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20:58:16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1篇

1、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针对这一情况,本学期每次活动中留一定的时间来学习理论,如《新课程下微观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号感,必要的学习内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教学,激活思维》、《学会选择,促进发展》、《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等等。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如毛老师执教的《应用题》一课,毛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由扶到放、由小组合作到独立探索,整堂课始终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和方法指导。再如《数学广角》一课,老师们充分利用这一话题,精心设计和收集很多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自然地提出了数学问题。整堂课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这一数学新课程理念。当然,这几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时,处理好“双基”教学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给予解决。

3、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本学期各位老师在积极辅导学困生的同时,不忘发挥学生特长,加大力度,加强辅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聪明才智,在江苏省第三届“探索与能力”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张益成、钱心夹、徐磊获六年级组一等奖,许可、潘徐华获六年级组二等奖;陈康毅获五年级组一等奖,施鹏飞获五年级组二等奖,张曦、俞佳琦分别获得江苏省小数报编辑部一等奖、二等奖。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2篇

科研引路精益求精勇创佳绩——记小学教师李**同志

李**,陕西宝鸡人,1964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教学,从1992年起,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被誉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明星”。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盛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讯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她多次承担了市县乡教师培训的任务,多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介绍经验,在她的精心培养下,东华小学教师张顺斋的论文《怎样找等量关系》发表在《小学生课程辅导》2004年第1期上,齐会利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004年6月荣获平凉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该老师设计的教案《质数与合数》2003年9月荣获甘肃省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杨蕊设计的教案《9加几》2003年12月荣获平凉市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指导王采菊老师申报的市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市级重点研究课题,同时还指导王采菊、杨有庆、张顺斋等同志在教学业务上迅速成长,被评为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她带领的高年级数学组在2003年10月被教育局授予“优秀教研组”,她本人被同时授予“优秀教研组长”。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3篇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盛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讯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

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新晨

她多次承担了市县乡教师培训的任务,多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介绍经验,在她的精心培养下,东华小学教师张顺斋的论文《怎样找等量关系》发表在《小学生课程辅导》2004年第1期上,齐会利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004年6月荣获平凉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该老师设计的教案《质数与合数》2003年9月荣获甘肃省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杨蕊设计的教案《9加几》2003年12月荣获平凉市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指导王采菊老师申报的市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市级重点研究课题,同时还指导王采菊、杨有庆、张顺斋等同志在教学业务上迅速成长,被评为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她带领的高年级数学组在2003年10月被教育局授予“优秀教研组”,她本人被同时授予“优秀教研组长”。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4篇

一、夯实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1.拓广天地长学识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校还坚持每两周一次校内业务学习与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本学年学校安排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刊物中“立足校本教研,发展教师队伍”文章,各教研组开展了“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光盘”、“听专家名师讲座”等业务学习活动。本学年学校还先后组织了二十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培训、听课、观摩活动,同时,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市师训部开展的第三轮继续教育“评好课”网上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活动。

2.有效教研促成长

3.龙头课题立成效

学校以省级德育课题为龙头,积极要求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争取阶段性成果,并做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率,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养成机制的研究》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于2005年3月开题,2012年4月结题。经青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该课题以起始一年级的5个班级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参与研究人员不仅有一年级所有学科教师,校长还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多个部门管理层参与研究。同时,该课题历经六年之长,每两年组织一次阶段成果验收,第一、二阶段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阶段评估,第三阶段由池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阶段评估验收。该课题对每一次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随即进行全校推广普及,真正做到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推广中再研究、再提炼、再普及。目前,该课题研究的大部分成果不仅全校推广,且辐射城区和周边乡镇兄弟学校。特别是建构了本校的德育特色成果最有价值:

(1)建立了《“我能行”学生一周学习生活评价表》让评价有了标准。

(2)“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实行多元评价,彰显人文。

(3)德育实践活动系统有序: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慰问敬老院和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六年级模拟长征军营一日体验活动。

(4)编写了学校德育系列校本教材:《青阳县实验小学学生手册》、《养成教育手册》、《安全教育手册》、《礼仪教育手册》、《成长的足迹》等。

省课题鉴定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同类课题相关主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1.经典书香润人生

2.品牌活动增才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到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教育。我校每年都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学校的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艺术节、校园文化节就如同一条美丽的珍珠链让师生全员参与,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本学年度里,举办了教师第三届读书沙龙和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举办了第三届校园数学节,本届数学节的主题是: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乐趣。在为期一周的数学节中,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在节徽口号设计、讲数学故事、数学计算、数学知识竞赛中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中,领略了数学的奥妙与乐趣,还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数学,肯动脑筋的数学学习积极分子。活动发现了人才,培养了人才;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英语节,本届英语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全校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增强开口讲英语、动手写英语能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英语走进每个孩子,使他们想说,敢说,能说,乐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三—六年级的英语书写比赛、三—四年级的英语听力竞赛、三年级的英语诵读比赛、五—六年级的英文打字比赛和限时写单词比赛。英语节为期一周,三—六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节的活动,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的效果;举办了首届科技节,活动内容有参观科技大篷车、自制滑车比赛、魔方比赛、科技小发明展览和科技小论文比赛。在活动中,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科学、玩科学的快乐,体会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让科学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除了以上几个大项活动节外,学校仍然坚持六项年级常规活动: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和野炊劳动实践,六年级模拟长征军营一日体验活动,接受国防教育,锻炼体质、锤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每一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针对活动特点,有序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安排,活动后的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在演绎着职业的幸福。每一位学生有了这些经历,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尔促进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文明素养得到提升。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生获奖面广、等次高,学校先后荣获池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安徽青年日报》小记者辅导总站、全国环保科学实践基地等称号。

