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23:33:22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营养膳食;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

在儿童成长发育阶段,根据身体需求而科学性地配置膳食,以保证儿童影响均衡,对于提高儿童的健康发育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研究目的

儿童的学龄前时期一般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园以及学校对于儿童营养膳食的科学配置是值得关注的[1]。一些幼儿园或者是学校的营养制定者对于儿童的科学喂养缺乏了解,并不会对于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导致营养结构的配置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实际状况[2]。做好儿童营养监测工作,制定科学性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儿童营养的配置是非常必要的。

2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对于儿童营养膳食进行研究。

2.1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从运筹学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是运用模型来辅助决策。在具体操作上,应用计算机所设计的模型对于数据库进行管理,在协调多模型运行的基础之上,不但使辅助决策能力大大度提高了,而且促进了其实践性的应用。

对于儿童营养膳食的研究,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供更为合理的儿童营养膳食,而且还对于儿童营养膳食优化配置的研究提供可能,并进一步证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儿童营养膳食的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儿童平衡膳食,以促进儿童体质不断增强。

2.2儿童食物营养素的热能配比和质量要求 每天儿童膳食中,按照平衡膳食的有关规定,所含有的各种营养素,有效摄取比例要超过90%才能够符合要求。按照饮食的优先级配比,可以将儿童营养膳食的优先级模式建立起来。儿童膳食优先级配比模式如图1。

图1 儿童膳食优先级配比模式

2.3儿童营养膳食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根据对于某幼儿园的调查,在某日的配餐中有N种食物,分别为F1,F2,F3,…,FZ1,FZ2,FZ3,…FZQ1,FZQ2…FZQn(Fn),其中早餐食物为F1,F2,F3,…;午餐食物为FZ1,FZ2,FZ3,…;晚餐食物为FZQ1,FZQ2…FZQn(Fn)。假设在所有的食物中,包含有所规定每天摄食的m种食物营养素。

根据膳食评价要求,儿童平均每天对于各种必要的营养素摄取量要达到85%~100%,那么,在营养素配置上,可以对于一日三餐划定热量比,并据此做出线性方程,即bm=am1+am2X2+am3X3+…+amnXn,其中的b为每日膳食的营养标准。

对于营养的配比,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有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等,都是人体所必须的,在营养膳食搭配中,要进行优质比例配比,以为饮食者提供目标成本。儿童每日营养素平均供给量和摄入量如表1。

以本幼儿园平均每人每天的伙食费10元钱计算,根据这个标准制定儿童的平均每天的食物参考摄入量如表2。

3讨论

根据上面所提供的资料,对于本幼儿园的营养配餐进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其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有儿童身体素质、目标成本、所需要摄取的营养素以及每日膳食的参考摄入量等等[3]。通过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建立起儿童营养膳食的多目标模型,然后将优化数据计算出来,以作为营养膳食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在具体操作上,将与营养膳食相关的参考数据,诸如人体的健康状况、食物的营养配比以及食物的价格等等输入到营养评价模块中,然后将模块所输出的评价结果显示出来。根据营养评价信息所显示的结果,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有膳食结构和在食物供给量中营养素摄取量的标准百分比。儿童营养膳食决策支持系统如图2。

图2 儿童营养膳食决策支持系统

要做到儿童营养膳食结构合理,并实现优化配置,就要将多种相关元素纳入其中,以使配方模型方程更为切合实际,并充分地满足儿童身体对于营养的需求[4]。将儿童营养膳食纳入到决策支持系统中进行研究,除了能够将食物搭配更为合理化之外,还会从综合的角度对个各个参数进行评价,以满足儿童营养的特殊需求[5]。

4结论

要推进中国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就首先要高度重视儿童的营养膳食。鉴于目前中国在儿童营养膳食结构上还存在着不足,本论文运用了营养决策支持系统对于儿童营养需求进行研究,并提供了科学性的营养膳食结构以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建军,王高平,甄彤.儿童营养膳食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01).

[2]邓成,张雯,金宇,等.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08).

[3]刘亚娟.儿童饮食营养全书[M].吉林科技出版社,2012.

[4]杨显君,江逊,张玉海,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的编制与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8).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膳食营养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健康的来源。正确的营养膳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然而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此十分忽略。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有序的生活及体育锻炼,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体能消耗加大,营养需求增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作保证,将造成体力下降、精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学习。因此,借此项目得出大学生营养膳食的现状以及对待饮食的态度,并探究如何健康科学的搭配适合大学生的营养餐,让广大高校的大学生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的重要关系。所以,此项目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认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此项目的研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因为正确的营养观念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为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营养膳食结构,是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平。

我们对大学生营养膳食项目的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优化膳食结构,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成都10所不同的大学。

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报告(RNI)等,查阅国内外营养饮食研究成果衡量当代大学生的饮食状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网上问卷与现实发放问卷结合进行调查研究。

总结:用Microsoft Excel 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在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的具体目标

饮食是否科学,食物营养是否合理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包含两方面意义:‘首先是营养上主张的合理腾食(平衡膳食),指摄食者不仅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生理需要,而且应该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种生理上的平衡,:其次要达到饮食方式及经济上的合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当代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学生们近几年来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这次的课题。这次课题主要是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

1、了解成都各大学的在校学生们 的膳食饮食结构。

2、通过网上问卷与现场发放问卷结合,收集数据并且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大致了解成都各大学生的基本膳食营养情况。

3、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参考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此次调查的结果的进行一个总结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对于成都各大学学生的膳食营养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4、希望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调查,总结,可以帮助解决到当代大学生关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问题。

四、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研究的原则。以国内外的各重大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科研成果,文献资料为根据,以明确清晰的目标对成都各大学的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且以确切的标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a: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b:由小组成员对初步处理的数据进行汇总,编制表格。C:查询网上的信息与各种书本资料对汇总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d:小组各成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e:对前面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科学的选择与淘汰。f:综合以上,得出结论。

五、阶段性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的阶段成果

从此课题开始以来,经过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问卷的设计与制作,发放与收回,其中调查问卷还包括网上问卷。在我们的综合考虑讨论下,我们选取了成都的十所大学,包括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标榜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学院。最终,在小组成员和各高校的积极配合之下,我们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864份。

经过对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以后,我们经过上面所列出的步骤对现如今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文字性的论文总结,其摘要为,当代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与对策。其关键词:膳食营养,保持健康,平衡饮食,保持健康。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由于初期选择的学校不多,选择的学生太随机,也太少,故代表性虽强,但是针对此次的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而言,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还有就是作为经济系的学生来说,我们对于膳食营养健康方面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具体,还需要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以确保得到更为科学的报告。

七、课题下一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对各高校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2、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针对总结出来的综合信息,并参考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最终通过小组所有成员的交流,探讨,对此次的科研项目形成合理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报告。

3、最后在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工作下,将我们关于这次的科研项目课题《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总结性结论报告转化为研究性的学术论文,并在有关的期刊上发表,为此次科研项目划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 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中学生 膳食情况 改善和策略

一、序 言

21世纪人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可以说不愁吃不愁穿。不存在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这时健康问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每个家庭的膳食营养都更加的科学,对子女的每天的营养也在加强。就这样出现更多的人盲目的去改善膳食,不知道哪些菜搭配是有害的,比如说:“吃鸡蛋时同时和豆浆好多人肯定会以为对身体有帮助,以为鸡蛋和豆浆都能加强身体的蛋白质,可恰恰相反这两种食物在一起同时食入破坏了它们本身的营养,营养成份都抵消了”。然而鸡蛋和牛奶同时吃营养的效果是否最佳?鸡蛋搭配牛奶,本来是很多人喜爱的早餐,其实它们并不适合同食。牛奶中含乳糖,乳糖是半乳糖与葡萄糖的二聚体,其中半乳糖就是其营养所在。鸡蛋含有很多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的吸收耗能[1]。此时,血液中可利用的葡萄糖较少,半乳糖就会被氧化供能。鸡蛋里的某种蛋白会和牛奶里的某中营养成分相互反应,使营养价值下降,所以不宜同食。我相信好多人都喜欢这样搭配在一起吃,可真正的没有多大的营养价值,就有点浪费食物的感觉。因此,中学生在学校是否能健康的饮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中学生如果能科学的搭配膳食营养这将对他们的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帮助与意义[2]。中学生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正是发育的好时机能吃能动是他们最大的表现。当然就需要更多的热量。就目前我国中学生营养不良的人群慢慢地在减少,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贫穷的地方中学生营养不良的现象还是存在比较多的。

