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1 16:52:33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1

【关键词】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对于我们国家以及全球来说,水稻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水稻有着产量高、商品价值高的优点,所以其种植的面积年年递增, 这就直接导致了水的需求量的逐年增加。我国北方水稻的发展有点停滞不前,其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资源的匮乏。在这样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状态之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实施就至关重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有效的实施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并且还增强了水稻抗逆性和促进高产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对于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且进行了有效的大面积普及,节水机理也逐渐的得到了有效的认识。人们现在已经关对农业的生态环境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这对于节水灌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起到了很积极的影响。

1.水稻节水灌溉的节水机理

大田作物的习性都大体相同,水稻也不例外,土壤通气条件是否良好对于根系生育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是否正常,是否能够保证养分的正常供应吸收,只有保证了这些因素的良性发展,才能够使水稻实现高产。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低,由于长期采取淹水栽培方式, 土壤板结、冷凉、土性恶劣, 水、气、热及养分状况不良, 淹灌水层的水稻容易发生倒伏,病害严重,易早衰,直接的导致了水稻的生育迟缓,根系发育受到阻碍,抗逆性减弱,结实率低,成为水稻高产的生理障碍。研究表明,如果土壤发生了水分不足的情况,水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植株和叶片的保水性及根系的吸水能力增强,这就说明了,一定程度的水分缺失对于产量的增加是有益处的。因此可以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 通过节水灌溉来控制水稻生长的最佳水分环境。

2.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节水灌溉

2.1插秧期

秧苗移栽到本田以后,田间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秧苗吸水和蒸腾的平衡,提高成活率。

2.2返青期

秧苗返青后,田面不再长期保持水层,每进行1次浅灌,在几天以后,在作物落干之前,要进行第二次的浅灌,要相应的降低灌水的次数。

2.3分蘖期

分蘖前期进行浅灌,提高地温,促进水稻分蘖多生快发。分蘖末期,晒田5d左右,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排除田间有害气体,促进根系发育。

2.4拔节孕穗期

轻灌,促进颖花发育,提高结实率,有利于大穗形成。

2.5抽穗开花至乳熟期

抽穗前期5~6cm水层,开花以后浅灌;7月份注意气温变化,温度低于17e或大风天时,加深水层至10~15cm,以保证水温,气温回升时恢复原水层,以干干湿湿的间歇灌溉为主,收获前10d断水。

3.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节水灌溉既能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又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节水灌溉条件下,总根数增加20%以上,主根较深, 根系活力增强,衰老减慢,生命周期延长,特别是生长发育后期能够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较好的协调了高产与根系早衰之间的矛盾。叶片是植物蒸腾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受水分胁迫时,叶片细胞的扩张和分化受到抑制,叶片生长减慢;恢复灌溉后,叶面积增长加速。适度的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后期叶片自由水含量有所提高,束缚水含量有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增加,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另外,受到水分胁迫后,水稻株高的增长受到抑制,恢复供水后,株高的增长率显著提高。分蘖期和拔节期受旱对株高的影响较大。水稻节水灌溉一般使水稻株高降低,茎秆粗壮,提高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在做到了节水灌溉的情况之下,水稻分蘖有着些许的增加, 有效分蘖明显提高,随着增加的就是成穗数和产量。特别是早熟水稻品种由于气温、水温较低, 采用节水灌溉方法,对提高有效分蘖和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4.节水灌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稻节水灌溉,稻田水分干湿交替,从而影响稻田热容量的变化,稻田温度、植株间空气湿度会随着田间水分状况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其结果导致了植株间空气湿度的降低,使稻田增温。由于植株间空气湿度的减小和昼夜温差变大,从而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与传播,水稻病虫害也相应的有所减少。

节水灌溉条件下,田面经常排水晒田,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扩散交换作用增强, 从而增加了土壤的通气性,使土壤含氧量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还原物质得到氧化; 同时,土壤好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有机物质分解增加,矿化速度提高,晒田复水后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显著增加。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一些旱生杂草或半旱生杂草获得了生长空间,但同时更多的水生杂草的生长受到抑制,杂草总量与淹灌条件相比差别不明显。

