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硬盘范文

时间:2023-03-03 16:40:38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硬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

在过去10年里,CPU、内存、显卡等PC配件一直在高速发展,性能早已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但硬盘是例外的,除了容量的大幅度提升外,传输速度没有质的飞跃,无论接口怎么变,从当初ATA 66/100/133,到SATA 1.5Gb/s还是目前的SATA 3.0Gb/s,硬盘速度提升并不是很明显,因此熟悉DIY的朋友都知道,硬盘早已成为PC系统的性能瓶颈。 当然,硬盘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客观因素有关,目前大多数硬盘还是采用机械结构,转速是影响硬盘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成本限制,目前只有服务器上用15000RPM的硬盘,民用级的还是10年前推出的7200RPM,这样注定硬盘速度不能有革命性的提升。因此,放弃机械结构、采用新的结构才是硬盘提速的根本途径。于是便有了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机械硬盘。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机械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机械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联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必须完全密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领域。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固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和CFast接口。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二者的优缺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读写速度快:采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读取速度相对机械硬盘更快。固态硬盘不用磁头,寻道时间几乎为0。持续写入的速度非常惊人,固态硬盘厂商大多会宣称自家的固态硬盘持续读写速度超过了500MB/s!固态硬盘的快绝不仅仅体现在持续读写上,随机读写速度快才是固态硬盘的终极奥义,这最直接体现在绝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与之相关的还有极低的存取时间,最常见的7200转机械硬盘的寻道时间一般为12-14毫秒,而固态硬盘可以轻易达到0.1毫秒甚至更低。

2、防震抗摔性:传统硬盘都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而固态硬盘是使用闪存颗粒(即mp3、U盘等存储介质)制作而成,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发生碰撞和震荡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较传统硬盘,固态硬盘占有绝对优势。

3、低功耗:固态硬盘的功耗上要低于传统硬盘。

4、无噪音:固态硬盘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由于固态硬盘采用无机械部件的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

5、工作温度范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固态硬盘比同容量机械硬盘体积小、重量轻。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与普通硬盘一致。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40~85摄氏度)。

6、轻便: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7、价格:市场上的128GB 固态硬盘产品的价格大约在在550元人民币左右,而256GB的产品价格大约在950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左右。计算下来,每GB价格在4.2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左右,依然比传统机械硬盘每 GB 0.3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的价格高出了十几倍。市场上128GB MLC(多层单元)固态硬盘,一般价格为550元(2014年)左右,部分较型号甚至达到750元左右。而这个价钱足够买一个容量3TB的传统硬盘了。128GB SLC(单层单元)固态硬盘价格则高达2000元以上。

8、容量:固态硬盘目前最大容量为4T, 而机械硬盘目前在市场上能见到的最大容量的是6T。

9、寿命限制: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个P/E能用20年,到那时候,固态硬盘早就被替换成更先进的设备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更多的操作是随机写,而不是连续写,所以在使用寿命内,出现坏道的机率会更高)。另外,虽然固态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重复擦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如操作系统的LOG记录等,可能会对某一扇区进行多次反复读写,而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还未经考验。不过通过均衡算法对存储单元的管理,其预期寿命会延长。SLC有10万次的写入寿命,成本较低的MLC,写入寿命仅有1万次,而廉价的TLC闪存则更是只有可怜的500-1000次。

采用闪存芯片的固态硬盘也并非完美无缺,高价格、低容量,便是它成为它平民化的最大障碍。相比主流的320G-1TB容量的机械硬盘,目前容量较大的固态硬盘也只有128GB,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这样的容量已不能满足要求。加上128G的价钱约为人民币的3000元,是主流机械硬盘的3-5倍。除了高端发烧用户外,一般用户是不会购买高价低容量的硬盘,因此对固态硬盘对主流市场没什么影响。但随着用户对固态硬盘需求的扩大,闪存芯片制作工艺的提升与技术的成熟,价格便会降下来,写入速度会有改善,寿命也会将大大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固态硬盘将与机械硬盘共存,但最终固态硬盘也会取代机械硬盘的。当然,要等到那天,固态硬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黄明辉. 蓄势待发的SSD[J]. 电子与电脑. 2009(01)

[2] 彭觅. 固态硬盘SSD的性能分析和组建方案设计[J]. 硅谷. 2008(20)

[3] 张铭蔚. 浅析所得税会计中会计观念的转变[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09)

[4] 欧麦高德. 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过程简述[J]. 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2007(04)

机械硬盘范文第2篇

【关键字】 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 市场

一、引言

硬盘是每一台计算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存储着电脑上绝大多数的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并且,由于硬盘本身的构造,所有的数据是不会因为断电而被抹去的,这是与内存相比最大的区别。

硬盘目前来看,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机械硬盘,另一类是固态硬盘。在以往的计算机中,硬盘都是机械硬盘,因为其容量大,价格便宜而被广泛的运用。随着人们对于计算机运行速度的不断追求,固态硬盘诞生了。作为一种新兴硬盘,固态硬盘绝大多数被使用在笔记本电脑中,以提高其运行速度。随着固态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低廉,容量越来越大,其必将在硬盘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将介绍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的相关概念,并且分析目前的市场情况。

二、机械硬盘

2.1 机械硬盘的物理结构

机械硬盘就是传统的普通硬盘,由盘片,盘体,磁头,转盘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和缓存等几部分组成。机械硬盘的结构通常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它是一个密封的腔体。硬盘的盘片是硬质的磁性合金盘片,厚度一般在0.5mm左右。有的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的硬盘则有多张盘片。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

