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9:32:54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传染病医院;平疫结合;建筑设计

1研究背景

1.1传染病全球化蔓延的趋势

随着世界范围内交通的可达性逐渐增强,人口流动性的逐步增大,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全球化趋势虽然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但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速度与日俱增。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从2020年初WHO将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列为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今,疫情仍未结束,只要新冠病毒在任何一个国家未能受到控制,它就有在全球蔓延的可能。

1.2疫情反复给传染病医院造成的影响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随着新的变异毒株(表1)不断出现,国内的无症状感染病例和复阳病例也接连不断。2022年初,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校内聚集性传播。这样反复无常的疫情态势给传染病医院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疫情反复较为严重的地区,常规的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一方面普通门、急诊量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医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新冠疫情的防治工作中。长此以往,是很不利于医院自身发展的,而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做好“平疫结合”的战略建设。

2相关概念界定

2.1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已无从考究。关于这一概念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主流的解读方式:一部分人认为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冠肺炎疫情彻底结束后的时代;另一部分认为后疫情时代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新冠病毒完全消失的时代,而是指绝大多数人的生产、生活已经基本上回归正轨,期间随时可能存在疫情反复的情况。笔者认为,后者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概念理解得更为宏观和准确。因此,文章中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建立在我们当下正处于后疫情时代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的。

2.2传染病医院

2.2.1传染病医院的分类

传染病医院是我国传染病救治机构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按传染病医院的建设用地的所在行政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医院所需承担的社会职能等,将传染病医院划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心、市级或地级传染病医院和县级传染病病区三大类。

2.2.2传染病医院的社会职能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救治机构所需承担的社会职能各不相同。文章此次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地市级传染病医院,这类传染病医院肩负重要的防治任务②,不仅要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确诊病例和危重病例,还要设立专门对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观察的区域,一般也称留院观察区。

2.3“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

2.3.1“平疫结合”理念的提出

“平疫结合”这一概念是由“平战结合”衍生出来的。“平战结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国防工业建设提出的要求③,这一重要思想后被运用于我国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中。2003年SARS疫情结束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了对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总要求⑤:“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要统筹考虑平时和突发重大疫情的双重需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各省市开始加大提升医疗救治体系和救治能力建设的投入,各地开始兴起了医疗建筑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也随之成为了医疗建筑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

2.3.2传染病医院“平疫结合”的运营模式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我国的医疗救治体系应当建设两个运营系统,一个是日常管理运营的系统,一个是突发重大疫情时的应急维护系统。传染病医院是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因此,“平疫结合”的运营模式是传染病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工作中心。(1)平时运营机制传染病医院在平时运营过程中经常面临患者少,难以维系收支平衡等问题,因而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多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本院的特色专科,考虑开展除传染病诊疗以外的面向周边居民的其他医疗服务。另外,为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一些应急性的设施设备需要及时关闭,待使用时再开启,如:关闭负压病房的压力阀,作为普通病房使用。(2)战时应对机制在疫情来临时,传染病医院应该立即进入备战状态。首先,根据疫情扩散的严重程度进行预估,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医院的封闭程度(局部封闭还是全封闭),然后第一时间将封闭区域内的一般性传染病病例进行转诊治疗;其次,根据实际需要将一般性传染病门诊、护理单元改造为符合疫情防控需要的功能空间;最后,利用院内预留场地,增设必要的临时性防疫建筑或可移动式防控设施。

3传染病医院“平疫结合”的设计策略分析

《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⑥中对新建和改扩建的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病区的建设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改扩建的“平疫结合”医院应当遵循“完善功能、补齐短板”的原则,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改造。对于新建的“平疫结合”型传染病医院而言,应该做到无论是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还是机电系统配置上都必须达到“平疫结合”的设计要求。即项目除了要符合消防、结构、节能与环保等各个方面的相关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之外,还必须做到在能满足平时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具备疫情突发时的快速转换改造能力,能迅速满足开展疫情救治的需要⑦。由于国内目前已建成的、需进行改扩建的传染病医院情况多样又复杂,很难凝练总结出一套统一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因此本次“平疫结合”的设计策略主要是针对新建的有“平疫结合”需求的传染病医院研究后提出的。

3.1前期总体规划的合理统筹

传染病医院是一种技术要求高且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的复杂性功能建筑,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传染病医院新建项目,不仅仅能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更能迅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这也侧面地说明了“平疫结合”设计理念在传染病医院设计建设中的重要性。想要设计出能快速实现功能转化的传染病医院,项目的前期策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1.1满足医院平时运营要求的总体规划设计

(1)建筑功能策划:设计者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当下传染病医院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主要使用人群、项目所在地区的传染病疾病谱等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进一步整理推导,完成对项目的建筑体量、占地面积、各功能分区的面积配比等的合理量化,拟定项目任务书(图1)。(2)建筑场地设计:在进行传染病医院的场地设计时,无论是出入口设置、交通流线设计还是功能分区都要严格遵循传染病洁污分区、分流的设计要求,杜绝一切易造成交叉感染的不利因素。

3.1.2提前预留突发疫情时所需要的场所空间

设计者应根据医院自身发展趋势和建设用地现状,预留未来的发展场地,这样不仅方便将来医院改扩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防止疫情突发后场地的局促成为应急改造工作中的主要阻碍。预留场地的位置最好位于基地所在城市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⑧,且该预留场地最好紧邻呼吸道传染病入口处,成为呼吸道诊疗区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提升传染病医院的应急防控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当某医院所在地区突发小范围的聚集性感染时,该医院可第一时间设立疫情防护隔离装置,将新冠病毒诊疗区单独封闭管理,其他一般性传染病诊疗区可照常运转;当该地区出现进一步大面积聚集性传染时,医院可在之前封闭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在预留场地上增设抗疫所需的临时性诊疗空间或移动式设备装置。

3.2建筑内部空间的弹性设计

当突发重大疫情时,传染病医院要想实现第一时间从“平”到“疫”的快速转换,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最好遵循两个方面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确保各功能区之间的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要考虑可迅速实现功能置换的内部空间设计。受文章篇幅的影响,无法将传染病医院建筑内部各功能区的设计要点全部展开一一细说,下面将以传染病医院中规模占比最大的护理单元设计为例,对上述设计原则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详细阐述“平疫结合”的设计策略在传染病医院护理单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及方法。

