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1:56:41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今年已经是我在交大的第七个年头了。在三九严寒中,我又一次迎来了毕业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身边的同学大多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许多原本一起努力打算申请出国深造的同学也都放弃了出国的计划,而我,依旧坚持着我最初的梦想,申请出国读博,继续我的科研之路。这份坚持源于我对机械工程的热爱,也源于我对科研的执着。申请出国的过程,是对我科研之路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和展望。在交大七年的生活中,我获得了许多的荣誉,从最初的院长奖,直到近日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这许多荣誉的背后,是科研带给我快乐的享受。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7年前,作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新生,我踏入了交大的校园。入学的第一周,我通过面试转入密西根学院,成为了密西根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密西根学院在大二的时候进行了专业的选择,在电气信息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选项中,我选择了后者。我的选择在当时有很多人难以理解,一个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转过来的学生为什么没有选择本专业?为什么选择机械工程?其实答案很简单。大一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名叫《工程导论课》,授课老师是一名外教,名叫Jason Daida,老师说,医生一次辛勤的努力只能挽救一个生命,而工程师的辛勤工作却能拯救千万人,使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有了工程师的辛劳,才有了高耸入云的大楼,才有了跨越大江大河的坚固大桥,才有了通达世界各地的信息网……工程师所创造的产品已成为我们每日必备的生活用品,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彻底地改变了世界。这番话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现在,谈及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莫过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空中浩劫》。这个节目记录了全球重大的空难事故以及工程师们对这些空难的调查,从中人们吸取教训,不断改善和发展航空工程。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工程师不懈地努力和调查,才有了我们今天最为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是工程师的伟大之处,也正是我选择机械工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于对机械工程的热爱,我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快乐。平时,我总是学院里最早完成课程作业的,因为我把课程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课程学习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也正因如此,我在平时便掌握了课程知识,考试之时,我无需突击,便可轻松地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使得我本科的课程成绩排名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第一。同时,我也获得了许多殊荣,从学院颁发的院长奖和杰出学术成就奖,到学校颁发的交大优秀奖学金,再到上海市颁发的上海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国家颁发的国家奖学金等。在轻松快乐的本科学习生活之余,我积极投身科研活动中。我本科时设计的供血管内微型手术机器人使用的微型电动机获得了密西根学院设计展示金奖。正由于我本科优异的学习和科研表现,我顺利地直升本学院硕士研究生,继续着我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支笔和一张纸的科研

谈到科研,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硕大无比的实验台架和实验室里忙忙碌碌的实验人员。然而,科研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实验固然重要,然而,人们对科研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却更为关键。我的导师Robert G.Parker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科研所需的其实并不太多,一支笔和一张纸足矣。机械工程虽然是工科学科,但是进入了更专业的硕博学习阶段,同样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我所从事的就是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研究。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科研方向,我总会回答他,我的科研就是数学加上物理。Parker教授所做的科研项目大量地应用了数学和物理知识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和振动问题进行推导研究,这正是我所喜爱的科研方向,也正因如此,我在三年前选择了留在学院读硕,在Parker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我的科研工作。

我并不像许多刻苦工作的人那样起早贪黑,相反的,我总是工作日才来到实验室,而且每天总是“朝九晚五”。在同学们眼中,我的学习和科研生活是轻松的。这样轻松的科研生活得益于我一根笔和一张纸的科研。正因为我的科研无需笨重的实验器材,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着我的科研,即使我不在实验室中。

据说英国牛津大学的洗手间里放置着许多的纸张。这些纸张不仅是为了人们使用卫生间所用,同时也让大家在想到一些新的想法时能够写下来,据说有不少科研问题就是在这样的纸上解决的。研一的时候,也曾听其他学院的一位学姐说过,她曾经被+错误的推导结果困扰了很久,却在一次梦中推导出了正确的结果。梦中推导结果虽然有些夸张,但我却真曾躺在床上想通了一个困扰了我一周的科研问题。思考是科研最为关键的步骤,而思考随时随地皆可,正因有了思考,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科研也因而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得以享受科研的快乐。只要我们身边有一支笔和一张纸,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笔,写下我们思考的问题,推导出我们思考的结论,解决我们所遇到的科研问题。

正是在我一支笔和一张纸的科研中,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第一作者,我在SCI级别的期刊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发表了针对对称离心摆减振器系统的模态特性和稳定性研究的论文。另有两篇作为第一作者的针对离心摆减振器系统的研究论文也已分别提交到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和另一SCI级别期刊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这些论文成果都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我也曾在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国际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该会议的论文进行了口头报告并获得国际同行的好评,而我的另外两篇会议论文也已提交另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目前,我仍对离心摆减振器系统进行研究,另有两篇论文正在写作中并将提交到其他SCI级别的期刊。

