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园林景观范文

时间:2023-10-11 15:09:44

北方的园林景观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1

关键词:地域性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现在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千变万化的生活环境中,视觉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当前绿色出行、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下,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更加注重融合生态发展观念,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现代景观设计已经面向广大的群众,游赏者的视觉感知是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现代的生态环境发展理念。下文将分析北方园林绿化建设的原则,阐述园林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性。

一、北方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设计原则

(一)生态植物在园林中的机能

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植物只有不断地进化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园林景观中使用的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已经受到工业、交通以及建筑业等的影响,城市环境已经被严重污染。尤其是我国北方发展历史悠久,城市环境受到的污染更加严重,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失去平衡,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全面建设城市的园林景观。而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注重植物的选择,北方一般适合选用抗性较强的植物。

(二)从美学角度选择北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造景运用了现代艺术手法,与人们的审美相结合,从而形成诗情画意的现代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注重体现景观的个体以及群体的形式美。现代城市中到处是高楼、道路以及桥梁等经济发展的建设带,这些现代建筑也形成现代一道美丽的城市景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已经远离生态环境,每天看到都是单调的景观。为了点缀城市,现代景观正好应用生态植物,将大自然融合到现代城市中。例如,现代北方园林景观中植被、不同色彩、线条等,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美感。

二、城市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园林绿化大树、草坪的生态环境建设

绿化中的大树移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对于大规格的乔木,应该选择最佳的时间对大树进行移植,挖掘裸根苗树时,保证幼苗不要受损,对于常绿的树种,在移植时,要用土球保护根部,土球的直径应该在8-10mm左右,土球保持完整、平整,然后用麻绳捆紧,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避免树木太高,使植被受损。在栽种时,北方的植被栽种深度应该比原草坪高一些,防止根部被水浸润而腐烂。树木栽种好之后,应该做好稳定工作,使用三脚架稳定,在支柱与树干相接的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保护植被的树皮。

(二)微地形的营造与生态环境建设

园林绿地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等,在北方生态园林建设中,应该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貌地势等,体现北方的乡土风貌,让城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北方园林景观建设应该就地取材,追求自然美。北方园林景观建设,如果在场地较大的地方,在中央应该建设宽阔平坦的绿地,修建大型的草坪,以在城市中形成宏伟壮观的场景。园林绿化植物是现代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是现代城市与生态和自然融合的重要体现,是现代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北方园林景观建设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注重项目景观的设计方案优化,从而实现现代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建设项目,其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景观的配置及其造景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空间布局和建设效果,影响公共建设效益的发挥。因此,北方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生态造景的融合和景观建设原理,在园林景观中具体结合植物及其造景,进行景观设计,加强园林的绿化建设,增强了景观建设效果,为现代人们的城市生活创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因此,为了保障北方园林绿化景观的生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应该注重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

参考文献:

[1]吴越.北方花境植物材料选择与配置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2]徐志.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3]付婧莞.新中式景观在寒地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5.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2

关键词:景观设计;轴线控制;空间序列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简介:潘伟洁(1986―),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9102

1引言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轴线控制手法依然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设计手法,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由于轴线控制法可以将空间的规则性和控制感更好的表现出来,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轴线控制法可以将西方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有机融合起来,并表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2整合园林景观与环境

2.1园林轴线与城市轴线相统一

园林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方式对城市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园林景观的布局设计一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秩序,同时将园林的空间拓展到城市空间,让园林、自然、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格局,它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和自然融为一体,建立一条通过向自然的轴线。奥林匹克公园地处于北京市北部,位于北京市市区抽线北面方向。北京市的中轴线上有很多著名建筑,如天坛、钟鼓楼、天安门广场等,同时它还是一条政治、历史和文化轴线,并且以紫禁城作为城市中心将整座城市的东南西北连接起来,被世界认定是城市建筑中最伟大的中轴线之一。奥林匹克公园使得北京城的中轴线更加宽广,得到新的扩展。森林公园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使得城市内部的中轴线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成为中轴线的最终结点[1]。如图1所示。

2.2园林轴线和园林景观联系在一起

园林用地一定会有边界限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为了让景观效果不受到场地边界的影响,园林景观轴线通常都会和外部场地的重要建筑或者是一些关键的标志物的对景线、自然景观的山脊线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比较清楚的轴线结构和较为稳定的场地里外空间关系。而一般想要实现景观和中心轴线的相统一,通常都会使用对景、借景等一些较为传统的造景方法,把外部的景观融入到内部,从而打破原有场地的空间限制,拓展园林的整体空间面积。

3园林景观空间秩序的组织

3.1创造园林景观空间层次

“层次”指的是不相同事物之间相联系的层级秩序。一个体系会由很多元素构成,而每个元素的功能和它的关键程度都不同,因而就构成了明显的层次结构。单个空间的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功能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等级结构。所以一定要有较为有效的组织空间结构,以便于构成有秩序的空间序列。而各个空间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融合在一起,例如并列、穿插、渗透、覆盖等方式,给人以丰富的空间感觉。

3.1.1并置关系

轴线塑造景观空间层次,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空间之间的并置关系。空间适当的变化和重复可以强调形式的统一性,营造节奏感和旋律感。当然,也可以利用轴线对多个空间单元的串联来达成空间延展的目的,继而提高产生序列的秩序感。

3.1.2主从关系

轴线创造了景观空间层次,主要表现为空间序列各要素之间清晰的等级关系。在空间序列中想要表达一个景观要点或是空间的关键性和特定性,一般会使其形态和位置有着比较重要的优势,成为了观赏者在视觉上一个新颖的突出点。若是轴线想要增强其控制性特征,就需要比较有影响的端点。较为明显的层次关系可以让空间序列有着比较强烈的秩序感。

