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18:39:25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篇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2篇

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音,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体会“毛茸茸”的意思。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

(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说记法。(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吹风吹大话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自学,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4.亲,q9n,拼读音节,读词语:亲爱。

(1)认识新偏旁:“”立字旁。随老师说两遍。笔顺是:丶亠立,一共5笔。

(2)记字形,自学后讨论。(亲,q9n,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立字旁,下面在“一”上加上“小”字,“”,一共9笔,亲爱的“亲”)

(3)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4)口头组词语。

亲爱亲人亲戚亲自

5.家,ji1,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家,ji1用部件加笔画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第一笔横“一”,二笔斜撇“”,三笔弯钩“”,四笔、五笔撇“”,六笔小撇“”,七笔捺“豕”,一共10笔)。数数左边有几撇,右边有几撇?(左边有三撇,右边有一撇)第3笔是什么?(弯钩)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后,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背对黑板书空)

(3)口头组词语。

国家家庭家中家门人家

(三)指导书写。

1.有。

(1)整置:上松下紧。

(2)笔画、部件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离横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左右各离边线三分之一,平写大横。第二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斜撇,撇向左下格离横中线和边线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下面“”、“竖”从横中线和微交叉的地方起笔,直写下来,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横折钩”压横中线起笔,斜写横到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折,过“竖”一点儿写钩。“里边两横”距离相等,右边不靠横折钩。

(2)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吹。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口字旁占左半格中间,斜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从竖中线一多半地方起笔,到横中线与“口”第三笔横对齐收笔。第二笔横钩,在左上格右下角起笔,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钩。“人”字撇从中心点上边压紧中线起笔,撇到左下格中心右下方收笔,要有撇尖。捺从中心点下边一点,压竖中线起笔,到右下格中心点下顿笔写出捺脚。撇、捺对称。

(3)教师带写右半边,学生仿写字头。

3.开。

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书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4.亲。

(1)整置,上下均等。

(2)部件位置,立字头大横压横中线,下面“小”字竖钩顶横中线。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与下面的“一”一样长。下面“小”字的侧点和点斜对左、右下格的中心点,两“点”对称。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家。

(1)整置:上小下大。

(2)部件笔画位置:宝盖占上半格中间,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第二笔横钩和横中线中间。第五笔小撇,从竖中线起笔,斜撇向左半格中间,过横中线一点儿的地方。第六笔,竖弯钩,从第五笔小撇与横中线的交叉点起笔,弯向竖中线,写弯钩,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写钩。第七、八笔撇,距离相同,到与第五笔小撇上下对齐处写撇尖。第九笔小撇,过横中线一点儿起笔,撇到第八笔撇起笔处收笔。第十笔捺从第九笔收笔处起笔,捺到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四)练习书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写好两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

1.第一组: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种子。

(1)相同点,都有“我、是、种子”三个词语。

(2)不同点,第1句比第2句多“蒲公英的”这个词语,两句的意思就不同了。①第1句,限定“我”是蒲公英的种子。第2句,“我”可以是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②从表述意思上,第1句比第2句具体,我是什么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2.第二组: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我离开了妈妈。

第1句比第2句多了“亲爱的”这个词语,表明了“我”对妈妈的爱。

(五)背诵课文。

1.按问题背诵。

(1)“我”是什么?长得什么样?(背第1句)

(2)“我”怎样离开了亲爱的妈妈?(背第2句)

(3)“我”要飞到哪里去?(背第3句)

2.填空背诵。

我是()()()()种子,有一朵()()()()小花。()风()()一吹,我离开了()()()妈妈。飞(),飞(),飞到()(),()()就是我的()。

3.学生自练,同桌互练。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103―01

关注课堂的现场生成,尊重学生的经验体验,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课堂上如何绽放生命活力,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处理好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每一堂课,教师要预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完全按照预设教学过程进行,而忽略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日月潭》一课,文中共有9个生字,教师用多种方法启发孩子们来识字,并把每个生字用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每个字的笔画、间架结构。看到大屏幕上展出的几个生字,老师问:“同学们,这些字漂亮吗?”“漂亮。”老师又说:”现在,大家把生字写下来,要写的和老师的一样漂亮。”孩子们开始写起来了。这时一个异样的声音传来:“老师,这是电脑写的字。”好多学生的目光被吸引过来,多么有见解的孩子,我在欣慰的同时又替这位老师担心,她该怎样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老师走下讲台,指着大屏幕笑着说:“对,就照着这个样子写字。”那个孩子无可奈何地伏在桌上写了起来。我的心猛地一沉。孩子们多么信赖自己的老师,多么希望老师为他们示范一下啊!可惜,我们的教师却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举动、质疑问难和独特的体验中去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求,从而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要少一些任务意识和课堂预设的束缚,多一些对现场生成的关注,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课堂生成应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用心倾听学生发言,关注学生活动以后自然生成的东西。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受拘束、受限制,才可能精彩。