获益匪浅的美国之行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__年__学院共有毕业班学生168人,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专业26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56人,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专业44人,汽车服务工程42人,按照培养方案的安排,将参加本次毕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专业因要涉及卓越计划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前期工作需要延迟,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人员略

(一) 选题阶段(14/15学年第一学期,9月29日-11月10日)

1、确定具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教师,结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科研课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从科研、教师自拟、学生自选等选题途径,进行申报拟指导设计(论文)选题。

2、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教师的选题进行初审,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选题严格按照《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审核,保证选题的性质、难度和分量,确保选题达到本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要求,防止选题雷同。

3、学院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组成审核小组,负责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

4、经学院教研室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课题,并于10月30日前向学生公布。

5、11月10日前完成师生双向选题。

(二)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11日-11月20日)

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专业的基本要求制定任务书,任务书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和量的要求。任务书请各指导老师于11月5日前上传至系统,11月10日前各教研室主任完成审核。

(三)文献综述撰写和外文翻译(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21日-12月18日)

学生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文献查阅,进行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综合性叙述与纵横向评价的文章,要求字数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含外文文献),并把其中相关的外文作翻译。

(四)开题报告(14/15学年第一学期,__年12月19日~__年3月12日)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任务书和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组织开题报告会,小组成员由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人数为4-5人,组长由学生所在教研室主任担任。开题报告会要求学生利用5-8分钟左右时间精要汇报,回答审核小组成员的提问。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作进一步修改。__年3月12日前将最终稿上传至系统。

(五)中期检查(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3月13日-3月31日)

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在中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内容: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等),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教务处。

(六)实验与研究,撰写论文(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12月-__年4月底)

学生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开发、调查研究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 __年4月30日前完成正文撰写。

三.毕业(设计)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5月-6月)

1、成立__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2、由指导教师和本教研室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指导论文资格的教师分别评阅并填写评阅书,评阅人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的意见。5月9日前学生根据评阅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完善。5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验收和评阅工作,5月14日前教务处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样送校外评审工作,并对所有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3、组织学生答辩(答辩时间初步定于5

月16日、5月17日)、成绩汇总。 4、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得分情况汇总得到综合成绩,合分栏应注明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总成绩处应由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并加盖学院的公章,以百分制汇总,五级分制上报,成绩汇总表于__年5月27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5、各专业把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及总结报告按规定时间汇总到学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析总结,做好论文质量分析及数据统计工作。总结报告于__年6月19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6、学生第一次答辩不及格者,不准参加再次答辩,可先申请延长学业,并于下学期开学第二、三周参加补答辩。

四.优秀论文推荐、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整理及归档(__年6月21日前)

答辩工作结束后,以专业为单位推荐优秀设计(论文)(篇数为不超过专业人数的3%),要求格式规范,填写《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__年5月30日之前将推荐表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纸质材料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按要求规范,整理、汇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由学院教学科档案保管留存。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单元。课程体系实质上是课程的组织逻辑,它对实现学校办学定位,形成学科特色和就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知识需求,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为一体。二是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管理与工程并重,强化工程素质的提升和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加强真实项目情景模拟和职业岗位职责训练的实践环节。三是根据学校办学服务定位,坚持“应用型理论教学,工程技术型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办出专业特色。四是通过重体系、活模块,围绕完整的工作项目流程组织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构方式。五是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多阶段、多层次、多途径、全过程地了解职业岗位职责和企业生产运营流程,重视工业工程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该课程体系从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出发,探索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模拟企业运营环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并根据工作项目过程进行课程知识的集成和课程的拓朴结构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将工业工程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渗透到相关课程中,从而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强化工程素质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体验式教育课程和教育形式。该课程体系具有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工业工程专业体验式课程体系由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创新体系组成。

1.课堂教学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初步的工程能力和科技信息能力,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三个平台组成,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为了适应企业需求,在考虑区域因素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认真研究工业工程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领域及其所涉及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机械加工行业为背景,以知识能力组织为逻辑的体验式课堂教学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是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两个模块组成,分为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技术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创新创业基础四个部分。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组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组包括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材料导论。人文社科基础课程组包括英语、大学语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科学史、体育。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组包括创造学、创业基础。

(2)学科教育平台是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工程素养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具有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的工程素质,掌握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科教育平台由学科教育必修和学科教育选修两个模块组成,由机械工程学科、管理科学工程学科和工业工程学科三个学科组成。机械工程学科课程组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制图、材料与成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管理科学工程课程组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工程统计学、工程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工业工程学科课程组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专业概论、标准化工程。

