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4:41:29

生药学论文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该门课程开设在药学专业中,并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笔者结合学生需要找工作或继续深造的现实需要,在课程开始,就结合该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就业形势做了明确的介绍。近年来专业生药学学生培养较少,处于相对冷门阶段,而随着中药产业不断扩大,中药材的用量和价格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企业单笔药材的采购数量和金额也随之不断上涨,药材的真伪及质量的优劣成为摆在药品生产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没有大量优质药材做基本保证,企业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药品。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出重金聘请具有扎实生药学背景的人员为企业药材采购把关。由于生药学具有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特点,所以在职位竞争中具有优秀药材鉴定能力的本科生与理论能力较强但对药材实际辨别能力较弱的硕士甚至博士相比,并不处于劣势,相对职位竞争能力较强。而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我们也积极引导他们向生药学方向发展。通过对于生药学学科特点、就业、深造前景的介绍,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于生药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提升。

2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1使用多媒体教学生药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有大量的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以前在课堂上教师仅凭课堂讲授很难讲清其特点,而课本上大多为墨线图,彩色图片较少,不够生动,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准确理解。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合理使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原植物图片、生药图片、饮片图片、粉末及组织显微图片,可丰富课堂内容,使内容进一步直观化。如讲到党参的“狮子头”,黄芪的“心”,苍术的“朱砂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术语时,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理解这些术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生药特征性状制成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课堂上只需稍加说明学生就能轻松的理解这些内容且印象深刻。对于贵重药材的真伪鉴别,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天麻是一种名贵而常用的中药材,价格比较高,市场常以芭蕉芋、马铃薯、紫茉莉、大丽菊、商陆、山芋及多种兰科植物的块根冒充天麻药用。通过大量特征图片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天麻的真伪一目了然。在使用图片的同时,我们也制作了大量的视频小短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尊重并突出传统鉴别心得古代劳动人民在药材鉴别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注意到生药材鉴别存在要点散乱,内容枯燥,不便记忆等问题。为此古人进行了非常言简意赅的总结,归纳为“歌诀”或经验术语。该部分内容在一般的生药学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作为了解内容来处理,对学生教学通常是一带而过,但这恰恰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时至今日,其中大部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如描述野山参的“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贝母类生药的“大贝单瓣似元宝,珠贝元宝瓣合抱,松贝粒小怀抱月,青贝扁圆开口笑,炉贝圆锥有黄斑,平贝上下两面凹,贝母鳞茎皆分瓣,若不分瓣是假冒”;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等等,这些歌诀或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或几句,却朗朗上口,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学生对药材的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对“歌诀”或经验术语需要熟记,将其从考察内容提升到必考内容,增强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记忆。

2.3将实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往的参与局限于实验课上,我们引入讨论课程,在每个章节的理论及实验课程完成后,学生以5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将该章节所有重点介绍的药材按优质真品、伪品、混淆品以及劣品打包后分发到各组,要求学生不仅鉴别其真伪,更要鉴别其品质优劣,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证据。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各组之间相互打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使得学生对于本章介绍的重点药材有了非常难得的深刻理解。

3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

3.1调整实验课教学内容大幅度调整了实验课的比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达到了1∶1,在实验的安排上由于在前期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药材性状及显微实验,所以在生药学实验中适当减少了该部分内容在实验中所占比例,增加介绍药典中常用其他的鉴定方法,如药材的灰分、水分检测、薄层扫描等,同时积极与药学其他专业展开综合实验,比如在天然产物化学经典的《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实验》中,首先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槐米药材按照药典收录该药材中包括的性状、鉴别、检查等各项下要求的指标进行检测,确定药材真伪及品质是否达到药典要求。

3.2配备生药学标本室遵照教学大纲并结合职业药师考试的要求,配备了包括根茎类、茎木类、皮类等各大类型的二百多种生药标本,完全对学生开放。同时增加常用伪品,劣质药材标本,达到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的效果。并在学期期末之前专门抽出两周时间,将所有药材都拿出来,要求学生强化掌握所有药材的鉴别要领。

4对于实践教学的引入[2]

在理论及实验教学之外我们结合生药学自身特点,积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药用植物园是生药学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实践基地,我院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建立了生药学实习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的雄厚理论及实践平台,邀请植物园研究员对药用植物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和掌握药材各生长期的植物形态特征,增强了感性认识,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想了解这些药材的求知欲望,焕发其极大的学习热情。虽然药用植物园的生态环境与天然药材的生长环境有些差别,但经常、随时地观察药用植物的形态、不同生长期的特点,使生药材原植物的讲解更加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药材的形态特征,培养野外认药的技能,以具备特殊条件下利用天然药材的能力。同时还开展了实地拉样方测产量等简单的野考活动,使得学生对于野考活动有了基本的认识。

5小结

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的引入,实验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原本呆板的生药学理论及实践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大大地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汉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黄宝康,秦路平,郑汉臣,等.药用植物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1):34.

【摘要】目前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着内容重复单调死板等明显不足,多媒体以及讨论式教学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生药学课堂教学质量,实验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的加强为生药学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对生药学教学的有益补充。以上几点的结合可大大地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提前将下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熟悉,明确课堂重点与难点,在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的问题上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指定课堂讨论的方向与内容,提前考虑到学生课堂上将要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精心的准备与指导,使得学生有目的的去讨论,本堂课的难点与重点,尽量让学生课堂上自己解决问题,如遇到学生自己无法解答的,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指导,以便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能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培养自己解决的能力。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对课上的问题进行总结,给予学生以明确的答案。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引和启发中有意识的对问题进行思索、探究,使得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得以解决。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观点,组织讨论,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能够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会产生自助、探究、协同性的学习效果,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该方法,以学生为为主,尽量让学生的主动学习代替传统的教师的被动授课。在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课前通过备课,查阅文献资料提出问题,并告知学生。学生则需要根据问题进行教材的阅读,文献的查阅,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课堂上,教师则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大范围的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最终由代表发表小组意见,待每个小组的意见发表完毕,不同组之间可以进行,自己观点的辩解,以便查找自己与对方在知识上的不足。最终由教师对问题进行小结。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地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并且能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及时察觉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同时,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观点的能力。这些将对今后在药学相关的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础。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该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教师于教学中提出生药学的经典案例,而且通过一定的语言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对该案例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进一步对案例进行讲解,讲解该案例的产生的原因,问题的关键以及案例中的人物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类似的案例,来考察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让学生模仿案例自主的解决并探究问题。该方法的优势是能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4实践教学法

