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癌症村调查

时间:2022-09-14 11:57:38

川西癌症村调查

四川省什邡市双盛镇白龙村是一个只有1500多人的村庄,近几年来,该村已有50多人因癌症死去,癌症死亡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数十倍。今年白龙村又有多人被确诊患上癌症,白龙村过去几年如此高的患癌率,原因是什么?

隐形杀手

近几年来,白龙村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50人,且所得癌症多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系统、内脏系统癌症。三年来,因患癌症去世的村民年龄越来越小,有的只有十几岁。江久富、曾清芝、汪云芳、李启平、罗红、李兴华、顾中山……,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已化为冰冷的数字,而今年又陆续经医院确诊有近10位癌症患者!

据村民们讲,1978年什邡县农药厂在这里建厂生产后,就开始陆续有人患病。随着化工厂的逐步增多和化工园区的建立,白龙村的土地、水源、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村民们成天闻怪味,井水不能喝。村民们说,以前村里没化工企业的时候,村里基本上没有人死于癌症,现在癌症高发率与化工厂在白龙村高度集中不无关系。

受害如斯

2006年2月28日,记者迎着一股浓烈的刺鼻味道,沿着农药厂、化工厂的围墙来到白龙村。记者发现,蓝剑磷化工、川恒化工、三高化工、宏源化工等化工厂都集中在白龙村,在“化工区”内集中了大大小小共20多家化工企业。

一位名叫肖金芳(音)的村民告诉记者,早在1978年什邡县农药厂(现更名为“三高化工”)建成生产始,村里的地下水就被污染,吃了从井下打起来的地下水,口腔等有粘膜的地方就会溃烂。该村七组64岁的村民姜跃国(音),老伴在2005年7月12日死于胃癌,儿子也是在同年9月1日死于肝癌,老伴和儿子在生病期间,花去了全家的所有积蓄,还欠了几万元的债。儿子死的时候,连火化的钱都没有,最后还是政府出了1000多元钱,才将儿子安葬。现在全家就只剩下他孤身一人,而他也一样身患疾病,没有了劳动能力,也无钱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只有吃点“粉粉药”“控制”病情,生活基本靠借钱来维持。想起当初自己一家劳动力强,衣食自足,而今却落得破屋孤身的凄凉境地,姜跃国不禁老泪纵横。

七组的姑娘汪世敏已经29岁,从她12岁起化工厂在村上生产后,就患上了“皮肤严重过敏”,脸上变得红肿难看,夏天头皮还长出一层白色的“霉灰”,其家人17年来花了数万元治疗费也没有见好,医生说是化工污染造成的。现在汪世敏每天要吃几十元钱的药才能控制病情。她至今未能找到对象,原因就在身患疾病。

同是该村七组的张正英、康贵兰、廖万秀、易有坤等村民,也拉住记者讲述化工厂对当地的污染情况。仅该组历年就有十多个人死于癌症,尤其是近两年来,肺癌、食道癌、胃癌、皮肤癌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而且患病者越来越年轻。

白龙村五组48岁的村民段成坤,爱人张红也身患癌症,花了2万多元的医药费后,由于没有钱继续医治,只好回家。因无法忍受病痛折磨,2003年妻子张红上吊自杀了。段成坤呜咽着说,妻子的死是化工厂的污染造成的。

五组64岁的村民易贞祥讲,他有一次在田边的水沟里洗脚,之后脚就开始发痒,到现在也没有治好,脚上好大一块白色的疤,痒起来了就忍不住要抓。有医生告诉他,他的皮肤病是水污染造成的。

八组村民顾忠金的女儿只有15岁,2001年患血癌死了,现在就只有老俩口相依度日,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八组44岁村民汪世林指着手上的针孔说,自己2002年查出患尿毒症,现在也是残喘度日,经常都要去医院做血液透析。

