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处理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7 16:38:43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1

无锡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条 为了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促进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餐厨废弃物,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

前款所称的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第三条 本市市区范围内餐厨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餐厨废弃物的治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集中定点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餐厨废弃物治理政策。

对在餐厨废弃物治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有关餐厨废弃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市区范围内餐厨废弃物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餐厨废弃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进行食品生产的违法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在固定场所销售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的食品和食用油脂的违法行为。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制作食品的违法行为。

农林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畜禽饲养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养畜禽的违法行为。

发改、商务、公安、财政、物价、环保、规划、水利、市政园林、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餐厨废弃物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费用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市、区人民政府适当补贴,并组织制定统筹解决措施。具体统筹解决措施由市城市管理、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饭店餐饮业协(商)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规范行业行为,推广减少餐厨废弃物的方法,将餐厨废弃物的管理工作纳入饭店餐饮企业等级评定范围,督促饭店餐饮企业配合有关单位做好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第十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环境卫生专项规划。

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应当包含餐厨废弃物治理的内容,统筹安排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

第十一条 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用地应当作为环境卫生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第十二条 餐厨废弃物实行分类投放、专业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十三条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应当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企业签订协议,并报当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向环境、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或者许可申请时,应当主动出示协议。

第十四条 餐厨废弃物实行申报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应当根据规定按期如实申报餐厨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取得餐厨废弃物申报证明。申报证明应当悬挂在主要经营(服务)场所的显著位置。

新设立的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应当自餐厨废弃物首次产生之日起10日内向当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餐厨废弃物产生情况。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在申报餐厨废弃物产生情况时,应当提交其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企业签订的协议复印件。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经营场所发生变更或者餐厨废弃物产生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当及时向当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符合标准的餐厨废弃物收集点和收集容器;

(二)将餐厨废弃物与非餐厨废弃物分类收集、单独存放,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三)保证餐厨废弃物收集容器、污染防治设施完好、密闭和整洁,并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

(四)在餐厨废弃物产生后24小时内,按照规定将餐厨废弃物交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收集、运输;

(五)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餐厨废弃物裸露存放;

(二)将餐厨废弃物故意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或者将其他物体故意混入餐厨废弃物;

(三)将餐厨废弃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道、湖泊、沟渠和公共厕所等;

(四)将餐厨废弃物交由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输、处置;

(五)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许可的决定,向中标单位颁发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并与中标单位签订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经营协议,约定服务范围、服务期限、服务标准、违约责任等内容,作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附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招投标前,应当会同市财政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方案。

未取得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餐厨废弃物经营性收集、运输、处置活动。

第十八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经营性收集、运输服务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二)餐厨废弃物收集采用全密闭专用收集容器,并具有分类收集功能;

(三)餐厨废弃物运输采用全密闭自动卸载车辆,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滴漏功能;

(四)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五)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六)具有固定的办公及机械、设备、车辆停放场所;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作业标准和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收集、运输餐厨废弃物,保证餐厨废弃物日产日清;

(二)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收集的餐厨废弃物运送至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餐厨废弃物处置场所;

(三)收集、运输餐厨废弃物后,及时清理作业场地,保持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洁;

(四)用于收集、运输餐厨废弃物的车辆应当统一标识,并做到密闭、完好和整洁;

(五)建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台帐制度,于每月10日前向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上月收集、运输餐厨废弃物的来源、数量、去向等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服务的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任意倾倒、抛撒、丢弃、排放或者堆放餐厨废弃物;

(二)将餐厨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或者将其他废弃物混入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

(三)擅自收集、运输其服务范围以外的餐厨废弃物;

(四)将餐厨废弃物交由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处置;

(五)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经营性处置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

(二)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并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文件;

(三)采用的技术、工艺符合资源化利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四)具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五)具有完善的工艺运行、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财务管理、生产安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处置服务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理餐厨废弃物;

(二)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接收餐厨废弃物;

(三)设置符合要求的餐厨废弃物处置及计量、监控等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四)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水、气、土壤等环境影响监测,对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性能和环保指标进行检测、评价,并向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评价结果;

(五)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符合环保标准,防止二次污染;

(六)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废弃物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七)在餐厨废弃物处置场(厂)设置餐厨废弃物贮存设施,并符合环境标准;

(八)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帐制度;

(九)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三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处置服务的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拒绝接收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运送的餐厨废弃 物;

