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安排范文

时间:2023-03-22 14:28:05

就业工作安排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1篇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三)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覆盖到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城乡妇女、返乡创业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拓宽小额担保贷款渠道,适当降低反担保门槛,推进我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2篇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三)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覆盖到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城乡妇女、返乡创业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拓宽小额担保贷款渠道,适当降低反担保门槛,推进我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3篇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协调。要进一步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逐步创造和改善公平就业环境。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实行就业统计和通报制度,开展就业和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督查,有效推动各项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劳动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县促进就业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及时交流情况,有效解决问题。各乡镇、部门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劳务经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各有关部门在确定建设工程项目时,要积极协调,努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员占工程从业人员80%以上。

二)努力扩大就业,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改革发展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总量,拓宽就业领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宽就业门路。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完善和落实城乡劳务输出政策和制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城乡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三)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关部门要从市场准入、企业设立、投融资等方面加大对创业主体支持力度,鼓励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创业。要完善劳动者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落实好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开展全民创业和回乡创业活动。

四)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五)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对各乡镇、部门单位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一)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创办企业的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扶持期限不超过3年。

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

1.持《登记证》城镇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退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

2.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新增岗位招用持《登记证》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贷款,贷款额度由企业、担保机构、承办金融机构商定。

3.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借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

4.经办银行可将小额担保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其中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财政负担。

5.鼓励经办金融机构在贷款担保基金银行存款余额的5倍范围内,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

6.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安排,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基金的持续补充机制。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

7.各级团组织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实施工作。

三)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1.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

3.鉴于我县下岗失业人员中断缴纳社会保险费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为扩大社会保险缴费人数,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有限情况下,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4.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四)进一步增加就业资金投入

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等补贴,以及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公共就业服务等。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市委发[]42号)要求,制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城乡统筹就业资金安排和任务分解,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10%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费。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综合分析,进一步细化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免费服务提供资金保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经费,统一列入“金保工程”对微利项目的小额但保贷款贴息,由承办银行按季送担保机构核对,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部门按规定据实贴息。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活动

一)用政策扶持创业。鼓励支持城镇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军人、城镇残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高(职)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社会群体充分利用创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从开拓市场、健全服务入手,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以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技术创新型、服务商贸型等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引导支持广大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创办企业、经济实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开展青年创业、妇女创业与残疾人创业活动。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园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

二)强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要采取各种方式,根据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和谐创业的社会环境。

三)积极参与“创业”主题活动。组织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回乡创业带头人和创业明星”评选、全民创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全民创业。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建立一个集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服务和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财政、发改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配合,年年底前完成立项,年投入建设。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对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三)建立健全面各全体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各级团组织要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

1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初高中和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未就业已参加失业登记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

2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根据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建立健全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的积极性。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动作模式,将补贴资金与项目动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4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12介月的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与各类企业签订协议,对青壮年劳动者有组织地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使初中后、高中后学生参加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层次,把建立妇女、农民工和保安、保绿、保洁、保姆等人员培训基地和劳务就业基地结合起来,抓好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元旦、春节期间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和利用学校教育、职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开展人才咨询、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人才测评等各种人才资源开发服务。

五)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省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零就业家庭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

六)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招聘和专项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岗位等问题。落实好各项政策,畅通大学生面向企业、面各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流动就业的渠道。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高(职)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制定就业援助专项活动计划,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等多种途径,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二)加强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通过多种形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将旅游景区、城市公共场所等卫生间保洁人员和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交通协管员、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农村家庭成员中在劳动年龄内、有转移就业愿望但无人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有一人实现就业。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促进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做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规范失业保险业务流程,统一实施《职工失业保险手册》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准确区分申请人员有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将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挂钩,逐步形成促进就业的良好政策导向。组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劳动和创业等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他积极就业。

六、进一步加强对促进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分解工作计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提供相关设备设施。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深入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各有关部门要对在促进就业工作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为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4篇

一、2007年全局工作回顾:

2007年全局的工作以就业再就业工作为核心,以劳务经济和统筹城乡就业为重点,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2007年我县被省确定为第二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按照《吉林省第二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组建了高层次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各种基础表册,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加强硬件建设,我们为重点的四个乡镇统一制做了规章报、劳动力资源显示板和劳务输出显示板。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劳务经济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高层次的领导组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方案认真开展工作。截止9月末,全县已输出101057人(次),突破10万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38758人(次),城镇输出19908人(次),农村输出81149人(次),向某输出保安16批次552人。预计到年底全县输出1100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7亿元。全县信息采用短信群发器发送的形式,覆盖面广、到位及时,信息传送方便快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劳动力普查和管理工作