3.2.1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功能空间

我国现阶段医疗建筑的护理单元平面布局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行式、尽端式和复合式(图2)。其中,第三种复合式布局在近几年有了新的演变形式(图3),被称为“U”字型布局。这种平面布局的特点是将两个护理单元通过医护人员办公区进行串联,使得两个护理单元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连为整体或独立运转。在疫情来临时,可以迅速将护理单元进行垂直向或水平向的封闭管理,很好地满足了传染病医院平疫转换的应急要求。不仅如此,这种布局模式还解决了传染病医院普遍存在的自然采光面积小、通风困难的问题。

3.2.2可迅速实现功能置换的内部空间

在传染病医院的应急改造工作中,最为核心的改造目标是迅速提升传染病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其实质就是如何将已有的传染病病房进行快速扩容。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牵涉到两个问题:(1)如何扩大一间病房的床位数;(2)如何将普通病房改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负压病房。对于第一个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在病房设计之初就要预留未来增设床位的空间,如图4是普通传染病病房最为常见的布局方式形式,一般情况下会将病房按纵向并排摆放三床的房间尺寸进行设计,是最为经济实用的传染病病房布局模式之一。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之前,需要先对比分析以下普通病房和负压病房之间的区别,如图5所示是某传染病医院的负压病房平面图,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在平面布局改造方面,只需在普通传染病病房外侧(面向病患通道一侧)增设污物处置和缓冲间即可迅速传化为负压病房平面布局模式。因此,传染病病房在设计之初确定合适的柱网尺寸十分重要。最好先确定能够满足负压病房的最小开间尺寸和平面布局,再结合普通传染病病房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调整优化,确定最佳的空间大小,设计出真正能快速完成功能置换的方案。综述上所述,找到一个能同时满足多种使用功能的弹性空间是“平疫结合”型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系统中的“神经中枢”,是设计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肺炎,病毒性;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设备和供应,医院

2019年末至2020年初,病毒肆虐全国,并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自2019年12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我国的首例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例以来,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发现了类似病例[1]。WHO最终将该疾病命名为“病毒肺炎”,简称“肺炎”。2020年2月11日,WHO将其英文名确定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19)[2]。目前,国内科学精准的防控体系成效显著,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比例明显下降,出院病例逐渐增多,逐步开始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而境外疫情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全深圳市肺炎的救治任务,是深圳市唯一收治确诊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截至2020年3月22日,深圳市确诊439例,经救治后累计出院411例。在医院全力以赴阻击疫情的同时,医院的后勤部门也启动应急保障工作,在保障医院高强度运行和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全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成绩。作者旨在通过总结医院后勤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医院抗击疫情过程中后勤工作对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控制的支撑作用。

一、医院应急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建立

自医院确定抗击疫情战役正式打响,后勤部门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后勤部门抗击疫情应急小组,建立明确的应急反馈体系[3-4];梳理保障服务工作的重点环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医院收治患者实际情况,汇总编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毒后勤应急指引》。其中重点收录后勤工作对院感控制支撑作用相关的被服洗涤收送流程、膳食订餐送餐方案、污水处置方案、电梯服务方案、空调及排风使用规定、医疗废物收运流程、救护车洗消流程、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安全保卫巡查方案、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科室安保管理方案、氧气瓶收送流程、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逝者遗体转运流程、清洁消毒工作要求等10余项内容,并随时调整更新。通过落实以上流程指南,坚决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主要实施方案和经验

