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随笔范文

时间:2023-03-01 20:59:38

小班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正面语言;行为引导;温柔坚持

一、正面语言

1.刚入园

带过小班的老师都很清楚,开学初一进教室,小孩子哭的昏天暗地,老师们分成好几拨,哄完这个哄那个,抱完这个抱那个,有些孩子有特别执拗,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没办法让他不哭,这时老师们难免会着急,有时也会对孩子说出一些反话,例如:你再哭妈妈、爸爸就不来接你了。说完这句话老师也发现小朋友并不会因为这句话而消停,反而哭得更凶、更厉害。因为小班孩子“直观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把大人的话当成真的。因此,小班老师应该运用正面语言引导孩子。如:泽均小朋友每天都会问很多遍:“老师,我妈妈怎么还没来?”我回答:“妈妈再过几小时就要过来了,我们一起等等她好吗?”久而久之,他问过我后自己都会说:“妈妈已经在路上了,我在这里等他”;晨曦小朋友则会问:“老师,你送我回家好吗?”我回答:“好的,不过老师现在很忙,我也要照顾其他小朋友,你等等我好吗?等我把小朋友照顾好了,妈妈也会来了,就不用老师送你回家了。”上学第三天,她主动跟我说:“老师,我妈妈会来接我的。”

2.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孩子年龄还小,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多认知都需要通过他们的眼睛、双手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孩子的世界有时特别 “忙碌”,如果教师没办法体会到孩子的这种忙碌是他们探究世界的方法,对孩子加以无端的斥责,影响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的主动性。特别是小班小朋友刚入园,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是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遇到班级里刚投放新的玩具、布置新的墙饰的时候更是爱不释手,有事没事总是想去摸一摸、玩一玩,以至于经常会玩得忘了其他的事情。这时候我们老师有时候会忍不住说:“不要玩了;不要碰;不要看了;不要……”。这会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对新玩具爱不释手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现在小朋友都在等着你洗手吃点心呢,我们先洗手吃点心,等下再玩好吗?”;“你再玩一小会儿,让小朋友等太久了不礼貌,下次再继续玩好吗?”。我们还可以利用散步时间让孩子到处看看、摸摸、玩玩,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情感,保持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好奇心。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去散步了,小朋友可以看看、摸摸、玩玩,不过等不要离老师太远,老师好保护你们喔。”

二、正面的行为引导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因此,小班教师在带班的时候一定要以正确的行为影响孩子,尽量不要做出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动作被孩子模仿了。有一天我在О嗟氖焙颍早间接待孩子都在自选玩具进行游戏,我看到孩子玩得很开心,就坐在操场的台阶上看孩子玩,这时候千羽刚刚来园,看到我坐在台阶上她也跟着坐了下来,我鼓励她自己去选玩具她也不肯,看了看我继续坐在我旁边,这时我马上拿起了一个皮球,跟她说:“千羽,我们一起玩球吧!”果然,她就开心的跟我一起玩起了皮球。还有刚开学的一次户外活动,我们三位老师在户外看着孩子做游戏,配班老师侧身坐在跷跷板上看着小朋友游戏。隔天户外活动时,有几个幼儿也玩跷跷板,也是侧身坐在跷跷板上,在我的纠正下孩子是马上改了过来,但是第三天,孩子还是继续侧身坐跷跷板玩。为了避免给幼儿带来危险,我特意找了配班老师,跟她说以后我们教师坐在跷跷板上也要跟孩子一样的正确做法,然后在一次晨间安全教育5分钟的时候我跟孩子讲了正确坐跷跷板的方法及错误坐跷跷板的危害,进过这次活动之后,孩子再也不会侧身坐跷跷板了。因此,有时我们认为一个很小的事情,其实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第一个案例中,虽然经过老师的动作鼓励,孩子马上能自主的进行游戏。但是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对教师的不正确动作的模仿行为,放任孩子自由发展的话,也许就会养成孩子的惰,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在第二个案例中,其实老师的错误动作示范给幼儿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而且老师还需要通过花更多的精力来纠正孩子的危险行为。因此,特别是小班年段的老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孩子,为孩子的终身良好发展提供正确的、良好的榜样。

三、温柔的坚持

很喜欢一首诗歌《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每次读来总有一股清流流过自己的心田,是啊!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就像牵着一群“蜗牛”在散步,就算“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也没办法改变他的行进速度。因此,老师在对孩子的引导过程中,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脚步,配合孩子的步调,以孩子能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

孩子刚从家里来到幼儿园,刚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很多集体的规则及习惯跟孩子在家里很不一样,例如,有的家长在家里没有要求小朋友小便完要洗手;洗完手后要擦干手;吃完饭要漱口;等等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时容易被家长忽略,一旦到幼儿园这些孩子就会显得很茫然,今天老师提醒了小便好后记得洗手,也许下午小朋友就马上忘记了。这时老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坚持很重要,但有时候老师们会过于急躁,“明明洗手这件事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为什么孩子还是忘记了呢?”这样的问句应该存在过很多小班老师的心头;“老师不是说过小便后要洗手吗?你怎么又没洗手?”洗手间里经常也会发生这样的质问。因此,老师们要记住一个原则“温柔的坚持”,对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教师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温柔的耐心,期初的时候我们是这儿做的:当孩子小便完又忘记洗手的时候我们这样提醒他:“小朋友,小便完要记得洗手喔。”并坚持一个月的时间让配班老师每次在幼儿洗手时在洗手间提醒幼儿。经过我们一个月的坚持,现在我们班孩子已经养成了小便完洗手的良好习惯,有时我们怕小朋友忘记偷偷的观察,也没有发现孩子敷衍了事的洗手,都是按照老师的洗手步骤认真洗手。家长们也反应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后卫生习惯变好了,有时家长在吃东西前忘记洗手都是孩子提醒的。

