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05 06:45:40

小学作文指导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阅读;积累

一、农村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

学生提到作文就头痛,教师提到上作文课、批改作文就更头痛,这是目前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概括如下:

1.作文书写脏、乱、差,错字一大堆,标点符号问题百出,内容前言不搭后语。一篇文章不是出现无数段落,就是一段拉通,更有甚者,一大段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标点。

2.作文交白卷或只写一两排字,问其原因,回答的结果永远是:写不出来。令其重写的结果就是一拖再拖,直到师生双方都无可奈何为止。

3.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范文,大多数学生都仿写这个内容,甚至连改都懒得改,缺乏创意。

4.抄袭和大段的仿写情况特别严重,优秀作文指导不是学生的辅助教材,而成了他们完成作业的依靠,懒惰思想日趋严重,甚至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

5.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特别严重。吹牛、撒谎、忽悠,大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在文章里感受不到真情,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只剩下虚情假意,违背了写作的初衷与做人的起码要求。

二、如何解决农村小学作文难的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从阅读别人的文章中增长见识,了解一些你不知道的新鲜事,并从习作中慢慢成长起来,从而了解写作的重要性。而且书面要整洁,对待每次习作都要认真,绝不能敷衍了事,欺骗自己。最后在习作中一定要说真话,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不但要在语文课上对每堂课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背诵、归类,还要增加课内“小练笔”的力度,让学生热炒热卖、学以致用。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必须要教师、家长、学生的通力配合,并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制订奖惩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还可以给大家讲讲昨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也可以讲讲自己做的奇怪的梦……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评改、自改、互改的习惯。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相互交流。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因此,在漫漫作文教学路上要不断学习、探索、反思、改进和总结,努力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快乐习作、快乐成长。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2篇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这显然是牵强而不准确的。农村小学在作文指导方面现实中存在那些差距呢?以下总结了几点。

1、注重作文,忽视育人

学生学作文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是,一直以来,“人”、“文”错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小学作文教学机制的各要素中。由于教育评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对人文素质忽视,眼睛盯的是分数;导致作文教学广泛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即重视教学生作文,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行为品质的培养。

2、注重范文,忽视生活

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3、注重形式,忽视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更是情感上的交流,是学生渴求和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时机。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只注重作文的批改形式,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现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薄弱环节。

4、注重应试,忽视交流

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部分教师仍“穿新鞋,走老路”,为了谋求考试中的好成绩,自然把作文教学当作“奉命”而作,“迎合”而作,仿作、套作成风,而忽视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教师没有把作文看成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载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学生有话不想对老师讲。能看到学生作文的恰恰是学生最不愿向之敞开心扉的,于是,以假话、空话、套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了。教师不重视学情调查,作文教学目中无人,命题不合孩子的心里,文章与人品之间隔着一道屏障,自然难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诱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农村小学作文指导思路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秀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2、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意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从抗日战争到越南反击战,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临海的我们还可以去跳“海上迪斯科”,品尝文蛤之类鲜美无比的海鲜。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乡情亲情,赞民风之纯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5、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之美

“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3篇

一、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

作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些问题搞不清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将是一句空话。教师在向学生讲这个问题时,要浅显易懂,讲得越深奥,学生越觉得有难度。我引导学生理解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由此让学生明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话交流,但有时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还要用书面交流,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如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得清楚明白即是作文,只要认真对待,人人都能写好作文。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自己是为了掌握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学习作文的。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消除了畏惧心理,才能真正激发起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选择真、鲜、趣事,写出真情实感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小学生作文并不是无米可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许多事由于他们不善于捕捉而溜掉了,故而让他们动笔时,他们便生编硬造。教师布置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打开作文本满眼都是让座、捡钱包、扶盲人等假故事。学习《小木船》一课后,不少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编故事,造情节,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师批改作文如同嚼蜡。的确,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写作教学的程式化,学生作文的雷同化倾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人人都爱读内容真实、新鲜、充满童趣的文章。试想,如果我们教材中的、等英雄人物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编造的,能教育、感染读者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惊天动地的大事很难遇到,那么我们可以写身边的小事。我注意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写作的材料。一次,自习课快下课时,我走进教室,看到两个学生你推我搡,争辩不休,课下问原因,原来是女同学写字时不小心胳膊超过了“界河”,遭到了男生的奋力还击。我抓住这件事,布置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写出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题目自拟。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拟《自习课上发生的事》,有的拟《“出界”了》。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写得好的学生,并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小事几乎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些事情都可以写入作文。

