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0 07:07:09

抗击疫情报告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 报纸 主题词分析

一、研究背景探讨

2008年3月我省阜阳出现儿童感染肠道传染病,4月23日16时左右,阜阳市不明原因疾病被正式定为手足口病;当日22时,省卫生厅网站即进行;次日,《安徽日报》《健康报》登出消息;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在整个疫情控制过程中,安徽省各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本文希望通过对这次手足口病疫情报道的研究,探讨省内媒体对地区健康信息传播的构建,探讨省内媒体在报道公共健康危机事件中的效果与问题。试图通过分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报道的重点是什么?(2)报道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3)报道在健康知识普及上达到什么水平?

二、研究实施

1、抽样设计

(1)目标媒体的选择:选择《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市场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其中,《安徽日报》《合肥晚报》属于党报,《新安晚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为安徽的主流综合性报纸。

(2)样本数量的选定:研究选择4月30日―5月12日这一省内媒体集中报道疫情的阶段,选取每日的报纸,共计56份。

(3)版面选定:抗击手足口病在这一时期是省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报纸多在头版或特别报道版中进行报道,所以研究样本选择各家报纸的头版以及相应的专版中的报道。

2、设置分析标准

(1)分析单位的选定:主题词,也就是在报道标题或者报道中反复出现的频率高的有具体实际意义的实词。如“病例”、“疫情”、“防控”、“报告”、“防治”等。

(2)类目构建:

A、议题内容:如“病例”、“防控”、“防治”、“监管”、“治愈”、“死亡人数”、“传染源”、“报告”、“医药”、“晨检”、“预测”、“评价”,根据主题词进行分类。

B、报道对象:a、党政机关和领导Ib、病人;c、易感场所;d、救治人员;e、机构(基金会、国际组织);f、企业和个人,g、记者;h、其他

C、地域:a、安徽省内,b、非安徽省地区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主题词分析之议题内容

在4,30―5,12期间,省城5家报纸都给予了专注,体现在,每天均有报纸有数篇报道,并且除了《安徽日报》《合肥晚报》两份党报,其他3家都开出专版来报道手足口病疫情。

从议题内容上可以看出,13天的报道中主要涉及了防治、病例、防控、医药、治愈、报告、评价、死亡人数、监管、传染源、晨检、预测这些内容,包含的议题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几乎覆盖了抗击疫情工作的各个方面。

围绕手足口病疫情,按照报道时间,我们得出:(1)4 30―5,3手足口病疫情在省内多市出现,全省抗击手足口病疫情工作全面启动,报道集中在报告病例数、政府应对的防控防治措施;(2)5.4―5,7全省抗击手足口病工作全面展开,报道重点在坚持每天报告病例数、防控防治措施的同时,关注治愈效果、医药供应、政府工作监管等多个方面;(3)5,8―5,12省内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抗击疫情工作取得胜利,报道在继续报告疫情发展同时,关注社会各方面对这次抗击疫情工作的评价以及病人治疗的后续政府补助与帮助方面。

2、主题词分析之报道对象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处理中,政府毫无疑问处于主导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突发传染病事件中政府在信息传播方面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依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于是,在表2中,媒体报道对象多集中在党政机关及领导,这些报道多为政府通过新闻会或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向媒体提供新闻稿、背景材料、相关数字等。由此,政府将信息适时、适度、准确地提供给媒体,履行政府职责。

同时,媒体是政府、专家、广大受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在手足口病疫情的报道中,媒体根据自身服务对象同时将报道对象扩展到抗击疫情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病人、救治机构人员、国际组织、企业、个人等对象,尽可能全面报道抗击疫情的工作。

根据新闻报道地域接近性,不难从表3中反映出来。省城5家报纸报道中与安徽省相关的占绝大多数。但是,手足口病疫情并不是只限于安徽一个地区,在其他省市同样存在,这一事实对省城的受众来说也是需要了解的,于是,除了《安徽日报》,其他4家报纸都有一定比例的对非安徽省地区的疫情报道,这一比例的多少根据报纸服务对象的不同有些许区别,但总数不超过30%。

四、结语

自2003年“非典”之后,政府对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态度和措施有了很大的改变:2005年,民政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公布《关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的通知》;2007年4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对57条和45条的删改;同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被视为政治理念新走向的象征。

在政策转变之下,媒体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自然有了新的改变。此次在安徽省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省内各家媒体都尽可能的给予适时关注与报道,发挥媒体自身信息平台的优势。总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报道内容重点集中在每日的瘸例人数,政府及救治机构人员的防控防治工作。这样的报道内容保证了民众实时获知疫情发展的状况,因为,传染性疫病涉及广大人群生命安全。这种及时、准确信息的公布不仅牢牢地掌控着舆论的导向,而且能够增强群众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可以得到群众对抗击疫情工作的支持。

2、报道对象大多集中在党政机关及领导、救治人员身上,这样的报道清晰地告知民众:政府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一方面表现出政府自觉履行及时、准确有关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媒体对突发性事件报道有别于从前的改变。

3、除了《安徽日报》《合肥晚报》限于自身服务对象,其他各家综合性报纸都试图尽可能拓展报道内容与对象。以期全面展现抗击瘴情的社会全景,使得自身的报道不仅仅限于政府的信息公布平台。

4、媒体与媒体之间信息监督纠错。就报道内容中,5家报纸中都有针对疫情报告的新闻报道,在报道对象中,也有对其他媒体的关注。其中有将其他媒体对疫情报告的评价进行转载,也有对其他媒体报道疫情中错误信息进行求证与纠错。

5、开通热线。《新安晚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都在疫情期间开通热线,解决市民关于疫病防治的问题,力求成为群众处境、要求、疑虑的快速反映通道。

同时,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毫无疑问是政府、专家、受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需要起到的是双向沟通作用。但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不难看出媒体更多的还是在危机解决方面发挥积极功能,忽视了健康理念的传播。一些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仅集合成知识问答或热线记录进行刊发,这些报道相对于疫情发展直接相关的动态报道显得单薄并且缺少易于理解的解释。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2篇

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仍在发展,已有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疫情形势比较严峻,防控任务更为艰巨。在这关键时刻,国务院制定《条例》,对于依法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严格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保障养殖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战胜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充分认识《条例》公布施行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家禽和生猪饲养量居世界首位。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而且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在总结我国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有效做法,及时制定了《条例》。这既是加强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应急之计,又是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建设的根本之策,标志着我国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条例》的公布施行,是依法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重大步骤。在去年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中,中央提出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指导方针。针对当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统一部署,紧张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但是,在应对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条例》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把动物防疫法的有关制度具体化,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提供了更具操作性、更有约束力的法律武器,为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大动物疫情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应急机制,使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条例》的公布施行,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证。养殖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和潜力所在。重大动物疫情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对养殖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农民增加收入增添了新的困难。《条例》的公布施行,使防控工作能够按照法定的程序,及时发现、快速诊断、紧急处置和有效控制疫情,尽量减少疫情发生的几率,尽最大努力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这必将有力地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第三,《条例》的公布施行,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扩散蔓延,特别是出现疫病向人的传播,就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条例》不仅对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作出了明确、详尽的规定,而且对防止疫情向人的传播也作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这对于更有效地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条例》公布施行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二、准确把握贯彻执行《条例》的重点

《条例》是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和防控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规,涵盖广泛,内容丰富。既确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又规范了应急准备、疫情监测、报告公布和应急处理等具体措施与程序,还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与义务,以及不履行职责和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重点,严格执行。在学习贯彻《条例》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要抓紧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重要基础。应急预案不周密,到时候就难以很好地应对疫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情况,结合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突出应急能力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确保一旦发生疫情时做到启动快、反应灵、运转顺。

二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是疫情应急处置的核心。离开了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和防控工作就会陷入混乱。各地要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坚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

三要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通畅的疫情报告网络,可以为扑灭疫情赢得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危害。近年来,个别地方对重大动物疫情报告不及时、反应迟缓,贻误了时机,造成了严重损失,教训极为深刻,必须认真汲取。要切实按照《条例》规定,建立严格规范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瞒报、谎报、迟报重大动物疫情,也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疫情,更不得阻碍他人报告疫情。一经发现,将依照《条例》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要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与预防控制体系。当前,要把贯彻《条例》和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5〕15号)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抓紧研究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要按照中编办最近印发的《关于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的精神,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适应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确保畜牧兽医队伍的思想稳定、人员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确保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督促检查。