硬盘的磁头通过特殊的系统操作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精确的定位在由计算机指令制定的磁道上。磁头上的电机都是无刷电机,但是由于盘体在运行时会高速旋转,因此不宜搬动,否则将增加轴承的工作负荷。控制磁头的磁头臂只能在盘片的内外磁道之间移动。因此不管开机还是关机,磁头永远在盘片上。

2.2 机械硬盘逻辑结构

硬盘在逻辑上,被划分为磁道、柱面以及扇区。如下图1所示。

磁盘在格式化的时候被分为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的轨迹叫做磁道,从0开始,由外到内进行编号。这些同心圆并不会连续的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每一个圆弧称作是一个扇区,从1开始编号。

在磁头靠近主轴接触的表面,有一个特殊的区域,不会存放任何数据,这个区域称为启停区。这个区域之外就称之为数据区。其中,数据区最远的地方叫做0磁道。0磁道非常的重要,因为它要被用来完成硬盘的初始定位。很多硬盘0磁道损坏之后就不能被使用了。所有盘面上的统一磁道会构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我们称之为柱面。每个柱面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读写时,会先从同一柱面的0磁头开始操作,然后依次向下读写。只有在同一柱面的所有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才会转移到下一个柱面。所以,数据的读写是按照柱面进行的,而不是按照盘面进行,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信息是以扇区的形式被存储在磁盘上的,每个扇区包含512个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的信息。系统将文件存Φ酱排躺鲜保是按照柱面、磁头、扇区的方式进行的。即最先是第1磁道的第1磁头下的所有扇区,然后是同一柱面下的下一个磁头。在一个柱面存储满之后就推进到下一个柱面,直到将所有的内容写入磁盘。将物理相邻的若干个扇区称为了一个簇。操作系统读写磁盘的基本单位是扇区,而文件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簇。我们查看一个文件的属性的时候,会看到大小和占用空间两项,这里的占用空间就是你机器分区的簇大小,逻辑基本单位是4K,因此再小的文件也会占用4K。簇越大存储性能越好,但是空间浪费很严重。

2.3 机械硬盘读写过程

现代硬盘寻道时,会先将读写磁头沿着径向移动,移动到要读取的扇区的所在磁道的上方。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寻道时间。到达磁道之后,通过盘片的旋转,使得要读取得扇区转到读写磁头的下方,这段时间成为旋转延迟时间。通过这两个步骤,我们就能够读取用户所要的信息了。

对于机械硬盘的结构,大致就是上述内容。

三、固态硬盘

3.1 固态硬盘的内部结构

传统的机械硬盘,运行主要是靠机械驱动头等必须的机械部件,在快速旋转的磁盘上移动至访问的位置。因此,大部分的时间会被消耗在机械移动上。相比较而言,固态硬盘没有需要移动的部件,其主要由主控与闪存芯片组成,可以快速的访问的任何的位置。固态硬盘使用集成的电路取代了传统的机械移动磁盘,总的来说,其内部主要构成部件有主控,闪存和固件算法,估计结构分布如下图:

其中,闪存负责最为重要的存储任务,主控和固件算法来完成管理数据存储、维护固态硬盘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其他任务。

主控就像是计算机中的CPU,发出对固态硬盘的所有读写请求。可以说,主控就是固态硬盘的大脑中枢。除此之外,他还要考虑垃圾回收和耗损均衡等问题,来保证固态硬盘的整体寿命。

固态硬盘的固件算法是确保固态硬盘性能的的最重要组件。主控将使用固态硬盘中的固件算法来控制程序,包括像垃圾回收,数据加密等任务。固件算法是冗余存储在闪存中的,因此当固态硬盘更新时,需要手动更新固件来扩大固态硬盘的功能。最后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固件算法的质量越好,整个固态硬盘的品质也就越好,而且目前具有独立能力开发固态硬盘固件的厂商非常少。

最后一个重要的部件就是闪存。固态硬盘用户的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闪存中,闪存不仅决定了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而且对固态硬盘的性能影响也非常之大。闪存主要分三种,SLC、MLC和TLC闪存。他们的区别很简单,就是他们存储的位数不同。打个比方,同样的晶体管数量和物理尺寸如果做成SLC,就是一个32GB的颗粒,做成MLC就是64GB的颗粒,做成TLC就是96GB的颗粒。

3.2 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

要知道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在固态硬盘中,1个page为4KB,也就是最小的读写单位,1个block由256个page组成,1个plane由2048个block组成,2个plane组成一个die,也就是最小的芯片(4GB),多个die就可以组成1个颗粒。在往固态硬盘中写入数据时,主控会先将所有颗粒的第一个block中依次填入数据。当所有颗粒的第一个block写满之后,主控会继续往所有颗粒的第二个block中依次填入数据。以此类推,任何的数据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写入固态硬盘中的。明白了数据写入的原理,那么数据读取的原理也就显而易见了。在此我也只是简单解释了一下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对于更深层次原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四、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对比

4.1 机械硬盘的优点

机械硬盘是传统的硬盘,因为他的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他容量大并且价格便宜。目前来看,在台式机中,还是以机械硬盘为主流。现在也有一些用户选择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一起使用,一方面保证了容量的大小,同时也能够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4.2 固态硬盘的优点

由于固态硬盘使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所以其读写速度快,并且防震抗摔。并且,固态硬盘并没有任何的机械工序,所以其工作时噪音非常小。此外,固态硬盘还有低功耗,工作温度范围大的优点。