节水灌溉条件下,排水晒田改善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CH4的产生过程, CH4的排放显著降低,同时土壤干湿交替频繁,通气和厌气条件交替发生时,为N2O的排放创造了条件。不同水分类型下稻田排放温室气体可能导致的综合温室效应的计算表明,节水灌溉可以显著降低稻田的温室效应。

采用节水灌溉的措施,由于渗漏水量的减少,流失的养分也大幅度降低,氮肥在水稻全生育期内的流失量减少约36%,磷肥流失量减少58%。节水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并有利于养分向穗部的转移。节水灌溉使田间有更大的空间容纳降雨,把降雨当成一次灌水,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不仅极大的节约了灌溉水量,也减轻了洪涝的排水负担。

5.结论

目前北方地区的水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水资源的极度缺乏, 因为水稻有着双重适应性的特点,对于水稻的灌溉模式的改变,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实施,不仅仅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起到了作用,而且对于水稻的生长和水稻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宏伟,王晓红,陈来华.水稻节水灌溉研究综述[J].浙江水利科技,2007,151(3):91-931.

[2]姚章村, 陈福生,赵卫,等.水稻节水灌溉研究新动向[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8,4(3):171-1761.

[3]付光玺,朱伟,杨露露,等.节水灌溉对水稻抗逆生理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2):105-1081.

[4]金龙日,郑红花,佟立杰,等.水稻节水增温灌溉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431.

[5]赵岩,姚丽娟.黑龙江省水稻节水增产增效潜力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5):15-161.

[6]罗健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与示范推广效果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8(5):32-331.

[7]李红桃,李国强.水稻综合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6):509-5101.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2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从种子播种发芽到稻谷(新种子)形成成熟的全过程。在水稻的一生中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我们通常根据各个生育时期所建成的器官不同,将水稻的一生划分为三个生育阶段。这三个生育阶段分别是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是播种到稻穗分化之前的一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前期。在这一生育阶段主要是长根、出叶和分蘖,建成营养器官如根、叶、分蘖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一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中期,也叫做长穗期。这个阶段除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继续生长外,主要是茎秆伸长、幼穗形成。生殖生长阶段是从稻穗抽出到新种子成熟的这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后期,也叫结实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抽穗、开花、结实,形成新的成熟种子。

1、秧田选择:育苗温室:在自家园内,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方搭建育苗温室;育苗大棚: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做秧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消灭杂草。纯水田区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台做苗床。

2、品种选择:选用大穗、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抗病耐冷性强、丰产性好的当地晚熟品种。育秧使用的种子必须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5%。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而后用盐水选种,配比为25kg水加3kg盐,可一次性选出20kg种子。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芽。当种子80%破胸露白时,将温度降低到25℃,经常翻动;当芽长1~2mm时,降温至15~20℃温度炼芽。

3、移栽方法:一是将钵体秧盘摆放到浇透水的大棚苗床上,再将秧苗移入钵体内,每个钵体2株秧苗,然后覆土,1hm2本田需秧盘500~600个;二是在苗床上铺好隔离层,将秧苗按每穴2株在隔离层上摆放1排,再用木条将准备好的营养土平推到秧苗处,厚度为2.5~3.0cm,然后再摆放一排秧苗,再覆土,反复操作至完成移栽,行距3cm,穴距2cm;三是将准备好的苗床浇透水成泥浆状态,然后将秧苗按行距3cm、穴距2cm、每穴2株规格移栽。

4、秧田管理:温度管理:第1阶段在温室育苗时要严格控制温、湿度,既要采取加温措施防止秧苗受冻,又要蹲住苗,苗高不要超过13cm。居室育苗直接利用住宅取暖保证育苗温度;连窗式温室白天利用阳光保持温度,夜间外界气温低时将秧盘移回到居室内,气温回升时再移回到温室内;日光温室不移动秧盘,直接利用取暖设施保持温度。秧苗刚移入大棚时,要注意保温,可在大棚内再扣小棚,或采取加温设施防止秧苗受冻,缓苗后即可开始通风炼苗,逐渐加大通风量。

