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15:14:28

考研调查报告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三、调查结果:

在这次的调研当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考研,其中个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们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读研还要读三年,只是为了把就业往后推迟三年而已,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况且等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谁也无从知晓。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早点出到社会工作会比继续还在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多,最起码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学表示,不是只有通过读研究生才可以学到知识,出到社会的时候还可以以其他途径深造,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的来说,考不考研那是因个人条件而定。从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加剧的今天,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这强大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而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目标也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借以此篇此文,预祝我们考研的同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抓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之旅中占有一席之地。

附录: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情况调查问卷

衡阳师范学院学生考研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感谢你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情况而设计的。请你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选择符合你情况的选项,在此真心感谢你的支持!

年级:学院:

1.你是哪所高校的学生

2.你所学专业是什么

3.你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考虑过考研?

a刚上大一就这样打算b大三毕业才匆忙决定

c完全没有想过d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大二时候开始计划

4.你了解考研吗?

a了解b一知半解c完全不懂

5.你对跨专业考研有什么看法?

a完全是痴人说梦b跨专业应该是考研的主要目的

c跨专业考研太困难、但未尝不可

6.如果你选择专业的话会选择哪所高校的哪个专业?

7.你会选择普通高校的重点专业,还是重点高校的一般专业?

a前者b后者

8.你觉得考研最难的是什么地方?

a坚持b专业课

c英语d数学

9.如果你决定考研的话,你会找专门的考前辅导机构给你做考前培训吗?

a是b否

10.如果你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你还会考更高的学位吗?

a会考虑b不会

11.无止境的学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一个?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同一时期,上海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广州的南方周末和信息时报、北京的中华工商时报等也开始不定期地刊登精确新闻。

然而,更早的先行者是中国青年报。1993年1月,中国青年报成立社会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社调中心”),运用调查法了解读者关于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月用两个版面刊登调查结果;1995年1月,社调中心创办《调查・观察》专刊,2007年10月起改名为《青年调查》专版,每周出版两期。

精确新闻颇受我国媒体业界欢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纸甚至定期自己研制的经济指数类报告,在读者和业界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但是,跟业界的欢迎态度相比,学术界从调查过程和调查方法的角度,对精确新闻最核心、最独特的调查数据进行质疑,质疑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然而,学术界此前的质疑,很少涉及精确新闻的抽样技术和报道选题。

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版是我国较早开展、影响力较大、较有代表性的精确新闻报道之一,表1为该栏目2009年11月所有精确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资料,下文将以其为个案,探讨精确新闻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精确新闻的实施主体是谁

表1显示,在2009年11月总共23条精确新闻里,《青年调查》大量地采用了报社社调中心跟其他专业网络调查公司合作组织的调查,合作对象包括腾讯网、题客调查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社调中心下属的民意中国网。另有其他部分精确新闻报道来自商业公司、专业调查公司和科研机构课题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基本上以该报记者采写和组织实施的调查报告为主体(也就是说,自采稿件占绝大多数),因此,精确新闻报道的实施主体仍旧是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他们是新闻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把关人,决定了精确新闻的报道主题,相比之下,普通人很少有机会为精确新闻设置调查议题,这一栏目并非社会舆论或民意自由设置议题的平台。

囿于报纸自身定位,《青年调查》的精确新闻里,其中14条新闻的选题涉及青年及其所关心的话题,如青年就业、学生择校、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等,其余新闻选题集中于社会热点、房地产、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话题,而很少涉及广大社会公众更期望了解的经济、时政等硬新闻,也很少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从这一角度出发,《青年调查》只不过是帮助中国青年报实现了针对目标读者传播信息这一目的,而如果将其当成“展现民意反映民意”的舞台,未免夸大其辞。

《青年调查》2009年11月只有2条精确新闻是由商业公司的,事实上,在采用商业公司的调查报告的时候,《青年调查》的记者和编辑的态度有所保留。他们很明显地意识到了商业公司调查报告背后的商业目的,所以都会努力“改写”商业调查报告,这也是强调记者把关人角色的必然结果。

常见的做法之一,是模糊商业调查的实施主体,而这一举动的直接后果是使新闻失掉了消息来源,自然也就降低了新闻的可信度。《环保政策明显落后于公众环保热情》(11月26日)一文采用了这一处理手法,然而文章里对调查的实施主体交代模糊,令读者对数据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做法之二,是在商业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加入媒体自己实施的调查报告,将两个相近的调查写到同一篇报道里去,然而这样做,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挑战,《留学市场迎来刚性需求时代》(11月19日)一文就是如此处理的,除了引用商业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之外,文章还引用了报社社调中心自己组织的调查报告里的数据,但是这一调查是2004年实施的,在时效性方面明显滞后。可见,在平衡多样化消息来源和新闻可信度方面,精确新闻在实践中面临着严峻考验。

精确新闻的调查对象是谁

在11月份《青年调查》的23条精确新闻里,13条采用了网络调查手段,这也是社调中心自行组织和实施社会调查时最经常甚至是唯一的手段。网络调查的优势自不必言,成本低廉,样本规模大,数据处理简便,然而它的劣势也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不能采用概率抽样手段,以至于无法估计抽样误差,简单地说,非概率抽样的结果无法用于推断总体情况,只能够用于描述被调查对象(即样本)的特征。从这个角度而言,基于网络调查而完成的精确新闻不能反映“民意”或大众的立场,而只是被调查的少至几百人多至几十万人的看法。

网民出于自己意愿而参与网络调查,就是志愿者抽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比起其他群体,那些性格开放的男性年轻人自愿参与调查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因此有理由相信,志愿者抽样反映的,可能是这一类特征的网民(或受众)的看法,而非“所有”网民(或受众)的看法。

事实上,《青年调查》的精确新闻经常混淆“随机抽样”和“随便抽样”这两个概念。随机抽样是依据随机性原则而进行的概率抽样,随便抽样往往指研究者出于方便和便利的理由而进行的抽样,电视记者在街头采访路人就是典型的随便抽样(也叫便利抽样或方便抽样)。《92.2%希望工程受助生愿意参与公益活动》(11月5日)和《“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11月12日)两篇报道,都在正文里使用了“随机抽样调查”这样的表述,但是,稍懂抽样调查的人都会对其表述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前一篇文章提到随机抽样调查了1567名希望工程受助生,但是,新闻里缺乏三个关键信息:(1)没有交代抽样对象的总体,即20年来希望工程共资助了多少名学生;(2)1567名受助生是依据什么原则抽取出来的;(3)调查问卷的应答率是多少,换言之,拒绝参与调查或未能找到的调查对象有多少。很显然,以希望工程20年里所有资助的学生为总体,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或整群抽样手段,从中随机抽取1567名,是一种非常费时费力的做法,而按抽样调查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可靠地推断总体情况。然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关于希望工程的调查,并且大张旗鼓地在中国青年报上同时发表4篇报道,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其调查动机,就在于宣传自己活动的成绩,当调查的组织者并不在意调查程序是否可信是否有效时,精确新闻就注定是不精确的。