(3)专业教育平台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能力的实现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运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解决产品的设计、工艺问题和具备从事系统的分析、规划、改造、设计、研究、评价和创新等工作的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教育必修和专业教育选修两个模块,由系统规划和改善能力、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系统研究与创新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组成。系统规划和改善能力课程组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成本控制、精益生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课程组包括安全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系统工程导论、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系统研究与创新能力课程组包括新产品开发创新理论、可持续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

2.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创新体系训练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职业能力,强调企业运营流程、岗位意识和职业能力等职业工作完整性的训练。实践创新体系包括基础训练、学科专业实践、毕业综合实践三个平台和第二课堂一个模块,共计42周。为了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适应不同企业的环境要求,在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工程师,构建了基于体验平台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创新体系。

(1)基础训练平台训练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强调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基础训练平台由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思政课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毕业教育环节组成。

(2)学科专业实践平台训练学生的职业意识、工程素养和职业能力,强调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体验。通过现代企业认知和企业运营流程实践,分阶段、分层次完成单项角色、各项角色和综合职业角色的体验训练。学科专业实践平台由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设计规划与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环节组成。

(3)毕业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职业工作的完整性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综合实践平台由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组成。

(4)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从事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该模块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复合能力和个性特征的训练,通过完整的项目开发体验和企业工作流程体验来完成。第二课堂模块包括参加学术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听学术报告和讲座,企业的顶岗实习,课外兴趣项目小组,计算机辅助软件模拟仿真训练。形成的科技成果:如、各种专利、产品开发;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文化艺术体育竞赛;演讲、辩论以及艺术节重大文艺演出;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等。四、结束语随着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满足企业需求。本文根据天津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从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制订了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企业人员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使新的课程体系能体现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即包含人才的系统优化,更重视工业工程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更适合现代企业对IE人才的需求。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

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

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 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

五、结论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能力;课程体系;机械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47-03

机械工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大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对于提高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面临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员工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原来的单一专业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转变,要求毕业生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有工程实践的实际技能,还要具备利用各种技术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开发能力。这种需求与培养之间的落差,导致我国就业市场的矛盾日益明显和突出。一方面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造成了找工作难,找理想的工作更难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时,学校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缺失;工科教育和生产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等。

齐鲁工业大学在2011年成为山东省应用型名校工程第一批建设单位,明确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形成较为突出的人才培养优势特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制订了有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证。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社会实践等几个板块。总体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素质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语交流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规范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掌握多种专业技能;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内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学科交叉”的基本原则,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强化专业基础与应用,同时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全面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引进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工艺。

按照上述指导原则,我们构建形成了“三类别、多模块” 的课程体系。“三类别”即三类课程,包括素质能力必修课、专业出口核心课和兴趣特长选修课。“素质能力必修课”包含了通识教育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出口核心课”包含见习式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其他与就业关联度高、针对性强的课程;“兴趣特长选修课”包含了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谓“多模块”,就是指紧密围绕学生就业出口的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职业出口课程,培养学生就业、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通过“增”、“减”、“删”、“并”、“借”等措施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内容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装备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渗透工程问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层次图

(一)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大学期间所学理论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创新课程和职业出口课程,分别建设成为核心课程群、创新课程群和职业出口课程群。

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等,以培养机械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为主。该类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讲授机械与机器的组成原理、运动分析方法、力学分析方法等,让学生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

建设两大创新课程群,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典型机械结构创新件设计、制造和检测”的创新课程群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精度设计、机械课程设计、创新设计与制作等,以典型机械结构为例,让学生完成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加工制造、检测和装配。“机电一体化”创新课程群,主要包括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等。创新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项目式、头脑风暴式,重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组建的项目小组为创新团队,开设机械工程创新实践综合训练课,进行典型轻工机械结构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全过程的实践训练。由此,学生把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真实具体的生产过程,不仅可以把零散知识点形成有机整体,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职业出口课程群以培养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主。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职业出口课程群主要包括机械系统设计、机械现代设计导论、机电传动控制、现代制造技术、模具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等;轻工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职业出口课程群主要包括轻工产品生产工艺与装备概论、轻工装备现代设计概论、机电鞫控制、过程装备、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等。职业出口课程提倡校企合作教学,提倡小班上课和小班讨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讲座式、探究式、企业项目案例式、技术难题招标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水平,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理实验和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创新设计、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电工和电子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军事训练等。安排实践教学体系时,要注意合理调整理论课学时和开课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企业现场的实践教学,把第四学年上学期生产实践由3周增加到6周,并调整到学期期末进行,这样就便于和第四学年下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与工程实际有关的毕业设计,通过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针对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又强化开发创新,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在系列课程或课程群起点上,建立具有一定柔性、实验与实习一体性的实训环节,进一步优化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机械类实验教学中心。为了改善和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计划,学院投入500多万元购买了新的实验设备。按照国家“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整合原来分散建设和管理的实验教学资源,建立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后,学生通过预约,可以随时到开放实验室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机电产品创新与综合实验课”等系列课程,向学生传授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对近机械类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将“机电产品设计创新大赛”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评选产生创新实验课的优秀作品,每年举办,每年评选,形成长效机制。通过竞赛活动,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内容,按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模块化、分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机械认知实践、工程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机械基础实验、产品制造基础工程训练、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等。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强化能力培养。根据现代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市场,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实践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校内科技实验站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大增加学生实践课的比重,促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结合科研课题、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和生产实践的需求,积极开发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使毕业生能够提前与生产实际“对接”,更好地适应将来岗位需要。

