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范文

时间:2023-03-16 07:15:10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脑动静脉畸形(attex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具备以脑实质内出血为发病特点的脑动静脉畸形常常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且预后不佳1]。我们2010年2~10月期间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AVM 42例,现就病例疗效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 例,年龄19~53岁,平均39.2岁;根据Spetzle分级: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3例,V级1例;42例患者中突发性颅内出血18例,5例为反复出血,头痛11 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5例,其他诱因3例。

1.2 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使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导管插入,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和判断脑动静脉畸形部位、大小、形态、供血情况和引流静脉情况。送入微导管,漂浮至畸形血管团内,根据瘘口大小考虑螺旋圈放入与否,然后使用α氰基丙烯正丁酯胶(NBCA)将病灶填塞,注射后拔出微导管防止粘管现象;栓塞后在透视下检查栓塞情况,操作术中注意控制血压稳定。

1.3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以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团减小,消失或瘘口闭塞;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临床症状逐步恢复,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并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者为痊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42例患者中畸形血管团直径2~9 cm,9例有静脉回流,15例血管生长侵入脑室。成功栓塞42例脑动静脉畸形,40例痊愈,2例死亡;所有患者共行125次栓塞,平均2.9次;栓塞程度:100%栓塞14例,90%栓塞10例,80%栓塞10例,70%栓塞3例,60%栓塞2例,栓塞

2.2 并发症及随访

在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头痛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逐步缓解痊愈;上述患者半年后随访,33例患者随访中29例未见再出血且临床症状逐步恢复,其中因为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2例,采用药物溶栓对症治疗痊愈;2例正常灌注压突破诱发引流静脉堵塞,术后1周发生脑出血,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痊愈。

3 讨论

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因创伤小、疗效好、能解决传统开颅手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血管内栓塞治疗侵袭小,疗效好,治疗后可立即消除出血因素,但有导致颅内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2];本临床资料显示其疗效有很好确定性,但有报道分析仅有30%的患者能单纯依靠栓塞治愈,比较稳妥的是以上几种疗法结合,而血管内栓塞因能为另它疗法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包括传统的开颅切除畸形团、血管内栓塞治疗等,但对于病变部位深在、广泛,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脑干、基底节等,供血动脉较少等情况下不适宜直接手术;对于畸形团较小的终末型脑动静脉畸形,单独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望完全治愈;对于高血流脑动静脉畸形先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后,再予以开颅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3]。

我们临床经验表明,某些无症状的动静脉血管畸形或过于复杂的大型动静脉血管畸形,需认真权衡治疗的风险与利弊;本临床回顾也提示未来就该疾患治疗以能进一步深入分析患者病情,能进一步综合比较不同疗法及结合疗法的各自利弊,这样可为规范化治疗及适应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有关深入研究和总结工作有待今后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66872.

[2] 郑俊宁,李宏伟, 崔晓燕,等.脑动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2007,27(7):2627.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颅内血管畸形中,AVM占90%以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5月24例AVM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分析,探讨AVM的MSCTA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减影头部成像检查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0~63岁,平均32.2岁。

检查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Advantage16层螺旋CT机,先行平均再行CTA。扫描参数:管电流240mA,管电压140kv,层厚1.25mm,层距1.25mm,螺距1:1.375。

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0~4.0ml/秒的速度注入碘帕醇370约90ml。应用造影剂追踪技术,将感兴趣区设置在颈总动脉内,动态监测颈总动脉内CT值变化曲线,当颈总动脉CT值达到150Hu时,自鞍底至颅顶行薄层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应用Ad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

结 果

畸形血管团显示:24例均显示畸形血管团。本组24例均为单发,颞叶6例,顶叶5例,额叶4例,枕叶、小脑、中脑各3例。其中直径大于3cm的14例,小于3cm的10例。MPR能清楚显示病灶强化后的密度改变,并能准确定位及测量大小。MIP能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状及其与周围血管分支的关系。VR能进一步反映畸形血管团的结构,并能多方位观察血管团的形态特征。

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24例均见明确的供血动脉,并可见单支及多支,其中大脑中动脉为主10例,大脑后动脉为主8例,供血动脉管动脉3例,椎动脉1例。24例中16例引流入大脑深静脉,4例引流入大脑浅静脉,上矢状窦2例,直窦及乙状窦各1例。MPR显示引流静脉,MIP显示供血动脉。

讨 论

国外学者提出动静脉畸形病变区是由畸形的动脉和静脉畸形构成并与脑组织混杂在一起,畸形血管的口径有的近乎正常,有的明显扩张,动脉壁内衬内皮细胞,周围有多层纤维组织、内弹力板,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即容易造成AVM的出血,如动脉壁内弹力板分层断裂,肌层萎缩消失,静脉弹力纤维断裂,静脉壁发生纤维化成钙化。在定性诊断上,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是确诊AVM的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脑血管造影的方法主要有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MSCTA(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更大,能获得较为纯粹的动脉期图像,减少了以往由于静脉显影而影响重建动脉图像的质量。

MSCTA优势在于安全、方便、快捷、准确,无DSA及MRA检查禁忌证,尤其适用于合并脑出血的急重症患者。对脑AVM进行影像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病灶的位置、数目和引流静脉的部位、方向等情况,这些对于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MSCTA基本实现了以上目的,能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部位、形态、走向,还可通过重建后的图案从任意角度观察,因此显著提高了诊断AVM的敏感性。

