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句美段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17 04:58:21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1篇

这样看来,中学生语感的培养首先在于阅读,通过阅读搜寻并筛选关键信息,结合大脑已储存的生活材料引起一系列思考,这个由阅读到思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给我们一个启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精心安排的典范文章,在抒情性、叙述性、议论性及说明性上都具有标本作用,学生只要对阅读材料感兴趣,就会兴致盎然地进行自觉阅读。

仅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尤其是朗读的技巧,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篇文章,必须根据它的体裁、内容,以朗读为突破口去感受语言材料。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表现了人性的美。盲孩子在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朗读这样的作品,可以以欢快的语调、稍快的语速进行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帮助他人与得到他人帮助的内心愉悦,使之心灵上受到熏陶感染。

《我的叔叔于勒》则揭示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人性丑陋的一面,对菲利普夫妇的鞭挞,对生活美的追求能让学生感受一份凝重。读这样的文章则应以低沉、缓慢的语调和语速去朗读,而《云南的歌会》则可以轻松、舒缓的语调让学生去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另外,朗读中的停顿与轻重音的处理技巧也应逐步教给学生。

语感培养的捷径是说话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对已有材料熟悉后,要尽可能让学生“说”,用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在“说”中进一步感知语言,感悟文本,感受生活,以自己的生命历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生命的层次。

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是一个很好的语感培养机会,可以从以下几点启发学生“说”:1、读完本文后,你觉得盲孩子与影子的心情如何?2、你认为本文的主人翁是盲孩子还是影子,为什么?3、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叠词的运用,比如“轻轻”、“痒酥酥”、“踉踉跄跄”,你再找几个这样的词,体会一下这样的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盲孩子虽然看不见,但他能感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是优美的,你能把你们所看到的盲孩子的生活环境告诉给他吗?5、这篇文章由88个自然段构成,看看这些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对这五个问题的“说”,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本文的主题美、人性美、语言美、环境美、结构美,通过“说”,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诚然,“说”的意义还远非如此,眼神的“说”,手势的“说”,口里的“说”,笔下的“说”,心里的“说”,都是为了交流彼此的情感联络。一个不会借助四肢五官去“说”的人,无论他拿到什么程度的文凭,在交流表达上又何异于大字不识的一个文盲。

除了学科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说”的训练外,语感的培养还需重视对学生“积累”的指导。

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除了大量的阅读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有丰厚的积累。如孔子韦编三绝之下更有学而时习之的坚持,随园主人虽家贫不能致书,仍能借富书之家而得以博览群书,胡适先生则不动笔墨不读书。身边之人里,我所知的余映潮、王世发两位老师,无论走到哪里,读书卡片是随身带的,一年下来,不知不觉中所做的笔记就是大几万字,这大略就是他们能成为一个教育专家的缘故吧。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适宜学生的有:

做读书笔记。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本,留下前面的2―3页作编写索引用。每读一文,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可以摘抄词语,从词语的音、义、用法、遣词造句等方面积累;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摘抄时分好类,如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也可以摘抄名言警句,注明其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优美句子和名言警句的摘抄要批注好作者、出处,以备查用。待一个摘抄本用完后,在事先留的空页里编好索引,以后使用时就方便多了。

坚持写日记,日记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是生活的录像,每天坚持写日记,不仅为大作文积累了素材,达到了练笔的目的,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可以写生活琐事、学习心得,也可以写观察所得、人事品评,只要对心灵有所触动的,都可以走进日记中。

多背诵。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拥有的多寡,取决于记忆。记得越多,获得的也就愈多,语感也就越强,要记得牢,就得加强背诵。但这个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的背诵。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才能实现积淀语感的目的。

理解性背诵训练要视所背内容而定,诗歌的背诵可采用分组背,分男女生背、师生合背、接背的不同方法进行,快捷有效;优美的写景散文则可把所写景物分解成一幅幅图景进行背诵训练,例如朱自清的《春》就可以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人物图来进行;叙事散文、小说的精彩段落则抓住线索来指导背诵。

语感训练的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些,还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以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好学、乐学。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作文;语言美

