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3:50:11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35-05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借助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教育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幼儿园教师“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参与各类科研活动,以此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并获得研究经验”。2012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将“收集和分析信息、不断反思和研究保教实践问题”作为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提出来。事实上,当下有许多教师在“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上已经走得较远,其中有不少人特别关注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中较为薄弱的“社会领域教育”,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那么,作为“实践者”的幼儿园教师是怎样开展教育研究的,他们的研究有些什么特点,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与高校学者的“研究文化”有何异同点?开究者带着这些问题对2012年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区代表参加的“全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交流论文进行了分析梳理,重点对第一作者为幼儿园教师的99篇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其中,个人独立撰写的论文占77.5%,其余大多为相关研究课题的集体研究成果)。研究者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研究了什么

从分析结果来看,幼儿园教师开展的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可分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与“社会领域教育研究”两类。前者主要是“幼儿同伴互动与情感培养”方面的研究,后者则主要关注“幼儿园社会领域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详见表1。

1.聚焦社会领域的“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

课程与教学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工作,教师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最多,因而积累的经验也最多。99篇论文中,有近30%的论文是对“社会领域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包括如下三类主题。(1)“课程与教学经验总结”(25篇),主要是幼儿园或教师本人对自己已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包括对教育教学模式、目标、内容、途径、策略、方法的研究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拓展等。其中,7篇论文讨论的是专门性的社会领域集体教育活动,如《幼儿园专门性社会领域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其余论文则从实施角度进行讨论。从论文中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已认识到幼儿园的社会教育需要回到生活本身,因此,他们开始挖掘除专门性集体教学之外的其他渗透性教育途径,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家庭活动、节日活动等。(2)“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10篇),主要是社会领域教育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讨论。(3)“混龄课程体系建构”(2篇),主要研究“混龄”教学组织形式下的社会领域教育问题。

2.重视幼儿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体现为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如独立性、自我意识、自信、遵守社会规则、社交行为、社交能力等。其中,有关幼儿园“人际互动”研究的论文所占比重较大(占86.8%)。可以说幼儿园教师比较重视幼儿良好的人际互动行为与能力的培养,这正契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

3.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情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的动力之源。从所分析梳理的论文内容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幼儿分离焦虑”“师幼依恋”“感恩教育”“集体荣誉感培养”“爱心培养”等内容。

4.开拓研究新方向:“社会领域教育的途径与资源”

有少数论文尝试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如怎样开发社会领域教育的课程资源等。《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有关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研究也是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5.很少涉及“冷门话题”和基础性研究内容

从所分析梳理的论文内容来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存在一些“冷门话题”,例如“混龄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家园合作”等,以及基础性研究诸如“师幼关系”“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等也略有涉及。这些研究内容因受教师研究视野或能力所限,较少被关注。

从以上分析来看,幼儿园教师所做的社会领域教育研究选题特点是:实践取向、研以致用、选题较小、贴近工作实际,且得益于日常对幼儿的观察和自己的工作经验。

二、幼儿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还谈不上有科学的方法,只是事实与经验的呈现,即便有研究方法,其规范性、逻辑性、理论性水平都不甚高。

1.“总结类”多,“思辨类”少,研究的规范性水平有待提高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1996年前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从我们省来看,济南、青岛、潍坊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十五期间,威海市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5所小学,参加了“山东省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利用该课题研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内涵。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进一步探索,推进小班条件下如何开展教育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有效途径。

2、探究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3、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4、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

5、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实践-认识-提升-再实践-再认识-再提升”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认真提炼本土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本土化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思想,以此引领本区域小班化教育发展,做到人人在工作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从而赢得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1年6月——2012年2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2年2月——3月)主要成果是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自从我们的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教导主任芦小妞。随后,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的探讨,并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合理分配了每位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应承担的任务,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全面着手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经老师们讨论,课题领导组决定,在每周的校本教研中穿插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并将其作为本学年我校的教研重点,间周进行课题研讨会活动,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互相交流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总结研究结果,形成文字。间周进行本课题的课例展示,由参研教师上课题展示课,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找出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在9月28日的课改研讨会上,我们课改组探究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我校实施的是“五环”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模式,我们根据我校的小班化教学课堂进行了模式研究与探讨:

芦小妞:我校计划以“五环”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融汇我校全体教师的智慧,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五环”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辛小五环教学法”。

辛小“五环”课改在本学期进行实施,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进行“初读”环节的课改;第二步:进行“细读”环节的课改;第三步:进行“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环节的课改。每一步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我们将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集思广益,然后再用上新的策略去改进课堂,反复磨课,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的课改理想是:在“五环”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让学生快乐、有兴趣、有激情的学习。

“五环”课改中,倡导老师们坚持写课改日记,一来为教学几十载的教学经验做一些总结,也趁机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二来也为我校的“辛小五环教学法”成果的整理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校力争预期形成一套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辛小五环教学法”,也把我们的教学活动从实践提升为理论。

