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05 06:45:40

小学作文指导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阅读;积累

一、农村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

学生提到作文就头痛,教师提到上作文课、批改作文就更头痛,这是目前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概括如下:

1.作文书写脏、乱、差,错字一大堆,标点符号问题百出,内容前言不搭后语。一篇文章不是出现无数段落,就是一段拉通,更有甚者,一大段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标点。

2.作文交白卷或只写一两排字,问其原因,回答的结果永远是:写不出来。令其重写的结果就是一拖再拖,直到师生双方都无可奈何为止。

3.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范文,大多数学生都仿写这个内容,甚至连改都懒得改,缺乏创意。

4.抄袭和大段的仿写情况特别严重,优秀作文指导不是学生的辅助教材,而成了他们完成作业的依靠,懒惰思想日趋严重,甚至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

5.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特别严重。吹牛、撒谎、忽悠,大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在文章里感受不到真情,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只剩下虚情假意,违背了写作的初衷与做人的起码要求。

二、如何解决农村小学作文难的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从阅读别人的文章中增长见识,了解一些你不知道的新鲜事,并从习作中慢慢成长起来,从而了解写作的重要性。而且书面要整洁,对待每次习作都要认真,绝不能敷衍了事,欺骗自己。最后在习作中一定要说真话,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不但要在语文课上对每堂课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背诵、归类,还要增加课内“小练笔”的力度,让学生热炒热卖、学以致用。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必须要教师、家长、学生的通力配合,并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制订奖惩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还可以给大家讲讲昨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也可以讲讲自己做的奇怪的梦……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评改、自改、互改的习惯。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相互交流。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因此,在漫漫作文教学路上要不断学习、探索、反思、改进和总结,努力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快乐习作、快乐成长。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2篇

一、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

作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些问题搞不清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将是一句空话。教师在向学生讲这个问题时,要浅显易懂,讲得越深奥,学生越觉得有难度。我引导学生理解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由此让学生明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话交流,但有时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还要用书面交流,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如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得清楚明白即是作文,只要认真对待,人人都能写好作文。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自己是为了掌握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学习作文的。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消除了畏惧心理,才能真正激发起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选择真、鲜、趣事,写出真情实感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小学生作文并不是无米可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许多事由于他们不善于捕捉而溜掉了,故而让他们动笔时,他们便生编硬造。教师布置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打开作文本满眼都是让座、捡钱包、扶盲人等假故事。学习《小木船》一课后,不少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编故事,造情节,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师批改作文如同嚼蜡。的确,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写作教学的程式化,学生作文的雷同化倾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人人都爱读内容真实、新鲜、充满童趣的文章。试想,如果我们教材中的、等英雄人物不是真实的,而是作者编造的,能教育、感染读者吗?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惊天动地的大事很难遇到,那么我们可以写身边的小事。我注意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写作的材料。一次,自习课快下课时,我走进教室,看到两个学生你推我搡,争辩不休,课下问原因,原来是女同学写字时不小心胳膊超过了“界河”,遭到了男生的奋力还击。我抓住这件事,布置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写出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题目自拟。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拟《自习课上发生的事》,有的拟《“出界”了》。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写得好的学生,并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小事几乎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些事情都可以写入作文。

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引用一篇题为《想起这件事我就想笑》的短文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前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同学马超一起去推自行车回家,我左等右等,可马超的自行车锁就是打不开,我嘴里嘟囔着:‘真笨,连自己的车锁都打不开,看我怎么开。’接过钥匙开锁,可那把锁像锈住了一样,任我左扭右转,就是不开。我心里纳闷: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围观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个出主意那个想办法,还有人搬来了砖头准备砸锁。我忽然发现马超的自行车在不远处放着,我急忙告诉了马超。听了我的话,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起来:‘马超啊马超,你可真是个马大哈。’马超窘得满脸通红。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天了,可每当我想起来时就忍不住想笑,我以后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不能像马超那样马虎。”看着人家的文章,学生不禁一阵赞叹,写得多么真实有趣。学生感悟到了写作的方法,读着文章,初次体味到了写作带来的喜悦,由此,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学生知道了写什么,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来感染、教育读者,达到写作目的。一次批改作文时,我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写新妈妈进家后,作者住到了姥姥家,长期见不到爸爸,有很多话要对爸爸讲,每次打电话,爸爸总说下班后去看他,可每次都失信了……文章写得很真实,可是缺乏细致的描写,感染力不强。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你很想念爸爸,当听爸爸说要来看你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具体写出来?”学生思考后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得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放学后,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姥姥家。我一溜烟儿跑进家属院,在那成堆的自行车里寻找那熟悉的车子,可是我又一次失望了,为什么?这是为什么?爸爸,你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吗?”读着这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孩子心灵的呐喊震撼了。讲评作文时,征得作者的同意后,我饱含感情地读了这篇文章,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我问:“听着文章,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文章能打动我们的心?”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要真挚动人,不仅需要材料真实,而且要写出真情实感。

