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4 16:58:18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

一、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 1有利于课程结构的优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课时、资源、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依靠文字、语言、符号和公式等进行传授,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对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忽视发现、探究这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多,亲身经历少,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所学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课程结构更加优化。

1.2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差异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例如:当地文化经济的差异,学校发展资源的差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教师能力的差异等。以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一把尺子去要求各级教育体系,势必会造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是注重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差异,提供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既满足了学生的求学需求,又兼顾了教师的特长发展,达到学生与教师的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同时,生物学科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可以贡献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挖掘自身的优势,通过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课程内容,有效地采取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程针对性和适用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梳理本校可利用的资源。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针对本校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校本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部分。

1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2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确定应结合当地实际,选取代表性资源。如:我校所在地是当地最大的蔬菜基地,结合蔬菜基地这个代表性资源开展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使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理论,以蔬菜基地进行实践,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活动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

三.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实现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

实现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的主要抓手是深化对课改的认识,变写教案为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

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简介

(1)“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把教师备课的隐性思维过程转化为显性思维过程。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怎么才能更好的把隐性思维转化为显性思维?教学一体化方案解决的办法是:教师要把对教材学习、分析的过程转化为一个问题系统(问题链)。在一个大问题下面分解出来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链条。为使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一体化方案还要求以相辅相成的训练系统。用一句话来概括方案设计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把教师的思维过程首先转化为问题系统和训练系统,然后,以教学一体化方案的方式展现出来。

(2)、“教学一体化方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区别一: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出发点不一样。

教案侧重于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考虑。从编写教案的情况来看,教师考虑更多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用直观教具还是用多媒体来演示学习结果呢?好的教案也能做到三备,其中教学进程部分也会安排学生活动,但更多的教案做的是“搬运工”的工作,把教材、教参上的东西搬到教案本上,以备检查。

教学一体化方案则侧重于从学生学的方面设计,教师考虑更多的问题是: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吗?会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吗?会运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吗?

区别之二:教学一体化方案与教案展示的方式不同。

教学常规上规定有“规范教案”的展示办法: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用具;4、教学方法;5教学时数;6、教学进程;7、作业布置;8、教学后记或反思等。

而教学一体化方案没有这些东西。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学目标(包括智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甚至教学进程,均不是以显性状态出现的,而是隐含在一系列的问题和训练中,呈一种隐性状态。

区别之三:教学一体化方案是师生共用的,人手一份。不像教案,只有教师有,学生能看到的不多。

四、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我们认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学生只有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来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社会发展从而取得的经验、体会才能保持长久,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的科学知识信息及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热情。学生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真正受益者。学生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教师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学校也是受益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格,形成了学校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李向珍.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北京教育,2006(3).

[4] 唐春燕. 邹平一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2012(10)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县域高中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基础,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由教师自主研发与实施的课程。它是学校落实课程赋权的一种行为,是体现学校办学目标、表达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提升学校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县域高中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力量。探索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管理和评价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切入点。如何研发高中学段的校本课程?如何加强过程性管理?备课组和年级分权下各自承担什么职责?只有明晰课程管理的这一主线,才能使校本课程管理成为真实的校本行为,从而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校本课程研发

在分析学校发展情况、调研课程需求的基础上,学校针对教师课程能力制订有效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是研发校本课程的前提。校本课程形成过程是: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制订各领域的课程规划;各学科从教学实际来定位科目框架下的校本课程目标,从而选择有效的校本课程内容;通过校本课程教案的编写来保证校本课程规范执行,从而形成不同科目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块。

(一)校本课程研发方式

目前校本课程研发方式主要有课程选用、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选用和改编是校本课程研发的最低层次,改编、整合和补充是依据学校需求选择性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过程。

有效拓展国家课程是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学科框架下对基础型课程的有效拓展。研发校本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通过拓宽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较多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基于教师能力制订可行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否则,不顾教师专业能力盲目开设课程,由此带来的过重教学负担会引发教师抵触心理,这将打乱日常教学秩序和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它会将校本课程实施引向误区。

校本课程研发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国家课程的延伸

国家课程的延伸是指在全面领会国家课程纲要、课程目标和教材要求基础上,改编、新编和拓编国家规定课程,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拓展学科。它的特点是采取学科分层教学,实施学科联动,统整学习内容,革新并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增加选择性空间。这类课程是基于时代性、发展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选择最新的事件或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发展成就作为校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它解决了学科内容单一的问题,使课程走近学生生活。