2007年4月初我们选调工作人员312人,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入户统计调查工作,该项工作利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户统计调查、表格填写、微机录入、汇总上报工作。统计调查结果为农村总户数67248户,农村总人口数247398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28558人,其中男71137人,女57421人,建立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行政村建立了资源台帐,村级台帐根据人员变化时时更新,乡镇(场)数据库每月更新调整,县数据库每季更新调整。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按照省里的培训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共计培训2006人,其中预备制共7个专业19批次1000人,技能提升培训6个专业8批次500人,劳务输出培训7个专业7批次500人。

(五)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

按省市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和宣传一批创业典型,认真开展了创业项目的征集、筛选、推广、评选工作,现征集创业项目134个,推广创业项目72个,项目带动就业人数434人,培树创业能人25名。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工作,通过申报,入户调查认定零就业家庭131户,以公益性岗位、企业吸纳、创业带动、劳务输出、引导自谋职业等形式使202人全部实现了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52人,劳务输出安置4人,企业安置38人,创业项目带动安置23人,引导其自谋职业72人,其他安置13人,我们每月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一次人企对接会,截止目前,共有来自域内外的100多个用工企业招工,前来求职人员达4000多人,成功对接千余人。

(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为加强社区网络和服务建设,我们为9个社区统一购置了微机,制作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信息板。并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和零就业家庭入户调查,完善了用工备案、企业登记、失业登记等基础表册,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经常深入到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收集整理用工信息并及时,开展了对辖区内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工作,并做好了跟踪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工作

2007年我们对全县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了2005年2006年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工作,该项工作于2007年5月份结束,领取2005年补贴为5547人,发放金额为1705030元,领取2006年补贴为5885人,发放金额为2155281元,共计发放11432人,发放总额为3860311元,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0944人,发放金额为3487687元,公益性岗位人员488人,发放金额为372624元。

(八)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2007年9月末,注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00万元,已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1万元,发放78人,带动240人实现再就业,年底预计发放贷款450万元,可发放280人,预计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80人。

二、2008年工作安排

工作思路:

2007年全局紧紧围绕“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并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培训、调整就业结构,热情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努力实现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力度,增加劳务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标任务:

(一)劳务经济工作

1、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4.5万人(次),省外输出4万人(次)。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

3、筹划新建省级劳务输出基地3个,县劳务输出基地10个。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

1、城镇新增就业达到6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近4500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达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达到70个,培树创业能人25人。

3、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数量3个,解决零就业家庭率达到100%。

4、小额担保基金当年到位金额达100万元,当年新发放金额达350万元。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二)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

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的进展,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在新建项目上跟进,掌握明年新建大项目的规模、用工数量,在项目开工时及时跟进,为项目提供就业服务,利用新项目开发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四项措施,真正发挥小企业大就业、小社区大就业、小额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三)进一步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争取在三方面有所改进:一是在帮扶范围上有所改进。要在普遍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抚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认真选择“4050”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扩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三是在就业安置范围上有所改进。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

(四)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重点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整体功能,突出市场作用。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工作方式。解决好市场建设面积和市场软硬件建设,实现劳动力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型,要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承诺服务为手段,每月举办一次人企对接会,通过联动活动,搞活市场,实现充分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库建设。四是加强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和社区在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

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一是以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任务为重点,全面建立有职有责的劳务输出工作机构。二是继续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以劳务输出促进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化、有序化流动。三是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以常识性短期培训为主的大规模培训,范围要广,时间要短,形式要多样,要结合实际确立培训方式和内容。二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培训,以简单专业技能为重点,以输定培,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要把培训和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维权为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创立劳务输出品牌。在巩固“通榆保安”输出品牌的同时,努力创立“通榆加油工”“通榆保姆”等品牌。

(六)进一步开展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5篇

一、20__年全局工作回顾:

20__年全局的工作以就业再就业工作为核心,以劳务经济和统筹城乡就业为重点,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20__年我县被省确定为第二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按照《吉林省第二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组建了高层次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各种基础表册,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加强硬件建设,我们为重点的四个乡镇统一制做了规章报、劳动力资源显示板和劳务输出显示板。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劳务经济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高层次的领导组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方案认真开展工作。截止9月末,全县已输出101057人(次),突破10万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38758人(次),城镇输出19908人(次),农村输出8__9人(次),向北京输出保安16批次552人。预计到年底全县输出1100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7亿元。全县信息采用短信群发器发送的形式,覆盖面广、到位及时,信息传送方便快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劳动力普查和管理工作

20__年4月初我们选调工作人员312人,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入户统计调查工作,该项工作利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户统计调查、表格填写、微机录入、汇总上报工作。统计调查结果为农村总户数67248户,农村总人口数247398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28558人,其中男71137人,女57421人,建立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行政村建立了资源台帐,村级台帐根据人员变化时时更新,乡镇(场)数据库每月更新调整,县数据库每季更新调整。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按照省里的培训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共计培训20__人,其中预备制共7个专业19批次1000人,技能提升培训6个专业8批次500人,劳务输出培训7个专业7批次500人。

