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技巧范文

时间:2024-04-25 18:13:39

幼儿教育技巧

幼儿教育技巧篇1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表达能力 积极思维 理念

对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的语言课程资源很感兴趣,很愿意接受这些课程信息。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整合教学资源,尤其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和绘本教材等,挖掘幼儿的潜能,刺激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例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语言教学接地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教学是幼儿阶段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幼儿感觉学习就在身边,贴近实际,刺激幼儿进行表达的欲望,促进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提到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可以为幼儿呈现动态的图片资源,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片,刺激幼儿积极思维,尤其是那些生活中的图片资料展示,能极大地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使幼儿语言教学接地气。

比如,在进行“猴子捞月亮”的语言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对生活中的月亮较熟悉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出示月亮的照片,让幼儿说出这个图片的名称、形状,再出示平静的水面和一群玩耍的猴子,让幼儿说出PPT课件中出现的图片名称。幼儿很积极主动,说得很准确,但答案只有水面和猴子,没有发现其他现象。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在水下还看到了什么?”然后启发幼儿说出水下还有个“月亮”。有个幼儿在闷声自问:“月亮怎么掉进水里去了呢?”于是,教师出示下一组图片,让幼儿结合图片信息说出猴子们在干什么。通过课件展示,有效刺激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很多幼儿能够准描述出猴子捞月亮的方法。教师可及时提问:“结果如何呢?”于是,教师出示“猴子捞月亮”动态视频。幼儿发现,水面一动,月亮不见了。月亮哪去了呢?教师进行科学解释: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能对月亮成像。水面动了以后,平面镜不存在了,水下的月亮也就消失了。为巩固这一学习成果,教师可留课下语言交流任务,让幼儿回家将这个小故事讲给父母听,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的能力。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材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教材信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喜欢教师在教学时出示学习情境,这样他们会感觉语言学习趣味生动、发人深省。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及时为幼儿出示教材情境,并变换出示情境的方式,刺激幼儿对知识的期待和渴望。同时,教学情境的出现,可有效激发幼儿的正向思维,帮助幼儿理解教材信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进行“猴子学样”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电子书包里的视频资源,为幼儿播放“猴子学样”的动画片,同时让幼儿边欣赏边表演。欣赏着动态的视频画面,幼儿看得仔细,听得认真。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发现不全面的地方,可由其他幼儿来补充,从而在动态的语言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提高幼儿对“猴子学样”的学习效果,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将幼儿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表演。表演之后,教师可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谈谈自己的感悟,从而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揭示文章中的内涵,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语言教师都是利用口头语言来进行的,对重难点的突破主要是通过反复记忆来完成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节好的语言活动课其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教学的重难点,使幼儿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要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必须千方百计选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革新教学方法,实现特色教学,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进行“神奇的玻璃”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在线学习,让幼儿详细了解“神奇的玻璃”究竟是什么。通过在线的视频解读,幼儿理解了神奇的镜子的本质,其实就是凸透镜,能够对物体进行成像。同时,通过网络的学习,幼儿发现除了凸透镜外,生活中还有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这些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相互交流、探讨的欲望。这样,在幼儿的交流和探讨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幼儿语言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资源,以直观、趣味的效果刺激幼儿积极思维,加深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从而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郭红月.幼儿语言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T].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3]花秀茹.教育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11).

幼儿教育技巧篇2

关键词:多媒体;现代化;直观形象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157-0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悄然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为幼儿创造了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它彻底改变了一贯老师讲、幼儿听,几张图片反复讲述、摆弄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幼儿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大部分幼儿喜欢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原因主要来自多媒体计算机的诸多功能,如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通过制作课件,虚拟现实,再现生活中景、物,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大脑潜意识,催生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了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自主地学习。