五要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组织准备和物资储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条例》的要求,建立一支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的应急预备队,具体承担疫情的控制和扑灭任务。应急预备队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确保应急处理所需的疫苗、药品、试剂、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果断、有效地进行。

六要加大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经费投入。这是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和防控的前提条件,必须给予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及其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源追踪、疫情监测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所需的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抓紧动物防疫重点工程建设,尽快启动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三、切实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条例》的公布施行,是我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涉及到经济社会众多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落到实处。

第一,要认真学习《条例》。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好《条例》的学习,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负责同志要深入学习《条例》,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掌握畅通疫情报告、强化政府和部门责任等新的规定。切实做到一般同志要了解《条例》、负责同志要熟悉《条例》、指挥部成员和其它直接从事防控工作的同志要精通《条例》。

第二,要广泛宣传《条例》。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要坚持群防群控,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做出具体安排,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做好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确保《条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广泛宣传《条例》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依法防疫意识,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要自觉遵守《条例》。《条例》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在应对重大动物疫情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率先遵守各项规定,严格履行职责。有关部门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企业和个人要增强对重大动物疫情社会危害的认识,加深对扑杀销毁、疫区封锁等措施的理解,自觉履行《条例》规定的义务,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要严格执行《条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原则。《条例》是规范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规,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坚持以《条例》为准绳,该落实的落实,该规范的规范。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要督查《条例》落实情况。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动物防疫法和《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各地还要对照《条例》,检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四、依法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力度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头号杀手,也是当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执行《条例》的规定,打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这场硬仗。

第一,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按照“早反应、快发现、严处理”的原则,及时果断处置,坚决把疫情扑灭和控制在疫点上,确保疫区封锁不留漏洞,扑杀销毁不留后患,严格消毒不留死角,强制免疫不留空白,努力实现疫情不扩散蔓延、不感染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切实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构筑坚实可靠的免疫屏障,努力防止本地区发生疫情。同时,要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预备队伍的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应急机制顺利启动、顺畅运转。

第二,坚决防范疫情向人的传播。严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始终是防控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要把防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整个防控工作的重点,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当前应根据各种感染途径特点,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防范措施,防止禽流感感染人。要进一步完善人间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一旦发生人间疫情,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按规定落实好各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人间疫情的监测,加强对疫区人群和接触人群健康动态的监测,加强对疫区呼吸道、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医学监测。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规范城乡市场秩序,严厉查处收购、加工、贩卖病死禽的行为。进一步做好相关人员防护工作,特别要加强少年儿童、疫苗科研生产人员和防疫人员的防护。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增强社会公众对人间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信心,消除群众的疑惑心理和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抓好科研联合攻关。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归根结底要靠科技。要把防控禽流感的科研攻关作为当前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扎实推进。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联合攻关,力争在新型高效实用疫苗(包括人用疫苗和禽用疫苗)、防治药物、诊断试剂的研制以及对迁徙候鸟的监控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对研制成功的疫苗、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要建立特别审批机制,按规程尽快完成审评、注册、登记等程序,力争尽早投入使用。

第四,抓紧落实扶持家禽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减少养殖企业和农户损失,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国务院已决定,按照企业和农户生产自救与国家适当扶持相结合、制定应急扶持措施与建立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扶持家禽业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努力促进家禽养殖业的恢复和发展。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34-02

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某些老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突发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有发生,特别是SARS的爆发流行,给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工作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健全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传染病疫情检查小组,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小组等管理组织,分工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等,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1.2 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1.2.1 全员培训每半年进行1次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2]。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2.2 岗前培训对新上岗、新进修、新实习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本院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和实习。提高传染病报告的自觉性,增强法律意识。

1.2.3 及时培训在特殊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卫生部的传染病疫情动态和内容的更新,及时培训新的内容。如在“非典”、“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反复多次培训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防控、防护、应急等多方面知识,采取集中讲课,发放学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指导医务人员从容应对、科学积极防范。对没有任何原因不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年底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以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细致工作,严格管理

1.3.1 细致工作笔者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卡片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每周至少2次检查门诊日志登记情况,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必须与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情况相符合。每周认真统计流感样患者数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数,并及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2 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规范传染病报告流程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并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1]。按照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和时限制定报告流程。

1.3.3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增强医院预防、控制传染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2]。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做好手卫生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管理。保证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3.4 严格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检查中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以及报告卡填写不符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给予扣分处理,与个人及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并与科室主任沟通情况,这样增加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

2 结果

通过提高传染病管理质量,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逐年提高,防止了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成功抗击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未出现疫情引发的不良后果。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3]。要完成法律所规定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等任务,医疗机构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医护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应对传染病的良好素质。传染病报告和疫情处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点,及时发现、报告对及时处理疫情,控制传染病甚为关键[4]。完整的资料和信息是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5],所以一定要规范本单位传染病报告流程。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医院的工作,提高本院的传染病管理水平,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为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和社

会稳定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S].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2004.

[3]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1989.

[4]李劲梅,刘翠英.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护理工作量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84.

[5]李革莉.桂林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1):86-87.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禽流感;应急;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据国家兽医局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35起,涉及省份14个,发病禽19.4万只,死亡18.6万只,扑杀禽2284.9万只,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在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面前行政部门之间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疫情信息报告不畅通、应急预备队伍缺乏、应急物质储备不足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得不引起的反思。本文对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谨供大家参考。

1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存在的间题

1.1 各行政部门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

我国各级政府行政部门机构各司其职,各部门之间封锁严重,未能构建起协调统一的信息平台,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政府各部门相关信息不能统一在网络平台上,就能难形成高效、快速、畅通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指挥体系,地方政府无法利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实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相关数据的采集、决策分析、命令部署、适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更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做出最快的反应,及时进行科学指挥决策。

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面前,缺少了政府统一指挥,政府各部门及系统之间就难以进行快速有效的协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实施速度、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动物卫生监管部门更显的孤立无援。

1.2 重大动物疫情信息报告不畅通

我国目前执行的疫情报告缺乏顺畅渠道,执行疫情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不严格,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系统的网络仅仅覆盖全国县、市、省和国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主要在乡(镇)兽医站或饲养、屠宰加工场,不能实现网上直报,只能采取报表或电话报送,然后再通过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层层上报,而且在整个疫情上报过程中都没有信息反馈,无法了解数据信息资料是否准确到达接报部门,加之出于各种原因的行政干预导致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全面信息,应急预案不能及时启动,错过扑灭疫情的最佳时机。

1.3 应急预备队伍缺乏

受传统思想和市场经济导向的影响,我国动物卫生防控队伍人才缺乏,现有人员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由于,各基层动物卫生监管部门没有一支动物医学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防控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应急反应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面前,疫情发生地的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往往无法得到相邻地区人员与技术上的支持,只能孤军奋战。

1.4 应急物质储备不足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辽宁省黑山地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就充分暴露出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缺乏应对突发重大疫情的后勤保障系统,应急物质储备严重不足,在临战状态下后勤保障跟不上。

1.5 国际经验交流不畅

因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我国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无法与国际相关机构达成资源共享,进而无法争取广泛交流、合作和国际上的技术援助。

2 应对策略

2.1 建立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常态机制

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动物防疫法》作为各级相关行政部门职责的法律依据,相关行政部门有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的法定职责,各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法定的职责要积极作为,不作为就要承担行政或法律责任,以法律的手段促进各行政部门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运转协调的常态机制。

注重平战结合,形成日常化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制度,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化各行政部门间密切协作与统一调度。

2.2 建立完善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系统

借鉴国际经验一套理盖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电子化疫情监控报告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各信息网络收集的资料,通过系统分析来判断在将来的某一时间段、某一区域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可能性并及时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

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尽快组建起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应急预备队,并定期组织预备队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技术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4 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质储备

建立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移动办公、检测检验技术、应急处理所需物质等的购置、储运、管理、供应等配套保障体系,以保障疫情发生时物质补给。

2.5 争取最广泛的国际交流

借鉴国际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经验,减少不必要的摸索,实现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在科研工作中大力提倡国际合作,以保证防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全球的同步性。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5篇

市政府同意决定召开这次畜牧经济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和“十五”工作,研究“十一五”发展思路,部署2010年的工作,传达贯彻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会议精神。市委梁书记、市政府陶市长将要做重要的讲话。在此,我将2009年全市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新一年的工作讲些意见

