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范文

时间:2023-03-05 21:48:43

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走班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95-01

1.走班制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走班制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学业水平选择相应的课程和老师。走班制是应对新高考政策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课模式,相比于固定班级教学模式,走班制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到相应的教室去上课,而日常管理仍固定在他所在的行政班。随着改革的深化,面对不同学生,对必修课程掌握的水平差异,走班教学由选修可扩大到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层次的课程。

走班制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我国需要相适应的先进教育制度。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自2001年起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腿经素质教育,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旧的高考招生制度已无法与之相适应,应运而生的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1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定下可浙江教育工作的"改革"基调。刘希平表示,今年,普通高中走班选课由选修课程扩大到必修课程,这使得走班教学成了浙江省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2.目前实施走班制的优点

走班制教学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选择权,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成绩提高。作为新高考政策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2.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走班制教学赋予了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课程的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就很难对这门课程提起兴趣,也很难学好这门课程。走班制不仅排除了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走班制教学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2.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人发展。走班制教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必修课程,更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和个人的发展。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得太快,授课难度过深,无法吸收;部分学生又认为老师授课知识过于简单,进程太慢,简单的知识反复讲解,浪费其时间。老师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

实施走班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进度的老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同学之间水平相仿,相互交流,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能提升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2.3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交往范围局限于学校划分的行政班级。而走班制教学使得学生的接触面更广,学生可以和更多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得以接触,使学生在校园里的朋友不在局限于本班同学。同时也扩大了优秀同学的影响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2.4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不同行政班之间的差距,选课走班使得教学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从而有效消除一些班级成为"尖子班",另一些班级成为"普通班"的现象。同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3.走班制的弊端

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走班制作为一种流动式的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不多,学生要花时间去适应老师,频繁的更换老师,学生也要频繁的去适应不同的老师。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经常是一位老师带一班同学三年,同学不需要经常去适应老师。同学与老师的交流更深,彼此之间感情更深厚。走班制更考验同学们交流的主动性。

3.2由于学生上课的老师不是学生的班主任和传统意义上的任课老师,所以部分同学会因此放松对自己的管理,不认真学习。这使得其成绩会因没有老师的监督而直线下降。

3.3实习走班制,一个老师要带不同的学生,兼之与部分同学不是很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出现逃课或让人代替其去上课的现象,加大了管理难度。

3.4部分学生会因为家长干预或面子问题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使走班制失去了本该有的优点。

4.走班制的完善建议

4.1针对学生对走班制的教学模式的不了解,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选课和生活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会对选课感到茫然和无从下手。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走班制理念的普及,让家长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学生也应当树立正确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4.2学校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应当为相应的学生配备指导老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手册。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找自己的指导老师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例如,一个指导老师负责10到20个学生,使其有精力去解决各个同学遇到的各种问题。

4.3在进行选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应测试,不公开成绩,将成绩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分析。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进行选课时,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选课,给出建议,学生根据建议自主选择。这样学生能对自己所要选择的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课程。

4.4建立班级负责人制度。为了防止出现逃课现象,每班都应选出班级负责人,由班级负责人负责点到,对同学上课情况做记录,严厉打击逃课行为。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高考政策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自始至终,高中数学的教学就受到高考政策或者一系列教育教学新课标的影响,即使这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被教师所普遍应用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也从未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非但没有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反而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了热情。从现在的高考新政策中不难看出,考试科目虽无明显变化,却在无形之中将学生的兴趣放在了首要位置,例如江苏省的“三加三”的高考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使高考形式更加人性化。

一、新高考政策下数学教学的现状

不论对于已经适应高考政策的高三学生,还是刚刚进入高中的高一生而言,高中数学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数学语言的抽象、思维方式的独特使得一些高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渐渐失去信心。而另一方面,教师恰似“中华题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喘不过气。所以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出台的新高考政策,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压力。虽然高中生即将面临的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但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而不是将应试教育的帽子强扣在学生头上,这样一来,“高分低能”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例如江苏省的高考改革完全凸显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学习是十分头疼的,甚至有些同学甘愿放弃数学在其他学科上将分数补回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可以说数学这门学科是高中的基础学科,它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动脑能力,这对于每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新高考政策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深深根植在教育者心中的教学观念就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死板的教育观念应当摒除。高考政策的不断更新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了解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还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因为用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出的“高分学生”很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顺应时展的要求。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第一步,也是基石,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做题,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这样才能够适应新的高考政策,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新高考政策下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高考政策的出现意味着教师要对今后每一科目的学习与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适应新高考政策下的高中教学。而对于数学这一占据高中学习重要地位的学科而言,教师更应该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概念比较多,就需要教师运用辅助教学的工具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更能够将数学理论和公式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数学知识更具象。还可以利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课堂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比口头教授的更清晰,而且有助于学生进行笔记摘抄,又为课后的巩固复习提供了便利。所以转变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是适应新高考政策的有效途径。