三、从语文书中学习作文的方法,让文章生动起来

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简单的叙事,读起来干巴巴的,没味。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具体生动起来呢?我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引导学生从语文书中学习作文知识和方法,是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

要使作文生动,首先语言要生动。语言生动的方法很多,如可以在文中准确地使用形容词、象声词等给文章增色,也可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我引导注意学生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感受句子的优美、生动,从而学习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如《再见了亲人》中的反问、设问手法;《林海》中的比喻、拟人手法;《桂林山水》中排比的句式等,不一而就。在阅读教学中,我每每抓住时机指导学生读句子,辨析修辞手法运用上的区别,让学生比较使用与否的效果,练习造句,在练习中逐渐熟练掌握,准确运用。

学生作文中最令人头痛的是不会在描述中对叙述人的语气、感情、神态加以生动的表现。打开作文,满眼看到的是“我说”“他说”之类,缺乏对“怎么样说”的描写。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习生动的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学习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我特别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是怎样生动表现叙述人的语气、神态的。雨来的爸爸是“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爸爸“吧嗒吧嗒抽着烟说”,雨来“嘟嘟囔囔地说”,老人们“含着泪说”等等,让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去体会、理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习每一篇课文我都引导学生注意细微之处的描写,久而久之,学生的书面语言生动了,学生的作文有趣了。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3篇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写作信心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信心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堂小品表演、课堂小游戏等手段创设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既有话可说,又有内容可写,从而激发兴趣,产生创作欲望。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心灵。教师要运用入情入境的语言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沟通中丰富作文形式,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达到较好的作文效果。

二、标新立异,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来

一篇作文只有写出新意来,才有吸引力。所以,选材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掌握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是选材的主要依据。比如在指导学生写《热爱家乡,增光子洲》一文时,我提出这样的要求:要以爱家乡为前提,写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新风貌,突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不少同学围绕题目要求,对素材进行了严格筛选,写的非常出色。

其次,要写出新意来。好的作文内容要丰富,角度要新,要有创意。比如,写一个场面的作文,不乏这样的内容:学习场面、体育比赛场面、劳动场面等等。在写作中大多数学生泛泛地写过程,结果不免写得索然无味。布置这样的作文,我要求学生选一个最好自己经历过的,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找出一个新奇的闪光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事件过程,着重描写,这样文章就精彩多了。

三、组织活动,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首先,要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在日常教学中,除让学生学好教材中的文章外,还要经常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

其次,开展好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小学生平日生活比较单调,教师应主动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会给学生提供大量作文素材,使作文乐趣无穷。比如,开展各种队会活动、班会、诗歌朗诵会、体育比赛、游戏等等。这些有趣的活动,一定会深受学生们喜爱,一定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当他们下笔作文时,一定会词如泉涌,妙笔生花。

四、改进批改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品

首先,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让他们明确从哪些方面下手。我的方法是:第一步让学生在通读作文的基础上,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几个方面作出判断,对要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第二步是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加以推敲,进行修改。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4篇

