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8:04:28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 黑暗世界的烛照 Gareth Pugh的黑暗世界 黑暗世界的光荣与梦想 冲破黑暗世界 体验黑暗世界 李龙梅:黑暗世界的光明使者 黑暗世界中隐形声音的狂欢之舞 两个人的黑暗世界 雷神2:黑暗世界 打出一个黑暗世界 黑暗世界不孤单,我就是你的拐杖你的眼 林殿理:葡萄酒庄里的黑暗世界 《雷神2》黑暗世界的搏斗戈尔:哪种未来值得期待? 走进黑暗世界探访绥阳双河溶洞 血腥!EVE开发商新作《黑暗世界》 黑暗世界 魔界2封测报告 母爱的奇迹:将黑暗世界里的盲儿子“设计”成著名钢琴演奏家 互联网让黑暗世界有了盼头 但还只是盼头? 《黑暗中的舞者》 黑暗中的舞者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黑暗世界的启示者 黑暗世界的启示者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降龙")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他的第一杯葡萄酒》1995年

“我拍的不是大师,我拍的是我的朋友,但这些照片献给这些大师。”品卡瓦说,然而他向绘画大师致敬的作品与其他摄影师不同。他相机下的模特,性别经常与画家作品中的模特相反,黑白胶片也摒弃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华丽色彩。他的作品既参阅了大师们经典的绘画,同时又以自己的摄影理念反衬了大师。

伊万・品卡瓦(Ivan Pinkava)是捷克当代摄影师,1961年出生于捷克波西米亚东北部的Náchod,中学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学习摄影技术,随后进入布拉格电影学院进行深造。毕业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品卡瓦的早期作品主要是人像,2002年起,品卡瓦在拍人的时候不再拍他们的脸,而将人作为一种物品来对待,“我们有时候会把自己当作很重要的一个人,会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我们并不是。”再后来他的作品中连人都不再出现,以静物为主。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酒神巴克斯》1591年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 艺术与企业赞助 艺术赞助 极具特色的“艺术赞助人” 艺术赞助榜 法国的文化艺术赞助政策及实践 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者 盐商对扬州八怪的艺术赞助 中国新兴版画的艺术赞助人 名垂历史的海外艺术赞助人 艺术赞助:西风已东渐 奢华品牌艺术赞助学 青年艺术呼唤商业赞助 赞助的江湖 柯达的体育赞助 赞助的传导作用 体育赞助的风险与规避策略 赞助 追求性灵的自由 撑起艺术天空的女赞助人 艺术赞助人:硅谷企业家的新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赞助的文化生态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赞助的艺术与艺术的赞助 赞助的艺术与艺术的赞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诤")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舞台内外,战马Joey与凯迪拉克彰显过人胆识,倾情演绎人与座驾间的独特情谊2.由凯迪拉克品牌鼎力支持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是一部关于友谊、勇敢、坚韧、信念的伟大作品3.“Joey”从一匹普通的农场马成长为驰骋沙场的英雄战马,凭借的是无畏的胆识和勇气4.剧中人与马之间亦战友、亦伙伴的真挚情谊直抵人心5.实操木偶“Joey”,以其创新精妙的设计和精准的操控配合,在舞台上呈现出战马形与魂的高度统一6.由凯迪拉克品牌鼎力支持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盛大首演

在商业社会,讳谈商业谈赞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即便受助者是艺术,高雅艺术。商业赞助与广告一样,从属于企业的商业目的,而不同之处在于,商业赞助不像广告那样直白地传递自己的商业信息,而是必须要和被赞助方共同完成。而共同完成,首先就要找到可以对话的“共同语言”。眼下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还在进行之中,作为中国首善之区的艺术盛事,北京国际音乐节现如今已然有底气对赞助商说不了,可遥想1998年音乐节初创的时候,作为音乐节总监的余隆曾告诉笔者所有的赞助都是他亲自上门,“一家家‘死磕’下来的。”要说这不难理解,从全球来看,商业赞助真正登堂入室成为新兴的市场营销手段也不过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的。虽说方兴未艾,却迅速地被商业品牌特别是奢华品牌认可:二者联姻而来的“晕轮效应”,无疑是对品牌形象与品质的最佳说明。

所谓“晕轮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早年提出的,在他看来人类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如此,赞助艺术的道理不难解释,而如何进行艺术的赞助则真真要费些思量。

2015年10月17日晚,史诗级舞台巨制――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凯迪拉克专场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盛大上演。作为一部关于友谊、勇敢、坚韧、信念的伟大作品,这部享誉全球的经典佳作过去7年在全世界演出超过4,000场,观众总数超过600万人次,曾斩获全球24个重要戏剧奖项。上演当晚,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在笔者看来《战马》无疑是一部反战戏剧,揭示了战争荣耀的虚无与尸横遍野的残酷,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好像是姜文老师的台词),使生命捱到钟声再次敲响的停战日,才是值得礼赞的终极意义。之于Joey这匹烈马,有着造物主赋予的非凡聪慧与强健,但在绞肉机般的战场上,它就像是刚出土的瓷器一般脆弱,它的“敌人”除了德国人的马克沁,更有预示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母国的马克1坦克,前者是血溅当场的对位竞争,后者是温柔杀我的同位竞争关系。或者应该这么说,可以绞杀它的并不是“敌人”,而是人类手中的机关枪,德国骑兵说得好,当它调头冲锋,英国人的机关枪一样会打死它,因为它身上骑着德国人。这值得玩味,英国人德国人成了无意义杀戮的标识,反倒是非人却人性的战马超越了国别与种族变成无情战场上更值得护佑的生命符号。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 瘦脸的黄金法则 拥有完美瓜子脸的瘦脸穴 呵护娇颜的瘦脸操 那支后悔的瘦脸针 日本流行的“骨气”瘦脸法 最快瘦脸法 瘦脸运动 轻松秀瘦脸 拔掉智齿真的可瘦脸吗 瘦脸我靠吃,“补”出来的小脸美人 拔掉智齿真的就可瘦脸吗 与瘦脸有关的10个穴位 瘦脸面罩难瘦脸 瘦脸“大餐”:想瘦就瘦 “骨气”速效瘦脸法 拔牙瘦脸?不靠谱儿! 轻松瘦脸进行时 瘦脸我有招儿 瘦脸瑜伽 轻松美容 5个瘦脸妙招 吃喝年尾瘦脸攻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拉夫领的瘦脸作用 拉夫领的瘦脸作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3设计师用黑色和白色的薄纱制作出改良版的Ruff领,让整个设计增加了端庄和仪式感,Ruff领成功增加了脖子的长度,并且有效遮挡住脖子4.5.金色的发饰,对称的把头发束起来,不是莎士比亚时代的卷发,但是对称地排列,也是古典的6.7.黑色的指甲油颇具戏剧感,把人代入到过去的时代,大而夸张的戒指,把戏剧感进一步加强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被外表的装饰所欺骗。

――《威尼斯商人》

Valentino2016秋冬高定,美丽得像是一帧一帧从墙上走下来的名画,模特们的发型设计都是中分,脑袋后方做高,亚麻色和黄金色、棕色,两边的发髻一段一段缠着金线,从前面向两侧后方扎起,长长的托在高领子外面。

模特的妆面很淡,突出了肤色的白色,颧骨处腮红提亮,让整个面部具有雕塑感。

Valentino2016秋冬高定的灵感来源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将莎士比亚时代的服装赋予更多现代意义和浪漫元素予以重新解释,让大家更深地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

设计师Maria Grazia Chiuri和Pierpaolo Piccioli说,“每一套 Look 并不是与剧作角色一一相对应,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单一情感可以诠释一种人格,我们想要通过融合这些情感,去诠释女性角色在不同时刻,甚至是任何时刻,那种刻在我们脑海中的,永恒形象。”

比如,莎翁笔下的麦克白夫人,是一位意志顽强又野心勃勃的女性,莎士比亚为她注入了男性顽强的意志,Valentino 的红色系列被命名为“肖像画廊”,描述角色内心多样性,红色裙装隐喻了女性角色灵魂中的热血,令人联想到麦克白夫人因向往权力而像恶魔发出的请述:“解除我女性的柔弱,凝结我的血液。不要让天性中的恻隐动摇我的决意!”

其实头发的造型说是莎士比亚时期的造型有点牵强,即便说像那也是像同时代的男性,那个时代的女性都是卷发,像一朵花一样盘头,并辅以一颗颗珠宝围绕着脸颊,脸也有的是大白脸,造型颇具戏剧化,当然若是套用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更加戏剧化啦!

其实真正让女人们狂喜的是号称400年前的炫富神器的拉夫领,也许很多人还不了解拉夫领,给大家普及一下,英文叫Ruff,也被称为轮状皱领,据说是法国首创,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欧洲男女普遍采用。这种领子成环状套在脖子上,其波浪形褶皱是一种呈“8”字形的连续褶裥。

拉夫领在1560~1640 年间成为贵族男女服装的典型特征,它的流行也间接地推动了花边装饰的流行。总体来看,当时的花边装饰为整体服装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对脸型的修饰的角度而言,拉夫领是显得脸瘦脖子长的神器!