4.3 使用场景

通常来说,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固态硬盘较多,因为笔记本电脑通常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以上网浏览,联络沟通为主,并不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而且,笔记本电脑在不通电的情况下需要尽量做到低能耗,以提高续航,固态硬盘也有着低能耗的优点。因此,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固态硬盘为优。对于台式机,目前较为主流的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混用的搭配。其中,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来存储一些系统所需要的文件和数据。这样一来,系统的开机以及核心运算的速度会提高。其他的用户数据,因为考虑到可能占用的空间会比较多,使用固态硬盘的成本太大,所以优先考虑存储在机械硬盘中。

五、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未来市场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市场占有率。由于缺乏官方数据的支持,我们根据天猫电器城相关产品的当月销量(2月1日到2月17日)来估算一下目前两者目前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结果如下:

固态硬P销量(销量>100):46567

机械硬盘销量(销量>100):39700

可以看到,目前固态硬盘已经开始蚕食机械硬盘的市场了。用户更加偏好于固态硬盘,这也归功于其较快的读写速度以及逐渐平民化的价格。由此可见,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现在,我们已经介绍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和工作原理。当然,这对于复杂的硬盘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读者对更加深奥的原理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使用搜索引擎寻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去希捷,三星,西部数据等硬盘大厂的官网去了解各种硬盘的相关参数。此外,我们还对比了一下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优缺点,希望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总而言之,固态硬盘在未来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因此挑选一款合适的固态硬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Abraham Silberschatz.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机械硬盘范文第3篇

在大容量固态硬盘价格高高在上的今天,机械硬盘仍是大部分用户的首选。因此各类为机械硬盘提速的技术孕育而生,从早期在Vista操作系统上诞生的Readyboost,到现在比较成熟的混合硬盘、英特尔SRT智能响应技术(以下简称SRT)等等陆续登场。不过,这些技术目前仍未得到广泛接受,最大的原因在于使用这些技术时对用户要么有一定要求限制,要么成本太高、意义不大。如混合硬盘尽管在任何PC平台上都可以使用,但其缓存部分只能对与其整合的单一机械硬盘加速,使用面非常狭窄,而且其售价较高。英特尔SRT技术虽然可通过低廉的小容量固态硬盘对任一机械硬盘加速,但由于它源自英特尔,且被定位为较为尖端的技术,因此只有Z68、Z77两类中高端主板才能使用它,大部分主流用户与AMD平台玩家则与它彻底无缘。

不过,随着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的问世,这种局面可能将得到改变。这是一款神奇的产品,号称能对几乎所有PC平台上的机械硬盘进行加速,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

貌似普通 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探秘

坦率地说,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款产品的时候,对它的态度是很不以为然的。不论是从外观还是技术规格来看,这款产品都非常普通。其外壳采用了塑料材质,与其他固态硬盘相比极为轻巧,而仅仅32GB的容量,更易让人觉得这不过是一块定位很低的小容量固态硬盘。唯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便于安装的2.5英寸转3.5英寸铝制支架,以及其仅仅300元出头的超低售价。

而在对这块固态硬盘进行拆解后,则更让人意外。其内部PCB的“体形”只有普通固态硬盘PcB的1/3—1/2,非常小巧。显然,这是由于其容量较小、结构简单所致。这块固态硬盘仅由四颗编号为“SDTNPMAHEM-008G”闪迪24nm MLC 8GB闪存芯片,以及一颗编号为“SanDisk 20-82-00270-1”的SATA 6Gb/s主控芯片组成,没有板载额外的缓存芯片。

而从性能测试上来看,这款固态硬盘除在连续读取速度上比较优秀外,在其他指标上与同类固态硬盘相比并无任何优势,属于中规中矩的产品。当然,与随机512KB小文件读取速度不过80MB/s,随机4KB小文件读取速度不到1MB/s的机械硬盘相比,它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祭出秘密武器ExpressCache软件展示

显然,如果仅仅是一块技术规格普通的固态硬盘是远远不够打动消费者的。与其他产品相比,闪迪ReadyCache最大的不同在于说明书上还提供了一个Activation Code(激活码),而它就是启动其秘密武器——ExpressCache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要想发挥这款产品的加速功能,除了需要连接配套固态硬盘外,在使用前还需在闪迪官网下载、安装这套由Condusiv公司研发,名为ExpressCache的加速软件。安装软件后,只要确定固态硬盘处于没有分区的初始状态,并输入激活码对软件进行激活,机械硬盘加速功能便会自动启动。

其技术原理非常简单,与之前的SRT技术相比并无明显差别。它们都是通过软件侦测、判断系统在机械硬盘里经常访问的应用程序、档案,然后将相关数据存放在固态硬盘里。在后续使用中,系统将直接从固态硬盘里读取所需数据,从而起到加速、减少耗时的目的。

大幅缩短启动时间 效果显著

接下来,我们分别采用英特尔B75主板、AMD 990FX主板,组建了两套天生没有任何机械硬盘加速技术的平台,对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进行了体验。我们将重点考察对机械硬盘开启加速技术后,游戏的启动时间,进入操作系统的时间是否会得到有效缩短。

系统启动与应用程序使用体验

测试点评:无论是进入操作系统,还是启动游戏或是在Photoshop里打开一些特定图片档案,这些应用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用户后续可能会多次重复进行。而从我们的体验来看,在重复进行这类应用三次左右,ExpressCache软件便可准确地将其判断为常用应用,并将相关数据存储在固态硬盘里。因此接下来,即便用户通过冷开机、冷启动的方式进行这些应用,也能享受到极速体验。

