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08:02:32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西部高校;就业意识;就业能力

“四步走”工作法以陕西省属高校为代表,针对工科学生就业意识及能力培养,需要从转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开始,通过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深入探索适合工科学生的就业教育及指导。

第一,“四步走”工作法的构成。一是摸清家底。通过各种方式,明确就业学生数量,准确掌握学生求职意向,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到就业问题心中有数。二是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媒体或实物平台,在学生周围营造求职季的氛围,带动学生求职积极性的潜意识,培养主动就业的态度和思想预期。三是有的放矢。针对求职学生面临的问题,有重点、立目标、给平台、送帮扶,明确就业工作对象,多方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四是传经送宝。总结经验规律,提炼就业工作技巧,以朋辈帮扶的方式,充实学生就业思想,授之以渔,实现就业经验“低吸高补”,高阶“嫁接”。

第二,“四步走”工作法解决问题。在学生思想认知层面,着力面向大三学生群体,提前进入就业准备期,唤起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就业自觉性及自主性;在学生情感态度层面,着力增强学生就业积极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寻求就业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学生行为转变方面,着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主动走进职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反馈,实现顺利就业。

第三,“四步走”工作法实施举措。“四步走”工作法主要通过“摸清家底”——“营造氛围”——“有的放矢”——“传经送宝”等四个系列班会体现与支撑,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现场启发、案例探讨、朋辈教育等方式组织。具体为:①“摸清家底”之就业意识唤起主题班会,班会面向大三各班级召开,通过对学生毕业去向调研,摸清学生考研和就业的基本意向;结合调研结果,分析各专业就业优势和不足,动员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选拔就业意识强烈的学生,组建学院学生就业团队,提供学生就业能力锻炼平台,预热学院就业氛围。②“营造氛围”之就业形势宣介主题班会。班会面向大四各班级举行,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研和就业的形势,讲解每个专业升学率和就业率等数据,培养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讲解个人简历的制作,介绍学院、学校就业信息平台,教授招聘信息搜集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就业技能;建立学生就业专用群,讲解信息推送方法。③“有的放矢”之就业能力提升主题班会。在充分掌握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面对少数就业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能力培训班会,建立专门的QQ群,形成强大的就业氛围;邀请企业HR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现场模拟招聘锻炼求职实战能力;针对学业、心理等问题导致就业困难学生,主动向企业推荐学生,重点解决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④“传经送宝”之就业经验分享主题班会。在充分总结一轮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向低年级学生召开就业经验总结班会,分析近几年就业的形势和实际就业情况,以企业的角度分析所需人才的条件,为低年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准备提供参考、指明方向。

第四,“四步走”工作法实现的需求。一是争取工作上的领导支持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工作汇报、工作交流、座谈会等形式调研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研究现状与愿景;搭建实现工作法的团队,整合多方面资源,让工作法在实际运用中,生根发芽。二是掌握有关学生就业的全面数据,数据真实可靠。数据要来源于学校对学生调研后的分析,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工作法的探讨要“嫁接”在原有的就业新体系中,争取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掌握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和期待。三是工作法实施教师工作经验要丰富。工作法生命力的体现在于执行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对就业工作理解的程度,将教师工作经验融入方法论中。

参考文献

[1]金宏伟,李常香,杜才平.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学生会外联部新学期工作计划一】

外联部将继续以往的工作,将以前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做下去,并且结合学校团委及学院团委的要求开展新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内部建设与外部联合两个大方面的内容。内部建设主要包括个人员职责分配、个人能力培养、工作技能考核、内部量化管理等;外部联合包括小型讲座、外场宣传、赞助、公关关系拓展。具体如下:

一、 内部建设

1、 人员职责分配:上学期主要让部员们了解外联工作流程并简单负责了一些相关人物,这学期准备让每位部员自己全权负责某一方面,例如办小型讲座,让部员接手从拉讲座、谈讲座、借教室到讲座举办的全过程。我们把9位部员分成了三个组,每组三人,暂且命名为考研组、司考组与留学及其他组。既能锻炼个人能力,又能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2、 个人能力培养:主要是让外联部所有人员的业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主要通过个人公关、培训座谈会、举办活动等方式,并且以个人总结等文字方式,将经验落实到笔落实到实践。

3、 工作技能考核:外联三位部长分别负责一个组三位部员,给每位部员在办讲座与其他活动时的表现给予评定或者打分,有优异表现予以加分,作为奖励与换届的一个标准。

4、 内部量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奖惩制度。对于例会迟到进行扣分,参加外联所举办讲座加分,拉到讲座赞助加分并安10%左右拿奖励等方式,督促所有人员积极工作,共振部门风采。

二、 外部联合

1、 小型讲座:一般小型讲座都为考研、留学和极具文法特色的司法考试讲座,办这些讲座不仅可以为准备考研、出国留学和参加司法考试同学解答疑惑、提供参考,而且还可以为学院的活动筹集资金,以备不时之需,缓解学院资金压力,让同学们办活动不受物质条件所限制。

2、 外场宣传:现在学校对外场宣传的管理比较严格,不允许商业色彩太浓的外场,我们可以多半一些以体验为主的宣传外场,即没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又可以提高知名度。

3、 赞助:这学期咱们文法有一个超级精品的活动戏剧节,精彩绝伦的戏剧节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学院对于戏剧节给予很大的支持,外联也有拉到强有力的赞助,这是我们下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4、 公关关系拓展:这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拓展外联资源,加快资源积累,认识更多的商家,让手中的筹码更加充实。二是高校公关方面,主要以部员自主拓展为主,让部员走出北科,走进其他学校,联系其他学校的外联,进行资源共享等方式的座谈会,之后部员上交书面总结,既能锻炼部员交际能力,又能够外联资源共享,获得双赢。

这些大概就是本学期外联工作的重点,由于举办小型讲座与外场宣传是以商家为主,不能确定具体时间地点,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学期外联工作将以培养部员能力与筹集活动资金为主,一定交给团委一批合格的人才与充足的资金。

【学生会外联部新学期工作计划二】

1、社团招新

(1)外联部要积极配合迎新工作,并各尽所能帮助新生更好更快的解决刚入学所遇到的问题,并向他们介绍本社团的工作,为社团迎新做好准备

(2)积极配合社团招新工作,招新本部人员要认真把关,挑选出认真,活力,有优秀沟通和交流能力的社干,为更好的服务本部做准备。

2、联谊

(1)招新结束后,首先走访其他友好社团的外联部,增强社团间的联系,初步打算建立各社团外联部的一个交流平台,方便行内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请教,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把理论的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各社团中外联经验丰富的干部向新成员传授经验知识,同时创造机会给成员进行锻炼的机会(由经验丰富的干部带领新干事出去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出国本地厂商情况,与企业建立联系).提高彼此的工作技巧,引导各成员,激发其工作热情.