(一)医用被服洗涤收送工作调整。1.肺炎患者相关衣物处理流程:按照院感指引,区分科室及常规科室,出台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洗衣收送流程,并及时与洗涤外包服务单位沟通,制订应对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具体方案[5]。具体调整内容包括:收治肺炎患者相关科室污染被服由科室放入科室被服存放区改为放入污物电梯间,且无需清点;所有与肺炎患者相关的被服均放入速溶袋后再放入密封箱,并对密封箱外表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后转运;接触污染被服密封箱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如发现箱内有血迹,先用10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2.物资准备: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污染被服回收作业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院内感染,先后投放130L密封箱93个,作为已套装速溶袋污染被服的存放容器,从而避免速溶袋在转运途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导致的破损,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暴露出现的概率。3.被服收送人员的培训:对被服收送作业人员进行院感培训。严格按医院病毒个人防护用品选择指引正确佩戴及穿脱防护用品,及时、规范进行手卫生处理。4.开展洗衣收送流程培训:严格按照流程对被服进行转运作业,及对运输工具按相应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疫情期间,为了禁止被服收送作业人员进入病区,改变了作业流程,需要各护理单元协助对密封箱进行消毒后转运至污物电梯。5.院内运输车辆管理:建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规范医用被服转运运输车进入路线及停靠区域。(二)膳食订餐与送餐。1.肺炎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均采取送餐制。2.疫情期间,所有患者用餐均采取送餐形式,使用一次性餐具。患者餐送至护士站,由科室护士转送。3.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风险,对住院患者进行宣教,禁止接收外来饮食。4.取消自选餐,推出简装套餐。5.进入职工食堂需佩戴清洁口罩。6.堂食采取“高考模式”(1人1桌)。7.紧急协调采购配套保温设施,科学简化配餐流程,缩短配送时间。8.疫情相关一次性餐具及未食用饭、菜,作为医疗垃圾交定点专业公司处理。9.疫情期间,大部分医护人员采取送餐模式,使用一次性餐具,这部分餐具(含未食用饭、菜)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滞留喷洒后按生活垃圾由专业公司进行收运。其它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在洗碗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洗碗机温度调至85℃进行机洗消毒。其余由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及油脂交定点收运机构统一收运处理。(三)医疗污水处置。1.医疗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每日在各楼栋预处理区域及医疗污水处理站的消毒反应池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使总排水口的余氯量达到8mg/L左右。2.每日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调节池原水的余氯量、总排水口的化学需氧量(COD值)、pH值、总余氯量、粪大肠菌群数量、日排放量等一系列数据进行监测记录,确保数据无异常,符合排放标准[6]。3.医疗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每日对进入医疗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的原水及经过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保医院医疗污水无存活(核酸检测为阴性),做到达标排放。(四)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实行“四专”管理,即专人上门收运、专通道进行收运、专项人员消毒、专车来院转运,全程进行严格消毒,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7],具体管理方案如下。1.肺炎患者相关科室后勤人员医疗废物收集流程:科室后勤人员完成科室医疗废物的收集、封口、称重、贴标签(注明“患者医疗废物”)、登记及每袋医疗废物的喷洒消毒工作后(对每袋高危险医疗废物表面喷洒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放入医疗废物收集桶内。收集完成后将桶口盖紧封好,对收集桶表面做消毒工作(对收集桶表面喷洒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待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站回收运输人员上门收集。2.医疗废物暂存站收运人员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暂存站收运员从固定路线进入科室医疗废物暂存间,对医疗废物收集桶进行交接、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站,在暂存站内对科室的高危险医疗废物桶表面贴上“高度感染性废物专用桶”的红色标识用于标记,再次消毒。完成一系列步骤后,回到收运路线进行喷洒消毒工作。3.医疗废物运送:医疗废物专业处置单位收运员安排专车来院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五)电梯服务方案。设置区分医务人员电梯、普通患者电梯、肺炎患者电梯、手术专梯等;加强标识和指引;及时进行电梯消毒;采取智能化手段,通过手机对电梯进行无接触管控。(六)空调及排风系统。1.医务人员区域与病房区域配备独立新风系统,空调排水为独立系统;每一房间均需独立空调盘管机系统;新风系统安装手动风阀和电动风阀,电动风阀系统有BA系统,独立远程控制每间房;空调过滤网定期进行清洗消毒。2.每间病房卫生间排风管道安装电动风阀系统与排风机联动,电动风阀断电后阀门自动关闭;楼顶排风口安装高效消毒排风机,以便以消毒后排放。(七)救护车洗消流程。转运肺炎患者后,救护车沿指定路线前往救护车指定消毒点;转运人员下车,在指定地点按要求脱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卫生;消毒人员进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二级防护);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对救护车外部、门把手进行喷洒消毒至表面湿润;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对车厢、驾驶室等内部空间进行喷洒消毒,保持密闭30min(气溶胶喷雾器);开窗通风,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车内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使用后的擦拭布巾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中30min,清洗晾干。消毒人员在指定地点按要求脱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卫生。(八)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因收治肺炎患者期间需要对医院员工及患者车辆分流,故对院内车辆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医院员工车辆由南大门进出,就诊患者车辆由东大门进出,实现医院员工与就诊患者车辆分流。地下停车场调整为医院员工专用停车场,地面停车场为就诊患者专用;救护车在住院楼附近设置固定停靠点。(九)楼宇探视陪护管理与安全巡查制度。1.肺炎患者住院区域实行无陪护管理,所有人员(除医务人员及特批人员)不得进入肺炎患者收治区域;及时在患者电梯厅配置保安岗进行24h值守,保障病区运行安全;禁止肺炎患者离开科室,如遇患者外出应及时制止;收治肺炎患者相关科室及楼宇的保安岗要保留并熟悉岗位对应科室护士长及护士站电话;住院患者外出检查时,协助疏散该区域无关人员。2.抗击肺炎特殊时期内,每日开展2次全院安全巡查;其他时间随时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对全院各重点区域的安全保障、安保人员到岗值班、院内交通组织、物资储存等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巡检区域主要包括:院区各出入口、消防监控中心、地面车场、地下停车场、门急诊区域、各住院楼值守门岗、水电及特种设备机房、氧气站等。(十)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在抗击的关键时期,各科室广泛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用品以有效灭活病毒。由于消毒用品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存放或使用不当,易导致火灾、中毒、灼伤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及时下发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消毒用品采购部门应严格核查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文件资料,并完成入库手续。各使用科室负责做好各自区域内消毒用品的储存、使用及应急处置工作,对领用数量、使用情况及物资消耗及时予以登记造册。后勤管理部门应开展全院消毒用品专项督导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向使用科室予以反馈,并督促按期整改,严格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十一)氧气瓶收送规范。为减低医疗辅助人员感染风险,对医用氧气瓶的收送流程进行调整:2、4、10L医用氧气瓶由保安人员运送至科室护士站,由科室医务人员送入隔离病房并将空瓶取出,消毒后交由保安运回;40L氧气瓶由科室工作人员运送至隔离病房。如需保安人员送至病房,科室需提供对应的防护用品并审核穿戴合格后方可进入。(十二)疫情期间总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为规范总务后勤部门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行为,避免交叉感染事件,制定总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拟新进务工人员,需提前申报,填写健康筛查申请表,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岗;各外包单位人员在院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用品指引,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规范员工院外行为,不组织、参加聚会。如有批量人员入驻我院短期工作,尽量在医院周边租用宿舍,避免该部分人员长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每日组织上岗前体温检测及健康汇报,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归口管理人员处理;尽量避免非常驻人员进入我院。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我院,需提前询问拟进入我院人员健康状况及来源信息,上报归口管理人员备案,经同意后方可进入指定区域。(十三)规范肺炎逝者遗体转运管理。为减少肺炎逝者遗体对贮存环境、运输工具的污染,科室在出现肺炎逝者后立即对逝者遗体进行消毒并包裹好,同时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殡仪馆及家属来院进行现场交接。交接后由市殡仪馆通知专车专人带棺木穿防护服来院转运遗体,现场封棺并密闭转运至殡仪馆进行火化,全程不经过医院太平间暂存。(十四)医院保洁与消毒管理。在抗击的关键时期,为提高防控工作的精准性,除科室日常的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消毒外,公共区域空气消毒也是重要环节。在医院会议室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安装空气消毒机,对有条件的区域采取紫外线消毒,对其他区域如内走廊、电梯轿厢、办公区域、门诊大厅等,使用ClO2进行空气消毒密闭至少30min后用清水再次擦拭。

三、总结和思考

1.院感管理的地位:院感管理在现代化医院运行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维护医务人员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8]。医院抗击疫情期间的院感控制关系到确诊患者的诊疗效果、疑似患者的判断筛查以及医务和辅助人员的自身保护,因而更显重要。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职责为专业业务指导,而院感控制部门提出的措施规范和工作要求,很多需要后勤部门予以落实完成,后勤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院感控制的效果和质量。2.科学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由于肺炎主要传染源为感染患者,且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减少人群聚集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疫情以来,我院在院感控制的统一要求之下,提前建立并重新梳理疫情期间各项后勤工作规范流程,在医用被服洗涤收送、职工订餐送餐、污水处置、电梯服务、空调及排风使用、医疗废物收运、救护车洗消、车辆进出及停放、安全保卫巡查、消毒用品安全使用、科室安保管理、氧气瓶收送流程、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调整,在保障医院诊疗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疫情初始的恐慌心理,从“我怕”到“我不怕”,让患者和职工均感觉到医院是安全的地方。3.后勤保障部门调度科学的重要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此次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后勤部门及时启动应急保障和服务工作,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并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动态调整应急方案,坚决避免后勤工作成为院感控制的漏洞和困扰,体现了较强的应急协调处置能力,取得了全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成绩,也为未来应对处置卫生医疗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综上所述,后勤保障是医院医疗业务工作正常运行的坚强后盾,是医护人员安心工作的定海神针,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是医院在疫情时能打胜仗,平时安全运行的前提。经实践检验,我院在此次疫情中建立的应急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适用于各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的后勤管理,具有有效性和可推广性[10-12]。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EB/OL].[2020-12-28].