如上图所示,以上测试成绩全部是通过冷开机、冷启动的方式获得,如启动游戏的计时是第一次启动游戏时,进入场景的所需时间,没有借助Windows缓存机制的帮助;进入操作系统的计时则是第一次接通电源后,进入操作系统的所需时间,而非重启时间。从结果来看,即便在这样的启动环境下,使用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加速后,游戏、操作系统的时间都能得到大幅缩短,只有原有时间的大约36%~75%。让用户一打开电脑,便能获得极速的享受。

基准性能与文件拷贝使用体验

测试点评:不过,只对常用应用进行加速的特性也使得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在一些应用中无法发挥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文件的拷贝、复制。原因很简单,这类应用是典型的“一次性”应用,用户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进行,因此ExpressCache软件自然也不会将其视为常用数据存入固态硬盘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否使用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文件的传输速度都不会因此得到明显增加与改变。

同时,通过CrystalDiskMark这样的基准性能测试软件也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该软件的测试原理并不复杂,在所测分区生成一个按用户设置大小的测试文件,并对该文件进行读写测试,从而了解硬盘的传输性能。在AMD 990FX平台上,当机械硬盘启用加速第一次运行这款测试软件后,存储系统的性能几无变化,只获得了非常小幅度的提速。在第二次进行测试时,测试成绩仍没有太大变化,连续读取速度只提高到163MB/s,同时512KB随机小文件读取速度也仅仅增加到51MB/s。而在第三次运行该软件后,测试成绩则出现巨大提升,机械硬盘连续读取速度突破344MB/s,原因在于测试需要读写的数据已完全从机械硬盘转移至固态硬盘。尽管成绩漂亮了、好看了,但不难看出,这样的测试成绩对于文件传输类应用并无意义。毕竟在实际生活中,又有谁会如此无聊,将文件多次重复读写,来追求无谓的数值呢?

几无区别SRT对比使用体验

测试点评:最后我们在英特尔Z77平台上,开启SRT技术与使用闪迪方案的B75平台进行了对比,Z77平台上的缓存盘同样使用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从结果来看,由于两者的技术原理基本一致,因此机械硬盘开启加速后的系统进入时间、游戏启动时间都没有明显差别。在开启加速功能后,都能大大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SRT技术对于文件的拷贝、复制等应用也没有明显帮助。此外,由于ExpressCache软件可侦测缓存占用量,任意清除缓存,因此就操作性来说,闪迪的加速方案要略胜一筹。而SRT则得益于可搭配任意一款固态硬盘,具备更好的性能提升潜力。

意义不小 开启机械硬盘全面提速

在一段时间里,针对人们对固态硬盘的热情,一些厂商曾推出了不少的30GB、40GB超低价产品。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对于用户来讲都没有太大作用,容量偏小、性能一般使得它们像鸡肋一样让人无从下手。而这款闪迪ReadyCache固态硬盘的问世不仅完全改变了这类产品的形象,更使此类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大幅提升。它不仅销售固态硬盘,更为用户带来了可以用在任何一个PC平台上的机械硬盘加速方案。这样,不论是经济拮据,买不起普通固态硬盘进行性能升级的低端用户,还是拥有多块机械硬盘、大量存储资料的高端玩家,都可以通过它来改善存储性能。相比单纯使用固态硬盘,它的成本大大降低;相比SRT加速技术,它没有任何PC平台限制。这款产品的到来为机械硬盘的全面提速创造了条件,意义不小。

机械硬盘范文第4篇

现有机械硬盘的技术瓶颈在于它所采用的垂直记录(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PMR)技术的存储密度很快将达到每平方英寸1Tb的极限,换言之,3.5英寸机械硬盘的最大容量也将仅有6TB。不过,如果目前的硬盘厂商能够采用本文所介绍的技术,那么在不久的将来,3.5英寸机械硬盘的容量将可以达到60TB。与此同时,由于存储密度的提高,磁头的读取速度也可以相应地提高,机械硬盘的速度也会变得更快,完全可以提高到与固态硬盘类似的水平。因此,如果我们对数据存储载体的需求仍然按目前的速度增长,那么在未来几年内机械硬盘将再度成为最主要的存储载体。

6TB:垂直记录技术的极限

使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存储密度将在两年内达到极限,要满足我们无止境的数据存储欲望将需要新的技术。

通常,我们以每平方英寸的面积能够存储多少数据来讨论数据的存储密度。一平方英寸大约是25.4mm见方的一个邮票大小的方块,目前的硬盘驱动器每平方英寸最大存储密度为740Gb,一个多盘片的硬盘大约可以存储4TB的数据。而根据目前各硬盘厂商所采用的生产技术,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最大存储密度可达每平方英寸1Tb,与上一代的硬盘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长,在这样的存储密度下,3.5英寸硬盘最大存储容量可以达到6TB,2.5英寸硬盘的容量最大可以达到2TB。但是,对于我们不断攀升的数据存储需求来说,这样的增长只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使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容量无法继续增长,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超顺磁特性的限制,它导致碟片的最大存储密度无法突破每平方英寸1Tb。所谓超顺磁限制,指的是当磁性材料的粒子小于某个尺寸时将无法保持其磁性,因为其磁性将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热量影响,产生不可预知的改变。超顺磁限制是否会产生关键在于磁粒子的大小,而粒子大小则取决于采用的磁性材料。使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采用钴铬铂合金(CoCrPt),目前,这种合金粒子的直径为8nm,长度为16nm,每比特的数据需要磁化约20个粒子,而CoCrPt粒子能够保持其磁性的直径为6nm,因而,每平方英寸的极限存储密度为1Tb。