(五)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

按省市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和宣传一批创业典型,认真开展了创业项目的征集、筛选、推广、评选工作,现征集创业项目134个,推广创业项目72个,项目带动就业人数434人,培树创业能人25名。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工作,通过申报,入户调查认定零就业家庭131户,以公益性岗位、企业吸纳、创业带动、劳务输出、引导自谋职业等形式使202人全部实现了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52人,劳务输出安置4人,企业安置38人,创业项目带动安置23人,引导其自谋职业72人,其他安置13人,我们每月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一次人企对接会,截止目前,共有来自域内外的100多个用工企业招工,前来求职人员达4000多人,成功对接千余人。

(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为加强社区网络和服务建设,我们为9个社区统一购置了微机,制作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信息板。并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和零就业家庭入户调查,完善了用工备案、企业登记、失业登记等基础表册,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经常深入到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收集整理用工信息并及时,开展了对辖区内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工作,并做好了跟踪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工作

20__年我们对全县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了20__年20__年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工作,该项工作于20__年5月份结束,领取20__年补贴为5547人,发放金额为1705030元,领取20__年补贴为5885人,发放金额为2155281元,共计发放__32人,发放总额为3860311元

,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0944人,发放金额为3487687元,公益性岗位人员488人,发放金额为372624元。

(八)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20__年9月末,注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00万元,已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1万元,发放78人,带动240人实现再就业,年底预计发放贷款450万元,可发放280人,预计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80人。

二、20__年工作安排

工作思路:

20__年全局紧紧围绕“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并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培训、调整就业结构,热情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引导、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努力实现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力度,增加劳务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标任务:

(一)劳务经济工作

1、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4.5万人(次),省外输出4万人(次)。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

3、筹划新建省级劳务输出基地3个,县劳务输出基地10个。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

1、城镇新增就业达到6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近4500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达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达到70个,培树创业能人25人。

3、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数量3个,解决零就业家庭率达到100。

4、小额担保基金当年到位金额达100万元,当年新发放金额达350万元。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二)拓宽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的领域和渠道

争取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一是在民营企业岗位开发有新的进展,争取在招工用人较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就业基地,逐年发展扩大。二是在社区开发就业岗位有新的进展,变一人自谋职业为合伙或联合就业。三是在自谋职业开发岗位有新的进展,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谋职业的全面开展,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的扶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在新建项目上跟进,掌握明年新建大项目的规模、用工数量,在项目开工时及时跟进,为项目提供就业服务,利用新项目开发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四项措施,真正发挥小企业大就业、小社区大就业、小额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三)进一步做好“4050”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争取在三方面有所改进:一是在帮扶范围上有所改进。要在普遍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抚养子女失业人员这三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摸清底数,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争取取得一定成效。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认真选择“4050”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扩大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作用。三是在就业安置范围上有所改进。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

(四)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重点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整体功能,突出市场作用。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工作方式。解决好市场建设面积和市场软硬件建设,实现劳动力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的转型,要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承诺服务为手段,每月举办一次人企对接会,通过联动活动,搞活市场,实现充分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库建设。四是加强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和社区在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和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

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一是以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任务为重点,全面建立有职有责的劳务输出工作机构。二是继续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以劳务输出促进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化、有序化流动。三是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以常识性短期培训为主的大规模培训,范围要广,时间要短,形式要多样,要结合实际确立培训方式和内容。二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培训,以简单专业技能为重点,以输定培,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要把培训和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维权为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创立劳务输出品牌。在巩固“通榆保安”输出品牌的同时,努力创立“通榆加油工”“通榆保姆”等品牌。

(六)进一步开展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6篇

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完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就业服务,以协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为目的切实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各项工作。

二、援助对象

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全市城镇非农业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并进行失业登记,但无人从事有报酬工作或无任何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中的人员。

三、目标任务

解决失业3个月以上的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问题; 年 月底前, 年 月底前。实现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四、援助方式

要全面制定就业援助计划,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由各乡镇、街道负总责、包到户。落实包保责任制。市直各部门要根据就业援助计划,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包到街道进行援助,通过落实人员、落实援助资金、落实援助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人员全部就业。

五、援助内容

(一)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依托。围绕社区岗位开发进行就业援助;

(二)以守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围绕项目推介服务进行就业援助;

(三)以再就业政策落实为依托。围绕小老板、小企业培树进行就业援助;

(四)以社保补贴发放、社保关系接续为依托。围绕自谋职业进行就业援助;