2.个别化拓宽

为体现学校文化,发挥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不耗费教师过多时间也不影响学生常规学习的前提下,为少数学有特长的学生开设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如奥数、竞赛辅导活动和各种创新设计等。这类课程是校本课程目标之外的课程,如果随意增加这类课程的课时数量,将会把学校教育引向误区。

校本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基于国家课程的有效拓展和创生性整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就必须依据国家课程的质量要求,并沿国家课程呈现的顺序来开发。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必须顾及学生的认知、技能与情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发展兴趣和需求,从而使校本课程从研发到实施都能遵循国家课程的规范运作和质量要求。这应是目前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线。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推动教师将经验性知识自觉上升到课程意识,县域高中从而推动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校本课程研发模式

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其基本过程为: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一进行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一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形成校本课程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其基本过程为:围绕本学科《课程标准》,教研组研制校本课程科目规划备课组基于科目规划研发《学科校本课程纲要》年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议形成年级校本课程内容和规划课表备课组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年级进行过程性管理并组织学业评价。

校本课程研发管理的思路是:校内外专业力量学校课程委员会《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具体来讲: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学科框架下的校本课程规划年级以领域和学科管理审议《学科校本课程纲要》备课组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并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年级负责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工作,即:年级备课组教师个体或团队《校本课程纲要》和教案。

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可分为三类:教师个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与校外机构合作。现阶段主要倡导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与校外专家联合开发这两种主体类型。基于上述管理框架,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发展兴趣,组建校本课程研发和实践联合体,承担备课组的校本课程任务,研读校本课程学科目标,撰写《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备课组进行合作性研究。形成一致认识后,备课组将《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年级进行审批。年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定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向学校课程委员会提交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教案,待审议批复后编入《校本课程选修》中。校本课程选修介绍包括该模块开设的课时量、内容、评价方式、执教教师、上课地点和课程形式,这是保障校本课程实现选课走班的前提。

二、校本课程管理

为保障校本课程有效研发和规范运作,学校必须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其顺利运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培训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和评价方案等。承担不同管理职能的处室和年级只有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才能使校本课程管理成为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践校本课程目标。

教务处是校本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对“学校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负责。教务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学校校本课程方案》,检查年级实施情况,协同年级对课程、教师和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之间的关系,从而落实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年级、备课组、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与学生的职责如下。

(一)年级的职责

年级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订学年及学期校本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的校本课程选修管理等各项工作。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导备课组以国家课程计划为校本课程研发主线,形成学期或学年的校本课程表。

第二,指导备课组形成《校本课程选修介绍》。在开学第一周发给学生,便于做好选课登记。

第三,年级对各学科预定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统排,依据各学科的资源状况、任课教师情况、学生选修的数量,对不同校本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选择不同数额的班级作为选课走班的管理单元。同一年级某一学科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必须相对集中,具体时间由各年级自行安排。

第四,年级对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给予指导,联系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保证课程合力的有效形成。一门规范的校本课程必须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实施教案、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校本课程阶段性教学评价表、校本课程学分评价表和校本课程绩效评定等七种管理材料。

第五,调研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以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需求,同时为学校课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备课组的职责

备课组是组织教师开发和申报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是落实《学科校本课程规划》的具体单位。它的职责包括:制订校本课程目标,选编校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时数等。它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学期开始,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课程的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发展基础制订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第二,邀请学科教研组和资深教师审议校本课程规划,分析讨论,确立校本课程主题单元。

第三,依据校本课程主题单元的要求,尊重备课组内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对任务进行分解,确立校本课程教学单元的主备和从备教师,并组织教师向年级申报校本课程。

第四,备课组形成《校本课程介绍》,进行选课指导后形成《学科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

第五,备课组依据年级校本课程课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包括选修管理、学习量统计和学分认定。

第六,组织教师反思性研究本学期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的成效,向学校提交研究报告。组织教师参加阶段性的校本课程成果评比。

第七,每学月组织教师核对并填写《校本课程评价量规表》,统计校本课程研发工作量和实施工作量,并对校本课程实施绩效进行评定。

(三)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的职责

教师与具有相同发展意愿的同伴组成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互助型组织的有效方式。他们是研发并执行校本课程的承担者,主要担负以下任务。

第一,依据《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和备课组内校本课程主题单元计划,承担校本课程不同模块的研发和教学实施任务。

第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和相关教案的编写工作。

第三,待年级审批通过后,进一步丰富并规范研制《校本课程单元教学实施纲要》,撰写校本课程教案,编印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选课走班,通过实施《校本课程选修登记》,对选修学习过程进行规范记录。