后一篇文章也是基于一份调查报告的内容改写而成,新闻里特别强调这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和实地观测”两种研究手段。令人起疑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它“恰到好处”地调查了10500位北京市民和在北京居住过2年以上的1000名外籍人士,概率抽样调查的应答率是100%,这几乎是天方夜谭,抽样调查的时候,被拒绝或无法找到中意的调查对象,这是家常便饭,整数位的调查样本量,在不交代应答率的背景下,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事先规定好的样本量,研究者主观目的过于强烈,不尊重调查对象的选择权,也不尊重数据。

第二,它没有交代依据什么原则从上千万北京市民里“随机”抽出10500名调查对象,文章里特别强调,在北京381个公共场所进行了超过8000小时的实地观测,在公共场所里找离访问员距离最近的人进行调查,这是上文所说的非概率的便利抽样,非常省力,难道这个调查舍弃了更经济的做法而选择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概率抽样?新闻里缺乏进一步交代,

事实上,当调查某个城市里的所有居民时,常见的比较准确又比较经济的做法是整群抽样,依据居委会或社区数来划分群,然后在每个群里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当跳过这些细节,只一味强调样本量之大的时候,内行读者想要更多追问一句:“随机抽样”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精确新闻的结果是否可信

如果说,囿于报纸目标读者和网络调查手段的技术限制,精确新闻很难克服“先天的”束缚,那么,当刊登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非商业调查报告时,记者和编辑也应当对其内容持审慎的态度,坚持独立判断,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在这一方面,精确新闻所面临的要求跟其他新闻品种相比,所差无几。独立判断和专业化操作手段,是记者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身无可炫耀之处。当记者失掉了独立公正的判断力,也就减弱了新闻的可信度。

11月12日《南理工今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2583元》一文的数据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一个标题很容易让读者认为,南京理工大学2009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是2583元。新闻里同时提到,这项调查于2009年5月中旬启动,由校方执行,调查了2008届、2009届和2010届三届毕业生共3300名(在新闻里,又一次出现了不交代毕业生总体数量的整位数样本规模)。首先,2008届毕业生已经离开学校一年,如何找到他们并实施调查,这个执行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如何解决,新闻里并无交代。其次,针对文章标题里2009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情况这一信息,这些学生在7月份拿到毕业证书之后才开始正式工作,月收入情况是他们工作之后才能够获得的信息,5月份对尚在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他们回答的是“期望月薪”、用人单位“承诺的月薪”、还是“实际月薪”?新闻标题和正文里,都在强调最后一点,即“实际月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是用前两者取代了第三个概念。

精确新闻被人所看重的一点,在于它通过数据提供了更强的解释力,但是在实际操作里,大量的精确新闻为了在有限版面内提供更多信息,转而只提供数字不提供解释,然而,不经过记者和专家的人为解释,数据无法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它的解释力也在下降。

《贫困生最大心理压力来自回报父母高期望》(11月17日)这则新闻如标题所示,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同时,新闻里也提到了55.8%的贫困大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考研究生,31.9%的贫困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只有12.2%的贫困大学生没有想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考研超过直接就业成为贫困大学生的首选,做出这一选择的直接原因,在于就业压力,它能够有效缓解前述三个心理压力来源里的第三个――为了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却无助于缓解回报父母所带来的焦虑感――最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我们相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这是一次非概率抽样,样本无法推断总体,因此只能说是对163名被调查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那么,就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学生们不选择最能缓解自己心理压力的途径呢?比起本科生学位,研究生学位更能满足父母对于学历的高期望。如果考研是为了将来更高的收入和更稳定的工作,那么,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当代中国,这些贫困大学生的美好愿望一旦落空,会不会造成新的悲剧?

如果讨论得更深入一些,应该说,心理压力的三个来源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调查对象身上,它们之间不是互斥的,虽然最多的人选择了“回报父母的焦虑感”,但并不必然意味着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比方说,大一新生可能还意识不到就业现实的严峻,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应该是小学中学就能够体会到的。假设这是一个单项选择题,可能最多的人会选择“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释为什么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考研而非直接就业。

这些通过数据分析所揭示出的新问题,需要记者和专业人士的解读,只有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才能够透过表面的数字迷雾看到本质,才是提倡精确新闻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为什么媒体欢迎精确新闻

上文提到了精确新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足以展示这一新闻品种操作之困难以及对记者编辑业务素质要求之高。这些问题,媒体实务界并非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情,但他们仍旧选择了视而不见,究其原因,精确新闻可能成为新闻竞争压力之下的取巧做法。

相比其他新闻品种,精确新闻在消息来源、新闻内容、表现手段方面具有自身特点,符合新闻追求的新奇特要求,这使得它具备了被媒体的资格。当媒体成立专门的社调中心自行组织实施调查时,能够以较经济的制作成本提供更多独家新闻,也能够避免对商业调查公司的依赖,因此,媒体欢迎精确新闻。

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精确的精确新闻”现象,说得更严重一些,就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因为它没有能够反映事实的全貌。我们通常认为,新闻失实主要指事实不准确不全面,精确新闻失实与此不同,它不是指“无中生有”地捏造虚假数据,而是指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数据里的关键信息从而保证新闻的说服力,即信息披露不充分,包括不报道那些对新闻或消息来源不利的数据信息、不报道操作程序和抽样程序、不报道调查报告里比例虽低却具有更大意义的数据等等。

新闻是一种信息,记者是讲述信息的人,记者必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能力,当部分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给受众的时候,精确新闻其实是在欺骗受众。随着受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精确新闻里的不当操作会令他们生疑生厌,最终伤害媒体的公信力。

在平衡商业调查和商业利益方面,《青年调查》做得比较好。某些经济类媒体动辄搞排名,以精确新闻之名行创收之实,混淆了新闻和经营两个部门的业务活动,这是未来精确新闻发展过程中尤其值得警惕的一个趋势。