(一)选题依据

本文的选题依据是根据现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原因,作为一名赣州市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总能遇到些容易晕倒的学生,就去年还面临一次心脏病发作学生,所谓的活动下加上没有吃药当场就到在我们面前的情景是历历在目。按道理来说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中学生的体质也更好,但事实是相反。心脏病越来越年轻化了,癌症患者也越来越多了。这是和我的平时的膳食有关还是跟我们的环境有影响。这个问题就是本论文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良好的膳食营养搭配对身体有帮助。看看中学的一日三餐该怎么搭配合理与科学,同时给我们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找出解决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学生合理膳食,做到营养搭配更加完善,所以本论文针对赣州市城乡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中学生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参考摄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它是一组中学生每一天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比值,它是在国家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s)在这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其中包括有四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2]。

2.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膳食营养素参摄入量(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在中学生这个年龄以及生理年龄特殊的人群体中绝大多数中青春期的中学生都需要的摄入水平。中学生要长期的摄入(RNI)水平,完全可以保证青春期身体组织中能够有适当的储备[3].。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是对赣州市城市与农村中学选了几所代表的学校,比如城市选择了赣州中学,赣州三中与农村学校代表唐江中学,大岭中学调查对象为能自愿接受调查、目前身体健康 能正常上学者。

2.研究方法

1)随机抽样法

利用随机抽取赣州市城市和农村,分别对城市与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一日三餐摄入各种膳食营养素进行分析与调查。

2)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首先是查阅了(公共营养师)里面青少年各种营养素摄入的参考量、接着查阅(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相关内容。对信息和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赣州市城乡中学生能量来源分布(早、中、晚餐及点心)

1.城市中学生热量来源分布

热量来源其实又叫做能量、热量等,它是每个人生命的基本的能源。每个中学生的上课学习、参加体育运动、家庭劳动以及从事其它的每一项活动,包括维持身体的正常温度和生理活动它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它就像是飞机需要燃烧汽油,火车需要煤油一样[9]。每个人体内的热量一般都是来源于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东西就是人体内所摄入的食物,但是不是所有的食物中和所有的膳食营养都可以产生热能,只有三大营养素能够产生其主要的就是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这就需要中学生正确的营养搭配[10]。每天摄入的热量要达到参考的摄入量,但是也不能过多过量。

2.农村中学生热量来源分布

根据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生每天早餐、晚餐、以及点心摄入营养量不足和不合理,没有科学的就餐。还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生对早餐摄入不重视。

3.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热量来源分布

根据《中华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中学生一日三餐摄入量标准,早餐摄入的标准量是25%―30%,午餐摄入量是在30%―40%、晚餐的摄入量是在30%―40%、点心10%―15%,调查发现,城市中学生与农村学生早餐和点心低于参考摄入量,农村比城市更低,城市早餐摄入量占26%。农村早餐摄入量占16%,农村比城市低13%。农村中学生膳食摄入量比标准参考量低13%-18%,从表3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营养摄入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4].

四、结论

1.赣州市中学生的热量来源要比农村中学生热量来源要高,简单说就是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一日三餐能量供给要高。

2.赣州城市中学生比农村中学生三大营养物质来源要充足(蛋白质、脂肪、糖类)

[参考文献]

[1]鲁力,刘军,肖德强,等.南宁市初中生营养状况与血脂水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3):253-254.

[2]林春祥,梁铁岩.高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12):38-39.

[3]丁高香.1999―2010年河南油田中学生营养状况动态比较[J].中国校医,2011(7):510-511.

[4]欧阳漪.长沙市区中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及青少年体重指数筛查标准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7.

[5]刘菁.天津市中学生营养、心理、学习状况的现状及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

[6]贾晓瑜,张亚妮,华隆超,等.重庆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12).

[7]杨家标,罗有祥,邱冠雄,等.永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3):209.

[8]王伟庆,邹响芝.莱州市中学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5(1):71-72.

[9]王颖明,蔡凤鸣,谢慧文,等.南京市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1995(6):414-417.

[10]邓晓君.美国中小学营养服务研究[D].西南大学,2010.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食疗;应用现状;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34-04

中医食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中药材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药膳为中医食疗的重要形式。中医食疗起源于远古时期,自秦汉以来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宋以来逐渐成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食疗的发展日益兴盛,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男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均出现了大量中医食疗方法,并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为了解中医食疗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方法,笔者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4年―2016年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分析,相关报道如下。

1文献资料

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选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外文会议的文献类型,以“中医食疗”为检索词,跨库检索2014年―2016年文献,检索表达式为:中医食疗*Date:2014-2016。并设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文献剔除标准:(1)文献纳入标准:干预措施中包括中医食疗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为2014年―2016年;(2)文献剔除标准:综述性文献;理论探讨性文献;访谈类文献;广告;通知;重复文献;文摘性文献;科普类文献;干预措施中未体现中医食疗的文献;系统评价类文献;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根据上述方法,共检索到文献112篇。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方法逐篇阅读论文,建立Excel数据库,从文献所刊杂志类型、是否有科研基金支持、第一作者职业、是否为对照研究、是否为随机研究、干预措施联合应用情况、是否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品名及用量、食疗中是否使用非药食两用中药、是否体现膳食平衡、是否体现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22药食两用中药的界定方法根据2002年原卫生部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及2013年[HJ3.2mm]国家卫生计生委k公厅的《关于征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2013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进行界定。符合上述规定的中药材为药食两用中药。

2结果

21文献所刊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ISTIC)收录、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收录收录情况。

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ISTIC文献为17篇,约占1518%;PKU文献为1篇,约占089%(该文献同时为ISTIC文献)。

22科研基金支持情况

221受科研基金支持文献的构成比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15篇,约占1339%。17篇ISTIC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8篇,约占4706%;95篇非ISTIC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7篇,约占737%。

222文献所来源科研基金的所属省份文献所来源的15项课题中,课题来源的省份分布情况如下。东部地区:浙江省1项,江苏省1项,北京市2项,广东省3项,河北省1项,福建省1项,共计9项,占60%;非东部地区:黑龙江省1项,云南省1项,湖北省1项,四川省1项,辽宁省1项,安徽省1项,共计6项,占40%。

23文献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情况所检索到112篇文献的第一作者中,医师66人,约占5893%;护理工作者41人,约占3661%;教学人员及研究生5人,约占446%;17篇ISTIC文献作者中,医师10人,约占5882%;护理工作者3人,约占1765%;教学人员及研究生4人,约占2353%;1篇PKU文献作者中,医师1人,占100%;护理工作者0人,占0%;教学人员及研究生0人,占0%。

不同类型文献中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构成比的比较情况如图1。

24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的文献为103篇,约占9196%;103篇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的文献中,采用随机研究方法的文献为83篇,约占8058%。

25文献研究干预措施分析

251干预措施的联合运用情况

对所检索到的112篇文献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可分为单一干预措施、二联干预措施、三联干预措施3种。单一干预措施,即使用单纯中医食疗,共计41篇,约占3661%;二联干预措施,包含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等)、中医食疗合用西药、中医食疗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等),共计62篇文献,约占5536%;三联干预措施,包含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并合用西药、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并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中医食疗合用西药并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共计9篇,约占803%。各种干预措施所占比例情况详见图2。

252具体中医食疗方案的报道情况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仅报道中医食疗原则的文献有36篇,约占3214%,使用非药食两用中药的文献有44篇(其中有12篇文献未报道食材、药材用量),约占3929%;已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品名的文献有76篇,约占6786%,其中同时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的用量的文献有44篇。