[2]新华网.世界卫生组织将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EB/OL].[2020-12-28].

[3]吴国安,魏丽荣,莫嫣娉,等.重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医疗应急管理机制与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3):1-3.

[4]李韬,杨涵淋,陈泽宇,等.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应用趋势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5):188-189.

[5]罗玉贞.医院被服洗涤外包服务质量标准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1,5(27):64-66.

[6]梁晶.综合医院医疗污水排放及处理设计的集成化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10):62-64.

[7]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3):47-49.

[8]崔善.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67-269.

[9]林俊,景岷勇.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医院后勤管理质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04):110-112.

[10]高全胜.加强后勤保障人员管理促进医院规范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119-1120.

[11]李系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和谐医院后勤保障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60-61.

[12]赵英英,郑亚群,万文.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7,21(1):12-14.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3篇

一、培训目标

提高我市全体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肺炎防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督导指导等方式,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能力;提高肺炎疫情报告能力和自身防护能力。

二、培训对象

1.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为主,范围可适当扩大至单位应急机动队成员。

2.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医务人员,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急诊内科、感染科等科室人员为主。

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工作人员为主。

三、培训内容

1.掌握肺炎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特点。

2.熟练掌握流调人员在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基本防护要求与操作流程。

3.熟练掌握肺炎病例个案和无症状感染者回顾性调查方案、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及注意事项,准确判断感染来源、暴露方式以及密切接触人群。

4.熟练掌握聚集性疫情定义及特点,掌握病例间流行病学联系、传播链分析方法。

5.熟练掌握密切接触者定义、判定原则、追踪、调查、管理措施、解除条件以及随访观察。

6.熟练掌握现场调查报告规范撰写、分析与报告方法。

7.熟悉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调查中的应用,了解工信、交通等相关部门在流调中的作用。

四、培训形式及周期

1.线上培训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网上培训平台开展,于2020年6月15日-7月6日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完成线上学习培训专题后需要通过系统网络考核。该培训项目作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推广项目,授予相应学分。

2.市卫生健康局将成立现场指导组,对流调人员进行现场辅导,及时回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组织实施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压实责任,结合防控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通过此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防控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2.市疾控中心负责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指导,确保培训的同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4篇

一、面临挑战

(一)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许多国家日均感染人数破千,排名前三的美国、巴西、印度则是日感染人数高达数万例。这使得尽管我国境内疫情可控,但是输入病例仍然让人防不胜防。漏掉一人,就会成为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病毒的源头尚未明确,且传播途径复杂。肺炎病毒突破了过往医学界对病毒的诸多常识性认识,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大量出现,造成无法从源头和传播途径上对病毒进行有效防控。

(三)国内本土病例时有发生。7月以来,新疆乌鲁木齐市、大连市分别突发本土肺炎聚集疫情。

(四)随着我市疫情形势的好转,群众出现了麻痹、厌战、松懈的现象。一是群众防控意识有所松懈,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爱国卫生运动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重点公共卫生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场所缺少或未持续对客人和职工的日常体温监测,未查验国家防疫信息码;部分室内场所如酒店、超市等工作人员未佩戴口罩上岗;部分农贸市场未坚持对场所环境每日消毒;部分场所无应急物资储备;部分娱乐场所集中式空调未有专人清洗消毒。

(五)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将增加今年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

二、对策建议

(一)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一是健全疫情分析研判机制。组织医疗卫生有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结合我市实际,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机制、措施,及时总结评估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和薄弱环节,分不同情形研究制定应对方案,提高疫情防控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二是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构建常态化监测网络,全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规范运行。三是健全监督执法检查机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监督执法属地化责任,实行行业领域分类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检查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四是健全舆情监测回应机制。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分析社会趋势性情绪,适时引导舆论走向,及时核实、处置和回应。

(二)做好境外及重点地区来(返)绵人员排查、管理,做到分类管理、精准防控,对重点人员做到核酸检测全覆盖。

(三)做好医院、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业等重点场所管控。进一步强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餐饮单位、售卖网点中从事生鲜售卖、加工的从业人员等在内的生鲜摊位经营者个人健康防护工作。

(四)加强海鲜市场、农贸市场等冷链、集市重点人群、重点环境、重点商品的监测指导,对全链条从业人员进行筛查、扩大监测,前移监测防线。

(五)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大力推进重点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接种,建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务和疾控人员免费接种,将大于60岁以上、6月至5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实行免费或医保全额报销,其他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实行医保部分报销的政策,降低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就诊增加医疗机构对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并加剧医院内传播风险。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5篇

一、编制目的

针对2020年秋冬季可能发生暴发的肺炎疫情,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应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重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指导疫情应急处置,做好医疗物资和人员准备,指导和规范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保障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把宗旨意识转化成为民行动,在疫情面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在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县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及时研究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各单位一步落实属地责任、主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和分级联动,确保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高效运转。

(三)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针对秋冬季防控特点,进一步宣传普及肺炎防治知识,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持续强化公众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病能力。发挥群防群控的优势,稳防稳控,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强防控成效。坚持“四早、四集中”(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在巩固口岸防控成果的同时,有效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四)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在前期已经开展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分类指导各单位落实责任。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受疫情严重威胁程度、疫情防控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及社会综合因素,科学设定情景,实行分级管理,做好分级响应,按照国务院应对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制定的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

(五)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序规范开展肺炎监测报告、疫情控制、病例救治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科研指导,提高防控水平,巩固防控成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序做好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和输出,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卫生健康委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市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市加强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等编制。本预案适用于指导全县做好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准备与处置工作。

四、形势研判

(一)全球疫情蔓延,严重流行态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按照全球平均累积发病率判断,当前疫情总体仍处于大流行早期阶段。如果依靠自然感染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需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肺炎疫苗研发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即使具备有效疫苗,也很可能演变为像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样,呈季节性流行。预计今年秋冬季全球肺炎疫情将呈高流行态势,疫情防控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目前国内肺炎疫情基本实现阻断目标,个别地区存在散发病例与小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虽然国内局部地区曾出现聚集性疫情,但目前疫情均已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大范围扩散。只要继续坚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我国疫情将大概率维持低水平可控态势。

(三)秋冬季肺炎疫情与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叠加,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加大。

