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4 11:06:18

文科经济管理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无法摆脱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海量信息的影响,而信息接收习惯和认知风格则决定了他们的信息来源方式、对各种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对信息的加工方式等。深入探究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时间从2014年10月12日至2014年11月4日,调查对象包括山东大学本部校区、山东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和济南大学西校区的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31份,其中有效问卷863份,有效比率86.3%。在有效受调查对象中,理科99人,占11.4%;工科401人,占46.5%;人文艺术类168人,占19.5%;经济管理类195人,占22.6%。下表是大学生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后的各项处理方式(可多选)所占比例。其中“即用”一项指的是网上求职、购物、咨询等可即刻应用的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为χ2分析。将上表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在“社会时政”大项下:“不处理”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0.588,P=0.003),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有低差异(χ2=10.872,P=0.003),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2.417,P=0.049);“评论”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1.021,P=0.002),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1.127,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651,P=0.052);“转发”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4.470,P=0.002),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3.327,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698,P=0.061);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保存”子项的被试样本过少,不予计入;“不确定”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4.241,P=0.002),其均值与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有一定差异(χ2=9.452,P=0.007),与工科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4.877,P=0.013);“其他”子项的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9.009,P=0.001),其均值与理科和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8.188,P=0.015和χ2=3.094,P=0.027)。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对社会时政的看法,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与理科、工科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学生参与评论和转发的比例高于理科、工科学生,说明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较高。但从现有的数据看,前两者保存有关信息的习惯并不比后者突出,反映出前两者其实并不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整理,从而从逻辑和理性角度构建起对社会的体系性认知,而大多只是凭着感性来评价探讨。而选择“不确定”一项的比例工科最低,反映出该专业培养的确定性素质对这一项的不适应;理科与经济管理类的比例相近,反映出这两种数据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在这一点的处理方式和心理上较为相似;人文艺术类的比例最高,反映出该专业处理方式和心理的模糊性。(2)在“科技教育”大项下:“不处理”子项的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基本无差异(χ2=1.081,P=0.093),其均值与理科的被试结果有一定差异(χ2=5.709,P=0.011),与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2.505,P=0.004);“评论”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2.007,P=0.022),人文其均值与工科和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均有一定差异(χ2=9.253,P=0.010和χ2=8.437,P=0.012);“转发”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877,P=0.081),其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42.115,P=0.003和χ2=18.707,P=0.002);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保存”子项的被试样本过少,不予计入;“不确定”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9.902,P=0.007),其均值与工科和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3.764,P=0.027和χ2=2.707,P=0.034);“其他”子项的四个专业均有显著差异。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对科技教育的看法,文科与理科、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文科生参与评论、转发和保存的比例明显低于于理科、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说明他们对科技教育的关心程度较低。

而选择“不确定”一项的比例,工科的最低,反映出该专业培养的确定性素质对这一项的不适应;理科与经济管理类的比例相近,反映出这两种数据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在这一点的处理方式和心理上较为相似;人文艺术类的比例最高,反映出该专业处理方式和心理的模糊性。(3)(1)在“历史人文”大项下:“不处理”子项的四个专业的被试结果均有低差异;“评论”子项的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0.077,P=0.003),其均值与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6.160,P=0.019和χ2=3.207,P=0.033);“转发”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6.271,P=0.002),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3.225,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522,P=0.072);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保存”子项的被试样本过少,不予计入;“不确定”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8.808,P=0.001),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6.556,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3.830,P=0.068);“其他”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9.911,P=0.001),其均值与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一定差异(χ2=8.238,P=0.017),与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4.332,P=0.032)。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对历史人文的看法,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与理科、工科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学生参与评论和转发的比例高于理科、工科学生,说明他们对历史人文的关心程度较高。但从现有的数据看,前两者保存有关信息的习惯并不比后者突出,反映出前两者其实并不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整理,从而从逻辑和理性角度构建起对历史人文的体系性认知,而大多只是凭着感性来评价探讨。而选择“不确定”一项的比例,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较低,反映出这两个专业对历史人文的看法有较强的确定性。而相反的,理科、工科的较高,反映出这两个专业的较强不确定性。(4)用同样的分析手段,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专业对“娱乐”的态度较为一致,文科(广义)更热衷一些,但整体上并不太在意。

对“实用”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碎片化,四个专业几乎没有对哪一项的态度有相似性。这应与各专业关注的实用信息的性质不同有关,不能一概而论。但由于我们的疏忽,在“实用”子项下没有更详细的分类,故而无法进一步分析。综上所述,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对信息来源、信息属性和各类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大体来说,理工科学生较为关注技术性信息,文科生(广义)则较为关注时政类和历史人文类的信息;理工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较高的确定性,文科生(广义)则较为不确定一些;双方对即用性信息的关注重点不同。

作者:张扬 张良红 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大学门槛

北京大学

特色专业: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9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110分以上。

清华大学

特色专业:建筑、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计算机、电子信息、核能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9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120分以上。

复旦大学

特色专业:哲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8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100分左右。

中山大学

特色专业:基础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眼科学、肿瘤学、行政管理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3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60分左右。

南开大学

特色专业:数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历史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6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80分左右。

山东大学

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内科学(心血管病)、工程热物理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3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50分左右。

西安交通大学

特色专业: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

录取分数:学校文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3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80分左右。