既然冠以“精确”之名,精确新闻就应当在“精确”方面有所努力。未来的精确新闻如果想克服现有缺陷,那么,需要在以下几点多下工夫:

第一,完整展现抽样过程、抽样准则、抽样手段,交代样本总体规模和应答率,停止对“随机抽样”这个概念的滥用误用;

第二,坚持对数据的质疑,不迷信任何数据和调查结果,坚持记者的独立判断和独家分析;

第三,完整报告所有相关数据,尤其是那些可能调查结论的数据,容纳多元观点;

第四,承认调查的局限性和缺陷,不自大,不自恋。成熟理性的受众,不会因为新闻产品的不完美而遗弃它,却会因为媒体的不诚实态度而产生疏离之心。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考助学班;考研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2014年)》显示: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这只说明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有所趋缓,但报考研究生依然是青年人高考过后的“第二次考试浪潮”。考研是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事情,它直接关系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青年素质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针对考研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了解。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是利用主考高校资源,全日制授课,规范化管理的办学形式。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在获取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面临学历社会认可度低、内心挣扎和缺乏自信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急需通过某一途径获得社会认可、提升自我认同,而报考研究生提升学历被认为是最佳途径之一。但有关自考本科生考研的相关研究非常少见。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把握自考本科生考研的基本情况并探索出影响因素,为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做有益尝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样本抽取

本次调查选取H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4级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1960名,发出调查问卷1960份,收回问卷1573份,回收率为80.25%,有效问卷1486份,有效率为75.82%,被调查全日制助学班自考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考研意向、考研信息来源等方面设计9道客观题目,2道开放题。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考研意向分析

在“你有考研的打算吗?”调查中,“有打算,且在积极准备”为231人,占15.54%;“有打算,但还没开始准备”为530人,占35.67%;“还不确定”为508人,占34.19%;“没有考研打算”为217人,占14.60%。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51.21%)的自考学生有明确考研打算。这说明高校只要教育引导得当,全日制自考生将有超过八成的学生参与考研。

在“如果考研,您最想考的学科方向是什么?”调查中,“农学”为184人,仅占12.38%;“教育学为231人,占15.54%;“管理学”为566人,占38.09%;“工学”为243人,占16.35%;“其他”为262人,占17.64%。调研发现自考生普遍喜欢选择热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于他们而言选择竞争激烈的热门专业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在“如果考研,你想选择的考研类型是什么?”调查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410人,占27.59%;“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1076人,占72.41%。这说明自考生偏向于选择相对容易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二)考研信息来源分析

在“你对自考学生考研情况是否了解?”调查中,“十分了解”为90人,占6.06%;“基本了解”为304人,占20.46%;“略知一二”为718人,占48.31%;“完全不了解”为374人,占25.17%。调查发现自考生对考研的情况不甚了解,校方在引导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在“你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考研信息?”调查中,“依托网络”为541人,占36.41%;“通过老师、同学介绍”为733人,占49.33%;“通过报刊书籍”为139人,占9.35%;“参加辅导班”为73人,占4.91%。调查发现,自考生了解考研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和身边的人,这说明校方的教育引导十分有价值和意义。

(三)考研投入分析

在“你准备用多久的时间复习考研?”调查中,“一年半(或更长)”为488人,占32.84%;“一年”为449人,占30.22%;“半年”为134人,占9.01%;“其他”397人,占26.72%。在“你愿意选择缴费进行考研培训?”调查中,“完全愿意”为296人,占19.91%;“基本愿意”为925人,占62.25%;“不太愿意”为253人,占17.03%;“完全不愿意”为12人,占0.81%。

在“你愿意为考研课程培训付费接受范围是多少元?”调查中,“2000元左右”为932人,占62.72%;“4000元左右”为462人,占32.44%;“6000元左右”为83人,占5.58%;“6000元以上”为9人,占0.61%。调查发现自考生愿意花较长的时间、较多的投入来准备考研。

(四)考研难点分析

在“你认为自考生考研最大的难题在哪里?”调查中,“文化基础较差”为773人,占52.02%;“在校时间短,准备时间少”为183人,占12.31%;“自考压力大,会影响考研”为256人,占17.23%;“所学专业考研难度大”为274人,占18.44%。在“哪些事情是给你考研带来烦恼”的调查中(多选题),“考研复习时间安排”833人,占56.05%;“考研难度”为1101人,占74.09%;“考研费用”为720人,占48.45%;其他如:学校专业选择、考试技巧、录取歧视等也均有选择。调查发现自考生考研存在难处较多,主要是自身的不自信和考研信息缺乏导致。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自考生普遍希望报考专业型研究生,选择偏重于经济管理类热门专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但也存在考研信息缺乏与基础差、不自信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调查,分类指导

作为校方,首先是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基础及性格品质等情况;其次要了解学生考研的目的,要搞清楚学生是跟风考研、还是家长要求考研或是学生自身发至内心的渴望,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出身;三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毅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行分类引导,鼓励考研坚决的学生,引导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剔除考研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并按照“能上、可行”的原则确定自己的考研奋斗目标。

(二)科学设计,做好长期规划

校方要加强对自考生的教育指导和政策宣讲,让学生了解报考研究生政策、条件及注意事项等;其次引导自考生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引导自考生入学后即着手准备考研;其三,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细致的学习计划;最后是要处理好自学考试与考研复习的关系,有步骤推进考研学习计划的实施。

(三)系统准备,提升综合素质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应有文化知识、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交流沟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自考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好英语、政治等基础课,还要学习考研专业课以及与专业课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自考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教师的学术科研项目来扩展视野、增长才干。校方也要按照人才培养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素质拓展项目,让学生有提升素质的项目、有增长才干的舞台。

(四)持之以恒,树立必胜信心

缺乏自信、心存自卑是自考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校方应该主动帮助自考生克服考研路上的心理障碍、树立必胜信心。同时,校方可以设立考研帮扶机构,进行全程教育培训服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机构,进行全程人文关怀;可以设立经验交流机制,通过自学考上硕士、博士学生介绍成功经验,鼓劲他们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永.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肖战峰.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8(12).