先在我校有3个课改实验班,分别是四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六年级语文,并号召全体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五环”理念。“五环”教学,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很重要,我们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之以渔”,在初读、细读、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的初级阶段,我们老师要扶着孩子走,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了“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学生拿到这份“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后,就能读懂自己的“知识树”上可以结什么果,也能知道自己在交流达标环节时自己需要交流什么内容了。因为这个导学案是我校语文老师们精心集体设计的,它囊括了几乎初读部分所有的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从这里进行有选择的选择结果,一定能保证交流内容在“需要达标”的范围之内,真正起到了“扶”的效果,也就是“达标”的效果。待孩子们充分掌握交流达标的涉及内容以后,再放手让孩子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无论初读、细读,还是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环节,“达标”是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集体探讨认为“交流达标”导学案的设计非常关键,它必须要多方面,有深度地涉及需要达标的问题。而在“交流达标”导学案的设计上,我们还想尽量能设计一种“通用版”,即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可以用,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挑选所需要的问题及想要结的果实。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本学年,我们班三位老师紧密结合园部教研组的计划,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个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本班特色的“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使本班幼儿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任务意识得到增强。同时,我们注重从多角度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性质由陌生到了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支持,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现将本学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保育方面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步转折点。他们带着由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所留下的各自不同特点,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焦虑、好奇、娇气、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同伴相处不融洽。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第一天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为主题,让爸爸妈妈带领孩子参观班级,接触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同时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与小朋友结对子,同他们一同游戏等方式,借助同伴学习的力量,在互动中让其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以教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打消家长的顾虑,而且引导家长恰当地配合。在相互信赖和师幼互动氛围中,幼儿都很快地度过了“入园关”,以愉快地情绪,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当幼儿度过了“入园关”后,我们把树立规则意识,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生活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必须让他们学会自立自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刚开始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因为年龄小,对成人的依恋感强,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如培养先小便后洗手时,教师边念儿歌边师范让孩子边模仿边念,在模仿中理解,学会正确洗手方法,经过培养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加强。如:会自己搬椅子就坐,会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放好碗,会用小毛巾擦脸,洗手不弄湿衣服等,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认可。当然自己在这半年来,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想:只要自己多学习业务知识,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多和孩子们沟通,心中装着孩子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进步,对得起园部对我的信任,对得起孩子家长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本职岗位

2、教育方面

本学期中,园里组织了,我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美术课,《小手印画》用收印出手印的小脚印,我选择的班级是小班,小手印画用红黄蓝三色让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沾上颜料在纸上印画,因为ieshi自己编写的教案,所以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从自身来说,上课的语速过快,让孩子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反映不过来,在操作方面,让幼儿动手操作顺序也很混乱,老师示范没有清晰的展现扎起幼儿面前。

材料方面,因为颜料调的过浓,导致在最后阶段颜料干了,在纸上印不出手印,很多孩子很失望,对手印画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大大减低了孩子对手印画的愿望。

整节课下来,离自己的预期很大。不过,在孩子自己吧手印印在画纸上的时候,他们享受了颜色带来的乐趣,乐此不疲的想尝试用各种颜色印出手印脚印,每个孩子都很珍惜自己的作品,他们通过用自己的手印画,体会到了画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从而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自己动手操作,这节课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早,孩子来到我创设的情境里玩角色游戏。玩着玩着,东东搬起饮水器旁边的空净水桶,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轻轻一推,桶就“咕咚”滚落下来。我走过去问:“这是……”他眼睛瞪着我,半天吐出三个字:“压路机。”

角色游戏是孩子的本体游戏,是孩子的自主活动。我很不情愿地走开。

3岁孩子对桶滚落的兴趣远远地大于压路机的工作内容,东东乐此不疲地玩着。由于教室空间的局限,我怕“咕咚”的声响影响其他的孩子。可是又不能强迫东东停止“游戏”。我急中生智地走到东东面前,从衣袋里掏出一颗巧克力:“东东,应老师有巧克力,想吃吗?”他点点头。我指着空水桶:“你去滚一下,我就请你吃。”他将信将疑地做了。我立刻将巧克力递上。

当他美美咀嚼着巧克力的时候,我掏出了第二颗:“还想吃吗?你再去滚一下。”他将水桶滚第二下后,我又将巧克力递上。

我又掏出一颗:“这是最后一颗了,还要吗?你再去滚一下,这最后一颗也给你。”他又积极地做了一下。最后一颗巧克力又归他了。

我摊开手:“我没有巧克力了,你去滚一下。”他看看我,离开了水桶。

怎么会?我将我的“别滚桶”的想法,变成东东的“没有巧克力吃就不滚了”的感觉,轻松地实现了教师的愿望。

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东东滚桶的个人行为,应老师没有呵斥或禁止,而是站在东东的角度对东东的行为加以理解,但是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应老师运用巧克力与滚桶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引导东东主动放弃滚桶行为,既达到了应老师的预期目标,又尊重了东东的选择。可以这样说,应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用智慧的语言、智慧的行为在保护幼儿心灵的前提下改变了幼儿的不当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本身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学改革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等因素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这个特殊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一、在理论学习中领悟教育智慧