MSCTA具有原始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可准确测量病灶大小,观察AVM周围的脑组织结构等,这对手术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在MPR、MIP及VR图像上很容易发现供血动脉,同时可充分显示AVM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以及引流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MPR能显示多平面下病灶的情况,有利于显示病灶的毗邻;MIP有利于显示供血动脉。VR容积再现,可进行不同断面的切割旋转,有利于在不同角度与平面显示所保留的血管结构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因此临床医生在对AVM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可避免损伤正常血管,从而保证病灶周围正常脑实质的血液供应,对预后有重要意义。CTA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与露骨直径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在VR图像上模拟手术确定手术入颅,有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此方面明显优于MRA和DSA。

对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来讲,MSCTA具有快速、安全、重建快捷等特点。有学者认为MSCTA应该是AVM的首选检查方式。磁共振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对幽闭恐惧症和携带维持生命电子仪器的患者禁忌,所以在上述方面,MSCTA比MRI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MSCTA实现了无创、薄层、大范围容积扫描,提供的诊断信息丰富,对大多数AVM能作出明确诊断,指导临床进行手术治疗,对大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睿,周存升,柳澄,等.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1):19-21.

2 齐滋华,崔凤兰,王青,等.16层螺旋CT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4):453-456.

3 朱力平,唐建,姜建威,等.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中国微循环,2004,8(6):400-402.

4 杨晓萍,李康印,杨艳,等.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2):106-108.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28-02

颅内脑动静脉畸形(artery venous re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的变异,是造成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或全身性抽搐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经穿刺股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畸形24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术前护理

1.1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担心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会产生紧张,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做好有关栓塞知识的宣教,减轻他们对疾病的担忧做好健康宣教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1.2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保持病房安静,避免病人情绪波动。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 瞳孔变化,严格控制血压.

1.4术前一天备皮 范围以肚脐以下至双3分之一,术前晚22:00 禁食水,保证睡眠,记录患者术前血压,四肢肌力和动脉搏动情况。

2术后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四肢肌力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缺血缺氧有无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及双侧肢体活动异常情况,尤其是血压的观察与控制尤为重要。

2.2穿刺点的观察:股动脉穿刺术后加压包扎24h,穿刺部位下肢伸直制动,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

2.3术后应保持病房的安静,集中治疗护理的时间,减少一切不良刺激,预防癫痫的发作.

2.4加强基础护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困难的患者应给予流质饮食。昏迷患者予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部位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2.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需要,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减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感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4篇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先天性的脑血管发育异常,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人,目前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其中血管内治疗因其微创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被广泛采用。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16例脑AVM患者行血管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1~55岁,平均30.1岁。

1.2 临床表现 自发性颅内出血27例,(其中6例为反复出血),头痛16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1例,首发症状为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

1.3 辅助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CT、CTA、MRI或MRA及DSA检查。AVM位于颞顶叶28例,顶枕叶9例,枕叶和额叶各4例。Spetzler和Mrtin 分级:I级8例,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级2例。

1.4 栓塞材料和方法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认动静脉畸形的类型与部位、供血动脉的来源与组成、引流静脉的数目与迂曲程度、以及畸形血管团血流循环时间。根据情况决定栓塞材料和方法。选择栓塞材料均为二氰基丙烯酸正丁(NBCA)。将微导管Magic-l.2F、1.5F及1.8F经导引管送至AVM之供血动脉或畸形血管团内。根据需要将微导管头塑型。借助血流导向将微导管插到畸形血管内,进行超选择造影检查,根据畸形血管团的血流速度选择NBCA的浓度。如果血流速度很快(3例),均先行5/0、3/0真丝线段栓塞,待血流速度减慢后再行NBCA栓塞。一般情况下使用20%~50%的NBCA,多数浓度为30%。单次注射量最大为13 ml,最小为8 ml。注射前用5%GS反复冲洗微导管,在透视下边注射NBCA边观察其向畸形团内弥散的情况。当NBCA停止在畸形血管团内部并开始反流时,迅速回抽注射器,同时快速拔出微导管。必要时可重复以上步骤,再次栓塞畸形团。栓塞后再次行脑血管造影,了解栓塞的结果及颅内血流变化。术毕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拔出导管鞘,穿刺部位压迫10~15 min,并加压包扎。患者回病房后持续控制性降压48~72 h。

2 结果

45例AVM中,9例完全栓塞,12例栓塞70%~90%,13例栓塞50%~70%,11例栓塞小于50%。栓塞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1例,咖玛刀治疗15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其中21例位置浅表的AVM,栓塞一周后行手术完全切除,脑血管造影复查AVM完全消失。15例深部AVM于大部分栓塞后行咖玛刀治疗,经CTA/MRA复查AVM畸形团明显缩小。45例中,生活、工作完全正常达到治愈者36,症状明显改善者6例,包括癫痫发作减少10例,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8例头痛症状消失。本组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2年。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