第四,指导任教班级的学生对本学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进行选择,对任教班级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以班级为单位,组建选课后的学习管理小组。为加强学生对选修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教师要制作选课花名册,汇总后报年级组,形成年级总的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以便于选修管理。

第五,加强对校本课程选修过程的管理,包括记录学习量、评价学习态度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它主要有书面和实践活动等形式。

第六,参与年级校本课程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完成校本课程学业评价。

(四)学生的职责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填写选课志愿,确定学年或者学期内校本课程的选修表。校本课程每一选修模块结束后该教学班解体,学生自动进入下一模块选修的管理过程。

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的选修实现学生自我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我潜能的认识,指出他们发展的优势,推动不同层次学生教师获得发展,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因此,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就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基础,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县域高中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基础,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由教师自主研发与实施的课程。它是学校落实课程赋权的一种行为,是体现学校办学目标、表达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提升学校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县域高中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力量。探索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管理和评价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切入点。如何研发高中学段的校本课程?如何加强过程性管理?备课组和年级分权下各自承担什么职责?只有明晰课程管理的这一主线,才能使校本课程管理成为真实的校本行为,从而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校本课程研发

在分析学校发展情况、调研课程需求的基础上,学校针对教师课程能力制订有效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是研发校本课程的前提。校本课程形成过程是: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制订各领域的课程规划;各学科从教学实际来定位科目框架下的校本课程目标,从而选择有效的校本课程内容;通过校本课程教案的编写来保证校本课程规范执行,从而形成不同科目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块。

(一)校本课程研发方式

目前校本课程研发方式主要有课程选用、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选用和改编是校本课程研发的最低层次,改编、整合和补充是依据学校需求选择性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过程。

有效拓展国家课程是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学科框架下对基础型课程的有效拓展。研发校本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通过拓宽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较多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基于教师能力制订可行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否则,不顾教师专业能力盲目开设课程,由此带来的过重教学负担会引发教师抵触心理,这将打乱日常教学秩序和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它会将校本课程实施引向误区。

校本课程研发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国家课程的延伸

国家课程的延伸是指在全面领会国家课程纲要、课程目标和教材要求基础上,改编、新编和拓编国家规定课程,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拓展学科。它的特点是采取学科分层教学,实施学科联动,统整学习内容,革新并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增加选择性空间。这类课程是基于时代性、发展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选择最新的事件或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发展成就作为校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它解决了学科内容单一的问题,使课程走近学生生活。

2.个别化拓宽

为体现学校文化,发挥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不耗费教师过多时间也不影响学生常规学习的前提下,为少数学有特长的学生开设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如奥数、竞赛辅导活动和各种创新设计等。这类课程是校本课程目标之外的课程,如果随意增加这类课程的课时数量,将会把学校教育引向误区。

校本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基于国家课程的有效拓展和创生性整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就必须依据国家课程的质量要求,并沿国家课程呈现的顺序来开发。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必须顾及学生的认知、技能与情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发展兴趣和需求,从而使校本课程从研发到实施都能遵循国家课程的规范运作和质量要求。这应是目前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线。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推动教师将经验性知识自觉上升到课程意识,县域高中从而推动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校本课程研发模式

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其基本过程为: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一进行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一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形成校本课程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其基本过程为:围绕本学科《课程标准》,教研组研制校本课程科目规划备课组基于科目规划研发《学科校本课程纲要》年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议形成年级校本课程内容和规划课表备课组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年级进行过程性管理并组织学业评价。

校本课程研发管理的思路是:校内外专业力量学校课程委员会《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具体来讲: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学科框架下的校本课程规划年级以领域和学科管理审议《学科校本课程纲要》备课组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并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年级负责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工作,即:年级备课组教师个体或团队《校本课程纲要》和教案。

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可分为三类:教师个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与校外机构合作。现阶段主要倡导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与校外专家联合开发这两种主体类型。基于上述管理框架,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发展兴趣,组建校本课程研发和实践联合体,承担备课组的校本课程任务,研读校本课程学科目标,撰写《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备课组进行合作性研究。形成一致认识后,备课组将《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年级进行审批。年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定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向学校课程委员会提交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教案,待审议批复后编入《校本课程选修》中。校本课程选修介绍包括该模块开设的课时量、内容、评价方式、执教教师、上课地点和课程形式,这是保障校本课程实现选课走班的前提。

二、校本课程管理

为保障校本课程有效研发和规范运作,学校必须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其顺利运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培训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和评价方案等。承担不同管理职能的处室和年级只有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才能使校本课程管理成为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践校本课程目标。