作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教师的教育智慧不仅是指对教育所承担的独特社会功能的特殊性的理解,而且也是对教育所具有的内部的基本关系的理解。换言之,教育智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为此,幼儿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拓展自己认识视野的广度和理解实践问题的深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形成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把握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真谛。但是,这种理论学习是以理解为前提的。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在对各种教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文献是以教育知识的形式外显化的教育智慧,反映了作者对教育本质的自我理解,对教育文献的解读其实就是在感悟和吸收作者的教育智慧。当然,幼儿教师对教育文献的解读并非仅仅满足于教育文献的字面含义的解释,而是要发现隐含在文献中的深层次含义,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将教师自己的见解和文献作者本人的见解交融在一起,从而达到两者“视界的融合”,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将文献中外显化的教育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因此,学习是生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学习,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和理解教育文献尤其是教育名著来领悟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本质和教育真谛的认识,从而提高和完善个人的教育智慧。

当前有些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低,没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习惯,仅仅对能指导其教学的教学法感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教育理论著作次于教学参考用书或案例指导,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使得教师越发缺乏教育智慧,因为教育理论以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问题为对象,更能关照具体而特殊的教育实践,在实际上更接近实践的本质和规律,阅读教育文献就是要帮助教师“转识成智”,使其成为有智慧的人。

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育智慧

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可见,智慧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既是智慧生存的土壤,也是智慧存在的土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得到调整和改造,调整和改造的结果又直接导致教师的实践本领的提高。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再只是一些脱离于教学情境之外的强制执行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内容和意义。作为自由的课程教学主体,幼儿教师要掌握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要成为“睿智的人”,能够将教育知识和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不断萌发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智慧。实践智慧与个人的经验多寡有关,一个人年龄越长、经验越多,往往也具有较强的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智慧型教师的个人知识正是经过教师自身体验和感悟而获得的,是基于对工作情境中行得通的、可能的和正确的知识、经验的进一步提升,虽然它以经验为主要内容,但绝不是经验本身,而是由教师加以理性反思并使其形式化的结果。

鉴于此,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智慧。所谓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师要想获得或增进实践智慧,不能坐等经验的自然累积,而必须充分利用个人现有的经验,不断通过自我提问或与他人对话,挖掘个人实践背后隐含的支撑性“理论”,并以此对个人在实践中的决策和行动进行必要的辩护。换句话说,这种反思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以实践改进为指向的。

三、在研究探索中提升教育智慧

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也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科学研究是教师发展、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受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普遍缺乏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些教师还将科研作为目的而表现出功利化倾向。事实上,身居教学第一线给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善于观察和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并以科学的研究态度展开探索,通过对问题的确认、分析、调整、解决,不断加深自己对教育活动的理解,也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并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艺术和智慧魅力。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早,孩子来到我创设的情境里玩角色游戏。玩着玩着,东东搬起饮水器旁边的空净水桶,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轻轻一推,桶就“咕咚”滚落下来。我走过去问:“这是……”他眼睛瞪着我,半天吐出三个字:“压路机。”

角色游戏是孩子的本体游戏,是孩子的自主活动。我很不情愿地走开。

3岁孩子对桶滚落的兴趣远远地大于压路机的工作内容,东东乐此不疲地玩着。由于教室空间的局限,我怕“咕咚”的声响影响其他的孩子。可是又不能强迫东东停止“游戏”。我急中生智地走到东东面前,从衣袋里掏出一颗巧克力:“东东,应老师有巧克力,想吃吗?”他点点头。我指着空水桶:“你去滚一下,我就请你吃。”他将信将疑地做了。我立刻将巧克力递上。

当他美美咀嚼着巧克力的时候,我掏出了第二颗:“还想吃吗?你再去滚一下。”他将水桶滚第二下后,我又将巧克力递上。

我又掏出一颗:“这是最后一颗了,还要吗?你再去滚一下,这最后一颗也给你。”他又积极地做了一下。最后一颗巧克力又归他了。

我摊开手:“我没有巧克力了,你去滚一下。”他看看我,离开了水桶。

怎么会?我将我的“别滚桶”的想法,变成东东的“没有巧克力吃就不滚了”的感觉,轻松地实现了教师的愿望。

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东东滚桶的个人行为,应老师没有呵斥或禁止,而是站在东东的角度对东东的行为加以理解,但是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应老师运用巧克力与滚桶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引导东东主动放弃滚桶行为,既达到了应老师的预期目标,又尊重了东东的选择。可以这样说,应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用智慧的语言、智慧的行为在保护幼儿心灵的前提下改变了幼儿的不当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本身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学改革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等因素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这个特殊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一、在理论学习中领悟教育智慧