3.2形成园林景观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的原理是重视传统视觉,着重于空间的动态组合,按照空间的形态特点,把很多单个独立的景观空间组织建立成不同比例、有规律变化的空间群落。观赏者在运动过程中和视觉的变化中观察到的就是园林景观。观赏者绝对不会在相同的地点和相同的时间观察到相同的景观,感受到相同的空间。观赏者会通过运动的形式体会到空间转换的感觉,而人的意识会让这种运动具有方向和路径,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空间会根据一定的秩序进行有连续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有规律的序列,能体现园林景观空间序列的最好方式就是轴线的设计理念,轴线是连续性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它也是空间组成变化的重要线索。轴线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方向性极强,它的方向可以让观赏者变换视觉方向观赏到不同的景观,同时根据指定的线路到达所要的目的地,使得空间可以保持原有的空间连续性,构造空间序列,让观赏者在层次明晰、起伏多变的空间中感受园林景观所想要表达的秩序美[2]。

4视线的引导

园林设计是视觉艺术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会使用很多方法来运用组织园林要点,依照空间形态和空间关系的特点,让园林景观产生较为愉快的视觉效果,园林景观轴线主要包括心里线和视觉线,其具有较强的方向感,可以改变或是引导人的情绪。

4.1外景引入

轴线可以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利用“借景”的方式将外部的景观像一些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或是假山等引入到园内,增加园内的景观效果。外景的引入就是利用线性形态的植物景观来增强轴线的方向感,从而又将园内景观引出到园外。

4.2主景导向

轴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把人的视觉从园林的一个区域引向另一个区域,继而产生视线的交点位置。而这个交点位置通常也就是整个景观的中心区域,园内一些重要景观一般都处于这个中心点上,例如重要的雕像、标志性建筑等。多轴的轴线体系一般也能够形成这样的交点,比如一些十字轴线的交汇点、主次轴线的交点等。

4.3渲染氛围和凝聚情感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是通过营造景观和空间来渲染环境的氛围,进而改变观赏者的情感和心情,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到设计理念。因而,园林景观的营造要着重观赏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体验,从而提高景观的表现力和环境的感染力,进而增强景观的环境效果[3]。轴线构成的构图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鲜明、清楚的特征。构图形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严谨的构图形式的感觉是稳定、严肃的。层次分明的序列空间会慢慢引导观赏者的情绪,按照序曲、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顺序启发人的思维,使得观赏者可能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如图2所示。

5结语

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受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影响,轴线控制的应用手法也日趋多样化和自由化。分析轴线控制手法可以将轴线控制手法的应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营造出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谭建欣.城市规划中的轴线理论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2] 周舜尧.试论轴线在中西方帝王园林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3

关键词:水生植物;北方园林;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与绿色理念的增强,很多城市都开始建设生态园林,人工水景的建造也越来越多,在绝大多数的园林水景中,水生植物都承担着重要作用,不仅观赏价值较高,还能够净化水体、稳固堤岸、维护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的观赏价值与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水生植物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

在园林水景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园林的造景功能,在北方园林中,水生植物的运用更加能够丰富园林物种,使园林中的景观效果更加突出。

1.1在湖中的应用

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景观中,湖是其中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分为自然湖与人工湖2种,具有视野广阔、湖面宽广等特点,能够在湖中种植的植物种类非常多,通常有沉水植物,如黑藻(Hydrilla Rich);浮叶植物,如睡莲(Nymphaea L),主要运用于湖面点缀;挺水植物,如荷花(Lotus flower),适宜在湖边大范围种植,利用这些植物,可以形成雅致的湖面景观。

1.2在池中的应用

池塘这种水体形式一般多用于规模较小的园林中,运用水生植物,可以使水面得到空间上的切割,增强水体层次感,有着“以小见大”的视觉效果,更能够营造出一种优雅精致的园林景观。应用时可以在池中种植少量的浮叶类或浮水类水生植物,如果池中有金鱼等生物,也可以种植一些沉水类植物,池塘边也可以搭配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体现园林景观的层次性。

1.3在泉中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中,泉大多是喷泉,以其动态的表现形式,成为景点中不折不扣的主题,能够吸引很多游客的视线,如果可以在喷泉周围的叠石之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则更可以将喷泉的景观效果烘托出来。一般情况下,喷泉周围的水生植物需要选择挺水类植物,如香蒲(Typha odcntalis Presl)等,更能够体现出喷泉景观的层次性。

1.4在驳岸中的应用

在进行驳岸植物选择与种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植物的种植,使水体与陆地融为一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水面的空间景观,可以选择一些球根类或宿根类植物,也可以选择湿生性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水体景观,使景观更富有立体感与层次感,还可以对驳岸起到一定程度的加固作用。

2.水生植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种类比较单调

我国是一个物种大国,水生观赏性植物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但在园林景观的运用中,尤其是北方园林,能被广泛应用的种类非常有限,目前仅限于十几个品种,很多拥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生生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北方园林在品种之间的相互搭配上,也显得非常单调,缺乏新意。

2.2类型比较单一

在我国北方园林中,挺水类植物的应用相对较多,但缺乏浮水类、湿生类、沉水类等植物的运用,没有合理搭配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很难形成有规模的群落景观,不仅使得水体景观的搭配单一平淡,也没有充分体现水生植物的造景功能与生态功能。从美学角度讲,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与挺水类植物相比,美观性的确相对较弱,但这些植物却是水体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单纯地搭配浮叶植物与挺水植物,其所构建起来的水体生态系统很难完成良性循环,时间一长,水体中的中低等藻类便会迅速繁殖,导致水生植物死亡,恶化了水体环境。

2.3评价体系未建立

北方园林中自然水景的水生植物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景观的艺术性与美化性,还要充分考虑水体中物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在人工水景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将水质的保持与水体的净化放在首位,尽量选择一些既能够净化水质,又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打造出生态意义与景观价值双高的现代化原理水体景观。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立起系统、完善、科学的水生植物景观分析与评价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结论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4

关键词:冬季园林景观;造景元素;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53-02

1 引言

园林景观的状态是随着四季的变化,呈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相景观的,春季的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夏季的绿树成荫、群芳争艳;秋季的层林尽染,嘉实累累[1]。相比之下,冬季的园林景观就显得单调、逊色很多。然而,园林景观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陶冶的室外艺术,不论是在哪个季节,都不应该消弱它所发挥的景观作用,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所以,挖掘园林景观的冬季造景潜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2 冬季园林景观造景元素