四、新高考政策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如今随着各地高考政策的更新,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政策,教师需要对当下的数学课堂进行反思,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明确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学生亲自给教师提出建议,这样对于改变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帮助,也方便教师对此进行调整,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教师之间应该增加交流,对各自的教学经验进行探讨。通过交流探讨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适合自己的授课方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对课堂内容进行很好的安排,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进行模拟授课,其实在反复地模拟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收获很多。

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日后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高考新政策的影响下,数学教学应该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而且如今高考政策的转变使得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能力上,而不是纯粹地为了解决问题而设置问题。所以需要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够适应如今的高考新政策。

参考文献:

[1]周爱琴.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文理导航,2010.10.

[2]王春艳.高考试题背景下的数学不等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

[3]孙国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知识经济,2014.12.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教育;学科文化;多元评价

随着2015年新的高考相关的政策的颁布,高考科目及录取工作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教师,无疑影响是最大的。化学由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转为学业类型的考试,随着这一改变化学的教学肯定也要随之进行大幅改进。回顾近几年的化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新课题、素质教育等多种新形式的课堂教育模式[3-5]。但是这一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有点举步维艰。在高考难度大的前提之下,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的时间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学校大多把空余时间用于做题,这也是各个学校的要求知识过关。教师把总结好的结题模板灌输给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把化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记忆的模式。教师把知识点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提供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时这些途径或方法都是脱离化学知识本身的。这就把高中化学教育变成了教师和高考命题人的一场博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是高中阶段一门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很新颖的学科,但是以上的这些行为极大的剥离了学习的乐趣。化学的学科价值不应由高考科目非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的高和低来决定。新高考模下笔者认为作为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准备。

一、讲学科文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现在很多同学经过三年的学科的相关练习,能够解答一些很难的习题,但是如果谈到学科文化如化学学科发展历程,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化学学科知识的背景等等。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心里是很模糊的,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对有机物苯的学习。苯的结构在书本上的体现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从苯被发现到结构初步确定出来中间经历了大约四十多年的历史。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接触这些内容,他们中一部分人把化学实验看成是很好玩很容易的一件事,对化学枯燥艰辛的一面没有认识。这些在他们以后升入大学后如果继续从事化学类相关学科的学习时不容易沉下心来艰苦钻研和研究。在新高考模式下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科学严谨一面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的相关文化,真正热爱化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真正的内涵。

二、课后发散,锻炼能力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理工科毕业论文撰写近年来被媒体诟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科技类的论文的撰写几乎绝迹。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并没有实质改变。对学生的考察一直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现在中国的论文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但是从媒体的调查来看普遍质量不高,引用率低[6]。笔者认为撰写科技类的小论文应该是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小论文,字数不必太多,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这要求学生自己找途径来获取所需素材,自己甄选素材。如果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那么相信他们在大学撰写毕业论文是相对要更为轻松。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新高考模式下积极尝试的一个方向。

三、多元评价,解放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在破除“一考定终生”和“唯分数论”都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尝试。这些政策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是我们应该引入多个因素来全面考察。就化学学科而言应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模块来考察学生,理论和实践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各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例如某个学生有可能理论学习不是特别透彻,但是有可能在学期学习阶段设计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或者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这些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中应当予以体现,而不是单纯的像以前一样学生的成绩单就是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之,教育应该是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应该准确来说大多只能说是教学而不是教育。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将化学教育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来,化学教育应该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些更为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亲自体会化学的乐趣及其中的艰难之处。这对学生能够走的更远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参与实验希望传递给他们化学学科中不怕失败,为了真理漫漫求索的精神,以及由此给予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师能有更大的自由,教师自由才能引导学生自由。教育应该基于书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高于课本,着眼于更远的未来。今后的化学课堂应该可以更为开放,在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应该鼓励其应用于生活实践。化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品格。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动手去解决问题,有方法来分析问题,有意愿去思考问题。希望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化学能真正走向教育而不是仅仅只是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玲.四川高考明年全部回归全国卷2020年实施新方案[EB/OL].