制造商可以通过3种方法尝试解决超顺磁现象限制存储密度的问题:增加粒子的大小、减少每比特数据的粒子数目或者使用其他类型的合金。但是使用CoCrPt合金,且最小粒子直径不能小于6nm,要想增加存储密度就只能尝试减少数据写入时磁化的粒子数目。但是粒子数量减少后,信号会变弱,磁性可能会受到相邻区域粒子的干扰,磁头是否能够正确区别“0”和“1”会成为新问题。如果使用其他具有较强磁化特性的合金以减小粒子的直径,那么由于目前磁头的磁化能力太弱,所以将无法改变粒子的磁性。这3个难题就是硬盘行业的所谓“三元悖论”,在使用垂直记录技术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基本无法解决,因而,机械硬盘要继续发展需要新的技术。

60TB:突破极限

应用微波、激光、固态硬盘控制器等技术和新的金属材料,未来机械硬盘的存储密度可提高10倍。

叠瓦式磁记录(SMR)是一种可以让每平方英寸盘片存储密度超过1Tb的方法。叠瓦式磁记录是能够将磁记录如同瓦片一样堆叠的一种方法,采用叠瓦式磁记录技术的硬盘写入的磁道相互重叠,而磁头能够通过每一条磁道在重叠之后没有被覆盖的部分读取数据。现有的硬盘磁道宽度最大为50nm,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磁道宽度为25nm,而叠瓦式磁记录硬盘的磁道在重叠之后仅10nm。因而,盘片可以容纳更多的磁道,存储密度将可达到每平方英寸2.5Tb。除此之外,该技术的设计还有许多巧妙之处,采用叠瓦式磁记录的硬盘磁头写入磁道宽度增加至70nm,并增加了屏蔽保护罩,在确保写入数据具备较强磁化效果的同时,又避免了重叠磁道时破坏底层磁道的数据。

不过,叠瓦式磁记录也存在着一个问题,由于重写磁道数据时整个磁道都必须重新刷写,在我们需要修改较底层磁道的数据时,硬盘的性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设计者尝试通过两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将采用叠瓦式磁记录的硬盘设计成有一部分只能完全写入和删除,其次,为驱动器增加类似固态硬盘控制器的智能数据分布控制功能,再额外添加一个闪存作为高速缓存。

热辅助磁记录

机械硬盘范文第5篇

虽然主流的MLC或者TLC闪存颗粒本身是有写入次数的寿命的,但与早期的主控芯片相比,目前比较新型的主控芯片全部引入了科学的写入策略,在使用时会尽量平衡存储芯片内每个数据块的写入负载,以使SSD硬盘整体写入寿命达到最大值。例如一款容量为120GB的SSD,通过均衡算法写入SSD容量3 000倍容量的数据,那么写入的数据总量就达到了360TB,即便每天写入100GB的数据,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将这个SSD写报废,所以说对于SSD来说,普通用户完全不必担心SSD的写入寿命问题。

此外,控制器能够标记寿命终结的闪存单元,并使用其他的闪存单元替换以避免区块内的所有闪存单元无法使用。一些厂商宣城他们的SSD可以替换的闪存单元多达30%,在出现故障的闪存单元能够得到替换的情况下,SSD除了出现轻微的性能损失和SMART值有相应的变化外,基本上不会对用户有任何影响。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有缺陷的闪存单元所占比例过大的时候,这时SSD将切换到只读模式,而并不是突然地坏掉。

除了寿命之外,SSD在数据保护方面,由于其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所以对于碰撞、冲击和振动有着非常强的耐受性。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而这对于内部采用高速旋转碟片构造的机械硬盘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机械硬盘和SSD的故障率

机械硬盘范文第6篇

>> 羡慕SSD? 机械硬盘也疯狂 SSD比机械硬盘容易坏? 为SSD硬盘“延寿” SSD也主流 让老本用上SSD硬盘 替代你的机械硬盘吧!3款热销SSD固态硬盘对比体验 SSD硬盘 4K要对齐 SSD硬盘向传统用户领域进军 延长固态硬盘(SSD)的寿命 媲美SSD硬盘 打造高速内存系统 固态硬盘(SSD)基础知识普及 上网本SSD硬盘优化攻略 别人也在羡慕你 羡慕 SSD也能实现分层存储 固态硬盘检测更准确――Intel SSD Toolbox 给笔记本提速SSD固态硬盘推荐 三星15TB固态硬盘SSD 速度至上 如何挑选SSD移动硬盘 跑分党必看如何提高SSD硬盘测试成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第一步:安装后运行程序(在Windows 7或8系统中,如果程序无法运行,可尝试用兼容模式解决)。程序会自动扫描当前电脑连接的硬盘和其他存储设备,并在找到后将其显示在主界面中。在左侧选择要对齐的硬盘,有关该硬盘的详细即会显示在右侧。其中绿色图标表明,该分区已经对齐4KB;黄色图标表明,该分区可以对齐4KB,但尚未对齐;粉红色图标表明,不支持4KB对齐(如图5)。

第二步:勾选黄色图标的硬盘分区,单击下面的“Align Partitions”(对齐分区)按钮。此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初始化进程,待其完成后,单击“Restart Align”(重启对齐)按钮,重启PC。

