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语言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19:07:06

托班语言教案

托班语言教案范文第1篇

1 发展性评价语言。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实施评价。比如,在小班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幼儿:“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主角,真了不起!”“你能完整地说出这句话,很不错哟!”而在大班幼儿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更深一步地评价幼儿:“你不仅知道故事的主角,而且还能说出它做了些什么,你太棒了!”“你不仅能比较完整地复述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很好地用上了‘××’这个词,老师真为你骄傲!”……

2 正面性评价语言。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教学活动中幼儿的闪过点,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及时恰当地评价幼儿,让幼儿体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建立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给幼儿充裕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等幼儿说完后再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要以正面评价为主,但并不是回避不足。面对幼儿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可以先肯定幼儿,再提出建议,为幼儿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面对没有听清楚提问就急于回答问题的幼儿,我们可以说:“你回答问题总是很积极,真让老师感动,但是,请你先听清楚老师的提问,想好答案后再举手回答好吗?”:面对回答问题声音较小的幼儿,我们可以对她这样评价:“每次××回答问题都很准确,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儿,能够让全班小朋友都能听到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语言既保护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又暗示了教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相信孩子们会在自己原有发展水平之上。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3 动态性评价语言。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语言要围绕目标,为落实目标服务。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在教师备教案的同时也要备孩子,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对本班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了解,预想当教师抛出一个提问时,孩子们会回答出哪些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如何通过不断地“抛接球”将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向深入,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等等。但不管评价语言是预设的,还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即兴评价,它都考着教师活动中的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聆听幼儿的心声,发挥好评价语言这把开启幼儿思维的“钥匙”的功用,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客观的评价,用精、用准评价语言。给幼儿创造宽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大胆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创新性评价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知识也逐渐向下延伸,对幼儿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评价语言要与时俱进、凸显创新,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和情趣化的特点。比如,在评价托班幼儿说话清晰时,可以说:“听见了吗?豆豆说话像天线宝宝一样不急也不慢,很清楚。”在评价中班幼儿能够积极思考时,可以说:“棒极了,你像喜羊羊一样聪明爱动脑筋。”在评价大班幼儿念儿歌时气势不够时。可以说“哎呀,我们全班孩子都如美羊羊一般温柔又秀气,可是这首儿歌要念得很有气势,我们学学沸羊羊的活力和朝气再来试试如何?”相信运用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贴近幼儿生活的评价语言会让我们的语言活动更富有生气,具有时代感。

托班语言教案范文第2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喜欢学习儿歌,我们从网络元素、图谱元素、游戏元素、创编元素入手,培养幼儿兴趣,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托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是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短小的儿歌不仅培养了幼儿记忆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关键词

儿歌;教学;元素;记忆力; 图谱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托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是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语言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见,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为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想到了儿歌。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幼儿园教育中,深受幼儿及教师的喜爱。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幼儿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幼儿更喜欢儿歌笔者在教学中增添了以下元素。

一、网络元素,点亮幼儿的眼

(一)课件加入更生动

现在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网络也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准备儿歌《饼干歌》课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意外发现有一个关于儿歌的课件,打开课件发现课件的画面很清晰,在一边播放画面的同时,还能有儿歌随之念出来。所以,为了让幼儿有一些明显的视觉感受,我决定将课件加入到课堂中。果然,幼儿们完全被这个课件所吸引,播放完一遍以后,幼儿们要求再看一遍。在提问的时候,幼儿也能很快用儿歌里的原话回答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二)搜集知识更全面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打开电脑,利用网络百度一下便可以寻找答案。同样在备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去查。 刚拿到《谁在飞》这首儿歌时,真的有点吃惊,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么长的儿歌幼儿能学会吗?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学习的儿歌只有四句话,而现在有十二句话,分析句型发现它是一首问答式的儿歌,形式比较新也比较有趣,在儿歌中也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也有难点,幼儿们必须对昆虫的种类要知道得比较多才可以。再看儿歌内容,发现有很多飞禽我们班的幼儿还不认识,比如对燕子、老鹰、水鸟等等一无所知,我开始上网搜集图片,关键是搜集这些飞禽的知识,从它们的生活习性入手,让幼儿们来了解:燕子羽毛是黑色的,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屋檐下做窝,还让幼儿们观察燕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原来像剪刀,水鸟喜欢吃鱼等等。幼儿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幼儿对这些飞禽熟悉了,学习儿歌的速度也加快了。

二、图谱元素,加深幼儿记忆

(一)完整图谱

托班的幼儿年龄小,注重力不太集中,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图谱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可谓是学习儿歌的一味良药。在学习儿歌《饼干歌》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准备了图谱。在活动开始时,用实物饼干导入,让孩子观察今天老师带来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丰富幼儿思维想象还有什么是圆圆的?有的说苹果、桔子、轮子、太阳等等。我又用手掰开,让孩子们想象,变成了什么形状?有的说:像小船、像香蕉、像月亮。根据幼儿的回答,我把相应的图谱出示好,让幼儿根据图谱朗诵儿歌。

(二)部分图谱

儿歌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句式对称、押韵、短小。而《小兔子开铺子》这首儿歌与我们以往学过的儿歌的有所不同,仔细看一下儿歌内容,其实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讲的是小兔子开铺子的事,还讲述了小兔子里面有什么卖的东西。我在上课之前,仔细的想了一下,我决定将小兔子店里面卖的东西做成图谱,然后将这个儿歌用故事的形式开始教授。

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说:“小兔子开了一间铺子,里面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让幼儿们观察。说到什么我就用儿歌里的句子来回答,数字幼儿能够记住,量词却不能说对,出现了前后混淆的局面。等大多数幼儿理解以后,我接着用故事讲述的形式来讲,来了一群小猴子,买走了“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袜子,四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小兔子的东西还有吗?幼儿都说卖完了。我接着说:“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对于像故事一样的儿歌,利用部分图谱的形式能加深幼儿的记忆。

三、游戏元素,激发幼儿的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教授儿歌《开汽车》时,在活动开始前我看了一下教案,这个故事中情节和人物比较少,在讲述时肯定幼儿会没有兴趣。所以我增加了一些小动物和情节的游戏。首先,我制作了一辆汽车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听小动物的叫声和看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猜测动物是什么?幼儿们非常感兴趣。当幼儿猜测出来时,就把它贴在公共汽车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就把它们请出来了。在玩玩做做中儿歌也学会了。

托班的幼儿年龄小,对于喜欢的东西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亲一亲。在教授儿歌《亲一亲》时,我准备了儿歌里需要的材料:杯子、勺子、小铃、小棒和小鼓。在活动一开始我们玩了亲一亲的游戏,我请幼儿们先观察自己身体上什么可以亲一亲,幼儿们很快就回答小手和小手可以亲一亲,小脚和小脚可以亲一亲。还有很多小手和小脑袋;小手和屁股还有小手和小脚等等,大家亲的不亦乐乎。于是我出示了两只杯子,勺子、小铃还有小棒和小鼓,由于有了游戏的经验,幼儿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亲一亲,儿歌很容易就学会了。