最后,我想以《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结尾来结束,望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都能跟随着孩子的步调,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做一个“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2篇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具有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能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人格和身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游戏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幼儿教师应注重通过游戏达成教育的目标。

教育随笔一

游戏终归是孩子们的天地,无论什么游戏,最重要的是要看孩子的开心程度。以尊重孩子为主体的游戏理念就是要让孩子自主、乐意地参加游戏。

我们在小班建筑区搭积木时,有的小朋友不用积木来搭房子,而是把积木放在地上,当鞭炮来放。有一个胆子比较小的孩子也被拉去放鞭炮,一开始,他还不太敢放,后来别的小朋友给他壮胆,他也开始放了,而且放得很开心。后来其他的小朋友都散了,他一个还在那个游戏角里“点”积木,玩得很起劲。

案例分析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刻意塑造往往难以收到期望的结果;相反,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给予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的机会,才有益于幼儿在活动中完善自我。

反思

从前我也许不会让孩子去自发游戏,那这个孩子就不可能在这种游戏中克服胆怯,体会快乐。教师只有把自己也看成一个儿童,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让认知、情感、生活经验的目标在游戏中自然地达成。

教育随笔二

施洋在小班从来就不愿做角色游戏中的“爸爸”。我问他为什么不愿做爸爸,他说:“爸爸很烦的,要整理东西,小结时要告诉老师做了哪些事情。”“我喜欢做哥哥,做哥哥可以到处去玩。”所以,我知道孩子的心是很向往自由的。他在游戏中也喜欢自由,不要那么约束。

案例分析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在游戏时对自己的活动格外专注,不愿受外来干扰的影响,如果非要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来,孩子就会害怕,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角色游戏。

反思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做些什么,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观察,在观察孩子时,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智慧和经验的教师有时凭借孩子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可以把握孩子的心`。所以有人说:“教师,既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在这里的含义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在活生生的过程中去把握,游戏教育对教师的挑战也正体现于此。

教育随笔三

小班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在游戏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这是一定要经历的过程,教育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

有一个男孩在游戏中一定要做妈妈。按照以往的教育思维方式,我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扭转过来。但是我在新游戏理念的影响下,没有将这种性别意识强加给孩子,没有干预孩子的游戏。过了一个月,情况改变了,用不着提醒他,他就知道做爸爸了。还有一个小朋友,他喜欢把“西瓜”放在“煤气灶”上烧,我也没有制止他的做法。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四个星期之后,他就自然知道用锅烧饭了。有时教师硬要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可能很累,却没有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没教过的东西却在游戏中逐渐被孩子理解了。

反思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因为幼儿的游戏活动似乎没有教师的指导也可以自然发生,但这不等同于“无为而治”,要做孩子游戏中的观察者、问题的解决者、机智的引导者,就会有很多事情要做。

教育感悟通过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一个个不经意、不起眼的小事,让我认识到无论是集体教学、区域游戏,还是主题拓展教育活动,教师都应该以合作、支持的身份和孩子讨论讨论、商量商量。一起动手操作试一试,一起参与游戏玩一玩;也提醒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要做教育工厂的熟练工”,只有悉心关注孩子情感、认知需要,分析原因、调整教育策略,积极建构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才能走进童心世界。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3篇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让幼儿园小班幼儿主动、积极、乐意地入园,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出勤率,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调查目前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探索出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2、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率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开展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比较研究法:通过出满勤幼儿与缺勤幼儿间的比较,提高家长对出勤重要性的认识。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单一幼儿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5、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现状分析与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

1、阅读钟组荣、刘维良主编的《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8年9月——12月)

2、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9年1月——3月)

3、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连环画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9年4月——6月)

4、阅读有关幼儿教育教学的文章和著作,不定期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5、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

研究过程中随时撰写阅读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和个案,建立课题博客,及时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二)具体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8、9至2008、12)

(1)调查小班幼儿出勤的情况。

(2)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

(1)通过家访与调查,了解幼儿不能按时出勤的原因。

(2)利用个案研究法,跟踪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信息。

(3)通过将出勤幼儿与缺勤幼儿之间的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提高幼儿家长的认识。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8月)

(1)将所调查的具体资料和反馈的信息做出具体、详细的归纳、论证。

(2)幼儿的出勤率得到提高。

四、研究预期成果

利用两个学期进行调查、观察、比较,针对出勤率低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力争得到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小班幼儿的出勤率同研究前相比要有明显的提高。通过此课题研究,还促使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外,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结合本课题坚持写个案观察日记,编写有关教案。

五、研究反思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4篇

小班家长会一般选择在小班幼儿入园前召开,主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问题给予家长帮助。如果是自己带的班级,对幼儿和家长比较了解,中班、大班的家长会可以在开学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召开。

