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3:58:54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篇

首页非常感谢你们来参加我的论文答辩。

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们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无味的书本中解救了出来,我们无须再困在图书馆里东寻西觅,只要一敲键盘,我们就能方便快捷的搞定所需的一切。计算机,是我们写论文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写论文的大功臣。因此,他是我所应感谢的第一人。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的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门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他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他们中的一个。是他们让我们很方便的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的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依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论文网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他们无偿的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的呼吁那些收费的论文网站,能够向他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材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关论文;他告诉我哪个学校的网站有本专业硕士、博士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知道和孜孜不倦地教诲。

感谢负责答辩的老师。在我也不明白所写为何物的情况下,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都知道写的是什么吗?知道;参考文献都看了吗?看了后便让我通过了答辩。他们是如此和蔼可亲,他们是如此善解人意,他们是如此伟大而平易近人。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2篇

1.1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单位性质以私有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个别学生有在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的,但比例很小。通过回访,学生普遍反映在私企或中小企业等单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工作适应力较好,部分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后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赏识,现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毕业生工资平均在2800元/月左右,大部分毕业生都工作在企业的第一线,毕业生工作心态整体比较稳定。毕业生对自己当前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1.2学生对母校专业教学改进建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主要为:网络管理员、网站编辑、网络调试、运维工程师等职位。学生就业岗位基本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但通过对学生回访同时结合麦可思报告可以发现,学生对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不够。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加大实践教学,教学内容要和实际应用深度接轨。

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3.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评价

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能吃苦;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可塑性很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的同学到就业单位后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整体比较满意,同时对学院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给予了肯定。

1.3.2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也反映了较多的问题,主要是:

1)知识技能与企业实践有些脱节。

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的实践还是有些脱节,具体体现在专业课教学各环节的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方面这种差距就尤为明显。企业建议教师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解决学生对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取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应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取向、职业发展进行长期的指导和跟踪。

2)非技术性职业素养不足。

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承受压力能力差,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只是退缩。有的学生被领导批评几句就哭、就想辞职。用人单位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对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精神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从内心到体魄都能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眼前的难题。企业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学生具有诚信意识,能够踏实、安心的工作。有的毕业生志大才疏不能安心工作,频繁跳槽,用人单位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有的学生刚刚熟悉工作岗位甚至不打招呼地一走了之。如何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能吃苦、业务精、留得住的新时代工作者,是每一个教育者的重大责任。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定位在网站建设和网络组建方向是准确的,学生入职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学习能满足企业需要,但是发展后劲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1)以企业项目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

根据调研结果,目前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但是如何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序化还应该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两大方向为主线,要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真正选取企业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在“做中学”的整个过程,从开始接受工作学习任务—收集信息资料自学—计划和决策—实施方案—到最后检查评价,学生都是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指导;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中学习如何完成实际工作,学习必要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最后达到掌握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学生通过基于项目、团队合作、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享受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积极实行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讲做结合、边讲边做,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教学手段外,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将学生延伸到课堂外。采用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的成绩评定模式:建立一套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项目实践能力为考核目标,以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为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项目汇报、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以及平时考核等,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比重,抓好顶岗实习环节。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真正将实际项目带入课堂,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实施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无缝的结合。此外,要建立加强学院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并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公共指导,学院应该引导校内指导教师深入到顶岗实习单位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并进行现场指导。利用电话、QQ或其它网络平台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进行指导。

3)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就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基本工作能力中重要度最高的能力包括理解交流能力中的有效口头沟通,科学思维能力中的针对性协助等。调查发现核心知识中心理学和销售与营销重要度较高,满足度不够。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能仅依靠专门的学科而应该将其贯穿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就业教育也应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大一时,重点放在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大二时侧重学业指导,帮助学生从专业特长出发,尽早确定自己热爱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现状,让学生明白各关键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大三时,重点见习就业心理调整、择业技巧、面试注意事项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针对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不能仅依靠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更应该参与其中。大学3年都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2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建议

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校内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每年都应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另外,教师参与到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聘请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骨干为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要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具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的能力。