一、突出重点,扎实工作,2009年畜牧经济取得新成就

2009年是我市畜牧经济发展史上艰巨而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动物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畜牧系统齐心协力,奋力工作,成功抗击了猪链球菌疫病,有效防控禽流感疫情,保护了畜牧生产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的连年增产增收。

(一)畜牧生产全面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部门统计,2009年畜牧业产值(不含畜牧服务业产值)67.75亿元,同比增长14.47%,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增长120.61%,年均增长17%;占农村经济总量的51.85%,在上年基础上提高1.6个百分点,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较上年增加51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162.92元,在上年基础上提高91.96元,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提高651.32元。可以说,“十五”期间的这五年是我市畜牧业发展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已完成由农村副业向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根本性转变,为全市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551.80万头、牛16.97万头、羊114.38万只、小家禽7378.75万只、肉兔757.47万只,较“十五”规划之前2000的年分别增49.85%、62.70%、158.54%、95.45%、199.6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59.02万吨、4.15万吨、0.47万吨,较“十五”规划之前的2000年分别增长66.79%、52.67%、204.46%,畜牧业成为全市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家庭总收入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畜禽良种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现有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场27个,目前以市种畜场、南溪四川白鹅育种场、兴文川南山地乌鸡原种场、长宁君富养殖公司等省市级重点种畜禽场为主体,叙州猪场、江安三江兔业、兴文康泰公司、屏山种羊场等县级重点种畜场为补充的良种体系不断完善。生猪三杂面显著提高猪,2009年全市猪三元杂交比例已达65%,较“十五”规划之前2000的年提高20个百分点,DLY猪从无到有,已达30.6%。肉牛、肉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分别达40.3%、87.8%,禽兔良种面78%,“十五”期间分别提高25、21、1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黄牛改良工作成绩突出,被省畜牧局评为“四川省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三)规模养殖蓬勃发展。全市养殖大户数量比上年有较大增长,户均养殖数量和养殖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全市现有各类养殖大户18100户,比上年的14384户增加3716户,增长25.8%。其中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5123户,年出栏肉牛5头以上的1025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1281户,年出栏肉兔500只以上4525户,年出栏肉鸡500只以上1452户,年出栏肉鸭1000只以上3485户,年出栏肉鹅100只以上1109户。今年,全市共启动的项目33个,新投入各类资金1.33亿元,这些项目成为了宜宾畜牧经济的新亮点,辐射带动了全市畜牧业向前发展。

(四)宜宾特色畜牧业亮点形成。我们依托当地特有的畜禽资源,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龙头为依托,以建设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优质畜禽基地建设不断培育壮大。生猪产业作为畜牧业的支柱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出栏达551.8万头,全市人平1.10头。宜宾的特色家禽四川白鹅快速发展,白鹅主产县南溪出栏已达650万只以上,已经形成从部级的鹅种资源场、良种扩繁大户、规模养鹅户、加工龙头企业一体化产业链条;肉兔对欧出口注册复检的成功通过,使宜宾县、高县、珙县肉兔养殖热情高涨,全市肉兔产业迅速复苏,出栏已突破750万只;筠连县、珙县、兴文的牛改项目长抓不懈,基地建设已显成效,三个县肉牛出栏8.9万头,占全市出栏52.6%;屏山县、江安县种草养羊技术广泛推广,黑山羊出栏50万只以上;长宁县、翠屏区的水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出栏1000万只以上;翠屏区奶牛存栏816头占全市存栏量80%。通过近三年努力,全市现有21个基地通过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基地认证,有12个无公害畜产品通过农业部认定,认证数列全省前列,在2009年全省无公害畜产品工作会上,宜宾的先进经验在会上作了典型交流,我市的无公害畜产品工作得到省局高度肯定。

(五)畜牧产业化经营得到长足发展。2009年又新建成了江安斌艳食品有限公司、高县汇丰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兴文县福茂食品有限公司三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新增70万头加工能力,全市目前市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已达260万头。全市18家畜产品加工企业中,固定资产达15472万元,其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我国西部11省区唯一获得盟欧注册的肉兔加工企业宜宾冻兔厂改制完成,由宜宾汇宝负责经营,已启动对外出口工作;有6家加工企业获动物产品进京,5家获动物产品进沪的资格。全市以高金公司、众益公司、君富公司、富民白鹅公司、金园公司等一批“公司十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对外辐射和对内带动作用越来越强。2009年全市外调肉类产品7.4万吨,产值11.51亿元,宜宾已成为川猪重要原材料和屠宰加工基地。畜牧业快速发展还带动了种植、饲料、肉类加工、皮革、医药、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六)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无重大疫病流行。我们狠抓防疫体系建设,2009年全市新实施防疫项目16个,争取中央、省、市、等各级财政资金730.9万元,市级和区县兴建了动物诊断中心,配置诊断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完善了冷链体系建设。现有基层兽医站106个站新建或改建了办公用房和改善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全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很大提高。在防控工作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切实加强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不断完善防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各项防治措施,在2009年抗击猪链球菌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战役中,市县畜牧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体出动,全力以赴,严防死守,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人物。全市共编印发放宣传资料232.65万份,普查生猪877.80万头次,无害化处理各类病死猪5418头,紧急免疫生猪10.92万头次;完成畜禽监测血清采样12668份,调运了2422.5万ml禽流感疫苗,突击强制免疫鸡鸭鹅共计1448万只,种禽场、蛋禽场、规模化养禽场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同时对377499个养禽户、75个养禽场、392个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共932万m2进行了消毒,全面完成了免疫任务,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由于防疫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我局被省政府评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疫病防治先进单位,市局及区县畜牧系统有11个单位被市政府评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疫病防治先进单位,17名先进个人获得市政府表彰。

(七)饲料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发展到44家。2009全年生产各类饲料10.03万吨,其中饲料加工业完成3.51万吨,其中配合饲料2.09万吨,浓缩饲料9730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4820吨,饲料原料加工业完成6.52万吨。人工种草和饲料资源开发取得新的成绩,全市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7.83万亩,比上年增长6%。

在加快饲料生产发展同时,我们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监管力度,按照“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监督,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加强市场整顿,全市出动畜牧行政执法人员2900人次,共检查市场260个,经营户4648家,生产企业44家,监督抽检饲料样品195个,查获违规饲料产品25.8吨,兽药产品22000余盒(瓶),涉案货值16.7万元,涉案人员183人,立案171起,结案168起,依法罚没款7.14万元,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起,涉案金额近10多万元,已刑事拘留1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饲料兽药和出口肉类的安全卫生。

(八)畜牧系统实力不断增强,队伍形象不断得到提升,职工精神面貌焕发。近两年市区县畜牧局共投入数百万余元改造办公设施,配置了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等设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公文、疫情、统计资料、报送实现了快捷、高效网络传送,办公条件和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在全市畜牧系统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爱岗敬业,服务三农,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行风建设活动,思想作风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全市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肯于吃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术过硬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队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80人,其中市级学术带头人6名,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市级拔尖人才1人,高级职称人员22人,中级158人,初级889人,他们在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2009年抗击猪链球菌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战役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疫病的发生,展现了畜牧系统干部职工高尚的情操和精神风貌。

总体上说,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大家的辛劳与汗水,是党委、政府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全社会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是宜宾经济社会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阶段。从宜宾的实际来看,农村幅员广,农业比重高,农民人口多。加快发展,最繁重和最艰巨的任务在农。因此,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新的发展理念谋划“十一五”畜牧业,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

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融入到国内、国际两个大环境中比较我市畜牧业,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畜牧生产方式亟待转变。农村养殖方式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人畜混居,畜禽散放混养普遍存在,养殖环境条件差,畜禽乱排、乱弃、污染环境现象严重,动物疫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先进的畜牧科学技术推广难,畜牧业质量难保障,畜牧业经济效益难提高,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动物防疫体系不够健全。基层兽医体制仍未理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够稳定,人员素质不高,防治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调。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由于多种原因仍有一些站没有基本的办公条件,落后面貌得不到改变,村级防疫手段相当弱,使动物防疫工作在一些地方落实的不好。