(2)与瑶湖其他高校共同举办一次活动,如协商一致,可举办爱--城市为主题的环境保护相关的垃圾处理设计,为保洁阿姨和大叔省一份力,让他们的工作不那么艰难。

(3)对外的联谊,还有和企业间的联谊即拉赞助。由协会内经验丰富的人带着社干拉一次赞助,同时传授他们拉赞助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后可进行社干间的小比赛,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和交际能力。

3、自身建设

(1)每月召开部门例会,总结经验,改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奖惩分明.并明确近期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分工到人,责任明确

(2)营造部门和谐融洽的氛围,活泼但不松懈,例会和活动都要签到,严明纪律.

(3)每次活动之前召开统筹会议,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参加活动的部门成员要上交活动工作经验总结分析或口头总结.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员;全方位;育人理念;学生工作体系;建构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备受关注,社会转型下学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全员、全方位育人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院整体效能,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近年来,各高校围绕全员、全方位育人这一核心价值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嘉兴学院生化学院以“抓好常规、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建构品牌”为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依托学院现有资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即建构出“四支精干队伍”,凝练出“四大文化品牌”,提炼出“四条工作设想”。

一、育人之基:四支精干队伍

学生工作的关键在于建构精干的学生管理队伍。高校学生工作中与学生最密切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在学生工作中具有引领和标杆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实现育人之基石,生化学院逐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学生干部四支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四支队伍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1.辅导员队伍:顶层设计有突破

以2013年生化学院聘岗为契机,大胆创新,实现顶层设计有突破,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工作内容模块化,人员齐备,分工明确。在队伍建设上,重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在工作理念上,注重以工作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

2.班主任队伍:建构品牌促和谐

生化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不断提高班主任服务学生能力,班主任队伍进行择优选聘,学历层次高;制定了独具特色的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将班级管理和班团建设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增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开展班主任年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打造班主任品牌活动――“班主任,生日快乐”,由班级学生为班主任过生日,建设更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党员队伍:“四个一”培养工程

党员队伍建设基本建构起“四个一”培养工程,即“一个组织,一项制度,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个组织”即成立党员队伍管理机构――党办,负责对党员队伍的发展、培养、监管和考核,实现“阳光入党”;“一项制度”即党员发展工作细则,依据生化学院专业实际,引入量化评分,重新厘定党员发展细则,从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对党员发展的各项标准进行量化,使其更趋合理化;“一个载体”即“我为党旗争光辉”活动载体,强化红色营养滋润,使党员坚定理想自信、道路自信、成人成才自信;“一个平台”即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由党员队伍承担起建设和维护1818公益服务平台的责任,强化党员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4.学生干部队伍: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紧跟党建”,强化学生组织建设。重点抓好“一团两会”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理念,完善团总支、学生会、社团干部培养机制及部长问责制,建立“一对一”干事培养模式;加强对班委和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和指导,班团考核“一级一星”常态化,开通“手机版点名系统”,取消班团干部每天签到制度,自行设计学院信息平台,实行网上“手机签到制”,提高工作效能。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生化学院进行针对性整改,不断优化、完善队伍建设,夯实育人基石。

二、育人之器:四大文化品牌

1.以“忘年交”结对子为载体,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生化学院“忘年交”结对子思政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以育人为根本,以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方向,为推进学院学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多年培育,活动载体不断创新,并呈现多样化格局,形势报告、清明扫墓、社会实践、座谈恳谈、主题班会、红色寻访、毕业生欢送会等活动,使学子们在“忘年交往”中树立理想,磨练青春,规范行为,成长成才。20年的“忘年交”,20年的积淀,形成了“忘年交往,文明修身”的品牌文化和学院特色。

文化在传承中进阶升级,生化学院以“忘年交”特色文化品牌为载体,坚持红色教育为主线、校本教育为支撑延展,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实现学生“精神成人”目的。

2.以考研和学生科研为抓手,打造学风文化品牌

为更好地推进生化学院考研和学生科研工作,学院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管理举措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生化学院坚持抓考研工作来“促学风、创特色、扬声誉、树品牌”,从新生入学抓始业教育,到考研经验总结交流,已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管理办法。同时,储备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考研指导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导师辅导、氛围营造等,提升学生继续深造的自信心。

在顶层设计上,生化学院成立了学科竞赛学术委员会。在制度上,《生化学院考研就业奖励制度》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来推动考研工作。《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修订)》强调学院科研团队必须带学生,以此来推进“学生进团队计划”,充分发挥学院自身优势资源,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本,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才。同时,借助学科性社团建设,以社团带动学生考研和科研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

3.以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为载体,建构德育文化品牌

我们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生化1818服务平台即是依托网络载体,实现德育建设的新路径。

生化1818服务热线开通之后,该服务项目得到了相当多学生的认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实现了全面升级,分“线上”和“线下”两条路径,“线上”以学生服务热线1818、网络在线、QQ、微信平台为载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和德育新阵地。“线下”依托党办和1818服务办公室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专业解惑等项目。把生化公益服务平台打造成一个依托学生技术服务者、青年志愿者、党员队伍等青年学生群体,致力于服务学生信息咨询、人生规划、就业服务等,覆盖全院的公益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志在调动学生服务于人的热情,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自我服务和服务学生,开展德育文化建设,实现道德养成。

4.以就业创业教育为核心,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品牌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生化学子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近几年,生化学院基于学科和专业特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创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以“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教育中心为平台;以“大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项目”为试点,探索实施“一年级导航工程”,强化新生专业和理想教育;以大类招生试点为契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规划理念,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以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俱乐部为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规划,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四大文化品牌分别从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个方面阐释了生化学院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四大品牌相辅相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辅以学风建设、德育、创新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育人之策:四条工作设想