2.1 植物

2.1.1 常绿植物

冬季园林景观表现力的减弱,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叶植物的枯落、花卉的凋谢所引起的,所以适当增加常绿植物的数量,对于保证冬季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有很大的帮助。北方地区常用的常绿植物,乔木有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雪松、白、青、红皮云杉、龙柏、沙松冷杉、白皮松等;灌木有紫叶小檗、侧柏、铺地柏、沙地柏等。所以为了保证冬季景观的观赏效果,可以适当地增加以上这些常绿植物的应用[2]。

2.1.2 植物的冬态

由于叶子的凋落,落叶植物冬季景观的表现力虽然被减弱了,但是这些植物的景观效果同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色彩,植物的色彩除了可以从植物的叶子展现出来,在冬季的时候,植物的枝干,同样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如红瑞木,枝条茎干入冬后成鲜红色,为著名的冬季观茎树种,下雪后,在白色的映衬下,枝条颜色更加鲜艳夺目,为北方的冬季增加了新的情趣[3];白桦的树皮雪白纸质,细腻光滑;梧桐的树皮绿色光滑,斑驳剥落;金枝垂柳小枝黄色;山皂角树干布满枝刺等,这些树木的枝干在冬季都具有很好的观赏情趣。

(2)形态。植物冬季景观的表现力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形态,人们在欣赏植物时,树形是留给人们的第一感觉和整体印象。很多植物天生就具有优美的姿态,这种美在冬季会表现得更为突出。高耸挺拔的雪松,其优美的树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而当冬季皎洁的雪片纷织于翠绿色的枝叶上时,形成了高大的银色金字塔,更为引人入胜(图1)。华山松侧枝轻盈有序,在白雪皑皑的冬季,更衬托出庄重严肃之美(图2)。落叶植物的枝条在冬季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金枝垂柳,下垂的黄色枝条轻盈飘逸,很有吸引力;银杏的树干笔直,秩序分明,体现出一种有序的美(图3);龙爪槐曲折的枝条,犹如游龙再现,具有虬龙多姿之态[4],所以冬季利用这些树形奇特的植物能够营造另一番耐人寻味的景象。

2.2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本身不会像植物那样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形态,但是建筑存在的样式会直接影响到冬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表达,不同样式的建筑与植物的搭配组合也会形成不同的冬季景观。如在白色景墙前种植一棵京桃,其优美的树姿在阳光的照耀下,与在白墙上形成的树影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构成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卷[5]。建筑的色彩对组合景观的影响也很大,色彩鲜艳的亭子在冬季里可以更好地点缀色彩比较单调的冬季植物。色彩艳丽的花架也可以为整幅园林画卷增加绚丽的色彩,避免冬季整体景观色彩上的枯燥。

2.3 假山

如果想把假山的冬季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必须要在选材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凸显出假山冬季景观中独有的魅力。例如宣石非刷净不见其质,所以越旧越白,扬州个园的冬山中就大量采用宣石来营造冬季雪覆假山的景观[6]。太湖石以“瘦”、“透”、“漏”、“皱”闻名遐迩,然而其身上的这些沟、缝、洞,在白雪的覆盖下更显得耐人寻味,增加了这些山石的神秘感。

2.4 水景

2.4.1 水池

水池失去了水在景观的表现力上被消弱了很多,但依然会存在于冬季景观中,这就需要利用水池的形态和整体造型来弥补冬季景观中水池的缺陷,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利用水池的形状。形状富于变化的水池在冬季景观中更容易体现出它的观赏价值,如边缘曲折的水池与园路的结合更富有动感和韵律。

(2)水池外饰面的色彩。饰面贴砖的颜色,色彩明快接近水色的蓝色,更能弥补冬季没有水的水池的缺陷,在视觉上让人们找到水的感觉。

(3)水池与其他造景元素的组合。水池可以和山石、雕塑、小品等其他造景元素组合,这种组合的整体景观在冬季更能凸显出它的魅力,例如假山和水池组合的跌水景观,在冬季没有水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更近距离的和假山亲近,玩味;水池和雕塑的组合景观,在夏季雕塑可能是水的陪衬,被水的光芒所覆盖,但是到了冬季雕塑独有的艺术气息会在水池的点缀下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4.2 喷泉

没有水的喷泉,在冬季似乎就失去了生命,但可以通过选择喷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喷泉所占用的空间,把喷泉的冬季损失降到最低。旱喷广场就是非常好的形式,夏季可以提供清凉、壮观的喷泉景象;冬季没有水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地利用广场进行运动、锻炼,用热闹的景象创造独特的冬季景观。

2.5 灯光

五彩缤纷的夏季,人们感觉不到色彩的枯燥,灯光的绚丽光亮似乎带来的是更多的燥热,而到了冬季,缺乏色彩的景观,可以借助灯光独有的魅力,为冬季的景观增添一抹绚丽,如草坪上绿色的地灯,在灯光的渲染下,会让人们联想到春天的绿意;加樘窗式的景墙,中间安装照明灯形成具有色彩的灯窗,增加园林建筑生动鲜活的气息[7]。借助灯光会让没有生气的冬季景观变得更加鲜活明亮。

3 结语

通过对北方冬季园林景观造景元素的分析发现,不论是哪一种造景元素,都具有它冬季景观表现的独特魅力,这些魅力在于我们去发掘、去体会,并给予它们发挥的空间和条件,而且冬季景观作为北方园林景观的必经状态,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的重视,也是日后设计方案的趋势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杨宪忠.开发园林树木的冬态美[J].中国园林,1993,9(4):601~604.

[3] 富英俊.独特的北方园林树木的冬态美[J].中国园林,2003(1):20~21.

[4] 杨德威.寒地城市居住区冬季植物景观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1):49~51.

[5] 惠光静,王 丹,刘 孟,等.青岛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256~258.