1.境外输入风险难以避免。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若国内口岸逐步开放,调整或放松出入境人员管制及入境人员隔离检疫等措施,我县外出境外务工人员、外出留学等人员返程,长航空口岸、临江、长白陆路口岸的开放以及出入境人员管制与隔离政策的调整等,全球广泛存在的传染源输入我省和我县的风险必将随之增加。

2.境内本地病例发生的风险难以清除。具有传染性强和传播隐蔽的双重特点。作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全球流行情况提示,气候对其传播影响不明显。在全国复工复产复学后,在人群接触机会增加的情况下,隐匿传染源可能随时出现。

3.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流行将增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性和防控难度。秋冬季是各类常见呼吸道疾病流行季,大量具有相似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就诊病例,将增加医疗机构对肺炎病例鉴别诊断的复杂性,部分肺炎病例可能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管理,同时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将增加传播风险。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关重症住院病例也可能将导致病床、呼吸机、ICU的需求增加。若不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和应对准备,部分医院将可能发生医疗服务系统负荷过载甚至崩溃的情况,将导致各类患者病死率上升。

五、情景构建及防控策略措施

基于国内外肺炎流行形势,以及防控策略与措施调整的可能性,我县秋冬季肺炎疫情可能出现三种情景。

(一)情景一:

1.情景描述:我县未发生本地病例,或仅存在散发输入性病例,且均已得到有效管控,我县处于低风险状态。

2.出现该情景的前提条件:(1)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边境管控,继续限制境外人员入境,;(2)具有敏感的病例监测和快速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与管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

3.防控目标: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靖人员管控工作,及时处置输入性疫情,防止本地病例发生。

4.响应级别:以县响应为主。

5.防控策略和措施:

(1)根据《国务院应对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加强监测预警和疫情风险评估,全面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提高健康素养。落实“四早”措施,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防控、重点机构防控、重点人群防控、医疗机构防控、校园防控、社区防控。强化支撑保障,扩大检测范围、发挥大数据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

(2)及时制定或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对疫情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防控工作需求等综合研判,提出能力建设目标、需求和工作路径,以及超出本地应对能力时,获得支援的方式、能力要求和相关机制。

(3)全县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在门急诊设置预检分诊点,并在相对独立区域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留观室,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隔离室,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工作。二级综合医疗机构、中医院、其他医疗机构要按照秋冬季就诊高峰期诊疗量做好发热门诊诊室、留观病房和防护、消毒等用品准备,确保满足临床需求。

(4)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按照“应检尽检”要求,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他人群要主动提供服务,确保“愿检尽检”。通过开展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做好核酸检测质控工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到2020年9月底前,实现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具备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5)加强院感防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牢固树立“院内零感染目标”,严格执行院感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院感防控工作。开展院感防控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医疗机构全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表消毒管理。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聚集,最大限度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6)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病区(病房)准备。我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重症床位数量不少于床位总数的10%,确保满足满负荷收治患者相关要求。完善定点医院启动方案,启用时必须整体腾空,不得将肺炎病人与普通病人同时收治于一家医院(或一个院区)。加强医疗机构可扩充床位储备,做好体育馆、展览馆等可分隔的封闭式大空间建筑改造为临时集中收治场所的准备,并做好方舱医院改造预案。加强医疗力量和物资设备保障,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原则上,物资药品储备量应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7)建立相邻县(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相邻县(区)的信息沟通共享,及时掌握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靖人员相关信息,及早安排部署来靖人员健康管理等工作;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靖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做好相关信息登记,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健康随访、隔离观察等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追踪到人、随访到户。按要求继续做好国内外相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协查和集中隔离管理工作,坚决杜绝相关病例输入导致的肺炎疫情。

(8)加强宣传教育。将科普知识向城乡社区、农村地区、重点场所下沉,科普技能向重点人群和公众普及,要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个人防护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将健康知识宣传出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健康行为,保证宣教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在宣传中向群众强调在落实防输入过程中每个公民的个人责任,要让防控人人有责形成共识。要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对肺炎认识的加深,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保证宣传的科学性。要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二)情景二:

1.情景描述: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发生本地散发病例或局部聚集性疫情。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以上病例,下同),但本地资源尚能应对,不需要跨区域紧急支援。

2.出现该情景的前提条件:(1)仍然采取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2)发生聚集性疫情;(3)本地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具有处置疫情的能力。

3.防控目标:及时发现病例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快速处置疫情,阻断病毒传播。

4.响应级别:以市级响应为主。

5.防控策略和措施:

在情景一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加强对疫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根据获取的国内、国际的疫情信息,依据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和防控需求,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形势及危害,提出调整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强度的建议。

(2)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措施,特别要注意建立并严格执行公路客运站、商场超市及影院剧场、图书馆、健身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扫码测温制度。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并按要求“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3)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发现病例的居民小区、自然村屯所有人员要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病例、轻症病例、做到早收早治。将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人群、发热患者纳入核酸检测范围,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传染源。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加大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快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样检测能力,提高从采样、送样到检测全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4)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理。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

(5)指定定点收治医院,落实“早治疗“措施,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6)协调各部门依职责加强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脆弱人群防护,做好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医院、学校、托幼所、监狱等重点场所防控。

(7)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8)加强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及时公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引导公众支持配合防控工作;坚决打击不实谣言,避免引起不必要恐慌。

(三)情景三:

1.情景描述:在情景二的基础上,我县发生暴发疫情或出现社区传播,并构成扩散蔓延风险。连续14天内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发生2起及以上的聚集性疫情,需要请求市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阻断疫情扩散。我县出现高风险乡镇(社区)。

2.出现该情景的前提条件:(1)情景二防控目标未实现,疫情出现社区传播;(2)疫情有进一步蔓延的风险;(3)本县应对疫情资源不足。

3.防控目标:阻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逐步扑灭疫情。

4.响应级别:以省级响应为主。

5.防控策略和措施:

在情景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在省级层面应急响应的统一调度和防控要求下,全面做好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听从指挥,保持步调一致。

(2)合理有序调配全市资源,统一部署安排疾控、医疗等队伍支援疫情高发县区。同时,申请省、市级支援我县疫情防控工作。

(3)限制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非必要出行,加强个人防护。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道,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为脆弱和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鼓励社会工作者、招募社区志愿者在脆弱和高危人群及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增加社会稳定,减轻社会负担。