3 讨论

脑AV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临床上约50%~70%的脑AVM 患者表现为颅内出血,约20%~25%的患者表现为癫痫[1],32%~40%有出血AVM患者伴有癫痫发生[2]。脑AVM致颅内出血的死亡率约10%~15%,致残率约为40%。因而对于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现都应积极治疗[3]。目前脑AVM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血管内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是传统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神经导航系统的发展,手术切除日趋成熟,使AVM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但手术创伤大,且对一些巨大的脑深部的、重要功能区、高血流伴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的脑AVM,因出血量大和并发症多而影响手术效果或危及患者生命,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疗(r刀或x刀治疗)具有侵袭性小的优点,笔者认为对最大径小于3 cm或体积小于10 cm3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又不适于手术者,或老年患者以及手术不能全切除,或AVM部分栓塞后,可行伽玛刀治疗。但其见效慢,常需1~3年,此间仍有出血的危险,迟发的放射性脑病如脑水肿等可能长期反复[4]。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症为[5]:①病变广泛深在,不宜直接手术,②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手术后将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 ③高血流变盗血严重,病灶巨大,直径超过3 cm,术后可能发生过度灌流综合征者;可以分期栓塞,使病变缩小后,在手术或放射治疗。血管内治疗脑AVM不受病变的大小及部位限制、且创伤小、并可以反复多次插管治疗[7] 。多数学者认为对供血动脉较少,畸形血管团较小的终末型AVM,单独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以完全治愈,本组9例。但大多数情况下,栓塞术是为外科切除或放射治疗做准备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组36例。它可使病灶范围缩小、术中减少出血、易分离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风险。巨大脑AVM术前大部分栓塞病变加手术全切除是治疗畸形团的最有效手段[6]。当病变部位广泛而深在或在重要功能区,如脑干、基底节等,栓塞后仍难以切除者,可多次将畸形血管团大部分栓塞后辅以r刀或x刀治疗,以弥补不宜手术者。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缓解和治疗AVM的主要手段之一,机理是血管内栓塞可以尽可能多地闭塞瘘口和供血动脉所属的畸形血管团。常用的栓塞材料有NBCA、PVAC(聚乙烯醇)真丝线段、电解可脱弹簧圈(GDC) 、液态弹簧圈、微粒,其各有优缺点。NBCA为液态永久性栓塞剂,脑畸形血管团栓塞彻底,并发症少且不易复发,多数作者认为NBCA应作为脑AVM的首先治疗材料[8]。本组16例脑AVM根据病变的大小、流速,应用碘苯酯与NBCA调制成适当浓度(20%~50%)作为栓塞剂,血流速度过快,笔者均先行5/0、3/0真丝线段栓塞,血流减慢后,再NBCA栓塞,效果较好。

血管内治疗AVM的并发症不多见,但一发生却十分严重。主要有误栓塞,脑血管痉挛,颅内出血,微导管断于颅内,脑血流正常灌注压突破等。为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应注意:①全部操作均在全身肝素化及神经安定麻醉下进行,并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栓塞后静脉推注鱼精蛋白。术前尼膜通预防、术中罂粟碱动脉内持续灌注治疗血管痉挛的方法,效果满意;②根据血流情况及血流速度,调配不同浓度的NBCA进行栓塞,注射时一定要有DSA条件严密监视下,避免栓塞引流静脉;③血流速度很快的患者应先行真丝线段栓塞,待血流速度减慢时再行NBCA栓塞;④AVM内合并动脉瘤形成应先处理动脉瘤,以免引起破裂出血;⑤注射NBCA时,应先用5%GS反复冲洗微导管,在DSA监视下,看清NBC在畸形团内弥散铸型情况,一旦出现反流,迅速抽出微导管;⑥对于大中型AVM切忌一次全部栓塞,避免脑血流正常灌注压突破,继而引发脑出血、水肿,每次栓塞不要超过畸形团总体1/3,二次栓塞应间隔2周~2个月;⑦尽量少用微导丝,必用时,微导丝不要伸出微导管头端,导丝不要强行通过微导管弯曲处,当微导管接近畸形团时,及时拔除微导丝,千万不能在畸形团内使用微导丝;⑧术后持续控制性降压48~72 h。

参考文献

[1] Al-Shahi R,Warlow C.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frequency andprognosis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 in adults.Brain,2001,124 (10):1900-1926.

[2] 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164,178-181.

[3] Hartmann A,Mast H,Mohr JP,et al.Morbidity of intracranial hem2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troke,1998,29 (5):931-934.

[4] 李铁林.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的若干经验.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1,27(6):472-473.

[5] 马廉亭.介入神经外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7.

[6] 马廉亭.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89.

[7] 赵继宗,王忠诚,王硕,等.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6.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5篇

已经破裂出血的、或者是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如癫痫难以控制、头痛加重、智力、记忆力加重性损害等都应该进行治疗;而对于没有出过血、非进展性一般症状或者是没有症状的患者,目前是否要治疗还存在争议。

一般来说,未破裂的AVM每年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是1%~2%,因此,如果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得了这个病,预计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他在一生中破裂出血的概率就很高,就应选择治疗;如果是一个70岁的老年人偶然发现了这种疾病,那么就可以倾向于保守观察。在是否进行治疗的选择上,还需要考虑治疗的风险有多大,需要个性化的专业评估。

脑血管畸形目前还没有针对病变的药物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有开颅外科手术切除、微创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伽玛刀、X刀、射波刀等。

其中外科切除的优点是可以一次完全切除病变,但缺点是开颅手术的创伤、切除时可能损伤畸形周围的脑组织造成功能损害,手术可能发生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优点是不开颅,可以选择性栓塞畸形团中破裂的动脉瘤,可以减少血流以提高后续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也可以通过栓塞后缩小体积有利于后续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缺点是只有15%~30%病人能够通过单纯介入栓塞根治疾病;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优点是更加微创,缺点是这种治疗无法立即消灭病灶,往往需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畸形才慢慢消失,而在这段时间仍然可能出血。另外,少数患者可能无效,一般不适合直径超过3厘米的畸形团。因此,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式选择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案是先进行脑血管造影,特别是畸形病灶位于功能区――运动、语言、感觉中枢或脑深部的造影,同时可以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另外,对于畸形团中有较大的动静瘘、合并动脉瘤的患者更应该首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部分患者经过单次或分次介入栓塞治疗就能完全治愈,对于残余的畸形还需要再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外科手术;对于不伴有动脉瘤,没有粗大动静脉瘘(短路)的,直径小于3厘米未出血的深部较小病变,也可以单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伽玛刀、X刀、射波刀等;当畸形血管位于非功能区,位置比较表浅,通过开颅手术便可以切除。特别是病变已经出血形成较大血肿时更应该选择手术切除,同时去除血肿的压迫损害。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9~71岁,平均40.7岁。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15例(75%),癫痫4例(20%),头痛、头昏12例(60%),肢体神经功能障碍5例(25%)。畸形血管位于额叶、额顶叶7例(35%),颞叶、颞顶叶3例(15%),顶叶4例(20%),枕叶6例(30%);畸形血管属小型(最大直径<3cm)3例(15%);中型(3~6cm)11例(55%);大型(>6cm)6例(30%)。S-M分级:Ⅰ级5例(25%),Ⅱ级9例(45%),Ⅲ级3例(15%),Ⅳ级3例(15%)。