253中医食疗是否体现膳食平衡仅有21篇文献体现了膳食平衡理念,占1875%。

26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仅有3篇文献体现了中医食疗的治疗评价,仅约占268%。

3讨论

31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论文影响力较弱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研论文影响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研成果的影响力。而刊发科研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被引频次均是构成论文影响力的重要部分[1],同时论文被引频次又与所刊用杂志的影响因子正相关[2]。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刊登在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上的论文影响力较大;而就一般而言,与普通期刊相比较,ISTIC、PKU期刊影响因子较高,故刊登在ISTIC、PKU期刊上的论文,其论文影响力可能较大。但本次研究发现,近3年来中医食疗研究方向的ISTIC及PKU论文少于所z索到论文总数的五分之一,说明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论文影响力较弱。

[KG(0.15mm]32各类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科研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本次研究发现有超过85%的论文没有受到各类科研基金的资助。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是非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的6倍。科研项目对于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引领作用,能够促进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科研项目一般需要申请人填写相应申请书,在申请书中需要说明研究目的、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体研究方案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等问题。该申请书还需要通过相关专家委员会的筛选、评审才能成为真正的科研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课题负责人的思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梳理,科研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能够更顺利地形成更好的科研成果,进而发表影响力更大的论文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这即是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大幅度高于非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的原因。[KG)]

同时,本次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科研的支持情况好于非东部地区,这可能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不同,道地药材分布不均,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云南等世居少数民族众多,地方性食材药材丰富的地区,更应根据本地区特点,在科研基金的引导支持下积极开展中医食疗相关科研工作,丰富中医食疗学科的研究内容。

33中医食疗研究者众多,以临床医护人员为主,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经分析发现,本次研究所检索到的文献中,第一作者中,医师人数超过二分之一,护理工作者超过三分之一,但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不足5%。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临床疗效已被广大医护工作者认可,并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但在高校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若简单以是否发表ISTIC、PKU文献作为判别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可以发现护理工作者科研水平明显低于医师、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护理教育呈现多层次,多规格的特点,缺乏高层次高学历护理人才,同时在科研方面护理专业受资助力度较小等原因[3]。但本次研究发现,大部分文献都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说明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说明大部分医护工作者对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法掌握较好。

34中医食疗干预措施以二联疗法为主,干预措施报道规范性有待提高本次研究发现,中医食疗二联疗法占二分之一以上,其中又以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等)为主,尚有较多的中医食疗合用西药疗法。而三联疗法较少,且各种三联疗法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推测其原因在于单纯中医食疗治疗作用较弱,联合其他疗法可明显增加疗效,但过多联合其他疗法,则无法突出中医食疗的疗效。

本次研究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献仅报道了中医食疗原则,而已报道了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的品名的文献中,又有部分文献未能报道各种中药、食材的用量。因此,相关文献报道的规范性较差,其他研究者难以重复已报道的食疗方法的疗效,限制了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同时,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献使用了非药食两用中药,今后若这些文献报道的中药食疗方法向量产性保健品转化,则可能存在保健品开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隐患。此外,部分使用了非药食两用中药的食疗方法并未报道所用中药的具体剂量,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由药物过量引起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将影响到中医食疗相关科研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35中医食疗方案中膳食平衡理念体现不足合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实现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分别制定了对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以及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4]。这些膳食指南的制定对实现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食疗方案中有时以粥类食物作为中医食疗的载体,有时以药酒的形式完成中医食疗,有时又以其他膳食方式介入膳食平衡,若中医食疗中不注意膳食平衡的概念,不注意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则可能由中医食疗引起膳食的不平衡,甚至带来其他的健康问题。但目前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文献体现了膳食平衡的概念,中医食疗方案对膳食平衡理念的体现明显不足。

36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缺失目前关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文献报道很少,但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东辉、石添香[5]等指出,只有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标准,确定了中医食疗用药的品种资源、加工炮制、技术标准,明确各种食疗方法的功效,才能促进中医食疗的长足进步。清华大学罗国安[6]则认为中医药膳保健食品的质量标准应当从功效性物质群和潜在安全性物质进行评价和控制,并提出了“中医药膳保健食品质量评价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在本次研究中,仅有极少数的文献体现了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精神。充分说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缺失严重。

4小结

中医食疗是自古流传而来的一枚瑰宝,但如何提高中医食疗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改善中医食疗方案的规范性,如何使中医食疗更好地体现膳食平衡要求等均是中医食疗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医食疗质量评价,应当注重中医食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并应在中医食疗方案中体现现代营养学的膳食平衡理念,在报道中医食疗方案时,应注意报道所用食品、药品的品名及用量,有条件时应明确所用食品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关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文献报道较少,绝大多数中医食疗文献中亦未能包含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因此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任重道远,应加大各项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方向项目的资助力度,以科研促进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应注重提高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影响力,逐步培育中医食疗的相关研究热点,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完善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任务中来。

参考文献:

[1]江济华,赵嘉芸,陈建中,等医学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05,18(7):740-742

[2]孔琪,夏霞宇,赵永坤,等北京市某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及学术影响力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2):20-23

[3]范宏伟,黄卫东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80-82

[4]杨月欣,张环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简介[J].营养学报,2016,38(3):209-217

[5]石添香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投掷类项目主要包括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等,基本都是非周期性运动,要求运动员有较大的力量和较好的爆发力。根据投掷运动员的项目特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营养膳食使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顺利进行,促进机体的体力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运动员身体健康。通过调查发现,乌市投掷运动员对营养知识了解较少,为了广泛普及运动营养知识,提高运动营养素质,从思想上改变投掷运动员的营养价值观,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营养膳食结构进行分析,从而使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成绩有更大的飞跃。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投掷运动员 营养 膳食 结构分析

营养膳食与运动员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膳食是健康的基础更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合理的营养膳食可以保证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过程,运动时能使机体的各种代谢得以顺利进行,并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更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对乌市投掷专业队进行了营养膳食的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为投掷运动水平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和辅助投掷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共计调查乌鲁木齐48名投掷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23人、女运动员25人,其中少数民族19人,所有被调查人均来自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乌市第七十中学、乌市体育运动学校、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5所学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查采用问卷法。发放问卷48份,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

2.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3.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题目,就所出现的问题访问投掷的专业老师、教练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解决办法,为论文撰写提供可靠情况。

4.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的期刊杂志及政府文件为研究依据,为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分析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一)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的年龄情况

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对象中年龄在14岁以下的投掷运动员有1人,占总人数的2%,所占比例较小;年龄在15-17岁投掷运动员有7人,占总人数的14.6%,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多处于发育阶段,在营养膳食方面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年龄在18-20岁投掷运动员有29人,占总人数的60.4%,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骨骼发育基本成形,营养膳食按照普通田径运动员标准合理安排即可。年龄在21岁以上的投掷运动员有11人,占总人数的23%。

(二)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从事项目及人数情况

在被调查的五所院校中铅球运动员14人,占总人数的29%,铁饼运动员16人,占总人数的33%,标枪运动员18人,占总人数的38%。因为乌鲁木齐没有开展链球项目,所以人数为0。见表2。

(三)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获奖情况

从表3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取得了全国前8名的投掷运动员有1人,占总人数的2.4%,取得了全疆前3名的投掷运动员有21人,占总人数的44%,取得了全疆前6名的投掷运动员有8人,占总人数的17%,乌市赛前3名的投掷运动员有10人,占总人数的21%,取得了乌市赛前6名的投掷运动员有3人,占总人数的6.6%,没有取得任何名次的投掷运动员有4人,占总人数的9%。

(四)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食用早餐情况

从表4调查结果来看,通过计算每周吃7次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占33%,每周吃3-5次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占54%,每周吃1-2次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占11%,而基本不吃的投掷运动员占2%。通过调查每天吃早餐的投掷运动员只有33%,而食用早餐不规律的人数较多,早餐作为投掷运动员应每天都吃早餐并良好的习惯。