[2]高升.新轮高考改革高中将迎三大变化[EB/OL].

[3]侯晓丽.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2):1-5.

[4]惠婉婉.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之我见[J].长安学刊,2013,4(5):90-92.

[5]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13):38

[6]韩娜.中国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三[N].北京晨报,2014-2-11(A06).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4篇

这个问题与高考有关,但要跳出高考来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大学综合的文化氛围、优良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科专业等良好条件对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十分重要。但培养创新人才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一个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兴趣,打下的知识基础,形成的综合素质,对他在大学深造,以及工作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性与基础性作用。所以,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创新人才应该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但能不能成为创新人才,关键是在工作中能不能取得创新业绩。大学生走上社会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所在单位的小环境,是不是比较优化,是不是比较宽容,也是他们能不能脱颖而出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社会、用人单位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契机。

高考看起来是高等教育的事,但实际上远远超出了高等教育的范围。从浙江、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首先高度关注并且开始积极探索的是高中学校。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很明确,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比如一年两考、分类考试、自选三科、增加春季高考等;二是扩大高校的自。通过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与多元录取机制,增加高校招生录取的自。未来的高考应该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政府则起到宏观调控、保证公平的作用。

从人才选拔标准看,学生综合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高中与大学一起研讨和探索。比如,综合评价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测评档案应当真实可靠、可以比较,不能千校一面、万人一面,要通过证据、事实和数据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这需要高中学校下功夫;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则需要高校认真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办法。另外,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等与过去相比会发生改变,给大学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需要与高中配套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改革的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5年“两会”期间,您就教育相关问题提交了提案,提出中小学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促进自身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请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给中学带来了哪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对教育观念的挑战。一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把改革方案的解读碎片化或应试化。二是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实行选课走班后,上海、浙江的许多高中学校都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工作、社会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三是要树立现代教学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

效果。

第二个挑战是对教育评价机制的挑战。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仅看高考录取率是片面的。如何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这都涉及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式。要发挥评价体系在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高考改革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就是学生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要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业考试,以及自选科目的等级考试,等级考的成绩要加权赋分计入高考成绩。同时,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也要有一些测试,比如通用技术基础、职业倾向与职业潜能等。在这方面,一些高职、中职学校都在进行尝试。总之,要把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各方面能力素质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第三个挑战是对高中教学方式的挑战。过去有一些高中学校尝试选课制、走班教学、翻转课堂,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成功经验,结合国情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一些学校坚持了很多年,有的还获得了部级教学成果奖。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选择权增加,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从过去的改革尝试转变成一种新常态。这将是一个重大变革,必然对高中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人事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以及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配置带来严峻挑战。当然,在实践探索层面,由于我国教育的差异性比较大,不但有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就是同一学区内的不同学校也存在差异,因此,没有“一刀切”的模式,改革应该尊重学校的首创精神,鼓励学校进行多样化探索。我们曾经到上海、浙江进行专题调研和督查,发现每个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尝试。比如,上海的高中学校探索全走班、中走班或小走班,浙江的高中学校探索分段分层分类走班等。应当鼓励多样化尝试,只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实现了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5篇

作为语言,英语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手段,有效的交流不仅仅需要掌握语言,更需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英语学科要突出它的实际作用,回归到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听说的基本能力,基本技巧,这就要求一改过去只注重语法的灌输,而不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一、 注重朗读与听说的重要作用

朗读是一种传统语言学习方法,是“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础上,由言语器官把信息传到大脑进而达到理解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眼、口、手、脑协同动作的过程”(朱智贤,1989)是介于听说之间的桥梁,它具备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重功能,有助于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而模仿朗读在纠正学生英语语音的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输入量,培养了语感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那么,我们就要在新时代的便利条件下将朗读进行到极致。教师可以借助现在这么多得教辅工具,如电脑,手机、各种播放器、多媒体白板,甚至在课堂上播放英文原版电影,调动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模仿纯正英语教材中的语音语调,从而纠正了由于母语语音环境对于孩子们发音习惯的影响,使正确的语音表征在学习者的大脑中不断得到巩固,使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有效提高,听力明显提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大量的读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不断给学生增加难度适中的朗读材料,多读才能提高语速和发音的准确性。要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无限接近Native的程度,最后要让孩子张开口说,把他们通过听得到的印象通过说加以强化,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内多设计小组讨论,辩论,讲故事等形式练习口语,而不要满堂灌输语法。