[6] 武佩牛.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 易 军.园林工程材料识别与应用[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5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分析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I summarize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nd the campu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 chos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hree plots of th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outh green space of the main building, front square of Dan Qing building and front square of Wen Bo building, analysis landscape and put forwar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hree plots. Based on design principl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the embodiment of the historic context,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概述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特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校园也为学习和生活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大学校园创造了一个传授知识的空间,创造了一个供人们互相交流与学习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师生们可以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较少地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1.1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要素

从广义上来说,大学校园也属于“园林”的范畴,也是由建筑、园路、植物、山水这四大要素构成。

麦克哈格曾经说过,校园环境景观是由建筑、广场、树木、小品等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校园环境景观是通过这些物质构成要素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校园形象就是这些部分形象外化的有机构成,并且综合了校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完整的校园环境景观环境系统。它们是校园内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物,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可以感受到的[1]。

锣伯特·鲍威尔说过,校园景观的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动态要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地貌因素、水体因素、植物因素等;人工因素包括校园内的道路、广场、小品等构筑物:动态因素包括人的活动、人与景观间相互作用等[2]。

1.2 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当今的大学校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半开放的公共空间,社会上的人群也可以进入校园,当然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要使用者。校园里的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交往交流的场所。

大学校园景观应当具有自己的特点,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使广大师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学校园景观应当体现历史文脉的传承,虽然其在构成形式上采用的是现代式的,但其中应当有历史文脉元素的体现。

大学校园占地面积一般较大,其功能分区也比较明显,所以结合其功能分区,在总体风格统一的情况下,其环境景观的建设也应当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从而体现校园环境景观的多样性。

从景观声学的角度考虑,通过大学校园景观的营建,设计师应当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美国芝加哥建筑派的领军人物路易斯·沙利文在1907年总结设计原则时所过“形式服从功能”。大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而要满足这个主要功能,其校园环境必须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无能其环境景观的形式是什么样的,这个前提是必须满足的。

2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环境景观

东北林业大学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马家沟河相毗邻,占地面积约100hm2。全校以主楼为中心,大致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场区、宿舍区、产业园区。校园作为教学、科研与文化交流的载体,良好的环境规划将有助于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有助于文化的体验。

2.1 东北林业大学主楼南侧绿地

2.1.1 东北林业大学主楼南侧绿地概述

东北林业大学主楼是伴随着东北林业大学1952年建校而建成的,主楼及其南侧绿地是当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主楼南侧绿地东西长约118m,南北宽约54m,占地0.64hm2,因为当时学生人数不多,所以其空间的规模是能够满足当时的功能需求的。经过60多年来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主楼南侧这块绿地已经成为东北林业大学较好的建筑外环境之一。这块绿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北、东、西三侧有建筑环绕,阻挡了冬季的寒风,其南侧没有建筑物遮挡,能够接受充足的日照(如图1和图2)。

此块绿地是由主楼围合而成的庭院式的景观,其主要作用是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土木学院、林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小型的交流和活动的场所,是建筑空间的延伸。此空间主要以软质景观为主,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坪。结合着道路系统,乔木和灌木的种植形式采用了规则式,乔木种类以杜松为主,灌木种类以榆叶梅和修剪的水腊为主,林下地被以玉簪为主,植物景观的层次较复杂(如图3)。道路系统的规划采用了几何规则式,因为整个绿地空间规模不大,几何规则式的路网能够更加合理便捷地联系主楼的各个出入口以及与南侧春华路的联系。虽然主楼南侧绿地从总体上来说其建筑外环境景观的营建是比较成功的,但是通过笔者对这块绿地5年来的观察以及实地的测绘,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图1)。

2.1.2 围合绿地的建筑外立面过于单调

此绿地空间是由东北林业大学的主楼围合而成。主楼由南斯拉夫建筑师设计,其北侧为机电学院,东侧为土木学院,西侧为林学院。主楼立面的开窗形式均采用长条形,有重复但是缺乏变化,有节奏但是缺乏韵律,不符合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如图2)。处在这个空间当中的人们,除去植物景观,其北、东、西三面的主要景观是主楼的建筑外立面,这样看来,建筑外立面的景观显得就有些单调了。此绿地空间只有南面的景观层次比较丰富,以大型的乔木樟子松和杜松形成近景,并且构成了一个景框,在乔木后面是春华路上的主题雕塑及其附属的喷泉,此为中景,再有就是掩映在树丛中的文管楼,构成远景(如图3)。

2.1.3 缺乏可供长时间停留的交流空间

由于主楼南侧绿地空间尺度较小,大空间的边界效应得到了减弱,教师和学生们的交流活动从而从空间的边缘发展到了空间的中心地带。作为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心理学的这一效应。主楼南侧绿地却恰恰相反,在空间的边缘地带设置了较多的座椅以及相应的小空间,而在中心草坪却没有这样的交流空间的创造,人们只能通过其它方式来创造这样的空间(如图4)。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笔者发现,在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中,人们比较喜欢通过搭建简易的帐篷来创造所需的空间,如果是三两人之间的交流,人们会直接选择有树荫的地方席地而坐,来开展他们之间的交流活动(如图4)。

整个主楼南侧绿地除了座椅,没有其它的园林构筑物或者园林小品。在相对较宽敞的围合空间中,设置花坛、主体雕塑或者是小型的水景,有助于交流活动的开展,而主楼南侧绿地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2.1.4 主楼南侧绿地植物配置杂乱、色彩单一并且缺少立体绿化

简约,追求整体的统一性与局部的个性体现,是围合的庭院空间植物配置的原则。由于建筑与地形的原因,冬季主楼南侧空间的风速较大,其主要乔木杜松受风害影响较严重,绝大多数杜松的树冠均偏向一侧,这就从视觉上给人造成了一种凌乱的感觉,但是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较为良好。灌木种类较繁杂,以圆锥八仙花、水腊、东北连翘和连翘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感,在植物种植设计上也缺乏美感和层次性(如图4)。林下地被植物种类单一,主要为玉簪,没有变化,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且草坪的面积较大,在绿地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过大。

主楼南侧绿地以深色叶树种为主,几乎没有彩色叶树种,四季植物景观色彩十分单一,没有能充分体现北国冰城——哈尔滨的特色,地域植物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主楼南侧绿地几乎没有立体绿化。园冶中说“园墙隐约于萝间”,通过笔者的实地调研发现,新加坡的各个大学,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它们校园的立体绿化就做得比较成功,这当然也与新加坡的当地气候因素有关。良好的立体绿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增加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还可以软化建筑外立面给人们带来的生硬的感觉。立体绿化有着良好的生态效应,增加空气的湿度等,而主楼南侧绿地恰恰缺少这一点。