1.以学科竞赛为核心,培植学科性精品社团文化

为组织做好各类学科竞赛,生化学院加强了学科性社团建设,培植精品专业社团。在社团建设上,以学院专业为导向,增设化工、生物、环境、KAB创业和职业规划5大俱乐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首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明晰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分别进入各专业俱乐部,凝聚并带动一批热爱专研的学生,投入如化工设计、生命科学、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的探索,并将有创业前景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以KAB创业俱乐部为中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培植。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在外部支持上,我院学科竞赛学术委员会整合学院五大研究所和校外企业、研究所资源,提供校内外导师、课题项目、经费和实践基地支持,建构学院、企业、社团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依托原有心绿环协、优普科研社,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和专业实际应用能力,打造各种社会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重组学科性社团,以学科性竞赛为核心,导入学分制评估体系,实现全院学生全员参与科研的局面,全面实现“专业成才”目的。

2.以“一年级导航工程”为中心,创新新生始业教育途径

充分利用我院大类招生试点契机,打造“一年级导航工程”,为新生配备人生导航师。大类招生,必然带来各专业对优质生源的竞争,适时导入导航工程,也必然带动各专业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导师配备上,人生导航师由学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每位教师指导3~4名学生,实现精细化指导,改变以往粗放式培养模式,坚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导航内容上,重点体现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培养、学业指导、考研就业、情感引导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学生培养模式和学生工作的转变。

3.以文明修身工程为主线,推动大学生文明室风建设

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明确专人专项负责制,整合并建构起楼长、层长、寝室长和学生会生活部的“三长一部”学生队伍,实现文明室风,自我创建。修订文明寝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实施进位升级计划,制定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寝室制度和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下寝室制度,开展“文明寝室”“红色寝室”“学习型寝室”创建评比,完善长效机制。以特色寝室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期一特色”寝室文化节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并推进团的活动进公寓、社团活动进公寓,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文明寝室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学院文明室风创建活动。

4.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实现育人环境的优化

与学院教务办合作,协同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一是信息反馈,通过该系统让已毕业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对学院团学工作、教学及课程开设等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毕业生深入社会对所学进行检验,根据社会需求,对我院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制度设置等给予的评价和建议,对指导我院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是做好校友工作,开展特色校友活动。校友作为高校重要的发展性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友资源的育人价值也日益凸显。该系统的开发,有利于整合校友资源,开辟校友沟通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班级总体概况

3班共31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26人。学生干部共16人,党员及发展对象共三人。

班长于鑫,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

班级最低目标是每名成员都能够在期末考试不挂科,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最高目标是每名成员都能够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二.思想方面

班级同学思想积极向上,表现为在学术、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方面都能够主动积极参与。

三、日常管理方面

每名同学都能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翘课。

但是目前卫生方面存在不足。女生宿舍卫生工作做得较好,男生宿舍卫生工作有待提高。平时卫生工作有待提高。

四、班风建设方面

三班学风良好,同学学习收益大,据统计,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百分之百,英语六级通过12人,部分同学仍需努力。本班级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李冬晴、茹媛敏等9人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7人。有彭菲、战炫彤等3人参加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全部通过。

本次期末考试排名中,有6人进入年级前十名,前30%占15人。大一以来,同学们都能够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大都比较稳定。

五、文化活动方面

班长以及班里一些积极活跃的同学能够活跃班级气氛,带领大家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大家课余生活。三班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班级风采大赛,以由一个人朗诵到全班同学集体舞蹈的独特形式获得评委的认可获得“团体一等奖”。在学院举办的“第十二届法律文化节之主题演讲比赛中,以八位美丽善良有内涵的姑娘共同朗诵的《我的南方和北方》一举赢得老师们的眼球,获得一等奖。2016年3月经文艺委员刘丽的推荐介绍,由以及陈宇宁、刘艺等同学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去优衣库做兼职,丰富社会经验;2016年由生活委员张玉平同志组织班里部分同学一起去西郊采摘樱桃,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六、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严抓卫生工作

(二)定期宣传关于团、党方面的知识,为大家今后入党做好思想准备。

(三)针对班级里14名计划司法考试;13名同学计划考研的现状,认真组织策划好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实现同学之间的资源共享。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到东西,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尽可能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

(四)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指令,已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传到好老师的信息,积极主动配合辅导员、学长完成工作。

大学班级团支部建设工作述职报告(二)

2015级2班共28名同学。班委由四位成员组成,分别是班长姚勇,团支书张悦,副班长马婉姣和组织委员申楚盟。

四位班委分工明确,合作顺畅,在过去一年半里,经过全班二十八名同学的积极努力,班级在思想引领、日常管理、学风建设、文化活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思想引领:

坚信思想是旗帜,必须牢牢把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班委模范带头和加强班风建设,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专门召开思想工作会议,如五四活动的专题团会,学习讲话精神,纪念长征70周年主题班会等,力求在思想上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积极开展班委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同学们积极要求入党。全班28名团员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先后共2批十六人参加了学校的党校培训并有8名同学以优秀的成绩结业。

二班还进行了广泛的班风建设,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拟订了班训:“守法之圣洁昌文明,挥法之利剑除邪恶。”共同设计了班徽。在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才能。

(二)日常管理:

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班委的工作原则,以热情、及时、高效、务实为班委的工作宗旨,着力加强班委队伍建设。

不定期召开班委例会,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商量解决办法,加深了班委之间的默契。明确各班委职责,加强了班委的整体意识

和责任意识,促进班级事务圆满完成。

信息传达方面,我们分别建立了班委群和班级群,便于工作中相互沟通交流,及时传达各种信息,班级群里的互动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我们与其他两个班班长团干部也保持常态化沟通,定期交流工作、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班委会工作的改进。

(三)学风建设:

我们采用的是积极引导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尽快开始有目标地、科学地、有效地进入大学学习的状态中。帮助同学们实现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

(四)文化活动:

