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8:51:28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京粤制定SARS防治方案

8月25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报告当前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时也发出警告:“尽管我们已经取得抗击SARS工作的重大胜利,但SARS是一个新发传染病,不会在一次发作后就销声匿迹,如果不加强防范,必然会再次发生。由于我们对SARS的传播途径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防止SARS反复的任务依然严峻。”

同日,北京制定出了《防治SARS应急预案》,以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SARS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有效防止SARS疫情反复。

《预案》总则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及六项工作原则,即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负责、分级控制、快速反应和依靠科技;同时确定了三个级别的疫情预警,从低到高依次是三级、二级和一级,各级别都有相应的确诊病例人数标准。三个不同级别的疫情预警中任何一级的应急响应一启动,全市都会相应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任何一级别的末例SARS病例治愈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专家预警委员会研究提出报告,经市卫生局报市政府和联合工作小组决定,本次应急响应结束。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冯鎏祥和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省疾控中心主任三人近日进京,携带经讨论改进的SARS防治工作方案及防治经验和全国各地卫生部门磋商,进行病例分析及经验总结交流。

据了解,《2003~2004年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对疫情报告监测、重点地区与人群的防治、设立发热门诊、收治转运病人、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指导。按要求,省市卫生部门继续保留指挥协调组织形式,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继续保留定点收治医院,各定点收治医院的“非典”防治设施、设备不得拆除;各综合性医院要继续规范做好发热门(急)诊工作,设立预检分诊点。

9月底前开展紧急疫情模拟演练

另据香港《文汇报》8月中旬报道,SARS疫情会不会在今冬明春反弹,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中央领导人非常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7月底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专门就如何防范疫情反弹做出周密部署。

据悉,中国卫生部近日印发了《2003~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规定各省要在9月30日之前组织开展紧急疫情应急模拟演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10月15日前,完成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的应急培训工作;各地要在10月底前严格按照建设规范,建设、改造和完善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省、地两级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的要求,在9月底前组建起“非典”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国家、省、地、县要在9月底之前完善信息报告网络。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摘自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继续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经常性防治措施的落实,坚决防范疫情再次发生。同时,要认真总结抗击非典工作的宝贵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及干部思想作风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机制建设,切实改进有关工作,切实转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这次抗击非典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我们就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 王树成 徐仁杰)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首都北京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持续两个多月的攻坚决战,磨砺着敢负责任、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更锤炼出勤政亲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容置疑,非典前后政风的一系列转变,提升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满意率,也成为夺取抗击非典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 转变之一:打破常规,工作效率大提高 4月21日,北京市委领导同志来到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要求尽快改进统计手段落后状况,保证非典疫情及时报送。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组织骨干力量攻关,仅用24小时就建成全市疫情报告直通专网。仅仅七天,一座拥有千张病床、堪称世界传染病医院之最的小汤山医院拔地而起;符合卫生要求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审批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改为3天(含节假日)…… 时间就是生命。记者多次从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会议上看到,发言直截了当,决策当机立断,需要落实马上离开会场电话部署。 各界反应: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派驻东城区防控专家乌正赉说,非典时期的“政府效率”,比非典本身更令人关注。各级党政干部决策果断,行动迅速,体现了高效、勤政的良好作风。 转变之二:真抓实干,文山会海在减少 非典肆虐,人命关天。花架子会议少了,推诿扯皮少了,公文旅行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雷厉风行的多了,身体力行的多了,真抓实干的多了。 4月24日,北京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常务会议,仅用了半小时。 一些重要的例会压缩或取消,连讨论决策重大事务的北京市委常委会也缩短了时间。 部署工作靠会议、传递信息靠文件的传统模式,代之以音视频形式和电子政务,原来逐级传达的决定、通知也改为在媒体上公布。 会风转变,政令畅通,落实到位,成为北京市非典期间的一大特色。 各界反应:北京市宣武区委副书记王敏荣说,抗击非典牵涉全局,任务急难险重,但没有召开多少大会,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看来只要上下一心,“不开会能办事,少开会照样能把事情办好”。 转变之三:政令如山,层层落实责任制 “军中无戏言”!这已经成为非常时期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面对疫情,北京市领导明确要求各区县、各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答应的事情坚决落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贻误战机。市级决策层如此,基层组织亦然。在和平里街道每晚召开的领导干部碰头会上,工委书记苑成悦强调:说数字、谈问题,不要出现“大概、估计、差不多、基本上”!从物质保障到群防群控、信息统计,北京各级干部视疫情如敌情,各司其职,全力投入,狠抓落实,用使命感和责任感构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 各界反应:亚运村街道工委书记王智玲说,防控非典来不得半点虚的。哪一个环节有疏漏,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防治非典这场战斗,锤炼了基层党政干部务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转变之四:改革创新,沉着应对破难题 面对危及生命安全的非典疫情,人们的价值观念、政府的管理模式、社会的防范体系遇到挑战,一系列不适应相继暴露出来。 4月17日,党中央打破原来的隶属关系,果断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形成医疗资源和信息反馈的整合、协调机制。战时体制迅即建立,一场防治非典疫情的人民战争全面展开。 北京疫情初期,医药用品一度告急。由一名副市长挂帅的后勤保障组迅速组织企业加紧生产,同时紧急启动网上商务和国际采购,并在全国各地援助下解决了急需供应。地下空间存在隐患,流动人口疏于管理,医疗垃圾需要专门处理,地下管道可能成为污染源……一个个难题相继得到破解。 市委领导同志说:“要把灾难变成机遇,把教训变成智慧,把举措变成法规。” 各界反应: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防治非典的斗争锤炼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和应急创新能力,也为今后的改革拓展了创新空间。 转变之五:求真务实