2.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更新速度快,而学校硬件配置一般很难满足软件更新对硬件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最好配备笔记本机房、由学生自备笔记本,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少数学生无法自备电脑的问题。实训室的建设、布局要高度模仿今后就业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尽早融入未来职业环境、感知未来职业文化,熟悉未来岗位情况。在实训基地张贴管理制度、专业实训室介绍、实训项目简介等宣传展板,形成良好的实训氛围与育人环境。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而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应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建立融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教师能够直接将其应用于教学;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资源库的相关功能,很方便的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随时进行自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利用这些学习资源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交流平台,教师随时能够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3结语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需求随着应用也不断改变,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能够很好的反应出社会需求及本校人才培养状况。学院应高度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并将它作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以便更好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论文抄袭 面向对象 特征选择 相似度计算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63-03

引言

近年来,部分计算机学院大学毕业论文中总会出现全部或部分抄袭他人论文的现象。受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部分大四毕业生于毕业设计期间在外实习工作,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活动指导教师不好控制,容易出现抄袭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制度,以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形式指导、检查和监督学生的设计,在整个设计期间指导教师负责任地和毕业生保持紧密的联系,但以目前的工作方式并不能阻挡抄袭行为上升势头。

受经济利益驱使,网络上出现贩卖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网站,这使毕业生花钱能轻易获得论文。学校制定严格的惩处措施处理毕业论文抄袭的学生,指导教师只接触少量毕业生论文,因此发现论文抄袭的几率不高,大部分违纪学生还是逃脱了惩罚。

我们针对计算机专业,利用实验室设备组织了学生设计抄袭论文识别实验。教师提出论文相似性计算方法和编制实验方案,学生在理解论文相似性算法后,按照实验方案做信息分析和编写软件,并将完成的作品在网络上,初步使用在本院的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查中。该实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论文抄袭行为,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一、论文相似性计算

相似的文本具有相似的关键词或相对词频,因此可以基于关键词向量或关键词相对词频向量来计算一组文本的相似度。文本与词的相关矩阵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第i篇文本与第j个词的相关程度,取值范围为[0,1]。相关矩阵中的行描述一篇文本的特征,称之为文本特征向量,列表示每个特征项与文献集的相关程度。

文本相似性算法有多种,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算法选择《数据挖掘》课程中教授的余弦算法。

利用文本与词的相关矩阵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的大小可以用相关系数S来度量,第i篇文本与第j篇文本的相关系数可以表示为Sij。

文档向量之间的关系用余弦法表示为:

S■=■

二、设计方案

学院共有3台供教学实验用的SUN品牌服务器和四个计算机实验室,在教务科存储有历年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光盘(估计有11000张左右),每个实验室有学生实验用的计算机50台左右,均网络连接。从实际情况出发,实验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建设网络平台。四个计算机实验室通过交换机级联能互相访问,其中的信息控制实验室有一条专用线路与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的主路由器连接,理论上此链路能到达全校网络上开放的每个计算机。3台SUN品牌服务器中,2台作为应用服务器,1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实验室内计算机实验室网络连接拓扑结构如图2。

应用服务器1安装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IIS服务,应用服务器2安装linux操作系统+Tomcat服务,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

2.建论文信息库。如果用常用的汉语词典的词表示文本特征的词汇,则因为词汇数量大,造成相应词频矩阵的维度过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低。为此首先应建立能表示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特征的低维词汇库。初步从大量论文中提取2000个左右的计算机专业词汇库,利用编制的计算机专业词汇库建立论文的特征向量矩阵,即建立教务科存储的光盘中每篇论文的特征向量矩阵,存储到已建好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3.开发应用软件。应用服务器1中的应用程序用开发,应用服务器2中的信息处理应用Jsp+Ajax开发。软件开发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系统中完成一定功能的核心代码中封装为Activex组件,java环境中封装为类库,使用CSS美化页面。

微软公司提供了office产品外部访问的com接口。C++访问接口主要代码如下:

CoInitialize(NULL);//com环境初始化

Application wordApp;//word实例

Documents wordDocs;//所有文档

_Document wordDoc;//一个文档

Range aRange;//辑对象

….

docs=wordApp.GetDocuments();

doc=docs.Open(COleVariant(filename...),…);

aRange=doc.Range(vOpt,vOpt);

string str(aRange.GetText());//读取文本内容

….