四、创编元素,开启幼儿的脑

创编是从小班才开始的,有些来托班的幼儿也有这个能力,创编不仅能开发幼儿的大脑,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动物当然也有自己的家。儿歌《家》讲的就是动物幼儿的家。对于下半学期的托班幼儿都知道小鱼的家是小河、狮子的家是森林、小鸟的家是天空。所以这个儿歌大家都不会觉得难。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创编上。我问幼儿:“小鱼的家是小河,那么还有什么小动物的家是小河呢?”幼儿们想了想说:“还有小虾和小乌龟。”我们把创编好的儿歌完整的念出来:“小虾的家是小河。”“小乌龟的家是小河。”我们的创编在升级,原本我在想只创编前半部分,现在我们开始创编整句话。有的幼儿说:“蝴蝶的家是小花。”有的说:“青蛙的家是池塘。”幼儿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托班语言教案范文第3篇

小学老师实习心得体会一

初为人师,是一件富于兴趣而又极具挑战的事情。20xx年10月15日至20xx年11月2日,这为期三周的实习时间是极为宝贵的,我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怀化市迎丰路小学宏宇校区,我被分到三年级五班,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上课之旅。

实习期间,让我重温了小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让我感受到了小学生性格的活泼好动,更让我体会到小学教师工作的艰辛勤奋。 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这三个星期里,我紧张过、匆忙过、努力过、开心过、也伤心过,低落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成长,进步,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明白了以前没有的道理,在此我向实习学校的老师特别是我实习班级的班主任表示深深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听课,看指导老师是怎样讲课的。这种听课好我们平常听课是不同的,平常听的是老师传授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听课的重点却是观察老师怎样讲课,学会老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前者是结果,后者则注重过程,所以这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我们不但要博学多识,还要懂得如何将自己脑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听课其实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不在乎听的多,而是要听的广,集百家之所长,融会贯通,把别人的经验积累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听课也是要做好听课记录的,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仔细体会老师再课堂上的每个细节,知道这个细节中所蕴含的意味,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个动作都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在第一周,我们主要是跟班听课,上什么课就听什么,并不要因为自己又不教这一门,产生没必要听的想法,我们听的是组织教学,上什么课只是知识结构。第二周主要是自己边上课,边听课,比较自己的不足,寻找自身的缺陷,然后改之。第三周,我们听了一些公开课、班会课以及示范课,充分吸取优秀名师的经验为自己所用,这是练就自己上好一堂课的必要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上课。我要上的是语文和英语,两大语言都被我占了,上好一堂课其实不容易。我的指导老师是三年级五班班主任--储宛航老师。她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听过最多的就是她的课了,给过我很大的帮助。

上课之前其实有很多步骤。要选好上课内容、写教案、备课以及试课。选课容易,我个人认为教什么都一样,这个没有什么好斟酌的。写好教案就是一件麻烦事了。因为一堂好课从你写的教案上就可以看出,但是,一份好的教案却不一定意味着一堂好课。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份语文教案就改过三次以上,最后终于勉强可以试课了,等到上课时,心里紧张无比,生怕压不住场,还好有班主任坐镇,课堂显得有规律、有节奏,同学们也积极回答我的问题,整堂课也算运用自如。

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些措施来弥补上课的不足:

1、在备课时反复朗读要教课文,一是为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再是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课文。

2、备详案时尽可能地写出儿童化语言,可以参考名师教学记录。例如: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情景,让我也感受到了主人公心情。

3、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环节,多与学生互动、玩游戏。

4、采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你真是一个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孩子,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5、上课表情要丰富,肢体语言动作完美。

另外,上好一堂课,我们还应当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教育。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收获一个好人生。学生的学习是一方面,而品质的教育业尤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品行,做好表率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这方面,我们主要跟随班主任工作步伐,他干些什么,我们就帮忙管理。其中包括一天的日常管理和平常管理。

日常管理说来容易,却十分繁杂。我所在的小学,每个星期一早晨都会有周会(天气恶劣除外),班主任需要提前到场,在这一天,全校师生犹如初升的太阳,在国旗下总结过去,放远这周。这个星期的接下来四天早晨就是早自习了,来了就读书,班主任要监督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意识。八点半开始上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后有课间操,我们跟着整理好队伍,带他们去操场,管理纪律。上午上完四节课后,就是午饭时间了,他们是在班里吃饭的,由食堂阿姨来打饭,这时候班主任只要稍作辅助,无须费力。

饭后休息完,该是午休的时间了,有专门的床铺供学生睡觉,班主任就睡在旁边,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不进行午托的,则自行回家休息。下午只有两节课,有时候还得花点时间去视察课堂。下午放学后,班主任是最后走的,首先要送学生队伍出校门,其次还要督促学生搞好卫生,摆正桌椅,接着就是还有个别同学还未等到家长来接,需要辅助他们做作业。这一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每天都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班主任亲身力行。

平常管理的事宜也数不胜数。主要是班级管理,其次就还有家校管理。对于班级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面向所有学生,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你不能时时刻刻围着他们转,这时候,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就尤为重要。让学生管学生,这样可以强化班级凝聚力,智化班级管理。

其次,要树立良好的班风,人人养成好习惯。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班主任不但要在上课教育学生,课后也要培养他们的德操,这样每个人才会往好的方面发展。

最后,既要服务学生,又要管理学生。学生有错要批评,不得听之任之;学生对了要表扬,不能视而不见;学生闹矛盾了药及时化解,不能坐视不管;学生有困难了要立刻帮忙,不能隔岸观火

另一方面,就是家校管理。班主任要担当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多和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共同商讨,以便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不但能进一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能帮助学生重视自己平时的表现,让他们的付出都可以得到家长的表扬。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有更加要关注的事情,那就是自己素质的培养。为人师表,关键在做好自己。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自身素质最重要。还要专研教学,努力提高自己。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自身的知识能力必须要有保证,否则,拿什么来教别人?所以,从现在做起,我们就要学好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素质。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间飞逝,转眼间,实习就结束了,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很有收获,对我以后的工作态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在这三个星期中与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也体会到了做为人民教师的乐趣和光荣,这更激励着我坚定了作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信念。我决心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中,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小学老师实习心得体会二

依然记得这既是如何怀着忐忑和希冀踏入肩一小学的,依然记得当初的自己是多么斗志昂扬,依然记得站在讲台上作自我介绍时的紧张和不知所措,依然记得、不知不觉中,两个月就到了尾声,所有的所有只剩下回忆来圆场。而两个月沉积下来的,只有对教育事业的崇尚,还有对学生的深深的爱意及那份责任。

以下是我对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及生活的总结:

第一天去实习学校的时候,我们都特别早。学校要求我们8点前到校,可我们七点半前就已经等在那里了。因为有两次的见习,所以对肩一小学我们并不陌生。陌生的是我们的心情及老师好背后的压力感。第一天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只是安排了学校领导给我妹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再把我们分派给各个指导老师。然后就是自己去跟指导老师沟通及简单了解一下班级情况。这就算是一个整体感知吧。接下来的日子才开始忙碌。

我们的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工作

第一周主要是听课。听指导老师的课,听完后要反思,如果是我来上这一节课,我会怎么上,学生会给我什么样的回应?还有一点就是批改作业,因为是高年级的语文,所以作业特别多。

第二周,我开始上一些杂科,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和熟悉班里的学生并努力记住他们的名字及学习如何去把握课堂纪律。可能因为我是实习老师,也可能因为这些不是主科,不用加入考试范围,所以纪律方面把握得并不好。特别是青春期卫生指导课,有些学生不敢翻开课本,有些学生就在那里笑。所以,上课时一边不停地强调纪律,一边讲课。整节课下来,课没有讲完,自己又累得很。

