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08:36:05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

4.各种是个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只是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六年级:2595829568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我国内地教材 苏教版 小学语文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就发起了一个关于消除对少数民族在教育、公共场所、就业、住房、经济等方面存在偏见的运动,运动的成果就是“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产生[1],后来多元文化概念及思想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再逐步被中国特色化,各文化间表现出它们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因此当多个文化融入到一个国家中成为一个共同体,文化间就必不可避免产生差异性和冲突,这时就需要文化群体间相互融合,人们相互包容、理解及认同。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以“和平”为主题,多元文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思想化是必然趋势。多元文化的融入,充分体现文化的平等性、交往性、差异性和内聚性。经过一段磨合期,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文化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本文研究教材中多元文化的渗透(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具体分析各文化分类所占比重,根据数据比重权衡利与弊,对教材的分析和编写有积极意义。

二、多元文化的分类

多元文化可以在多个领域中比如年龄、性别、宗教、社会阶级、民族、种族、语言、国籍进行分类,可分为:民族文化、阶层文化、地域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群体文化等[2]。为了方便以下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地域、社会和年龄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多元文化就地域方面可就广义狭义地分为外来文化和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农村与城市文化;社会文化主要是指阶级、阶层文化,主要分为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阶层文化[3];年龄文化主要分为化和同辈文化[3],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多元文化进行分类,以此为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

三、在苏教版中所占比例及具体例子

1.苏教版各种文化的分布

本文选取苏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共12本教材进行分析,明显以地域(国内外、民族、城乡)为主题的归为地域文化,反之为非地域文化;各册苏教版教材中明显以人物(伟人、名人、普通群众等各阶层劳动人民)为主题,一般情况均归为阶层文化,反之不属于阶层文化;各年级苏教版教材中明确以儿童生活为主题属于同辈文化即年龄文化,明确描述成人生活,同样归为年龄文化。总结三方面文化在苏教版一到六年级十二册各年级教材中所占比例和篇数,地域文化约占29%(82篇),社会文化约占31%(88篇),年龄文化约占35%(99篇),以此分析理解各文化渗透状况。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分析

本文把各册教材中明显描述祖国或是表达爱国情怀,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如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中的《我们爱你啊,中国》、二年级上册中《2008,北京!》、三年级下册《长城与运河》等归为国家文化一类;把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五年级上册的《伊索寓言》等有明显外国元素和风格非本国文化的归为外来文化,把明确描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的课文,如六年级上册中的《草原》、二年级下册中《欢乐的泼水节》等文章归为民族文化;把清晰描绘城市风光,人们生活习惯的文章如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一年级上册的《东方明珠》等课文归为城市文化;把明确描述乡村生活,有乡土气息的课文如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水乡歌》等归为农村文化,通过对各年级教材中地域文化具体分类进行关于地域文化的深入分析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284篇课文中,地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占了16%(40篇),外来文化9%(26篇),民族文化有6篇,所占比例为2%,城市文化1%(1篇),农村文化2%(7篇)。由此可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渗透较少,特别是中国多元文化渗透日益普及的今天,民族文化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元文化的渗透,重点在于民族文化的渗透,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尤其应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为了改变民族歧视,适应中国现有国情发展,培养民族间相互理解包容平等相处的意识。在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渗透上有所欠缺,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的受教育者认识彼此的生活,并理解和认知。

(2)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社会文化分析

本文把明确描述各阶层人民生活状态,歌颂赞扬某阶层人民事迹及品德之类的归为社会文化,其中以领导人、名人等为主人公的课文归为精英文化,如四年级下册中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宋庆龄的故居》,六年级上册的《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詹天佑》,一年级下册的《司马光》,二年级上册的《的扁担》、《孔繁森》、《梅兰芳学艺》,等等,这些均归属与社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把明确以劳动人民阶层作为主人公描述的课文归类为大众文化,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永远的白衣战士》、《黄河的主人》,六年级上册的《最后的姿势》、《船长》,五年级上册中的《艾滋病小斗士》、《师恩难忘》,五年级下册的《爱如茉莉》,等等。通过归类与统计,苏教版一到十二册教材中明确关于社会文化即阶层文化(大众和精英文化)共88篇,所占比例约为31%,其中精英文化共54篇,占总篇数284篇的19%,大众文化34篇,约占总篇数的12%。由此可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家文化和外来文化所占比例较均衡,编写者既注重伟大人物的品德宣传,又注重平凡群众的人物故事描述,以此传颂某些精神或道理鼓舞和教育读者。但在民族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渗透上还有所欠缺,占各册书籍中几乎平均为1到2篇课文,特别是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

