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挚领范文

时间:2023-03-20 21:32:39

提纲挚领范文第1篇

一、起草的意义

草拟初稿是文章写作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起草的一般要求

毕业论文起草的一般要求是:

(一)紫扣观点。围绕中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提纲挚领范文第2篇

毕业论文起草的一般要求是:

(一)紫扣观点。围绕中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起草的意义

草拟初稿是文章写作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转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提纲挚领范文第3篇

草拟初稿是文章写作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起草的一般要求

毕业论文起草的一般要求是:

(一)紫扣观点。围绕中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提纲挚领范文第4篇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起草的一般要求

毕业论文起草的一般要求是:

(一)紫扣观点。围绕中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提纲挚领范文第5篇

草拟初稿是文章写作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起草是构思的实现。起草是作者把自已的设计构思草拟成文,将无形的思想变为有形的文章的重要步骤。不管作者的选题如何恰当,立意如何深刻,搜集的材料如何丰富,若不经过起草阶段,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思”阶段,还只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至多不过是“腹稿”而已。起草,是将作者的思想形诸文字、将作者设计的“蓝图”付之实施66过程。没有起草,就没有论文。

第二,起草是再创造过程。有写作实践经验的同志常常会有这样的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设想之间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很大差距。在动笔之前,许多思想是模糊的、混乱的、未成形的,只有经过起草过程,才能使它们明朗化、条理化、定型化。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运用语盲文字,将原来的命题、创意、构思、布局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修正,使之逐渐臻于完善。所以,起草不是机械地将写作提纲具体化,它自始至终充满创造思维,从头到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第三,起草是论文写作中最艰苦的脑力劳动。起草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写作实践过程,它要求作者继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手脑并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进行琢磨。起草过程是思想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作者的知识、阅历、才能、精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期。认真做好起草工作,既是一种良好的写作训练,也是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有力锻炼。

起草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每位作者无不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把它看成是毕业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二、起草的一般要求

毕业论文起草的一般要求是:

(一)紫扣观点。围绕中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核心。观点的证明与表达,是文章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的诸环节,无不围绕观点而展开,以使论文观点能够确立和令人信服为原则。观点一经确定,就要以它为中心,不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要以观点的表达为依据,就连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遣用,均要以观点为标的。俗语说,“挚领而顿,百毛皆顺”。只有紧紧抓住观点,牢牢把握中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不以观点为统帅,论文就会支离破碎,散漫无归,杂乱无章。

(二)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文章要写得酣畅淋漓,浑然一体,除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之外,还要求全文贯通。而要全文贯通,先须段落完整。构段是文章的基础。构段要完整统一,一是段意要单一而不杂乱。人们把只包含一个意思的段落,叫作单义段。要提倡组织单义段,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二是段意要完整而不残缺。就是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不要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说。此外,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圆台,浑然一体。

(三)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毕业论文所使用的是科学语体,科学语体的特征应是准确、简明、通俗、质朴。准确,是一切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包括事理准确,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文准确,还要做到用词恰当,语义明确,句意严密,格式规范等等。论文的语言要简练明白,力戒浮伺套语,重复累赘。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深刻,犀利泼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起草的方法

起草论文的方法,一般是按照提纲顺序写,有时也可以打破顺序分段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一)按照提纲顺序写

论文提纲的排列顺序,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因此,按照提纲的顺序写,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十分自然。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是全文贯通,一气呵成。如果对全文各部分的内容都巳酝酿成熟,各种材料的准备也均已到位,就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二)打破顺序分段写