教师用c++开发工具设计了获取word文件中文本的COM组件,即为学生开发的软件提供访问word文档的接口。

学生开发web应用软件实现如下功能:①获取word文件中文本,根据计算机专业词汇集合建立论文特征向量矩阵,将向量矩阵存入到paper数据库中;②假设有n个论文,应用余弦算法后台计算n个论文之间的相似度,得到n×n的数据表格存入paper数据库中;③从paper数据库中排序读取相似度表格,根据相似度识别出抄袭的论文。

三、实验

从学院各班级中选拔出优秀学生10名,按上述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1.网络环境搭建。首先在实验室中三台服务器中分别安装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并配置相应Web服务,新建名为paper的数据库。经过测试检查确认实验室网络运行正常。

2.信息分析。从教务科调出有代表性的100篇电子版毕业论文,每个学生分配10篇论文,安排他们从各自论文集中挖掘出2000个计算机专业词汇,按规定格式保存在Excel文件中。教师对收集的Excel文件中词汇集进行比对筛选,最终选出2015个计算机专业词汇,并将这2015个词汇导入到已建好的paper数据库中。

3.软件开发。5个学生一组用开发运行在IIS服务环境下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他5个学生用java开发运行在tomcat服务环境下的应用。经过35天开发,学生开发的应用软件在服务器调试运行。两组学生使用了一致的算法,将100篇论文进行了比对,得出论文之间相似度矩阵,将结论以行列100×100关系型数据表格形式显示。对数据按相似度排序,有2篇论文之间的明显相似度数值大,相似度为0.891,可认为是抄袭的论文。经人工判断,2篇论文内容大部分相似,计算机自动判断结论正确。

四、改进系统

虽然已完成的论文抄袭识别系统能初步满足要求,但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改进。主要改进的方面有:提炼计算机专业词库;提高算法精度;加快识别速度。

1.提炼计算机专业词库。编制的计算机专业词库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学院保存11000篇论文进行识别过程中,进一步迭代整理词库,使之能精确反映计算机专业(下转第267页)(上接第264页)论文特征。

2.提高算法精度。没有考虑词的权重,也没考虑词与词之间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确度,需要改进算法。

3.加快识别速度。由于在论文相似性比对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巨大,仅依靠实验室中两台服务器处理,运行时间慢长、效率低。计划将实验室中计算机(大约200台)参与到分布式计算中,期待提高论文相似度计算速度。

五、结束语

互联网上提供的大量计算机专业论文资料,使毕业生能轻易抄袭他人论文。目前仅靠学校严格的管理手段和指导教师的认真负责并不能完全杜绝论文抄袭现象,而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识别论文抄袭,在技术上高效地打消了毕业生侥幸心理。

组织学生实现的论文抄袭识别系统实验作品,经进一步改进后可以实际使用在计算机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本项目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程序开发、信息整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教育了大学生努力学习、拒绝抄袭。

参考文献:

[1] 于守健,夏小玲,乐嘉锦.基于语义描述的分布式Web服务与发现[J].计算机工程,2007

[2] 于守健,朱勤,乐嘉锦.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Web服务目录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

[3] 李晓晖等.基于Oracle的文献资料库全文检索技术[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

[4] 闵小玲.Web应用系统设计的JSP技术方法[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

[5] 陈治纲,何丕廉,孙越恒.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分类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文信息学报,2005

[6] 王秀娟.文本检索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7] 刘群,李素建.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C].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2002

[8] R.Yangaber,R.Grishman,P.Tapainen.Unsupervised Discovery of Scenario LevelPatterns for Information Extraction.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pplied 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 Conference,Seattle A,2000,282-289

[9] Zhang YiQi,Zhou Qiang.The auto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base phrase[J].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03,16(3):1-8

[10] 刘群,张华平,张浩.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Version3.0[Z].2004

[11] Roger Levy and Christopher D. Manning.Is it harderto parse Chinese or the Chinese Treebank?[A].In:proceedings of the 4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200

[12] Daniel M.Bikel and David Chiang.Two statisticalparsing models applied to the Chinese Tree-bank[ A ]. In::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hineseLanguage Processing Workshop,ACL [C],2000

