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21:25:31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1篇

为贯彻《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文件的重要精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于2006年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1]。关于教学内容,《大纲》指明包括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内容涉及了国防理论、形势、知识、法制、精神、经济以及体训教育等诸多方面。但是,《大纲》的规定只是限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者经常会发现这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各院校学生的特点,相应地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势在必行,这也成为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课[2]程建设的核心和实质。《大纲》在这方面也预留了空间,允许“各普通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1]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那么,如何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呢?

2教学内容改革与拓展的探索

2.1明确教学内容改革与拓展的前提条件

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拓展必须在相关文件政策(如《大纲》)的框架内进行,必须明确和确保这一前提。首先,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改革不能违背这门课的性质,即“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1]务。”作为国防教育者,必须坚持这一大方向不动摇,相关工作也必须围绕其进行。其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改革不能偏离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即“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符合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防教育者必须明确开设这门课的目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革和拓展也必须以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还要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等。关于教学时间,《大纲》明确规定:“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2-3周,实际训练[1]时间不得少于14天”。关于教学质量,《大纲》指出:“在军事课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1]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拓展不能牺牲教学时间和质量。只有在这些前提得以保证的情况下,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改革才能进行。

2.2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自身特色[4]

“特色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因此,就国防教育而言,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可以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的特色,这也是国防教育课程在各自院校“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由[5]之路”。首先,在设置教学内容之前,各院校的国防教育者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偏重配置与学校专业设置、文化底蕴和学生特点等相关的课程内容,并力争成为特色教学内容。西安交通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的军事教研室就进行了这方面探索,结果很成功。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针对本校学科设置理工见长和现今大学生特点,在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中突出了“技术性”,教学中加强军事高科技教育,突出《精确制导技术》、《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航天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新概念武器》和《核生化技术》等内容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很精彩”,“感受到了现代化战争的不同”,并希望有机会借助所学的专业知识献身国防。青岛海洋大学军事教研室则依据本校实际,面向海洋,在理论教学中突出海权、海防内容,这门课很快便深受学生欢迎。国内院校的国防教育单位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特色,进行类似的教学内容拓展。其次,还要不断完善特色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地完善特色教学内容,才能使这门课长久地拥有生命力。当然,完善特色教学内容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国防教育者不应忽视一些校内的重要资源,即校内各个方面的意见反馈,包括教师自我反馈、学生反馈、同事反馈和校督导组反馈等。这些人同属一所学校,对学校有着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认识,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也分别出自这些角度和层次,对不断完善国防教育特色教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院校国防教育者应及时地总结、消化这些反馈意见,并坚持在长期听取反馈的基础上改革和拓展教学内容,以期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教学内容的国防教育之路。

2.3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时效性、丰富性

在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应突出时效性、丰富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得国防教育的内容新鲜、充实。大量的反馈表明,学生普遍要求这门课不要成为枯燥的国防说教课或严肃的相关法律选宣讲课,希望教师跳出书本的束缚,关注时事,利用鲜活的事例生动地传播国防知识,要求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和丰富性。《大纲》中也要求教学内容的“广度”,那么教学者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上应作出怎样的改革与拓展的?首先,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计划,专门抽出一两节课的时间,将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如伊拉克战争、中日关系、中美关系、、问题等,当然这些热点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论述。这种方式最大优点是,可以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快速的反映在学生的面前,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但是,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有可能会影响到课程进度,通常需要教学者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预留空间。最好的方式是利用课外时间举办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其次,教师也可以在不变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之下,利用热点问题的梗概或某一细节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同样是引入时事热点,但是所占用的时间不同,效果却类似。这种方式讲述时事热点所占用的时间仅是课堂的很小一部分,目的是用于支持预定教学内容。例如国防教学者在讲述某一论点时,经常会面临到战例的选择,过去的战例基本上已是老生常谈,学生早已厌烦。在这时,如果能从新近发生的局部战争,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南奥塞梯战争等中抽取一些战例,来支撑论点,势必会使学生眼前一亮,教学效果提升;而将这些积累下来,则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最后,从预期效果来看,时效性内容的引入,既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加强国防教育与军事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交叉,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4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深化和拓展相关教学内容

选修课、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大纲》中也明确要求:“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1]座。”从实际效果来看,选修课、专题讲座既能满足学生就某一问题深入探讨的求知欲,又能提供给教师一个展示或交流其研究心得的平台,对于充实、拓展和深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是大有裨益。那么,教师应怎样操作呢?首先,教师应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选择要深化和拓展的教学内容。以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的教师专业构成为例,8人中,文科专业3人,理工科专业5人。面对这种专业构成,如果分工得当,各自发挥文理特长,那将在国防教育中转化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如理工专业的教师完全可以在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等相关内容上大显身手,文科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可在中国国防法、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等内容上深入研究。其次,选择出的相关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即选出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或者这些内容可能对学生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如中华兵家文化。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兵家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传承至今,其影响的地域范围遍及世界;从受益的行业来看,早已突破军事一家,很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都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如商业、金融业等。可见,中国的兵家文化是贡献给全人类的财富,研究和传播它具有很强历史和现实意义。教学者完全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在教学中深入研究中华兵家文化,将研究成果通过开设全校选修课(如《孙子兵法及其应用》),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学内容深化与拓展的最终结果是,生成自己的见解,要将自己的东西带给学生。人云亦云,或简单地将他人的成果予以归纳、总结,都不能称之为“深化与拓展”。此外,还应尽可能地将深化和拓展的成果返回课堂教学,不断更新原有的课堂内容,扩展教学的深度。

2.5军训内容中增设贴近生活的技能训练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60-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可是,的确又是一个摆在从事该项工作的人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说是老问题,因为它既有法律的保障,又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说它是新课题,因为虽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既有理论层面的总结,也有全国众多高校的实践探索,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它具有可塑的发展前景或持续性的突破。笔者以为,要真正把党和国家赋予高校国防教育的历史使命之实质内涵贯穿下去,并体现于这一工作中,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才会更加具有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此,笔者以一个从事该项工作二十多年的经历者谈几点个人的拙见。

一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该保持持续性发展

纵观二十多年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确实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去吸收,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去总结。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引入国防教育,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采取不同形式、不同规模进行过。但是,把其纳入相应正规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教育过程,应该是80年代中期的事了。时至今天,二十多年的国防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开展,笔者认为,就其成效和发展现状,并不能让人始终持有乐观态度。不妨将这二十多年的高校国防教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来加以透视,即初试热点时期、推广扩展时期、普及低潮时期。

1.初试热点时期(80年代初—80年代末期)

