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1 15:48:22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1

    论文关键词:四川旅游;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营梢战略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四川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色;四川省历史文化悠远,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堪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媲美;四川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四方游客来到天府之国旅游。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四川在中国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资源多样性、品味高的形象闻名中外,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号称“风景省”。但是作为全国资源大省的四川,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发展不平衡,人境旅游市场尤其薄弱,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四川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各国政府列为优先发展战略的人境旅游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划和营销战略,是发展四川旅游、提高四川旅游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外汇收人比重小

与全国旅游市场相比,四川省人境旅游外汇收人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很小。2005年,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总收人721. 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但是四川省旅游外汇收人仅有3.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4%亿元,占总收人的3.46%。而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全国人境旅游外汇收人293亿美元,占旅游总收人30.5 %,由此可见,四川国际旅游收人在其旅游总收人的比重很小,国际旅游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国内外游客比重失衡

四川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2005年四川省接待游客总量1. 3亿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但接待人境旅游者仅有106. 28万人次,占四川省游客总人次的0.8%;而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约为10:l,四川省的比例高达124;1,悬殊之大,可见一斑。

以上数据表明,四川作为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役有得到充分利用,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与其应有的旅游市场容量远远不符,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四川省人境旅游不仅不能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际旅游强市、强省相比,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四川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四川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境旅游发展的通知”,并制定了发展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相关政策,要求四川省、市、地、州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二、四川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境旅游市场可分为香港、台湾市场、周边国家旅游市场和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三部分。其中,周边国家的东北亚市场主要有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市场则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主要是欧美客源市场,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其他国际客源市场有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但人数较少,暂时还未能成为四川省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

(一)香港、台湾市场分析

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港、澳、台虽然是我国的省和特别行政区,但由于其办理相关旅行手续符合国际游客的特征,港、澳、台来大陆旅行的游客,习惯上被统计为国际游客中的人境旅游者,其旅游消费记人外汇收人,因此我国将港、澳、台地区定位为人境旅游市场或国际旅游客源地区。

  香港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1年来川旅游的香港游客人次数为8. 0万,较2000年增长了113.3%,涨幅很大,但2002年下降了31.3%,_ 2003年,香港来川的旅游人次数并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反而上涨29.3%,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 1万。2004年,香港游客来川人次数继续增涨,旅游人次数为13. 0万,涨幅高达82.5 % 0 2005年,来川人数较2004年有所下降,下降了2. 6%,但来川旅游者人数仍然有12.7万之多。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来川旅游人流呈不稳定态势,起伏较大,但总体来讲,香港来川游客流量仍然呈增长上升趋势。从历史文化渊源和区位分析来看,香港居民多为广东人后裔,加上广东距离香港很近,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多数香港居民将广东作为首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川省观光型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与广东省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四川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对香港居民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实际上,四川已经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则是四川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香港旅游人次数名第二。

  台湾是四川省另一个重要的客源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呈波动增长态势。2001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为20. 5万,2002年旅游人次数为19. 4万,2003年“非典期间降至最低,为13.1万。“非典”之后,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迅速回升,2004年旅游人数达到25. 4万人。2005年来川台湾游客较2004年的旅游人数有所下降,增长率为一5.5%,但仍有24. 0万之多。总的来说,除“非典”影响外,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相对比较稳定。2000年到2005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总计达124.2万人次。台湾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人高,与大陆经济文化关系密切。台湾同胞在四川有大量投资,建有海峡两岸科技园,解放前有不少的四川人和其他地区的人从四川前往台湾谋生。因此四川省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关系较为密切,许多台湾人怀念故土,将四川省作为在大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局统计表明,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多年来来川旅游人次数名列第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国外游客是四川省重要的客源。四川省客源国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周边国家,主要是由东北亚和东南亚构成的国际近距离客源市场;二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四川国际近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拉西亚、泰国等国;国际远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我国周边国家是四川省主要的国际人境旅游客源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大,总体增长趋势明显。

日本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居民可自由支配收人和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出行能力较强,与中国不仅距离近,两国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和丰富多村、品位很高的自然景观符合日本人的旅游偏好。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2000年到2002年三年间,日本游客来川数量一直持续上涨0 2003年受“非典”影响,日本来川游客为6. 5万,下降了57.7%,但是数量仍然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4年“非典”过后,日本来川的人数迅速上涨,有15. 0万来川旅游,比上年增长了131.2% 0。2005年,日本来川旅游人数达到15.5万人次,高出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100% 。

韩国自1991年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便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之一。除1998年韩国由于金融危机而导致出国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外,韩国到中国旅游的人次数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1991年韩国旅华人数近8. 1万人,2005年达到了354. 5万人次,增加了43倍之多,超过了日本。但是,韩国来川旅游人次数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2005年,韩国到四川旅游人次数为6. 3万人次,仅相当于日本来川旅游人次数的40.8 %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韩国人境旅游市场,因为韩国游客来川旅游的增长速度增幅很快,超过日本,同比增长了66.0%。随着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韩国无疑将成为四川最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日本和韩国而外,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是四川重要的客源市场。新加坡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 4万人次,同比增长巧8%,是四川省第二大客源市场。马来西亚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6. 8万,但增长率很快,增长速度为40.8%,近期很有可能超过新加坡,成为四川省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客源市场。泰国2005年来川旅游的人次数为5. 8万,不及马来西亚,而且增长速度仅为5. 8%,这主要是泰国政治和经济动荡对出境旅游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泰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泰国距离四川较近,泰国游客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东盟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有大量华侨和华人,与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联系。他们的收人较高,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很强的追溯和认同感。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外,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游客来川的旅游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东盟国家是四川省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游客客源市场。

在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中,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0年到2005年间,美国市场比较稳定,除受“非典”影响之外,基本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2005年,美国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次数为7.0万人次,居四川外国客源国第三位,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增长23.0%。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来川旅游人次数不多,各国约有2万人次数到四川观光旅游,但同比增长率较高(英国增长率为14.4%,加拿大为39.0%,法国为32.6%,德国为63.4%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欧洲国家人境旅游市场含金量较高,欧美游客可自由支配收人高,购买力强,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对四川省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与美国旅游市场一样,也是四川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目标市场。

三、入境旅游者在川旅游时空分布和消费分析

  (一)境外游客时间分布

通常情况下,每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境旅游者人数相对较少,是四川人境旅游的淡季。从四月份开始,人境人数逐渐增多。从八月到十月,人境人数增长率较高,十月份人数达到顶峰。.2005年,十月份来川人境人数占全年总人数的19.1%,而一月份仅占1.4%,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省相比,作为内陆省份的四川人境旅游,旅游的季节性更为明显。人境旅游季节性的产生通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假期以及客源地的自然环境对游客的旅游倾向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出游会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国际旅游,尤其是远距离国际旅游,可自由支配时间更是至关重要的川。(表3)

(二)境外游客地域分布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来川旅游的入境游客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阿坝州、绵阳市、乐山市、甘孜州,其中成都市和阿坝州是香港、台湾和外国游客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5年成都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总人次数的46.6%,阿坝州接待的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总接待人次数的30.4%,两地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量的77.0% 0 2005年,乐山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11.2% ;绵阳市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4.3%;甘孜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占5. 4%。三个地市州共接待人境旅游人数占全省的20.9%,其余城市所占比例仅为2.1 %。由此可见,四川省人境旅游者在省内的分布情况的特点是旅游流的空间流向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成都口岸城市、成都一乐山旅游黄金通道和成都一九寨沟旅游环线景区。这些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人境旅游流的聚集效应”。

  (三)境外游客消费特点

四川省人境旅游人均消费高于全国人均消费,但是从2001年到2005年增长速度较慢,而全国的人均消费由2000年的137美元人增长到2005年的154. 2美元人,增长速度较快。四川人境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四川境外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始终保持在1.8天左右,而全国的平均停留天数在6天左右。影响国际游客停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游客的出行目的、游客的经济收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等。四川国际游客在川停留时间较短,说明来川旅游的游客多为观光客,而不是度假旅游者。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动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多少,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游客在川消费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旅游创汇却远不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市,仅名列全国第11位的原因。

  四、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一)人境旅游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首先,四川人境旅游市场应当巩固传统的香港和台湾市场。由于香港和台湾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占的份额很大,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是四川省重要而稳定的人境旅游市场,也是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市场联动关系很强。

其次,应当加强韩国、日本、东盟国家市场的营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居民出行能力不断增强,来川旅游增长速度很快,优越的地缘优势使这些国家成为四川省人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这也符合近距离出国旅游先于远程出国旅游发展的国际旅游一般规律。

第三,在巩固和发展香港和台湾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的同时,四川省也应当加强距离较远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世界主要的旅游支出国,旅游的含金量较高。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大大削减境外游客长距离旅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四川省相对于其他省份不利的距离劣势会逐渐弱化。

  (二)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四川省旅游产品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国外游客基础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国际上规定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最低警戒线为30%,低于30%表明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研究表明,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而四川省2005年人境旅游者的非基础消费所占比例仅29. 4%,这表明四川人境旅游消费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针对境外游客在川消费结构不合理这一弱点,四川省应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引导游客消费,使国际游客在旅游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四川省外汇收人的增长。现代旅游者越来越追求旅游消费方式的娱乐性、趣味性、综合性,娱乐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因此,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省,要根据国际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发展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新产品。