5、水肥管理:科学配方施肥:水稻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影响其产量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氮、磷、钾三大要素。在施用这些肥料的过程中,施用比例、施用时期、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十分重大。因此,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坚持控制氮肥,保证磷肥,施足钾肥,增施硅肥和生物肥,中后期辅以叶面肥,确保水稻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块少施肥,尤其是氮肥;地块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依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将磷肥的全量、钾肥的60%、氮肥的30%作基肥;氮肥的30%在水稻返青后(四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 d及时施入;氮肥10%在水稻倒4叶前后,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施;氮肥的30%和钾肥的40%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1/2时施用。

6、水分管理: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否则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 d,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 d应用ABT 4号生根粉,用量为4.5~7.5 g/hm2对水浇灌稻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肥水运筹,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氮肥用量,并且氮肥施用不能过晚,否则易造成水稻不能及时灌浆、贪青晚熟及稻瘟病发生。夏季降大雨或连日降雨,需勤排水,使田间水层为水稻生育所需的正常管理水层,大水长时间浸泡稻株,使灌浆减慢,降低结实率,造成减产。

7、预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青枯病:立枯病防治上,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用瑞苗青或稻枯必治1 mL/m2对水3 kg喷施以有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防治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播种量,采用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 cm;提倡应用隔离层育苗;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等挡住,避免大风直接导致青枯。青枯病发生较轻时,移栽到本田会自行得到缓解;发病较重r,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将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1 mL/m2喷施防治。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3

[关键字] 水稻栽培 技术改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76-02

前言

水稻的生产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是主要的农作物,但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水稻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都不相同。在我国东北地区,绿色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有手插秧和机插秧,一些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对于粮食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改良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1 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多数,这些人口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生活。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粮食的生产至关重要。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人们的主要粮食还是以水稻为主,因此,水稻产量的提高,对于我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扩大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另一种就是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上,提高单产水平。因为我国地形复杂,并且我国的水资源也是非常紧缺的,可供农业生产的地形本来就是有限的,因此依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水稻产量是不可行的措施。因此,要想提高我国水稻的总产量,必须从技术出发,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改良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 水稻栽培中出现的问题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生产水平与科技发展速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产业化的方向。几年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依靠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而现在则发展成了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水稻生产的各个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水稻的生产,急需采取措施来解决。

2.1 水稻品质达不到消费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水稻的生产来说,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我国水稻生产的品质问题依然存在。当然我国的水稻生产,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生产中,稻米的品质问题时比较严重的,不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出现水稻品质问题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因为在发展水稻生产的过程中,人们过于追求水稻的产量,而忽略了水稻的质量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水稻的产量提高了,但是质量问题也有很多。第二就是,我国在生产水稻时,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时制约水稻生产问题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质量问题,不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

2.2 生产效益低

在我国一些水稻的生产地区,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水稻在生产之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生产状态不协调,这就造成了水稻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在我国水稻的生产中,比如东北地区的水稻生产中,管理者往往只注重水稻生产的某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体管理,这样就会造成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水稻的生产效益低下。除此之外,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水稻生产规模还不够大,主要是受到技术的限制,这样小的经营规模,也是水稻生产效益低的一个原因。

2.3 耕地资源与水资源问题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我国的地形极其复杂,并且水资源分配不均匀,而水稻的种植条件又非常具有限制性,必须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且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一些地区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可供水稻种植的面积也减少了,而且水资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一些城市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水资源问题使得我国水稻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种植水稻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更好的技术,才能达到生产的要求。

2.4 其他问题

我国种植水稻的地区,是很久以前就传承下来的,因此在种植水稻的品种和习惯方面,很难做出改变。例如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种植固定的水稻品种,水稻的栽培研究非常单一化,稻米的多样化程度不够。稻米品种的多样化程度低,使得水稻的应用和质量方面都受到了限制,难以满足社会对于水稻多样化的需求。除此之外,因为水稻是我国的农业研究范围,我国在水稻方面的投入是比较少的,对于水稻生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事于水稻研究的科研人员也不是很多,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水稻技术的发展,对水稻研究学科有了比较大影响。

3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改良

3.1 优质与高产相协调

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水稻的高产,对于水稻的优质生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采取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达到水稻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目的。在水稻栽培中,首先要研究水稻的形成过程,并且对于水稻品质的形成机理和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也要有深入的了解。在水稻的栽培中,要注意水稻生产中的光、温、水、肥、土的配合,这些是生产优质与高产水稻的基本因素。将水稻生产的各个因素进行适当地调控,并且选择先进的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的栽培,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相互协调。