三、细化教学常规过程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管理严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继续执行《青阳县实验小学教师一日常规》,重新修订了“考勤请假制度”,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省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同时,我校实施的“校长室请假—教导处调课—代课人签字—调课人补上”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在有教师请假的情况下班级课程的落实。

2.业务检平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比较灵活,注重日常的业务检查与指导,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抽查,期中期末各一次普查,并能做及时反馈。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的方式,使得教师的各项教学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求实创新,为教学服务。继续进行推门听课制度,我们采取“听课评课捆绑制”,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听课务实有效,

3.规范常规做保障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教学常规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如教学计划中的学情分析、优差生辅导措施,试卷分析,教学反思、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等。学校教学部门分别作出明确细致的指导与规定。全体教师都能按照教学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向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要效益。经过全体教师的协作努力,本学期我校在全县教育教学大检查中,学校在执行教学常规、落实课程计划方面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4.教学管理提质量

本学年我校重点抓课堂教学管理,拟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求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一是学校教导处加强日常教学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二是不断创新质量监控方式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质量;三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反馈教学情况;搜集、整理、研究学情;四是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五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六是重点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毕业班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

5.学生评教促发展

学生评教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进行的一项常规测评工作。第一学期末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评教活动,教导处精心设计了问卷内容,围绕十个教学常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一共有78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我校教师教学常规整体较好,体现了较高的职业道德。但也存在某些学科和部分年级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不能按时下课、部分学科作业负担重、作业批改不及时和教师课堂接手机坐着上课等现象。通过这次学生评教活动,进一步鼓励教师备好课、讲好课,不断提高讲课艺术,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学习中双向的信息反馈更加活跃,师生同心提高学习质量的气氛浓厚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能力。

四、教务工作感悟及反思

1.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意识

教导处的日常工作确实很多,学年初,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暑假的惬意中时,我们教导处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课务、班务安排到制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学生活动;从统一安排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内容到制定各类教育教学计划;从一年级新生编班到分发各年级师生书本,无一不需要周密考虑、精心安排。开学后,巩固学额、各类统计报表的填写,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承担各类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任务,各种学生的常规检测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一项项繁杂的工作纷至沓来,而又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教导处工作能够稳步而有序地开展。直到期末复习,我们也在实施“捆绑跟踪”的策略,下沉到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帮助老师们一同督促学生有效做好期末复习,在中等生与学困生中开展“螺旋式层层过关”的措施,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扎实打好“攻坚战”。“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我们教导处的同志都有这样的共识,尽管工作是琐碎而又繁重的,但是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更多的是充实与快慰,因为只有当你能够正确审视自己价值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所以直到年终岁尾或假期过半,我们也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工作,而是周到细致地做好了期末的收尾和假期临时工作。

2.建立边工作边反思边改进机制

尽管我们教导处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的教学成绩也是斐然,但是我们的教导处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科、个别班级教师的主动性及责任意识较差,对学生缺少长期而扎实的训练,没有形成良好的训练计划,开展班级活动抓得不够细、不够实,个别工作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导致学生能力提高迟缓。还有的是一些班级只顾抓学习,而忽视了班级管理及学生思想等变化,班级学风不浓,一些学困生明显掉队,教师尽管用了很大的力气抓学习,可学习成绩仍然提高不了,可见班级细致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在教学管理中,还有因为杂事多导致的落实不够的地方,这也是应该避免的。如听课听得少,由于教研组缺少工作的主动性,造成教研较为拖拉,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得不够扎实。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进一步加大教学检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检测力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度,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从我们今年的教学成绩来看,通过与去年的纵向比较,虽然一些学科,一些班级进步了,但是,还有的学科和班级提高幅度小或只在原地踏步,甚至有的学科成绩下滑,这是我们的薄弱之处,也是我们的死角。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提高教学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契待解决的问题

成绩的取得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新的学年中,我们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再接再厉!

青阳县实验小学教导处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5篇

一、夯实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1.拓广天地长学识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校还坚持每两周一次校内业务学习与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本学年学校安排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刊物中“立足校本教研,发展教师队伍”文章,各教研组开展了“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光盘”、“听专家名师讲座”等业务学习活动。本学年学校还先后组织了二十人次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培训、听课、观摩活动,同时,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市师训部开展的第三轮继续教育“评好课”网上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活动。

2.有效教研促成长

教研组建设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我们向各教研组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各教研组活动规范有序。各教研组能以“研修课”为主要内容,加强共同协作与探讨,认真落实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同时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能采取“互助式教研”方式,商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办法。上研修课和参赛课的老师都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本学年度,全校共有教师22人次执教了县级以上的公开课、课堂竞赛课、示范课、送交下乡课、录像课等,其中获得省级等次以上的有8人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文章在国家cn刊物发表13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等次的有24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文章发表的有159人次。学年末,学校评选出了21名教师授予“先进教研个人”荣誉称号,对8个教研组进行了综合考评,评选出综合组、六年级组和三年级组为优秀教研组。

