业中。就冶金行业而言,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 电磁搅拌器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强度有关,电流强度增大,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也增大,而搅拌的频率对磁场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搅拌频率的逐渐增加,磁场感应强度减小的幅度非常小,而直接作用于钢水的电磁力则同时受到电流强度和搅拌频率的影响。电流强度增大,电磁力增大;搅拌频率增大,电磁力减小。

4.2 旋转电磁力在水平面上是一对力偶,推动钢水进行顺时针匀速旋转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径向距离的电磁力大小相等,中心处的电磁力最小。

4.3 电磁搅拌装置影响着钢水的传热。没有采用电磁搅拌装置的连铸机中过热钢水直接从水口向下流动,过热度消失得非常缓慢,这样就造成铸坯断面上芯部的温度过高。采用电磁搅拌装置之后,原来的水流是从上向下垂直流动,现在就变成了水平流动,从水口流出的过热钢水浸入深度逐渐变浅,轴向温度降低,径向温度升高,使得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迅速增加,从而利于传热。

4.4 钢水中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强度成反比关系,而电流强度较低时,钢水中的磁感应强度大,而且分布比较均匀;电流强度大时,磁感应强度分布不均匀,一般是角部的磁感应强度大,而中心的磁感应强度小。

5 冶金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大大推动了我国钢铁市场的发展,钢种越来越多,而钢材的质量和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在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下,我国冶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质量、技术和创新。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铸坯的质量和品质,因此,冶金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不断提高钢铁的质量,学会利用先进的电磁搅拌技术实现钢铁质量的提高,利用科学技术减少钢材中的杂质,提高钢材的纯净度,生产出更多类型的连铸坯。冶金企业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现有技术和连铸机进行适当改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连铸机的作业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改善铸坯表面和内部结构,提高铸坯质量。既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也要学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展实验研究,研发新装置,逐步缩小我国钢铁与世界钢铁的距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缩短新技术、新装置研发、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周期,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6 结束语

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可以提高铸坯质量、降低成本消耗、增加连铸钢种、减少中心缩孔、消除中心偏析、增加铸坯内部等轴晶率等,总而言之,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大大提高了钢铁质量,为钢铁行业发展注入了发展活力。

在未来,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将与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冶金技术、信息技术等融合起来,提高冶金行业的科技含量,将知识变成生产力,开创冶金行业新风象,逐步实现电磁搅拌的可视化、自动控制化等。而冶金企业也要抓住发展机遇,运用新技术、新装置,研发新技术、新装置,增加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钢材,推动我国冶金企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宝峰,李建超.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J].鞍钢技术,2009(1).

[2]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国内外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鞍钢技术,2005(4).

[3]陈明,周代文.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上的应用[J].宽厚板,2009(5).

[4]赵少飞,杨海西.电磁搅拌技术在板坯连铸中的应用[J].河北冶金,2012(5).

[5]吴存有,周月明,侯晓光.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J].世界钢铁,2010(2).

[6]陈伟,王琛.电磁连铸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7]石瑞.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方面的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2).

[8]侯亚雄,赵训迪,袁文见,等.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A].第一届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9]方坯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连铸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10]金百刚,王军,陈明,等.鞍钢电磁搅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三届中德(欧)冶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11]陈伟,朱立光,王琛.电磁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及发展[A].第一届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12]李伟轩.电磁场在铜连铸中应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关键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及潜在的优势行业。同时,针对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进行优势行业的分析评价。对于贵州省工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

1.规模分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总产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1。

2.经济贡献分析。利润总额是评价工业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衡量行业管理水平和成长发展能力最主要的指标。税金总额反映工业行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程度。从业人员数反映了工业各部门对解决贵州省人口就业所做贡献。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以及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2和表3。

3.科技投入分析。工业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占总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反映了各工业行业的科技实力。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研究开发费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4。

以上关键指标显示,各指标的前十大行业所占比重基本在80%以上,说明集中度很高,优势体现明显。从三个方面总体看,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如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指标的前十位中。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两行业基本处于前十大行业靠后的位置。

(二)因子分析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根据文章所设置的优势产业选择原则,收集了大量衡量产业水平的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前十位的行业见表5。

从各行业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看,传统优势产业中烟草、电力、饮料、有色冶金和医药等行业在前十位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等五个行业也居前十位。

(三)区位商分析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Q)来测定。选择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这三项指标进行区位商分析,得到排名前十位的工业行业见表6、表7、表8。