例如:我在为幼儿进行《雨的形成》的教学活动时,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进行烧杯加热实验,幼儿看到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老师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烧杯上盖着的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幼儿看到了玻璃片上有许多水珠。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的动画,把“小雨滴”变成了“水蒸气”,在天空中越积越多,形成了“云”,遇冷就变成了“雨”,降落下来。整个过程幼儿一动也不动,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全神贯注的观看,并在优美、和谐、动听的童音讲解下,“小水滴”、“河流”、“太阳”、“水蒸气”、“小雪花”都动了起来。幼儿被吸引着,被感动着。这样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幼儿学习兴趣、教学目的、教学情境和效果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激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来往驰聘。幼儿想象力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果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效果会很好。如:在教学活动《小羊过桥》中,我做了前半段故事的动画,“……小黑羊和小白羊分别在河的两边,河上有一条独木桥,他们两个都要过桥……”画面在此定格,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给故事编结尾。于是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不同看法,有的说:“他们两个谁也不让谁,后来都掉到了河里。”有的说:“先让小黑羊过桥,然后小白羊再过桥,这样它们就不会发生冲突了,都能顺利地过桥。”还有的说:“它们很有礼貌,会互相谦让,让对方先过桥,然后自己再过桥,最后都快快乐乐地过了桥。”……孩子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发表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思维就像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形象、丰富真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活动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增进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而幼儿大脑神经的兴奋不仅与感知内容的刺激有关,而且与环境条件刺激有关。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优势,能为幼儿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从而增进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竹笋的活动中,由于环境限制,现实生活中无法给予幼儿亲自走入竹林、认识竹笋这样的条件。这时,在活动中,播放有关竹林春笋的录象,同样可以将幼儿引入郁郁葱葱的竹林“实景”中。幼儿看到一大片竹林里,冒出一支支嫩嫩的竹笋,幼儿迫切想了解、想探究竹笋到底是怎样的呢?随后,幼儿在自己动手摸摸、捏捏、看看的过程中,了解了竹笋外形特征、用途,学到了剥竹笋的技能,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兴趣盎然。由此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力得到发挥。而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幼儿的思维,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绘画《美丽的蝴蝶》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展现了形 、声、音、像相结合的各种各样的蝴蝶的生动形象,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对称图形的画法,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拓宽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他们从这里接受到新颖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想象蝴蝶动态的“相似块”,这个新的“相似块”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相似块”相匹配,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了教师示范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使幼儿不但看的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

同样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与欣赏内容相关背景资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于幼儿,如《欣赏剪纸》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种类及剪纸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使幼儿感受剪纸特点,以生动的形象,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让幼儿了解学习剪纸这一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强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的情绪、情感及所表达的意愿,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瞿 敏.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2):78.

幼儿教育技巧篇3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一、 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度的重视技巧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给幼儿带来的美的感受和创造力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孩子过早地被条条框框约束起来。总结起来,传统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习惯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之中普遍存在,幼儿园教师已经在长期的幼儿教学中形成一套规范式的教学方法,幼儿美术教育流程化倾向非常严重。幼儿都具有尊重权威的心理和习惯,教师采取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会给幼儿造成这样的认知:只有老师教的才是对的,凡是和老师教的不一致的都是错误的,这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习惯灌输方法教学的幼儿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幼儿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发展。

其次,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分重视美术技巧的培训。幼儿美术教育定位在对孩子美术技巧的培养上,教师在教学上的侧重点是对基本功的联系。很多老师衡量幼儿美术作品的好坏时采取与范本的相似度作为标准,这使得幼儿绘画作品没有生机,死气沉沉。处在幼年期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对大多事物保有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过早将孩子这种爱玩的个性扼杀在枯燥的美术教学中,对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是一大阻碍。

最后,很多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辅导力度不够,导致幼儿在课后处于完全放任状态,大多数美术教师注重课堂自主绘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辅导,这使得很多孩子的构思能力和整体布局能力相比于自主绘画能力来说根基薄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是一件好事,但是幼儿美术教师也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时地引导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把握主题,传递思想,真正地通过美术的学习陶冶情操、锻炼品格。放任式教学只能培养出一些空有技巧、没有灵魂和思想的画作,这样美术教学的本义就丧失了。

二、 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表现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总结原因,找到有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让孩子对美术创作产生激情。儿童在十岁之前,绘画是其表达情感、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愿意拿着彩色画笔在纸上和墙上进行涂鸦,很多父母看到这种情况会急于阻止孩子进行这种行为,以防他们将家里弄得脏乱,但是孩子这种涂鸦行为正是其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孩子将其脑中丰富的想象通过彩色笔表现出来,父母不宜阻止孩子这种近乎本能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绘画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将其脑中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种看似毫无章法、杂乱不堪的绘画正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其次,在绘画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去感受自然风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春游、参观、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点滴和自然风光的美丽,这可以使孩子脑中形成很多立体、丰富的形象,为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平台,如果孩子不能和自然亲近,仅仅靠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显然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文明中,完全感受不到自然的美好,幼儿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弥补孩子这方面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城市的孩子去农村之后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地里的大豆、玉米他们觉得神奇,植物上的毛毛虫他们觉得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另外,美术教师应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深度的剖析。了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美术教师才能采取得当的措施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形成打好基础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的宗旨。所以,教师不能一味注重美术技巧的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整个美术学习过程都是模仿别人的画作,那么孩子学习积极性肯定逐渐消失,在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状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美术教学充满乐趣和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不应该给他们设置过多的束缚和压力,天性的解放才是创造力的源头。