(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年龄文化分析

本文把明显讲述不同年龄阶段所追求的精神事物,比如友情、爱情、亲情或是某种品质等的课文归为年龄文化,不同年龄层主要分成人与小孩,由此把以同属与小学受教育者阶段的同龄人为主人公及小学生阶段所特有的生活或是思想为主线的课文归类为同龄文化,以孩子即同辈人的角度,带着情感看待问题,如一年级下册中《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鲜花和星星》,三年级上册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字典”》,四年级下册中《走,我们植树去》、《苹果里的五角星》、《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五年级上册的《少年王冕》、《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这些均归属与同龄文化;把以成人阶段所追求的爱情或是反映某种高尚品质的课文,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爱之链》、《牛郎织女》,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六年级下册的《三打白骨精》、《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等均属于化。一到六年级十二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年龄文化(化和同辈文化)经统计共有99篇,约占总篇数的35%,其中化有37篇,约占13%,同辈文化数量高达61篇,约占总篇数(284篇)的21%。从比例来看,编写者较注重同辈文化的渗透,同辈间精神思想的熏陶和传递,在化渗透上与同辈文化相比较少,帮助孩子了解感知成人生活,使其对成人世界不陌生。总之,笔者认为,苏教版的年龄文化比例适当,符合小学生发展需求。

2.总结

由上述对苏教版一到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见,该版本的地域文化、年龄文化和社会文化三类文化所占比例较为均衡,但在其下各自的文化分类比例分布明显不均,就地域文化而言其下的国家文化比例与地域文化下其他分支的文化分类(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比例相比较大,笔者认为外来文化的比例适当,但应增加民族文化、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比例,阶层文化中精英文化的比例相对大众文化比例高,应适当增加劳动人民阶层即大众文化的比例,年龄文化中的化渗透虽较少,但笔者认为苏教版在年龄文化上的比例安排适当。

四、利与弊

目前我国内地主要语文教材都有较普遍地渗透一些文化,这些表明教材的编写和文章选取已经开始重视多元文化的渗透,分析了我国内地国标苏教版这个版本的教材,其中以爱国为主题的地域文化即国家文化和阶层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所占比例较大,这样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从小形成爱国、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强化民主意识,尊重他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各方面的好品德;能很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能够从多元角度出发,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不断向实现教育公平靠拢。

但苏教版教材中存在某种文化比例不均衡的现象,比如地域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和社会文化中的大众文化相对所占比例较小。这样不仅容易狭隘并限定了孩子们的思维,思想单一死板,无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缺乏民族文化的熏陶,不利于民族间的团结和沟通交流,民族间不能相互理解,意识上不平等,国家发展得不到真正的公平与团结,缺乏城市文化、地区文化,孩子们形成不正确的意识,产生偏见甚至歧视,最终导致城乡间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发展。

五、结语

我国内地教材的编写与文章选取必须紧跟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符合时展的趋势,因此应不断关注学生发展,及时更新教材,扬长避短,增加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渗透比例,朝着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共性的目标发展,应符合当今中国发展主题,各民族间相互团结友爱,互相理解,彼此认知认同对方的文化,互相包容,讲和平、促发展,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两手抓。

参考文献:

[1]王鉴.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2,13(2).

[2]陈怡.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多元文化类型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探索,2010(7).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六年级上册要求认识120个生字,下册没有新的识字任务,部分没有识过的生字,以带读字的形式出现。对这些新出现的字,学生能主动运用拼读自主认识,基本没有问题。

书写质量普遍下降,特别突出表现在:不能按规范笔顺书写;说不出少量笔画的名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书写提速;课内淡化指导,课外练习;教师批改作业,多注意对错,少关注书写;识字量增加,混淆出错现象随之增加。

书写中出现较多错别字的另一个原因来自教材本身:“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编排原则,大多生字认在先写在后。认了字后,部分学生凭印象在写话等作业中运用,结果导致乱写、错写。同时,累积的错误写法给该字的首次书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纠正错误很费劲。