(二)接收、处置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运送的餐厨废弃物;

(三)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 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实行联单制度。

第二十五条 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服务范围内的餐厨废弃物无法满足其处置能力时,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接收、处置其服务范围以外的餐厨废弃物。

第二十六条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单位不得擅自歇业、停业。确需歇业、停业的,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单位应当提前60日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日内作出决定;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应当提前6个月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60日内作出决定。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单位歇业、停业前,落实配套保障措施。

第二十七条 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应当保持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持续稳定运行。

因正常检修需要暂停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24小时以上的,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应当提前15日向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

因设备故障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24小时以上不能正常运行的,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应当自设备故障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八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应急预案,建立餐厨废弃物应急处置系统,确保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下餐厨废弃物正常收集、运输和处置。

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单位应当制定餐厨废弃物污染突发事件防范的应急方案,并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和收集、运输、处置服务单位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可以向餐厨废弃物经营性处置单位派驻监督员。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四)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改正违法行为。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监督检查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妨碍、阻挠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得滥用职权,损害餐厨废弃物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公众对违反餐厨废弃物管理规定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为投诉人或者举报人保密。受理投诉或者举报后,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到现场检查处理,并在受理投诉或者举报后1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三十一条 餐厨废弃物管理实行记分公示制度。

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和收集、运输、处置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除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外,还应当按照规定由主管部门扣除相应的记分。对扣分达到规定分值的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将违法单位名称、扣分事由及扣分情况向社会公示;对扣分达到规定分值的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单位,可以向社会公示,并按照协议约定解除与其签订的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协议。

记分公示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或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中已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外,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负责清理或者恢复原状,逾期未清理或者未恢复原状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作业单位代为清理或者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未将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协议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备案;拒不备案的,可以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活动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使用符合标准的收集容器存放餐厨废弃物的;

(二)将餐厨废弃物裸露存放的;

(三)将餐厨废弃物故意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或者将其他物体故意混入餐厨废弃物的;

(四)将餐厨废弃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沟渠和公共厕所的;

(五)将餐厨废弃物交由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输、处置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任意倾倒、抛撒、丢弃、排放或者堆放餐厨废弃物的;

(二)将餐厨废弃物故意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或者将其他物体故意混入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的;

(三)擅自收集、运输其服务范围以外的餐厨废弃物的;

(四)将餐厨废弃物交由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处置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拒绝接收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运送的餐厨废弃物;

(二)接收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运送的餐厨废弃物;

(三)擅自暂停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的。

第三十八条 从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服务的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停业或者歇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xx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餐厨废弃物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江阴市、宜兴市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2

摘 要:宁夏工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惑。文章对宁夏在工业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宁夏工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对策,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工业危险废物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066-02

我国对危险废物管理实行名录制,未列入名录的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鉴定是否为危险废物,文章所指工业危险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不包括医疗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而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杀虫剂、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氧化汞电池等属于社会源危险废物,只要没有集中分类收集,均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管理。我国现行的危险废物管理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规主要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

2011年环保部下发《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全国开始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宁夏的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也正式规范化。

1 工业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近年来,宁夏的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建立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等制度;集中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全国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建成了宁夏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各地级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通过《规划》实施带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和市场化发展,截至目前,宁夏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近30家;危险废物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成立了省级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局,有专职管理人员。 2011年开始,每年对涉及危险废物企业进行规范化考核,达标率逐年提高。

2 工业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线条过于粗放,不利于新形势下的危险废物管理。比如某公司一个厂区内的车间A产生危险废物,车间B处置利用该危险废物,车间B处置车间A产生的危险废物,两车间渐渐发展为两家具有各自独立法人的分公司,需要不需要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转移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没有明确说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是按危险废物类别划分的,各类别多以行业划分,有些行业未列入该名录而造成管理困惑。比如,特种钢丝绳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铅渣明显属于危险废物,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没有列入这种工艺产生的含铅废物,从而给后续的处置留下隐患。

2.2 危险废物监管方面的问题

2.2.1 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确定缺乏依据

截至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关于危险废物的行业环境监察指南,各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数量又没有可参考的产污系数,早期大部门涉危险废物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对危险废物的分析比较模糊,使环境监管部门对企业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困难。

2.2.2 危险废物和中间产品界定缺乏依据

有些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出售给其他企业作为原辅料进行利用,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作为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但没有经济效益,还要支付一定的处置费用。到底危险废物和副产品如何界定,监管部门和企业很难达成一致。