,科学决策显神威 抗击非典是一场特殊战争,光有勇气和决心难以赢得主动权。从中央到地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识不断强化。医疗卫生专家纷纷参与重大决策,为抗击非典提供科学利剑。 石景山区采纳专家建议,整合区内医疗资源,将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分类、分流医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交叉传染,为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提供了崭新思路。从定点医院的确定到隔离措施的实行,从中医药的介入到各自为战的防控……一项项决策的推行,无不凝聚着民主的智慧,无不闪现着科学的光华。 各界反应:卫生防疫专家周婉馨说,医学领域的敌人必须用科学的手段去消灭。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政府只要与专家、民众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便能无坚不摧。 转变之六:政务公开,众志成城力断金 从4月20日开始,卫生部每日公布非典疫情。北京市每日公布疫情的同时,还分区公布相关数据,以及被隔离区域和人员数量。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建立了新闻会制度,定期向海内外介绍政府防治工作情况,坦诚回答中外记者关心的问题。 普通市民通过权威渠道能及时得到充分的信息,了解了疫情的发展、政府的作为,消除了各种传言造成的疑虑与恐慌,形成了万众一心决战非典的崭新局面。各界反应:北京市统计局一项统计表明,政府的透明政策获得公众广泛支持,市民对政府非典信息透明度及所采取措施的满意度均超过九成。 转变之七:通力协作,和衷共济破樊篱 5月26日下午,北京地区第五次医院院长联席会照例举行。100多位隶属军队、部委、行业的各大医院的院长们聚在一起,与北京市、卫生部领导共同商议如何应对非典顽敌。从5月7日首次联席会议,20天时间里,这样的会议开了5次。 面对共同的敌人,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军队之间、部门与行业之间、北京与兄弟省份之间,打破隶属关系,打通部门利益,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围剿非典的合力。为迅速准确诊断病人,提高治愈率,东城区卫生局提出成立专家会诊小组。31个辖区各大医院表示支持,立即派出骨干专家值班会诊,实现了地区医疗资源共享,患者受益。“非常高考”期间,教育、医疗、防疫、公安、交通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高考顺利进行。在世界卫生组织面前,北京市同样表现出了开放透明的合作精神。北京市政府负责人甚至表示,非典期间,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可以在市长办公室旁设立办公间。北京市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同。各界反应: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教授说,中华民族历来有和衷共济、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这种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者。 转变之八:着眼群众,党心民心鱼水情 “关键和危难时刻,书记先上,党员先上,干部先上!”这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基层组织的真实写照。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困难,领导干部就会出现在哪里。为提高收治率,对农民和农民工中的非典患者,实行全程免费医治。为防止疫情扩散,北京市相继对3万多名非典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隔离。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在非典隔离区开设了“热线电话”,把党和政府的慰问通过热线送到每家每户;被隔离人员的需求通过热线传递,志愿者们在第一时间采购送达。 针对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各部门以高度的人文意识及时洞察,迅速作出反应。80多个集贸市场因非典停业,政府马上对蔬菜粮油个体户实行税费减免,以鼓励面向市民的市场供应;开办“空中课堂”,及时满足中小学学生就学之需。 各界反应:北京中医医院大夫王洪说,党和政府急群众之所急。人民群众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与党和政府的心贴得更近了! 转变之九:亲民服务,公共管理上台阶 非典期间人们的往来少了,公共场所的管理却比平常更出色。机场、车站的环境质量更高,商场、银行、公交车厢等公共场所更注重空气调节和专业消毒。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切实加强。进出北京的旅客能免费得到《预防非典型肺炎指南》《防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南》《发烧病人就医指南》等服务性文件,从而远离疫病。 各建筑工地取消了民工大通铺,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工居住条件的规范已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各界反应:安徽来京的环卫工人杨昨涛说,发生非典后,街道给我们发了防护服,每天量体温,还送来水果、营养食品和补助。政府没把我们当外人,我们也要为首都建设多作贡献。 转变之十:吃喝收敛,干群关系更融洽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把官员们推向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肩负重任,头悬利剑,没有多少人再敢去歌舞升平和顶风而上,吃喝现象消失了,公款消费降温了。工作没有松懈,任务更为艰巨,检查落实、管理协调紧锣密鼓。上级检查工作,下级汇报情况,各部门人员往来,省去了招待应酬,减少了经费,提高了效率,更密切了干群关系。 防控非典期间,记者在北京基层采访,经常遇到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部门负责人,不管时近中午还是傍晚,事情办完即行告辞。 各界反应:和平里街道工委副书记高琪说,非典时期“不请吃能办事,不吃请照样办事”。应酬招待减少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政风的转变,是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不可否认有些转变是被非典疫情逼出来的。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心非典过后,不良风气会不会“复发”。人们真诚地希望,抗击非典期间的优良作风能够长久地留下来。(完)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

将学习、贯彻和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作为政协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印发学习资料、组织专题培训、召开座谈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3月21日,区政协组织召开了十六大精神报告会,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国务院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李茂春教授为部分委员和机关干部做了十六大报告辅导,使大家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了十六大精神,增强了各界委员和机关干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发扬主动精神,为防治非典贡献力量

1、主动参与。四月中旬以来,区政协多次召开机关会议,及时传达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非典疫情的发展形势,就政协机关如何加强非典预防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政协领导深入到乡镇和有关单位,认真检查非典防治工作和经济建设情况,鼓励各界群众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抓紧生产,夺取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

为号召广大政协委员积极行动起来,打好同非典疫情作斗争的攻坚战,区政协印发了《致区政协全体委员的一封信》,要求委员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非典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北京市的精神和要求上来,协助区委、区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为有效防治非典出主意、想办法。

2、主动服务。在做好机关内部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委员的服务工作。为每位委员寄发了防非典宣传材料;以专委为单位,通过电话联系,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了解委员的身体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家属在医疗站线工作情况,鼓励委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防治非典贡献力量。