对英语文化的理解程度将决定英语学习能达到的层次,“文化铸造语言”。

二、 增加英语习语的学习

英语习语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较为特别的语言表达式。英语习语在使用过程中,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广泛来源与劳动者的生活习俗,有的来源于宗教仪式、文学、历史,有点来源于古老的传说和寓言。很好的掌握了习语的应用,就能从大量文学作品中汲取到知识,还原到英语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们听说能力的培养。

习语拥有其特有的结构,不能任意拆开或是替换。例如,“No bees, no honey; no work, no money”,无蜂则无蜜,不劳则无酬。“Early sow, early mow.”早种早收。

英语习语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要领会深刻内涵。比如说:“Love me love my dog”,如果按照字面来翻译就是,“爱我就 爱我的狗”,然而实际它的意思是,“爱屋及乌”。He was a cat in the pan.错误的翻译是:“他是盘子中的一只猫”,正确的翻译是,“他是个叛徒”。这一句也很形象,A little bird told me the news.错误的翻译是一只小鸟将此消息告诉我。正确的是消息灵通人士将此消息告诉我。

英语习语能鲜明生动的表现生活。比如“lead a dog’s life ,对应着中国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Roses have thorns.” 玫瑰好看却有刺。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思考探究

新高考政策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老师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符合现状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方法探索中很多老师会对政策的理解出现误解,认为在提倡现代教学方法的时候,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其实,这里的改革是对传统的扬弃,不能一棒子打死。因此,老师在进行教育方法改进的时候,要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课堂教学结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给学生创造一个最有利的学习环境,高效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一、新高考政策下数学教学的现状

无论是对高考政策已经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已经适应的高三学生,还是对刚跨入高中大门的高一学生来说,数学都是高中学习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数学的抽象性和其严密的逻辑性,都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道道鸿沟,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传统的“题库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高压之下,心理的压力使他们对数学渐渐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方法,新高考政策出台了,它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课堂有效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老师都相应的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此来适应高考改革,讲提高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主要的目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应试教学”的帽子,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考试型人才。

二、新高考政策下教育观念的改变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育者对教学的目的有很大的误解,在他们看来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因此,他们也就相应的进行一些高压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是,随着一系列教学教育政策的改革,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死板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应该摒弃。尤其是新高考政策的推行,老师应该了解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新时代新要求,老师必须对教学观念做出改变,顺应时展要求,将只关注学生分数转变为能力、分数一把抓。

三、对新高考政策下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错误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与现代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出入。如果能够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会重焕生机。守住传统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这才是成功的改革。

1.突破旧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逆向讲授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然后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先进行概念等知识点的讲解,再让学生看例题,然后老师进一步讲解。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笔者思考,是不是可以不再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讲解,先让学生自行进行实例的学习,学生讨论探究以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是迷茫无目的的,他们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听课的时候也更加有着重点,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进行“统计案例”这一章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例题,进行研究讨论之后,将不理解的知识点反映给老师,老师再根据他们的反映制作PPT,将统计的数据、相应的统计图制作出来,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

2.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电子书”相结合

多媒体快捷、方便、信息量大、文字多彩且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因此,老师一定要将这一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动画和录像将抽象的知识点制作成电子课件,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老师一定要注意,再优秀的电子课件都不能代替传统的板书,老师必须将传统的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讲解时,因为空间几何的抽象性很强,所以,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地制作成电子课件,将空间几何题利用现代技术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3.“游戏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陈规

以电脑游戏导入教学,可以营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前几分钟进行课前预习或者回顾前一节课的知识,当然,这样的教学安排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此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最终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课前可以适当地进行别的安排。例如,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课前引入,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电脑教育游戏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数学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这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以新高考政策为契机,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缺互补,不能一味地追求新,而将传统教学方法一棒子打死。老师必须探索出传统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新理念相结合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方式,高效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参考文献:

[1]周爱琴.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文理导航,2014(6).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考政策;高中历史;影响;对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通过高中历史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4年新的高考政策的出台,更为今后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根据政策的新变化来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就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新高考政策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1.重视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

总体来讲,2014年高考历史学科大纲与2013年几乎一样。但延续了其对历史基础知识作为考试重点的特点。这符合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突出对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考查。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始终将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切实帮助学生用好、用足教材,从而拿到高考中的“基础分”。

2.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在大纲中,可以明显看出高考历史要求学生能够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时代主题有自我的思考,大纲的开放性更强,也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突破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以更新的视角来思考、分析、解答问题。

3.重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认识自我。大纲中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文化和时代事件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学会通过这些事件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准确地领会历史事件的本质,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表达个人的观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应对新高考要求的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针对新高考政策的要求,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应当紧紧联系高考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扎实打牢学生基础,开拓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解读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的能力,从而适应新高考政策的要求。

1.夯实基础,突出学习重点

教师要始终将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作为历史教学的重点,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扎实开展教学工作。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教学中要通过重要历史事件来串联历史脉络,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意义,学会如何思考。二是历史转折点的解答。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各个转折点的内涵,运用唯物史的观点来解答学生的疑问,特别是对于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其科学的历史观。三是历史意义的介绍。每个件事的历史意义既是对其自身全面的概括,也是对当今社会的警示,能够有助于树立学生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念,从而客观地看待历史,理性地分析历史。

2.转变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用新的观念来锻炼思维。教师要主动关注历史,了解学术界对历史的新研究、新观点,从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同时,要善于用这些新的观念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将教材的稳定性与科研的发展性做一对比,树立学生敢于突破、勇于思考的意识。(2)用新的手段来培养能力。对于学生新的观点,教师要敢于肯定,引导学生用翔实的论据来佐证,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对《辛亥革命》一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并能够让学生用各种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掌握科学的研究习惯。(3)用新的内容来启发思考。历史的发展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新的内容引入教学之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如,将朝鲜近期不断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增强自身的透明性与我国改革开放相对比,凸显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3.关注热点,善于独立思考

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际热点、焦点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洞察力。近年来,伴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加剧,国际风云瞬息万变,如伊拉克国内武装冲突愈演愈烈,韩日、俄日领土之争由来已久,我国南海争端,韩朝南北会谈备受关注等等。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我们了解了这些国际大事的原因、经过、结果,但我们更应当积极地去评价这些事件,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大胆地去预测国际局势的未来发展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我们不是在凭空构想,而是结合相关历史,联系实际情况,加以缜密的思维,力争做到“大胆假设,小心论证”。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高考政策 数学课堂 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新高考政策的内容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研究高考政策走向、命题趋势、考查要求,成为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研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践行者、高考政策的执行者,必须切实将高考政策要求渗透和落实在平时教学的点滴进程之中,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新课改和新高考政策要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和显著提升。现在梳理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高考政策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如何科学组织实施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更加重视双向沟通交流活动的开展

课堂教学是运动、变化、前进的发展进程,在此进程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活动是双向、双边的互动活动。新高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挑战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并且强调指出深刻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与学之间的合作共同体,重视教师的科学引导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而在实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师与生之间的活动相互割裂,没有交集,各自完成讲解和学习任务,缺少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压抑内在情感,影响教学进程及效能。这就要求新高考政策要求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更具“动感”,更有“活力”,将双向交流、双边沟通等融入和渗透进师生之间的学教进程中,组织开展问答式、探讨式、讨论式等具有互动特点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升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教的实效性。如教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内容时,笔者采用问答式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通过上述等比数列定义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等差数列推导出等比数列,那么我们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使用过哪些方法?