教务处是校本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对“学校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负责。教务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学校校本课程方案》,检查年级实施情况,协同年级对课程、教师和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之间的关系,从而落实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年级、备课组、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与学生的职责如下。

(一)年级的职责

年级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订学年及学期校本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的校本课程选修管理等各项工作。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导备课组以国家课程计划为校本课程研发主线,形成学期或学年的校本课程表。

第二,指导备课组形成《校本课程选修介绍》。在开学第一周发给学生,便于做好选课登记。

第三,年级对各学科预定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统排,依据各学科的资源状况、任课教师情况、学生选修的数量,对不同校本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选择不同数额的班级作为选课走班的管理单元。同一年级某一学科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必须相对集中,具体时间由各年级自行安排。

第四,年级对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给予指导,联系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保证课程合力的有效形成。一门规范的校本课程必须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实施教案、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校本课程阶段性教学评价表、校本课程学分评价表和校本课程绩效评定等七种管理材料。

第五,调研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以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需求,同时为学校课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备课组的职责

备课组是组织教师开发和申报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是落实《学科校本课程规划》的具体单位。它的职责包括:制订校本课程目标,选编校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时数等。它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学期开始,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课程的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发展基础制订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第二,邀请学科教研组和资深教师审议校本课程规划,分析讨论,确立校本课程主题单元。

第三,依据校本课程主题单元的要求,尊重备课组内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对任务进行分解,确立校本课程教学单元的主备和从备教师,并组织教师向年级申报校本课程。

第四,备课组形成《校本课程介绍》,进行选课指导后形成《学科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

第五,备课组依据年级校本课程课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包括选修管理、学习量统计和学分认定。

第六,组织教师反思性研究本学期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的成效,向学校提交研究报告。组织教师参加阶段性的校本课程成果评比。

第七,每学月组织教师核对并填写《校本课程评价量规表》,统计校本课程研发工作量和实施工作量,并对校本课程实施绩效进行评定。

(三)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的职责

教师与具有相同发展意愿的同伴组成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互助型组织的有效方式。他们是研发并执行校本课程的承担者,主要担负以下任务。

第一,依据《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和备课组内校本课程主题单元计划,承担校本课程不同模块的研发和教学实施任务。

第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和相关教案的编写工作。

第三,待年级审批通过后,进一步丰富并规范研制《校本课程单元教学实施纲要》,撰写校本课程教案,编印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选课走班,通过实施《校本课程选修登记》,对选修学习过程进行规范记录。

第四,指导任教班级的学生对本学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进行选择,对任教班级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以班级为单位,组建选课后的学习管理小组。为加强学生对选修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教师要制作选课花名册,汇总后报年级组,形成年级总的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以便于选修管理。

第五,加强对校本课程选修过程的管理,包括记录学习量、评价学习态度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它主要有书面和实践活动等形式。

第六,参与年级校本课程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完成校本课程学业评价。

(四)学生的职责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填写选课志愿,确定学年或者学期内校本课程的选修表。校本课程每一选修模块结束后该教学班解体,学生自动进入下一模块选修的管理过程。

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的选修实现学生自我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我潜能的认识,指出他们发展的优势,推动不同层次学生教师获得发展,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因此,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就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基础,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4篇

一、校本课程的设计意图

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的多样性,使原先存在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现象更加严重,我校高一新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比想象中难学。我们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数学家G.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我们的教案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因为首次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在准备教案时花费了很多精力。主要是网上参考学习,再加上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我最终确定了教案分三大模块,分别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培养和高考题的联系。精心备好教案以后,关键就是每周一节的课堂实施。每一节课我们都很重视,都会精心去组织。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惑,激发思维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受益良多。

三、参与校本课程实施的收获

1.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老师的课程观已经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新课程理念也得到加深。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的平台,校本课程的实践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形态。

2.学生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高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找出了学生学习脱节的根本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渡过数学学习的“困难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体验、创造与展示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校本开发体系,积累了数学校本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并初步得出一定的理论认识。

四、参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困惑与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校本开发与研究的价值,它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且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对学校教学特色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的一切活动都按学校计划有序进行,但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水平的制约。我们理论水平有限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待加深。(2)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3)正常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影响了对校本课程研究的精力。(4)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创造,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5)以人为本、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旋律。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设置;实施;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校地处农村,地理位置靠近京秦铁路线,爱路护路,铁路安全对于学生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我校从1995年开始开展了“铁路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向社会宣传爱路护路常识,宣传铁路知识。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并获多次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搜集整理活动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把此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为《平安铁路伴我行》校本课程。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充分的资源调查和分析的前提下,我校还增开了更多校本课程科目。严格按照“课程申报―论证审批―课程实施―评估总结―完善成型”的方式规范开发程序,开设了以人文、艺术、身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完善制度,组织培训