Valentino用黑色的薄纱或者其他面料改良了拉夫领,让一朵朵花朵一样的设计堆砌在脖子上,一下子把脖子拔高了几个“八度“,并且能够成功瘦脖和瘦脸,雕塑感就是这么华丽丽滴堆砌出来的。

跟莎士比亚同时代的那些美人们

我们要从电影中缅怀Ruff领,还有那些美丽的头饰。

《匿名》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号称是污蔑莎士比亚的一部电影。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年轻的时候是美人,老了是老戏骨。

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英格兰的时代里,政治风云变幻。都铎王朝的成员和一些贵族都在预谋着反叛计划。影片的主角是爱德华・德维尔,他就是著名的牛津伯爵,影片从他的视角展开了叙述。实际上,爱德华・德维尔不仅仅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情人,他更是所有莎士比亚作品的执笔人。在影片的讲述中,莎士比亚,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莎剧其实不是莎士比亚写的,作者另有其人――此人乃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才华横溢的他碍于门第出身不便公开创作戏剧,只好假托莎士比亚之名发表作品,并利用戏剧宣扬自己的政治观点。他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与她育有一子也就是南安普敦伯爵,更离奇的是他本人其实也是女王早年留下的私生子……”

噱头可谓惊世骇俗,创作态度却也严谨细密,非但不雷还做到了和正史的无缝衔接,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而又不着痕迹地化入惊天狗血的主线――本片堪称野史高端玩法的范例。

《莎翁情史》 &格温妮丝・帕特洛

爱是没有阶级之分的,皇后与可怜的流浪汉之间也会擦出火花。

《莎翁情史》 并不是一部传记性的电影,主人公除了姓名职业和英国大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雷同,还顺带写了部永垂不朽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以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相似之处。电影里的莎士比亚更年轻英俊、更反叛不羁、更执著坚定,他与贵族女子维奥拉・迪雷塞的爱情如干柴烈火,在历史上却永远无迹可循。导演以假想的《罗密欧与茱丽叶》的诞生过程为线索,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它如此完美,足以抵挡一切世俗的阻隔、强权的压迫。真正的莎翁在这里反倒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故事发生的背景。

好在我们期望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生活在大银幕上的,十六世纪的戏剧家。

至于凭借此片封后的格温妮丝・帕特洛,虽然一贯被认为是奥斯卡历史上学院派最大失水准的选择,但宁愿相信,这并不是由于评委们“老眼昏花”,而仅仅出于某种嘉奖。当维奥拉第一次前往剧院,与台上演员一同吟颂着赞美爱情的美好词句时,你可以看见她的眼睛里,有瞬间迸发的夺目光芒。她可以立场坚定地拒绝男爵的求婚,她可以为了信仰当面顶撞女皇。你知道你终将爱上这女子,这视爱情为一切的纯白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格温妮丝・帕特洛于数年前嫁给了酷玩乐队的主唱克里斯・马丁,一个真正才华横溢的英国诗人。

《伊丽莎白》 &凯特・布兰切特

凯特・布兰切特真的很适合伊丽莎白。

一张惨白的瘦削的脸面无表情,衣着华丽庞大,走路动作发出悉索的声音,宫殿空荡阴暗,有着无比辉煌的穹顶和简陋之极的地面。所谓皇室,真的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每一寸空间都让人不寒而栗。伦敦塔很有中世纪的风格,不动声色的阴寒加上鲜血淋漓,沿水路进去的时候,跟地狱无所区别。

伊丽莎白开始的郡所倒是阳光明媚,充满田园风光。加冕仪式的那一刻采用的镜头角度和光线,宛如油画的复制版,惊骇于影片还原历史的程度。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838年10月,巴黎的一位声乐教师阿道夫・阿尔曼・比才的儿子诞生了,老比才为儿子取了一个威武显赫的名字――亚历山大・凯撒・利奥波德(均为帝王将相之名),两岁时比才在教堂洗礼中教父赐名乔治,从此乔治代替了帝王的威名使用了35年。小乔治在父母的影响下,4岁时就随母亲学钢琴,母亲成了孩子音乐教育的启蒙老师。9岁时比才向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马尔蒙特尔学习钢琴,第二年正式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尔蒙托尔、齐梅尔曼学习钢琴,从著名作曲家古诺学习对位与赋格,从作曲教授阿列维学作曲。1855年比才17岁时写了《C大调交响曲》,就显露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形式明快活泼,艺术结构严谨,但作品并不被看好,只是在80年后才被发掘出来。在学院学习期间,比才弹钢琴的技艺已相当出色,匈牙利钢琴大师、作曲家李斯特,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都很赞赏,比才放弃了收入不菲的钢琴演奏生涯,而献身音乐创作。

1857年音乐学院毕业的那一年,比才参加了独幕轻歌剧《米拉克里医生》的创作大赛,与法国未来的轻歌剧大师勒科克并获一等奖,因康塔塔《克洛维斯与克洛梯尔达》荣获罗马大奖。

由于获得音乐学院一系列奖励,比才于1857年底出访意大利,下榻罗马的梅迪奇别墅(梅迪奇是意大利最有权势的家族,比才能住进如此豪华的别墅,足见其身份已非同一般)。在意大利期间,比才曾构思了歌剧《纽伦堡的箍桶匠》、《堂吉诃德》、《埃斯梅拉达》。1859年由于无视学院写宗教题材颂歌的要求,却写了类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喜歌剧《堂普罗科比奥》,而招致学院教授们的愤懑。1860年比才完成了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诗人蒙斯的叙事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撰写的带合唱的交响诗《瓦斯科与珈马》。

1860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珠人》终于写成并于1863年首演于巴黎,这是一部洋溢着当时法国很流行的东方情调的作品,歌剧写的锡兰岛(今斯里兰卡)上一些理想化的人物之间所发生的事情。然而歌剧的演出未能获得什么好评,只有柏辽兹在评论中指出总谱有许多成功之处,有不少优美、热情、色彩丰富的乐段。3年后第二部歌剧《贝城丽人》问世,这是根据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同名小说写成的,但演出后公众反应平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他写的一生中唯一的艺术论文,也可以说是他的艺术宣言,发表在《国家与国外观察》杂志上,这篇题名《音乐漫谈》的论文中,作者要求艺术家应恪守真实,抨击装腔作势、墨守成规。

60年代末,比才续写早些时候未完成的作品,其中有交响组曲《罗马的回忆》,此曲在比才死后更名《罗马组曲》流传于世。

也许是由于家境清贫,或许对男女情爱的独特看法,比才而立之年时仍孑然一身,他曾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为朋友,我愿意舍死忘生,如果为女人而伤及毛发,那我就是个傻瓜。”当朋友们正在为他的婚事担忧时,1869年6月,恩师阿列维的爱女热纳维叶芙・阿列维竞成了比才夫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桩迟到的美满婚姻只维持了6年,1875年比才病逝随之告终。

19世纪70年代是比才创作的新时期,巴黎公社的日日夜夜在比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社提出“艺术属于群众”的口号,比才颇为赞赏,从而在这段时期里,他的创作始终不渝地坚持民主思想。这里顺便提一下,比才青年时期是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度过的。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法军惨败,此时比才新婚不久也于8月参加了国民自卫军,在巴黎被围期间,比才也被困城内却处变不惊,专心致志于构思乐剧《为法兰西献身》(根据雨果长诗《为祖国从容就义的人们》)。

歌剧《卡门》是比才最优秀的作品,也是19世纪法国音乐中歌剧现实主义创作的顶峰。此剧完稿于1874年,同年9月开始在巴黎喜剧家剧院排练,翌年3月首演于该剧院,演出结果令人十分遗憾,比才也在3个月后遗恨病逝。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艺术设计作风的构成有着多方面的缘由,首先,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肉体消费,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干、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性,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经过发明性劳动使主体对象物化到肉体产品之中,艺术家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或创作完成后的作品中都物化了艺术家的个性特性和认知准绳。艺术作风是设计的时期作风和民族作风。

一.时期作风

艺术的时期作风,是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审美认识的写照,艺术设计时期作风,是一个时期的文化观念、审美认识和价值取向在设计上的物化表现。商周前期青铜器装饰性较强,梦想的成分较浓,形象也更为怪异,颇具凝重森严,威猛逼人的气势。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从总体上讲,都具有外型生动、纹饰精密、铭文明晰、装饰华美等特性,但假如认真辨别,依然能够从青铜器的作风中发现鲜明的时期特征。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艺术也随之到达了极盛的阶段,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普通体积庞大厚重,特别盛行一种“饕餮”兽面纹,它既像牛头,又像虎头,既像某种凶猛的野兽,又像令人恐惧的妖魔鬼怪,它显出一种神秘的能力,一种狰狞的美,它带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的印记,意味着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权威和次序,这是时期肉体的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气氛中,才呈现了“鼎”这样划一、标准、条理、次序的外型方式。

例如在中国固然商代和周代同属奴隶制,但商代与周代的文化特征还有所不同。商代的文化更突出地表如今祭奠方面,它的生活内容、物质文化和肉体文化,主要是盘绕着祭奠来停止的。因而,殷商的青铜器,其外型的体积感和力度大大增强,以此顺应祭奠的需求。而周代的“礼”,虽然也有祭奠,但它不同于殷商的“先鬼然后礼”,而是“敬鬼神而远之”,成为一种比拟理性的、有着丰厚伦理认识和严厉的等级观念的礼仪活动。

又如中国明式家具在设计作风和审美特征上的悬殊,也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所形成。明式家具产生于明代私家园林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气氛和环境气氛里,而许多私家园林的园主,自身就是能书善画的文人墨客。他们以文人的审美请求和规范,对园林建筑内的家具设计作风停止整体规划,有的还亲身参与家具式样的设计。这就不只使明式家具分发出浓浓的文人兴趣和书卷气息,而且注入了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文化的内涵。明式家具是明代江南文人文化的一种物化。明代椅子由于外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到达了很高的程度。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部分的权衡比例都十分适合。明式家具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运用,例如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拟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请求“正襟危坐”,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因而,每一个时期设计作风的构成,都与当时的文化开展有亲密的联络,一个时期的文化气氛,是那个时期设计开展的土壤,一个时期的艺术设计,又反映出那个时期文化的相貌和特征。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方式,它又本人发明出一种相对独立的宗教文化,使得宗教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世界文化开展链上的一个环节。在宗教文化中,包含着形形的宗教艺术。触及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门艺术。在中世纪,一本圣经是统治阶级的宝典,文化的传播地是教堂,教堂的设计最能代表当时的西方文化。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是其中典型代表。它们都是哥特式的作风,从外观上看,它那挺拔的尖塔直刺青天使人敬畏,阴冷的墙面和框架式构造使人震惊。教堂内部狭长窄高的空间,以及一排排瘦长的柱子构成一种腾空而上的动感,使人产生超脱尘世向天国接近的幻觉,再加上教堂内墙壁或玻璃窗上的基督教故事绘画,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窗户设计,以红、蓝、紫色为主配置成《圣经》题材的玻璃马赛克,营造了浓重的宗教气氛。