3.龙头课题立成效

学校以省级德育课题为龙头,积极要求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争取阶段性成果,并做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率,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养成机制的研究》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于3月开题,4月结题。经青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该课题以起始一年级的5个班级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参与研究人员不仅有一年级所有学科教师,校长还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多个部门管理层参与研究。同时,该课题历经六年之长,每两年组织一次阶段成果验收,第一、二阶段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阶段评估,第三阶段由池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阶段评估验收。该课题对每一次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随即进行全校推广普及,真正做到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推广中再研究、再提炼、再普及。目前,该课题研究的大部分成果不仅全校推广,且辐射城区和周边乡镇兄弟学校。特别是建构了本校的德育特色成果最有价值:

(1)建立了《“我能行”学生一周学习生活评价表》让评价有了标准。

(2)“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实行多元评价,彰显人文。

(3)德育实践活动系统有序: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慰问敬老院和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六年级模拟长征军营一日体验活动。

(4)编写了学校德育系列校本教材:《青阳县实验小学学生手册》、《养成教育手册》、《安全教育手册》、《礼仪教育手册》、《成长的足迹》等。省课题鉴定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同类课题相关主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1.经典书香润人生

我校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又成为了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子课题研究任务。“新经典”诵读实验的前身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该实验于进入结题阶段。但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也不能随着一项实验的结题而结束,实验只是一个载体和依托,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典诵读常态化,变为学生读书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根据新时代孩子的阅读需要,不断突破,创造新的运行平台,就成为教育者一项重大责任。总课题组根据课程改革进程和学生实际,提出了“新经典”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整合众多专家的智慧,打造了“新经典”诵读课程体系和操作策略。可以说,“新经典”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新一轮实验,是该课题的延伸和深化。目前我们正在组织人员对过去几年来经典诵读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针对“新经典”诵读总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要求,准备着手新经典课程体系和诵读常态化两个领域的研究。关于如何全面解读新经典和我校如何进一步落实经典诵读工程以及开展新经典研究,我们将结合我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在下学年度的“新经典”诵读实验开题动员会上进行详细阐述和布置。12月,学校派段厚利、钱进和潘檀老师参加了在杭州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与“新经典”诵读实验课题组主办的“育华杯”全国第二届新经典朗诵大赛决赛暨“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工作会议,三位教师回校后给全体教师就“新经典”实验做了解读和培训,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4月,学校开展了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活动,此项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分设低中高和教师四个组进行预赛和决赛,历经一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活动推进了我校新经典诵读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的朗诵兴趣,培养了师生品读经典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活动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新经典”教育理念: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好的,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才是最好的。真正的经典应当是一条河流,在悠悠岁月里穿行,不断吸纳最新的思想小溪,荡漾着生活的真实浪花,让我们共同来全新解读经典,让孩子们感受到新经典的新魅力。

2.品牌活动增才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到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教育。我校每年都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学校的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艺术节、校园文化节就如同一条美丽的珍珠链让师生全员参与,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本学年度里,举办了教师第三届读书沙龙和首届新经典朗诵比赛;举办了第三届校园数学节,本届数学节的主题是: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乐趣。在为期一周的数学节中,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在节徽口号设计、讲数学故事、数学计算、数学知识竞赛中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中,领略了数学的奥妙与乐趣,还涌现出一大批热爱数学,肯动脑筋的数学学习积极分子。活动发现了人才,培养了人才;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英语节,本届英语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全校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增强开口讲英语、动手写英语能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英语走进每个孩子,使他们想说,敢说,能说,乐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三—六年级的英语书写比赛、三—四年级的英语听力竞赛、三年级的英语诵读比赛、五—六年级的英文打字比赛和限时写单词比赛。英语节为期一周,三—六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节的活动,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收获”的效果;举办了首届科技节,活动内容有参观科技大篷车、自制滑车比赛、魔方比赛、科技小发明展览和科技小论文比赛。在活动中,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科学、玩科学的快乐,体会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让科学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除了以上几个大项活动节外,学校仍然坚持六项年级常规活动:一、二年级亲子运动会,三年级消防队科普基地参观,四年级祭扫烈士陵园和到自来水厂考察,五年级气象局科普基础实践和野炊劳动实践,六年级模拟长征军营一日体验活动,接受国防教育,锻炼体质、锤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每一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针对活动特点,有序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安排,活动后的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在演绎着职业的幸福。每一位学生有了这些经历,不仅没有影响学习,反尔促进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文明素养得到提升。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生获奖面广、等次高,学校先后荣获池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安徽青年日报》小记者辅导总站、全国环保科学实践基地等称号。

三、细化教学常规过程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管理严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继续执行《青阳县实验小学教师一日常规》,重新修订了“考勤请假制度”,对照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个人小课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此举有效地保障我校能够严格按照省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并上足学科课程。同时,我校实施的“校长室请假—教导处调课—代课人签字—调课人补上”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在有教师请假的情况下班级课程的落实。

2.业务检平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比较灵活,注重日常的业务检查与指导,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抽查,期中期末各一次普查,并能做及时反馈。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的方式,使得教师的各项教学业务工作在平时就落到实处,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求实创新,为教学服务。继续进行推门听课制度,我们采取“听课评课捆绑制”,使教师的业务学习与听课务实有效,

3.规范常规做保障

我们严格要求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教学常规最薄弱的几个环节:如教学计划中的学情分析、优差生辅导措施,试卷分析,教学反思、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等。学校教学部门分别作出明确细致的指导与规定。全体教师都能按照教学部门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向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要效益。经过全体教师的协作努力,本学期我校在全县教育教学大检查中,学校在执行教学常规、落实课程计划方面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4.教学管理提质量