[3]王昕红,张林,杨雪燕,等.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问卷调查报告范本

本次调查的目的有2个:

1.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索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流方向,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探究与分析,最后给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合理化建议。

2.通过本次调查,让同学们再一次准确认识到目前(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具体有以下2个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盒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尚处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或起步阶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学,完善,可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

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调查,网络调查)。

2.向辅导员,职业规划师和学长询问意见建议与心得体会。

3.查阅相关资料(来源:网络、图书馆)。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共设计了三道关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从大一的学生和网络问卷中随机调查了150份样本,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问题1:您认为大学生应该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深造做准备

b.以学习课程为主,兼顾社会锻炼

c.着重参加学生会等,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d.直接参与社会

选项 a b c d

数据 14 118 13 5

问题2:您是否对本专业进行深入了解?

a.已有深入了解

b.了解一般

c.基本不了解

选项 a b c

数据 7 99 44

问题3:您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a.毕业以后就业

b.毕业以后考研

c.毕业以后出国深造

选项 a b c

数据 44 83 23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学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88%)依然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一新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并将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识来增加自己在未来就业中的身价砝码。但与此同时,只有9.3%的同学选择尽全部精力学习,而更多数同学选择了以学习为主,兼顾社会锻炼这一方式进行大学生活的安排,可见同学们普遍接受了大学生活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这一观点,但同学们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导作用,做到了本没有过分夸大所谓能力的作用而放弃学习。

在第三道题目中,我们直接向受访者询问了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将近三成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15.3%的同学选择了出国进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意义:一是在院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在职业市场中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二是为将来的深造做准备。

做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在第二道题目中,我们想被调查者询问了有关对本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七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打算毕业以后进行深造,抑或就业,但对自己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提到梦想,人们首先想到年轻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梦想着自己当老板,甚至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等学生自己干,二等学生跟着别人干,三等学生考研和公务员。”据前程无忧网《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显示,96.4%的年轻人有过创业的想法。这是中国快速发展大环境的产物,创业勇气可嘉,可创业的心态究竟怎样呢?

观念转换。“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脸书卷气、捧着薄薄铁饭碗的穷酸知识分子形象早已从神坛跌落。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健全,怀揣发财梦想的人禁不住内心悸动,试图用双手和智慧打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王国。

心理需求。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必然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年轻人大多数从小物质条件优越,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对他们来说,更高的心理需求才能成为激励因素。调查结果显示,35.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8%的大学生是为了“做喜欢的事”。

生存压力。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掌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只要自己不是老板,就算能力再强,也不过是个打工仔,哪天不走运,就可能被炒鱿鱼。就像《杜拉拉升职记》里的王伟,那么优秀,还是遭到解聘,只有“自己聘自己”最可靠。

榜样作用。当一个成功的老板,就意味着拥有了金钱、地位、广泛的社会关系,成为上流人士。创业成功的典范,远有比尔・盖茨,近有腾讯公司老总马化腾。这些例子给心理防线薄弱、行事冲动的年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诱惑。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康同学刚发表报告时我刊就采访了他,几个月后,在我刊对康同学的回访中,他对创作初衷、调查经历和个人理念进行了梳理。

通过这个事情,短短数月,却明显地感受到他成长了。

当理想遇到出国,练习抉择

《沉默的铁狮》并不是康宸玮的第一部作品。在 2016年2月,他就过另一篇同样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非虚构作品《她的国》。这篇作品的发表为康宸玮带来了不小的关注度,并且为他后来的调查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延续《她的国》关注某些特定人群的取材方向,很快第二部作品的选题就确定了――大学校园里的性骚扰事件。

如何寻找到调查对象,是康宸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出于羞怯和恐惧,许多校园性骚扰的受害者不会公开自己的创伤,这让寻找受害者变成一件难事。康宸玮只能在微博、微信、蛋蛋网等多家媒体上广撒网、通过“悬赏令”等方式来寻找受害者。得益于《她的国》在北师大校园内所产生的影响力,很多同学对康宸玮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康宸玮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一部分人主动联系他提供自己的经历,甚至愿意当他的助手。最终,康宸玮征集到了个案 20个左右,开始着手写报告。

时间,是拦在康宸玮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康宸玮的调查报告的康宸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

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的文献参考和理论分析。要完成一篇有份量的报告,其工作量不亚于写一篇毕业论文,这就意味着他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康宸玮习惯利用假期来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因为大一大二基本上各种实习都做遍了,放假也不出去旅游,终于可以有大把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了”。

为了写《沉默的铁狮》,康宸玮不得不用 2016年整个暑假――这本是他为了出国打算备战雅思的关键时期。考雅思,还是做调查康宸玮不是没犹豫,可是“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要么就做调查,要么就考雅思,两个事情同时做一个都做不好”。抉择再三,他放弃出国,全身心投入到调查报告的写作。

于是,在这个告别了雅思的暑假,康宸玮开始了密集的学术文献整理工作。他形容自己是“一旦做起来就全身心投入”的性格,一旦确定了要写作,一整天都会花在这上面。很快,《沉默的铁狮》就有了雏形。

教授传秘笈,解锁采访核心技巧回顾两篇报告的调查经历,康宸玮觉得最难的还是采访。“成败点,永远都在于受访者是不是足够信任你。”在做《她的国》的时候,康宸玮就有过被放鸽子的经历。本来与受访者约好晚上 6点见,结果康宸玮独自等到了 8点都没有等来对方。他就“坐在那里伤心,默默想,为什么她这么不信任我?”

怎样才能得到受访者的信任呢?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教给康宸玮一个小技巧:和受访者成为朋友。比如,为了了解北师大面对性骚扰事件在安保问题上的对应措施,要采访保卫处,“就真的和保卫处的人做朋友,从一起聊天,到请他吃饭,了解保卫处的人到底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再比如,过年时节给受访者送点年货过去,也不显露出很强的目的性,东西放下就走,“让她们不烦我”。

无声释放出来的善意和诚意,让康宸玮赢得了受访者的信任。一两个月后,原本对康宸玮的到来有所顾忌的调查对象,终于松口了。

受访者愿意敞开心怀侃侃而谈,也因为康宸玮对于调查伦理的坚守。每一次采访,他都会向对方承诺,不会透露隐私信息,作品写出来后也绝不会对对方的安全造成影响。事实上,两篇调查报告发表后,很多人联系到康宸玮,希望能够采访一下他报告中的当事人,但都被他拒绝。“我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透露隐私信息,都不可能的。这是我始终保持的原则,是我的底线。”在报告公开两个月后,据康宸玮的了解,没有任何一个报告中所提到的人,或者协助调查的同学受到打扰。他骄傲地说:“这是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不错的。”

师大优良学术,加上我的色彩调查报告公布后不久,随即就引发了网络热议并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但康宸玮的初衷却并不仅仅是获得关注而已。“我不希望这个报道一闪而过,只是上个微博热搜,转瞬即逝,没有人做深刻的思考。”康宸玮说。