“写作可贵而难为”。一说起作文,目前许多中学生都普遍感叹: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从事了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也有了自己的体会:作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耗时多,投入大,很难立竿见影,不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经过讲解和专题训练能够大幅度提高。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享受不到作文的快乐。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虽然每次作文优秀者局指可数,但作文还是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要判断一篇文章写得如何,语言是关键性因素之一。以中考作文为例,阅卷老师通读一篇文章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考生语言能力突出,文章文采飞扬,无疑让阅卷老师体察到作者较好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会提高给分档次。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美起来?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一、积累:指导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要让学生乐于写作,首先要有东西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要想写好文章,积累写作素材相当重要。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把学生引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就要做到: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积累生活素材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大家,也都是善于观察,注重积累,才能“厚积薄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因此,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应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时时察看身边的人和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还要对事物进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次,观察事物要全面、多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观察人物,不仅要从外貌、言行、兴趣、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时期、环境去观察。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知识积累

凡是写作好的人无不得益于多读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初一刚入学,我都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精美的“摘抄本”,一直保留到初三。而且,每个礼拜我都会安排一节“阅读课”,带全班同学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把他们的摘抄本收上来看看,一年之后我发现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摘抄本”上所记内容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古诗文、生字、雅词、美句;

2、报纸杂志等书刊上粘贴上去的精美的短文或短文片断;

3、阅读文章的心得体会,相当于简短的读后感;

4、生活随想、偶得,类似于微型日记;

5、流行歌曲的歌词;

6、小型贴画,如大头贴、明星头像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非常注重对流行歌曲和明星的记录。这种积累看似与学生写作训练无关,实则反映着学生的好恶评价标准,也间接的反映着学生的喜怒哀乐情感。教师要正视这种情况的存在,恰当的给予指导,切不可依据自身的主观倾向一昧反对。从教师角度而言,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是“不务正业”之结果,而从学生角度而言,这些东西是自己如数家珍的至宝。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这些流行元素就可变为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实际上它们更多的也是学生对生活元素的积累。

因此,我认为,强化课外阅读,多做摘抄笔记,可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积累词汇,开拓视野,也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

二、仿句:好的作文,从美的语言开始

仿写句子,是初中学生语言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仿写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笔头才会活起来,成熟起来,妙语佳句才会从其笔下源源流出。因此,千万不可等闲视之。我所教的班级,我都会要求他们准备一本仿写本,即“每日一题本”,日练一句,久之必然成“癖”,仿句让写作文变成填空题。

第一步:选词造句。一开始,这种训练形式以填充式为主,每学完一篇课文,我会叫科代表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抄在黑板上,一天准备8个词左右,要求查字典写出拼音、解释字义,然后选2个词以上造句,做在每日一题本上,可以仿写课本上出现这些词语的句子造句。另外,我会要求自己坚持批改,坚持讲评,推出佳句,鼓励先进,使学生的激情经久不衰。

第二步:注重修辞。朱自清的散文为什么这样美,就是因为他善于用修辞,让人读后就难以忘却。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学生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排比、引用、比喻、拟人、反问等。而仿句练习中让我们模仿的例句往往是比较美的或有哲理的句子,他一般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技巧,而别具特色。而且,仿上几句就又成了排比。所以练仿句又是练修辞的好方法。

第三步:巧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在语言的运用上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的作文中,能准确地、恰当地巧借成语、俗语、古诗词、名句,就能使学生的作文言约义丰,增色许多。

三、实践:让学生的作文激情飞扬

仿写一个阶段后,学生的笔头练活了,兴趣盎然了,教师就要着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使其进入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自豪感、成功感的境地。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片断练习。由一开始的仿写一两句话慢慢增加到十句、一个自然段,再到一个片段场景练习。作文教学中,初一阶段可以以积累各种词语为主,丰富学生的语言,追求写出优美的句子;初二以片段练习为主,锻炼学生的文采;初三上学期以作文技法专项训练为主,增加写作技巧,下学期以合成训练为主,形成完整写文的能力。这种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作文训练方法。

其次,作文的练笔,不妨多样化。虽说“文无定法”,但对中学生来说,按不同的文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入门的方法进行“入格”仿写,还是很有必要的。如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二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后,立即堂上布置学生写片段作文《校园一角》、《我喜爱的地方》,模仿课文的语言准确、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来写。