中班幼儿的家长会因为是熟悉的幼儿和家长,在家长会开始前,教师先和家长交流幼儿的成长和进步,这样比较容易在心理和情感上达成共识。教师可以制作一本动感影集或是视频剪辑,主要是回顾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尤其要把开展的一些大型活动都制作进去,如亲子运动会、六一联谊会、幼儿绘画作品展等,家长通过照片、视频,更能够直观、生动地看到孩子的真实表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可以和家长交流本学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包括特色教育、习惯养成、自理能力教育等,家长也更愿意欣然接受和配合,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家长交流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如班级中需要收集的材料以及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等,教师可以用照片的形式把家长为幼儿准备的材料的制作过程拍摄下来,使家长对材料的用途以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有初步了解。

大班幼儿的家长会可以加入“幼小衔接”的内容,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衔接,更是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衔接,所以把大班幼儿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进行重点解释,使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培养,为幼儿入学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情感上的准备。

其实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家长会我都会强调某个领域中某个目标,每次一个目标结合日常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家长达成共识。其次是树立榜样,表扬班中一部分配合工作的家长和一些表现突出的幼儿。榜样的作用能够激励和调动一部分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差距,从而更快提高。家长会中教师还要对新生家长细心叮嘱一些注意事项,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此外,教师一定要让家长看到幼儿的进步以及教师对孩子真心的关爱,这样家长能够放心,也更容易信任、理解老师。教师平时可以在博客中写一些教育随笔,把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及时记录下来,或是配一些照片,家长才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更有利于达成家园共育。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5篇

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并落实市幼教工作要点和幼儿园工作目标,强化“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发挥教科研引领、服务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培训、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对接为落点,立足本园特点,挖掘自身优势,加快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步伐。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务实进取,不断提高我园教科研质量,推动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发挥教科研工作网络的优势,突出教科研的理念引领、服务教学的功能。

2、以教科研为手段,解决本园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形成我园的办园特色,加强园本课程建设。

4、开展好苏州市级立项课题《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汇报活动。

5、做好小班组的课题拟定工作。

6、积极宣传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随笔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发挥网络优势,显教科研导向、服务功能。

几年来,我园“园主任——教科室——教科组——教师”的工作网络,通过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已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教科研成效。本学期要更好地利用教科研工作网络优势,进一步发挥教科研的导向、服务功能。园长、教科室主任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教研与科研相辅相成的道理,鼓励教师作“研究型教师”,养成带着问题去教学的作风,及时发现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教科组要继续发挥“小、实、活”的风格,努力为教师搭建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的平台,灵活多样的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及时分析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类研究资料,做好《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活动。

二推行梯度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水平是制约幼儿教育科研向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教师的全方位培训。考虑到目前我园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本着“因人而异”的务实态度,并以“太仓市学术带头人”评选活动、“太仓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契机,从教师发展需要出发,推行“梯度培训”的模式,即,第一梯度: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园本培训力度;第二梯度: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第三梯度:推荐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专业培训。努力让每一位教师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把教科研与教学研究、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四个多”的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与业务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1、多阅读——提高理论水平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改革的步伐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各类有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书籍与刊物,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学习最优的教育策略,掌握最有效的科研方法,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幼儿的发展。本学期我们鼓励每位老师至少能阅读1本专业书籍,推荐教师精读各类优秀文章,做好记录。并在分散自学的基础上以读书沙龙、专题讲座、信息交流、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质量、提升理论水平。

2、多聆听——开阔教育视野

当前的社会更强调开放、合作与交流,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将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多角度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名师来园开设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多观摩、多讨教。本学期我们将力邀市教科室的领导来园做教科研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各级公开教学活动、评优课活动。让老师在与专家、名师的“面对面”交流中更好的感悟内涵,了解最新的教研动态与研究策略,加快教师教育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3、多反思——调整教育行为

建构主义学者提出“教学即研究”,即: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时对教育对象应抱着研究的态度,从而真正深入地了解学习过程是如何在儿童身上发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只有带着研究的教学才是研究和教学的真谛。幼儿园的研究主要是解决本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特别是教与学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理解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使教师的行为朝着更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教师的研究主要是“行动研究”,即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反复循环过程,我们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有规律的反思,并把这种反思的结果用来指导和调整进一步的实践。教师也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向教育的最高境界——“研究”迈进。

4、多实践——加强课题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必须在与实践的无数次相互碰撞中才能得以内化和更好地运用、指导实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多开展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进程的自我分析能力,牢牢把握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整个动态。本学期将加强各课题的实践研究:

1苏州市立项课题《珠心算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将继续在大班实施。课题组老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完善课题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操作对象,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幼儿的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和思维力,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省“科学认读”第二轮实验课题《构建学习化的生态环境,促进幼儿科学认读的研究》将在中班幼儿中深入开展。课题组老师要进一步挖掘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科研实践。各班要积极建设生动有效的“认读区”,使之成为幼儿感兴趣、可操作的认读天地。期末要做好幼儿的测评、建档工作。

3本着“人人参与”的精神,在骨干教师承担省市级课题的情况下,其余老师积极开展“园本科研”。根据前一阶段的专题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完成研究计划,写好观察记录,不断分析、不断总结。在园本科研中培育教师的批判精神、严谨态度、求实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