1.2影像学检查

本组20例行CT检查,显示颅内血肿15例;脑内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3例,有明确的条索状或斑块状不规则增强;4例行MRI检查,均见脑内有迂曲成团的血管流空区。术前16例诊断为AVM并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另4例行急症手术,术中明确看到畸形血管团并给予切除,术后予病理检查证实AVM。

1.3治疗方法

脑AVM的治疗有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放射治疗、保守治疗、综合治疗。本组20例病例均行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切除病灶12例,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4例,4例行术前栓塞,然后手术切除病灶4例,术后均予病理检查证实AVM。

2结果

按本组20例病例均显微镜下全切,切除病灶12例,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4例,4例行术前栓塞,然后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偏低,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无死亡。术后均予病理检查证实AVM。术后20例病例好转或痊愈出院,出院时按照史玉泉等的标准评定疗效,疗效优良共17例(85.0%),病残3例(15.0%)。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部分残留复发3例,其余均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自理。3讨论

脑AVM是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血流量产生影响的先天性疾病[1]。对于脑AVM的手术适应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手术切除AVM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方法。根据Yasagil显微手术治疗414例统计资料,死亡率为2.44%,重残率为5.9%,轻残率为9.8%,治愈率为81.9%[1]。显微外科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根治脑AVM的方法。随着放射、血管内栓塞、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显微外科技术等诊断、治疗及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显微镜下对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的疗效明显提高。

3.1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条件

脑动静脉畸形的理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切除病变畸形血管团或阻断供血动脉,消除盗血现象,改善脑供血情况;②能防止病变再出血;③尽可能避免功能区神经及血管副损伤,保持脑神经功能完善;④能解除顽固性头痛,缓解增高的颅压。根据AVM的部位,可以经脑表面、颅底、脑室系统等切除病灶。

3.2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适应证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首选的适应证应包括:①病变远离功能区,如额叶前部或枕叶,病变小而浅,手术切除对脑功能影响不大;②年龄大于40岁,病变位于运动语言区、胼胝体等重要部位较局限,也可行显微手术切除;③40岁以下、反复出血有生命危险者;④盗血严重,出现进行性偏瘫、智力减退者;⑤癫痫反复发作,药物难以控制者。

3.3切除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技巧

术中首先确定病灶的边界[4],然后设法阻断供血血管,在畸形血管团压力下降的情况下,逐步分离和切除病灶,对于边缘分支型及穿动脉分支型的供血动脉应注意保留主干,医学论文只可以切断连接AVM的小分支,完全游离病灶,最后阻断引流静脉。手术可以一次性解决畸形血管团再出血,使AVM得到根治。

3.4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及其防治:①手术操作严格从畸形血管团与脑组织间胶质增生带分离,不当可损伤正常脑组织结构以及血管,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位置深、处于重要功能区域的AVM尤其如此。②尽量减少畸形血管团出血,预防术中、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发生。为了控制出血和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患者术中应采取半坐位或头部抬高,术中应用降压措施,维持收缩压在80~90mmHg(1mmHg=0.133kPa)。也可以大剂量巴比妥麻醉联合控制性降压,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降温,维持体温在30~32℃,但手术残留病灶是再出血的隐患。③术后发生逆行性血栓形成。④对于巨大、高流量、病变深在广泛的AVM,不可强求一次性完全手术切除,可采用分期手术或血管内栓塞与手术联合治疗。

3.5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手术

摘 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 方法 1999-03/2001-03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87例.79例以自发性颅内出血起病,4例为头痛,4例表现为癫痫.根据Spetzler-Martin计分标准,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43例,Ⅴ级12例.血管内栓塞剂为NBCA,栓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结果 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达到75%以上的闭塞率,占66%.AVM病灶闭塞在50%~75%者22例,占25%,闭塞率小于50%者8例,占9%.栓后手术完全切除病灶82例,占94%,次全或大部切除5例,占6%.术后3例遗留偏瘫或失语,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 结论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大型动静脉畸形,治愈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mbined surgery for87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bstract:AIM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mbined surgery for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METHODS From March1997to March2001,87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mbined surgery.79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4with headache, 4with seizure.According to Spetzler and Martin grading scale,9patients were GradeⅠ,11as GradeⅡ,12as GradeⅢ,43as GradeⅣ,and12as GradeⅤ.Embolic agent was NBCA.Micro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following the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RESULTS After nidus en-dovascular embolizalion,obliteration rate more than75%of AVM were obtained in57patients(66%),that between50%~70%of AVM nidus were in22(25%),and that rate less than50%of AVM nidus in8(9%).The lesion was to-tally removed in82patients(94%)by surgery after em-bolization,subtotal or incomplete removal was achieved in5(6%).After surgery,3patients presented with hemiparaly-sis or aphasia and1patient die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4.6%.CONCLUSION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ombined surgery is a effective method for cerebral AVM with a high cure rate and a low morbidity and mortalily,es-pecially for large AVMs.