2.2.3 监管机制不顺,硬件设施不全

目前宁夏固体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局为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更没有移动执法的硬件设备,但仍承担辖区内固体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监管职能。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常受到主体资格不明和监管手段单一的困扰。

2.2.4 监管机构断层,监管人员不足

发达的一些地区在县、乡一级可能有固体废物监管人员,而宁夏截至目前,除银川市在环境监察支队设立了固废大队外,其他地级市及以下都没有固体废物监管机构,监管人员也是临时调配兼职或向社会聘用,缺乏稳定性,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2.3 危险废物处置方面的问题

2.3.1 个别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无法找到处置单位

宁夏有一家特种钢丝绳制造企业,产生的铅渣是危险废物,以前全国各地的经营许可证没有详细的废物代码时,按照含铅废物转移处置。现全国各地的经营许可证都是具体到行业来源和废物代码,但《国危险废物名录》中未列入这种行业,所以这种铅渣无法确定具体的废物代码而难以找到相关处置企业,影响该企业的发展,也使危险废物管理部门陷入困境。

2.3.2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有限

宁夏的危险废物经营企业数量少,经营规模小,处置的危险废物种类单一。现有的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中,只有一家综合性处置企业,常因经营规模不足而只能接受本区域产生的部分危险废物。其余近一半是处置利用废矿物油的,远不能满足处置全区产生的危险废物的需要,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经常面临无处处置的困扰。

3 解决工业危险废物面临的问题对策及措施

3.1 修订相应法规,完善配套性文件

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增补《危险废物名录》,从国家层面明确涉危险废物项目的环评编制工作要求。

3.2 对产生危险废物的主要行业,出台行业危险废物监管指南,明确中间产品和危险废物

对产生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主要行业,国家层面应出台危险废物监管指南,并针对该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提出相应利用处置细则,同时明确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作为危险废物管理。

3.3 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全区统筹规划,可以采取PPP、TOT等模式进行融资,建设综合性的或区内处于空白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如废弃的易制毒化学品(公安等部门收缴或接受公众上交的)、废催化剂、废酸等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也可以鼓励并扶持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同时制定有关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切实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3.4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建设,理顺监管机制

理顺承担固体废物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并在各地级市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和相关设施,以适应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固体危险废物网络监管平台,逐步向电子网络监管、电子网络审批方向发展,以提高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Z].2008.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体废物“十二五”规划[Z].2012.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

在全球环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共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基于此共识,推出了ISO 14000系列标准,它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许多焦点问题。其宗旨就是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加强预防和控制,不断改善组织的环境表现和行为,引导组织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技术要求,改进工艺,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电力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运转专项评审工作标准的要求,组织积极推进办公场所环境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规范办公场所环境因素管理流程,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塑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对电力企业的生存和长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环境管理体系基于PDCA循环方式,它的体系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环境方针、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运行控制,进行监测与测量,处置不符合和纠正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管理和管理评审,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等要素。

根据国家电网“质安环”体系评审要求,企业制定的标准主要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办公场所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管理》、《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预防措施管理》、《电网环境保护管理》等管理标准。通过建立和实施这些标准,以确保环境、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提高环境、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其中环境管理标准规定识别、评价覆盖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因素,有效控制和检测,环境合规性好坏变化。对“三废”的排放和处理,符合国家环保条例规定。对重要环境因素规定控制措施,控制有效排放达到要求。这些标准未建立之前,企业对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关注,环境管理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可以参照,管理起来随意性比较强。现在企业建立了环境管理标准,规定各部门把应负责哪几项专业管理工作,该干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要求。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对办公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发现异常增量时,就查找原因,采取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办公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适宜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方式

环境因素是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在对办公场所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时,主要考虑的八个方面:向气体、水体、土地的排放,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能量释放、废弃物、副产品、物理性,如大小、从形状、颜色、外观等。

(一)环境因素识别的主要依据

一是具有或可能具有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二是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的废弃物;三是相关方要求识别和确定的环境因素;四是对环境影响结果有益的活动因素。结合企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

1.现场调查法: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活动现场进行观察、测试;查阅以往资料或记录(包括政府法规、行政许可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2.实际测量法: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环境指标(如排放浓度,噪声指数)进行实测后识别。

(三)环境因素识别应注意的时段

1.现在时间:正在发生的环境问题,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

2.过去时间:以前发生的环境问题,如果对现在还有影响,则应予以识别;