三立足课题研究,早日形成园本课程体系。

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园本课程的建设正作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倍受关注。《纲要》的颁布与贯彻执行,更加日益突现了其重要性,可以说,没有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很难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但园本课程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对一所幼儿园以及老师来说如何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以及幼儿潜能的充分开发,为每个幼儿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将积极推广苏州市级课题“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的研究成果,立足苏州市级立项课题《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加快园本课程的建设,争取早日形成园本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

1、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1、在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首先要确立“因园而异”。我们应该承认差距,并要找出差距,立足本园,挖掘幼儿园发展的潜能,把培养目标化为幼儿园满足幼儿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具体操作目标。

2、通过反复冷静思考,寻找幼儿园教育的最大优势。“因人而异”,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科学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真正要求,确立必要的主题内容。

3、在构建园本课程时要具体地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过程以及评价进行周密的安排。可以主课题为引领,在研究过程中各年龄段,将必须要解决的一些难题作为研究的子课题。

4、在构建园本课程时让教师参与多种形式与内容的培训,提高教师把握课程结构的能力,保证幼儿园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的具体经验在教育领域中的真正落实。

2、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曾一再强调:“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要重视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并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要树立与园本课程相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且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这是我们开发园本课程的前提。在这个做法上,重视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创造性学习,同时通过一些交流拓宽教师们的思路。

2、提高开发和实施园本课程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具有执行课程的能力,更应该有增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纲要》》解读和教材的选择、变通能力以及对课程的评价能力。

3、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形成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成为潜在的课程资源。当然,它除了有些在教材中能找到,但重要的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大到大自然、大社会、社区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教育资源,小到师生关系、教育环境、班级活动角等一系列生成活动。显形的、隐形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为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全面的视野和空间。重要的一点是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相关的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特点,保证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科研制度,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1、规范过程研究。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继续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六个一”制度:

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2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小结并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3每月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随笔于下月初上传至chlb信箱

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并进行自我评价。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及论文。

6写好幼儿观察记录,期末形成个案报告。

2、完善激励机制“东帝士”奖学金的设立,是社会对教育的认可与支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而又团结协作的氛围,以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与教育成果的完美结合。

3、推广科研成果

我们将继续以校园网为宣传窗口,鼓励教师及时撰写信息及文章,于《校园动态》、个人网站、班级网站;积极利用校报、宣传栏、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同行、社会宣传我园的教科研成果。同时将着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论文比赛;选送一批文章、案例、随笔、活动设计等教科研成果,向各级各类杂志、刊物投稿,争取有一定数量的发表率。加大推广与宣传力度,展示我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每月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参加教培研中心组织的教科研工作会议。

2、制定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

3、召开幼儿园教科研会议。

4、承担课题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具体活动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5、“珠心算”课题组进一步修改方案、完善课题方案,加强资料的积累。

6、收集并整理教师暑假里撰写的论文和随笔。

7、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科研论文”、苏州市“教研论文”、省“师陶杯论文”的比赛。

8、35周岁以下教师完成九月份教学随笔。

十月份:

1、参照“太仓市学术带头人”评比条件鼓励教师参与评比,做好相关材料的整理。

2、参加市课题研究公开观摩活动。

3、园本讲座: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4、思考并确定小班组的课题研究方案。

5、检查和整理九月份课题资料。

6、课题“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做好课题中期汇报的相关准备。

7、中班“科学认读”课题组完成“认读角”的创设。

8、结合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情况,完成十月份教学随笔。

十一月份:

1、召开主题研讨活动“园本课程之我见”。

2、参加“教培研中心”组织的片教科研活动。一

3、课题“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进行中期汇报活动,承担公开教学活动的老师修改活动设计并定稿。

4、完成小班课题组的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5、参加“太仓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老师向各位教师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

6、各位教师完成十一月份教学随笔。

十二月份:

1、总结“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情况。

2、参加“教培研中心”组织的片教科研活动。二

3、召开教科研例会,反馈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

4、邀请市教培研中心有关老师来我园进行课题通识讲座。

5、召开“个案研究的撰写”专题讨论会。

6、制定幼儿园课题研究公开课计划表。

7、各位教师完成十二月份教学随笔。

一月份:

1、承担课题的老师上好课题研究公开活动。

2、各课题承担者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个案报告、论文等。

3、各位教师完成一月份教学随笔。

4、完成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园合力 习惯 幼儿

一、研究的设计

1、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一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必过多地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理论依据: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的颁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措施与做法

1、制定习惯培养的计划,结合幼儿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孩子在幼儿期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很多的,我们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为纵坐标,以生活、行为、社会、学习等为横坐标,以篇章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

2、加强家园联系,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家长活动:(1)家教园地;(2)家长开放日;(3)开办家长学校;(4)亲子活动;(5)让孩子教育家长;(6)召开家长会。

3、在幼儿园中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让小班幼儿观看中大班幼儿上课、作业等,不仅使小班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而且也使中大班幼儿有了鞭策的力量,认为自己要做得好一点,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对于每个层面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功能,“以大带小”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行为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幼儿矫正不良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表群体形象。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从教书育人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素养,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幼儿,成为幼儿的楷模,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三、研究结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我们通过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并撰写、发表了多篇教育论文和教育随笔。今后将继续深入贯彻,作为园本课程来实施。