华东师范大学

特色专业:教育学、地理学、中文基地班、历史基地班、数学基地班、心理学基地班等。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型;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183-03

一、当前教学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遇到的问题

1.专业特色受制于学校的办学类型,专业个性无法彰显

高校的办学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办学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文化,这种理念和文化具有不易更改的特点。

2.培养方案受制于学校的统一要求,专业特殊性无法体现

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应当具有科学性、严肃性、稳定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各类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都以《98版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里所规定的主干课程开设要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高校自身师资队伍结构状况为依据,实行高度统一的、全校一个样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其优点是整齐划一、便于比较检查,缺点是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别的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差别性,不利于为专业发展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环境。

3.教学模式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经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法保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的“封闭式”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即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与实践脱节的。这种教学模式决不是我们应当提倡或坚持的。

4.教材建设受制于偏理论的教材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提高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也是构成质量工程的关键点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既没有研究性高校重理论的特色,也没有职业性高校重技能的特点,处于尴尬的境地。

5.实验室建设受制于学校的性质,实验教学的作用无法体现

实验室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之一。然而,不同性质的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而言,理工科院校有重视实验室建设的传统,其中的文科实验室也能得到重视和加强,而在文科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历史上就不是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所以在文科院校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受到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型高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如此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教学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必须体现办学定位要求。

1.应当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性来制定培养方案

教学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必须紧密地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必须围绕市场、依托行业、联合企业,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建设应当是“开放式”的。“开放式”的专业建设思想应当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方案中,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必须紧密结合,不仅要保证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而且要重点组织实施以专业课程为单元的社会实践,不仅要保证理论教学而且也要保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科学研究、合理划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关系,实验教学可以是在实验室,也可以在企业,或者是社会。重要的是制定好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可考核的标准。

2.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型高校的教材体系

“宽口径、应用型”是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除了取决于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材。目前,无论是部级的规划教材,还是各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教材,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过于偏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教材体系就像是“八股文”式,意义、目的、原则、任务、要求,等等,就是缺少来自企业又能够去指导企业的具体方法、具体措施。“空泛和空洞”是现有教材的一个通病。而对于教学型高校来讲,更不易找到能够体现“宽口径、应用型”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以作者己见,教学型高校经济管理类教材主要解决两大问题:支撑理论是什么和怎么做。

3.应当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转变教学思想、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会影响教学行为。鉴于教学型高校的特点,重理论、重实践是实现其培养目标要求的唯一办法。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当体现“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和“围绕市场、依托行业、联合企业”的要求,灵活性和实用性是其关键。对于各个高校而言,应当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而不宜一个标尺、一个要求。同时,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为课堂—实验室—企业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本领。

三、提高教学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水平的对策

1.转换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

社会要求经济管理类学生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实践能力差是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尤甚。为了改善目前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状况,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入手,增加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室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等。

2.培养宽口径、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等数学掌握的好坏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另外学生今后从事的行业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着高等数学。因而如何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安排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的教学以适应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要求,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普遍感到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少学时与教学任务量大形成激烈矛盾。经管类各专业高等数学平均教学时数由原来的160学时缩减到现在的128学时,课程内容基本上没有减少,而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出的相应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二)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课程衔接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性质和教学方法方面。课程性质方面,初等数学研究具体的常量和固定的图形,一般问题的研究、计算与实际生活相关;而高等数学研究变量和变化的图形,关注的是内在的规律和逻辑性。教学方法方面,高中阶段的数学课每课时的内容很少,教师一般反复讲解重难点内容,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高等数学面临着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对于习惯了高中教学模式的大一学生而言,需要适应调整。

(三)经管管理专业文理生兼收,而且近几年来各高等院校都相应扩大了招生,招生人数的增多和文理兼收使得学生平均入学水平差异的增大,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变大,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另外文理科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理科生更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学数学更具有优势,而文科生更具有的是形象思维能力,怕数学,在文理兼收的专业,一些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就成了问题。

(四)部分教师对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学只局限于纯数学的教学。大部分的经管类高等数学老师本身是学数学专业出身,对于经济管理类的知识储备不足,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只是学过专业数学课程,对经济管理类的高等数学教学很多老师仅采取数学分析内容的减少只讲定理结果不讲证明过程的方法,这样只能使得学生只懂得计算,却不懂原理,导致不能灵活运用。

二、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明确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在非数学专业的院系,高等数学课程在体系上属于公共基础课。在不少学生眼里,它和其他公共课的地位是一样,不足以引起学生重视。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环境,学习方法都不太适应,缺乏了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的约束,教师需要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给学生介绍高等数学课程的概况,学习的方法,以及高等数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关联等。

(二)高等数学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强调我们学的是经管类数学,不是工科数学,也不是专业数学,经济应用问题是我们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用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体现的同时要尽量简化纯数学的理论推导及证明,针对学生特点,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上,即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去解决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经济问题。

(三)做好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合理衔接。现在的高中教改几乎是年年都在变,而且不同地域的教学要求也是不尽相同.作为高等数学教师,要关注这些变化,注意在上课时补充在中学没有提及的内容,同时对中学已经介绍过的内容做简单回顾,减少学生的层次差异。