3.将来时间: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预防措施不当导致不良的后果。

(四)环境因素的状态

1.正常状态: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环境问题;

2.异常状态:异常运行情况时发生的环境问题;

3.紧急状态:可以预见的紧急情况或事故产生的环境事故。

(五)环境因素的类型

1.办公室装修过程的废气、噪声、废渣等;

2.办公区域配套服务设施产生的废气、噪声、废水等;

3.生活垃圾及性质类似于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4.电子、电器类报废办公物品;

5.医疗垃圾;

6.水、电、燃料等资源能源的消耗。

(六)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2.对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3.环境影响发生频次或排放极限;

4.内、外部相关方的关注(如公司的公众形象等)。

(七)环境因素的打分方法

明确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方法、时间段、状态,对办公室装修过的废弃、噪音、废渣等;办公区域配套服务设施产生的废气、噪声、废水等;生活垃圾及性质类似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电子、电器类报废办公物品;医疗垃圾;水、电、燃料等能源的消耗类型因素进行打分。(如表1所示)

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

环境因素评价:∑=a+b+c+d+e

当∑≥15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准则:与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的符合程度、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发生的概率和持续时间、对环境的影响或破坏的可恢复性、改变环境的影响的技术难度和费用、改变环境影响对组织或其他活动场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对企业公众形象的影响程度。

企业每年定期要求在对办公环境因素识别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对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生产排放污染物总量、发生频率、相关关注度和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综合打分和评价,判断出了重要环境因素多少项,可回收多少项、不可回收多少项。通过填写《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进行科学评价分析,判断是否出现重要环境因素(A≧4和E≧10)。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如表2所示。

二、建立有效的环境因素控制措施与实施

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途径是根据重要环境有素的性质、严重程度和组织的技术经济条件,分别采取三种途径予以控制: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对应的环境目标、指标。明确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具体措施及方法(包括实施程序、步骤、支持性措施、资源、培训、相关方的理解和协作等)。明确执行部门和负责人。明确并保证资金投入、明确时间表(启动时间、完成时间)。必要时,还可规定检查方式、凭借方式及要求。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如表3所示。

依据各单位对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确定需要采取措施的环境因素,对公司活动、配套设施发生较大变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化;内外审核、管理评审要求补充和更新;发生紧急、特殊情况;易识别的环境因素未得到明显控制或者发现新环境影响因素时;相关要求变化等于原因制定了有效的控制措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并通过有关部门领导审核后下发给各单位执行。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中,将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合同条款,形成依法履行环保责任和义务效应。对办公废弃物,全体员工进行预先分类,按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分别投放;建筑垃圾和分类处理过的垃圾由有资质的回收处理单位集中处理垃圾处理率100%;建立废旧电池发放、回收台帐,发放有害办公物品回收箱,每年定期回收,废旧电池回收率100%,采购电池时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类型;污染物排放(回收)达标率目标100%;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定期由市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规定全体员工不向下水道中倒入胶状物或沉淀物;要求清洁人员控制清洁产品的用量及回收处理;车辆按规定到市车管所进行尾气排放年检,要求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燃料和机油,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公务车辆到指定的4S店进行维修,废机油及其他废机件由4S店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定期对办公区噪音源进行监测,对噪声超标的加装消音装置或更换设备;建筑工程施工时,要求建筑施工方和建筑垃圾运输方要对建筑可能产生粉尘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集中存放,采取遮盖和喷水等手段降低粉尘的产生;要求施工方应尽量在不影响员工和社区居民休息的时段开展工作;食堂废水,建立化油池隔油隔渣,未发生未经过滤的污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的事件;废油脂由有资质的油品回收部门统一处理;泔水处理采取专人定时回收,未发生随意倾倒事件;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废旧餐具按照公司本部垃圾分类原则分类处理;食品袋、餐盒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油烟排放均经油烟过滤装置过滤处理后排放。