2、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实验班幼儿三年来习惯的培养,幼儿的习惯标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逐渐向更高的要求发展。

3、促进了家长思想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家长的宣传和家庭教育的系列讲座,提升了家长的思想素质,让家长真正地担负起第一任老师的责任,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好表率,和孩子共同迈向成长的阶梯。

4、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里增加了习惯培养的环境创设内容,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栏目成了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亮点。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渗透、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的科研水平,努力将课题研究活动的功效扩大、延伸。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网、中国早教联盟网。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刘占兰 主编《幼儿教师知识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钱源伟 主编《幼儿健康心理八十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林正文 著《幼儿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沈德立 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餐前管理;策略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进餐心理特点

幼儿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充满了好奇心。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由单一固定不变的饮食习惯逐渐发展为对食物的味道、颜色以及形态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周围环境与成人非常容易对他们造成影响。同时目前很多独生子女存在着比较多的偏食与挑食现象,在家由父母长辈包办喂食的幼儿较多,特别是一部分幼儿,一到进餐时间脸上表情立刻变为晴转多云,愁眉苦脸的看着饭碗,甚至拒绝吃饭。幼儿的各种进食心理对餐前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餐前管理的必要性

幼儿园进餐是组织幼儿园小班幼儿一天活动的重要内容,拥有很好的就餐习惯以及优良就餐情绪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安排餐点,帮助幼儿认识食物具有的营养价值,指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损害身体健康的食品。幼师应当积极调节幼儿情绪,帮助幼儿愉悦的进餐,这也是餐前管理的重要目标。餐前应当尽可能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告诉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会弄脏桌面、地面以及身上衣服,教育幼儿专心进餐。幼儿园小班幼儿餐前管理是令教师非常头疼的事情,也是非常忙乱的环节。教师由于需要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已经显得较为疲惫,到了进餐时间,就会体现出手忙脚乱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忽略餐前洗手,饭桌消毒,管理幼儿良好进食等工作。因此,幼儿园餐前管理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三、幼儿园小班幼儿园餐前管理策略

开饭时还要为小班幼儿提供下列材料:①桌垫。在开饭桌上铺设,主要功能是放置菜盆与饭锅等,不但能够保证饭桌的清洁,也有利于教师在座位上添加饭菜。使用之后的桌垫必须清洗干净,使用之前可以在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或者浸泡在消毒水中。②平底托盘。教师盛好饭菜之后,直接摆放在托盘上,便于保育员一次性端上并且分好,节约大量的时间。③盘子,平均分配每组两只盘子,开饭时用来盛放筷子可以放在餐桌中间,取完筷子之后用于放置食物残渣。

(一)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的特点是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二者互相结合与交叉,只有真正实现了保教保洁,才能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规程,注意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规程精神,根据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专题讨论,积极组织保教人员讨论与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必须以保为主,以教为辅,需要人员对开饭程序充分熟悉,掌握开饭的技巧,明确进行分工,彼此配合,保证幼儿安静有序的进餐。此外,还要对思想与认识积极进行统一,确定每个岗位的重要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对幼儿用餐各个环节共同进行管理。园长应当对幼儿的膳食、卫生全面负责,有效指导保教人员积极开展餐前管理工作,教师编制考核具体内容并且详细进行记录,定期实施检查;教师与保育员分工协作,精心指导。幼儿园建立管理膳食委员会,具体成员是幼儿园领导、食堂人员、教师与家长代表,每学期适当调整人员,每周坚持召开膳食会议,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配置营养丰富、比例适当的膳食,以便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二)创造优良的进餐环境

幼儿园规定在幼儿开饭期间不会组织开会,不会派人外出进行听课,确保每班有保教人员3位。其次要求厨房准时烧好饭菜,根据班级分配好。最后要求各班保教人员彼此合作协调,共同收拾好游戏场地,安排幼儿洗手,积极准备好饭桌与饭菜等。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于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强化行为意识,严格进行训练。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进餐属于一种愉悦的享受,饭前应当避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消除幼儿紧张的情绪等不良心理,引起旺盛的食欲。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环境优雅、良好秩序、愉快轻松的进餐环境,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消化。教师应当与保育员积极合作,做到每个工作环节很好衔接,餐前准备环节:每小班两教一保三位教师明确分工默契配合,每一个步骤做到井然有序。

保育员:将饭桌摆放好,使用干净的抹布将桌面擦干净,使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水进行擦拭,直到几分钟后使用清水擦洗一遍。再将双手使用肥皂洗净,一次发放餐具,最后帮助教师安排进餐。

教师一:安排幼儿做一些安静的放松动作,例如拇指操游戏;猜测今天要吃哪些饭菜,书派出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好处,引起幼儿吃饭的欲望;带领幼儿有序的进入洗手间使用肥皂洗干净小手。

教师二:在洗手间指导幼儿入厕、洗手,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根据标记使用自己专属的毛巾擦手。每天进餐时,保育员用专用手推车在固定位置摆放饭菜,尤其是热汤时需要注意摆放在安全位置。幼儿天性好奇和活泼,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任何事情都想要尝试,而对一些潜在的危险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比较差,极容易产生伤害。因此,幼儿园应当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三)科学安排吃饭座位