三是产业化程度还较低。畜牧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龙头企业的壮大,目前,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加工品种单一、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弱。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畜牧专合组织普遍组织松散、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专合经济组织中间桥梁作用发挥不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协会与农民之间联结还需提高,利益机制不够健全,产加销脱节。农民养殖技术、信息、资金和产品销售等服务缺乏。

四是畜牧业生态问题日显严峻。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制售假劣饲料、药残留等问题还时有出现,药物、添加剂的致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存在,畜产品安全存在卫生隐患。规模养殖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矛盾日益突出,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矛盾日渐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将面临自身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双重约束,增长方式急需转变。

面临发展机遇:

1、党中央提出的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实行扶农强农政策。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这些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更为有利条件。

2、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环境和新的市场空间。由于我市猪肉、牛肉、羊肉价格一般比国际市场价格低30-40%左右,潜在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广阔。

3、宜宾区位优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我市位于川滇黔渝结合部,为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的依托基地,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重要组成部分,部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圈川南城市群的经济强市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将不断扩大,随着旅游等第三产业的不断增长,将带来大量流动人口和食品需求,要大量的畜产品为市场提供充足的食品保障。

4、我市已有相当的畜牧基础,已形成大畜牧基地的框架,已有发展畜牧业和动物疫病防治的经验和条件,这是长足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十一五”我市畜牧业主要目标和今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我市畜牧业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以抓工业的思路谋划畜牧业发展,立足我市畜牧资源优势,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养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化步伐,积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构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市,把畜牧产业发展成生态型、竞争型、外向型大产业,实现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到2010年:

1、全市畜牧业产值(现价)达到8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50元以上。全市肉类总产量75.35万吨、禽蛋产量5.29万吨、奶类产量9420万吨,在“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长5.1%、5%和15%。猪、牛、羊、家禽、肉兔出栏分别达700万头、27.3万头、168.万只、9417万只、1220万只,在“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5%、10%、8%、5%和10%。

2、动物防疫工作上新台阶,防疫体系健全,理顺兽医体制。畜禽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畜产品药物残留到达国家出口标准。

3、产业化经营提高,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企业3—5个,生猪的工厂化屠宰加工率达到60%以上。

今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意见: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主要工作任务是确保畜禽防疫清洁无疫;全市肉类总产量61吨、禽蛋产量4.3万吨、奶类产量5400吨,猪、牛、羊、家禽、肉兔出栏分别达580万头、18.6万头、121万只、7740万只、831万只;畜牧业产值(现价)达到71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60元以上。

(一)以提高动物防控能力为重点,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争实现无重大疫病发生。近年来国内外频频爆发的禽流感、口蹄疫和去年四川的发生猪链球菌疫疫情,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动物防疫事关畜牧生产的发展,事关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抓好动物防疫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畜牧部门最重要的责职和永恒的主题。

省委省政府于元月9日下午在成都太成宾馆召开防控高致病禽流感的紧急会议。会议由副秘书长唐建军主持,由省局局长屈坤宁同志通报了当前的疫情,并对下一步工作讲了意见,陈文光副省长和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永祥同志作了讲话,下面我结合传达精神讲点意见。

1、大竹县发生禽流感的情况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去年12月22日,大竹县杨家镇六堰村陆续发生鸡鸭病死现象,到26日累计死亡家禽约1800只。大竹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病死鸡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典型症状,初步结论为鸡的急性传染病。但为了使此次鸡的急性传染病不扩散、蔓延,确保元旦、春节人民群众用上放心的禽类食品,县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决定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组织了扑杀、消毒、封锁疫点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考虑到当时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禽总数已达12900只,并且一养殖业主有感冒症状,有必要向上级报告。所以,大竹县委、县府于12月27日中午向达州市委、市政府书面报告了处置情况。

报告标题用了“疫情”字样,报告首先明确讲了“鸡场发生疫情,病死肉鸡1800余只”和“养鸡场沈业主家志因发烧、咳嗽收入医院治疗”两个最敏感的事,所以当信息报到省和中央时,省政府办公厅立即要求省局派专家组赴大竹指导,中办迅速责成农业部派专家组赴现场指导,两级专家组及时赶到现场后,除指导防控工作外,专门采集病料送哈医研国家参考实验室检测。:

1月3日,国家首席兽医师贾幼陵同志电话通知,哈医研已确诊该次疫情为高致病禽流感,农业部初步认定此次疫情是“22日发病,27日进行扑杀”,农业部在庚即发出的疫情通稿,肯定“目前该疫点的疫情已经扑灭”。当晚深夜,农业部专家组再次赶赴大竹现场,除指导扑疫外,并重点调查疫情未按程序报告的原因。文光副省长也立即赶赴现场,看望农业部专家组,并深入疫区督查防控工作。

此次大竹疫情至少有两点教训必须认真吸取,一是发病时免疫密度太低;二是疫情报告严重违规。大竹县发病时的免疫密度仅28%,特别是疫点所在地杨家镇,连规模场、蛋禽场等强制免疫的重点单位都基本上没有免疫,兽医站站长一问三不知,免疫档案材料残缺不全。至于疫情报告严重违规,估计中办、国办领导刚刚看到“疫情”,“病死肉鸡1800余只”,“业主发烧、咳嗽”、等字样,连报告后面的文字都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就开始追问农业部了,而这时负责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农业部对此事却全然不知晓,农业部怎么能不追究此事呢?

中伟省长最近对大竹疫情报告批示:“要全面清理,防止漏报,并举一反三,切实加强防疫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不仅有使畜牧业毁于一旦的危险,对农民增收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而且有危及人民安全的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依法防控的责任感,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疫;务必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确保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我省得到有效控制。

2、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当前的防控形势是严峻的:(1)气候对传播适宜,传播的机遇大;(2)免疫密度还没有达到要求,甚至还很不平衡;(3)防疫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村级相当薄弱;(4)影响经济稳定。要求各级要克服松劲麻痹思想,不能有任何消极侥幸心理,要把防控禽流感工作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来抓,高度重视,工作上支持,物质上保证、保证各项工作开展。

3、强化薄弱环节,进一步落实防控工作的重点措施。

(1)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①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按照常年免疫、月月补针的免疫程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全面免疫,肉禽进行1次免疫即可;种禽、蛋禽在基础免疫3周后,还应加强免疫。对口蹄疫,春秋两季进行集中免疫,新补栏的家禽及时进行补免。对猪瘟、新城疫等,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相结合。所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均力争达到100%。这次各市、州所需的禽流感疫苗已于去年12月底全部调拨到位,省局要求务必在1月20日前免疫到100%。

②对免疫质量进行认真评估。省和13个市、州的动物疫病监测中心要加强对免疫抗体的监测,共同完成每个规模场、蛋禽场、种禽场血清样品不少于30-50份,每个县散养户血清样品不得少于60-90份的监测任务。

(2)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

①在对禽流感、口蹄疫全面监测的基础上,努力加大重点产区、边境地区的疫情监测力度。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猪瘟、新城疫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监测。

②做好动物疫情监测统计、分析。根据流行病学状况,及时做出分级预警,加强动物疫情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情定期通报制度和疫情报告系统,全面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疫情报告和每天的零报告必须由市、州局长签署后及时报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③要将疫情报告的重点前移。抓难点、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村级疫情报告观测员制度和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疫情监测制度,保证乡村尤其是偏远乡村散养畜禽的发病死亡情况能及时上报、及时诊断。我们要求用定人定片,填表公示,包干到底的疫情监测办法,每次检查后,兽防员和业主、户主都要签名共同负责。

(3)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①根据重大动物疫情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应急处置原则。努力构建重大动物疫情保障体系,明确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信息保障、制度保障和宣传保障措施。

②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程序,规范疫情报告、预案启动、疫情处置、疫情解除、损失评估、生产化肥、调查总结以及贸易恢复等程序。

③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应急物质储备制度,建立有相关专家参加的省、市、县三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并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统一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坚持“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疫区采取封锁、扑杀、销毁、消毒和强制免疫等措施,及时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4)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①健全完善市、州检验监督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强化检验监督执法区域协作。

②开展动物防疫标识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

③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验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有效解决家禽检疫薄弱等问题,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④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活畜交易、屠宰、运输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

⑤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提高各级各类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病源微生物泄漏和扩散。