为使我校校本课程教学更有效,我们首先完善了《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学习制度》《校本课程备课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拟定了“教、学、研”一体的科研计划,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自主选择,规范实施

我校将校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排入课表。教师严格执行课程安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对于选修课程,执行学生自主申报的原则,每位学生可以自主申报两门,学校按照自主申报的内容和人数进行分组、安排上课地点,保证学生参与率为100%。学校经常深入课堂及教研组进行调研,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学校三次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平时进行查课、听课,了解学生上课效果,对每门课程的实施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调研后,对于发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深入分析,寻求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课程的质量。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评价

每学期末,教师都对本学科的课程从优势与不足两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参考开课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素对各门校本课程进行评价,适时调整教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

2.对教师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讲校本课程故事等形式,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应,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看教师教学案例、教案的实用性。另外,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备课教案、教学效果、反思能力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评价

从学生出勤、作品或成果质量、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待合格四等,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总之,学校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六年的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走过的就是一条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之路。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整体规划;实践摸索;反思完善。

[Abstract] the elementary school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develops, should by the school collective power primarily, have to practice while consummates. Builds between one kind of school mutually to exchange the study, mutually supervises the advance the good atmosphere is the region whole advancement effective policing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appraisal feedback mechanism can unceasingly move towards for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maturely provides the system safeguard.

[Key word]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Elementary school; Whole plan; The practice tried to find out; Reconsidering consummation.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是体现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的主动积极性,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教师学生个性化教学追求的一门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施,对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区从2002年秋季开始,在全面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同时,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当作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展开了全面尝试探索实践。

1总结已有经验,研究区情实际,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体思路

在2002年以前,我区个别学校在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中,已经初步进行了课程教材的开发编写尝试,如城区10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在2001年就开发编写出一册教材。还有城区40校的“消防教育”活动,也是开展多年,且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设计。由此,我们在决定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之后,马上就组织教研室精干力量,联系有关学校人员,进行调研讨论,总结已有经验,研究我区学校、教师实际,最后形成三点基本认识:①我区所属全部为小学,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中师毕业,个人设计课程体系,开发编写教学纲要、教材能力不够。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在设施、经费、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全方位支持,因此学校集体力量应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②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我区广大学校、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项工作只能是一个边摸索、边总结、边完善的过程。③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保证学校开发研究工作能够坚持下去,需要全区性的有效管理指导。在此基础上,最后我们确定全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为:学校整体规划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先计划,后实施,先课时内容安排,后具体教学活动设计。而后,我们制定了《大同市城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决定区教研室组织学识水平比较高的教研员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组,各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和开发组,并拟定每学年全区召开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汇报交流会。这些,为我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定出了明确的整体工作规划和步骤安排。

2集中培训,安排任务,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前的思想认识准备

之后,我们随之组织召开了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会,各校选派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会上,我们讲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开发过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还给大家介绍了城区10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发的初步经验,让大家明白我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课程教材开发工作,从而克服畏难情绪。会议另外安排了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任务:①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带领开发组成员,按照全区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步骤,认真研究学生需要,研究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实际,研究本地及学校附近社区资源情况,集体讨论,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教学计划;②学校根据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具体分配任务给任课教师设计课时教学内容;③组织任课教师互相交流讨论教学设计,最后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组成员集体确定形成教案;④学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课程教案,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印教学用书。经过培训及任务安排,各校领导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由此使我区学校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参与教师干劲十足的良好校本课程开发氛围。

3汇报交流,个别指导,做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方法研究与工作督促

为了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也为了能够督促各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我区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汇报交流研讨会。会上,要求各学校汇报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展情况,提出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寻找不足,研究解决办法。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工作开展好的学校,其成果得到展示,工作开展较差的学校,其差距也被暴露。这样,在大家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起到了互相监督,鞭策后进的作用。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大家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不断明确。