提纲挚领范文第6篇

本书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为《吴氏医学述》第4种。吴氏认为当时流传较广的《医方考》与《医方集解》两书,虽各有优胜,但亦各有不足,《医方考》“因病分门,词旨明爽,海内盛行,但搜采不无阙略”;《医方集解》则“先详受病之由,次解用药之意,硕论名言,采搜甚富,然不能无承讹袭愆之说,且于新方总未采录,均未可以语全书也”。由此以两书为蓝本,据“方有宜古不宜今者”,与“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取吴氏、汪氏所辑而增改之。得古今良方凡一千三百余首,禀诸经以观其合,订之证以发其微,编为十四卷,题其端曰《成方切用》”,其用意“所录皆取切于时用之方,而尤期用方者之切于病情也”(语出吴仪洛《成方切用》序)。与前两者相较,《成方切用》条理明晰,释证详细,学术价值较高,对于方剂理论发展与临床辨证施治更具指导意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子部十五•医家类存目》评价此书:“大旨谓古方不宜今用,故所录皆切于时用之方。[6]”经考察各家书目及实物,知《成方切用》木刻本共有两种:即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硖川利济堂刻本(十二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和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年)瓶花书屋刊本。前者为初刻本,版本价值最高。后者二十六卷,在前者基础上校正并增补若干内容,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

《成方切用》学术主张与影响

1广集成方,切于时用

笔者据《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结合清乾隆二十六年硖川利济堂刻本和清道光二十七年瓶花书屋刊本,对《成方切用》所载方剂进行统计,概述如下:首刊方制总义。“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既为古圣之神方,自不得不录之以冠于卷首”,故卷首载《内经》方23首;“摄生尚元,非崇异也,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故卷末附《勿药元诠》74条。卷一至卷十二,每卷再分上下,列治气门40方,理血门55方,补养门87方,涩固门28方,表散门65方,涌吐门24方,攻下门42方,消导门52方,和解门51方,表里门20方,祛风门83方,祛寒门93方,消暑门44方,燥湿门56方,润燥门35方,泻火门101方,除痰门52方,杀虫门11方,经带门28方,胎产门58方,婴孩门54方,痈疡门33方,眼目门25方,救急门53方。通览全书,广撷《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三因方》、《小儿药证直诀》等书,博采张仲景等医家之成方论述,以《内经》制方理论为指导,运用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等中医哲学理论阐述治则治法及方剂配伍变通,重视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有毒无毒、炮制方法等与处方用药关系,故吴氏所选之方切合实用,所论所言尽彻良法精义。此外,吴氏虽强调遵循传统成方,但亦不忘要求医者临床运用需“审机察变,损益无已”,真正做到“切于时用”。

2详释方义,注重配伍

明清时期,方剂学的发展进入大成阶段,不仅方书众多,研究亦逐渐深入。吴昆《医方考》每类均有短论,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附方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汪昂《医方集解》由博返约,以法统方,提纲挚领。吴仪洛以《医方考》与《医方集解》为蓝本,撰《成方切用》,对所采集方剂予以诠释,并于方剂后详列各种兼杂症及加减运用,以“理、法、方、药”四字通贯全书,可谓彼时探索方剂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如《成方切用•卷八下》“普济消毒饮”条:“治大头天行,…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点出本病的病机与治法。继而阐释组方与方义:“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生甘草,元参,柴胡,桔梗(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黏子,薄荷(一钱),殭蚕,升麻(七分)。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元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黏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殭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观“普济消毒饮”之制方,非但论其方之因用,更详论其君臣法制之机,可谓理法方药兼具。

