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06:55:14

药店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药店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2003年我院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临床药物应用专业。主要为医院培养临床药师和药剂师,毕业实习安排在市内各大医院药局。2005年我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把初创时期的名称临床药物应用专业改为药学专业,同年招收药学专业学生。从临床药物应用专业到药学专业,不仅仅是专业名称的变化,更是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了就业的难度和竞争性,也对药学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根据医药发展和需求

重构药学专业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的药品需求推动了医药事业的发展。在药物供给方面,医药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线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承担生产、管理、营销第一线的药学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药物使用方面,全社会愈来愈重视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与合理性,药学与临床的结合日趋紧密[2]。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单位对药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药学人才相对缺乏,影响全行业的发展。我院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重构了高职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1.1开展社会调查

分析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我院结合当前辽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分析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政府机关部门、学术教科研单位,药品生产部门、药品销售终端,药品流通领域等。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就读本科。

1.2构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学院通过职业与岗位分析,结合医药行业发展及我院教学特点,做出以下方案:1)确定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比较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广阔知识面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等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2)确定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四大类:政府机关部门、学术教科研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制剂室;各级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营销部。3)确定课程设置。根据高职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2+1”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4)组织课程内容。第一学年,开设医学基础课和公共课;第二学年,开设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病毒学、生药学、临床药理及药代动力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常用药物制剂设备、制剂工艺学、静脉药物配置、医药市场营销、药事管理及法规、中药学、临床毒物学、临床合理用药等课程,以满足药学专业不同岗位职业能力需要。5)改革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是把毕业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参加医院药局实习,学习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意愿参加医药连锁公司或制药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1.3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反馈及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结束进行反馈,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新开辟的制药企业、医药连锁公司等实习基地有部分单位表示以后不再合作;实习学生也对实习基地有很多意见,统计到以上两类企业就业的学生人数并没有往届多,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院对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改革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感到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适应领域的,但问题出在哪呢?学院回顾性地总结了学生近年的就业情况,通过召开实习学生座谈会、走访实习基地、辅导员老师反馈等多渠道了解信息,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本专业从招生此专业开始就安排在医院实习,医院有多年的带教经验,带教老师认真负责;医院管理规范,职责明确,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国家规定),实习生不允许完全履行岗位任务,相对于药厂、药房顶岗实习,独挡一面的实习工作岗位来说轻松许多。而安排在药厂、医药连锁公司实习,要达到令人满意实习效果相对较难。主要原因:1)师资力量薄弱,带教老师虽然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由于学历层次低,多数为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理论水平欠佳;2)实习基地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实习生管理、考核规章制度;3)实习基地药厂没有制定实习岗位轮转计划表,在实习期间有的大型国有药厂只安排在包装岗位实习,有的小型药厂只安排在车间实习,不愿意安排学生到质检室、化验室、质控室等技术岗位实习,使学生接触先进仪器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机会较少,实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4)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付工资较低,有的企业为赶任务,安排实习生加班,实习生成为企业廉价的劳动力。学生自身也存在问题,到药厂或药店实习学生自身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1)身体不适应;2)心理不适应;3)缺乏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短时间内难以胜任实习岗位。

1.4改革毕业实习模式,构建顶岗实习—带薪实习—实习就业教育模式

经过调研和论证,结合药学专业高职专科层次学生就业方向和趋势,学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以药学专业为突破口,实施毕业实习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顶岗实习、带薪实习、实习就业”的目标,提升专业对口就业的比率。1)聘请实习基地、用人单位、校内外授课教师及学校主管教学的职能部门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修改了毕业实习培养方案。对毕业实习进行了必要调整,对实纲、实习报告等进行了全面修改,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2)开辟实习基地,从中择优选择。在选择中:①要求基地明确学生实习岗位;②实行顶岗实习、带薪实习;③实习就业与其员工同等待遇;④为实习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只有明确学生在实习中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引领药学专业实习就业方向。3)从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入手,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工作,提升资格证的获取率。近几年新开辟大量药学专业实习基地,优中选优,选择管理规范、理念相近的基地做为长期合作伙伴,如辽宁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沈阳天士力大药房有限公司、沈阳成大方园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沈阳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沈阳奇运生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大型医药连锁企业,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沈阳抗生素厂、沈阳明华制药厂等制药企业。几经协商,最后全部实施顶岗实习、带薪实习;实习就业与其员工同等待遇;取得毕业证后增加“五险”或“五险一金”等等。

2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实践性效果

多种举措调动了药学专业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基地对我院实习学生反馈很好,表示愿意长期合作;学生们也纷纷感谢学院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基地不仅提供实习就业岗位,而且增加了实习收入,又为学生提供了个人发展空间,学生在言谈中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改变了我院与基地合作中的被动局面。

3结语

改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实现了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凸显专业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建设了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了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春红,潘宏.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实习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9(16):2559-2560.