(4)重点加强重症患者救治,降低肺炎病例病死率。统筹医疗资源,提前做好集中救治准备,病例需收住在指定医疗机构。完善诊疗方案,有效实施轻症和重症患者规范治疗。优化分级诊疗策略措施,合理分流患者,控制重症发生率,降低疾病病死率。申请部级和省级临床专家援助,加强指导和会诊,提升重症治疗水平。

(5)协调应对肺炎疫情与其他疾病医疗资源分配,维持医疗服务和社会基本运转。科学评估医疗资源,建立紧急医疗计划,防止发生医疗系统崩溃,保障重症病例救治和减少死亡,降低疾病对人群健康的整体影响,维护公众信心。一是开展医疗资源需求评估。基于现有医疗资源和能力以及对潜在严重流行规模、病例数及增长速度的估计,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床位、重症监护室、呼吸支持设备及个人防护等医疗物资、医疗卫生人员(包括专科医生、护士、检测、影像诊断等)和辅助人员(护工、保洁人员)的需求进行评估。二是制定紧急医疗应对计划。制定分级诊疗计划,建立分诊制度,重症患者住院救治,轻症患者在医疗机构或征用的场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居家或集中隔离。制定感染控制管理计划。建立非呼吸系统感染专业医务人员后备应急队伍,开展呼吸支持和重症监护的专业培训。制定医疗服务能力冗余调配方案,有计划地次笫推迟或暂停非紧迫日常医疗服务。三是建立医疗卫生资源监控与调配机制。建立紧急医疗服务调配指挥机制,监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床位、人员、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供需情况,合理配置,制定调配原则和临时征用隔离场所的标准和计划。监控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试剂、呼吸支持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医疗物资供应,制定分配原则,确定在物资缺乏时优先分配重点地区和机构。

(6)宣传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一是强化疫情通报和风险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权威可靠渠道及时通报疫情情况,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处置,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回应和澄清。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关注一线抗疫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以及高风险地区群众的心理问题,开通咨询热线和团体干预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疏导和其他干预服务。

(7)加大检查力度。以肺炎疫情监测和处置,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情况为重点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8)采取适当保持人际距离的措施,包括错峰上下班、居家办公、限制或者减少聚集、召开视频会议、关闭非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公众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出行,如需出行佩戴口罩等。

疫情疏解期间维持措施(1)-(7),取消或减少措施(8)。在该情景下还需进一步强化对疾病流行趋势的监测,实时开展风险评估,平衡经济发展和保护健康的需求,尽可能科学地确定压制措施的启动和降级时机。

六、预案管理

根据我县秋冬季肺炎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七、附则

(一)责任与奖惩

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解释。

(三)预案实施时间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建设,牢固树立常态化防控意识,把疫情防控作为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重点工作。紧盯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建立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度融合,找准群众关心的问题,坚持底线思维,改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医疗机构基本构建起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制度,制定常态化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将防控工作职责固化到现有的行政组织构架之中,将疫情防控制度和举措固化为卫生健康系统常态化工作,融入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路径,巩固深化改善医疗服务有效举措,推广固化医院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避免因疫情防控给人民群众就医带来不便,在疫情防控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在改善医疗服务中坚守疫情防控防线,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努力做到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捷、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医患更加和谐,全县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最终取得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双胜利。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工作实效。紧紧围绕我县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更新举措,健全制度,进一步端正医疗服务理念,夯实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工作。

(二)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要坚持底线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制定并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安全屏障。

(三)坚持平战结合,提高综合实力。突出“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现有医疗资源,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强化人才培养,切实增强综合防护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能够履行“战时防控、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职责,将卫生健康系统打造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疗劲旅。

(四)坚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工作。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将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善促和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四、工作任务

(一)固化工作制度,构建平战适宜的管理体系。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坚持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工作总基调,根据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体系,重新梳理医院各项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将涉及疫情防控的预检分诊、首诊负责、病人交接与转运、病人随访、陪护探视管理等制度固化为医院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就诊患者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行科学预防,积极落实“四早”措施,协助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形成机动灵活、运行高效、平战适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医院管理制度体系的重塑和革新,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二)再造诊疗流程,筑牢疫情防控的有力防线。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和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的通知》《省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规范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严格落实三级医院“三通道”、二级医院“双通道”、其他医疗机构单向单通道流程要求,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完成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省发热哨点诊室设置要求(试行)》要求,加强发热哨点诊室的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人员能力水平,当好健康守门人。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明确就诊指引,指示标识醒目、清晰可见,通过医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公布就诊流程信息变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避免因疫情防控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院感管理,夯实疫情防控的整体水平。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站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杜绝麻痹和松懈思想,排查漏洞,补齐短板,持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落实落细院内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严格执行院感防控“四项制度”,一要固化坚持病区陪护和探视制度,传染病区取消探视陪护,呼吸、感染等科室实行视频探视,其它普通病区全部实行一患一护一探视,同时限制陪护人员随意走动,最大限度减少病区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二要全面实行病区全封闭严格管理制度,设置唯一进出口通道,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病区。加大院内感染防控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三要强化落实主管医师首诊负责制度,加强监测发现、依法报告和隔离,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规范转入定点医院;四要切实抓好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落实医疗机构感控主体责任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省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配齐配足感控队伍,加强感控的主动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果断采取防范措施。

(四)强化防控意识,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防控意识,认真汲取哈尔滨聚集性疫情等事件经验教训,按照《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155号),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高低进行相应等级防护,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严格实施三级预检分诊流程,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从事预检分诊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加强入院人员排查和管理、尤其是加强境外入(返)开人员的排查力度,大力推进健康通行码查验工作,做到不漏一人,及时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强化检测能力,提升肺炎诊断水平。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建设,县人民医院要建设核酸实验室,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务件,县中医院、复康医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条件,满足大规模开展核酸抗体检测工作需要。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全链条质量保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肺炎核酸检测信息记录、上报等相关工作,分级分类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培训,开展定期抽查复检一致性评价和室间质量评价,保障检测质量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六)强化分级诊疗,落实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因势利导,聚焦公立医院门急诊患者高密度聚集、长时间等候的诊疗点位、检查点位、手续办理点位等,通过扩容、增源、错峰、限制人流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减量提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救治作用,推动优质疗资源下沉和上下转诊机制落实,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安全。

(七)推进“互联网+医疗”,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是落实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通过采取自助预约、网络、银行卡、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全力推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精确至30分钟内,完善就诊和检查时间段(点)告知,减少预约患者候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避免因患者聚集加大疫情防控风险。到2020年底,二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率大幅度提升;二是推动落实远程医疗制度。积极建立完善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进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避免因不必要的转诊出现基层患者的流动和聚集;三是推进其他智慧医疗服务。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电子病历自主打印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诊间(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减少就诊人员流动。