如果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高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那时的国防教育约定在“学军”的格调上的话,那么在80年代初,随着新兵役法的实施,让大学生学习一定的、必要的军事知识,已纳入了法制轨道来运行。随着国家八部(委)(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先后多次联合颁发了关于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军事训练的文件,并由国家教委牵头,在中国人民三总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国家教委体卫司下属的高校国防教育组织指挥中心——国防教育处,紧接着各地方也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各级组织指挥机构,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项新的重大举措。

1985年,国家教委在全国东、南、西、北地区实行了定点实施的初试工作,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在中国大地上,尤其是高等学府的校园里掀起了一浪高似一浪的军训热潮,争当军训试点的学校积极踊跃,自费组织军训的学校更是层出不穷。至90年代初,在短短的几年里,军训几乎成了高等学校中思德教育的主旋律,把国防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周密的计划,精心的组织,科学的实施,显著的成效,着实让部分领导转变了看法,喜在眉梢,乐在心头,让专家、学者们拍手称赞,让教职工们积极参与;让不少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此项工作中来,让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偌大的变化,可喜的佳绩,确实令人欣慰,鼓舞人心。

2.推广扩展时期(9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初试,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正因为成功,在全国各地高校大面积展开,由少数的几十所,发展到上百所乃至更多,就其数量而言,在我国千多所高校中仅仅还是少数,但不可忽视一个事实,即它昭示了我国教育改革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早在十多年前,有许多领导干部和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办学而言,建立良好的校风,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不失为一剂良药;对人才培养而言,让学生通过军营这道窗口来拓宽视野,净化心灵,修订人生坐标,再从军事理论的延伸中去寻觅有作为于祖国和人民的光辉前程。正是在这种高水准的指导思想作用下,国防教育在全国高校得到顺利的推广,各级领导层的重视,为从事国防教育的高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确立其在高等教育行列中的地位,具体到各高校,首先是体现在组织领导的保障,人、财、物的保障,推而广之,也就是说,在推广、扩展的几年中,凡开展国防教育的普通高校,只要真正把其纳入办学的重要议事日程,地位明确,机构保障有力,那这些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佳绩频传。相反,半途而废、不思进取、消极应付,随时有可能“解体”的学校也存在。

3.普及低潮时期(90年代中期至今)

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的高校国防教育试点,该项工作应该说已步入了正规的全面普及运作轨道,上至国家教育部指挥中心,下至各地及各高校,都在二十多年的训、教实践中摸索出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笔者认为,在如此大好时机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是大发展时期的开端。可是,近年来,给人的印象却是:高校的国防教育犹如大浪后的湖面那样平静、沉闷,甚至沉闷得让人不知所措,更有甚者的是,让那些从事该项工作的各高校同仁们一改过去在一起积极地交流教育训练中的成功经验,变为咨询讨论该项工作的前途命运问题,面对资金短缺,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师资力量一天天的流失,机构调整的不稳定等客观现实,一种朝不保夕的阴影笼罩照着,心存压抑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们在如此环境中,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想而知。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 盲点 高校军训

一、高校学生军训的必要性

军训是国家法律赋予学生的义务。如果说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许许多多门功课要学习,那么,进入高校的第一门课无疑是军训。高校军训是学校国防教育内容两大块中的一块。《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从上述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理解两方面的含义。第一,高校学生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就是说,高校学生接受军训是法律赋予的义务。反过来说,高校学生在学校就学期间,学校必须提供学生军训的条件,这是法律的强制所致,也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严格要求所需,第二,以上条文所说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其涵盖面是所有的学生,这应该是学校军训的横向指标。军训的管理目标应是纵向管理既质量[训练内容的完成与否]和横向管理既数量[参训学生]的统一。那么,军训的评估指标应有两个,一个是军训训练内容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另一个面是军训的涵盖面问题,作为法律,每个公民必须遵守,作为功课,每个学生必须修完。

军训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管理行为学告诉我们,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为了维护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次序和生活次序,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法对本校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的管理活动”。我国在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军训,对学生进行以中国人民《三大条令》的教育和训练,客观上起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抓好学生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促进校风、校纪和文明校园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免军训学生的管理是高校军训管理中的盲点

管理盲点是指在管理中未涉及到或缺失的区域。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分为两大块,既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本文主要涉及军训部分。目前各高校的军训方法是采取请部队到学校进行训练的方式。是部队新兵训练的缩小版。主要内容是“三大条令”的教育和训练。其特点是训练内容和标准要求的规格化、统一化。该方法简捷易行、实用有效。经过短时间的集训,迅速的实现参训学生由民向军的角色转变。在军训总结会及分列式阅兵式上,同学们能以较标准军姿,铿锵有力的脚步,整齐有至的行进方队受检就是一个最好力证。但这种训练方法直接移至高校,便由于人群的变化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体检门槛要低于新兵进入部队的体检门槛。在部队,军事训练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是一致的,军队三大条令是全体军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而在高校其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则表现出较大差异。每年都有为数不少因身体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排除少数逃避军训的同学》而免除军训的同学。军训期间,这部分同学因离开了军训队伍而成为较为松散的群体。与轰轰烈烈、紧张艰苦的军训气氛极不协调,远离军训工作中心而被边缘化,成为军训管理工作的一个盲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军训的缺失丢掉了一次身心锻炼、意志磨砺、品格升华、素质提高的大好机会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校扩招,这个群体人数在逐年增加。本文试图对因各种原因《主要是身体原因》而免除军训的同学如何有效参与而非缺失,在管理上消除这个盲点作一些探索。

三 问题的成因

1)缺乏相应的政策依据

几乎所有的有关高校军训法规和政策性文件都没有或还不曾有关于军训人数比例和免军训同学的管理问题。对于军训期间免军训的同学如何管理,如何有效参与没有硬性规定。各高校主观上没有尝试这个领域的内在动力,也担心由于参加体力活动而加重同学的的病情,视为,对于如何根据这部分人群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有科学依据的、可操作的适应这些同学的军训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至今无人进行关注和有益探索,高校军训注重了统一性而忽略了差异性。

2)高校扩招致使该问题凸显

高校扩招后,招生人数成倍增加。如华南地区某工业大学,扩招前1999年为3700人左右,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招生均超过10000人。种群增大必然带来子群的增大和构成结构的多样性,带病学生人数和病种增多,免军训人数已增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免军训同学的管理问题凸显。

3)军训内容单一枯燥,过份强调体能的负面影响

目前高校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训练、站军姿、排队列、走齐步、踢正步。与中学军训内容大同小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内容穿插,极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厌训情绪。加之高校军训本身就是在高强度高负荷的情况下进行的。高校军训内容的单一化和体力化倾向显然不适应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与教育部提出的军训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本义相勃。由此可见,巨大的体力消耗根本不适合于带病同学的参与,客观上增大了免军训同学的数量。