建立一个药用植物园,让学生在其中栽培药用植物,从药材的播种开始就安排学生定期进行生长观察,了解熟悉生药的生长习性、采摘时节以及保存时注意事项等等。提供一定的生药标本,让学生通过看、闻、摸、尝,以增加感性认识,突出生药性状鉴别要点。该方法能够弥补生药教学中模式单一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缺陷的问题,锻炼了学生辨识、采集、压制处理、标本制作以及查阅文献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对生药学的认识。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分别收集了四川、陕西、重庆等产地的决明CassiaobtusifoliaL.原植物和种子,以及广西、成都中医药大学苗圃的小决明CassiatoraL.原植物和种子。药用植物和药材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

2方法与结果

2.1原植物鉴定

2.1.1决明

CassiaobtusifoliaL.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1~2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2~4对,在下面两小叶之间的叶轴上有针刺状暗红色腺体;小叶倒卵形,长1.5~6.5cm,宽0.8~3cm,先端圆形有小突尖。花成对腋生;小花梗长1~2.3cm;萼片5,分离;花瓣5,黄色,倒卵形,长约12mm,具短爪;发育雄蕊7。荚果条形,长15~24cm。种子多数,菱状方形,淡褐色或绿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各有一条线形的浅色斜凹纹。花期7~9月,果期9~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等地。

2.1.2小决明

CassiatoraL.与决明形态相似,不同点为:植株较小,臭味较浓。下面两对小叶间各有一个腺体;小花梗,果实均较短;种子较小,两侧各有一条宽广的浅黄绿色带。分布于中国台湾、广西、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野生或半野生。生于村边、路旁、荒地等土壤肥沃处。

2.2药材性状鉴别

2.2.1决明

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形似马蹄,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中间有多处弯曲。气微,味微苦。

2.2.2小决明

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皮棱线两侧各有一片宽广的浅黄绿色带。子叶呈“S”形折曲并重叠,中间无弯曲。

2.3显微鉴别

2.3.1组织鉴别

决明:最外为厚的角质层,表皮为一列栅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在细胞1/2和下1/3处各有一条光辉带;其下为一列支持细胞,略扁状厚,相邻两细胞间有大的细胞间隙;内方为6~8列营养层薄壁细胞,越向内越狭长,内含酸钙簇晶,直径7~14μm;最内一列种皮细胞排列整齐,长方形;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糊粉粒。子叶为单面叶,上下表皮均为一列排列较整齐的细胞,且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细胞大;栅栏组织为两层圆柱状细胞,靠近上表皮的一层细胞较下层细胞长;海绵组织细胞椭圆形,靠近栅栏组织部分细胞呈类圆形,排列较为整齐,可见细胞骤小聚集成簇现象。见图1~2。

小决明: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为15~23μm,部分支持细胞呈葫芦形,营养层细胞5~6列。见图2~4。

2.3.2粉末鉴别决明:粉末黄棕色。①角质层碎片透明,表面可见波状弯曲的网状花纹。②栅状细胞侧壁不均匀加厚,表面观细胞多角型,壁厚。③支持细胞侧面观呈哑铃状表面观多角形,并可见上下两层同心圆。④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存在于子叶、种皮薄壁细胞中,直径7~14μm。⑤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糊粉粒。见图5。

小决明:粉末绿棕色。①角质层碎片较少,表面观可见多角形网状花纹。②部分支持细胞表面观不见两层同心圆,内为一不规则类圆形胞腔。③草酸钙簇晶较多且大,直径15~23μm。见图6。

3讨论

决明和小决明药材在性状和显微结构上大体相似,但仍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表1决明和小决明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对比(略)

在收集的商品药材中,决明和小决明的种子常常混杂在一起,其中小决明的种子仅占很小的比例,二者性状相似,因而易混淆,鉴别二者最重要的依据是种子棱线两侧为条形凹纹还是宽带。

本文首次发现了决明子子叶细胞中的海面组织有细胞骤小聚集成簇的现象,且在决明的种子中排列较为规则、多见,而在小决明中则较少见,是否可以将此作为二者区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决明和小决明在显微结构上大体相似,都有角质层、栅状细胞层、支持细胞层、营养层、胚乳及子叶。子叶为单面叶,叶中有两层栅栏细胞等,但在其形状大小、数量上仍存在着差异,可以利用这些显微特征来鉴别,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草酸钙簇晶和支持细胞。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8.

【摘要】目的对决明CassiaobtusifoliaL.和小决明CassiatoraL.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其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鉴定的方法对决明和小决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决明和小决明在生药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结论通过对决明和小决明的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对比,能很好地区别决明和小决明。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仪器与试剂

CX-41OLYMPUS显微镜(日本)、游标卡尺(上海量具刃具厂),水合氯醛、稀甘油等均为分析纯化学试剂。

1.2材料

毛秀才药材及原植物均采集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赶子溪村,经梅树模副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显脉旋覆花InulanervosaWall.。

2方法与结果

2.1原植物形态

毛秀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高20~110cm。根茎粗短,密生多数根;根肉质,暗褐色,粗2~5mm。根茎部有白色毛茸。茎直立,单生或少数簇生;全部被开展的上部被极密的具疣状基部的黄褐色长硬毛;上部或从中部起有细长分枝。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基部叶较小;下部和中部叶长5~10cm,宽2~3.5cm,下部渐狭成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有浅或明显的锯齿,上部急狭,先端稍尖,两面有基部疣状的糙毛,但叶脉在下面具有开展的长密毛,侧脉4对,几乎与下部叶缘平行;上部叶小,无柄。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或少数排列成伞房状,径1.5~2.5cm,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长6~8mm,总苞片4~5层,总苞片下端2/3绿色,上端1/3紫色;外周舌状花较总苞长2倍,舌片白色,长8~9mm,线状椭圆形;中央管状花花冠黄色,有尖卵圆三角形裂片;冠毛白色,后稍带黄色,长4~6mm;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2深裂。瘦果圆柱形;有细沟,被绢毛。花期7~10月,果期9~12月[1]。

2.2药材性状

2.2.1根

根状茎短,不规则形,上有多个茎痕,大多着生许多灰白色毛茸;下有10数条须根,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长10~20cm,直径1~3mm,常扭曲,具皱纹。易折断,断面有淡黄色的心(木质部),常从形成层处与皮部分离。味苦、辛、辣[1]。