案例:一次,笔者上《蒲公英的种子》一课的示范课,在感知课文内容后,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大家想想,蒲公英的种子离开妈妈后到哪里安家?”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已见。一个小女孩说“蒲公英的种子离开妈妈后到教室里来安家了”谁知话音刚落,立刻一个小男孩反驳道:“蒲公英的种子不会来到教室,因为教室是水泥地,她的脚会摔断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都连连赞同。而那个小女孩满脸通红,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这个情景,笔者没有轻易否定这个孩子的想法。便笑着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望着我,轻声说:“因为蒲公英很可爱,我想和她做朋友。”多纯真的孩子。于是笔者顺势引导,“孩子们,我们怎样来迎接蒲公英的种子这位朋友呢? ”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在教室后边,铺上塑料上面铺一层土,让它在那儿安家。”也有的说:“我们从家里拿来小花盆,让它在那儿安家,我们每天给它浇水,让它和我们一起长大”等等,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她们美好、纯洁的心灵,感受到她们与大自然的一种和谐与亲近。

反思:课堂是孩子们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能让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的率真与天性,放飞想象的翅膀。

三、要留足空间,关注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预设,但教学不是完全靠预设就能解决的。如果那样,课堂便是机械的,毫无活力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的课堂。在课堂中,我们要摒弃照搬教案上课和追求标准答案的做法,要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无论是理解还是拓展,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认真倾听、正确引领,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做孩子的“剂”、“加油站”和“方向盘”。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的阅读教学也在同步提高。但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众多的不足和问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在新的课改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全新的教学思维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们进行启迪,教会学生们自我学习的方法。我们要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设置合理高效的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候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营造,在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铺垫和延伸,这往往就导致了小学阅读语文课堂上主次不分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优化、知识整合、技能提高的教学目的被忽视。

其次,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在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滞后也成为困扰阅读成绩提高的问题所在,阻碍了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形成。教材内容滞后缺乏更新一方面学生们得到的阅读资源不足,知识面不够开阔,无法大范围接触阅读材料,另一方面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导致学生们固步自封,严重的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再次,阅读课前教师备课缺乏一定针对性。很多小学在阅读课开始前备课不够科学,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依赖课本作为参考写出教案,有的教师之间甚至相互抄袭教案,没有根据当前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备课,教案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观察性。

最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固然教师重要,但是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但是很多老师认识不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几乎没有。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果也不容乐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足功课,深入研究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及教学规律,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教学环节设计时确保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成效。

第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形成真实教学环境。

要确保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成效,重点为学生们营造利于阅读学习的环境。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一味的教,不关注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和思维的发展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们。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勇于尝试自己去阅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利用多种途径寻找答案,然后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形成真实有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们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同学们会发现蒲公英会利用风等形式将种子传播进行传宗接代。这是很多小学生会生出疑问,蒲公英到底是如火如何利用风进行传宗接代的呢?教师先让学生们自主的思考,然后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见识真真的蒲公英,然后教师再讲解这个问题。这样学生门就会明白蒲公英利用自身种子很轻,成熟后自己有一个“保护伞”,种子会随风传播,进行四处的播种,传宗接代。

第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我们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创新。在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阅读文章的段落大意、重点段落的分析等,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此外我们适当的进行句子的仿写和词语的扩展练习,促进学生们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形象、生动、丰富、直观,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大纲需求进行合理的知识拓宽,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强学生们对教材的感悟和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们自主的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教学。

第四,不过分依赖教材,适当拓展阅读范围。

当前小学教材内容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局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不能盲目的相信和依赖教材。同时教材又是学生们循序渐进学习和与中学知识过度的必然前提,他的知识具有承接性,所以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又不能抛开教材置之不理。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重视教材而不过度依赖教材,重点在教材新内容开发和资源扩展方面下工夫,注重阅读内容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三、总结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做好该科教学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客观、正确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拓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4]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5篇

从梦开始,寻找“生长”的方向

蒲公英的花语是“停不了的爱”。一棵蒲公英的一生,注定是从梦开始的一生,一路追寻着爱与理想。

孩童时代,特别崇拜、喜欢一位美丽、温柔的启蒙老师,至今忘不了她的名字:沙丽萍。长长的卷发,微笑的眼睛,甜甜的酒窝,有母亲般温暖的手;她多才多艺,画一手好画,弹一手好琴……是她馈赠给了我那粒成为教师的蒲公英种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粒蒲公英种子,它会在花丛中静静地等待,从容等待风的来临,从而欣赏一路的风景。5年的师范学习,除了学习美术所带来的艺术专业素养外,我由衷热爱着那座江南古城――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浸润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成为一名温婉而不失风骨的江南女子。

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我于1998年落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这片沃土。记得第一次亮相时,我是那么忐忑,担心自己的脚步是否能跟上这样一群优秀的人。百年老校的“端、勤、毅”校训,在那时候,就已成为血液里涌动的文化基因。我幸运地遇见了工作中第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李婧娟校长。她是一位果敢、睿智的女校长,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在很多人心中,她形象高大。这种高大,不仅仅是她本身的高度,更是内心的丰厚。当时,工会让我代表学校参加张家港市教育局“争做育龄群众的贴心人”的征文比赛。作为新人,我得到了李婧娟校长的倾心点拨,最终征文荣获一等奖。这样一次历练,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李婧娟校长的人格魅力。

现任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刘慧校长,也是对我成长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当年的她,任大队辅导员,聪慧、创新、灵动,策划举办了多项全国大型活动,场面之宏大,影响力之深远,让我由衷叹服。同时,她也是一个专业精湛的领航人,是艺术组引以为傲的师姐。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赵德兴总务有4件独有的宝贝,即一根针、一支笔芯、一块磁铁、一把刷子。这是实小的故事,更是端正、勤勉、恒毅的精神象征。这些故事,这些人,激励着一代代的实小人,更激荡着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心灵。一座城市、一所学校、一群人,让我这粒蒲公英的种子找到了“生长”的方向。