[13] 张浩,刘群,白硕等.结构上下文相关的概率句法分析[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2002

[14] Zhengping Jiang.Statistical Chinese parsing [ Z]. Honours thesis, 2004,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5] Michael Conllins.Head-Driven Statistical Models for Natural Language Parsing [ 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9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1.4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1.5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③ 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④ 梁平枝.职业院校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教学探讨[J].职业,2011(20).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77

1 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否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毕业设计期间面临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充分保证,缺乏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跟踪、检查、指导,毕业设计质量有所下降。毕业设计包括选题、开题、过程跟踪、撰写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提交的文档种类繁多,目前主要是依赖人工进行管理,存在工作量大和工作程序繁琐等问题,给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计算机专业除了提交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外,大部分课题涉及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还需提交系统需求说明、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期间老师还需跟踪每个阶段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完成情况。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在多年毕业设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了一套适应本三层次毕业生的管理体系。2012年本专业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2JSSPITP3017),组织教师、学生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将该管理体系融入其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 毕业设计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计算机系成立以系主任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教务处强化宏观管理,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规范化文件。计算机系专门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计算机专业严抓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分解为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指导、论文评审、答辩五个过程和开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验收三个监控节点,如图1所示。

3.1 五个过程控制

(1)选题审题过程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一个学期准备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教研室和系部进行两级审核,对其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进行把关。以保证所选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课题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题是工程技术类或软件开发类课题,且多数面向企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书下达过程

确定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严格把关和审核后下达给学生。指导教师向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在此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开发平台,需要提交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该阶段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计划进行课题的研发。期间要求每位教导教师每周与毕业生至少辅导二次,学生可采用电话、Email以及见面等多种形式与指导教师沟通,向指导教师咨询相关技术问题。所有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并辅导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

(4)论文评审过程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答辩前15天提交研究成果和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进行预审,对设计成果和论文初稿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见。指导教师从论文格式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最后的验收、测试,并根据学生论文完成质量给出成绩。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论文,由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指定教师互评,并根据完成质量给出互评成绩。

(5)答辩过程

审核通过的毕业生可参加答辩,答辩按时间顺序分为:公开组观摩答辩、正式答辩、补答辩。其中观摩答辩是对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公开答辩。通过观摩答辩,使学生熟悉规范的毕业答辩过程。答辩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最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3.2 三个监控节点

(1)开题报告与开题

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组织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该监控节点不仅要求学生给出书面开题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介绍和展示,教师着重就其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把关,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要求限期修改,重新开题。设置该监控节点的目的在于监控学生课题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情况。

(2)中期检查

在学院规定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对毕业生前半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如何,评估学生能否正常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对一些差生要制订帮扶措施。

(3)设计成果验收

在学生毕业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后的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行界面和功能模块进行验收。

4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纪律组织体系,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实现系主任-指导教师-互评教师三级审查制度。还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对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要求和任务完成的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特别是对毕业生提交的计算机专业的设计文档和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由各审核人签字确认。

在毕业答辩前10天提交毕业设计的成果和设计论文初稿,由答辩小组教师进行验收和初审,然后提出整改方案和意见,让毕业生在答辩之前进行最后的完善和修改。在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都同意提交答辩后,由教研室对学生的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学生方可进入毕业答辩。由于各个过程都能严格把关,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本专业2008届-2011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统计如表1。

5 网络平台管理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跟踪和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本专业基于B/S架构、平台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过程跟踪、文档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系统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得到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毕业设计交流和管理的平台。

系统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进度、讨论区留言等功能;教师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维护、上报课题、查看学生进度、管理成绩等;管理员模块包括公共、审核课题、上报成绩、设置权限、文档归档等。

6 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特色鲜明、适合本三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该体系提出的五个过程和三个监控点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的流程,利用网络化管理平台减少了繁琐的工作量,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成绩和研究成果有了明显提高,并在2011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毕业设计的抽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秀娟.基于B/S模式的毕业设计管理开发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3):239-242.

[2]段华斌.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

[3]张卓.基于JSP的MVC开发模式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1):1671-1819.