还有,勤修改。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出深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7次,鲁迅先生也说:“我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平时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写作文,也常让他们写完后先自改,看看是否有错别字、病句,哪些地方不顺口需要修改,哪些段落需要重新安排,段与段之间过渡得是否自然,等等。这样不断修改文章,精益求精,就会使文章逐步完美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方式,我们要努力从多种途径出发,让学生作文的语言美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不但有写(有米下锅),而且爱写(产生兴趣)、会写(掌握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秀凤: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王涌禄:作文选材角度“三要”[J].写作导引.2007.(09)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妙处;语文是文化载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去感悟、领会语文的魅力。这就是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就是“语文味”。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用艺术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悟文本;在静心默读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圈点批注,摘抄书作中领悟、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不同年级段语文学习的内容有所侧重,其“语文味”的内涵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化。一、二年级的“语文味”,侧重于识字、写字和正确朗读;三、四年级的“语文味”,在继续巩固字词的基础上,侧重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五、六年级的“语文味”,侧重于文本如何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及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的引领。

然而,我们教师要深知有情方有味。刘勰认为文章无情即无味。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所选编的文章,多是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那么只有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才能学得兴致高昂。这样才可让学生品到“语文味”,否则就会“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其次,教师要明白有美才有味。语文教学本身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语言教学与美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这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目的和内容。教学中师生对文本的诵读、品味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美,领悟美,继而再进行美的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想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教师的审美修养和对美的传达能力也不容忽视。语文教师既是课文的品读者,又是学生欣赏美的引领者,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创造出使学生易于接受、能引起美感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之美。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一种美感效应,那么学生就会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从而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最后,我们要清楚地明白语言有温度,字字都关情。“语文味”不只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品味语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获得言语智慧,更好地运用语言。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品味文章语句,常常是课堂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只有亲自体验并感受到语句的美,文章的情,才会真正地爱上语文。这是“语文味”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智慧的必要条件。

当然,要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腹有诗书”,才能为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奠定基础。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为师者,只有识得“语文味”,才能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把握文本特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来组织课堂,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味道。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始终散发出浓郁芳香的“语文味”。因为“语文味”会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快乐轻松!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4篇

一.课程意识

即作文教学必须有整体思路。教师必须摒弃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表达。鉴于此,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努力:

1.从积累做起,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学会运用

一进七年级,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每两天摘抄100-200字的精彩文段,一段时间后又要求学生再摘抄10个用得好的词语和一句名言,接着又建议学生摘抄过后写点评,等点评之风成气候了,又提议同桌周末交换摘抄本,再次点评。

一年后,《读者》、《语文报》成为学生最爱看的刊物,学生的点评也令人感动佩服。如甲同学语言精练,她的点评总是简短生动:“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你无法帮助自己,为何不互助呢?”“当我是草时,告诉自己:向上开花!当我是花时,告诉自己:你是一棵草!”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已经有意无意地开始运用这些摘抄。记得有一次,一女生回答问题时用了一句名言,非常贴切,当我表扬时她很腼腆地说是摘抄中的句子。我于是趁机宣传摘抄的益处,推崇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后来,在作文课上,我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读摘抄本和课文,选出最喜欢的片段,欣赏语言,发现亮点,揣摩技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如此自觉,敷衍了事的也有一部分。另外,摘抄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时要有更新。同时,随着学生课业的增加,摘抄量也可变为每周一两次。

2.明确各个阶段的写作能力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指导和训练

以往的作文课教师讲得很多,但收效甚微,不如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如:七年级加强语言训练,八年级侧重结构、文体训练,九年级则注重篇章的整体训练。笔者认为,语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其实就是觉得自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应把语言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首先,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美,要让学生欣赏这种美,进而愿意学习这种美。一次,在上课时我引用了“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后来,一同学在完成“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时,很快有用上了,引得非常贴切自然。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辞优美的课文,指导学生欣赏,多读多背。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举行读书活动,交流感受。

二.学生意识

即让学生愿意写作,快乐写作,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心声。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表明学生需要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使他们愿意畅所欲言,抒发心声。