书写质量下降的第三个原因是写字课没有真正落实。部分教师利用一周一节的写字课,训练学生书写“同步字帖”,帮助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质量,取得双赢效果,既训练了写字,又巩固了识字。

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词语盘点”的“读读记记”中出现“一反常态”这个词。这个词在课文中没有出现,而是对第二十八课《我的舞台》中“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的概括。第二单元“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中出现“避免”一词,但课文中没有。

二、关于阅读教学

(一)关于精读教学

1.编排有创新,受肯定。对六年级所选编的精读课文,师生普遍表示爱读。教材入选诸多名家作品,文学性强,体裁丰富(有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科学小品等),语言形式多样,注意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围绕“初识鲁迅”专题组织文章,选编的课文角度多元,体裁多样;“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等的编入,使内容更加丰富。这样,既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鲁迅,又初步习得了描写人物的方法,真可谓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得。学生特别喜欢读《伯牙绝弦》,教师建议多编一点类似的文言文。学生能读、爱读,且课程意义非白话文可比——让学生早一点、多接触经典文言,比用同样的时间阅读白话文,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课名著导读(《鲁宾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起到了名著导读的效果——学生学完后,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整本名著。

2.编排弱“训练”,受质疑。教材仍按人文主题编排单元,但基本上能根据不同单元、不同课文的特点,配套设置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上述教材编制方式,一方面在“读写”训练专题方面,比前几册有所强化,体现得更清晰;但另一方面,“读写”专题是随人文专题编排的课文而编排的,随意性大,自身序列不清楚。

精读课文的编排要体现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和能力培养点。但实际上,沿袭前几个年级的风格,“三点”依然模糊,建议多选表达形式鲜明的文章,便于学生从读中学写。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反映,不应该将《北京的春节》作为精读——此文的语言学习价值不大,更适合通过浏览获取信息。

部分课后思考练习题自主性、开放性太大,教师教学实际操作较难。如六年级下册第二课《匆匆》第二题“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如第三课《桃花心木》第三题“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等。

3.其他问题。六年级下册部分课文在主题上,偏重于道德导向,而缺少情趣,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佳,原因有:学生不喜、不善于阅读议论文;此文思想性强于语文性;课后要求背诵全文,更是难煞学生。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的插图有错误:钟子期是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是书生打扮?

(二)关于略读教学

经过几年的略读课文教学实践及相关的研训学习,教师普遍明确略读课文编制的课程价值,也基本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教学效果仍不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点不清,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落实的阅读训练点究竟是什么,不容易搞清楚。经过前几年的教学摸索,教师已逐渐掌握抓“提示语”设计教学,但令教师感到苦恼的是,“提示语”大多从人文方面着笔,教师难以找到相应的训练点。

2. 部分略读课文过长,一课时真的难以完成略读。

3.课文文质兼美,教师舍不得“略”。本套教材的略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教师舍不得“略”,当精读教。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索溪峪的“野”》等,文辞优美,适于精读积累。

4. 精读教学中阅读方法习得不到位,导致学生不会“略学”。相当多的教师反映了这样一种现状:知道略读课文教学是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平台和载体,也这样做了;但放手后,发现孩子不会自主阅读,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自主阅读,课堂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的舞台。究其原因, 是精读教学中阅读方法习得不到位,导致略读教学中的循法而学的“法”没有建立起初步的模型。由此可见,略读课文要想略教,精读教学是基础。

(三)关于选读教学

教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处理选读课文的教学。大多在单元学习结束时作为阅读检测材料要求学生速读,而后交流;部分教师在完成“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后,马上进行选读课文的自读和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不囿于此类方法,根据课文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在钱学森老人逝世之际引导学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小抄写员》则作为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的引子;用《我们的方阵》引入第六组的诗歌朗诵等。

部分教师建议,直接把选读课文安排到相应单元的“回顾拓展”之后,并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作为本组学习的延伸。另外,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大多与单元课文结合得比较紧密,但第五篇《军神》却与第五单元的“初识鲁迅”联系不紧。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普遍反映,年龄越大,孩子的口越“紧”。小组交流,热闹非凡;全班汇报,鸦雀无声。改变高年级口语交际课冷场局面,需要教师的努力,但首先是教材编排的改进。

