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5 12:12:43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一、思想上进,政治素质高。

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不断从思想上行动上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XX年11月17日,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后,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并引导身边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吸收了更多优秀人才。在过组织生活时,我积极向领导、老党员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之后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活动和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活动中,我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我每天坚持看报纸和相关杂志,了解国内外时事与政治,关注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本人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思想道德素质综合测评成绩居年级前5名,每学年均无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和受治安处罚。

二、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

大学几年来,我一直以 “勤奋务实、积极上进”作为自己的座佑铭。时时刻刻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每个学期,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因此,每学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每学期的学习成绩都能获得学院的一等奖学金;其中两次名列全年级第一,四次第二;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六级级英语考试;XX年通过河北省一级考试,熟悉掌握office软件。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由于自己是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平时和老师接触比较多,经常向老师同学反映存在的问题。针对同学们英语成绩不好的现实,我曾两次邀请北京新东方名师来我校作讲座,讲座现场爆满,同学们反映都非常好。当然这些只是过去奋斗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在我心中,这一路洒下的汗水,印证的只是刻苦勤奋带来的动力,梦想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丽,需要的则是更加的刻苦、加倍的认真。

三、学生工作兢兢业业,社会实践成绩斐然。

我一直在学生会等相关学生团体组织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合作素质和改革创新意识,能够极为恰当的把握各项工作的任务特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担任院学生会秘书长期间,参与组织多次大型活动,如河北省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闪亮之星”歌手大赛石家庄决赛,元旦晚会以及送毕业生晚会等许多大型文体活动。在担任校学生科协副主席期间,参与组织石家庄经济学院第一届学生科技活动周、校学生科协两周年庆典晚会、组织第二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立项和中期检查工作和第三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立项工作。XX年9月我被法学院领导任命为学生会主席,在此期间,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依据法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全新的工作思路带领新一届团委学生会成员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法学院辩论队取得了校“秋韵杯”辩论赛二等奖;在第十届秋季运动会上,获得入场式第三名;图书馆知识技能大赛团体亚军等等。这些都是法学院历年来在该项比赛的中的最好成绩,为法学院争得荣誉。同时在担任法学研究会会长期间,法学院学生第二届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就有7项,是全校立项最多的二级学院之一。并介绍同学在《河北学刊》等刊物上,仅XX年,法学院学生公开9篇。同时,多次组织同学去长安区人民法院旁听,并邀请有关法院来我校现场审判;并带领同学去河北省戒毒所参观;组织同学们参加模拟法庭工作等等,为法学研究会的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本人还多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XX年和XX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项目并获XX年和XX年的石家庄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XX任暑期大学生科技社会实践赴“南水北调”中线发源地团队副队长,深入“南水北调”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市口丹江口水库,进行调研,受到了丹江口市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调研成果受到当地有关部门采纳;XX年或XX年暑假在湖南省新邵县人民法院实行,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得到法院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四、科研成果突出。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网站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河南优秀大学生专题网站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弘扬优秀品质,充分挖掘、发挥我省优秀大学生教育资源的需要;是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宣传河南优秀大学生、大力宣传先进河南、树立河南大学生良好形象、树立河南人良好形象的需要;是激发榜样力量,用身边的优秀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的需要;是发挥网络优势,扩大河南优秀大学生和河南籍优秀大学生事迹的影响力、辐射面和持久性的需要。

河南优秀大学生专题网站建设,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条件。首先,具有创新思维,这是专题网站建设的前提。我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的工作具有创新思维,一直重视并富有创新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吸收了我省教育厅社政处不少的经验、意见和建议。其次,具有成熟的网络管理、运行经验,这是专题网站建设的基础。我省教育厅社政处具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经验,一是社政处“真理之窗”网站在社会各界有相当的知名度,已具有广泛的影响;二是省教育厅社政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工作并成功开展了全省高校“十佳网站”评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网站管理经验;三是河南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也具有成熟的网站运行维护经验。再次,涌现了富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大学生群体,这些资源是专题网站建设的关键。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省高校(河南籍)涌现出不少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河南中医学院优秀大学生群体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最后,具有高素质的队伍、运行良好的工作网络,这是专题网站建设的保障。我省成立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高校校报研究会,依托这两个组织,结成良好的工作网络。在省教育厅社政处的领导下,委托两个组织或一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来建设维护网站没有较大困难。