[2]姚文兵,徐晓媛,周俭慰,等.药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4):1-2.

[3]王瑞新.医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42-43.

药店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高州农校创办于1905年,2011年6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审认定为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月份被教育部评审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单位”。 建校百年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被誉为“农业人才摇篮”、“粤西职教明珠”。

立足服务“三农”, 政府大力支持发展

茂名是广东省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三高”农业发达,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市”。高州农校从创办至今,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近年,围绕茂名市打造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学校努力打造区域技术人才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省、市领导先后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省、市财政对该校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使学校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办学竞争力迅速增强。

一是广东省教育厅和茂名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把该校列入万人规模学校发展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拟投资7900多万元,目前已到位4000万元,新增校舍54000平方米。现在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6200多人。二是政府重点支持该校实训基地建设。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综合实训中心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并通过PK形式共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支持该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训中心、会计专业实训中心和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建设。茂名市政府相应配套投入100多万元支持该校信息化建设。三是利用学校充裕的实训场所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在校内筹建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建畜牧兽医研发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培育更多更好的农村创业人才提供优越条件,为农业职教服务“三农”作出更大贡献。

坚守“农职”特色,创新发展农科专业

近几年,我国农业职教出现“滑坡”现象,一边是利好农业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一边是农业中职学校被合并或不得不转型为综合性中职学校。但高州农校却能逆势发展,特别是涉农专业发展迅猛,现有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等涉农专业8个,2011年涉农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3000多人,占在校生人数55%。据统计,近年来该校涉农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约95%,自主创业或参与家庭经济实体经营的约5%。毕业后3~5年内,涉农专业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的年均20%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达30%以上,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高达50%以上。

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是在这些专业推行了“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近年为加大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力度,学校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实验室、实训室、企业车间、猪场、鸡场、农场、果园成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再不是“黑板上种田,养猪”,而是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畜牧兽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最为突出,主要做法是:参照企业经营办法,以班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班主任为项目负责人,全班学生为项目组成员,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项目小组结合专业设定项目内容,在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教、学、产、销”,实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入学后即以班为单位,由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一年级进行养鸡、养鸭等实训,二年级进行养猪、养牛等实训,三年级顶岗(轮岗)实习。在项目指导小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禽畜生长过程,参与种苗购进、防疫、疾病诊治、饲料筛选配制、饲养管理到产品销售全过程,产品归班集体所有,实行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了从饲养、疾病防治、产品销售到成本控制的工作过程,既能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让学生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水产养殖专业,也如畜牧兽医专业一样,开展果蔬、花卉、苗木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等项目实训。这种“教、学、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掌握真正的本领,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校企双制”的办学形式,是培养技能人才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结合创建示范学校,学校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定单培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与专业对口、接纳能力强的中粮饲料(茂名)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周边中小型企业、村委会等4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保了学生及时有效进行顶岗实习。与部分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班,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期,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时,使“订单”培养和“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吸纳社会力量办学,共建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成功探索出农类学校办工科专业的有效途径。

二是结合涉农专业人数多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开辟与村委会合作的“校村合作”新途径,让学生在乡镇基层第一线进行实训,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等实践活动,协助农村电力控制线路、农户家用电器产品的安装、维护,结合学校科技下乡,协助当地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还有部分学生在深入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个人特长,积极投身自主创业,开办养殖场、兽药店、农药店、家电产品维修店等,为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应有贡献。“校村合作”这种新途径为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找到了出路。