本学年我校重点抓课堂教学管理,拟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求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一是学校教导处加强日常教学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二是不断创新质量监控方式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质量;三是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反馈教学情况;搜集、整理、研究学情;四是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五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六是重点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毕业班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

5.学生评教促发展

学生评教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进行的一项常规测评工作。第一学期末学校开展了一次学生评教活动,教导处精心设计了问卷内容,围绕十个教学常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一共有78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我校教师教学常规整体较好,体现了较高的职业道德。但也存在某些学科和部分年级问题较多,集中表现在不能按时下课、部分学科作业负担重、作业批改不及时和教师课堂接手机坐着上课等现象。通过这次学生评教活动,进一步鼓励教师备好课、讲好课,不断提高讲课艺术,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学习中双向的信息反馈更加活跃,师生同心提高学习质量的气氛浓厚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能力。

四、教务工作感悟及反思

1.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意识

教导处的日常工作确实很多,学年初,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暑假的惬意中时,我们教导处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课务、班务安排到制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学生活动;从统一安排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内容到制定各类教育教学计划;从一年级新生编班到分发各年级师生书本,无一不需要周密考虑、精心安排。开学后,巩固学额、各类统计报表的填写,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承担各类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任务,各种学生的常规检测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一项项繁杂的工作纷至沓来,而又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教导处工作能够稳步而有序地开展。直到期末复习,我们也在实施“捆绑跟踪”的策略,下沉到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帮助老师们一同督促学生有效做好期末复习,在中等生与学困生中开展“螺旋式层层过关”的措施,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扎实打好“攻坚战”。“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我们教导处的同志都有这样的共识,尽管工作是琐碎而又繁重的,但是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更多的是充实与快慰,因为只有当你能够正确审视自己价值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所以直到年终岁尾或假期过半,我们也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工作,而是周到细致地做好了期末的收尾和假期临时工作。

2.建立边工作边反思边改进机制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课题俱乐部;校本研修方式;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37-05

一、小课题俱乐部:一种草根性的非制度化组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1]实践证明,小课题研究是适合教师日常开展的研究方式。

小课题研究,一般是指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微观、具体、应用性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个人或数人较短周期(一般为一学年以内)的实践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的研究。它是相对于较长周期、群体承担、较大规模问题解决探究的课题研究而言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具有研究问题微观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等优点,并且切合教师自身实际,但单兵作战式的研究毕竟难见长效。为此,我校从2008年秋季起,统一了“研而不乐则枯,乐而不研则浅”的观念,明确了“汇小课题做大课题”的思路,创办了教师“小课题俱乐部”,制订了俱乐部章程。2011年底,在积累了三年“小课题俱乐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申报的“教师小课题俱乐部校本研修方式的创新研究”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小课题俱乐部”是教师以小课题研究为纽带组织起来的非制度化组织。全校教师都可以申请加入小课题俱乐部,成为正式会员;根据需要,俱乐部可以邀请校外名师、专家为名誉会员。它的活动更注重面向全体,更为轻松自由。在俱乐部,彼此熟悉、志同道合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研究的潜能。

二、小课题俱乐部:一种校本研修方式的创新实践

我们本着问题选择的本真性、研究方向的草根性、教师参与的主动性、研究问题的微观性、课题研究的灵活性原则,通过“小课题”、“小项目”、“小团队”、“小讲坛”、“小沙龙”五种载体,开展了小课题俱乐部这种创新的校本研修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小课题

研究表明“真正科学的东西总是简单而又深刻的。……没有大众化的、群众性的、应用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春天。……不能走大路就走小路,不能做大课题就做小课题。”[2]小课题作为一条教师乐于行走的教育研究“小路”,是小课题俱乐部校本研修的主要路径。

2011年9月,我校就启动了校级“小课题”的申报工作。我们先拟出三十多个参考选题,如“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图式板书增效’的课例研究”、“中年级小学生计算题高频率错误类型、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激活想象力的案例研究”等。这些着眼于课堂研究、微观研究、现场研究、行动研究、应用研究的小课题深受教师的欢迎,全校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甚至个别老教师都纷纷行动,开始着手申报。学校在申报前对教师进行培训,说明申报简表的填写要求,并在校园网选登申报简表填写示例;指导教师对某一领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引导并从中发现问题,并形成课题。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在参考选题中选取或自行选定研究课题,填写选题意向表,申报小课题。

例如,青年教师胥h申报小课题的最初想法来自课外阅读教学时的困惑:高年级学生只喜欢读字少图多的绘本,或为了应付课堂练写而读作文书籍。在小课题俱乐部活动时,她提出这一问题,引起了高年级语文小团队教师们的共鸣。交谈切磋中,大家归纳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常见误区,并通过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找出学生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在骨干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胥h开展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堂的常见问题及有效对策”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市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比一等奖。

迄今为止,我校已组织了两期小课题申报,每一期都采用了两种申报模式:自主性申报模式,主要适用于教科研素质较高的老师;指导性申报模式,即俱乐部骨干教师和外请专家确定课题大的研究方向,拟出参考选题,指导教师对某一领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申报并进行小课题研究。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实实在在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寻求教学规律,改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实践操作―经验提升―理论学习―实践验证”的科研方式,从而真正放大课题研究的过程性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两期校级小课题的研究组织工作。