(五)以公益性岗位开发为依托。围绕社区服务进行就业援助。

六、援助措施

根据援助方式和内容,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做为工作重点来抓。结合本单位实际,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全面开展就业援助的各项工作。

(一)开展调查统计。切实开展全市零就业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证机构的作用,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对零就业家庭的户数、人数、月收入、生活来源、就业愿望、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统计,全面掌握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实行申报认定制度,建立零就业家庭基础档案,为开展就业援助奠定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计划,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找准援助工作的切入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三)完善工作机制。要根据零就业家庭数量,结合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实际情况,落实包保责任制,采取一对一帮扶、结对子服务的方式,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即时服务,为零就业家庭人员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 街道零就业家庭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司法局、市水利局、市民政局、市计生局、市文体局、市科技局、市广电局、市民族宗教局、市经济局、商务局、市供销社、团市委、市妇联负责包保; 街道零就业家庭由市建设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局、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包保;东三街道零就业家庭由市劳动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负责包保; 街道零就业家庭由市粮食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总工会包保; 街道零就业家庭由市环保局包保; 街道零就业家庭由市交通局包保。

(四)落实扶持政策。要切实加大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工作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宣传各项扶持政策,使零就业家庭中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及时了解政策,及时享受政策。同时,切实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服务工作,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失业登记、再就业优惠证》操持、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守业项目推介、劳务输出等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人员及时就业。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7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稳定之基,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开发人才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预计我市生源毕业生较上年增长20%将达到5000多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11562人,截至今年年底,预计我市未就业的毕业生累计将达到16500多人。当前,市需要就业人数增多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滞后、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毕业生所学与社会所需对接不上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毕业生依赖政府狭隘就业的倾向依旧明显,这些都给我市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县(区)各部门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认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就业促进法》坚持改革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工作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增长。

二、强化政府调控,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基层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要继续贯彻好《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意见的通知>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6号)精神及各项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调控千方百计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

1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项目,促进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要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医疗卫生岗位毕业生配置计划”选拔毕业生任村官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补充基层公务员岗位计划”等六大毕业生就业项目,以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要用足用好省上支持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重点做好635名“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人员的招录工作。

2公开招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去基层就业。针对我市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根据省上下达的编制计划和全市事业单位缺编、减员情况,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一批优秀本科生到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就业,实现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双赢。

3按照省、市有关精神,优先照顾在抗震救灾中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就业。市自行组织的公开招考“三支一扶”进村(社区)人员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对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毕业生,直接安置到基层事业单位就业;对获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各部委表彰的考试总成绩中加20分;对获得市委、市政府和省上各厅(局)表彰的考试总成绩中加10分。

4安置服务期满的特困生到基层就业。年,市选拔了80名省批特困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目前,两年的服务期限已满,此期间,有21名特困生通过其它方式实现了就业,对尚未就业的59名特困生,根据《关于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期满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甘人发〔〕6号)精神,按就地就近的原则安置到乡镇事业单位就业。现服务单位有空编的就地安排就业;现服务单位没有空编的由县(区)调整编制或到有空编的基层事业单位就业。

5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市市、县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要重点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录用,以此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就业

市场是配置毕业生资源的主要手段,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促进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就业。

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和用人单位四级毕业生就业组织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络员队伍,做好毕业生生源、需求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提供毕业生供需信息和政策信息,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畅通。要培育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发挥人才市场功能,第三季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招聘洽谈会1-2次,动员毕业生参加市内外各种人才招聘活动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平台根据省委办发〔〕26号文件精神,对到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市、县人才机构办理了人事并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要在市人才市场设立毕业生服务窗口,重点发展毕业生输出就业业务,尽快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市毕业生输出就业基地,抓好输出培训工作,对外出就业的毕业生进行技能、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外出就业能力,推动毕业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就业。

四、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高层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优化我市人才队伍结构

要结合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重建需要,大力引进规划建设、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农技推广、现代物流、特色经济等方面的毕业生人才资源。

对引进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毕业生实行分类管理。

引进的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一律实行“凡进必考”引进的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的本科生需参加公开招聘;研究生和我市急需的特殊专业本科生,可由市政府专题审批直接安置。毕业生的引进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具体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引进人才办法>通知》陇政办发〔〕163号)施行。

五、探索建立就业见习制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市、县(区)分别确定3-5个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且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促进供需见面,尽快实现就业。见习期不超过半年,见习期间毕业生与见习单位签定劳动合同,享受社会保障政策。要对接收毕业生见习的单位从经费和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

六、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家庭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