其次,引企入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多元化办学形式基本形成。

一是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办学。许多企业主动加盟学校的专业建设,如企业家林明于2000年11月投资420多万元联合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企业家张育超于2005年7月投入460多万元联合开办模具专业,企业家杨劲飞于2008年4月投入300多万元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室。这些专业的开设,填补了学校工科专业的空白,打开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良好局面。广州本田开办“本田汽车班”,广东美的集团开办“美的电器班”,东莞市永生商标公司开办“永生印制班”,加上部分涉农专业,各类订单培养达700多人。二是大胆引进日本丰达电机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配合地方政府实施双转移发展战略,2012年1月,学校通过高州市政府招商引资引进了丰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到我校建厂,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拓展培育渠道,实现农村创业人才培养新突破

为了探索提高我省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途径与办法,科学构建村官职业学历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学校从2010年起承担了广东省村官职业学历教育试点工作任务。一年来,在村官职业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培训好、培训实、出成效”为目标,以“注重培训内容,突出实效性;注重培训方法,突出灵活性;注重严格管理,突出规范性”的“三注重、三突出”为教育培训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120名村官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在观念上有新发展,思想上有新提高,理论上有新收获,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突破。学员普遍反映村官职业教育很适合当前农村发展趋势,科学职业教育使村官能真正学到急需、实用的知识,学员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乡村去,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同时,随着农民回乡创业和对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增加,学校在重视在校生创业教育的同时,开启了农民创业培训。2010年,承接由广东省农业厅等7厅局联合组织的2010年“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任务,首批80名学员已培训完毕。根据培训情况总结出的农民创业培训经验和培训成果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但其实质仍是一种生计教育,是一种就业与创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着眼点。当前学校得以不断发展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改革与发展的着眼点所取得的。其次,中职教育必须立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否则,中职办学便成无源之水。学校确立的“强农兴工”的发展战略,正是基于茂名市以打造“三个基地”(世界级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为发展定位,以推进“四个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工业形态向新型工业形态转变、生产型经济向生产服务型经济转变、工矿配套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为发展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了学校专业建设农牧、理工、商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办学特色。

药店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我市城乡社会示例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为目标,对质以人为本,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生存权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其发展权。坚持部门联动,整合社会各种救助资源,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发展,追求社会救助的效益最大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城乡社会求助体系建设。

二、救助内容和目标

本着增加社会福利,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十一五期间,全市着重从8个方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城乡低保救助。我市现有城镇低保对象15420人,月人保障金82元;农村低保对象17210人,年人均保障金240元。到2010年,适时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实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制度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兜底”作用。

(二)自然灾害救助。从我市十年九灾的自然条件出发,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预案,确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第一时间上报灾情,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灾民,第一时间展开抗灾自救,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特殊人群救助。我市现有五保老人2177人,残疾人2.4万人。到2010年,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日常生活料理困难的老人能够入住福利机构集中供养,残疾人就业比例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杜绝本市居民外出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

(四)就业与再就业救助。在就业与再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机会提供、劳务输出方面,给予城乡弱势群体平等优先的待遇,在证照办理、税费收缴方面,给予城乡弱势群体优惠待遇,帮助他们增强造血功能。

(五)医疗救助。在无偿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资助城镇低保对象全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专项资金,对无力支付应由个人负担部分的住院费和购药费的城乡低保户,实行专项大病救助,逐步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

(六)教育救助。在免除小学、初中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对小学、初中阶段的特困生,给予书本费和住宿费的减免,确保无一名小学、初中生活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对高中、职业中专和考入大学的贫困生,实行多种形式的专项救助,扶持他们完成学业。

(七)住房救助。我市现有城乡无房和危房户1250户。到2010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分期分批解决无房和危房问题。

(八)司法救助。通过普法宣传,使弱势群体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援助,使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三、主要救助措施

(一)城乡低保救助方面。认真执行省政府颁布的《吉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吉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财政部门负责向上争取、足额配套并按时下拨低保资金。民政、办等部门负责低保专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低保工作网络,坚持每月入户和现场面对面审批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决不漏保一人。对重病、重残、孤寡、学生和重点优抚对象给予分类施保。银信部门负责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严禁各部门搭车收费。

(二)自然灾害救助方面。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农业、水利、气象、科技、公安、消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建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预案,增强城乡居民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民政、农业等部门要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转移安置灾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够医治。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及时下拨、规范使用救灾款物,尽力减少灾害损失。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保护财产。财政部门按照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将自然灾害预备金列入年度预算,为抗灾救灾提供财力支撑。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组织根据灾害程度,经过政府批准,可开展专项募捐,所募善款专项用于某一灾害的救助。