四、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解放思想

作为教育主体,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科学的把握好大学生军训的定位。深刻理解大学生军训既是国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为军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举措,又是拓宽高校教育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有用之才的措施,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又是对高校德、智、体、美教育的扩展和必要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既是增强高校学生国防知识军事技能的有效方法,又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既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又是有助于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创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措施,既是高校学生作为公民例行国家法律。又是学生个体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是高校学生军事知识。军事技能的学习、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的增强。又是学生个体思想品格、意志情操的磨砺和养成。本着高校教育的基本精神,高校军训应面向全体应训学生,将军训期间免军训学生的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这个群体应组织起来,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军训的行列中或融入军训热烈的气氛当中,而不是游离于军训之外。军训工作在规范统一之中,也应兼顾其差异性、特殊性,管理学中的木通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在军训管理上应本着“抓住重点、兼顾全面、因人施教”

的教育训练原则,尽量拓宽学生军训的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军训之中。奥运会口号“全民奥运、重在参与”也应是我们高校军训所提倡的精神。高校军训管理部门应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努力探索出一条对于免军训同学管理的新路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军事训练实践,实现高校军事训练的与时俱进。

2)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军训内容

根据免军训同学的生理特征及实际情况,高校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军训内容。尽量缩小训练负荷,大幅度降低训练强度,弱化体能训练部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应提高军训的知识性。智力性和趣味性。军训内容应以《内务条令》学习为主,学习和养成军人日常生活中的严谨作风和良好习惯。对同学们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益处。此外。应增加学习防恐、防空、防毒、防火等基本技术,基本掌握自救互救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内容,提高军训的实效性。

3)以人为本,科学施训

在训练实践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施训。首先,应在训练时间上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要大大缩减,同时应尽量避开酷热、阴雨天气,可以把训练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这样既能保证训练效果又不至伤害学生的身体,其次,可以安排少量的军姿练习,集合列队及少量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等。训练中应把训练内容合理分解,交叉进行,以免由于某些练习的重复而造成疲劳。再次。应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寓训于乐。适当的开展一些诸如组织学生参观军营活动、军训知识竞赛、军事游戏、拉歌比赛、联欢晚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和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4)加强医疗监督保障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4篇

一、艰苦行业类院校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特殊的教学内容和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政治觉悟和国防意识

军事理论课中融会贯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国防历史、国防现状等问题,夯实了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调查显示,86.2%的学生认为军训提高了自己的爱国热情,83%的学生认为军训提高了自己的国防意识,78.5%的学生认为军训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分别有80.1%、76.92%和76.9%的学生认为军训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信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二)严酷的环境、艰苦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90后大学生成长在物质充裕的年代,以独生子女居多,大多存在近视、身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炎热潮湿的天气、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要求,对90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意志品质和心理的极大挑战。调查显示,有84.6%和86.1%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其中有超过40%的学生认为军训对自己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非常大。分别有75.3%和73.9%的学生认为军训改善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自己的学习动力。

(三)火热、团结的军训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

军训是大学期间时间最集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教学和实践课程,两周时间的朝夕相处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范围。根据调查,84.62%的学生认为军训使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好,有89.23%和87.69%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军训可以帮助艰苦行业类学生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

艰苦行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和心理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进入到这个行业。在被问及军训有没有增强自身进入艰苦行业就业的信心时,79.17%的学生认为军训增强了自己的信心,81.5%的学生认为军训对于自己未来走向比较艰苦的工作岗位有帮助。

二、艰苦行业类院校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工作结构尚需完善,师资力量薄弱,人员配备明显不足

首先,组织机构方面。各个高校的军训领导机构大同小异,基本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军训领导小组组长,武装部部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其中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较少,一般高校负责军训筹备、组织的工作人员为1—2人,明显人力不足。其次,授课师资方面。虽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个高校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但是目前北京高校中仅有几所学校设立了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其他学校的军事理论课授课工作基本都是由国防大学或空军指挥学院的教员承担,没有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第三,教育者方面。军训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应由辅导员和军训教官共同承担,但实际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一方面,辅导员担任指导员,其热情饱满但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且一个指导员往往要承担约两百人的管理、后勤、协调工作,负荷很重、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军训教官是按照承训部队的要求临时抽调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陌生。因此,军训团作为一个临时组成的单位,工作默契程度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保守,教育目标较低,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首先,课时方面。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合并计算,总学时数达到144学时,所有军训课程要在一个固定的、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别是理论课,过于密集的课时安排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次,教材方面。目前理论课教材的更新速度比较慢,许多内容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更新,太过陈旧。第三,技能训练方面。教学项目广受诟病,多年来变化极少,广受学生欢迎的科目陆续被取消,当前仍然以“站军姿、走队列、练军体拳、整理内务、阅兵式训练”为主,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第四,教学方法方面。教员和教官平时的授课对象为部队人员,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生硬的讲授和示范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第五,教学目标方面。许多高校军训课的教学目标仅仅是完成上课和训练任务,完成阅兵式和表演科目,这种教育目标的模糊、松懈、功利性,也影响了军训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90后大学生的信念意识、接受方式、性格特点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

90后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略带强制性色彩的军训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挑战。而且,由于军事理论课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及格,且成绩往往不记入综合成绩,不影响奖学金或荣誉的评定,因此在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认为军训就是走过场,这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优化大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军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和特殊平台,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军训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于军训全过程,落实到军训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二)逐渐落实军训的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提升整体专业化水平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生军训机构和师资力量建设。首先,高校应建立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和发言权;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参照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军事理论课教师,开展规范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在高校的发展壮大。其次,由于高校每年的军训辅导员和教官都会更换,只有军训办公室工作人员比较固定,因此应根据参训学生人数为军训办公室配备1—2名专职人员,最好其中1人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背景。第三,指导员是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骨干,应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培训,使他们掌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时应严格组织考核,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学生指导员进行优秀评选,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进一步明确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

目前,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目标及工作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军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结合军训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计划。大学生军训的教学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是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保障。对于军事理论课而言,作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课程,应该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设置课程内容,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例如,辨别防空警报、防空袭、紧急避险等和学生现实生活关系较为密切,且时代感强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编排教学内容,而不是目前分模块的教学安排,应增加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军事技能训练而言,《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是进行军事技能训练的指导性文件,各高校应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除开展队列训练等简单科目外,要积极创造条件对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等大纲要求的科目开展训练,让大学生的军训真正成为“大学”水平的军训。