最后,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实现技巧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技巧培养可以保证幼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枯燥单一的技巧教学方式又会让幼儿产生厌烦、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创造力的发展毫无好处,因此,启发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前提是掌握幼儿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启发。比如,将美术教学寄托在游戏的形式上展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帮助幼儿掌握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小树,然后启发幼儿将自己想到的果实的样子画在树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去画,然后教师可以对小朋友所画的鱼进行技巧的辅导和改进,这样在这种热烈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能够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章锦.浅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邢春香.浅析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

[3]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0

[4]王琼.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1

幼儿教育技巧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巧手活动;组织实施;体会

一、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兴趣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选择手工制作活动内容,应既体现本园巧手特色,又适合幼儿自身特点,做到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例如,在制作“漂亮的瓶子”的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各种废旧塑料瓶、皱纹纸、胶泥等,让幼儿通过欣赏各种已装饰好的作品,使幼儿了解这些废旧物品也是可以废物利用的及制作的方法。

在制作“”的活动中,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真实有趣”的内容,布置班级的环境。在巧手区我们张贴了各种不同图案的;在科学区我们让幼儿欣赏各种图片及放映多媒体,通过这样的较丰富的环境布置,我们感觉到班上的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象感染了,能很主动的、积极的每天询问老师我们今天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我们选择了卡纸、皱纹纸、毛线、泡沫纸板、铁丝等,进行制作。通过孩子们踊跃的参与,可以看出幼儿制作的兴趣很高。

2.情境扮演,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进行绘画“美丽的蝴蝶”这节巧手活动中,我为了能进一步的激发幼儿了解蝴蝶、绘画、制作蝴蝶,我专门和班上的老师做了一对蝴蝶的翅膀。在进行活动中,我结合优美的音乐,和简短的语言旁白:“雨后的早晨,阳关明媚,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精灵从白色的茧里慢慢的飞了出来,它轻盈的抖动着那对美丽的翅膀,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尽情的吸吮阳光和雨露……”当孩子们第一眼看到我时,都惊奇的目不转睛的发出“哇……”的一声。从孩子的很直观的表现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已经被美丽的蝴蝶深深的吸引住了。

3.情绪渲染,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进行任何一节巧手活动中, 我觉得教师饱满的情感投入,都是孩子们对巧手活动完成的保障。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生气的老师,进行的巧手活动那定会黯然失色。因此,在进行巧手活动时,我都力求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活动的快乐!例如:在教幼儿用橡皮泥捏泥玩具时,我只教给幼儿团、搓橡皮泥的基本方法,然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捏出了形态各异的泥玩具。有的幼儿还能选用其他辅助材料,如牙签、小豆、小刀等在捏的泥玩具上进行衔接、刻画图案,做得也比较精细,有的小朋友还将橡皮泥捏成了细条,在自己创造的作品画面上摆出了自己的名字。同时称赞道:“你真棒!”别看这样小小细节的处理,幼儿的精神受到了很振奋的感染!

二、针对不同形式的特色活动进行不同方式的指导

1.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解Q巧手集体活动中技能的问题

在进行集体的巧手特色活动中,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教学中技能的掌握需不需要教师的讲解,还是让幼儿在每一个环节技能上自己去探索。前者掌握不好,就变成了满堂的灌输,而后者就是一味的放纵自流,结果是和巧手的思想背道而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教学,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取,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幼儿探索的精神,让幼儿在充分的探索平台中,掌握制作的步骤、过程。当然在难点技能的掌握上我们也会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集体集中式的讲解示范。如:在进行“立体小兔”的制作活动中,我就一改教学中教师指导示范的方法,而是让孩子通过先观察制作图,探索制作的步骤的先后顺序,然后让幼儿自己边看图,边练习制作立体兔子的方法。在小组相互合作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到,幼儿对扎皮筋、卷身体这两步的技能掌握的不好。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我及时的进行了重点要领的讲解,并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通过这样灵活、开放式的指导,孩子们基本上学会了制作立体小兔。