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区位商中有7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饮料、电力、医药、有色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中有8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电力、饮料、煤炭、有色冶金、医药、化工和黑色冶金行业;利润总额区位商中有9个行业LQ>1,分别是饮料、非金属矿采选、有色冶金、烟草、医药、食品制造、化工、电力和煤炭行业。这表明贵州省这些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综合三个方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项指标的前列。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等行业基本处于靠前的位置,表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加工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如采掘业中的煤炭行业和有色冶金、黑色冶金行业。这些行业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使得贵州省长期扮演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

轻工业偏轻。“两烟一酒”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拥有独特资源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消费结构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其烟酒产业带来极大冲击。

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尚待培育。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外,新的比较优势产业还亟待扶持和培育。

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贵州有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与丰富的煤、磷、铝资源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建立以煤、磷、铝开发和深加工为特色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必须研究开发出能发挥资源优势、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根据市场需要,以资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二)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大任务,产业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高耗能行业现阶段属于贵州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其优势条件将不断恶化以至丧失,因此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经济

贵州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并且组合条件良好。要想尽快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及程度,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刘公远.黑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的基本对策.商业经济,2008(8)

2.贵州统计年鉴(2002-2008)

3.刘玉.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刚性及对策探析.生产力研究,2009(19)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面向行业;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学校教学改革研究永恒不变的主题。高校四大基本职能之首就是人才培养,它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高校应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的实施、质量的监督、效果的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用人单位面对竞争压力降低培训成本,不断提高用人标准,使得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人才远远不足。2014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认为“实习实践环节不够”,近二成毕业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一成以上毕业生认为“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这些均暴露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 课程体系趋同,未能很好地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并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形势下,地方高校推行“宽口径”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素养培养,弱化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趋同,使人才培养缺少特色,未能迅速与行业产业用人需求接轨,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理想的员工,毕业生找工作面临尴尬,学校就业压力得不到缓解。

2. 实践环节相对弱化,落实不到位

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情况下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存在困难[1],导致毕业生走上岗位后适应能力不强。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教学过程落实不到位。如独立实验变成了多人协作实验,实验学时得不到保证;受企业生产安全和保密等制约,岗位实习不能落实到位,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第三,教学投入不到位。导致一些实践项目受到设备、场地以及经费限制,难以实施。第四,有效监管不到位。学生外出实习,地点较分散,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监督管理有限,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保障。实践环节的弱化导致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弱化。

3. 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不足,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较差

第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一个专业趋同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第二,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高[2],而这正是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优秀品质。第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吸引学生,未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内容上来,更谈不上自主性、能动性、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我校面向行业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钢铁冶金行业背景的地方大学,学校遵循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结合钢铁冶金行业背景,探索了“点面结合,以点促面,凸显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满足不同目标的人才培养需要。其中,“面”即全面的、整体的、全校性的改革,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即部分的、试点的,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进行小范围的改革,突出重点,体现深度;“个性”即大力推进学生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目标明确,着力培养具有我校特色高素质创新人才。

1. 以“面”为基础的全局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下个性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2012年获批实行学分制改革,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行选课、选教制,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自由选择课程、自由选择教师、自由选择上课时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才道路;探索专业培养标准,学生只要满足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构建并实施了满足行业需求的“两平台,三模块,多方向”课程体系[3]。“两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两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的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基础平台强调满足专业教育的基础理论需求,使学生系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模块”即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大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旨在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结合冶金行业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模块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从事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包括创新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多方向”旨在克服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同,根据冶金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设置凸显冶金特色的专业方向,并在冶金行业产业链相关的专业进行了改革。专业的细化彰显了专业特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2. 以“点”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探索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针对冶金行业具有多流程生产、工艺技术关联性强的特点,提出了涵盖冶金、材料、机械、化工、自动化等在内的“大冶金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及面向冶金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改革思路――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交叉融合、全面发展;探索了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设置了“面向冶金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2)探索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冶金行业背景,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在企业深度参与下,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培养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同时,学校聘请联合培养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工作,开设与行业紧密结合、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参与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实施“统筹3+1”的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一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依托国家“卓越计划”和湖北省“产业计划”,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十多个试点专业进行了改革试点。

(3)探索强化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针对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面向行业,探索了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基础理论厚实、专业知识丰富、视野广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设置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点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导师负责制;强调课程衔接,注重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强化实践环节,增加“科研、写作与报告综合训练”等实践课,尽早将学生纳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强化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以“凸显个性”为目标的“开放+自主”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旨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强化学生自主意识,注重教学管理上的“开放”,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决定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为此,学校探索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香涛1计划”,开设了“开放+自主”的“香涛计划”工科班和文科班,实施了大类招生试点。

在“开放”方面,一是搭建开放的学生选拔平台。现行招录方式大多数以学生成绩的高低录取学生,有时就算被录取,也不一定是学生所喜欢的专业。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因不喜欢该专业导致不去上课、完不成学业。因此,学校在部分学院试点大类招生改革,通过1~2年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专业,尊重学生个人意愿。