欧洲“巴洛克”艺术的降生是16世纪末的文化现象,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开端昌盛起来,“巴洛克”艺术丢弃了严谨调和的古典风范,努力于发明出华丽堂皇、饱满写实、富于激烈的动感和饱和色彩的艺术境地。

“巴洛克”一词意为“畸形的珍珠”,它一反文艺复兴时期构成的追求高度写实与调和端庄的人文主义传统,而追求华美、夸大、怪诞和壮观的外表效果,以鲜明丰满的颜色和扭曲动乱的曲线,经过光线变化和形体的动感来塑造一种肉体氛围,从而把理想生活和激情梦想分离在一同,发明出一种触目惊心的兴趣。

“巴洛克”建筑设计的作风是在方式上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效果,外观自在豪放,线条迂回多变,建筑的构图节拍不稳定,常常不规则的腾跃,波浪形墙面都具有一种变化无量的动势。爱用双柱,以至以三个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多取曲线,运用扭曲多变的纹样方式,成为复杂迂回的外形;喜用大量的颜色绚丽的壁画和姿态夸大的雕像,丰厚和五彩缤纷的艺术构造,表现了神权中心的思想。

在建筑中,法国18世纪中后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兴起的一种“洛可可”(或“罗可可”)作风,其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粗巧、典型,华丽堂皇,注重繁锁的雕琢装饰,这种雕琢上的现象便是“洛可可”建筑以朴素奢华的反映,“巴洛克”建筑作风中的现象和实质也存在着这一时期作风。“洛可可”艺充溢了异国的情调和奇思妙想,追求自在伸展、轻快生动的自然主义情调。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深化,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锋利。法国蕴酿着一场宏大的反动风暴。在这个新的时期,娇柔纤细的“罗可可”艺术已同时期气氛格格不入,人们召唤能与新时期相吻合的新艺术的呈现。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很早就对古希腊艺术停止了大量的认真研讨。18世纪中叶发表了他有关古希腊艺术论文《关于在绘画和雕琢艺术里模拟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后又出版了《古代艺术史》一书,这些著作以及他有关古代艺术的美学思想在欧洲影响非常普遍。18世纪中叶在启蒙思想和科学肉体的推进下,意大利和其它地中海沿岸的古城一个个被开掘出来,特别是18世纪中叶罗马庞贝古城的开掘,人们看到了带有理性严谨特性和倡导英雄主义肉体的新的艺术款式。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掀起了学习和研讨古代艺术的热潮,呈现了一场新的复古运动,这个运动在艺术史中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源流是古代罗马艺术,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和17世纪以普桑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这些艺术都表现出一种宁静、典雅和理性主义的时期肉体。

二.民族作风

艺术不只仅是时期的,更是民族的,民族作风的构成,是由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审美习气在设计上的表现。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各地域在设计中表现的差别,它是由本民族的天文环境、社会情况、文化传统、习俗习气等多种要素决议的,艺术作风的民族特征,表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但归根结底还是本源于本民族的社会根底与经济生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艺术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以为种族、环境、时期这三个准绳决议着艺术的开展。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高更,假如不是由于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决然放弃职业和家庭来到南安定洋的热带岛屿上,亲身体验和阅历了带有神秘颜色的风土人情,也不可能发明出富有原始情味的民族绘画作风来。人类的一切审美设计活动,说到底就是民族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打上了民族的印记。

设计要表达一种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特定文化系统的隐喻并将时期的文化特征与社会理想融于设计中。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在30年代取得宏大胜利,并取得了国际名誉。怀着发明美妙生活的社会理想,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试着从家用产品着手,设计不只要提供美观适用的生活用品,更要有力地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将德国的严谨的功用主义与外乡手工艺传统的人文主义相分离,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的博览会上大放异彩。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因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颜色和质感而产生了新的飞跃,并深受群众欢送。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度的设计作风有着激烈的共性,它表现了期堪的纳维亚国度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言语、传统的交融,以及自然资料的观赏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是对生活的设计,本着功用适用、美感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作风,其设计已触经进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另外,斯堪的纳维亚作风也是一种现代作风。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分离,既留意产品的适用功用,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要素,防止过于呆板和残酷的几何方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此遭到人们的普遍欢送。漫长而冰冷的北欧严冬使斯堪的纳维亚人民偏爱自然的色彩与质感。他们视设计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物质文化,一种生活情调,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此遭到人们的普遍欢送。当代设计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走平民化道路,回归人性、关心人类生存实质的设计成为设计界的新焦点。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都构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言语、习气、道德、思想、价值和审美观念,因此也就必然构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如德国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理性的外型作风,日本的新颖、乖巧、轻薄小巧而有充溢人情味的特性,以及意大利设计的文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降生于他们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气氛中。

以中外园林为例,在中国文化环境和土壤中构成的中国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谐和、相融相合,考究自然意境、借景畅情,追求人与自然天衣无缝、宛若天开的造园效果,被以为是东方自然型园林的代表。而凡尔赛宫花园,表现出一种人加工自然的情况,被以为是西方规则型园林的代表。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完成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本人的方式表现本人,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风姿。

三.交融性

交融性是指对设计作风的复合,有古今交融,东西交融,新旧交融等等,由于交融中设计师对文化形态的不同了解,呈现设计上的不同选择,有时期背景,人文内涵,生活认知等。

被誉为“20世纪的米开朗基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巨匠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巨匠米斯·凡德洛。他们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思想,创始了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设计的先河,并为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运动、思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底。众所周知,米斯于1929年,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的“巴塞罗那座椅”,以其至简至纯的外型和设计动机,使他的“少就是多”之设计形式和准绳得以有效的强化,并取得了经典性的意义。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 文明的碰撞与交往 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野性与文明的碰撞 埃及航海博物馆:历史沧桑和古代文明的碰撞 安达卢西亚:文明碰撞的火花 《三体》密码:星际文明的“碰撞” 孔子文明交往论中的“士” 亲情和法律的碰撞 情和色的碰撞 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辣椒和可乐的碰撞 梦想和现实的碰撞 春晚:传统文明与后现代文化的碰撞 学会文明交往 我和黄克诚的交往 我和于光远的交往 “颜色”的碰撞和人性的回归 幼儿交往中文明用语习惯的养成初探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浅析文明交往中的生物交往 美与丑的碰撞和交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文明的碰撞和交往 文明的碰撞和交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周庆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图

第五次(1218~1221)

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在其在位的最后一年召集了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决定进行第五次东征。东征的目标定为埃及,由德国、奥地利、荷兰以及匈牙利国王等封建领主率领本国的十字军向埃及进发。

十字军在1219年取得了尼罗河东边的入海口杜姆亚特后,遭到了埃及人的激烈抵抗,后经过多次战斗始终无法战胜埃及军队,不得不于1221年与之签订了为期8年的休战协议。十字军从埃及撤出,杜姆亚特得以重新归入埃及版图。

第五次以失败告终。

第六次(1228~1229)

这次的一个特点是在世俗政权的号召下发动的,而后又在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被迫结束。德皇腓特烈二世为了向东方扩展自己的势力,开始发起了第六次。而这一举动并未得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年在位)的允许。腓特烈二世在东方获得的战果不被教皇承认,1229年其与埃及签订的“十年和平条约”被废止,后在教皇出兵的逼迫下不得已回师欧洲。

1244年,埃及重新派兵占领了耶路撒冷,“十年和平条约”仅存的硕果也凋零了。这次东征体现出在这一时期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教权依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优势地位直到宗教改革后才发生变化。

第七次 (1248~1254)

德皇腓特烈二世回师欧洲后,教皇英诺森四世(1241~1254年在位)为了压制他,在1245年里昂的宗教会议上鼓吹十字军,然而这一举动却被此时野心勃勃向东地中海扩张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利用。

1248年,路易九世亲率,于次年再次攻占埃及的杜姆亚特。但是好景不长,在1250年的一场战斗中,路易九世被俘,后被赎回。路易九世呼吁欧洲国家停止内战,在基督教的号召下团结起来,一起东征伊斯兰世界,但是响应者无几,不得不宣告第七次的失败。 德皇腓特烈二世

第八次(1270)

1250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曾在攻打埃及的一场战役中被俘。后来为报这次兵败之仇,在经历了20年的酝酿后,开始了一场新的、也是最后一次成规模的。

这次进攻目标定为突尼斯,路易九世不顾国内劝阻,一意孤行。最终虽然率大军在突尼斯登陆成功,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军队染上瘟疫,全军伤亡惨重,路易九世也未能幸免,剩下的散兵游勇不得不狼狈地逃回法国。

虽然后来教皇又组织了多次十字军,但均未能成行,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纵观最后几次,可以看出,世俗力量正在逐渐和教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二者虽然在此时还是相互依靠的关系,但是通过八次,基督教的“谎言”已经逐渐被民众所看清,世俗政权中的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正在不断地觉醒。

儿童(1212)

“孩子们唱着圣歌,做着祷告,浩浩荡荡向意大利行进,准备从那里再向耶路撒冷进军,就像摩西向以色列儿女许诺一样,他们的统领也向他们许诺说,大海也将会为他们让道,他们将踏海如履平地。”这是对西欧人在历史上不曾承认的一次东征――儿童十字军的文字描写。然而这一美好的想象,其过程和结果却不像文字描述的那样美好。

在第四次结束后,人们开始反思前三次东征的失败和第四次对基督教兄弟的暴行,对的神圣性产生了质疑。而此时为了消除人们的怀疑,教会开始鼓吹只有纯洁的儿童“东征”才能显示这一宗教战争的神圣性。这也是在近200年的过程中,最为奇特但又不被正式定性为“东征”的儿童十字军运动。 法王路易九世

与大多数的运动开始于神话故事或者谣言一样,儿童十字军也是在神话的号召下开始动员的。1212年,两位神童应运而生:一个是法国的羊倌斯蒂芬,另一位是德国的尼古拉斯。两位神童都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帝的吩咐,上帝要求他们组织一支儿童十字军到东方去解放圣城。由基督教会中那些狂热分子主张的,只有天真纯洁的儿童才能光复圣城的口号终于被付诸实践。