组织同学踊跃参加学校、学院各项活动,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课外活动。有志愿服务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团会活动;有趣的户外活动,在以上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发扬了团队精神。同时,也为我班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供了经验。我们通过照片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班级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五)班级特色:

二班是一个汇集了各类型人才的班级。全班共有28名同学。有学习好、工作能力强,德艺双馨的同学;有多位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各种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大家团结互助,班集体积极向上,在多项班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学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大学班级团支部建设工作述职报告(三)

班级概况

二班班徽以简洁的黑白两色为构图颜色,以博士帽、数字二和翅膀的组合为标识核心,周围由班训以及辽师大字母简称环绕。

博士帽象征着我们二班将会以乐学善思、热爱学习的积极态度。

翅膀则代表着我们二班人想要放飞梦想、奋力翱翔的愿望与渴求。

简洁的黑白两色代表着法学人认真严肃的法学态度和紧抓学风建设的辽师传统。

本班班训为律人律己,乐学善思。

律人律己中两个律字的连用,既概括了我们二班同学的法学专业,又体现着我们法学院二班班风严谨,同学们对自己的约束和对他人的监察意识之强。

乐学善思四字取自于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了我们法学院二班全体同学让乐趣充溢于学习之中,善于思考,乐于求知,拥有着无止境的创新思维和鲜活的创造力。

班歌倔强,体现着二班同学百折不挠,即使在逆境中依然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梦想的意志。

思想引领

在思想引领方面,二班以党团建设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截止至本学期初班级已有二十二名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另外为了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把握微时代的话语权,我们班开通了班级微信公众号:二十二度青春。且运行状况良好。并且跟据同学们不同的需要,分别开设了学习干货,最新动态,团支部电台,生活颂,身边榜样等栏目。

日常管理

内务方面,早操方面,晚自习方面。其中早操未出席次数,内务被通报次数皆为年纪最低。并且根据各月份未出席次数,被通报次数一览表皆可以看出班级表现成良好上升趋势。

学风建设

从2016年11月初到2017年1月末二班共组织、参与了大大小小20余次活动。其中取得的荣誉有班级最具文采奖、最具创意班级体、叠被大赛团体三等奖、辩论赛二等奖。另外我们班还在迎新晚会上推出了一部剧:土豆与地瓜。

在文体活动方面我们班充分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班级全体成员上学期均参与过至少一次除班歌比赛外的院级及院级以上的比赛。

工作经验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发现期末成绩与同学们的日常表现息息相关。

通过数据的比较与分析,更是佐证了这一个观点。

得出了这一个结论的同时,我们班也便有了下学期这方面的工作计划:继续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努力为同学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现状总结:

1.班级里有很多才识的同学

2.班级内部同学们的沟通不足

3.有许多同学有入党意愿,并上交了入党申请书

4.同学们对党团知识的理解还不够

5.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许多同学有考研考雅思的想法

6.学习成绩方面同学之间分数差异较大,具备尖子生的同时也有很多同学在年级的排名相对靠后

下学期工作计划

1.在班级微信平台上加强对所推送党团文件的解读。

2.定期举办班会,邀请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总结介绍经验,树立班级榜样。

3.加强同学们对班级微信平台的参与度,让同学们的才能有地可施。

4.根据同学们的未来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例如:举办英语单词竞赛等活动。

5.定期举办团课,课上邀请思想积极进步的学哥学姐来为大家讲解,帮助大家学习党团知识。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及其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哪种好?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大致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重点综合性大学及不少的财经大学,该类大学以理论研究型为主,国际贸易实务类等应用性课程基本不沾边。它们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即出国留学、考研、政府官员”;以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培养方案为例:

必修课程:38 学分

“政治经济学(上)”、“政治经济学(下)”、“高等数学(B)一”、“高等数学(B)二”、“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经济计量学”、“经济学原理(Ⅰ)”、“经济学原理(Ⅱ)”、“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程:19 学分。“国际经济学”、“西方财政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专题”、“专业英语”、“国际金融”。

选修课程:51学分。

(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2)分类选修课程:24学分

其中:基础知识技能类:至少4学分;“世界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组织行为学。

国别地区经济类:至少4学分;“美国经济”、“日本经济”、“欧盟经济”、“韩国经济”、“俄罗斯经济”。

国际经营管理类:至少4学分;“营销学”、“国际投资学”、“企业并购”、“国际银行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保险学原理”。

经济理论类:至少4学分;“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

(3)任意选修课程:11学分(可以跨院系、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上述这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培养方案,全然是一个理论经济学专业的构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很高,考研率高,是高水平论文的主产区。但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弊端:

(1)该类学校在中国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众多,大多云集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很少去企业第一线。这样的结果导致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只能在高校、科研院所里高谈阔论,而不能在企业的第一线去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创造价值。这也就是当今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对外贸易业务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2)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在高校的讲台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度、灵活地讲解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规则等。在政府机构的政策制定中往往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以致造成时有进出口企业受损的现象。

(3)按理说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引领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咨询机构。然而,据了解在当前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中,这些高校的国际贸易老师面对企业的咨询和求助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价格,在各个环节的构成成本和费用是十分繁杂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是不会计算的,这也就谈不上去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了。

模式二,以高职及专升本院校为代表的应用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操作型”。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的最大优点是能较快地上岗操作,但工作中对一些事情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因此,业界较欢迎模式三,这就是以过去外经贸部所属院校(北京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及众多采用该模式的普通本科高校为代表,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既能上手操作又有较高的工作悟性。

但是目前所有该类高校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1)学生实习、实践难。目前这些高校的学生实习、实践,要么让学生自找实习放任自流;要么随意找个企业、公司参观“旅游”,至于是否对口已无暇顾及。

(2)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脱节。纵观这些院校的实习、实践教学时间大都放在大四,即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就是毕业找工作的时间,由于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一段提前的实际工作实习经验,使得企业不愿录用这些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学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3)缺乏既有学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该问题已是全国所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面临的大问题。这类教师是“应用型”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针对上述三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很好的改革探索。

2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专业培养方案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成。

2.1.1 理论教学环节由“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综合教育”组成

① 综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综合教育必修(45学分) 包括:A.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B. 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 。