一.要言之有物

宗白华说:“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小学作文写作指导,首先要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寻求诗的踪迹,告诉学生作文要写生活,写自己的生活。去看日出日落、去游山玩水、去购买和阅读图书、去学各种特长,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可谓是非常丰富了,但一到写作文,就没有可写的啦。胡编乱造、不真实就成了小学作文的首要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我根据自己女儿的经验,觉得指导小学生作文写作,首先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或家长要善于询问或是引导学生说出对某一生活或活动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的体会和感受积累多了,在写作上才会不胆怯,才会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写。其次要降低作文要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写生活正面的、积极的;还要写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小学生对这些概念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啥事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老师或家长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学生觉得可能没有兴趣。大人和孩子的审美判断标准不一样。我有比较深刻的体验。有一天,我和孩子站在路边树下等她爸爸,孩子看到路边有个商店,要买吃的。我说你怎么看见啥都要买,不买。说着说着,一坨鸟屎就掉到我背上,我以为是什么东西呢,孩子一看,那个笑噢,接着她说妈妈你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说怎么解释,孩子说你不让我买吃的,小鸟也不乐意啦!这就是孩子的逻辑,她觉得很有趣,后来还写了一篇小作文。孩子的逻辑多简单,生活多富有诗意。所以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否符合我们大人的标准,只要是他们自己真切的感受,那都是作文。

二.要言之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高年级作文评价标准主要看是否“达到文从字顺”。所以言之有序是也是小学作文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作文,口里说什么,就写什么,往往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头绪,东一头西一头的。其实,高年级学生作文言之无序也是普遍现象。我姑娘语文老师给我找一些五年级的作文,我通读了一遍,感觉学生作文言之无序确实需要指导。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写暑假生活,第一段写暑假生活很有趣,第二段本该写暑假生活如何有趣的,他就写跑了,写照顾一个亲戚的妹妹去了。照顾亲戚的妹妹有趣也未尝不可,但他写的内容两者毫无关联。“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思维进程。言之有序就是小学生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看法。小学生作文言之无序,实际是认识的模糊。加强序的训练,实际是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把作文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了。这一点在小学高年级更应该重视。怎么指导学生作文言之有序呢?首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要将序的教学要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将重点放在句序、段序上。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诸如以时间、空间为序例文讲解,举一反三、适当反复、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句序和段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作文要注意句和句的关系、段和段的关系,逐步写出言之有序的作文来。其次要留意学生平时的说话。“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话都说不清楚,作文自然也不会清楚。教师或家长平时要指导学生想清楚了再表达,提醒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表示次序的词语,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想清楚了,说话有次序了,学生作文也慢慢会言之有序。

三.要言之有情

《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小学作文指导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指导学生写有感情的作文。诗人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说:“她的作文几乎都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她们快乐地共同编织着一样的故事。”我女儿也写作过类似帮助老奶奶过街的作文。情感苍白、不真实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通病。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有感情的作文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没有鲁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他就写不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没有鲁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他就写不出《社戏》。热爱生活,学生才能投入情感以生活,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他的内心世界。这是不是一次次小小的打击令你颓丧?失意后片片落叶也让你忧伤?甚至常常感到忙碌过后的空虚,欣喜过后的无聊?就是他人的一个微笑也让你心跳不止,一个幼小的生命的消亡也令你心碎神伤?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当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移情别恋”,他的作文也肯定充满了情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教师或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写作进行减负,不要让小学生背负沉重的写作负担。我时常告诉女儿,写作是轻松的事情,是你情感的自然表达,不是为了考试才写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女儿准备了一个心情笔记本,每天都记录自己的心情,或三言两语,或是整段表达,总之她每天都表达自己。不是为了考试而写作的作文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写作。同时教师也要创新作文评改方式方法,不要只是打一个作文分就完事了,要向学生展示他的作文一点一滴的好,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写,自愿写,写出感人心的文章来。