0 引言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最严重的表现是颅内出血,致残率和死亡率高[1,2] .明确诊断后需尽早治疗.作为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的显微外科手术对于大型复杂的脑AVM而言,全切除率低,并发症多.通过血管内栓塞可闭塞AVM大部及主要供血动脉,有利于手术切除病变.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①病例资料:1997-03/2001-03脑AVM87(男48,女39)例,年龄4~72(平均37.5)岁.79例有自发性颅内出血,4例反复发作性头痛,4例表现为癫痫.脑AVM病灶位于额叶23例,顶叶20例,颞叶15例,枕叶12例,基底节区6例,幕下11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43例,Ⅴ级12例,无Ⅵ级.②栓塞材料: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2-cyanoacrylate,NBCA/Histoacryl)由德国B,Braun公司生产,国产碘苯酯.Magic1.8F1.2F STD MP PI系列微导管由法国Balt公司生产.SOR007微导丝由法国Balt公司生产.Müller显微镜德国生产.

1.2 方法

栓塞前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最后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全组患者中除数例小儿患者采用全麻外,其余大部均在神经精神安定剂和局麻下操作,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以便于随时观察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进行全身肝素化,在DSA电视屏幕监视下,经股动脉穿刺置血管鞘,行全脑血管造影.从动脉期到静脉期连续动态造影检查.详细分析AVM的大小、所在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特点、畸形团内有无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计算循环时间,根据Spetzler-Martin计分标准分级.将导引管插至欲栓塞侧的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将Magic漂浮导管,必要时辅以微导丝,送入AVM畸形团内,通过微导管手推超选造影,分析畸形团内血管结构特点,据此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NBCA(以碘苯酯为显影剂)常用体积分数为20~60mL・L-1 .每次栓塞注胶2~3次,并即刻复查血管造影,了解栓塞程度,直至达到预期栓塞效果为止.全部患者术前栓塞注胶2~6次,平均3.3次.栓塞后的患者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2例行术中血管造影,了解病变切除程度,77例患者术后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估,10例患者因各原因拒绝复查造影.

2 结果

2.1 血管内栓塞

87例经开颅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AVM病灶75%以上闭塞者57例,占66%,AVM病灶被闭塞50%~75%者22例,占25%,AVM病灶闭塞小于50%者8例,占9%.其中Spet-zler-Martin计分≤Ⅲ级者32例,占全部87例患者的37%,AVM病灶全部达到75%以上的闭塞率,占57例患者的56%.Spetzler-Martin计分>Ⅲ级者55例,占全部87例患者的63%,仅占AVM病灶75%以上闭塞率的44%.6例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系统体征,其中4例为轻瘫,2例为同向性偏盲,经2wk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形成永久性并发症,无死亡.2例发生粘管,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随后开颅切除AVM病灶的同时,顺利取出断裂的导管.

2.2 开颅手术

87例患者血管内栓塞后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完全切除82例,占94%,次全或大部切除5例,占6%,Spetzler-Martin计分≤Ⅲ级者全部病灶完全切除,无并发症发生.9例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体征,经治疗术后1mo6例完全恢复,3例遗留偏瘫或失语,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为5%,均为Spetzler-Martin计分>Ⅲ级者.术后77例病灶切除程度经血管造影证实.

3 讨论

对脑AVM的自然病程研究显示,脑AVM每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4%,首次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危险性为6%或更多.每次出血有10%~15%的死亡率,与AVM有关的死亡率每年为1%.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的年发生率为1%~3%,每次出血约有10%~30%的发生率[1-3] .因此,AVM诊断明确后,需尽早治疗.现有的治疗手段中包括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各有其治疗优势,同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如何根据不同的病变,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两种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是除根AVM,防止出血的关键.

Spetzler-Martin AVM计分标准以病变的大小、部位和有无深静脉引流为依据,高分值提示AVM较大,位于功能区和存在深静脉引流.目前一致的看法是Spetzler-Martin计分与手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死亡率密切相关[1,4,5] .Pikus等[5] 手术治疗72例脑AVM,6例(8%)手术后出现新的持续性的神经功能障碍,65例(90%)术后恢复良好.72例患者中Spetzler-Martin计分Ⅰ~Ⅲ级者100%达到影像治愈,92%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Spetzler-Martin计分Ⅰ~Ⅲ占整个治疗患者的75%,然而只占全部手术后并发症的17%.认为高AVM计分和大型AVM预示不佳的治疗结果.Sisti等[6] ,对深部小型AVM(<3cm)进行开颅手术切除,94%的患者完全切除,手术致残率为1.5%,认为是AVM的大小较部位更具风险.