所以作文,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以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为例,主要分两步走。一是平时的随意文不做过多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不限文体、不限字数。等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再作引导。比如,我虽然也表扬简短有新意的创作,对离奇的想象也表示肯定,但我把更多的溢美之词送给了写就餐、就寝、课间活动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渐渐地,学生也更关注生活,懂得感悟生活了。二是上好作文课,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训练过程可由写一句话到几句话,到片段训练,再到写一篇文章,循序渐进。要学生愿意写,老师的评价与指导也非常重要,不管是怎样的文章,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处闪光点,老师都要用鲜明的标志标示出来,都要用赞美的语言给予鼓励。只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深入浅出地逐步渗透作文的基础知识,他们就再也不会望着作文题发呆痛苦了。还有一点也要格外注意,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除了鼓励,还应指出发展的努力方向。不能一味地甚至夸大地强调其优点。如我班一女生,特爱写爱情题材,文笔优美,感情细腻,因这样的作文在考试中得过高分,以后一旦作文,她都要把它牵扯到爱情的范畴里去写,于是批改中,我当面与她讲清其利弊,指出要拓宽写作思路,这样才能使佳作层出不穷。她听后,努力进行了调整,写出了不少的优秀文章,成了校报的优秀小记者。可见恰当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开放意识

即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与宽容。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他们不再人云亦云,不再“尽信师”,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写出的作文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有的老师经常说学生“胡言乱语”,我觉得应该称为“多姿多彩”才对。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只肯看一种颜色的花,只肯听一种旋律的音乐,那才是教育的悲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做一名具有开放意识的教师,必须懂得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的富有爱心的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这种开放意识主要体现于三个词:理解、尊重与宽容。写作本来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允许并积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也许这种感受较幼稚、偏激,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他们的品德。不要总是指责、训斥、嘲弄,应该给予理解、尊重与宽容。如我班有位男生与别班一女生早恋,一次传递情书被我发现,我一看写得很有文采。事后我找他谈话,我先夸奖了他的情书之妙,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如果把这份心用到写作上去,何愁什么文章写不好呢?现在还不是恋爱的季节,当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警惕‘冲动的惩罚’哦!”此后,那学生真的就认真了很多,写出了不少佳作。

学生还是孩子,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份真实值得我们尊重和理解。他们毕竟还小,思想还不成熟,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教育,去引导,去帮助,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在广阔天地自由翱翔,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读书笔记;重要意义;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03-02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

1.明确写读书笔记的意义

明确什么叫读书笔记。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教师展示以往学生的读书笔记本。明确写读书笔记的意义。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把所读的书、文中,有价值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但能够增强记忆,储存信息,准确地掌握知识,更能够积累丰富的资料。

2.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2.1摘录笔记。摘录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录下来的笔记。这种笔记有的同学做过,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作文时可以参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2.2提纲笔记。提纲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要点归纳记录下来的笔记。它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作文的构思能力。

2.3评注笔记。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读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2.4心得笔记。心得笔记简单的就是扼要地写一写读书的心得,可以不过多考虑格式,把心得记下来即可。所谓找文章的"眼睛",实际就是一种心得,你把它记录下来,不用过多地展开议论,这就是心得笔记。

3.明确读书笔记的内容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一般是分为三步来进行的:

第一步:了解写读书笔记的内容及作用 ,由于我们是小学生,考虑学生的水平,我主要是把摘录笔记、提纲笔记、评注笔记、心得笔记四种做一个简单的结合作为本次研究的内容。即读书笔记的内容有:(1)摘抄喜欢的词(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3)写感受(3句话)。从二年级开始:分类摘抄喜欢的词、句,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的积累,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语言生动、形象、优美。三年级:写感受。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一段落进行思考,联系生活体验写下自己的想法。为今后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有真情实感。

第二部:教师以班级订阅的《个性化作文》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作品名称:《个性化作文》

好词:红扑扑 水灵灵 红红的 闪亮闪亮 整整齐齐 樱桃小嘴

好句: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樱桃小嘴红红的,在嘴上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雪白的牙齿。

好段:我有个小妹妹,小名叫小听听,今年7岁。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樱桃小嘴红红的,在嘴上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雪白的牙齿,她一天到晚都缠着我,弄的连作业都写不了。

我的收获:——(预计三年级练习)

自我评价:——(预计三年级练习)

第三部:学生谈写读书笔记的感受是什么。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4.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读而不写,印象不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五种:

4.1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三亚落日》一文,作者对三亚落日做了细致的描写,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句子,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三亚的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词句

4.2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4.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学生的内心感受即可。