综合教育选修(分)包括:通识教育、基础技能教育、体育专项、“名师导航”。

②学科教育课程结构。

A.必修课程:“高等数学C”、“会计学基础”、“程序设计语言B ”、“经济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线性代数B”、“管理学原理”。

B.选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商务礼仪与商务沟通”、“计算机网络基础”、“经济学专题”、“高等数学T”、“英语口语(外教)”、“运筹学”。

③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如图1所示)。

2.1.2 实践教学结构与学分要求

一年级:基础实践 :A.办公自动化操作训练;B.社会调查。

二年级:专业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

三年级:社会实践:进出口企业专业实习。

四年级:岗位就业、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用人单位实习。

2.2 专业教学改革

2.2.1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以来,该校国贸系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国贸系建系的16年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过6次修订或改革。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紧跟国家外贸发展的需要来修订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春季,在学院的支持下,进行了最近的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本次改革围绕国贸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为中心,以一、二、三年级的短学期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阶梯性、连续性、职业化为抓手,即:一年级除安排一定的“名师导航”专业讲座外,还要进行外贸工作需要的办公软件、办公设备的学习;在二年级安排“国际贸易实务的模拟实训”,全程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需要的业务技能;三年级安排到外贸企业实践,为四年级的就业打好基础。按照这一思路对国贸系的全部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

该系认为:这项改革对学生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阶段目标非常明确,措施有力,将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2.2.2 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改革

国际贸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不仅要有良好四、六级通用英语,还要有熟练的商务英语口语和商品进出口的谈判、报价、签合同等能力,这些光从课堂教学是难以学到的。因此,该系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推出了“国际贸易技能竞赛”,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产品展示、谈判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及商务英语的表达能力。

2.2.3 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有两大类课程,一是国际贸易理论,二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研究“生意经”的,也即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经验总结。因此有大量的贸易纠纷和司法审判案例,故案例教学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在每一小节内容讲完之后都会拿出一个典型的业务案例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学生加深对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使用的理解。

2.2.4 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的改革

从2004年开始该国贸系的一些课程就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进行了改革,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就将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期末考试占50%;二是平时成绩占35%(考勤10%,每旷课一次扣2分;平时作业15%;课堂主动回答问题10%,每回答一个问题2分);三是实验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成绩10%。

自实施这种考核方式以来,学生旷课的现象少了,课堂认真听课回答问题的现象多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5 教材改革

为了提高国贸学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应用类课程的质量,该国贸系认为有些课程的教材自己编写更加合适。2007年编写出版了《现代货物进出口贸易与单证实务》,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得到了社会读者、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并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

2.3 学生培养效果

该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应用型人才;二是可以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以冲击更高目标的专门人才。

2.3.1 升学与就业状况

建系16年来共毕业了13届大约1500多人。其中有130余名学生先后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留学,一些学生被如美国的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而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跨国公司、外贸企业、国际物流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政府机构等,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部门领导,一些同学去了如“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集团公司”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并已成为部门领导。据2012届毕业生就业统计,该系学生的就业率为96.96% 。

2.3.2 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本专业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外贸实际业务能力熟练”的人才。据了解,在每年的外贸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外销员资格、报检员资格等)参加考试的同学中通过率99%,也有一些同学通过了“报关员资格”(全国的录取比率12%左右)的考试。2012年,在有70多所高校参加的“第五届全国国际贸易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本系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和“校企合作奖”。

3 结论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301-02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定位

独立学院是中国2002年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在原来大学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新事物。2008年2月,教育部出台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2010年3月2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独立学院定位为三类本科,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社会的需要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从会计专业人才近年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因此招聘时要求数年的工作经验,换句话说要求应聘者无须上岗培训就立即能够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事实上,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中国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机关团体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考察上述情况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仍然侧重理论培养而对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重视不够,这种目标模式事实上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本科会计教育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实用性、创新性、通用性和外向性的素质特征。其中实用性即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首先具备的能力,相应也应成为会计专业教学首要的或基本的目标。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2]。

三、构建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中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我院采取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每学期从理教课时中取出3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第7学期用整个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构成了培养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是独立学院学生进入专业、了解专业,为以后专业学习进行铺垫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热情。为达到实习的最佳效果,我院会计学专业经过精心安排和经验总结,采用了“专业导论+专业资料查询分析+小组讨论发言+基础常识”的模式。新生入学第一周,就针对还在军训的学生进行两个课时的专业教育,使之了解我院会计专业的培训方案、三类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专业称职证书等。经过一学期《初级会计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后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在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了会计基础常识这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诸如各种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外来原始凭证并掌握如何填写,熟悉常用的自制原始凭证的种类、编制要求和常设项目,熟悉各类账簿各类及其各自的作用。专业资料查询的内容有:专业特色及定位、行业状况、法规变革、各种会计相关证书的考试、就业趋向、考研定位、会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学生自由结合组队,按实习内容分模块收集资料,在规定的时间每组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相关内容的观点,指导教师当场点评并给予成绩,该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实习结束时每人上交一份手写实习报告,写出心得体会。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发言稿件及获取了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的准备,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信心,坚定了未来学习、就业的方向。

2.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是会计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课,是学生接受会计实验的第一步,学生主要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对账及结账、更正错误、试算平衡、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的实务工作。实习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结合刚学过的《初级会计学课程》,了解会计实务工作程序,掌握实际操作方式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务实敬业精神和坚持原则、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财会部门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

3.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中的资料为建账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实现手工账的业务,并与手工账实训流程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掌握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使学生对电算化的优缺点有一直观的认识。在掌握用友ERP-U8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能够处理会计核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为,以能够独立操作该软件系统为最终目标。

4.ERP沙盘模拟实训。在实训模拟中学习和认识ERP沙盘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直探经营本质,要求学生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经营和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分别做出发展战略、生产、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决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一定基本知识。

5.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是综合的、全面的,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他们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单位的所有会计工作。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完成后的实践,主要是配合会计教学的需要,从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到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学、税法等知识,在校内实验室里进行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财务报告的分析等,通过对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模拟练习,既可扎扎实实掌握会计实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该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

6.网络创业实训。《网络创业实训》是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模式而设置的实训环节,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通过本实训,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复合型特征的、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训的宗旨在于: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的项目中去,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一流的全真的实训环境。

7.财税会计综合设计。财税会计综合设计是我院从2008级才开始试点进行的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实训内容为:选择一家一般纳税人的制造企业的3个月的业务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每人为一个单位,用12周的时间,分别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会计综合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实训、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等工作,使学生掌握会计各个岗位在企业的具体任务。之后是为期4周的企业岗位实习。

8.毕业实习。虽然在模拟情况下进行了综合设计的实习,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距。为弥补模拟实习和实地实习相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程度,在毕业学年共安排8周的时间,赴校外进行全方位会计实务实习。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在毕业班中开展三方人才定制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四、展望

一个地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取决于该地区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程度。中国教育文化的传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利性期望、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落到实处,其方法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外部企业资源平台的扩展,我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以后的实践教学进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博迪.从实践教学环节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3] 齐伟超.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7,(6).