第三步:电脑重启后,会自动进入DOS模式,对所选择的硬盘分区进行对齐,具体所用的时间要根据硬盘分区的容量及已用空间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来说,已用空间越小,对齐速度越快。笔者一块大约使用了500GB的硬盘,所用的时间大概为两小时。对齐后,电脑会自动重启,此时进入系统运行程序,我们会看到所有硬盘分区的图标都变成绿色了,同时在分区后面还会出现一个SuCCeeded(成功)标志,表明对齐成功。

| Tips |

机械硬盘范文第7篇

万转十年

固态硬盘崛起之前,大家普遍使用的硬盘想要取得更好的效能,无非是提高主轴马达转速。用在企业级的SCSI、SAS介面机种,15000RPM、10000RPM转速规格较为合理,而反观个人电脑却只能守着3.5英寸/7200RPM、2.5英寸7200RPM或5400RPM,这类SATA、PATA介面的产品度日。前者虽然价格昂贵但效能可以好上一截,当年吸引了不少玩家青睐。

大家可能还记得,早年鲜少涉猎企业产品线的西部数据曾于十年前推出3.5英寸SATA介面10000RPM的硬盘Raptor。它不仅是打开企业级、商用市场的试金石,也横跨了热血玩家领域,成为除昂贵的SCSI或SAS相关装置以外,大家比较能够负担得起的梦幻产品。虽然现在已是固态硬盘风行的时代,但这段热血玩家曾经津津乐道的经历,并未成为只能追忆的过去式。如今,针对高端使用者与商业应用市场,西部数据再次推出新版本VelociRaptor,欲与固态硬盘在性价比上较量一番。

不多不少

VelociRaptor作为Raptor的延伸产品,其特点是硬盘本身为2.5英寸,但是搭配了3.5英寸规格的IcePack散热底座设计。因此在一般认定上,还是将它视为标准3.5英寸的产品。当然,底座可以拆开分离,而且硬盘也能正常使用。

最新一代VelociRaptor,其结构设计和之前版本相同,IcePack的设计用意不需要多说,当然就是要降低运转热量,毕竟主轴马达转速为10000RPM,难免会比7200RPM来得热一些。至于实际效果,小编在测试过程中留意了一下,经由HD Tune Pro、CrystalDiskInfo等软件内置的温度显示功能观察变化,长时间运作下来都维持在40度左右,这比搭载3~4张碟片的3.5英寸7200RPM硬盘温度还要低上一些。

此番推出新版本的重点,无疑就是储存容量的提升。最高容量提升到1TB,另外还有500GB与250GB容量可选,而上一代最高只到600GB容量。其中单碟片密度最高的,同样来自最高容量版本。在4KB先进格式设计加持下,1TB机种由3张碟片、6颗磁头构成,换言之单碟容量约为333GB/s,较上一代的200GB碟片增加约66%容量。

性能可靠

为了能够适应工作站之类商业应用对可靠度的高需求,西部数据也将企业端产品使用的技术到运用到VelociRaptor身上。例如个人电脑硬盘缺乏的RAFF(Rotary Acceleration Feed Forward,前馈旋转加速),是针对多硬盘机壳、中大型储存器环境所设计的旋转振动回应修正功能。其作用可以降低多颗硬盘环境下,旋转振动对存取效能造成的干扰问题,例如RAID、NAS之类应用就特别需要注意到这点。

另外还有读写磁头与盘片永不接触技术(NoTouch ramp load technology),这项技术也应用在2.5英寸硬盘之上,硬盘电源关闭时会将磁头悬臂停靠在专用位置上,以避免碟片转速不足、外力等影响而刮伤盘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西部数据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度,其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40万小时,是个人电脑硬盘的一倍之外。

在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中,跑出了读取逼近220MB/s、写入超过180MB/s的成绩,比前代的水准有了明显提升。万转VelociRaptor的这个成绩,看上去优势并不明显,但可别忘了它实际上是2.5英寸机种,基于盘片尺寸较小的因素,先天理论速度会不如3.5英寸机种,因此这样的成绩令人满意。

机械硬盘范文第8篇

提起硬盘的升级,新型的SSD固态硬盘绝对是很多用户梦寐以求的选择。作为“机械硬盘未来的替代者”,SSD固态硬盘无疑已经成为市场的宠儿,受到消费者的热切关注。

品牌如何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SSD固态硬盘品牌众多,当中不乏老牌闪存厂商的身影,例如朗科、金士顿、PQI、威刚等,也有一些半路出家的后起之秀,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识别。首选有实力的厂商品牌。

在固态硬盘诞生初期,国产品牌就已抢先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价格上更加实惠,其中朗科是国内移动存储厂商中第一个推出SSD固态硬盘的企业,并一直是全球闪存应用的技术先驱。朗科推出的S300固态硬盘,采用高性能控制芯片和A级NAND闪存,与一般市售SSD相比,朗科S300在读取速度方面大幅提高40%,写入速度表现更是提升60%,每秒读写速度高达250/180 MB性能超越一般市售的SSD产品。朗科S300内置32MB或者64MB SDRAM缓存,使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大幅提高,特别针对日常使用中频繁出现的小文件存取,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朗科S300固态硬盘优势明显

由于SSD采用闪存芯片,相比起传统硬盘,朗科S300固态硬盘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的存储速度相当快,而且拥有卓越的抗震性能。就算是在高速移动时意外跌落或受到硬物撞击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保证数据的安全。同时朗科S300是一款绿色环保节能的新型存储产品,功耗远远低于普通硬盘,您完全不用担心发热量和噪音的问题。

朗科S300采用2.5英寸标准SSD造型,外观尺寸和普通2.5英寸笔记本硬盘相同,除了可以应用在主流笔记本电脑上,朗科S300还适用于服务器、台式机、游戏机、工业控制等多种设备,采用5V标准输入电压,可作为移动存储。更轻的重量令便携性更佳!