(五)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主食摄入情况

通过调查,主食少于850克的人数23人,占总人数的42%,接近一半人数,可见忽视了主食对投掷运动眼员的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还发现,所调查的投掷运动员基本不食用粗杂粮的制品,这阻碍了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吸收。

众所周知,主食中所含的营养成份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这也是投掷运动员供能的主要物质,资料显示投掷运动员所需的能量约为4700kcal,而我国运动员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推荐建议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5%,通过计算投掷运动员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为646.25克-763.75克。查表得知大米和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约为76%,计算得知投掷运动员一天摄入主食为850克-1005克。

(六)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蔬菜种类摄入情况

通过表5可以看出每天食用2-3种蔬菜的人数占了63.5%。投掷运动员摄入的蔬菜水果的种类越多表明摄入的维生素的种类也就越多,所以我们提倡投掷运动员要多种、多量的食用蔬果类食品。

投掷运动员一天对主要维生素的需求为:VC:175-250(mg),VB1:2.5-4.0(mg),VB2:4.0-5.5(mg),VB6:7-10(mg),VB12:0.004-0.009(mg),VPP:25-45(mg),VA:2.8-3.8(mg),VE:20-35(mg)。其中维生素C可以促进生物氧化,在抗运动性疲劳、抗贫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七)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对饮品的选择

通过表6发现,喝茶饮料和汽水的投掷运动员有21人,占33.3%。运动员提倡饮用适合自己的运动饮料。运动饮料的原理就是通过液体的方式为人体提供营养,让其可以快速为人体吸收。水占成人体重的60%,占少年儿童体重的65%,是人体体液的重要成分。水具有运输营养、排除废物、维持血液流量和酸碱平衡的作用。人体的物质代谢都是在细胞内水环境中进行的,水还具有维持体温、保持脏器的形态和机能等作用。因此,人体缺水可引起细胞功能下降,代谢能力降低,大脑机能减退,循环障碍,体温升高,血液酸化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引导能力。

运动时出汗丢失大量的水、盐叫脱水。脱水达体重的2%,即会导致有氧耐力降低;脱水达体重的4%-5%,运动能力下降20%-30%;脱水达体重7%,运动能力严重降低。所以运动员在气候炎热条件下进行训练时,注意水和盐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训练后补足失去的水和盐是获得良好恢复的方法之一。

(八)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营养膳食知识调查

通过表7发现,在我们所调查的48人中,有12.5%的学生相对比较了解食物营养价值,有50%的学生基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而有37.5%的人完全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九)乌鲁木齐市投掷运动员的饮食调配选择

通过表8发现,在投掷运动员的饮食调配中由教练调配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4.8%,由自我调配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63.5%,由家庭调配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15.9%,无法调配的有10人,占总人数15.9%。

(十)参加比赛的前期、中期、后期的饮食变化选择

通过表9发现,在投掷运动员的参加比赛的前期、中期、后期的饮食变化选择中24人选择有变化,占总人数的50%,无变化和无所谓的共占50%。

有关资料显示,赛前10天左右属于减运动量的调整期,在此期间的运动量一般都比较小。由于能量消耗少,因此,饮食的热量应相应减少,以避免因体重增加而对比赛不利。饮食中不要过多地补充蛋白质或脂肪等酸性食物,因为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物多数是酸性,体液偏酸对比赛不利。同时赛前饮食中应充分利用糖,使机体内的糖元储备充足。此外,在赛前10天开始增加维生素B1和A,因为维生素B1和A在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C应在短时间运动项目比赛前40min服用,方可达到预期目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市投掷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投掷运动员中14-18周岁年龄段学生占77%之多,这个年龄段学生正是身体发育阶段,需要钙、蛋白质等有助于生长发育的营养补充,并且被调研对象是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对象,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因此在营养膳食方面更应注意有年龄针对性,既要考虑到体力需要也要考虑到脑力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正确的营养膳食引导和补充。

2.乌市投掷运动员每日营养膳食均衡度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乌市投掷运动员主食有米面两大类比较单一,而且每日主食少于850克的运动员占42%,换言之有42%的人每日用于供能的碳水化合物不足,无法保证正常训练的供能。具体的特点是:(1)食用蔬菜种类过少;(2)运动饮料多集中于高糖饮料;(3)多数运动员有吃夜宵习惯;(4)多数运动员三餐食用肉类。

3.运动项目、运动成绩与营养膳食均衡度的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拿到全国比赛前八名和全疆前三名的学生中,运动项目与营养膳食均衡度的关联不大,但是运动成绩与营养膳食均衡度关系成正比,即多数成绩突出的运动员比较重视营养膳食结构合理、营养意识较强。

4.对营养膳食知识了解的程度

在调查中显示,将近80%的人十分了解营养知识,营养知识的匮乏是直接导致乌市投掷运动员营养膳食水平下降的原因,营养意识的落后,导致了不重视、不注意,从而在侧面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可谓后患无穷。

5.赛前、中、后期营养膳食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忽视赛前、中、后期营养膳食。由于投掷运动不同于马拉松跑、公路自行车等运动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比赛后两三天内的膳食应和比赛前的饮食一样,多供给糖、维生素和蛋白质,少吃脂肪,弥补比赛时大量的能量消耗。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和保证睡眠时间。

(二)建议

1.运动员及教练员营养膳食知识的普及

聘请专业营养师定期开设运动员营养膳食宣传教育班;定期组织学生自己创编营养膳食宣传海报或墙报;组织专家编订具有项目特点的营养膳食手册;在青年教师中培养既具备教练能力有具备专业营养膳食知识的专才;定期做调查问卷和讨论课了解学生营养膳食需求,解决学生营养膳食方面的困惑;家长与教练应定期进行意见交流与反馈相互促进。

2.加强教练员对营养膳食干预

针对项目特点制定每日每餐食谱;针对不同训练级别、训练时期、年龄阶段和性别的运动员制定出不同的膳食标准;加强干预力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饮食进行调整和监督;限制高脂肪、碳酸饮料、高胆固醇等亚健康食品的过多摄入。

3.学校领导对运动员膳食的重视

加强食堂管理人员和厨师对运动员营养的重视和了解;增强学校合理膳食科研方面的研究师资与力度。

四、结束语

现代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掘接近人类生理能量的极限,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相差无几,比赛的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只有百分之几秒或几厘米的差距。为了在竞赛中获胜,运动员平时除了要加强科学训练和科学恢复措施之外,还必须注重合理的膳食营养。膳食营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系统工程,疲劳与恢复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通过合理营养消除疲劳是运动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合理营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更有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2] 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6篇

学贯中西,服务国家

张萍1970年6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10月毕业于瑞典隆德大学,获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8月毕业于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分校,获得营养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8月-2012年5月,分别在美国Wake Forest University Baptist Hospital,Oklahoma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做脂类代谢和免疫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

巾帼不让须眉,带着自己对科研秘境的向往与追求,博士后期间,张萍先后参与了多项美国大型国家科研项目。在2005年到2006年,参与美国卫生部NIH项目“Echium Oil对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2006年到2008年参与美国卫生部NIH项目“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致病机理研究”;2008年到回国前夕又分别参与了美国卫生部NIH项目“Pompe disease基因治疗中的免疫调节”和“DGK酶对T细胞的调节以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影响”。她研究了深海鱼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证明饮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影响T细胞亚类的平衡,抑制抗原特异性细胞分裂,抑制对炎性反应起重要作用的Th1细胞繁殖。并且还在美国营养学会会刊Journal of Nutrition上两篇。张萍博士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她更愿意把自己在营养学及免疫学领域上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结合起来,为中国人的营养学问题提供切合实际的答案,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来为增进中国人的健康服务。2012年8月,她毅然来到地处边疆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开始担任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先进技术,健康使者