(二)小项目

1.常态项目

磨课是我校小课题俱乐部的常态项目。磨课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选择与小课题相联系的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打磨课例。课前磨教学设计,课中磨导学策略,课后磨成败得失,总结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推动常态教学的改进。譬如:六年级语文组四名教师同备、轮上、互听、共研《负荆请罪》一课,再推举一人在全校上研究课;高年级数学小团队多名教师从不同角度上研究课,同研“善思乐探”导法;低年级数学小团队不少教师围绕“点错成金”主题,探索错题资源的开发策略;英语小团队教师共研自主与合作学法与导法的高招;体育组的四位青年教师在外聘教学顾问张老师的帮助下,将磨课活动纳入到常规教研活动,每周三的上午都主动承担或参与磨课活动;李老师与他校老师“同课异教”《蜗牛的奖杯》,虞老师与区教研员分别上语文课《小草与大树》的第一、二课时……各学科教师通过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教研写一体化”三级磨课制度(见下图)。

在三级磨课制度之下,校级以上公开课,全教研组参与;校内每月两次的教学问诊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相互磨课;常态课小组互磨或独立磨课。不同层次的磨课,让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更默契了,智慧火花更耀眼了。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结合组内教师的建议而写出的案例和论文,更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主题项目

我们组织了多个主题项目活动,如“名桥美韵”校本教材的编撰和实施、“美的五分钟”课堂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展示、品读会、心育小论文研讨、与名师有约等。其中,心育小论文指导,是我校唯一一个师生共建的“长平娃”小团队的特色项目之一。它借助学生心育小论文指导修改的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培养小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长平娃”小团队研究并编制了“长平娃心理自助小课题题库”。在年过半百的蒋老师带领下,先对语文教师进行了培训,再让他们指导学生写出心理小论文的初稿。经过学生几次修改,最后完成的定稿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科学小论文比赛,获奖比例高达71%。我们把其中52篇获奖佳作编成富有特色的《长平娃成长心语(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和心理自助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三)小团队

佐藤学认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3]我们在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同时,不忘倡导组建教师小团队,促使教师抱团共同成长。自2011年9月起,结合岗位工作,本着自愿与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小课题俱乐部这个大组织,学校建立了14个各种类型的教师合作小团队,为教师的学习研讨、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每个小团队5人左右,设组长一名。大部分教师每人参加一个小团队,少数教师可自愿参加两个小团队。团队成员们结合讨论填报“小课题俱乐部特色团队填报表”,确定小团队的团队定位、团队理念、团队愿景、团队行动、阶段安排、成果显现、团队口号等。

“善思乐探数学”小团队是我校的精英团队。团队成员利用集体备课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商讨教研、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大大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例如:张老师的教学案例《自悟的规律真有用!――小学数学〈找规律〉返璞归真的教学案例》、丁老师的教学案例《求异思维让“做中学”绽放精彩――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案例及反思》、翁老师的教研课“面积的变化”、程老师的教研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尹老师的教研课“简单的小数加减”等都在团队活动中进行了交流,团队成员就这些教学案例和教研课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实现了互相学习借鉴。

学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小课题俱乐部创新研讨会”,为教师小团队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展示的舞台;通过设立有针对性的奖项,发挥着对日常教研的引导与评价作用。以第一届研讨会为例,十几位教师代表各自的小团队进行了汇报,10名教师作典型经验介绍,几十份汇集了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小课题研究档案得到了展示。在小团队研究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所有的教师都受到了一次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合作学习的震撼式教育,形成了以小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众化研究氛围。

(四)小讲坛

小课题俱乐部隔周开展“至美小讲坛”活动,让每位教师轮流作5分钟的专题演讲。教师讲述自己的课题研究小故事,谈论自己对“至美教育”的理解,总结自己课题研究的经验与不足,捕捉身边教师研究中的闪光点……这项小课题校本研修活动求真、务实,深受教师的喜爱。

范老师在题为“小课题如影随形”的发言中,曾经这样说道:“1993年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在开始工作的那些年,总满足于学生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暂时领先。五年后,当校长问我‘你取得了哪些成绩’时,我哑口无言。从此,我积极要求加入学校的课题组,迈出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从那时起,小课题研究对我来说真是如虎添翼,我像插上了一双翅膀,尽情地开展研究……凡是我的工作,无一不加以研究。从此,对我来说,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研究不再高深莫测。”2012年年底,范老师凭借在教科研上的优势,成功被评为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她的故事,也鼓舞了许多青年教师,他们也为自己确定了五年(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以来,学校有一批青年教师在省、市、区的论文、基本功、公开课等各类比赛中获奖。

(五)小沙龙

在小课题俱乐部中,最受大家欢迎的当属小沙龙,因为参与者都志趣相投,他们聚会一堂,无拘无束。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放松的研讨形式,我们创立了网络和实体两种科研沙龙。

我校先后建立了小课题俱乐部研究网、网络学习QQ群、微信圈等便于教师沟通的网络沙龙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教师对同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有效地提升了研究水平。在网络学习QQ群中,各小团队鼓励成员每周提出一个问题,建立“个人问题库”,经过筛选,进而建立“小团队问题库”。自网络沙龙建立以来,各团队教师交流课例,分享读书笔记,推荐教育教学专著……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我校语数外小团队,为本团队建立了学习共享系统,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个人博客,并且都链接在负责人的博客上,形成了圈子。圈子便于团队内成员交流学习的经验、方法、内容与心得。