三、课程体系建设成效

自2011年应用型名校建设工程开展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对课程体系的删减和优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类课程群,初步构建了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现已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专业形成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的三级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多层次实验教学;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开放式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设的典型机械零件综合实验,通过让学生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实训,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真实具体的生产过程,以生产实际为导向,使零散孤立的知识点形成有机整体,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达到企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应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要求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既兼顾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理论知识,又重视学生的工程基本技能、工程思维和素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崇海,史岩彬,张鹏,肖光春,方斌.机械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初步实践[J].临沂大学学报,2014(6):21-23.

[2] 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7.

[3] 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12.

[4] 朱里.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本科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方案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2-53.

[5] 祝洲杰,竺志超,谢剑云.从企业用人模式谈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浙江理工大W学报,2012(3):427-430.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48-01

西南科技大学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1年作为试点单位,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批准。西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借助绵阳科技城、董事单位的优秀资源,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理论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采用“3+1”培养模式,制订本培养方案。

“3+1”培养模式,是指对本科学生而言,前三学年在校内学习,学完本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并完成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等除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最后“1”学年根据学生志趣或学习的特长,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实施校内强化与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多模式培养。

“机械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三个要求:一是知识要求,要求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素质科学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接受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二是能力要求,要求具有能适应进一步深造及终身学习需要的较强自学能力,解决制造业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等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是素质要求,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竞争与合作。

由此,我们必须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培养等方面改革创新,并在图书信息、校园文化、过程管理等方面加以辅助,才能真正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的最终目的。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的制定应总结吸收前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西南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增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

培养方案突出机械专业导论、制造科学与工程专题课程群、工程应用类课程、工程训练、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以前理论先行的惯例,让实验先行或同步,在理论教学的方法上更加加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三个学生安排一个校内导师,建立个人培养档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从入试点班开始一直到本科毕业全程跟踪,企业实习阶段安排一个企业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通过自主选课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擅选择专项,确定自己在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与专业、职业和就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均纳入成绩考核计算体系;部分保研生可提前修读硕士阶段课程。

2 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运行模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在企业学习所得学分不少于36学分,累计40周。制订三门校企教师联合授课的主题特色课程6学分,顶岗实习16周(获得8学分),在企业制订的选修模块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设置六个工程项目实践模块(设计、制造、控制、材料、过控、工业),每个模块6学分,第七学期进行,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逐步构建由“课堂实验—专业实验课—核心的课程设计(校内或企业都包含)—机械金工专业实训(校内或企业)—专业认识实习(企业内)—机械工程生产实习(企业内)—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校内或企业)”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上,我们采用开放型的运行模式,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将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并形成局部的企业化运行模式,使学生能够以特定的企业角色在参与企业生产运营中,基于工程项目而学习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学院选派2~4名青年教师在第7、8学期带队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教师在企业带领学生全程服从企业的作息时间,参与企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第一线,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意识,早日成为“双师”型优秀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管理,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根据教学大纲,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学习阶段执行具体计划,拟订日程表,提前印发给学生,报教学办备案;企业学习阶段结束前,应与企业导师一起认真做好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并将全面考核的学习成绩提交教学办。学院给予带队教师全年满工作量的待遇。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公派出国、教改项目申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设置专项奖励,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一起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从而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

4 加强企业学习过程的管理

在企业培养过程中,指派带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以企业培养环节各部门的主管监督为主,教师的监督为辅。要求学生针对所学每天写工作日志,记录当天的生产实践概况,特别是学习了新的工艺内容,遇到的工程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等;要求学生每周写出一份报告,对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与思考,分别提交给企业部门主管与校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对于重大问题提出参与讨论。