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引用一篇题为《想起这件事我就想笑》的短文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前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同学马超一起去推自行车回家,我左等右等,可马超的自行车锁就是打不开,我嘴里嘟囔着:‘真笨,连自己的车锁都打不开,看我怎么开。’接过钥匙开锁,可那把锁像锈住了一样,任我左扭右转,就是不开。我心里纳闷: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围观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个出主意那个想办法,还有人搬来了砖头准备砸锁。我忽然发现马超的自行车在不远处放着,我急忙告诉了马超。听了我的话,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起来:‘马超啊马超,你可真是个马大哈。’马超窘得满脸通红。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天了,可每当我想起来时就忍不住想笑,我以后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不能像马超那样马虎。”看着人家的文章,学生不禁一阵赞叹,写得多么真实有趣。学生感悟到了写作的方法,读着文章,初次体味到了写作带来的喜悦,由此,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学生知道了写什么,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来感染、教育读者,达到写作目的。一次批改作文时,我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写新妈妈进家后,作者住到了姥姥家,长期见不到爸爸,有很多话要对爸爸讲,每次打电话,爸爸总说下班后去看他,可每次都失信了……文章写得很真实,可是缺乏细致的描写,感染力不强。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你很想念爸爸,当听爸爸说要来看你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具体写出来?”学生思考后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得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放学后,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姥姥家。我一溜烟儿跑进家属院,在那成堆的自行车里寻找那熟悉的车子,可是我又一次失望了,为什么?这是为什么?爸爸,你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吗?”读着这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孩子心灵的呐喊震撼了。讲评作文时,征得作者的同意后,我饱含感情地读了这篇文章,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我问:“听着文章,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文章能打动我们的心?”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要真挚动人,不仅需要材料真实,而且要写出真情实感。

三、从语文书中学习作文的方法,让文章生动起来

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简单的叙事,读起来干巴巴的,没味。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具体生动起来呢?我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引导学生从语文书中学习作文知识和方法,是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

要使作文生动,首先语言要生动。语言生动的方法很多,如可以在文中准确地使用形容词、象声词等给文章增色,也可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我引导注意学生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感受句子的优美、生动,从而学习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如《再见了亲人》中的反问、设问手法;《林海》中的比喻、拟人手法;《桂林山水》中排比的句式等,不一而就。在阅读教学中,我每每抓住时机指导学生读句子,辨析修辞手法运用上的区别,让学生比较使用与否的效果,练习造句,在练习中逐渐熟练掌握,准确运用。

学生作文中最令人头痛的是不会在描述中对叙述人的语气、感情、神态加以生动的表现。打开作文,满眼看到的是“我说”“他说”之类,缺乏对“怎么样说”的描写。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习生动的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学习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我特别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是怎样生动表现叙述人的语气、神态的。雨来的爸爸是“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爸爸“吧嗒吧嗒抽着烟说”,雨来“嘟嘟囔囔地说”,老人们“含着泪说”等等,让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去体会、理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习每一篇课文我都引导学生注意细微之处的描写,久而久之,学生的书面语言生动了,学生的作文有趣了。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4篇

小学生写作现在存在的状况分析

1.农村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对科技方面的更是难上难。其实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他们的见识受到限制有很大关系。

2.学生不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表达不出,即便写出的东西也大部分是空话套话假话,没有实质的内容。

3.不能出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谈不上自己的独到见解了。例如,写某某有感,谈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等,这些大部分是抄袭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4.写出的作文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