网站建设构想

河南优秀大学生专题网站建设的“关键词”的界定。“当代”,这个关键词隐藏在背后,是个动态的关于时间的概念,其历时性可以界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始点,其真正的着眼点在“当下”的共时性。“河南”,在这里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而是个区域概念,指的是“河南地区”,有两层意义,一是指生活在此,二是指出生在此。“优秀”,兼容广义、狭义两个方面,狭义是指受到厅级及厅级以上政府部门表彰的大学生,广义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经过社会媒体报道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的大学生。“大学生”和“河南”相联系,包含有两个含义,一是不注重出生地只注重学在河南,二是不注重求学地只注重生在河南,当然最主要的是前者。“网站”,指的是把河南高校优秀大学生和河南籍优秀大学生的事迹“数字化”,即网络化传播。

网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网站建设实行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统一领导,受委托的高校宣传部负责维护,各高校宣传部通力支持,全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校报研究会大力辅助的工作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各负其责;专题要专,专有特色”的工作原则。坚持结合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策略,使河南优秀大学生专题网的信息内容,既不重复各思想政治教育网的内容,也不游离主题,融思想性、教育性、新闻性、服务性于一体。

具体工作实践中,一要实行网站负责制。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是网站的主管、主办部门,受社政处委派建设并维护的某高校宣传部是网站的责任部门,负责信息上传,对社政处负责。二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受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委派建设并维护的某高校宣传部,有责任、有义务对网站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省内其他高校宣传部负有为网站提供信息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责任。三要实行工作例会制。每季度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信息工作例会,由受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委派建设并维护的某高校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向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汇报工作。四要实行工作问责制。对受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委派建设并维护的某高校宣传部、省内其他高校宣传部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高校校报研究会等,若有工作失误,社政处及时进行提醒,要求改进。

专题网站建设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数字化”――即网络化传播,能够跨越时空,影响面大,辐射力强;“专题化”――即优秀大学生事迹的集中传播,能够展示河南大学生的时代风貌,展现中原传统文化的魅力,记录当代河南优秀大学生的人生轨迹;“综合化”――即文字材料和照片材料及音像材料的综合、事迹材料和研究成果及社会评论的综合的需要。网站建设具有传播政策信息、宣传弘扬先进、营造舆论氛围、育人以及提供研究资料的功能,同时具有独特的延伸功能:网站建成运行一段时间后,可根据栏目出版专题系列丛书,作为省内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助读物发行,发挥其链条式的延伸功能。(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GH―011)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报编辑部)

十佳大学生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贫困生;资助;路径;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89-02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根本途径。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好农村和贫困家庭孩子教育问题,扶贫要扶智,治贫先治愚,想方设法解决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面临的实际困难[1]。2015年,《关于联合开展高校学生资助情况调查与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定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复核,并抽选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复核。将贫困生认定工作与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和工作体系,对改善高校资助工作现状,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精准资助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

(一)贫困生认定基本情况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基础。学校根据困难学生本人及所在家庭所能筹集到的奖金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困难和特殊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含一般困难)学生是指不能同时既提供学费、住宿费,又提供在校的生活费者,需要依靠贷款或其他资助完成学业。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指本学年学费、住宿费需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缴纳,同时需要资助维持在校期间生活费者。

(二)贫困生家访工作内容

为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加强家校沟通,宣传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学校持续开展贫困生家访调研工作,资助工作人员赴重庆、四川绵阳等西部城市,以及宿迁、连云港等江苏所辖区县的部分贫困生家庭进行了实地家访,截至2016年7月,一共走访3省(市)62个区县的贫困生家庭112户。家访对象以特殊困难的农村贫困生家庭为主,通过实地走访,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给予不同程度贫困生相应资助提供了参考依据。

1.家庭经济情况核查。通过实地考察贫困学生家庭成员组成、住房条件、收入来源等实际经济情况,了解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对所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等级进行复核,为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提供真实依据和有效参考标准。家访对象绝大多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苏北地区及其邻近区域,经济情况相对落后;从家庭户口类型来看,19户为城镇户口,93户为农村户口,受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等因素的限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2.工作调研及政策宣传。通过实地与受访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加强对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的宣传,探访学生及家长对国家、学院及学院相关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鼓励学生争取获得更多的奖学金和其他渠道的资助。在与家访对象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以及学校资助工作的了解情况存在差异。学生或家长对资助政策比较了解的约1/4,绝大多数了解自己所获奖、助学金;学生对资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中,近1/10的学生希望可以通过更多渠道加强对资助政策的了解。因此,工作人员在家访过程中加强了对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的宣传,重点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及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