4.4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如:在学生学完了《三克镭》之后,我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外,还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原三克镭著──《居里夫人传》。读完了全书,学生对居里夫人无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我就试着让学生写出对书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评价,写一写对《居里夫人》这本书的评价,通过写书评的练习,有利于提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对书评的内容给予及时的点拨、发现书评内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马上纠正和指导。

4.5做好批注。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批注。如:眉批,适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遇到写的好的地方,可以用笔在书上画下来;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解决。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一段落进行思考,联系生活体验写下自己的想法。为今后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有真情实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到了一定的时间,如:期中或期末,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可以另外拿一本笔记本来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把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地整理起来,也可以用剪贴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归类整理笔记。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5-02[作者简介]秦秀丽(1973―),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东省广州市红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笔者对培养小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以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多渠道尝试运用两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一、多形式激发积累兴趣,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身于阅读和积累之中,必须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在朗读中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可以在朗读课文中积累。在教学中,首先,初读课文时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第一感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如描写人物的课文《少年闰土》,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初读时可摘录文中描写云雾姿态万千的词语,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其次,重视对课文的朗读训练,用以读代讲、以赛激读、配乐诵读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和储备。

(二)在背诵中积累

如果熟读是积累的基础,那么背诵则是关键。只有将语言文字牢记在心,才是真正的积累,才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均提出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对背诵的数量和篇目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教师可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笔者在教学中,一是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重点段落通过课堂上当堂背诵、课后组内背诵、期末集中抽查等形式加以落实,二是将教材中的各年段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描写优美的语句等加以归类整理,形成班级背诵篇目。如同一作者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描写同一类事物的古诗,如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描写春季的古诗,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引导学生利用每日晨读和课前三分钟以个人领读、集体诵读、小组接龙背诵等形式强化背诵积累,将古诗文的精华、经典语句内化为语言储备。

(三)在阅读中积累

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才能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笔者一方面根据课文适度拓展阅读,如教学《海上日出》后,让学生再阅读巴金的其他著作或其他作者写日出的文章;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小桔灯》《再寄小读者》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经典语句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并赋予“酿蜜集”“聚珍册”“汇美小书”等名字,分类摘抄,如写景类的、人物外貌类、性格类、心理活动类等,配上插图、注解,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同时,笔者搭建系列交流展示平台,如:在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开展 “最佳采蜜者”评选活动,评选最佳摘抄本等。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多渠道尝试运用,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揭示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果学生只是积累不会运用,那么积累的语言就是简单的堆砌,如同摆设,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要边积累边尝试运用,才能学以致用。

(一)在书面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笔者引导学生在写话、习作等书面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如写春天景物的习作,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描写春雨的“淅沥淅沥”“叮叮咚咚”等象声词,以及“整个森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比喻句、拟人句进行仿写,再将自己摘抄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如写人物的习作,笔者引导学生将课外读物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各种儿童形象的描写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帮助学生把人物写活。对于学生引用合理的诗句、用得巧妙的词语和句子,笔者就用红笔标出并予以好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慢慢运用积累的语言了。

(二)在口语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积累语言必须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角色创编等具体语境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如在讲读课文《守株待兔》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语言运用的训练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扮演邻居、庄稼人劝说种田人,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打破课内与课外界线,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积累,学会表达。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中,常采用辩论会、小记者会、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指导学生开始阅读冰心、老舍、朱自清、鲁迅、巴金等名人名作后,笔者开展名人名作简介活动,让学生将积累的精美的、有哲理的语句用于介绍活动中。

积累与运用密不可分,重视积累,养成习惯,多形式引导,积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惠芬.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J].天津教育,2002(11).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7篇

一、谈“花”,引入新课

美丽的花朵芬芳迷人,令许多人喜爱,因为它总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爱花的人多,爱花的国家也很多,可是德国却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一组词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读着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词串朗读展开想象,感受奇丽的景色,在反复读书中获得细腻的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1.季老先生对这样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板书“奇丽”“奇特”)

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读懂了奇丽,又从什么地方读懂了奇特?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导入学习,紧扣中心,以读为本,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2.结合图片,展开想象,感受奇丽的景色:作者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才发出如此的感慨呢?

(1)(出示德国街景的照片)你看到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第三小节的二、三句话进行重点研读)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把描写花美的词语、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上。

(4)指导朗读: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怎样?把你感受到的美融进句子中,读一读。(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以上片段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味的基础上读,图文结合、读想(想象)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成诵。

3.体悟风情,感受奇特的民族: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从哪体会到这个民族的奇特呢?