(四)尽量消除文理科生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理科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更好一些,很多的理科生可能做计算题、推理题能做得很好,但总结文字描述功底弱;但文科生可能更擅长形象思维,他们对于立体几何或是解析几何可能更偏好。根据各类学生的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更好的引导。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等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数学教学场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还可以建立针对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考试大纲,教学课件和网络答疑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班级授课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优化个性化辅导,建立学生互助学习机制。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高等数学的教学大多数是合班授课,合班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针对学生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在高等数学课中,可以针对问题多的学生个别辅导,更重要的是建立学生的互助学习机制,学习好的有余力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24-02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定位、学生的就业,同时对专业建设、师资引进有重要的影响,任何高校无不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对于工科院校,常常在某些专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较好,但对于工科院校的经管专业,就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专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体现工科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工科院校制定培养计划前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各大学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模式分析

由于学校定位、师资和地方人才需求等影响,我国各大学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模式是有一定差异的,综合我国高校的部分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综合型大学“宽口径、厚基础型”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型大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在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方而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学的定性、定量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些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涉及学科门类较多,课程信息容量较大。

2.理工类高校的“实践技能型”培养模式

理工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鲜明的理工特色,除了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开设传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外,基本上都开设一定的理工基础类课程;而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侧重经济管理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一些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大,并引入了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模拟教学软件,重视营销工程和统计方法的训练,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3.财经类高校的“专业核心型”培养模式

财经类院校在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师资力量。从总体上看,财经类高校在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及其课程的构建上,一般都融会了所在学校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特色,做到以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为核心,财经类专业基础课围绕着专业课程来服务的精神。这些高校一般除了开设经济管理专业方向外,还较早在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等专业方向,加大了学生自主选择方向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整合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形势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一般工科院校多采用第二种“实践技能型”培养模式,但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趋同化严重。

二、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办学的特点

工科院校主要以涉及理工科学科为主要的发展发向,经济管理专业设置也是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在发展初期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逐步开设的,因此,其培养模式应有别于其他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

1.依托工科背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有工科优势

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学校的学科发展重点在工科等学科方面,而工业技术、电子技术等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也需要管理学科和专业乃至相关人才的支持,因此,发展带有工科特色的管理专业具有了现实的需求。同时,在这些高校中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工科的发展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以至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国家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具有工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1世纪是经济全面迅速发展的新世纪,建设良性循环的工业开发体系,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现代工业开发活动在迅速展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业管理成为实现工业事业发展目标和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具有工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成为工科院校开办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任务。

3.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需要适应这种需要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领城宽泛,除了工业经济之外,各省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城也需要具有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人才。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尤其需要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经济管理学生在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

三、工科院校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模式选择

工科院校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实际又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的模式。

1.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科院校现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经管人才的基本需求,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一般工科院校是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实践训练少,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忽略社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特征,课程体系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时过多与课堂信息量小大并存、选修课少等显著缺陷。

(2)工科类课程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缺乏互动,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课程基本上为文字描述,学生自己可以通读整本书的内容。但是,文字背后的实际内涵,学生则无法掌握,也缺乏主动性去学习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对工科课程的考评比较宽松,知识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在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考核上,考核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许多高校课程的成绩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考核内容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案例分析较为缺乏。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过程考核、课程论文答辩考核、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还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不能活用所学知识,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严重。

2.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1)采取以“宽口径、厚基础型”为主的综合兼容模式

工科院校应该吸收“实践技能型”和“专业核心型”的优点,采取以“宽口径、厚基础型”为主的综合兼容模式。这样,既可突出自己的特色,又可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工科院校的文科力量相对弱一些,这在招生和学生就业中表现得较明显。因此,理工科大学必须想办法克服这种弱势,而较好的途径就是采取综合兼容模式。工科院校作为以理工科学科为主导的学科背景的条件下,相对于文科为主的大学来说,又有自己自身的优势,就是有一些较有特色的理工科专业,且又适合本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如数学、会计、经济、计算机等,学校要制定鼓励措施,鼓励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双专业或双学位时,选修文科专业。

工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科背景在采用综合兼容模式中,更要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型模式在兼容模式中的地位。同时,大学要调整政策,适当减轻教师科研的压力,鼓励经管专业的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制定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教学质量好、学生评价高且有效实施了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师,减免其科研工作量,并把它作为评奖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2)深化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工科特色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将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针对我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对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在考虑文理知识兼容型,双专业交叉型、综合能力培养型模式的基础上,开设如科技概论、工业管理学,工业法律等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在高校课程学分制度改革的前提下,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分,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体现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业特色。

经济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要借鉴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进行调整和改革。尤其要强化和改善外语教学或实施双语教育,甚至可以从国外引进精选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作为工科类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更应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有助于学生就业。专业培养方案中除了设计必要的实践课程之外,教学实验室和实践落地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的管理层容易忽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对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实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此应予以重视。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免除学生陷入专业只培养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错误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树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其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24-25.

[2]张凤凉.理工科大学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模式选择[J].经济师,2004,(1):107-108.