(一)强化交际形式

口语交际的编排,有两种取向:一是人文主题取向。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说有声有色的自然世界”等,这种编排紧跟单元课文人文主题,在教材中占绝大多数。二是口语交际形式取向。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赛(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劝阻爸爸”(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等。从实际教学效果看,高效的编排应实现两种取向的有机融合。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下册第五单元(“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都根据单元人文主题编排了辩论赛,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效果较好——辩论赛能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相反的例子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的理想”,高年级学生不喜当众表达,更愿诉诸文字,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二)增强编排独立性

口语交际在单元中应保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目前的编排却有削弱的嫌疑。一是和“交流平台”在内容上的重复。重复导致“炒冷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是和单元习作整合编排,如六年级下册的前四个单元。教学中,口语交际大多沦为习作前的口头作文,课程独立价值几近丧失。

四、关于习作教学

(一)关于单元习作

教师对六年级编排的单元习作总体评价不高,颇多不满。相对前几册,评价尤低。主要有以下问题。

1.选择性习作弊端渐显。六年级单元习作与全套教材一样,仍多为选择性习作。在给足学生习作空间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显。

(1)给教师的习作指导和讲评带来挑战。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以下策略,效果不错:先统一指导其中“一种选择”的习作,再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选择”写一篇。

(2)学生反而感到无从下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排的全开放习作,效果普遍不好。

(3)增强了学生的“惰性”——挑选自己写过的交差。

(4)“跑题”现象明显增加——学生写惯了“写什么都可以,怎么写都可以”之类的作文,一到考试有话题、要求等限制,就容易出现“跑题”。

2.单元写作重内容,轻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单元习作编排强“写什么”,但弱“怎么写”。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教材编写并没有有意强调单元写作学习运用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部分优秀教师自觉指导落实,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大部分教师受教材误导,少指导学生“怎么写”。二是“习作例文”类课文太少。如六年级下册习作二安排学生写“读后感”和“演讲稿”,习作四安排写“建议书”,但教材中没有安排相应的例文,学生一头雾水,效果很差。部分教师建议编制“习作例文”,以加强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3.主题统帅,序列不当。单元写作一律以单元课文表达的人文主题统帅编排,导致序列不当。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习作本身序列缺失。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七,安排根据图片报道发挥想象写故事,其习作难度接近于三年级习作知识。二是脱离学生实际。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学生写有关艺术的习作,农村孩子因缺乏相关经验,感觉难度很大;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学生能记叙“第一次”的经历,但难以表达“获得的启示”;第二单元以“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作,学生感到无民风民俗可写,搜肠刮肚,文章空洞无物;第三单元《我的理想》,内容普遍空洞,尤其是没有写出“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第四单元以“自我保护”为话题写作,学生无话可写,生编硬造。

4.值得反思的“捆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捆绑式编排,导致两者教学的独立价值有所削弱,尤其是习作教学,往往成了口语交际的笔录。

(二)关于小练笔

教师对小练笔的编排,提出两点建议。

1.增加编排数量。结合课文学习设置的小练笔,学生有学文为基础,敢想、能想、会想,习作效果较好,广受师生欢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大幅度增加训练量,甚至达到一篇课文跟进一篇小练笔。为避免教师个体行为的盲目性,建议修订版适当增加随文练笔的数量。

2.丰富编排思路。六年级编排的小练笔,仍沿袭前几册的做法,多从课文内容、主题生发,少从学习表达方式方面考虑。如六年级下册,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只有两处。一是第二课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二是第二十课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建议增加此类小练笔,强化对课文表达方法的学习。

五、关于回顾拓展

(一)关于交流平台

1. 同样的“平台”,不一样的效果。教师普遍认为,“交流平台”的设置很有必要,既深化了单元人文主题,又提点了单元读写重点,但落实效果不佳。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往往只是教师演“独角戏”,“交流”成了“师说”。部分优秀教师善于单元整体备课,活用“交流平台”:将“交流平台”中的几个交流点作为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到单元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中予以落实,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交流平台”既是对单元阅读的总结,也是对单元习作的指导。尤其是六年级下册的“交流平台”,侧重对课文表达方法的总结、交流和运用,能有效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师对此逐步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读写结合的强化。

2.编排有问题,改进需加强。

(1)部分“交流平台”的教学内容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有重复。

(2)为更好发挥“交流平台”指导单元习作的作用,建议将“交流平台”前移到“单元习作”之前。

(3)叶老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教师觉得,“交流平台”之后没有安排相应的训练,学生的技能习得无法落实。