二是建设开放的课程资源库。根据学科专业相近的原则,学校建立大文科、大理科课程资源库、院级专业课程资源库和网络通识课程资源库,实施开放的课程管理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破一专业一方案的传统形式,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一学生一方案。如“香涛计划”试点班学生,可在学校课程资源库和网络通识课程资源库选择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只要完成课程学习,达到相应学分,就可以从本专业毕业。开放的课程资源库,打破了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限制,更加尊重学生学习意愿,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实施开放的过程管理模式。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毕业完全以修读的学分来确定,学生学习过程完全开放。首先,确定各专业毕业学分要求,修满专业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从该专业毕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规划,提前、按时或推后完成学业。其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修读双学位,只要达到了该专业学位授予要求就可以获得学位。

四是建设开放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校最大限度地开放教学资源平台,各学院自主学习中心、专业资料阅览室等教学资源免费对学生开放,特别是专业实验室,除正常教学时间外,采取学生网上预约模式,实现全天候为学生开放。

在“自主”方面,一是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对1~2年级学生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强化素质培养。在对学校各个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学习,减少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通过专业选择的自主,尊重了学生个人意愿,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加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由厌学、得过且过,到主动学习,提升了专业学习效果。

二是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课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可通过三次机会,自主选择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而且不仅可以选择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还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他学科专业课程。例如,自动化专业学生对“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感兴趣,那么在自己空闲时间,可以在网上选择该课程学习,促进了学科交融和知识面的拓展。

三是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及科研团队。为了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逐步实施学业导师制,帮助学会学习、动手实践、创新创业。学业导师制已在30多个试点班实行。学生与导师之间实施双向选择,每位学生可根据导师的学术专长,每位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相互进行选择。专业导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尽早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是学生自主申请或参与实践创新项目。实践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点,也是突破点。学校面向行业,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建立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创新基地、立项创新创业项目,推行“一院一基地、一院一赛”,搭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可自主申请加入创新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不断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协设.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3):76.

[2] 李磊,曲选辉.材料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5(4):40.

[3] 丁宇等.论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62.

冶金行业论文范文第10篇

1.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冶金工程卓越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照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校企联合授课与校内单独授课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习习惯与创新思维培养有机结合“五结合”原则,坚持“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思想,对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1)公共基础课及素质拓展教育课。政治理论课14.0学分、大学外语16.0学分、高等数学11.0学分、大学物理8.0学分、物理实验4.0学分、大学计算机基础2.0学分、体育8.0学分、工程导论2.0学分、形势与政策1.0学分、军事理论1.0学分、就业与创业指导1.0学分。(2)专业基础课。C语言程序设计3.0学分、线性代数3.0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0学分、工程力学6.0学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3.0学分、机械设计基础3.0学分、电路与电子技术4.0学分、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2.0学分、普通化学3.0学分、普通化学实验1.0学分、物理化学6.0学分、物理化学实验2.0学分、材料科学基础4.0学分、冶金传输原理6.0学分、工程应用法律实务2.0学分、工业工程与管理2.0学分。(3)专业必修课。冶金物理化学(双语)5.0学分、冶金学Ⅰ(双语)5.0学分、冶金学Ⅱ(双语)5.0学分、有色金属冶金学(双语)2.0学分、冶金工程实验技术2.0学分、冶金流程工程学2.0学分、现代冶金工程设计原理2.0学分、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2.0学分、钢铁冶金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2.0学分、技术经济分析2.0学分、综合实验4.0学分。(4)专业选修课。冶金反应工程分析基础、冶金过程数值模拟、纯净钢生产技术(双语)、冶金工程新技术(双语)、冶金过程检测与自动控制、轧材质量性能控制、矿物材料加工技术、铁矿球团还原技术(双语)、冶金辅助原料技术、金属压力加工(双语)、粉末冶金概论、复合材料概论、冶金机械、能源工程、冶金企业生产安全、工程数学。专业选修课程每门2学分,选修10学分以上。2.校内实践教学。冶金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践是以一级项目(现代冶金工程设计)为主线,以二级项目(软件综合设计项目、工程素养训练项目、综合工程素质训练项目、创新设计项目、专业拓展训练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如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学等。将主干核心课程和整个课程体系统一起来,结合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掌握、运行和调控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设计项目的具体性可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设计项目的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社会、历史、道德和文化的认知力、批判力和传承力,使学生不仅在专业修养上,而且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适应与调控能力,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等多方面同时得到培养和提高。3.企业实践教学。企业实践教学累计时间为40周,40学分。企业培养阶段主要包含工程实践(I-V)、岗位实践、现代冶金工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四个部分。(1)工程实践。工程实践共计18周,18学分。