作者简介:丁勇(1980-),男,江苏泰州人,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数据挖掘;储久良,男,江苏泰州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张飞(1990-),男,江苏淮安人,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学生。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泰州 225300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82-03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的有创见性的科研结果,是撰写学士学位论文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2]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并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一个综合检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找工作和考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业设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4],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涉及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 。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题目毫无新意。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很大一部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如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题目过多过烂,学生不想写,在网上随便搜索便可拿过来就成了毕业设计,以至于毕业设计成了走过场;(2)题目设置太大太复杂。在选题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因而选择的题目过于复杂,类似于注册表监测软件开发、微型操作开发等,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相对本科生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是随便应付;(3)题目设置过于简单。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足,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毕业生就业时间一般是从大学第四学年上学期11月份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下学期,而毕业设计时间则是整个下学期开始直到毕业前毕业答辩,时间上严重重合。当前就业形式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使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由于毕业设计和就业同时进行以及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一方面,毕业生需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式各样的毕业招聘会,精心备战每一次面试,根本无暇兼顾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因此这部分同学需要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指导不便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三)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是在第四学年下学期,此时部分同学工作已有着落,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主要课程的成绩,因此认为毕业设计的好坏与自身就业无关,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近年来社会诚信度的普遍下降使得高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诚信度严重缺失[6] ,一些学生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毕业设计抄袭增多的一个原因。高校的扩招使在校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人数则变化不大,使得每名教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精力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使学生有了投机的可能。

另外,学校只看重就业率,缺乏对毕业设计的足够重视,也是造成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化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检验。由于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毕业论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此外,感情分普遍存在,造成了没有毕业论文不合格的现象,毕业论好做坏一个样,严重的挫伤了学生认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指导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选题范围较为广泛,容易产生一些假、大、空的题目。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从毕业生的就业背景出发,结合四年来所学习的主要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度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选题方式是教师统一拟定了很多题目,然后由学生被动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鼓励学生立足于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或学科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提出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应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题目,教师对其中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提炼和丰富,然后师生双方就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进行交流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二)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解决

针对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1.错开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主要冲突在于时间上的重叠,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错开毕业设计时间。例如,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采取了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了专业课程设计,其题目安排与毕业设计相近但工作量有所降低,是对毕业设计的一个预演。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毕业设计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从而避免与就业的冲突。

2.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是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所欠缺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联系几个固定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统一地安排实习时间,保障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在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但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发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教学使用的软件远远滞后于公司所使用的软件。毕业生进入公司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这也是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

(三)扼制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对策

根据10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扼制甚至杜绝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发生。

1.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的交流。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不可能集中在一个教室进行指导,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指导,随时地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当定期举办讨论会,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指导教师请教。

2.加强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功能。学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的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抽查;在毕业设计答辩上实习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在答辩时发现有抄袭现象,直接定该生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同时追究指导教师的责任,以此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3.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辅助高校检测检查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等不端行为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论文的质量。

(四)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人情分或随意打分现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成绩应该综合指导教师、评阅小组、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后给出,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可以开发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系统实现评分的公正性。例如,在评阅小组预评阶段,由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匿名论文,由系统随机分配给评阅小组成员,使评阅人不知道论文的指导教师和撰写学生,从而避免人情分。建立严格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可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设计态度、工作量、创造性指标、毕业答辩效果和外文翻译等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7] ;最终的成绩则根据各个阶段的评分自动生成。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公正性,在毕业设计答辩中应坚持以下几点:(1)在最终的答辩之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制作的软、硬件必须经过演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验收后,才能予以答辩;否则不予答辩,必须重新修改直到达到要求。(2)实习答辩小组教师随机分配制度,在答辩的前一天提前公布,并且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3)坚持毕业设计复评制度,即建立由教授和退休老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督查组,对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

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高校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就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62-64.

[2]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03): 49-52.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 74-76.

[4]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 118-120.

[5] 杨平,王志萍,李平.论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122-125.