(4)每个“交流平台”都为学生提供了几个交流点,或关乎人文主题,或涉及表达方法,或提示学习方法等。这些交流点的提供有利有弊:“利”在提示了师生交流的方向和重点,“弊”在限制了师生交流的话题范围——师生的交流普遍局限在教材给出的几个交流点中。

(5)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要求学生将本单元课文和前几册学过的课文比较分析,这在操作上有较大难度,影响教学效果;第八单元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但如果要求学生分清“联想”和“想象”,难度太大,建议不分。

(二)关于日积月累

总体看,“日积月累”的内容大多与所在单元课文的人文主题相关联,且形式多样,有格言、名人名言、现代诗、古诗词、名篇名句、成语等。但与前11册一样,只是一成不变地呈现要积累的内容,显得单调一些,能否用多种形式呈现,如应用型、辨析型、填空型等。

大部分教师反映“日积月累”在量上稍少,显得单薄,建议增加,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只安排一首古诗的积累。他们在完成教材设置的“日积月累”教学任务后,适度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积累同类语料——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立足一组,放眼一类。另外,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名句,教师建议在“名句”后注明篇目,以便师生查找。

教师普遍感到难以处理的是“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关系:“理解”到何种程度为合适?学生普遍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如何破解?学生乐于积累,兴趣浓厚,但部分“日积月累”中的语料或意思难懂,或不常用,即使一时记住了,也很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语汇。

(三)关于其他栏目

教材不必专门设置“展示台”。经过五年的新教材使用,师生已基本形成随时随地的展示意识。

“趣味语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趣味,进而热爱母语。但教师反映六年级下册安排的“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稍显浅薄,与六年级有不相称之感。

“课外书屋”有效指引课外阅读,很有编排的必要。但教师建议,推荐的书目可稍多些,以方便师生选择阅读。教师反映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向学生推荐革命历史题材的读物,如《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和《保卫延安》等,学生不感兴趣。

六、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

六年级上下册分别安排了“轻叩诗歌的大门”和“难忘小学生活”两个大综合性学习内容。从教学实践看,此两大内容较之五年级,更受师生欢迎,教学效果更好。

(一)学生爱学

学生对六年级两个大综合性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兴致盎然。尤其是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他们有情要抒,有话可说。

(二)学生能学

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能学:诗歌搜集的源头丰富;学生有诗歌阅读、积累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抒写简单童诗的能力;教材编制范例用以引路。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纪念册,操作性强,学生热情高涨,活动如火如荼。

(三)教师易教

教师教学综合性学习,往往强化了综合性,而削弱了语文味。而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的大门”专题具有天然的语文味,教师能教。另外,这一综合教学板块十分清晰——搜诗、读诗、赏诗、诵诗、写诗,操作性强,教师能教。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教师将两大板块中编排的“阅读材料”当作“习作例文”来处理——将同类阅读材料的教学重点定在“比较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自由选用表达方式写出属于自己的“小学生活”、“毕业赠言”和“建议书”,教师能教。

一线教师的声音是真实的,“民间版本”是为了强调报告的真实性。本文定位“批评性”,故多谈教材的缺陷,但并不否定成功。相反,它广受师生欢迎。“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期望再版更好,打造精品教材,共迎语文春天,造福广大学童!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1 是让学生有说的欲望。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才能做到我口抒我心,我笔抒我口。教师要突出“从说到写”、“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引导过程。

1.2 要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在写作时头痛。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无法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拿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人,尤其是后进生。我的做法是,让他们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逐步完善。

1.3 作文时对农村的学生要用切合实际的命题。农村学生不像城市学生见识多、广、新、奇。所以,在命题和选材上都尽量贴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紧扣“农”字出题,写出农村的特色。农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稻谷、种烤烟、喂猪、养鸡、赶集等等。这些农家人、农家事、农家景都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1.4 多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有时我朗读学生的优秀片段或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在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1.5 鼓励写作,要多表扬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和优点。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六年级学生喜欢听表扬话,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你的表扬中获得写好作文的信心,为写作乐此不疲。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写好习作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达到的,所以,教师要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

2.1 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日积月累拓宽学生视野。每周布置学生去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2-4篇课外文章,然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老师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等。