去年我们虽然成功抗击了禽流感和努力化解了猪链球菌疫疫情对我市的影响,但在工作上也暴露出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在基层的薄弱,动物防疫体系亟待加强。今年,我们要深化动物防疫制度改革,理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管理体制,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完善村级防疫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病监测和防疫屏障等动物保护体系。巩固和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积极争取投入,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动物重大疫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重大疫病预防、监测和快速扑灭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做好动物春防秋防工作,依法对严重危害畜牧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提高畜禽免疫密度,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完善动物免疫耳标标识管理,认真抓好“动物防疫标识溯源系统建设”项目,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检疫面达到100%,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严把畜禽引种检疫关,严防市外动物疫病传入。市人大已决定2010年将重点检查《动物防疫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我们要借机促进工作的开展,抓好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以扶强做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

推进产业化经营,必须在扶强扶壮龙头上下真功夫。龙头企业是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综合载体和组织平台,是开拓畜产品市场的主体,是牵动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的关键所在。一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用好用活各级政府有关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生猪加工龙头企业高金食品、叙府肉类、众益食品等树立品牌,拓展国外市场。肉兔加工方面,扶持汇宝公司抓好基地建设,尽快打开出口市场。特色家禽上,南溪富民白鹅公司加快完成新厂建设,建成标准化家禽加工企业,拉动白鹅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江安斌艳食品公司,长宁富民食品、高县汇丰肉食品公司、兴文福茂食品公司、宜宾宏原和食品等中小龙头企业在做强做大,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的联合,全市形成规模宏大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要推动重点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冷鲜肉,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牛、羊以及小家畜禽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批肉猪、肉兔出口生产基地,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紧密的对接关系,建好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组织农民按照龙头企业的标准生产,解决龙头企业原料档次低等问题,提高畜产品质量。

三是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经纪人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农民、龙头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畜产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根本性转变。

四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兼顾好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三方面利益关系,积极采取“订单畜牧业”、契约、二次返利等新型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快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去年底《畜牧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对规范养殖行为作了明确规定。最近,省政府以川府函(2009)23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意见》,对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有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结合宜宾实际,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成一批出口肉猪、肉兔规模养殖“备案”场,实现规模效益。

2、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建设一批无公害畜禽基地。

3、鼓励、支持散养户改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增强抵抗动物疫病侵袭能力,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4、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普及畜禽的规范化饲养技术,转变饲养方式,提高产品质量。

5、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优化饲料结构,开发新的饲料品种,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大力牛羊兔等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和养殖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以强化畜牧执法为重点,加大饲料兽药投入品监管,确保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健康

要尽快完善市级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加强畜产品安全的检测工作,使检验检测工作尽快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阶段,特别要加强对饲料、兽药的安全检测工作。要规范行政审批,继续整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加大饲料、兽药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加强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制售假劣种畜禽、假劣饲料、兽药和使用违禁药品、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

(五)以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畜牧系统硬件建设。今年要积极争取投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畜牧信息系统进一步发挥作用,交通、工作硬件建设上新台,乡镇兽医站建设加强,村级防疫体系得到完善。

2、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爱岗敬业,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行风建设活动,提高畜牧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廉洁、高效、勤勉的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要加强学习,提高畜牧科技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为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技术保障。积极选拔一批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大中专生的加入专业队伍,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3、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按照创“四好班子”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政务承诺制度,推行阳光政策、阳光作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建立高效、廉洁、勤勉的工作作风。

2010年的目标和任务很艰巨,我们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产业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增强统筹力,在切实可行的措施中加大执行力,圆满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确保畜牧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6篇

一、巩固防治成果,坚持做好预防非典工作

7月17日,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召开阶段性总结大会提出,防治工作由应急转入常态,由指挥部各组成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落实经常性防治措施。7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卫生部同时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总结防治非典的经验教训,对做好今后的防治工作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作出了部署和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和会议的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好经常性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复。虽然这段时间我们没有以指挥部名义集中开展工作,但是各地区、各部门都自觉履行职责,各项工作都抓出了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思想不麻痹,领导不削弱,工作不松懈,加强疫情信息网络建设,落实检验检疫措施,坚持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好重点部位和环节的防控工作,高度警惕非典疫情的反复。据质检总局统计,6月下旬至9月中旬,质检系统对4552万出入境人员进行了健康申报和体温检测,发现发热症状者6900多人,并将其中290多人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二是认真研究制订防治非典工作预案。卫生部对各地区制订预案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并组织开展了培训和交流,全国218个市(地)组织开展了预案模拟演练。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全国已初步形成从医疗机构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非典疫情报告系统,并逐步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延伸。各地区正在按照国家制订的建设规划,加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四是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机动队伍。各地区认真挑选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工作并具有实际经验和良好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组建省、市(地)级专业队伍,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组织了业务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从7月份以来,全国共举办培训班一万多期(次),培训98.7万人。五是加强对科技攻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加大对诊断试剂、疫苗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目前,已研制成功用于早期诊断的PCR诊断试剂;筛选出8种有效治疗中成药;已研制成功防护效果良好的生物防护产品和系列检测设备;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进展顺利。六是大力表彰和宣传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社会正气。抗击非典斗争英雄模范事迹报告团到13个省区市作了26场报告,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活动,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七是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扩大我国际影响,树立我坦诚、务实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但是,防治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对预防非典反复存在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二是预案分级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的预案对同样疫情的反应程度不同;有的预案缺乏操作性;有的预案责任不明确;个别地方预案不符合卫生部统一要求,没有采用统一的疫情报告软件,没有执行疫情直报的规定,对捕捉、贩运、屠宰和烹饪野生动物等有关人员的预防监测措施不落实。三是有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不落实,管理不规范,人员拥挤,通风不好,隔离不严,一旦发生疫情,很可能就是传染源,必须切实加以规范。四是有的地方大吃大喝、滥吃滥喝的毛病又有所抬头,野生动物照吃不误,红白喜事大摆排场,这些陈规陋习、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非典的极大隐患,要认真治理。此外,有的地方的救治经费尚未兑现,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我们对非典诊断和治疗的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提高,对疫情监测、报告、通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上半年发生的非典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也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在预防非典工作上,不容有丝毫的麻痹,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绝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不力,导致疫情再次发生,甚至大范围扩散,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蒙受更大的损失。

二、落实预防措施,严密防范非典疫情复发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防治非典工作。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人类传染病史告诉我们,任何重大的传染病,都不会在一次发作后就销声匿迹,如果不加强防范,必然会再次发生,甚至反复发生。要求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范疫情再次发生。总理也强调,防治工作不能放松,要严防非典反复,特别要做好今冬明春的预防工作。最近,锦涛、家宝同志又多次强调,要认真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坚决防止非典反复。根据他们的指示,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9月26日召开会议,对当前的预防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国预防非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选择这个时机召开这次会议,不是因为已经出现了非典,而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秋冬季节来临,进入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非典疫情出现反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要立足于把工作做在前面,早抓才主动,等到有了疫情再部署就晚了。二是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提醒有关国家尽早采取措施防止非典反复,特别是有的国家最近又出现一例非典病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尽快启动预防工作。三是当前有一些谣传,个别媒体炒作。9月初,一些地方谣传广东发现非典患者,经调查证明没有此事。这提醒我们要及时向群众通报情况,将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告诉群众,让群众尽早吃上“定心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这次会议后,各地区、各部门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预防非典工作。我们召开这次会议进行部署,并不是说现在已经有了非典,也不是说非典马上就要来了,目的是要及早防范。所以,启动预防工作,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一方面,我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掌握非典的病原病因和传播流行规律,仍缺乏准确的诊断方法、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可靠的预防疫苗,如果有任何麻痹松懈,就可能导致非典反复。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做好预防工作,严防非典疫情发生。另一方面,非典过后,人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有些人“谈非色变”。前段时间,国内个别地方出现非典传言,加之有的媒体炒作,就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关注。当前又到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非典。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反应过度,很可能会使群众误认为已经发生了非典,或者感到非典就要来了,搞得人心惶惶。所以,我们要在思想上立足预防,工作上防止反复,方式方法上积极稳妥,宣传舆论上不能炒作。我们坚信,有上半年抗击非典斗争积累的有效防治经验,只要时刻保持警惕,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做好预防工作,我们就完全可能防止非典反复。