市是欠发达地区,今年又受地震灾害影响,很多家庭遭受到严重损失,加剧了贫困程度。要对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制度,进行重点帮扶,实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符合低保标准或临时救助标准的,由民政部门按程序办理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要逐户、逐人登记,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强化毕业生思想教育,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人才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重建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市情、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成才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推荐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并建立全程跟踪机制,努力使毕业生做到政策明、信息通、指导全”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业务合作与信息共享,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和招聘服务。要根据近年毕业生就业趋势,探索开展就业预测工作,及时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八、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8篇

一、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6%;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4.6%;“4050”人员再就业7364人;帮助一家有两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4691户。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2.7%。全市现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0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

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285本,核发商贸、服务型企业及主辅分离经济实体等《认定证明》51家。全市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收416.76万元;为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企业减免税收114.58万元;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370.3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2.7万元。

(三)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占年目标的113.0%,培训再就业率达到61%;创业培训3185人,完成年目标的124.9%;就业前培训5573人,占年目标的139.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完成年目标的147.1%;我市还被选定为全国八家创业培训(SIYB)试点城市之一。

(四)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上

全市失业保险扩面137家,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5527人,占全年扩面任务的116.7%;收缴失业保险费5283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100.1%。按时足额为24736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334.31万元,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五)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

全市21个街道、182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全部到位,就业服务工作已步入正轨;37个乡镇(农场)也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办),确定了专职工作人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电脑、宽带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实现了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全覆盖。

(六)劳动保障和劳务派遣促进灵活就业

劳动保障劳动关系总数47132人,其中新增劳动关系4713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1806人;全市已有4026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实现了灵活就业。

(七)综合工作成果显著受好评

我局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十佳文明窗口”;劳动力市场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优秀服务窗口”;黄石就业信息网被评为2005年度全市“十佳政务网站”,网站建设经验材料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我市还被选定为全国劳动99三版软件仅有的两个测试城市之一,且测试圆满成功;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发表就业宣传稿件、图片362篇(幅),被劳动保障部评为“就业宣传优秀单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还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顶级媒体报道。

(八)党员先进性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全局党员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立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找到了就业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整改,促进了就业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社会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岗位促就业

我们把新增就业岗位摆在责任目标考核的首要位置,逐层分解下达。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依托社会经济发展,在做好日常职业介绍和劳动力市场定期劳务集市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七条渠道开发岗位促进就业。

一是继续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新增就业岗位扩大就业。2005年,我市招商引资力度更大,一大批项目落户黄石。我们配合市招商部门,把引资与就业相结合,通过招商办厂新办企业,开发出一大批就业岗位。全年新开工和改、扩建、技改项目24个,新增就业岗位12727个,新增就业9431人。

二是激发企业潜能,扩大生产吸纳就业。我们配合经贸、工商、总工会等部门,利用企业改革改制、新办项目扩大生产的机遇,主动送工送政策上门,安置就业5815人。

三是拓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利用城市发展趋势和社区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发展社区“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医疗),挖掘“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新办社区就业实体和服务网点812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7341人。

四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培育再就业基地安置就业。我市各级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兴建和改造服装、日用生活品、装饰建材等集贸市场;工商、城建、邮电等部门和部分企业通过设立报刊亭、电话亭、售货亭、送奶亭等方式,创造岗位安置就业5802人。

五是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通过落实再就业税费减免扶持政策,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帮助6922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和季节工、钟点工等弹性就业方式实现了就业。

六是创业培训孵化小老板,以创业带动就业。举办创业培训班,并通过后续跟踪扶持、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孵化出小老板941人,从而带动3213人就业。

七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扩大就业。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在巩固原有劳务输出基地的同时,又建立了三处劳务输出点,发挥输出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作用,实现城镇新增劳务输出就业人员4256人。

(二)深入开展“新三化”建设,完善服务机制促就业

一是加强三大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即:不断加大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今年,我局投入了160余万元,添置了hp小型机,为全市网络信息的传输通畅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为适应培训工作的迅速发展,我们还投入了近50万元用于训练中心的设施改造,建立了引导性培训教室。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国家劳动99三版在我市测试成功和实际运用,我市就业信息网络在职业介绍、流动就业、劳动保障业务、劳务派遣和就业统计等业务领域,全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新改版的黄石就业信息网日访问量达600余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就业与失业登记办法,规范公共就业服务;建立了失业预警机制;强化了就业登记、录用备案、用人申报和空岗报告、市场准入、职业供求信息分析、信用评价等项制度;规范了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及监管体系,就业服务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是利用三个结合,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位上门相结合。我们充分调动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的作用。本着努力打造“品牌职介”、“特色职介”的指导思想,在定期集市的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企业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11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8300个,安置就业10700人。我们还配合冶钢改制,组织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专场招聘会,一次解决了256对双下岗失业夫妻中的135对再就业。同时,我市129个社区还分别召开了小型招聘会。