3.2 使用先进机械设备

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良中,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非常必要的选择。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水稻种植条件的恶化,要想得到高产与优质的水稻生产水平,就需要进行机械化的生产。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的种植与生产,能够在小规模的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东北地区,一些 地方的水稻生产就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机械化水平,在机械配套、省工省力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这些机械化的水稻种植与生产方式,是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改良的优秀典范,值得我国其他地区的水稻生产借鉴。

3.3 病、虫、草的防治技术

绿色水稻栽培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是对于水稻的健康生长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但是对于这种问题来说,不能一味的采取农药的措施来解决,因为农药在治愈这些问题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也是非常有污染的。因此,在防治这些问题时,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发明一些抗性基因作物,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采取一些新型的生物农药代替传统的农药。

结语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4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稻米市场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质量较好的水稻,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生产出来的水稻根本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协调。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此外,东北水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导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更能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水稻栽培技术,普遍以模型化、简便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能够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源、土壤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可以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办法。另外,根据东北地区普遍寒冷的实际情况,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栽培措施,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大棚育苗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达到早育苗,抢积温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三膜大棚覆盖、小棚覆盖等等。另外,在东北地区,采用“少本稀植”的栽培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成穗率、结实率。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规模要以品种特性、壮秧程度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规模为:行距36.3~39.6cm,穴距16.5~19.8cm,每穴两株为宜。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品种的研究依然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而要保证这一课题的完美实现,就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增强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是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产量,就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更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变相的节约。因此在研发领域,工作人员应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将无公害技术与提高稻米产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利用方式,把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融合在一起,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另外,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等,这些化学药品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效能好、毒性弱、残留少的农药或者杀虫剂的研究,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保护水稻产品与生态环境。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5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

3.温室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二)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1.西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2.东北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3.华北地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4.黄土高原旱作区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5.全膜覆盖双垄集雨保墒技术

(三)水肥一体化技术

(四)秸秆还田快速腐熟应用技术

(五)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施用技术

(六)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人工释放天敌控害技术

2.害虫诱杀技术

3.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4.蝗区生态控制技术

(七)毒饵站灭鼠技术

(八)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农机主推技术(5项)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耕整地、播种(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1.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2.机械化深松技术

3.“两深一精”和镇压机械化技术

4.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5.双季杂交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6.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7.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械化技术

(三)机械化收获技术

1.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2.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

3.薯类(马铃薯、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

4.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

5.茶叶收获机械化技术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五)植保机械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1.便移式动物防疫自控消毒机械化技术

2.高效远射程均匀雾喷洒植保机械化技术

3.设施农业常温烟雾植保机械化技术

4.果园新型植保机械化技术

5.生态耕水、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水稻(7项)

(一)水稻大棚育秧及机插技术

(二)水稻钵苗机插技术(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

(三)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四)水稻抛秧、摆栽与直播栽培技术

(五)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六)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七)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小麦(9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二)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三)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四)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五)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

(一)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

(二)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技术

四、东北地区

(一)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玉米(6项)

一、黄淮海地区

(一)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二)玉米晚收增产技术

二、西南地区

(一)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

三、北方地区

(一)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

(二)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

(三)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大豆(4项)

一、东北地区

(一)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二)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二、黄淮海地区

(一)麦茬夏大豆节本栽培技术

三、南方地区

(一)南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棉花(6项)

一、长江流域

(一)杂交棉增密技术

(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三)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方法

二、黄淮海地区

(一)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三、西北地区

(一)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二)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

油菜(3项)

(一)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二)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保优栽培技术

(三)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2项)

(一)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二)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2项)

(一)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的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技术

(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2项)

(一)柑桔大实蝇综合控防技术

(二)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

畜牧兽医(17项)

(一)提高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技术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

(三)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

(四)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养殖技术

(五)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

(六)母牛提前(20-24月龄)产犊技术

(七)肉羊标准化规模饲养综合配套技术

(八)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

(九)奶牛隐性炎综合防治技术

(十)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

(十一)青贮饲料生产技术

(十二)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

(十三)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草原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