为了让报告的内容更加深刻,也更专业,康宸玮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文献研究。在他的报告里,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层出不穷: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概念、克拉克的“情境犯罪预防理论”、赫伯特的“局部控制假说”、性生理学、赛克斯和马特扎的“中和理论”中的自我辩解机制而这些参考资料也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要求,制成参考文献附录,放在了调查报告的最后,洋洋洒洒一大章。

扎实的学术功底让这篇报告读来格外厚重。尽管是独立完成的作品,但康宸玮还是将这份成就归功于自己身处的北京师范大学和文学院老师们的提点与帮助。而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教会了他用研究的方式去做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调查报告。

康宸玮所说的“深入思考”,不仅仅是引用大量的学术巨匠的理论,更是指他自己个人独特而不失深刻的思考。在他的两篇报告里,可以看到浓重的个人风格:他将文学话语、新闻话语和学术话语揉捏进同一篇报告里,在对他所观察的现象进行不失诗意的描绘之后,用学术理论进行剖析,然后加以主观意见做分析。“我希望尽可能客观一点,但报告不一定客观就是最好的,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主观立场的,所以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以我自己的意见为主。”

比如,在分析北师大出现的我希望尽可能客观一点,但报告不一定客观就是最好的,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主观立场的,所以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以我自己的意见为主。

性骚扰者特征时,康宸玮认为可以分为焦虑型和恐惧型两种类型。“前者对他人持消极态度,根深蒂固的自卑感,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后者渴望社会接触和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对他人不信任,害怕被拒绝,为了防止被拒绝,会主动回避社交场合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一观点并非既存学术理论的生硬沿袭,而是康宸玮自我思考后的结果,虽然尚未经历时间打磨,却也颇令人信服。

这样的风格并不是一开始完美无缺。对康宸玮的《她的国》进行过指导的文学院教授张柠就曾向他指出,这种风格杂糅的写法还有待改进。康宸玮自己反思:“当时确实没有能力把这三种风格统一起来。”只能尽可能地什么都写,甚至一些极为私人化的片段也未曾遗漏。比如他回忆自己在调查过程中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受访者们遭遇报复,于是“醒来之后,惊魂未定,呆滞地坐在电脑旁看着文献。”

到了《沉默的铁狮》,康宸玮在写作技巧上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行文也更为冷静克制。在他的笔下,没有楚楚可怜的受害者、穷凶极恶的施害者这些刻板印象,只有深入到人性深处的冷静探讨和对社会现状的理性呼吁。但不变的是文章中随处可见的文学气息。《她的国》中那些“煮姨将一个问题煮在味道发酸的空气里”一类的字句,在《沉默的北师》中亦有段落相呼应,比如那抓人眼球的开头:“他的手颤抖地将行李箱的重心重新扶正,母亲的白发和六月齐至”

很清醒

《沉默的铁狮》发表后,激发的回响远超康宸玮的预料,其中有些让人闹心。

有些“标题党”,如《北师大男生绘制防狼地图,提醒女生绕路走》,令康宸玮觉得很奇怪:“我的天,什么叫做提醒女生绕路走?我画的地方都是教学楼,难道我是让女生都不去上课吗?”

在康宸玮看来,这一类报道并不是他眼中合格的新闻报道。“我希望媒体做一个报道的时候,把分析也写出来,希望是一个带有学术性的媒体报道,应该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果没有人讨论背后的东西,对于整个公民的智识和整体素养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只是徒然地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感。”

所以,当“防狼地图”成为我希望媒体做一个报道的时候,把分析也写出来,希望是一个带有学术性的媒体报道,应该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果没有人讨论背后的东西,对于整个公民的智识和整体素养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只是徒然地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感。

关键词,与自己的名字一起成为网络热搜词的时候,康宸玮觉得很讽刺。这并非他“花大力气,写了一万多字”的初衷。或许这也是他立志毕业后从事新闻业,写出更多更好的、在他自己心里觉得合格的报道的反面原因。

夹杂在众多赞扬声之中的,也有很多负面批评。“作者像是在包庇施害者”“对施害者的批评不够”认为他细致刻画了施害者的心理状态,是对犯罪者的同情,是一种立场的不正确。但康宸玮并没有因为这些评价而怀疑自己的态度。“其实这些人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画上了圆心,只要发现一篇作品的立场是稍微偏离这个圆心,就认为是偏袒。”但其实,对社会学和心理学有诸多涉猎的康宸玮认为,坚持客观立场是必须的,但是“研究施害者的心态和环境成因,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对夸自己的,康宸玮很清醒:“我觉得这篇报告之所以会引发大家的赞赏,是因为这是一个大三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所以他们觉得是挺可以的。但如果跟博士论文、大作品放在一起,或者过段时间,大家可能就不会这么看了。所以不能沉溺在别人对我的称赞当中,否则很致命。”他认为当下自己更重要的,是让采访技巧更加成熟、选题更有张力、文笔更精炼。

准新闻人的野心

现在康宸玮形容自己是“老师知道的学生”,他和一些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老师成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并且时不时来一些幽默的互动。当然,这不是缠着老师刷存在感。“主动跟老师交流,也分目的。看你的主动是为了拿学分、套近乎、考研,还是真的就为了学术本身。”显然,他是自己所说的后者。有一名老师在读过他的调查报告之后,激动得马上给他打赏了 100块钱。老师甚至把他和他的调查经历当做教案,让师弟师妹们学习他的田野精神。

进入毕业年,除了继续准备下一个选题,康宸玮也对未来的职业开始有了规划。放弃出国之后,他打算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做一些“未来的调查”。他说,可能延续《她的国》《沉默的铁狮》这类描绘群体的纪实文字的风格。因为他有一种“野心” ――“对很多人群我们有刻板印象,但这种印象不深刻不全面,我希望能把这些人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很多层面上剖析出来”。他说:“我觉得如果这条路能走通的话,再过多少年回过头来看现在,真的是无憾。 ”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就业思想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9-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迅速扩展,现今高职教育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毕业生的特点

相较于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学历层次较低。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比本科毕业生低一个档次,主要以专科为主,专升本逐年有所增加。

第二,理论知识薄弱。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高和中专毕业生以及一部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虽然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第三,职业定位往往过高。高职毕业生较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从事一线工作的职位有较大差距。