(三)西南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2

论文关键词:四川旅游;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营梢战略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四川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色;四川省历史文化悠远,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堪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媲美;四川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四方游客来到天府之国旅游。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四川在中国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资源多样性、品味高的形象闻名中外,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号称“风景省”。但是作为全国资源大省的四川,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发展不平衡,人境旅游市场尤其薄弱,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四川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各国政府列为优先发展战略的人境旅游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划和营销战略,是发展四川旅游、提高四川旅游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外汇收人比重小

与全国旅游市场相比,四川省人境旅游外汇收人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很小。2005年,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总收人72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但是四川省旅游外汇收人仅有3.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4%亿元,占总收人的3.46%。而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全国人境旅游外汇收人293亿美元,占旅游总收人30.5%,由此可见,四川国际旅游收人在其旅游总收人的比重很小,国际旅游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国内外游客比重失衡

四川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2005年四川省接待游客总量1.3亿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但接待人境旅游者仅有106.28万人次,占四川省游客总人次的0.8%;而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约为10:l,四川省的比例高达124;1,悬殊之大,可见一斑。

以上数据表明,四川作为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役有得到充分利用,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与其应有的旅游市场容量远远不符,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四川省人境旅游不仅不能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际旅游强市、强省相比,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四川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四川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境旅游发展的通知”,并制定了发展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相关政策,要求四川省、市、地、州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二、四川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境旅游市场可分为香港、台湾市场、周边国家旅游市场和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三部分。其中,周边国家的东北亚市场主要有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市场则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主要是欧美客源市场,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其他国际客源市场有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但人数较少,暂时还未能成为四川省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

(一)香港、台湾市场分析

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港、澳、台虽然是我国的省和特别行政区,但由于其办理相关旅行手续符合国际游客的特征,港、澳、台来大陆旅行的游客,习惯上被统计为国际游客中的人境旅游者,其旅游消费记人外汇收人,因此我国将港、澳、台地区定位为人境旅游市场或国际旅游客源地区。

香港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1年来川旅游的香港游客人次数为8.0万,较2000年增长了113.3%,涨幅很大,但2002年下降了31.3%,_2003年,香港来川的旅游人次数并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反而上涨29.3%,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1万。2004年,香港游客来川人次数继续增涨,旅游人次数为13.0万,涨幅高达82.5%02005年,来川人数较2004年有所下降,下降了2.6%,但来川旅游者人数仍然有12.7万之多。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来川旅游人流呈不稳定态势,起伏较大,但总体来讲,香港来川游客流量仍然呈增长上升趋势。从历史文化渊源和区位分析来看,香港居民多为广东人后裔,加上广东距离香港很近,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多数香港居民将广东作为首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川省观光型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与广东省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四川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对香港居民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实际上,四川已经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则是四川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香港旅游人次数名第二。

台湾是四川省另一个重要的客源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呈波动增长态势。2001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为20.5万,2002年旅游人次数为19.4万,2003年“非典,,期间降至最低,为13.1万。“非典”之后,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迅速回升,2004年旅游人数达到25.4万人。2005年来川台湾游客较2004年的旅游人数有所下降,增长率为一5.5%,但仍有24.0万之多。总的来说,除“非典”影响外,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相对比较稳定。2000年到2005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总计达124.2万人次。台湾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人高,与大陆经济文化关系密切。台湾同胞在四川有大量投资,建有海峡两岸科技园,解放前有不少的四川人和其他地区的人从四川前往台湾谋生。因此四川省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关系较为密切,许多台湾人怀念故土,将四川省作为在大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局统计表明,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多年来来川旅游人次数名列第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国外游客是四川省重要的客源。四川省客源国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周边国家,主要是由东北亚和东南亚构成的国际近距离客源市场;二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四川国际近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拉西亚、泰国等国;国际远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我国周边国家是四川省主要的国际人境旅游客源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大,总体增长趋势明显。

日本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居民可自由支配收人和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出行能力较强,与中国不仅距离近,两国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和丰富多村、品位很高的自然景观符合日本人的旅游偏好。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2000年到2002年三年间,日本游客来川数量一直持续上涨02003年受“非典”影响,日本来川游客为6.5万,下降了57.7%,但是数量仍然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4年“非典”过后,日本来川的人数迅速上涨,有15.0万来川旅游,比上年增长了131.2%0。2005年,日本来川旅游人数达到15.5万人次,高出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100%。

韩国自1991年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便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之一。除1998年韩国由于金融危机而导致出国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外,韩国到中国旅游的人次数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1991年韩国旅华人数近8.1万人,2005年达到了354.5万人次,增加了43倍之多,超过了日本。但是,韩国来川旅游人次数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2005年,韩国到四川旅游人次数为6.3万人次,仅相当于日本来川旅游人次数的40.8%。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韩国人境旅游市场,因为韩国游客来川旅游的增长速度增幅很快,超过日本,同比增长了66.0%。随着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韩国无疑将成为四川最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日本和韩国而外,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是四川重要的客源市场。新加坡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4万人次,同比增长巧8%,是四川省第二大客源市场。马来西亚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6.8万,但增长率很快,增长速度为40.8%,近期很有可能超过新加坡,成为四川省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客源市场。泰国2005年来川旅游的人次数为5.8万,不及马来西亚,而且增长速度仅为5.8%,这主要是泰国政治和经济动荡对出境旅游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泰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泰国距离四川较近,泰国游客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东盟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有大量华侨和华人,与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联系。他们的收人较高,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很强的追溯和认同感。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外,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游客来川的旅游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东盟国家是四川省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游客客源市场。

在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中,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0年到2005年间,美国市场比较稳定,除受“非典”影响之外,基本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2005年,美国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次数为7.0万人次,居四川外国客源国第三位,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增长23.0%。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来川旅游人次数不多,各国约有2万人次数到四川观光旅游,但同比增长率较高(英国增长率为14.4%,加拿大为39.0%,法国为32.6%,德国为63.4%)。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欧洲国家人境旅游市场含金量较高,欧美游客可自由支配收人高,购买力强,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对四川省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与美国旅游市场一样,也是四川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目标市场。

三、入境旅游者在川旅游时空分布和消费分析

(一)境外游客时间分布

通常情况下,每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境旅游者人数相对较少,是四川人境旅游的淡季。从四月份开始,人境人数逐渐增多。从八月到十月,人境人数增长率较高,十月份人数达到顶峰。.2005年,十月份来川人境人数占全年总人数的19.1%,而一月份仅占1.4%,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省相比,作为内陆省份的四川人境旅游,旅游的季节性更为明显。人境旅游季节性的产生通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假期以及客源地的自然环境对游客的旅游倾向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出游会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国际旅游,尤其是远距离国际旅游,可自由支配时间更是至关重要的川。(表3)

(二)境外游客地域分布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来川旅游的入境游客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阿坝州、绵阳市、乐山市、甘孜州,其中成都市和阿坝州是香港、台湾和外国游客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5年成都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总人次数的46.6%,阿坝州接待的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总接待人次数的30.4%,两地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量的77.0%02005年,乐山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11.2%;绵阳市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4.3%;甘孜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占5.4%。三个地市州共接待人境旅游人数占全省的20.9%,其余城市所占比例仅为2.1%。由此可见,四川省人境旅游者在省内的分布情况的特点是旅游流的空间流向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成都口岸城市、成都一乐山旅游黄金通道和成都一九寨沟旅游环线景区。这些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人境旅游流的聚集效应”。

(三)境外游客消费特点

四川省人境旅游人均消费高于全国人均消费,但是从2001年到2005年增长速度较慢,而全国的人均消费由2000年的137美元人增长到2005年的154.2美元人,增长速度较快。四川人境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四川境外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始终保持在1.8天左右,而全国的平均停留天数在6天左右。影响国际游客停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游客的出行目的、游客的经济收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等。四川国际游客在川停留时间较短,说明来川旅游的游客多为观光客,而不是度假旅游者。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动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多少,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游客在川消费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旅游创汇却远不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市,仅名列全国第11位的原因。

四、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一)人境旅游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首先,四川人境旅游市场应当巩固传统的香港和台湾市场。由于香港和台湾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占的份额很大,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是四川省重要而稳定的人境旅游市场,也是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市场联动关系很强。

其次,应当加强韩国、日本、东盟国家市场的营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居民出行能力不断增强,来川旅游增长速度很快,优越的地缘优势使这些国家成为四川省人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这也符合近距离出国旅游先于远程出国旅游发展的国际旅游一般规律。

第三,在巩固和发展香港和台湾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的同时,四川省也应当加强距离较远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世界主要的旅游支出国,旅游的含金量较高。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大大削减境外游客长距离旅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四川省相对于其他省份不利的距离劣势会逐渐弱化。

(二)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四川省旅游产品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国外游客基础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国际上规定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最低警戒线为30%,低于30%表明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研究表明,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而四川省2005年人境旅游者的非基础消费所占比例仅29.4%,这表明四川人境旅游消费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针对境外游客在川消费结构不合理这一弱点,四川省应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引导游客消费,使国际游客在旅游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四川省外汇收人的增长。现代旅游者越来越追求旅游消费方式的娱乐性、趣味性、综合性,娱乐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因此,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省,要根据国际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发展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新产品。