比如在开始阶段,相当一部分学校认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乡土特色为主,以本地风土人情为主,经过反复实践讨论,大家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一个领域,不仅反映不出学校特色,更限制了教师课程开发的多样化个性特长,限制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发展。因此,在明确了这一认识之后,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现在我区各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不仅有风土人情教育,文化历史教育,有环境教育,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也有食品卫生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还有学科教学的延伸补充内容,如书法教育,诗文赏读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等等,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学校特色越来越鲜明。在教案设计和教材编写方面,开始大多数学校采用选用选编方式,形式以文字叙述为主,经过不断摸索,大家牢牢把握为学生服务,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个中心,从学生的需要着想,不断改进校本课程教材的呈现方式,目前各学校所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教材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图文并茂,卡通画、漫画、拼音,形象生动,好读易认,其中有好几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教材也完全是自己独立开发编写出来的,如城区10校的《健康成长》系列教材,城区30校的认识学校、认识周围环境《校本课程教材》,城区32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城区38校的《交通安全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饮食保健知识》、《养成教育》、《自理能力》教材,城区40校的《消防教育综合实践》教材。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也灵活多样,既有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如城区14校的《科技》,城区18校的《饮食与健康》,城区25校的《古诗文赏读》,城区43校的《口语交际》;也有以学生调查为主的,如城区1校的《街道历史》,城区7校的《名人名街名店》;也有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如城区40校的《消防教育综合实践》,城区41校的《航模》,《种植》。各学校在校本课程教学方面,能够注重使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空间。

几年来,在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交流讨论,不断反思中,使我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够始终沿着一个比较正确的轨道前进,不断成熟,不断完善。平时,教研室人员还随时与学校沟通联系,进行个别指导和个案研究讨论,这些都有效保证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良性发展。

4检查评价,展示表彰,做好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及经验的认定推广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我们也按规定结合课改工作制定了《大同市城区校本课程评审制度》,成立了大同市城区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但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开创摸索特点,特别是起步阶段,应以鼓励大胆探索为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审议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进行预先立项审批,只作结果认定评价。在这种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每学期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汇报交流研讨会,推选出几所工作比较好的学校在会上作重点发言,给大家介绍经验,展示成果,以示表彰。两年来,先后做过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的学校有城区10校、38校、39校、25校、24校、7校、45校、14校、18校等。另外,我区教研室每年集中组织一次课改工作检查,其中也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检查,对此,我区教研室人员通过看教案、听课、访问学生等,了解各学校校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及对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情况。每年年终,召开全区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此期间,我们对学校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进行集中审议评价,并结合了解到的日常教学工作情况,给予认定总结,对于开发成果有价值,平时教学比较好的学校,在大会表彰,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同时,我们积极推选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参加省、市评选,其中城区10校、38校的校本课程获得2003年大同市课改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鼓励激发了学校、教师投身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2005年底统计,我区各学校共开发校本课程100多种。

5研究新情况,制定新策略,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前进

经过几年积极实践探索,我区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经验,到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更加开阔,方向更加明确,教师个人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显著提高。分析这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工作,我们计划在巩固现有成果,进一步促进薄弱学校前进的基础上,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新策略:转变以学校集体力量为开发主体的工作方式,实行以教师个人或小组自主开发为主的新开发方式,首先由教师个人或小组提出开发方案计划,然后学校审批指导实施。在多位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门类比较多的时候,学校总体安排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如此,以求得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个人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学校特色,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一门教师愿教,学生愿学,能够给学校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课程。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7篇

2006年,我校成立了“校本开发委员会”,通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认真汇编,目前已初步形成数十套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并根据学生的选择需要,实行走班开课、学分管理和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因校而异,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所以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开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调整。

一、在摸索中开发

1.校本课程资源选择要适合本校实际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校、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增强课程对于学校需求和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国定课程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点的学校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需求,而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正在于能弥补这一空白。如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课程。比如我校地理组开发的校本教材《溧阳山水揽胜》,就是充分依托溧阳这块古老而秀丽的土地上众多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而我校地理位置处于溧阳两大风景名胜区之中,位于“天目湖畔,南山脚下”,对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保护家乡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总的原则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容层面上说,可以具体细化为三句话: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从操作的层面上说,可以具体细化为三个方面:要有兴趣:要以活动为主;要兼顾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科学的规划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是:学校成立校本开发委员会,下设校本课程审议评审小组;起草校本课资源和学生需求评估材料;学生自愿申报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申报情况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表:学校初步汇总后,学生填写学生校本课需求表;学校制定校本课程修订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填写校本课程审议评审表;学校填写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供学生重新选择: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安排校本课程活动地点;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教案;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进行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尽管我们考虑得比较细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与疏漏,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一般来说不应是预设的,而是在实践中“创生”的;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逐步成熟。

二、在实践中探索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根据学生志愿选课,实行走班开课、学分管理和课程评价,由学校教务处统筹管理。