生:回顾思考,指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证明通项公式的方法。

师:引导同学们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更加注重数学实践探究能力训练

学习能力培养永远是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更是实施教学的“主任务”。新高考政策的制定是以新课改要求为基准,自然将数学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作为考查和检验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实施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贯彻和落实“学习能力培养首要任务”的重要思想,将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进程之中,设置具有探究、实践特点的教学载体,提出数学探究任务和要求,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实践和思维活动,同时强化高中生探究解析实践过程的有效指导,逐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中,教师组建起同组异质、相互均衡的探究合作小组,设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探究任务,并且向学生提出“求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步骤”、“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否与二次函数的解集讨论相类似”、“正常情况下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等探究解析的要求,组织学生根据所提要求进行针对性合作学习、互助探究、协作讨论等学习活动,在集体协作、集思广益的实践互动下认识到“一元二次不等式图像的特点及解集的解题步骤”,发挥课堂探究任务的有效完成和数学探究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这一“双重功效”。

三、更关注数学高考政策要求的渗透

高考政策的认知和掌握不是短暂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持之以恒的点滴教学进程中逐步认知和掌握。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将新高考政策对学生数学知识及解析能力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化整为零,渗透和落实到相应的章节教学之中,在相关数学知识点内容及案例讲解训练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高考政策中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案例呈现,组织讲解和案例解析等教学活动,通过“积沙成塔”的方式,让高中生适应和适从新高考政策和案例解析要求。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知识点讲解后,教师向高中生指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直线方程的深化,线性规划与实际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在新高考政策命题中,一般都是设置现实问题进行展示和考查,命题时一般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平面区域的确定及求最优解的问题。这样高中生对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及命题趋势有所了解,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迎考能力。

四、更强化良好学习品质情操的培树

新高考政策与新课改要求一样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品质、学习情操,始终把社会优秀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成才先成人是对学科教育教学的最根本、最基础要求,是对学生主体最现实、最基本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作为学生主体成长进步的“引路人”,自然承担和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其课堂教学组织推进中,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各方面教学资源、多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式提振他们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锻炼他们的能力、深化他们的认识,做好高中生善于学习情感的激励、敢于攻克难关的精神及积极向上的品质,促使他们形成优秀学习情操,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

以上是对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的简单论述,还希望更多教学同仁积极深入其中、共同教研,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出力流汗。

参考文献:

[1]李万成.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导学,2013.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 高中生 生物学习兴趣 路径

引言

高中生物学科主要描述以细胞为核心的微观世界,教材内容较为抽象,知识体系更具系统化和理论化,这就直接使得高中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动,而且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激发高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这是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新高考政策背景解读

2016年4月12日,湖南省政府正式出台《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新高考实行“3+3”制度,并且不分文理科,外语享有两次考试机会,择优计入高考总分。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应根据语、数、外三门全国统考成绩和自选三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参考各项综合素质能力,以实现择优录取。新高考政策将于2021年起实施,主要针对2018届高一新生。上述可见,改革之后的高考科目发生巨大的调整和变化,突破当下现行的文理分科高考模式,并将3门学科的自由选择权交由学生,最大程度上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考试需求。

二、激发高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具体路径

1.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高中学习阶段正处于学生体力和精力释放最重要的时期。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尚未全面开发,情绪宣泄也较为频繁,所以更容易产生极端、冲动的想法。另外,由于学生能力的缺乏而出现各种迷茫与烦恼,但这一时期是兴趣、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思想和情感极为敏感,通常会因个人对任课教师的喜好来决定该门课的学习态度。因此,就高中生物课而言,要想使学生从本质上接纳高中生物学科,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往往与日常交际行为存在一定的密切联系,并且二者均影响学科教育质量。而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奇妙的教育功效。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本着公正而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对于何种层次的班级还是何种等级的学生,都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进而而让学生体会到任课教师的真情实意。与此同时,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讨论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新课导入方式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快速使学生进入正式学习状态。高中生物课导入环节就好比音乐的前奏或影视作品的序幕,充满着酝酿意味,并且具有集中注意力、渗透教学主题的功能,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探索欲望。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总结出的教学方法。

(1)生活实际导入

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运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见闻,推进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到“生物”知识就隐藏于生活之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授微生物培养一课时,运用新闻时讯中的“超级细菌”来进行导入,通过观看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新闻,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适当地抛出思考性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利用时下流行的新闻资讯来激发高中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实验推理导入

通过实验演示可将高中生物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适当地使用课本所提供的实验素材来导入新课,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课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渗透”实验,同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思考实验结论。

(3)问题导入

生物教师在讲授“植物体细胞杂交”一课时,可创造性地向学生提问:世界上是否存在这种植物,地上长番茄,地上种土豆呢?而类似这种问题一经抛出,必然会引起高中生的热烈探讨,一旦其学习情绪激涨,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诚然,高中生物新课的导入方式有很多,但仍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和实践,从而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

3.创新高中生物课教育教学方法

固定化教学模式只会使高中生心生厌倦,因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且迅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勤于动脑动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并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营造较为热闹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要巧妙运用日常现象来具化生物知识点。教师使用日常现象来具化抽象的生物知识点,既有利于加深高中生对其记忆,同时又有利于增强高中生对其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教学参与性和自主性,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不同的课堂导方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畅书. 谈谈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J]. 才智,2010(18).