三是拓展两项业务,开辟就业服务新领域。即拓展劳动保障业务。劳动保障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劳动保障关系总数已达57493人,比上年度净增近万人。业务范围也得以扩展,新增了代办社会保险续接手续等项业务,实现了与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整体联动。拓展劳务派遣业务。我市劳动力市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全部进入劳务派遣资源库,通过岗前培训,派遣的成功率也得到提高。我们还完善了派遣公司招聘的职工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合理确定了劳务人员工资待遇,劳务派遣业务大受欢迎,促进了我市灵活就业大发展。

(三)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责任监督,落实政策促就业

一是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我们从4月至6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再就业政策实效专项行动,协调各再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区(县、市)对本系统、本单位和区(县、市)落实再就业政策的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二是积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我市各有关部门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服务,减免相关税费。因为这些政策的落实,用人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税费减免政策还帮助一些自谋职业者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一定的政策优势,增强了竞争力,税费减免政策促进12357人再就业。

三是充分发挥社保补贴促进就业的作用。由于我们加大了商贸服务型企业社保补贴工作宣传力度,企业的积极性比较高。黄棉物业公司、旭康食品公司等几家企业在了解到这个政策后而大举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特困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试点工作已从今年8月份开始,在我市2个城区中的4个社区先行试点。从目前情况看,群众非常拥护这项政策,积极接续社保关系,有的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6000多元,起到了支持和鼓励灵活就业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了社保,提高了政府执政为民的诚信度。

四是创建信用社区,促进创业拉动就业。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基础,通过承办小额担保贷款的银行与社区的合作,创建了方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的“信用社区”。这一做法解决了不能提供有关财产担保或第三人担保,而又有强烈创业愿望下岗失业人员获得担保机构提供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难题,从而激发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创业的热情。

(四)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技能就业工程”建设

技能“缺乏”日益成为就业的瓶颈,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早日就业,应对业已出现的“技工荒”。我局进一步强化了培训促进就业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增加就业技能,使他们具备在市场中竞争就业的能力。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是举办就业引导性培训,激发失业人员的求职热情。为了贯彻人本服务理念,帮助下岗失业人员了解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我局特别制作了一盘引导性培训光碟,并将光碟在劳动力市场大厅、网站和电视台等媒体播放。详细介绍职工在下岗失业后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免费参加再就业培训、选择职介机构求职、利用再就业扶持政策创业,以及委托劳动保障事务等方面的程序、办事方法,他们享有哪些权利,收到了良好反响,极大促进了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求职的积极性,使得报名再就业培训和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数猛增。

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就业竞争能力。我们结合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开办农村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办班36期,培训11800人次,这些学员培训后大都在各自的就业岗位上成为骨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大冶市陈贵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组织举办了多种农业技能培训班,阳新县就业与市第三技校联合办电脑培训班,为我市培训了大量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已经形成了“企业得到人才、农民得到实惠、经济得到发展”的“多赢”格局。随着鄂东南技师培训学院项目的确立,必将会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和转移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是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孵化一批小老板。我们在本地媒体全方位宣传创业培训政策和培训后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同时建立了市、区(县、市)两级创业培训机构和由各部门专家组成的强大授课阵容,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在对学员进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项目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工商执照。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创业培训28期,其中创业成功的610人。他们创办实体又安置了2582人就业,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已成功的掘到了创业中的“第一桶金”。

(五)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大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一是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狠抓就近开发就业。阳新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向农业的广度、深度开发要岗位,实施了“百村万人”工程,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进行造册登记,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先后有2.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从事林特水产开发就业,1.3万人实现了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大冶市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园区建设等项有效措施,增强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同时还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领域开发了种养管理、商品快递等劳务性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据统计,全市在乡镇、社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近1.35万人。

二是狠抓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我们大力发展输出基地,在原有的温州、东莞、泉州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发展了浙江乐清市、杭州市萧山区两个基地。通过不间断信息引导输出,开展“有序流动”组织输出,申请民工专列方便输出等方式,2005年大幅度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劳务输出任务。输出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也赚回了大量资金,其中阳新县劳务输出今年赚回了12个亿。

三是狠抓维权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们加大了农民工的维权力度。一方面积极做好劳动关系的处理工作,加大对不签订劳动合同行为的处罚力度。去年来,先后对数家单位进行了处罚,补签劳动合同1900余份。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事求是地制定工资指导价位,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落实。

四是抓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机构延伸至了各乡镇,全市37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工作职责“六个到位”,所有的乡镇(场)全面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了网络,配备了微机和彩电,其中有8家上了宽带,劳动保障体系的健全,让广大农民外出务工得到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大冶市还出台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补贴(培训一人补助300元,介绍就业一人补助150元)政策。