向指导老师学习了两周之后,听了两星期的课加上课的询问与交流,基本了解了在实际课堂中该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所以,从第三周开始,我就开始上语文课了。从第三周开始,比以前更忙了,不但要批改作业,还要备教案,写教案,让指导老师看教案,修改教案,背教案,上课,反思。每天一停下来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课堂环节是怎样的,学生会有什么样反应。即使花了很多心思,但上课的时候,还是会蹦出很多问题来。毕竟真实的课堂与模拟课堂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反应也不一定就如我们所想。所以,我们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对于上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平时不能和学生太亲近了,要树立老师的威信,课堂纪律才能有把握。

第二,理论与实践终究是有差距。毕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想法。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涉宽猎广,免得学生以提问,自己显得毫无所知。

第三,上课的内容一定要把握好,还要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记得我上《夏日绝句》这一首古诗的时候,提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绝句的?他们竟然能答上来。问他们有没有学过绝句,都说学过,但不知那是什么。最后,只好自己吧答案说出来,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是诗歌体裁。

第四,备课的重点不是备老师而是备学生。学生会给出什么样的反应,老师又该如何去引导。记得讲《夏日绝句》这首诗的时候,介绍了项羽的事迹,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诗句说说你觉得项羽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反应都很积极,他们的答案多半是:他坚韧不拔;很勇敢;机智过人;他的爱国精神很强烈。这些答案都可以,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结合诗句,我要的答案是英雄两个字,用来概括前两句。所以,这里弄得我手忙脚乱,引了很久才引出我要的答案。

在实习过程中,我上了十几节课,回顾这十几节课及批阅作业之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应变能力不够强;

第二,我的声音不够响亮(后来买了扩音器,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第三,在讲授知识点时,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并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及探究,对他们的自学能力有所忽略;

第四,引导语不够丰富,同一个问题,不懂得去转换思路,换个问法。

(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室实习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原班主任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就组织了本班的中队活动,主题是爱我校园,从我做起。从学生的反应中,我知道了自己设计的中队活动中的优缺点,但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每星期一检查学生的穿校服及佩戴红领巾的情况及带领他们排队参加升旗仪式,管好纪律;每星期一的品德课,总结上一周的情况,表扬好的现象,批评不良行为;每星期三下午的预备课,督促他们收听广播,还有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队活课,要是有主题的话就要组织中队活动。其余是,检查卫生及保洁区的打扫情况,红领巾的佩戴及有没有不良现象,课间时分应多注意班内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与后层生的沟通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班主任工作一般是从早上七点四十分到校并进入教室,下午一般在五点后离校。刚开始还挺带劲的,到后来就觉得好累。因为我们并没有住校,一天来回跑四趟,虽说不远,踩自行车十多分钟,可一天下来也有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实在马路上奔波,所以,到了最后真有一种累趴了的感觉。在此期间,还带领班干部出了两期的黑板报。最后一周的中队,我组织了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感谢生活所赐予我们的一切,并善于感谢父母,父母的付出并不是理所当然。

班主任工作也带给了我很多,有甜蜜又有忧愁。我知道班主任远没有想象中好当。不但要管好他们的在校情况,还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如遇突况,还要考班主任的应变能力。所以,当好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有一份爱心,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通过实习,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了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通过实习,我还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最好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我认真总结了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做好扎实的准备。今后,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名出色的人名教师。

小学老师实习心得体会三

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体会到了一个作为老师的责任。同时,也使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为教学实践,使虚拟的教学变成为真正的教学。

刚来到学校,首先是对实习学校有初步的了解,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作息有所了解。其次是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初步了解,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到班上去了解)。其次是听课。现在的听课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听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再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备课,试讲。做好上讲台的准备。经过几天的准备,终于把我的第一节课备出来了,并且通过了指导老师的审阅,可是在试讲并不成功,因为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合理地教学,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并没有把知识点讲清楚。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并在听了同类课程的公开课之后,修改自己的课件和教案,终于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准备走上课堂。经过一周的备课之后,开始走上讲台。

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由于讲课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作笔记的时间;由于讲课不熟练,上课时没有好好关注学生,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讲到重要内容时候要留下时间给学生作笔记,上课要多关注学生,对于不专心的学生要注意提醒,并且还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的很多细节问题。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认真地听我讲课,并且提出了很多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宝贵意见。每节课结束,我都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课件和教案,不断地完善。

班主任工作篇:做一名好的班主任的确很难。不但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而且还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在关心他,照顾他。如何形成亦师亦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团结的集体关系,对于实习的新班主任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的。

刚到学校时,原任班主任梁老师就给我大概的讲了一下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我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后来在梁老师的安排下,我第一次与学生们正是认识了,学生们对我们很热情,对我的工作也很配合,经过将近一周的跟班与相处,我逐渐和班上的学生熟络起来,对班主任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日常工作方面:在这短短的几个星期里,我主要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具体安排为:

1、每天坚持7:30之前到教室督促学生读书和做卫生,监督早读纪律及做好考勤工作。

2、在课间操和做眼保健操时,到班上监督学生做操。

3、 每天中午到教室与学生聊天解答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鼓励学生。

4 、大扫除期间,安排,监督学生做好大扫除工作。

5、班会期间去看班主任组织班会,学习班主任如何组织班会,并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班级活动方面: 在班主任费老师的支持下,我们策划了一个主题班会。通过组织一次融知识、趣味于一体的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收获快乐。

当实习班主任的期间,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秩序,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内心情感世界,这些并不容易做到。对学生要贯注了班主任浓浓的爱心。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唯一秘诀,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在这里也要感谢费老师,他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真的是要用自身去感化别人,不是单凭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功夫。

托班语言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 教师培训 不足之处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teachers is a sustainable process. Basing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a member of the training team)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gram..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some weaknesses and put up some sugges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for teachers, weakness

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的差距,必须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自1990年始,江西省教育厅委托江西省外语培训中心与爱德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学英语教师脱产培训班,跨度为半年或一年,培训对象由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分配名额择优选拔,要求是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或研究、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或教研员;外语培训中心在培训中要建立受训教师档案,建立跟踪反馈、评价服务机制。同时,配备了班主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保证学员的出勤率和学习效率。举办这个中学英语师培训项目,目的就在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强化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意识,并且向他们介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期大面积提高江西省中学英语师资的质量。

作为外语培训机构的一员,目睹并参与了其中很多期的培训,看到了很多可喜的进步,但同时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的改革,我们的培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人主要从江西省中学英语教育普遍情况着手,介绍本中心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对于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江西省中学英语教师中大专学历不到总数的一半,本科学历只占14%,其余的为中专学历。而且这些教师中部分为非英语专业转岗教师。其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师资特别贫乏。他们虽然大部分拥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但是除了承担繁重的英语教学任务外,极少有英语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他们几乎没有与母语为英语者交谈过。此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后,英语综合能力方面简化现象十分严重,如连贯性的流利表达简化成为单一的课堂单句和词语表达,词汇量仅限于书本词汇表,英语思维也被一些固定的词、句子、句型所禁锢,而近年来,在新中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生活化、趣味化,时代化的材料,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这对于听说能力已经逐步退化的中学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一些中学英语教师仍然坚持课堂讲授和强化练习,忽视教育的素质培养功效; 注重以分数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大多数的教师迫切需要提高交际能力,综合语言能力以及理论素养。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师脱产培训班的口语强化是整个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强化口语教育的内容设计主要就是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由南京爱德基金会派来的外教授课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约70%每天都安排了课程。他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些是基金会的培训教材,同时外教再根据每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和中方教师的建议,自选一些教材,并为学生提供其他相关的材料,社会上大量有关书籍、报刊、文章等都可为课堂所用,在课堂上他们也非常偏好挂图,单词卡,学员作品等,教学内容新,时代感强,学员也有兴趣。通过对外教课程的观摩,我们发现他们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会用,能交际为教学目的,从不过分关注学员的语音和语法小错误。因此,学员课堂参与性非常高,表达的欲望也很强,课堂气氛自由热烈。同时,外教备课的出发点更多是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学员兴趣,每堂课都有些新的东西,教师更善于引导学员自觉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员的许多学习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来完成的,每一个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除了课堂授课外,外教还根据需要带领学员进行课外参观讲解,利用下午或晚上的时间开设英语角和影视英语欣赏或视听英语新闻辅导,丰富了教学活动。正是由于很多教学上的中外差异,学员的兴致越来越浓,他们感觉不仅综合交际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启发。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都把重点放在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上。培训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接受语