斯蒂芬在向法国国王觐见被忽视后,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将其极大的宗教热情传播到法国全境。国内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迅速围绕在他周围,组成了一支大约3万人的队伍,他们坚定地认为斯蒂芬就是上帝的代言人。这些孩子主要是由法国的农家子弟组成,他们沿着从普罗旺斯至马赛的路线前进,坚信就像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地中海将为他们露出海底道路,他们将如履平地一般到达圣城耶路撒冷。然而虔诚的小十字军们面对的却是无情的自然,地中海并没有在神圣号召下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后来他们在两个商人的哄骗中上了船,而目的地却不是他们神往的圣城,而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除去两艘船在风暴中沉没外,剩下5艘船上的儿童全部被两个商人卖为奴隶,这些孩子的“东征之路”就此成为了其家庭永远的伤痛。 儿童十字军

而另外一支由尼古拉斯率领的十字军和法国的儿童十字军有着相同的组成成员和大致相同的人数,然而历史却是那么相似,他们也面临着相同的结果。不同的是他们的前进路线充满着艰辛,这支队伍的前行路线是越过阿尔卑斯山最终到达热那亚。这支队伍在宗教热情的裹挟下翻山越岭,最终到达热那亚时大概只剩下7000人左右。和斯蒂芬的队伍相同的是,地中海也没有因为他们虔诚且狂热的而显示出超自然的力量。在热那亚待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儿童选择了返程,但最终回到德国的只有寥寥数人。大部分儿童选择留在了热那亚,他们后来的命运和那些继续前往圣城的一小部分人结果是一样的,都被卖为奴隶。

轰轰烈烈的儿童和其他几次东征一样,在狂热的宗教情感下被动员起来,最终却以这些孩子的悲剧结局结束。儿童使欧洲失去了6万多名无辜的孩子,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欧洲人开始逐渐反思宗教、回归理性,这一伤痛永远留在了欧洲人的心中,这一宗教丑闻在历史上也永远无法抹去。

的影响

从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召集克来蒙会议号召东侵,至1291年埃及攻占耶路撒冷王国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延续近200年、先后8次由西欧发起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战争已经远去,但是现今对这一历史的研究远未结束,中东地区既是历史上两大文明的碰撞交汇处,也是现今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锋处,因此研究这段历史不仅有着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研究中东史的部分学者认为,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一场直接冲突,也是欧洲国家第一次向欧洲境外的扩展,是欧洲人最早的一次向外殖民的试验。这一系列的侵略活动给中东地区和西欧各国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文明交往的角度来看,它也在客观上对欧洲和中东地区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这东西两个文明的碰撞中,由于欧洲基督教文明发挥着主动作用,因而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文明交往中,西方的主动意识占据了首要地位,欧洲在客观上受到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欧洲基督徒世界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了解增加,大大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在之前的文明相互独立期,欧洲人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商人、旅行家的见闻或著作,但难免会产生误解,尤其是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加深了欧洲人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误解。但是经过西欧几次的主动东征和占领时期的交往后,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中东穆斯林世界的繁华景象,亲身感受到了伊斯兰文明的优越性,华丽的服饰、考究的艺术,都使欧洲人叹为观止,欧洲人开始逐渐学习和借鉴伊斯兰文明的发展。

东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自此西欧的城市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东征的间隔期内,返回的欧洲人从东方带回了许多新的事物,其中包含大量的香料和粮食(棉花、蔗糖和稻米等),刺激了欧洲市场的需求,尤以香料对欧洲的刺激为甚,地中海沿岸商人、尤其是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大量的商站和贸易市场,为东西方密切的贸易奠定了基础。据史料统计,到东征结束时,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增加了10倍。十字军在东征后还带回丰富的金银财宝和战利品,财富的积累和贸易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商业和经济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此外,战争中有不少封建领主陆续破产或战死,参战的农奴和一些封建领主回到欧洲后,进入城市成为了市民,丰富和壮大了市民阶层的队伍,这些都推动了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耶路撒冷古城

文明的交流总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在战争中许多东方的技术和产品开始传入欧洲,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火药、罗盘以及阿拉伯数字等传入,作用尤其深远且重大;穆斯林军队的战术和铠甲等也被欧洲人效仿。阿拉伯人开始于8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所保留下的丰富欧洲文化遗产,此时也成为了欧洲人东征的最大收获,他们在阿拉伯人的图书馆接触到了大量的阿拉伯语译注的古希腊典籍,这些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欧洲文艺复兴。后不久,欧洲便开始进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代。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 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下) 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上) 陕西北路故事地图(下) 留连在大理洋人街 另类洋人街,奇正暗相合 漓江边上“洋人街” 在洋人街咖啡店里 混搭而美味无比的洋人街 重庆洋人街旅游可持续发展刍议 风情万种“洋人街” 陕西北路1688奢装住宅 陕西北路故事地图(上) 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洋人街旅游发展对策 世博园区,昔日沪上商业中心 昔日突厥今何在(下) 昔日龙池今天美食街 夕阳下的街 光环下的挣扎:昔日道德模范公开要变性 雨伞下的金鱼街 夜幕下的“处女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下) 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惜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宋家花园

宋家老宅上演世纪婚礼

陕西北路369号坐落着一座英国乡村式风格的别墅,它以黑色竹篱笆墙围护,透着一股浓浓的欧式乡村韵味。经过风雨的剥蚀,篱笆墙原本的黑色已经剥落,出竹子的本色,颇显凋敝和沧桑。别看这里如今门庭冷落,它可是曾经影响了半个中国的宋家花园。这里是宋美龄出嫁前在上海的寓所,“老上海”称之为“宋家老宅”。

这幢花园住宅建于1908年,最初是一位名叫约翰逊・伊索的外国人的别墅,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买下,成为宋家花园。宋耀如从一名美国《圣经》出版协会的推销员发迹为上海最早的买办之一,他把外国的机械输入上海,发展印刷业,与人合办面粉厂,还涉足纺织、烟草等行业,最终成为上海滩的富翁。1887年,宋耀如与上海西郊徐家庄园一位圣公会教徒倪桂珍结婚,养育了三女三男,并不惜重金送他们出国深造,“宋氏三姐妹”就是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1918年5月,宋耀如,这个被誉为“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的领袖”在上海逝世,倪桂珍携子女迁居于此。宋氏是当时社会上最瞩目的家庭。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3家都与这座花园住宅有着密切联系,给这个花园住宅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这幢花园别墅一共有3层,3楼为尖顶半层。从东边大铁门入内,一条不长的水泥甬道通向内门的石阶,拾级而上进入1楼客厅,四周是镶嵌着彩色玻璃的门窗,绚丽耀眼。地上铺着老式嵌木地板。客厅东边的拱形内室是接待亲友的会客室,中间有活络门与大厅相隔。如果主人举行派对,可以拉开活络门,客厅与内室连通后便成为一个宽敞的大厅。从宽敞精致的木楼梯登上2楼,左手朝东的小房间就是当年待字闺中的宋美龄的房间,朝东的小阳台面向车水马龙的西摩路(今陕西北路)。正对楼梯的大房间是倪桂珍的卧室,该室有门与宋美玲的房间相通,卧室外朝南的阳台面向花园,花园里绿树成荫,种满了奇花异草。

迁居西摩路后,倪桂珍感觉这座独立式花园住宅尚不够宽敞,就在原住宅西侧扩建起与主楼相连通的2层楼房,其建筑风格与主楼完全一致,底层还设有地下室,1楼是客厅,2楼的两间朝南房间分别是宋美龄两个弟弟宋子安和宋子良的卧室,房间外是大阳台。当时,宋霭龄的寓所在西爱咸斯路(今永嘉路),宋庆龄住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孙中山故居),宋子文则住在祁齐路(今岳阳路)。西摩路宋家花园不仅是宋家兄弟姐妹与母亲的聚会之处,还留下了当时一些风云人物的足迹。

1917年6月,20岁的宋美龄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毕业后回国,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在当时的上海上层社交界颇有名声。1922年12月初,与宋美龄相识,聪颖、美貌、受过高等教育的宋美龄让怦然心动。1927年5月初,大权在握的到宋家花园拜访了倪桂珍,并在宋家花园向宋美龄正式求婚。最初,倪桂珍反对这门婚事,她说:“结过婚,而且他不是基督教徒,宋家的女儿坚决不嫁异教徒。”宋霭龄认为:“嫁给,就是总司令夫人,今后是总统夫人、中国第一夫人。”她还说:“只要登报正式声明与妻子离婚,皈依基督教,接受洗礼,就是基督教徒了。这两件事由我来办。”就这样,宋霭龄说服母亲同意了这门婚事。倪桂珍最终接受了送给宋美龄的订婚戒指,并回送给一部《圣经》。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与在上海举行婚礼。因宋美龄是基督教徒,必须先要举行一次宗教婚礼,再举行世俗婚礼。按基督教传统,婚礼应在宋氏家族所在的教堂举行,由本堂牧师主持,但是已几次离婚,教堂不予受理,婚礼只能转到家中举行。当日15时,在宋家花园的底楼首先举行了盛大的宗教婚礼。接着,和宋美龄乘上一辆花车到位于大华路(今南汇路)的大华饭店举办中式婚礼。

世俗婚礼结束后,又偕宋美龄乘车返回宋家花园,并由特地请来的中华照相馆摄影师为他们拍了结婚照。

蒋宋联姻后,各路新军阀、政客、大买办、商界头面人物纷纷出没于西摩路的宋宅,这里一度成为在沪探讨国家大事、设谋定计之处。

婚后不久,宋美龄便随移居南京,不过,她经常回上海小住。1931年7月23日,在青岛避暑的倪桂珍病逝,遗体从青岛运回上海,停柩于宋家花园。宋氏兄弟姐妹日夜守护在母亲灵前。每天前来致祭的亲友、国民政府政要和各界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倪桂珍最终被葬于万国公墓宋耀如墓西侧。从此之后,昔日宾客盈门的宋宅人去楼空,庭院寂寥。 怀恩堂