[3]俞信.对素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J].工程教育研究,1997,(4):61-63.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教学体系;本科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244-03

引言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大都将《管理运筹学》作为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与求解模型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对各种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在多年的运筹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文理兼招而且文科学生占多数的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学习运筹学课程中的理论证明、繁复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的运筹学算法等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自学起来更加费力,尤其是在遇到规模稍大的实际管理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有效的建模、求解工具去解决。另外,现有的有关运筹学方面的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需要的教学课时量大,48学时或64学时的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鉴于此,我们尝试从实用的角度,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适合文科类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体系。该体系注重方法与应用的教学,回避复杂的理论证明和繁复的公式推导,有效控制教学所需学时数,将运筹学的建模方法、应用实例和LINGO软件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管理等文科类本科生《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体系及学时分配

《管理运筹学》课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运筹学所涉及到管理问题的各个领域,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决策论、图论、优化论和预测论等各个领域。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上各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算法及模型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于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本科生来说,课程的教学学时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方面内容。根据我们多年实际教学经验以及各高校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对于文科类本科生来说,《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大体上应该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排队论、存储论、图论、决策与对策等基本内容,为他们了解运筹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日常的基本经济管理问题,或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48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各内容的教学学时分配如图1所示。

对于64学时的课堂教学,除了要完成图1中所包括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计划以及决策分析等教学内容外,还安排了排队论和存储论两个分支的理论教学以及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这部分的内容及学时分配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压缩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动态规划等部分的理论教学学时,从而增加上机实验学时数。尤其是当总教学学时只有48学时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教学内容的学时,而将相关的建模和模型求解方面的内容放在了实验部分,从而达到增加实验学时的目的,这样做往往比仅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以上的教学学时分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管理运筹学》教材(见参考文献1)为基础,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我们对线性规划等7个运筹学分支以及上机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线性规划

此部分包括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灵敏度分析和目标规划三个部分内容,总学时16,主要内容框架如图3所示。

从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制定生产计划方案案例入手,引出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的一般形式,为了得到初始案例的最优解即最优的生产计划方案,必然涉及到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进而介绍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在单纯形法基础上,介绍非标准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化方法以及大M法和两阶段法。以上内容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学时分配相对较多,大概需要6-8个学时左右。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模及求解技术是学好《管理运筹学》的基础,因此还需要重点介绍如何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这需要花费2-4个学时的时间讲解诸如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组织与计划、合理下料、作物布局等几类常见问题的建模方法,对于所建大型模型,利用单纯形法人工求解已很难进行,因此可以在此时给学生介绍LINGO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能够利用LINGO软件解决较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

通常的教材均将目标规划单独提出并放在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介绍线性规划建模方法之后就引出目标规划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起来也更轻松,因此,建议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能将目标规划提到对偶问题及灵敏度分析之前。

在讲解对偶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关系、对偶价格的经济含义以及如何在线性规划原问题的最终单纯形表中找出对偶价格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在灵敏度分析中,重点介绍目标函数的价值系数以及约束条件右端项变化时如何进行分析。LINGO软件灵敏度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学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介绍。如果教学学时不够,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进行讲解。

2.整数规划与运输问题

该部分包括整数规划、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三部分,总学时10,主要内容框架如图4所示。

整数规划相对比较简单,安排2学时的理论教学,重点介绍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求解思想和步骤。运输问题和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求解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和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转化为平衡运输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求解指派问题的匈牙利方法理解不透,在考试的时候得分率相对较低,建议在教学时仅对匈牙利法做简单的介绍,指派问题的求解仍然采用表上作业法。

3.动态规划

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最优化原理。根据最优化原理,提出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方法,利用最短路问题的求解过程介绍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并解决资源分配问题、背包问题和排序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概念较多,尤其是最优化原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在具体介绍最短路问题求解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得出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想。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利用4-6个学时完成此部分的理论教学,可以节省出2-4个学时以补充上机实验学时的不足。

4.图论与网络计划

图论与网络计划的总学时为10学时。该部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定义、定理不下20个,计算量和计算的复杂程度也是教材中各章节最高的。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可以参照图5所列出的主要内容框架进行教学。

图和最小树中的基本概念是本部分的基础,在教学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最短路问题中涉及了有向图的Dijkstra算法、无向图的Dijkstra算法、标号法和改进标号法等4种算法,重点介绍改进标号法。在网络最大流问题中,求最大流的标号法可以参照求最短路的标号法,重点介绍求最大流的LINGO程序,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可以放在上机实验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在讲解网络计划时,突出网络计划图的绘制技巧,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因为计划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计划图各时间参数和关键路的计算。网络计划部分的重点在于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和求各时间参数的LINGO程序的编写。如果教学学时不足,关键路线与网络计划的优化、完成作业期望和实现事件的概率等内容可以放在上机实验中完成。

5.决策分析

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来说,决策分析部分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在前期的有关课程中学习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所花费的教学学时不要过多,仅系统地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在4个教学学时之内讲一些对策论(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所需。

6.排队论模型简介

利用4个学时的时间重点介绍排队论的基本概念、little公式以及等待制排队模型、损失制排队模型、混合制排队模型、闭合式排队模型所关心的各有关参数,最关键的是@peb(load,S)、@pel(load,S)和@pfs(load,S,K)等三个与排队论模型有关的LINGO函数的应用。服务系统的最优化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利用LINGO软件求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其LINGO程序的编写方法。

7.存储论模型简介

虽然存储论模型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模型都是在固定的假设条件下,根据平均总费用利用求导数(或偏导数)求出订购(生产)量Q以及订货(生产)的时间间隔t等参数。因此,只要将此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讲清楚各种模型的平均总费用的求法就能让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该部分一般安排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如果4学时不够的话,可以在上机实验的时候增加该部分的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各种存储论模型的LINGO软件求解方法。