要妥善处理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与学生找工作、报考研究生之间的矛盾,在企业培养中,在保证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时间安排,如有松有紧,有条不紊地规划和落实企业培养环节的内容,达到企业培养的目标。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因素加以思考,加以探索和改革,而且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色优势以及参与企业的大力配合,和学校多方面的政策、经费的支持,才能达到培养实施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卓越人才 实验班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4-03

一、“卓越计划”与卓越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国家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启动后,全国高校纷纷响应,目前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分批次加入到“卓越计划”中。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与特色,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清华大学确立了建设“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济大学开展了“卓越生源行动计划”、“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和“卓越实践行动计划”等卓越系列计划。天津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为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0年,学校提出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组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

二、卓越人才实验班

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和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9月实施了《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组建了“机械电子工程实验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班”、“工商管理实验班”四个卓越人才实验班。

学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实验班学生的统筹管理工作,各相关学院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各相关学院制定导师制方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进程规划,并对学生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指导。

实验班采取2+2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培养,进入三年级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学生选拨由最初的新生报道后申请报名、经初试和面试合格后录取拓展为在部分省份采用高考直招方式按大类录取一定比例选拔与新生入校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为激励学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验班实行滚动机制,根据平均学分绩点对学生进行预警、分流与增补。

为加强建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学校给予了政策上的多方面支持。学校集中优秀师资,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组建优秀的基础教学团队和专业导师团队、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因材施教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一套计划,学生依据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内容逐步完成学业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要求,确定“卓越”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构合理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卓越人才实验班追求卓越的基础。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学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校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三开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分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别在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习专业领域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不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卓越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

实验班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方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表一的对比可以发现,非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实验班无论是在知识学习的范围上还是在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其目标都区别于非实验班的学生,更强调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2.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9个方面的知识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独立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②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设计机电系统、部件的能力。③具有对机械及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具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的初步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⑥较好地掌握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⑦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⑧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⑨知识面宽广,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 ①基础课程围绕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开设,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旨在夯实学生基础,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部分课程是专门为实验班学生开设的,其他专业不开设,例如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导论》是实验班两个方向学生的必修课,这在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的。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数量较多,是为了给学生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条件。《工程伦理学》是实验班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选修课,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③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每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各种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理论课相得益彰,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1.基础教学团队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为卓越人才实验班优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授课,并组建了《高等数学》 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的教学团队,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两个教学团队为实验班专门开设了《数学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和《英语口语》等通识选修课,并引导实验班学生优先选择专设的这些课程。在日常授课时,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实验班学生在优秀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还积极参加全国或天津市的数学、英语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专业导师团队

为了加强实验班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基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求各相关学院组建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6-8名成员组成,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其主要职责有:指导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申报各类创新性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有研究潜质并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三)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建设

为推动实验班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各相关学院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重点、逐步地展开对专业核心课和双语课的建设。

目前已有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自动控制原理、电路(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技术原理、管理学等几十门核心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等多门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双语课程。

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精髓与重点,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相关学院发动优秀教师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选用权威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双语课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选用国外高质量原版教材开展教学。这对实验班学生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实验班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利于让学生养成翻阅外文文献资料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主要实施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梳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研究。总之,根据学校的定位与专业的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逐步地完善政策制度,将有利于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建设,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2]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5]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

[6]李合琴,陈小丽.卓越计划与创新型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际化;大工程;机械;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02-02

一、引言

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发展道路,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并且支撑起产业发展的工程实践人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也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面对大工程、大项目,亦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流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综合型领军人才。[1] 基于以上迫切需要,笔者提出了“面向工业界、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大工程”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新理念,并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二、改革措施

(一)面向工业界,增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结合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推进卓越工程师实践条件建设。2010、2011年,我院联合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获得批准。这些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均采用比较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可为一定数量的学生提供演练所需的新技术、新装备以及相关指导。

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重构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新生入校后,增设引导性工程素质课程,如现代机械工程导论等;结合企业生产、师资等实际情况,以工程问题讨论、工程案例分析和工程项目实施等方式组织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实践内容。

3.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在大学一年级增设人际传播与沟通、企业管理等人文素质课程。强调毕业生要具有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关系。

4.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一支工程实战能力强、学术造诣深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企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少,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并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校方教师教学技艺高,知识系统性强,但工程实践经验积累相对较少,可采用专题研讨或进行相关培训等方式,来加强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相互交流学习。[2]

5.发挥校企双方导师作用,有目的、有规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工程训练。从二年级起,学院为每个卓工班学生配备校内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原则上由科研业务饱满的教授担任,主要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资料,让其参与项目研究,拓展学生视野。校外导师主要由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选拔,要求具有高级职称,如企业技术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人员。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协助校内导师,进行卓工班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及设计环节指导工作。

(二)面向市场竞争,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以“基础创新―机构创新―机械创新―产品创新”为主线,将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创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现代加工方法、机电液控制等课程的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结合企业实际产品或设备进行指导。[3]