3、主动调整。认真贯彻落实“两手抓”精神,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创新工作方法。将原定的“送医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改为在区电视台举办专题节目的形式为群众服务。先后邀请张丽平、彭小林等委员和区医院的专家在区电视台举办了实用知识讲座,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5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视察了华通集团、华奈达集团、北京世纪劲得保健品公司等委员所在企业,鼓励企业正确把握和处理防治非典和发展生产的关系,一方面全力以赴抓好企业内部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抓紧生产,确保半年经济指标圆满完成。视察活动不仅缩小了范围,而且简化了程序,取得了良好的视察效果。

此外,以网络、通讯等形式代替集中会议。利用网络、电话、通讯等手段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将原定的社情恳谈会改为用电话沟通情况,书信交流问题;将原定的集中培训改为邮寄学习资料,让委员分散自学,既避免了人员集中,又有效地开展了政协工作。

4、主动献计。北京地区发生非典疫情后,各界委员密切关注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4月中下旬至今,各界委员共反映防治非典、改善卫生环境等方面的社情民意近百条。其中“建议暂时取消农村大集,避免非典疫情在农村扩散”、“建议规范我区早点市场”、“建议加强对家庭宠物规范管理”等社情民意,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及时采纳、落实。此外,我们还就全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如“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市区人员向郊区流动”等,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上通下达的组织优势,为党政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5、主动出力。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政协常委,主动献计出力,带头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持了全区防治非典工作。如张汇玉、刘建增、王廷月、卢承前、杨小东、郭培荣、王和平、陈宗武、傅义、贾宝来、赵毅强、刘兴文、燕军、孙福顺等委员,积极捐款捐物,共计100余万元。同时,委员们还发挥专业优势,以多种形式为抗击非典作贡献。如刘建增常委带领华通员工,为治疗非典定点医院——中日医院快速增容;王和平常委在北京市场急需特制口罩的紧急情况下,果断调整生产计划,为有关部门加工生产口罩1万余付,为总后勤部定做防非典专用帽10万件;卢承前委员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报刊电台向群众介绍健康知识,等等,体现了政协委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光荣形象。

三、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协职能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今年常委会所确定的四项调研课题是各专委在广泛听取委员意见,与对口部门充分协商,并在征求主管书记、主管区长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选题上做到了与党政工作合拍对路。因此,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有些课题是党政部门与我们成立联合调研组共同完成的。这说明只要我们的调研课题选得准,就能够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得到基层单位的支持。此外,上半年,各专委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困难,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比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

2、积极做好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按照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原则,不断深化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今年以来,区政协以《社情民意》专刊为载体,通过走访委员、电话联系、召开座谈会、每月印发一次社情民意信笺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委员反映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不包括防非典专题),向区委、区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专刊9期,其中5期得到了区长和主管区长的批示,大部分建议得到了采纳落实。如陈宗武委员关于“建议加强对密三路两侧土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的社情民意,报送区委、区政府后,王云峰区长做了重要批示,并责成政府督察科具体督办。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社情民意,也引起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的正在落实当中。

3、进一步加大提案办理力度。一届二次全会以来,提案委员会共收到委员提案110余件,经审查立案94件。按照办理程序,这94件提案

已经交由34家承办单位办理。为了提高办理质量,提案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认真落实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制度,经主席会研究,将9件涉及面广、办理难度较大的提案分别交由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加大了提案办理的权威性。同时,主动加强与政府督察部门的联系,加强提案者与承办单位的沟通,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4、大力开展政协宣传工作。搞好政协宣传工作是让社会各界了解政协、重视政协、支持政协的重要途径,对于更好地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们将加强政协宣传工作作为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4月初召开了区政协宣传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宣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政协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宣传重点、宣传途径;成立了组织机构,同时聘请党政部门、新闻单位的有关同志和部分政协委员担任特邀通讯员,形成了宣传网络。在此基础上,办公室的同志已着手开始了相关工作,比如积极筹划平谷政协成立二十周年大型画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委员风采,等等,宣传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局面。

四、努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1、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认真贯彻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强监督员工作的规定》和《关于成立财政预算协商监督小组的决定》等文件,并组织人员开展了相关工作,提高了履行职能的实效。按照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将全区重点工作纳入常委会协商内容,就经营城市工作与区政府进行了专题协商,等等。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在履行职能的两化建设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按照年轻化、知识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物色复合型人才,充实机关力量,机关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干部队伍。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工作的进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卫生医疗事业不发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一个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保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认真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我们深刻认识到,非典疫情早期的流行和蔓延,尽管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准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医疗卫生资源条块分割,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不健全,有的地方政府不能统一协调指挥,难以有效整合资源。

(二)缺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监测预警制度不健全,应急设施设备不完善,应急救治药品器械和物资储备不充足,有的地方一度处于被动局面。

(三)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不健全。疫情报告缺乏顺畅渠道,执行疫情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不严格,政府及有关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

(四)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医务人员缺乏应急意识和防护知识,不能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

(五)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薄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设施条件落后的情况,职能不明确,工作效率低。