5.文章的表达叙事不具体,生动。

6.开头结尾俗套没有点明主题,泛泛而谈。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怕写” 变成“乐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步使他们愿意写、写得快乐。

二、注重学生的文本教材,把“仿照”变成“创造”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及表现手法,先模仿写,掌握方法后自己创造性的写作。

三、 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把“口语”变成“文章”

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写作时让学生说,把想说的事情先将给大家听,流利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说的通过大家的评价、建议后,把他写成文章的形式。在此注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不受束缚。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四、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把“贫乏”变成“丰富”

学生无话可说,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学生的课外知识贫乏,不喜欢看课外书籍,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阅读有益书籍,这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随之增长。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五、 作文评价的多元化,把“单一”变成“多元”

过去在批改作文中大多是老师一手操办,评语都是老师一个人的建议,达不到老师的标准,导致学生对写作有挫败感,失去写作信心。因此,老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这几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积累生活 ,把“空洞”变成“实际”

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他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切灵感都是来自生活的,写出的文章才不至于空洞无物。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5篇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写作信心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信心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堂小品表演、课堂小游戏等手段创设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既有话可说,又有内容可写,从而激发兴趣,产生创作欲望。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心灵。教师要运用入情入境的语言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沟通中丰富作文形式,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达到较好的作文效果。

二、标新立异,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来

一篇作文只有写出新意来,才有吸引力。所以,选材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掌握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是选材的主要依据。比如在指导学生写《热爱家乡,增光子洲》一文时,我提出这样的要求:要以爱家乡为前提,写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新风貌,突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不少同学围绕题目要求,对素材进行了严格筛选,写的非常出色。

其次,要写出新意来。好的作文内容要丰富,角度要新,要有创意。比如,写一个场面的作文,不乏这样的内容:学习场面、体育比赛场面、劳动场面等等。在写作中大多数学生泛泛地写过程,结果不免写得索然无味。布置这样的作文,我要求学生选一个最好自己经历过的,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找出一个新奇的闪光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事件过程,着重描写,这样文章就精彩多了。

三、组织活动,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首先,要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在日常教学中,除让学生学好教材中的文章外,还要经常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

其次,开展好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小学生平日生活比较单调,教师应主动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会给学生提供大量作文素材,使作文乐趣无穷。比如,开展各种队会活动、班会、诗歌朗诵会、体育比赛、游戏等等。这些有趣的活动,一定会深受学生们喜爱,一定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当他们下笔作文时,一定会词如泉涌,妙笔生花。

四、改进批改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品

首先,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让他们明确从哪些方面下手。我的方法是:第一步让学生在通读作文的基础上,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几个方面作出判断,对要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第二步是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加以推敲,进行修改。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贴近生活感官意识感悟

有位作家曾经说到:作文来源于生活。不是吗?小学作文更是生活的缩影!

请看小学作文主要包含的方面:

1. 记事篇:包括童年趣闻、第一次经历、家庭生活、校园记事、课外活动、社会见闻等方面;

2. 写人篇:包括自我画像、家庭成员、邻里亲朋、老师同学、社会人物及偶像等方面;

3. 状物篇:包括植物、动物、家乡物产、玩具什物等方面;

4. 写景篇:包括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家乡风貌、校园风景等方面;

5. 游记篇:包括郊游、旅游、考察、参观等方面;

6. 看图作文篇:包括单幅图画和多幅图画两方面;

7. 书信篇:包括给××人一封信和拟人散文形式信两方面;

8. 日记篇:包括单篇形式和多篇形式两方面;

9. 想象作文篇:即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

10. 读(观)后感:包括读后感和观后感两方面。

不难看出,小学作文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把各种体裁作文比喻成最美图画的话,那小学作文就是稚嫩的简笔画。你从小学作文中,会深深地体会到,小学作文中所有的语言都似乎能看得到、摸得到、听得到、体会得到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学作文是有血有肉的小小作文,是所有体裁作文的基础。只有明白了这一道理,小学语文老师才能用生活中的范例快乐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每一篇小小作文。

怎样使小学生写作文时更好地贴近生活呢?