8.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部分大约8学时,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压缩动态规划等部分学时,上机实验可以增加到10-12学时。可以安排4-5个实验专题,除了熟悉LINGO软件的使用外,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及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及运输问题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网络最大流及网络计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等三个实验为必做部分,以弥补理论教学学时的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建议各个实验均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最好不要集中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利用和调节各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本教学体系注重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介绍运筹学的基本知识,试图以各种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侧重各种方法及其应用,而对其理论一般不作证明,对许多数学公式也回避繁复的数学推导。对于复杂的运筹学算法,大都尽量运用直观手段和通俗语言来说明其基本思想,并辅以较丰富的算例、实例以及LINGO软件求解算法来说明求解的步骤和方法,为《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为了更好地指导进入学院、试(实)验班的学生大学学习,较多实行导师制,由学校知名的教授、学者组成,全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学习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分流”制。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相比,进入学院、试(实)验班的学生,免试继续深造的几率比较大。

要想进入学院或试(实)验班学习,有的高校将其作为一个“专业”通过高考志愿填报招生,有的高校由则通过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等途径选拔。在高考录取中,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有较高的分数要求。有的是要求在进档考生中处于某个位置,如北京交通大学在其2012年《招生章程》中规定:理科试验班类专业只招有志愿考生,且考生投档成绩排名应达到本省区投档考生数的前50%;有的是要求超出学校在该地调档线一定分数,如北京科技大学规定:理科实验班原则上要求考生高考实际总分高出我校在本省录取最低分20分以上。除此之外,较多只接受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之普通专业更高的录取分数,以及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使许多学院、试(实)验班成为考生心向往之的精英学院(班)。不同的学院、试(实)验班在招生、学习、培养方面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且看本文——

学院 元培学院

所属院校:北京大学

2007年,在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培养方针的元培计划基础上,北京大学建立了非专业类本科学院——元培学院,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命名,继续探索本科教育改革。元培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由选择专业、导师制、学分制、弹性学制、混合管理制的特点。

元培学院按文、理大类招生。学生入学日寸不分专业,在低年级学习通识课程和宽口径基础课程。原则上,元培学院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致力于深入研究的专业和领域。一名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的元培学院学生如是说:“在元培,我学会了选择。”这名学生一开始选择了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学院的专业课,但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这两个专业。接着她又尝试了光华管理学院的课程,依然发现这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在与来自各院系的导师交流,倾听真关于专业介绍的讲座后,最终,在大二找到了自己喜欢并适合研究的专业:数学。

由于元培学院实行自由选择课程、专业的制度,为了避免学生在选择时“走弯路”,学院从各院系聘请资深教授作为其导师,向学生介绍各专业教学计划,选择某专业要达到的最低要求,以及文理科不同院系对各类课程的不同要求。同时,还通过讲座、座谈等活动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方法、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指导。

元培学院的学生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完成公共基础课、通选课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并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大禹学院

所属院校: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需要,在举办多年基地强化班的基础上,于2009年成立了大禹学院。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按文、理大类招生不同的是,大禹学院的建设定位是依托河海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在课程贯通的基础上,实行本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型教学,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一、二学年按水利土木大类培养,主要是通识教育和基础培养。第三学年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程序到各专业方向,主要有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第四学年开始,满足条件者可免试推荐、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大禹学院的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由相关教学名师为导师,优秀教师为主讲老师;拥有更多的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机会,能享受开放的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获得与研究生同等的借阅图书资源条件。此外,进入大禹学院的学生,在出国深造、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奖学金等方面也拥有一定的优势。在学生组成方面,动态管理机制是大禹学院采取的培养方式之一,其一是为了吸收对该学科感兴趣的其他专业优秀学子,其二是保障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如考核不适合继续在大禹学院学习,将转至相关专业普通班。

茅以升学院

所属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茅以升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在茅以升班七年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由经过考核筛选的优秀本科学生组成的学院,主要依托西南交通大学的土木、机械、电气、信息、运输与物流、力学和材料七大强势学科,覆盖包括全国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工程,全国排名前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土木工程,以及全国排名前十五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优势专业在内的28个本科专业。

学院成立以来,每年从理科学生中招收和选拔优秀学生,规模控制在240人。在培养方面,前三学期依托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思想政治教学基地和创新基地,在文、理、工三大类公共课平台上进行大类通识培养和专业类基础培养,第四学期按专业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实行滚动机制:学院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评成绩不达标者将分流到各个专业学院学习;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末位淘汰,一个学年进行一次滚动选拔。非茅以升学院的少量优秀学生经过考核可以进入茅以升学院。

进入茅以升学院,原则上可全部免试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还可继续攻读博士。一般有两种模式,普通学生可选择“3+3+3(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渠道,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获学士学位后则可免试攻读博士学位。

试(实)验班

社会科学试验班

所谓社会科学,指的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于是,在一些大学中,就将同属社会科学的几个专业进行联合招生、人才培养,待学生对所属具体专业有所接触和领悟之后,再选择具体的专业。这一类试验班文理兼招,以招收文科生为主。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文科实力较雄厚的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也有以工科为主,但逐渐探索文科发展的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不同开设院校所包含的具体车业有所不同,浙江大学该试验班包含了经济、法学、管理、教育等几大类专业,清华大学则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三个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将所有的文科学院包含的专业[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下辖知行文科实验班)、法学院(法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和行政管理专业)和外国语学院(英语、德语和翻译专业)]以“社会科学试验班”进行招生。