根扎下去了,就会收获春天

只要有风的日子,它就飘飞,扎根泥土,在风雨中萌发,生机勃勃,延续生命。即使重新来过,蒲公英也会选择再次飞翔,它永远充满力量。

初出茅庐的我,在校级青年教师赛课《生日快乐》教学中,创设了开心过生日的情境,特意买了蛋糕让孩子们品尝。课堂轰轰烈烈,究其目标达成度,虽有了情感体验,但缺失重难点的突破、技能的传授、教材的深度钻研。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当时李婧娟校长勉励我:“课堂可以重来,希望你在打磨中生长出自己的根须。”在老朱教导、师姐及团队伙伴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学会深入理解教材,课堂也驾驭得越来越轻松。

说到老朱教导,堪称实小的典范,他身为数学教师却精通各门学科教学之道。许多教师撰写的教案和论文上,常见他的红笔圈画,细致到标点的使用。他是我们大家的师傅,至今,不少人还保留着他红笔修改过的教案和论文。

工作第二年,李婧娟校长大胆启用我代表学校参加张家港市小学美术评优课,获得一等奖;又代表张家港到苏州市参赛,最终获得二等奖第一名。虽说有点小遗憾,但愉悦、灵动的课堂给其他县市的教研员留下深刻印象,称赞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有想法、有潜力,甚至邀约我去上展示课。校长的信任、教研员的赞赏,这对于上岗一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无异于蒲公英种子蓄势待发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初到岗位,不知道什么是写作,当看到身边的同伴们沉浸书香,分享到他们收获文章发表的喜悦时,我的心被深深感染。于是,虚心求教,勤奋拜读教学杂志,摸出门道,探求秘诀。我开始动笔,从课堂小记、家教心得开始,勤奋练笔。第二学期《张家港日报》《音体美报》上就出现了我的名字。这种欣喜是无以言表的。渐渐地,开始了更多尝试,师生作品的投稿,课堂片段的反思,教学案例的评析,小观点中写出了大道理。工作第二年,文章在《江苏教育》《美术报》上发表。原来根扎下去了,你就会有收获。

2002年,是我成长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忘的一次突破。在师姐刘慧的引领下,我开始了第一次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之旅。经过一次次的交流与探讨,反反复复的修改,最终我的论文跻身三等奖行列。那一次的颁奖,在我心中,犹如奥斯卡颁奖典礼一般隆重而热烈。当时,我不仅认识了《江苏教育》杂志编辑张俊平、姚亮,还看到了众多名师和获奖者的丰采。这背后,我体会到了探航人的艰辛与幸福、使命与荣耀。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这是我人生中无比重要的一个篇章。之后,我凭着年轻人的一股锐气,在工作5年间,、获奖达20余次,自我价值感在历练中慢慢凸显。此外,研修学习也让我开始游刃有余地迎接不同岗位的需求。除了美术专业培训,我还参加江苏省心理培训,全国班主任培训,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研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管理培训,省市后备特级教师研修。

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

蒲公英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让根扎得更牢。

2002年,学校和当时城乡交接处的南苑小学合并开创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第一个寄宿制小班。当领导来征求意见时,我欣然接受挑战,参与第一个全市寄宿制小班化教学的立项课题研究。在与来自各乡镇的孩子们共同生活中,我身兼数职,班主任、美术教师、生活老师、保育阿姨等,每晚等孩子们入睡后才离开校园。记得有次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的草地上散步,我的脚被小虫子咬了一口,很快就肿得老高,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老师,我们带您去看医生吧!”“老师,扶您去休息一下……”第二天早晨,以至于自己都忘了疼痛,孩子们眨着纯真的小眼睛关切地询问我:“老师,您的脚还疼吗?”那r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田,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是幸福难忘的。所带的班级先后获 “班级建设进步奖”“张家港市优秀班集体”。小班教学的优势凸显,社会影响好、效应广,课题研究获得了开创性突破。这股韧劲,这份大胆创新,让我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为中层管理者。

2004年,学校东校区新建,面临新教师、新学生、新环境,挑战更大了。蒲公英的种子又一次开始了飞翔。在工作历程中,我又幸运地遇到了实小的另一位校长蒋俊兴。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张家港市教师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在他的鼓励下,我在德育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记得每一次的活动方案和发言稿他都会过目、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管理水平无形中提高,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加严谨、精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懂得了爱儿童的无数个理由,“生长”出无限创意。

蒲公英的生长,重要的是种子遇到了一片希望的田园。

2012年,担任了7年幼儿园园长的刘慧回到了实小,带领我们在优雅创意中行走,打造了“苏格拉底广场”的教育生活。百年实小融入了全新的奔跑。孩子们称她校长妈妈,我们称她为女神。在她身上,我们读到的是热烈奔放、斗志昂扬、勇敢自信,这一切,深深感染着我们。

她带领着这个园子里的我们,打造了小径通幽的花园。艺术课程馆就是在她的理念引领下,倾情设计的实践载体。在这里,有经典文化区的名作欣赏,有笔墨纸砚的工坊体验区,有儿童定制作品的梦想绽放区,有互动学习的分享交流区……儿童实现了一个个自我的梦想。

