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处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0 17:48:57

废品处理制度

废品处理制度篇1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责任 制度

中图分类号:X327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废弃物问题现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纷纷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和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电子电器产品被广泛地普及,这使得主妇们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了出来,但其伴随着其广泛的普及率和越来越快的更新速度,大量电子电器产品变成了电子垃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2003年起就已经进入电子电器报废的高峰期,每年有大量的彩电、计算机、空调等家电报废。电子电器产品的废弃物不同于别的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具有可观的资源性和可回收利用性的特点,所以大量黑加工场所其进行零配件或者贵重金属提炼,但正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技术要求高投入大,所以作坊采用的是原始简单的煤炉和化学浸泡等加工方法,不仅加工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于加工后的废弃物作坊也是随意丢弃。电子产品多是由金属、塑料和化工等多种材料组成的,生产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料中有一半以上对环境有巨大的污染破坏作用,所以随意处置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不经处理直接填埋、焚烧,或采取诸如酸浸等原始的工艺技术使得电子废弃物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如铅、汞、六价铬、砷、镍、锌、聚氯乙烯塑料等被释放到空气、土壤和水体中,而这些物质大多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危害。①我国广东的贵屿就是电子垃圾小作坊的集中地,这里的居民长期生活在没有蓝天和净水的环境里,还有许多人因为环境污染而患病。

一方面,电子电器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大多是金属或者化学物质污染,有的污染是绝对恢复不了的,能恢复的治理也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资源,而对于人身的伤害确是永久的甚至是致命的,另一方面,电子电器废弃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稀贵金属,具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其他的塑料或者金属等材料还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对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解决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德国、美国、瑞士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电子废弃物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别从立法、政府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为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回收和处置进行保障。自从欧盟颁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后,由于不符合贸易新标准我国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受阻,国家开始完善相关立法。

二、解决电子废物问题的意义

(一)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破坏。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铅、水银、六价铬、溴化阻燃剂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处置的话这些有害物质会经过土壤或者水源污染等途径来影响人类,电子废弃物如何回收手段不当的话,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气体。合理的解决,采用环保无害化的方式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的资源能有效地避免其对环境的消极作用,避免二次污染,也能还人们蓝天、白云和一片净土。

(二)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随着矿产资源的广泛利用,资源存储量已经日益锐减,有效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各国稳固自己经济地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一台废旧电脑中就富含铜、银、黄金、铝等贵重金属,在零配件中以电路板的回收价值最大,一吨的电路板能提取出700多克金,三成以上的铜,还可以提取出大量的银,等各种稀有贵金属,这些金属是电子、化工、医药和国防等工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

(三)有利于应对贸易壁垒。

欧盟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出口到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中不得使用铅、汞、镉、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聚合溴化联苯乙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对出口的产品要征收一定的回收费用。完善相应的立法,适应国际的新要求和标准,有利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贸易顺差的地位。

三、电子废弃物问题解决的现状

(一)国外现状。

美国于1965年制定了《固体废物处理法》,确定了废弃物的利于问题。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电子废弃物的立法,但是各州纷纷进行了立法,如加利福尼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和阿肯色州的《电脑和电子固体废弃物管理法案》等。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市政当局也致力于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德国于1972年颁布了《德国废弃物法案》,1992年实施了《电子废物条例》,1994年又通过了《循环经济及废弃物法》,德国的市政当局公共废物管理机构免费收集家用电子废弃物,还建立了多个联合回收体系,大大小小的回收者遍布德国的各个角落。瑞典1998年出台了《电器和电子设备归还、回收和处置条例》,2000年又颁布了《关于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者责任法令》。瑞典的法律规定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费用由制造商和政府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瑞典还建立了预付再生利用费基金财务制度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时候就交纳以用于后续的回收。②瑞典的垃圾回收技术也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除了利用本国几乎所以的垃圾还每年向外国进口垃圾。日本1991年就实施了《关于促进再生资源利用的法律》推行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1998年又通过了《特定家用机器再商品化法》提出建立了一个“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循环模式。日本规定电子废弃物处理的责任承担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从2001年起,家电生产企业、销售商以及消费者开始负担部分费用,日本对还规定了家电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外国先进国家无论是立法、回收模式还是回收技术上水平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了。