怀恩堂与船王老宅

宋家花园旁边的陕西北路375号是一幢知名的基督教堂,名为怀恩堂。怀恩堂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1910年,最初位于虹口北四川路;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虹口沦为战场,怀恩堂被迫搬迁至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605弄王家沙花园32号。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加,1940年,教会购置了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的土地,动工建堂,至1942年新堂落成。

这幢清水红砖教堂由一幢中间三层旁边两层的楼房组成,可以容纳2000余人聚会,是上海基督教会中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从怀恩堂一路往北,离宋家花园不远的陕西北路414号是董建华的父亲、“船王”董浩云的老宅。1940年,董浩云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当年,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等都居住在这里。 董氏故居

董浩云是20世纪中国现代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其创办的事业由两个儿子董建华(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成兄弟继承和发扬。

何东花园与崇德女校

在陕西北路,有一座仿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花园住宅,住宅最早的主人是英国爵士何东。这幢花园住宅建于1926年。住宅四周围着竹篱笆。从陕西北路正门进入,迎面是一座大花园,花园中央有一栋白色小楼,主入口在洋楼南立面,这幢仿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住宅花园为中式风格,曲径山石之间点缀着小桥流水,园内一株近百年的古藤蜿蜒遒劲,还有两棵粗壮挺拔的百年香樟,浓荫蔽天,使这幢身处闹市的住宅显得异常清幽。 何东故居

花园住宅的主人罗伯特・何东,中文名字叫何晓生。他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苏州人。因此,何东有着一张西方面孔和一个中文名字。这个勤俭刻苦的混血儿经过奋斗成为香港首富,他是汇丰银行和上海黄浦船坞公司的大股东,投资和担任董事的企业有数十家。何东还热心于公益及慈善事业,曾在香港设立儿童幸福会、儿童工艺学校、九龙英文学校等。1914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何东捐给英国政府的钱款达百余万元。1915年,英国皇家授予他爵士头衔,中国北洋政府也向其颁发了勋章。孙中山、康有为和都是他的朋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何东也加大在上海的投资,成为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和上海房地产巨商,如今,北外滩的大名路、塘沽路、南浔路、峨嵋路一带的房地产,几乎全是何东的产业。

1926年,他购得西摩路爱文义路(今陕西北路北京西路)地皮建造了这幢豪宅。两年后,何东让他的儿子何世俭(爱德华・何东)也到上海打理生意。

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往香港。1958年,何东故居成了中华书局辞书编辑所,许多文化精英都曾在此办公。后来,这里的编辑部改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何东故居也成为了今日陕西北路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

毗邻何东住宅的陕西北路461号现为七一中学,其前身是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私立崇德女中校舍。崇德女中是基督教广东浸学会汤杰卿牧师与万应运博士发起建立的私立学校,1905年初建时在武昌路,1940年迁此,学校以英文为其特色,社会声誉颇佳。

当年,崇德女校的学生多来自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永安公司的郭家千金、著名影星阮玲玉等都曾在此校读书。郭沫若、许广平等文化名人亦曾应邀在此演讲。 西摩路教会堂

太平花园和西摩路教会堂

陕西北路470弄的洋房被称为太平花园,它是20世纪初由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伍廷芳、伍朝枢父子所建,建筑外观具有浓郁的欧罗巴风情,内里布局却又类似上海石库门南北前后间分隔的西式联体住宅。住宅为红砖外墙,每幢底楼的门洞采用了双抱式拱门,门窗的花样、柱子、壁炉和镶了红木的地板至今依旧。

这里曾是南欧人在上海的一个集居点,弄内居民以侨民居多,早期入住者大多是中产阶级,如医生、工程师、洋行经理等。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犹太人大批涌入上海避难,他们大多进入虹口提篮桥一带集居,一小部分犹太难民分流到了静安区。因为这里有一名“上海的辛德勒”,他就是太平花园的大房东伍廷芳。伍廷芳表示愿意接纳这些犹太人,并且用原本给女儿当嫁妆的花园洋房收容了一批犹太难民。

太平花园记录了已然湮没在红尘中的往事,入口直通二楼的石梯无声无息地承载了当年犹太人流浪在异乡的岁月。如今,经常会有一些回来寻根的犹太人后裔来到这里,抚摸着石梯,泪流满面。 太平花园

除了太平花园,陕西北路上还有其他关于犹太人的遗迹,其中最知名的要算500号的西摩路教会堂,它是目前在上海现存时间最早、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幢犹太教会堂。西摩路教会堂是沙逊家族中的第三代沙逊大班亚可布・沙逊为纪念亡妻于1917年捐资建造的,1920年建成。这是一幢具有典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但在局部的门饰、窗洞、过厅、四跑楼、束柱等建筑细部上,呈现出浓厚的犹太民族建筑特色和民情民风。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唯一信仰的宗教,他们对宗教极度虔诚与遵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当年犹太人来到上海后,先后在上海建立过7座犹太教堂。至今留存的犹有3座,除了西摩路教会堂外,还有拉都路(今襄阳南路)的新会堂和虹口长阳路62号的摩西会堂。西摩路教会堂是当年逃难到上海的犹太难民进行宗教活动、学习开会及学术讨论之地,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犹太社区的聚会中心。当时,西摩路教会堂既是教堂,又是学校,住在隔壁太平花园里的犹太人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据史料记载,当年的西摩路教会堂是2万多犹太人的避难所。如今这里仍是犹太人经常拜会、游览的地方。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风格;融合性

艺术设计的风格,一般是指艺术设计家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个性。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审美观念、素质层次、民族文化的总体需求与反映。对于艺术设计风格,涉及艺术家主观方面,诸如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性。而所有这些,又受到国家民族的物质、精神文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殊性影响,受政治、哲学、宗教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艺术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也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年龄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物化到精神产品之中,艺术家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或创作完成后的作品中都物化了艺术家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原则。艺术风格是设计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一、时代风格

艺术的时代风格,是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时代的科技、文化、审美意识的写照,艺术设计时代风格,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在设计上的物化表现。商周前期青铜器装饰性较强,幻想的成分较浓,形象也更为怪异,颇具凝重森严,威猛逼人的气势。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从总体上讲,都具有造型生动、纹饰精细、铭文清晰、装饰华丽等特点,但如果仔细区分,仍然可以从青铜器的风格中发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商周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艺术也随之达到了极盛的阶段,尤其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一般体积庞大厚重,尤其流行一种“饕餮”兽面纹,它既像牛头,又像虎头,既像某种凶猛的野兽,又像令人恐怖的妖魔鬼怪,它显出一种神秘的威力,一种狰狞的美,它带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的印记,象征着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权威和秩序,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才出现了“鼎”这样整齐、规范、条理、秩序的造型形式。

例如在中国虽然商代和周代同属奴隶制,但商代与周代的文化特征还有所不同。商代的文化更突出地表现在祭祀方面,它的生活内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是围绕着祭祀来进行的。因此,殷商的青铜器,其造型的体积感和力度大大加强,以此适应祭祀的需要。而周代的“礼”,尽管也有祭祀,但它不同于殷商的“先鬼而后礼”,而是“敬鬼神而远之”,成为一种比较理性的、有着丰富伦理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的礼仪活动。

又如中国明式家具在设计风格和审美特色上的迥异,也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所造成。明式家具产生于明代私家园林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氛围里,而许多私家园林的园主,本身就是能书善画的文人墨客。他们以文人的审美要求和标准,对园林建筑内的家具设计风格进行整体规划,有的还亲自参与家具式样的设计。这就不仅使明式家具散发出浓浓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而且注入了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文化的内涵。明式家具是明代江南文人文化的一种物化。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明式家具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使用,例如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因此,每一个时代设计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是那个时代设计发展的土壤,一个时代的艺术设计,又反映出那个时代文化的面貌和特征。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式,它又自己创造出一种相对独立的宗教文化,使得宗教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世界文化发展链上的一个环节。在宗教文化中,包含着形形的宗教艺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门艺术。在中世纪,一本圣经是统治阶级的宝典,文化的传播地是教堂,教堂的设计最能代表当时的西方文化。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是其中典型代表。它们都是哥特式的风格,从外观上看,它那高耸的尖塔直刺青天使人敬畏,阴冷的墙面和框架式结构使人震惊。教堂内部狭长窄高的空间,以及一排排瘦长的柱子形成一种腾空而上的动感,使人产生超脱尘世向天国接近的幻觉,再加上教堂内墙壁或玻璃窗上的基督教故事绘画,采用彩色玻璃镶嵌的窗户设计,以红、蓝、紫色为主配置成《圣经》题材的玻璃马赛克,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欧洲“巴洛克”艺术的诞生是16世纪末的文化现象,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开始兴盛起来,“巴洛克”艺术抛弃了严谨和谐的古典风范,致力于创造出富丽堂皇、丰满写实、富于强烈的动感和饱和色调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一词意为“畸形的珍珠”,它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追求高度写实与和谐端庄的人文主义传统,而追求华丽、夸张、怪诞和壮观的表面效果,以鲜明饱满的色彩和扭曲动荡的曲线,通过光线变化和形体的动感来塑造一种精神气氛,从而把现实生活和激情幻想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趣味。

“巴洛克”建筑设计的风格是在形式上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效果,外观自由奔放,线条曲折多变,建筑的构图节奏不稳定,常常不规则的跳跃,波浪形墙面都具有一种变化无穷的动势。爱用双柱,甚至以三个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多取曲线,使用扭曲多变的纹样形式,成为复杂迂回的形状;喜用大量的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姿势夸张的雕像,丰富和五彩缤纷的艺术结构,体现了神权中心的思想。