她坚信:合适的人要在适合的岗位上。希望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2013年,我从德育转到艺术教育,同时也加入了张家港市刘慧综合组特级教师工作室。各个领域的优秀教师在一起,破开学科界限,开始了艺术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在刘慧校长的带领下,关乎儿童的生命生长,开发了艺术定制课程,开创艺术大单元主题综合课。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特点,以音乐、美术的连堂授课,跨界综合学习资源,跨界融合学习时空,跨界整合学习方式,跨界聚合学习评价,实施艺术融通性教学,它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层次性。儿童在艺术的殿堂里丰厚着生命的质感。一年级至三年级以音乐歌舞剧的活动方式,体现儿童生动有趣的特质;四年级至六年级以艺术综合探究为主,力求儿童在深刻的体验、探究的基础上,达到“自由”的绽放和“经验”的重组与改造。每一天,修炼美的信仰,给童年的成长,收获别致的美好。

执着追逐梦想

我潜心科研,从儿童立场、游戏精神提出“生长美术”教学主张,先后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艺术课程录像课二等奖、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一等奖等;承担江苏省27届“教海探航”苏派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2013年省市合作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等省市各级公开课教学和讲座报告20余场次。

如果说展示课是一次蜕变、成熟的过程,那么课堂实践产出的就是作品,写作的丰收就是思考的再深入。我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冲突及其化解,到儿童生长美术的主张诠释与实践建构,到浸润式的文化美育,到跨界融通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学,一次次的打开自己的视野,一次次研究的深入,一次次角度的转换,我深深爱上了艺术。近年来,我先后在《江苏教育》《山西教育》等多家教育类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连续4年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记得每一次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最后截稿两天,我会除了正常的饮食等需要,几乎整天不离电脑,希望最后一稿有新的突破,每一次的征文都有十几稿的修正,厚厚的一叠书籍已经从地板悄悄到达书桌,被我不断翻阅、圈画,从中搜罗素材,寻找链接点,获取灵感。

一次次的飞翔旅行中,我是幸运儿。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辅导员、苏州市十佳辅导员、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2008年获苏州市小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双十佳”称号,2012年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校长们的殷切鼓励,师傅们的竭诚帮助,同伴们的真诚支持,家人的无私理解……所有这些,都是蒲公英种子飞翔的不竭动力,坚信下一个栖居地一定有诗,一定是远方。

教育,让我遇见那个未知的最美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的,教师的成功人生,不一定成为特级教师、校长,而是拥有丰富的思想。变换角度,我就要做一个横切苹果的人。认准了,我就要始终坚持,专一做下去。

蒲公英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蒲公英,从不问风起的方向,因为它永远向着明亮的那方。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6篇

很多人都批评我杞人忧天。我也明白,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共享”。都已经“共享”了,你还说不公平,不是胡扯淡吗?但是,对于一线的基础教育者来说,是否真的明白“互联网+”的概念呢?当下,国内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热潮,让许多原本很平常的企业做了一件共同的事情,即创办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销售平台,再找一个物流公司送货。除此之外,真的找不到啥了。中国式的“互联网+”,对当前的网络运营商和交通物流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卖流量的(移动、电信)、卖平台服务的(淘宝、微信)、卖网络技术(云服务、杀毒)的是网络运营的受益者。修路的、开运输公司的、经营物流园区的则是交通物流业的受益者。谁最倒霉?显然是商铺的拥有者、百货公司、超市、小卖部。

再回到教育领域来。当教育遇到“互联网+”,发生了什么?首先是各类资源的电子化供应,教案、试题、课件等,说白了就是将线下的资源转换成网络资源。于是,在一个阶段内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的试题库、教案库、课题库,其实这只是完成了载体转移。然后是“翻转课堂”和“微课”,将体系化的知识点切小,利用直播、录播等影音视频技术,让老师现身说法,放到互联网上共享。在我看来,最好的做法就是某些网站的公开课,这是完成了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共享。最高等级的则是在线互动和及时评价,也就是通过IPAD、手机等工具,结合互联网手段,实现师生的面对面教学,并可以当场进行评价及反馈,利用计算机提高评价、分析的效率,把课堂直接搬到网络上。这实现了空间转移,让虚拟教室打破时空限制,超脱于现实教室的集中要求,更便利一点。

简单说,“互联网+教育”无非就是实现教学资源载体转移、方便教学过程记录和共享、突破时空限制便利教学。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这些,那么,“互联网+”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只不过是组织形式和工具的变化而已。更让人忧虑的是,当下不少学校充分利用即时评价技术,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尤其是提高了出卷、阅卷的速度以及分析错题的效率。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教育”,关键取决于我们要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果背离了这一点,再发达的“互联网+教育”都未必能让教育加分。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7篇

上午 始业教育

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项目介绍

1.教育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大背景

2.培训注重职业伦理的书法教师,不培养艺术家或者教师艺术家

3.追求薪火相传的理念

4.介绍十天培训的课程基本安排

5.学生的准备工作

下午 讲座:书法教育学的理念

1.私塾教育模式

2.学院教育模式

3.书院教育模式 我们的定位

书法教育学与书法教学法:不但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教

[目标]

(先导)审美能力培养

(基础)实践技能培养

(素质)艺术表现力培养

晚上 讨论会

教师的目标:逻辑地组织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清晰地解读经典法帖的感受力与表达力

【第二天】

上午 经典与审美感受力

经典范本解读:兰亭序 怀素/张旭

颜真卿/李璧墓志 峄山碑/赵之谦(篆书)

礼器碑(隶书)

针对每件作品写300字观摩心得

下午 实践课

一般尝试性临摹 自由选择字帖

对比性临摹

教师现场指导示范

晚上 班级讨论

主题:学习书法应从哪里开始?操作技能?审美眼光?