[4] 孙素梅,张志平.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raining mode of clinical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Methods:Training were held to improve clinical skill before clinical study, education quality were guaranteed during clinical rotation, special skill examination and thesis defense were held strictly before graduate. Results:Clin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were elevated in clinical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Conclusion:With stick to clinical ability and reasonable training mode, clin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uld be improved obviously.

关键词: 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clinical medicine;training mode;postgraduat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29-02

0 引言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后,建立了医学学位授权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把学位类型正式区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是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1]。所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符合临床需要、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合格学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夏医科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研究生中应届学生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院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从2005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0年超过90%。本科阶段学习中,很多院校注重学生考研、就业率,鼓励学生考研,忽视了生产实习,导致这些学生入学时临床技能、知识及经验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以《试行办法》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体会和经验和大家做以下探讨。

1 培养模式探索

1.1 重视岗前培训,强调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第1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后,随即进入临床培养。每位学生临床轮转前,先接受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强调临床基本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内科四大穿刺、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等,并针对病史采集、病历及处方书写等内容进行专门训练,开展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岗前培训结束后,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对培训所有项目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培养。为保证培训内容、手法的规范性,所有的培训教师及考核专家都先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从而保证了岗前培训质量。

1.2 加强临床科室轮转,保证轮转质量 岗前培训后,进入临床培养阶段。要求每位研究生总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8个月;其中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临床轮转,依据各专业情况,轮转时间不少于8-12个月。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及临床工作实际需要,规定内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外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每个必转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此外,为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轮转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轮转期间,研究生作为住院医师参与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及临床教学等工作,参加医院及科室安排的所有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每3个月在所在科室完成公开性读书报告1次,不仅提高了学生文献阅读、综述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带动了各科室医师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为保证每个科室临床轮转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制度。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实施。考核小组由学位点负责人、带组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教学秘书组成。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临床思维能力。此外还包括劳动纪律、思想品德、技能操作及专业理论。考核由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和管理人员进行督导、反馈。

在完成二级学科轮转培养的基础上,深入到本专业三级学科,着重于该专业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科研思维的强化训练。参与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日常查房时,要求研究生先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意见等。组织研究生参加科室的病例讨论,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临床工作学习有关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

1.3 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提高培养质量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不仅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还需参加严格的毕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须条件。毕业技能考核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实施。考核专家组为前期经过临床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的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组成,涉及该二级学科的所有三级学科。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固定项目的考核专家相对固定。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思维、内科穿刺操作、外科手术操作、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7大项。考核方法为: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随机抽取病人,由参加考核研究生对其经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答辩,包括分析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依据,治疗原则,诊疗方案,学科新进展等方面。内科穿刺考核由学生在所在科室选取需要穿刺的病人,考核胸穿、腹穿、腰穿、骨穿中任意一项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外科手术操作则在手术室内进行,从刷手、消毒、铺巾、穿手术衣戴手套、切开、暴露术野、止血、缝合、无菌观念、应变能力各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的考核则结合各专业特点,考查学生对辅助检查项目的阅片能力。

1.4 论文开题、答辩体现专业学位特点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三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论文开题。研究生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从事临床科研,学习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培养临床科研思维,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以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应用性和创新性,但创新性与科学学位论文的要求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研究生通过分析过去及现在的临床工作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2 经验总结

2.1 领导重视,投入充足 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我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临床在岗前教育时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实操训练,总医院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外科学实验室,购买先进的模拟人设备,在现下的医疗环境中,为研究生临床基本技能的练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医院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研究生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等。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下,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各学科学位点负责研究生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督导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并及时向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只有学术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学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的医学教育者,才能在研究生培养中身体力行,带领研究生跟踪和挺进学科前沿,并把自己好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2]。我院定期举办导师会、导师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导师来院交流。明确导师职责,交流研究生带教经验。要求导师在除了对研究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是实际困难,帮助研究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激励机制,导师竞争上岗,根据导师学术业绩(学术论著、科研项目)和在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几年没有科研成果,或未能认真履行职责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者,取消其导师资格。

2.3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控体系 严格规范的临床能力考核是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3]。国外研究报道,在临床技能考核实施过程中,规范考核标准,减少评判的差异,提高考核的公平性,有助于克服临床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于客观评价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非常大[4]。我们在不断的征求临床专家、尤其是每年的考核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培养考核研究生的经验,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高了了考核的客观性。并由学校督导组、学院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对研究生培养及考核工作全程督导,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性以及考核的公正性,从而严格把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4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培养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临床能力,还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有的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弱,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差;有的学生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固定僵硬,与同事关系不融洽,不善于与患者沟通,甚至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5]。我校坚持素质教育,进入临床后,注重培养研究生组织协调、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能力,学会处理好医患关系,使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关爱他人”的观念。另外,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通过义诊、下乡等社会医疗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体会。以提高临床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采用合理的培养模式,全面的监控体系,严格的检验标准,把握研究生临床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培养出合格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翟亚军,王战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辩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23.

[2]罗琳,王国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8-29.

[3]訾秀娟,杜晓红,铁剑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5(10):706-707.