(四)分阶段、有重点、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军训之中

大学生军训必须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坚持周密计划、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和因人施教的原则,结合训练计划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训练前,要制订好军训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实施方案中要注意将训练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结合,规章制度中要注意将约束与奖励相结合;通过军训宣传和军训动员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认识军训,树立正确的军训态度,增加参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训练中,要针对不同科目的特点,做好各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精神和思想作风,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教学进展,分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通过军训开训仪式的授旗仪式和军训宣誓,让学生感受军训的庄重和严肃性;军训前两天,重点开展队列纪律和礼节礼貌教育,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养成教育;军训第三天第四天,组织军训教官讲授自己的从军故事和军营故事,让学生学习的牺牲精神和为国奉献精神;军训第四天、第五天,对学生的军容仪表进行检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到了训练的第六天第七天,很多学生由于身体比较劳累,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懈怠情绪,部分学生开始找理由不参加训练或不好好训练的情况,辅导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方式解决问题……以此类推,保证在每个阶段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确保工作有的放矢。此外,还可以通过升国旗活动、训前动员和训后总结、训练评比、宣传评比、每日军训之星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拼搏意识。在训练结束阶段,可以通过考核验收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巩固和扩展军训成果,把军训的综合收益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五)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艰苦行业类高校是我国农、林、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单位,为破解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承担着重要职责。艰苦行业类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将走上矿山、煤田、油井、农业、林业等环境比较艰苦的工作岗位。艰苦行业类高校应结合学校的“艰苦”特色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军训为特殊平台,与军训内容相融合,制定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意志品质和顽强作风培养为重点的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围绕目标开展爱国奉献和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训练科目,开展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将集体主义教育和行业模范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光彩,树立团结奋进的精神。通过开展将院校特色、学生特点和艰苦军训相结合的有特色的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军训的育人的作用。艰苦行业类高校还应利用军训这一特殊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渗透到军训的全过程,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学校的良好风气、社会的和谐稳定筑牢中国梦。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磨炼意志;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7-02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历来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正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与时俱进的关键阶段,只有进行理性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中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在中职学生两至三年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学生能否稳定下来,能否克服心中的失意,能否重振对未来的信心,能否充满激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等诸多方面。笔者根据本校开展的入学教育模块和自己的教学管理体会,就当前中职新课程改革下的入学教育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严格的军事训练,磨炼意志

我校对中职学生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教育制度,也严格实行了“封闭式”的军训化训练。七天严格紧张的军事化训练,让我有机会与学生朝夕相处:组织军训纪律、组织学习校规校纪、总结一天军训的情况等等。看着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看着他们在食堂里狼吞虎咽,还看着他们在宿舍里热火朝天。军训让全班所有同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让他们在这个校园里第一次明白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什么是团结的力量,什么是坚持就是胜利。即便是平时表现最懈怠的孩子,看到他们晒黑的脸庞,他们的“豆腐块”被子,他们整齐精神的“大翻头”,我知道军训已经将它特殊的磨炼经历印刻在了学生心中,而他们也获得了他们中职生涯中的第一份荣誉——会操一等奖。

二、确立学生心目中集体的目标,树立班级形象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所在的集体是最优秀的集体,学生是如此,参加工作后理应也是如此。抓住人的这一心理,开学初,我先让每个人以书面的方式写出你心目中的集体,然后,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大家交换意见,然后小组进行总结归纳,小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全班形成一致意见,大家心目中的集体形象就形成了,我鼓励大家:师生携手建设,完善这个属于大家的温馨的家。

三、确定班干部,定好班规

当好班主任的要点是什么?记得曾经的一位老师说,很简单,就是选好班干部,立好班规。根据自己这几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我也深知学生干部的人选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模块里,摆在班主任面前的第一个任务也就是确定班干人选。军训是考察班干人选的好时机,在军训中,同学们已经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和品质,甚至有些同学主动承担起组织大家排队、训练、整理内务的工作,再结合他们的信息表上填写的过往经历,在班干竞选之前我便大概有了心目中人选。接着选择适当的机会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初中学习生活情况,心里对当或者不当班干部的真实想法。

我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身在班级服务上,目的不仅仅在于班干的确定,更在于培养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的能力。最终,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干竞选会,竞争格外的激烈,平时我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也上台发表了自己的竞选宣言,甚至在文艺委员职位的竞选上,还演变成了才艺展示比赛。这些都让我觉得,他们是有热情有激情的,都愿意跟老师一起创造一个出色的班级。在处理和班委的关系上,我觉得我的角色就是平等对话者、关系协调者和有责任的守望者。我觉得对于很多工作,学生们都有能力解决,只是以前可能没有独立承担一些工作的机会。在学生们的周记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学生们觉得老师放手后有些工作他们做得也不错,只是以前他们没有机会自己做,不知道自己能做好,所以适当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舞台给学生。

四、班级特色训练,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一系列的拓展训练、主题班会、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及信任程度,同时让学生对集体充满归属感。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游戏活动:Are you ready? My Dream! 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 more!让学生对校规校纪、班级规定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同时结合专业及职业需要,对今后校园生活的规矩、纪律从感性的接纳到理性的接受,从而达到“知规道律”的好效果。

“班级特色训练”项目,使我们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如果说一个人有了“魂魄”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那一个有“精神”的班级才能乘风破浪,驶达成功的彼岸。模块的开展让我更加明白“精神”的重要。班风不是开学初的“三把火”更是长期坚持的任务。

五、班级建设,丰富文化生活

1.美化班级,营造温馨。为了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浓厚班级文化气息,让学生在优雅、和谐、整洁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我们班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付出了很多努力。各小组集思广益,出设计方案,前期的精心准备,到布置时认真参与,大家剪裁的剪裁,买纸的买纸,画画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了此次美化班级的任务。走进这样一个温馨的教室,会使学生快乐地学和生活。这个活动的开展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感情,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团队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次开展团队活动是将两个专业班级的学生们聚在一起,进行的一次团队扩展体育训练,这是军训后第一次的班级协作活动。或许可以这么说,这就是在教孩子们“怎么玩”。通过设计许多别出心裁的小游戏,并按颜色分组对抗,让大家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体味什么是团结、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汗水挂在他们的脸上,欢笑挂在他们的脸上,他们都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许多平时还稍显陌生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许多平时的好朋友建立起更深的“患难真情”,两个班级的孩子们也成为了有着最深“阶级感情”的“战友”。也许从那一刻起,我们才是真正一个集体,团队扩展训练的目的达到了。

3.诗歌朗诵,熏陶情操。诗歌朗诵是孩子们在新班级的第一次集体活动,也是一次学生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于这次集体活动,我的原则是尽力而为,做最好的自己,平常心。“尽力而为”就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不会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们压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把学生们专注的精神培养出来,而且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平常心”就是希望孩子们注重过程和体验。

演出顺利进行,回到班里,我表扬了学生们精彩的表现。放学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家总结我们演出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想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体验学会选择和专注做事以及团结的重要性。看到孩子们都总结得很到位,我觉得这次诗歌朗诵的目的才是真正达到了。

中职学生正处在15~18岁的年龄阶段,其可塑性很强。对其日常行为进行正确的规劝和引导十分必要。学校在重点教育学生养成自律习惯的同时,也要辅之必要的他律管理。要教育学生模范遵守校纪班规,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在校的学习生活,也为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自律的人。