【第三天】

上午 集中专攻性临摹

兰亭序 例字练习“惠风和畅”四字

峄山碑

讲解重点:

笔性,笔势,笔力,笔迹

线构,线形,线质,线律

全班分两组训练

教学法评议:为什么要这样教书法?

下午 集中分析性临摹

颜真卿8种字帖分辨、临摹、表达

习惯于从点画线条、间架结构、外形体势去寻找经典范本的魅力

晚上 教学法评议与特色分析:如何带领孩子们更有趣地去认识经典?

【第四天】

上午 集中专攻性临摹(关注伸延性)

兰亭序 峄山碑

[教学要求] 临摹与自己书写的双重练习

面对范本范字,如果自由书写同一字形结构笔画,效果会如何?

[作业要求] 兰亭序/字一组,分析临摹

峄山碑/背临/仿书

[教学法评议] 临摹必须亦步亦趋,自由书写又可以任性发挥,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下午 分析性临摹

颜真卿8种字帖临摹

任选名句格言的8种颜体书写

每一学员的自我分析与讲评

[教学法评议] 您能带领孩子们看出颜体其实不是一个笼统的体,而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艺术精灵吗?

晚上 教学法相关讨论会

[教什么] 技术:写字书法艺术

能力:想象力与推演能力

[怎么教] ①经典解析的教学

②实践表达的教学

【第五天】

上午 文字与书法 对象

[汉字] ①印刷字②钢笔字③毛笔字④书法字

以“印刷字”为标准,找到出发点

钢笔字个人习惯的变体

毛笔字汉字语汇,即笔画线条与间架结构的变体

书法字艺术化表现,即线条与造型的变体

[练习] 从①到④的连环推进,任选五个字例的练习

下午 书写与书法 行为

书写行为的培养

1.《关于设立“汉字书写日”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讲解

2.汉字的笔顺、笔画、部首偏旁

3.“书写”与“拼写”: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涵义

[书写] 端正整齐正确

①学习态度培养 ②行为模式培养

[书法] 变化丰富与想象力,以经典为依据

晚上 [教学法评议]

文字是什么?汉字是什么?对它的认识决定了对书法的认识。学习书法,必须先从这个根上抓起。

【第六天】

全天 以楷书为平台的书法演绎

①印刷字钢笔字毛笔字书法字

[唐楷] 颜体系列

欧体系列

赵体系列

[魏碑] 张猛龙系列

始平公系列

石门铭/郑道昭系列

[行书] 兰亭序系列

赵孟兆页 系列

苏轼系列

每个系列 要求完成作业:1.印刷字之源 2.钢笔字书写 3.毛笔字临摹

[教学法评议]

1.各种名碑法帖的4种形态的追究与追问,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文化理由与艺术理由

2.反复进行练习、对比、观察、分辨与表达

【第七天】

上午 名家工作室教师与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学员的交流笔会

下午 讨论:如何当好一个称职的中小学书法教师

横跨两个基点,扮演两种角色

①(身份)书法教师与书法爱好者的区别 素质

②(功能)教写字与教书法的区别 立场(兼容)

③(目的)关注经典与关注技术的区别 视点

④(能力)审美素质培养与技巧运用熟练的区别 能力

关键词:1.熟悉经典 2.关注文化 3.培养学生眼光与能力

晚上 撰写自己的虚拟教案:

1.我上一堂中小学书法课。

2.讲解文字、PPT或幻灯片、字帖准备、示范要领等

【第八天】

上午 外出参观考察

1.参观西泠印社园林与匾联

感受江南士大夫文化与诗书画印的风雅

2.参观中国美术学院

体验书法学科与专业教育的历史与风范

3.参观浙江大学

领悟综合性大学艺术与科学兼容的魅力

(三处视条件许可任选)

下午 经典名作专题观摩会

名作鉴赏观摩

仿真件借展(书画各十件)

讲解、赏鉴

【第九天】

结业作业准备

1.自由创作展品一件

2.临摹经典作业一件

3.培训期间特色课堂作业一组(自选或教师代选)

4.中小学书法教学法学习文章一则

5.课堂教学图片、照片(每位学员、每位教师)

【第十天】

上午 9:00 交流观摩展开幕仪式

议程(略)

10:00 教学座谈会

每个学员的发言(书面发言)

下午 结业或授证

“蒲公英同学会”成立仪式揭牌(铜牌)

教师讲话

主办单位代表讲话

教学培训总结

师生合影像

准备返程/财务结算报销等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8篇

采 访 人:陈明华

编者的话:201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经调查,各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困难:一是无规范教材,二是缺少专业书法教师。自2013年3月起,陈振濂先生率先启动“蒲公英计划”培训书法教师,这无疑是书法教育界的一大福音,教师们如饮甘露,如沐春风。陈振濂先生的这项义举令我们敬仰不已……