3执持规范,圆机活法

吴氏著述条理清楚,《成方切用》所载方剂词旨明爽,注释精详,既知规范又审时宜,以期通变适用而无拘执。如《成方切用•卷九上》“礞石滚痰丸”条:“治实痰老痰,怪证百病。风木太过,克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中上二焦,回薄肠胃曲折之处,谓之老痰。变生诸证,不可测识,非寻常药饵所能疗也,此丸主之。青礞石(一两),沉香(五钱),大黄(酒蒸)、黄芩(八两)。”吴氏先引王隐君“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五饮诸饮之异,而莫知其为病之源”之言详述痰涎壅盛之喘嗽呕吐,大便秘结;痰阻经脉之中风瘫痪,劳瘵荏苒,妇人月水不通;化热成毒,痰毒走窜之风毒脚气,疮肿瘰疬、肺痈肠毒,蚀肉作脓;神志失常之癫痫惊狂、心下怔忡等,为病百端,皆痰所致。再释因青礞石性燥悍,能除湿之本,使秽浊不得腻滞而少留。大黄涤荡开积,黄芩清上越之火。沉香纳气归肾,既能疏通肠胃而使水垢不留,又可防礞石粘着于肠,二黄伤胃。故以礞石滚痰丸治实痰老痰,是为常,当执持规范。而用以疗怪证百病,如大便秘结,药投病机,故不止泻而泻自愈,又合通因通用之法门,此则为变是圆机活法。

4集成创新,尽抒己见

《成方切用》博采《医方考》、《医方集解》两书之长,收方精良,结构完整,要言不繁,字笺句释,并于所列各门参附其独到学术见解,阐发新意,充分体现出尊古不泥、明体辨用的学术风格,以及博极医源、旁涉百家的医学见解。如《成方切用•婴孩门》,该门集“初生拭口法、甘草下胎毒法、猪乳法、襁褓法、乳哺法、乳儿法、哺儿法、杂将护法”等小儿初生养护八法,则为首创,以示防重于治之意。其中内容虽多系历代儿科方书记载,但吴氏在注解中尽抒己见,对于探讨古代医家关于新生儿生理病理及胎养疾病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如《成方切用•卷十一上》“甘草下胎毒法”:“用粉甘草中指一节拍碎,以水二蚬壳煎一蚬壳,以绵缠蘸,令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若服一蚬壳,不吐,即不须更服。不问婴儿虚实寒热,皆须服之。”吴氏鉴于《心鉴》言及今人禀受摄养均弱于古人,指出汞粉、朱砂、白蜜、黄连、牛黄为“伤脾败阳之物,若与儿服,后必生异证”,故而“只宜用淡豆豉煎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养脾气,消化乳食”。

提纲挚领范文第7篇

“作为教师,写教案不写教案,或写得很潦草的教案乃至抄写教案,孰是孰非?课讲得不好,但教案写得好是否可以得到认可?如果课讲得好,是否就允许教案写得很简单或潦草?”3月12日,《现代教育报》“管理”版刊发两篇文章,对教案提出质疑。其实,尽管一线教师对教案的微词颇多,但他们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对教案的管理,而不是教案的本身。

教案“罪莫大焉”?

对教案的指摘,概括下来主要有三点: ———“教案无用论”。写教案教师做“无用功”、“出工不出心”,于教学毫无益处,“大约也就是练练字了”。不仅如此还“浪费教师时间、压抑教师个性、阻碍教育创新”。 ———“教案工具论”。教案是领导检查、评价教师的工具。领导懒惰或无能才会在教案上和教师纠缠不清。写教案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抄抄改改、巧妙应对”。 ———“形而上教案论”。教案从“物化的书面计划”走向“头脑中清晰的思路”,变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点评和只有本人能领会的符号和提纲挚领”。 由此可见教案“罪莫大焉”。果真如是耶?我想就以下几点和大家商榷。 教案与上课存不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个立论成不成立?如果不成立,备课和教案的确没有什么用处,是“无用功”,不写也罢。但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深知备课对教学的重要意义。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教师拒绝备课,乃至不负责或狂妄地说:“我不用备课就能上好课。” 我认为最简单的备课也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前者指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者指教学过程的计划和安排,即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教案的重点在后者即形成教学之预定方案。二者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不能盲目重视内容轻易忽视形式。一个教师,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通晓古今,如果教学中没有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也不会买你的账;即使你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嚼碎吃透教材,如果教学中没有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学生的收获也不会很大。因此我认为,教案不仅有用而且必不可少。