总之,中职新生教育千头万绪,如何把握重心、把握切入点值得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深思。只有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将职业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显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军训 德育价值 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37-02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活动在古今中外普遍存在。在我国西周时期,《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在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才能中,“射”、“御”就是军事训练内容。隋朝以后开设武举,创办武学。在古希腊雅典,十三四岁的学生进入体操学校学习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等。古代的军训,一方面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培养军事人才、教育学生“立德、尚武”,具有封建主义的德育色彩。

发展到今天,军训仍一直被很多国家作为特殊的教育形式运用在学校教育中。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要将军训作为教育改革内容之一,作为大学生入学后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日本、韩国,甚至将军训扩展到了中小学。对于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军训除了具有国防教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且有着其他德育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 军训的德育价值

从性质上看,军训是专门为国防服务的教育活动。然而,在处于和平年代的今天,军训蕴含的其他教育价值使其内涵大大超出了国防教育的界限,成为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途径,能使学生在军事训练中获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和训练。

1.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在军训活动中,封闭的军营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军训中军事理论教学包括了中国国防历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国防法规、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等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国家的意识、利益意识和安全意识,关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军训中的军事化管理、与军官们的朝夕相处,能使学生感受到军人纪律严明、忠于人民、维护祖国尊严的军人使命和情怀;军训中学唱军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建设等专题宣传,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和真实地了解我国国情。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国防观念相对淡薄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关键而且必要。

2.集体主义教育价值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意识比较淡薄。集体主义思想不能靠学生自发产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军训活动的军事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克服自我、散漫的缺点,增强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集体是体现个人价值很好的平台。在军训活动中,各项活动都是以班、连、营为单位展开的集体活动,当学生个体被严格地编进了班、连、营,所有活动都要听指挥,要按计划严密地组织实施,要求严格遵守纪律,令行禁止,活动和行动要靠集体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军训中这些纪律要求和行为准则,使学生亲自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克服个人主义,也让学生逐步相信组织、依靠集体,走出自我圈子,处处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3.健全人格教育价值

德育教育过程是全面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军训活动为发挥德育的知、情、意、行的功能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队列、内务、射击、拉练等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基本特点是体力消耗非常大,又苦又脏又累。因此,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不畏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的过程,这种集中锻炼学生的过程会产生很强的德育效果。军训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的要求,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品质与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有效克服学生在即将到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难题,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的激烈竞争中,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能成为一个人正确把握人生方向的必要条件。

二 将军训的德育价值最大化

军训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度挖掘和开发军训中蕴藏的丰富德育功能,将军训的德育价值最大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德育的实效和力量。

1.认清军训的实质与目标

作为一项将军事知识、体能训练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军训不仅仅是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也不仅仅是拓展学生能力的困境训练,也不是枯燥的动作训练,而是通过动作训练和困境训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动作训练只是教育的手段,道德的教育、意志的锻炼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军训看作短期的军训课程或动作训练,而是要认清军训的实质,及其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方面具备的特殊作用,并充分挖掘军训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能量,把军训的德育功能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军训的德育功能。

2.优化军训内容安排

优化军训内容是优化军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军事体能训练、军事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是军训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内容的前提下,可适当增设其他实践训练内容,比如:增加升国旗教育为军训活动的第一堂课,使学生牢记国旗的作用和地位;对学生进行户外生存训练,如负重跑步、户外救险、野外生存等等,让学生体验自然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户外生存能力;应急逃生教学,模拟突发性事件并组织学生进行演练,来增强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冷静处理的能力。

3.延续军训成果

军训的德育效果是明显的,但也有其局限。军训结束后,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环境,生活节奏逐渐减慢,其他影响因素也逐渐多起来,军训中保持的生活、作风的方式还未形成习惯,若不加以巩固,就可能逐渐被淡化。因此,在军训活动结束后,对军训中习得的行为习惯要进行长效管理,从而设法巩固军训的德育成果。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邀请军训教官回访校园,给学生组织军事讲座、播放军训期间的录像、开展军训汇报表演、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和设立“军事日”、“国防周”等活动方式深入教育,使军训成果能得到延续和巩固;学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回军营参观学习,以让学生温习和拾回在军营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做好军训总结,使同学们把从军训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经常组织学生到军事教学基地参观、慰问演出,加强军校之间的交流,把在军训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发挥军训德育功能的后效应,巩固军训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正奎.大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分析[J].教育探索,2009(8)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上海海关学院;导生制;导生

一、前言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喀斯特制”,是19世纪西方国家为解决师资力量短缺、教学管理经费不足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即教师先选择一批高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向这部分学生讲授教材内容,再由这部分学生为低年学生授课。其实最早的导生制可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我们可以从《论语》、《汉书》的记载中找到导生制的雏形。” 随着晏阳初“导生制”和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实行,导生制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导生制为中国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不断丰富导生制的内容与形式。既有四川大学法学院创建“三三二式导生制”运作模式以创新导生制的形式,又有陈东、郑焰英借助导生制深化其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的作用以细化导生制的内容;既有华中科技大学借用导生制创建Dian团队的成功范例以彰显导生制的作用,又有湖州师范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试行导生制的尝试以扩展导生制的影响。中国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导生制内容、扩展导生制形式,有效缓解了高校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经费供给不足等问题,导生制的实行也成为锻炼导生成长、维护校园稳定、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习与借鉴已有导生制的经验,结合上海海关学院的办学理念及特色,构建与完善符合上海海关学院自身实际的导生制,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水平的需要,它也必将在促进学院成功转型、落实准军事化管理要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

1.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拓宽学生工作的渠道,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干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是有效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和一日生活制度的需要。上海海关学院是一所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高等院校,住校教官少,学生自身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规范统一的一日生活制度。导生制的实行能够有效发挥导生在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院环境、制度规范、管理特色,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因不懂规范、不知制度所造的违规违纪错误。

3.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是开展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新r期大学生(包括关院大学生)具有自身特点,他们思想开放、渴望自主、独立意识较强、个性特征比较明显。伴随着新时期关院强调辅导员队伍从专兼结合向专职化方向的转化,学院一名专职辅导员很难有针对性的考虑到200名学生的不同需要,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导生制的实行,一方面能够调动导生与新生交流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将辅导员全局性、整体性的工作要求具体化、细节化,同时由于导生和新生在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有共同语言,也有利于开展思想引导、素质拓展等活动;另一方面,导生制的实行也能够减轻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压力,他们不仅能将一部分辅导员工作分化、落实,而且能将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化解,直接分担辅导员工作压力。

三、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的现状

上海海关学院是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和一日生活制度。为将导生制与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特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导生的作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我院的学习、生活,学生处在借鉴其他高校导生制经验并试行两年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比较适合我院学生管理特色的“文武导生制”。