在建筑中,法国18世纪中后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兴起的一种“洛可可”(或“罗可可”)风格,其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粗巧、典型,富丽堂皇,注重繁锁的雕刻装饰,这种雕刻上的现象便是“洛可可”建筑以奢侈豪华的反映,“巴洛克”建筑风格中的现象和本质也存在着这一时代风格。“洛可可”艺充满了异国的情调和奇思妙想,追求自由舒展、轻快活泼的自然主义情调。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深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国蕴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这个新的时代,娇柔纤细的“罗可可”艺术已同时代氛围格格不入,人们呼唤能与新时代相吻合的新艺术的出现。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很早就对古希腊艺术进行了大量的认真研究。18世纪中叶发表了他有关古希腊艺术论文《关于在绘画和雕刻艺术里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后又出版了《古代艺术史》一书,这些著述以及他有关古代艺术的美学思想在欧洲影响十分广泛。18世纪中叶在启蒙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推动下,意大利和其它地中海沿岸的古城一个个被发掘出来,尤其是18世纪中叶罗马庞贝古城的发掘,人们看到了带有理性严谨特点和倡导英雄主义精神的新的艺术样式。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掀起了学习和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潮,出现了一场新的复古运动,这个运动在艺术史中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源流是古代罗马艺术,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和17世纪以普桑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这些艺术都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和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

二、民族风格

艺术不仅仅是时代的,更是民族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由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审美习惯在设计上的体现。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各地区在设计中体现的差异,它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艺术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认为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原则决定着艺术的发展。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高更,如果不是因为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毅然放弃职业和家庭来到南太平洋的热带岛屿上,亲身体验和经历了带有神秘色彩的风土人情,也不可能创造出富有原始情趣的民族绘画风格来。人类的一切审美设计活动,说到底就是民族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打上了民族的印记。

设计要表达一种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特定文化系统的隐喻并将时代的文化特色与社会现实融于设计中。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在30年代获得巨大成功,并获得了国际声誉。怀着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试着从家用产品着手,设计不仅要提供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更要有力地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将德国的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的人文主义相结合,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的博览会上大放异彩。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因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而产生了新的飞跃,并深受大众欢迎。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期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是对生活的设计,本着功能实用、美感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其设计已触经进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另外,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也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漫长而寒冷的北欧严冬使斯堪的纳维亚人民偏爱自然的色彩与质感。他们视设计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物质文化,一种生活情调,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当代设计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走平民化路线,回归人性、关怀人类生存本质的设计成为设计界的新焦点。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如德国设计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理性的造型风格,日本的新颖、灵巧、轻薄玲珑而有充满人情味的特点,以及意大利设计的优雅与浪漫情调等,这些无不诞生于他们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的氛围中。

以中外园林为例,在中国文化环境和土壤中形成的中国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协调、相融相合,讲究自然意境、借景畅情,追求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宛若天开的造园效果,被认为是东方自然型园林的代表。而凡尔赛宫花园,体现出一种人加工自然的状况,被认为是西方规则型园林的代表。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风韵。

三、融合性

融合性是指对设计风格的复合,有古今融合,东西融合,新旧融合等等,由于融合中设计师对文化形态的不同理解,出现设计上的不同选择,有时代背景,人文内涵,生活认知等。

被誉为“20世纪的米开朗基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他们的设计实践和设计思想,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设计的先河,并为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运动、思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米斯于1929年,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的“巴塞罗那座椅”,以其至简至纯的造型和设计动机,使他的“少就是多”之设计模式和原则得以有效的强化,并获得了经典性的意义。

当代美国华裔建筑师贝垏铭的作品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以明快的棱形金字塔式造型,用现代抽象形式和先进技术结合古老文化形态,融入历史悠久的风格,成为卢浮宫新的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发展过程;技巧;演唱风格;美学原则ExplorestheItalianAmericasoundsingingmethodessence

【Abstract】Thebeautifulsoundtosingthelawtoproduceinitwiththedevelopingprocessin,graduallymatureandisperfectandbecomesascientificvocalmusicsystem.Thebeautifulsoundsingsthelawnotonlytohavetheprofoundskillandtomanifestonekindtosingthestyle,moreoverhasownestheticsprincipleandtheartisticthought.

【Keywords】Thebeautifulsoundsingsthelaw;Developingprocess;Skill;Singsthestyle;Estheticsprinciple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是十六世纪末在欧洲文艺复

新的发源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FIRENZE)形成的意大利歌唱学派,并在十七世纪内传播至意大利其他主要音乐中心:威尼斯(VENEZIA)、罗马(ROMA)、那波里(NAPOLI)、后传入米兰(MILANO)。

从古希腊的吟唱史诗及古罗马的颂歌,到中世纪的圣咏和复调合唱,再到十六世纪末的抒情性音乐剧(歌剧)的兴起,歌唱的形式经历了一个从独唱发展到合唱,再发展到比较高级的独唱的过程。尤其是歌剧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在美声唱法形成的早期,意大利的大多数声乐曲作者也是声乐教师或演唱者。这是因为当时培养歌手要有在固定歌调上即兴加花的能力,从小就在乐理、复调、和声、对位、视唱、键盘、文化课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训练。因此,当时的歌手都具备作曲家的学识和艺术修养。他们理解嗓音的天生规律,把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带情感的声音人微言轻他们创作的基础;又深知如何发挥声乐技巧的创作规律,他们的作品旋律既优美动人而又富于歌唱。

美声唱法歌唱艺术的发展是由复调音乐转为单声部旋律的变化而促成的。在复调作品中,旋律线由几个不同的声部唱出,形成一种复合音乐织体;而新的歌唱艺术风格则使某一单声部的旋律线居主导地位,由乐器或乐队伴奏,歌唱家华丽的歌声和高超的技艺特点,就叫美声唱法。十七世纪初的“美声”独唱已不再是那种叙述故事和吟诵诗歌那样的独唱了,它已成为一种新的学派,一种更富有表现力的声乐艺术。器乐的宽广音域和演奏家灵活的技巧,使得美声唱法歌唱家与他们竞争。十八世纪歌唱家发展了嗓音的潜力,把音域扩展到了三个八度。用花腔唱法机能来发展演唱快速经过句、飞速音阶(SCALEVOLATE)以及具有丰满、明亮、带有金属色彩又有致远力,松弛而圆润的音质和充分的共鸣。由于这些特点使美声唱法举世闻名,并在它的发展中,逐步从地区性扩展为国际性,形成一种具有演唱风格,声乐技术,美学原则和教学理论的声乐学派。

“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歌唱技巧,一种演唱风格,而且是一定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意大利美声学派是具有文艺思想、艺术理想的歌唱学派。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艺术上的表现。以“音乐之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作为美声学派创作、演唱的原则和理论依据。

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

历代欧美音乐评论家往往着重从“风格”和“学派”即从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评论歌剧或音乐会演出。通过对“风格”的评论,可以看出演唱者的艺术修养,语音技巧以及对乐曲的理解是否充足、全面;而通过从“学派”角度进行评论,可以看出演唱者是否受过足够的美声学派的严格正规训练。总的来讲,歌唱者若要正确地表现作品内容和作品的风格,则必须对该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当时的思潮艺术流派,该国语言特征及作品的特点等有充分的理解。创作风格的不同对于演唱风格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演唱风格也会对创作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尽管经历了各种演变,总的说来,美声学派的演唱风格基本上分以下三大类:

1平易、朴素的演唱(Cantospianato)

这是各种演唱风格的基础,适合的作品面最宽,如17世纪意大利古典咏叹调和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艺术歌曲,以及一切抒情性的歌剧咏叹调。2加花的装饰性演唱(cantofiorito)

此种演唱风格又可分三类:

(1)灵活性加花(cantofioritodiagilita)一般说来,这种唱法声音较“浅”,喉器较高,音色如长笛。此种唱法为花腔女高音所应用,以起音干净,声音有弹性和灵活性,高音清脆、轻松见长。

(2)华丽性加花(cantofioritodibravura)是用较丰满的声音演唱。声音有威力,有热情,并富有戏剧性的表现力,在速度不是很快的情况下,可以作华丽,灵活的花腔和装饰性演唱,是花腔演唱中最辉煌的演唱风格。多为全能型女声所用。

(3)点缀性加花(cantofioritodimaniera)以抒情为主,点缀少量装饰性花腔。多为抒情性声部所用。

3朗诵性演唱(cantodeclamat0)

分两大类:

(1)严肃的朗诵性演唱(cantodeclamatodiserioso)常用较丰满的连贯的、富有歌唱性的朗诵式演唱。

(2)诙谐的朗诵性演唱(cantodeclamatodibuffo)在演唱有乐队伴奏的宣叙调时,同严肃的朗诵性演唱风格相同;在演唱用羽键琴和弦伴奏的清唱宣叙调(Recitativosecco)时,则常用近似说话,半说话式的(quasi~parlando),轻松的声调,偶尔在突出的喜剧效果处才用说白。

美声唱法的技术要求与教学方法

美声唱法需要五年以上的长期训练,因为它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大量反复试验,不断摸索,它是以特殊发声机能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古意大利美声学派主要是依靠示范与模仿等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七、十八两个世纪歌唱人才辈出。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尚不发达,只能做出一些经验主义的总结,不能从科学理论上解释。但是这种传统的美声学派教学方式,表面看来似乎“不够具体”,“玄妙而不易理解”,但实际上却是很有成效的,意大利至今仍保持这种传统。用示范及启发式语言教学,达到强调气息支持和正确起音、连贯地歌唱的目的。初学时在领会上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较长期的训练,领会到了方法之后,都有很大的好处。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出来的声音比较自然,能较好地培养声情并茂的良好演唱状态。随着美声教学的成熟,声音训练方面的各种技术也日趋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歌唱语言:必须首先深入理解歌词,从歌曲内容出发去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要求歌唱吐字要像说话那样清晰、亲切。但如果真用说话时的发声、吐字去唱歌,就会产生“有字无声”的状态,不能满足歌唱“字正腔圆”的要求。所以要求“像说话”,而不是“真说话”的状态。咬字时要求增大上下臼齿之间的距离,喉咙就会随着打开:子音要靠前,母音相对地说来则要靠后。子音容易破坏声音的连贯性,所以子音要发得迅速而果断,发出后要立即回到母音的发声部位上来,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2正确的音准、节奏:严格训练音准、节奏。特别是十七世纪末以后,盛行即兴演唱高难度的花腔华彩乐段,演唱这些无伴奏的即兴花腔需要很好的听觉和音准、节奏基础。

3正确的呼吸:美声强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要求“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在气息支持下歌唱”,用胸腹式呼吸方法。要求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唱状态。