一组村民易启培说,全组有20多亩土地7、8年都没有收成,长出来的谷子只有壳,没有米粒……

村民们说,由于受刺鼻气味的影响,全村80%以上的人患有咽炎,经常感到肺部不适,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很多人都有不正常的咳嗽、胸闷等现象。当地居民表示,当地人很少有到化工厂工作的,现在化工厂里面的工人都是外地来的,干不了多久,就都离开了。

污染在继续

村民们讲,他们居住的地方旁边就是农药厂、化工厂,住房最近的距化工厂不过10――20米,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气味道十分难闻,村民平日都不敢开窗,而工厂晚上排放废气、废水特别严重,不少村民夜里被臭气熏得难以入睡。一位肖姓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自己曾多次到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反映,但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

记者在德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上看到一份报告,反映什邡环保局工业污染源调查工作已经全面结束。该次调查涉及企业54家,历时近4个月,是继1996年后该市开展的又一次全面大规模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抽查到的54家企业废水排放总量为638.89万吨,废气排放总量为601760万标立方米,固体废物总量为141.21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247.32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801.58吨,粉尘排放总量为4364.08吨,所有数据都较往年有了较明显的下降,表明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成效,环境质量得以逐步改善和提高。

但是当地村民对此并不认同。

一汪姓村民把记者带到他家田地附近,记者看到,在地表的排污水渠,弯弯曲曲的穿过田间菜地,水渠里满是黏黏的黄色油状液体,排污口附近的麦苗或死或黄。村民们指着沟里的污染物告诉记者说:“这些都是因为化工厂排污留下的残质,臭得很,你看看,现在田间连一个麻雀都没有了”。他们坦言,村里很少有人种粮食,因为种了也基本上没有收成,好点的情况一亩地也只能产300、400斤粮食。而这里没有化工企业的时候,亩产能达近千斤。村里种的粮食、蔬菜、喂的家禽等,只要买主知道是白龙村的,别人都不要,为了能将东西卖出去,他们只好说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记者在村民带领下来到化工厂附近一条当地人称为“石亭江”的小河边。据了解,以前,这条河里鱼虾鲜美,很多村民的生活用水都直接从这条河里汲取。可现在,随着化工厂的先后建立,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都排入河中。现在这条河臭气熏天,黄白色的化工废水将整条河都污染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都必须用自来水,而自来水是要收费的。

村民们说,不知道环保部门做了什么综合治理,但就他们身处的环境而言,并未改善。

发展的代价

因为疾病,白龙村这个距离什邡市区不过5公里的村庄变得越来越贫穷。

村民们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很少有喂家禽的,很多村民连猪都不养了;村民喂养的鸡鸭很多都是软嘴壳,而且很难存活;以前这里有很多人养蜂,但采食了受污染的菜花粉后蜜蜂也纷纷死亡,蜜蜂养殖场也搬走了。

村民汪世林等介绍,对于白龙村受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化工厂也作了赔偿,其中,去年赔付金额是最高的,汪世林所在的八组,每亩地172元。村里也召开过会议,动员村民搬迁到附近的板桥村去居住,并且收过每户搬迁200元的押金后又退还了。但发下来的搬迁“协议书”上,村民们看到只补助6000元/人,并且要缴500元的保证金,村民们担心补助太少、影响今后的生活,从去年政府动员至今,饱受多年严重污染的白龙村村民仍无一户“自愿搬迁”。

在化工园区有座“大山”,是磷铵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渣,老百姓称为“灰山”的磷石膏。2003年什邡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584吨,2004年激增至8550吨;从1961年开始对磷矿资源的开发使什邡境内已探明的磷矿资源已不能再维持20年的开采……

企业长期依赖的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生产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一些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工业产业正日渐枯竭,工业生产产生的“三废”使环境不堪重负―――连续8年排名四川省十强县(市)第二的工业强市什邡面临新的困局。

金钱换不来性命,也无法保证可持续科学发展的优良环境。为何在化工厂建立后,白龙村村民中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和密集的化工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是否存在着直接或内在的关联?白龙村以及相邻几千名村民的生存环境问题能否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和规划?村民们忧心忡忡。

上一篇:别拿多头管理说事儿 下一篇:闽南标会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