1.导生分类――文武导生

一般而言,我院的导生分为两大类,即武导和文导。武导主要负责新生军训指导(队列训练、拉歌训练)、准军事化管理落实介绍(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内务整理、着装整理),并配合文导生召开各类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老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等。在导生军训建制上,武导生和文导生都采取三级建制,以2010级新生导生为,新生每班级分别配制文武导生各一名,共有12个新生班,共配制24名文武导生;每两个班级即4名班级导生之上另设排长一名,共设排长6名,排长为上海海关学院大学生中的复员军人,由他们负责指导文武导生的军训、新生班级的军训;在6名排长之外另设连长一名,负责指导各排长的工作、军训内容的下达与落实,连长为复员军人中军事素质较高者担任。

文导主要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入校后的适应性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例如,“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等方面的引导,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风。” 并辅助武导开展军训活动、一日生活制度规范等,例如,参加新生军训指导,辅助武导开展军事化管理、宿舍卫生检查等。新生入校后文导在建制上与武导相似,编入三级建制中的班级导生一栏,并加入班、排、连三级分段的导生管理之中。

2.导生选拔――力促最好

上海海关学院对导生的选拔有着明确的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②工作勤奋,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组织纪律观念强,严于律己,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掌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④学院二、三年级优秀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⑤优秀学生干部、党员、预备党员优先。” 明确而严格的导生选拔标准,保证了选拔优秀的导生从事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将选拔出的导生能力、作用发挥好,学院还按内容、分阶段对导生进行了以军训内容、生涯规划等为主题的培训活动,使导生对学院的规章制度、新生的培养教育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导生活动――特色鲜明

由于选拔出的导生素质高、能力强、责任心强,他们结合新生入校时的心理特点及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开展了一系列导生特色活动,赢得了新生的好评。法学1001班和审计1001班2010级导生在军训期间为新生所举办的集体生日活动,不仅仅拉近了辅导员、导生、新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新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可以从当晚新生给辅导员、导生所发的感谢短信中读出他们对导生特色活动、班集体的认可。管理系导生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对新生印象深刻,一位新生写到“我提起笔,不假思索地写下‘你离开’三个字,突然间,我意识到,我对您还是多么依赖!离开家,离开你,都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22号晚上,我也将体会骚人墨客凭栏望月的悲凉。PS:天气转冷,妈妈要注意冷暖,增添衣服。” 经济系和外语系导生所开展的天使守使行动等特色活动也在新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导生特色活动往往围绕学院整体工作目标,紧抓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期望,调动导生、系部资源,以现实学生心理期望为契机,努力引导新生对国、对家、对学院、对班级、对自身进行积极思索与再认识。

4.导生成绩――值得肯定

首先,“文武导生制”的实施赢得了新生的认可。由于导生在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与新生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新生与导生无论是在军训、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都能找到较多的共同语言。导生往往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军训经验、学科专业特色和在校生活、学习经历为新生量身制定适应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们可以从新生所写“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文章中读出他们对导生本人的关心与肯定;我们可以从新生在迎新晚会上与导生节目的互动中看出他们对导生工作的支持与认同;我们更可以从新生为导生精心准备的视频中听出他们对导生付出的感动与认可。

其次,“文武导生制”的实施获得了辅导员的赞扬。导生是辅导员开展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每个班配备两名导生,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经历、系部的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需求,将新生一年级的工作细节化、体贴化。他们根据系部要求,探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满足新生需求,交流学习经验;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内务整理;抓住特殊时机,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导生的付出不仅仅获得辅导员的认可与赞扬,更让辅导员为之感动。当辅导员们看到班级导生为应对会操表演而自愿加训时,当辅导员们面对总共只有10%的优秀导生名额而发愁时,当辅导员们见到导生抢着将晕倒的新生送到医院时,辅导员们脸上虽然流露出不同的表情,但心中却充满着一种感受――叫着感动。

再次,“文武导生制”的实施取得了学院领导的肯定。学生处、院领导视察新生军训及会操表演后,对文武导生的付出、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导生能发挥部队教官在军训过程的作用,担当部队教官在训过程的任务,达到部队教官在军训结束后的效果。

四、实行“文武导生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选拔导生标准之争

对于导生的选拔,当前很多高校倾向于选择学习成绩优秀(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工作能力强(学生干部)、思想先进(党员或预备党员)的学生,优中选优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导生选拔时的目标。如孙桃丽曾论述到“导生应该学习成绩优秀,至少曾经获得过三等奖学金或以上……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和基本管理工作程序,对学生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或了解,能协助辅导员开展一、二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学生党员、学生干部……” 但是也有学者对这种优中选优的目标提出异议。陈宇就指出,“通过各方面资料可以总结出导生选拔的条件主要是:(1)品学兼优者,具体要求是学生党员或重点培养对象的积极分子;(2)一、二等奖学金的获得者;(3)具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工作能力;(4)组织能力、协作精神良好。在这样的要求下,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进入导生队伍的,对导生严格把关固然是必要的,但得到锻炼只能是小部分学生。同时上述的五点要求中已经包括了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既然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显然已无培养的必要。” 对于导生来说,承担这份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果选择那些在工作、学习和思想上已经很优秀的学生,实质上是也达不到培养导生的目的,或者说达到的目的不明显。

对于上海海关学院的导生选拔来说,也存在着倾向于优中选优的选拔目标,为达到既能培养导生又能很好的训练新生的目的,我们建议导生选拔标准重点考虑五个方面:思想积极进取,至少是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成绩优秀即成绩排名在10前后的学生,不一定要是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重点考虑学生平时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选拔能力较强但没有担任过多学生工作职务的学生,以防因为导生的工作面耽误其他学生工作的开展;可以选拔一名十分优秀且有过导生工作经历的学生来组织和统领导生工作。其中武导生以男性为主,以利于开展军训活动,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一日生活制度。文导生以女生为主,以充分发挥女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细心与体贴。

2.军训稳定力量不足

目前海关学院缺乏开展军训指导的稳定力量。首先,海关学院本身缺乏一支能够指导训练的师资队伍。海关学院虽然是一所准军事化管理的高校,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住校教官少,目前尚未形成一支能指导导生和新生军训、列队的师资力量。正因如此,在集体访谈时就有导生指出,“我们这次军训没有教官,导生又不是部队人员,无论是从军训强度上说,还是从军训时间上来说,这次军训的效果都没有我们那一届好。我们还是希望有教官来指导我们或是指导新生军训。”其次,在军训过程中的导生和退伍军人还担任着学生的角色,他们军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生军训的质量,他们也会随着毕业的临近而退出导生的行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训力量的稳定性。

根据海关系统提出建立自身军训力量的要求,结合关院的现实需要,努力从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出一批素质较高的老师进行培训、担当教官,并结合退伍军人和导生共同开展关院的准军事化管理,将能缓解目前军训稳定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如果能将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出的教官所开展的工作记入工作量范围之内,将更能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保障教官军训力量的稳定。