一、首先要彻底消除小学生畏惧写作文心里。

在很久很久以前,网上曾流传着这样口头禅:

小小作文,做煞人,不作也不能。老师找我要,我吓得心直跳。老师找我讨,我吓得拔腿跑!

这充分反映了小学生不会写作文和畏惧写作文心里。所以,必须杜绝写抽象思维作文,而多写学生熟知的形象思维作文。并事先给学生一条清晰的思路:写什么(题目)怎样写(按时间顺序、观察顺序、思考顺序、体裁要求顺序等)写些什么(素材来源于实物、实事、实人等)目的是什么或说为啥写(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同时,每次作文之前,都要耐心地告诉学生们:老师先和大家共同熟悉和掌握所要写的人、事、物,再把你熟悉和掌握的用笔“说”出来,难不难啊?小学生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不难!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不畏惧写作文了。

二、培养学生善于用听、看、嗅、摸、想等感官意识体验生活、感悟所写人、事、景、物等内涵。

当学生写人时,可以要求学生多写自我、家庭成员、邻里亲朋、老师同学和使自己受感动的人物、偶像等。

事先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写人的体貌特征、穿着打扮、行为习惯、感人事迹等。

这样,学生写出的人就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而不是一具干瘪的僵尸。

当学生写状物方面的植物描写时,尽可能让学生亲眼看到并熟悉所写的植物。

例如:我在要求学生写《牵牛花》之前,先把学生们带到有牵牛花的围栏边儿。先给学生讲一讲学生很难知道的牵牛花的生长习性,再让学生自己观察牵牛花的根、茎、叶、花的形状与特征,最后让学生永远记住牵牛花最明显特征:花似小喇叭!而中心思想是:牵牛花身体虽很孱弱,但她把最美的花展现给了世人。

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而鲜活地把牵牛花展现出来了。

再如:要求学生写游记时,不要刻板地要求学生必须写什么,而应让他(她)们自由地发挥。写自己最熟悉、记忆最深刻的旅游景点,或和爸妈一起的郊游经历等等。

提示学生像导游一样,用笔介绍一下美丽景点和亲身经历。

这样,学生一定会愉快地接受,写起来也一定得心应手。同时,也彻底杜绝了胡编乱造、凑文章现象。

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或熟知的名人格言等给作文“收口”。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所以,小学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开头、正文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收尾。

提示学生收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句及名人格言、俗语等收尾;

2.尽量做到作文首尾相呼应;

3.最后收尾一段要言简意赅地概括出作文中心思想。杜绝“长篇大论”现象;

4.最后收尾一段里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设想与愿望等;

5.收尾可以嘎然而止,也可以余音未尽。只要应用得当,两种方法都会很美妙。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7篇

一.要言之有物

宗白华说:“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小学作文写作指导,首先要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寻求诗的踪迹,告诉学生作文要写生活,写自己的生活。去看日出日落、去游山玩水、去购买和阅读图书、去学各种特长,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可谓是非常丰富了,但一到写作文,就没有可写的啦。胡编乱造、不真实就成了小学作文的首要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我根据自己女儿的经验,觉得指导小学生作文写作,首先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或家长要善于询问或是引导学生说出对某一生活或活动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的体会和感受积累多了,在写作上才会不胆怯,才会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写。其次要降低作文要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写生活正面的、积极的;还要写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小学生对这些概念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啥事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老师或家长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学生觉得可能没有兴趣。大人和孩子的审美判断标准不一样。我有比较深刻的体验。有一天,我和孩子站在路边树下等她爸爸,孩子看到路边有个商店,要买吃的。我说你怎么看见啥都要买,不买。说着说着,一坨鸟屎就掉到我背上,我以为是什么东西呢,孩子一看,那个笑噢,接着她说妈妈你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说怎么解释,孩子说你不让我买吃的,小鸟也不乐意啦!这就是孩子的逻辑,她觉得很有趣,后来还写了一篇小作文。孩子的逻辑多简单,生活多富有诗意。所以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否符合我们大人的标准,只要是他们自己真切的感受,那都是作文。