作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教师的教育智慧不仅是指对教育所承担的独特社会功能的特殊性的理解,而且也是对教育所具有的内部的基本关系的理解。换言之,教育智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为此,幼儿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拓展自己认识视野的广度和理解实践问题的深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形成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把握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真谛。但是,这种理论学习是以理解为前提的。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在对各种教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文献是以教育知识的形式外显化的教育智慧,反映了作者对教育本质的自我理解,对教育文献的解读其实就是在感悟和吸收作者的教育智慧。当然,幼儿教师对教育文献的解读并非仅仅满足于教育文献的字面含义的解释,而是要发现隐含在文献中的深层次含义,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将教师自己的见解和文献作者本人的见解交融在一起,从而达到两者“视界的融合”,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将文献中外显化的教育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因此,学习是生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学习,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和理解教育文献尤其是教育名著来领悟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本质和教育真谛的认识,从而提高和完善个人的教育智慧。

当前有些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低,没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习惯,仅仅对能指导其教学的教学法感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教育理论著作次于教学参考用书或案例指导,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使得教师越发缺乏教育智慧,因为教育理论以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问题为对象,更能关照具体而特殊的教育实践,在实际上更接近实践的本质和规律,阅读教育文献就是要帮助教师“转识成智”,使其成为有智慧的人。

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育智慧

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可见,智慧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既是智慧生存的土壤,也是智慧存在的土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得到调整和改造,调整和改造的结果又直接导致教师的实践本领的提高。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再只是一些脱离于教学情境之外的强制执行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内容和意义。作为自由的课程教学主体,幼儿教师要掌握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要成为“睿智的人”,能够将教育知识和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不断萌发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智慧。实践智慧与个人的经验多寡有关,一个人年龄越长、经验越多,往往也具有较强的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智慧型教师的个人知识正是经过教师自身体验和感悟而获得的,是基于对工作情境中行得通的、可能的和正确的知识、经验的进一步提升,虽然它以经验为主要内容,但绝不是经验本身,而是由教师加以理性反思并使其形式化的结果。

鉴于此,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智慧。所谓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师要想获得或增进实践智慧,不能坐等经验的自然累积,而必须充分利用个人现有的经验,不断通过自我提问或与他人对话,挖掘个人实践背后隐含的支撑性“理论”,并以此对个人在实践中的决策和行动进行必要的辩护。换句话说,这种反思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以实践改进为指向的。

三、在研究探索中提升教育智慧

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也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科学研究是教师发展、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受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影响,普遍缺乏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些教师还将科研作为目的而表现出功利化倾向。事实上,身居教学第一线给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善于观察和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并以科学的研究态度展开探索,通过对问题的确认、分析、调整、解决,不断加深自己对教育活动的理解,也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并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艺术和智慧魅力。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集体教学活动 动感回应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有位小班教师上语言课,老师问“小蚂蚁怎样才能把糖果运回家”,还没等其他小朋友回答,一位孩子在下面插嘴说:“老师,你画的蚂蚁房子太小了,小蚂蚁的糖果进不去”,老师一愣,回头看了一下背景图,然后继续提刚才的问题:“看看谁上课注意力很集中,想想看小蚂蚁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运回家的?”教师对于不符合自己需要的回答直接避而不谈,只关注自己的问题是否得到实现,这样的回应意识和能力是对这个孩子的忽视与潜意识的伤害,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就在这样的回应中被消磨掉。

从这样随处可见的案例中我们观察到教师回应意识和回应策略的匮乏阻碍了对孩子有价值话语的回应,影响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集体教学中的教学回应进行探讨分析。

1 教师回应的困境分析

(1)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殊性,需要现场的及时观察和反应;(2)教师各类教学因素准备的不充分性;(3)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和能力的高低,教学语言素养比较低以及回应策略的匮乏;(4)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程度较低,只会关注完成教学目标为主,不关注幼儿的生成表现;(5)教师教学的敏感度不高,比如教学机智比较缺乏,情感认同度较低,很少耐心倾听和探寻幼儿表述背后的价值点;(6)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剖析,不能为下次活动做充足的预设。

基于以上教师回应困境的分析,我们希望对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回应进行改善调整,寻找到教师能操作应用并逐步优化师幼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回应策略。

2 “动感回应”策略的审视运用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回应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的情感支持和思维推动可以帮助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们提出在集体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利用“动感回应”方式对幼儿的言语和行为等方面表现进行回应,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教师提问设计、材料提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那么什么是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动感回应”呢?动感词义解释为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在本研究中回应的动感性更指向教师与幼儿在情感和思维上充分的互动,从而推动幼儿思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情感支持”和“思维推动”的内涵挖掘上。“情感支持”主要表现在教学回应中教师耐心、欣赏、关爱等积极良好的情绪表现,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热情、乐观、友爱、自主、合作等等心理、行为健康的发展。“思维推动”主要表现不仅在语言、行为上的互动回应,还表现在推动师幼双方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的发展,使幼儿获得整体性更长远的发展。最主要表现在要减弱形式互动,增强思维碰撞。要降低预设主控,提高幼儿地位。