一、陈主席您好!欣闻您自2013年3月起开始启动“蒲公英计划”,这项计划的起因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2012年6月,我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社会责任 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开始在书法界提倡书法家的社会责任意识。11月则举办了“陈振濂书法公益拍卖专场”,在最初决定介入艺术拍卖市场时,即与拍卖方美术传媒拍卖公司有过约定:第一是希望有一个学术目标而不仅仅着眼于赚钱,于是就有了一个“学术引领拍卖”的口号;第二是希望做公益拍卖,为书法界的大众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于是就有了一个“蒲公英计划”。“蒲公英计划”的本意,是鉴于教育部下令全国中小学都应开设书法课,但实践中却困难重重,非唯缺乏课时保障,更缺乏能胜任教学的师资。于是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据我了解,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老师比较有地位,因为和升学率直接挂钩。音乐美术老师是陪衬与点缀,只要聊备一格不缺即可。而书法老师许多学校缺岗,且多以语文老师替代。偶有专设,也是学校里最边缘、最没有地位的阶层。别说公费派出去进修,连路费与学费甚至假期都未必批得出来。他们应该是最需要帮助的一个群体。而在教育部明令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大环境要求下,我们这样的从专业学习到经济支持进行全力助推与支撑,又应该是最切用与急需的。

在今天网络时代与电脑、手机微博时代,除了我们中年以上的一代,40岁和20岁这两代青年人,写汉字都是打拼音摁键盘,提笔忘字,不注重笔顺,更不关心偏旁部首等构字法则。因此即使从文字书写这一书法基础上说,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也越来越有急迫性。因为它关系到中华文明承传的大责任。“蒲公英计划”在此时推出,也是基于今天这个特殊时代的需要。

二、您为什么现在会想到启动“蒲公英计划”?这种想法在您心里一定孕育了很长时间,这是否与您本人曾经做过教师有些情感上的关联呢?

我本人是高校教师。过去办大学办专业,关注的是高端专业地位和教学品质,但其实这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思路。其实更困难的是中小学尤其是基层、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状态。从写字教育到书法教育,我们缺少一个中华文明传承的基本土壤的培植,也许在今后,中年一代书法爱好者不少,但青年和少年一代对写字与书法越来越陌生,因为都用拼音打字而不书写了。就像今天喜欢京剧越剧都是老年观众一样,有断代的危险。要针对这一情况对症下药,需要关注的不是艺术家互争高下的立场,而应该是立足于普及的、又具有学科高品质的基础能力培养与审美培养。它正是中小学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困难的是,在当下中小学教学格局中,它又是实实在在的软肋。于是,就引出了我们的“蒲公英计划”。换言之,在现在启动“蒲公英计划”,是适时的、是有现实针对性和社会需求的。

在“陈振濂书法公益专场拍卖”成功之后,很多亲友都有非常好的热心建议。比如捐一所或几所希望小学;比如捐款给慈善机构,又比如资助贫困学生。但斟酌再三,捐希望小学除了造校舍教室,如果没有师资教材与有效管理,极易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太不透明,公信力太差。至于一般助学,又与书法相去太远。但如果是“蒲公英计划”,情况就不一样了。一则我自己就是教师出身,懂得教学过程,可以娴熟掌控教学流程与品质。二则直接投向中小学书法教师,通过他们再去带动几十倍上百倍的学生,意义更见重大。再加上通过连续不断的活动投入,也能训练出一支教学人才梯队。担纲“蒲公英”教学的师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这里学到的教学经验,回到本省本市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或者还能因此编出一套适合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教材教案,有此四项,何乐不为?如果我自己不是多年从事教学工作,也许未必会作此选择。因为它要耗费我大量宝贵时间与精力,还不单单是出钱的问题。但从教师的职业天性出发,这样费时费力费钱费事的选择,就变得很正常了。

三、“蒲公英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三年内培训100位书法教师,通过100学时书法课程的培训,您期望这些教师的书法素养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够胜任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吗?

这一培训计划是个三年规划。培训100位教师是目标。我希望在经过培训后,我们的中小学书法老师应该在文化、艺术技能与审美欣赏两个层面上有大幅度提高。能成为各地几十万中小学教师的模范与榜样。目前的中小学书法课,其实遇到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是作为文化技能的汉字书写和作为它的高级形态的艺术技能的书法艺术表现。写字与书法,作为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把握,都应该在我们的“蒲公英”培训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是对书法艺术的高端经典名作,通过教师要让孩子们有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就像让他们听贝多芬肖邦、看达芬奇梵高一样,当孩子们看《大盂鼎》《兰亭序》时,也应该具有同样丰富的感受与想象能力,并以此来认知中国书法艺术的伟大与中华文明的伟大。技能的培训与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是“蒲公英计划” 的两个主要目标。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我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地改变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散乱无序各自为政的状况,能建立起一个那怕略见粗糙、但开始讲究科学性的教学模型范式。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埋头在做,但却大都缺乏学术支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学,严重缺乏宏观的学科顶层设计和教学准范。至于起步阶段,肯定会有不周到。但没关系,以后再慢慢完善它、发展它,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嘛!