目前中国是世界肥胖和糖尿病第一大国,由于肥胖相关的疾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预防肥胖对于全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张萍博士提到,膳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仍然是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基本策略。膳食纤维是人体的第7大营养素,对于维持体重和人体全面健康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WHO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量大于25克,但是现代人绝大多数都做不到。膳食纤维的分类有多种,可以是天然的或合成的,水溶的或水不溶的,发酵的或不发酵的,粘性的或非粘性的。到底哪类膳食纤维对于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更好,目前仍是营养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以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可溶的膳食纤维,如果胶等对于减低血脂有一定好处。最近的研究则显示,不溶性的膳食纤维对于预防代谢病也有好处,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张萍博士正是看到了膳食纤维的保健功能,因此把科研矛头对准了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竹笋资源。

众所周知,竹笋是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并且我国竹资源丰富,计有39属,500余种。其中65种为可食用竹笋资源。尽管膳食纤维含量极大,应用价值极广,但对其产品的开发利用则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竹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目前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尤其是在保健和药用领域,人们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药用知识也并未得到普及。目前对其生理功能几乎没有研究。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利用竹笋资源,让丰富的膳食纤维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张萍博士带领着整个研究组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她从版纳甜龙竹竹笋中成功提取到了膳食纤维,在对其体外性质研究之后发现这种竹笋膳食纤维吸油吸水性都优于其它膳食纤维,因而猜想,这种膳食纤维可能会通过促进脂肪的排除而影响肠道菌群从而抑制高脂肪饲料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在试验过程中,张萍博士采用C57BL/6J小鼠对比了含有相同能量、其它各种营养素和不同纤维素的饲料喂养6周对小鼠体重、生化指标、肠道菌的影响,发现相比与常见的膳食纤维包括来源于谷物的小麦纤维、大豆纤维以及一种常见的可溶性纤维菊粉等各种膳食纤维,竹笋膳食纤维最能有效地抑制高脂肪饲料导致的体重增加。这些成果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号:No. 2015108901176)。

肠道菌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是近年来健康领域的热门话题。由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对肠道菌的微生态已经可以比较精确地定性定量分析。肠道菌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特别是与肥胖的关系已经被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充分证明。菌群移植实验证明,肥胖型小鼠肠道菌促进能量吸收。高脂饮食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结构,肥胖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丰度增加,瘦型动物有更高丰度的拟杆菌门。临床研究表明,肥胖病人随着体重减轻,厚壁菌门丰度下降,而拟杆菌门丰度增加。膳食纤维不足会导致肠道菌多样性减低,而且具有遗传性,小鼠实验表明,几代之后这种肠道菌多样性的减低即使再补充膳食纤维也恢复不了。有种观点认为现代人多发的代谢性疾病与膳食中长期缺乏膳食纤维有密切关系。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微晶纤维素相比,竹笋纤维还保持了肠道菌多样性,并且大大增加拟杆菌门细菌的丰度,这种增加的程度比文献中报道的其它膳食纤维都高出许多,这表明竹笋膳食纤维对体重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增加拟杆菌门细菌实现的。本研究表明各种膳食纤维由于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导致在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巨大,竹笋膳食纤维在抑制体重增加、改善肠道菌方面无疑是最佳的一种膳食纤维。至于其它种类竹笋是否与版纳甜龙竹竹笋具有相同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国竹笋资源丰富,市场巨大。这一发现对于促进竹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大意义。

除了研究从版纳甜龙竹竹笋中提取膳食纤维以外,张萍博士还非常关注糖尿病的天然药物治疗。她着重提到了麻欠,麻欠原植物为毛大叶臭花椒,芸香科花椒属,其果实、叶子、根茎均可入药,可用于通气除寒,腹胀,解毒,消肿止痛。目前,现有技术还未表明麻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药用价值。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张萍博士研究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治疗糖尿病活性的麻欠精油或包含麻欠精油的提取物以及它们的应用。从提取方法来看,取新鲜麻欠植物干燥,将干燥后的麻欠植物浸泡在 45-65℃温水中 60-150 分钟,然后超声波超声 30-60 分钟,加热至沸腾,提取 2-3 小时,用乙醚萃取,挥干乙醚得麻欠精油。该发明发现,所述麻欠精油或包含麻欠精油的提取物具有保护胰腺结构、保护肝肾结构的功能。另外,该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麻欠的新用途。即提供了麻欠、前述麻欠精油或包含麻欠精油的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保护胰腺结构、保护肝脏结构或保护肾脏结构的药物或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该发明通过研究发现麻欠精油副作用小,疗效好,疗效建立在恢复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基础上,即麻欠精油降低血糖的同时伴随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恢复,这种作用机制是与单纯抑制血糖升高的药物是完全不同的,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价值。

培育人才,再踏征程

在张萍博士心中,为祖国培养出越来越多致力于植物资源科研领域的技术型人才同样重要。2013年2月,张萍开始任博士生导师,8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除了“百人计划”,还承担了十二五期间本园“一三五”任务中方向二子课题“傣族药用植物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目前已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刊物上24篇(SCI收录15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9篇。论文累积期刊影响因子超过60,他人引用254次。申请发明专利四项。培养学生方面: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3名,其士生一人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013、2014年)和朱李月华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学金(2016年),硕士生一人获得国科大生命科学类硕士生2016年地奥奖学金二等奖。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7篇

膳食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高质量的膳食能有效地防止慢性疾病,降低死亡率。2016年中国政府了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用来指导居民膳食的摄入。比较日本政府早期(2005)的日本膳食指南陀螺模型与美国政府最近出版修订后的第八版(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中美日三国居民膳食指南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便于理解、接受和使用。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2)日本膳食指南陀螺

日本膳食指南陀螺体现了日本的文化背景,陀螺绕轴旋转说明运动是膳食平衡的前提和条件,轴心的水和茶说明水分的重要性。

日本膳食指南螺旋

(3)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美国《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其宗旨是通过健康饮食模式和规律身体活动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5条膳食核心推荐,并且对健康膳食模式和体育活动也给出了关键推荐。《2015C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所给出的5条膳食核心推荐如下。

美国5条膳食核心推荐

2. 三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比较和分析

研究发现膳食指南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关系,居民在保证营养和食物摄入的基础上,食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防止营养缺乏疾病,避免能量和营养过剩,减少肥胖等疾病的产生。

(1)中美日三国的膳食指南均建议进行日常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中国膳食指南要求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美国分别对成年人、6~17岁的少年的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推荐,日本陀螺模型显示运动是维持膳食平衡的保证。

(2)中国和日本膳食指南着重强调了饮用水的重要性,中国对水的摄入量进行了设置,每天1 500~1 700 ml,而且建议饮用白开水和茶水。

(3)中国膳食指南对每天摄入的食物的种类进行了推荐,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美国和中国都建议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同时对糖、盐、油和酒的摄入进行了限制和建议,美国还限制了脂肪的摄入。日本膳食指南是以放在食物容器里的“一份”的形式进行推荐,有助于居民的理解,也对各种食物进行了分类和建议。日本居民较长的寿命与其膳食有很大关系。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饮食知识; 饮食质量; 食品价格; 营养; 中国

一、引言

因为超重及肥胖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Bhattacharya and Sood, 2011; WHO, 2010),所以这两种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的现象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受关注。而中国则因其快速的经济和营养转型以及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成为该方面研究的理想案例。尽管中国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比西方很多国家都低(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但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数目已位居世界首位――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有大约2.77亿成年人体重超重(体质指数 (BMI) ≥ 25) 。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一直在迅速上升。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年龄在20到60之间的成年人中,超重(BMI ≥ 25)患病率从1989年的8.7%上升到2011年的34.1%;肥胖(BMI ≥ 30)患病率从1989年的0.4%上升到2011年的5.4%(见图1)。尽管城市患病率比农村略高,但两地患病率均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同时,如果我们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其实肥胖是可以预防的。尽管有众多的策略可以预防和缓解肥胖,但本论文探究的中心是食品价格政策在改善人们的饮食量和饮食质量方面的潜力。通过运用食品价格弹性指数(Andreyeva et al., 2010; Gallet, 2010),食品价格对食品需求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食品需求价格弹性和食品交叉价格弹性均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究(Chen et al., 2014; Ortega et al., 2009; Zhuang and Abbott, 2007; Fang and Beghin, 2002; Zhang et al., 2001; Shono et al., 2000)。例如,Chen et al.(2014)就做了67份评估中国家禽的食物需求价格弹性的研究,其弹性估值范围在-2.051 和0.930之间,平均值为-0.667,标准差为0.451。但是之前的这些研究多以预测一般人口食物需求为重心,极少调查肥胖人群以及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饮食质量。