实体沙龙会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组织。2011年至今,小课题俱乐部建立了“教育叙事研究沙龙”(集中力量着重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一课研究坊”(为着力进行课例研究的教师搭建平台)、“静海班主任工作站”(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研究提供场所)、“学术咖啡室”(请专家为部分教师进行学术理论提高的专题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沙龙”(为30岁以下教师的快速成长建立平台)等沙龙平台。在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沙龙活动中,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传播,中年教师的深入钻研精神得以弘扬,年轻教师蓬勃的朝气与改革的锐气得以彰显。经过与大家的分享交流,教师们更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和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更加注重学习理论、关注学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

三、小课题俱乐部: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小课题俱乐部成立七年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一)主要成果

1.优化了校本研修方式

如今,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已逐渐形成常态,参与人数明显增多,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提升。小课题俱乐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教师,带给每位教师不同方面的变化。调查显示,69位参加小课题俱乐部的教师中,37.1%的人认为小课题研究对其最主要的影响是教育理念的转变,23.7%的人认为是教学行为的优化,31.8%的人认为是选择反思能力的提高,还有7.4%的教师认为最明显的变化是同伴间交流质量的提升。每位教师的体会是不同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小课题俱乐部改变了校本研修的方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着、影响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教师不再是专业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依赖习惯和经验的“教书匠”,而是开始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

2.提高了课题研究质量

2006、2007年,学校仅各有一项市级个人课题立项;2008年,学校成立了小课题俱乐部,当年立项的市级个人课题就达到10项,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此后,学校市级个人课题立项数一直处于区内第一方阵,其中2008、2012、2013年更为全区第一。“十二五”以来,全校40周岁以下教师参与市、区级个人课题与校级小课题研究的达91%。教师完成市级个人课题研究39项,完成校级小课题研究72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7名来我校交流的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新分配的教师组建了“一课研究”小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老教师小课题申报的数量从第一期的2个,增加到了第二期的6个……我校第二期小课题已按照市级“个人课题”的要求提交结题材料,把校级课题当市级课题来做。我们还汇编了三册小课题俱乐部成果文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学科的专题性教学研究,有效提升了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八个一”①的质量。

3.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在小课题俱乐部的引领下,“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称号4人,获得区级青年优秀教师称号3人;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等已获得省级奖46项,市级奖103项,区级奖56项;教师赛课获得省级奖10项,市级奖7项,区级奖79项。2013年4月,我校已有34位教师的“八个一”成果首批达标;2015年11月,达标人数达76人次,占教师人数的56%。

(二)基本经验

1.贯彻“五结合”,做精小课题

我们要求,小课题研究要做到“五个结合”,即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相结合、个人课题与学校课题相结合、团队建设与校本建设相结合、自我发展与助人发展相结合,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整体推进研究。

我们要求,校级小课题结题材料至少提交四项材料,其中申报表、研究报告、相应的校级研究课(含课件)为所有课题都要提供的,最后一项材料因课题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学课例研究类小课题要提交教学案例,策略研究类小课题要提交研究论文,调查类小课题要提交调查分析或报告,“学困生”转化类小课题要提交个案报告……四项材料中,至少应有一项在校级(含)以上评比中获奖,我校有专门的评审组(由区级教科研专家、中学高级教师组成)为校级成果评奖。

2.强化“五突出”,建设小团队

在开展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倡导全体教师要强化“五突出”,即:(1)突出“小”:切口小,深挖掘;(2)突出“实”:过程实,善解疑;(3)突出“新”:要创新,重突破;(4)突出“短”:周期短,快总结;(5)突出“用”:探索用,增效果。强调要建设好小团队,齐心协力地将教科研工作做真、做实,更好地为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每位教师的自主与合作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与课程改革的特色化推进。

3.办好“俱乐部”,形成小亮点

当下,小课题俱乐部已经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在其指引之下的校本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1)研究目标与人生价值相统一;(2)研究内容的规定性要求与个性化需要相结合;(3)研究形式上的合作研究与个体研修相协调;(4)研究渠道与方式的多样化;(5)研究运作与管理的科学化。俱乐部激发了全体教师研修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小亮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为推动小课题俱乐部更好地发展,我们将努力在硬件和软件上对小课题俱乐部进行优化、改善、升级,打造校本研修新样态。我们将打开小课题俱乐部之门,邀请省、市、区教科研部门为我校和兄弟学校搭建交流平台,争取主办个人课题培训的若干活动,为“小课题俱乐部”的新发展增色。我们的课题触角要继续延伸下去,带领我们的学生做课题。目前,我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团队,就围绕“我的新发现”尝试进行过程性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把这一做法延展到其他学科,努力让小课题俱乐部的活动辐射到每个学生。

注释:

①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八个一”为:一个小课题(校、区或市级),一份微型调查分析(或报告),一篇教学设计(含课件),一节研究课(校、区或市级),一个教育(或教学)案例,一份研究报告,一篇研究论文,一篇教育叙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2]徐世贵,刘恒贺.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19.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观察教学;归纳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111-02[ZW(N]

[作者简介]陈蕾(1984―),本科,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有关几何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归纳通常是指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过程。事实上,受小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数学中大部分知识的形成和建立都离不开不完全归纳。本节课表面涂色正方体的数学规律的发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活动,用归纳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意识,并感知归纳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归纳法的教学形态主要是渗透。本节课在观察中渗透归纳法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一、学生主动提出观察对象,提高主动运用归纳法的自觉性[HTSS]