3 “动感回应” 的类型阐述

教学回应是一种技巧,对不同得孩子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可以恰到好处地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导向,让孩子的思路跟着老师协调走,我们将集体教学回应梳理归纳为以“情感支持”为主的回应策略和以“思维推动”为主的回应策略。

3.1 以“情感支持”为主的回应

(1)评价型回应: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有依据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具体,形式要多样。多数都采用表扬、鼓励等积极肯定的评价,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幼儿有更多的想法。有时幼儿回答纯属个人情绪表现和想法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评价指导。(2)重复型回应: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重复幼儿的回答。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的肯定,认同孩子的想法,顺应孩子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方面是帮助其他幼儿巩固问题的答案,加深印象。第三方面有时也是教师没有准备好如何回答幼儿时的一种应急应对方式。(3)引导型回应:幼儿对问题的回答错误或不符合教师预定的答案时,教师予以引导、纠正或寻求同伴的帮助,鼓励幼儿可以有新的想法来回答。主要采用转化和支持的方式进行引导。(4)支架型回应:幼儿回答的内容接近教育目标,与教师预设应答目标相吻合,回应不仅促进幼儿情感、能力、态度、习惯、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具体一定的年龄特点,挑战多数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除教师语言回应以外,辅以的肢体动作、眼神表情、材料互动、环境互动等带有暗示性的回应方式。

3.2 以“思维推动”为主的回应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德合作办学 德语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各国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逐步拓展到教育领域。同时,“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水涨船高,并不断发生变化”(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2008)。在此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其中,中国与德国高校间的教学及科研合作在近年内迅速增加。与传统大学专业教育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专业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然而,在外语语言教学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形成源于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往外语教学研究中鲜有涉及这些特殊性的探讨。笔者将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的德语教学实践为例,就其德语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中德合作办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向。

2.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下德语教学的特殊性分析

青岛市由于其曾经的殖民历史原因,在城市建筑、语言文化等很多方面留下了德国文化的印记,近年来与德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青岛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较早地开始了德语教学及与德国高校间的学术文化交流,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伯恩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德科技学院便是其中之一。中德科技学院将机械制造、自动化及应用化学三个专业的学习与德语教学相结合,学生在取得符合条件的专业及语言成绩后,即可前往德国帕德伯恩大学继续深造。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中德科技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德语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由于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仍处于发展探索时期,虽然吸取了中德办学经验及教学资源,却并未形成独立、完善的办学机制。因此,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对德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教学改革,是实现长期合作的基础和保障。

国际性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外语学习(此处为德语学习)是开始国外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准备,学生要面对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另外,全部由中国学生构成的班级和传统中国式教学及学习习惯,使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举步维艰,因为学生遇到交流困难时会下意识地使用母语,且对于在课堂中进行的即兴的、主动的、有创造性的交际演练并不适应。除此之外,语言的学习目的也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的一大要素: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学习德语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德国大学认可的德语语言水平测试(Test-DaF或者DSH),因此,与学习德语专业的文科学生相比,他们对于语言本身及语言交流的兴趣仍有待提高。

以上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语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在德国的专业学习。因此,针对合作办学中的特殊性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德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意义

根据对中德科技学院德语教学实践的总结及对德语与专业课程的安排情况分析,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教学改革研究:

第一, 德语学期考试改革。根据德语教学经验总结和德国合作办学大学德语教学专家的建议,应对德语课程的考试形式、内容、成绩评定标准等进行改革,使其与其他普通专业课程的期末考试区分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小班分班教学,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并优化师资力量分配。

第二, 多媒体教学。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因为学习媒介单一、缺乏或在学习过程中丧失语言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不能持之以恒。为解决此问题,应研究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教师、书本、板书媒体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即他们“接收和加工新信息的模式”(Susan Gass;Larry Selinker,2011),引入并发挥多种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并利用其自主制作多样性的教学材料,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第三,多方位与德方大学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往往因为合作形式、内容单一的问题,容易导致固定模式下双方的学术及管理缺乏交流,对合作办学中的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合作办学的长期发展。针对此问题,设计研究中德学院与德方大学合作框架下的多方位合作及具体实施方法,进一步发展交换生项目、假期语言班、教师交流与培训、合作科研项目等多方位的合作。

第四,引入跨文化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通常是被忽视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容易造成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达不到语言真正应用型的社会交流功能。外语学习者应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学会像德国人那样说德语,因为只有“像他人那样说话”,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也使一个人在社会群体、阶层或种族背景等方面与他人取得认同”(SusanGass;LarrySelinker,2011)。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引入文化学习可以丰富外语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及好奇心,更能使他们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更准确地理解目标语言表达的意义。

第五,教材改革和科技德语教育。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与德方大学学业联接紧密度等重要教学指标。中德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语教学应与技术专业教学相结合,在教材选择及教学中,应相应添加科技德语、专业德语的教学,并研究自主编纂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的德语教材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德国大学的学业,并更容易将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德国的学习研究中。