[4]Peitzman SJ.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perspectives from the 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J].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0, 79(5):490-493.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升本;班主任;以学生为中心

我国的专升本教育是从1987年的成人高校试办并逐渐扩大到普通高校的,作为正规普通高校的专升本教育为大批专科生、高职生实现本科的再教育梦想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专升本学生在学习年限、生活环境以及群体数量上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机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既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又是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助手;既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引导者;同时还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①如何有针对性的做好这部分学生工作、协助他们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两年,促使更好的成长成才,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难题。本文主要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和感悟,就普通高校专升本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进行一些探讨及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一套模式。

专升本学生大多是因为高考实利、误填志愿或因其他原因而读专科或高职,考专升本是他们上专科时就不懈追求的目标,通过开学初的一次调查,本班38人中35人选择专升本理由都是上专科的理想就是想考专升本,只有2-3人是父母期望或就业的压力。通过学生档案的了解,这些学生都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专升本激发了他们无穷的动力,促使他们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实现失利补偿的喜悦,进入本科阶段后,他们仍保持很强的求知欲,学习氛围浓厚,积极要求上进,在上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班级平均绩点达3.7以上的就有7人。在思想上,他们也要求进步,而且思想状况的主流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追求是他们主体形象。

有人指出:专升本学生既具有“一”的元素有又有“四”的元素。这里的“一”就是指进入本科院校的专科学生同其他本科学生一样,都是这所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四”就是指这些学生同其他新生相比,他们已经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本科一年级也是大学四年级。②正是由于他们既是新生又是老生的特殊性,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管理模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观点以及处事方式上已基本定型,他们不再像高中升入本科的大一新生的价值观等发生明显的改变以及行为上的矫正;而且他们的比例在普通本科生只占有很少的一部分,导致他们经常因“专升本”的标签而困惑或不安,学生会经常问此类问题,“我们的毕业证是不是和普通本科生的不一样”“一些单位用人时是不是限制招专升本的学生”以及“考研复试时需不需要加试”等等。除此,两年的学习生活时间也让学生无所适存,刚适应环境又要背上考研或就业的压力,往往专升本的学生比普通本科毕业的学生具有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正是由于普通高校专升本学生具有上述的特殊性,班主任在开展工作应建立这样的模式:在工作动态上具有前瞻性、工作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手段上科学性、透明化。

一、工作动态具有前瞻性

专升本学生在校只有两年的学习生活时间,因此,班主任在工作动态上应该具有前瞻性。本人认为,工作动态具有前瞻性就是指针对专升本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班主任在接手工作之前对学生两年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个初步的估计,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确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借鉴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辅导员的经验以形成整体性的概念,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评估总结。

第一,要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对于每个新班级都很重要,是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生熟悉与沟通的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专升本学生的第一次班会的重要不单单体现在此。班主任在肯定大家过去成绩的同时,更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两年时间的宝贵性与挑战性。两年的时间可以成就一些人,也可以荒废一些人。因为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你可以找到你在专科阶段的不足或实现可以未实现的一些理想,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短期培训习得一些具体技能等方面;更要不断地思考选择,两年后是就业还是考研,就业和考研分别从哪些层面去夯实自己。可以帮学生计算一些时间,两年内学习的时间有多少,他们具体实施某件事情所需的时间又是多少,加强他们的紧迫感。同时,要告知学生要有学习和职业的规划意识并形成文字交给班主任保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变无形的心理压力为力,另一方面便于班主任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二,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要认真阅读学生的规划书并做重点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达到目标的潜能。一旦有与学生单独沟通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并适时地给予鼓励与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对他们未来的期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三,评估总结。每学期要定期开一些主题班会,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有些学生出现与学习职业规划不相符的迹象和行为等现象进行总结,让学生时刻备有目标意识,不断地改进进步。

班主任在工作动态上具有前瞻性就会避免专升本学生在面临毕业的那一年诸多不适应的问题产生,塑造他们良好的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

二、工作理念上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最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1902―1987)提出来的教学观的内容之一。罗杰斯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他指出:应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增强学习的适应性;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的面对“现实世界”。③所以,他认为,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③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虽然罗杰斯的这一理论是应用教学过程中,但本人认为,在专升本的班主任工作管理中更应作为借鉴。前面已经提及到专升本学生的外显行为特征和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如价值观的特殊特征。从心理学的人的认知发展阶段看,学生到了此阶段再加上三年专科的熏陶,认知发展基本定型。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用满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收到的效果很不尽如人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③从班级学生的自身的情况,专升本学生基本都有自身的一些特长和比较完善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根据专升本学生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现自己的平台。比如,班级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完全由学生自己根据爱好来开展自己的一些活动,班主任不需要进行介入计划过程,在评估时方案能确保不违背规章制度和确保安全为宜;学生在学习、生活、情绪上受到挫折时,不应该去提供方法给学生解决,应该退居为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资料和条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授之学生以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

三、工作手段的科学化、透明化

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广、工作内容具体,在处理工作的方式上一定要下工夫,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否则,班主任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尤其是专升本的学生,他们有较合理的判断标准。没有科学的方法、手段,就无法博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对于前面的班级干部选举等三个问题,班主任在实行前一定要形成班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也就是制定实施的系列标准,按照标准行事。这个标准最好和学生一起制定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同。有个依据,学生才能知道班主任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并自觉地将一些准则内化表现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上。专升本学生经历三年专科学习中,他们最清楚什么是公平、什么才能民主,作为班主任,只有从整体考虑班级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地开展。

以上只是从普通专升本学生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对普通专升本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浅显的探讨。但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爱自己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石,这是每一个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工作做好。

注释:

①董登友.对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思考[J].科学时代,2007,(7)8-10.