在小学阶段一般都不会提及“归纳”这个名称,但哪怕在小学低年级我们也能经常发现它的应用。但学生通常是不自觉地应用归纳的思想方法,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推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意识到归纳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会考虑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但是显然,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知识的增加,他们将逐渐感悟到其中蕴涵了归纳的思想方法。

事实上,只有对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并尽可能弄清对应于某个具体知识点的主要思想方法,弄清归纳思想方法可以通过哪些知识点加以体现,并相对合理地提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教学内容的渗透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根据本节课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六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每条棱三等分的正方体,找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并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有些学生已经能初步说出发现,但此时的发现并不能称之为规律,如果在低中年级教学中笔者接下来可能会选择出示正方体每条棱四等分、五等分的图形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形,从而归纳出规律,但本节课中笔者使用问题“如果每条棱十等分,N等分呢?会有什么规律?你准备怎么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再观察每条棱四等分、五等分的正方体,找一找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正方体,再总结出规律”的方法。此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主动归纳的意识,认识到规律的发现总结需要通过归纳,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这样的思考凸显了归纳的作用,自然也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归纳的思想方法开展探索性学习的自觉性。事实上,一旦学生对归纳所得结论的普适性产生某种追求,他们也就能够更加自觉地总结归纳的技巧以及获得猜想、论证猜想的各种方法。

二、经历观察活动的反思过程,提升对归纳法的认识[HTSS]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先自我反思,对于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从中回味思路、自我领悟,提升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能力。当学生通过观察棱四等分、五等分正方体的涂色小正方体发现规律后,笔者提问:“现在的发现和之前的发现,哪一个更有说服力?为什么?”“现在的发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刚才的发现只根据一个图形,现在的发现是通过观察几个图形后发现的规律。”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归纳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今天课堂上发现的规律是通过自己观察涂色正方体中的几个代表,归纳出的所有这样涂色正方体中的一个规律。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意识的内在活动和内省经验的及时观察,可以将较低层次的活动经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并逐步生成新的经验。

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反思,教师则需以追问的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将思考过程说出来。本节课当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条棱N等分后,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字母表示算式后,在课堂教学小结中,笔者组织学生对研究规律的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规律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从中回味思路、自我领悟。其中教师的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是“你是通过观察哪几个图形发现规律的,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图形去研究”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研究规律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几个特殊的正方体,总结归纳出涂色正方体中的规律并适时在课堂中做出总结,像这样通过观察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而推出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叫归纳法,并且归纳也是数学探索和发现过程中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二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用字母算式抽象出规律,旨在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表述、计算方法的概括等归纳过程。

三、通过高思维的观察活动,凸显归纳法的价值[HTSS]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往往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因此,本节课中组织高思维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富有个性地思考问题,是渗透归纳法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生从每条棱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正方体图中,发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当把每条棱平均分成十等分,数量变化变大,但知识内在的一致性却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学生可以直接列式算出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此时也可以课件出示图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计算。当提问“每条棱n等分后,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时,显然,这个问题体现了抽象、概括对于建立数学概念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形成这些知识的抽象、概括的办法,逐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其次,为了及时提升学生的归纳意识、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课后可让学生独立研究观察涂色长方体中的规律,让学生根据观察涂色正方体的研究经验,写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得出研究结论,并用数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学生有了研究涂色正方体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涂色长方体时就会自觉选择几个特殊的长方体,观察图形的特征,通过发现规律归纳出一般计算算式。比如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在数学课本中,我学习了正方体涂色的规律,这一次,我要探索表面涂色长方体中的规律,首先我们要观察几个长方体,列表然后进行比较”。这样的表达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探索规律是在观察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自己在研究涂色长方体中的规律时,文章中还得出这样的表格:

学生不但通过观察学会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而且主动用字母表示出这样的规律,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教师依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层次的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反思观察活动的过程,设计高思维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归纳规律,在归纳过程中学会观察。这既丰富了观察活动,也提升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并且围绕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归纳法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冬梅,侯京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第8篇

一、主要成绩和做法

㈠学校管理突出一个“新”字

1、加强制度建设,让领导清醒。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二月份,我们针对学校实际,重新讨论和修订了各类领导、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了“赤壁市实验中学领导工作守则”,将各位领导的照片、简介、职责等在宣传栏公示,接受教师和家长监督;建立了党员示范岗,通过演讲、竞赛、事迹报告会、图片展等形式,树立党员形象,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加强教师工作考评,树立正面典型;并用研讨会和民主会的形式,让全体行政领导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2、加强队伍建设,让班主任善干。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三月份,我们聘请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练斌同志来校为全体班主任开设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并利用两个月的班会课时间,分年级开展了以“知礼仪、讲文明、树新风”和“迎奥运、我参与、我奉献”为主题的班会课竞赛活动,创建了“班主任论坛”,以此来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从源头上治理班风和校风。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校班主任和学生反应迅速,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随后,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奉献爱心,养成美德”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系列德育活动包括:爱心图片展、报刊文摘展、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征文竞赛等。

3、加强“两会”建设,让学生自理。

针对我校学生数、班级数较多的实际,我们进一步实施学生全员参与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会、团委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突出三个转变——变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变学生干部管理为所有学生参与管理,变点面静态管理为全方位动态管理,每周安排一个班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纪律、卫生等管理工作,使一大批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警醒作用,班级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新风尚。