(三)西南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外国背包客;市场分析;营销策略

背包旅游者即背包客(backpacker),在20世纪70年代曾被称为流浪者(drifters),背包旅游被看着是嬉皮士和冒险者等逃避现实的人从事的边缘不寻常的活动。现在背包旅游成为广泛被接受的青年人的“通过仪式”,常常与自由的理想、个人的发展和实践相联系。许多人把一段时期的旅游作为愉快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作为承担成年人责任之前的一个有趣和独立的时期。作为当代旅游的一种形式,背包客旅游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极快,超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速度60%。在旅游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长期被忽视的背包旅游市场值得关注。本文采用访谈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调查分析四川外国背包客的特征、旅游偏好、对四川旅游景点和线路的选择,为背包客旅游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一、外国背包旅游市场特征

与大众旅游相比,背包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时尚旅游方式,深受年轻人的欢迎。西方背包旅游者年龄以18-33岁的青壮年群体为主,尤以22-27岁的青年居多,他们基本等于或高于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Sorensen,2003)。这与西方教育体制有关。在西方国家,结束高中课程进入大学之前,通常有一年时间可被利用做任意想做的事,这一年被称为空挡年(Gap Year),许多学生利用这一年周游世界,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背包旅游者有向大年龄段延伸的趋势,根据孤独星球的调查,35岁以上的背包旅游者共占到21%。背包旅游客源地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和大洋州。

背包旅游者因低预算、花费节省而被称为“经济型旅游者”(budget tourist)。与大众旅游者不同,背包旅游者对旅游设施要求较低,他们能够调整自己去适应当地产品。他们住农家旅馆或当地居民的原住所,吃当地食物,购农家制品,乘坐当地公交车,从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人文环境。背包旅游具有多目的地、长距离的特点。由于目的地多,而且交通和住宿的预算很低,不愿重复旅游,只能尽可能延长一次旅行的时间。所以,背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比一般旅游的时间长,一般在4个星期以上,有时也会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进行改变,例如旅游者获得了新的旅游信息或者有新的旅行团体加入。

背包旅游没有固定的旅游计划,大部分背包旅游者可能对任何一部分旅行都不制订计划,特别是在住宿和行程方面。基本不参加由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一般是背包旅游者独立设计旅游行程,有粗略计划,根据旅途中收集到的信息,能够随时调整行程。说明外国背包旅行者的旅游弹性相当高。

背包客在目的地的休闲活动集中在自然、文化、探险几个方面。孤独星球(2005)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旅行者的重要动机是:“探索其他文化”;“探险感的建立”;“探索非旅游者地区”;“接触当地人”;放松或逃避。即访问和了解异域文化、探险和追求刺激等。所以,背包旅游者常常搭乘公共交通车,选择住农家旅馆,与当地人交流,乐于接受并按当地生活方式生活,并把旅游中的各种经历作为了解一国国情和文化的方式。

背包旅游者富冒险精神和超强的探险意识、充沛的体力精力和对独特经历的追求,热衷于去发展中国家或内地经济落后地区旅游, 在大众旅游者从不涉足的地方到处能见到背包旅游者的身影。因为那里物价便宜、消费低廉、民风纯朴、景色原始且有异族异域风情。背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是一些参与性强或者是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括动,如冲浪、潜水和丛林旅游等,体现出不同于大众旅游的惊险和刺激的特点。

背包客旅游过程中注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通常表现为:(1)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2)与其他旅游者的交流,了解旅游线路和他们以往的背包旅游经历,并借以炫耀自己的背包经历;(3)与旅游业服务人员的交流,希望能够从服务人员那里获得对其旅游活动有用的信息。

二、四川外国背包旅游市场的数据分析

四川外国背包客统计特征如下:男性与女性游客各占50%,主要来自欧美和澳大利亚,居前五位的客源国是美国(14.7%)、英国(13.73%)、澳大利亚(12.75%)、荷兰(11.76%)和以色列(6.86%)。其中,以色列占一定比例,与国外学者Darya Mao(2007)的研究相吻合。游客以中青年为主,44岁以下的游客占81.19%。外国游客受教育水平较高,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76.22%。另外,在职业结构中,以工人、商人和学生为主。游客在四川境内停留6天及6天以上占比例最大,为42.71%。旅行目的以观光为主,占66.18%。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游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和线路时的偏好。

1.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因素是自然风光(62.17%)、独特文化(41.18%)、知名度(28.92%)、时间(27.94%)和费用(20.10%)。根据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发现外国背包客总的旅行时间长,但到的地方多,所以可能在某一处停留的时间就有限;同时,他们为了能旅行更多的地方,就要控制在每一处的花费。总的来说,外国背包客的旅行宗旨是:在时间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自然风光和感受独特文化。

2.背包客选择四川旅游景点的偏好。背包客选择成都大熊猫基地的最多,占77.94%。接下来是乐山(53.92%)、武侯祠(29.90%)、峨眉山(23.53%)和九寨沟(21.57%)。另外,选择“其他”这一项的占16.18%。其中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分两种类型,一是市内游,如文殊院,黄龙溪,锦里等。二是川藏线,如松潘、丹巴、塔公、康定、朗木寺和中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外国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的三大偏好:一是成都市市内景点。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浓郁,交通便捷,花费不高,是背包客必选的旅游项目。二是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距离近,花费低的世界遗产景点。乐山大佛集各项优势与一身,最受外国背包客欢迎。三是具有天然美景和原始藏族风情、尚未形成旅游热点的四川藏区。这是那些具有探险精神的外国背包客所钟爱的旅游项目。

四川是中国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也是四川吸引入境外国游客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因而作了专门针对世界遗产景区的调查。背包客按照知晓度和喜爱程度给四川世界遗产景点排序。可以看出,外国背包客对于四川世界遗产景点的知晓度相当低,除了对于乐山大佛的知晓度达到65.20%外,其它遗产景点均未过半。我们在访谈调查中了解到,背包客不太在乎“世界遗产”品牌,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旅游景区,因而他们对世界遗产的知晓度不高。背包客最喜欢的世界遗产景点依次为乐山大佛、九寨沟和峨眉山。分析其原因,与外国背包客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考虑的五大因素有关。乐山大佛旅游时间短(一天),费用低(不超过200元),距离近(1.5小时车程),文化内涵丰富,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如此多的外国背包客看中的优势使其在这一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外国游客对于佛教文化十分好奇充满兴趣,再加上峨眉山距离也不太远(2.5小时车程),所以选择峨眉山的游客也很多。童话世界九寨沟以水为灵魂,风光旖旎,令人称奇,且有藏族文化衬托,因而也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但由于九寨沟距离远(8小时车程)费用高,来回至少3天,这使九寨沟丧失了部分竞争力。而黄龙、青城山和都江堰在针对外国背包客的需求上优势均不明显,加上营销力度不如其它景区,背包客对这些遗产景点的知晓度和喜爱度都不尽人意。

3.游客对世界遗产景点旅游线路的选择。多于1/3的外国背包客不游览世界遗产景点。统计有效问卷127份,204个调查对象中有77人一个世界遗产景点也不去,占37.75%。这说明到四川旅游的背包客很大部分是中转游客,目的地是西藏,或川藏线上的景点,顺便到成都市内景点游览。四川世界遗产景点在背包旅游发展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选择最多的是只去一个遗产景点,占53.54%。其中,乐山大佛倍受青睐,占40.16%。由于成都是背包客集散地,所以,成—乐线应是背包客在四川旅游最主要的线路。其次是选择两个遗产景点旅游的线路。最热门的是相邻遗产景点组成的乐—峨线,其它以两个不相邻景区组成的线路居多,增加了背包客旅游成本。第三是选择三个遗产景点的线路。乐—峨—九线和乐—峨—都线是选择最多的两条线路,乐山大佛是所有三个遗产景点线路中必游的景点。背包客选择以上线路旅游的原因。知名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占39.71%。背包客选择最多的线路,都是由知名度较大的景区构成。时间是第二大因素,占19.61%。所以游客多选择1-2个世界遗产景点旅游。第三是方便程度。方便能降低时间成本。成—乐线、乐—峨线受到背包客追捧,就凸显了方便程度在背包客线路选择中的重要性。总之,背包客主要选择有高知名度景点且方便的遗产线路旅游。

4.背包客离川后的目的地。背包客离开四川主要去云南、西藏、西安和重庆。“其他”这一项中,上海占不少比例。可以总结出外国背包客离川后的流动有两种趋势,一是四川邻近省市,二是北京、上海。吸引外国背包客再到四川旅游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风光(79.41%),美食(44.61%)和独特文化(41.18%)。所以,在旅游营销中,就尤其要突出这三大优势。