[6] 褚乐平.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抄袭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1): 85-87.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7篇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计算机系成立以系主任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教务处强化宏观管理,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规范化文件。计算机系专门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计算机专业严抓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分解为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指导、论文评审、答辩五个过程和开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验收三个监控节点。

2.1五个过程控制

(1)选题审题过程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一个学期准备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教研室和系部进行两级审核,对其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进行把关。以保证所选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课题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题是工程技术类或软件开发类课题,且多数面向企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书下达过程确定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严格把关和审核后下达给学生。指导教师向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在此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开发平台,需要提交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该阶段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计划进行课题的研发。期间要求每位教导教师每周与毕业生至少辅导二次,学生可采用电话、Email以及见面等多种形式与指导教师沟通,向指导教师咨询相关技术问题。所有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并辅导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

(4)论文评审过程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答辩前15天提交研究成果和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进行预审,对设计成果和论文初稿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见。指导教师从论文格式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最后的验收、测试,并根据学生论文完成质量给出成绩。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论文,由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指定教师互评,并根据完成质量给出互评成绩。

(5)答辩过程审核通过的毕业生可参加答辩,答辩按时间顺序分为:公开组观摩答辩、正式答辩、补答辩。其中观摩答辩是对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公开答辩。通过观摩答辩,使学生熟悉规范的毕业答辩过程。答辩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最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2.2三个监控节点

(1)开题报告与开题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组织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该监控节点不仅要求学生给出书面开题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介绍和展示,教师着重就其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把关,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要求限期修改,重新开题。设置该监控节点的目的在于监控学生课题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情况。

(2)中期检查在学院规定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对毕业生前半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如何,评估学生能否正常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对一些差生要制订帮扶措施。

(3)设计成果验收在学生毕业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后的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行界面和功能模块进行验收。

三、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纪律组织体系,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进行。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实现系主任-指导教师-互评教师三级审查制度。还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对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要求和任务完成的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特别是对毕业生提交的计算机专业的设计文档和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由各审核人签字确认。

四、网络平台管理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跟踪和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本专业基于B/S架构、平台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过程跟踪、文档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系统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得到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毕业设计交流和管理的平台。系统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进度、讨论区留言等功能;教师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维护、上报课题、查看学生进度、管理成绩等;管理员模块包括公共、审核课题、上报成绩、设置权限、文档归档等。

五、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特色鲜明、适合本三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该体系提出的五个过程和三个监控点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的流程,利用网络化管理平台减少了繁琐的工作量,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成绩和研究成果有了明显提高,并在2011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毕业设计的抽查工作。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8篇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每年在大四第一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都要召开学生思想动员和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和命题介绍大会,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和题目来展开毕业设计(论文)。

加强选题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管理,题目类型以工程应用型和设计型项目为主,选题难度适中,分量足,综合训练效果好,选题范围倡导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教师的科研实际相结合,鼓励校企联合。在管理流程上导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在供学生选做之前应通过教研室、计算机专业学术委员会、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的审核,刷掉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有偏差,内容过于陈旧的题目,对含义不清,实用价值不大,概念太大的题目勒令整改,从而保证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和时代性。对于分量不足、难度低的题目由系主管领导认定后,不予审核通过,对于大而难的题目指导老师可化解为若干子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到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表1和表2分别统计了近三年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情况,反映出选题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

重视管理环节

为加强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保证质量,信息学院修订和补充了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等,很好的解决了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课题选择、过程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拟题全部提交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经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供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题,若一题被多名学生选择,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选择原则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遵循“师生双向选择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调剂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当学生本人志愿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调剂分配有矛盾时,学生应服从分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管,学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要求指导教师每周安排至少二个半天的时间现场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教师自报的指导时间和地点进行抽查。

指导教师因故不能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指导学生,应提前告知系主任并通知学生更改指导时间。要求指导教师应随时掌握所带毕业生的动向和思想动态,掌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对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填报指导教师完成的工作,对所带学生的网上毕业设计管理负责,督促学生按要求及时更新信息、上传文档。系主任在各个阶段及时组织专家或负责人对系统中的材料进行检查,对缺项或不能按进度提交材料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提醒或批评。

把好“答辩关”和“抽检评选关”