2.器械防治鼠害技术

3.草原牲畜豆科醉马草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十四)糟渣类饲料的贮藏技术

(十五)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

(十六)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

(十七)兔球虫病防治技术

渔业(9项)

(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二)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三)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四)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五)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六)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

(七)海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

(八)盐碱地生态养殖技术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6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39-1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和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调整垄向至磁南偏西20度,达到利于水稻生长的最佳方向,让光能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采取宽窄行栽培形式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从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提高单产的一项主推技术,也是2013年吉林省政府重点抓的农业种植示范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实施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科学选种,培育壮秧

1.1 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抗病力强,丰产性好的优质水稻品种。

1.2 适时播种

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天,用比重为1.13(25公斤水中溶化6公斤盐)的盐水选种后,再用咪酰胺浸种5~7天,将浸好后的稻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

1.3 稀播旱育苗,加强苗田管理

苗床地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菜地或旱田,苗床土选用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和经过腐熟的农家肥按照5:2:2的比例混拌均匀再过5目筛后的土。在4月5日~10日期间每平方米播催芽湿种150~200克。育苗期间严格控制温度,出苗~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一叶一心期后晴天适当小通风炼苗,保持床土湿润;二叶一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温度控制在20℃左右,插秧前5~7天进行全面通风炼苗。育苗期间尽量少浇水,如果在早晨太阳出来前稻叶的叶尖有大的水珠时,不应浇水,没有水珠就应该利用早晚时间浇一次透水。育秧期发现脱肥可适当追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铵30克稀释成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用清水冲洗,以免化肥烧叶。

2 本田移栽

2.1 适时早插秧

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开始插秧最好,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米质。秧苗素质以秧龄达到30~35天,叶龄3.5~4叶,苗高12~14厘米为宜。

2.2 栽培方法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中其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的行距为50厘米,栽植水稻小行的行距为20厘米。插秧前,用罗盘定向,将插秧行向定为西南-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西20度,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保证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3~4棵,插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50厘米作为大行距,再按照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深浅一致。插秧时最好用插秧架,确保行直行正,光能利用率更高。

3 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3.1 合理灌溉

水田灌溉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天及其长势灵活掌握。一般在移栽时保持水层1厘米左右,移栽后至返青时采用深水护苗,保持水层5~7厘米,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浅水灌溉3~5厘米,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7月上旬)采用深水灌溉或者湿润灌溉以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期(7月上旬~8月下旬)浅水灌溉保持水层1~2厘米,如果孕穗期遇到17℃以下低温时宜采用深水灌溉10~20厘米,以防止造成障碍性低温冷害,产生没有受精的空粒,乳熟至收获前一周(8月下旬~9月中旬)稻田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收获前7天断水。灌溉可采用昼停夜灌的方式。

3.2 科学施肥

坚持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结合,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巧施穗粒肥,平稳促进的施肥原则。多选择在插秧10天后(6月5日前后)每公顷施纯氮45公斤促进分蘖肥,出穗前30天(7月15日前后)每公顷施纯氮30公斤、氧化钾50公斤攻穗肥。

3.3 综合防治病虫害

移栽5~7天后结合追肥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除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厘米,5~7天;稻田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稻曲病,每公顷选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公斤稀释成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稻瘟病,在水稻孕穗的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冈霉素150~200克稀释成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稻曲病;常见的虫害主要是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可在6月中旬稻水象甲成虫盛发期选用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680ml,对水750公斤喷施,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5%锐劲特加杀虫双进行喷雾或喷浇防治水稻二化螟。

4 适时收获

出穗后保证45~50天成熟时间,外观看有90%以上的籽粒变黄成熟,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即可收获。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7

关键词:直播水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江苏淮北地区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以下简称直播水稻)是直接把种子撒入大田,通过旋耕覆盖,开沟灌水,从而完成播种工作的一种轻型栽培技术。与常规育秧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具有省工、省力、节省秧田、节省农本、增加效益等优点[1],且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可直接增收1 401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栽培面积正逐年扩大。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东海县房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东海县农科所、赣榆县农科所对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多点试验,现将直播水稻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直播水稻特征特性

1.1生育期短

直播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育期缩短,但是生殖生长期没有明显缩短,并不影响水稻幼穗分化和灌浆结实。由于直播水稻整个分蘖期处于高温阶段,营养生长充分,体内干物质积累多。