通过使用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个人层面的面板数据,本论文主要研究食品价格如何影响营养摄入和饮食质量,以及食品价格在拥有不同体质指数和初始膳食知识的人群层级中发挥的影响各是如何。至于结果变量,我们选取了能量摄入和饮食质量,而不是某一类别食物的消耗。这是因为很难下定论说某一特定的食物种类就是造成肥胖的关键原因。而且通过获取不同食物类别中的替代品,营养摄入和饮食质量可以衡量食品价格变化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具体来说,我们针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①食品价格弹性在健康人群和肥胖人群之间是否有差别;②食品价格弹性的不同是否取决于人们在健康膳食方面的初始知识储量的高低。

本论文的剩余部分结构是这样的。第二部分综述了中国食品价格和食品消费趋势;第三部分展示了我们用于实证分析和描述分析的数据;第四部分描述了我们的估算策略;第五部分报告了估计结果;第六部分通过讨论食品价格政策作为抗击肥胖措施的潜力来总结。

五、评估结果

(一)对营养摄入的影响

表2~4显示了通过指定方程(1)和(3)所得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估值。我们首先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样本结果(如表2所示),第二步,我们根据体重指数将样本分成两个次级样本――健康体重(18.5体重指数

由表2可知,对于谷物、蔬菜和鸡蛋来说,其价格弹性与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对于豆类和油来说,其价格弹性与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谷物、豆类和蔬菜的价格对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的影响归因于它们对人们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相比之下,鸡蛋和食用油价格对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的影响归因于它们对人们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在食物群中,谷物价格对人们卡路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总量的影响最大;而鸡蛋价格对脂肪摄入量的影响最大。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人们摄入的总热量就下降0.11%,而鸡蛋价格增加1%,人们脂肪摄入量就下降0.09%。

由表3可知,超重的人对于除了蔬菜以外的食品价格以及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超重人群的总热量摄入总量就下降0.17%,而健康体重人群则下降0.09%。同样地,鸡蛋价格增加1%,超重人群脂肪摄入量减少0.12%,而健康体重人群则下降0.08%。相比之下,蔬菜价格增加1%,健康体重人群总热量摄入总量减少0.03%,对于超重人群来说,则无明显影响。此外,收入弹性与营养摄入量是呈正相关的,并且超重人群比健康体重人群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人均收入增加1%,超重人群卡路里摄入总量增加0.04%,而健康体重人群则增加0.01%。

由表4可知,具有高膳食知识(高DKI)的人群对豆类以外的食品价格变化十分敏感,而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则较弱。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高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下降0.15%,而低膳食知识人群则下降0.07%。同样地,鸡蛋价格增加1%,高膳食知识人群脂肪摄入量下降0.11%,而低膳食知识人群则下降0.07%。相比之下,豆类价格增加1%,低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增加0.06%,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则只增加0.03%。此外,收入弹性与所有营养的摄入是呈正相关的,并且低膳食知识人群比高膳食知识人群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人均收入增加1%,低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增加0.030%,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则增加0.017%。

(二)对饮食质量的影响

表5显示了通过指定方程(3)所得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估值,此处Δln(Nihvt)被替换成Δln(HEIit)。总体上来说,我们发现,猪肉和食用油价增加会导致饮食质量下降,而其他食物群的价格增加则会提高饮食质量。在食物群中,猪肉价格所造成的影响最大(-0.041),而其他食物群造成的影响则相似,影响值固定在同一区间内(从0.016到0.026)。例如,猪肉价格增加1%,健康饮食指数(HEI-ch)下降0.041%;然而鸡肉价格增加1%,健康饮食指数(HEI-ch)则上升0.026%。

因为这些信号明显违反常理,所以我们进一步调查了猪肉和食用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以及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的原因。我们本以为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其消费的下降,从而提升饮食质量(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相应的,蔬菜价格的上涨会减少蔬菜消费,从而导致饮食质量的下降(需求价格弹性为负)。我们发现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不同寻常的需求价格弹性能用对水果消费的负交叉价格影响来解释。更准确一点说就是尽管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涨,人们也不会改变对它们的消费,而超出的这部分支出可以从减少水果消费中得来。所以,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与水果消费指数(健康饮食指数中的一个要素)呈显著的负相关。猪肉价格上涨1%,水果消费分数就下降0.56个点;食用油价格上涨1%,水果消费分数就下降0.70个点。从另一方面来说,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正相关可以由食用油消费的负面交叉需求价格影响来解释。我们发现蔬菜价格每增长1%,整体食用油摄入(克/每千卡)就会下降0.79克。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菜中蔬菜经常需要用很多油来烹饪,因而蔬菜消费减少后,食用油消费也会相应减少。

我们也发现,超重人群与健康体重人群相比,其饮食质量更受食物价格变化的影响。例如,猪肉价格每增长1%,超重人群健康饮食指数就下降0.077%,而健康体重人群该指数仅下降0.031%。类似的,鸡肉价格每增长1%,超重人群健康饮食指数就增加0.068%,然而健康体重人群所受影响并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食物价格政策在提升超重人群饮食质量上比健康体重人群更有效。

最后,我们发现食物价格对饮食质量的影响随着最初的膳食知识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鸡肉、蔬菜和鸡蛋价格对饮食质量的显著影响只对高膳食知识人群有效。另外,猪肉、豆类、食用油价格对饮食质量的显著影响只在低膳食知识人群中体现。例如,猪肉价格每上涨1%,低膳食知识人群的健康饮食指数就下降0.042%,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几乎不受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鸡肉价格每增长1%,高膳食知识人群的健康饮食指数就上升0.056%,而对低膳食知识人群影响较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只对低膳食知识人群产生的显著负面影响,可能暗示这些人更可能在上面所说两种产品价格上涨时,减少水果消费。

六、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收入的变化对超重人群的影响大于健康体重人群,且食品价格上涨对高膳食知识人群的饮食质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低膳食知识人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猪肉与食用油价格上涨对超重人群以及低膳食知识人群的饮食水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更大。相比之下,鸡肉、蔬菜与蛋类价格上涨对高膳食知识人群的积极影响则更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低膳食知识人群的营养摄取对其收入变化更为敏感。

根据发现,食品政策对超重人群的作用比健康体重人群要更大。此项结果也表明,在评价食品价格政策对饮食质量的影响时,要注重考虑食品群间的相互替代。例如,当猪肉价格上涨猪肉消费成本增加时,此时人们不仅会减少猪肉消费,还可能减少其他食物群(如水果、蔬菜)的消费,另外,若想将猪肉消费的下降控制在最小,猪肉价格的上涨就可能更多地导致水果消费的减少而非猪肉消费的减少,而这又将导致饮食水平的进一步下降。此外,结果也暗示了饮食教育能够减弱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增长、收入等因素对营养摄取和饮食水平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尽全力控制内生性因素对预估的影响,但如果给定数据,上述结论中还是存在内生性问题。除此之外,我们的发现还是有建设性的(并非结论性的),因为它阐明了中国食品价格政策用于预防与控制肥胖现象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特定食物种类(如猪肉)的偏好并不相同,因而我们的结果不能照搬于其他国家。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10:《健康体育运动全球建议》。

[2]中国国家统计局,1992-201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3]Andreyeva, T., M.W. Long, and K.D. Brownell. 2010, “The Impact of Food Prices o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Food”,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 (2): pp.216-222.

[4]Bhattacharya, J., Sood, N., 2011, “Who Pays for Obesity?”, Journal fo Economic Perspectives, 25, pp.139-158.