2.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验基地建设

(1)加速教学实验基地实验内容的调整和更新。在传统的机械结构、传动等相关实验中增加创新内容。

(2)依托中南大学工业训练中心,创立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将先进制造技术、电子通信、系统控制等几方面内容相融合,开展创新设计、工程制造、和创业实践等多种训练,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代科学思想与高新技术。

(3)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打造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室。高校和企业以共同的实验研究条件需求为基础,以技术转化的项目合作、产品研发的科研型合作、面向人才培训的教学型合作等多种模式共建创新实验室,校企双方实现资金、设备、场地、实验人员等实验条件的共享,卓工班学生可利用这些实验室进行具有实战意义的创新实践活动。

(三)面向国际世界,加快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1.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卓工班双语教学,构建一个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学”为主线的双语教学系列课程体系。卓工班学生大学四年一直在双语教学环境下学习,持续阅读相关英文教材、论文资料,为其毕业后就业,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4]

2.推进国际短期实训项目

为了增进卓工班学生的国际流动性,增加学生海外学习机会,学院规划和企业合作,开设短期国际实训项目,如我院依托三一集团和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国立高等工程师学校联合推出的“中法交换生实习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组织卓工班学生参与企业共同组织的国际学术活动,使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更重要的是及时掌握国际先进制造领域发展的新动态,培养自己的国际大局观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

4.加强双语师资培养

贯彻实施学校提出的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使双语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业务素质逐年提高,并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建立和健全师资队伍的激励、约束、竞争机制。

5.参与企业国际大项目

通过组织学生到海外企业实习、开展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给学生更多参与国际工程实际项目的机会。

(四)面向大工程,鼓励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组织管理及人际交流能力培养

(1)开设相应课程,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通过开设人际传播与沟通、企业管理等人文素质课程,使卓工班学生系统地学习组织管理及人际交流的理论知识,并传授给他们相关的技能、技巧;通过企业设备、生产及管理实习,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2)开展专题培训。面向卓工班学生,通过班会、团会、专题讨论、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上进心,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流,树立领导意识,从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分专题进行培训。

(3)多给学生创造锻炼机会,通过实践加强人际交流,提高领导能力。在管理上,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教学上,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培养领导能力;在课外时间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艺科技活动。

2.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1)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如在卓工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学生自由分组,在指定范围内自选与企业产品相关的题目进行团队创新设计,要求设计出主要结构并绘制工程图,完成设计报告并进行小组答辩,个人最终评分将综合考虑学生个人作业和组评成绩。

(2)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组建大学生团队为形式,鼓励并指导社团成员为实现某个企业项目目标或完成某个任务形成跨专业、跨职能、跨社团的任务小组,在推动社团建设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企业“团队学习法”,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依托共建的山河智能、三一重工、江麓机电三个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采用多环节培养的团队学习法,让学生全程介入企业实际大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工程生产―后期运营―全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卓工班本科生在指导教师、技术人员、实验人员、操作工人、研究生指导下,与各岗位不同角色成员进行集体研习、团队进步,从而强化实践和创新素质熏陶,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语

本次改革基于我校机械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利用本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借鉴国内外高校和同行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把握当前先进制造领域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面向工业界、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大工程,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满乾,尹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4-15.

[2] 云忠,汤晓燕.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双师型”实验队伍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8-229.