有效的教学首要是教案

虽然教学过程受师生情绪、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教案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有一定局限,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教案,而是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案、设计教案、制定教案。课程改革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在教案上下功夫,而不是给教案扣上“无用”的帽子,踢到一边。 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也是在严谨认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难道不做精心准备,不进行周密计划,盲目走进课堂,随心所欲就能培养出“富有灵气、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忽视艺术性,造成僵化的教学管理和教案模式,让教师苦不堪言。今天我们提倡改革创新、彰显个性、弘扬教学的艺术性,但要谨慎,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强调艺术性忽视科学性。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自于娴熟的教学技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于扎实的工作作风。“头脑中清晰的思路”会因课堂复杂的情况而模糊,让教师手忙脚乱;带有预见性和指导性的“书面计划”,却能让教师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点评和只有本人能领会的符号和提纲挚领”留下的印象是零散的、杂乱的,只有汇集在一起,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形成严谨的方案,才能切实起到作用。因此,形而上的教案要慎言、谨行。

招来“非议”缘于管理

但是,教案为什么会招来这么多的“非议”呢?我想根源不在教案本身,主要在于教案的管理模式和对教案本质的认识。僵化的教育思想必定带来僵化的教育体制,僵化的教育体制必定形成僵化的教育管理,僵化的教案正是必然产物。于是教案由教师必备变成教师负担。更有甚者,某些领导和管理部门以“教案论英雄”,让教案承载了许多不应该承载的、也承载不了的东西,使教案成为僵化管理的工具,人为地加剧了这种畸形的演变。因此教案当改,不能废。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应试教育的危害而废除考试一样,也不能因僵化管理带来的教案的弊端而废除教案。否则,同样是因噎废食。这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忽左忽右的思想,于教学改革不利。 众多一线教师对教案的“仇视”主要来自于教案的管理,而不是教案的本身。教案本身并无过错,但要呼吁科学的教案管理,还教案以本来面目。如何改,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打破固定模式。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师个人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沉淀,理应是充满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作品,而不是统一模式和过程的“产品”。必须要打破模式观念。同时也要防止“自由化”倾向。不是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学是科学,基本原则和内在规律,是不可违,更不能逆的。因此对这条建议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尊重规律,打破模式。 第二,废除“抄写”教案。以前我所见到的教案一大部分是教材的翻版,甚至是更加精细的教材———连篇累牍的公式推导,大段大段的原理概念,条分缕析的知识脉络。所有这些内容,有的在教材上写得明明白白,教师只需要“抄书”就可以;有的是教材的编写纲目,教师只需要简单“总结、摘抄”就可以。难怪有些教师觉得写教案是“无效劳动”,因为这些概念、原理、推导过程,教师早就心知肚明,教材上写得清清楚楚,何必再抄写一遍呢?这样的教案于教学毫无益处,不要也罢。 第三,施行“设计”教案。“抄写”和“设计”都是动词,“抄写”针对的对象是一个,就是教学内容,“抄写”的结果只是教学内容的再现。而“设计”关注的对象是整体,包括教学全过程,如:对象、情境、条件、手段、方法和内容等等。“抄写”教案和“设计”教案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抄写”教案用手,是“体力劳动”;“设计”教案用脑,是“脑力劳动”。因此,“抄写”教案枯燥、繁琐、做的是“无用功”,教师厌倦。“设计”教案富有挑战和创新,充满个性化,如能实施定能得到教师欢迎。作为教师,也应该认真“设计”教案,避免“抄写”教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设计”教案并不排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不是重点,更不是全部。 我校在教案改革中,着

提纲挚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记忆 运用 效果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73-01

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很多,在十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我认为很多学生“一讲就懂、作业会做、考试做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大脑中没有熟练记忆,记忆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人们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一、保持乐观,增进记忆。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迟钝。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可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增强记忆。