2.运用引导介入的方式,解决巧手区域活动中技能的问题

巧手区域活动的时间,主要解决三个任务:一、将案例活动中难掌握的部分放在巧手区继续的巩固练习。二、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练习掌握制作的技能要求。三、提升能力强的幼儿制作的经验。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有鲜明的对比,每一个区的人数都不多,活动中都是以小组进行,教师在活动中能根据区域活动的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某一区的孩子。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幼儿学习掌握的情况,因此,在区域指导方式上也和集体教学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对一直没学会能力弱的幼儿我们就可以介入和孩子一起制作;对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合作制作。总之,在进行巧手区域活动的指导要求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

三、有效评价幼儿的作品,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

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时,不能只做简单、笼统地评价。这样不会提升幼儿感受艺术美的价值。只有了解到孩子装饰的技能的发展区在哪里,了解美术活动中都有哪些装饰技能,把理论全部列出来,有什么美术技能,手工技能把它全部写出来。教师心中要有如何手工活动的技能方法,并在活动中向幼儿交代清楚。例如,在不同形式的实物上协调色彩,有顺序、有规律地,既有变化又很统一地进行装饰等,评价时也是从这几方面评价幼儿的作品,同时还从活动中的社会性方面去评价幼儿,从而提升了幼儿的活动价值。

总之,对孩子而言,活动中他们任何的点滴发现与创新都会鼓励他们执著地探索,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其创造个性,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手工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月嘉.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05期

【作者简介】

幼儿教育技巧篇5

一、把握适宜的互动时机

适宜的互动时机,通俗地说就是:什么时候互动最好?在研究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1.预设互动的环节

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我们往往会思考很多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其实我们认为可以把互动这一环节也考虑其中:何时互动?如何互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来预设互动的环节,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哪里需要就设计在哪个环节。如,科学活动中设置幼儿的操作环节,让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创设生生互动的交流环节;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让幼儿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等等。

当然,教师的提问与回应我们也必须设计在内,在备课时考虑周全,让预设的互动得以有效实施。

2.随时生成互动

课堂中很多问题是教师难以预料的,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应该随机调整教学设计,及时生成互动。(1)幼儿不感兴趣时或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他们的兴趣容易转移,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每当这时,教师应调整互动的策略,让幼儿参与进来,而不游离于活动之外。可以通过提示、提问、体态语、做小老师等方法与幼儿进行有目的的互动。(2)无法达到目标时,原因或许是目标制订得过高,也有可能就是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存在,采取了单方面的努力或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教师的作用力没有传递到幼儿身上。这时,就应该考虑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将目标内容或者知识点与幼儿进行互动。

3.避免无意义互动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互动是没有意义的,有一些互动是不合时机的。比如,指令性、控制性过多的语言;形式上的互动;封闭式的提问等,这些都使得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示,师幼互动关系受到影响。

二、创设适合互动的环境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环境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促进教学活动中的互动。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很大,最直接的是教师创设的心理氛围。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行为是他人控制的,情感也稚嫩脆弱,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爱。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种平等、轻松、愉快、尊重、接纳、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会更加亲近教师,会对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师幼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熟悉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

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座位的安排,教具、学具的准备对师幼互动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运用有效互动的技巧

师幼互动交流的技巧,我们认为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非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我们都知道,交流的时候语言应该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与幼儿更好地互动,我们要不断地给他们听觉上的刺激。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音、语调运用得要恰当、抑扬顿挫、或缓或急,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在课堂活动中,师幼互动技巧的实现还包括:

1.教师在课堂上的巧提问

开放式的提问能很好地开阔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久而久之,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就会被激发,回应教师的能力及与教师互动的能力都会加强。反之,封闭式的提问,只需幼儿回答“是”与“不是”、“对”或“不对”,时间一长,容易使幼儿不假思索、盲目跟从,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2.教师在课堂中的巧回应

如果说提问是“抛球”,那么回应就是“接球”了。与幼儿进行来回的抛接球,其实就是与他们最好的互动。对于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总要给予相应的回应,回应时除了多用赞美、鼓励的语言,回应的内容也是多样的,回应还必须因人而异。我们必须通过回应提升幼儿相关能力或者增长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交流以外,可以更多地运用非语言,即体态语的交流。其实非语言的交流有很多技巧可言。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已从过去重视“教师怎样教”发展为“将着眼点转向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层面上来。通过实践,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教师与幼儿互动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逐渐将教学活动中互动的理念延伸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师幼互动策略在一日活动中得以优化。

幼儿教育技巧篇6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优秀的绘本素材,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应该培养幼儿自主运用语言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语言交流中来,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涂鸦画作品、绘本读物。幼儿对上面的图片很感兴趣,喜欢猜测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里的触摸屏进行引导,用手直接在屏幕上勾画和书写,大大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问题,自然就能够运用语言去和别人交流。