2.2 让学生分门别类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好词佳句。例如:“让学生将描写花、草、景、物等不同类的常识、好词、有关诗句、有关歌曲等进行照抄收集,然后在习作时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去,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2.3 经常性进行仿写训练。在作文教学中,针对习作方面差的学生仿写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提高方法。另外,在课文中一些好的句式、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也要加强仿写训练,咋习作中恰当运用就会为文章添彩。

3 当堂习作指导是立竿见影的捷径

如果说日常教学中扎实的训练,是为习作打基础,那么当堂习作的指导则是写好作文立竿见影的捷径。

3.1 指导学生仔细审题。

学生在得到作文题目后,总是急于下笔,往往写得精彩却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审题时一定要教学生审清对象、审明范围、审准重点。

3.2 指导学生过好选材关。

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它的灵魂,是引人入胜的灯塔,可有时候学生“题不对文”,题目空泛,华而不实。有些同学担心文章标题字数太少说不明白,就硬把题目拉长。我要求学生拟题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拟题要具体;拟题要醒目,有新意,要精练,不要累赘。

3.3 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

写好开头段,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开头方法多种多样,我教给学生一条,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对于结尾也没有固定格式,我让学生一定掌握好常见的几种方法,有概括全文、交代结果、写出感受篇末点题、表达感情和愿望、首尾呼应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等。

3.4 想象作文教学。

几年来,学生对看图作文,写人作文,记事作文以及写景状物的作文基本没什么大问题,最头痛的应该是想象作文。高年级的想象作文要求想象的完整性,更强调了想象的深度与具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放得太开,也不能引导太多。如何把握这个度,真的很难。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我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首先,提供丰富的习作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一句话:想象作文就是让学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合理想象,写我所想,抒发真情。

4 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多留心观察生活,写出来的内容才会真实、具体、感人。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4课《索溪峪的“野”》一文中,作者正是因为留心观察了旅游途中猴子和游人的表现,才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动物和游人都是“野”的;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我们慢慢地品读5、6、7这三个自然段,就会发现,蒙娜丽莎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就是作者抓住了蒙娜丽莎的脸部、黑发、眼神、嘴唇、颈项、微笑、身姿、衣服等进行了具体描写,观察得十分仔细。

5 指导学生勤奋写作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勤奋写作,才会写好作文。鲁迅先生勤奋写作,著作等身,被评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当代作家莫言勤奋写作,出版了许多部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老师如何指导六年级学生勤奋写作呢?首先,要学生按课本中每组习作的要求,积极完成;其次,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编者在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这个栏目,老师要要求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认真完成。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43页就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再次,与语文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练习册》、《学业测评》和单元检测试卷都安排了习作题,学生也要积极完成;最后,老师应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及时写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6篇

一个学期过去了,暑假又要来临了。我想应该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所以,暑假伊始,我首先要制定一个暑假计划来明确这个暑假要干些什么,其次分配好暑假计划中完成每件事情的时间。暑假计划是:1. 要完成暑假作业,2. 出去旅游一番,3. 学习一种技能,4. 加强写作能力。来看看我的暑假计划安排吧!

我的暑假计划:

一、 完成暑假作业

1.7月1日至7月10日:完成语文、数学作业。

每天上午18面暑假之友或18面口算书;每天下午12面口算书和12次口算本或5页硬笔书法纸;每4天写一篇作文(暑假总结除外)

2.7月11日至7月14日:完成英语作业。

每天上午抄5个模块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句子和3个模块单词;每天下午做英语小报和背一个模块单词。

二、旅游

三、学习一种技能

1.学习烧饭做菜

四、加强写作能力

1.完成暑期作业的5篇作文

2.阅读四大名著

你看,我的暑期生活丰富多彩,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我希望我能按暑假计划达到我所制定的目标。

愉快的暑假到了,为了使自己的假期生活过的健康充实,欢乐而有意义,我特别为自己的暑假生活制定了具体的计划。我的计划大概分为两个方面:学习计划、生活计划。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 要注意个人安全等方面问题,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 ,不做危险违法的事。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每个星期天去爬一次山。每个星期六去游泳馆游泳一次。每天还要早起,不睡懒觉。如果父母不在家,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讲话.。见人要有礼貌。

这就是我的暑假计划,我相信只要认真执行这些计划我就一定能过一个美好,愉快的暑假!