(三)家访调研结果

1.困难等级认定结果准确度。112名学生中,共有低保家庭10户,单亲抚养的有11人。家庭人均年收入0.3万元以下的28人,家庭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72人。多数农村家庭的房屋破旧、家具简陋,城镇家庭的房屋装修简单、电器和家具较陈旧;从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与困难等级认定结果相一致。

2.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家访情况来看,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父母收入低、家人中有患病、家中上学子女多、家中有零收入的老人需要赡养、家中有欠款以及家庭受自然灾害使家庭财产损失较重。从整体来看,81%的家庭经济困难原因是父母收入低,其次是家中有人患病,比例超过50%。此外,家里有零收入的老人需要赡养、上学子女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也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合计比例约50%。家庭经济困难往往由多个原因共同组成,53%的家庭贫困原因为二项,24%的家庭贫困则由三项及以上原因组成。

3.突发性事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部分家庭遭受了对家庭经济影响较大的意外情况,42户家庭发生意外事件共57项次。其中,出现家人去世、伤残情况的25户,受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12户,其他意外情况主要有意外事故、下岗、投资失败等。这些突发性事件均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甚至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路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认定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资格认定是否公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制度的公平与否[2]。做好家庭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对于有效合理公正地分配使用有限的资助资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3]。

(一)健全贫困生认定体系

1.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为更加科学地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应明确流程、细化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学生经济状况认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研究,结合上级提供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在实地家访过程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围绕学生户口类型、生源地、父母职业等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家庭收支情况等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校贫困生认定综合评价体系,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认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实行贫困生资助数据动态化管理。为确保资助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应是一个保持基本稳定的信息库,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家庭因突发事件等情况而使家庭经济状况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贫困生信息库应该实行动态化管理模式,即在每学年或学期初进行认定审核,形成贫困学生信息库,掌握所有贫困学生所获资助的基本信息,调研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情况,同时通过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建档立卡情况,确保每一名贫困学生能够及时、足额获得相应资助。

(二)强化资助工作监管力度

1.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一支以校级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学院辅导员为主体,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辅助的资助工作队伍,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思想上重视贫困生认定和资助工作,依据认定流程和材料来进行综合认定。同时强化资助监管工作,使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资助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研究,健全和完善学校资助育人体系。

2.探索参与式资助项目。参与式资助是以新时期教育发展为背景,以提高学生资助质量为核心,以资助项目管理为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来推动实施的资助管理新模式。开展参与式资助项目应坚持阳光操作,并借助资助社团提供的感恩、实践等育人平台[4],探索资助育人的路径,实现以资助育人效果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参与式资助在给予学生资金和物质帮扶的同时,还给予了学生认知上的指导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互动,在支持学生成长的同时,通过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他们积极乐观地度过大学生活[5]。

(三)开展资助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诚信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对国家资助政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诚信教育为主体,组织开展毕业生诚信还贷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诚信意识,传递青春正能量。通过新媒体和“资助诚信”专题网站等宣传平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申报及还贷过程中坚守诚信准则,确保精准资助工作实效。

2.加强感恩励志教育。积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评选“十佳学生”、开展资助系列主题征文活动,将优秀贫困生事迹材料汇编成册予以表彰宣传,树立典型,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励志勤学的氛围。并推进受助学生感恩教育,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义务实践工作,将感恩励志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和贫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

三、展望

实现贫困生精准资助,重点在于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度。目前的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开展贫困生家访核查工作时,选择便利抽样法的形式,其随机性较大,不能完全体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开展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研究,通过与资助工作者访谈交流、贫困学生家访及问卷调查等途径,探究促进资助认定工作公平、公正的对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体系,进而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资助。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入 学习贯叵敖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 贯彻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 报,2014-09-10.

[2]吴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及 建议[J].高教探索,2010,(2).

[3]蔡红建,薛单,王兵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 题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4]彭益全,宫佳,包小萍.高校资助社团的育人功能研究与 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

上一篇:大学生标兵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巾帼标兵岗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