这些问题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不能有效应对,及时控制,造成疫情的传播和扩散,不仅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重危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务院于2003年5月紧急制订并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都要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和监测与预警系统,保证应急设施、设备、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备,加强急救服务网络建设,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公布施行,不仅将非典防治工作纳入依法、规范、科学、有序的轨道,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为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指明了方向。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进展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方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在防治非典最关键的时刻,国务院成立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吴仪副总理任总指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省、市、自治区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由政府主管负责人任总指挥,领导、指挥本地区应急处理工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开展防治工作。形成了政令畅通、分级负责、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卫生部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普遍设立了应急指挥机制,遇有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的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去冬今春,广东发生少量非典病例,应急指挥系统迅速掌握疫情,有效控制传播,组织科学救治,及时信息,防止非典出现大的反复。在加强禽流感防治,努力控制禽流感传播和蔓延工作中,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全面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分别组织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和处置办法。国务院法制办和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并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卫生部和交通部联合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和完善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按照国家确定的建设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主要包括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信息共享、强化职责、依法管理的原则。卫生部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重大食品卫生事件报告、重大职业卫生事件报告、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报告、放射卫生事件报告等信息系统。其中,重大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实现了国家和省、市(地)、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网,并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联网。同时,正在利用其他信息渠道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的疫情信息网络。卫生部制订了严格的疫情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发现可能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举报电话,对瞒报、缓报、谎报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目前,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绝大多数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乡(镇)卫生院,都能够直接上网即时报告,并在全国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个案化管理,增强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卫生部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制度,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及时向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和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开展预防疾病知识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市(地)、县(市)都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职能。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卫生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订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资,投资68亿元,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2004年完成建设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总投资6.34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和管理薄弱等问题,正在采取措施,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优化队伍、定编定员、加强培训、保障经费等措施,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针对医疗救治体系不健全和应急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选择一所现有医院进行改建、扩建,建设不同规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后备医院,在各县选择一所县级医院通过改建、扩建,设置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区。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集中收治患者,减少交叉感染和患者死亡。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措,共安排建设资金114亿元,其中中央安排57亿元,主要补助中西部地区。2003年,地级市的传染病医院(病区)和部分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已经启动,全部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

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是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卫生部制订了《关于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要求省、地两级按属地化原则,在当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选择医术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具有现场处置经验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组成应急救治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这些人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从事医疗卫生服务,适时组织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和流行病调查。目前,各地区应急救治队伍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卫生部将在此基础上组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提供技术支援。

(六)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针对卫生执法监督中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有权无责,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监督薄弱等问题,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关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七)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制度。财政部建立了应急经费保障机制。质检、民航、铁路、交通、农业等部门建立了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完善职能,明确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经开了个好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卫生部门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还不适应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二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人民群众缺乏有效防范的知识,容易产生恐慌心理;三是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能力较弱,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及时准确地鉴别和判断重大疫情;四是公共卫生经费不足,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基层防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要以求真务实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监督,努力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2004年,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克服麻痹松劲情绪和侥幸心理,把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二)全面实施建设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按照国家批准的各项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成,尽快发挥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能定位、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改革人事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定编定员,招聘竞争上岗,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水平。

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薄弱的环节。卫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制订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急诊急救、传染病救治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条件。卫生部正在研究制订《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增强社区卫生的医疗、预防、保健功能,夯实我国公共卫生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切实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制。对工作不力,措施失当,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依法强化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预警措施,大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做好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推进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强化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查处大案要案。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除恐慌心理,提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以利于组织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加强人员、技术储备和物资、经费保证,保障应急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制订严格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治管理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培养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充分有效利用各种卫生资源,整合科研力量,实行联合科技攻关,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经费安排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保障。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产能力和物资储备制度,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器材、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等物资储备。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努力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将合理安排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工作经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经费。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建立健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的关键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听取了国务院关于非典防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听取关于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情况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一定能够构筑起健全、高效、有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牢固的健康屏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卫生医疗事业不发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20*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一个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保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认真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我们深刻认识到,非典疫情早’期的流行和蔓延,尽管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准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医疗卫生资源条块分割,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不健全,有的地方政府不能统一协调指挥,难以有效整合资源。

(二)缺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监测预警制度不健全,应急设施设备不完善,应急救治药品器械和物资储备不充足,有的地方一度处于被动局面。

(三)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不健全。疫情报告缺乏顺畅渠道,执行疫情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不严格,政府及有关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

(四)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应急处置的必要设施,医务人员缺乏应急意识和防护知识,不能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洽。

(五)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薄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设施条件落后的情况,职能不明确,工作效率低。

这些问题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不能有效应对,及时控制,造成疫情的传播和扩散,不仅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重危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国务院于20*年5月紧急制订并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都要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和监测与预警系统,保证应急设施、设备、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备,加强急救服务网络建设,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公布施行,不仅将非典防治工作纳入依法、规范、科学、有序的轨道,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为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指明了方向。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进展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方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在防治司非典最关键的时刻,国务院成立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吴仪副总理任总指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省、市、自治区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由政府主管负责人任总指挥,领导、指挥本地区应急处理工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开展防治工作。形成了政令畅通、分级负责、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卫生部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普遍设立了应急指挥机制,遇有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的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去冬今春,广东发生少量非典病例,应急指挥系统迅速掌握疫情,有效控制传播,组织科学救治,及时信息,防止非典出现大的反复。在加强禽流感防治,努力控制禽流感传播和蔓延工作中,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全面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分别组织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和处置办法。国务院法制办和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并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卫生部和交通部联合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和完善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按照国家确定的建设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主要包括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信息共享、强化职责、依法管理的原则。卫生部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重大食品卫生事件报告、重大职业卫生事件报告、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报告、放射卫生事件报告等信息系统。其中,重大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实现了国家和省、市(地)、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网,并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联网。同时,正在利用其他信息渠道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的疫情信息网络。卫生部制订了严格的疫情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发现可能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举报电话,对瞒报、缓报、谎报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目前,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绝大多数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乡(镇)卫生院,都能够直接上网即时报告,并在全国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个案化管理,增强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卫生部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制度,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及时向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和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开展预防疾病知识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市(地)、县(市)都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职能。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卫生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订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资,投资68亿元,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20*年完成建设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总投资6.34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20*年正式开工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和管理薄弱等问题,正在采取措施,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优化队伍、定编定员、加强培训、保障经费等措施,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针对医疗救治体系不健全和应急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20*年,国务院批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选择一所现有医院进行改建、扩建,建设不同规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后备医院,在各县选择一所县级医院通过改建、扩建,设置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区。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集中收治患者,减少交叉感染和患者死亡。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措,共安排建设资金114亿元,其中中央安排57亿元,主要补助中西部地区。20*年,地级市的传染病医院(病区)和部分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已经启动,全部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