2.2 丹青楼前广场

2.2.1 丹青楼前广场概述

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就像每一个传统村庄或小城镇都有其公共绿地或城市广场一样,每一座校园都需要有一个朋友聚会、乐队表演、开办展览、举行集会的地方,人们来这里观看他人表演或只是在课余放松一下。广场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结构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3]。

东北林业大学丹青楼前广场建于2002年,其北侧为科学会堂和锅炉房,西侧为丹青楼,东侧为东北林业大学综合办公楼,南侧为研究生院。广场空间及其周围的建筑是伴随着东北林业大学自筹经费建设“211”工程大学的进程而应运而生的(如图5)。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继主楼之后的又一个新的教学空间,并且伴随着丹青楼和研究生楼这两座主要教学楼的建成,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学中心也由主楼转移到了此处,这也是为了满足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扩充教学空间及其相应的功能需求。丹青楼前广场平面构图形式优美,并且在上下课的人流高峰期能够很好地疏散人群,满足了广场的基本功能要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2.2 丹青楼、研究生楼主要出入口与广场之间缺少一个缓冲空间

丹青楼和研究生楼自从建成之后,就成为了东北林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主要场地,在上下课期间其人流量是相当大的,而丹青楼和研究生楼的主要出入口直接与外侧的环行的车行道相接,其间缺少一个供缓冲的功能空间,这样上下课的学生的人行流线与部分教师的车行流线直接相交织。从丹青楼或者研究生楼走出来的人们,没有空间可以提供给他们,可以让他们有机会互相交流或者是在此等候其他人,他们只能随着人流走向广场空间(如图6)。

2.2.3 丹青楼前广场缺少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毫无疑问,丹青楼前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空间已经成为了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继主楼之后的又一个标志性的空间,应当体现东北林业大学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丹青楼前广场采用几何式的平面构图形式,列植黑皮油松和白桦,运用了大面积的人工草坪,而没有将能够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特点的元素符号运用于其间,这样的广场空间是不具有可识别性的,置身其间的人们会觉得这与其他大学的广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图5)。

在2012年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在广场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两块景观石,并且建了一个大型的电子屏幕在广场中央。两块景观石的材质、颜色、形态、大小完全不协调,并且没能体现东北林业大学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图7)。电子屏幕显得十分突兀,与原有的广场环境格格不入。

2.2.4 缺少舒适宜人的休息空间

丹青楼前广场东西长约123m,南北宽约96m,占地1.2hm2,是主楼南侧绿地面积的2倍。在这样一个大的空间环境中,设计师们没有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只设置了少量的座椅,并且绝大多数座椅的周围缺少高大乔木的遮阴(如图8),只是在南侧综合办公楼和研究生楼之间,有一片白桦林,并且有玉簪作为地被植物,白桦林下的座椅较舒适,因而其利用率也较高,并且到了秋季,白桦树叶变成了橘黄色,在建筑白色立面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动人,这也已经成为了东北林业大学著名的景点之一。

2.3 文博楼前广场

2.3.1 文博楼前广场概述

文博楼及其所在的新校区是2012年东北林业大学60周年校庆时建成的,文博楼现在主要作为外国语学院的教学楼,未来规划为全校所有设计类专业提供专业教室(如图9)。

2.3.2 文博楼前广场空间缺少停车空间

文博楼作为新的教学楼,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又一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一个广场空间中,没有设计固定的停车位,设计师们是欠考虑的。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现在的车辆都是随意地停靠在广场前(如图10)。随意停靠的车辆,无疑给优美的校园环境增加了混乱感,也给过往的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3.3 广场周边植物配置过于简单、缺乏层次

在紧靠广场的条状绿地上只铺设了一层草坪地被,距广场有一定距离的绿地上稀稀疏疏地种植了几棵水曲柳(如图11和图12)。这样的广场景观,在夏季将会是十分炎热的,没有阴凉的可供片刻休息的地方,在冬季,广场上的寒风将会十分刺骨,人们没有可以躲避的场所空间。

3 关于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意见与建议

3.1 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们的需求,做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

上海意格(Ager)国际总裁马晓暐先生曾经说过,景观设计要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出发。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校园里需要有一个同他人交流的交往空间、他们在校园里走累了,需要在林荫下有一个供他们片刻休息的空间。这些使用者们的需求,都是设计师在做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3.2 校园环境景观应当注重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的建设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园林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园作为半开放的公共空间,在植物景观的建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外在有利条件,设计师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尽可能地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以乡土植物为主,构建整个校园的基调植物景观,并且适当地应用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设置在关键的景观节点。大学校园里,植物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这为多层次植物景观的创造提供了可能。

3.3 注重历史文脉在现代大学校园环境景观中的塑造

任何一个大学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历史渊源,在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应当在各个造园要素中体现自己大学的独特之处,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具有可识别性,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们有归属感。

作者简介:

张磊,1989年生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电子邮箱:,电话:15146616802,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许大为,1962年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麦克哈格著,苗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罗伯特·鲍威尔著,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6

北安市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 地处松嫩平原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6′~ 127°53′,北纬47°53′~ 48°33′,地处中高纬度,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近年来北安市加大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充分运用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园林特色和城市风格。在园林植物应用方面北安市大量采用外来树种和本土树种,大大提高了绿化效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北安地区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进一步改善,以提高绿化水平。

一、此次调查的时间、内容和范围

2011年10月,本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北安市主城区主干道、公共绿地、滨水带状公园的园林植物应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绿化和美化效果。

行道树乔木种类:经调查,北安市现已应用行道树种有30余种,其中常绿树种占20.6%,落叶树种占79.4%。主要树种有:白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法桐、银杏、国槐、垂柳、新疆杨、银中杨、加杨、龙爪槐、合欢、臭椿、核桃球、五角枫、元宝枫、复叶槭、水曲柳、紫椴、蒙古栎、山皂荚等。

园景树木种类:经调查,北安市园林应用乔木种类达近百种,常用的有四十余种: 乔木有樟子松、蒙古栎、龙须柳、茶条槭、五角枫、白桦、白丁香、山丁子、山里红、侧柏、油松、黑松、白皮松、华山松、银中杨、加杨、新疆杨、悬铃木、垂柳、旱柳、龙须柳、国槐、龙爪槐、香花槐、五角枫、栾树、合欢、垂榆、京桃、火炬树、辽东栎、蒙古栎、复叶槭、灯台树等。