新高考政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高效课堂 立足教材 高效训练 高效备考

在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的生态中,教改成功与否,是否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一个主要的指标就是高考成绩。从对于学校的评价机制来看,学校、社会、教育主管部门主要关注的是每年一次的高考成绩。因此,如果离开普通高中教学的教学实际――高考,谈高效课堂,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是空中楼阁。因为高效教学的落脚点或者是最实际的评价标准还是高考的质量。我认为高效课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高效课堂为基础;高效训练为关键;高效备考为保障。

高中物理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理科综合中的核心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大,知识考查的范围广、难度也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们理科成绩很大程度上与物理成绩密切相关。那么,应该如何立足高考,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呢?现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认识。

一、立足教材,目标紧盯高考

2016的考试大纲相对2015年考试大纲有几点变化:在考试内容第一段删去“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这说明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更加体现了知识与能力不是孤立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本,认真使用好统编或推荐的教材,而不必一味地钻入高考复习的各种资料中。但必须认识到,教材本身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跟不上知识、技术的发展。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以人们关心的自然现象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新问题为题材的题目(信息题)。因此,在训练中,既要依据教材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又要结合高考实际,相应补充一些新知识、新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事实上,从2016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灵活、以能力立意是当前高考改革下的核心命题趋势,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死”,即务必要把核心知识掌握准确、扎实,又要“活”,引导学生们灵活运用死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这就是物理学科素养的呈现,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二、高效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们课堂上知识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哪种程度,最终是需要用学生们练习的状况呈现的,练习既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查,又能达到对于课上知识拓展和延伸的目的,进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但是,学生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题海战术已经不适应当前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在学生们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训练的高效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反馈矫正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课后作业一定要精选精练,要坚决杜绝单纯追求数量而出现重复性作业的问题,这样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练习的难度要适中,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习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总之,高效训练不是口号,关键在于落实在每一节的教学中间去探索和落实,这样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才能够使物理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高效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物理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做好考前备考,好的考前备考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备考呢?总的来说就是宏观规划、完善细节。也就是说要有总的复习计划和目标,然后结合学情具体扎实地落实。就高中物理学科来看,我们首先了解高考考试说明,从考试说明解读考什么;从近年试题解析怎么考;从学生们个人现实明确怎么办。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高效。其次要回归教材,扎实基础。课本是学习之本,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大多数高考题在课本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所以抓纲务本。方可落实“五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再次,引导学生们规划好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听课是主业,跟老师思路走,抓知识方法重点,力争当堂明白。注意,预习了才能真正跟上老师的思路,跟上思路了才能抓住重点,所有学生都要把握的重点就是公共重点,但重要的是要抓住个性化的重点,每个人的知识点认知和把握情景是不一样的,各有需求,自己缺什么就抓什么,重点一定要有个性化,要听懂个性化的重点,当堂消化。最后,要鼓励学生们构建知识体系,当前的高考物理学科更加突出能力的考查,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基础就是对于核心知识的准确、扎实的掌握,把老师和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是根本目的,必须鼓励和要求学生们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坚实的保障。

具体落实到阶段复习上,第一阶段复习方法:按模块复习。按模块复习是高考总复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和题型现在也许有些淡忘了,有些章节还存在一些死角,而按模块复习正好可以把知识点系统梳理一下,复习完一个模块,试着建立知识网络,检查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是否还有没复习到的盲点,再看看这些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不仅把知识点都记下来,而且知道各知识点所涉及的题型和解题思想。第二阶段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各部分内容。重点复习各部分内容时要抓住主要知识点,搞清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使之系统化。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时,要把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运用上,理解概念要在“准”字上下工夫,掌握规律要在“用”字上下工夫。

总之,高考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在立足于学生实际和考试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抓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和准备,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丰平.第四届学校新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报告摘要[R].(教育时报),2010(3).

[2]王爱武.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有效互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