四、我想,这项计划一旦启动,很多教师会踊跃报名参加,如何才能申请到培训名额呢?对报名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如果“蒲公英计划”能引起大家关注,那是一件大好事。对于想来报名参加的中小学教师们,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

1.报名与必须的证明材料

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教师证、单位证明(即任书法教学专职岗位的证明,需供职学校人事部门出具)复印件,以供我们作录取之前必须的资格审查。

2.录取

如果已被确定录取,参与培训是全程免学费的。凡教师课酬、教室租赁、事务杂项一应教学开支,都由“蒲公英计划”公益基金承担。会有一个专家组负责录取事宜。

3.关于学员录取与公益培训举措

(1)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山区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

往返火车汽车路费、培训期间食宿费、学习用品费等,均由“蒲公英”公益基金进行全额补贴(因为是全额负担,因此在每期培训中,这部分学员录取有规定限额)。

(2)城市(含乡镇)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

因经济情况相对于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较好,故尔往返路费、食宿、学习用品费自理。但字帖、参考书、集体教学研讨、名作观摩鉴赏所用指定教具,以及教学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等,由“蒲公英”公益基金支付。

(3)每次培训循环为7天左右(不含往返路途时间),每年约2到3轮。可重复报名,但录取则视个人条件比较而定。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在录取时有优先权。

4.公益培训的其他需要说明内容

(1)“蒲公英计划”是个人出资、社会支持的纯公益性文化项目。它具有非盈利性质。为长久可持续发展计,我们希望采取“1十X”模式,1是中小学书法教师公益培训本身。X是可能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任一合作方。包括学校、企业、机构、媒体、艺术团体,凡具有与“蒲公英计划”相同情怀、相近理念的个人或团体机构,我们都热诚欢迎加盟与合作。

(2)第一期“蒲公英计划”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地点安排在杭州。以后各期培训可以在全国各地视条件许可安排实施。

(3)对“蒲公英计划”的实施,《美术报》和各书法专业报刊与网络媒体将作全程报道。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9篇

一、精心预设――趋向“动态”的稳定

在课堂教学中,回应是提问的延续和提升,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与探讨。教师高质量的有效回应应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基础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机智。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有鲜活生命的个体,而每个幼儿又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幼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教育空间是巨大的。而回应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教师实施回应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如果在课前认真对每个幼儿进行解读,详细了解他们经验积累的程度,组合各种语言行为的有利因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优化语言行为,教师才能在活动中得以自如、有效地回应幼儿的生成。如在活动“蒲公英”活动前,我首先剖析了活动的重点和核心价值,有意识地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回家收集各种资料,寻找天上的事物有哪些,飞在半空中的事物有哪些,低飞的又有哪些,让幼儿对这个活动有了初步的经验积累,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根据蒲公英由远到近,设计了三个问题:蒲公英飞到天上远远望去像什么?飘哇飘,飘到半空像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时又像什么?来突破难点,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只有在他们的现有经验之上精心设计教案,才能朝着教师预设方向前进,让动态的课堂趋向于相对的稳定。

二、有效回应――促就“艺术”的课堂

(一)耐心倾听,尊重幼儿

对教师而言,耐心认真地倾听是积极回应的前提,对于教师的问题,孩子有时表达不太正确,有时表达不完整。对此,教师不能对幼儿漠视,更不能直接否定,而要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分析孩子的生活经验,并顺应幼儿的思路,扩展孩子的思维。

(二)善于追问,拓展思维

追问是教师在幼儿回答基础上继续发问,或者是为了向幼儿确认某个信息,或者是为了向幼儿询问具体情况,或者是教师引导幼儿来精确回答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追问是提问的一种形式,是师幼之间常用的一种互动方式,教师的一次次追问,可以不断拓展幼儿的思维,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还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好奇心。

(三)抓住亮点,激发欲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幼儿的反馈语言中,由于幼儿思维的局限性与语言词汇的贫乏,幼儿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想象:用一些简短的语句、凌乱的词语说了一大通却说不到重点上。面对这些,教师不应回避或斥责幼儿,而应及时捕捉幼儿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并抓住亮点,因势利导,对幼儿回答的出众点给予表扬、鼓励性的评价,这有助于孩子树立信心,进一步激发幼儿积极表述的欲望。

(四)梳理总结,提升经验

课堂中,幼儿反馈的信息往往是五花八门的,教师必要的梳理和总结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这既能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又拓展和深化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指导幼儿理解和应对类似问题。

三、留疑生成――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

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们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但有许多临时生成的问题,教师与幼儿一时无法判断和解决。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切勿惊慌和焦虑。因为世上复杂疑难的事物多的是。再者,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面对课堂内外各种活动中临时生成的各种复杂疑难问题,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地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操作、求证、讨论等。如果问题当场解决不了,教师也可以大方地告知孩子们,让他们回家把问题说给家长听,发动家长也来参与讨论。这样集思广益,借助广大家长的智慧资源,很可能会解决许多难题。孩子们的语言转述能力和知识面也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拓宽。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们认为这样实事求是地面对各种疑难,让孩子们回家如实报告园内所碰到的解决不了的各种难题,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帮助园内解决所生成的各种难题。家长们对我园这种不回避难题、实事求是、大胆开放的举措,也深以为然,非常支持,大力给予配合,并确实也解决了不少难题。例如,笔者所带的大班,曾经在课堂内生成了这么一个问题:地球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绕来绕去的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至今连动物学家也回答不了,因此“地球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久悬未决的难题,被称为著名的“千年问”。孩子们对这个在课堂上生成的生活问题,也普遍感兴趣,在班内争论了好几天,谁都说服不了谁。后来一个家长的表述,得到了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和幼儿的认同,才基本上平息了这场争论。他的表述大意如下:

地球上先有“鸡”。那么这第一只鸡又是怎么来的呢?根据毫无争议的论断,鸡是一种家养的鸟类,而家鸡是由野(生)鸡驯化过来的。野鸡这种鸟类则是从某种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从达尔文提出的一般动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的“生物进化论”来说,地球上的第一只野鸡肯定是由某种爬行动物(可能是“翼龙”) 进化而来的。这应该是无可置疑的。而地球上的第一个鸡蛋,则是由地球上的第一只野鸡产下的。至于以后的“鸡”和“蛋”的次序,当然是先有蛋而后有鸡的,即鸡由蛋孵化而来,时间大约21天。

那位家长最后说,至于地球上的第一只野鸡到底是由哪种爬行动物进化而来,这恐怕很难彻底弄清楚。因为我们地球的最外层“地壳”,早已被无数次的火山和地震破坏得千疮百孔,其中的各种动物的化石也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是很难从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找到或判断出各种具体的动物都是从哪种具体的动物进化而来。一般来说,我们人类只能从大的类别上提出动物们的大致进化的顺序。那就是: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有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则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又分别进化为“鸟类”和“兽类”(即“哺乳动物”)。

优秀的课堂不仅仅体现在幼儿在这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学习、探究、发现、解决,让活动的价值得到延伸和伸展,让幼儿的学习更为主动。在故事教学中,教师一般以完整的一个故事呈现。但在绘本《克里克塔》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在课堂中的积极看书欲望,适时生成了这样一个环节:不呈现后半部分的故事。当幼儿正回味在绘本的意境中,教师却画上了一个句号,通过语言激励让幼儿自主去寻找故事的下一部分。

教师:很遗憾,故事的下半部分我们都看不到,你觉得到哪儿去能看到呢?

幼儿:妈妈和我借书的地方。

幼儿:书店。

教师:我们课后一起去找找,请找到的小朋友把故事的下半部分讲给同伴听。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应关注教学过程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并适时地予以恰当回应。教师只有以合理有效的回应方式,才能促进师幼之间积极互动,促进幼儿知识结构的内化,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从而促成一节节优质的课堂、艺术的课堂、互动的课堂。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生物实验 能力培养

处于偏远落后地区的中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如何因地制宜更有效地在农村中学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如何做好农村中学生物实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生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编写出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仪器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教学情景的假设。对于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教师可考虑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如可以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塑料瓶,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对于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教师应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恰当地选取培养和实验的人数,精打细算,既能够保证生物实验的顺利完成又做到俭省节约。对于实验教学情景的假设,实验教师要亲自动手提前做实验,掌握整个实验过程,真正做到胸中有数,同时想象对于学生们实验时易犯的错误给予指导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在编写实验教案过程中,要对教材做出合理及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实验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深度及系统的解读,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深层体会新教材中的教学理念。另外,还要针对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及能力水平,并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使教学方案能够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写出实验教案,认真备课,践行实验教案。编写实验教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重视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农村中学重视学生实验设计,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迅速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研究的能力。此类实验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农村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以及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机会比较多,情感知识丰富,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降低要求,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通过实验发现实际问题、讨论并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与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

实验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促进学生动脑和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如《观察蚯蚓》,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是怎样的,蚯蚓吃什么东西,蚯蚓是怎样运动的,蚯蚓对光的刺激有什么反应,蚯蚓的视觉﹑嗅觉如何,蚯蚓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明确观察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蚯蚓的习性﹑蚯蚓的运动﹑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实验教师逐步教会学生树立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和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验结果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启发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学素养

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验的要求,从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素养。首先,因为农村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太复杂的实验,所以对于经典的实验应当全面熟练地掌握,如显微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等,这对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学素养是必需的;其次,实验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实验﹑遵守实验规则;最后,在基本实验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思考,教师和学生良好互动,真正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五、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激发创新能力

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实验教师应多设计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验,扩展实验的外延,使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实际,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六、多方位开展课外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巩固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实验教师应拓宽实验场所,让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让自然界内的大小生命系统都可以成为生物学实验的对象,让不同的动植物生命活动都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学认识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实验教师应敢于联系实际,建立农村特色生物学实验

农村有充分的实验材料,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实验涉及到的材料在农村是十分常见的,如观察蛙的发育过程、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观察蒲公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C4植物和C3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根瘤和根瘤菌的形态、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观察,这些都是农村本身所具的优势,在城市中就很难做到。并且有些实验可选择多种实验材料去做,减少了生物学实验对取材的限制,同时利用这种优势还可以做大量教材要求以外的生物学实验,做到实验材料就地取材及实验形式丰富多样。这些都有利于生物教学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对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使学生产生兴趣及问题,丰富了知识,增强了情感;更有利于实验能力的提高。

总之,面对新课程,农村生物实验学教师应当不断进取﹑反思,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要时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继贞.张祥沛.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跨栏跑教案范文 下一篇:丑小鸭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