2.2.2茎

茎圆柱形,直径可达0.5cm,枯绿色或褐色,密被锈色柔毛,具有少量腺毛。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明显的髓部,类白色,疏松,有的成空洞状。味辛辣。

2.2.3叶

单叶互生,无柄或几无柄,广披针形至倒长卵形,干燥叶叶缘向叶背卷缩,长5~9cm,宽2.5~3cm,边缘浅锯齿,两面均被黄色毛,叶上表面绿色、有少量腺毛,下表面绿白色、偶见腺毛。味苦辛。

2.2.4花和果实

干燥花序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1cm,多松散。总苞片下端2/3绿色,上端1/3紫色,外周舌状花白色,雌性,顶端3齿裂;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顶端5齿裂;花冠外具有冠毛,灰白色,长0.4~0.6cm;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2深裂。瘦果棕褐色,圆柱形,很小,长约为0.5mm;有细沟,被绢毛。

2.3显微特征

2.3.1根根的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木栓化,常脱落;木栓层由7~20余层扁平细胞组成,木栓组织外缘有的破裂;皮层宽广约占总面积的3/5,皮层薄壁细胞大,内皮层明显;皮层、近内皮层处散在石细胞群,石细胞长56~105μm,宽35~81μm,皮层油室由4~9个细胞组成,油室直径18~122μm,细胞中含有淡黄色或棕色的油滴;次生维管束外韧型,不发达,韧皮部与木质部较窄;髓部小,射线明显(见图1)。

2.3.2茎茎表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细胞内有黄色内含物;非腺毛多由3~16个细胞组成,长465~4745μm,宽32~70μm,壁厚3~5μm,有的细胞中部狭小;具有少数腺毛,长116~350μm,腺头淡黄色,由1~2个细胞构成,腺柄有10~20个细胞。

茎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1列,略呈长方柱形,外被角质层,偶可见非腺毛,具腺毛,腺头1~2个细胞,腺柄有10~16个细胞;皮层较宽,由10~15列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导管3~7列,径向排列;射线宽窄不一;髓部较宽,细胞较大,约占茎的2/5(见图2)。

2.3.3叶叶上表皮:表皮细胞为类长方形、不规则形的扁平细胞,非腺毛由7~13个细胞组成,长1070~2253μm,直径25~35μm,壁厚3~4μm,少数细胞中部狭小;具有少量腺毛,长105~210μm,腺头淡黄色,1~2个细胞,腺柄8~13个细胞;气孔不定式,保卫细胞肾型(见图3)。

叶下表皮:表皮为类长方形、不规则的扁平细胞,较上表皮细胞薄;非腺毛多由3-11个细胞组成,长238~2214μm,直径24.5~37μm,宽3~4μm,有的细胞中部狭长,有的呈竹节状节间膨大。腺毛少见,腺头1~2个细胞,淡黄色,腺柄9~17个细胞,长63~203μm;气孔为不定式(见图4)。

叶横切面:表皮由1列细胞构成,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较大,下表皮细胞排列不甚整齐,可见气孔、多细胞非腺毛、腺毛;栅栏组织1列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7~9列,排列较疏松;中脉维管束双韧型,位于中脉中下部(见图5)。

2.4花粉末特征

粉末淡黄白色。具有非腺毛碎片,子房壁含有大量的单细胞非腺毛,少数为多细胞非腺毛,两个并生或单生;长352~1070μm,宽14~16μm,壁厚4~7μm;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5~35μm,外壁较厚,有锥状尖刺,壁厚2~4μm,具3个萌发孔,向内凹陷;冠毛灰白色;草酸钙柱晶主要存在于花冠与子房壁,长14~51μm,宽3~9μm(图6)。

3讨论

毛秀才主要的生药学特征有:茎、叶、总苞片密被黄色毛茸,根茎部有白色毛茸,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基部叶较小,边缘中部以上有浅或明显的锯齿。显微特征为叶、茎的表皮具有多细胞非腺毛和腺毛;叶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双韧型;根的横切面在皮层可见石细胞群间断连续成环和分散的油室,内皮层明显;花的粉末中可见非腺毛细胞碎片、花粉粒和草酸钙柱晶。

同是显脉旋覆花,作为侗药毛秀才的功能与作为中草药威灵的功能相差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作为侗药能用于跌打损伤,可缩短骨折愈合的病程,而作为中药主要用于治风湿,其药效有待药理学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2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39.

[2]萧成纹.侗族医药探秘[M].长沙:湖南岳麓书社,2004:46.

【摘要】目的为鉴别、研究和开发侗族药物毛秀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方法观察毛秀才各器官。结果毛秀才的茎、叶、总苞片密被黄色毛茸,根茎部有白色毛茸,叶的横切面可见双韧型维管束,根的皮层可见断续排列的石细胞环,内皮层明显;花的粉末中可见草酸钙柱晶。结论以上性状和显微特征对毛秀才具有鉴别意义。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刺玫根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

Abstract:ObjectiveToofferabasisfortheidentificationandutilizationofRadixRosaDavuricum.MethodsTodistinguishitbyitssourceandproperty,microscope,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ResultsThepharmacognosytheorysystematicallyofRadixRosaDavuricumwasassayedforthefirsttime.ConclusionThemethodcanbeusedtocontroltheRadixRosaDavuricumquality.