言知识的机会。时至今日,在国内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仍然缺乏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无暇顾及理论学习,更直接的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对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认识仍有许多误区。他们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为理论空洞乏味,很难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通过经验,同行相互学习借鉴,直觉或通过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的教案范例而得来的。对他们来说,引进的一些语言教学的重要著作由于理论深度和语言障碍等原因,阅读起来仍然十分困难。但实际是,任何一个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有能力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换言之,就是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找到理论依据。理论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从直觉教学到反思式教学的转变。因此,针对实际,我们培训曾选用了《英语教学艺术探讨》、《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等教材。授课方式由中外两方同时进行。外教重点放在教学法上,更多地介绍英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师生讨论平时教学中的问题,以教学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同时中方教师结合国内教学理论与实践,利用学员说课,教师参与讨论的方式,大家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探讨。由于学员全部为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优势,在讲授理论时不仅请学习者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供实例,而且还请他们讨论从理论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其在今后的教学中的运用。这样一来,把理论实践化,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中学生往往是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英语信息的,在这一过程中,极容易形成一种固定型的发音和表达习惯,有时到了成年这种语言习惯都难以更改。因此,准确的拼读和辨音能力是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而这正是很多国内中学英语教师的一大弱项。从参加培训的学员可以看出,他们的英语单词的发音和语调,尤其是一些常见单词的发音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对于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如音节,重音,模棱两可。其原因主要在于我省师资力量的薄弱和缺乏,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代代相传,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培训中,学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外教教学纠正发音,改善语调,另外,还安排了语音语调课程,由中方教师对学员的语音语调进行群体和单个辅导,尽量弥补他们的缺陷,同时特别强调学员在课堂课外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发音。

在为期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还开设了听力教学,中学英语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主要通过上机操作培养学员制作课件、设置网页、搜集资料等应用能力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介绍等课程。同时,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地收集培训后学员的授课情况的反馈。我们了解到他们普遍感觉口语能力的提高和综合交际能力的发展,深切感受到"环境造人"的重要性。同时回校后授课的信心大增,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此外重要的是他们从外教和中方教师身上看到了一种敬业精神。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从多年来的培训过程和效果中看到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1. 外教。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是以外教授课为主,因此外教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从总体来看,学员还是更希望英语发音纯正的外教授课,这样能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语言环境,接触到纯正的语言文化。由南京爱德基金会选的外教大多来自英美国家,发音纯正,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能够较好地结合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但也有一些来自英美国家外的教师发音让学员接受有些困难,要花较长时间去适应,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据学员反馈,有些外教缺乏授课经验,对一些话题的扩展,深入做得不到位,甚至有些照本宣科,这样一年下来,学员手头上的教材,外教的影印资料非常多,但实际上真正使用得当的没有多少,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办的英语角,影视欣赏也有时因为外教引导不足而导致学员逐渐丧失兴趣。

2. 教学实践观摩。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公开课学习观摩等形式,使学员在演练课堂教学技能中丰富自身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我们的培训虽然很注重教师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学员参与讨论也比较多,但是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到一些重点学校去观摩公开课,特别是想聆听新课程的讲解,我们也是尽可能地想办法联系听课的机会,但实际上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怕这样会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师的正常教学,都不乐意其他学校的教师组织来听课。(除由省市教研室安排的教学交流活动外)。因此,还有望于省教育厅,培训机构和各中学加强沟通和理解,可轮流指定教学交流的学校,或可组织省市内中学优秀英语教师担任导师,与学员共同参与学习。

3.学员的自主性。虽然我们培训的形式多样,其中不乏讲座,研讨,师生互动交流。但总体来说,仍然沿袭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培训模式,与课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等教学观念产生冲突。没有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即使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我们应该多让学员自己上示范课,通过所掌握的策略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教师点评、讨论,以便提高。

4.新课程标准的培训。目前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推广实践阶段。对于城市中学教师来说,通过接受教研室,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参与“示范课”的演示教学活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比赛、参与语言学与教育学的专题学习等,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但是我们的学员很多是来自县级,乡级中学,对新课标知之甚少,而参与新课标培训的大多是学校主管教学的人员,如校长,再由他们对自己的教师进行培训。即便如此,很多受训老师反映培训的内容过于笼统,流于形式,难以把握实质。他们对于如何应对新课标改革还存在很多疑惑。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大新课标的培训,首先要让教师了解《新课标》的理念,然后再进一步挖掘与培养教师应对新课改的能力。方法还是要加强交流,到重点学校参与培训与学习,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互相听课、评课,使学员们掌握新课标的实质和课堂活动技巧。

5. 学员的后续学习。每期培训结束后通过学员的反馈我们了解到,他们通过培训有了很大的收获和很多的感受,在最初返校后的实际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效果也很明显;但是,一些掌握的文化,历史知识,甚至新词汇,听说能力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慢慢消退了,这自然是一大遗憾。作为专业培训机构,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后继支持和发展,组织学员和培训教师,学员之间加强训后交流,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使他们不受时空、地点的束缚,互相学习,促进发展。还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循环轮训,使老学员有再受训的机会。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是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作为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我们应该不断地结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调整办学思路,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检验培训效果,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 努力稳步提高我省的中学英语教师师资水平。

参考书目:

1. Elliott, J. 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 Philadelphia: OpenUniversity Press.

2. 范东生,欧宗义,张庆民。对暑期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评估及思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托班语言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高等教育;孔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01-05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学都把“国际化”作为自身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个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文化和教育安全,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不仅要引进和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采取反渗透策略,即重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文化精神。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还要主动给与,要在世界文化和教育领域寻求自身定位。所谓反渗透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把中文及其所承载的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国外,让外国公民认识、欣赏、尊重和吸收中国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最终为提高中华民族软实力和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不同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历史上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需要不断了解、学习、掌握和运用汉语;中国也曾以不同的方式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应该是很长的,但由于缺乏详细的记载,所以很多事情就难以考证了。

大致说来,自从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以后,西方国家,如遥远的波斯商人纷至沓来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以后是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佛教僧侣需要传播佛教和翻译佛经。这些外国商人和僧侣需要先学习中文,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到了隋唐时期,中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周边国家异常钦佩中国文化。越南、日本、韩国、新罗和其他国家派大量僧人和学生来中国学习,波斯等国家的商人弟子也有刻苦学习汉语的。当时,汉语、汉字应该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课程应该是儒家经典,老师是国子监里博士和助教。