(八)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内涵。一是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设置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避免患者院内流动,降低院感风险。二是落实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设立医务社工岗位,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为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疫情防控知识宣教等支持服务。三是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探索后勤服务中心模式,加强后勤服务管理,大力改善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美、整、干净、贴心、舒适的就医环境。

(九)优化诊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一是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数,入径率达到30%以上,推行日间手术,增强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减少住院天数,避免过度医疗;二是继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发〔2019〕50号),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过度检查,进一步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三是提供优质护理及延伸服务。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纵深力展,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覆盖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服务;四是推进合理用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临床药师,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依托药学质控中心,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提升全市合理用药和用药水平。

(十)加强行风建设,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一是严格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办发〔2017〕236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市医德医风考评信息化平台,继续开展第三方行风满意度测评工作,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二是严格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和水平。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对患者咨询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减少患者奔波。并将疫情防控内容纳入医患沟通的内容,助力疫情防控;三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充分利用医疗“三监管”平台,加强对不规范医疗行为监管,及时通报平台监测结果,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二级及以上医院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医患沟通中心(办公室),实行“首诉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底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于2020年6月底前制定本辖区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

(二)督促实施阶段(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各地各单位要对照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整改提高。我局将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督促落实和指导,每年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2年12月)。各单位要对该项工作推进情况、工作成效和问题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模式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

(二)强化督促指导。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情况点上反馈与面上通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对该项工作从三个层次进行全方位督导。一是依托县级医疗质控中心,分类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二是依托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对各单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三是我局将于每年12月组织开展阶段评估,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病毒;住院部管理;疫情管理;科学保障;医院感染

病毒肺炎(COVID-19,肺炎)现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三级综合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关键组织,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素养及良好的应急管理水平。目前,医院一般将较多的精力放于疫情防护工作,但对于日常病房的护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同样不能松懈[2],做好住院部的管理,守护好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线,才能夺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肺炎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具有住院患者多,病源复杂,人员密集的特点,是病毒防控的重点区域。为有效应对疫情,消除群众恐慌情绪,确保住院患者的诊疗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该院启动了有机合理的、全方位患者筛查流程和系列应急管理措施,强化内部组织管理,外防人员流动,实时管控病区秩序,实现了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目前住院部运转良好,无交叉感染病例发生,现基于经验总结和文献报告如下,为肺炎疫情下住院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制度管理

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精神,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的病原学特点,结合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医院自身诊疗条件,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及各项流程的科学规划,坚决杜绝语言制定流于形式、应急物资保障不足、应急人员不足、应急知识不到位、应急信息不畅通等问题[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由于的各项信息尚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知的阶段,医院不但需要根据其最新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数据调整防控措施,而且需要根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严格落实感控三级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感染管理科人员全程感控统筹管理,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第三责任人,重点进行科室医患的排查,防控风险点的排查,流动人员的排查,防控物品的请领、管控及正确使用。做到层层落实,逐级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人人防控,防控人人,主动跟进、主动作为的联防联控机制。

2加强培训

结合网络直播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医院感染培训,并加强住院部内全体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全院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云办公平台进行网络学习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现已开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发展趋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检分诊、应对策略、防护口罩使用、隔离衣防护服使用、应急工作流程、医疗垃圾的处理、日常生活和心理疏导等。同时强调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与健康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4]。

3患者及家属管理

住院部进行封闭式管理,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由专人把守,禁止出入,仅留1个总出入口,供医护人员及其他必要人员进入。所有进出必须登记、测体温,有专人把守。严格陪护制度,陪护人员凭陪员证出入,一名患者严格要求一人或无人陪护,如因住院患者病重需要增加培护人员时,必须经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同意并上报上级部门后方可增加。并且加强对患者、培护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肺炎的防护知识,指导其做好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所有出入病区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每日有专人进行体温监测,每日最少两次,并有登记。住院的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下不允许出病房或病区,患者买、取物品有科室护理人员专人进行,采取专人送餐制,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出行,尽最大可能杜绝患者交叉的可能。对于不服从规定,影响秩序者,上报保卫科人员或报警处理。同时,取消探视制度,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制度制定的原因,避免出现医患矛盾。

4病房管理

住院部各科室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普通病房与隔离病房,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隔离病房专人管理,禁止患者出入,医护人员行二级及二级以上防护措施,医疗废物按照肺炎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管理条例做好规范处置。科室有发热患者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均收隔离病房,进行排查。门诊患者需住院治疗,需在门诊进行肺炎的排查,要求患者及家属行CT及血常规的检查,排除的情况下方可住院。一旦发生感染疑似爆发或爆发,科室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调查、处置的工作。

5医护人员管理

肺炎作为全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必须要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该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健康监测,医院所有工作人员每日最少两次进行体温监测,体温、呼吸系统症状异常的及时进行排查。②加强职业防护,对于疫情期间紧缺的防护物资(防护衣、护目镜、面屏、N95口罩)、消毒用品,简化招标采购流程,实施归口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受物资短缺的影响。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生和护士的排班调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④提供健康支持,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具有预防效果、增强免疫力的制剂和保健药品,并加强饮食与营养支持。⑤提供心理支持,医院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制定了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工作方案,积极做好心态评估和管理。对于由于疫情抽调至外地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在其返回原工作岗位后,更要提供好心理支持,保障人员能够健康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与护理服务。

6感控督导工作管理

依据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设立感控督导组,对医院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分设督导小组:即医疗废物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组、重症中心组、住院处组、消毒组,各组均有专人负责,实行日报告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住院部各区域由保洁人员负责消毒,区域包括:各楼层、大厅、辅助检查区域,2次/日,有污染时随时消毒。病区加强日常通风,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擦拭消毒,1次/日,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转出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病房先采用3%过氧化氢喷雾等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再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7小结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累计确诊超过900万名肺炎患者,是对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保障机制的重大考验。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各级医院需要针对各部门各类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保障医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4]。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也在逐步进行,但医院和全体医护人员作为中坚力量,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管理,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工作,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将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降至为零,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8篇

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一)夯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指导支持。强化医疗救治“五个结合”。强化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发热病人闭环管理,推进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风险排查和评估。健全县核酸检测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提升全员核酸筛查应急能力。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做好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优化感控资源配置,强化感控制度建设与感控措施落实。加大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疫情防控措施督导检查力度。

(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平战结合、防治结合,加强医疗资源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提升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助力医防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总结提炼肺炎疫情防治经验,重点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优势学科群,提升传染病依法依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核心能力