车辆管理部门制定了办公汽车尾气的排放检测管理、车辆燃油、油和机油的消耗定额标准、奖励和考核管理、办公用车管理,积极组织对驾驶员技巧与维修养护的培训,认真做好每日出车前技术状况检测工作:有关部门对废弃电子产品的和报废灭火器的处理。按照公司有关要求配置了消防器材、灭火设备,并组织了消防知识培训;信息中心在招标技术规范书中明确了废弃硒鼓、墨盒、电池等有害物品的处理要求;医院的废弃物称为医疗垃圾,传染性废弃物(infections waste),职工医院对每日所产生的医疗垃圾不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医院有明确的规定处理办法,规定专人负责管理,定点存放,并由专业机构进行回收处理:行政部门认真做好供水设施的维护、水平衡测试工作,防止跑、冒、滴、漏情况发生,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做到对办公环境目标有效地的控制。

三、建立有效的环境监视和测量体系

环境监视和测量内容是对有关运行控制的监视和测量,定期对废水、废气、垃圾、噪音进行监视,不定期巡视、检查各单位对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发现有重大环境因素变化的及时上及报告。环境绩效的跟踪信息(污染预防效果、节能降耗指标、排放总量消减)。环境目标、指标实现程度和管理方案实施效果。

依据《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表》规定的内容,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单位的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控制效果进行检查,对发现造成环境影响的因素以及没有完成控制措施的,按《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向相关责任部门下达不合格报告,将检查结果通过“通知公告”栏公示。相关责任部门应按《不合格报告》中规定的日期进行整改,有关组织对控制过程和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按要求整改的或整改没有效果的,按照绩效管理办法提出考核意见,通过检查督导,将办公环境管理融入到基层管理工作之中,使广大员工形成了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毋容置疑,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工作的管理,使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更有效地运行,生产与办公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办公区环境安全舒适、洁净优美。

参考文献

[1]王敏.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培训教材/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工作办公室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1:56-60.

[2][美]安妮.马克苏拉克著.杜承达等译.废弃物处理——减少全球废弃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9.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从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减少已产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将其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

第三条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制订和调整《目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国务院财政、工商、质量监督、税务、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

第六条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以下简称处理企业)资格。

第七条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应当纳入预算管理,其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制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标准和补贴标准,应当充分听取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处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意见。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进口。

第二章相关方责任

第十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

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自行或者委托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由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第十二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为电器电子产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对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未取得处理资格的,应当将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旧货。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国家鼓励处理企业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五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六条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第十七条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八条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九条回收、储存、运输、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资源综合利用、商务、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第二十二条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

除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外,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二十三条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

(二)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三)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

(四)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四条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暂停直至撤销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第三十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或者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或者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由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附

第三十四条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确保符合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并应当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工业区设置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并应当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55-03

石油高校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石油的开发与加工,涉及的原料主要为石油及其他的化学药品,产生的废液一般有毒、有害。当浓度或数量超过一定数值后,足以影响人体健康或造成环境污。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承担的科研实验成倍增长,随之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种类和数量逐年增长。如果大量实验室废液最终排入了受纳水体,一些重金属或有机物将产生累积效应,并且通过食物链对人类或动物造成危害,对人畜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遗患无穷。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肩负着落实环保教育和为社会起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教学、科研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但对环境本身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学生及社会的示范作用更为深远。因此,高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日本和美国高校对化学废液的管理起步较早,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1、2]。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工作。麦艺炽等[3]、贺柳良[4]和王春华[5]在高校实验室废液分类和对环境危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实验室废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一些具体建议和处置措施。一些学者针对高校实验室中产生废液最多、危害最大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处置方案[6-8]。彭实等在三所代表性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废液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9]。周俊等结合扬州大学多校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多校区实验室废液回收处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0]。王等在分析我国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多年实践,提出了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对策及管理办法[11]。本文结合石油专业实验室废液的组成特点和处置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类型、特点及其处置管理办法。

一、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类型

石油高校主要培养石油石化类行业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制等上、中、下游的全部学科。其中油气勘探、开发和石油加工等实验室均有大量的废液产生。尽管高校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液数量少,但不同于常规的生活污水,部分石油废液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性质变化大,且易燃、易爆。其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石油污染物及其少量的重金属,同时还存在部分酸碱。如果不集中处理,随意排放,将造成局部或瞬时污染物浓度过高,一旦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杀死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有益细菌,造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瘫痪。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主要分为化学废液和含油废液。其中化学废液主要为含酸碱、合成反应过程中一些未反应完全的化学试剂及部分产物,同时包括催化剂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金属盐及分析过程中所用到的化学试剂等。含油废液主要包括原油及其经过加工后的汽油、柴油、油、渣油及沥青等。这些废液由于组成复杂,绝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有机物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芳香类化合物,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自然降解需要的时间长,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对人体造成伤害。化学废液主要以有机类废液为主,主要为油脂类废液、含卤素的有机溶剂类、不含卤素的有机溶剂类等。各类废液的具体类别和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