第三,社会认可度较低,容易受挫。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毕业生较本科毕业生更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修养方面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职生过于追求拥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急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德行修养和理想追求,这导致他们毕业后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高职毕业生修养方面有所欠缺也体现在诚信意识方面。有些高职生的诚信意识有所缺失,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如一般的学生编造自己是班干部,而班干部编造自己是学生会主席;成绩一般的编造平均分八九十分,并多次获得奖学金;没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并多次实践经历,却编造参加了活动、有实践经历等。2008年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7.5%的学生对大学生在求职材料中造假的看法表示理解,说明这种不诚信意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基础牢固。

(二)就业意向方面

一方面,在就业地域期望上,高职毕业生往往不愿意选择去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基层就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上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秦皇岛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20%,2010年江苏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52.3%,2013年石家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70%,而2011年新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更是高达88.89%。这也真实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期望。

另一方面,在就业意向单位上,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私营企业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就业,还是以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为择业理想。2013年石家庄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占56.8%,其中高职生也占了较大比例,同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中这一选择占69%。

(三)就业月薪要求方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份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19.4%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3000元以上,43.5%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而2009年北京专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的占21.3%。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要求往往高于企业能提供的待遇,造成毕业生就业难。

(四)职业发展规划方面

部分毕业生就业目光短浅,很少就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考虑。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2008年调查报告中,35.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认为不重要。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78.8%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无明确的规划。

(五)就业法律意识方面

很多毕业生缺乏契约意识,首先表现在就业协议书的随意签订与毁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认为可以违约的占到43.2%。其次表现在被用人单位侵权。如有的毕业生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毫无戒备之心,等等。此外,毕业生常常忽视对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缺乏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较少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及就业工作流程等。

(六)求职心理方面

首先是自卑和自傲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很好地推销和展示自己。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8.4%的毕业生就业准备一般,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相反,有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出现了自负和孤傲的心理。其次是焦虑心理。部分毕业生既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岗位和单位,又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等。再次是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攀比心理。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学校、父母和亲友,不愿主动去市场中求职、择业;一些毕业生相互攀比选择企事业单位、知名的公司等。

三、对策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

为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政府与社会应共同作出努力。第一,政府应鼓励就业形式多样化,包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自主创业等。第二,政府应致力于消除就业市场不规范行为,如任意压低毕业生工资,不给毕业生应该享有的福利待遇,性别、身高歧视等。第三,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应联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第四,国家财政拨款为无法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社会救助等。第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改变对高职毕业生的认识。不少用人单位都存在错位的人才观:一是人才高消费,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高职生,却直接招聘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二是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三是提出应届毕业生无法达到的招聘条件等。

(二)学校方面

第一,高校要注重培养学习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并不一定能完全对口,更多的是利用学习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现任的工作岗位。第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面向基层的就业意识和诚信教育。第三,强化就业观念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临近毕业的学生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如分析自己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点,适合做什么工作与职业等。其次通过模拟招聘现场、面试等,让毕业生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再次加强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教育。第四,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强化毕业生对“就业协议书”的认识,强化其维权意识。第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杜绝就业简历中的舞弊造假行为。第六,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高职生在择业前,要学会全面客观分析和认识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要自暴自弃,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岗位和择业目标。第二,转变就业观念。高职毕业大学生要调适就业期望值,树立“到基层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第三,培养综合素质。高职生在校期间除要认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强化竞争意识。第四,树立创业意识,尝试走创业之路。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及时了解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支持,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学会理财等。

【参考文献】

[1]申晓敏.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2]王新刚,肖继新,马金锁.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3]徐静.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4]王辉,贾鹏.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基于河北省驻石家庄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就业,2013(4)

[5]陈访贤,刘向阳,胡登雄.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现状分析――基于新疆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教论坛,2011(2)

[6]白冰,于昕.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3(4)

[7]孙艳,王育.关于专科毕业生就业思想准备的调查研究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2)

[8]李慧静,高玉娟.当代大学生就业思想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作者简介】周丹丹(1981-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现在我的手上有这样一个《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里面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心理处于不健康或是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50%左右。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向。近一半的大学生都在遭受这2/5的痛苦折磨着,可见这问题的严重性了。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

我们都病了,病因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病状则是自闭,抑郁,焦虑等。又常听自以为是人物的某君说“我堕落了”,此君自认为自己是人物也是有其中道理的。三年时间有过十一个女友,与十个同居过,并有七个曾经怀孕,更严重的是另有两个去医院做堕胎。如此可见此君充实的很了,自称为人物那也是当之无愧。有调查表明,大学生恋爱中只有11.2%是出于真诚的相爱,而大部分却是出于“心理生理需要”,“派遣孤独”,“大家谈,随大流”。如此可见允许大学生结婚和在某些高校免费发放之及时,这也是那些高等教育研究者所做的少有的善事了。

近来又识得一君,人们常称之为“英雄”,此“英雄”乃真英雄也,飞天遁地,吞云吐雾,无所不能,可见一般了。不过这些只是在那灰白的荧幕前罢了。《奇迹》,《天堂》,《传奇》等等等等,他们都是英雄的缔造者。“英雄”在荧幕上杀鬼驱怪,却也在慢慢的侵杀着如此君被称为“英雄”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忆古今,斯华年,英雄者,去也!

2/5我在做什么,网络,喝酒,抽烟,打球,看书,闲谈等。颇多的爱好,却也是夹杂着五花八门的味道,如身中五毒,时而如冰山雪地之寒冷,时而又似火山烈焰般炙热,时而又如万蚁钻心之疼痛,时而又如僵尸朽木之呆滞,时而也如原子爆炸之焦躁与不安。2/5的时间我做了什么,我病了,我什么也都没做,只有一个人躺在病床之上,今天我坐卧不宁。

1/5的时间我是坐在教室里面上课,也学了*多小时,脑子里却仍如筛糠,毫无重量,更无价值可言了。大学生寒假家教实践报告

如我者,皆天下。另有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中有近10%的存在自杀倾向。有人说是要去追随海子,选择卧轨。又有人要去学习老舍,选择水葬。还有很多人是受了《狼图腾》之影响,要学习蒙古人,露尸荒野,魂归腾格里。(另有最新报道,我校便有一女自缢而亡了)。10%,此数据又是如此惊人。大多数人承受着生活中的压抑,及社会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思想与精神自由流散,久久也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点,丢失了信仰。也就是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但我们毕竟还都是属于高等动物,因而也就使我们产生了愤怒,自虐,甚之于自杀。