宋元时期,邻近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依然不减,今天看到的。今日所见《老乞大》是元明时期在韩国使用的汉语教材。

明清两代,有大量外国“夷生”在北京国子监研读。明末清初,大量欧洲传教士东来,他们必须刻苦学习汉语才可以更好地传教,这是传教士必不可少的生活课题。

19世纪初,那些随欧洲传教士到欧洲的中国人,有的在习教的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教授汉语。在康熙统治时期,法国巴黎成立了中国书馆,翻译中国典籍;到19世纪中叶,生于安徽休宁、客籍宁波的戈鲲化成了第一个到美国专职教授汉语,与哈佛大学签有工作契约的出国汉语教师。

20世纪上半叶,老舍、萧乾,都曾在英国教授汉语,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国内的上海、广州、南京、北京、重庆等重要城市,在这个时期所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只是没有人把它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和发展,更没有人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予以鼓励和提倡,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教学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一直到1949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才上升为国家的教学活动,并逐步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从1950年接受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开始的,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这半个世纪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学科创立期,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学科发展和深化期,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河北省的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基本上和国家发展趋势一致。

下面主要对河北省在第三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一下分析和梳理。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自1998年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到现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从来华留学生和孔子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一)来华留学生状况

1999~2010年,到河北、辽宁、山东的留学生和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量如表一所示。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际合作与教育司

我们要谈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里给出的是留学生数量统计,因为留学生要在华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留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招收留学生数量上看,来河北留学的人数虽然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如果和相邻的辽宁、山东两相比省,差距还很大。以2010年招收留学生数量为例,河北这一年的留学生数量大概相当于辽宁2000年的水平,比辽宁落后了10年;相当于山东2001年的水平,比山东落后了9年。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上看,来冀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当辽宁、山东二省留学生呈逐年增长态势之时,河北仅在2002~2005年间,每年仅2人来冀留学。

众所周知,河北、辽宁、山东同为沿海省份,河北省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岸线长度在全国排第九位。河北省也是教育大省,有着漫长而辉煌的教育发展史。以近现代为例,20世纪初期,直隶河北就开始举办新式学校。到民国初年,各级各类的新式学校数量几乎为全国之首,其中就包含留学预备类专业教育和教会办学校,在全国影响巨大。其间不乏著名的留学班开创者王国光、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的文化使者李石曾等人。可是,当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留学生涌入中国的时候,来河北留学的人员却远远比不上相邻省份呢?我们差不多和辽宁、山东拉开了10年的距离。

再看一组统计数字,即关于1999~2010年间获政府奖学金来冀、辽、鲁三省留学生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教育情况如表二所示。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际合作与教育司

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到,辽宁的情况是逐年上升的,山东学历生的情况也基本上升,非学历生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河北仅仅在2002到2005四年间,以每年2人的数量,总共接收了8名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辽宁和山东无论从规模,到办学模式,办学效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北却暗淡无光。特别是招收学历生,说明辽宁和山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具备了培养留学生的资质。河北几乎暗淡无光。因留学生数量和对外汉语教学密不可分,河北省在国际化大趋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调整思路,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孔子学院建设状况

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到2012年12月已建立400所孔子学院、500多家孔子课堂,注册学员65万人。河北省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7年2月5日由国家汉办委托河北经贸大学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共同签署承办,发展到现在,河北省共签约12所孔子学院,在全国虽占有一定比例,但作为沿海大省,我们的发展速度却和相邻的辽宁、山东有一定差距,请看表三。

数据来源:国家汉办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孔子学院的申办数量和创办时间都不及山东和辽宁。

(三)河北经贸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见表四)

数据来源: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从表四可以看到,河北经贸大学2005年设立对外汉语专业,2009年的应届毕业生当中,39%的学生考取了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教师资格,出国担任志愿者教师,此后考取志愿者教师人数比例没有超过2009年,原因在哪里呢?值得我们深思。

(四)近10年来河北经贸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历史调查

在河北经贸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史上,2003年和2004年分别由国侨办派往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各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当时正值“汉语热”升温期,孔子学院创办伊始,有前沿意识的菲律宾一所大学积极寻求与河北经贸大学合作申办孔子学院,可是却被我们忽视了。一直到2007年,我们才有了河北省第一家孔子学院——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开放意识与山东、辽宁在国际视野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由以上四组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对外汉语教学无论从走出去,还是外国人来华留学方面,都落在了山东、辽宁的后面。

三、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关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问题

通过对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省重点院校的调查发现,这些学校每年都接收来华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来华以后,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问题,一个是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从总的方面说,每个学校都在不断改善留学生住宿条件,基本上从最初的分散居住,到现在有了留学生公寓,实现了统一管理,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方面,几乎每所学校都设立了专职管理机构,由最初的挂靠在外事处的一个虚设组织,到现在部分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但是,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表现在:虽然有了教学管理机构,但大部分院校没有专门的语言教师,教师都是从中文专业聘请的,很多学校主要举办的是各种非学历汉语短训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人员较少,管理和教学职能明显分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如下。

1.国际教育学院独立运作。目前各学校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接收留学生的国别、层次业不断增加。国际教育学院应该成为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单位,并且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上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应该设立专职汉语教师,形成教学梯队。开始对外汉语的科研工作,有意识地在中文系、外语系等有关院系物色和培养师资队伍。有意识、尽可能地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参与各级、各类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工作。

2.选派教师参加国家汉办每年组织的“国家公派教师/孔子学院公派教师”资格考试,储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职人员。如果设立了专职教师,要求专职教师必须参加;储备教师和兼职教师也要参加。只有通过考试,才可以给留学生上课。

3.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现在各学校主要是根据留学生对方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生源问题也是被动地等待学生上门。虽然对工作都比较重视,但却兼顾短期利益,忽略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因此在长远投资和基础建设上显得极为薄弱,工作的能动性发挥不够,教学规模和水平停滞不前。各学校应该提高认识,真正认识到“对外汉语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有了认识上的高度,相信各学校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扩大办学规模。

4.探索留学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最佳结合方式。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成立的国际教育学院的成立,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二级学院,它的成立,把过去隶属于外事交流中心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剥离出来,成了直接隶属于学校进行管理的机构。这是河北经贸大学专门从事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单位,标志着河北经贸大学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办学机构。

5.注重办学规模和效益,积极拓宽招生渠道,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影响力,产生效益。所以,留学生人数是衡量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河北省留学生来源主要是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主要来源于本校的孔子学院,每年名额基本固定,因此发展留学生规模的唯一途径是根据学校的实力和条件自主招生,即拓宽自费生规模是关键。建议采取下列做法:

第一,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除了孔子学院,还可以派往别国任公派教师,并且形成常设机制。高素质的公派教师在国外的工作可以给目的国学生留学深刻印象,不仅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并且能够感召目的国学生申请来教师所在学校留学。

第二,组织省内各高校到国外进行招生宣传,扩大河北的影响。河北省高等教学历史悠久,不乏海外校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河北高校屡受重创。所以河北省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同时还需要不定期派人到国外进行宣传,其好处是可以直接和学生见面,直接回答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中介机构中间加价和不实宣传造成的损失。当学校有较大规模的外事活动时,国际教育学院都应该主动参加,并且欢迎外宾莅临做客。学校有关人员组团出访,如果国际教育学院没有参加,也要积极委托领导和同事代为宣传和学习他人的办学经验。