1.2穗粒结构好,产量高

由于直播水稻播种较浅,有效分蘖节位低,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增加迅速,群体庞大,容易形成足穗。而且直播水稻大部分采用旱直播技术,土壤理化性状好,水稻根系容易下扎,根系活力强,有利于根系吸收,叶片功能期长,光合产物积累多,为水稻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东海县房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东海县农科所、赣榆县农科所2004~2009年联合对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进行多点试验与调查,结果表明,直播水稻最高产量达10 719kg/hm2,平均产量达8 623.5kg/hm2,产量变幅为8 047.5~9 060.0kg/hm2。

2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不论是移栽水稻还是直播水稻,其抽穗扬花期对温度要求均一致,水稻抽穗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5~32℃,高温、低温都不利于抽穗扬花[2]。根据淮北地区(连云港、徐州地区)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9月上旬温度在22~33℃之间,多年日平均温度在24.8℃。要确保水稻安全齐穗,必须选用在9月8日之前能齐穗的品种。根据多年试验研究和栽培经验,生育期在140d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的水稻品种,比较适宜淮北稻区直播栽培,如阳光200、武运粳21等中粳偏早熟品种(系)。如果选择生育期较晚的品种,抽穗开花期易受低温影响,灌浆后期易受早霜危害,结实率下降,易形成青枯稻而减产。

2.2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晒种2d,增强酶的活性,有利于水分吸收,提高出苗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药物浸种,如用菌虫清加吡虫啉浸种24h,捞出沥干水分后待播。

2.3播种

2.3.1科学确定播种量。据调查,在播种条件很好的情况下,播种量为90kg/hm2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基本苗;播种质量一般或较差,播量112.5kg/hm2,只能获得240~300万株/hm2基本苗。田间出苗率和成苗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深度和覆盖质量,浅了易露种,深了出苗难,加之露籽、水渍、干旱、鼠害、虫害等因素影响所致[3]。所以,适当加大播种量,保持田间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一播全苗的关键措施。

2.3.2精细播种。小麦收获后,先机耙一遍,后施肥撒种,再用条播机覆盖,播深1~2cm。为了确保水稻出苗快而整齐,可进行催芽播种,当种子有90%以上破胸露白时播种为宜。播种时应做到带称到田头,称量分畦播种,要播种到边,落籽均匀。再按每3m一畦开好田间一套沟,立即灌水,24h后排干田水,保持地面湿润,利于出苗。灌水要根据土壤质地,地面平整度和天气情况而定。晴天或砂壤土可灌深些;阴天或粘土可灌浅些;播后如遇阴雨天,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种烂芽。

2.4除草

直播水稻的出苗期,恰逢温度较高的6月中、下旬,最适宜水稻出苗,同也适宜杂草种子发芽生长,杂草发芽快,长势迅速,容易造成草害。防除直播稻田杂草采取“一封二杀三拔除”技术。一封即在播种灌水24h后,田间无积水的情况下,用50%丁草胺乳油3 00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土壤表面进行封闭除草,也可采用毒土法进行处理,用药量同前。二杀即在水稻三叶一心期,保持田面湿润,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50g/hm2,加10%吡嘧磺隆300g/hm2对水750kg/hm2细喷雾,对稗草防效达95%~99%。如稗草密度大或草龄较大时,应加大二氯喹啉酸用量,增加到900g/hm2。喷雾后24h灌浅水,促进水稻生长,提高除草效果。对千金子发生

较多的田块,可在千金子二至五叶期,用10%千金乳油(氰氟草脂)750~1 200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三是人工拔草。在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对残留的部分杂草和杂稻(或称“野草稻”、“红米稻”)进行人工拔除。

2.5补苗与间苗

对稻田进行移密补稀,对丛生苗进行疏苗,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可采取带土移栽法,以提高成活率。