(六)强化扩面征缴措施,增强失业保障能力促就业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我市失业保险克服了出中心和全市第二轮企业改组改制大批出现失业人员的压力,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9554名失业人员正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顺利完成了出中心到失业保险的平稳过渡和并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一是建立机制,调整思路,成立专班。我们建立了按月通报制度,严格扩面审核认定程序,及时、准确、客观反映全市扩面任务进展情况。在扩面工作中,针对私企点多线长、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积极调整扩面工作思路,改过去简单下达限期参保通知书的做法,主动上门为业主和员工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成立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专班,联合相关部门利用六、七、八月展开扩面征缴攻坚战,为全年扩面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按月申报,全力做好社会保险费核定工作。强化核定职能,实行“两表一签字”,严把缴费基数核定关,在核定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时按月申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上年度财务报表和工资报表,及时核对企业是否按要求申报和代扣代缴及缴费情况,并实行职工签名和公示制度,堵住了参保单位瞒报、漏报工资总额的漏洞。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做好正收工作,并制定清欠工作进度表,做到月有强制核定计划,月有清欠工作总结,以稽核为契机进行专项清欠。

三是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我们通过社区为享受失业保险人员提供失业保障服务。社区承担了失业保险待遇的初审、发放和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职能并全部纳入社区实行网络管理,有效防止了冒领失业保险现象,调动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积极性,因实现就业,收入提高后一些人主动申报取消低保。

三、存在的不足

(一)就业再就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在就业岗位总供给严重不足的同时,近年来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足、提供新增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加强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才能适度的缓解就业压力。

(二)社保补贴资金严重不足

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原来在企业欠费较多,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存在资金困难。并且这部分就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保险不好接续,因而补贴难以兑现。补贴的范围未将医疗保险纳入,灵活就业人员存在看病难的问题。灵活就业人员面宽、人多,目前我市灵活就业人员交保险的大约有1.5万人,资金需求量为3658万元/年,仅靠地方财政无力解决。

(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呈下降趋势

改制后的企业失业保险的断保现象增多,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完后,至今仍有不少企业不再缴失业保险费的。如冶钢集团改制后有近8000人不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下滑。

四、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当前劳动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市面临的就业形势,2006年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抓好调整后再就业政策的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继续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企业认定证明的发放(特别是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及跟踪管理工作,推进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利用再就业联席会议协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的税费减免工作。

2、落实“四项补贴”政策

其中安排岗位补贴资金,继续为大龄特困和双下岗失业人员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1000个。加大社会保险补贴力度,认真做好“4555”人员和特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援助和社保补贴试点工作。积极为有再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

3、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扶持力度

充实担保基金,扩大放贷比例,把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创业成功率。推广信用社区创建和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再就业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工作,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简化手续,培养出更多的小老板。

(二)全面推进“新三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1、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夯实就业服务基础

一是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投入。根据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各级劳动力市场根据实际进行改造完善,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办事环境。二是全面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确保所有县辖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按照省的要求实现“八统一”,即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帐、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人员配备标准。三是统一公共就业服务计划;统一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统一确定与服务绩效挂钩的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统一服务项目评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在全市范围获得统一的服务。用高质量服务促进就业,全年完成新增就业4.5万人。

2、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四项办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制订出台《黄石市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办法》、《黄石市城镇失业和就业登记管理办法》、《黄石市特困群体再就业援助实施办法》、《黄石市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实施办法》等四个文件。完善就业与失业登记办法,规范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就业登记、录用备案、用人申报和空岗报告、市场准入、职业供求信息分析、信用评价等制度;推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承诺服务,建立劳动力市场信用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及监管体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社会信用水平,加快就业服务制度化。

3、开展专项与特色服务,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上门。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组织,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提供同等服务。二是强化免费职业介绍和免费再就业培训,落实就业服务补贴,推广劳务派遣、社区就业模式,加快完善促进灵活就业的服务方式。三是定期进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轮训,完善岗位服务质量考核监督机制,组织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妥善解决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四是根据“金保工程”建设的要求,利用好劳动99三版软件,加快建立健全以“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保险信息网络,统一软件。开展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信息监测分析工作。同时,完成好省厅下达的劳动99三版软件中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的本地化试点工作。

(三)加大失业保险工作力度,完成全年扩面征缴任务

一是开展攻坚战,将失业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和非正规就业人员上,将教育、卫生系统参保情况列为专项检查目标,对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代扣代缴。二是做好职工在不同经济类型单位间转换时失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防止参保人员流失。三是加强核定工作,利用五险一单、统一申报核定、一票征缴机制,核实核准缴费基数,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展失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稽核。对与养老、医疗没有交叉的失业保险单位核定,我们将严格“两表一签字”。同时,重点查清有缴费能力、改组改制单位、事业单位的参保人数和工资总额。四是加大失业保险欠费清理力度。实现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确保完成明年的征收5100万元的目标,完成省下达的扩面任务。