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完全闭塞部分AVM,完全闭塞率达5%~27%[7-10] .特别是对于供血动脉数目少的小型AVM,完全闭塞率较高.对于高分值的大型AVM,尤其是存在多支穿支动脉供血者,很难通过血管内栓塞完全治愈,但是通过栓塞AVM大部分病灶后,使其变成有利于手术的小型AVM,甚至使无法治疗的病变,结合手术完全切除,明显提高了AVM的解剖治愈率,同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栓塞可使AVM平均缩小63%[1] .本组全部病例通过术前栓塞治疗,AVM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91%的病例AVM病灶缩小50%以上.特别是Spetzler-Martin计分>Ⅲ级者占AVM病灶75%以上闭塞率的44%,正是由于是这些高分值的AVM影响病变的完全切除率,导致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多次分步栓塞AVM病灶及其供血动脉,使高分值的AVM转变成低分值的AVM,减少了术中出血,便于术中分离病灶完全切除畸形团,同时避免了一次性切除大型AVM,致使血流重新分布,冲击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中自动调节功能已经受损的血管而发生正常灌注突破现象.Vinuela [2] 认为术前血管内栓塞AVM大的供血动脉可降低AVM畸形团内的压力,减少了术中失血,降低了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危险性,从而有利于手术切除病变.手术中最难控制的供血动脉通常起自于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术前闭塞这些血管及大部分AVM畸形团,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失血,降低了残致率和死亡率,对于大型或巨大型至关重要.Martin [11,12] 也认为血管内栓塞技术有利于手术切除大型和复杂的AVM.主要有:①通过闭塞AVM大部减少了术中出血,便于将病变从周围的神经组织精细分离下来;②位于术野病变对侧深部供血动脉的栓塞确保这些血管在手术开始阶段得到控制,不致于影响手术;③大型高血流量的AVM栓塞可逐渐减少AVM的偷流量,改善病变周围正常脑组织的血供,可避免一次性外科切除大型非栓塞的AVM由于正常灌注压突破所到的脑肿胀和出血.本组栓塞后结合手术切除,病变完全切除率多达94%,并发症为5%,优于单纯手术组和单纯血管内治疗组.

参考文献:

[1]Paulsen RD,Steinbeig GK,Norbash AM,Marcellus ML,Lopez JR,Marks MP.Embolization of Rolandic cortex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Neurosurgery,1999;44(3):479-486.

[2]Vinuela F.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In:Vinuela F.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Endovascular therap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New York:Raven Press,Ltd,1992:77-86.

[3]Wallace RC,Flom RA,Khayata MH,Dean BL,McKenzie J,Rand JC,Obuchowski NA,Zepp RC,Zabramski JM,Spetzler RF.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 mation embolization using acrylic and particles:The experi-ences of a single institution [J].Neurosurgery,1995;37(4):606-618.

[4]Solomon RA,Connolly ES,Prestigiacomo CJ,Khandji AG,Pile-Spellman J.Management of residual dysplastic vessels af-ter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for postoperative an-giography [J].Neurosurgery,2000;46(5):1052-1062.

[5]Pikus HJ,Beach ML,Harbaugh EH.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J].J Neurosurg,1998;88(4):641-646.

[6]Sisti MB,Kader A,Stein BM.Microsurgery for67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less than3cm in diameter [J].J Neurosurg,1993;79(5):653-660.

[7]Hurst RW,Berenstein A,Kupersmith MJ,Madrid M,Flamm ES.Deep cent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The role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J].J Neurosurg,1995;82(2):190-195.

[8]Frizzel RT,Fisher WS.Cure,morbidity,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embolization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 review of1246patients in32series over a35-year period [J].Neurosurgery,1995;37(6):1031-1040.

[9]Wikholm G,Lundqvist C,Svendsen P.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ms:PartⅠ techique,morpholo-gy and complications [J].Neurosurgery,1996;39(3):448-459.

[10]Ling F.New 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J].Zhonghua Shenjingwaike Zazhi(Chin J Neurosurg),1997;13(1):1.

[11]Martin NA.Neurosurgery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A].In:Vinuela F.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Endovas-cular therap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New York:Raven Press,Ltd.1992:193-201.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静脉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是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但随着静脉血氧依赖MRI成像(venous 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MRI, VEN-BOLD)等新技术的出现, 需要我们重新评价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畸形尤其是AVM的诊断价值[1-3]。故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VEN-BOLD序列对于脑AVM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11例颅脑AVM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R angiography, TOF-MRA)以及VEN-BOLD扫描, 11例AVM中7例为DSA证实, 4例手术证实。

1. 2 MRI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 VEN-BOLD参数:TR 50 ms, TE 40 ms, 偏转角度FA 20°, 层厚2.0 mm, 矩阵 384×320, FOV 240 mm×240 mm, NEX 0.75, 总采集时间为6.5 min, 对患者全脑行轴位扫描, VEN-BOLD所得图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及Functool软件包进行最小密度投影(MIP)重组。

1. 3 统计学方法 分析磁共振各序列对脑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确切概率法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磁共振VEN-BOLD图像可显示本组11例脑AVM的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低信号出血灶以及部分迂曲的小供血动脉均呈低信号。本组见2例小AVM在常规T1WI和T2WI序列及TOF-MRA序列图像上未见明显显示或仅显示一条点线样血管影, 均漏诊;但在VEN-BOLD序列上则可显示其畸形小血管团。

结合手术及DSA检查结果11例脑AVM共发现供血动脉16条, 引流静脉15条。其中常规MRI序列及TOF-MRA序列均发现13条脑AVM的供血动脉, VEN-BOLD发现10条供血动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33>0.05);常规MRI序列及TOF-MRA序列均发现12条脑AVM的引流静脉, VEN-BOLD发现14条引流静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0.05)。

3 讨论

既往认为VEN-BOLD之类磁敏感加权序列不适合颅脑动静脉畸形检查, 但本研究显示磁共振VEN-BOLD对于脑AVM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显示与常规MRI及TOF-MRA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可清晰显示其他MRI序列漏诊的脑AVM小畸形血管团。