Keywords:RadixRosaDavuricum;Source;Property;Microscope;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Identification

山刺玫根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davuricaPall.的根,又称野玫瑰根。产于长白山区各市县,分布我国东北、华北[1],具有止血及广谱抗菌作用。用于治疗经血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胃功能失调、膀胱炎和肾炎等。并见山刺玫根煎剂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报道[2]。

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可知,过去对山刺玫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山刺玫果的研究,而有关山刺玫根的研究报道很少,已有报道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制剂工艺方面,未见有关生药学方面的报道。本实验首次对山刺玫根进行了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并系统地对化学成分做了预试,结果显示山刺玫根中含有鞣质、三萜皂苷、有机酸、黄酮、氨基酸、蛋白质、还原糖、酚类、蒽醌、生物碱、强心苷类成分,与文献报道[3]相符,为山刺玫根的鉴定及建立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1材料

1.1药材来源原料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davuricaPall.的干燥根,于200605采于吉林左家。地上部分经我校药用植物教研室张景龙教授鉴定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davuricaPall.。

1.2仪器与试剂XSZHS7光学显微镜;KTC921EC彩色摄像机(北京杰伟世视音频设备有限公司);LEICACM1900冰冻切片机(德国);FZ102型植物粉碎机(河北黄骅市振兴电器仪器厂);硅胶G(160目~2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苏丹Ⅲ;间苯三酚;浓盐酸;氯化锌碘;石油醚;正丁醇;氯仿;醋酸乙酯;甲醇;乙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95%医用酒精。

2方法

2.1横切面制片取新鲜药材不同部位,用冰冻切片机切成3~5μm的薄片,用间苯三酚-浓盐酸试液、苏丹Ⅲ试液、氯化锌碘试液等进行染色,做成临时制片。

2.2粉末取药材洗净,烘干,将干燥后的药材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髓部分离,分别粉碎过80目筛;另取干燥药材粉碎过80目筛,备用。

3原植物形态及鉴定

3.1原植物形态山刺玫为落叶灌木,高1~1.5m。根粗长且坚硬,暗褐色。枝暗紫色,小枝及叶柄基部常有成对的皮刺,刺弯曲,无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宽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cm,宽0.8~1.5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近中部以上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灰绿色,有白霜、柔毛和腺体;托叶大部分附着于叶柄上,边缘、下面及叶柄均生腺毛。花单生或2~3朵聚生,径约4cm;花梗有腺毛;萼片5,狭披针形,先端有时散生腺点,宿存;花瓣5,深红色,全缘,有香气;雄蕊多数;雌蕊多数,包在坛状花托里。蔷薇果球形或卵圆形,径1~1.5cm,红色,内含多数瘦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1]。见图1。

图1山刺玫原植物图(略)

3.2性状鉴定山刺玫根呈圆柱形,常弯曲,直径0.5~3cm。顶端多常有残留的茎基,表面暗褐色,粗糙,具多个细根或细根痕。木栓层易脱落,脱落处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具纵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薄,黄棕色,木质部较大,浅黄色或浅棕色,具放射状纹理,髓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见图2。

图2山刺玫根性状图(略)

3.3显微鉴定

3.3.1横切面木栓层细胞多列,黄棕色。栓内层为数列扁平细胞。韧皮部间隔有木化纤维束聚集,壁甚厚。形成层不甚明显,呈环状。木质部占大部分,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均木化。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周围薄壁细胞较少,多为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宽1~10余列,其中部分薄壁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髓部较大,部分细胞纹孔较明显。个别侧根韧皮部纤维散在或聚集,中央无髓。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见图3~5。

图3主根横切面图(×40)(略)

图4个别侧根横切面图(×40)(略)

图5薄壁细胞(×400)(略)

3.3.2粉末棕黄色。木纤维几乎无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壁厚,胞腔较大,有稀疏圆形纹孔。直径10~20μm。韧皮纤维黄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壁甚厚,胞腔较小或不明显。直径10~30(~40)。木栓细胞黄棕色、红棕色或无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淀粉粒较多,单粒卵圆形、长圆形、类圆形、肾形,直径3~8(~10)μm,脐点点状、条状、星状,位于中心,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6分粒组成。导管多破碎,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50(~70)μm。草酸钙方晶,直径10~40μm。木薄壁细胞无色或黄褐色,多为扁平长方形、方形,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见图6。

3.4理化鉴别

3.4.1预试液的制备

3.4.1.1水提液将山刺玫根剪碎,称取10g,加水煎煮2次(2h,1h),合并滤液,浓缩至1∶1,备用。

3.4.1.2醇提液称取该药粗粉20g,加95%乙醇浸泡过夜,回流提取(2h×2),过滤,按文献[4]处理方法制备出醇提液,备用。

3.4.1.3石油醚提取液称取该药粗粉5g,加50ml石油醚(沸程60~90℃),放置过夜,超声2h,过滤,滤液挥干,备用。3.4.2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山刺玫根中含有糅质、三萜皂苷、有机酸、黄酮、氨基酸、蛋白质、还原糖、酚类、蒽醌、生物碱、强心苷类成分。

图6山刺玫根粉末图(略)

4讨论

由于国内外未见有关山刺玫根的生药学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在做粉末鉴定时首先采取了分部鉴别的方法,以确认各粉末特征的存在部位。最后对全药材进行鉴别。

由于山刺玫根药材坚硬,木化程度非常高,故采用了冰冻切片法对横切面做了临时切片,并采用显微化学反应方法进行染色鉴别,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快速,染色清晰,并可解决滑走切片法中易碎片的问题,对该药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该药材为双子叶植物根类,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类没有髓部,但该植物根有明显的髓部。个别的侧根,木质部分化到中心,不具髓部。

山刺玫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实验对山刺玫根进行了性状及显微鉴定,并对化学成分做了系统的预试,为建立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了依据。但目前国内外对其根类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山刺玫根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其丰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严仲铠,李万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0.

[2]白丰沛,李玉环,王景华,等.野玫瑰根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增强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8(增刊):21.

[3]黄文哲,李玉环,李宗利,等.野玫瑰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8,21(1):17.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6篇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其能力的培养则需以岗位的需求为标准,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或进行项目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都应符合岗位的要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药学服务相关岗位的适应情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学服务观念

药学服务人员是专业技术服务型人才,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患者,是大众。而传统的药学服务思想无论在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只是以“药物”为中心,医院药房主要表现为收方、审方、取药、核对与发药;而社会药房则表现为药物的推荐与销售,整个过程忽略了人的存在形式是“社会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愈发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医师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而是更加关心这些药物怎么用是安全的、是有效而经济的。由此,传统药学工作模式的打破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发药供应”的传统认识,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的药学服务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树立“零距离”服务患者的意识,避免因自身过失对患者产生伤害。