把好“答辩关”,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抓起,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网上提交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初稿进行仔细推敲,认真指导修改。学生方面,应用型毕业设计必须做出具体硬件或软件,要能演示,方允许参加答辩,理论研究型论文最好能够有仿真实验结果的演示。实行院、系、小组三级答辩,每年均成立由院督导参与的院答辩委员会,各系按照学院要求成立系答辩委员会和专业答辩小组,采用推荐与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法选出一部分学生参与院级和系级答辩,答辩过程和成绩评定严肃认真。把好“抽检评选关”,学院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抽检与评优工作。抽检工作由学院随机抽取,送专家评审,将评审意见向有关指导教师反馈,对质量不过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坚决不予通过;评优工作在系部推荐的基础上,学院再组织领导、专家进行评审,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将评优结果予以公示。

重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指导团队的培育

对于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要提前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使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达到校优秀的标准,甚至可以参加省级毕业设计(论文)评优活动。另外,尽早在教师中组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团队,确定培育题目和团队成员,并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增加指导教师和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以上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如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查阅和综合分析各种文献资料、掌握使用工程技术规范和手册、图标等技术资料的能力;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的能力;计算和设计能力;实验或测试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去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近几年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9篇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是考查学生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2],教师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甚至很多高校把毕业设计改革的焦点放在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存在和废除问题上。如何加强和改革大学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近8年来主要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认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及管理方式均有关联。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选题盲目,设计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3-4],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及如何去查阅系统设计所需资料,在众多的资料中也不知如何有效地阅读及参考相应的资料,甚至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系统设计工具及开发语言等更专业性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总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否换个角度去做”,不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点,如无法规范地画出软件设计流程图,论文中流程图画得五花八门。笔者经过与他们详细的交流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做软件系统开发时缺乏有效的设计,基本上就是学习了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了部分代码开发工具如JAVA、VC++等,就开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再按软件开发流程来介绍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的开发过程。由此画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就是功能图,而学生对功能图的描述比较随意,所以画出的流程图极不规范。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也是非常随意,不知数据的规范化,无法运用数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也就是设计简单的独立的几张数据表,然后运用开发环境对其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操作,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使用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

学生选题时,通常根据学院教师上传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参考,由于高校系统开放的选题时间有限,加上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最后只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师来选定毕设课题,这种毫无目的的选题方式必然会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的被动与压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熟悉使用开发环境的工作中,而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其他过程,如项目调研、项目系统设计等环节不重视,甚至不考虑,设计目标不明确。这样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论文写作、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

2)论文写作程序混乱,抄袭严重。论文写作程序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并掌握相关基础后撰写开题报告,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完成毕设初稿并修改定稿。但笔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在毕设最后阶段将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一起上交,也就是说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毕设的基本流程。且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如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毕设课题,在参考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系统的实现方法,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学生把界面稍微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

3)就业压力大,投入时间少。当前高校扩招严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了毕业生严重的心里负担,各招聘单位每年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大范围地招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于是他们对各种招聘会跃跃欲试,基本都忙碌于各招聘会之间。除此之外,毕设时间与各高校考研初试、复试时间也相互重合,如此一来,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根据学科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型课题,体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第二类是工程应用型课题,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及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但每一年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大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部分指导教师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于是在自己所负责的教研及科研项目中也很少让学生参与;负责毕设相关指导任务的各位教师,大部分又同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样一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就不是很充沛。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很不理想。

2.3 毕设实验设备不足,没有良好的实习基地

学院的毕设实验平台设备少,学生多,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毕设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这些都直接导致毕设学生计算机系统开发平台运用能力差。且有些实验设备比较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操作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分析。

2.4 毕业设计开设时间不合理,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

绝大部分高校均将毕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这样的时间安排恰好又与就业、考研冲突,学生对毕设投入的精力少;且毕业论文基本上还停留在如何教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上,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课题根本不感兴趣,毕业论文质量差,论文模式单一无创新。由于答辩人数众多且答辩时间短,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答辩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形式上,毕设监督的力度缺乏,无明确的考核标准,约束力度小。

3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改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参考建议。

3.1 更改毕业设计教学时间

我国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多数在第八学期完成,而毕业设计恰恰又是综合性及层次性最高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很难用一个学期完成。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毕业设计实践安排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完成[3,5],以学分制为主,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可到工厂、企业等各处实习,并最终上交毕业报告。可借鉴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前开设毕设相关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毕设的相关程序和写作格式等,有充分的时间和基础准备毕业设计论文。