小学作文从学生的经验、经历出发,学生对生活充满情感,用热情拥抱生活,同时对写作充满自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逐步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的文章来。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有效指导 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害怕,教师就头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读而不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教师深谙“多读书,写好作”的道理,然而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放手读,却不能有效地加以引导,结果学生虽然书了很多,但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对于写作素材不能起到有效的积累作用;(2)写而不导。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我们布置的作文练习量普遍较大(但也不乏练习量较少的现象),每学期学生“大小作文”的练习量几乎达到20多篇,这其中还不包括小练笔,但在学生的具体练习时,有的教师却对作前指导不够重视,往往仅仅说了一下题目就了事,即使指导,方法也不够恰当,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放任自由式”的练习;(3)仿写不迁。有的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写作,也找来了许多优秀作文供学生阅读,但对具体“仿写”,却不作任何迁移训练指导,学生所能做的仅是“依葫芦画瓢”。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有效指导,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阅读指导,丰富语言积累

1.指导课堂诵读

汉语之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婉转飞扬上。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写作的角度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自始至终在课堂中贯穿“诵读感悟”,注重有层次地读:感知性读、理解性读、品味性读;有重点地读:因文而异、突出重点、自主选择;有指导地读:顺学而导、想象揣摩、赏析体验,从而使文章“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精美、构思的精妙、布局的精致,抵达语言深处,感受主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体会历史与文化的无穷魅力。

2.指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要想完成如此大的阅读任务,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上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要求:(1)指导阅读对象。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现状、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阅读书籍;(2)指导阅读方法。如,浏览泛读法、品味精读法、读写结合法、学用结合法。(3)指导习惯养成。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如:低段学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中段学生可以写感受;高段学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笔记。此外,还要养成遇到生字学查字典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二、强化习作训练,突出方法指导

1.构建全程训练体系

构建全程训练体系应体现一个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作文、由易到难的过程。(1)按句、段、篇,从易到难进行训练。语句是构建文章的“积木”。从一年级起就训练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发展到训练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的文章;(2)按作文内容从易到难进行训练。先以“写人”的作文为例,无论是说话还是作文,学生都是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因此,在具体习作训练时,我们应先训练学生从写熟悉的人写起,再训练写“陌生人”。以“写景状物”方面的作文训练为例,整个训练过程体现为:可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先写身临其“景”再写联想景物,先写“小场景”再写“大场景”。

2.鼓励学会真情表达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在作文时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让文章富有生命力。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在习作时学会真情表达。

三、运用范文引路,实现能力迁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认为借“石”攻“玉”,可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实践表明,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仿写中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句式表达、段落构成等,从而更好地实现习作能力的迁移。如教学课文《孔子游春》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精彩的排比句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在具体教学时,在为学生讲解排比句的表达效果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用“()的()是她()的()”的句式进行模仿练笔,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会使用排比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文荣.小学作文教学“五忌”[N].教师报,2001.

[2]陈静.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志[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3.

[3]孙若娟.智慧作文初探[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

[4]陆薇琳.让阅读成为习惯[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6篇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能达意。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写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说。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我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做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同学们都赞同地点点头。

3.进行综合性听说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根据新理念对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口语交际、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物、说明事件、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常见的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作文教学应增添事件的讲述、辩论、演讲,专题报告等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听说的形式、技巧:通过“听说教学”的综合练习,在结构方面使学生将能够识别作者的风格,识别正确、恰当的语法、措词和句法,通过视听媒体扩大词汇量,欣赏不同形式的创造性表达的美;在释义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发展评判媒体和评价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认识到节奏、方言、沉默、抑扬顿挫对提高演讲和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视听中集中注重主题和情节,从视听活动中获取信息;在运用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形成听力技巧,在班级讨论中倾听同学的意见,别人朗读时认真听,培养欣赏艺术、音乐和文学的能力,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和促进语言学习,进行娱乐性视听活动,借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体表达思想;在跨学科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利用批判性视听实现跨学科学习,参加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大组形式的视听活动,合作完成语言艺术课题练习,通过视听活动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别,积极参加群体听力活动。这样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教育观、整体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思路、方向。

4.引导学生大胆仿写,奠定写作基础

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仔细回味写得较好的几个片段,我惊讶地发现这几段竟然都是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段落写的。我就以仿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作文的大门。经过实践,我发现,仿写不能是机械的、被动的、无目标的,应该确定训练重点,目的明确地进行指导。

4.1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形象生动的拟人句、节奏强烈给人以震撼的排比句、语意强烈的反问句等,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仿写句子,并把写得有创意的句子打印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栏里,学生便觉得写作不是很难,仿写十分踊跃。