三、基于四川外国背包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现在四川入境旅游营销主要采取给予国外各大旅行社优惠和奖励的方式,组团来川旅游,使团队客人在入境游客中占了不少份额。但是,由于欧美游客的价值观念和习惯与国内游客不同,他们认为跟团这种方式受到束缚和限制,而且旅游活动太统一,因而更喜欢自助出游。所以,外国背包客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关键是看怎样去呈现其特色,怎样去打造符合外国游客口味的旅游产品。调查还发现,背包客的旅行方式是边走边看,没有明确的旅行计划。觉得有趣的地方就可以多作停留,如果发现了新的旅游吸引物,不会因为旅行社的束缚而不能继续停留,这就给四川外国背包客旅游营销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1.四大旅游品牌构筑四川整体文化特色。独特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川旅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与游客的进一步访谈中发现,外国游客来川的文化因素主要有3方面:第一,四川是熊猫故乡,有中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成都建有大熊猫基地,外国游客来中国必然会到四川来看国宝熊猫。第二,川菜已走向世界,在国外大受欢迎,吸引外国游客到四川品尝地道美味。第三,西藏的佛教文化和藏族文化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相当大,而成都直飞西藏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所以游客会在四川中转停留。针对外国背包客的文化需求,可以整体推出四川的四大旅游品牌,即:熊猫,美食,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增强四川的吸引力。在继续宣传熊猫和美食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四川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九寨和黄龙的藏羌民族风情;乐山和峨眉山浓郁的佛教文化;青城山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等。

2.点线结合空间战略促进背包客空间扩散。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资源类型丰富独特。但从背包客对四川旅游景点及线路选择的偏好来看,主要选择少数景点和线路旅游。很多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景点和线路没有进入背包客视野,所选景点和线路在空间上没有形成扩散之势。四川应充分利用资源大省的优势,采取点线结合的空间战略,大力宣传文化独特又方便的景点,设计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旅游线路,促进背包客四川境内空间扩散,有效延长背包客停留时间,扩大市场规模。从“点”上设计,可以推出成都周边十大旅游古镇。十大古镇距离成都近,小吃、建筑特色显著,且价格低廉。从“线”上设计,可推出文化浓郁的十大探险旅游线路,如金口峡谷探险、茶马古道探险、女儿国探险等线路。这些线路集自然美景和丰富文化为一体,对背包客吸引力大。

3.整合资源,发挥世界遗产旅游品牌优势。四川是我国世界遗产资源大省,世界遗产旅游已成为四川入境旅游营销的拳头品牌。但由于营销不当,背包客对四川世界遗产景点的选择率不高,对线路的选择也很局限,遗产旅游品牌优势没有发挥。旅行社推出的四川世界遗产旅游线路,一般是六大遗产景点7日游。由于六大景区较为分散,游客只能在较段时间走马观花游览,参与性、体验性不强,不符合背包客的选择偏好。世界遗产景区往往只注重宣传景区本身,没有结合邻近的其它旅游资源设计较丰富的旅游内容,使遗产景区旅游显得单一。要发挥世界遗产品牌优势在开发外国背包客市场的作用,就要整合资源,推出符合背包客选择偏好的旅游产品。

(1)遗产景点组合。虽然四川6个遗产景点总体较分散,但恰好是两两相邻,这就可以把相邻的两个遗产资源整合,推出三条线路:九寨—黄龙“水域风光和藏羌风情线”,乐山大佛—峨眉山“山岳风光和佛教文化线”,青城山—都江堰“古堰文化和道教文化线”。整合后的三条遗产旅游线路脉络清晰,文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既方便了游客在比较与选择,同时也改变了目前各遗产景点无序竞争的局面,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在遗产旅游营销时,以三条线路为营销脉络整体推出,而不是六个遗产景点各行其是,或推出疲于奔命的六个景点环形旅游线路。这样能改变很多外国背包客只去一个遗产景点的现象。

(2)遗产资源与非遗产资源组合。为了丰富世界遗产旅游内容,根据外国背包客在选择四川旅游景点时的三大偏好,可将遗产景点与非遗产景点整合,推出符合背包客偏好的旅游线路。

成都市内景点与遗产景点整合。成都是外国背包客的集散地,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选择成都市内背包客喜爱的旅游景点与四川遗产景点联接起来,可推出以下线路:文殊院—乐山大佛—峨眉山“佛教文化线”;熊猫基地—九寨沟—黄龙“熊猫观赏线”;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巴蜀文化线”。藏区资源与遗产景点整合。四川北部阿坝州的自然资源和藏族风情吸引了大量喜欢原始风光和探险旅游的背包客,连接若尔盖、红原和松潘三大草原,以及九寨沟和黄龙,可形成一条阿坝州旅游环线。

4.注重目的地背包旅游网络营销。英特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背包旅游市场最主要的信息传媒,西方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主要完成确定旅游计划前的信息收集过程和确定旅游计划后的预定机票等过程。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的报告也显示44%的背包族通过因特网制定旅游计划。在确定了旅游计划后,许多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购买器材、预定机票、预定住宿等。

目前,中国旅游目的地缺乏针对外国背包客的网络营销,外国背包客最为直接的旅游信息来源是英文的中国旅游指南,如“Lonely Planet”和“Let’s go”。翻看这些书籍后,调查人员发现,其间对四川某些遗产景点的介绍并未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的普遍性,介绍不详细,同时又缺少图片来展示。但对某些非遗产景点又有浓墨重彩的描写。这些书籍上的介绍影响了游客对景点的选择,促成其旅游行为。背包客以年轻人为主,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最喜爱又最方便的方式。建立一个四川背包旅游的英文网站,详细介绍四川的景点、线路、美食、民俗和宗教等,以精美的图片展示各种美景和旅游活动,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方便背包客预订,是四川开发背包旅游市场的必要手段。

5.与西部其它背包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令人震撼的原生态壮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西部成为我国主要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区,西部背包旅游市场的优势突出。由于西部地区还没有足够重视背包旅游市场,缺乏针对外国背包客的市场营销,西部市场的整体规模还不太大,经济优势还不太明显。相应地位于西部的四川省的外国背包市场规模也受到制约。根据调查,四川外国背包客离川后的目的地主要是西部的邻近省份。这就充分说明,四川是西部背包旅游市场的一部分。与西部其它背包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可发挥整体吸引优势,通过促进背包客向西部聚集,在扩大整个西部市场规模的同时,提高四川背包旅游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Darya Maoz. Backpackers’ motivations: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national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34):122-140.

[2] Camille Caprioglio O’Reilly. From drifter to gap year tourism: Mainstreaming backpacker trav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33): 998-1017.

[3]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06(5).

[4] 朱璇. 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J].旅游科学,2005(3).

[5] Regina Scheyyens. Backpacker tourism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29):144-164.

[6] 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3).

[7]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 杨勇.自主权与消费者旅游方式选择——一个基于效用的经济学分析[J].旅游学刊,2007(7).

[9] 张虹菲,吴佳,李苗.基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国外背包客动机、行为与满意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10).

[10]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J].旅游学刊,2007(2).

[11]李春颖,黄远水.国外背包旅游研究的多元视角[J].旅游科学,2005(2).

[12]朱璇,吕帅.直面游走的文化群——关于各国背包旅游发展对策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科学,2007(4).

[13]苏红霞,马耀峰.洲际背包客中国出入境口岸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4).

[14]陈文.舟山开展背包旅游策略初探[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5] 朱璇.PPT战略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J].人文地理,2006(3).

[16]盛蕾.背包旅游及其特征[J].社会科学家,2003.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区域旅游;旅游合作;无障碍旅游区

1 川黔旅游合作基础条件分析

区域旅游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需要,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的必由之路。 四川与贵州山水相连,同属西南六省区市合作区域及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合作区域成员,两省在旅游产品建设和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在对外的市场开发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客源群。由于两地同属于大西南旅游区,两地的区域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合作优势和机会。川黔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雄厚的,下面将从资源概况,政策支持,交通,文化,市场等方面来分析条件的优劣情况。

1.1 资源概况

川黔主要旅游资源见表1和表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川和贵州的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大量景区是我国目前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极强的旅游市场吸引力。Www.133229.cOm特别是2007年6月贵州荔波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中的一员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实现了贵州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使得贵州省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更具有资本。但是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相对于四川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两地如何利用好这一差距,真正发挥出两地发展的潜力与实力,实现资源互补,杜绝恶性竞争,加强合作,使四川的旅游产业更强,贵州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1.2 政策支持

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今天,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已经被广泛接受。区域旅游要得到很好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总的说来对于区域旅游的合作两地政府都持支持态度,特别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党的十七大的顺利召开,各级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强的期望。(见表3)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作为两地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只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排除各种壁垒来大力支持两地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就能为两地旅游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交通,文化条件

川黔两地间的旅游交流合作需要便利的交通为前提,构筑两地间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十分重要的。从自身的交通条件来说,四川是盆地平原地貌,交通发展相对超前,各大高速公路,铁路网密集,航班四通八达。因此各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好。而贵州地处高原, 境内山地众多, 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非常高, 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 可进入性相对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 逗留时间短。所以相对于其它交通便利的省市来说,两地间的可进入性还有待加强。建议在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铁路方面增开特快列车以及旅游列车,使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成为川黔两地间更加频繁的旅游交流合作的坚实的基础。