第三,积极与海外合作院校和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接轨,实行汉语课程学分连续累计计算。让海外合作院校和孔子学院使用我们推荐的教材,每年学生到河北进行汉语培训时,河北按照对方学校提供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为学生授课,在河北期间所得学分,对方学校全部予以承认,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来河北蓟县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第四,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对外宣传,扩大招生规模。建议各学校除了建立、维护和扩充自己的网站外,还要在合作院校开辟自己的主页,方便国外学生检索,扩大宣传力度。

总之,我们只有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才能够扩大招生规模,迎来留学生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二)关于孔子学院建设问题

河北省目前已有12所孔子学院,实际上投入运营的只有11所,加纳大学孔子学院虽然合作院校已经签约,但还没有揭牌。已经运营的11所,情况基本良好。但是,有些孔子学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很多院校把孔子学院当作一个大学实现国际化的符号,认为只要有了孔子学院,大学就实现了国际化。

2.管理水平不到位。有些学校虽然有了孔子学院,但处于初创阶段,管理水平低下,孔子学院运行状况不良。

3.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近几年孔子学院建设速度很快,河北省也不例外。但是迅猛的发展趋势带来的问题是师资储备不足,专业教师匮乏。我们派出的教师很少有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教师,这无疑直接影响孔子学院教学质量。

4.本土教材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全球400所孔子学院,每年都会出版大批量的本土教材,而河北省孔子学院的教材建设速度非常滞后。

鉴于以上状况,提出下列建议。

1.严格选拔院长和教师,搞好团队建设。所有外派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具有奉献精神,虽然经过国家严格选拔后才被派出,但作为国内合作院校,应该进一步严格筛选,把好用人关。对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从业务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让他们尽快地成长。同时也要抓好本土教师培养工作。

2.制订孔子学院长短期发展规划。了解当地情况,展开大量的调研,在充分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制定方案,按照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做好每一件事。

3.与各方及时沟通。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和当地大学、国内院校、国家汉办进行沟通,整合各方面资源,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4.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管理、教材的选择入手,建立一系列制度,比如,定期的教学研讨,教案检查、不定期的听课、作业的批改、学生的反馈等等,用制度约束人,提高教学质量。

5.搞好教材建设。这首先是目前的教材选择,应根据不同需求、不同水平,选择不同教材,以更大程度满足目的国各界人士的需求。其次是编写本土化教材,这需要进行大量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方案,编写教材。

6.扩大招生范围。第一,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第二,多搞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孔子学院;第三,依托友好组织,办各种类型的汉语学习班;第四,汉语进社区;第五,扩大办学规模。以点带面,在目的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孔子课堂。

7.搞好文化宣传活动。力争在孔子学院所在国建立“中国文化中心”,旨在进行更深入广泛地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外国人认识中国,走进中国。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伟业,需要我们内外兼修,我们既要搞好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也要建设好海外孔子学院。要站在战略高度、用我们最优秀的资源搞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把对外汉语当作真正事业的时候,才能迎来国际化的明天。

托班语言教案范文第6篇

自从因为中国入世而带动的双语教育热潮渐渐引起注意以来,不少国内学者对双语教育发表了很多论著,对双语教育的具体实施起了指导作用,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三思考》(下称《王》文);四川省达州巨全双语学校张修富的《论“双语教学”》(下称《张》文);董艳的《双语教育的概念》(下称《董》文);黄冬梅的《双语教育原则》(下称《黄》文),等。然而,一些论著虽然试图为赞成或反对双语教育提供理论根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无法说清他们试图说清的东西,也即解决正在从事双语教育或者即将从事双语教育的行政人员和教师经常会产生的疑问,包括“什麽是双语教育?”“为什麽要从事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是一回事吗?”“双语教育的课堂实践应该是怎麽样的?”等等。

发表在《双语教学研究》网站上张正东的《论双语教学》(下称《论》文),翁燕珩的《浅析浸没型双语教育》(下称《浅》文),和卢丹怀的《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下称《双》文)就是这样一些典型的论著。虽然就论著本身来讲,作者们对国内外各种双语论著涉猎颇广,也引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但是,由于不明的原因,论著给人的感觉却是越讲越不清楚,到最後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

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关的理论依据和课堂实践已经是一个有共识的、非常清楚的体系。然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面对这个非常清楚的体系的时候,却变得模糊起来,不但无法准确地把国外的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引进国内,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反而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例如,《论》文从一开始就开始模糊,称“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这本来是对的,可是后面却马上接著说“也泛指双语教育。”问题就来了,因为概念已经被偷换了,而且后面还开始把双语教育分类来论述,这已经完全偏离“双语教学”这个主题了。

准确地来说,“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是一种通过使用学生的第一和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的的教育方法。国外因为这个教学的目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尽快掌握主流、强势语言为目的的:教师使用弱势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掌握各学科知识,同时也积极教导学生主流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主流的语言,就不再通过母语来教学,所有学科全部过渡为使用主流语言教学。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过渡型双语教育。”

假如是希望以少数、弱势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在掌握了主流语言以后,仍然保持他们的母语为目的:那么,学生在掌握了主流语言以后,并不完全脱离母语教学的环境,仍然有部分的科目使用母语来上课,部分科目使用主流语言来上课。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保持型双语教育。”

假如无论学生本身的母语是否主流、强势的语言,教育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成为双语、双文化的人才,那么,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就已经完全脱离哪一个语言为主,哪一个语言为次的束缚,专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称为“沉浸型双语教育。”

我们先来评估一下,三种双语教育的模式,哪一种比较适合在中国实行?

首先看“过渡式”: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在美国,是为了使移民学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而设立的,由于强调的是英语能力的培养,忽视母语的继续发展,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失败的双语教育,因为学生英语没有真正学好,母语也丢掉了。导致加州和其它州选民通过选举废除的,就是这种双语教育。过渡式的重点是让掌握弱势语言的群体过渡到掌握强势语言的群体。目前国内的“双语教育”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需要通过本族语的帮助过渡到完全掌握汉语外,根本就没有过渡式存在的理由,因为外语在中国是弱势语言,汉语是强势语言,刚好跟实行过渡式的国家,如美国,相反。

其次看“保持式”:这种类型的双语教育在美国,是试图让已经掌握了主流语言的学生继续留在双语计划里面,能继续用母语学习一些科目,保持他们的母语水平。研究证明这种类型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过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英语能力和母语能力方面都要高,在英语能力方面至少不差于非双语班的学生。保持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保持”。假如一个移民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一家美国的公立学校,在保持式的双语班里面学习,他的母语水平就将永远“保持”在三年级,无法再进步了。美国的一些双语计划使用“保持”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对教育的基本拨款并不包括双语教育在内,双语教育是由联邦或者州政府特别拨款给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的。为了防止学校利用英语能力不足的学生拿更多的政府补助,通常政府会严格监控双语教育是哪些学生受益,并设立“脱离”双语计划的标准。当学生达到标准,通常是英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必须脱离双语计划,不可以拿政府的补助。要把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学生留在双语计划里面,只能让他们上类似于外语性质的课,跟完整的双语计划里面大张旗鼓进行母语训练,用母语上课等就差很远了。在国内,我们当然不要我们的学生只是“保持”他们的母语,我们当然是希望他们的母语 -- 汉语能随著年级的增加而进步。因此,“保持式”也没有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最后,是“沉浸式”。沉浸教育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都是掌握强势语言的学生希望同时也掌握弱势语言。比如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计划,是讲英语的学生希望掌握法语;美国的中文沉浸计划是讲英语的学生希望掌握汉语等。在中国,强势语言是汉语

