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区角活动宝典

时间:2022-06-27 12:44:03

托班区角活动宝典

【中图分类号】G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托班区角活动宝典

托班幼儿在活动中会有什么表现?如何顺应托班幼儿的发展开展区角活动呢?多年研究发现,托班幼儿的活动表现和他的情绪情感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托班区角活动应该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将活动的目标要求自然渗透在每个活动环节中,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托班开展区角游戏有两个关键阶段,需要教师重点去把握。

第一阶段:入园适应期

陈鹤琴说:“大家都知道,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次,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确实,孩子从一个原本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上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惧怕的情感,也就是“分离焦虑”。托班初期,幼儿情绪焦虑,区域活动的环境,材料都要进行合适地布置、投放。游戏的规则要淡化,满足孩子随性的摆弄,他可以选取他想要的玩具,活动也没有强调目标和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玩得开心,从而慢慢地适应幼儿园,消除陌生感。

(一)环境的创设: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入园初期,在活动室区角环境的创设上,要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氛围注意的是,幼儿初入园,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有时会快速奔跑,有时扔玩具,或攻击同伴等,所以空间的围堵摆设要有效地控制幼儿不乱跑,大区大角,视野开阔,便于教师了解幼儿情况,以免发生危险。下表内容可做参考:

(二)材料的投放:满足摆弄的情感中介

3岁以前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直接依赖于玩具。由于幼儿动作控制较差,安全意识薄弱,要选择坚固、安全、色彩鲜艳的玩具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在投放玩具时要遵照两个原则。

1、种类少,数量多

入园适应期的幼儿没有集体生活的规则,行为均反映出“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从众心理突出,争抢玩具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区角材料投放可按照“种类少,数量多”的原则去做。

2、形状大,质量轻

由于2―3岁幼儿的小肌肉发育较晚,可为幼儿提供形状大、质量轻的积木。这样的积木安全耐用,能满足幼儿操作的需求。

(三)教师的指导:稳定情绪的有效

托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从情感上讲也十分需要老师的一对一安抚。在入园初期教师与幼儿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1、温暖热情的态度,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

区角活动如果在上午8:30~9:00进行,是幼儿从家里来到幼儿园情绪变化较大的时刻。教师要微笑着迎上去,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与表现,用亲切的话语与之交谈,给孩子适当的鼓励与哄劝,让幼儿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语气、动作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欢迎和接纳,这种热情、温暖的态度能稳定幼儿情绪,使他安心于区角活动。

2、满足幼儿的需要,可以减少幼儿分离焦虑

在幼儿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解读幼儿的需求,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当孩子在游戏中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很容易专注于游戏。

扬扬宝宝在动动乐里活动,显得不太高兴。他一边踢玩具,一边偷看老师的反应。这是孩子在表达他的情感,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老师进入动动乐区域,和扬扬一起玩,扬扬非常开心,没有再踢玩具。

第二阶段:多元发展期

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后,区角活动的开展也就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集体生活的初步意识,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正在建立中。认知、情感、生活技能等发展迅速,行为、语言进步显著。此时,教师应顺应孩子的发展,对区域环境、材料、以及指导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使之能推动孩子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环境的创设:情景性和隐蔽性

这段时期区角环境也开始成为了孩子游戏的内容和情境之一了。因此,环境创设,在外观上可继续突出温馨的格调,但与入园适应期不同的是,它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游戏内容。

1、稳定有序的活动时间

稳定有序的活动时间,不仅保证游戏的开展,且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将托班区角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来园至九点,使得幼儿一开始就能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减少集体听老师的交代和要求的时间。

妈妈送依依来到班级门口,对老师说:“依依说,今天她要玩娃娃家。要我早点送她来幼儿园。”

可见,幼儿多次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安排,并知道活动的内涵后,便不再依赖于教师,变被动等待教师的安排为主动投入一个个区角活动。

2、寓教于乐的合理布局

如果活动室空间比较大,能保证区域布局的相对稳定。在规划区域的时候,一要考虑做到区域之间不互相干扰,二是富有情趣,三是让环境“说话”。

如班级里有操作区、图书区、娃娃区、建构区等区角。选安静的地方做图书区;建筑区声音响,避免和图书区比邻;娃娃家人比较多,地方要大,在娃娃家除用橱柜划分外,还可利用空中悬挂纱幔,来区隔书房和卧室,创设宁静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区角的设置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隐性作用,让环境“说话”,在每份材料的筐上和放筐的“家”里都贴上了相应的照片,这样托班幼儿操作后,都就能按照图案找到玩具的存放处,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

(二)材料的投放:动态性和渐进性

1、顺应发展原则

教师提供泡沫米,预设玩法,装装舀舀泡沫米。

一次,晨晨拿着小汽车经过时,小汽车不小心掉进了泡沫米。孩子们都来帮他找,大家边找边笑。非常高兴。教师见状,在工具筐中投放了小汽车,小动物等玩具,供幼儿在泡沫米里藏藏找找。

主题活动“大雨小雨”后,有孩子用手将米捧起来,然后撒落,说:“下雨了。哗啦啦,大雨来了……”

凯凯玩的时候,挑出绿色的泡沫米,装了满满一大罐。说是医院的药。孩子们跟着他一起装药。教师马上投放更多罐子,并在罐子上贴上了颜色的标记。于是,泡沫米又有了新玩法。

以上例子说明,当材料能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会更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教师应时时观察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不断改变活动材料,做到材料的更新与活动需要同步,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同步。

2、循序渐进原则

托班幼儿年龄小,区角材料也不适宜频繁更换。如果教师频繁更换游戏材料,会让幼儿无所适从,活动常规难以建立。所以,在调整材料的时候,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逐步更换。在进行游戏调整的时候,保留了幼儿喜欢的游戏内容。同时,根据主题发展的需要,逐渐新增内容,孩子们不会因为区角材料的过度变化而不知所措。

(三)教师的指导:支持性和参与性

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游戏外指导

游戏外指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身份为幼儿游戏提供的帮助和支持。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提供的游戏材料,以及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的指导。关于环境与材料上文已有阐述,这里重点介绍对幼儿游戏现场的指导。

幼儿表现 指导策略 具体做法

有孩子呆坐一边,束手无策 1、打消顾虑

2、从简入手,由易开始 1、教师可通过轻声交谈,鼓励活动来帮助幼儿

2、提供给这类幼儿的活动材料难度不宜过大

有孩子瞻前顾后,心猿意马 1、稳定幼儿情绪

2、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1、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其引导到活动中去

2、孩子表现出专注的时候,教师及时表扬

有孩子忍不住急于求助或想偷偷放弃 正面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学会坚持 1、留意观察,孩子这样的情况是否频繁,寻找原因

2、为孩子找一个玩伴或模仿对象

2、游戏内指导

游戏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在托班区角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影响带动孩子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意愿。(见下表)

上述案例说明,教师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能不断提高活动水平,帮助幼儿积累活动经验。对于年龄小的托班孩子而言,教师的参与更能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教师的参与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受年龄限制,托班孩子的生活、游戏经验不多。孩子的游戏活动水平,游戏活动表现受外界的影响显著。在托班区角活动中,孩子得到及时反馈越多(包括环境、材料、互动指导),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经验。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教师,支持孩子的活动!

上一篇:谈谈提高班级管理成效的方法与艺术 下一篇:当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