二、对比讲解,提高记忆。

对比是一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和记忆和掌握。对比可以敏锐的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从而较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利用对立概念的一面,可以推出记忆的另一面。如:单质与化合物、化学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三、重复阅读,强化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反复阅读,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教师在上课时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心理学家证明,集中注意力阅读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师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过神经通道联系分析运用,每运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是在于不断运用。只有不断的运用,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所以不断运用,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经常化、深入化。

五、归纳总结,利于记忆。

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初中化学中前几章里都有,内容较多,学生学起来感觉容易但不好记忆。为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学生兴趣及积极性,以总结归纳知识骨架为重点。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把性质、制法、装置图及所用的仪器名称、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和用途和学生一起归纳并要求学生列成表以便记忆,再用同样的方法,把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制取方法列为表互相对比,加以区别,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于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提纲挚领范文第9篇

媒体专业调查报告

在广播电视局记者部进行了十天左右的实践,了解了怎样做一个采访报道,前期以及后期的制作,更明白了作为记者应具有的品质。短短的日子,我看到了群众对媒体、对记者的信任,但同时也看到了对记者的不理解。而最深的体会是现在媒体所面临的问题。

收视率作为电视媒体的一种参考指标,本来就未有多大的悬疑,问题是由此所引起的迷茫却颇有中国特色。收视率曾被理论界称为双刃剑,说的就是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正面实用功能,同时,若是舞不好,也会产生伤人又伤己的负面效应。作为电视工作者,要舞好收视率这把锋刃的双刃剑,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传播本质的内涵意义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第三,正确掌握收视率的科学方向。

如今,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成长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清除污染,净化育人环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是成人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有的媒体在市场化运作中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忽略甚至不顾大的方向,过渡商业化,娱乐化,滥清,凶杀,恶性犯罪一类强烈刺激青少年神经的精神充斥着荧屏,少数媒体人不信守职业道德,甚至堕落犯罪,使媒体的良知和公信力受到更多的质疑。事情的严重性、紧迫性不容我们丝毫懈怠。

这次时间过程中,了解了时政新闻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所以在采访报道中,能够着眼全局,分清形势,善于从政治上捕捉新闻点,并注意选择角度和创作手法,力求把严肃的主题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因此应注意会议报道要具体化,解说词要通俗化,制作手段要多样化。

传媒从业者应有社会责任意识。在肩负责任的类别方面,传媒从业人员与两个不同普通人的肩膀:一个肩负新闻的重担;另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重担。如果一个肩膀不担道义,不担负社会责任而麻木,另一个肩膀承担的报道新闻的责任意识再强,所产生的新闻作品即使迅速、真实、客观的标准去评价是无可挑剔的好新闻作品,也有可能给国家、给社会、给受众、给报道对象造成损害。

我们新闻媒体要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倡导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二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始至终,以群众为主体,了解群众,关注群众,尊重群众。

因此,作为新闻媒体人员,应坚守固有的职业操守,如实报道新闻,贴近生活,真实而认真地反映群众的心声,引领社会舆论朝一个纯净的环境发展。

扩展阅读: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 深入调查 调查所获取的材料是报告写作的基础。只有进行系统周密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取得报告所需要的具体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调查报告研究是一种基本功,这种基本功的扎实与熟练则有赖于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反复实践。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注意以下诸点:

(一) 必须具有正确的观点立场

(二) 必须具备谨慎勤劳的态度

(三) 必须掌握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1.准备阶段

(1)确调查的,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掌握思想利器。

(2)带着调查的目的,到有关单位查阅反映现实与历史情况的资料(如工作总结,图表数据、原始记录等)。

(3)拟定好切实的调查提纲,在提纲中列出调查的目的与要点,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2.调查阶段

(1) 开调查会

(2) 个别访问

(3) 现场调查

3.研究阶段

二、提炼主题 提炼的方法有二:一是接受上级机关或新闻机构的授意,带着这种意的大致框框,

到实际生活中寻求大致的印证。另一种提炼主题的方法是调查所获的材料,不能印证调查的初衷,却又别有中心,则要根据材料能反映的实质规定的意旨而提炼出为材料所固有的并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三、 观点材料统一 调查报告应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四、 布局合理 合理布局就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要匀称得当、完整严密。一般调查报告除标题外,正文大致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一) 导语