1.常规管理

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督导学生上课的情况。当发生某科选修的人数过多时,由班主任和教务处一起协调,建议学生选修其他学科。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科任教师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数,名单上报,准确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

2.备课、教研管理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反馈实施和开况。对存在的问题由教研组集体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向上反映,共同商讨解决;对于不可行的坚决去除,不妥的及时修正,不完善的及时弥补,新发现的及时补充开发。

3.教师要求

全校所有教师应该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一两门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备课、上课,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5个,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教授此类课程应不少于5个学时。

4.学生评价

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学习。学期末交小论文、报告、实物,参加各科竞赛,进行成果展示。

三、在反思中调整

1.校本课程开发尚缺乏规范化、系统化

目前,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且编写了校本教材,但大多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设也缺乏科学性,如课程的开设、节数、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化;校本课程的落实情况仍缺乏规范化。

2.校本课程开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许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面临着工作负担重和时间有限等现实困难。由于课程开发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之成为许多教师不愿参与课程开发的原因。

3.教师职业特点使改革和合作存在困难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都是独立解决问题,并且习以为常。而今改革和合作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往往很不愿意,甚至难以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

4.并非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课程开发

一方面,鉴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性质,很多教师对课程开发缺乏关注和积极性。参与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也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地方课程的影响太大,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大多迎合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要求,无法满足自己的实践需要。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溧阳山水揽胜》的开发虽然顺利起步了,但是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理论支撑、课程开发范围、以及经费投入保障等方面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如目前的高考制度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生和教师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考科目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渠道不多,致使资料收集不全;经费保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不完善,配套的考核、奖励制度不健全,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等。

尽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局限,但是我们更应看到校本课程产生的巨大作用,并且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校本研究为发展动力,做到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际回归,这应是当前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校本课程 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及地方课程难以照顾到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而产生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化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传授化学知识、提高公民综合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平台,也应是尊重学生个性,提供满足他们学习化学需求的平台。农村地域广阔,中学条件相差很大,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农村资源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与中学化学课程有机整合,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效益?这是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所领导的指导下,我市进行了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下面谈谈一年多来的实践与认识。

(一)确立《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灵魂。在开发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之初,我们就提出:①《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必须与国家中学化学课程的一般目标结合起来,寓特殊性于一般性之中,使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在与一般目标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得到实现;②《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必须“姓农”,内容要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观察与思考。为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为《农村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制定了如下课程目标,用课程目标来规范和引导整个开发过程,防止或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偏离方向。

1.知识与技能:获得与自己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获得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实验、调查和访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学习化学知识,体会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收集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从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探究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关注农村,学会生存,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积极向上,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制定《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组织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和组织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开展的保证。我们制定了《湘乡市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纲要》,它由主题内容、开设区域和教学活动建议组成。主题内容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一些可参考的题材;开设区域是根据不同地域的学校建议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则是为开设相关的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活动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自行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最大收益,在内容选择上要最大限度地选取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化学知识。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际应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等都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在内容选择上要重视与农村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继而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化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农村本地的实验材料作为化学实验探究的场所与器材,培养学生探究与发现问题的科学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我们编制的湘乡市农村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为:

(三)编写《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和教案

根据课程纲要,各校根据本校课程资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二至三个主题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我们主要以主题式及主题―导学―活动式两种形式来编写教材和教案。

1.主题式:通过研究确定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又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主题。再将相关主题的化学知识按照教学结构或知识结构重新建构和组织。如某中学的《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将化学物质与食品安全进行融合,主要有如下内容: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主题―导学―活动式:确定相应的主题后,教师再提供阅读材料、数据资料、典型案例等文本材料和图片作为信息,作为研究的起点和载体。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部分――活动体验。如某中学利用学生对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很熟悉的条件,组织学生,调查研究该公司的啤酒生产。

(四)开发、实施《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体会

1.促进了我市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实施《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是教师自己设计教材和教案,使得该课程更容易被老师们理解与实施。如课程目标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定,教材与教案的编写都是教师们经集体讨论而成,任课教师都能领会实质,教学中把握自如。反过来,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这样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

首先,教师课程意识得到了提高。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考虑课程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程的实施者转化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这样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其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自己决定课程,也要对自己的课程负责,这给教师创造了更大的课程设计空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了课程开发的能力。

再次,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需要省、市课程专家、学校教师、校长、家长、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厂矿技术人员、农林水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在合作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开发与实施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问题的解决的方法。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和反思,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行动研究能力。