由于科研业务的快速发展,我校实验室的废液的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废液的收集、管理及集中处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近几年我校的废液数量如表2所示。

二、实验室废液处置的措施和办法

近年来,我校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和产生废液数量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废液处置的措施和办法,与有处理资质的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并由学校出资对处理费用进行适当补贴,督促工作人员主动配合废液的集中收集与处理。

1.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学校科学技术处的实验管理科作为实验室安全的全面负责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各实验室收集废液,统一发放废液器皿。各相关学院和实验室也配备了相关的人员,由相关学院派专人收取、分类,集中存放到学校统一管理的危险品库房,定期集中处理。并根据具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14年在学校原制度基础上修订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药品采购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指定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废液回收,保证学校有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对废液产生数量较多的院系重点监督管理,成立废液回收小组,每周五到各实验室收集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并进行分类,集中存放到学校药品库进行定期处理。此举措已运行了6年,收到了很好效果:可以通过实验室上交的废液数量及品种,监督化学试剂使用种类与数量,及时发现违规购买易制毒化学品问题。同时,可以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及上交的废液数量,实现部分监控偷排废液的现象。为了便于存放日益增加的实验废弃物,2008年奥运会之前及2013年,学校分别投资10余万元和30余万元两次对危险品库房进行扩建、整修,改进排风装置,并增加监控探头,实现24小时监管。同时,配备不同规格的专用回收容器,并张贴警示标签,按要求分类回收于存放。

2.规范废液处理流程。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废液回收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强化了废液的监督管理,使废液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石油大学废液处置流程,将废液的处置分为收集、分类、回收、处置4个步骤。具体的废液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

3.加大投资力度,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为了杜绝实验室的将废液随意排放,学校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为废液回收处理顺利地开展提供经费保证。采取教学实验室废液处理费用学校全额支付,科研实验室废液处理费用50%补贴的原则。该政策试行5年来,得到了各实验室的积极响应,回收的废液量稳步增长,老师们越来越接受废液的正确处置(表3)。同时,科学技术处会同学校保卫部门加大检查与处罚力度,院系也相应聘任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巡查,效果十分明显。

4.采用灵活的回收机制。尽管定期回收废液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但为保证管理部门和实验室之间的回收渠道畅通,学校采取了灵活的处理办法,做到特事特办。公开了管理部门联系人和实验室废液回收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保证实验室遇到废液回收的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人员。由于实验室的科研任务的要求,可能出现实验室废液量突然增加的问题,如果仍按照定期回收,大量的废液存放在实验室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采用相对灵活的回收机制,可以避免实验室内部存放大量的废液,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5.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及实验楼的宣传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实验室废液回收的管理制度以及具体规定;第二,在实验室悬挂实验操作规程和废液处理要求,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师生们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第三,鼓励和支持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宣传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的政策和相关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将环保和实验室废物回收的相关要求和知识编入实验教材,并作为新生实验课程和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同时学生实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以利于学生环保观念的建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学校通过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实验室巡查,监督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和排放情况。同时,制定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对回收率高,分类合理的实验室予以一定的鼓励,对于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实验室特别是发生污染事故的予以处罚,并列入晋升或晋职参考指标。

三、结语

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及办法、规范废液处理流程、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采用灵活的回收机制以及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彭实,沈立娜,吴良莉.日本高校化学废液管理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65-167.

[2]程敬丽,毛黎娟.美国大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76-178.

[3]麦艺炽,张以科,何广坚,等.高校实验室废液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414-416.

[4]贺柳良.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36-40.

[5]王春华.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和管理办法的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76-78.

[6]王芳,曹晓群,杨荣华,等.高校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7):34-35.

[7]王莹.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7,10(3):160-161.

[8]陈慧珍,乔薇,叶燕媚,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56-459.

[9]彭实,田曙坚,蔡炳新,等.对三所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废液量的统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59-163.