(二)积极稳妥地启动防治非典指挥协调机构的工作。全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级指挥协调机构的工作都由应急转入常态。从今天开始,各地都要重新启动指挥协调机构的工作。不要求所有工作都恢复到7月份以前的状态,但重要部位、重要环节的工作必须恢复到7月份以前的状态。首先,要恢复值班联络制度,保持通讯联络畅通,保证工作部署和重大情况能够上传下达,一旦出现疫情,可以在第一时间紧急调度处置。及时发现第一例病例很重要,不但防治组要第一时间介入,而且科技攻关组也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协调一致,迅速有效地加以控制。

其次,要落实预案,严格执行预警制度。要对防治预案进行一次认真分析,组织适当规模的模拟演练,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要紧紧围绕预防工作的需要,落实好各项措施,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要做好医护人员的组织动员、业务培训和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工作,特别要使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必要的非典防治知识、诊断和治疗技能,形成有效的防治力量。要按照卫生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设置预警级别,确定预警标准,明确预警程序,落实预警措施,保证能够及时启动预警机制。

第三,做好后勤准备,确保预防工作需要和市场稳定。要切实做好药品、器械、防护和消毒用品以及其他预防、救治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及早部署生产、运输和余缺调剂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要认真落实防非典财政补助政策,拖欠医疗机构补助经费的地方,要尽快按有关规定补上,对今后防治经费补助问题,也要认真研究,尽快明确。要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完善应急工作预案;继续深入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以及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质量和价格监督,确保物资供应和市场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发改委下发的《非常时期价格干预和紧急措施的办法》和商务部下发的《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条例》。

第四,密切关注社会动态,维护社会稳定。公安机关要及时掌握与非典有关的信息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严密关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及其他人员密集和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情况,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一旦发现非典疫情,要积极协助卫生、质检等部门做好有关工作,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活动。

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近期要派督查组到各地进行检查,一是看防治工作落实得好不好,二是看预防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三是看预案落实不落实。请各地密切配合。

(三)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及统一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卫生部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协作,提高非典疫情的监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经验的总结、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要健全和完善疫情报告网络,所有医疗机构、社区和乡村都要明确专人负责非典疫情搜集报告工作,做好疫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依法采取逐级报告与直接报告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得到疫情信息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和县及县以上各级医疗机构要直接通过互联网进入“国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专报系统”报告疫情,确保县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同时,鼓励群众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本辖区首例非典疑似病例报告,应立即派省级专家组进行诊断;卫生部接到各地区首例非典疑似病人报告后,应尽快派部级专家组进行诊断鉴定。对于迟报、瞒报和漏报者,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强群众监督。一旦发现有瞒报疫情的,可向卫生主管部门举报,卫生部门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疫情和相关信息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对社会。全国首例非典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由卫生部组织专家组确认后,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向世界卫生组织等方面通报。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社会公布和向有关方面通报疫情。新闻媒体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通报报道疫情,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发表未经卫生主管部门确认的、或推测的、甚至虚假的消息、言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严肃疫情纪律,严格疫情程序,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严禁传播谣言等有害信息,及时澄清谣言,消除疑虑,避免误解和恐慌。

(四)继续加强科技攻关工作和与国际及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深入研究总结非典诊断和治疗经验,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有效性,降低副作用。要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要强化对早期诊断试剂、疫苗、有效治疗药物以及流行病学等重点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督导,力争PCR等早期诊断试剂尽快批量投入临床应用。要加快研究制订防止非典复发的科技应对预案,集中力量,加强协作,建设非典研究与开发平台和网络,增强防治非典科技应急处理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要继续加强与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国际上防治非典的动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防治方法。要积极做好我境外公民、港澳台同胞以及在华外籍人士预防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主动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交换有关非典防治信息,加强工作配合和协作。有关地区和外交、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继续保持与各国驻华使领馆、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联系,特别要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联系,卫生部要与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保持联系,及时互通信息,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五)做好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一些重点城市,要落实非典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规范发热门诊。医院门(急)诊要做好预检工作,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热病人要转至隔离的发热门诊处理;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采取严格隔离传染源、病区消毒、医护人员防护等综合性措施,严防院内发生交叉感染。对密切接触野生动物的有关人员采取重点监测和预防措施。要加强非典标本管理,对各地保存的非典科研标本病毒毒株要登记造册,集中存入毒株库和标本库,严防扩散。县级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预防工作的业务指导。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要加强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教育,开展因病缺勤率、缺课率等指标监测,如本地出现疫情,要及时实行晨检制度,控制本单位人员流动。农民工集中的场所、建筑工地等单位要加强对呼吸道发热病人的监测,注意改善集体住所通风条件。机场、火车站、长途车站、码头等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要加强跟踪检疫工作,防止非典通过流动人口传播。口岸要切实加强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报卡和进行体温检测的措施,加强出入境人员和交通工具的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做好免疫接种和诊断治疗工作,减少流感病例,尽可能降低其对非典诊断的影响。

此外,要将广交会期间预防非典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第九十四届广交会即将召开,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广州市政府要共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做好出入境检疫和疾病预防工作,严防疫情的输出和输入。对我国目前还没有发现的一些新传染病,如西尼罗热、猴痘、埃博拉等,也要防止输入我国。各地区组团参加广交会也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健康意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要普及预防秋冬季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识,增进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正确地认识非典,科学地预防非典,既要防止麻痹大意,又要防止引起社会恐慌。要把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纳入全民普法范围,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坚持依法防治非典。继续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活动和群众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创建卫生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活动,教育和培养群众养成爱清洁、讲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新闻媒体要适度报道各地区、各部门防止疫情反复采取的各项预防措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预防控制非典的信心。

坚持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是上半年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加强党和政府对预防非典工作的领导,也是做好预防非典工作,防止非典反复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继续坚持一手抓预防非典工作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各单位要全面落实责任制,扎扎实实地落实预防措施。一旦发生非典疫情,必须坚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疫情发生地党委、政府对防治工作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各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扬在前一阶段防治工作中形成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非典预防控制工作。有关单位和人员要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采样、技术分析、检验检疫和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妨碍非典防治工作的开展。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7篇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疫情在镇的爆发与流行,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对镇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及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有效抗击病魔,我镇领导高度重视,充分意识了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本着“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的工作方针。我镇召开了一系列紧急会议,立即开展了防治疾病的部署。

二、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为了保证全镇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达到在防治””工作中领导有力、协调迅速的目标,月日,本镇和卫生局共同迅速成立了防治””疫情领导小组,及防病工作小组,进行责任制,工作落实到人,同时成立督查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机构的设立及领导的加强,我镇在防治””疫情工作中,形成了一个统一指挥、协调有效、紧密配合的战斗团体。

三、加大宣传、社会参与

“”疫情的防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及长期性的社会工作,但可防、可控、可治,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身防范能力,我镇结合本地情况利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高挂横幅为参照物向广大群众讲解预防””疾病的相关常识和做法,利用宣传车,把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有关规定灌制成录音带,在种各村内反复宣传,做到广为人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恐慌心理,同时形成了全镇防治””疾病氛围,为有效防治””疾病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基础

四、教育督导、措施得力

加大排查,一个不漏。日上午,调查发现例疑似病人的共通点之后,我镇干部马上开展工作对参加聚餐的大约多人进行排摸整理,登记造册,并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对他们全部进行采样检测。到昨天为止,共发现临床病人例,带菌病人例。对于临床和带菌病人实行“三落实”原则:隔离人落实、隔离地点落实、监护人落实。要求做到严看死守,一个不漏。⒉全镇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明确环境整治标准,做好消毒、灭蚊蝇、改水改厕工作。并指导饮用水消毒,确保饮用水安全。禁止大型聚餐,近期内镇内的红白喜事等一律不准大摆宴席。并且号召群众作好个人卫生,做到不吃生食、喝干净的水、勤洗手,严防病源扩散蔓延。全面开展市场监管。日以来,我镇协同卫生部门对镇学校食堂、餐饮业及菜市场进行了全面地毴式检查,共检查了”余家,菜市场共家次,销毁劣质食品余斤,取缔了家无证店摊,查封家,停办桌酒宴。同时对居民饮用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加强疫情管理、保证信息畅通

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及早发现是关键。为了保证疫情待理不理时间上报,一是有成立了指挥中心,二是实行值班值宿制度,我镇在本单位和各村都设立了值班电话,负责联络各村和情况,及时上报镇防治指挥中心,确保通信畅通。三是建立了各类统计数字和信息日报制实现了镇、村住处络的畅通无阻。四是卫生局、防疫站、镇医院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负责全镇疫情报告和咨询情况。信息的畅通为””防治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六、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后勤保障