(1)“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呢?当你第一次看到德国人把花的笑脸都朝向了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2)怎样理解“莞尔一笑”呢?(微笑)比较“莞尔一笑”和“微微一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理解德国人们养花的奇特。

4.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句话的含义。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2)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看到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景象,他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拿出积累本,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练笔,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深入地体会课文的中心。

5.朗读升华: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所以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生齐读)“多么……多么……”

师: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生接读第2自然段部分文字)

师: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生接读第3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紧扣“花美心灵更美”这一灵魂所在,把学生领进了浓浓的诗意境界,教师再用富有激情的导读把学生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心境和感受引读出来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E-mail: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指导;积累;好词好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用笔记下好词、好句、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语言,提高你的能力,当然也就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提出了一定量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必读及必背的具体篇目。可见,积累之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正处于积累好词好句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紧积累好词好句,岂不是浪费。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预示着他成功了第一步。在我校,通过对全校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没有专用的摘抄本,没有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积累而积累。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

第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

第二是积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例如,《草原》一文,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词句来描写美景呢? 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思考中级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是积累精妙的写法。

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例如《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中的“捕”为什么不用“捉”呢?我先让学生仿佛诵读,再比较,发现“捕”比“捉”更准确、更形象,更能表达小孩想得到蝉的欲望。

三、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

1.归类积累法

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如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等分别归类;还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 一心一意、 一如既往、 一刀两断 等都以“一”开头;再如: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弛神往等都以“心”开头;还可以把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开天辟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虎头蛇尾、 扬长避短 、 三长两短、口是心非 、弄假成真、七上八下等;还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AABB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等;ABAB式: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AABC式:欣欣向荣、津津有味等;ABCC式: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ABB式:绿油油、红彤彤等。

2.美文摘抄仿创法

模仿文中的优美的表达方式仿写句子。例如,《荷叶圆圆》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可以引导学生仿创:__说:“荷叶是我的__。”

3.熟记法

要写好文章,在于要有好素材,而材料却来源于积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有心,更多的是来源于熟记。书要装到自己脑子里,变成自己的精华才算数。写作技巧也只有在熟记下才能感悟,才能如行云流水。小学教材中要求的必背内容必须让学生熟读成诵。

四、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运用,语言就成了无水之鱼,无根之花。每节语文课我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4人小组的交流活动。每个同学交流两个好词或一个好句。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累一下子增加到了原来的4倍,积累快,效率高。如黎舒的小组,李光辉介绍了春暖花开、春风拂面;陈康介绍了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黄美琪介绍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黎倩兰介绍了冰雪融化、泉水丁冬。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掌握了8个词语,从怎么写到什么意思都掌握了,效果相当好。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言训练;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语言是思想的存在形式,语言的贫乏与单调,直接影响着思想的完美表达,即人们常说的,不能修辞也就不能达意。文章语言就其平面来说,它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选择加工而成的书面符号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字、词、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说明文章是由一个一个的字词句扩展而成的。语言的各个单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级组合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

一、丰富的语言积累

韩愈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作家秦牧强调,从事写作,应建立两个“仓库”:一是“材料的仓库”,二是“语言的仓库”。并说有了这两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对于中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摘抄法

摘抄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记忆,将教材中描写人事景物优美的语句,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生动的语言,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有选择有目的地摘抄归类,积累起来,并不时翻阅记忆,这是丰富语言的好方法。也正因为如此,新教材中加大了精彩语段的背诵练习。

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身边有一笔记本,记满了平时积累的词汇语言,每逢写作翻看一番,写时信手拈来,用词准确而生动。在他笔下,普通的北国之秋洋溢出一种新鲜。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

写作要得心应手,只有平时得于心才能用时应于手,这也正是摘抄积累的妙处。

(二)比较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通过比较会鉴别出准确的程度。例如下面两段文字同是描写荷花,却迥然不同: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比较之后可以看到前段写荷的形像,展示荷的静态的美姿;后段则是远望荷塘,展示荷花箭的高挺。

二、富有感情的语言会话练习

作文是书面语言,但它来源于口头语言。日常的语言会话练习有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是积累和丰富语言简易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能说会写是紧密相连的,说就是口头语言的运用。少数学生不爱交际交流,有话压在心里,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这些对积累语言都是不利的。