我们发现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桌的小朋友有一些吃饭吃得很好,有一些吃饭吃得很慢,甚至会产生剩饭。于是,教师及时调试了幼儿吃饭的座位,科学搭配了食欲好与食欲差的幼儿,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桌或者是彼此相邻的位置。如此一来吃饭速度较慢与食欲比较差的幼儿,在相邻的吃饭良好的幼儿的影响下,食欲将会被调动起来,有效增强了进餐的欲望。

(四)确保卫生消毒

对餐桌进行消毒与清洁,要求一块清水抹布和一块消毒水抹布,一张桌子搓洗一次,尽可能使用流动水清洗。保教人员需要洗净手将餐具与菜汤端上位并且分配好。幼儿椅子摆放时,要将椅边与桌边进行对齐,洗净手之后就不需要再碰椅子,避免餐桌与手再次被污染。

四、结语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餐前管理,这也是在各项检查与评比过程中非常容易失分的环节。具体检查要求有:对餐桌严格清洁并且与幼儿同步洗手;幼儿洗手之后立刻进餐不等待;10分钟内完成整个餐前准备。但是教师在执行这些工作时,总是会手忙脚乱,幼儿也无所适从,洗后之后产生的等待更是平常之事。因此,通过对餐前管理工作不断探索,经过不断实践,希望能够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帮助幼儿积极进餐。

参考文献:

[1]钱东梅.班级精细化管理之我见―浅谈幼儿进餐[J].教育管理,2013,(7)

[2]朱爱喜,李青莲.幼儿进餐环节的教育价值[J].教育随笔,2009,(3)

作者简介: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师进修;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模式;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2;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47-02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向每位教育工作者心中,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重新理解教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两年来,以“在球类运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以球类运动为载体,积极构建主题与教学研讨、教育反思平台,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一、开展网络专题研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专题研讨,是我园实行的一种研讨新形式。从实际出发,定期选取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难点提出来开展专题研讨,通过学校附小论坛网络平台鼓励大家自由讨论、提出建议,激发大家在原有经验上的认识冲突,引导教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认识,在主动思考中进行自我建构。课题实施一段时间后,“如何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成了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问题一经提出,大家纷纷跟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合理性的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教师认为,主体性的发挥就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比如学习新的球类技能时,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练习。实践中,学生会形成各自的假设,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可能不符合要求的,对此教师不应直接制止或纠正,而应该以支持与鼓励的态度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发现和实践体验等方法再次进行探索。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提高球类活动的水平与能力。有的认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看看、说说,为他们提供想说、爱说、敢说的宽松环境;根据孩子们自身的需要和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的球类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丰富多彩的材料,充分调动自主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还有的则认为,在活动中可让学生自主讨论、商量、制定游戏规则内容和方法,教师则给予适宜指导,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网络专题研讨与教师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对问题分析、讨论、争辩、归纳的过程中,达成了思想上的共识,提升了自我的实践智慧,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精品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园开展了多形式的球类教学观摩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反思,努力打造精品课堂。教师们通过研读教材、学习教学指南、运用先进理念来设计教案,认真上课,诠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同课异构”大比拼,尽展教学魅力。首先,以年级组的形式进行球类运动“同课异构”大比拼活动:小班“快乐赶小猪”、中班“好玩的皮球”、大班“篮球小精灵”。各年级各派两位教师根据指定的课题,以及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快乐赶小猪”为例:围绕学习用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的教学目标,两人都创设赶小猪的情境。郭妍老师设计的是:一开始队列练习,然后学生自由赶小猪,探索、交流得出赶小猪的正确方法,最后是赶小猪比赛;而赵素芳老师设计的是:一开始则以新颖有趣、整齐划一的球操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中又加入带猪宝宝去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环节和赶猪大比拼竞赛环节,趣味性更强,内容也更加充实,再加上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启发性的语言使活动增色不少。“同课异构”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尽展教学魅力,也为教师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在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一课多研”展智慧,构建精品课堂。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实践能力,充分调动教研组的团结力量,引领教师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我园又组织开展了“一课多研”球类教学研讨活动。各年龄段教研组长带领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编课题:小班“球宝宝去旅行”、中班“好玩的皮球”、大班“快乐拍拍拍”,通过集体备课、试教、研讨、再试教、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形成新教案后再次上课,一次次的备课、听课、评课,让集体的灵感、智慧、经验在相互评析相互研讨过程中撞出火花。比如“球宝宝去旅行”,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设计了响雷躲雨这一环节,想不到响雷的音乐一响起,孩子吓得抱起球宝宝就跑,忘记用双手握棍来赶球。大家纷纷提出这一环节不适合小班,再加上教师也没有好好引导,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在第二次研讨中,大家提出教师对目标的把握不对,孩子们对双手握棍的方法这项新技能是陌生的,教师应示范正确的握棍方法,在整个带球宝宝旅行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双手握棍,同时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也不够好。在第三次研讨活动中,大家指出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适当隐退,让孩子自由探索,而当孩子不按照你的教学思路来时,你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应对。这样循环反复,帮助执教老师发现教学中尚未觉察的问题,达到以问题促教研、以教研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一课多研”活动,教师们受益良多,这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精品课的构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升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经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一公式深刻地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反思能够完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能够帮助教师向“研究型”发展。