(三)特殊人群救助方面。民政、财政、老龄办等部门要按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并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要多方筹措资金,到2007年末将14所农村敬老院全部改造成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扩大收住范围,增强服务功能,对自身生活照料困难的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对城市生活无关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各乡镇街和各社区、村委会,确保本辖区内不发生外出流浪乞讨人员,并对本辖区内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负有就地救助、向上报告和送往市救助管理站的责任,严禁发生饿死冻死流浪乞讨人员现象。残联、扶困办、民政等部门要健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安置就业机制,发展社会福利企业,落实优惠政策,足额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资助45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全面推进助视工程、助行工程、助听工程,使康复保障惠及更多的残疾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开展面向弱势群体,尤其是孤残人群的志愿服务,探索志愿者无偿服务与社会低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社会福利之路。民政、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要持续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健全福利管理体制,募集更多的善款用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

(四)就业与再就业方面。劳动、农业、财政等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城乡低保对象和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使其扩大择业面,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优先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就业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的相关政策,要向城乡低保家庭尤其是零就业家庭倾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部门免收工商登记费,三年内免收个体工商管理费;国税部门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对商业经营月销售额低于2000元,加工修理业月销售额低于1500元的工商业户免收销售增值税;地税部门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对月销售额低于2000元的工商业户免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从事农牧业等相关业务的商户、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从事农牧业等相关业务的商户,免收营业税、土地使用税、征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建设部门免收各项相关费用。

(五)医疗救助方面。由民政、财政、扶困办等部门负责,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大病救助资金,采取事前救助与事后救助相结合、直接救助与间接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期患重病、临时患大病的家庭实施再救助,按病种给予定额补助,发放免费药卡在低保药店无偿领取药品。卫生、劳动等部门要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向社区和村屯延伸,方便群众就近治疗。对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就医,全市各医疗部门免收挂号费,减收治疗费10%,常规检查费20%,普通床位费30%,儿童预防注射类疫苗只收成本费。

(六)教育救助方面。在2007年全部免除小学、初中学生学杂费后,教育、财政等部门对处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城乡低保家庭学生,适当减免书本费和住宿费,使其能够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对中专职业学校的城乡低保家庭学生,采取生活补助和顶岗实习相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等方式,扶持其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教育、民政、扶困办、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将在学校就读的城镇低保家庭学生纳入分类施保范围,每人每月增加低保金50元,对农村低保家庭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城乡低保家庭学生,一次性补助1000元。同时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组织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定向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学生。

(七)住房救助方面。在城镇,建设、计划、财政、民政、扶困办等部门要结合棚户区改造,在集中连片开发的住宅小区中,规划出足够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经济适用房,从优给予拆迁补偿,适当给予住房补贴,保证被拆迁的城镇低保户能够回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城镇廉租住房建设,通过发放租房补贴、实物配租等形式,实施廉租住房救助。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物业管理部门,要适当减免城镇低保家庭的有关费用,使他们住得起房。在农村,农办、计划、建设、民政等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危房改造工程,采取个人出一点、亲友借一点、村屯帮一点、社会捐一点、乡镇街和市直部门给一点的办法,每年下达援建房屋任务给各乡镇街和市直部门,作为指令性任务完成。

(八)司法救助方面。司法部门在五五普法过程中,法律宣传进社区、进村屯,使城乡弱势群体同其他人一样,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广泛开展司法援助活动,对城乡低保对象等弱势群体涉及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等10个方面的诉讼案件,由法律援助中心分别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无偿或低偿援助,使无钱者也能打得起官司。人民法院在快速判结城乡弱势群体诉讼案件的同时,加大执行力度,兑现判决结果。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需举全市之力。各乡镇街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为第一现任人,负有具体组织落实的职责。市直各部门为相关现任人,负有协调、扶持、帮助的职责。各乡镇街和市直各部门都要根据全市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确保完成各年度指标。

(二)严格奖惩。市委市政府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任务纳入各乡镇街、市直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责成组织部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果列入考核、评价各乡镇街和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内容之中,每年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表彰。

上一篇:精神病院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疾控中心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