(四)围绕“技能就业工程”,不断提高就业培训能力

1、组织实施农村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大力推进“技能就业工程”,明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

同时努力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筹建工作,使之成为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实习基地。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鼓励有培训资质和能力的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作用,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培训服务体系,要始终瞄准培训是为了就业的目标,坚持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相结合,针对市场变化和生产发展需求,超前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定向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

2、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完成全国SIYB项目试点城市的培训任务

添置一批培训设施,改善培训条件,建立一支高水平、负责任、事业心强的师资队伍。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报名渠道,综合运用国家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创业典型,并辅之以小额担保贷款及后续支持服务,调动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力量,共同支持创业,全年创业培训2600人。

(五)统筹城乡就业,帮助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9篇

一、2012年就业工作情况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1 2 3 4 5 6

3、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制度,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的重大作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紧紧围绕促进就业稳定和服务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中心,建立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季报制度,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全面开展“一站式”、“一对一”的“人本化”就业服务。市人力资源市场面向为社会公开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全市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年初我市组织3个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到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经济发达省市收集就业岗位43608个。同时,组织专人采取了分片包干制,深入全市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跟踪服务,摸清了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2月下旬,经我市职业介绍中心牵线搭桥,烟台、南通两市就业服务部门带领多家企业与煤电技师学院等个培训机构签订劳务协议20多项,订单式培训12项。

1 2 3 4 5 6

4、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工程,充分发挥创业的倍增效应。以建设部级创业型城市为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加强创业培训。每期创业培训班均设立班主任跟班制度,将集中授课与互动教学、创业见习有机结合,邀请成功创业者以现身说法激发学员创业激情。截止11月底,共举办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88个,其中农民工创业培训1976 人。二是加强创业后续服务。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志愿团每月两次在就业服务大厅集中开展“会诊式”创业服务,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三是鼓励返乡创业。利用两节期间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通过宣传政策、亲情拉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四是建立了创业项目库网络系统,拥有分类检索查询创业项目、在线创业服务指导等多项功能,城乡劳动力可“足不出门”查询创业信息。

1 2 3 4 5 6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矛盾突出,“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就业难度更大。全市仍有一批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岗位不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带来一定压力。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适应,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 状况并存,结构性矛盾成为影响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2011年就业服务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就业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市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就业目标任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服务制度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及创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好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要目标

1 2 3 4 5 6

(三)保障措施

1、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坚持在促进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就业。

2、深入开展部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将促进创业工作作为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五大体系”。

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谋职业、自强自立的意识;开展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楚,帮扶到人;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 2 3 4 5 6

5、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援助工作。2011年要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并依托基层就业平台,全力实施三项工作计划。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对回到原籍已登记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援助,确保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双零”家庭和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或转移就业。

就业工作安排范文第10篇

为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各乡镇、部门及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缓解我县城镇就业压力,认真抓好创建就业岗位任务的落实。

二、创建工作范围

1各乡镇人民政府:指乡镇政府、乡镇范围内所创办的各类企业和乡镇政府所属单位创建的就业岗位。

2县政府各部门(含直统部门)指各部门及所属各基层单位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包括招、聘用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安置,卫生、治保、炊事、驾驶员等。

三、创建工作内容

1创造就业岗位是指当年新建、扩建、改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承包造林、规模养殖增加的就业岗位;从事家政服务、保洁、保绿、家护、楼院保安等增加的就业岗位;政府所属单位开发出的公益性岗位;由政府提供政策服务、提供场地、提供资金等扶持发展的个体工商户;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项目建设聘用人员。

2所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就业的人员,必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弹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可采取灵活方式签订劳动合同。

3创造就业岗位实行季报制度。县就业服务局负责岗位创建工作的督促、汇总、上报工作。各乡镇、部门务必于每季度结束前十日内将就业岗位创建完成情况报县就业服务局备案,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四、创建工作措施

岗位创建目标任务列入年度考核责任书,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每季度督查一次,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综合考核。考核的具体程序为:

1查看文件:制定创建就业岗位具体安排意见和落实措施。

2查看岗位:创建的就业岗位人员上岗情况、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以其他形式确立劳动关系情况。

3查看名册:新创岗位上岗人员花名册。

4查看机构:成立专门组织,有专人负责落实。

5查看报表:按照安排,按时上报有关情况。

五、创建工作要求

1新创就业岗位所安排人员,指城镇户口失业人员。

2乡镇、部门在企业改制后使用的下岗失业职工,按新创就业岗位对待。

3部门单位在新创就业岗位的同时,要对现有非财政供给岗位进行清理登记,并按一定比例安排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及就业困难对象。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安排范文 下一篇:考核工作安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