如一个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对农村家酿米酒感兴趣,开设了《米酒的酿造》这一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原计划主要从反应原理与酿造技术的角度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提出:农村里流传有不法商贩在米酒的蒸馏过程中加入几滴甲胺磷(一种农药)来提高出酒率。加甲胺磷真能提高出酒率吗?这样做对吗?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教师继续开设了《食品安全与健康》等知识,和其他老师一起,再拓展为《米酒与传统文化》。随着校本课程的一个个专题的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3.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化学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化学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生的追求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某中学的几个学生在学习完《水资源与环境保护》校本课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继续探究,对湘乡城区排污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并向市政府提出了治理湘乡城区水污染的方法建议,受到政府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毕华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辉,韩春亮.中学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旷湘平.从化学的课程特征谈化学教学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6,(9).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校本课程 开发指导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校本选修课成为课改工作的重点,顺利实施校本课程,既符合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笔者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1.政策依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甘肃省和兰州市实际,同时体现学校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要求,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指导思想:遵循新课程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需要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3.校本开设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条件完善,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条件。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准备阶段: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定

申报:由教师个人或小组确定课题后,填报“校本课程开设申请表”,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名称、目标、条件保障、课时数、考核方式等,交教务处归纳整理初审。

审定: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凡符合要求的可安排开设,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或者重复的课程,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或者择优选择。初审通过后,列入《拟开设高中选修课程Ⅱ(校本课程)设置计划表》,提供给学生选择,如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门选修课予以取消。批准后可编写教材。教材可自编、与他人合作,也可改编,还可收入学生成果。有的可以印刷刊出,成为固化课程教材。

目前暂定各校本课程的长度一般不少于36学时。

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流程

选课:教务处公布选定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教师和班主任的建议,选择各类课程,填写选课志愿。

实施: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或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教学或活动。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建立起临时班级、组,认真组织教学或活动,安排学生的练习或活动。

评价:考核评价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然后确定学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方式完成。

调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及学校教务处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选修课学情情况,研究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学校学生实际。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校本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时展需要,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基础内容,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1、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关于学生毕业学分要求,“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按18学时相当于2学分算,选修II在高中阶段,至少应有54学时,起始阶段,宜立足于《方案》中的下限要求,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遵循逐步开发,不断增加的思路。

2、课程结构设置

①生活艺术类;②兴趣爱好类;③学科延伸类;④学术讲座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制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我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扇窗口。

1、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构思和策划以及校本课程的审定、指导和对课程的安排、考核、评价及调整。

2、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教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结果,对其中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进行归档,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包括教案、音像资料,优秀作品都要归类与整理,以便为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总结和再次提升提供重要的事实与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校本选修课成为课改工作的重点,顺利实施校本课程,既符合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笔者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1.政策依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甘肃省和兰州市实际,同时体现学校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要求,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指导思想:遵循新课程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需要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3.校本开设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条件完善,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条件。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准备阶段: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定

申报:由教师个人或小组确定课题后,填报“校本课程开设申请表”,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名称、目标、条件保障、课时数、考核方式等,交教务处归纳整理初审。

审定: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凡符合要求的可安排开设,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或者重复的课程,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或者择优选择。初审通过后,列入《拟开设高中选修课程Ⅱ(校本课程)设置计划表》,提供给学生选择,如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门选修课予以取消。批准后可编写教材。教材可自编、与他人合作,也可改编,还可收入学生成果。

目前暂定各校本课程的长度一般不少于36学时。

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流程

选课:教务处公布选定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结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建议,选择各类课程,填写选课志愿。

实施: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或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教学或活动。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建立起临时班级、组,认真组织教学或活动,安排学生的练习或活动。

评价:考核评价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然后确定学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方式完成。

调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及学校教务处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选修课学情情况,研究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学校学生实际。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校本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时展需要,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基础内容,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课程结构设置为:①生活艺术类;②兴趣爱好类;③学科延伸类;④学术讲座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制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我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扇窗口。

1、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构思和策划以及校本课程的审定、指导和对课程的安排、考核、评价及调整。高一年级全体教师为主体,积极配合落实完成各项工作。各学科备课组组长负责对本组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统筹协调,争取能开出一些能够展示出本学科学科特色的精品课程。各班班主任做好宣传工作并且指导本班学生做好选课事宜。

2、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教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结果,对其中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进行归档,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包括教案、音像资料,优秀作品都要归类与整理,以便为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总结和再次提升提供重要的事实与理论依据。

上一篇:项羽之死教案范文 下一篇: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