4.2抓精彩片段仿写。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段,我们在一起仔细分析、品味了这些语段的妙处后,用激将的形式引导:“这有什么呀?我们能写出比这些更好的段落!不敢向它挑战的举手!”出于不服输的心理,学生会有强烈的求胜欲望,都会绞尽脑汁尽量写出超过课文内容的片段。

4.3抓住文章特色仿写。有的文章开头新颖,有的开头、结尾前后呼应,有的总分层次清晰,有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有的动作描写出色……这些都是进行仿写训练的重要契机,因此,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而且,不但要求写,还要求写出新意。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活实践 积累材料 仔细观察 有顺序 有重点 捕捉事物的特点 联想 丰富观察的感受 阅读积累。

引言:为了更好的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作文教学的指导不仅只放在课堂上,平时的作文指导也不容忽视。下面,我就小学作文的平时指导,简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在平时。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靠平时积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也主要靠平时积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知道不能仅限与作文课上,要重视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来自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写作文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滑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内容想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知道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知道小学生进行观察。

1、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全面仔细地观察。这就要启发学生,强调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观察一株花,就要用眼仔细看它的花、叶、茎,对各种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要用鼻子去闻闻花发出的香味。如果不知其花名,不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还要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假如只是让学生粗枝大叶地看看,就不会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2、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根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如观察一处景物,可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或者根据学生的立足点和习惯自行确定观察顺序。另一种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日出,小实验、运动会等,就要指导学生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观察。

3、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会捕捉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无穷。知道学生观察,要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物。

4、 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巩固观察的结果,丰富观察的感受。例如,在深秋的清晨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门的一条街,启发学生想象,夜晚,街灯亮了,街上怎么样?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这条街又是怎样的景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拓展了思路,作文的内容也就会更丰富。

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多读书,读各种有益的书,通过广泛阅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习惯,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从而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协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一致言语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使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每时没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必须每天阅读,获取和储存信息,使胸中有故事。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曾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并广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从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为了使阅读收到更好的成效,我在教学中,会每隔一周布置一个读书的范围,例如科幻的、环保类的、人物类的,或是确定一个读书的主题,如以环保为主题,以亲情为主题、以读书乐趣为主题等。还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语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

阅读时勤动笔,又可使读和写的能力得到锻炼。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要鼓励学生读书时随时记下所感,到高年级,还可以练习写读书笔记。读书除了能积累间接材料之外,还可以通过摘抄来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从所读的文章里选择并记录下来。诗词名句就有必要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古诗中写春的诗句,与友情有关的句子、写到乡愁的句子等,只要每天积累一点,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一个语言材料的宝库。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70-01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写作时,需要有大量和丰富的材料,但材料来源于生活,而在每个同学周围都有很多富有新鲜感和启发性的材料。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生活有了信心,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才会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留心去注意周围零零碎碎的事物,并且能注意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发生的原因。有了可供观察的事物还不够,教师还必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观察得有次序、至始至终、细致、全面,而后作文的内容才能显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深深地吸引读者。此外,也可以教育学生通过听一听,或想一想来观察事物,使观察的事物容易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训练学生以认真观察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习惯。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儿点:

1、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到应把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互相启发同个人独立思考结合起来

如要求学生观察中秋夜空的景象,就有些同学写道:“中秋的月夜真美啊!月亮像个大玉盘,银白色的月光,几片轻纱似的微云,繁星闪烁着 … … ”当这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回答出这样的答案时,却有一些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十五的月亮虽然圆,但是夜空并没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不能称“繁星”,应改为“几颗大而明亮的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增加了更多的常识.以后对周围的事物就会用心地去观察理解。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交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议一议等方法来完成任务,把全体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观察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观察事物的兴趣与能力。

2、认真指导,把观察到的写成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日记是一种写作形式,写日记可以把观察到的事物记下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都记下来,这样,他们对生活中人和事物都能认真地去观察。对于观察某种事物的发展规律,写日记显得更为重要。如观察自然现象、观察植物的生长等,像班上的同学观察蚂蚁寻找食物,就能把看到的都记下来,而且赞扬妈蚁真是团结的小集体。由于同学们坚持写日记,观察能力和摄取生活内容的能力明显提高.有些还能写出体会和感想。