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是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卫生部制订了《关于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要求省、地两级按属地化原则,在当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选择医术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具有现场处置经验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组成应急救治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这些人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从事医疗卫生服务,适时组织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和流行病调查。目前,各地区应急救治队伍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卫生部将在此基础上组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提供技术支援。

(六)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针对卫生执法监督中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有权无责,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监督薄弱等问题,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关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七)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制度。财政部建立了应急经费保障机制。质检、民航、铁路、交通、农业等部门建立了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完善职能,明确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已经开了个好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卫生部门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还不适应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二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人民群众缺乏有效防范的知识,容易产生恐慌心理;三是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能力较弱,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及时准确地鉴别和判断重大疫情;四是公共卫生经费不足,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基层防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要以求真务实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监督,努力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20*年,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克服麻痹松劲情绪和侥幸心理,把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二)全面实施建设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按照国家批准的各项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成,尽快发挥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能定位、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改革人事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定编定员,招聘竞争上岗,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水平。

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薄弱的环节。卫生部相发展改革委正在制订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急诊急救、传染病救治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条件。卫生部正在研究制订《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增强社区卫生的医疗、预防、保健功能,夯实我国公共卫生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切实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制。对工作不力,措施失当,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依法强化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预警措施,大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做好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推进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强化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查处大案要案。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除恐慌心理,提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以利于组织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加强人员、技术储备和物资、经费保证,保障应急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制订严格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治管理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培养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充分有效利用各种卫生资源,整合科研力量,实行联合科技攻关,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经费安排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保障。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产能力和物资储备制度,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器材、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等物资储备。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努力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将合理安排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工作经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经费。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6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估各村全年工作,力争2013年全乡整体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实行量化计分,总分为200分,年终由各线按实际工作情况计分,各村按得分总数排名,对获得一、二、三名的村进行奖励。

三、计分细则

(一)计划生育(50分)

1、符合政策生育率(10分):达到90%记满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2分;

2、期内节育手术落实率(10分):达到90%记满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5分;

3、社会抚养费足额征收(10分):三年来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到80%,征收到位率为100%记满分,此两项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5分;

4、做好迎检工作,在迎接省、市、县级抽查中没出现问题的记10分,每出现一例统计水分扣5分。

5、基层基础工作达标(5分),视情况记分;

6、积极配合计生线的工作(5分),按要求完成计生线布置的工作记满分,未按要求完成的视情况扣分。

(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40分)

1、按要求认真做好“村为主”工作记(10分),按完成情况计分;

2、治安防范记(10分):全年无刑事案件,重大治安事件,记满分,每发生一起扣2分,发生后处置不力扣5分;

3、做好纠纷调解工作(10分):及时处理各类纠纷麻纱,不上交矛盾记满分,每向乡政府上交一件麻纱扣2分;

4、工作记(10分),全年无非法上访记满分,每发生一起非法上访扣2分,越级非法上访造成重大影响的扣5分。

(三)安全生产(40分)

1、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报告村上的安全生产形势记10分,工作不到位的视情况扣分;

2、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记(20分),全年辖区没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记满分,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的扣5分,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的扣10分,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的扣20分;

3、协助企业、政府做好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记10分,处置不力的扣5分。

(四)民生工作(20分)

1、完成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60%,完成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参合率达95%的,记10分,两项工作每少5个百分点,扣4分;

2、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农村低保、五保户、孤儿等核查上报工作记5分,视完成情况记分。

3、认真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记5分,视情况记分。

(五)农业农村工作(20分)

1、认真完成下达的农业生产任务,积极组织抗击自然灾害,确保农业丰收记4分,每出现一起耕地抛荒扣2分;

2、做好水库、山塘、河流的安全度汛记5分,每出现一起工作失误扣2分;

3、完成林权换证工作,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记4分,视情况记分。

4、做好动物疫情监测,防疫工作记4分,每发生一起较大动物疫情扣2分。

5、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记4分,每出现一起非法占田建房扣2分。

(六)班子建设(10分)

1、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做表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强记3分,班子涣散,群众意见大,和党委政府不保持高度一致的扣3分。

2、注重组织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助县直有关局、乡党委政府做好民情直达工作记5分,视情况记分。

3、做好村帐乡管、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记2分,未按时、按要求公开的扣2分。

(七)其他工作(20分)

1、完成征兵送检任务记5分,每少1人扣2分。

2、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记5分,每发生一起扣5分。

3、完成下达中心工作10分,视情况记分。

四、加分细则。

1、各项工作获得省市县先进,省级奖10分、市级奖8分,县级奖5分。

2、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达20万元以上的奖5分。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7篇

目前,我市手足口病、麻疹、布病等主要传染病疫情呈不断上升趋势,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聚集发病态势,发病率居全省前列,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传染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预案,签订了目标责任制,但还存在着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传染源管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具体,基层防控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等。从现在开始,必须尽最大努力提高传染病治愈率,降低发病率,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传染病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当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千方百计控制住疫情,坚决防止疫情流行蔓延。各级政府要成立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回头看”,检查各项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各县(区)主要领导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负责人,各级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对于因工作不利造成疫病流行和蔓延的,要逐级追究责任。当前,各县(区)要切实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综合防控机制,确保传染病疫情不蔓延,确保传染病患者救治及时有效,坚决杜绝患者就治不及时,坚决杜绝死亡病例的发生。要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向市五大班子通报各县(区)政府疫病控制工作情况。同时,要注意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大督查力度,发现问题,严肃追究责任。