1.4 市场条件

旅游市场存在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无疑会给四川和贵州的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休闲消费方式。四川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 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 这为两地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四川已经是一个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会通过经验效应慕名而来。而贵州旅游的厚积勃发,使得贵州即将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民营资本大力进军旅游业,使两地的旅游业面临空前巨大的融资机遇。不过与机遇并存的是挑战。由于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贵州旅游的开发明显晚于四川,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四川,如果没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各种问题,就可能使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贵州也将会进一步拉大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差距, 旅游业发展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而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2 川黔区域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1)加强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完善的区域大旅游市场。区域旅游的合作,政府的引导是关键,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却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两地的旅游企业应该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和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相互推介旅游团队,实现资源、宣传、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共享,最大限度的进入双方的旅游市场。

(2)打造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整体旅游形象。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于旅游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吸引力,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做好形象定位与形象营销是进行两地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手段。四川在打造自身旅游形象,树立旅游品牌上是作的比较超前的。成都的最佳旅游城市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旅游形象,再加上近几年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又为四川旅游的形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近几年政府对贵州旅游的大力支持,提出了“多彩贵州”的旅游形象,并拍摄了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宣传片,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如果两地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我们就可以对外宣传两地的整体旅游形象。和谐四川:天府之国,休闲之都;多彩贵州:森林之城,避暑之都。

(3)发展品牌旅游,特色旅游,探索新的旅游热点。西南地区的旅游要发展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色,才能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通过对四川与贵州旅游资源环境的分析,建议发展品牌旅游和特色旅游,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度开发优势资源,探索新的旅游热点,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①发展红色旅游。四川和贵州都是红军长征的战略要地。四川广安的小平故里,华蓥山,泸定桥,赤水,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息烽集中营等。这些都可以优化组合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再加上2005年,国家对贵州旅游投资3280万元,用于安顺王若飞故居,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等红色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又进一步为两地的红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②青山绿水和谐生态游。四川虽然是盆地,但是同样山青水秀,有天下秀的峨嵋,“人间天堂”之称的九寨沟。贵州的山水更是极品,有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风景区。对于这些精品旅游产品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推出合适的旅游线路,并且克服可进入性较差的问题,一定会吸引众多的客源。

③休闲避暑旅游。成都是一座休闲城市,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而具有文化特色的。贵阳素有“林城”之称,森林覆盖率很高,因此气候条件非常宜人。我们可以把休闲避暑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

④民族风情旅游。四川和贵州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璀璨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多彩的民俗、奇妙的建筑、古老的宗教等,这些珍贵的财富,是世界多彩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两地旅游资源的“金矿”,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作为两地的拳头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⑤探索新旅游热点——异地养老旅游。异地养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热点。笔者根据贵阳与成都的具体情况提出可以在这两个地区试点这一旅游方式。不过笔者建议这一旅游方式可以和休闲避暑旅游相结合。四川成都的气候条件相对来说是比不上贵州贵阳的,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夏天或者冬天更适应于贵阳这样的气候。而贵阳的社区和谐文化也发展得较好,适合于老年人的融入。因此可以在贵阳建立异地养老游的定点单位,或者修建旅游养老院专门接待老人,为老人量身定做旅游线路。把四川作为重点客源地,如果发展比较好,可以向外扩大。

3 结语

川黔区域旅游合作要在充分分析两地自身的优势、劣势、发展的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 结合两地的资源优势, 找准目标市场, 进行市场定位。同时把两个地区的分散旅游做成大区域的整体旅游,增强各自的竞争实力,提升整个大区域的旅游形象,才能最终实现两地旅游业的资源、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同时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各方面的合作上推陈出新,由走在前面的四川带动后劲十足的贵州,互惠互利,实现两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 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陆之洋. 贵州旅游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7-22.

[3]杨永德.西南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58-61.

[4]王曦.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1.

[5] 罗文斌. 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 82- 86.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5

【摘要】我国现阶段有较多的城市处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其中大多将旅游业作为转型的支柱产业,因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铜川市相关旅游节事活动举办的情况,来分析通过节事活动提升转型期城市旅游形象的策略。

关键词 节事活动;转型期;旅游形象;铜川市

【作者简介】陈洁,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与城市发展、旅游职业教育。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的选择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目前,国务院已分3批确定了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大都体验过“荷兰病”,地下的巨大财富使这些城市经历了曾经的繁荣,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对资源的强烈依赖,使得这些城市如今经济衰退,只留下满身疮痍,生态环境恶化。这些资源枯竭型的城市要想重新获得活力,就得勇敢面对经济转型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才能使得区域发展重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旅游业成为转型期城市产业重要选择。旅游业是集游、住、食、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可促进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且是“无烟产业”,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恢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而成为绝大多数转型期城市经济发展的首选。

二、转型期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转型期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处于转型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都背负着“污染严重的资源城市”的形象,这种负面的形象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因而这些城市面临着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大城市即开始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由此也可窥见旅游形象塑造在目的地建设中的重要性。

2.节事活动对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的影响。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方式很多,其中通过节事活动的宣传来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就是常用、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李祗辉(2011)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欧美游客认知的北京形象得到大幅改善,这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改善势必将影响到游客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应南茜等(2012) 从会展的角度分析了2010 年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形象的全面提升。郜学敏等(2012) 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得出,世园会的举办总体上修正并提升了西安旅游形象。我国关于大型节事活动对城市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众多,总体来讲,虽然节事活动有其弊端,但在提升城市旅游形象上,基本都是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3.转型期城市节事活动的困境。对于转型期城市来讲,因为之前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国际化的、部级的、甚至大区域级别的大型博览会、体育赛事等都很难申请到本地来举行,因而在利用节事活动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方面,只能通过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节庆型活动来进行。什么文化最能代表本地文化特色,怎样举办节事活动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这一文化特色,这是摆在转型期城市旅游发展面前的最重要课题。再加上资金有限、设施有限、人力物力有限等,使得转型期城市开展节事活动困难较多。

三、铜川市“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举办效应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铜川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和建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煤城”、“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之称,也是因煤而兴、因煤立市的。但是,煤炭工业和水泥工业等使得铜川市的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煤炭资源也面临着逐渐衰竭的现状,因此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铜川市从本世纪初开始一直在努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工作。

1.铜川市主要旅游资源。铜川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高寒清迥,远胜骊山”的玉华宫风景区,有我国八大佛教名山之一、观世音菩萨惟一肉身道场的香山风景区,有中国医药保健第一山的药王山,有“中国百大遗址之一”的耀州窑遗址及博物馆,还有部级国防教育基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及生态旅游景区——宜君等等。铜川市为发展旅游业,不仅大力治理城市环境卫生,而且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开展了很多相关的节事活动,如“铜川玉华宫冰雪节”、“宜君文化旅游节”、“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等,但这些活动的规模、范围、宣传力度等在提升铜川市城市形象、旅游形象方面都还显得不够。为了大力提升铜川市的城市旅游形象,使铜川市的旅游产业有突破性的发展,铜川市政府将“药王养生”作为主打品牌,举办了“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其规格、规模、宣传力度都大大超越了之前的旅游节事活动。

2.药王山与药王养生文化。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因其医术精明、医德高尚, 被世人尊称为“ 药王”, 他晚年隐居、著书、救治百姓的地方即为药王山。因而,在药王山上有众多的药王遗迹、药王的传说、药王的著作石碑等,可以说,药王山上医药保健养生文化的宣扬无处不在。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养生保健。孙思邈高达141岁的年龄,是现代人更乐意追求的目标,孙思邈的保健养生文化就成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2011 年7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药王山和孙思邈故里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药王山在传承药王养生文化方面具有“神圣性”和“惟一性”。在此基础上,为了继承和弘扬药王孙思邈中医药养生文化,使药王养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也为打响药王品牌,打造休闲养生福地,加快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经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铜川市政府承办了“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3.“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举办情况。铜川市已于2011 年10 月18 日~19 日和2012 年9 月22日至27日举办了两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主要活动项目包括公祭药王大典、药王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博览会、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美术书法摄影展和中华不老城全国中老年健康养生文体交流展演、2012年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奖评选暨养生保健与长寿学术研讨会、药王故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药王杯中医药养生知识电视大赛暨药王养生功法展赛等。通过这一系列内容丰富、规格层次高的活动,彰显“药王”文化元素,继承和弘扬药王孙思邈中医药养生文化,通过药王品牌把铜川市打造成为休闲养生福地。

四、药王文化节对铜川旅游形象提升影响分析

1.城市知名度提高。第二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以“弘扬药王文化、传承药王思想、发展养生产业、促进城市转型”为主题,大力宣传了药王文化,与会的来宾包括了海内外的业内人士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百度37200个搜索记录都说明文化节提高了铜川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2.城市面貌的变化。为了筹办文化节,铜川市政府首先是下大力来整顿城市环境,先是关闭停产了一部分污染大、效率低的生产企业、提高了现有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减少污染,同时对老市区和新市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美化工程,使得铜川市不再是“脏、乱、差”的“煤城”形象,而转变为以建设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的形象美、环境好的城市面貌。

3.相关产业项目得以建设和完善。为举办文化节,加大铜川市旅游景区的宣传,铜川市政府也加大了投入,一方面是对现有景区的综合规划、改造、宣传,另一方面是对新规划项目的建设,如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大唐国瓷园等的建设及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在文化节举办的期间,签订了多个合作项目,如四川成都联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铜川新区医院二期工程;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20亿元的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等等。