灌木、花种类: 经调查, 北安市花灌木应用种类比较丰富,园林应用的花灌木达三十余种。主要树种有:黄槐、樱花、绣线菊、兰丁香、木绣球、三棵针、山梅花、紫丁香、连翘、碧桃、玉兰、榆叶梅、红瑞木、棣棠、柳叶绣线菊、金银忍冬、珍珠梅、紫叶小檗、珍珠、珍珠绣线菊、月季等。花卉有串红、孔雀草、,小丽菊、美人蕉、萱草、福禄考、石竹、荷兰菊、鸢尾、芍药、扫帚草、地被菊、马蔺、玉簪、景天等品种。

垂直绿化植物种类:经调查,北安市常用的垂直绿化植物主要有爬山虎、五叶地锦、紫藤、葡萄、山葡萄、葛藤等。

二、北安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北安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基本合理,结合灌丛与草坪草及其他矮生地被植物配置,取得很好的园林场景效果。

二是树种配置基本能考虑各种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本地物种和引进物种比例适当,比较注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例如红枫、接骨木的运用、引进的加拿大红樱、紫叶李、金冠榆、垂杨等,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使城区绿化丰富多彩 。

三、绿化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北安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增加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类型

尽管北安在各类园林绿地中使用的植物种类达100多种,但是根据北安地区植物资源情况,园林植物种类还可以更加丰富。特别是东北地区特有的青松、白杨、枫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引用一些如:三棵针、五味子、枸杞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让树种本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利用。在满足城市绿化功能要求的同时,建议增加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类型,改变目前道路绿地内少数植物简单组合的绿化模式,丰富城市景观。

首先,应当注重乡土树种运用。乡土树种既最适宜在当地生长,也最能体现当地的植物景观特色。因此,北安地区应该大力发掘本土树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这样既能形成本地的特色景观,又能降低成本。

其次,要扩大垂直绿化面积及增加群落设计。为了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环境效益,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墙面乃至屋顶,结合周围环境,在可能的条件下设计人工栽培群落。这种多层次结构的群落大大增加了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

再次,要丰富地被植物种类。目前,北安地区地被植物以冷季型草为主,,采用宿根花卉、低矮灌木以及藤本植物做地被,可减少养护投入,丰富城市景观。应当加大此类花卉的种类和数量。可做地被的灌木及藤本有:铺地柏、沙地柏、西伯利亚刺柏、兴安圆柏、百里香、杠柳、南蛇藤、葛藤、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等;宿根花卉有:地被菊、鸢尾、萱草、玉簪、丛生福禄考、地被石竹、景天、金鸡菊、黑心菊、荷兰菊、蛇鞭菊、石竹、肥皂草、假龙头、黄菖蒲、大花秋葵、美国薄荷、鼠尾草、狼尾草、玉带草、夹果蕨、漏斗菜、马蔺、铃兰、卷丹百合、美人蕉、婆婆纳、桔梗、蛇莓、射干、玉竹、报春、紫露草、紫花地丁等。

(二)针对北安市园林植物地方特色不明晰这一问题,科学地对园林布局的结构进行规化,推广特色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植物造景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城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应该履行生态优先及城市整体规划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着眼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形成一个“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使城市和园林景象相互融合,科学合理的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这样,优化了土地使用率,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避免了栽培单一物种,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三)按照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合理的进行配植,不盲目引进外来品种

以住对引进的外来树种没有经过引种试验和推广试验,使各树种既能有充分的生长条件,又能发挥各种功能。盲目从外省购入新的品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结果造成部分引进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影响园林景观;昂贵的购苗成本、运输成本、养护成本也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四)节水型园林建设观念得不到实施

这一方面表现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或倾向于大面积草坪、大型水景等一些高耗水的景观,或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不能合理地配置植物;另一方面表现为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在后期养护中,没有采取有效的节水计划和措施。在园林绿地中,绝大多数仍为洒水车灌溉、人工管灌、漫灌、水车浇灌,不能保证灌溉均匀、灌溉水量适量,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15%~25%,影响植物生长,且灌溉设施与种植模式不配套,也不利于园林绿化。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7

英国人独创的自然式风景园, 在 18 世纪下半叶即成为与法国勒 ・诺特式园林 、中国自然山水园等并驾齐驱的世界性园林风格。英国自然景观常常模仿自然类型的不同景观如森林,草甸,沼泽,根据不同地形、景观里的水体,道路组织景观、植物个体和人群的自然美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给人以平静 、深邃之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渴望自然, 追求植物带给人类的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因此在园林中提倡自然美 ,创建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趋势和时尚 。为了更大范围的应用和借鉴这种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 ,很有必要探索其形成过程 ,以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长久艺术生命力的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1.英国的自然环境

英国位于欧洲的西部,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国土境内形成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宽谷等多种地形。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体以从英格兰西南部的埃克斯河口至东北部的蒂斯河口的连线为界,划为西北高地区和东南低地区。西北高地区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全部和英格兰西部,多为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山和低高原。东南低地区位于英格兰中、东部,是丘陵、断崖、谷地和平原相间分布的地区,海拔均在 200 米以下,大部地表起伏和缓,是 17-18 世纪古典主义园林的主要分布地。同时,由于英国的地貌以丘陵居多,建园时为了避免大动干戈改造地形,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高昂建设投资,因而 18 世纪以后的英国园林多以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主,顺基址而建,充分利用现状并加以扩建改造。

2.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 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 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 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 疏朗, 色彩明快, 富有浪漫情调。

3.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历史沿革

从时间上看, 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 庄园园林化" 、" 图画式园林"和" 园艺派"三个时期。