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教导他的学生马季“要多说话,要与不同的人说话”。可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丰富词汇有较大的帮助。正因为如此,加强课堂说的训练、朗读训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会有大的帮助。

三、语言扩充联想练习

文学家的语言都具有创新的特点。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简单的做起。

(一)扩充练习

短句言简意赅是一种美,长句文思缜密同样也是一种美。因为句子是有节奏和旋律的。当思绪万千时就需要长的句子来承载这种复杂的情感。

扩充可以分为单句扩充渗透扩充和整体扩充。单句扩充就是取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以扩展。例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扩展句——“月色降临了,辽阔的原野显得更加空朦无边,那远村的高大树木渐渐模糊起来,天上的暗青色的垂暮好像落下了树梢。远去的大江,一平如镜,月光在江面上铺上了一条碎花路,那圆圆的一轮月在水中静静地浮着,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捞起。”渗透扩充就是在一篇文章中找出几个扩展点,仿单句扩充的办法,使全文多一些优美的句子。而整体扩充则是将一首精致的诗,一段美妙的小品或者是几句秀丽新颖的句子扩充成一篇充满着新鲜语言的文章。

(二)联想练习

联想,简单地说就是由“此”通过某一中介而想到“彼”。当然,联想应当是合理的,它应该借助“中介”而发挥作用,在“此”“彼”之间要么存在形似的因素,要么存在神似的因素。如果没有“中介”,联想就会令人费解。

例句:激流像那绿色的闪电,撕裂了大地,开辟了一条路。

联想句:记忆像闪电的火花,把一些混杂的片段场面奇妙地照亮了。

例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

联想句:在黑夜里,街灯像明亮的传递接力棒一样,把疲倦的旅人护送到家门。

这些联想多少都闪现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精简压缩练习,力求语言简洁

著名作家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他甚至强调写完作品,应当把开头和结尾删掉,因为在这类地方,小说家最容易说“假话”。中学生在写作中用词造句常有“罗嗦”的毛病,“单项压缩练习”是克服“罗嗦”的有效办法。这种练习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选定压缩材料;二是进行压缩;三是写出压缩理由或体会,就一篇文章而言,压缩材料主要是“句”或“段”。

例句:我吃过晚饭以后,就走到操场上去打篮球。

这个句子虽然清楚、通顺,但还是有多余的词语可以删减。该句可以压缩为“我吃过晚饭就去打篮球”。因为“过”已经包含了“以后”的意思,而打篮球需要一定的场地是不言而喻的事。简洁,就是尽量删除一些冗余的词语,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取得最佳效果。古人说“惜墨如金”,多做句子压缩练习就可以培养出这种良好习惯。

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当然,“简洁”只是要求“将可有可无的宇、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该浓笔点染的地方,还是要认真描摹。

五、借助修辞增文采,形象特征具体化

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一)娴熟地掌握各种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对比、对偶、引用等,对于中学生要创造性地运用它们是不容易的,一定要讲究贴切和新颖。一位作家曾说过:“第一次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次这样比就是庸才了,而第三次再亦步亦趋就变成了愚才了。”所以修辞的妙用关键要富有创意,决不能步人后尘,这也是作文出新的重要方法。

例句:1、5岁,明天是幼儿园的滑梯;8岁,明天是操场上的风筝;10岁,明天是明亮的教室;16岁,明天是充满憧憬的未来。(三个暗喻的连续使用,使抽象的“明天”变得生动具体,抒情化的语言使文章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海水轻轻涌上岸,又悄悄退下去,发出低微的哗哗声,似在低吟,又似在浅唱。我侧耳细听,呢呢喃喃,似在诉说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拟人手法将海水人格化,写退潮时的低吟浅唱,宛如诉说一个古老绵长优美动人的故事,充满迷人的情调。)

(二)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必须以最恰当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要借助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朱自清在《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三种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花开之盛,花开之艳,花开之美的大好春色。

无论是修辞的单独使用还是综合运用都会使文章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美句美段摘抄范文第10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紧扣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做好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及提高。作文占了语文的重要比例,它是听说读写的高度结合。考场作文是学生即时生成的体现,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难以应付,难写出高分作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难学难写作文的现象,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效率并不是一件手到擒来的易事。