4.城市旅游形象名片确立。在文化节举办期间,铜川市还面向全国征集城市形象宣传语,共收到了7600多条,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五条分别是:“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中国铜川”、“不约而‘铜’的选择,望眼欲‘川’的地方——铜川”、“品瓷避暑养生——铜川是个好地方”、“药王故里,锦绣铜川”、“游药王故里,探长寿之谜”。另外,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宣传语,在铜川的广场、街角广告牌、公共汽车、商场、商店滚动字幕等到处都可以看得到。这些都说明铜川市的旅游形象建设已深入民心。

五、铜川市其他节事活动情况

目前,铜川市举办过的旅游节事活动除了“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铜川市同时推出了一批节事活动,如“铜川玉华宫冰雪节”、“玉华宫避暑休闲节”、“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铜川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 宜君文化旅游节”、“铜川樱桃旅游节”、“铜川牡丹旅游节”、“铜川金秋旅游节”,2014年春节还推出了“铜川春节文化旅游节”,等等。

铜川玉华宫因地处铜川市西北郊,年平均气温仅8.4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到95.6%,唐代就已是皇家避暑胜地。“玉华宫冰雪节”已经举办了十五届,包括单双板滑雪、雪上自行车、雪圈、狗拉雪橇、雪上摩托、溜冰速滑等冰雪运动项目和冰灯、冰雕展等游园活动。“玉华宫避暑休闲节”也于2010年开办,包括文艺演出、林海登山探秘活动、玉华之夏文艺演出活动、文艺家采风游活动以及滑草、戏水等活动。同时因唐高僧玄奘法师奉诏在此译经弘法、创宗圆寂,玉华宫也是佛教的重要交流中心,因而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可感受佛教文化。

陈炉古镇是中国古代名窑——耀州窑一脉单传的窑场,在其1300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被誉为“东方古陶生产的活化石”。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炉古镇被确立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罐罐垒墙、瓷片铺路”是陈炉镇的亮点。“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也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主要的活动包括摄影大赛、祭窑活动及民俗文化演出、陶瓷技艺大比武等,可让游客深刻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喜欢亲近自然的自驾乡间游。铜川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牡丹和大樱桃。4、5月各种各色牡丹盛开,铜川市在此期间,召开“铜川牡丹旅游节”,10万株“国色天香”的牡丹让人大饱眼福。5、6月绿色无公害的大甜樱桃成熟,“铜川樱桃旅游节”让游人在田园风光中体验采摘乐趣,同时也可享受美味的生态大餐。

铜川金秋旅游季活动于2013年首次举办,以“走进养生铜川,感受别样休闲”为主题,自8月10日至11月10日持续3个月。活动期间将陆续开展“照金牧场绿色骑行”、“照金丹霞地质公园徒步穿越季”、“照金山水写生季”、“玉华宫避暑休闲节”、“药王山九九重阳养生体验活动”、“照金牧场帐篷音乐节”、“照金牧场国际集体婚礼”、“宜君县第十二届文化旅游节”、“陈炉古镇民俗文化节”、“香山十月古庙会”等十大主题活动。同时,全市各区县、各景区还将围绕自身特色,组织开展摄影展、红歌会、自驾游等20余项丰富多样的休闲旅游活动。

2014年春节黄金周,铜川市各景区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玉华宫冰雪节”推出滑雪、滑冰、雪上飞碟、冰雕、冰灯等项目;药王山景区推出大型夜游药王山主题灯展;照金香山景区推出新年撞钟及祈福法会;陈炉景区推出“大红灯笼高高挂”主题活动等。

六、铜川市旅游节事效应分析

1.经济效应。各种节事活动的开展不仅使铜川市旅游经济收入有明显提高,同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如2010年铜川市旅游综合收入为10.5亿元,2013年,铜川市的旅游收入已达到44亿元;2013年的“金秋旅游节”期间,铜川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0.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8 亿元;2014 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铜川市共接待游客8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2%;“2011年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召开期间就签订了18个项目,涉及资金149.7亿元。

2.社会效应。节事活动保护和弘扬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无论是“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还是“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铜川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宜君文化旅游节”都是对本地传统文化、技艺、民间艺术的最好保护和弘扬。同时,本地节事活动开展带来的文化交流也提高了居民文化素质,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环境效应。因为节庆活动不断,铜川市下大力整顿了城市环境,已经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号召全市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在铜川新区的环境质量已好于周边地区,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蓝天) 天数西安市有306天,而铜川市有329天。同时,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都不断加大,越来越完善。4.城市旅游形象总体提升。“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作为铜川市转型的主打品牌,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铜川市“煤城”形象,提升了铜川市的旅游形象,为铜川市下一步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前提。其他的节事活动,春季有“2 月2药王庙会”、“铜川樱桃旅游节”、“铜川牡丹旅游节”,夏季有“铜川玉华宫避暑休闲节”,秋季有“铜川金秋旅游节”,冬季有“铜川玉华宫冰雪节”,再加上其他的特色文化活动——“铜川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宜君文化旅游节”等,共同树立了良好的铜川旅游形象。

七、结论

节事活动有利于转型期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要充分考虑本地旅游资源,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开展大型的节事活动,才能改变城市整体面貌形象。但是一个城市如果只有一个节事活动,会出现只有节事活动期间旅游收入提升,而其他时间因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原因等,较难整体提升城市旅游收入,而且也会使旅游形象过于单一。因而,应依据本地旅游资源特色,适时开展各种相关旅游节庆活动,共同来营造城市的旅游氛围,才能让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中大踏步走上旅游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祗辉.大型节事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110-112.

[2]应南茜,汪德根.大型会展对举办地旅游形象的提升路径及效应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7):667-669.

[3]郜学敏.基于感知的重大事件对城市旅游形象修正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华蓥市;旅游业;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经济兴起,全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四川省实施灾后“旅游振兴工程”,华蓥市先后提出“旅游兴市”和“旅游强市”战略,华蓥市旅游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不少学者对华蓥市旅游业发展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如:尹义星[1]等对华蓥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开发的研究,康嘉[2]等对科学发展观与华蓥山地质公园保护性开发的研究,肖晓[3]对华蓥山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等。但华蓥市旅游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构成不相适应。而已有研究也多限于对华蓥山旅游区的研究,华蓥山旅游资源整合与其他旅游区研究较少,旅游业发展空间较大。基于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就华蓥市旅游业发展做出分析,明确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而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华蓥市实际与已有实践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1.优势分析

1.1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华蓥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石林、瀑布、溶洞等山地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与河湖旅游资源,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独特的人文风情,这就为华蓥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其发展潜力大。见表1。

表1 华蓥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及统计

类别 主要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 华蓥山石林(含古生物化石)、华蓥山宝鼎、仙鹤洞、观音溪溶洞、碧家洞、仙女洞、神仙洞、皛然山、华蓥山大断层等

水域风光类 华蓥山天池、玛琉岩峡谷/瀑布、五岔沟峡谷、黑龙峡、渠江、温泉等

生物景观类 华蓥山天然大盆景、竹林、杉林、相思豆等

古迹与建筑类 安丙家族墓群、褒先寺、“三线建设”遗留厂矿、“三线建设”纪念馆(正招商引资)、《新华日报》纸厂遗址、古栈道、华蓥山广场、华蓥山宝鼎佛教遗址、高登古刹、东林寺、龙王庙、华蓥山游击队遗址(华蓥山石林游击队战区、皛然山革命遗址区、阳和革命遗址区、宝鼎游击队活动遗址、仙鹤洞游击队战斗遗址、禄市川东地下党活动遗址、天池革命遗址)、华蓥山游击队群雕、红色华蓥纪念墙、“双枪老太婆”雕塑、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华蓥山中外名人蜡像馆、华蓥山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华蓥山地质博物馆等

消闲求知健身类 黄花梨度假村、华蓥市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园区(草莓园、葡萄园等)、水杉山庄、华蓥山拱桥湾休闲度假项目(招商引资)、华蓥山国际户外扩展训练基地、华蓥山梨花节、华蓥山幺妹节、华蓥山庙会、华蓥山登高节、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华蓥山美食节、华蓥山女人花相思节、华蓥山葡萄节等

购物类 华蓥山弘雅艺瓷营销中心、华蓥山旅游区旅游商品购物区、华蓥市金鹰商贸有限公司、华蓥山珍.茶叶、幺妹豆干、华蓥山野菜(蕨根、花菇、木耳、竹笋)等

资料来源:华蓥市旅游信息网[4]。

1.2 区位优势较明显,交通条件较好

华蓥市位居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市,紧邻重庆直辖市,背靠美丽富饶的华蓥山,面向广袤的大西南,享有“天府宝地”和“川东门户”的美称[5],距重庆与成都两个西部经济中心城市分别约130公里、310公里,车程约1小时和3小时,至重庆江北机场仅90公里,至南充机场仅80公里,处于成渝经济区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是川东红色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成渝两地理想的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旅游胜地。广(安)渝(重庆)高速和成(都)南(充)广(安)高速公路穿镜而过,襄渝铁路纵贯南北,兰渝铁路即将接入华蓥市高兴镇,在建广渝快捷通道、川陕渝高速公路。区位优势较明显,交通便利。