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前一年半是社科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如数学类课程、微观/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概率、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分析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分流之后,深入学习各自专业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经济学专业具体学习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国际贸易等课程;社会学专业学习社会思想史、家庭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等具体领域;国际政治深入学习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区研究、研究方法等等。社科实验班为学生的专业选择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广阔的空间。

北航实行一年的通识教育和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入校后第一年统一以“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名义加以组织,隶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实行一年的通识课程(如中国文明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艺术史)和交叉学科基础课程(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三大学科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宽厚的学科基础。在专业选择方面,实施“既充分尊重考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又恰当考虑学院的专业要求”的双向选择机制,根据学生的个人专业兴趣、第一学年的课程选择、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二次选择。

以招生文科生为主的试验班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开设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类)

社会科学试验班主要以招收文科生为主,而理科试验班则把“绣球”抛向了人数众多的理科学子。由于理科包含的专业多而复杂,许多以理科试验班招生的院校其包含专业则有较大的差别,一般会与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联系起来。当下,开设该类试验班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等。

中国人民大学理科试验班属于信息学院,对信息学院招生的四个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在招生与培养上的改革。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课程,按照实际完成培养要求情况分别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毕业。同时,通过选修课的模块设计,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个人发展规划形成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经济应用、管理应用等个性化发展方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并以双专业或双学位毕业。

中国农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类则紧紧与学校的优势联系在一起,以生命科学学科组成,按照“低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调动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高年级在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基本思路进行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则将数学与金融打通,并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该模式不是简单地将本科数学课程与研究生的金融课程叠加,而是将数学、经济、金融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整合成一体,贯穿整个本硕培养过程,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以招生理科生为主的试验班还有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开设的工科试验班,复旦大学开设的自然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浙江大学开设的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等。

经济管理试验班

以上两类试验班针对群体要么是文科生,要么是理科生,还有一类试验班文理兼收,比如由复旦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开设的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管理专业是当下备受考生青睐的两类专业,也是学科领域、范畴有所交融的专业,于是打通两者进行联合培养,成为许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等14个专业以“经济管理试验班”进行招生。虽然该专业文理兼收,但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分流时,后七个专业只招收理科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在第三学期末分流选专业,分流依据依次是标准专业规模、分流时的填报志愿和大学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可选择专业含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以财经政法类专业为特色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设的经济管理试验班,是该校依托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三大主干优势学科于2012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且其高考总分位列所在省(区、市)生源中前2名或其高考各科目中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科目达到卷面总分80%及以上,且另三门科目中有两门科目达到卷面总分90%及以上的考生。

虽然包含的专业有所不同,但经济管理试验班在培养方面仍是基础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的形式进行。由于该专业对以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部分课程将采用英语教学,因此,数学和英语成绩稍弱的考生则要具体权衡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管类实验室;地方院校;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地方院校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但是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主要问题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原因是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落后,实验教学水平不高,制约了经济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和探索地方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成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经管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我国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尤其是文科专业。认为经管类实验只是对理论的验证,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甚至可有可无,没有实验室专业也办了很多年,不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同样可以毕业求职,受计划经济影响,对社会经济规律和管理本身认识不够,认为不过是经过思辨的理论知识,没有必要建设实验室,实验教学作用不大。

2、对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律认识不清。实验室作为实验的物质载体和实验目的实现的主要场所,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如实验室设置、分布、仪器设备配置、实验项目安排等。因为起步晚,基础差,新建院校对经济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自身的规律研究不多,等同于一般理工系统内在的实验教学体系,局限于专业本身角度建设实验室,各专业实验室资源互相分离,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过于分散,无法融入学科和专业建设。

3、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缺乏。实验作为理论课附属,只能进行理论验证性实验,有什么样的理论进行实验样的实验验证,验证性实验只能解释现象,培养基本技能,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用不大;为防止未进行的理论教学给实验教学带来麻烦,实验局限于理论教学的范畴。实验教学体系不独立、不完善,低层次重复,与科研相脱节,且实验项目陈旧,实验项目一成不变,滞后于时代,很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手段落后。实验教学以“教”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内容、仪器、材料、过程、方法、数据及结论都是事先确定的,讲解过于详尽,示范操作具体,不需要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进一步探索的动力和机会,造成动手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缺乏创造性。

5、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及教学软件落后。受传统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思想和高校扩招经费紧张影响,地方院校实验设备投入重点是理工类实验室,文科实验室投入很少甚至没有,造成经管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有关软件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按专业设置的实验室分属不同的院系或教研室,不能共享,“小而全”现象严重,降低了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利用率。

6、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滞后。高校人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实验室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室人员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发展机会少,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对于文科实验室建设情况更为严重,缺少专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而有些人员缺乏经济专业理论,缺乏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能力和经验,成了“保管员”。

二、地方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提高对经管类实验室重要性认识。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经管类专业是一门可以且必须进行实验的科学,要改变“文科实验室可有可无”错误思想,明确实验在整个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地位,不可偏废。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在经管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各界的认可和关注,应纳入专业和教学任务中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发挥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主要场所。