[5]Chen D, Alber D, Zhou D, Yu X, and Thompson W., 2014, A Meta-Analysis of Food Demand Elasticities for China, Working Paper.

[6]CHNS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2009,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Chin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arolina Population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7]Fang, C., and J.C. Beghin, 2002, “Urban Demand for Edible Oils and Fa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urvey Dat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0(4):pp.732-753.

[8]Gallet, C.A. 2010, “Meat Meets Meta: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Mea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92 (1): pp.258-272.

[9]Guenther, P.M., Reedy, J., Krebs-Smith, S.M., Reeve, B.B., Basiotis, P.P., 2007,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y Eating Index-2005, Center for Nutrition Policy and Promoti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0]Ortega, D.L., H.H. Wang, and J.S. Eales. 2009, Meat Demand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1(4):pp.410-419.

[11]Shimokawa, S. 2013, “When Does Dietary Knowledge Matter to Obesity and Overweight Prevention?”, Food Policy, 38(1): pp.35-46.

[12]Shono, C., N. Suzuki, and H.M. Kaiser. 2000, “Will China's Diet Follow Western Diets?”, Agribusiness, 16(3): pp.271-279.

[13]Zhang, X., T.D. Mount, and R.N. Boisvert. 2001, “The Demand for Food Grain in China: New Insights into a Controversy”,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30(1): 1-9.

[14]Zhuang, R., and P. Abbott. 2007, “Price Elasticities of Key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8(2):pp.155-169.

Roles of Food Price and Dietary Knowledge

in Improving Diet Quality in China

Satoru Shimokawa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Japan)

Abstract: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rapid incr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after 1990, and China now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overweight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increasing overweight/obesity will caus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iet-related chronic disease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osts.Thus, it is critical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overweight/obesity in China. As potential policy channel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s of food price and dietary knowledge in leading people to healthier diet. The paper finds that overweight people tend to be more responsive to food price and income changes, and that the undesirable impacts of increasing pork and oil prices on diet quality are smaller among people with higher dietary knowledge. The findings imply that food price policy can be more effective among overweight people and that dietary education may mitigate the undesirabl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ork and oil prices on diet quality in China. 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into account substitutions across food groups when we evaluate the impact of food price policy on diet quality.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9篇

营养、药物、护理、康复锻炼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四大支柱。临床营养护理学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达到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也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近4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临床营养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有了跨跃式的发展,其临床应用的范畴、应用技术、制剂的供应和设备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使得临床营养治疗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给护士的工作任务和角色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例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普通病人和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对

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正确实施营养支持,并进行营养效果的监测和评价。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具备较全面的营养学知识,将营养治疗、营养保健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所以,临床营养学知识对护士能否胜任这些工作至关重要。

而我校护理专业的营养教学,教材一直采用的是《营养与膳食》,而《营养与膳食》主要侧重于公共营养的教学,对临床营养讲解不多,考试方式也过于简单,学生投入精力少,而且《营养与膳食》安排在第2或3学期,学生没经过临床实习对医患之间的直接交流感受不深,同时对疾病治疗过程缺乏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对临床营养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加之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其医疗实践中明显感到自身临床营养护理方面知识不足。

其他兄弟学校的情况与我校相似,只是选择的教材不尽相同,有的选用的是《临床营养学》,有的选用的是《临床营养护理学》,有的跟我校一样选用的是《营养与膳食》,共同存在的问题是都没能好好地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有效取舍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学时偏少,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许多困惑。针对这种状况,有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有的教师提出要重组教材内容,有的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提出要进行课程改革;还有许多教师从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的教学论文。在此,也想对大专护理《临床营养护理学》教学改革谈谈我的设想。

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应围绕“健康为主”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满足护理对象的有关营养与健康需求为宗旨,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护理、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基础营养、社区营养、临床营养作系统整合,授课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健康,贴近应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资料搜集、健康教育等应用能力,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隐性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护理专业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兼顾“公共营养师”全国执业资格考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着重发展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二部分:公共营养(人类的营养需要及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疾病营养(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护理)。

2 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强调临床营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用相关调查数据和临床实例说明营养护理是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2.突出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知识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营养意识。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冠心病等的发生发展与膳食营养不平衡密切相关,如果能及早进行营养干预、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仅可以预防这些疾病而且还可以控制和稳定病情、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

3.改进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减少基础营养知识要求,增加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

3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方法

1.公共营养的教学,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强互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实感。

2.疾病营养以PBL教学法为主。在了解病情、用药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如何评价、提出何种营养支持方案并具体实施,使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4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自我营养状况评价。在营养状况评价实验时,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膳食调查表,相互扮演“实验对象”,记录1日膳食内容并进行膳食计算,结合1日能量需要的确定,评价膳食营养是否合理。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等营养评价指标,对调查对象做出全面营养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膳食建议。

2.案例分析。邀请教学医院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资深医师、护士长选取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的典型案例,以专题讲座、讨论等形式,从营养评价与监测、营养治疗原则、营养支持方案设计、肠内外营养支持途径及其营养制剂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营养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临床营养工作程序的了解和疾病营养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3.病例模拟营养治疗。一些操作性强的疾病营养治疗内容可调整到实验室上,要求根据病情,设计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熟悉相关检查仪器,熟悉检查结果判断,然后提出营养治疗和护理方案。

4.增加课间临床见习。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与营养关系密切的特点,让学生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见习,要求学生直接与患者对话,询问膳食史,根据病历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等,然后结合病情和药物治疗提出营养治疗和护理方案,并由患者的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对该方案的实用性进行点评。

参考文献

[1] 胡昌军,辛先贵.临床营养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2] 刘均娥,范.临床营养护理学[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3]李嗣生.营养与膳食[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第1版,第1次印刷

[4] 厉芳红,方芳,余清,王文蔚,金伟琼.关于《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语言的探讨.检验医学教育 2009,01:17-18

[5] 田玉慧,卜勇军,王绪刚,张国富,刘晓婷.影响临床营养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J].2009,02:304-306

[6] 余清,余震,汪大望,赵新尔,王文蔚,叶春凤, 孔超.加强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1 :28-30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第10篇

经过30多年的研究,膳食纤维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保健食品。据悉,在欧美,膳食纤维类产品的市场总额已过300亿美元。在日本,食用纤维类产品的市场总额近100亿美元。我国也有不少人准备或者已经开始服用膳食纤维制剂。

您知道什么是膳食纤维吗?您知道它来源于哪里吗?您知道它有什么功用吗?请听专家介绍――

膳食纤维ABC

A.膳食纤维是什么

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赵法亻及:

“膳食纤维”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一般是指存在于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膳食纤维”根据水溶性不同,一般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 包括果胶、树胶和黏胶等;“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B.膳食纤维来自哪里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营养科主任 蒋宝泉: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其主要来源就是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谷类。由于蔬菜和水果中水分含量较高,因此所含的膳食纤维量相对较少;谷类食物中,全谷粒和麦麸的膳食纤维含量最丰富,而精加工的谷类食品则含量较少。其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富含于谷物的麸皮、全谷粒、干豆类及干的蔬菜和坚果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多存在于燕麦、大麦、水果和一些豆类中。

附表1常见膳食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单位:克/100克)

食物名称

总膳食纤维含量

食物名称

总膳食纤维含量

黄豆

28.2

豆浆粉

3.4

芸豆

17.8

菠菜

3

红小豆

14

梨子

2.9

绿豆

11.6

2.8

玉米

7.6

小麦面

2.8

C.膳食纤维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有作为

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赵法: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膳食纤维”目前虽然尚未正式被列为人体“必需营养素”,但其生理作用,特别是在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04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会公布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更是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国血脂异常者估计有1.6亿。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与膳食结构的转型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处于“转型”期。膳食结构转型的特点是:谷类粮食消费日益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费逐年增加,如不加以干预,将会出现“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膳食模式,而这正是诱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每日总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20.4克,远未达到每人每日30克的推荐摄入量,这对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所以,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