②牛青杨.浅议“专升本”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9-80.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其实,袁清清只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经有114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20名学生获得软件著作权,并有150余名学生在国际竞赛、部级竞赛中获奖。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2月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还曾莅临学院考察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学院连续六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

提高认识,培育创新人才,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社会需求的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将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学院工作的重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通过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工作中,学院紧密结合教育政策、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了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龙头”,把握“三个结合”,突出“四个作用”,构建“八种载体”,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校园文化,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围绕“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抓住“一个龙头”,即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龙头,带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把握“三个结合”,即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突出“四个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院领导的引领作用;构建“八种载体”,即科技竞赛载体、科研项目载体、科研论文载体、科技专利载体、科技下乡载体、对外交流载体、创新论坛载体、创新基地载体。

综合筹划,构建创新环境,工作方法新颖,形式多样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院领导的引领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等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举办科技创新报告会、编印科技创新指南、开辟网上创新专栏、制作创新成果展板、布置学术名人文化墙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同,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重点突出”的新格局。据统计,学院在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达867人次,参与指导的教师达387人次。

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学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通过制定《关于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发挥了辅导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组织作用;通过制定《关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激发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和活力;通过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协会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协会的规范管理,使它们成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

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是学院长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总结。学院通过调整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科研项目引入第二课堂等方式,把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如把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教师业绩考评、职称晋升和工作量计算的重要指标,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加强第二课堂的课程化建设,如开设《大学生数学建模》选修课,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等,增强了第二课堂的专业性,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对接;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践、调研、启迪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活动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成果,使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院在推行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实施精品化战略,注重实践应用,通过精品项目、品牌活动的示范影响作用带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2006年至2012年,学院连续七年组建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们骑单车、携带电脑深入新乡市周边农村开展宣传调研、电脑维修、技术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又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2006年,学生郝晨旭、于冬菊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中原环保稻草板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2008年,学生石俊飞、张晓节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垄上行三农信息服务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010年,学生宋艳佩、王静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大后方教育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铜奖。

此外,学院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更广阔、更优越的实习实践平台。学院与甲骨文中国、文思海辉、浙大网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协议,协同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可持续化。2008年,受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学院组织120余名社会实践队员对新乡市市区的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任务,并提交《新乡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报告》。为此,学院还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求实创新,彰显学院特色,工作成效显著,认同度高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教师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高涨。据了解,学院每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有1500余人次,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达100余人次,相当于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指导1个科研团队。

自2005年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308项,其中国际奖23项、部级奖29项。2013年,学院学生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学院学生4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0年,学院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一等奖(全国共10个),同时学院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共10个)。此外,学院学生还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264项,其中部级项目22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经过科技创新活动的锻炼,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先后有70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考研率稳定保持在30%以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凝练工作经验,持续创新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了三条宝贵的经验,即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机制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实践是创新活动的源泉。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理念,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通过政策引导、表彰鼓励、奖金激励等措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能动性,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机制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适时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有效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

实践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深入实践开展调研,将科技创新智慧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成果,用知识回报社会,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强化机遇意识,更加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开创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考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职业技能培训 途径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务院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多部门每年就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师学院,自身有着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1.促进落实和实践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 〕36 号)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3〕35号)等文件中均明确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这一工作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落实国家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实践。

2.有利于利用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与高等教育的规模持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引导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职业院校自身也有着巨大变化,师资水平、设备数量和先进性等办学条件适应了社会、企业的需求,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在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将会大大提高培训效果,也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3.开拓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011年7月6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是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的规划。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9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不含存量缺口440万人)。

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与培养能力的矛盾;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不够多元;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不足,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因此,作为国家人才的高校毕业生将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高校毕业生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也将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

途径。

二、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方法

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与职业院校的日常培训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培训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在培训过程中要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精心谋划、严密组织、按步实施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1.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做好组织保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知精神,地方政府配套具体安排布置,学习领会好这些政策的内容是指导开展工作的前提。我们应统一思想认识,解读政策含义、组织教学安排、协调相关手续办理,完成组织保障。

2.与有关高校积极联系,宣讲国家政策和培训意义

2012年9月,笔者学校与河北联合大学进行了密切合作,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在其下属的轻工学院和机械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积极宣传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培训就业政策、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地位及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让学生懂得了国家政策、了解了社会需求,认识到职业技能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问题。

3.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使高校毕业生成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来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更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要在相关企业中开展培训调查,了解企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高校专业所开课程情况和培训专业的职业标准,由培训院校、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同时要对设备设施进行相应更新,保证硬性条件达到教学要求。

4.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毕业生经过高等教育后,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本身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对职业教育的过程和特点能够很快适应。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走访,以及对培训教师的询问、考核,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组织者应及时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增加技能教学,发挥高校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组织他们进行相关专业技术探讨,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解、演示高技能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5.广泛联系企业,体现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

在培训前期,向企业征求岗位需求并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在培训中期,还应组织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对培训现场进行观摩,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培训工作进行及时调整;在培训后期,可以组织企业对参加培训的毕业生进行现场招聘。

三、高校毕业生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的对象是毕业年度的高校学生,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培训工作以国家对培训机构补贴的专项资金做经济基础,而培训又必须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1.培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还有很多高校学生和教师不理解、不支持。这些是基于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和偏见、对社会需求的冷漠,是受“学而优则仕”旧观念的影响,也是由于对教育的目的和职业的含意没有真正理解。这些不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思想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二,国家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即毕业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享受国家资金补贴。毕业生只有从第七学期期末到毕业的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校时间不足5个月。这段时间内,学生要进行期末考试、考研、寒假,同时还要面临择业、心业设计等一系列事件,时间非常紧迫。如在这段时间开展培训工作,学生思想波动大,心理压力大,给培训工作造成很多不利因素;如不在这个时间段内培训,拿不到补贴,就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第三,高校毕业生具有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强、效率高等特点,使技能训练的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设备损耗等均超过正常教学消耗,更超过了国家政策规定的补贴标准。

2.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1)加强宣传,体现社会需求。政府作为主体部门应发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宣传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宣传现有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对高技能人才有着大量需求的企业,更应该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针对岗位需求,对高校毕业生提出职业技能要求,体现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促进作用。

(2)调整培训时间,增加培训补贴。国家政策中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参加职业培训才可享受财政补贴规定。限制了一些因时间安排冲突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因培训经费补贴标准较低,也影响到培训质量。现在已有部分省市根据本地情况将培训时间修改为毕业学年,补贴标准根据区域经济情况进行适当提高,如天津市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津人社局发〔2012〕26号)中对培训时间和补贴标准做出相应调整。

(3)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培训是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的纽带,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应选择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以上的职业院校作为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流的师资,完善的教学手段、适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优质资源的优势。同时,国家行政部门要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监督、定期检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是国家人才培养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通过职业培训,这些具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毕业生一定会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上一篇:聘用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班级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