编辑点评:无论是传输速度、安全性还是便携性,朗科S300都足以取代传统硬盘成为高端用户的首选。相信每个聪明的商务人士,都会毫不犹豫地为自己及企业配备专业的朗科S300固态硬盘。

教你宽带路由器如何选

林 晓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无线路由器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然而除了需要一台无线路由器外,还需要有MODEM才能够实现网上冲浪。使用两台设备占地方不用说,而且还浪费能源。这时候集合无线路由和MODEM的宽带路由器就应运而生,并且在市场火爆起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宽带路由器解决多台电脑共享上网的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宽带路由器的品牌众多,在质量、性能上都参差不齐,不少朋友在选购的时候,往往只是看重产品价格,对于宽带路由器的功能、性能并不十分了解。那么怎样才能够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宽带路由器呢?

需求要明确

当你要在购买宽带路由器之前,要明确自身的需求,无论是购买什么产品这一点都是很重要的。市场上宽带路由器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在性能、功能上都各不相同。而且适用的范围也不一样。不同的用户就有不同的需求,如果盲目地去选择,不光是花冤枉钱,还会在使用、维护等方面造成麻烦。在选购之前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是电脑的接入数量、接入类型或环境;二是使用的范围,如数据、VoIP、视频或混合应用等;三是对安全的要求,如地址过滤、VPN等;四是对路由器数据转发速率的要求。

了解宽带路由器硬件

宽带路由器作为一种网间联接设备,它一方面起到连通不同网络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一台好的设备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网络系统资源。宽带路由器的主要硬件是由处理器、内存、闪存、广域网接口和局域网接口组成。我们直接看到的是广域网接口和局域网接口,其中处理器的型号和频率、内存与闪存的大小是决定宽带路由器档次的关键。在选购宽带路由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硬件。处理器、内存、闪存、广域网接口和局域网接口这些都很重要。处理器决定设备的性能和速度,内存和闪存是功能扩展的基础。

功能要细看

机械硬盘范文第9篇

作为三星等NAND FLASH闪存芯片厂商努力开发的、用于取代当前机械存储的这款产品究竟能否让硬盘真的不再脆弱呢?下面就为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SSD是何方神圣

大容量SSD固态硬盘亮相CES 2007

SSD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别:

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SD。它的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模样,例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优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基于DRAM的SSD: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目前应用范围较窄。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可分为SSD硬盘和SSD硬盘阵列两种。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它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由于采用FLASH存储介质,它内部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没有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众所周知,一般硬盘的机械特性严重限制了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而SSD固态硬盘在操作系统中就是一个普通的盘符,用户可以完全把它作为存储介质来使用。

小资料

可能部分读者会联想到之前的“混合硬盘”这个概念,其实它与本文的主角完全不同。混合硬盘主要指硬盘厂商在机械硬盘内部额外增添的大容量闪存芯片以达到快速读取的目的,它始终未能脱离机械部件,这点是它与固态硬盘的最大区别。

SSD的过人之处

第一,数据存取速度快。根据相关媒体测试:在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上,运行大型图像处理软件时能明显感觉到SSD固态硬盘无论是保存还是打开文件时的速度都要快些。当按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时,搭载SSD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时31秒,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第二,经久耐用、防震抗摔。因为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三,SSD固态硬盘工作时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噪音产生。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较小的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SSD固态硬盘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

第四,SSD固态硬盘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至30克,可千万别小看这些重量,在笔记本电脑、卫星定位仪等随身移动产品上,更小的重量有利于便携。此外,重量的减轻也使得笔记本搭载多块SSD固态硬盘成为可能。

如果从最早研发开始计算,SSD固态硬盘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固态硬盘在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用在军用嵌入系统中,或者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实验室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固态存储技术已成为一个民用标准,三星、SanDisk、铼德、pqi和威刚等国际存储大厂分别了自己的相关产品,目前最高设计容量已经达到128GB,而且还有SATA接口的,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领域。

如今,SSD固态硬盘市场已经从存储市场中细分出来,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而且已经在笔记本电脑及大型主机等领域得到应用。商业领域也已经涉及到金融、电信、医疗、电力、航空、邮电等行业。

小资料

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支持一项名为ReadyBoost的技术。这项技术能通过闪存减少常用软件从较慢的机械硬盘中调用的次数,把读取延误减至最低。这项技术可以说就是为SSD准备的。

SSD当前的困境

目前阻碍SSD固态硬盘普及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产品售价,以32GB为例,最便宜的产品价格也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其次,SSD固态硬盘的容量还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主流产品均配备了250GB硬盘,而SSD固态硬盘最高容量仅为128GB。再次,缺乏终端设备的支持也是SSD固态硬盘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小资料

国外著名调查报告曾显示:2004年,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存储厂商中(年收入增长高于31%的公司)中,有30%是SSD固态硬盘的制造商。这预示着SSD固态硬盘时代即将到来。

机械硬盘范文第10篇

机械硬盘是目前最流行的存储媒介,关于它何时消亡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其背后是固态硬盘等其他新式存储介质的兴起,以及垂直磁记录(PWR)技术将很快达到每平方英寸1Tb的物理密度极限。

日前,有消息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降低硬盘盘片上磁点间隙、同时又不让磁点相互影响的新方法。这种“直接自我排列”新技术可以让硬盘存储密度再提升五倍,意味着让现在的硬盘增加了4到5年的“寿命”。

有趣的是,对于我们这些日常使用者来说,你还没来得及了解它,就快要跟它说再见了。所以,让我们看看硬盘有多神奇吧?