根据””防疫工作医学观察的需要,为了可疑对象能够进行采样检测,为了保证隔离人员能及时安全进行医学观察治疗,对于他们均实行免费检测和治疗,并且对居家隔离人员政府与有关部门还及时组织调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防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镇党委、政府已作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有信心上,有决心,也有能力夺取我镇””防疫工作的最后胜利,同时,实现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今后””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我镇今后仍将防治””疫情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防治””疫情工作的艰巨性、反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到思想不松、队伍不散、工作不撤。同时搞好防治””疫情的同时,兼顾其它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继续利用挂横幅发传单、贴标语、出宣传车等宣传工具,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进一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以防治””疫情为契机,利用法律武器、道德意识、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革除不良生活陋习,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人的活动,增养优良的作风、社风,创建小康村庄、文明村庄。

三、制定规范科学防治。根据“依靠科学、有效防治”的要求,结合镇防治””疫情现状、疾病流行趋势,进一步加强疫情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保证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制。对相应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培训,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并增强对疫情报告的高度敏锐性和警惕性,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完善,对疫情的接收、记录、分析及上报等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8篇

一天建成SARS疫情报送系统

4月中下旬开始,北京的SARS疫情日趋紧张。然而,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防治指挥工作,市领导当即指示要尽快搭建全市SARS信息报送系统。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接到任务后,打室分工,抽调精兵强将,迅速召集全市信息化系统各单位,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计算机、通讯、软件等系统的调试。与此同时,组织首信公司(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连夜进行光缆施工,开通了市CDC到市卫生局、市办公厅的专网线路,连通了遍布全市18个区(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4所医院的SARS疫情报告直通专网,保证了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汇总全市最新疫情数据。目前,该信息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SARS疫情报送子系统”、“SARS流行病学子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的“SARS疫情决策支持子系统”、“电话会议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病情报送信息子系统”。抗击SARS信息战役首战告捷。

急用先上,同步规划

SARS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战时突发性任务,从接受任务到系统运行,都要着眼于解决急迫的问题和满足抗击SARS的快速决策需求。因此,疫情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开始就采取了“哪个急用哪个先上”的原则和快速原型开发方法。但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系统总体规划设计是不可逾越和忽略的一环。因此,当GIS分析子系统和流调子系统陆续启动开发,且系统运行环境需要尽快建设时,市信息办现场工作组就开始着手整个系统的规划和设计。4月26日提出了系统总体规划设计框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系统集成和部署运行的实施方案,为软硬件运行环境的集成和GIS分析子系统和流调子系统以及后续各子系统的开发、升级提供了总体指导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专网,支撑农村非典防治

5月26日,“北京郊区农村疫病防控信息系统”正式开通,信息化建设的触角已经深入京郊农村,正在农村非典防治工作中发挥着突出作用。为了保证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现有的政务专网及卫生系统网络为基础,在首信公司的大力协助下开发出“郊区农村疫病防控信息系统”,建成了全市集中统一的“郊区农村疫病防控数据库”。该系统实现了村、镇、区县、市四级信息采集和报送体系,可根据各级领导、专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并可用图表显示指定时段的数据信息,已实现52家医院和19个CDC的信息直通,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服务。

网上救治,远程会诊,非常时期的非常医疗手段

医院是抗击SARS的最前线,也是最易引发感染的地方,中央和北京市领导一向关注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建立网上诊断系统,医生通过调用电子医学影像库中病人的放射片即可确定医治方案,减少了接诊医生与患者的接触,也避免了患者拿着放射片来回找专家诊断而造成的交叉感染。专门收治SARS患者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二部建成了包括门诊、住院、药品、后勤、职能科室、咨询与辅助六大了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并直接与全市非典信息报送系统对接,改变了医院的传统工作方式。病人病历和影像信息全部输入计算机后,每个医护人员都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及时查阅病人的病情。在接受其他医院转移来的病人时,该医院通过网络将病历转入数据库中,既缩短了诊治时间,又为医生和护士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医疗专家集中的优势,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按照市领导指示,很快完成了会诊视频系统的设计实施、协调安装和人员培训。首信公司和北京通信公司为这套系统无偿提供了设备和通信网络。每天下午4点,地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佑安医院和胸科医院等5家救治危重病人的定点医院都要通过视频网络,向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汇报危重病例。专家们可以直观地掌握病人全部有效资料,与救治现场的医生一起讨论病情,拿出治疗方案,最终有效提高了非典病人的治愈率。

非常时期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SARS疫情给维持正常运转提出了挑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北京市各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利用政务专网等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网上办公的积极作用。北京市地税系统利用首都之窗门户网站、12366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将最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在防治非典期间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的信息传递给纳税人,引导纳税人尽量采取网上申报、邮寄申报等方式办理涉税事宜。最近,通过网络申报的纳税人明显增多,一些地区要求网上申报的纳税人达到70%以上,是发生SARS疫情以前的两倍多。各种网上办公信息系统已成为连接政府和市民最重要的纽带。

在教育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教委在北京教育信息网“课堂在线”的基础上,推出了防控非典时期跨越时空的新型教学方式“空中课堂”,在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时,有力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宽和延伸学校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首都之窗”,非常时期桥梁作用凸显

“首都之窗”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沟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桥梁,在与SARS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疫情发生后,“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立刻动员起来,4月21日上午开始策划选题,下午进行相应网站页面设计制作,搜集有关内容,当晚就推出了中英文“抗击SARS珍视健康”专题栏目。在栏目中有及时疫病知识和疫情形势的“最近动态”,有形象生动的非典疫情图,有咨询、救助、物资征购、接受捐赠的热线电话、还有提前公布的《空中课》堂课程表。作为北京市政府网站,首都之窗坚持通报每日政府公告和疫情,介绍预防知识、防治处方、消毒方法等科学防治常识,用科学的力量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疫病的信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第一时间传递疫情最新动态和政府的最新举措,使北京的防治工作做到早了解、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据统计,4月21日至5月26日,“首都之窗”抗击SARS珍视健康专题栏目日点击率最高达171万人次,“首都之窗”页面访问量最高达563万人次,日平均访问量分别为326659人和2041562人,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党员冲锋在前面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朱炎同志身先士卒,一直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疫情紧张的那段时间里,他经常奔波于疾控中心、小汤山定点医院和机关之间,多次进入污染区指挥,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2点以后。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市信息办系统100余名投身一线的干部职工,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6个小时以上。

娜仁图雅同志是信息办一名普通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说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筹建指挥部成立信息组后,主动要求上前线并马上赶往现场报到。5月1日病人入住小汤山医院后,现场气氛很紧张,她又主动提出留下来继续工作。后来她后来才表示:“非典谁不害怕呢,但是看到那么多领导和党员冲在前面,我也就不害怕了。”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9篇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2003年上半年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效果,为今后口岸传染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出入境人员非典型肺炎实施监测,采取控制措施并有效落实措施,防止了非典型肺炎从口岸传播。结果 当前汕头口岸无一例非典型肺炎从口岸传播,证明实施的防制非典型肺炎措施有效。结论 汕头口岸构建起来的非典型肺炎防治体系运作机制良好,可作为今后其它传染病的防治模式。

关键词 口岸 非典型肺炎 防制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在世界大范围暴发,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国境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为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半年来,汕头局采取多项控制措施,在对从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共91407人次实施非典型肺炎监测中,共发现4例出入境的交通员工有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经汕头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排除非典型肺炎。对汕头局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共发现2例本局职工体温升高,有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经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一医院留院观察,排除非典型肺炎。

1 监测对象

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口岸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