作息时间表如下:

1.每天7:30——7:50起床、洗漱。

2.每天7:50——8:20吃饭。

3.每天8:20——8:50读英语。(每天一个模块)

4.每天8:50——10:00写暑假作业。(语文、数学各四页)

5.每天10:00——12:00玩电脑、看课外书。

6.每天12:30——1500吃饭、午休。

7.每天15:00——15:40练字帖。

8.每天15:40——16:40预习五年级新知识或复习四年级旧知识。

9.每天16:40——18:10锻炼、玩乐。

10.每天18:10——19:30吃饭。

11.每天19:30——20:30看课外书或博文。

12.每天20:30——21:40看电视。

13.每天21:40——21:50写暑假记录。

14.每天21:50开始入睡。

15.每天抽时间做一件我力所能及的家务。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7篇

议论说理性文章和其他说理性文章的不同点在于:主要通过表达观点和举例论证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讨论事例如何全面而又严密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或者寻找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语文老师课上应该重点教授的。而不应该把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读读文、学学内容、就教材谈道理,这是教材本身就具有的价值,不需要老师花大力气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上兜圈子。

议论说理性文章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说理,并且怎样做到以理服人。以上五篇课文,既有共同点,又有坡度体现,有很多不同点需要挖掘。

苏教版小学语文议论性说理文都是按照说理文的一般结构来写的:提出观点、举例论证、证明观点。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性说理文是《说勤奋》。这是学生初次感知议论说理性文章结构的课文。可以先从课题入手,看看和其他记叙文有什么不同。首先,课题中的“说”是谈论、论说的意思,“说勤奋”是就勤奋的有关话题进行谈论、论说。从课题入手,解读本文从文体上和其他课文的区别,有助于学生从一开始条理清晰,明晰议论说理性文章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围绕“勤奋”这个话题,可以论说哪些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基本上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解决的问题,如:什么叫勤奋,为什么要勤奋,怎样做才算勤奋,勤奋的结果会怎样,不勤奋又会怎样等。这样,议论说理性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写作结构基本上呈现出来,然后,学生们到课文中去找对应的段落哪些部分回答了这些问题,最后,文章的结尾号召大家“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至此,与课文开头的观点首尾呼应,体现了结构上的完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这个深度比喻形象贴切。接下来,细读全文,研究课文例子是如何恰当地说明观点,一个勤奋的例子还不足以全面的说明观点,又增添了一个“基础比别人差一点”的例子,为了增强说服力,还补充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为了使议论说理性文章的举例更加全面周密,还可以举一个虽聪明但不勤奋的事例,《伤仲永》的例子再恰当不过,让学生尝试发表观点,三个事例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无可辩驳。

从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篇议论说理性文章可以总结到:1、议论说理性文章的特点是夹叙夹议,举例和议论相结合;2、议论文的目的不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号召去做,因此,结尾重申观点不可少;3、举例讲究,既有正反举例,让人无可辩驳、无可怀疑,又要生动恰当,和观点联系紧密;4、要归纳总结议论文写作的一般写法,为后续学习提供铺垫。

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生第二次接触议论说理性课文,议论文写作的一般写法已经可以通过复习来巩固。本文的另一大文体特征是议论性文字表达精要,突出表现是课文所举第一个例子――李时珍的故事可以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感受到议论说理性文章的例子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证明观点,只要抓住关键说清楚即可,而不是叙述具体、生动、形象。课文所举例子都是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来写,每个例子都可以找到具体的语句体现这个观点,包括滴水穿石的现象,目标专一体现在水滴“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都是体现持之以恒;李时珍目标专一体现在“从小立志学医”,持之以恒体现在“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体现目标专一,“毕生孜孜不倦”体现持之以恒;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抓住他晚年作品丰盛的特点,着重写了他晚年的成就。本文还举了一个“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的反面例子,使论述更加全面周密。体会所举例子与观点的紧密契合是本文的一大重点。另外,本文提出观点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现象,与第一次学习的《说勤奋》直接提出观点不同,学生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也不需要赘述。

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引用古训提出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段议论,与《滴水穿石的启示》三个例子后共用一个议论不同,举例的时候还分有求于人时要有礼貌、自己犯错时要有礼貌、自己没有错时也要有礼貌三个角度,层层递进,体现说理性文章的逻辑性、严密性。