二、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目前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疫情,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疫情发展也将进入高发期。目前,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发展较快,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及省、市防治手足口病的有关规定,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重点要做好疫情传染源的控制,切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扩散。麻疹防治要切实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做好查漏补种和未接种人员的接种工作。布病防治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别是畜牧部门要做好“检、免、杀、管”措施的落实。人间布病主要是牲畜对人的传染,各县(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牲畜布病问题,如果牲畜布病解决不好,人间布病问题很难解决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超常措施,打好这场防疫攻坚战,做到“不留死角抓预防,不惜代价抓救治”,要在近期坚决控制住疫情发展蔓延的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明确责任,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要遵循“政府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动员、科学防治”的原则,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负起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监督管理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调查、疫情报告,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医疗机构要做好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严格执行门诊预检分诊、病例筛查、专家会诊、逐级转诊、定点治疗制度;要以县为单位,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诊治水平。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疫情监控和卫生管理,按规定开展消毒等防控措施并建立层层包保责任制。各县(区)要保障传染病防控及救治经费投入,因投入不足导致疫情扩散的要严肃处理。畜牧部门负责牲畜布病防治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各负责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进行再部署,保证责任落实到位。要注重发挥村、社区、街道、学校等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上下下共同防控疫情传播、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及治疗作为工作常态,拿出抗击非典的精神,高度重视,分兵把守,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

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防护意识

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国家及省、市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大力普及手足口病、麻疹、布病的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卫生、教育、畜牧、交通等部门要把经常性宣传教育和重点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重点在乡镇、街道、社区、车站、学校和托幼机构及流动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宣传部门要把防治手足口病、麻疹、布病作为宣传重点,市内主要新闻媒体要定期播放、刊登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防治工作动态。电视台要在黄金时间定时播放传染病防治知识。报纸要有固定版面,集中宣传。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治手足口病、麻疹、布病等传染病的意识,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8篇

甲型h1n1流感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乙类传染病,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依据山东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有关要求,我院积极采取措施,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现将近阶段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卫生厅及卫生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要求,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5月4日上午,我院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会议,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刘义成院长传达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随莲、卫生厅厅长鲍文辉以及市卫生局艾宪淮局长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讲话精神,并就我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医务部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落实预案制定、人员部署、房屋改造、设备到位、流程安排等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强化协调,统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死亡。医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协调、统一指挥。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整合与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医疗救治。成立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重点指导做好医疗救治和重症患者的会诊,做好重症病例的抢救和普通病例的医疗救治。成立了三支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由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技术骨干组成,其中大多数均参加过XX年抗击非典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防护知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所有有关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协调及调度工作。

三、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诊疗流程

我院于5月8日全院印发了《**市中心医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红头文件,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及我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诊疗流程,并于5月8日上午进行了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演练,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备队队员均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待命。应急预备队员进行了穿脱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设备;抢救重症患者的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演练。5月11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赴山东省胸科医院观摩了甲型h1n1流感救治实战模拟演练。熟悉了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认真学习了疑似病例救治的过程。通过以上应急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改善门诊条件,防止传染扩散

开设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房。我院在来院病人多、住院床位少的情况下,感染科病房、急诊部腾出房间做为发热患者专用隔离留观室。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候诊室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均需佩戴口罩。同时在门诊大厅、急诊大厅、内科门诊、发热门诊等关键部位设置醒目标志牌,门诊大厅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治疗措施,防止传染扩散。

五、整合医疗救治资源,合理调配医疗服务力量。

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建专家组、应急预备队,各组人员在预案启动后,均安排到位,不得随意请假或外出,重点安排好呼吸内科、icu、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力量,要实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讯联络畅通,为积极有效、及时处理病人做好充分准备。由院务部立即准备各种物品,保障后勤供应。设备科配置所需设备,所有必须设备均调试至应急使用状态。药学部购入各种治疗所需药品,做好药品供应准备工作。重点做好患者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床边拍片机和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以及血液、药品、检测试剂、消毒器械、防护设备和相关医疗用品的调配和储备工作,确保做好疫情暴发时的医疗救治工作。

六、加强人员配备,保证医疗质量

院内专家组由呼吸内科、icu、急诊部、感染性疾病科、医学影像部、检验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经统一培训后组成,调配到相关病区参加诊疗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诊疗程序和规范救治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诊疗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一旦患者病情恶化,超出本院救治能力,要及时邀请省级专家会诊,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死亡。

七、加强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管理科在预案启动后加强呼吸科门诊、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病房、急诊部门诊、病房、救护车等地点的重点消毒,根据省卫生厅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要求,增加消毒工作人员和消毒次数,消毒剂改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及过氧化酸,相关科室配发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同时就有关知识做好全员培训等宣教工作。

八、开展全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就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报和医疗救治有关规定、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预案(试行)》《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南(2009版)》等内容,我院于5月2日、5月9日对医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能力、重症诊断、重症鉴别能力、重症抢救能力、流感防控。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培训班。几次培训对我院提高诊疗水平有极大帮助。

九、加强预检分诊,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要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做好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我院在门(急)诊所有入口处设立了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在呼吸科等科室实行了二次分诊,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患者,要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活动,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当初步怀疑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或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十、规范诊疗流程,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机制

按照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患者登记、筛查和报告,提高重症患者早期发现和抢救成功率。门诊部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报告工作,严禁瞒报,防止漏报、误报。对拟转诊的患者,必须经专家组会诊并根据病情进行初步治疗;转诊时,须及时与上级定点收治医院联系,充分做好转诊的准备工作,转诊医师要向接诊医师交待病情,认真填写《转诊记录单》。对符合诊治条件的转入我院的重症患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诊时必须使用具备吸氧设备、人工辅助呼吸气囊等设备的救护车,并由医护人员陪同;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对于病情特别危重,不适宜转诊的患者,原则上要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组织就地抢救。使用的救护车必须符合隔离防护要求和急救要求,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转诊病人的救护车在转诊结束后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严防交叉感染。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9篇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2003年上半年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效果,为今后口岸传染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出入境人员非典型肺炎实施监测,采取控制措施并有效落实措施,防止了非典型肺炎从口岸传播。结果 当前汕头口岸无一例非典型肺炎从口岸传播,证明实施的防制非典型肺炎措施有效。结论 汕头口岸构建起来的非典型肺炎防治体系运作机制良好,可作为今后其它传染病的防治模式。