3.1"庄园园林化" 时期

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 世纪 20~ 80 年代), 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 集中表现为一种" 庄园园林化"风格。布朗所倡导的风景园林是一种温和、平静的自然,具有视野广阔的草坪及平静的河流。关于布朗的设计特点,陈志华先生将其归纳为四点一是彻底打破了花园与林园的界限,使之真正的融为一体,甚至连并小阻隔视线的哈哈墙都不再使用。二是善于使用成片树丛。这些树丛除构成优美景观的作用外,还有遮挡边界和掩蔽小利于环境美观的物件的作用。三是善于用水。他设计的园林常常以湖泊为中心,水面开阔,湖岸线宛转自然。四是极度追求纯净。只要他认为有碍景观的村庄、农舍,甚至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园、马厩等都要拆除或是搬迁,并目用树丛遮盖。

3.2 "图画式园林"时期

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钱伯斯开辟了更野性和更激动人心的图画式风景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具有粗犷、变化和小规则的美。三是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图圆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

3.3"园艺派"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和英国企业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 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 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 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 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 巧加搭配。 这一种园林, 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 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 逐渐成为 19 世纪的主流, 并直接影响到 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

4.英国自然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造园要素的比较

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几何布局相比,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园林以"自然美"为创作起点,建筑、水体、花木、石景等与环境和谐搭配且各要素间相生相融,形成了"宛自天开"的自然状态。西方也注重自然美,但西方人认为,自然如果不经过人的改造和处理,便达不到完美的效果。所以,西方园林通过人工的手段将自然包含在内,并以几何图形划分园林空间。虽然英国自然风景园与西方园林体系相违背,它也以"自然"为创意来源并自由布置景观,园林各要素与富有诗画意境的环境和谐搭配,似乎自然生成。 中英园林在园林要素的处理上存在许多共性,同时又各富诗画意境。但毕竟是生长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园林体系,其造园要素和诗画意境在不同的造园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左右下,产生了不相同的一面。

英、中园林艺术从艺术法则到审美追求上均具有很多相似点。 但从本质上看, 中、西自然风格的园林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 17 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此相关, 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中国园林追求" 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 即: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5.小结

英国自然式园林, 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其成熟的中后期, 这种自由的不规则园林传至欧洲大陆, 形成了一个自由式艺术的潮流趋势。 这种园林体系对于现代风景园林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大众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璐;新中式设计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2常钰琳;论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英中式园林的异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8

植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植物的配植承载着重要的城市文化信息,不同时期的植物配植形式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状态。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800余年的建都史,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具有浓厚的皇家园林特色。北京的许多城市公园都或多或少保留着古代园林遗存,在北京动物园,即有乐善园、继园2个清代皇家宗室私家园林遗址。清末,在这2座园林的旧址上设立行宫,后又成立农事试验场,一部分建筑留存至今,其中4处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研究古建筑的植物景观变迁情况,有助于了解其历史原貌,对更好地开展古建筑及历史遗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909年,由设在清农事试验场场内的镜真照相馆拍摄农事试验场照片,并发行画册《农事试验场全景》。此画册直观真实展现了清农事试验场初期的植物景观,是本文调查北京动物园现存古建筑初期植物景观的主要参考资料。

1畅观楼植物景观变迁

畅观楼建于继园旧址,光绪34年(1908年)初建成,为清末皇室郊外行宫,供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休憩使用,位于北京动物园西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畅观楼建筑为欧式风格,共3层,楼墙体为土红色。当年站在楼上,向西可远眺西山,向东能俯瞰京城,“畅观”二字可谓名副其实。畅观楼三面环水,楼南数10m处有1座白石小桥,桥南东有一铜狮、西有一麒麟。对照贾瑁先生基于大量史料考证绘制的《继园平面示意图》以及1908年《顺天时报》中关于畅观楼的描述,可知当年畅观楼的原始风貌至今保留较多,唯水体有所缩减。畅观楼处于继园旧址,植物景观与继园有较大的延承关系。清李慈铭所著《越缦堂日记》曾记载了可园(继园前身)的一些景致,如“小坐东廊阑上看水杨柳”、“湖外云树直接西山,亭外松槐崇密不见日景”、“碧槛朱栏,沿植花柳,种藕最为佳处”、“昔闻可园之胜,以藤花、松石为最”等。土坡遍植松槐,廊架、墙垣种植藤本花木,是北方皇家与私家园林的常见做法。至畅观楼建成,杨柳仍然是主要植物景观。曾有诗描述站在畅观楼上看到的景象:“忆昔畅观到此楼,都城雄峻壮胸眸。千家杨柳成浓荫,四野桑麻喜倍收。碧水澄清天在眼,红云灿烂日当头。凭栏多少流连客,恣赏忘怀月半钩”。

畅观楼依水而建,水边沿植杨柳花木,符合我国传统园林“桃红柳绿”景观风格。畅观楼虽是西洋建筑,但植物配植却是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造园手法的典范。民国时期,农事试验场几易其名,作为农林研究之场所的功能未变,只是社会动荡,日渐衰微。2000年左右,北京动物园在修《北京动物园志》过程中,曾查阅到1933年6月~1934年10月《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工作报告》中“整理畅观楼前草坛及改建榆叶梅三角地”以及移植各种林木于西境土山以建立“被子植物林园”的记载。据《北京动物园园志》记载,1946年北平政府整理土山和荷花池,并在畅观楼前设置花坛。可知民国时期对植物景观并未进行大的改造,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增补。现在的畅观楼,植物配植与原始风貌基本一致,西面和北面土坡上种植着许多松树和槐树,还有榆树、朴树、构树等,保留了自然的山林景观;山石旁种植迎春、棣棠等;水体岸边种植垂柳,按照传统园林做法配以碧桃、美人梅等花灌木;湖边种植千屈菜、香蒲、泽兰等;湖内种植荷花。另外,在铜狮、麒麟台基南侧,左右对称布置了2块自然式花境,与畅观楼这座西洋建筑更加相得益彰。100多年过去了,红色的畅观楼静谧的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依然优雅华丽。