(1)在日常教育随笔写作中养成反思习惯。在球类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教师及时发现球类晨间活动、主题教学、特色教学、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典型事例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分析学生行为,以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调整教育策略。自开展教育反思后,一篇篇有价值的教育随笔应运而生。同时,还组织教师在附小论坛上定期进行教育随笔交流讨论,进一步实现教师在经验与困惑上的共享和互助。

(2)在教学活动反思中提升反思能力。为了使球类教学研讨真正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一位执教者活动后都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从活动设计的思路、活动实施的过程、活动实施的效果、活动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主体性的发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比如,执教音乐欣赏活动“小皮球”,重点是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难点则是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与跳跃。整个活动实施下来,听课教师反映教学过程中没有认清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当前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一,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欣赏环节中,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玩球,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创编环节则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并把创编出来的动作教给其他同学。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想出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第二,学会等待,耐心引导。当学生回答问题慢时,则在耐心等待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问“用小脚怎么表示皮球的跳跃呢”。孩子没有想出来,则进一步引导:“皮球会跳,那小脚也会怎么样?”在区教学反思评比中,音乐“小皮球”活动反思荣获一等奖。小小课堂,智慧无限。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让自己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要紧跟时代脉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创新研讨模式,努力优化教学结构,积极构建反思平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洪静翔.幼儿园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集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华忠.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26).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班化;口语教学;有效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1

一、小班化教学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1.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将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研究中如何真正做到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评价体系如何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如何提高等都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2. 小班化教学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在我国,也有许多专家和研究者探讨了小班化的课题,撰写了许多论文和书籍。张泽科在其撰写的《探索小班化教学的优化路线》(2005)一文中指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都十分关注,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要构建高效的生活化课堂,必须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王铁群在《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2002)一文中指出,要让学生主动性地学习,让素质教育全面实行并让它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这些,就必须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

3. 本校现状分析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学生60%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所欠缺,加上学生家长的英语口语水平也有限,对学生在家学习的帮助有限,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教学。

我区这几年积极倡导的“315”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范式。它的基本特征是高效,追求全班每个学生都紧张地学习,让全体学生得益与提高。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有效的课堂口语教学模式

笔者研究的小班化教学,重在关注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与全区积极倡导的“315”课堂教学范式的精神是一致的。该范式的核心是调动每位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紧张起来、动起来、学起来。笔者能自如编写导学案,并且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其环节如下:

自主预习作业;当堂练习与反馈;纠错与提升(及时掌控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时时关注学困生);小结与作业布置及指导。作业的布置也要非常讲究,既要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分层完成。作业要有梯度。作业量适中,不能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课后备课组再次交流上课过程的得与失要交流,及时撰写反思与随笔心得。

2.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英语素养、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活动,更强调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活动。教师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小组成员面对的是小组同伴,心理焦虑程度降低,更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合作学习形式:

(1)合作表演。让学生围绕教学话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改编对话、英文课本剧,英语歌曲表演等的形式,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巩固教学效果。

(2)合作批阅。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区“315”课堂教学范式,要求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重难点要突出。特别是区英语教研员要求每天必做的两件事:单词朗读背诵与阅读训练。对这样的作业,采用组内自改。对教研员强调的每周必写的作文,采取组间互批或组组交换批阅。最后读出最佳的作品。这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空间,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3)合作纠错。每次测验后,集体订正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不尽相同,在一节课内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就由小组合作纠错。然后回家后整理到自己的纠错本上,多读多记。

(4)合作参与课堂活动。如进行词汇教学完成后,要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我按照词汇表对词汇进行了分类,如subject、colour、sport、school、animal、family、etc.请各组组长上来抽签,然后本组内讨论一下后,每人依次说出来,看哪个组在规定时间说的有效单词最多,谁就获胜。每逢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争先恐后,热情奔放。

(5)分组合作完成“单词串”

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请教他人完成此项词汇的链接,然后大声朗读,为的是更有趣地记忆单词。Eg. All-ball-call-fall-hall---mall-small-tall-wall/Classroom-door-window-desk-chair-poster-light―floor。

3. 对小班化九年级英语口语考试策略的探讨与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九年级中考口语应试能力和技巧。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在口语的方面达到能简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并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1)不同层次,各有所得

把班上学生分成四类。A代表“高富帅”,就是态度好、成绩好的当组长。B代表中产阶级,指的是有态度,成绩一般,他们每天读书背书去组长那过关口语作业。C代表“贫农阶层”指的是有态度没多少成绩,这类学生占到小于四分之一,他们每天老老实实来教师这里过口语关。最后一类是”特困户”。他们没态度、没基础,每天要教师紧紧地盯住他们来过关,并且还要降低门槛,降低要求。这类学生占到7-9人,不到四分之一。

(2)教师要有“四颗心”

要有“四颗心”:耐心、信心、细心、热心,同时还要有好的心态,否则很容易针尖对麦芒。特别是后两个层次的学生。要能够以诚待人、以礼待人、以德待人。

(3)打分制

按照南京市由于口语考试的纲要,每天我们都有口语考试前的读书、背书任务。每个同学都要完成自己相应的任务,有相关的负责同学打分,然后当天下午第一节课后给笔者检查。笔者主要负责D类同学。他们完成任务后,能获得笔者的好评或击掌心或物质奖励。目的是让他们不放弃英语口语,开心地来过关,高兴地回家。笔者的小账本上的每日表格设计如下:(已使用非真实姓名)