(二)国内现状。

我国先后制定了《固体废弃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主要规定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和废物处理以及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2004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电子电器产品方面的专门立法。2006年正式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规定了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和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在控制和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及产生其他公害的行为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其设计、原材料使用、工艺流程、制造技术等方面的防污染要求。2007年出台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境内产生、贮存,特别是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规定,其对回收者规定了营业许可制度、培训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和日常营业记录制度。而2009年公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更是把电子废弃物的专门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强调电子废弃物回收阶段责任内容。首次规定了我国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明确了生产者的源头预防责任与环境信息披露责任,还首次明确规定要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和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的规定。此外,各主管部门还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补贴审核指南》、《废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并公布了第一类强制回收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名单。我国关于电子废弃物的专门立法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我国从2004年起,先后在浙江、青岛、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电子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自2005年起,相继有4个大规模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国家试点项目投入运作。为解决回收处理公司由于黑回收的存在导致无充足的电子废弃物进行处理的困境我国又于20010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由国家对消费者和回收者进行补贴,暂时缓解了废物短缺的问题。我国还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绿色采购制度和环境标志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来配合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正朝着制度完善、经验成熟的趋势稳步前进。

四、解决电子废弃物问题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落实生产者的责任。

根据“污染付费原则”和“受益者负担原则”,生产者是理所当然的责任承担者。在立法中不仅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责任,还应设计如环境基金等相应的制度来具体落实生产者的责任,更应在不给生产者施加过多压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主体的责任,加大现在立法和管理中过轻的法律责任。生产者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源头和最具操作和干预作用的主体,作用是相当可观的。要重视从源头是预防污染,合理设计和采用原料以减轻后端治理的压力。

(二)重视消费者的力量。

消费者消费电子电器产品,从使用中获益,也是电子产品的最后所有者,也应该对电子废弃物问题负责。电子废弃物的解决是长期而负责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如果有消费者的参与将节约巨大的处理和回收费用。法国就规定了每年每个公民应该强制回收一定量的垃圾,日本和韩国也规定了消费者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时必须缴纳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而我国无论是在回收数量还是费用承担方面都缺乏对消费者责任的相关规定。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在回收企业成长的初期,急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而生产者在应对产品竞争的同时关心环境问题也需要政府给予指引和优惠,才能使电子废弃物的解决顺利进行。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利用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③政府能刺激和调控生产者和回收者的行为,相比运用法律来规范,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更为灵活和有效。如绿色采购、以旧换新政策等,不仅给予了回收企业支持,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环保作用。

(四)立法完善具体的回收和处理系统。

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多种回收模式,但是却缺少具体的操作模式。回收和处理是电子废弃物问题的关键环节,建立合适的回收模式,完善多种多样的回收渠道和方式,建立便捷、有效、经济的回收体系对解决电子废弃物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目前,除了试点的几个城市有专门的回收公司上门回收或者在小区设立回收点外,其余大部分城市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形成正规的回收模式,虽然对回收者采取了资格限制,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回收渠道并且仍有个别违反上门回收的小贩存在,所以非法回收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要加快完善相关立法,让回收切实可行。

(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注释:

①樊旭,高山.电子废物的危害与污染防治对策的探讨.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

②NaokoTojo.电子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设计革新来自日本和欧洲的例子.2004.3.世界环境.

③李丹.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研究.2006.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研究(第四期).

废品处理制度篇2

关键词:豆制品加工废水;UASB;好氧处理;深度处理

云南豆制品生产历史悠久,天然地下“酸水”点制豆制品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其风味独特,远销20多个省区,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各国。云南某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是将该县大部分作坊式生产的加工户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解决了作坊式生产布点分散、废水随意排放、点源污染难以收集处理等现状。本工程对该产业园区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云南省豆制品加工废水处理提供一个可行性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云南某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

近年来生产规模为151.5t/d,曾投资建设800m3/d的豆制品废水处理设施。随着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园区将建设二期工程,预计豆制品生产规模将达到230t/d,使得现有的废水处理能力无法满足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废水处理工程改扩建将在原有处理工艺和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处理能力,使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废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

2设计水质、水量

本工程进水主要为产业园区豆制品加工废水和园区生活污水。豆制品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脂类,以及生产清洗用水中所含的清蛋白、糖类、豆渣、清洁剂等成分。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排水时间集中,水量和水质不均匀。原有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606m3/d,扩建部分豆制品加工废水排放量为314m3/d,扩建后豆制品加工废水的设计水量为920m3/d。园区生活废水主要是产业园区生产人员的生活排水,BOD5、CODCr污染物浓度低,生活废水排放量为225.5m3/d。处理系统总设计规模为1200m3/d。出水水质执行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