,弱势语言是英语或者其它外语,当然是讲汉语的学生希望掌握外语了。应该说,国内目前希望实行双语教育的地方或学校的目标跟这种双语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要进行双语教育,最好就是进行沉浸式的双语教育。《浅》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引证了国外的研究结果,证明沉浸式的双语教育是最好的,因为只有这种双语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双语双文化的高素质人才,才真正有跟国际接轨的可能。可是,在最后,《浅》文却不知道为什麽得出了沉浸式双语教育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结论。所根据的,只是一个非常弱的研究结果说受过沉浸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仍然喜欢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而不喜欢使用第二语言,因此,沉浸式的双语教育仍然是失败的。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完全跟双语教育无关。社会语言学告诉我们,人们使用哪种语言并不一定跟自己是否熟练掌握这种语言有关系。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在外地遇到老乡的时候,即使我们都能熟练地讲普通话,但我们仍然是情不自禁地用家乡话交谈。假如在一个老乡的聚会中,大家都用家乡话交谈的时候,有一个人硬是不讲家乡话,大家就都会认为这个人有毛病,傲气大了。加拿大法语沉浸计划的学生的英语标准测验成绩比非沉浸计划的学生好,法语标准测验成绩更远远超越非沉浸计划,只上法语为外语课的学生;美国中文沉浸计划的学生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日本英文沉浸计划的学生日文比非沉浸计划的学生要好很多。这些都证明了沉浸式的双语教育,确实是目前最先进和最值得仿效的双语教育类型。 但是,沉浸式的双语教育应该如何实行?国内的学校是否有这个条件实行?无论是《论》文还是《浅》文,都没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至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ology),包括的范围比“双语教育”要广泛得多。《董》文就指出了“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且,它包括了属于和不属于“双语教育”范畴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国内很流行的在外语课上面使用汉语来解释语法,属于一种双语教学的方法,但不是双语教育;上课时讲一句汉语再讲一句外语来教化学,也是双语教学,却也不可以算是双语教育;上历史课,第一章书用汉语讲,第二章书用外语讲,这种听起来很奇怪的教学方式,却是属于双语教育的一种双语教学方式!

正因为国内的学者搞不清“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区别,才会出现类似于下面这些问题的疑问:

- 我们学校也要搞双语教学了,我们语文老师怎麽用外语来讲文言文呀?

- 既然别的老师已经用外语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等等了,双语教学,那我们外语老师该教什麽呢?

- 既然双语教育也是外语教育的一种,干脆还象从前那样,加强外语教育算了,搞什麽双语?

- 我有英语六级证书,校长才聘请我当这个双语学校的地理老师,上课的时候我该用多少汉语,多少英语呢?我用英语讲课,学生读的课本是汉语的,行吗?

- 我是生物老师,现在我的学生已经能听懂我上课的时候说的“请翻开课本”,“请站起来”,“请坐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外语句子了,我们是在进行“过渡型的双语教育”吗?

校长想知道的,是在“双语教育”的一种类型下面,比如我们来搞“保持型”吧,我们的学生一天该上几节外语课,几节用外语来讲授的课,几节完全用汉语来讲授的课?课程表该怎麽编?家长想知道的,是学生用外语来上重要的课,比如数理化这些,到中考高考的时候只懂外语的名词,不懂汉语的名词,升学率会不会降下来?老师想知道的,是怎麽个“双语”法?上课的时候我就说一句“OK”算不算双语教学?外语的化学课本,连我自己都看不懂呢,怎麽教学生?高三复习的时候用外语上过高一物理的学生会不会要我重新用汉语给他们讲一次高一物理?一个课要上两次,不是害人吗?

很多论著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双语教育”的定义,也以中国与世界接轨或者加入WTO,或者其它的理论为理由,告诉读者“双语教育”有什麽好处。但是,却从来没有很清楚地告诉读者,在课堂里面,该怎麽样进行“双语教育。”前面提到的那些论著的作者,虽然说出了双语教学是实现双语教育的手段,却没有一个能具体讲出来在课堂上面如何进行双语教学。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可能根本没有根据双语教育的定义,具体地在某一个学校的课堂里面打造过一个双语教学的计划(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

根据学校的目标,采用了一种形式的双语教育,就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双语教学计划。计划要包括教育方针和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选拔、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法。它们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整体。

本文在前面已经指出过,国内的一些双语教育的论著对于“要不要进行双语教育”还抱有怀疑态度,对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概念还有点含混的时候(如《双》文和《论》文),奢望在课堂实践上对从事双语教育的教师们有所指导,实在是不太实际。幸好,一些在第一线的双语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了部分的答案了。《王》文里面,就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的想法,呼吁“寻找各个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切入点。”《张》文和《黄》文中指出了双语教学的认识误区并提出了双语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这些答案综合起来,就能产生一套符合当地双语教育目的的教学计划。

良好双语教育制度下的双语教学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就是“语言分离,双语并重。”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决定学生每天要接触多少母语,多少外语,这个百分比的问题在国外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的定义中已经被阐述得很清楚了。但是,作为学校,还必须根据师资、课本等具体情况决定哪些科目可以切入使用外语教学。

为什麽在课堂里面要实行“语言分离”的原则呢?所谓“语言分离”,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把两种语言混合在一起讲课,即讲一句外语,马上翻译成母语,又讲一次。因为研究证明,这种“同时翻译”(Concurrent Translation)的双语教学方法,学生会选择听得懂的语言来听,而排斥听不懂的第二语言,结果是永远学不会第二语言。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教学语言分离。语言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

最低限度的方法,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某些部分固定使用第二语言,如课堂的指令,体育课的口令之类。

较低限度的方法,是老师每星期某一天或几天的某一节课全部用第二语言来上课,其余的时间用第一语言来上课。

低限度的方法,是学科老师在教某几章书的时候用第二语言,包括课本、作业和授课语言;其余全部用第一语言。

较高限度的方法,是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老师在某一个年级全部使用第二语言来上课。

最理想的方法,当然就是使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老师完全分开来上课,每一个班配备两套老师,一套老师专门负责讲授使用汉语的课程,另一套老师专门讲授使用外语的课程。

为什麽要“双语并重”?所谓“双语并重”,就是在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既提供给学生最好的母语教育,也提供给学生最好的外语教育,并尽量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

目前几乎所有国内双语教育的论

著都谈到双语教育的一个特征就是使用外语来讲授部分学科。可是,很少有文章说得清楚为什麽外语课不够,还要用外语来上专业课;也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谈过在双语教育之下的母语语文课为什麽不可以用外语上。 为什麽要用外语来上专业课(如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甚至美术、体育等学科的课)?答案有三个:

第一:为了创造一个应用外语的环境。如《王》文所说的,中国学生学外语缺乏一个应用的环境,而语言学了是要用的,不用就会忘记。假如每天只在一个小时的外语课里面接触外语,学十几年还是没有办法跟外国人进行最简单的日常交流。但是,假如学生在专业课里面也能接触外语,应用的环境就大大增加了。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跟语言的需要成正相关的关系的。假如学生感觉不到学习外语的需要,就很难学得进去。目前,国内的外语课让学生感觉到的需要就是要在各种考试中考高分。因此,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学得最出色的方面就是如何考试。一个精通考试的学生在考托福、GRE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看题目,只看给出的选择题答案,就能选对。可是,这个学生可能看不懂最简单的专业文章,不会写最简单的外语报告。假如学生要用外语来上专业课,就意味着他们要听懂老师的讲课,读懂外语写的教材和使用外语做功课。这些就是需要,而且是自发的需要,不是象外语课那样老师灌输的需要。不少中国留学生到了国外发现自己外语能力进步得非常快,觉得吃惊。其实,是因为在国外社会里面有听、讲、读、写外语的全面需要,所以学生就学得特别快。我们用外语来上一些专业课,正是为了提供这样的需要给学生。