2.6施肥

直播稻与移栽稻需肥规律不同,直播稻从出苗到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阶段不到2个月,个体与群体生长量相对集中,对养分需求量较大,氮肥应集中前施,80%作为基肥,20%作为分蘖肥[4]。用量为纯n 279kg/hm2、p2o5 90kg/hm2、k2o 90kg/hm2。在三叶一心期施促蘖肥,施纯n 60~75kg/hm2,促进分蘖发生,增加有效分蘖。水稻孕穗期叶色不落黄,一般不施孕穗肥。如果在抽穗后出现叶色褪淡,可施45%高效复合肥75~120kg/hm2。如果中期氮肥施用量过大,则会导致营养生长延长,推迟抽穗,开花灌浆期易遇低温危害而减产。

2.7灌水

根据直播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采取科学的水浆管理措施是获得水稻丰产的重要环节。前期把好控水关,在播种后应立即灌水,根据不同土壤条件把握适宜的灌水量,以24h内能把水耗尽为宜。保持土壤湿润,满足种子吸水和对氧气的需求,有利于出苗。三叶期前,苗体较小,根系较弱,土壤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水稻生长。灌水不能太深,以浅水勤灌为宜,切忌灌大水淹小苗。三叶期后建立浅水层,遇连续阴雨天,要注意排涝,防止水稻受淹。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时,适时搁田。应采取多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蘖,也应防止搁田过重,拉断根系,造成倒伏。孕穗期田间保持水层,足水养胎促大穗。后期采取间歇灌溉,保持根系活力,达到以气养根,促根壮秆,保叶抗倒,增加粒重。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收10~15d,不可断水过早,即使在收获前10d,只要田间水分不足也须灌水。争取籽粒灌浆饱满,确保水稻丰收,同时,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

3参考文献

[1] 章秀福,朱德峰.中国直播稻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稻米,1996(5):1-4.

[2] 党恩清.兴安盟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1):39.

[3] 熊清云,刘宗发,黄海燕,等.水稻直播技术用于晚稻高产栽培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96-97.

[4] 刘武,邹应斌,程兆伟.水稻施肥方法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6,20(5):509-513.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篇8

关键词:水稻栽培;发展;创新

1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发展状态

1.1 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主要特征,就目前来看,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多目标发展、产量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以及走入机械化。东北地区水稻作物的栽培意义重大,要完成多个目标共同实现。因此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研究范围及内容的管理,使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东北高效稳步的发展。作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的东北,必须坚持把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改善水稻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能够让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力保障,更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很大贡献。如今,研究人员不但需要加强水稻栽培方面的研究,还要对各种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作物生理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气象学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作物的高效优质的生产;最后,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也为粮食作物的高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 水稻种植技能的创新与成长

2.1 掌握高质量的水稻种植技能

掌握高质量的水稻种植技能,不只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更能进一步掩护生态均衡。水稻种植技能,广泛以模子化、轻盈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能的引进,对农作物种植出产进程实验综合说明以及体系说明,成立一种动态的体系以及动态模仿模子,从而实现水稻出产定量的决定,进而促进水稻种植的科学成长。在水稻的出产进程中,要对可以或许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类情况如阳光、温度、水源、泥土等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可以出产高质量水稻的有用材料。其它,按照东北地域广泛严寒的现实环境,还应该采纳一些详细的种植法子,最终形成尺度化的种植。首先是大棚育苗技能。大棚育苗是寒冷地域培养壮秧的基本,在出产进程中,提前对土地实施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到达早育苗,检测技术,抢积温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资源操作率。针对差异地域差异地形,可以选择差异的大棚,如三膜大棚包围、小棚包围等等。其它,在东北地域,回收“少本稀植”的种植计策可以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成穗率、坚贞率。在插秧进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局限要以品种特征、壮秧水和善泥土肥力举办综合评定,一样平常局限为:行距36.3~39.6 cm,穴距16.5~19.8 cm,每穴两株为宜。

2.2 精确的施肥和浇灌

精确的施肥是担保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进程中,施用量应该按照泥土的肥力以及水稻的接收水平来抉择,进步肥料的施用服从,尽最大全力用起码的肥料种植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镌汰对泥土及生态情形的粉碎。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结实和根系发家,一样平常亩施5kg;施用钾肥可以或许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加强浸染,一样平常亩施纯钾2.5kg。水稻出产必要大量的用水,以是增强研发节水种植技能也长短常有须要的。在用水时要关注水分的使用问题,到达节水的目标。

2.3 增强资源操作率,保护生态资源

上一篇:口腔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 下一篇: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