关键词 口岸 非典型肺炎 防制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在世界大范围暴发,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国境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为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半年来,汕头局采取多项控制措施,在对从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共91407人次实施非典型肺炎监测中,共发现4例出入境的交通员工有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经汕头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排除非典型肺炎。对汕头局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共发现2例本局职工体温升高,有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经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一医院留院观察,排除非典型肺炎。

1 监测对象

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口岸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

2 控制措施

(1)成立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领导小组,负责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组织指挥协调工作,并负责向广东局及汕头市政府报告。(2)成立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工作小组,负责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预案的日常处理工作,研究防制对策和疫情的收集通报。(3)制定汕头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的方案及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关于汕头局防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措施》、《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措施》、《汕头口岸出入境船舶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工作预案》、《汕头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汕头局各部门、各办事处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分工》、《汕头口岸紧急卫生处理措施》。(4)完善疫情报告网络。为确保疫情的准确、及时收集上报,由各业务处室及各办事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及辖区内的疫情信息,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向负责全局收集上报疫情信息的卫生检疫处报告本部门当天疫情,负责局的疫情信息报告人每天准时收集疫情信息,及时上报广东局和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告按零报告制度,为确保疫情报告通畅,除开通专线外,还利用电传、电子信箱、发送手机短信、电话和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设备,确保疫情信息畅通无阻,并能在第一时间内通报掌握疫情。(5)为确保防制非典型肺炎经汕头口岸传播,对具体防制工作进行分工。①卫生检疫处负责做好出入境船舶交通员工的检疫查验和非典型肺炎的防制工作(澄海办事处负责澄海莱芜港出入境船舶);负责全局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协调和指导。②机场办事处负责做好从空港出入境旅客、交通员工的检疫查验和防制工作。③保健中心负责出国(境)健康体检人员的监测,对有非典型肺炎症状的疑似病人阻制出进(国)。④各办事处负责各管辖范围内的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龙湖办事处重点对直通车司乘人员的监测,对车辆实施卫生消毒处理。⑤办公室负责做好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⑥服务中心负责对现场预防、应急处理的物资准备,保障现场预防、应急处理交通工具的提供。

3 落实情况 [1]

3.1 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 在防制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指挥下,全体工作人员以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个不漏”和“五个到位”,做好“五早”,战斗在防制非典型肺炎第一线。到目前我局共对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40人次,出动消杀灭人员800多人次,预防性消毒面积51万多m 2 。

3.2 做好汕头口岸卫生检疫查验工作 为确实防制非典型肺炎在口岸传播,落实卫生检疫处、机场办事处和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加强对出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员的卫生检疫查验工作。(1)4月26日起,暂停出入境交通工具的电讯检疫,实施登机登轮检疫查验。(2)对入出境的交通工具,要求如实填写《总申报单》或《航海健康申报书》,并询问所有人员健康状况。(3)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健康巡查及健康申报制,要求所有出入境人员如实填写《健康申明卡》,由专人负责收发《健康申明卡》,并对所有入出境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时了解、掌握、排查出入境人员有无发热、咳嗽等非典型肺炎相关症状。(4)在口岸旅检通道设立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咨询服务台。

3.3 做好汕头口岸卫生监督工作 督促口岸管理部门保持口岸通道通风,做好口岸公共场所设施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避免查验现场客流拥挤,在对有关场所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卫生处理后,实施每日消毒制度。对口岸辖区内出入境飞机、船舶、饮食服务单位及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的卫生巡查,如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确保口岸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3.4 做好汕头口岸紧急防制措施,确保各项预案的落实 (1)在口岸发现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应立即填写《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立即报告广东局和汕头市疾病控制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扩散,加强口岸部门协作交流。(2)对运载过人或疑似病的飞机、船舶和车辆,实施彻底消毒处理。(4)对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环境、物品实施消毒处理。(4)严格做好从事医学检查、疫情调查、卫生处理等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保障工作。在离开污染环境时,立即对自身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3.5 做好汕头局全体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个人防护工作 (1)为全体工作人员购买个人防护药品及用品,向全体工作人员家属发放防护药品及用品。(2)对局办公场地及职工食堂,实施预防消毒措施。(3)在局本部大门入口处悬挂红外体温测量仪。

3.6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工作 (1)及时将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局关于防制非典型肺炎的指示精神,以及汕头局防制非典型肺炎的工作情况呈报汕头市政府,并争取地方政府在败政上的支持。(2)密切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非典型肺炎动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参加爱卫运动。

3.7 做好汕头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1)积极开展对全局职工非典型肺炎知识的培训工作,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应了解非典型肺炎的一般知识,熟悉掌握各种消毒药物、器械、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2)向进出口企业和贸易单位,宣传非典型肺炎可防可制可控的观点,接受进出口企业和口岸相关单位的咨询,在《汕头日报》和《汕头都市报》上公布和宣传汕头局在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的措 施及有关知识,向报检企业和公司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

4 效果分析

实行统一组织领导,加强部门管理,落实各单位和人员责任,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汕头局按上级的要求,行动迅速,很快制订了《汕头局防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措施》,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抗非工作中,以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各部门为点的网络,组成了一张点点相连,互通中心的群防群治的网络,杜绝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汕头口岸的传播。及时制订出台了适合本口岸实际情况的紧急防制措施,在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措施保障作用。依据各项措施和方案,落实了“四早”和坚持“四个不漏”,“五个到位”等措施。到目前为止,在汕头口岸范围内没有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并有效防止了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从口岸防治传播。及时与地方政府和口岸相关单位沟通协作,为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起到了促进作用。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疫情动态,为汕头口岸疫情的防治起到预警作用。