脑AVM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脑部血管畸形, 是由畸形血管团、1支或多支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组成, 畸形血管团是由一团迂曲的动静脉和不同管径的血管结构组成。常规意义的AVM拥有粗大的供血动脉及扩张引流静脉, 具有高血流低阻力, 低动脉流入压以及高静脉流出压的特点, 易于在常规MRI序列上显示, 以及在TOF-MRA序列进行3D重建成像[4]。有文献报道称粗大的供血动脉在VEN-BOLD序列上呈等信号不易显示, 本组11例中亦显示部分粗大供血动脉呈等信号易漏诊, 与文献报道一致[5];但仍有10条小供血动脉在VEN-BOLD序列清晰显示, 分析VEN_BOLD成像依赖于血氧饱和度形成的磁敏感性的差异, 不受血流的干扰, 对小血管成像具有特殊的优势;而小的供血动脉远端管径较细流速减缓, 局部磁化率差异发生了变化而成像。Uttam George等[6]也曾报道称磁敏感加权图像不但对动静脉畸形的引流静脉的显示较好, 对于细小的供血动脉及小动静脉畸形瘤巢等的显示也较好, 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而且本组2例小动静脉畸形, VEN-BOLD可清晰显示其细小的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 而常规MRI序列及TOF-MRA序列则未见明显显示。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小AVM畸形血管的小瘤巢在不合并新鲜出血的情况下, 在常规T1WI及T2WI上显示欠清;而TOF-MRA是基于血流的流入增强效应进行成像的, 对慢血流不敏感, 管径细小流速较缓的小AVM畸形血管在TOF-MRA上则不易显示。这与White等提出的MRA对d

总之, VEN-BOLD可清晰显示脑AVM的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尤其是小的AVM瘤巢不易漏诊, 有助于对颅脑AVM进行简便有效的无创性检出和评价, 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石磊,曲林涛,左玲莲,等.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与磁敏感成像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影像学比较研究.中国综合临床, 2011, 27(11): 1170-1173.

[2] 王任水,李晶,曲林涛,等.两种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对脑静脉畸形的比较影像学研究.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9): 160-162, 165.

[3] 程永远,曲林涛,徐希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静脉血氧依赖MRI诊断价值.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2): 298-299.

[4] 吴宏洲,陈恩德,陈荣华,等.脑动静脉畸形的低场MRI诊断.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9): 2199-2200.

[5] 刘鹏,刘建滨,谢安,等.脑血管畸形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中表现多样性分析.放射学实践, 2011, 26(2): 143-146.

[6] Uttam George, Milan Jolappara, Chandrasekharan Kesavadas, et al.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EUROLOGY INDIA, 2010, 58(4): 608-614.

[7] White PM, Teasdale EM, Wardlaw JM, et al.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prospective blinded comparision in a large pation cohort. Radiology, 2001, 219: 739-749.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2月~2011年3月共收治6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入院后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显微外科手术组(31例)和血管内栓塞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Spetzler-Martin分级[6]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审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显微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前常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给予20%甘露醇,适度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行全麻后插管,手术切口足够大,以充分显露病变部位所在,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视患者病情行术前血管栓塞,以双极电凝器充分止血。血管内栓塞组患者在局麻下,首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应用Seldinger技术插入6F动脉鞘,放入导引导管和微导管,采用“注胶-反流-停止-再注胶”以Onyx-18液态栓塞剂(美国MTI公司)缓慢注射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1.3 效果评价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②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7]: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生活;轻残,GOS评分4分,生活能自理;重残,GOS评分3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植物生存状态,GOS评分2分;死亡,GOS评分1分。以恢复良好+轻残计算疗效优良率。③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及Spetzler-Martin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显微外科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2.4±70.8)mL,显著低于血管内栓塞组的(713.1±110.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88,P < 0.01)。

2.3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术后GOS评分显示,显微外科手术组恢复良好及轻残患者数(28例)多于血管内栓塞组(19例),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显微外科手术组2例(6.5%)发生并发症,均表现为头痛。血管内栓塞组3例(10.0%)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微导管拔管困难。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3,P > 0.05)。

3 讨论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切除病变畸形血管团,阻断供血动脉,消除盗血现象,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再出血。迄今为止,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以其疗效优良、治愈率高,成为本病最理想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多数研究报道[8-10]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明显优势。陈衔城等[11]报道行显微手术的36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术后优良率为88.7%,死亡率为0.26%,疗效满意。Yasargil首次报道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死亡率为2.4%(10/414)[12]。本组31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病例发生。Luessenhop和Spence于1960年首次报道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但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手段,其治疗仍有一定的局限性[11]。

术中出血量是限制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31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0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经对比后发现,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显微外科手术组采用边电凝边分离,其术中平均出血量[(362.4±70.8)mL]显著少于血管内栓塞组[(713.1±110.7)mL],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较血管内栓塞术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研究中术后GOS评分显示,显微外科手术组67.7%(21/31)的患者恢复良好,显著好于血管内栓塞组(33.3%,10/30);显微外科手术组术后疗效优良率(90.3%)亦显著高于血管内栓塞组(63.3%)(P <0.05),与姚国杰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较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的原因是该手术在显微镜引导下指引医师选择最佳手术途径,显示病变切除范围,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避免损伤颅内重要结构,准确、完整地切除病灶。

虽然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但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出血及正常灌注压突破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本研究中显微外科手术组未发生上述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头痛。

综上所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术中出血少,手术效果好,降低术后致残率,临床安全性高,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动静脉畸形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介入; 立体定向放射; 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128-02

doi:10.14033/ki.cfmr.2015.20.072

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于缺乏正常的毛细血管床,动、静脉间直接形成血管瘘的一种血管异常,典型的AVM呈三角形底部朝向硬脑膜、尖指向脑室系统[1]。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中据患者不同临床情况选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高治愈率及较小的致残率,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11例,年龄7~50岁、平均35岁。首发症状:急性出血20例均伴头疼、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其中昏迷者6例,有癫痫发作5例、其中1例有外院出血治疗史,单纯头痛2例,部分患者有以上两种症状。AVM治疗前23例患者行颅脑CT检查、19例行颅脑MRI检查、19例治疗前行DSA检查,AVM治疗后DSA复查23例。病变位于额叶8例、顶叶