[10]周俊,颜为向.多校区实验室废液回收处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11-13.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国家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积攒交售再生资源。

第五条国家鼓励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回收处理再生资源,鼓励开展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

第二章经营规则

第六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七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八条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除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前款所列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通过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交售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中应当约定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

第十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时,应当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进行登记。

出售人为单位的,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出售人为个人的,应当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

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一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依法予以扣押,并开列扣押清单。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不是赃物的,应当依法及时退还;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再生资源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应当遵守相关国家污染防治标准、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从事旧货收购、销售、储存、运输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旧货流通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居民、企业建立信息互动,实现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务。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第十六条商务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国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具体的行业发展规划和其他具体措施。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设置负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经贸)、公安、工商、环保、建设、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包括社区回收、中转、集散、加工处理等回收过程中再生资源停留的各类场所。

第十八条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第十九条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履行如下职责:

(一)反映企业的建议和要求,维护行业利益;

(二)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自律性规范;

(三)经法律法规授权或主管部门委托,进行行业统计、行业调查,行业信息;

(四)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回收标准。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应当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条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凡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二款规定,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如实进行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依据《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发现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而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或屡教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7

公司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公司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司各单位必须坚持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第三条在原料、器材、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应将相应废物的回收、处置列为卖方的责任。在为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服务和其他服务时,也应明确固体废物处置责任。第四条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和处置单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计划,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各类事故对环境的污染。第五条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的建设、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的有关规定。第六条为便于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对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和储存。第七条从事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获得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由公司管理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公司外单位,必须执行公司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专业市场管理的审批程序。第八条在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第九条公司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公司机关各部室按职责分工负责本系统业务范围内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监督监察工作。第十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和在公司从事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运输等经营活动的公司外单位。第二章危险废物第十一条凡列入现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管理均应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所属单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废物有:hw01医院临床废物、hw02医药废物、hw03废药物、药品、hw08废矿物油(包括含油污泥)、hw09废乳化液、hw18焚烧处置残渣、hw34废酸、hw35废碱、hw36石棉废物、hw42废有机溶剂。第十二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审批。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公司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送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每年编制一次。第十三条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第十四条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第十五条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第十六条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提前一个月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批准。第十七条运输危险废物时,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第十八条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第十九条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第二十条在发生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根据需要可责令停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采取防止或者减轻危害的有效措施。第二十一条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第二十二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办理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环境保护行政审批手续。第二十三条使用各种化学药剂、试剂的科研单位和化验室必须采用符合规定的包装和场所,临时贮存产生的危险废物。第二十四条废油、废机油、废油漆、废乳化液及其包装物应按采购合同约定由供货单位定期回收。第二十五条未列入第一条、第一条的危险废物管理应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六条除了由供货单位回收和业主处置的危险废物外,所有危险废物的处置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监管,未经批准,单位不得自行处置。第二十七条公司所属单位接收和处置其他单位危险废物时,必须经过公司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经济和法规方面的全面论证,并得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的

批准。第三章一般工业废物第二十八条非危险工业废物不得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存放和处置。第二十九条机械加工和维修等过程产生的金属废物应全部回收利用。第三十条燃煤锅炉的灰渣、粉煤灰的临时存放场所应有防泄露、防渗漏、防扬尘的“三防”设施。灰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要达到100%,不得新建灰渣、粉煤灰的永久填埋场所。第三十一条建筑垃圾应运输到经过批准的指定地点填埋,或用于其他用途。第三十二条本办法未列入的其他工业废物的管理也应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第四章生活垃圾第三十三条本章所指生活垃圾包括居住区、公共建筑、固定生产场所和野外施工作业等非固定生产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第三十四条生活区垃圾必须日产日清。第三十五条垃圾箱(间)布置、垃圾清运时间的安排应尽量避免臭味、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第三十六条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等造成的二次污染。应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第三十七条生活垃圾要集中送到市政或由公司所属单位管理的生活垃圾处置场(点)。第三十八条生活垃圾处置场所应设置隔离、封闭、警示等装置,避免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防止无关人员和动物的进入。第三十九条野外施工作业的应设置生活垃圾箱要妥善收集生活垃圾,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置。第四十条应根据最终处置的方式,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材料。第四十一条在选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时间,应优先考虑余热和沼气利用。第五章监督与处罚第四十二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和各单位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监察。第四十三条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造成污染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5000元以下处罚,造成污染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5000~10000元处罚。第六章附则第四十四条海洋运输的废物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五条本办法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执行。附《刑法》有关条款第一百一十五条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其徒刑。第一百八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由于,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废品处理管理办法篇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本市废品回收利用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做到垃圾减量、资源利用,规范我区废品回收市场,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集中整治、兼顾长效”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作用,坚决取缔无照废品回收网点,整治不规范操作的废品回收企业,限制无照流动回收人员,使我区的废品回收市场逐步走向规范、有序。