二.要言之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高年级作文评价标准主要看是否“达到文从字顺”。所以言之有序是也是小学作文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作文,口里说什么,就写什么,往往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头绪,东一头西一头的。其实,高年级学生作文言之无序也是普遍现象。我姑娘语文老师给我找一些五年级的作文,我通读了一遍,感觉学生作文言之无序确实需要指导。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写暑假生活,第一段写暑假生活很有趣,第二段本该写暑假生活如何有趣的,他就写跑了,写照顾一个亲戚的妹妹去了。照顾亲戚的妹妹有趣也未尝不可,但他写的内容两者毫无关联。“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思维进程。言之有序就是小学生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看法。小学生作文言之无序,实际是认识的模糊。加强序的训练,实际是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把作文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了。这一点在小学高年级更应该重视。怎么指导学生作文言之有序呢?首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要将序的教学要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将重点放在句序、段序上。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诸如以时间、空间为序例文讲解,举一反三、适当反复、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句序和段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作文要注意句和句的关系、段和段的关系,逐步写出言之有序的作文来。其次要留意学生平时的说话。“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话都说不清楚,作文自然也不会清楚。教师或家长平时要指导学生想清楚了再表达,提醒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表示次序的词语,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想清楚了,说话有次序了,学生作文也慢慢会言之有序。

三.要言之有情

《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学作文指导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指导学生写有感情的作文。诗人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说:“她的作文几乎都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她们快乐地共同编织着一样的故事。”我女儿也写作过类似帮助老奶奶过街的作文。情感苍白、不真实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通病。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有感情的作文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没有鲁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他就写不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没有鲁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他就写不出《社戏》。热爱生活,学生才能投入情感以生活,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他的内心世界。这是不是一次次小小的打击令你颓丧?失意后片片落叶也让你忧伤?甚至常常感到忙碌过后的空虚,欣喜过后的无聊?就是他人的一个微笑也让你心跳不止,一个幼小的生命的消亡也令你心碎神伤?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当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移情别恋”,他的作文也肯定充满了情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教师或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写作进行减负,不要让小学生背负沉重的写作负担。我时常告诉女儿,写作是轻松的事情,是你情感的自然表达,不是为了考试才写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女儿准备了一个心情笔记本,每天都记录自己的心情,或三言两语,或是整段表达,总之她每天都表达自己。不是为了考试而写作的作文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写作。同时教师也要创新作文评改方式方法,不要只是打一个作文分就完事了,要向学生展示他的作文一点一滴的好,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写,自愿写,写出感人心的文章来。

小学作文从学生的经验、经历出发,学生对生活充满情感,用热情拥抱生活,同时对写作充满自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逐步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的文章来。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有效指导 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害怕,教师就头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读而不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教师深谙“多读书,写好作”的道理,然而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放手读,却不能有效地加以引导,结果学生虽然书了很多,但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对于写作素材不能起到有效的积累作用;(2)写而不导。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我们布置的作文练习量普遍较大(但也不乏练习量较少的现象),每学期学生“大小作文”的练习量几乎达到20多篇,这其中还不包括小练笔,但在学生的具体练习时,有的教师却对作前指导不够重视,往往仅仅说了一下题目就了事,即使指导,方法也不够恰当,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放任自由式”的练习;(3)仿写不迁。有的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写作,也找来了许多优秀作文供学生阅读,但对具体“仿写”,却不作任何迁移训练指导,学生所能做的仅是“依葫芦画瓢”。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有效指导,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阅读指导,丰富语言积累

1.指导课堂诵读

汉语之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婉转飞扬上。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写作的角度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自始至终在课堂中贯穿“诵读感悟”,注重有层次地读:感知性读、理解性读、品味性读;有重点地读:因文而异、突出重点、自主选择;有指导地读:顺学而导、想象揣摩、赏析体验,从而使文章“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精美、构思的精妙、布局的精致,抵达语言深处,感受主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体会历史与文化的无穷魅力。