4准确的起音:要求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起音是良好发声的基础,是调整气息及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手段。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确呼吸、喉头稳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声门闭全、挡气和呼气通过声门并振动声带这一对矛盾的恰如其分的配合。

5声区的统一:重视中声区训练和在一个音上的渐强渐弱训练歌唱者在没掌握歌唱技巧时,声区的分野是明显的,在声区变换的地方往往会出现破裂音或音色、音量上的不统一。但掌握了发声技巧后,声音就能上下统一,整个音域就像一个声区一样。因此,声区的统一成了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败的关键。

6声音的连贯性:美声强调保持音质的一致、声音位置安放不变,音与音的连接讲究平滑均匀,音量渐强渐弱控制自如。在训练声音连贯性的过程中,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了对乐曲风格和对“美”的概念的理解。美声(BELCANTO)最重要的就是声音的连贯性(BELLEGATO),这样的声音使人感到演唱者感情投入,深刻,能牢牢抓住听众。要做到连贯性首先是声区音色要统一;音波(VIBRAT0)要均匀。

7声音的灵活性:重视声音的灵活性和花腔技巧训练。这样有利于发展音域,巩固头声,使声音松弛、解除喉音的挤压,锻炼气息的控制,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使声音轻巧、灵活,起音敏捷、准确;更重要的是能延长演唱寿命。

8优美的音质:美声学派十分重视良好的音质,“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有”。美声唱法最可贵的和区别于其他歌唱发声法的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丰满、明亮、带金属色彩而又有致远力的、松弛而圆润的音质。这种音质含有较多的高泛音,音色明亮:具有充分的共鸣,音质丰满。

美声唱法概念的历史演变

十七世纪美声学派的教学注重中声区的音质,不片面追求高音或音量,强调气息的支持、正确的起音,放松、自然、优美、柔和而连贯的歌唱性。

十八世纪的演唱发展了花腔技巧、扩展了音域,但在声乐理论和教学原则上则仍沿袭传统,无新创见。

十九世纪是声乐发展的新时期,经过多少代人长期探索,不断改进,男高音获得了高音技术“遮盖”唱法。使原先被女高音独占称霸主角的歌坛局面,改变为各声部平分秋色的新局面。

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声乐教学、演唱实践和理论研究,在继承十九世纪传统的同时有所发展。由于二十世纪科技发展迅速,为生理声学、物理声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生理学家、语音学家,声学专家和医生们对声带的机能及振动方式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尽管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还有分歧,但在下列几点认识上是一致的:

1演唱中低声区时,声带以重机能状态全长振动,振幅较大,声带厚度作波状运动,也就是声带振动时声带较长、宽厚,发出的声音音质较浑厚、雄壮。这就是美声唱法中所谓的胸声。

2在演唱高声区时,声带以轻机能状态边缘振动,振幅较小,也就是声带振动时声带体积(部分振动)、薄(边缘振动)、窄(振幅小又频率高),发出的声音较高亢、嘹亮,有金属色彩。这就是美声唱法中所谓的头声。

3在唱假声时,声带比唱真声时松弛并有梭形小缝,作轻机能状态运动,假声没有金属色彩的音色。

胸声、头声、假声三种不同的声带机能状态,发出三种不同的音质,胸声和头声同样是声带拉紧的“真声”,区别是:胸声是作重机能状态运动,头声是作轻机能状态运动;头声和假声同样是作轻机能状态运动,区别是头声带拉紧闭严的,假声是声带较松弛有缝隙的状态。这三种状态都可以单独使用,但在教学和演唱中使用的是一种混合状态,即混声。在不同声区、不同音高,混声的比例不同。

4声音的渐强渐弱:十七、十八世纪的声乐教师们很重视在一个单音上抑扬自如的训练(MESSADIVOCE),尤其是在过渡音及邻近的音上。从现代声乐科学研究来解释实际上也就是声区转换的训练。渐强就是从声带的轻机能状态转换到声带的重机能状态;渐弱就是从声带的重机能状态转换到声带的轻机能状态。

5歌唱时保持吸气状态:实际上所谓歌唱时保持吸气状态有两重意义:一是指呼气时,两肋及腰部四周要保持住吸满气时的状态,不要一呼气就瘪下来。二是指喉头位置不要下降过低或上升过高,:亏要保持在平易地吸气时的适中位置上,不要改变喉头位置和呼气的通道。

6声音“位置”或“焦点”:声音的扩散,把声音拢成了“音柱”。“音柱”的长短、粗细变化实际上是咽管的长短、粗、细和声带的长、短、厚、薄在变化,声带用得长,则音柱直径也就长,音柱就粗;声带用得短,则音柱直径也短,音柱就细。音越高,则舌骨上提和喉头下降的“对拉”力量加多,则咽管就拉成细长,反之则短粗。所谓的“位置,或“焦点”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喉部功能运动反射出来的幻觉。

7共鸣:人体发声声道可分成固定不变的和可变两大部分。声带以下的腔体如气管、支气管和胸腔等在声带振动发声时起一定的共鸣作用,但不能控制和调整。同样,鼻腔、蝶窦、额窦、鼻窦等腔体从理论上讲可能有极微量的共鸣,但也不能调整。因此,具有良好共鸣的声音及母音的雏形是从声带到鼻咽之下的口咽部这段距离形成的。口腔只是对母音的完善和完成起作用,对声音的共鸣起辅作用。对共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咽管。

8演唱中的器官调整:演唱和声乐教学一直围绕控制、调整声带的张力及闭合和声带的轻、重两种机能状态的转换;控制、调整发声声道(即共鸣管)的长、短、粗、细形状和体积,以及喉、咽、舌、口腔、软口盖、柱肌等腔体及肌肉的配合。

美声唱法在它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完善并成为一个科学的声乐体系,它能在世界声乐史上达到一个光辉的顶峰,依靠的正是那些严格、准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还有那些动人的声乐作品和杰出的歌唱家们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参考文献

[1]加尔西亚.《歌唱艺术论文全集》.1847

[2]兰佩尔蒂.《声乐艺术论文》.1877

[3]范纳德.《歌唱的机能与技巧》.1967

[4]詹姆斯.弗兰契期·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1979

[5]卢齐厄·马南.《歌唱艺术手册》.1974

[6]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2000

文艺复兴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 人文交流:大国软力量 中美人文交流:“四轮驱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交流背后的力量 人文交流与经略周边 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 大学是人文交流的桥梁 大国复兴的真正力量 重建执政『软力量 加大国际交流,共享教育理念 力量转型期的大国博弈 发挥人文优势 加强闽台文化交流 论网络在线交流的人文意蕴 中英人文交流迈入“黄金时代” “大国热”冷思考:软实力致胜 大国竞技体育软实力比较 埃博拉背后的大国软实力 提升社会文明,打造大国软实力 弘扬好人文化 凝聚道德力量 灾难前的人文力量 “软力量”辨义与当代中国软力量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人文交流:大国软力量 人文交流:大国软力量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程瑛 芦垚 姚玮洁 徐颖")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979年初,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1979 年2 月2 日,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时挥动牛仔帽,向观众致意

2015年6月19日,美国匹兹堡,第二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将在此启动。

这座城市曾是美国赫赫有名的“钢都”,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钢铁工业大萧条时期,从重工业城市转型为科技创新城市。城市地标从炼钢厂变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曾经的灰色天空不再,如今它是“美国最清洁的城市”。

此前一天,是美国“国家制造日”(National Day of Making)。一年前,白宫在这一天邀集100名创客举行了“创客嘉年华”。

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两个国家,都将“万众创新”视为潜能无限的发展动力。

这届以“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似乎可被视作序曲――4天后,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与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袂,在华盛顿开幕。

作为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创立者,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将第六次出现在高层磋商会议现场。此次美国之行,她还将到休斯敦火箭队主场,看望在美参加篮球培训的清华附中学生运动员;出席中美大学校长论坛、中美妇女领导者交流与对话会、中美埃博拉及全球卫生安全研讨会;与即将藉由“知行中国”项目深度接触中国的美方青年领袖代表晤谈。

在华盛顿,刘延东还将出席以“正义与和平”为主题的中美二战合作图片展――她曾在2011年赠给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张照片,内容是上世纪40年代她父亲刘瑞龙所在的部队营救美国飞虎队员的往事。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中美人文交流的一部分。自2014年起,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步举行,为目标具体、不乏争论的“硬话题”,增加了悠长、宽厚而柔软的人文背景。

再过3个月,中国国家主席将展开他就任以来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涉及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和青年等多个领域,成果已达数百项的人文交流,无疑是颇具温度的“暖场”。

人与人、面对面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英文是China-U.S. High-Level Consultation o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方机制协调人、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告诉《t望东方周刊》,核心就是people to peole――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刘延东曾就中美人文交流的渊源发表讲话,追溯至230年前从纽约港驶入珠江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她还历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并肩战斗,40年前的“乒乓外交”,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时,在西蒙顿小镇竞技场戴上牛仔帽的瞬间,以及30年前时任县委书记的在艾奥瓦州小镇居民家中住过的两晚。

这位爱好体育的副总理,还特别提到了来自纽约、效力于北京男篮的NBA明星马布里。2012年3月30日,北京男篮赢得CBA总决赛冠军,马布里居功至伟。刘延东说:“观看那场比赛的中国电视观众超过8000万,我也是其中一员。”

她说,马布里实现了自己的“北京梦”,拥有上千万中国粉丝,还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球鞋品牌。“马布里的‘北京故事’和姚明的‘美国故事’告诉我们,人文交流能够跨越文化的差异和社会制度的隔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美人文交流成为机制,始自2009 年春天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访美时的郑重倡议,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回应积极。两国很快达成共识,并写入《中美联合声明》。

自2010年起,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连绵不断,至今已是第六轮。从首轮磋商的13项成果,到2014年第五轮磋商的104项成果,5年共落实成果近200项。

引人注目的首先是青年学生交流,中方有“三个一万”项目,美方则推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并设“十万强基金”提供保障。