㈡师资队伍建设强调一个“实”字

教育,应该着眼学生长远,不应急功近利,应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由于我校办学历史较长,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虽然教师知识结构的平均水平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但教师的教学精力整体疲软,加之经费特别困难,生源特别欠优等原因,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必须致力自主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水平。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培训侧重三点:一是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和“科研兴校”的意识,要求教师订阅学科教育教学杂志,加大建设“书香校园”力度,努力实现“以学习促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办学思想,二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营造教师参与研究的氛围,三是进一步抓好校本教研,努力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2、以“一堂课”为载体,培养教师能力。

本学期,我校共有57人主讲了“一堂课”,全校教师共听课863节,14个备课组共开展了85次教学研究活动。其中,全校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有5次。“一堂课”活动中,我们特别加强了对薄弱学科的教学研究,加强了初三复习备考教学的研究。其中,数学、政治课堂复习模式探究成果显著。

3、以“校际协作”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本学期,我校与红旗路中学、嘉鱼县实验中学、赤壁中学、神山中学等9所兄弟学校开展了校际协作活动。我们借助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就现代教育、教学,教师成长与老化,初三复习与备考等问题与这些学校交流、探导,以期开阔教师视野,提高师资水平。

㈢环境建设讲究一个“雅”字

1、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本学期,我们在经费极端困难的条件,想法设法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一是将教学区内的变压器、电线等老化设施进行更换;二是硬化了校内部分路面,并请市委、市政府免费对校内所有路面刷黑;三是对学生宿舍、阶梯教室进行了改造;四是改善了食堂的环境卫生,确保食堂、小卖部规范经营。

2、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本期,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文明习惯长抓不懈。每周一坚持开展主题鲜明的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天放学前都及时总结,并及时在宣传栏进行公布,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每个班级多次召开了文明主题教育活动,行政成员到班指导督促,努力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教室布置别具一格。每班有自己的班训、教室挂学生自己的名言,每两周更换一期黑板报,每月办一期展板,营造良好的教室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常换常新。添置了程控音乐播放系统,投资一万余元新建了不锈钢宣传栏,学校以广播台、宣传窗、“风笛”文学为主阵地,用图片、文字、广播等多种途径表彰先进,树立正气,长期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弘扬主体文化,全方位地展示党员风采,展示教师风采,展示学生风采。其中,出版“党员风采”两期,“优秀教师事迹简介”一期,“明星学生简介”“优秀团员事迹介绍”和“十佳学生事迹介绍”各一期,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全校师生,积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教育学生。

㈣教育质量重视一个“高”字

1、2月22日,市电视台、市卫生监督局一行10人来我校采访小卖部、食堂管理经验。

2、2月26日、3月9日、3月23日,5月6日,《中小学校长》、《初中生天地》、《咸宁日报》、《南鄂晚报》、咸宁网、赤壁网等多家传媒分别介绍我校学生管理经验、班主任建设经验、文学社团工作经验及阳光体育活动经验。其中,国家教育部主管刊物《中小学校长》10年第4期以3000多字的篇幅介绍了我校法制教育经验。

3、但海林、黄新阶、王月明、宋仲春、刘蓉、刘建平、李伟华、汪艳、覃伟、杜爱英、田足宝、黄伟新等教师撰写的16篇论文分别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等报刊发表。葛燕老师在全市教师素质大赛中获第一名。

4、在全市教职工篮球赛中,我校获总分第3名,初中组第一名。5月23日,我校师生在“赤壁市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集体表演了自己创作的配乐诗朗诵《我要和你在一起》,获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和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5、4月13日,我校组建的田径代表队代表赤壁市参加“咸宁市第10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葛建同学取得个人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和一个第四名的佳绩。

6、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竞赛活动中,我校有刘云强等39人分别获部级和省、市级奖。有王子沫等17人分别在《写作》、《初中生天地》等报刊发表作品。

7、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邓捷等15位同学的小发明、小论文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市级奖。我校也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评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8、在全市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中,我校获第二名。

9、在市一中理科实验班招考中,我校有13位同学被提前录取,今年中考,我校学生在三年前入校语、数人平成绩比城区同类学校低19分、且语数总分180分以上的学生数不足其1/5的情况下,有近90人考分过543分,成绩斐然。

二、存在的问题

1、师生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2、三大瓶颈问题需进一步突破。

3、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缺失。

4、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5、教师待遇有待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切实将宏志班办成赤壁教育品牌,切实做好实验中学这个品牌,不辜负市局的重托。

2、认真做好外操场及相关设施产权转让工作,改造学生食堂、寝室及中心花坛,让我校校园有新的变化。

3、进一步重视管理创新。一是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二是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三是强化备课组建设,创新集体备课。

4、建立“留守少年”教育基地,探讨“留守少年”教育规律,让每位“留守少年”青春闪光。

5、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我们的想法

1、建议市局创新学校评价机制。如:中考评价可将中考成绩与小学六年级统考成绩对比,避免学校恶性挖“优生”,赶“差生”。

2、建议市局规范教师津贴、福利。同类学校应该是同一标准发放,以免教师因相互攀比而消极怠工,甚至乱收费、有偿家教。

2、建议市局健全教师劳动纪律及教师评价机制。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下一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