[3] 郭海波,何竞飞.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62-64.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ADAMS;虚拟样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89-02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解决TQCSE难题,即以快速交货T(Time)、高质量Q(Quality)、低成本C(Cost)、优质服务S(Service)和保护环境E(Environment)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虚拟样机技术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现代设计方法,是以虚拟样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在计算机模拟物理样机的运行。近年来,虚拟样机技术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机械专业方向研究生以上层次人才的必修课程。用户可以利用ADAMS软件或使用其他三维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后,导入ADAMS软件,通过添加各种约束、驱动或接触力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物理样机的运行。通过ADAM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生成各种曲线、动画等,进而了解设计的复杂机械运动性能,为物理样机的试制提供理论依据。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开展ADAMS的教学工作,采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机械原理中各种机构进行三维运动仿真后验证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观察主要机构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加速度等数据变化情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中的相关机构运动原理,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能运用ADAMS软件对其所设计的各种机构进行验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面向产业需求,开设专业导论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桂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控制工程学院重点发展的优势和核心专业。每年大学新生入学时,都需要进行专业导论课程教育。为了将一些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传授给新生,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讲授专业导论的相关内容时,会将历年学生所做的优秀仿真作品进行动画演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虚拟样机技术的理解,相关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参观桂林市内在虚拟仿真技术使用较多、较为成功的行业领头企业,如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桂林橡胶机械厂等大型企业。企业工程师会结合行业特点,将一些典型案例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现场演示,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虚拟样机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学习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贯穿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我校机械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利用ADAMS软件三维建模技术、形象的动画展示功能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将机械原理课程中一些常用机构,如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进行动态仿真,弥补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现代设计方法高效、快捷的特点,并从中感受到ADAMS软件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魅力。以凸轮设计为例,教师讲授凸轮廓线的传统设计方法通常是图解法和解析法。传统的图解法作图过程烦琐、精度不高;解析法虽能获得很高精度,但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及编制计算程序。显然,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难以实际操作的缺点,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通过ADAMS,则可以直接模拟凸轮的实际运动状态,设计简单、直观,还可以使凸轮运动起来。通过ADAMS的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测量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给定运动规律的拟合程度,图1是采用直接法设计凸轮的全过程。现代设计方法的引入,可让学生体会到先进设计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ADAMS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为加深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直观、可以动手操作的平台。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的机器运行,观测各构件的相互运动及受力情况,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后进行仿真试验,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直到获得较为满意的优化设计方案以后再投入人力和物力制造物理样机,从而大幅降低新产品的开发费用,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及缩短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ADAMS的积极性,如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学院组织的ADAMS大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中,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计算机上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机构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规律、加速度变化规律及受力分析等做一个前期试验,并在虚拟试验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后再加工出物理样机进行相应的实验。利用ADAM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中,与计算机仿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验数据、理论数值和仿真结果之间的差距,改进虚拟样机模型或调整实验方案,并对一些优秀作品给予物质奖励。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常用机械机构的构造和运动原理的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熟练使用ADAMS仿真软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结束大学学习生涯的最后在校学习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力学和数学等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于设计过程中,经过毕I设计的磨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的培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走上新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ADAMS软件的能力,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选题实际情况,教师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增加ADAMS虚拟仿真分析技术,提升毕业论文的档次。

W生在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的初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已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原理构思进行初步设计后,利用相关软件建立一个粗略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方案进行动态仿真,将机构的运动轨迹、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或机构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力矩)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通过对仿真结果和理论值的比较,找出问题的症结,对模型或理论分析进行修正,并再次进行仿真。之后,在仿真的基础上,对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最终方案,最后采用三维CAD软件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导出二维图纸。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仿真、分析的过程,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机械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学生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毕业设计,其设计能力和毕业设计质量可以有较大提高,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六、结束语

虚拟样机技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不断地体现了优越性。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育、创新大赛、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可将ADAMS仿真技术融入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熟练使用ADAMS软件解决一些具体工程实际问题。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使用ADAMS模拟机械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卫东.Adams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5,22(增刊1):439-444.

[2]刘晓敏,赵云伟.ADAMS软件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5,(16):165-167.

Application of ADAMS in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SHEN Zhong-hua1,2,CHEN Jing1,2

(1.Metallu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al Center,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Guin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variation of current market,manufacture of quality products,as soon as possible,has become the goal of every enterprise. Because of this background,ADAMS has been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xploitation of new mechanical products.In basic education,curriculum design,graduation design and a seri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with using ADMAS,students can broad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ed use of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engineering analysis,but also the student application ability of modern design method and core-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can be improved.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61-03

Thinking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 for Trai-

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

neering//FAN Xiangfang, QIU Changjun, LI Biwen, CHEN Yong,

WU Wei, ZHOU Juan

Abstract The patter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will make full use of both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in the joint training. At the scene of production,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put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ability. Since 2006,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of USC cooperated closely with loc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gradual exploring the rules for teaching during joint training process. Through several years cooperation of USC and enterprises, we had made some certain achievem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体,大学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南华大学自组建以来,一直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坚持走“核特色、医品牌、以工为主、工医结合”的道路,并不断探索和实行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2年2月,南华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机械大类其他几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适时修订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从最初的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参观实习这种较为单一的教育模式过渡到校企不断深入合作,除认识实习外,在多个教学环节开展多渠道的合作人才培养。如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强化“双师”教学指导,同时开设企业专家课程,针对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开展产学研活动等。优选与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大中型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南岳电控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适应本专业特点及行业发展需求

专业特点需要 为适应人才培养宽知识面的时代需要,扩大本科生的专业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原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该专业是材料科学、成型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专业通用性强、适应性好、择业面宽,能更好地满足日益高、精、尖的社会大生产的需求,材控专业毕业生属于热销人才。但由于合并后,专业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时间需要掌握的知识信息量大,给大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提出了的新挑战。近年来,很多高校就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据调查,各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虽各具特色,但大多还是体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1]。