(二)开发整合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课程开发与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职药学专业教育一直不断进行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特别是主要以化学课程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等,主要是为培养药物制剂、检验分析或药物合成人才服务的;而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单化,缺乏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模式的培养;还有考核方式不够完善,有些考核制度甚至和工作任务完全不搭边,已经脱节了。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它决定了高职办学特点,因此,高职药学现在面临向药学服务方向发展的机遇,在进行专业调研之后,我们要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与整合,删减部分侧重于药物基础研究的化学课程,正确处理药学与化学、临床和护理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其具体设置可分为几个模块,包括生物医学、药学科学、临床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在工作内容上进行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需包括用药咨询、合理给药方案、普及用药知识等。其中《药学服务技术》是根据岗位需求新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组通过到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进行课程调研,结合药学服务技术岗位,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探讨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另外以前学生学习调剂与处方时,均是安排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学习,但该内容主要是针对药师工作而设置,其实践环节应该是在药店或医院药房完成,故造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矛盾,需要进行整合。其总体目标是为了缩短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药学服务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一根粉笔一黑板字的教学方法,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灵活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如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在药学服务能力提高中,角色扮演以药物咨询模拟和现场操作为中心任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体验“准药师”的职业环境。通过综合训练,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三)培训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药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利进行是保证药学服务质量的根本。通过认真聆听,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情况,有利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培训药学生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上主要采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展示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交替等方式进行。

1.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心理学》等课程

药学服务则是以患者为对象,即“社会人”,以药物治疗为核心。其包含的药学服务项目如:处方药推荐与销售、医师处方调配、用药指导、用药追踪/疗效管理、小区健康教育、规划药学服务方案等,这些项目要求药师具备的技能包括医学与药学知识、用药指导技巧、用药追踪流程与方法、咨询式沟通技巧、建立信任与关系技巧、简报与演讲技巧、规划/领导技巧等。即合格的药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还需要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医院及社会药房优秀药师、礼仪老师授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谈话技巧、学会聆听、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及投诉应付等。除此以外,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2.设计情景剧,学生自编自演

我们结合工作岗位设计相应的药学服务情景,根据项目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设计,编写用药咨询、药患沟通等剧本,由专业教师指导,并进行扮演排练演出。另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院医药学社等社团活动走进社会药房,观摩药师工作程序,并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等。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了的综合素质发展,获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校企合作,扩展服务领域

近年来,通过立足本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本专业与湖北心连心药房、武汉九州通、杭州天天好等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项目,如社会药房建立药历,即用药档案,对患者进行追踪服务,这是以前药学服务中所没有的项目,如今在很多社会药房都已经顺利实施,这种改变是服务领域扩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校企合作,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扩展了药学服务的领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领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积极探索有个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适的调整,及时解决学生在用药咨询中关于药品应用和人际沟通的困惑。授课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为主,尤其是在实训环节,对学生的情景设计和“问病卖药”角色扮演尽量给予否定性的判断。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交流能力和实践经验,要利用寒暑假走进医院药房或社会药店,多学习,多实践,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药学生要主动汲取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渗透职业行为准则,培养接受他人、尊重他人并肯定他人的礼仪态度等,这些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同时,药学生要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地走出教室,积极地进入实训、见习或实习场所,多参与实践性的训练项目,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来逐步适应岗位要求,以防出现毕业后再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工作的情况。

(三)环境因素

专业文化氛围、实践场所条件、信息技术支持等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构建药学服务的环境,需要不断完善实践场所条件。如设立模拟药房,模拟药房内设置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处方区还需要有咨询区和医药健康信息区,这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扮演患者的学生一进入到模拟药房,就清楚明白处方区设置有咨询场所,就会想到找药师咨询;另外,扮演药师的学生必须要配戴胸牌,以区分于一般营业员,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根据新形势下药学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药师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如收集、整理各类药品信息等,所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支持与否也是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

三、结束语

高职药学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任务,即培养合格的药学技术型人才。新形势下,药学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是评价高职药学教育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职药学专业的师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只有参考有益的发展经验,及时调整适合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改革,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药学教育的目标。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7篇

本文作者:李书华雷开菊工作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1.缩减传统基础实验生药学的传统基础实验主要以药材的鉴别为主。采用的鉴别手段主要是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7]。这两种鉴别方法需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掌握。尤其是形状鉴别更是需要大量实践,否则对于生药的真伪鉴别和优良度鉴别无从谈起。但这些对于生物技术和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且生药学仅仅是这两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故在有限的实践教学学时里适当缩减传统的基础实验显得非常必要,这样能将更多的学时用于开设其他有针对性的、更适合专业发展的生药鉴别实验。2.增加实用型实验生药学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能鉴别生药,并能评价生药的优良度。依靠性状鉴别有许多缺陷。能否找到一种不需要太多的经验又能准确判断生药真伪和优良度的实验方法呢?那就是薄层层析鉴别法。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当的对照物(对照品或对照生药)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或主斑点作对比用以进行生药鉴别。中国药典(1995年版)用本法已鉴别品种419种。但在配套的实验教材中生药的鉴定仍以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为主,而薄层色谱法则仅仅作为常用技术予以介绍。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大通过薄层色谱法来鉴别药材真伪的力度,以及通过薄层层析比较有效成分斑点大小来判断生药的优良度。购买标准药材和药材有效成分的标准品,通过薄层色谱法看是否具有相同主要成分来判断生药的真伪,这一检验方法不需要太多经验,且判断准确。尽管生药形状有差异,但只要按照规定的实验程序做出了相同或相似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则可以快速地判断出生药的真伪,并且可以通过有效成分斑点的大小来判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从而判断生药的优良度。此外,薄层层析法所需设备很容易满足,方法简单快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类实验,这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强。3.综合性、设计性的具体应用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典型的智力创新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是学生学会一定的科研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举措和手段。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针对生药学的特点,这类实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让学生对混合药材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一一归类、鉴别;二是设置一些易混品,尤其是伪品。由于有些生药外形类似,仅仅靠性状鉴定有难度,实验中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把正宗的生药鉴定出来。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极大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1.中药材科技园的参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来拓展学生课堂外的视野。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设有中药材科技园,其中种植了数百种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药材,栽培品种还有GAP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中药材栽培的注意事项,学习栽培常规技术,可以增进学生对药材的真实认识,了解从苗期到采收期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尚未采收药材的感性认识,为他们能正确识别生药奠定基础。2.野生药用植物认知实习峨眉山与我校仅相距30公里,这为我们安排学生野外实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峨眉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很大,为植物生长创造了各种小环境。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多达1655种,分属212科,868属,其中药材406种,如川黄连、川木通、川牛膝等;民间药888种,如岩白菜、朱砂莲、雪胆等;稀有、珍贵的药用植物有101种,如口暗紫贝母、峨眉黄连等。因此,峨眉山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资源的宝库。在考虑本课程课时的同时,与其他野外实习课程合并,可让学生在峨眉山进行2至4天的野外药用植物认知实习。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是教与学的互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通过野外实习让学生对中药的生长环境、植株外形特点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将课堂所学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使得课内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通过野外爬山来进行药用植物认知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3.中药材公司的实习生药作为药用上市流通时与野生或栽培时的外形有很大的变化。因为药材一般要通过炮制才能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有些药材外形、色泽等变化极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对这些药材有明确的认识呢?通过到中药材公司实习就变得非常必要了。我院与乐山市中药材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传统。乐山市中药材公司现经营中、西药品3000多种,中药饮片800多种,是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由于课时所限,这部分实习我们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在中药材公司药材入库、药材分拣、上架、出库等劳动来获得对药材的认识,同时将课堂所学的文字、所看的图片、野外的实体植株与流通的药材一一对应起来,从而达到完整准确掌握课程知识的目的。在实习实训环节,通过参观、野外实习、药材公司实习三方位结合达到理解课堂知识,并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所学知识达到深化的目的。通过理论教学中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中的“三位一体”和实习实训中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鉴别生药真伪与优良度、野外认识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中药材公司实习等环节以熟悉生药作为商品流通的性状,最终达到了生药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更趋成熟。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分子生药学;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Abstract]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molecular biology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harmacognosy field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ognosy studies on molecular level were analyzed by bibliometric methods using the SCIE database on Web of Science, the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national distribution, agency distribution, periodicals distribution, and hot research topics were describ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method,etc.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ognosy literature on molecular level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USA, China and Japan have close cooperation, and focus o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Chinese scientists issued high-impact factor journals papers and high citations amount in the international forefront.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gnosy research on molecular level has developed rapidly. Chinese research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Dao-di Herbs may become the next hotspot.