既然摄入膳食纤维能够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那么它有哪些具体功能呢?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请看――

膳食纤维的6大功能

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赵法

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就像一位“匆匆过客”,但是它却具有多种防病功能:

1.防止肥胖

多纤维膳食可增加胃内容物的容积,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摄入食物总量和能量,有利于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2.导泻通便

多纤维膳食能使大便软化、增量,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空,保持大便畅通,使肠道功能正常化。而以高蛋白、高脂肪等精细食物为主,不吃或很少吃纤维膳食的人容易发生便秘,使粪便中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刺激肠壁或吸收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

3.减少对胰岛素的依赖

膳食纤维可影响血糖水平。经常食用膳食纤维者,空腹血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曲线都低于食用少者。有人观察到,糖尿病患者服用果胶或豆胶后,其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有所降低。当采用杂粮、麦麸、豆类及蔬菜等含纤维多的膳食时,糖尿病患者的尿糖量及需要胰岛素的剂量均可减少。

4.预防胆结石形成,调节血脂

大部分胆结石是由于胆汁内胆固醇过度饱和所致。当胆汁酸与胆固醇失去平衡时,就会析出小的胆固醇结晶而形成胆结石。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和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从而使胆汁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胆结石的患病率也随之减少。

膳食纤维还可调节血脂,但只有某些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豆胶的调脂作用较为明显,而非溶性膳食纤维,如麦麸、蔗糖渣、合成纤维素等则无此作用。

5.预防结肠癌

高脂肪食物如肉类会使肠内厌氧菌大量繁殖,使中性或酸性类固醇,特别是胆酸、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粪便中增多的胆酸等代谢产物可能是致癌物质。膳食纤维可抑制厌氧细菌的活动,促进嗜氧细菌的生长,使大肠中胆酸的生成量减少。不仅如此,膳食纤维还可借其充盈作用,稀释肠内的有毒物质,使粪便变软,缩短通过肠道的时间,从而防止致癌物质与易感的肠粘膜长时间接触,减少癌变的可能性。

6.改善憩室病症状

憩室病常见于乙状结肠,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左下腹痛,反复发作。膳食纤维少者,肠内容物通过肠道时间延长,肠内压力增高,易患憩室病。补充膳食纤维可降低肠内压力,从而改善憩室病症状。

随着膳食纤维的益处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造成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摄入多少膳食纤维呢?应该如何从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膳食纤维呢?请看,专家支招――

教您轻松摄取膳食纤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摄入20~35克膳食纤维为宜。生活中,遵从下面的饮食安排,不仅能方便地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膳食纤维,而且还可以起到限制食欲、增加饱感的作用。

早餐:选购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或者吃燕麦粥、红豆粥、小米粥等,再加点水果。

中餐:先吃半盘凉拌蔬菜,然后再吃主食和其他菜肴。

晚餐:将烤红薯、小窝头、荞麦面、嫩玉米等轮换作为调换口味的小吃,即使在大排档吃麻辣烫,也可以多要点蔬菜、蘑菇和海带。

平时,可以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作为零食,比如山楂糖葫芦、海苔片、香菇片、杏干、话梅、无花果干、果冻、奶油蚕豆等等。这样,一天所需的膳食纤维就能轻轻松松搞定,而且品种多样、营养全面,比吃纤维片更有生活乐趣。

虽然多吃粗粮、薯类、豆类是很好的建议,然而每天能够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即使上面的三餐安排,相信也有很多人会找各种理由不去做。在这种现实下,各种膳食纤维保健品应运而生,不少人也期望通过一种简单的摄入方式来弥补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然而,它们真能解决膳食纤维不足的问题,代替从饮食中摄取膳食纤维吗?请听专家的解答――

此纤维非彼纤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单纯服用膳食纤维制剂是不能代替从饮食中摄取的膳食纤维的。膳食纤维制剂中提取的纤维和从饮食中摄取的纤维并不完全一样。

纤维成分单一:按照营养学家的推荐,每天应当摄入30克的膳食纤维。这里所说的膳食纤维,指的是各种各样的天然膳食纤维。天然纤维的分子结构各不相同,在健康效益上也各具特点,比如:魔芋的可溶膳食纤维是葡萄糖和甘露糖形成的聚糖,大麦中的主要可溶膳食纤维是以1-3和1-4键连接的葡聚糖,水果中的果胶是半乳糖醛酸的长链,而白菜中的不可溶纤维主要是纤维素。

如果单纯吃从水果中提取的纤维片,则成分以果胶为主,不能提供不溶性纤维,对预防肠癌和便秘作用不大;如果单纯吃小麦麸中提取的纤维片,则可溶性纤维就很少,对降血糖和延缓食物吸收速度作用较小。

营养成分单一:营养界提倡人们吃富含纤维的食品,不仅是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膳食纤维,还同样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其他营养成分。而膳食纤维制剂以膳食纤维为主,纯度较高,排除了食品中的其它大部分营养物质,所以它的营养价值和富含纤维的天然食品相比,差之千里。

例如,小麦纤维制剂中含有纤维素,却损失了其中的大部分B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水果纤维制剂中含有果胶,却损失了水果中的绝大部分钾、镁等矿物质,也没有保存其中的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等抗氧化物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离开了食品的天然状态,离开了其它营养成分和食物成分的配合,很多保健物质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就是如此,膳食纤维也不例外。国外曾有持续多年的人群调查研究表明,补充纤维素保健品并不能使肠癌的发病风险下降,然而坚持吃粗粮、豆类和蔬菜却能让罹患肠癌的风险显著下降。

虽然服用膳食纤维制剂不能代替从饮食中摄取膳食纤维,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补充膳食纤维制剂――

膳食纤维制剂的应用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营养科教授 蒋宝泉

从天然食物中摄取膳食纤维,一方面能够保证膳食纤维种类的多样性,发挥膳食纤维的多种功效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元素的摄入,并且经济实惠,符合饮食习惯。因此,只要保证膳食食物的多样化,坚持吃粗粮、薯类、豆类,多吃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膳食纤维缺乏。但是,当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受限时,也可选择膳食纤维制剂。

由于蔬菜、水果供应困难,造成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够时,就需要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制剂。

由于咀嚼或消化功能减退(如老年人),而不能摄入足够量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时,可考虑补充膳食纤维制剂。

由于膳食纤维对防治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诸多益处,此类疾病患者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膳食纤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也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制剂。

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保健品,并不是指要额外补充,只要能保证每天摄入30克膳食纤维就足够了。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众多营养学家的共识,因为在他们看来――

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

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赵法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营养科教授 蒋宝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膳食纤维尽管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作用,但是,和所有的食物成分一样,膳食纤维也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摄入膳食纤维不但不能对肠道起到保健作用,反而物极必反,对肠道产生刺激,造成胀气、肠鸣、腹泻和其他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可造成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如锌、铁)的吸收率下降,造成这些元素的不足或缺乏。已发现我国农村儿童的缺锌、缺铁与植物性食物摄入量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有一定关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就要停止服用膳食纤维制剂,其次在日常饮食中,多进食肉类、蛋类以及坚果,如果仍然不能纠正,才考虑补充锌、铁等制剂。

对减肥的女性来说,通过服用膳食纤维制剂可以在胃肠中形成凝胶或吸水膨胀而增加饱感,但却不能提供蛋白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过多服用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使体质变得虚弱,甚至发生内分泌失调。

专家简介:

赵法原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军队卫生事业近50年,现任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顾问、上海市预防医学科学院院外顾问、军队卫生专业委员会顾问等职。重点从事营养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营养”。 曾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8项。主编卫生学和营养学著作20余部,80余篇。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蒋宝泉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肠外与肠内营养》编委、《中国临床康复》特邀编委。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擅长教学工作,经常参加大众教育和科普活动。1998年主讲中央电大《食品营养学》电视课程,出版《青少年考试期的营养与食谱》等5本食品营养科普著作,参加编写《食品营养学》等6本食品营养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以及一本译著,20多篇。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范文 下一篇: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