3.导生工作存在两个难点

一是导生工作不明确,管理系导生曾指出,“导生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导生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不明确,特别是当新生班委成立之后,老师没有很明确的指出导生需要做什么,导生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因为新生班委成立后,他们都很积极地工作,辅导员也分担了一部分学生工作,这样一来导生好像一下子就被架空了导生不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了。”二是2010级新生军训分段进行,加大了军训的难度。有导生阐述到“2010级的军训分两个时间段进行,由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导生与新生已经很熟悉了,这就加大了第二阶段军训的困难程度,因为我们与新生已经比较熟悉,相对而言的威严感降低了。特别是第二阶段军训时间是在十一月左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接近期中教育,我们压力很大。”

为解决导生工作中的两个难点,导生培训工作需要加强,特别需要增强导生岗位意识的培训,以进一步明确导生工作的内容,即“导生导什么”以及“导生怎么导”的问题。并以导生特色活动为依托,拓展并具体化导生工作内容。对于导生学习与工作难平衡的问题,访谈时导生提出建议,一是将军训时间提前,提前至开学以前,以减轻开学后导生的补课、上课、自习的压力;二是选拔导生时,尽量选拔大二学生,或是现实大二学生与大三学生相结合,以减轻关院大三学生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压力。

4.导生的奖励分配

根据上海海关学院的评优标准,每年都会有10%的导生被评为优秀导生,以示导生工作的出色;每年都会在综合测评中为导生酌情加分,以鼓励导生的工作。其实对于导生说,无论是这10%优秀导生的比例,还是综测过程中的酌情加分都不是他们最看重的,他们最看重是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他们愿意为新生班级工作的开展自充话手机话费,而不去问谁付出的多c少;他们愿意自费为身在异乡的新生购买月饼共度佳节,而不去问这是不是导生的工作范围……

在导生的奖励上,建议加大对导生的宣传力度,突出导生的工作成绩及新生对导生的工作认同;针对导生付出与努力,建议在通信费上为导生提供一定的补贴,同时系部可适当拿出一部分班费放在导生手中让他们自行安排班级活动;对90%没有获得优秀称号的导生,建议在志愿者活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向他们适当倾斜。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J].理工高教研究,2010(4).

[2].《上海海关学院导生制实施办法》(沪关院学 [2009]179号)

[3].杨钧博.中秋节,大学生感恩父母的点滴[N].关苑,2010年9月30.

[4].孙桃丽.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实行班级导生制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8篇

1.返朴归真,育人于文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更要教学生做人。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文章写得假、大、空,尤其是结尾,往往是高呼一通口号,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轻视朴实的情感,觉得豪情壮志才感人,才可入文。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丰富的积累,没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一味模仿范文而失去了自我。这样作文,既写不出好文章,也难激发写作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真诚品格的养成。因此,我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作文要返朴归真,抒真情、写实意,发实感,不堆砌词藻,不矫情做作,从作文开始学会坦诚待人,不用虚情假意糊弄老师。

为使学生有情可抒,有感而发,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写作训练。军训伊始,我给出了《第一次参加军训》的题目。学生有切身实感,很快就写出了军训的见闻感受。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中有庆贺生日的现象,我没有武断禁止,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多方认识生日之意义。结果,《生日,母亲的受难日》、《第一次给妈妈过生日》等散发着浓浓亲情的文章即兴而成。运动会结束,我让他们写感想,《团结就是胜利》、《不以名次论输赢》等体现着其个性的文章脱手而出。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大都很少做家务。我让他们星期天帮家长做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返校写一篇题为《第一次 》的作文。许多学生在文中说以前看父母忙碌自己根本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提供的一切,如今亲身做事,才体会到他们的辛劳,以后一定多帮他们分担点。家长也反映学生懂事了。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师生心灵对话活动。学生每人一本对话录,在上面以书信方式讲述自己的困惑、压力、希望……我按时收发,并在"回音壁"上评述他们各自的性格。结果,育人于文比批评说教效果更好。一个以前一写作文就咬笔杆为此经常买笔的学生在对话录中说:"老师,我试着按你的要求作文,居然得了一个甲等,我太高兴了。原来作文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高深啊!"许多学生未到作文课就打听作文题目,询问需做何准备,再不像以前一听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看他们不再讨厌作文课了,我就进一步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2.超越教材,厚积薄发

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作文教学来讲,仅凭一本语文书远远不能满足写作的需求。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扩大篇章的阅读、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学生都懂。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就像做炊,积累就像米,厚积才能薄发,要想写起来得心应手,就必须注重积累,加强阅读。读书不能走马观花,要用精神的牙齿咀嚼,用思想的肠胃消化,才能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为引导学生走入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使那些融入在书中的智慧,情操、技巧等成为学生构建作文大厦、人生大厦的重要资源。我在班上增设了"图书角"组建阅读小组,开辟"读书漫谈"园地,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地列出推荐书目,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这样坚持读下来,从成语故事到科幻读物,从格言警句到精美散文,从诗歌到童话,从名人传记到中外名著……学生手中、心中有了不少的储备。

但是,阅读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为了让学生享受"读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我不时抛出一些"难题"激发其"写志"。背了几十首诗词,我给了《读诗有感》的作业,学生有感而发,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学了鲁迅的文章,我让其写《我眼中的鲁迅》,很快,《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浅谈鲁迅杂文的战斗力》等文章就呈交了。且不论其认识是否全面,就其写作过程和结果而言,既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处理文字的能力,也使一个鲜活的立体的鲁迅展现在了学生心中。讲完《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编成课本剧上演,读了《我的叔叔于勒》我让学生改变结尾,续写故事……这样阅读作文,学生读得广,积累多,笔下就活;抒己见,述心声,热情就高。主动读书练笔的逐渐多起来。

3.一题多文,师生同写

在自由练笔的基础上,作文教学还是必须完成教材中的训练任务,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是依据单元文体的重点为编排的,一种文体到另一种文体的过渡就成了难点。比如写说明文、议论文,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写作要领,把记叙文的写作带进这两种文体中,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来。为使学生尽快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我利用"同题作文的不同体裁训练",如以《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说明文,再写一篇议论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比较这三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体裁作文的写作。这样,就能较为顺利地完成文体过渡的作文教学任务。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还时常尝试师生同写的作文方式。一改以往老师出题,学生作文的常规作文方式,而使师生同题同写同评。当然,老师在写作前要作充分准备,确保所写文章的质量,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指导和影响。

4.结社办刊,荣誉激励

为使学生有展示才艺的舞台,我组织他们成立了"小荷文学社",指导他们办墙报、出手抄报,使他们挣脱束缚,直抒胸臆,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为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我用积分制予以激励。半学期一总结,按积分多少授予"小记者"、"小通讯"等荣誉称号,并把所办小报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尝到了读写的乐趣,开始喜欢写作了。