[Key words]molecular pharmacognosy; bibliometric study; co-occurrence analysis;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鉴别、成分和功效的科学,在个体和种群等宏观水平开展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和质量评价,为生药资源生产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1]。在20世纪末期,科学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药学的发展,研究内容不断扩大,技术方法不断更新。1995年,黄璐琦发表《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一文,首次提出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即采用生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鉴定、生产和成分的一门科学 [2]。2013年尼泊尔博卡拉大学Dhami, N认为分子生物技术注定会成为生药学研究的具有前景的方法 [3]。美国、印度、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对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为把握其国际发展态势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以分子生药学、生药分子鉴定、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药用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道地药材形成的遗传机制、中药资源遗传多样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药物植物有效成分的合成生物学、药用植物基因工程、药用植物分子育种、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真菌发酵培养等作为检索词,检索Web of Science中的SCIE数据库收录的1995年至今发表的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文献,检索日期为2015年5月5日。得到检索结果后,通过人工浏览,纳入文献包括:论述分子生药学理论体系和学科发展的文献,在分子生物学学科类别期刊上发表的植物药鉴定研究的文献,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鉴定、生产和成分的文献。排除药理学和生化研究、农业与食品研究文献以及会议报道、评论、通信等消息类文献。

1.2分析方法及工具

采用基于数量统计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SPSS,Ucinet等分析工具,对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借助TDA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发表时间、期刊、国家、机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运用SPSS,Ucinet等可视化软件通过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热点。

2结果与分析

2.1文献年代分布

科学文献是记录科研成果的重要形成,对某一学科年份进行统计可以从时间上了解该学科、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人员从1995年至今共计发表10 236篇文献,每年发文量呈平缓的上升趋势,1995年发文量为148篇,到2014年发文量为1 148篇。我国文献数量增加迅速,1995年发文量为15篇,到2014年发文量为484篇,见图1。

2.2研究国家分布

2.2.1主要研究国家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作者来自于137个国家。其中发文数量前20位的国家见表1。中国在该领域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最多,单篇论文最高频次为209,h指数为54。荷兰文献的篇均被引次数最高,美国文献的单篇最高被引频次和h指数最高。

2.2.2国家合作情况有2 214篇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是由2个或2个以上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完成的。其中由于国际组织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Primer Development Consortium发表的文献作者众多,最多一篇文献国家数量达到23个[4]。利用Ucinet软件绘制的发文前25位国家的社会网络合作图见图2。可以看出中国、美国是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研究领域中心度高的国家。中国与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法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合作较多。

2.3研究机构分布

2.3.1核心研究机构统计分析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作者所在机构能够帮助领域研究学者们快速、直观地了解到该领域内一些主要的研究力量以及相互间实力的对比情况。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文献数量排序在前20位的机构中有10个机构是中国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见表2。

2.3.2机构合作情况有6 886篇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作者是由2个或2个以上研究机构的作者合作完成。最多的一篇文献作者机构数量达到79个[5]。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25个研究机构的社会网络合作图,见图3。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领域中心度最高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之间合作较多,而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之间合作较多。

2.4期刊分析

2.4.1期刊影响因子分布10 236篇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共分布在1 219种期刊上,《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PLoS ONE》、《植物科学(Plant Science)》等期刊发表文献量较多。通过检索2014年6月公布的SCI《期刊引证报告》(JCR),统计出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所在期刊影响因子的分布情况见图4。其中有65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在10以上,包括在《自然》(Nature)、《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药物研发综述》(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科学》(Science)等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期刊影响因子介于1与3之间的论文共有4 949篇,介于3与5之间的论文共有2 289篇,占全部论文的50%以上。

2.4.2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分析对65篇期刊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进行国家/地区及其主题分析。这65篇文献共涉及32个国家/地区,发表了2篇以上高期刊影响因子论文的国家/地区见表3。其中美国在《Nature》等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最多,共计32篇,内容涉及基因组、拟南芥、天然产物、长春花、分子进化、次生代谢、人参、分子克隆、微卫星、分子系统学、基因变异,转录等。我国共发表了13篇以上高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内容涉及基因组、谱系地理学、长春花、人参、次生代谢,转录、青蒿、DNA序列、叶绿体DNA、当归、毛状根、灵芝等。

2.5研究影响力

2.5.1被引频次分布10 236篇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总计被引用129 907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2.691次。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分布情况见图5,其中有104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大于100,是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1%的论文。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中有4 846篇(约占48%)的被引频次小于5。