3.2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及分配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注重理论教学性、研究创新性和生产实用性,大学生往往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调差显示,学生愿意选择应用性课题的主动性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题,这就反应出毕设论文选题应该最大可能地接近生产及生活实际。作为指导教师,选题要透射出教学实质,既要重点强调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又要注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及一致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吸收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提升。指导教师在毕设任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对于选题的准备要具有层次性,按课题的难易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工。若将较为简单的选题分配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毕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水平;若将较难的课题分配给能力较差学生,则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觉得设计不知从何做起,指导教师碰到如此情形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使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毕设拘泥于形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安排课题分工,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实际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自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院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到软件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从两个方面共同增强指导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

3.4 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寻求更好的毕设指导方式

当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为实际,既要求有理论基础又要求有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若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或培训的经历,在工作中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且难以满足工作性质需要,往往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状况。

学校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算法的教学。现在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可提出具体实训的培训方式。企业和实习基地可以项目开发环境的熟练使用为目的,对程序代码的使用为方式,培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实习基地偏重应用,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开发环境,运用相关的代码,但是很难独立地做出完整的项目。

学院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与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合作,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习基地为辅,将毕业设计的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工作交由企业和实习基地,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及论文的指导工作则由本院指导教师继续承担,也进行相应的考核,最后可将两部分考核成绩综合在一起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既可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又可在特定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

3.5 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监督力度

学院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毕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毕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毕设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负责监督毕设的整体过程。并以各系教研室为单位进一步成立毕设指导小组,负责毕设教学内容的具体执行。

学院还可在毕业设计期间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组织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工作并组织参加毕业设计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题讨论及任务分配,这样学生可以熟悉课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到毕设中期阶段,学院应组织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时了解并检查各课题任务完成进度,积极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答辩时应成立答辩委员会,采取指导教师现场回避等原则。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部分较差者可实行“二次答辩”,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4 结束语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可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促进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毕设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对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及课题的科学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的毕业设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王丽侠,贾洞.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层次化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8-22.

[2]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103-106.

[3]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4]王玉锋,刘保旨,李雪梅,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7-79.

[5]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论文 答辩 规范化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8-01

0.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所以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基本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共涵盖6个专业共287人,共完成 287篇毕业论文,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软件编码方向)39篇、软件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50篇、软件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方向)32篇,网络技术专业5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过程控制方向)75篇、图形图像专业34篇。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 2013届专科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

2.过程分析

2.1 征题与选题

本届毕业生共292人,为了使学生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我系在教师中进行广泛征题,所拟题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难易程度适中,但未能保证学生一人一题。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实验性、动手性强的论文选题,要求导师以体现工学结合,专业与现实选题为主,报销优秀的版面费,负责统一打印论文;增加动手训练机会。

2.2开题

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正式下达毕业论文任务,选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开题报告。

2.3答辩安排

成立了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的评阅及答辩总体安排。对于论文评阅,要求教师按照论文的学术水平、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规范性、论文结果等进行全面、认真地审阅和评分。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进行了审查。

在答辩前召开了答辩组成员的培训工作会议,把答辩的安排和程序提前通知学生,确保答辩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很好的准备。增加了同行评审,抽查了部分学生参与了论文答辩。

在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进行了毕业论文成绩总评,同时评选出本年度系级优秀毕业论文,共计24篇。

3.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按照相关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和部署,组织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了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具体管理规定。并详细做出了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作为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管理文件,主要内容为:当年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如动员、部署、检查、评阅、答辩、评定成绩、总结等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时间安排等。

制定了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细则。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与进程,指导记录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选题、开题、撰写、指导、答辩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本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原则注重过程管理,哪怕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失败,多次尝试,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锻炼。经过这样的改革,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真正的投入,得到了回报,那就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本身的规范性也有明显改善,基本杜绝了论文严重抄袭行为。

4.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毕业论文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许多人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这是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有部分学生不按学院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我系的具体管理规定敷衍了事。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组织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积极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二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加强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要提高学生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以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切实的表达。

四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宝坤.关于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纪嘉明.高校毕业论文普遍性原则及规律探讨[J].江苏: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上一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与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