希拉里・克林顿曾说,她把送更多的美国学生到中国作为优先考虑,这些人文项目有能力影响美国和中国的下一代领导人,没有其他机制可以媲美。

而科技、公共卫生、文化、青年和妇女方面的交流合作,也都有了更高的机制化平台。

这被视作中美关系史上的创新之举――把散落各处的人文交流聚拢整合,突出其民间对民间、文化对文化的意义,拧成新型大国关系中独具韧性的纽带。

在自传《艰难的抉择》中,希拉里・克林顿回忆2012年在北京出席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听中美两国学生讲述留学感受时的心情:在盛大的外交排场之中,一个真实的人性瞬间会豁然而出并提醒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到了我们所做的被一些批评家称为外交‘更软’一面的努力:教育交流、文化之旅以及科学协作。”

中美创客相对论

在第二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于匹兹堡启动之前两周,在中国东部的上海和西部的成都,48小时的创客马拉松已经用“极限烧脑”的方式,筛选未来可能代表中国创客去美国交流比赛的年轻人。

由中国教育部联合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举办的第二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是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主要活动,计划通过联合中美的创客空间、众创平台、创新孵化器及创投机构,共同发掘、培育优秀的创客团队和项目。

未来5个月内,中美两国的创客有足够的交流机会。

美国的创客运动,被视作“制造业的群众文艺复兴”,在金融危机之后颇受白宫青睐,从带有技术颠覆色彩的“极客”活动,被期待成为“制造业回归”的助推器。

中国的创客虽然刚刚起步,却因“世界工厂”的产业技术基础而被高度关注。总理走进创客空间,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使创客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风向标。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总经理朱文利说,2014年春天教育部国际司曾找几家外企咨询,希望为青年人设计一个大活动,举办创客大赛的想法由此碰撞而生。

此前运行多年的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曾经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中国著名创客,包括以无人机闻名全球的深圳大疆公司的一位创始人,以及深圳柴火空间的创始人潘昊。

朱文利说,今年的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将引导创客们关注社区、教育、环保、健康、能源、交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希望通过技术和创新方案解决问题。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告诉《t望东方周刊》,英特尔一直在中国探索并推动创客运动。今年4月启动了“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将在多个城市建立“联合众创空间”,并向大学生倾斜。

智能终端正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创客被包括英特尔在内的科技巨头视为这个新时代的探路者之一。

“能把智能硬件和网络的云端服务大规模整合起来的,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现在大家都在谈云计算,但全世界只有两片云,一片是中国,一片是美国。”杨旭说。为此,英特尔近年来在中国大手笔地投入,创客即是其中之一。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教育部国际司处长陈大立告诉本刊记者,美国是创新大国,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平台为两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切磋交流,给中美人文交流注入了新内涵。 2014年7月10日,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共同主持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

在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看来,与美国创客的“离经叛道” “颠覆性创新”相比,中国创客的同质性较强,“大家都做四旋翼无人机”。在创新中,“0到1少,1到1.5多。”

他曾观察中美年轻人在创新中的不同表现――中国人更关注细节,制作精细;美国人虽然活儿糙,但偏重概念的新鲜与“疯狂”,少雕琢,有故事。

他说,中国的创新人群容易扎堆,大学生一个圈子,校友一个圈子;而美国常常是学生、工程师各色人等混在一起、互相激发。

“大家都在探讨,波士顿128公路沿线的衰落和硅谷的兴起,后者显然有更强的文化多元性、异质性。”杨斌对本刊记者说。

对于创客,他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很少抱怨,不等靠要,积极改变,这都是创客文化,比任何问题都归咎于外界因素的心态要好得多。”

在杨斌看来,大学生创业不应是机会创业、生存创业,而应是科技型创业。其主旨不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与科技相结合的领先性创业才可持续。

“要训练他们对某个领域向纵深钻研的兴趣,不宜过多过早聆听市场的声音,反而应有一些‘理想国’的精神。”他说。

为了正义与和平

以华盛顿为首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中美二战合作图片展,将在年内巡展美国多个城市。

这个主题为“正义与和平”的展览,旨在纪念70多年前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两国的浴血合作。

刘延东的父亲刘瑞龙所在的部队,曾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冒险营救美军飞行员。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的父亲、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也曾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多次营救美军飞行员。他救过的一名飞虎队员格伦・本尼达中尉,十年前还曾重返湖北监利,参观了沉没于水塘中的他昔日驾驶的战斗机。去世后,他的部分骨灰葬于湖北红安的李先念纪念馆。

刘延东对于这段父辈的传奇非常珍惜。2011年访美期间,她曾出席全国友协创作的纪录片《飞虎情缘》首映式,今年3月又出席了“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园仪式,并会见美国飞虎队老队员等代表。

全国友协美大部主任张和强告诉本刊记者,本尼达的孙子说,中国人当时把美国援华人员看成是英雄。祖父的战机被日本人击落以后,中国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把他解救出来,这些中国人也是英雄。“在中国,有200多名美军人员被中国老百姓营救。”

据张和强介绍,这个展览共分为四部分:中美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英雄、中美军民情、向友谊致敬,一共23块展板。

他说,这个展览的主旨在于,表明中国人不会忘记二战时得到的帮助,同时也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这段历史。

2014年对外友协举办过一个图片展,主题是“向友谊致敬”,展示了上世纪40年代中印缅边境一些美国士兵和中国百姓互动的老照片。

张和强说,今年的主题最初是“为了和平”,后来加上了正义,“一则说明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是正义的,二则强调未来的中美关系要基于正义和道义的基础之上。”

由于面向美国公众,因此展览既注重史实,更突出友谊与合作。“要通过一次展览讲清楚这段历史不太容易,单是时间问题就很复杂,1937年中国全国抗战爆发,而美国直到1941年才参加二战,但飞虎队1937年就来华了。”张和强说,展览不说教,而是通过照片展示真实的人和事。

他介绍说,全国友协注重推动地方政府的交流,1979年中美建交后即开始和美国建立友好城市,2011年开始举办中美省州长论坛,2014年中美友好城市大会首次举行。

“我们每年接待多位州长、市长等来访,创造机会,让美国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了解中国。”张和强说,全国友协还会帮助嫁接中美双方的商业机会,“当大家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就不分你我了。”

他认为,老百姓互有好感很重要,“全国友协所做的民间外交,就是人与人的交往。”

文化就是这样

2015年初的香奈儿春季时装展示上,一件五颜六色的拼布长衫,吸引了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美大处处长陈春梅的注意,她联想到一位朝鲜族拼布大师金媛善的作品。 2014年7月6日,“第一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在河北廊坊拉开序幕。图为参赛选手在展示创意设计

受文化部派遣,包括金媛善在内的108位中国民俗艺术家,参加了2014年6月至7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主题活动。

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主题活动持续两周,中国手工艺者们教当地民众剪纸、放风筝、打太极、唱民歌。

据史密森学会统计,这项活动直接参与者达100万人,经由媒体传播,估计在美辐射超过4000万人。

这次活动正是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下展开的。

“选择民俗艺术家时,我们不只看手艺,还要看他会不会交流,有没有亲和力。”陈春梅说。

她曾在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常驻多年,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文化艺术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障碍。当中国优秀文化呈现在外国观众面前,当人们怀着敬意起立鼓掌,那是最让人从心底感到骄傲的时刻。”

1999年,中美关系遭遇困难。当时,包括三星堆文物在内的很多中国珍贵文物已运送至美,策划多年的西雅图“千古遗珍:中国四川省古代文物精品展”即将开展。

当时主办方曾担忧出席开幕式嘉宾的人数,但是最终,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多位美国国会议员,以及包括波音公司、微软公司总裁在内的政商文化界人士数百人到场,场面盛大。

“看到中国文物时,美国人非常震撼。那一刻,感觉整个氛围都有了变化。”陈春梅说,“文化就是这样,能在两国关系的艰难时刻发挥特殊作用。”

文化交流也可以纠正偏见。文化部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连续四年举办了中美文化论坛,在去年那场名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现”的学术研讨会之前,美国学者一直认为,中国在引进西方书籍方面有诸多限制。

通过论坛他们才知道,中国人翻译的国外著作数量,远远超过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肯定第一时间翻译,数量和水准大大超出他们的想象。

由于美国没有统一管理文化事业的政府机构,所以中国文化部只能同美国各类文化机构开展多层面的合作。

“在联邦层面,我们会和联邦资助的机构合作,比如史密森学会、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陈春梅说。

文化部也会与有影响的私人文化机构合作,比如林肯中心、大都会博物馆。

“我们会争取和这些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有机制才会定期去做,而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陈春梅说。

她告诉本刊记者,到美国演出的大部分短期巡演艺术团体,因场租、差旅费、宣传费成本高昂,整体看来并不盈利。

比如,2015年中央芭蕾舞团将应邀参加林肯中心的7月艺术节,林肯中心负责接待、宣传,也会给演出费,但这些不可能抵消包括旅费在内的所有支出。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雅艺术团组出国巡演,不以盈利为目的,更多为了传播推广本国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所以这类活动都会得到政府和企业的赞助。”她说。

在美国,很多艺术团组,比如芝加哥交响艺术团、美国芭蕾舞团都有公共关系部和赞助部,中国的艺术团组则较少有这样的安排。大多数中国艺术家在国外知名度尚不够,对国外的演出市场和营销规则不甚熟悉,还不太适应国外的竞争。

陈春梅认为,美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愿望很强烈。“我们急需一大批有能力走出去的艺术家、团组和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参与进来。”

这种情况下,走出去的演出活动寻求与美国相关机构合作,依托他们的宣传平台和营销渠道,也显示出其重要性。

她觉得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从2007年起邀请外国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让他们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看表演艺术团组、博物馆,并向他们推荐希望到国外演出的剧目和展演的作品。”

“文化交流本质就是做人的工作,要达到心灵相通,通过艺术让人产生共鸣。”她说。

这位长期从事文化交流的官员认为,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文化交流,在美国人心里播下一粒种子。美国有许多汉学家,往往是因为某个契机接触到中国文化,引发了兴趣,最后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

“播种子,不能急功近利,要尊重规律,找对土壤气候。不能想当然。”她说。

上一篇:教师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茶文化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