二、认真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与思考分析结合起来

在有重点、有顺序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思维同观察结合起来。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精彩来。”要想通过观察有所发现,我认为应注意两点:

1、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

观察某一事物,要学会和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发现其特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实、具体、生动和形象。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春游时,让学生观察广阔的田野、连绵不断的群山、清澈见底的河水。它们的颜色、形状、数量、高低等,所有这些,都引导学生去观察、品味,然后用通顺的语句,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这样的文章就显得富有真情实感,生动、形象。

2、观察要同思考结合,大胆地展开联想

要学生能把周围观察到的事物,写得更加形象,我认为应认真指导学生注意周围的事物,积累感性材料,同时,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得形象、生动。如我们指导学生观察金鱼的外貌、活动的情况及在缸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有些同学说:“我们的学校不也是这样吗?”还有些同学把可爱的金鱼联想到人的品格时说:“金鱼把它的美姿供给人欣赏,我们也要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这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出来,大胆地联想出生动、形象的内容来。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9篇

小学作文; 作后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04-01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现有的作文教学往往仅重视作中指导,忽视作前、作后的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率的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既注重作前的指导,又重视作后指导,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此本人就作文教学的“作后指导”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找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修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采用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但面改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可能过多地进行。我们一般对以下几种类型的作文进行面改:1.立场模糊,观点错误,情调不健康的作文。2.内容有较大的问题,需要了解一下情况的作文。3.写得过分差的作文。此类作文往往问题较多,三言两语讲不清,也不能拿出来评改,因为会被评得一无是处,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且容易造成对立情绪,产生消极影响。4.水平较高的作文。此类作文,书面批改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同学大都语文学得好,课外阅读广泛,语言基本功扎实,观察思维能力强。但他们的作文也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如塑造人物易脱离现实、脱离生活,选材立意的角度不确当等,这也需要进行面改,指出其不足,给他们架起继续攀登的云梯。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选取典型作文进行评价,长善救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习作是为老师而写的。老师的评价对孩子的观念、心理、行为等产生极大的影响——或积极的、或消极的,比如,老师一句赞扬,可能使孩子从此喜欢作文;老师一声斥责,可能使孩子从此厌恶作文。我们认为,老师主要应从欣赏、鼓励等积极方面来评价孩子的作文,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张扬之,同时提炼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欣赏孩子的习作、鼓励孩子进步,其实质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真诚地、真心地夸奖孩子,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孩子在你的表扬中渐渐地自信起来,才能越写越好。”夸奖是手段也是目的,说它是“手段”,因为老师在夸奖中有指导,让孩子明白老师为什么夸奖、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说它是“目的”,因为符合“人性”——人天生渴望得到认可、得到赞赏,何况是孩子。苏霍姆林斯说,一个孩子如果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效果,那么他的热情就会消失。当然,夸奖之后,不忘纠正、点拨、示范、提炼等等,长善救失。 3注重学生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他们写好文章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作文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应该采用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的做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我一般采用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反思的做法。

3.1让学生多思考。在作文评改中,教师不能独包独揽,应先由学生独立探索,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要多置疑设问,激疑引思,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总之,在激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学生的思维定能击破“定势”的屏障,迸发出一个个耀眼的火花。当然,对于一些优秀习作,同样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思考他们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在鉴赏中得到提高。

3.2让学生多交流。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同样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形成共识、共进的氛围。在开展“互动互助”评改作文时,我巡回指导并参加学生的讨论,对分歧较大的问题作及时的指导。最后,对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评改的欲望。

评改作文时,让学生多交流,其实还隐含着一个再构思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几种思路产生撞击,撞击多了,争议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真正取得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效果。这样扩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这种效果是学生一味多做多练所达不到的,也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批所不能获得了。通过学生自身实践,绝大部分作文写得不够成功的学生乐意重新再写一次,这样一改以往学生怕做作文的现状。