2、做好切实可行的经管类实验室建设规划。德州学院经管类专业是新建专业,实验室处于创立阶段,为我们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提供了机会。分析本院实际和德州市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为参考,整体规划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队伍;建立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大中心、现代化”新型实验室,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作为新建院校不可能和先进院校比投资、比设备、比规模,但是我们可以以内涵建设为主,办出自己的特色。

3、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整合分布于各系部经管类实验室,组建院、系两级的经管实验中心,学校负责实验中心整体规划和建设,进行宏观上的指导,挂靠经济管理系,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中心具体建设和管理,经济管理系提供支持和帮助。

4、增加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多方争取资金投入,包括争取学校拨款,与企事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经费。如仅三年学院投资150万元,德州市政府拨款40万元,企事业单位投资32万元。仪器购置要结合经费情况,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需求,加强论证,购置最需要的仪器设备。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编制教学软件,为实验教学提供物质保证。

5、加强信息资源和实验项目建设。经管类实验与其他实验相比,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建立经济管理实验信息数据库,包括课程资源:课件讲义、教学大纲、指导书、自编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视频文件等;参考资料:企事业数据、制度法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络参考资源等;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即时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等。实验项目资源建设是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实验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使之科学化、系统化。一是注意验证性实验的再开发,二是注意把实际经济问题转化成实验项目,三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

6、依托学科,建设独立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融合最新经济管理科研成果,把最新科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把最新成果融合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并建立独立的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爱好、特长和专业发展选择实验内容,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实验内容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不同实验内容。

7、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受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计划的制约,实验教学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实验室开放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必然。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实验教师、实验场所、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学评价等。为做好实验室开放,制定了《德州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建立了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学生提前预约,经教师安排可以到实验室学习。加强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在校内网中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熟悉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过程和细节。实验室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可以面向社会有偿开放,进行校际间交流合作,和有关厂商进行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

8、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单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情景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9、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实验队伍建设是经管类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包括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挑选事业心强、学历高、热爱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到实验室工作,加强培训、观摩、专题讲座和促进跨学科、跨专业实验教学交流,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水平。对实验室人员在职称评聘、进修、津贴发放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理论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鼓励从事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实验档次和水平。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创新

1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已经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仍然仅靠“一支笔一本书,讲完内容就下课”的讲课方式和“一套试卷一门课,考过60分合格”的学习考核方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将经济社会实践中丰富生动的知识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校内开设高质量经济实验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高质量实验模式的设计、高质量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 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2.1 观念落后,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把实验室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加强项,而对于经管类及其它文科实验室建设上则显得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环境恶化,无疑影响经管专业的人才培养。

2.2 实验教学落后,管理上开放性不够,质量监控部到位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经管学院的实验教学比较单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不足,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很小,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完成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实验内容仅仅局限于课程甚至单个知识点,实验课完全成为了理论课知识的验证。很多院校只开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软件应用基础课,至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课、计算机财务管理实验课、计算机审计实验课及 ERP的企业管理实验课等实验课程则开得很少或者没法开设,这样就割裂了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满足时展对人才的要求。即使是某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仅仅是教师将数据修改后,由学生按照所学的步骤走一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就已经清楚,没有任何新意可言,故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也缺乏兴趣,显然这种实验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更与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背道而驰,这需要我们在实验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到位,开放不够,质量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经管实验室设置口径过窄,封闭管理,开放程度不够,共享性较差,利用率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质量监控不到位,实验室管理大多缺乏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考核制度等,不少地方高校对理论教学已经建立了常态的教学评价和监督考核制度,教学督导组对理论教学经常去听课,但是去监督考核试验教学的则较少。一些经管实验教学仍然缺乏独立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有的甚至就没有进行考核。这些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都起到了逆向激励的作用。

2.3 实验队伍匮乏,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

师资问题是困扰实验室发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功能的瓶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验教师队伍大多仍以理论课程的教师兼职实验教学为主,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数量偏少。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只能做一些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等专业要求不高的简单工作,难以承担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更谈不上开放性实验室的的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由于长期将实验技术人员放在从属地位,对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学术会议方面重视不够,也影响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在许多学校,同级别职称,实验系列也比其他系列的待遇低,实验人员的待遇、职称和理论教师地位不平等,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实验室工作。另外文科实验与理工科实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管理无定式和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要求,使得文科实验内容更多超越了应用问题,甚至是思想理论范畴上的突破创新,这对于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的思路

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该具备三大功能:一是进行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二是进行经济类学科的验证功能,三是培养实际经济工作技能的实习功能,相应的可以开设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就经济管理实验室的教学功能而言,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验证性和技能性实验的设计,有哪些模式可以设计、各种模式设计的目的、要素、过程的控制该怎样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中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的设计性实验如何有机组合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这客观上要求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进行系统创新。

创新的经济管理类实验模式设计需要对实验进行系统设计, 包括创造与经济社会运行环境高度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激励机制的系统性设计。具体而言, 有以下几点:

1、以高仿真性作为实验设计的第一宗旨, 全面、系统、有创造性地、立体的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运行, 模拟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相关业务运行, 在学校实验室内再造出企业经济业务的循环运作情境。

2、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 由学生担任不同职业角色, 以具体职业角色相互配合、动态运行的高仿真实验模式, 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

3、设计出跨课程、跨学科(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使经济管理类实验摆脱单一课程实验的限制, 成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交融的实战训练。

4、在实验的设计中融入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 极大地调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我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按以上设计思路设计的实验模式, 激发起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使专业课的学习变得生机勃勃又循序渐进, 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上成效显著。