2.5.2高被引文献分析通过对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研究文献中高被引前1%的104篇高被引论文进行国家/地区及主题分析,发现这104篇文献共涉及32个国家/地区,其中,发表了4篇及以上高被引论文的国家/地区有14个,见表4。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法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巴西、芬兰、意大利、韩国、俄罗斯。美国是发表研究高被引论文最多的国家/地区,36篇高被引文献内容涉及到红豆杉、基因组、紫杉醇、cDNA、微卫星、分子克隆、海藻、叶绿体DNA、薄荷、次生代谢、茉莉酸甲酯等。我国仅有8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大于100次,内容涉及人参、银杏、LC-MS、次生构造、β-amyrin合成酶、纹图谱、DNA条形码、分子系统学。

2.6研究主题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和术语。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可以反映出某篇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和关注点,而对某一研究主题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6.1中药品种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内容不断深入,10 236篇研究论文中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涉及到大量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发表文献数量排序前20位的中药品种见表5。

2.6.2技术方法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的技术方法涉及到中药分子鉴定、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分类、有效成分合成和次生代谢等内容,统计了其中发表文献数量排序前20位的研究技术或方法,见表6。

2.6.3研究热点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多维尺度分析得到的国际生药学研究热点,见图6。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人参、长春花的次生代谢和基因组的研究;对黄连、拟南芥等的次生代谢和基因组的研究;对丹参、灵芝等药用植物的DNA指纹的研究。

3结论

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是分子生物学与生药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在基因、蛋白质、酶等生物分子水平来阐释生药学的生物学问题。1995年之后,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特别是2001年至今,学科快速发展,研究技术日趋成熟,研究内容更加广泛,DNA鉴定、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分子系统学和基因组学研究成为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新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开始由理论探讨向实际应用转化。

我国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分子生药学”已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的二级学科,我国在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国是发表国际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际上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中国科学家在中药的DNA鉴定、道地药材的分子机制、中药资源遗传多样性、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等研究领域发表了高影响力的论文。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目前生药的分子鉴定研究、药用植物的分子系统学、分子谱系地理学、遗传多样性、次生代谢、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献数量多,引用次数也较高。相比之下,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药用植物的合成生物学、转基因、分子辅助育种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这些内容将成为分子水平生药学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璐琦,刘昌孝. 分子生药学[M]. 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

[2]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11:643.

[3]Bruhn J G,Bohlin L.Molecular pharmacognosy: an explanatory mode[J]. Drug Discov Today,1997,2(6):243.

[4]Dhami N. Trends in pharmacognosy: a modern science of natural medicines[J]. J Herbal Med,2013,3(4):123.

[5]Andree K, Axtner J, Bagley M J, et al. Permanent genetic resources added to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Database 1 April 2010-31 May 2010[J]. Mol Ecol Res, 2010,10(6):1098.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药学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43-03

【Abstract】Aim at some malpractices of pharmacognosy examination system, the exploration on reformation of test content and test type, and so on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a estimation system of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examination has been taking in this paper. By optimizing curriculum’s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t facilitated student’s studying initiative. In the same time of theoretical study,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ed student of hi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dvancing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Pharmacognosy Examination reform Quality of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生药学》主要研究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的真伪优劣和内在质量变化规律,探讨生药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能力及开发利用生药资源。所以,以前的生药学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生药鉴别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课以对生药进行显微鉴别为主,理论考试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实验考试局限于生药的显微鉴别。缺乏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而学生考试前突击背书,考后就忘。这样怎么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药学人才呢?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生药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生药学》考试改革前的问题

以往《生药学》考试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甚至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就使得一些学生采用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背对考试内容就能得高分,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没有背对考试内容,考试成绩就不理想。还有学生考前想方设法从老师那打听考题,要老师划考试重点,这样的考试怎么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往《生药学》考试也采用过单一的开卷考试,结果两极分化严重,在考场上翻书快,参考资料带的与考试内容相符的学生往往考高分,反之考低分。还有学生认为开卷容易,根本不认真学习,考场上翻书连答案都找不到,考不及格。我院曾有个高职班生药学开卷考试不及格率达56%。

以往《生药学》考试内容单一,以选择题为主,学生答题只涂答题卡上的a、b、c、d或e,很少涉及生药伪品鉴定、质量评价及生药资源利用等内容。导致学生在外单位实习写论文不会用《生药学》知识。如有的学生把赤茯苓(茯苓近外皮的淡红色部分)与白茯苓(茯苓内层的白色部分)当成两个种;把茄科植物曼陀螺的双韧维管束说成异常构造;做贮存对生药黄柏质量的影响,选用的实验材料只贮存了1~6个月……问题不少。

以往《生药学》考试评价方式不合理,基本上是以一份期末考卷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尺码,这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许多学生平时不看书,不认真做实验,只在考试前突击背书,学习的目的是考及格,至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很少有人考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培养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需求?考试改革迫在眉睫。

二、《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实践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生药教研室响应桂林医学院党委关于考试改革的号召,在《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1]的基础上,进行《生药学》考试改革,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制订了考试大纲,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课程考试的目标,有目的地开展教和学。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方式,不断改革考试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合理与科学的教学考试评估机制。

1.改革考试内容

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偏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考核,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只重知识的记忆、注重分数,因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因此必需大力革新考试内容,改革后的《生药学》考试内容坚持以能力发展为主,减少机械记忆便能作答的题,增加综合分析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实验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含仪器、设备的使用)、结果分析等。例如2010级药学生考核生药学实验,一改以往只考核学生平时实验做过的十几种常用生药的粉末两两混合,做显微鉴别,这属于应证性实验。代之而来的是创新性实验,即由学生自己选择药用植物园中种的药用植物或其它地方的药用植物,上网查它们是否被别人做过生药学研究,选没有做过生药学研究的药进行生药学研究,应用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该药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组织切片、绘图、描述特征,并通过数码互动装置将生药的显微图象真实地记录下来)、理化鉴定(包括试剂的配制,各类成分的提取,理化鉴定结果的描述与判断),最后将全部实验过程、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写成论文。从2010级药学生以创新性实验的形式考核生药学实验的结果看,学生应用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及分析手段来研究生药,所分析的生药都是前人没做过生药学研究的材料,经他们研究后,写出的论文图文并茂,并找到了每个药的鉴别特征,所做的研究及写出的论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这样的实验考核,学生懂得了查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研究生药,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方法,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科研论文。通过这些举措,为将来做毕业专题和其他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创新考核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强调智能开发和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使过去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学科研型模式。而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再是以选择题为主,60%的试题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如某药材公司派青年人去收购党参、黄芪、甘草、当归、何首乌等根类药材,在没有仪器和化学药品,也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请你给他们支招;某单位只提供显微镜,要求青年人检验1包药粉中是否有肉桂、厚朴、黄柏、人参、石菖蒲,请你给他们支招。这样的题目可考察学生对生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变能力,考查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2.改革考试方法和形式