光是提供需要还不够,专业课的老师还必须负责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不要以为这是外语老师的事。所以,用外语上的专业课的教案里面,不但要有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还要有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中英双语班的一节数学课里面,老师要讲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还要讲数字的比较以及正负数的加减法。在语言目标里面,就必须包括:

一:词汇目标:学生必须掌握象"positive number", "negative number", "origin", "number line", "absolute value", "addition", "subtraction"这样的专业词汇。

二:句子结构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如何使用"greater than", "less than", "subtract from"这样的句子结构以及比较式的用法,能熟练地理解和使用类似下面的句子:

2 is greater than -4 (2比-4要大)

-5 is less than -2 (-5比-2要小)

If Joe subtracts -3 from 8, would he be getting a bigger or smaller number? (假如阿祖用8减去负3,他会得到一个更大还是一个更小的数字?)

三:口语交流目标:学生必须能通过小组活动,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以下的交流活动:

1.寻找:通过询问,知道对方正在干什麽,或者引起问题的讨论。

2.参与:通过寻找知道对方在做什麽以后,有意识地参与活动。

3.解决:通过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通常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一位记录员,一位报告员,一位时间监控员,各司其职。然后,把一些数学问题拆成若干部分,每一个小组只得到一部分,必须跟其它小组交流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规定交流必须使用目标语言,这样,就创造了口语交流的条件。共同协作的活动找到答案以后,每一个小组的报告员向全班报告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普通的外语课里面,类似上面这样的外语课文通常是没有的,只有在专业课里面才会存在;即使有这样的课文,学生也不会象在专业课里面学得那麽自然、有系统和记得那麽深刻。这正是双语教育优于普通外语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

最后,用外语课来上专业课其实是很大程度是由外语的性质决定的:用外语上专业课可以用最经济的办法学到最多的词汇,而且容易记得住。以中英双语为例子,很多词汇,中文是可以望文生义的,即使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生物的人,都会猜得到“虐原虫”绝对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名字。然而,即使是从小学英语长大的人,假如没有学过生物学和化学,绝对不可能猜得到两个开头和结尾都相似的单词:"plasmodium"是虐原虫而"potassium"是钾,一种化学物质。

既然用外语来上专业课可以帮助学生学更多的外语,那麽,为什麽在双语教育中,语文课(母语课)不可以用外语上?

这个问题牵涉到双语教育中“双语并重”的原则和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既然是双语并重,而不是“独尊外语”,母语语文课是双语里面的其中一语,当然就不可以用外语来代替。

另外,因为一个人一生只需要学一次怎麽阅读和写作,母语教育就是用最容易的方式把阅读和写作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把从母语中学到的文学元素转移到外语的学习中,使外语的学习更容易进步。研究证明,母语程度高的人,学外语比别人快和好。在双语教育中,母语不但不可以用外语上,连母语的课本都必须尽量选用使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而非由外语翻译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祖国语言文化,真正成为双文化的人才。

一些论著,在指出了双语教育的定义的同时,却没有客观地报道国外对双语教育的研究。《论》文,《浅》文和《双》文都不同程度地引证国外的例子或研究结果,指出双语教育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这些论著未能指出造成负面结果的根源,读者很容易就会得出“中国不应该进行双语教育”的结论。同时,很少文章能引用国外对双语教育的经典研究,反而对似是而非的一些“研究”报道得很深入,也影响大家对双语教育优劣的判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相信是论著的作者缺乏系统的教育研究方法或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缘故,对于一些研究报道,只看结果,而不去分析原文或者分析研究是在什麽情况下做出来的。

例如,这些论著引证了一些没有得到理论界公认的研究结果。比如在《双》文中提到的贝克博士(Baker, Keith)的研究,认为“双语课程在提高英语水平方面比较差。”可是,作者却不知道,当年贝克的这项研究竟然是把几种双语课程教育出来的学生,跟另外一种双语课程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较得出来的。就等于是把全聚德的烤鸭跟便宜坊

的烤鸭的味道进行比较以后,得出一个结论说便宜坊的烤鸭没有上海小绍兴的白斩鸡的味道好,这样的研究有价值吗? 其次,一些论著提出了母语和外语会互相干扰的问题(如《论》文),但并没有报道母语水平的提高会增进外语水平的研究。同时,更不会想到,在双语教育下,如何避免母语和外语的互相干扰,也是应该在双语教学的方法中强调的。不过,目前国内的双语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本文也就不花时间讨论这个问题了。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双语教育,很多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准备还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之下起步的。尤其是“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概念不清楚,对于怎麽进行双语教育,在课堂上面应该怎麽做,都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再加上国外双语教育的动态和研究没有被客观全面地引进和分析,政府没有完整的法规进行监管指导,都造成了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疑惑。希望这篇短文可以为正确、客观地引进双语教育的概念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望识者不吝赐教。

参考资料:

董艳:《双语教育的概念》

黄冬梅:《双语教育原则》

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

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三思考》

翁燕珩:《浅析浸没型双语教育》

张正东:《论双语教学》

张修富:《论“双语教学”》

关于双语教育的经典理论基础: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1981): Schooling and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Los Angeles, CA: Evaluation, Assessment and Dissemination Center

Crawford, J (1999): Bilingual education: History, poli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Fourth Edition. Los Angeles: Bilingual Educational Services.

Cummins, J (1989): Empowering minority students. Los Angeles, CA: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Krashen, S (1996): Under attack:The case against bilingual education. Culver City, CA: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

Ramirez, J.D., Yuen, S.D., & Ramey, D. R. (1991):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ructured English immersion strategy, early-exit and late-exit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language-minority children. Final Report to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xecutive Summary. San Mateo: Aguirre International.

引文中提到的反对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

Curiel, H.; Rosenthan, J; and Richek, H. (1986): Impact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n secondary school grades, attendance, retentions and drop-out. Hispanic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s 8(4): 357-367

Glenn, C (1998): Rethinking bilingual education: Changes for Massachusetts. READ Abstracts,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August, 1998.

Rossell, C and Baker, K (1996), (1981):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0(1): 7-74

母语教育对外语教育的帮助:

Espenshade, T and Fu, H. (1997): An analysis of English-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US immigrant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2: 288-305

Kemp, J (1984): Native language knowledge as a predictor of success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 disadvantage population.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M.A. degree, Tel-Aviv University.

Krashen, S (1998): Heritage language development: Some practical arguments. In Stephen Krashen, Lucy Tse, and Jeff McQuillan (Eds.), Heritage language development. Culver City, CA: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

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Fang, F.(1996): Traveling the Internet in Chines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ol.54. No.3

Richard-Amato, P. (1996): Making It Happen -- Intera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Osborne_Wilson, C. (1989): Helping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Literacy Transfer Process. Journal of Reading. vol.32, No. 4, p330-336

有关网站:

美国旧金山林肯高中的双语计划:www.sfusd.edu/programs/chinese/index.htm

上一篇:小班英语教案范文 下一篇:普通话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