1.3 旅游品牌优势

华蓥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华蓥山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华蓥市黄花梨基地是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华蓥山游击队遗址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蓥山宝鼎是全国佛教圣地之一,“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品牌。

2.劣势分析

2.1 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未形成联动效应

华蓥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目前市内仅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华蓥山旅游区)、国家2A级景区一个(仙鹤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黄花梨度假村),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型为主,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未形成联动效应,产业链结构较低,旅游城市缺乏城市旅游,旅游影响力与吸引力不足,旅游客源市场空间较小。

2.2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较落后

随着市内军工企业全部外迁,华蓥市经济严重受挫。虽资源丰富,但华蓥市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全省和59个扩权县市的0.4%、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全省和59个扩权县市的0.1%、1.1%,居于扩权县市38位[6],总体讲,在全省及扩权强县试点县中,其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制约其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此外,城市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够完善,特别是山区旅游发展的公路、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较落后,制约了华蓥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2.3 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华蓥市是老“三线”城市,由于其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华蓥市的支柱产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高,产值比重达70%以上,GDP增长对资源依赖度高。这样的经济结构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因采矿导致采矿区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石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等问题不断发生,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2.4 区域极化效应和边缘化现象

华蓥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广安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与重庆直辖市的交界处,区域内竞争现象严峻,区域发展受极化效应影响,同时出现边缘化现象。

3.机遇分析

3.1 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国家将会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华蓥市旅游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和机会。

3.2 成渝经济区加速发展

2011年5月5日,随着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出台,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将不断加速,华蓥市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会对华蓥市旅游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 政策支撑力度不断加大

2009年3月,华蓥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倾斜。2011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华蓥市发展接续产业,加快转型发展。2012年3月,华蓥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华蓥市委、市政府也先后提出了“旅游兴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同时,华蓥市是四川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省政府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3.4 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假日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正迈入一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新时代,“假日经济”日益发展,这给华蓥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4.威胁分析

4.1 区域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威胁

华蓥市旅游产品主要以喀斯特山地旅游、朝山拜佛、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等为主,与区域内其他市区同质化竞争较大,且景区名气普遍较小。如:华蓥山旅游区以喀斯特石林观光旅游为主,区域内同质化的旅游景区有云南路南石林、宜宾兴文石海;华蓥山宝鼎与峨眉山、玛琉岩瀑布与重庆金刀峡、仙鹤洞与重庆武隆芙蓉洞等旅游景区均存在同质化竞争。

4.2 旅游开发与保护带来的威胁

华蓥市主要景区集中在华蓥山地与丘陵平坝中,自然条件较复杂,开发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旅游环境容量较小,威胁华蓥市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5.对策建议

5.1 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景区建设和加强产品宣传

整合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规划,优惠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发新旅游产品,使华蓥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型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体验求知、朝拜祈福等于一体的多样性旅游转变,实现联动发展;以“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进一步建设为契机,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品及服务质量;通过旅游直通车、制作旅游宣传产品、参与旅游展销会等措施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切实提高华蓥旅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华蓥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2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要素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科学布局与修建进山公路、路牌标志、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与水、电等配套设施;优化旅游产业要素,加大旅游产业各要素间的合作与整合力度,实现产业链建设,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5.3 注意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华蓥市由于山区面积较大,重点景区多集中在山区,且丘陵区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一旦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恢复难度较大且恢复成本较高,因此华蓥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杜绝盲目、破坏、浪费等现象出现,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4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区域合作,扩大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包装旅游产品,互送客源,积极开展与参加区域旅游座谈合作会,实现互利共赢。区域内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离华蓥市较近,可实现校市合作,使有关景区成为有关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基地,高校帮助培养和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尹义星,周申立,康嘉,等.四川华蓥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四川地质学报,2005,25(3):180-185.

[2]康嘉,周申立,轩福华,等.科学发展观与地质公园保护性开发——以四川省华蓥山地质公园为例[J].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2005(6):97-101.

[3]肖晓.华蓥山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9(07):154-156.

[4]华蓥市旅游信息网[EB/OL].hy.gasta.省略/.

[5]华蓥概况[EB/OL].hy.gasta.省略/hygk/.

[6]华蓥市人民政府.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0-2020)[Z].2009.

[7]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王明超(1989—),男,四川广安人,现就读于内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地理。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阿坝州;户外运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47-02

山地运动旅游是一种具有增进健康、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和压力等功能的现代户外运动旅游项目。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户外山地运动旅游的人数随之不断增多,山地运动旅游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这就为山地运动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诸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属于文化体育娱乐业的项目,如登山、攀岩、滑雪、滑冰、滑草、滑沙、漂流、滑水、冲浪、朔溪、跳伞、滑翔、各类体能拓展训练及其他兼具健身和旅游特征的徒步穿越、自驾车越野等活动,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新产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挑战自我与自然的本性,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个人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需求,很快发展成旅游业中一个极具成长空间的分支产业。为此,笔者就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阿坝州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山清水秀,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江河纵横,融气势磅礴、广袤宽阔、俊秀幽深于一体。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沟谷交错、气候多样,构成独特的地理环境。保留了世界上别的地方早已绝迹的动植物资源,如熊猫、珙桐等活化石;保留了在工业文明中难以找到的静谧、古朴的壮丽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昔日,阿坝美景深锁闺阁无人晓,今日,九寨风光、阿坝风情遐迩闻名,旅游业已经成为阿坝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正举全省之力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九寨沟、黄龙、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三大世界自然遗产聚集阿坝,四姑娘山、大草原、达古冰川、桃坪羌寨等高品位景区景点星罗密布,阿坝州已经成为四川国际旅游的大通道,是开展山地车、登山、越野跑、漂流、攀岩、溯溪、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

2.适宜的气候条件。总的说来,最适合到阿坝州旅行的季节是每年的5—10月,这几个月的气温比较适宜。阿坝州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气候,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 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 500~4 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 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3.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外出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这也应该是文化旅游业最基本的内涵。一切以人文活动和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纳入文化旅游的范畴。文化业和旅游业能够成为一个水融、有机互补的结合点即文化旅游业。阿坝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红军长征经历的最艰苦、最危险之地,被称为“雪山草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阿坝儿女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藏羌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建州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经济发展和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藏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多姿多彩。阿坝州旅游文化形成“一线五片”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线”即藏羌文化走廊文化产业带。“五片”:一是九寨沟—黄龙国际精品文化产业区。二是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产业区。三是以茂县为核心的羌文化产业区。四是以卧龙、四姑娘山为核心的大熊猫文化产业区。五是以马尔康为核心的嘉绒藏族文化产业区。

(二)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的不足之处

1.户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随着阿坝州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基础取得很大进步,但户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低,产业化程度低,开发理念和管理经验较落后,未能形成独立的开发体系,亮点和特色不多,难以吸引大量的游客。

2.山地运动旅游专业人才少。目前,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发展缺乏既懂体育产业又懂旅游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山地旅游属于特殊的旅游项目,需要特殊的专业人才,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对项目的研究、开发、经营和管理。

3.山地运动旅游财力投入不够。阿坝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山地运动旅游起步较晚,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区域性、规模性概念。经费少,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形成独立的体系和突出的规模,区域性、系统性发展不明显。

二、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发展的机遇

(一)西部大开发对旅游业的促进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阿坝州旅游业,促进阿坝州经济增长。公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投资者,加快了山地运动旅游业的发展。重建中,我们又精心建成了一大批精品旅游集镇和村寨,受到各方赞誉。到2015年,全州年接待人次超过2 300万,年入境游客总人数超过全州总人口,具备国际化的信息服务和人才队伍,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灾后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阿坝州是离省会成都最近的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从都江堰到映秀仅10分钟路程;国道213线、317线纵贯全境。重建中,对22段国省干道和重要经济干线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行能力大幅增强,安全程度极大提高,沿途设施、风貌焕然一新,宛然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航空方面,九黄机场已实现同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大城市的直航,并正在申办口岸机场。“十二五”期间,还将有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启动建成,如映秀至汶川、汶川至马尔康、汶川至川主寺、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以及成兰铁路、红原机场等。可以想见,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阿坝州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将利用站在四川经济向西挺进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努力建成地区通枢纽,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把“交通走廊”建设成为“经济走廊”,主动承东启西,推进区域合作,辐射带动西部广袤高原腹地的发展。

(三)四川省和阿坝州定位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结合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作为四川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促进各地资源转化的战略要求,四川省体育旅游的资源配置、产业运行、社会贡献及其良性开发的要求,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组成部分,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的发展首先在宏观经济背景和战略目标上,契合了四川省委、省府关于率先发展与经济社会关联度密切的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而在产业政策上,又与国家新近出台的关于旅游业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所确立的资源开发的市场化模式相吻合,即体育旅游作为新的投资领域,为诸多投资商及民间资本进入旅游领域营造了新的开发空间。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及生活方式的变革,以运动健身、文化教育、旅游度假为主的休闲活动正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庞大的运动休闲、旅游度假消费比例及由此而孕育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三、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突出特点,发挥资源优势