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实际上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绊脚石。[2]其中考试形式单一化导致教师在课堂单纯为了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为了应付,缺乏学习兴趣,只在考前突击记忆,考试目的功利化,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严重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使学生能在考核中充分显现出自己的特长并锻炼各方面的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改中对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验设计、实验现场考核、抢答、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生药鉴别大赛、写调查报告等,考核时间也不限定在期末进行。同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了解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生药的研究进展为题,查阅文献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综述,并上交附加全部参考文献全文的文件夹。学生有研究家乡特产药材的;有写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有写中药降血糖的药理研究进展的;也有写抗癌中草药的最新报道的。然后在班上宣讲,每个同学参与评分。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无处不在,学会了随时搜集身边的资料充实自己。

(2)理论联系实际,到药材市场中调查研究生药的真伪优劣。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由学生搜集和研究资料,完成任务。这类有研究性质的作业,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科研意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良好作用。如在生药鉴定章节的教学中,老师举了桂林药材市场中出现的一些造假现象:用豆科植物刺田青的果实冒充决明子;将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染成紫色冒充紫草;甚至用毛茛科雪上一枝蒿冒充五加皮泡药酒毒死了人等。学生们感到生药真伪鉴定对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非常重要,很想自己把假药揪出来。于是老师带学生到桂林药材市场参观,并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如果鉴定出假药,记实验考核优秀。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3]于是学生纷纷买中药,带到学校,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与药典上记载的鉴定方法和鉴别特征进行对照,从而确定自己买的中药的真伪,并写出鉴定报告。有的学生果然鉴定出了假药。它们分别是用百合科麦冬的根状茎染成黄色冒充黄龙草、用桑科薜荔的果实冒充王不留行、用海棠果冒充山楂、用去掉芦头的人参冒充西洋参。

(3)生药鉴别大赛。《生药学》教研室与团委已联合举办了两次生药鉴别大赛,为了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生药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以致用,使广大学生能掌握常用生药的鉴别方法。通过初赛选拔前20个参赛队进入决赛,最终角逐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生药鉴别大赛的内容有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等,全体评委给出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小组的得分。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对生药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的活动引起了全校不同专业同学的强烈反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由于生药鉴别大赛是生药学考试方式改革的形式之一,凡是参加和获奖的学生记生药学平时成绩,见表1。

总之,教师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探索恰当的考核形式。形成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见表2。

三、改革成绩的评定方式

考试不但具有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激励作用,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评分方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要靠考核评分结果来检验。所以,想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这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因此,我院在《生药学》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对考核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力求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的方案如下:

课程总成绩由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论文综述占20%、实验考核占20%,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讨论发言、作业、生药鉴别大赛、面试等,期中考试占10%)。这样的综合评价不但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评价学生掌握生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从多方面考察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某方面成绩如论文或综述成绩的评定可让全班学生在听论文演讲后参与打分,然后将全班学生打的分相加,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到的平均分为该生的得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教师说了算,让全班学生参与,综合了大家的评价,使成绩的评定方式更科学合理。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生药学考试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医学院《生药学》考试改革已在两个班试行,并以考试改革前的班为对照班,而考试改革班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检验考试改革效果。检验指标初步设为:写论文或综述的数量,写论文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10种生药提供给考生,其中有伪品,检出伪品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将2~3种生药的混合粉末提供给考生,根据显微镜检验,全部判断正确的人数,除以全班学生人数,得出判断正确率;参加创新实验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通过对比,初步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检验考试改革效果,见表3。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育制度带有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使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等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改进考核评分方案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又能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通过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事业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泽乡、曾建红、李云秋等.《药用植物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9):5638~5639

2 高向东.高等学校应构建创新考试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5):31

生药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奠定科研基础要开展科研,首先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一步就是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近年来,先后组织2005~2010级药本专业的全体学生上网查阅广西4000多种中草药的研究进展资料,包括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且资源共享,即全体同学都拷贝每人分工查到的资料,为后续开展科研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学写综述为科研服务在做科研之前,需要对自己选择研究的对象写综述,进一步明确前人做了哪些工作,还有什么没做的,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写综述的作用,而且要指导学生写综述。因为所带教的班是大二的学生,他们不知道综述该怎么写。我以白花丹为例,综述前人所做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研究,分门别类列出,在展望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期望。引用的每篇参考文献都要随文注明文献出处。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写综述,使学生知道开展科研的前期工作该怎么做,也学会了写综述,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两年每个学生都写一篇综述。并组织宣读,让全班同学评分。

3.指导和带领学生搞科研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的资源、鉴定、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生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不断扩大,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才能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中药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我们生药学学科与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及生物技术等学科密切合作,指导和带领学生搞科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壮药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学研究、广西特产药用植物抗癌等活性研究。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的研究论文在部级甚至是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许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生药学研究密切相关。一些学生在生药学研究方面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还有一些学生考上了生药学科的研究生,甚至考上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重点大学生药学科的研究生。

二、在生药学教学中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和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考试对教学过程具有鉴定、导向和激励功能,考试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为此,我们对生药学考试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考试改革的原则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通过考试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厂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开发考试的功能,发挥考试对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订了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方法和方案,有目的地开展教和学厂考虑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减少机械记忆便能作答的题目,增加需要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的试题。实验考查内容考核学生应用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解决生药真伪优劣鉴定和生药开发利用的问题厂布置讨论专题,让学生写出综述或专题研究文章。学生通过拟定探究内容,分工协作,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学习。改革后的考试形式有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写论文、实验设计、讨论等。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根据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做出合乎题目要求答案,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自由空间厂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与形成性成绩(论文综述、实验考核,面试,讨论、作业等)组成厂某方面成绩如论文、综述成绩的评定可让全班学生在听论文演讲后参与打分厂使考试方式从对获取知识量多少的评价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转化。力求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评分标准。

三、结束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对生药学教学和考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践表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和考试改革,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上一篇:金融经济学范文 下一篇:生态农业模式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