3废水处理工艺

豆制品加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国内外关于这类废水的处理,基本采用厌氧-好氧法作为主体工艺。厌氧单元多采用UASB、EGSB、IC、ABR、AF等工艺。根据豆制品加工废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考虑到UASB具有容积负荷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能耗低,能把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能产生再生清洁能源等优点,本工程将在现有好氧工艺的基础上,增加UASB-气浮池-缺氧池处理单元。来自豆制品产业园区废水经过沉渣池和格栅后,较大的固形物以及豆渣等颗粒物被有效去除,防止在调节池内大量沉积和对后续的提升泵、管道、阀门造成阻塞。随后进入调节池充分混匀,水质、水量减轻对后续生物处理的冲击,保证后续处理顺利稳定运行。预处理后由泵输送至UASB池进行厌氧处理,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UASB池中被去除,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随后UASB出水进入气浮池,水中浮渣和乳化态的胶体物质被有效去除,保证了后面生化处理的正常进行。气浮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和回流的硝化混合液一起在缺氧池内进行生物脱氮,去除水中大部分的NH3-N。缺氧池出水进入推流式曝气池,去除水中的BOD5和进行硝化反应,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随后出水进入辐流式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一部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剩余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间进行脱水,泥饼处理后外运,而沉淀池的上清液出水进入配水井,通过配水井配水进入后续CASS池,在CASS池内主要去除BOD5,并进一步降低其他有机物浓度。随后CASS池出水通过中间水池进入后续深化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BOD5、TN、TP、SS,确保出水水质达标。通过深度处理设施处理后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系统出水达标后排放。

4主要构筑物和设计参数

(1)沉渣池。尺寸为8.40m×6.00m×2.70m,有效水深为1.30m,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1.3h。设潜污泵2台,功率为1.1kW。

(2)格栅井。1座,尺寸为10.00m×1.00m×1.85m,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设置回转细格栅1台,格栅间隙为5mm,渠宽为650mm,渠深为1.75m;转鼓细格栅1台,格栅间隙为5mm,渠宽为600mm,渠深为1.75m,PLC时序控制定期刮渣、外运。

(3)调节池。1座,尺寸为24.40m×10.00m×4.80m,有效容积为800m3,平均分隔为2格,上部相通,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16h,设置提升泵4台,Q=43m3/h,H=13m,N=3.0W;搅拌器4台,功率为1.5kW。

(4)UASB池。2座(并联),单池尺寸为9.25m×9.00m×7.50m,有效水深为7.00m,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23h。容积负荷为3.6kg[CODCr]/(m3•d),产气率为1.25L/(L•d),进水采用均匀布水系统,出水设置钢制三相分离器。

(5)气浮池和缺氧池。1座,由于场地限制,2个池子合建,气浮池位于缺氧池内一端的上部。总尺寸为16.50m×5.80m×4.50m,钢筋混凝土结构。气浮池尺寸为5.80m×3.80m×2.50m,设置1款气浮成套设备,型号LBU403B140L,包含进口溶气系统、刮渣系统、加药系统。缺氧池有效容积为308m3,污泥负荷为0.20kg[BOD5]/(kg[MLSS•d]),混合液回流比为250%,污泥回流比为60%,HRT为6.2h。设置潜水搅拌器3台,型号QJB1.5/8-260/3-980;混合液回流泵3台(2用1备),Q=65m3/h,H=5m,N=7.5kW。

(6)推流式曝气池。1座,尺寸为29.30m×10.00m×5.00m,有效水深为4.5m,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均HRT为26.37h。污泥负荷为0.25kg[BOD5]/(kg[MLSS•d]),污泥回流比为60%,气水比约为35.4∶1,反应池曝气量为16.4m3/min。

(7)辐流式沉淀池。1座,尺寸为φ7.00m×5.50m,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2.5h。表面水力负荷为1.3m3/(m2•h)。设置污泥回流泵2台(1用1备),Q=20m3/h,H=15m,N=1.5kW。