2009年河北普通中考语文120满分的试卷中,考察作文的分值高达50分;同时作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直接反映一个人知识积淀的多少、生活阅历的丰瘠、思想水平的高低、认识能力的深浅、情感体验的浓淡、布局谋篇的巧拙、语言文字的畅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课标更加注重考察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面对当前作文教学不容乐观、作文教学成效不大,甚至有越来越差趋势的现象,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并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年的作文教学及对学生考场作文低效的成因的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到位,文章的立意较浅,辞藻贫乏,文章结构不合理等。现将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1. 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到位

在平时的作文批阅中,常常看到好多学生写错字、别字,即以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自己不会写的字。而这些不会写的字,大部分是常见字,却因为他们平时不愿意动笔动脑去识记,才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少部分的字,平时少见,拿不准,又懒得动手翻工具书,这就使他们作文中错别字连连。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去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互当小老师进行测试。对于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进行组词对比,分析它们的意思,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基本功。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学生平时习作中的好的文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了兴趣,习作中的错别字逐渐减少。

2. 文章的立意较浅

立意要有深度。创意的表象往往是轻松有趣的,似乎只是灵感的瞬间闪现。其实,创意的背后是有底蕴、才气作为支撑的。所以写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创意本身及浅层面上,应该写出创意背后更有分量的东西。这样,“创意”就不仅仅是一次单独的、偶然的现象,而是自我品质、精神与追求的展现,文章的意蕴也就迥然不同了。在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第一单元,有“…的新鲜事”一题,我班有一学生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罕见的白鹭竟嬉戏云端,感到十分新鲜,叫自己的妈妈一起来观看。文章选材源自生活,主题也很鲜明,本来可以借此抒发胸臆,但他就此收尾,仅仅表达了和妈妈一起看白鹭这件“新鲜事”,点到为止。他只写了表象的新鲜,而没有让他的主题更深入。

我把这位学生喊道身边,问他当时看到白鹭的心情,了解他习作的思维火花。在交谈中,他仍然抑制不住看到白鹭的激动心情,可见对他而言,的确是件新鲜事。我在批阅时写道:“白鹭的归来,是什么的结果?”来引导他去进一步思索、探究,懂得这是人类跟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这样,他文章的主题就在文末得到升华。

3. 辞藻贫乏

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有事可写,但却无话可说,辞藻干瘪,像记流水账一样,让人读来生腻,无法引人入胜。其实,这种现象的生成源自于学生平时不注重好词佳句的收集积累,从而导致运用时方知“穷途末路”。

针对学生见识面窄的问题,我让学生每天都读课外阅读文章,阅读时,带笔及时作批注,见到美段美句时,美段进行摘抄,美句进行仿写。同时,因是初二年级,课程繁多,我推崇量少但必精的原则,让学生只摘抄一段,只仿写两句原则,但摘抄跟仿句都必须牢记脑海中,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如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学生的文采必然有所提升。

4. 文章结构不合理

时下,片段式结构很流行,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写好,学生习惯于写并列式结构,但文章最后却忘了点题,从而给人材料很零散的感觉。就像珍珠项链很美,但却少了“穿珍珠”的线,即文章中少了线索。

另外,在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上,要么不会安排,或根本不注意安排,所有的环节一碗水端平,面面俱到,且里吧嗦的,一点儿都不简洁,不能让典型材料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在新授课中,常讲到首尾呼应、倒叙插叙、悬念的设置,但学生却还是用总分总的结构来构思。这就要求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调整文章结构。同样是“…的新鲜事”练习中,我班有位同学写自己的奶奶第一次下厨煎荷包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平淡的写下来。我建议她文章开头就用“真新鲜,我奶奶竟然亲自下厨煎荷包蛋了”来吸引读者,然后介绍这是奶奶第一次下厨,而我是她师傅,再交代奶奶下厨的原因,在我沉思的过程中闻到焦味,奶奶请我这个师傅品尝,到最后点题。这样,事情的经过到原因再到结果,运用插叙的结构,比平铺直叙更有趣味。

通过对学生习作问题的分析并采取恰当的对策,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循序渐进的改进他们的作文现状。为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找到快乐,爱上语文,爱上写作,从而爱上生活。

上一篇:精美文章摘抄范文 下一篇:狂人日记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