(三)启动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纲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心理卫生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发展,研究医疗机构多院区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科学有序发展。

(四)打造医疗高地。推进县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推进县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五)补齐发展短板。深化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以“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癌症、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诊疗管理。

三、聚焦创新驱动,深化医疗领域改革试点

(六)深化医疗管理要素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机构、科室、人员、技术准入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启动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年两试”和2020-2021年度分层分类医师定期考核改革。

四、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治理能力水平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压实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限制类技术”备案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器械管理,强化重点监控药耗临床使用监测,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八)深化医疗纠纷预防调处。巩固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和治理体系,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安保力量、安检设施、安保系统在内的“三防”能力建设。巩固发展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九)提质推进精神心理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和精神科转岗医师培训,开展民营精神疾病专科机构规范化巡回指导培训,促进全县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提质增效。

五、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系统医德医风建设

(十)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专题活动,优化卫生健康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工作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指导医疗机构完善行风管理架构。探索开展医疗机构行风满意度调查。深入实施“民营医院管理年”、“人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大型医院巡查”和“回头看”工作。

(十一)落实关心关爱举措。做好第4个“中国医师节”、第110届“国际护士节”等主题庆祝活动,激发医务人员干事创业活力,为改革创新凝聚强大智力支撑。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9篇

一、统筹部署,组织到位,落实责任

进入“五一”小长假后,我县按照省、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近期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响应、立即落实,全面谋划部署我县近期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积极组建县节假日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四大家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全县各机关单位、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节假日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五一”期间我县各乡镇、部门、单位、个人的工作职责,为我县假期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我县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落实主体责任,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并保证有突发疫情情况能及时果断处理。我县还组织召开“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动员部署会,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全县各乡镇、重点交通要道、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研判分析,对全县“五一”期间疫情防控及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系统周密的部署。

二、统筹安排,干群同心,加强对外防控

小长假到来之际,县卫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未雨绸缪,加强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状况,特别是印度等地区疫情防控情况,联合县交通、外事办、公安等部门认真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工作,按要求对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反县人员采取14天集中隔离措施,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到目前为止,我县共计排查356人,暂未发现有湖北、黑龙江及境外等疫情防控敏感区反县人员。我县还提前为疾控中心实验室配备了pcr等一大批先进检验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了“五一”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修订完善了《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充实了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专业队伍,组织节假日应急防控演练,良好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是我县在本次“五一”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及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前提。

三、强化防控能力,突出重点环节

我县节日期间全面加强隔离观察和医疗救治工作准备,将县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设置预诊分诊、发热门诊及隔离治疗专用病房,县疾控中心作为全州3个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实验室之一,承担了重要交通要道驻点筛查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将位于县城郊的卡瓦洛日酒店作为集中隔离观察点,设置隔离医学观察室32间,将排查出的来自武汉等重点疫区、密切接触者等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观察,落实医务人员和公安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检测,进一步做好内防疫情反弹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结合2020年4月29日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报送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肺炎院感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院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自查,认真排查了院感防控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我县贯通南北、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特点我县设置了仁达乡检测点,从公安、卫健、交通、民兵等四家单位抽调能力强、素质高的精干力量组成站点执勤组,进行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检疫检测,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重点查看跟车人员健康防疫码信息,进一步推动游客及车辆安全有序流动,筑牢病毒防控的堡垒作用。

四、制定工作方案,做好重点防控

我县旅游资源稀少但散落的自驾游地点颇多,结合实际情况和旅游资源类型县卫健局联合文化和旅游局修订完善了《“五一”期间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要求对相关景点进行限流,引导游客错时错峰流动并做好防护措施。县疾控、公安、文广、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持续强化对宾馆酒店等重点区域的排查力度,加强外来人员的检疫检查,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压紧压实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退烧药物管理和发热患者登记备案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应对、及时处置,形成群防群控的防控工作格局,切实织密病毒防控动态巡查网。县交通部门对交通工具进行监督管理,按要求对公共交通工具承载量进行控制,严格消毒措施及通风要求,县疾控中心按要求对客运站进行消毒,并配合交通部门对乘客进行体温测量。县卫生执法联合县疾控中心督促酒店严格按照要求对办理住宿人员开展体温测量及消毒工作,并不定时开展抽查。

五、规范集中隔离,做好隔离保障

我县全面加强隔离观察和医疗救治工作准备,将县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并按照要求设立集中隔高点,明确了隔离点由县卫健局管理并负主要责任。我县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明确隔离期限为14天。解除隔离标准为:距离最后1次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满14天;未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连续2次(间隔24小时以上)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若检测阴性,仍需持续至观察期满。疑似病例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集中隔离。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后,由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该通知书在省内有效,各地互认。按要求统一隔离收费标准,并对隔离点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六、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控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统筹推进春夏季节手足口病、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并依托爱国卫生平台,对城区、乡镇、村寨进行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加大农贸市场、餐馆饭店、集中营业厅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督察,对人员集中场所进行消毒保洁,营造良好卫生环境,达到了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目的,从而确保了我县“五一”期间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趋向平稳。“五一”期间,我县尚未有传染病疫情发生。

七、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值班值守

新冠疫情医院总结范文第10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在我区内肺炎疫情的危害,提高应对肺炎的应急反应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环境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

7.《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区镇行政区域内散发性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调整。

四、工作原则

坚持把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实施分级负责,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调度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及援救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资金物资组、会务材料组、宣传报道组、防控排查组、后勤保障组、人员调配组、环境整治组、社会稳定组、督导检查组、医疗救护组、企业防控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卫健科,王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事宜。(具体分组见附件)

六、预警预测

领导小组根据监测报告做出部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危害程度做出应急处置方案。防控排查组负责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一)信息报送。辖区内专班排查小分队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镇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2小时内向区防办报告。

(二)应急处置。防疫领导小组接到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信息后,立即启动《镇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镇防疫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处理,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医疗救护组根据领导小组要求立即开赴现场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疫情程度(能否控制、是否需要增援力量、救治物品补充和转送交通工具)等。

2.镇防疫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及时上级汇报情况,同时组织辖区村、社区和其它职能部门做好人员排查、信息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疑似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严格按要求进行转诊;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相关地点进行卫生处理,;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采取暂时封闭或者封存疑似被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紧急措施;做好报告、病例分析与总结;协助上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

4.宣传报道组应及时准确了解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防疫领导小组报送信息。及时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出现病例的村、社区应立即做好全员核算检测的准备工作,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检测。

七、预案管理

本预案实施动态管理,将根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组织修订。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师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院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