4 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的对策

4.1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设计为教师创新能力发挥提供保障与激励。要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与理工类实验室所服务专业群的重大区别, 采取适应各自特点的管理方法。在思想认识上, 明确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新生的、创建与摸索中的、只有创新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只有创新, 才能使其有特色而健康地发展。这需要管理制度的重视、要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体现对其投入的重视和鼓励, 鼓励每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每一种创新的尝试、每一种创新的教学实验。这样, 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 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逐步建立起经济管理实验体系的大厦。对新实验项目设计给予研究启动资金, 从管理制度上为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提供保障。

4.2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组建团队

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应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组建具有学科综合性知识、创新能力和事业心的教师团队, 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进行综合性设计和总体把握。

4.3 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要打破由学院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师资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使学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5 结束语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内在的规律性,选择并设计适应其发展、支持其发展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踏踏实实、埋头骨干,为创建高质量经济管理实验,为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李宏伟,经管类实验室建设问题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7).

[2] 王晓云,樊东,高校本科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4).

文科经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67-02

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特别是对于财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该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甚至于对其今后的发展,高等数学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数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定理繁多,对于基础较好的理科学生而言已经比较困难,而对于文科学生则更显艰难。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从财会、经管类的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1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高等数学课程一直都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大家都觉得数学很难,甚至有点谈“数”色变。为什么他们都害怕数学,主要原因是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定义、定理多,所涉及到的方法、技巧灵活多变,而且学习起来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最后干脆放弃。

(2)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会问:“为什么要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作为学生来看,高等数学都是纯理论的东西看不到实际的用处,学习积极性已经大打折扣;再加上学习的困难性,则很容易就打退堂鼓。

(3)目前高等数学的教材大多重理论,少应用,理论与实际脱节。高等数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他们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学生到大二、大三的时候都后悔没有学好高等数学,因为他们已经看到高等数学的作用。但是我们的高等数学教材里面涉及到他们今后专业的应用的例子太少,这就让学生当初学习的时候不能有效的与专业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4)部分教师对经济类专业的数学教学只局限于纯数学的教学,与经济方面的知识联系不够。目前教授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的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出身,对于经济类的知识储备不足,在讲课的时候偏重于理论上的推导以及方法技巧的运用,而很难去有效与经济方面的问题联系,这样学生就很难知道数学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面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到底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怎么改,改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具体思路:

(1)明确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要强调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高等数学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必须开设的基础课程,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对大学的环境,学习方法都不太适应,教师在第一次课应该给学生介绍高等数学课程的概况,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强调与中学时的不同),以及高等数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关联等。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济与数学相关的例子,比如说把钱存到银行,利息怎么算?如果经营一家商店如何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等,这些都要用到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高等数学十分重要,它是经济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2)高等数学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第一次课强调了高等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就应该在讲课的过程中将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体现出来,如若不然,则学生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而对数学的重要性产生质疑,从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经济类专业学生大多是学文科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简化纯数学的理论推导及证明,要针对学生特点,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上,即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去解决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经济问题。

(3)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合理衔接

目前高考面临改革,各个省市对高考数学的要求不尽相同,高中教改几乎是年年都在变,作为大学教师,需要经常关注这些变化,尤其是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地域差异。有些省市对数学的要求较高,学生的基础较好,而有些地方的学生则基础较差。例如三角函数部分,不同区域的学生掌握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当然相同区域的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有差异,但就整体而言,不同区域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这主要与他们各自区域的教学大纲有关。所以在上课时要补充一些学生在中学可能没有学过的内容,同时对中学已经介绍过的内容也可以简单回顾,这样能减少学生层次的差异。

(4)尽量消除文理科生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层次良莠不齐,主要在于既有文科又有理科的学生。而高中阶段大部分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读理科,而数学成绩较差的则选择读文科。这是因为数学好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强,则读理科更有优势;而读文科的学生则可能更擅长形象思维。理科生可能让他们做计算、推理题能做得很好,可是做最后总结的时候未必能给出很好的文字说明;而文科生他们对于立体几何或者是解析几何可能更偏好。总之根据各类学生的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

(5)教学中适当加入数学史的介绍

高等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对数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数学史的介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及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实数的时候可以介绍数学史上第一次“数学危机”;讲解牛顿-莱布尼茨定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微积分的形成发展史以及牛顿和莱布尼茨所做的贡献,以及第二次“数学危机”;讲级数的时候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的事迹:欧拉在患重病,遭受一系列的不幸和打击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完成了论文几百篇。通过这些事迹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们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孜孜不求的探索精神。

(6)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已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能用纯粹的多媒体教学,在讲解的时候还是需要适当结合黑板板书。比如在例题讲解的时候,可以将题目用幻灯片放映出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分析解题思路,逐步推导,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黑板的板书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理解和思考的时间。而对于极限的定义,导数的概念,定积分几何意义及应用等涉及到图像的知识点,运用多媒体的讲解则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除此以外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高等数学历年试题、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网络答疑等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些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结束语

记得某位学者说过:数学教育属于理性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给予人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既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积极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而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喻军,张玉霞,刘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61-162.

[2]施俊.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9,(31):128-129.

[3]何剑宇.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5).

[4]刘颖华,唐世星,李显宁.浅谈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上一篇:文言课堂范文 下一篇:断路器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