工程实践I设在第二学期,时间为3周。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工艺与过程,包括切削加工、压力加工、焊接、钳工、数控与特种加工等;掌握简单零件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熟悉相关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培养学生看图、识图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团队协作精神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工程实践II设在第三学期,时间为2周。培养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规划目标、运营及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在采矿与选矿现场,参观铁矿石生产,使学生了解铁矿石的品位、性质及相关生产指标等。工程实践III设在第四学期,时间为2周。使学生了解焦炭、耐火材料的评价指标和生产指标。了解炼铁、炼钢、精炼、连铸、轧钢等生产环节的工艺特点、评价指标以及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钢铁冶金企业的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的作用、联系和特点,建立钢铁冶金生产流程整体概念,了解钢铁冶金行业文化沿革,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IV设在第五学期,时间为1周。参观烧结、球团等生产现场,使学生掌握烧结矿和球团的生产工艺及评价指标。工程实践V设在第六学期,时间为2周。使学生掌握轧钢生产工艺及设备,了解冶金工程的能源动力及冶金机械制造过程,了解现代冶金产品和工艺的研发态势及流程。工程实践I-V主要以现场参观和企业教师讲解为主。最后由企业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组成考核组,对学生实习纪律、实习报告、实习内容的掌握,以及创新思维的展现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企业实践成绩。(2)岗位实践。岗位实践设在第七学期,时间为6周。使学生熟悉炼铁、铁水预处理、炼钢、炉外精炼和连铸等钢铁生产工艺,掌握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了解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维护方法等,能够进行生产操作。学生通过教师现场授课、生产操作、技术报告、专题调研、流程参观和工程问题讨论等环节完成岗位实践,最后由考核组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岗位实践成绩。(3)现代冶金工程设计。现代冶金工程设计设在第七学期,时间为6周。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开展,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现代钢铁生产流程特点和功能,综合运用工程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完成来源于实际的钢铁厂炼铁或炼钢的工程计算与设计,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工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工程概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集中讲授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际设计任务,聘请企业或设计院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最后由考核组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设计内容、绘图能力、团队配合、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现代冶金工程设计成绩。(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毕业设计设在第八学期,时间为18周。内容要能够体现冶金行业发展前沿趋势,反映冶金产品研发态势和特点,符合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充分展现学生对冶金文化的领悟和创新思维特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冶金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目标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充分阐述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进度分析,成果效益预测分析等。每周向指导教师至少汇报一次工作情况。企业和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有责任就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每位指导教师每周要与学生交流一次设计进展情况。毕业设计完成后,学生提交答辩申请,经校、企指导教师共同确认同意后,由教务部门组织学生答辩。毕业设计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评价占30%,学校教师评价占30%,答辩小组评价占40%。在答辩小组中,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在评审未通过时,学生可申请延长该阶段时间,指导教师重新认定后,再申请答辩。学生在对评审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复议,由学校重新组织答辩。

建立长期跟踪追加培养机制

尽管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是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过程严格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然而,“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仍然需要长期不辍的外力助推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必须建立并实施长期跟踪追加培养机制,为卓越人才成长创造长期的助推环境。1.高校要通过校友联谊会为毕业生提供沟通与交流的通畅渠道和广泛平台,使毕业生之间能够及时、广泛地开展质询、磋商、借鉴或要约合作,在校本一家的旗帜下,把校友会创办成为协作创新的紧密团队。2.高校要通过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成果优势为毕业生能够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项目提供保证,来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进而与用人单位协商共同制订毕业生使用成长计划,让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毕业生尽早进入角色、担纲重要角色创造机遇,让卓越人才脱颖而出。3.高校要成立专门的权威性学术机构对毕业生各自的成果进行梳理集成,提升并拓展成果在行业及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集成效应,引领优秀毕业生利用集成成果优势和成果所有人团队优势向学科前沿、工程设计前沿和产品开发前沿创新发展。4.建立校属科研成果对毕业生优先、优惠转让政策,校属专利可以让毕业生免费或后偿式开放使用,实行有利有偿,无利无偿,使毕业生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前沿或特色技术优势,低成本、少投入的资本筹集便利竞争项目,赢得更多的机遇与挑战。5.建立毕业生回校访问深造接洽机制,随时接纳毕业生回校访问深造,把最先进的工程理念和最新科研成果及时传授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犹如在校一样接受教育培养。同时,通过不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讲学,把方方面面的信息带给学校,为科学构建工程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途径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路径;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学弟学妹,引领在校学生树立现代工程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成长提供方法或案例借鉴。

上一篇:自动化技术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权责发生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