小学作文指导范文第10篇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必然有背于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要求。尤其是作文课,若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则教师“累”,学生更“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头头是道,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尽管绞尽脑汁,还是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导”促“写”,提高效率。

一、改变环境,引导选材

一味把教室作为课堂,学生往往感到厌倦,缺乏新鲜感。如果改变课堂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视野,帮助打开选材思路。如一位教师指导写《水牛》时,带学生到田野中观察水牛。学生边刨地瓜藤喂水牛,边观察水牛的外形、吃食和走动的情形。由于观察空间扩大了,学生注意力集中,发现了水牛的许多特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了。

二、巧拟题目,让学生爱你没商量

只有让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把作文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你没商量”,我们的作文课堂才会童心闪烁,文采飞扬,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趣”字上下功夫,是我们出好作文题目的法宝之一。人教版第十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写春天的发现。春天年年都在写,学生并无多大兴趣,今年是猴年,我便让学生写一篇《猴年说猴》。有趣的话题自然引起了学生探寻的欲望,他们到动物园里观察,在网络上浏览,到刊物上摘抄,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心中充盈着表达的欲望,他们体验着下笔酣畅从容的。

“写作是一种观看,写作是一种心情”,刘良华博士如是说。作文题目就要能引发学生观看,在生活中观看,在阅读中观看,在观看中发现,并且始终带着想表达的心情,想述说的热情,这样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以生为本”。

三、“细节还原”指导

选好了材料,学生应该就有话可写了。但是小学生在作文中的最大毛病莫过于有话写不出来。解决这一问题,习作前对学生进行“细节还原”指导,是一种好的途径。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指导写《我喜欢的一种东西》时,一位学生拟写《兔子》,对他“怎样喜欢兔子”所作的一次“细节还原”指导。

生:一天,我放学后去看小白兔,小白兔不见了。

师:你是怎样发现小白兔不见的?

生:我一到家放下书包,又去看小白兔。到笼边一瞧,只见笼门敞开着,小白兔不见了。

师:你当时心情怎样?是怎样想的?

生:我很着急。我想:小白兔呢?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呢?

师:有这种想法一定很着急,要是能把着急的神态讲出来,更能表现你对小白兔的关心。

生:(想了想)我急得鼻尖都渗出汗珠来了。

师:好!真实又具体。后来呢?

生:我跑到路边,看见它在路边吃青草。

师:你看见小白兔,心情怎样?

生:我高兴极了,连忙跑过去把它抱回家。

师:你很高兴,跑过去一下子把它抱起来吗?这能说明你喜欢它吗?你想想,你当时还做了什么,说了些什么没有?

生:我蹲下去,疼爱地抚摸着它,告诉它,以后可别再跑出来了。

师:小兔在你的下,有什么表现?

生:它竖起耳朵,胡子一翘一翘的,好像在说:“小主人,我错了!”那样子很可爱。

师:你怎样抱它回家?

生:我把它抱在怀里,又拔了几棵青草,一边喂它一边回家。

通过这样的“细节还原”指导,许多动人的生活片断及由此引出的美好的情感、童趣,便从孩子们口中源源写出,并能在书面上表达出来。

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

教师应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恰到好处的点拨,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表达冲动。

例如那次我在指导《老师,请您寻找我的家》时,一开始,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了很长时间。这期间,我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近来,我有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而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学生叫唤起来。我轻轻地说出:“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这时,学生个个露出欢喜的神情。

“谁愿意请老师到你家玩?”这时,学生充满了热情,产生了表达欲望和表达冲动,人人都渴望自己能详尽地、清楚地向大家作好介绍,把老师请到家里玩。此时,我巧设机关地说:“要我一下了把你们这么多同学介绍的路线一一记住,恐怕有困难,怎么办?”同学们兴致盎然,纷纷出谋划策,最后决定,人人把课堂上介绍的写下来,装订成一《老师,请您寻找我的家》的小册子,让老师、同学手中都有向导,以便常来常往。这样,以往的老师“要我写”,变成了今天的“我要写”。学生就在这浓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有条理地说写一段话的训练。

上一篇:模糊语言学范文 下一篇:综合英语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