"天道酬勤"学生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语文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初二时我班三名学生参加县里的作文竞赛,有一名获得一等奖,两名获得二等奖,在市里举办的征文活动中,我班四名学生均获优秀奖。看着学生获奖时的灿烂笑脸,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9篇

一、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继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确定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旅游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旅游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一般导游及基层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构成是:英语交际能力+旅游知识和操作能力+计算机等综合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旅游英语沟通能力和导游操作能力并重,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坚持不懈,认真做好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

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特色鲜明:旅游英语专业实行“一年打基础、二年学专业、三年顶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方案。此方案实行宽基础的教学模式,一年级不分专业,全部开设英语和基础知识类课程,强化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二年级开旅游英语、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等基本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英语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在旅游和涉外相关行业求职中,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专业特色,加强创业和创新素质教育

(一)人才培养强调创业和创新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牢把握专业特色,加强创业和创新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我们认为,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科学的教学安排加之坚实的英语基本功、宽泛的旅游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既可以为毕业生今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又使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同时,通过课程的合理安排和优化整合,使之互相衔接,相互促进和有效扩展。培养学生未来创业中具备“敢创业”的商业头脑,把英语、旅游英语、导游模拟谈判等课程用培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为主线进行系列优化,培养学生“能说”的基本技能;把旅游英语、导游技术及指导实训等课程用综合实验改革为主线,进行系列优化,以培养学生“会做”的业务技能。此外,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分析——讲授”的“理论型”教学模式,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采取交际教学法等,以“实践——运用”为中心的“应用型”教学的转变,强化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实行“一书多证教学”。学生参加“导游证”、“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跟单员考试、“中级秘书资格证书”等考证,毕业时“双证书”获得率达92%以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技能和筹码。

(三)加强校内实训教学与坚持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充分利用到有模拟实训室、语音室、英语听力教学平台等实训条件,提高学生旅游知识运用水平和英语听说能力。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的道路。目前已与多家单位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定期派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

(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择业技能

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选聘政治素质高、社会经验丰富,又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开展讲座、研讨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职业信息的获取、职业生涯的设计、职业角色的转变、职业定位等,使学生明确了定位,稳定了思想,不仅对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促使更多的毕业生能怀着一颗平静的心正确择业,服务社会。

三、做好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课

新生入校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和入校教育,学生处克服了新校区功能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的实际困难,从联系军训教官到安排他们的食宿,从组织各系进行专业教育到请法律专家进行法制教育,从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歌咏比赛到军训会操和最后的阅兵,甚至是军训教官最后的离校等,我们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使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顺利进行,也为新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新生的身体素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我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开展了一系列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我院在充分利用“两课”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我院是理工科院校、人文艺术氛围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院一、二年级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等多门选修课。通过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才识,服务社会

(一)动员学生支持西部建设

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河南省大学生义务服务贫困县计划,动员青年学生积极报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进行服务。

(二)组织学生进行招生宣传和社会实践

让学生走访当地学校和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工作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开学后对其进行评选和奖励。引导在校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学院做贡献,为社会提供信息,为自己增长才干,培养了学生热爱学院的集体主义精神。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第10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青岛版教材(五、四分段)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军营中的队列训练”这一情景,引入“数对”知识的学习,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这种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体验由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数学化抽象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1、利用阅兵视频与信息窗一的军训图片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学校进行了军训比赛,在这次军训比赛中小强班获得了第一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军人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出色的团队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强的位置。

仔细观察,你能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描述出小强的位置吗?

大家听这几个同学交流后有什么感受?

小强的位置是固定的,可刚才这么多同学各有各的说法,这样我们交流起来会怎么样?那怎么办?

3、统一表示方法

师小结:小强的位置是固定的,可同学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交流起来麻烦,就需要统一标准。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1、认识列和行。

其实,像这样在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列”和“行”来表示。

引导学生问:那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确定第几列,要从哪开始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哪开始数?

2、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位置

知道了列和行,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

第3列第2行形成一个交叉点,小强就在这儿,因此小强的位置现在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有什么不同,谈感受。师注意有意识引导学生先说列再说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用“第几列第几行”感受标准统一后确定位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

三、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一)由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初步认识数对

1、课件演示学生图变成点子图,让学生感受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在点子图上找哪是第1列和第1行?小强的位置?

2、学生创造:如何把第几列和第几行表示的再简练一些。先讨论创作再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评价优劣。

咱们来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好方法?(评价与交流)

3、在学生自我创造的基础上,引领大家统一到数对的方法上,认识数对,感受数对的简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小圆点来代替人。在抽象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从具体事物到符号演变的过程。】

(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00页)

(二)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 ,深化对数对的认识和应用

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学生的位置正好就是横线与竖线的交叉点。再引导学生观察现在的图示和刚才相比又有哪些好处?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根据数对找到位置和用数对表示位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构建“数对”与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座位中的数对

先让全班同学用数对把自己的位置表示出来,趣味检查对错。

1、引导学生找同一行同学数对的特征

2、找同一列同学数对的特征

3、知识扩展,( ,x),(x, )

4、那么有没有一个数对,它会让所有的同学站起来呢?生可能会举例(x,x)大家探讨。

5、生再举例 (x,y)大家再次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和数对来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的含义的认识。】

(四)巧找数对,加深巩固。

1、数对表示山风景区和文登南海的位置。

(1)老师这里有一张威海市部分旅游景区分布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山风景区和文登南海的位置吗?

(2)师给数对生找天沐温泉的位置。

2、双岛湾新区、旅游码头的位置(点在方格图外面,如何找到数对)

(1)引导学生补充表格后,再找数对。

(2)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双岛弯新区和旅游码头的数对当中的数字是一样的,为什么表示的位置却不是一样的呢?生体会到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哪个数在前哪个数在后很重要。

3、不给行数和列数找出刘公岛的位置

现在看来,只要有了方格图,确定好行数和列数,平面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是吗?也就是说在方格图上,行数和列数是不能缺是吧,真的不能少吗?想不想挑战更难的? 这幅图中没有行数和列数。

(1)小组讨论小组长领着数,全班交流。

方法一:根据双岛湾新区

方法二:根据天沐温泉

方法三:根据双岛湾新区和天沐温泉

(2)师总结:大家借助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根据数对进行推理,就可以找到刘公岛的数对了。而且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实效性和重要性。】

课后总结 数对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语言,它能用两个有序的数,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无论是平面图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像我们看到的地球仪上,通常把连接南北两极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有了经纬线这个网络,我们就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像我们威海就位于东经122.1度,北纬37.5度的位置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用数对确定位置又准确又简洁,数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说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

上一篇:公务员军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军训教官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