5 问题及建议

在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四早”,坚持“四个不漏”,“五个到位”的卫生检疫查验中,绝大多数出入境人员都能主动配合。但是,在取得抗击非典型肺炎阶段性胜利后的6月份,卫生检疫查验中发现二宗没有如实申报出入境交通员工人数和一宗交通员工冒名顶替测量体温的事件。由此看出,目前有小部分人对非典型肺炎后期疫情观念淡薄,疫情的反弹意识认识不深,预防措施不重视。建议加强出入境人员特别是出入境交通员工的疫情管理和提高疫情意识,加强疫情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曾出现防制非典型肺炎认识和处理无序状态,延缓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国境口岸的工作质量,显示的是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为达到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国政府和东盟国家政府关于控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计划》,防制包括非典型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传出传入,建议加强举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培训。

参考文献

抗击疫情工作情况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党建统领,着力提升审计干部政治素养

始终坚持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宏观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的定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改革创新,把讲政治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一是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定期对整改工作“回头看”,坚持不懈抓深化、抓提升、抓拓展;二是突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主线,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提站位、提素质、比奉献”活动,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创新理念、担当作为,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三是根据区委安排,积极开展“13号之声”主题党日活动,月初提前谋划好本月“13号之声”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做到活动内容有意义,有新意,保障党员干部有收获,有心得,并做好宣传上报工作。

二、迅速行动,组织开展疫情防控资金款物跟踪审计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把疫情防控政策部署和财政资金、捐赠款物的跟踪审计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成立专项审计调查组,科学制定方案,突出审计重点,对全区疫情防控应急资金的筹措、拨付、使用、监督等多个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做好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全程跟踪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促进疫情防控资金物资规范和高效使用。

三、严密组织,共同构筑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坚强堡垒

肺炎发生以来,我局坚持党建引领,抽调20名优秀党员干部奔赴抗击疫情一线,与乡镇、村干部共同筑成三级防护体系,每天在分包村卡口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并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及时开展走访、入户调查,为控制疫情贡献审计力量。

扎实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一是积极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及时传达上级通知精神。要求全体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积极传播正能量信息,不传谣,不散谣,有效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防控意识;二是全面细致排查,及时报告情况。利用微信工作群,做好本单位职工和返乡亲属登记上报工作。对全体人员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排查,要求每名工作人员坚持每天测量体温,并在局微信群中报送体温数据,做到“日报告”和“零报告”;三是落实人员值班值守。严格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做好值班时的个人防护工作。实行弹性上岗,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四是强化办公场所防控。千方百计购买喷壶、消毒液、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品,每天对办公场所进行不间断消毒和通风。在单位门口设置防控检查点,严格执行排查登记制度。严格来访人员管控,非必要来访一律劝返。

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审计监督体系建设

(一)深化完善“两延伸一覆盖”审计监督体系建设。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方面继续探索和完善,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一办一科一员”组织机构建设,整合全区基层审计干部力量,强化基层审计机构人员的指导、培训和监督考核工作,使之成为我区审计监督的生力军。2020年,我区基层审计指导中心制定了《“两延伸一覆盖”审计监督体系建设2020年培训方案》、《“两延伸一覆盖”审计监督体系建设2020年组织指导方案》、《2020年度基层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工作方案》、下达《关于做好基层审计机构资料备案和咨询交流的通知》,引导基层审计人员自主学习,落实基层审计资料备案制度,全力指导基层优化制定年初基层审计计划编制,进一步推动提升基层审计项目质量。

(二)深化用活“大兵团”审计组织模式。把基层审计工作纳入到全区审计工作一盘棋之中,依托“一办一科一员”,统筹安排审计任务。今年以来,在区委审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基层审计指导中心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各审计办、科在单位党(工)委和党组书记的领导之下,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审计机关和基层审计机构全体力量,探索开展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效能审计;开展对本单位独立核算的二级预算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开展对下属单位(村级)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研共计8类164项。目前正在开展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效能审计项目19个。通过开展项目审计,进一步强化了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组织与实施,及时发现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降低了单位风险,审计办、科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的功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本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起到了很好地参谋助手作用。

五、创制拓展,扎实开展重大疫情体制机制效能审计

在今年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区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社区(村)三级防控体系构筑起疫情防控人民防线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各个社区(村)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红色联户防控网”。为检验工作实效,区委审计委员会创新方法,统筹人力、智力,全员上阵,审计办单独立项进行审计,审计科全员配合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审计,做到了上下联动,凝聚合力,实现了人员互动、信息互通、结果互用,对全区创建并运用的“三级防控体系”实施效果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充分发挥了“两延伸一覆盖”审计监督体系的功能作用。此次审计对我区建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社区(村)三级防控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对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基层落地落实的创新和探索,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1321”的效果。即:贯穿了一条主线。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做到了三个融合。即:把固堡垒、防疫情、聚民心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群众安全,二是群众满意;拓宽了一个路径。即三级防控体系拓宽了社区(村)的治理之路,这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目前,三级防控体系效能审计已结束并形成专题审计报告,开创了省市先河,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认可,提升了审计绩效。

六、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建设

(一)提质提效,建立常态化业务素质考评机制。为深入学习贯彻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在全局建立常态化业务素质考评机制,促进审计干部业务素质提升,鼓励先进,激发干劲,提高审计标准和效率,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强素质”“促协作”“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二)坚持用人导向,推进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重品行、重实绩,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党员干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干部提升学历学位,培养审计领军人才。激励干部考取审计、会计、工程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我局实施了“三年人才培养计划”,6人通过审计师初级考试,4人通过中级考试,3人通过高级考试。在审计业务中推行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先后推荐4人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专业培训,1人取得中级计算机审计资格证书。派出3人到省审计厅参加项目审计,1人到中央纪委监委参加办案项目,3人参加市巡视组进行巡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加强审计干部管理,努力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审计铁军”。

七、转变作风,加强组织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

上一篇:疫情受灾情况报告范文 下一篇:疫情情况报告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