二、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商旅委、综治办牵头,区工商分局、公安分局、环保局、房地局、卫生局、市容管理、城管执法、办和供销社等部门参加,组成区废旧物品整顿和规范协调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施黄飞任组长,戚学民、刘银芳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商旅委,负责具体工作。

三、整治重点

(一)取缔无照回收点。据统计,目前全区的各类废品回收点有321个,其中无照205个,还有不少流动收废船舶。这些无照收购点不仅扰乱了废品回收市场,而且造成了严重治安问题,是本次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规范废品回收企业在经营上的不合法操作。在对废品回收企业的开业限制取消后,废品回收企业增量较快,新增的企业在经营行为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在这次整治中要加以纠正。具体为:

1、有照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应立即停业整顿;

2、营业执照与经营地址不符或租用农田经营的,应立即变更经营地址;

3、租用他人营业执照的(包括一照多点经营的),应停业并重新办理工商执照;

4、超范围经营和回收来路不明的废旧物品的,应停业整顿。

(三)没收无证废品回收流动三轮车。无证废品回收三轮车流动性强,难以有序管理。放任自流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存在治安管理隐患,在整治中要坚决予以没收。

四、整治方法

目前我区的废品回收市场比较混乱,无照、不规范回收网点遍布全区各镇(街道、工业区),整治工作任务繁重,将分阶段实施废品回收市场的整治工作。

(一)调查摸底阶段(7月上旬)

由各镇(街道、工业区)对本辖区范围内的无照废品回收企业进行一次详细的摸底工作,为集中整治作准备。

(二)宣传发动阶段(7月下旬)

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介绍新建成的废品回收网络和废品统一回收的意义,提高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印制告知书,由区商旅委、综治办、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联合下发整治废品市场告知书,明确本次废品回收市场整治重点和范围,为专项整治工作扩大舆论声势。

(三)集中整治阶段(8月-9月)

为确保整治废品回收市场取得实效,整治活动采用以块为主、集中整治的方法。由各镇(街道、工业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商业、公安、工商、城管、环卫等部门参加,对本辖区内的废品回收点进行专项检查。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由区商旅委和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区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进行3至5次全区性统一行动。依法取缔违法、违规收购行为,打击废旧物品回收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长效管理

废品回收市场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要使我区废品回收市场长期保持规范、有序,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建立管理网络、实行资质论证

在各镇(街道、工业区)建立废旧物品收购管理站,各管理站应指定由政府推进建设的废品交投站负责废品收购,必要时可增设1-2个废品收购点。各管理站负责对有身份证、居住证或暂住证的外来从事收购和本区下岗失业人员中具备收购能力的人员进行登记,办理资质认定和许可手续,按照标识、车辆、衡器、服装和服务标准“五统一”的标准,建立自治自律的废旧物品回收队伍。

(二)加强车辆管理,制作统一牌照

为有效控制无证流动回收三轮车,由区废旧物品整顿和规范协调小组统一制作三轮车牌,下发到在各镇(街道、工业区)的废旧物品收购管理站,再由管理站发给由政府推进建设的废品交投站或增设废品回收点的废品回收车。无牌的流动回收三轮车一律不准上街进行废品回收。

(三)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日常监管

各职能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废品回收行业的管理。

1、区商旅委、综治办负责对废品回收市场整治进行综合协调;

2、区工商分局负责从严掌握废品回收企业开设标准,控制总量;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结合营业执照年检(审证),从严执行标准,在每年工商年检中淘汰一批不规范废品回收单位;

3、区公安分局负责对废品回收中的收赃、窝赃行为进行处理;

4、区环保局负责对废品回收企业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水等是否符合环保标准进行测评,作为工商登记注册的依据;

5、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加强对无牌照的废品回收三轮车进行严格管理,限制其无序流动;

6、区房地局负责物业管理单位配合本区各镇废品交投站在小区设立回收点,杜绝无证流动摊贩进入小区;对占用农田进行废品回收企业予以取缔;

7、各镇(街道、工业区)负责对本辖区内废品回收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引导流动无照收购人员进入政府统一推进建设的废品交投站。配备稽查人员,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收购人员中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触犯刑法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上一篇:生活垃圾处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餐饮品牌营销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