如果说,四、五年级说理性文章的举例在同一个层面上,那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就通过举例论证和说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除了问,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勤学好问,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就更加复杂一点,第一个例子告诉我们:成功的合作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第二个例子又更进一步: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个“不仅……而且……”是递进的关系,这两篇课文使学生在四、五年级学习议论说理文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螺旋式的上升。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学生可以通过把谜面概括成《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段,把谜底概括成《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段的实践活动,来感受说理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举例与论点的严密结合。还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青海高原一株柳》等借事说理、借景说理的文章都可以改写成说理议论文,最后的论点在首尾提出和重申,中间的事情举例简约精练,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用课文内容来进行语文实践的好素材。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艺术技巧

教育业壮大发展至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教师在提问上越来越要求艺术性,即灵活地进行有效提问。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技巧的作用

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学习技巧。小学高年级语文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就更具艺术性。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思路,去课本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既轻松,又有很高的效率。一方面来说,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技巧,不仅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水平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更利于今后的研究教学工作。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技巧的具体策略

(一)寓教于乐,提高兴趣

在学习中,倘若带着兴趣和愉快的心情,那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都是事半功倍的。寓教于乐,是教学中历代沿袭下来的思想观点,在课堂提问中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我们去看海》的学习中,诗中有一句是“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在学生进行朗读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为什么说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呢?想想宝库是什么。”这种提问会立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思考和联想,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发问突出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既有精读、略读之分,在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又是有重点、难点的分布的。教师应该在提问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有价值和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课堂上,教师通过备课知道这门课的重点除了让学生认识生词以外,还需要教会学生使用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比喻、拟人等),在了解了这篇课文后,可以问学生:“面对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比如说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会怎样回答呢?”如此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的同时,教会学生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

(三)尊重差异性,提问有层次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体现出层次感。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时,教师在引入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先问学生知道中国文学哪些是描写秋天的诗词,然后再问学生刚刚提到诗词,哪些是唐诗,哪些是宋词,最后问除了唐诗宋词还知道哪些文体,由此过渡到元曲的学习中去,把《天净沙・秋》引出来。这样有层次的提问,可以让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都有话可说,顾及了全部学生的感受。

(四)提问具有思维价值

教师提问过于简单,不仅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问内容的思维价值,设计一些有自发性,让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诗经・采薇》(节选)中,在学生朗读了课文后,指导学生学习里面的重点词,比如“依依、思、霏霏”,提问学生:“这些词你是怎么解读的?这些词给你怎样的感觉?”指导学生在感受中去理解词语,让学生思考这些词语的感觉和意义。

(五)提问留有空白

中国的国画讲究留白,留白在不同领域是融会贯通的,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的提问中也需要留白。通俗地说,使提问具有开放性。语文不同于理科,语文是活的,答案是活的,要使学生对语文的发散性思维发掘出来,就更应该注重开放式题目的提问。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怀念母亲》这一课文中,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看似与课文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思考和总结,并且从中学到“孝”。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高提问的艺术技巧,可以提高整个班的课堂效率与教学水平。教师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的提问中,要从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性出发,让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在思考中发散思维,了解重、难点,在更广大的思考空间里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9篇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

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编推荐与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关联的文章: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一年级组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 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

六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师在教学时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六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特有的一些天性,在他们身上依然有展现,如好奇心重、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为教师情境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便利。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在春节的时候有哪些好玩又有趣的事情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通过学生的回忆,做好课前导入,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课文时,就不会与课文产生距离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新课改之后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更加轻松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因此,要想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学会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的学习过程中,该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调查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比较拘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在这种时候,就应当做好知识学习的指引者,抛砖引玉,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自己所见到的一些有趣的民风民俗讲给学生听,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流,如藏族地区的转山、藏历新年的庆祝仪式、傣族的泼水节等,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开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一些障碍。这样,不但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自信,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反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沉闷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几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学结“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特色”,引导班上的学生思考。再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这个童话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走入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作者其他的一些童话故事进行对比,尽量让学生对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Z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的讲解枯燥无味,学习也缺乏激情,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升。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经常会有“口语交际”的活动,课后也有不少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实践才能够完成的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教学活动,适当地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如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文章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一组课文里都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积累的知识,在班级里开展外国名著阅读的主题班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总之,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并非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熏陶,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时要想真正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邱颖仪.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3(57).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阅读总结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