(4)“校长”责任制

因为中考英语口语考试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一仗。谁都不想输在此。时间紧,任务多,学困生较多既D类学生,只能采取分头盯防作战策略。D类学生中有2-3个特别容易“疲软不肯干”的交给校长负责每日必完成的口语任务。由于校长的威信与魅力,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 做好初始问卷调查,了解教与学的状况

笔者请本组教师经常来听课,从中了解笔者的教学状况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听完每一节课,都进行分析和反思。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生源及家庭特殊性等问题,学生普遍感觉英语不好学。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在分析后进一步细化研究切入口。

2. 体验并感受“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是近几年倍受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往往一说到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口语教学就觉得很难与愉快教学联系起来。 笔者在上9AUNIT3 Teenage problems教材之前,让同学们体验“愉快教学法”――去燕子矶公园上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活动课。因为有了美丽的风景、及时的鼓励和奖励及掌声,学生便有了信心和兴致,学生的乐趣也随之而来。音乐美与语言美在这堂课上交相辉映,师生都其乐融融。

3. 我在成长中进步

教育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参与其中有真诚的投入、有不断的成长、有深刻的反省与思考、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在研究过程中生成了教育智慧和教育心得。这是教师最有价值的收获。笔者经常在晚上12点之后还在工作。有时是批改作业;有时是兴奋地写教学反思或教育心得。

四、设想

小班教育随笔范文第10篇

我园从2012年2月开始了“七彩阳光,关注生命”的特色课程的教育实践探索活动,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的探求和摸索,我园形成了一系列生命教育主题网络、实践课程、优秀案例、教师随笔、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等等。

孩子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要给孩子探求生命奥秘的机会,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从而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我们从三个方面对孩子们开展生命教育:生命与自然、生命与感恩、生命与自我保护。

一、生命教育――缺失的儿童终身受益的教育

生命,何其宝贵。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育人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漠视生命,不知道生命的珍贵,不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性,自杀、伤人等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时代呼唤必须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让很多人不懂得珍爱生命。才不久,成都有个9岁的孩子因为妈妈的一句批评他不做作业跳楼了。北京一个12岁的孩子,老师罚他做作业也跳楼了,难道生命就这样不值得珍惜?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轻易放弃生命的现象不断发生?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居然5个5-6岁的。这些孩子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自己被侵犯了等等这些现象,让我们幼儿老师感到震惊与忧伤。生命教育真的迫在眉睫啊!

“把握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幼儿时期,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实施生命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既是可能的,又是可行的”(上海师大郭晓轩:生命教育内涵)。因此我们选择生命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必将获得良好效果,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珍爱生命,知道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懂得感恩、懂得爱护环境、知道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二、生命教育――让孩子们认识生命,尊重与爱惜生命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老师,小鸡怎来的?”“妈妈,奶奶生病就会死吗?人死了是怎么回事?”“老师,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呢?”孩子们对人、对自然界生命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我从哪里来?树叶怎么会掉下来,人的生老病死是怎么回事等等。孩子的好奇与探求的欲望,促使我们为孩子设计了“生命的历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人与植物、动物的生命一样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爱惜生命,尊重他人和自然届的生命等。

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五大领域与幼儿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人、动植物等生命来历的教育,主题活动从小班到大班层层深入,强化孩子们对生命的了解,循序渐进地懂得了不仅自己生命很重要,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动植物的生命,并且懂得爱护他们。

三、生命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精神生命教育通过在不同班级的感恩教育获得。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学会感恩。例如在中班开展《怀孕的妈妈》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动的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爷爷奶奶的呵护之恩等。

四、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学习自我保护,勇敢面对挑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生活中处处存在危险,怎么样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我们从小班开始开展保护自我主题活动。小班,我们从上下楼梯日常安全教育着手,让孩子知道上楼、下楼不能推挤别人,知道要从右边上下,一个跟着一个走等,学习自我保护又保护他人。小班开展《不跟陌生人走》,中班开展《重要电话号码》、《交通规则》;大班开展《日常安全标记》、《我的隐私》等主题活动,全园开展《地震逃生》、《消防演练》学习自我保护。

在大班开展《我的隐私》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讨论当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我们该怎么办?等,让孩子懂得了保护自己隐私的重要性,知道了当别人侵犯自己隐私时,我们能勇敢面对挑战与危险,学会保护自己,获得安全。

五、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球给我们人类带来生存的空间,树木给我们生存的氧气,花草给我们美丽环境、动物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必须,是人类的伴侣,大自然给我了我们一切生活的源泉,除了感恩,我们要懂得爱护他们。

我们从幼儿园大环境、班级环境创设开始, 通过系统的环境创设,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下体会生命的奥秘。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质是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使其朝着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我们从改变家长观点开始,通过家园互动,提高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度,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来,从而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生命。通过家长会、家园栏、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生命教育活动,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了解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宗旨,并带动家长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给孩子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

上一篇: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下一篇:容斋随笔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