第六,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只有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在教学管理中应实现“双向互动”,完善对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学习情况三方面的评估制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朱小安;姚灯镇;李宏伟,2008)。

在中德合作办学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育者更应当开展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研究和探讨,根据实际问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Gass,Susan;Selinker,Larry.201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Introductory Course”.Pek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钱敏汝,卫茂平,魏育青,孔德明.当代中国德语教育的纲领和模式.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03.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一、基本情况

上学年我园赶时间、抢效率,围绕创优质幼儿园、绿色学园、卫生保健先进、创建安全先进学园和幼儿教育先进的目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了最多的业绩。下一步工作重心将是务实内部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有影响的各级名教师,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实力。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刻把握《纲要》精髓,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各项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自觉创造与个体生命相和谐、相一致的教育;通过课程实施和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效益,促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最科学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幼儿教育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四个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现实生活不断创新;思想观念不断立新;与时俱进不断求新。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围绕课程目标的建构与落实,加强研讨,强化幼儿一日生活管理,提高幼儿来园活动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引导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提高他们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我园教师的良好形象。通过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及各年龄段课程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研讨水平,进一步明确办园目标。

(三)加强教师“专业”的培训、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明显地提高。各段开展课题现场交流、反思,并鼓励教师多写经验总结,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在原有基础上的明显发展。

(四)广泛听取家长建议,努力探索家教指导的途径与方法,不断提高家长工作的质量,办好家长学校,争创优秀家长学校。

(五)有计划地改进园舍设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幼儿园硬件设施的质量。

(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强健康教育,保证幼儿安全。

(七)在园内开展各项竞赛活动,积极争取参加市级各类竞赛。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利用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真正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有效的将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2、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提高学历,给知识充电。建议教师经常翻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幼儿杂志,加强对园本课程的研究。鼓励教师经常上教育网,不断吸收新信息。

3、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问题——反思教研活动过程等,在内容上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在形式上要推动全员参与和全员轮流主讲制。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有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争取机会组织教师参观先进幼儿园,扩大教师的视野,抓住到外园的听课机会,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青年教师评优课评比活动,以及优秀教育活动案例评比活动。平时班与班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活动。期初,教师制定专题研究题目,期间认真观察与探索,期末写一篇有质量的专题总结,并进行交流。

(二)加强教科研工作,积极构建园本课程

1、教科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保证。本学期将扎扎实实抓课题教研,在“研“字上下功夫,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制定措施、按方案计划进行有效的测试工作,做好各种资料收集,保质保量进行课题实施。

2、继续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积极构建体现园本特色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要求教师人人参加教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交流教改经验,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

(三)加强卫生保健工作,要求班班创建平安班级,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

1、期初,做好新生幼儿和插班生的体检工作,严防肝炎病的传入。做好感冒的预防工作,幼儿的毛巾、杯子、等日用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保持园内整洁,室内经常通风,“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做好晨午间检查和幼儿服药记录。

2、组织教员工重温《幼儿教师职责》、《保育员职责》、《幼儿园安全制度》、《幼儿园教师工作条理》强化教工的工作责任心,严格做到上岗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认真做好早、晚班的护导工作,巡视幼儿安全,确保幼儿在园和接送的安全。

3、严格按照幼教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规范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健全完善卫生保健制度。

(四)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切切实实做好家长工作。

1、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在工作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幼儿园献计献策,使幼儿园与家庭融为一体。

2、开学初,各班精心设计班级墙壁,家长园地版面,做到美观新颖,突出主题。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家长会,十一月份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展示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各班设立“家长信箱”,积极采纳家长的好建议。以电话联系、家访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好家访活动。

3、开展好活动区角环境季节性的变换,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到关怀、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月份工作

八月份

1、全面清理幼儿园内外环境卫生工作,各班重新布置幼儿活动环境。

2、完成园务工作计划,段、班级、部门工作计划及各班教育教学阶段计划。

3、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1)师德师风,(2)教师职责(3)考核制度(4)幼儿园指导纲要.

九月份

1.热情接待幼儿,稳定幼儿情绪,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严格执行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安排,强化常规训练,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

2.建好幼儿的个人档案袋。

3.。召开新小班段的家长会,重组家长委员会。

4.拟选送两篇家教论文参加市评比。

5.部分老师参加教育办举行第25个教师节文艺演出、诗歌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系列活

动。

6.筹备兴趣小组的报名准备工作,拟第三周起实施各班。

十月份

1.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拉革命歌曲庆国庆.