2鬯春堂植物景观变迁

鬯春堂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畅观楼之南,也属继园旧址(现旁边所立“乐善园遗存”碑文不准确)。贾B先生在《北京西郊继园》一文中考证,鬯春堂为清光绪筹办农事试验场时重建,且规制样式与继园此址原有建筑基本一致。鬯春堂为三卷围廊建筑,清时为慈禧太后随行高级官员休憩之所。相关史料对鬯春堂评价颇高,“堂皇瑰丽”,“实全园归龙结穴之主建筑物也”。1996年,受附近施工单位火灾波及,曾有损毁,后按原样进行修复。石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被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私家园林如此,皇家园林更甚,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置石的经典范例俯拾皆是。建造之初的鬯春堂,便是以山石景观取胜。当时的《顺天时报》曾描述鬯春堂山石景观的秀美:“四周高台阶环抱假山石,很有几块奇石,如同山峰似的,又有几块玲珑石,七穿八洞,景致很为好看。园中假山石虽多,此处却最为优胜”。

鬯春堂庭院面积不大,又以山石景观为主,按照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至鬯春堂,门前曲径通幽,石山假设。人其中,豁然开朗,四周藤萝蔓延于曲栏回槛之间。阶下花木虽渐就凋零,而翠竹苍松,夹玻窗相掩映,固幽闲若隐士居,兼之菊蕊香浮,清入腑肺,堂中榻几,均修沽可爱,俯仰徘徊乐何如之”。这是1917年,镜虚在《重游万牲园》一文中描绘的鬯春堂。此时的景物景观与建造初期基本一致,所植植物有藤本花木、竹子、松树、等。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历来为文人雅士布置庭院所爱。鬯春堂植物配植以竹子、松树和,符合在此休憩的文人仕官之审美,也体现了其较高的文化情趣。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农事试验场作为农事、园艺试验研究的功用未变,鬯春堂的植物种类也进行了丰富,甚至还将生长于南方的芭蕉引种于此,“环植芭蕉及槐柳桃杏之属”,“环植柳槐桃杏之属”。

民国时期鬯春堂曾作为天然博物院理事会办公地,后又用做高级宴请之所,可知植物景观当时也经过精心设计。现在的鬯春堂景点,建筑保持原貌,周围山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青石、湖石垒建,围合成一个小院落,以恢复其“曲径通幽”之意境。庭院外南植有玉兰,东植有柳槐,北植有连翘等花灌木,西为动物园疏林草坪。庭院内山石旁种植紫藤、竹子,沿山石种植各色地被花卉,堂后1株老榆树。见证了历史沧桑的鬯春堂,现在坐落在公园绿地的一隅,低调、古朴而典雅。

据《北京动物园园志》记载,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时曾在此亲植桧柏3株。宋教仁不幸遇难后,在鬯春堂之北、畅观楼之南建“宋教仁纪念塔”(已于20世纪60年代损毁),并在其周围密植柏树。现在纪念塔只余基座,和周围的柏树一起,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与一名革命先驱紧紧相连。

3正门古建植物景观变迁

北京动物园正门古建筑由正门、北楼、东配楼、西配楼组成,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农事试验场初期,在东西配楼之间的广场上阵列式种植松树。楼后种植榆树、槐树等落叶灌木。时至今日,正门古建筑周围部分古榆树、古国槐生长正常。目前,在东、西配楼之间的广场有一固定矩形花坛,花坛四角各有1株油松,花坛内定期栽植不同主题的花卉组合。广场的其它区域对称种植栾树,在西配楼之西的广场阵列式种植悬铃木,北楼后是熊猫馆,熊猫馆接近北楼的绿地内种植树形高大的马褂木、银杏、国槐等乔木,同时种植大量早园竹、箬竹等竹类植物。植物实现了古建筑与动物场馆在视觉上的隔离,同时衬托出了古建筑的韵味。

4豳风堂与牡丹亭植物景观变迁

豳风堂于1907年底~1908年初建成,有5间房屋,历来作为茶座之用,位于北京动物园中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老照片中的豳风堂,堂前种植5~6株落叶乔木,东南方向距建筑约50m处土坡上种植侧柏。《闲话西郊》记述:“豳风堂建筑宏敞,藻绘鲜华。东偏有假山,累石而成山洞;西为纡曲之长廊,俯瞰荷塘。堂前有文冠树数株,为本场珍奇之品。左前有磊桥,累积青石,错综成为桥础,上架天然形成青石板,不加斧凿,于自然之中,尤其巧思。堂西有牡丹多种,有亭名牡丹亭,与曲廊相通。其后面土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雅”。文中提到的牡丹亭,于1908年初建成,一些老照片清晰反映出当时的原貌,在豳风堂的西侧,由南北2个半圆廊组成,其中南廊中间是一间玻璃方亭,北廊中间是一间海棠式玻璃厅。《本国新游记》记载:“牡丹亭四面皆廊。院中遍植牡丹,故名”。

豳风堂东侧的假山现已不见,堂前的文冠树也已不存,按照中国传统的庭院植物配植手法,在堂前左右两侧对植2株海棠树,在左前方绿地种植牡丹、芍药,东南部土坡上遗存6株古侧柏。豳风堂西侧的牡丹亭玻璃拆除,其余保持原貌,圆廊内种植各类品种牡丹,保留牡丹亭植物景观原貌。牡丹亭西部及北部被荷塘环绕。荷塘北面的山坡以及依山而建的瀑布在园林建造中也保留了基本原貌。山上植有松柏、槐树、栾树等乔木以及迎春、丁香等花灌木,依然保留着自然的山林景观。

5荟芳轩植物景观变迁

荟芳轩与畅观楼、鬯春堂为同时期建筑,同是设立农事试验场时所建。从旧时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荟芳轩最初的建筑形式为中式一排九开间,外有栏杆,门窗都为圆式。建国后,荟芳轩经修葺后作为会议用房使用,一直沿用至今。现荟芳轩以原有建筑结构为基础,外廊封闭并安装玻璃门窗。

《北京动物园志》记载,1946年上交北平市政府的报告中记述:“芍药花圃原在荟芳轩前栽植颇多,且有草皮”。荟芳轩前绿地作为园内较为重要的景区,经历过数次改造。历次的植物景观营造,均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使用过高大的常绿乔木(如雪松)、观花的小乔木与灌木以及宿根花卉等。现在的荟芳轩门前是一片平整的草坪,在草坪上群植海棠,还有油松、金银木等,植物种植方式自然。荟芳轩后即是水禽湖,岸边种植卫矛。荟芳轩闹中取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又相对独立。

6松风萝月轩植物景观变迁

上一篇: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范文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