2.指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要想完成如此大的阅读任务,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上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要求:(1)指导阅读对象。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现状、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阅读书籍;(2)指导阅读方法。如,浏览泛读法、品味精读法、读写结合法、学用结合法。(3)指导习惯养成。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如:低段学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中段学生可以写感受;高段学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笔记。此外,还要养成遇到生字学查字典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二、强化习作训练,突出方法指导

1.构建全程训练体系

构建全程训练体系应体现一个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作文、由易到难的过程。(1)按句、段、篇,从易到难进行训练。语句是构建文章的“积木”。从一年级起就训练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发展到训练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的文章;(2)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进行训练。先以“写人”的作文为例,无论是说话还是作文,学生都是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因此,在具体习作训练时,我们应先训练学生从写熟悉的人写起,再训练写“陌生人”。以“写景状物”方面的作文训练为例,整个训练过程体现为:可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先写身临其“景”再写联想景物,先写“小场景”再写“大场景”。

2.鼓励学会真情表达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在作文时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让文章富有生命力。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在习作时学会真情表达。

三、运用范文引路,实现能力迁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认为借“石”攻“玉”,可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实践表明,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仿写中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句式表达、段落构成等,从而更好地实现习作能力的迁移。如教学课文《孔子游春》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精彩的排比句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在具体教学时,在为学生讲解排比句的表达效果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用“()的()是她()的()”的句式进行模仿练笔,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会使用排比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文荣.小学作文教学“五忌”[N].教师报,2001.

[2]陈静.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志[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3.

[3]孙若娟.智慧作文初探[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

[4]陆薇琳.让阅读成为习惯[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语文;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小学到大学整个写作教学的启蒙期,是关系到将来能否用笔创作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重要阶段。长久以来,不少同仁学者对它的微观研究可谓不算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何对小学作文进行宏观指导的论著也为数不少,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讲清意义,提高认识,明白为什么写

在平素的教学中,笔者听了不少教师上作文指导课,其成功的模式大致为:板题、解题、选材、列提纲、教师下水文等。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规定的程式去写。

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不越指导“雷池”一步,把“下水文”中运用好词语均书诸于黑板,让学生效仿。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洋洋自得,而学生却无所适从,写不出一句来,要问起“为什么写”时,学生更是哑口无言,因此,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要向学生讲清本次作文的写作意义;既要讲清写作与阅读的意义,又要讲清写作为社会服务的意义。这样,从小学生的对写好作文的正确观念,克服作文的盲目性、盲从性以及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只有对学生经常不断地加以训练,使学生既能提高对每次作文的目的的认识,只能提高写作水平。“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如在一次命题作文《记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好多同学都觉得“星期天”很多,要写出“快乐”都很少。其因是绝大部分学生的星期天是在”书山题海”中度过的,要找“快乐”的确很难。我根据这个状况,在讲“为什么写”时,教育学生以苦为乐,苦中找乐,苦中造乐,写苦表乐。这样,学生的写作情趣激昂,个个处于感奋状态。从写成的作文看,大部分得体。由此可见,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是写好每一篇作文的首要关键。如果作者不明白为什么写,是很难把自己内心的真情表白出来的,甚至会表现言不达情意,文不表中心。然而,明白了为什么写,也就是使学生有了正确的写作导向。

二、明确题旨,选好材料,解决写些什么

在明白了“为什么写”的同时,教师要根据确定的文题,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眼”,正确领会命题的意蕴,进行审题。笔者结合阅读教学,把各类命题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认识题目与文章的关系,让学生用归类比较法去认识题目与文章的关系,让学生用归类比较法去认识哪些文题分别属于以人、以事、以景、以物、以时间、以地点命题等等,说出特点,如对《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一件难忘的事情》《记一件我喜欢的事情》等文题,在组织学生进行审题讨论中,同学们都能一致认为一三题写别人和自己都行,第二题必须写本人自己。同时还能说出文章的题眼,第一题写“亲身经历”,第二题写“难忘”,第三题是写“喜欢”。