我们的班级共有70人,有近30人准备考研,待我细、问之,多数是因为就业压力所迫。认为本科毕业已无出路可言,要想有出头之日就必须要考研。此现象属于发展之大趋势。待我在细问之,研究声都是在科研研究上的某一高层次,诸君如此热爱考研,可见祖国腾飞也就指日可待了。其不然,诸君异口同声曰: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兴趣,只是为了出人头地,赚钱过活而已。寒窗苦读数十载,风华若现待三年。三年时间,或抄或买一篇论文,即可得饭碗也。“三年”是什么,青春尽献,积蓄全无,最后只不过一纸文凭罢了。此乃是对研究生的渎职,我国教育的悲哀啊!大学生寒假家教实践报告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56-02

管理文秘是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障等事业单位、部分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委托、中介机构等培养管理人才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办公自动化有应用计算机的技能,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致力于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在管理文秘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尝试各种方法的运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凸显教学效果。

一、以实践促进理论教学

管理文秘课程内容实操性很强。在制作课程教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由于缺少工作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有很大难度的实际情况,多次进行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就课程中实践性强的内容进行交流。然后根据教研室集体备课的总体意见填写教案,标注每部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减少使用单纯的灌输式、讲授式等生硬乏味的教学方法,而使用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方法。 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尽量选择和学生自身接近的内容进行实践,以有助于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交友、工作。例如在事务文书一章中,主要讲授计划、总结、讲话稿等几个文种的写作。在进入这一章内容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提前准备,内容可以是这一章当中的任何一个文种,先了解它的写法,阅读例文,然后进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课上学生可根据提前准备的内容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发现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在理论讲授之后,安排学生制作某一文种,结合课前准备的文种,具体内容不限,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内容如短期学习计划、某学期学结、某社团工作的计划、在某次活动中的讲话等等,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撰写,效果远比单纯的理论授课好得多。

再如,针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实际要求讲授毕业论文的写作,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选题、资料收集利用和论文撰写方法,以培养学生治学态度。针对调查报告出现频率较高的实际情况,讲授调查报告的写法并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列出不同选题,让学生自由组合,6人以下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还有,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握各种实践机会,积累生活经验,锻炼个人能力。

二、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

有不少学生在本科入学时即确立了考研的目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讲管理知识概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考研方面的指导,例如管理学的考研方向、需要提前做的各项准备、重点要考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平时应重点做的工作、合理进行各类学习的时间分配等。

为了提高就业机率,部分学生选择报考秘书资格,针对课程特点,在上编管理基础知识讲完后加入秘书资格考试的内容介绍,让学生对于资格考试有个大致的了解,了解秘书资格考试的等级、考试时间、申报条件、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理性选择。

另外,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有些学生在毕业时选择报考公务员,所以在《管理文秘》课程中加入了申论的讲授,简要介绍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情况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重点讲授申论考试的要求,申论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引导有意报考的学生提前关注,做好准备。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

根据教案的设计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那些规定性、政策性、程式化的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理论教学。但是对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以师生互动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更被学生喜欢。互动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能有效集中学生的精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教学进程。例如在公关事务管理一章中,对于来访宾客的接待这个内容,先不进行理论讲授,直接观看教学视频,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正反工作模式的演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接待事务的礼仪、程序、注意事项,明确具体接待事务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比单纯进行理论讲授更便于理解和记忆。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全程把握,随时就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 PBL教学法

在讲授上编管理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时,因为接触不到工作环境,老师讲起来不轻松,学生接受起来更难,课后问题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引入了PBL教学法。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首先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布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去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体验工作程序,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日常办公事务管理这一章中,在讲到突发事件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设定一个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进行演练。授课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现场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完善方法,进行总结。

四、以实习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岗位检验理论教学

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时候,本课程的安排可前可后,放在前面的学期开课是考虑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会用到管理文秘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放到后面快毕业的学期开课是考虑到学生毕业实习期会更多用到课程内容。一切以放在哪个学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最终放在了比较靠前的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五年制)和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四年制),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的最初阶段就进行本课程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到专业角色,尽早掌握管理基础知识。

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工作实践,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接受起来并不容易,尽管授课教师不断强调本课程会占到将来工作内容的80%以上,但学生也不会充分认识到管理文秘这个课程的实用性,毕竟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尤其是缺乏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学完后印象并不深刻甚至印象全无。等到进入实习阶段,管理文秘课程内容的使用频率加大,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围绕着本课程讲授的管理基础知识展开的。例如会议管理一章中的内容,是实习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的常态化的工作之一,包括会议的准备、会议的接待、服务、总结等等,全部运用到了实践中。也就是说到了实习这个阶段,学生才开始对本课程重视。当然,这个时候并不晚,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学习了本课程,课程体系和基本内容还是有一定印象的,回顾翻阅课本,再加上实际工作场景,这样,以学生的实习经历反映出来的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优缺点更加直观。因此与这些实习学生和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建立联系,交流课程教学内容,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事半功倍;对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当中的实操性的特点,从课前教案的设计、教师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堂理论讲授、课下实践操作等多方面入手,抓住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实操性差的特点,强化实践内容。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检验学习效果。结合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内容和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期间学好用好本课程,为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志华,何新林,汤骅,柏杨. 打造师生互动的教学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9) .

[2] 陈景翠.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改革探讨[J]. 学周刊, 2014,(28 ).

[3] 姚利民,段文.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8) .

[4]陆红玲, 唐彦萍.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 ) .

考研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李梦娥(1982-),女,江苏淮安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98-03

高等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学期间的最后学习阶段。该阶段,学生进一步受到科学研究方法、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与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好坏,对于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有深厚通信背景的专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的一般环节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整个过程受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监管。根据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设计的过程[1]一般包含命题,课题审核,选题,调剂,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外文译文,撰写报告,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各个环节和教师、学生、答辩委员会、毕设领导小组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教师拟定课题,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课题。学生可以先选择多个审核通过的课题,然后教师再选择学生。如果双向选择不成功,由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调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课题做。课题落实后,指导教师收集资料,下达任务书给学生,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会检查任务书情况。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开题报告,交与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设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也会督查中期检查的情况。外文翻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在中期检查后完成,指导教师进行批阅。毕业设计完成后,学生撰写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进入最后的答辩环节。

二、毕业设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扩招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校生数量扩大。过去,一位教师指导3~5名学生,现在,一位教师指导8~10名学生,有的文科专业甚至一位教师指导10~20名学生,学校一般要求毕设课题三年不重复,可想而知,指导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么多学生和课题上,每个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多少的教导和管理?并且,扩招导致的就业难、考研大军庞大等问题,使得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2]