例如:笔者使用电子白板为幼儿介绍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渔夫和金鱼》《蛇女》等。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还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如在学习《渔夫和金鱼》时,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每两个人一组进行情境对白,其他幼儿聆听,在聆听过程中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在幼儿描述过程中,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渔夫和金鱼》的动漫作品,给幼儿以思维的启迪。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养成合作学习意识,综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高效语言教学。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我们应科学运用教育技术装备,尽量为幼儿提供语言环境,让幼儿随时进行语言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语言魅力。同时,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使幼儿大脑的语言功能区日益成熟,在语言活动中丰富语言积淀,为学习更高级的语言奠定基础。新型电子教辅资源的出现,大大优化了幼儿语言教学方式,提高了幼儿语言教学的实效性,丰富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行为,从而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轻松解决了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进行《好饿的毛毛虫》教学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毛毛虫的动画视频,手一点选中素材,再一拖就能把素材定位到演示区,点击播放按钮,幼儿就可以欣赏到高清晰、高音质的优质漫画作品。幼儿看完后,教师停止播放视频,让幼儿结合刚才的观看说出故事的名称、故事的主人翁和故事简介。幼儿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鉴赏和记忆能力均能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持久教学,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习惯,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打下良好基础,轻松解决了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难点。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言交流平台,丰富幼儿的语言学习途径

为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应想办法提高幼儿的阅读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幼儿的阅读途径,让幼儿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应用能力。而仅仅靠教材上的资源远不能完成幼儿阶段的阅读任务,幼儿教师必须开发更多的阅读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广的交流平台,丰富幼儿的学习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园区的每个资源平台,为幼儿提供可读性强的素材,供幼儿自主选择阅读,进而为语言交流提供知识储备。

例如:幼儿比较喜欢绘画、漫画等作品,并且喜欢游戏活动,尤其是交叉班级的游戏活动,幼儿很喜欢参加。为此,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大量动漫视频资料,如《祖国妈妈我爱你》《会飞的草》《狐狸爸爸鸭儿子》等。上课时,用电子白板给幼儿播放视频。之后,创设语言运用平台,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自主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幼儿语言组织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幼儿语言教师,应对幼儿进行语言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言活动中,可巧妙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适时进行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启迪幼儿思维,使幼儿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会倾听、交流、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地球招聘会”语言活动中,在幼儿表演之前,笔者利用电子白板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之后再出示问题:如果你是地球公公,你想招聘什么样的小动物做保护环境的小使者呀?你对前来应聘的小动物有什么要求吗?你想招聘多少个环境保护者呀?一系列问题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在表演时也会注意这些问题,增强表演的效果。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

五、结束语

语言是表现内在美的一种显性方式。通过语言活动,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加强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力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磊,王满华,杨薇薇.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9):58-61.

[2] 李晓军.巧用电子白板 培养幼儿阅读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82-83.

幼儿教育技巧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信息技术 必要性,应用方法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教手段在各科教学中广泛应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能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启迪幼儿的思维。同时,声、画、动感的刺激还激发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一节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多次使用信息技术,然而每一次的使用,是否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师努力思考和追求的,如果巧妙地运用好信息技术,(这里的巧指设计巧、运用巧、时机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起到异彩纷呈的教育效果,从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感知、理解、从而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1]。

二、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更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就是要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幼儿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在营造园本文化、促进家园共育、优化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2]。总之,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其鲜明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能够多样化幼儿园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

而且由于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或家长更是包揽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幼儿多数情况下只有被动地听从老师和家长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幼儿能够全感官地全面参与和体验学习;能够有机会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

2.信息技术能够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参与下教学的优势总的来说是可以帮助教师在视觉上给儿童一种提示和吸引。如果只是声音的传授,儿童很容易疲惫和转移注意力,但多媒体课件、音视频、网络资源的加入、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悦耳的声音能够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更加容易内化体验到的知识或情感。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单调、枯燥的教学生活变得可听、可看、可感,且内容丰富多彩,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需求。

3.信息技术能够创新幼儿园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纸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主体地位正逐渐受到来自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威胁,在幼儿园教学中也体现出这点,利用这些新兴媒体手段可以将幼儿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新奇神秘的自然景象、心弛神往的卡通世界一一展现在眼前。