6例、颞叶4例、枕叶4例、额顶叶3例。据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2例、Ⅲ级8例、Ⅰ~Ⅱ级15例。

1.2 治疗方法

6例首发脑出血昏迷入院后急诊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发现脑AVM随即一期切除畸形血管团,14例患者颅脑MRI、DSA等检查后 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例颅脑MRI及DSA检查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颅脑MRI检查病变位于功能区、体积较小、DSA检查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例显微外科手术后畸形血管团残留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病灶残留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3 GOS预后评分

5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4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1 死亡。

2 结果

25例患者显微外科手术20例、1例术后病灶残留行伽玛刀治疗,6月~2年随访按GOS评分死亡1例、重残1例、轻残

4例、恢复良好1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2例病灶部分残留行伽玛刀治疗,6月~2年随访按GOS评分轻残2例、恢复良好2例。伽玛刀治疗1例,2年随访按GOS评分评定恢复良好。

3 讨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颅内出血是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症状、占52%~77%,其他常见症状有癫痫及头痛,上述症状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出现,患者的临床表现据脑AVM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出血或缺血而定[2]。

脑动静脉畸形目前治疗方法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上述方法联合治疗,笔者所在医院上述25例患者中有20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死亡1例、重残1例、轻残3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脑AVM最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AVM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出血和再出血的风险、根除盗血的损害,在显微手术切除AVM同时可一并清除出血血肿减轻血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及改善预后[3]。早期术者通常把畸形血管团小、位于非功能区、浅表静脉引流的脑动静脉畸形作为最主要的手术适应证,但随着手术者显微操作水平的日益熟练及神经导航、术中B超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大病灶、病灶位置深、深静脉引流、深部供血甚至是重要功能区的脑AVM也可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达到治愈并且出现较轻的神经功能缺失。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应常规行颅脑MRI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除非患者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颅内出血量大危及生命无法行上述检查,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一律应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手术者多根据术前患者的DSA检查提示、出血患者的血肿腔或既往出血后遗留软化灶及追踪引流静脉来寻找到畸形血管团,手术时应在畸形血管团与正常脑组织的潜在含铁血黄素界面分离并逐一电凝切断供血动脉,切勿进入畸形血管团内以免造成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术者在分离完畸形血管团后最后将引流静脉行临时阻断观察术野无出血及术野周围没有出现明显脑组织肿胀,随后方 可在近畸形血管团处切断引流静脉从而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少数脑AVM在切断供血动脉及完整分离血管团后引流静脉仍处于充盈状态、这表明此引流静脉还承担畸形血管团周围组织的静脉引流功能,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应在畸形血管团近端切断保留此引流静脉从而保留静脉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引流,对于一些大型动静脉畸形或Spetzler-Martin分级级别高的我们可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行显微手术治疗,介入后手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畸形血管团的全切率、减少术后出现正常脑灌注压突破的发生率。对于畸形血管团体积较大或术前DSA提示盗血明显的患者应常规术中及术后行控制性低血压以预防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术后复查DSA示少许畸形血管残留可补充行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Spetzler-Martin分级、级别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4]。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AVM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内治疗多不能一次完全栓塞畸形血管团、多数需多次栓塞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作补充治疗,极少数由单支终末动脉供血的脑AVM可通过栓塞达到完全闭合血管畸形者,目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多作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的预栓塞从而减少手术中出血、扩大脑AVM手术范围、增加手术安全性及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的缺失,对于大型深部AVM手术难以切除患者可行姑息性栓塞以减轻病灶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大型脑AVM一次栓塞过多术后出现正常脑脑灌突破注机率较高,因此对于大型脑AVM血管内治疗多一次只能栓塞部分畸形血管团,大型脑AVM患者单纯血管内治疗常需要多次反复治疗,血管内治疗有创伤小恢复快优点,但血管内治疗也有栓塞过程中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术中误栓塞、畸形血管团栓塞治疗后易复发等并发症及缺点,目前血管内栓塞较多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

脑立体定向治疗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式、是脑AVM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脑AVM体积较小一般小于3 cm、位于重要功能区不宜手术或患者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后部分残留血管畸形及栓塞后的残余部分也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作补充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可达到有时手术难以达到部位等优点,单纯放射治疗畸形血管团完全闭塞需较长时间、在此期间仍有畸形血管团再次破裂出血危险。立体定向治疗脑AVM有闭塞后畸形血管团的再次出血、癫痫、放射性脑水肿、囊肿形成等并发症。在此目前我地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常用的设备是伽玛刀。

由于AVM的临床表现、发生部位、血管构筑、血流动力学等复杂因素,目前很难依靠单一治疗方法达到治愈全部病例的目的[5]。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灶的部位、病灶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情况仔细分析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对于那些巨大的、位于重要功能区、供血动脉位置深,深静脉引流的复杂病例可考虑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再行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甚至有些病例需上述三种治疗方法先后同时应用,从而使更多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得到治愈。

参考文献

[1]王任直.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02:1719-1732.

[2]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179-180.

[3]陆永建,任天剑,何伟文,等.103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6):618-622.

[4]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08-825.

[5]杨柳,赵继宗,王硕.48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2):1212-1216.

上一篇:肺动静脉瘘范文 下一篇:门静脉高压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