阿坝州是清新的大氧吧、凉爽的大空调,是四川最佳的人居环境和避暑胜地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要将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联合开发,形成独特的阿坝州品牌。作为一个以户外运动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的新型产业,阿坝州在国内体育旅游缤纷的竞争格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优势。在地貌上阿坝州拥有众多山地、峡谷、高原;在水体上,有岷江等,在民俗上具有作为中华始祖发源地的神奇岷山及藏、羌民族体育风情。

(二)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地震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制定长远目标,统一规划,搞好公路、铁路建设,做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统一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健康、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吸收和培养既懂体育产业又懂旅游经营的专业人才,鼓励其参与投资、参与经营和管理、参与研究和开发。一是结合四川省重点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以体育旅游的发展作为旅游业结构调整及旅游产品开发的新举措;二是结合当前城镇居民正日益扩大的运动休闲需求,以发展旅游地户外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新时尚及体育产业开发的新取向;三是结合各地资源开发,以体育旅游设施及活动的配置作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景区资源转化的新途径;四是结合旅游业投资体制的改革,以体育旅游项目作为鼓励各界投资商进入旅游领域,拓展新兴旅游市场的新形式。

(三)加大宣传,培育客源市场

宣传和推介的影响还有待扩大,外界对阿坝州的了解还不够,品牌的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在举办大型赛事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电视、报纸、广告促销等,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阿坝州;通过组建俱乐部、协会、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经验交流、开设培训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参与这项运动,从而提高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的知名度,树立阿坝州山地运动旅游的品牌形象,抓好客源的稳定增长,全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2] 余宗贤,宋天华.试谈中国户外运动的前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3] 杨红伟.四川省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势分析及开发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川西旅游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体育旅游;项目设置;资源利用

1前言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世界体育产业的收人为2000亿美元,并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体育旅游收入每年以30%- 40%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体育旅游的研究多停留在民族性或地域性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以及体育旅游具体内容和体育旅游市场相关方面的细节性研究,而对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分析,尤其是产业个体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课题拟从体育旅游产业个体“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的现状入手,探讨体育产业个体在体育旅游项目开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穿山甲体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设置情况以及近年来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落实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方法对“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简介

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游客定制中国西部体验性旅行的专业旅游公司,主营川藏,青藏和川滇观光探险和专业(宗教文化,环境保护,摄影)旅行;兼营探索性的考察,商务会议和培训。旗下的成都穿山甲越野运动俱乐部成立于2004年,是西部唯一覆盖四川、、云南的越野运动俱乐部组织。俱乐部汇聚了西部越野探险运动精英,拥有西部最庞大的越野运动车队,其越野探险线路涉及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新藏线、中尼公路、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香格里拉环线。

根据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主要体育旅游项目设置表见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公司的体育旅游项目中多存在以下特点或问题:一是体育旅游方式多为自驾观光;二是时间多集中在十天左右;三是旅游地多集中在川滇藏以及青海和新疆;四是体育旅游专业性工作、服务人员不确定,不能很好满足公司及游客需要。

3.2四川穿山甲体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的SWOT分析

3.2.1优势

在地域环境方面,“四川穿山甲体育旅游有限公司”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四川省。四川省是我国长江上游唯一毗邻湘、鄂、黔、滇、藏、青、甘、陕8省区的省份,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3大区的天然纽带,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了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其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瑰丽险峻的巴蜀风光,历来有 “天下山水之胜在蜀 ”之说,号称 “东方伊甸园 ”。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四川体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数量之多, 品位之高,为世人瞩目。

在气候环境方面,四川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明显,气候复杂多样。

在政策环境方面,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符合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随着近年来国内及西部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四川开发以绿色、环保为特征的体育旅游产业必将成为四川体育旅游开发新的趋向。

从项目自身看,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的体育旅游项目具有体验性都比较强,风景优美,项目活动涉及区域广,文化独特性强,从而易于形成多种项目组合,可创造集观光、 科普、文化、健身、休闲、增智于一体的参与性强、刺激、好玩的综合性体育旅游项目。

3.2.2劣势

从公司体育旅游项目自身看,主要存在:一、体育旅游方式相对单一,多为自驾观光型;二、旅行耗时较长,多集中在10天左右;三、个别项目有一定风险,受年龄、 体质, 健康状况限制较大;四、游客对项目偏好与体验不一致,导致游客期望值的差异较大。

政策环境主要是指政府对民营旅游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在旅行社业,《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至少是集体所有制。这就意味着个体私营企业无法进入旅行社行业。另外,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国家尚未出台关于民营企业是否可经营旅游景区的明文规定,到目前为止,我国旅游行业各种管理制度和条例中真正涉及“民营旅游企业”的仍然很少,大多数民营旅游企业无法得到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待遇等问题依然存在。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法律保障不力,服务体系不健全方面。如由于我国现行的民营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对民营经济的保护、规范、引导的力度不够,许多民营旅游企业在并购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其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管理环境方面,因为我国政府对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涉及工商、税务、金融、统计、物价、城建、卫生、计量、环保、文化、公安等部门和街道、乡镇等大大小小近30个政府机构,由于责权分散和部门利益的驱动,这些机构在对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监督中各自为政,造成民营旅游企业负担过重,而在民营旅游企业真正需要的诸如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税务、记账等方面却得不到实际有效服务,给民营企业个体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3.2.3机遇

体育旅游业本身发展方面,在其发展中有一个在产品结构、项目结构、经营方式、服务方式上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这一调整过程必将会更加科学与迅速。

经济环境方面可主要分为两点:一、在宏观经济背景和战略目标上,契合了四川省委、省府关于率先发展与经济社会关联度密切的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二、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提高与改善,以运动健身、文化教育、旅游度假为主的休闲活动必将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在产业政策上,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国家新近出台的关于旅游业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所确立的资源开发的市场化模式相吻合。

景区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景区越来越重视开发与规划,项目开发与节事旅游形成优化组合,由于区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景区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扩大对外宣传,景区外部形象大为改善,部分景区还增加了民族特色体验式表演项目,采取多种方式提供相关体验。通过奖励和优惠鼓励游客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容易形成旅游热点和良好的景区外部环境。

3.2.4面临的挑战

公司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体育旅游项目开发配套设施不足,公司内部体育旅游项目开展中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

旅游项目自身发展方面主要存在具体体育旅游项目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如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形式及内容多集中在自驾与徒步两种,而对其它形式的体育旅游开发较少等。

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的消费环境方面,对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维持与开发构成威胁的外部消费环境,主要包括:一、其它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启动类似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发计划所带来的威胁;二、游客偏好与体验不一致,部分游客很难获得和期望值相符的体验等问题所带来的舆论威胁。

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的法律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政府的一些法规对企业体育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所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以及知识产权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政策保护。例如,在民营企业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的权益归属做出清晰的界定,致使有些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行为失去相应的制约。

3.3四川穿山甲体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对策

3.3.1继承与发展并重,积极丰富体育旅游内容

公司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新的旅行线路和旅行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协调融合各个地方、民族的节日和文化,积极创建项目开展的各种平台,丰富极具民族地域魅力的体育旅游项目内容。

3.3.2以民族风情为特色加大宣传力度

应改变方式,迎合世界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的潮流,把握特色旅游的宣传趋势,凭借民族风情的展示力,积极融合和开拓新的宣传渠道;积极扩大影响,突出体育旅游特色,通过观摩、了解和参与,促进体育旅游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展现旅游地风采,让参与者充分沉醉心于水色山光的同时,感受项目所富含的浓郁民风,领略特色文化。

3.3.3拓展体育旅游项目时间宽度,加快人才培养

公司应细分体育旅游市场,积极促销,研究相关需求,对口成套推出有针对性的旅行线路和旅行时间,以适应和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加紧培养、扩大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专项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服务、管理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和促进相关建设的发展,使人才的供应可以及时适应现代人们对体育旅游项目的需求,促进公司的发展。

3.3.4拓展思路,激活需求,全面考虑,配套推出,综合利用

拓宽相关工作思路,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有效激活群众需求,并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对内积极推行一些对项目实施和开发有益的改进意见和方案,对外积极推广一些配套全面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以吸引消费者。在综合运用以上各种资源及手段的同时,统筹协调各个系统的相互关系,力求达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结论

本文在广泛了解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四川穿山甲旅游有限公司”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对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继承与发展并重,积极丰富体育旅游内容;加强宣传;拓展体育旅游时间宽度;加紧培养,扩大专业人才队伍;拓展思路,激活需求,全面考虑,配套推出,综合利用”等建议。今后,我国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定会更加普及与迅速,体育旅游公司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也定会更加科学与丰富。对于体育旅游实体企业体育旅游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可以给这一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范怀超, 张启春. 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 经济体制改革. 2006 (5).

〔2〕周道平,张小林,刘少英.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环境条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3).

〔3〕汪昉,孙云.四川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J〕.软科学,2001 (5).

〔4〕何芝.休闲生活方式影响下四川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

〔5〕刘旭东,孙庆祝.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沙漠类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以宁夏沙漠体育旅游项目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

上一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下一篇: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