行业发展需求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工艺设备上,差距都十分明显。随着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材料及材料加工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掌握必要的材料科学知识,具备正确选择材料和加工方法、合理安排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行业发展,形势逼人,需要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让他们具有材料成型与控制过程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对材料成型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在该领域去赶超发达国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强,跟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顺应时展需求,培养出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培养目标 南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适应基地各生产岗位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外语表达和沟通协作能力好、综合素质高、职业综合技能水平过硬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南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材料成型方向和焊接方向。

材料成型方向:以现代企业要求为根本,以金属塑性成型为主线,以模具技术为重点,以熟悉先进成型制造方法为特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热加工工艺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液态成型技术、冲压成型技术、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等。

焊接方向:以现代企业要求为根本,以金属连接成型为主线,以焊接技术为重点,以熟悉典型核电机械设备焊接成型方法为特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热加工工艺基础、熔焊原理、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结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核电设备焊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等。

实施方案 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突出特色、强化基础、注重创新、提高能力、优化素质”为指导思想,按照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化与养成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以人为本、产学结合的模式。培养过程强化“案例教学”和“双师教学”。

1)案例教学。当今社会,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传统四年制教学体系框架已不能充分满足各方面知识结构需求。因此,当今的大学教育除了加强基础理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外,对于工科大学生还应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及创新意识培养,以加强他们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在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之间架设桥梁,针对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入一些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设综合性实验。如材料成型方向的课堂教学引入基地产品――油泵壳体砂铸模具设计、汽车单体泵的成型加工等作为实例。焊接方向的课堂教学结合自编出版的核类特色教材――《核电设备焊接技术》,引入核电行业典型焊接结构进行讲解。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机构创意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灵活运用机构组合、机构演化与变异,创造性地设计、拼接机构;在机构创新设计平台上,利用提供的构件、运动副进行机构创新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机构的演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设计的能力。

此外,结合基地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一些专业问题汇编成册。去不同的企业都有相对应的实习教学指导书,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指导教师现场答疑解惑;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优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性较强的典型成型工艺设计、成型模具设计项目;还有一部分课题,结合学校拥有的大功率激光器、数控加工中心、真空熔炼炉、摩擦磨损机、疲劳试验机等设备,基地拥有的多种先进的热加工生产设备条件,开展学科前沿带有探索性的试验研究。

2)双师教学。学校不仅与本地企业积极沟通,也联合其他工科院校共同参与建设基地。目前,南华大学联合湖南工学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了由学校专职教师与基地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双师团队”。从培养方案的确定开始,便开始“学校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在校学习四年的各教学阶段都有“基地导师”参加,即学生受到的实践教学不断线:入学后的专业教育有“基地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进行;认识实习由基地教师现场进行全面教学;专业基础课,根据不同的课程,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基地生产现场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部分进行实验验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业课教学时,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在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专业生产实习结合基地的不同工作岗位,通过轮岗达到多种知识、多个岗位的学习,最后形成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教学效果及思考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教学考核指导意见》及《南华大学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管理办法》进行,学校分学期开展学生对教师网上评教、教师互评,学校将网上评教纳入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各教学院进行考核。据统计,在历年的考评中,课堂教学能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往往得到高分评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生产实际的课题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也因参与企业课题,缩短了融入企业实际工作的时间,部分学生毕业后较快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几点思考

1)企业对参与联合培养的认识不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联合培养人才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南岳电控每年接受来自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等高校多个专业的学生实习,为湖南省的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多年的实习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实习管理经验,建立了较为完整、较为系统的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了较科学的实习管理机制及实习模式。公司每年都会招聘一批来自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但也有一些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动力不足,合作意识淡漠,担心增加企业风险,怕出安全事故、增加管理成本,害怕技术等,未能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2-3]。

2)高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提高。高校教学模式往往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感到茫然,个别学生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认识不足,怕苦怕累。说到铸造,想到的是整天生活在尘土飞扬的车间里的翻砂工;说到锻压,想到的是长年拿着大锤的打铁

匠;说到焊接,想到的是时刻戴着面罩、拿着焊枪的电焊工。

针对这一点,高校尚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这几年,南华大学开设了专业导论课,让学生尽早了解现代企业,了解本专业的重要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所提高。

3)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校企合作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建立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4]。不仅仅是针对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对接,所有高校都应与本地的企业加强合作,最终形成多校资源共享、校企共建、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侧重、专有所长,以满足行业特征招聘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常云龙,李润霞.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8):94-95.

[2]王芳,倪勇.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1-125.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4]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J].江苏高教,

2011(1):110-111.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教研教改项目“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2013XJG10)。

上一篇:医疗设备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