4.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幼儿园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让幼儿园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利用信息技术,在非富多彩、多渠道的知识传输下,幼儿可以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逐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这种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可以优化教学环境。

5. 信息技术是幼儿园教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 “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建议稿)》也提出“幼儿园教师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可见,信息技术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信息化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幼儿园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幼儿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1.明确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服务。特别是要考虑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2.综合运用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不应成为各种多媒体手段的“大熔炉”,也不应该对幼儿进行“满堂灌”,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3. 调动幼儿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任何有效的活动设计都要经得起幼儿的考验,要能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和年龄特点,要能成为拓展幼儿思维的重要媒介。

4.教师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相反,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从教学理论层面上讲,在教学关系上,幼儿、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教学要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四、结语

现阶段如何将信息技术能力建设与幼儿园教学发展相结合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和整合信息技术,就要从教师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开始,科学有序地结合有利于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及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 佘雅斌. 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活动指导课程教与学的方法[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4).

[2] 陈鹤婷. 幼儿信息化教育探赜[J].科教文汇,2011,(24).

作者简介:

幼儿教育技巧篇8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22-01

一、注重环境创设,为幼儿交往创设条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大多数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也造成他们自我意识较强的缺点。一旦进入幼儿园,在进行人际交往、开展游戏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彼此之间的争抢、争宠现象,导致很多矛盾。也有的幼儿对于同龄人教师开展的游戏不敢参与、不积极参与。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幼儿在家里缺乏一个和同龄人之间交流的平台、缺乏交往造成的,所以想要解决幼儿之间的一些争抢、交流困难现象,就需要我们能够创设一定的交往平台,给他们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

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意识较为强烈,但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便能够更好的如何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合作游戏、会话活动,给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引导幼儿进行对话、合作,让他们能够在同龄人的帮助、引导下进行基本的人际交往,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正如同俗话说的“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交往,通过平台进行实践,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小朋友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例如让他们分别扮大人和孩子、扮演警察和坏人,通过角色的互换能够让孩子们更好的去感受不同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地位,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良好的环境创设来提升交往技能。

二、做好方法教育,培养幼儿的交往技巧

幼儿时期由于孩子们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显得比较生涩,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做好交往方法的教育。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交往案例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巧之后,他们就能够轻松自如的进行交往活动,也就能够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的掌握交往技巧,提升他们的自主交往能力。比如教师要教幼儿待人礼貌、热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拥有了礼貌意识,幼儿就能够获得大人的喜爱,也能够在与同伴交流的时候更好的相处。另外教师也要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他们为玩具而发生争抢行为,或者通过玩具而向同伴表示邀请。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互助,例如玩具可以相互交换这玩,“你有一个玩具,他有一个玩具,大家相互交换之后就能够玩的很多不同的玩具”,在这样的意识熏陶下,幼儿大多都能够进行积极交往,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意识、语言组织能力也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做好评价引导,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都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幼儿时期,由于幼儿的交往能力相对较弱、交往技巧不足,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不恰当的交往则会造成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误会。比如有些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太过于主动,造成其他小朋友一时难以接受;有的有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太过于被动,不善言辞、过于羞涩给人的印象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幼儿的相关行为特点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以便能够让幼儿知道与人交往过程中改把握哪些分寸,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践进行“查缺补漏”,提升他们的交往技能。例如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正确的、创新的交往行为时,及时表扬鼓励,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去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要及时指出来并教给他应该怎样去做,怎么才能够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能够很好的让幼儿认识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交往技巧,实现幼儿交往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注重家校联合,引导幼儿有效交往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教学经历:幼儿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能力,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一旦回到家里家长依然会“包办”幼儿的一切事务,这也就导致不少幼儿在幼儿园乖巧听话,而回答家里则好吃懒做,给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造成影响。在交往教学中依然如此:幼儿园倡导幼儿之间的合作、共享,而部分家长则会由于思想观念、个人因素对于幼儿之间的分享持反对意见,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还有的农村家长担心孩子在课堂上太活跃给老师的印象不佳,反而教导他们要听话、要老实。这就造成家校之间教育的差异化、不同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发展。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家校合作教育对于孩子们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例如多开展家访、多举办家长会,在了解孩子们学习状况之余也要向家长传递一些新的教学观念,让家长能够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入手进行家庭教育,使家校之间能够有机联系,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例如家长也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与人交流、多与人交往,给幼儿成长的机会,让幼儿能够通过与不同年龄段人的交流中获取更多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知识,让他们能够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他们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

上一篇:柏拉图的政治理论范文 下一篇:股权激励效果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