2.各班进行区角环境布置的更新,创设良好的教学辅助学习环境。

3.组织大段教师围绕“园本课程的主题”进行讨论探索。

4.召开中、大班幼儿家长会。

5.学科教改带头人上示范课(段长);随机听取青年教师教学活动课。

6、组织各段部分家长学习——科学育儿法。

7、向本街道姐妹园提供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习俗节系列活动

十一月

1.开展全园教师、保育员三人小组泥工评优活动友谊赛。

2.组织大、中、小班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3.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基本功单项竞赛。(一、讲)

4.开展家长学校学习科学育儿交流会。

十二月

1.派部分教师参加街道点片公开教学活动观摩。

2.选派个别教师参加教育办幼儿园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评比。.

3.教师基本功单项竞赛(二、舞)

4.各教师及教研组做好习俗节系列活动课总结。

5.各班段召开期末工作家长会。

2009年元月

1、全园庆“元旦”亲子活动

2.进行教师“教育工作反思”笔记交流会。

3.检查班级幼儿“个人档案”的记录和整理工作。

4.做好期末各项结束工作。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外籍教师 优势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56-02

一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交往的扩大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增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加快,中国高等学校引进的外籍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外籍教师的到来,不仅为高校注入了国际化的元素,丰富了校园文化,还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壮大了师资力量,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我校对外教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有外教8人,承担了全校本科生英语口语课教学工作,平均每周16学时。一般情况下,一个外教负责大一及大二两个年级的口语课。无疑一批外籍教师加盟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教师的工作量,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外教授课,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外籍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个性不同,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缺乏统一指导和教学上的沟通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聘请外教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我校外籍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优势和作用,以及探讨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通过对以下问题进行阐述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二 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注重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从小学到中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仍延续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权威不容置疑,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通过大量重复做题、死记硬背去学习新知识,因而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聋哑英语”。与之相比,外教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口语课能否上得成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想说、敢说,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口语课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则是口语课的主人。”课前,外教在课堂活动的设计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有时借助一些简单的道具,使活动生动、逼真。外教安排有讨论问题、回答教师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演示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必须有学生参与,由学生的表演来完成。许多外教开展的教学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觉得有东西可说,因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也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 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师生关系融洽

外籍教师奉行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完全独立、平等的人格和地位,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帮助者。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平等参与,共同决策的权力。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若有学生迟到,老师会以幽默的方式去化解或教育,而不会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责备;当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出老师所提问题时,老师会很有耐心地进行鼓励和启发,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2.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

外教的教学手段新颖有趣,多种多样。外教对课堂活动的设计,都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教师往往过于迷信书本,其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来安排。而外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很多外籍教师擅长实物教学,他们会大量使用图片、模型、影视资料等有关教具进行讲解,而且大多数外教还擅长用简笔画,对学生不熟悉的事物在黑板上画出来,让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外籍教师不喜欢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他们喜欢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模拟场景等方式去运用目标语言。有的外教给学生的作业是每个小组成员在自己的宿舍里进行自我介绍并录影,编辑好后拿到教室里播放,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从而真正达到用目标语言交流的目的。他们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因此,交际教学法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

3.本土语言和文化的优势

教授口语的外籍教师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英语是他们的母语,是通过“习得”而来,而不像本籍教师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所以,在对语言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上,外籍教师是优于本籍教师的。此外,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英语语言的教学,必然会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教学。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外籍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由此可看到,外教上课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可以丰富英语课堂,给同仁以启迪和借鉴,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外教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外教的招聘,在面试时短暂的接触过程中难以形成准确判断。因此,难免出现外籍教师队伍中鱼目混珠。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容置疑的是大多数外教对待教学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个别外教存在对教学不负责任的问题。此外,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外教虽然是英语为母语,大部分发音标准,表达流利,但他们当中有少部分人发音带有地方口音,来华前不是从事教师职业,因而没有教学经验,缺乏职业素养。有的上课不按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有条不紊的教学,而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而,使少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因为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听不懂,无所适从,失去了学习兴趣。有些外教由于和学生沟通不畅,从而引发冲突,造成了紧张的师生关系。

第二,有些外教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听老师讲授,不习惯小组讨论发言,听不懂也不敢表达,不敢提问,使老师无法开展既定的教学活动。部分学生对外教采取随意的、非正式的教学模式也不适应。因此,师生的文化背景不同,也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三,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不利于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外教受聘时间只有1~2年。尽管许多外教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普遍称赞,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很值得学习、借鉴。但随着外教的离职,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方式,没有得到保留。因此,需要加强沟通。中教跟外教之间互相听课、课后多交流,将好的经验总结保留或写成。同时,如何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是值得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和有效监督,应采取期中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等方式来获得反馈信息。对意见反映大的教师及时沟通或批评。对教学不负责任的外教给予解聘。

一些外籍教师习惯小班授课,缺乏面对大班授课经验。每个班级的英语程度存在差异。文科班的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高,表达能力比理科班的学生要好;相比之下,理科班的学生比较沉闷,羞于表达。这就需要中教及时提醒外教针对不同的班级注意调整教学手段。通过中教与外籍教师座谈会和教研活动,交流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方法,给予相互的启发是十分有益的。