漂亮的“一杆进洞”

概括地说,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另外,硬盘中还有一个存储缓冲区,这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的。

硬盘包括存储信息的磁盘及向磁盘上写入和读取信息的磁头。磁头在不工作时静止在着陆区,在有动作命令时移动到高速旋转的磁盘上,快速接近所要求的磁道。

硬盘内部除了磁盘和磁头之外,还有控制信号处理以及磁头工作的大型集成回路(LSI)。如果将位长20纳米的数据,以同心圆状写入磁道宽150纳米、直径2.5英寸的磁盘上,把磁盘的直径放大3000倍,即等同于直径约200米的东京棒球场的大小。因此,这一数据记录过程也就相当于用0.5毫米粗的铅笔在棒球场上画同心圆。

在直径2.5英寸的硬盘里,是在长为52毫米的磁头臂的前端装上磁头,磁头接近磁道时允许的定位偏差为85纳米左右,即相当于把六百多米高的电视塔的顶端晃动幅度控制在约1毫米以内。同理,磁头读取写在磁道上的伺服信息的准确度可以比喻成打高尔夫球,类似于一杆将球准确地打进836公里外的洞里。可见,磁头是在如此高精密技术下读取磁盘上的信息的。

不可思议的“超低空飞行”

磁头在距磁盘数纳米高的上方,以日本新干线列车经过车站月台时的相对速度运行。特别是磁头在读取和写入数据时,磁头将读写要素的部分突出,最前端与磁盘表面的间隙仅1纳米宽。

磁头的滑行长度为0.85毫米,将此长度比喻成70米长的大型客机,相当机在距离机场地面仅0.1毫米以下的高度超低空飞行。

若磁盘上出现1纳米高以上的突起,磁头就会碰撞并脱落。如将磁盘的大小比喻成美国的陆地面积,那么可以允许的突起度应该低于一个乒乓球的高度。为了提高书写性能,磁盘虽然要在玻璃或铝底板上覆盖数层磁性及非磁性薄膜,其表面却是极为平滑的镜面。

将磁头的超低悬浮运行与各种细微物质的大小进行比较可知,磁头的悬浮高度实际比病菌还小。

因此,硬盘必须在极为洁净的环境中组装,并且需要保证超高抗冲击性,即使受到冲击也不会发生磁头和磁盘碰撞并导致磁盘损坏的问题。

谁将影响硬盘存储?

新的存储技术会不断崛起,改变数据存储、访问、使用和删除的方式。一些新技术已经应用到实际中,另外一些将要快速发展,还有一些仍处于科学家的实验室中。这些技术对传统的硬盘存储都将造成影响,或许未来存储将会彻底放弃硬盘,翻开崭新的一页。

服务器融入存储设备 既然大多数存储阵列都建立在工业级标准的服务器技术上,那存储厂商们会更容易在存储阵列中运行虚拟的服务器。

一些小的备份产品厂商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实践了,虽然有基础条件限制,但是它们已经可以在虚拟机上复原崩溃的服务器,从而作为一种廉价的容灾方式。

展望未来,应用程序运行在高端阵列的虚拟机中,不但可以进行灾难恢复还可以使程序运行得更快。以后可以把应用程序移动到数据中,从而避免把所有数据移动到服务器中处理。

服务器融入到云 无论是在服务器上运行,在存储阵列中运行,还是在云中运行,虚拟机始终是虚拟机。

这就形成了一种趋势,在云中的虚拟机中运行更多的应用程序,紧挨着云存储。这就使人们面对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云中写入读出大量数据时的延迟。通过把应用程序和虚拟服务器移动到云中可以解决数据处理的问题。

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的应用程序,尤其是那些用来进行联机处理的应用和需要快速结果的应用。但是对于大数据来说,这个方法再好不过了。

闪存存储 未来的闪存存储重点是“闪存”部分,而不是“存储”部分。

虽然一些存储初创厂商和主要的存储厂商都在发展闪存存储阵列,想把这样的阵列作为主要的存储媒介,但这仅仅是例外,不是常态。全闪存阵列仍然非常昂贵,但是闪存的价格会下降,或许可以作为可选技术之一。

在可预见的未来,闪存存储会被主要应用于两大领域。第一就是个人计算设备,包括平板电脑、超极本等。第二个领域就是一些形式的缓存,在主机中,在阵列中,甚至在云中,借助闪存可以存储访问最频繁的数据,而那些冷数据则被存储到成本较低的存储媒介中。

原子级别存储 一些技术正在被测试,看是否能当作存储媒介。虽然目前来看可能像是科幻电影,但是说不定某天就会成为现实。

举个例子,IBM的研究员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可以用8个原子存储1比特的数据。这是理论上可以应用在这个方面的最少的原子数量。现在的技术,需要100万的原子来存储1比特的数据。

至于这样的技术是否可以应用到商业,IBM没有透漏任何信息。

石英玻璃 日立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可以在石英玻璃上存储数字信息。公司宣称石英玻璃可以忍受住极高或极低的温度以及其它恶劣条件,而不会丢失数据。日立公司推出的模型,目前可以在每平方英寸上存储40MB的数据,理论上这些数据可以保存几百万年。

DNA编码存储 哈佛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的遗传学家们已经发现如何利用DNA存储数据,需要的密度比目前应用于商业或正在开发的技术的密度都要高。

理论上来说,一克单链的标准遗传编码可以用来存储最高达455EB或接近5亿TB的信息。目前这项技术只能用作读取目的,不能用来随机访问。

上一篇:机械键盘范文 下一篇:机械手表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