2 控制措施

(1)成立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领导小组,负责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组织指挥协调工作,并负责向广东局及汕头市政府报告。(2)成立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工作小组,负责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预案的日常处理工作,研究防制对策和疫情的收集通报。(3)制定汕头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的方案及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关于汕头局防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措施》、《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措施》、《汕头口岸出入境船舶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工作预案》、《汕头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汕头局各部门、各办事处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分工》、《汕头口岸紧急卫生处理措施》。(4)完善疫情报告网络。为确保疫情的准确、及时收集上报,由各业务处室及各办事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及辖区内的疫情信息,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向负责全局收集上报疫情信息的卫生检疫处报告本部门当天疫情,负责局的疫情信息报告人每天准时收集疫情信息,及时上报广东局和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告按零报告制度,为确保疫情报告通畅,除开通专线外,还利用电传、电子信箱、发送手机短信、电话和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设备,确保疫情信息畅通无阻,并能在第一时间内通报掌握疫情。(5)为确保防制非典型肺炎经汕头口岸传播,对具体防制工作进行分工。①卫生检疫处负责做好出入境船舶交通员工的检疫查验和非典型肺炎的防制工作(澄海办事处负责澄海莱芜港出入境船舶);负责全局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协调和指导。②机场办事处负责做好从空港出入境旅客、交通员工的检疫查验和防制工作。③保健中心负责出国(境)健康体检人员的监测,对有非典型肺炎症状的疑似病人阻制出进(国)。④各办事处负责各管辖范围内的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龙湖办事处重点对直通车司乘人员的监测,对车辆实施卫生消毒处理。⑤办公室负责做好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⑥服务中心负责对现场预防、应急处理的物资准备,保障现场预防、应急处理交通工具的提供。

3 落实情况 [1]

3.1 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 在防制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指挥下,全体工作人员以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个不漏”和“五个到位”,做好“五早”,战斗在防制非典型肺炎第一线。到目前我局共对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40人次,出动消杀灭人员800多人次,预防性消毒面积51万多m 2 。

3.2 做好汕头口岸卫生检疫查验工作 为确实防制非典型肺炎在口岸传播,落实卫生检疫处、机场办事处和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加强对出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员的卫生检疫查验工作。(1)4月26日起,暂停出入境交通工具的电讯检疫,实施登机登轮检疫查验。(2)对入出境的交通工具,要求如实填写《总申报单》或《航海健康申报书》,并询问所有人员健康状况。(3)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健康巡查及健康申报制,要求所有出入境人员如实填写《健康申明卡》,由专人负责收发《健康申明卡》,并对所有入出境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时了解、掌握、排查出入境人员有无发热、咳嗽等非典型肺炎相关症状。(4)在口岸旅检通道设立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咨询服务台。

3.3 做好汕头口岸卫生监督工作 督促口岸管理部门保持口岸通道通风,做好口岸公共场所设施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避免查验现场客流拥挤,在对有关场所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卫生处理后,实施每日消毒制度。对口岸辖区内出入境飞机、船舶、饮食服务单位及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的卫生巡查,如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确保口岸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3.4 做好汕头口岸紧急防制措施,确保各项预案的落实 (1)在口岸发现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应立即填写《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立即报告广东局和汕头市疾病控制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扩散,加强口岸部门协作交流。(2)对运载过人或疑似病的飞机、船舶和车辆,实施彻底消毒处理。(4)对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环境、物品实施消毒处理。(4)严格做好从事医学检查、疫情调查、卫生处理等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保障工作。在离开污染环境时,立即对自身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3.5 做好汕头局全体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个人防护工作 (1)为全体工作人员购买个人防护药品及用品,向全体工作人员家属发放防护药品及用品。(2)对局办公场地及职工食堂,实施预防消毒措施。(3)在局本部大门入口处悬挂红外体温测量仪。

3.6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工作 (1)及时将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局关于防制非典型肺炎的指示精神,以及汕头局防制非典型肺炎的工作情况呈报汕头市政府,并争取地方政府在败政上的支持。(2)密切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非典型肺炎动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参加爱卫运动。

3.7 做好汕头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1)积极开展对全局职工非典型肺炎知识的培训工作,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应了解非典型肺炎的一般知识,熟悉掌握各种消毒药物、器械、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2)向进出口企业和贸易单位,宣传非典型肺炎可防可制可控的观点,接受进出口企业和口岸相关单位的咨询,在《汕头日报》和《汕头都市报》上公布和宣传汕头局在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的措 施及有关知识,向报检企业和公司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

4 效果分析

实行统一组织领导,加强部门管理,落实各单位和人员责任,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汕头局按上级的要求,行动迅速,很快制订了《汕头局防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措施》,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抗非工作中,以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各部门为点的网络,组成了一张点点相连,互通中心的群防群治的网络,杜绝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汕头口岸的传播。及时制订出台了适合本口岸实际情况的紧急防制措施,在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措施保障作用。依据各项措施和方案,落实了“四早”和坚持“四个不漏”,“五个到位”等措施。到目前为止,在汕头口岸范围内没有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并有效防止了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从口岸防治传播。及时与地方政府和口岸相关单位沟通协作,为汕头口岸非典型肺炎起到了促进作用。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疫情动态,为汕头口岸疫情的防治起到预警作用。

5 问题及建议

在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四早”,坚持“四个不漏”,“五个到位”的卫生检疫查验中,绝大多数出入境人员都能主动配合。但是,在取得抗击非典型肺炎阶段性胜利后的6月份,卫生检疫查验中发现二宗没有如实申报出入境交通员工人数和一宗交通员工冒名顶替测量体温的事件。由此看出,目前有小部分人对非典型肺炎后期疫情观念淡薄,疫情的反弹意识认识不深,预防措施不重视。建议加强出入境人员特别是出入境交通员工的疫情管理和提高疫情意识,加强疫情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曾出现防制非典型肺炎认识和处理无序状态,延缓口岸防制非典型肺炎工作。国境口岸的工作质量,显示的是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为达到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国政府和东盟国家政府关于控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计划》,防制包括非典型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传出传入,建议加强举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培训。

参考文献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卫生服务 艾滋病 关怀

国务院总理批示:各级政府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统筹各方面力量。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政策和措施[1]。随着艾滋病感染报告数的增加,艾滋病及其家属对社保、医疗、心理辅导以及日常保健等各项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防艾抗艾工作任务繁重,仅仅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已无法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已经被推到了防艾抗艾的最前线。笔者就如何指导社区开展艾滋病关怀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1 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目前,艾滋病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关注人类健康,控制艾滋病毒(hiv)传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1998年以来,全国各地防疫站的防疫人员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上门随防,面对面交谈,介绍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主要承担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不少社区的医师认为,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不是其本职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该项工作;有些医生多多少少有些恐惧感,对病人缺乏关爱和情感;有些医务人员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因为目前患者组成还是以吸毒为主。医院的服务宗旨是“您的快乐是我的心愿,您的康复是我的天职”[2],因此,如何发挥社区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增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应研究的课题。

2 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曾几何时,那令人恐惧但似乎距离遥远的世纪绝症已悄悄逼近了社区,来到了普通人身边。切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艾滋病已不再是一小部分专业医务人员的职责,每个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医务人员,已经承担起防艾抗艾的重任。据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评估报告显示,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现六大特点[3];一是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报告说,2004年河南疫情报告数量累计超过2万例,而内蒙古、宁夏、青海、4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二是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以广州为例,2005年新发现的感染者较2004年增加了25.95%。目前广州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三是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传播为主,但性传播、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四是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2004年全年的病人数高于2003年的2倍。五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六是女性感染者的比例上升。流行病历资料显示,在艾滋病的传播中,女性较男性更为易感染。女性hiv感染率一直被作为衡量艾滋病流行强度最为关键的指数而受到全球的极大关注。根据以上流行模式和特点,未来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是保持快速增长和逐渐趋于平衡,这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和提供治疗和关怀。预防、治疗和关怀又取决于医务人员的防艾抗艾知识的技术水平。因此,艾滋病社区关怀的培训工作应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度重视。对社区医务人员培训必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化。培训工作将推动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的进一步铺开。

3 几点体会和思考

3.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握住了艾滋病人的手,在这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目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中共中央总书记于2004年11月30日下午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定成绩,但要使全社会广大群众正确对待艾滋病,重视防治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关怀和支持以及就业、家庭和社会认可等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因此,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民提高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势在必行。全社会行动之日,就是抗击艾滋病曙光普照之时。

3.2建立职责分明、分工合理、联防联控的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卫生主管部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技术合作组织。这样,通过合作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开展抗艾滋病治疗、检测、预防工作。

3.3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

卫生服务是指卫生系统借助一定的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卫生费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数量[4]。改善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条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增加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助等,都需要增加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不足也是制约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的因素之一,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卫生部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2004.

[2]郑文哲.快乐医疗理念的产生及构造原则.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7—429.

[3]《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11.30.

上一篇:学生防控疫情报告范文 下一篇:动物疫情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