导语是调查报告的开头,是统领全文的部分,要简洁明晰、提纲挚领,其要旨,不能头重脚轻,拖泥带水,或者含含糊糊,莫知所云。一般开关不外乎简介调查情况(时、地、人、事)直接揭示题意、交代调查意图、提出调查问题、揭示事物大致规律等几种写法。

(二) 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中心重要部分,是决定调查报告质量高下与成败的关键部分。这部分要紧承导语。导语确立了主题,提出了问题,主体则要紧扣住主题,井然有序地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主体可以分几个大的部分与层次作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安排。主体要通过典型势力与重要的数据具体剖析,展开主题,揭示实质。

提纲挚领范文第10篇

一、抓住关键,设悬断课

中国古典小说的每一章回,往往结束在情节精彩紧张之时,给读者留下悬念。有时读者(或听书人)关心事态发展,人物的命运,达到如痴如醉、牵肠挂肚的地步。这种写书和说书的技法我们也可以也可以把它应用到语文教学的断课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抓住课程衔接和转换的关键,把断课这“节骨眼”,给学生留下悬念。如一位教师指导阅读《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一文,在引导学生完成了课前提出的教学目标后,下课铃响了。这时这位教师巧妙地断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图书馆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宝库,是一个搜集、整理典藏和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的机构、它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知识的摇篮、科学殿堂的台阶。同学们很想跃跃欲试,很想利用图书馆来开阔眼界,获取知识吧,那么怎样才能在藏书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中尽快查阅到自己所需用的书籍和资料呢?下一节课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找书的金钥匙—书目》将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像这种富有魅力的断课语,会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期盼中迎接下一堂新课。

二、启发思考,提问断课

本节课即将结束,教师设计一些承上启下或有助于巩固旧知识,并过度到下次新课所授内容的问题来断课,这种断课既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又便于下一节课新课自然起课。如对《第二次考试》一文教学时,在组织学生详细复述课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完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人物形象之时,下课的时间就到了,这时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断课:“同学们,这篇课文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才华出众、平的高尚的青年陈伊玲,她在关系到个人“终生事业”的第二次考试的紧要关头,置自己稳操胜券的复试于不顾,用自己参加救灾的行动,使公与私、红与专的关系得到正确处理,一个是专家学者,声乐界的权威苏林教授,他注重才华,更注重品德,他对选拔人才,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然而他们两个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呢?请同学们下去思考,下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这样的断课技巧既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又像架起了一座思维的桥梁,把新、旧课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概括新知、预告断课

断课时,教师预告下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并可概说精彩的片段和情节,这种断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求解新知的积极性。如上完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接近下课之时,可这样断课:“孔乙己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他的悲剧是不是就完全归于他一生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呢?不是的,在那样的社会,在科举制度无情的腐蚀和摧残之下,中毒至深的知识分子即使捞到了个秀才,甚至到中了举人又会怎么样呢?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范进中举》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们做了回答,下层知识分子范进同孔乙己一样都热衷于功名,把青春乃至大半生精力都浪费在应试和考场上,虽后虽然中了举人,但是没有由此而建立功业,反而因狂喜而发疯,失掉了全部精力,变成了一具真正的木乃伊。这篇课文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这样断课就如同“影视广告”,有助于调动学生求解新知的积极性。

四、提挚要点,结语断课

一节课即将结束,教师把一节课所讲授的知识要点用寥寥数语作结,有些运用性很强的课,断课时还可以把讲述的内容要点编成几句歌词或顺口溜,便于学生巩固记忆,象“标调口诀”,“句子成分划分口诀”等都很有利于学生较快记住知识要点。提纲挚领式的断课,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上一篇:调查报告提纲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