三、人性化管理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训,它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塑造“完整”的人。人性化管理是指基于人的利己假设、满意假设、理性假设而实施的管理方式。[3]毕业设计的人性化管理应基于学生的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基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基于学生的主动,有主动才有进步;基于学生的探究,有探究才有创新。

1.时间安排的人性化

目前毕业设计一般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而第八学期学生需要奔波于找工作、为考研面试准备,即使部分学生找到工作,用人单位也会要求学生提前去单位实习然后才能签约,还有少数学生在为出国做准备。所以,可以在第六个学期末的时候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第三个暑假和第七学期完成。[4]这次的毕业设计万一没有通过,第八学期仍然可以重修,节省了拿毕业证的时间,也可以更快地投入工作。

还有另外两种设想:第六学期布置任务,毕业设计过程贯穿于第七学期、第八学期,总时间达到要求、论文达到标准,由本人提出申请,组织安排答辩;将毕业设计的训练融入到大一至大三的整个学习过程,进入大四时,只需提交一遍论文即可。

2.选题的人性化

(1)学生确定自己的毕设题目。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工作,进入企业提前实习,题目可以来源于企业的一些实际项目,或是解决与企业生产相关的问题;部分学生之前参加过ACM程序设计竞赛、信息安全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或者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或拓展研究这些竞赛或项目的课题;还有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课题。

(2)教师确定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工作安排等具体情况,提出毕业设计的题目、设计内容、技术要求、设计进度、参考资料、课题难易程度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从业需要、个人发展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辅导的人性化

指导教师辅导学生一般会采取面对面或者网上在线的形式。在辅导方法上指导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工程生产实践,思考、归纳、比较、综合与分析,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遵循自然的、科学的人的培养规律。相反地,指导教师不应该在一开始布置给学生任务的时候,就将“道路”告诉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帮助学生完成一部分毕设任务。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命令者或代办者的角色,“学生自由地学习、尊重教授的专门知识,这比一味顺从教授的命令更可取”。[5]

4.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本科生到了大四阶段,无非有三类学生:考研生、就业生、出国生三类,这三类学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三类学生除因各自特点所需完成的任务外,主要就剩下毕业设计。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大四阶段的各种任务中,无论是考研生,还是就业生,或者出国生,毕业设计无疑都是排末位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毕业设计的实施不如顺应形势,分类而治。针对三类学生的特点统筹协调安排,比如可以将考研生的毕业设计放到第八学期,就业生的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

5.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的多样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说:“对于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6]俞教授的话说明论文不是本科生的重点要求,那么论文也不是毕业设计的唯一成果形式。艺术类毕业设计应强调作品;工科类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是调查报告或者是作品;经济类、文科类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医学类应强调与临床结合,可以是实际病例的治愈过程记录。

四、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指约束和调整组织中各种行为和关系的规范体系,[7]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协调组织成员协作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实现刚性管理。毕业设计的制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促进机制。

1.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毕业设计工作从选题到答辩历时一个学期之多,很多学生是在实习岗位上完成毕业设计,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监督,建立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实行责任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制定工作考勤、任务制度;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制定严格、有序的毕业设计流程及检查制度。比如,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记录并进行检查,填写相关表格;限制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并规定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少于5小时;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出差,确因公出差,须报相关部门审批,出差前指导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学生要态度端正,严格遵守考勤纪律,凡离开毕业设计地点超过2天以上,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凡随机抽查3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级,凡累计缺勤时间超过全过程1/3者,不能参加答辩,按不及格处理;在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中,随机安排第三方(学院督导组或学校督导组)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

2.建立多种毕业设计指导的形式

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相结合。鼓励并安排专业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的年轻博士或教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让学生能参与科研项目,进而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对实践与创新的浓厚兴趣。

(1)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8]这种形式是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要求,也是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产业界人士——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从选题到最后答辩,全面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让学生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习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学习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专业现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校内的指导教师则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2)毕业设计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毕业设计是指专业内学生三人以上(含)合作的团队或跨专业学生三人以上(含)合作的团队或跨学科学生三人以上(含人)合作的团队,在二人以上(含)教师的指导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完成一个团队课题,每个学生各自承担团队课题分解的一个子课题。团队成员要有协作精神,应经常交流,独立完成各自的子课题。这种形式与个体毕业设计不同,它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群体指导模式,学生可以涉足本专业或跨专业中较多领域,了解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意见和不同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建立有效的成绩评价机制

考研、就业的压力仅仅是导致毕设质量下降的一个表面原因,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毕设成绩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考核影响。仅仅让学生意识到毕设的重要性还不够,应加强、完善毕设成绩对考研、就业的影响,加强毕设成绩对考研、就业的牵制,笔者所在学校要求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毕设成绩必须为良好,保送研究生毕设成绩必须为优秀。

4.建立奖惩机制

制定对学生、对教师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产生。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分层次奖励课题质量高、设计有创新、报告撰写水平高、答辩出色的优秀毕业设计或优秀团队毕业设计,也用于奖励指导出优秀毕业设计或优秀团队毕业设计的优秀指导教师,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对于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的情况,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每届毕业设计结束后,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整改仍不合格应取消其毕业资格。

5.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做完什么工作再做什么工作,有明确的流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9]严格按照其流程,可以设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设置逾期无法上传资料等功能,很大程度上可以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工作,克服传统模式下人工管理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过程监控问题、检查问题以及资料的归档等问题,促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总结

毕业设计的制度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另一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制度化管理。[10]前者强调管理的刚性、强制性,后者强调管理的柔性、包容性。表面看起来两者存在矛盾、冲突,实际上两种管理方式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目的都是为了规范毕业设计教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的实践管理中,协调两种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效果。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改进的方式。然而,毕业设计质量逐渐走下坡路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视度不高的问题,一定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制度方面的、高等教育环境方面的。或者说态度不端正是表象,制度不合理是根源。杜绝表面因素,着力革新、解决深层次的根源问题,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新梅,陈国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112-115.

[2]汪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30-231.

[3]曹元坤.论“人性化管理”中的“人性”[J].当代财经,2006,

(10):61-68.

[4]綦朝晖,綦小芹.半自主式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1):189-190.

[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15-116.

[6]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7]周燕,苏雪梅,王楠.邹议制度、制度权威与制度化管理[J].商业时代,2011,(22):93-94.

[8]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48,52.

[9]柯永振,刘文菊,等.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3):199-201,238.

上一篇:现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就业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