五 反思

外教口语课教学应在大一或是大二阶段进入课堂;或是设置成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哪种方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更好、更加科学?如何加强对外籍老师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及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来进一步探讨。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外教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了宽松、自由、真实的学习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与外教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充分利用好外籍教师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聘用外教任课对高校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民.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25~130

[2]苏翊翔.外籍教师与交际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8(3)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以园本研究提升办园品位

我们立足问题研究,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注重培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从理论培训入手,从现代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和学习观进行培训和研究问题,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1.园本教研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系统性,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

我们以理论法规为先导,期初组织教职员工详细学习《纲要》的精神,学习各项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流程,学习幼儿心理学,钻研各领域的教学目标和特点;以教育技能为基础,从活动设计技能、活动组织技能、活动反思技能到现代技术运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充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而对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加强教研和科研能力的培训。同时,培训内容还涉及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如班级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幼儿的发展问题。卫生保健部门也根据本岗位工作特点,研究体弱儿的健康成长问题,食堂研究什么菜幼儿最爱吃,什么方法做最能保证营养等等,做到了分层培训与分项培训相结合,使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在不同层面得到了提高,较全面地、系统地建构了教职工培训的内容体系。此外,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安全工作制度的建设。对安全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把它摆上重要位置来抓,是重中之重,层层落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做到“预防为主,教育为先”。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园本教研形式注重有效性与多样化相结合,引导教师自主研究

在教研培训形式上,我们注重有效性与多样化相结合,开展了案例式研究、专题化研训、课题化研究等形式,我们要求教师们积极收集对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教学随笔形式,用叙事的方法写出来,记录自己对这些现象和故事的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的发生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教师自主小论坛、体验式实践的方法,总结经验,考证可行性,从而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反思能力。

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从身边的教育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寻找问题――确定目标――过程实施――反思调整――再次实施――经验总结的问题式教研已经成为我园园本培训工作的特色。

在教研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实施过程中,我园逐渐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的教研制度 :学习研讨制度、对话交流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继续学习制度等等。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培训目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培训目标具体表现为:

新教师 :一年要达标,三年争优秀,五年创特色。

青年教师 :每年组织好一次公开活动,写好一篇高质量论文,设计好一篇优秀教案,说好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骨干教师 :主持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组织好一次示范活动,写好一篇高质量论文,带好一个“兵”(新教师或青年教师), 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此外,我们还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方案: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专业成长目标和计划,经园内审批认定后,幼儿园提供专业引领的相关费用和专业成长的空间、时间,促使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2007年陶继华老师被评为市A级优质课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随笔、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活动设计十八篇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自制教玩具二等奖、幼儿整班绘画一等奖,“六・一”汇演二等奖等等。

问题式教研园本培训使我园教研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自发走向自觉、无序走向有序、盲目走向方向明确,激活了教研氛围,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保证了我园保教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以教育科研提升办园特色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研的深入。为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多年来,我园始终坚持以教改科研为动力,进行激励教育,提高幼儿社会性素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在“十五”课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十一五”课题“ 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课题延续的研究经验,使我园的激励教育特色逐渐形成。

1.创设激励环境,显现特色氛围

从我园的实际出发,创设激励的墙饰,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使幼儿在创作――欣赏――肯定的过程中自信心得以培养;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构建班级激励表、家庭激励表,从幼儿家园的行为表现中产生灿烂宝宝,层层递进式的激励模式使幼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延续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哭、爱尖叫、只会点头摇头的小(2)班赵晴小朋友,性格很内向的中(3)班顾子豪小朋友,性格孤僻的大(5)班丁俊小朋友在教师的激励中,在父母的鼓励下,在家园一体的有效激励教育下,他们变得活泼、开朗、懂事,健康快乐地成长。

2.优化激励措施,凸现特色教育

在主题课程中具体落实激励措施,并对教学活动中激励手段、策略进行集体研讨、个人反思,在实践――探讨――实践的过程中,我园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有效激励手段、策略有了一定了解:小班幼儿激励措施一定要形象、具体,让孩子看得见;中班幼儿可以用承诺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大班幼儿可以用幼儿能领会的体态语。有效的激励措施,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三、以家园共育提升保教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纲要》精神的不断贯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幼儿园,必须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协同合作,共同创设一个协调一致、健康的教育环境。因此,我园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全面深入地做好家长工作。

1.丰富家园合作形式

在十分重视优化家长委员会的结构、创新家长会的形式的基础上,我们重点以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丰富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亲子系列活动,有全园型的\年级组的\班级型的,活动形式多样、主题丰富。亲子主题活动更是有声有色。大班年级组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班年级组开展“五一”游园活动,小班年级组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亲亲宝贝”活动,使家长全面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真正参与我们的教育;并举办了首届艺术节,全面地向家长和社会展示我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在家长委员会代表热心筹建下,我园成立了“爱心助园”基金会,并为幼儿园的园刊出版出谋划策,家园携手,脚步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2.创新家园交流方法

上一篇: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本科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