在学生明确题旨之后,教师必须要做好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因为文章要好,重在选材。合理选材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题眼,呈现主题,一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紧紧相关的。二是选取典型,以小见大。由于小学生是思维路子狭窄,常常写同学总是认真学习,乐于助人,遵守纪律,写老师也总是带病上课,熬夜备课,写出来的都是平淡无奇,千人一面。选取典型材料时,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选取别人不注意选的平凡小事,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从细处见精神。三是展开想象,到新材料。小学生生活单一,观察事物随意性大,每到作文课,总有许多同学唉声叹气,总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仿照读过的课文,或是把书报上的、电影电视上看到的间接材料选取过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所选择材料进行再创造。

三、结构文章,合理布局,教会怎么样写

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是对所选材料的恰当安排,特别是对刚起步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耐心指导。从文章的总体结构来说,要尽量使小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

文章的开头,虽然篇幅短小,可它是全文的一个最自然最恰当的序幕。若这个序幕拉得太长,离题太远,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读了开头就兴趣索然。高尔基曾说过,开头一句是最困难的。这也证明了学生作文“头难起”的实质所在。然而,作文开头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开门见山,揭示矛盾式,引语引诗式,点题解题式等,但不管选择什么方式开头,都不能脱离文章内容,都应该做到落笔近,入题映,式样新。

恩格斯指出,文章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若结尾收的好,则可以收到意尽而言止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写文章亦是如此。“头难起,尾难落”,落不好尾,就会破坏全篇文章的和谐美和整体美。因此,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结尾时,可采用:希望号召式、首尾呼应式、画龙点睛式、总结全文式、留有余味式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应注意力求自然、贴切、有韵味。

至于文章中间的主体部分,则更应重视,可根据小学作文训练的文体,着重要知道他们注重的线索,同时要安排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等,还要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力求叙述完整,写人完整。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10篇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能达意。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写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说。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我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做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同学们都赞同地点点头。

3.进行综合性听说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根据新理念对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口语交际、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物、说明事件、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常见的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作文教学应增添事件的讲述、辩论、演讲,专题报告等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听说的形式、技巧:通过“听说教学”的综合练习,在结构方面使学生将能够识别作者的风格,识别正确、恰当的语法、措词和句法,通过视听媒体扩大词汇量,欣赏不同形式的创造性表达的美;在释义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发展评判媒体和评价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认识到节奏、方言、沉默、抑扬顿挫对提高演讲和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视听中集中注重主题和情节,从视听活动中获取信息;在运用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形成听力技巧,在班级讨论中倾听同学的意见,别人朗读时认真听,培养欣赏艺术、音乐和文学的能力,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和促进语言学习,进行娱乐性视听活动,借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体表达思想;在跨学科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利用批判性视听实现跨学科学习,参加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大组形式的视听活动,合作完成语言艺术课题练习,通过视听活动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别,积极参加群体听力活动。这样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教育观、整体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思路、方向。

4.引导学生大胆仿写,奠定写作基础

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仔细回味写得较好的几个片段,我惊讶地发现这几段竟然都是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段落写的。我就以仿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作文的大门。经过实践,我发现,仿写不能是机械的、被动的、无目标的,应该确定训练重点,目的明确地进行指导。

4.1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形象生动的拟人句、节奏强烈给人以震撼的排比句、语意强烈的反问句等,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仿写句子,并把写得有创意的句子打印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栏里,学生便觉得写作不是很难,仿写十分踊跃。

4.2抓精彩片段仿写。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段,我们在一起仔细分析、品味了这些语段的妙处后,用激将的形式引导:“这有什么呀?我们能写出比这些更好的段落!不敢向它挑战的举手!”出于不服输的心理,学生会有强烈的求胜欲望,都会绞尽脑汁尽量写出超过课文内容的片段。

4.3抓住文章特色仿写。有的文章开头新颖,有的开头、结尾前后呼应,有的总分层次清晰,有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有的动作描写出色……这些都是进行仿写训练的重要契机,因此,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而且,不但要求写,还要求写出新意。

上一篇:模糊语言学范文 下一篇:综合英语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