(8)CASS池。2座(并联),单池尺寸为14.40m×5.80m×5.00m,单池有效容积为333m3,钢筋混凝土结构,污泥负荷为0.1kg[BOD5]/(kg[MLSS]•d)。CASS池的进水、曝气、沉淀、滗水运行一个周期为9.0h,其中曝气阶段6.7h,沉淀阶段1.3h,滗水阶段1.0h,排水比为1∶3.3,高峰气水比为27∶1,最大曝气量为12.69m3/min。设置剩余污泥泵2台,Q=10m3/h,H=10m,N=1kW;污泥回流泵2台,Q=15m3/h,H=7m,N=1kW;生物选择区设置搅拌器2台,N=0.85kW,叶轮直径为260mm;主反应区设置搅拌器4台,N=1.5kW,叶轮直径为400mm。滗水器2台,Q=100m3/h,功率为0.75kW。

(9)中间水池。1座,尺寸为3.10m×11.60m×5.00m,有效容积为100m3,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深度处理提升泵2台(1用1备),Q=65m3/h,H=10m,N=5.5kW。

(10)深度处理系统。①转盘过滤器1台,型号GLK-2500,Q=50m3/h,N=2.0kW。②絮凝沉淀机1套,处理能力为50m3/d,采用竖向流网格絮凝池,絮凝时间为20min。絮凝池设计流速分为3级:一级流速0.03m/s、二级流速0.02m/s、三级流速0.01m/s。③无阀过滤器1套,处理能力为50m3/d,过滤速度为5.5m/h,反冲洗强度为14L/(s•m2)。

(11)消毒池。1座,尺寸为6.00m×3.50m×3.00m,有效水深为2.60m,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1.09h。二氧化氯发生器3套,制备能力为200g/h,投加量为5~8mg/L。

5工程设计特点

(1)本工程在原有的以好氧为主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厌氧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废水处理规模和改善了出水水质,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2)豆制品加工废水存在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调节池的容积,确保达到调节水量、均化水质的要求,以保证后续处理的稳定运行。

(3)UASB池处理效果好,当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相对稳定时,进水CODCr质量浓度在2950~3880mg/L和HRT在18~27h范围变化时,反应器CODCr去除率仍能保持在72%~76%。

(4)由于场地限制,本工程将气浮池和缺氧池合并建设,既满足了废水自流至气浮池,又避免了气浮池架高和基础的处理,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场地。

6工程运行效果

目前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显著,出水水质良好。由监测数据可知,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

7投资及运行成本分析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627.4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495.49万元,其他费用为85.52万元,预备费为46.48万元。年运行成本为69.47万元,废水处理成本为1.75元/t。

8结语

(1)根据出水水质的监测数据可知,采用国内成熟的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豆制品废水是可行的。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2)采用UASB处理豆制品加工废水启动快,易于形成颗粒污泥,具有高负荷、高效率、低能耗、可回收清洁能源等优点,UASB在处理高浓度有机生产废水时效果显著。(3)当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时,进水CODCr浓度和HRT变化时,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参考文献:

[1]王大玮,鲍建国.酵母菌预处理-UASB-SBR工艺处理高浓度豆制品废水[J].给水排水,2006,32(5):55-57.

[2]梁延周.豆制品生产废水处理工程[J].给水排水,2007,33(6):60-62.

[3]毛燕芳,赵英武,张耀家,等.厌氧接触-好氧MBR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J].给水排水,2008,34(12):69-71.

[4]李璐,傅金祥,宋奇,等.低温下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运行特性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6):59-61.

[5]龙儒彬,孙磊.混凝沉淀-UASB-SBR法处理纤维板生产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3,44(2):31-34.

[6]李宁,陈云翔,姜涛,等.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0):79-81.

[7]周曦,赵迎九,周书葵,等.采用ABR-MBR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工程实践[J].工业水处理,2015,35(11):89-91.

废品处理制度篇3

关键词:回收政策;系统动力学;电子废弃物

中图分类号:F713.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builds the stock-flow diagram of the recycling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 for simulating the impactions while taking the waste computer of Qingdao as exampl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al subsidy can improve the quantity of recycling in a short time while the foundation can last for a long time.

Key words: recovery policy; system dynamics; electronic waste

在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等都需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电子废弃物,隶属于固体废弃物,其在模式、渠道、库存和再生产等的研究成为近几年许多学者、业界人士追逐的热点。

Ray, Boyaci & Aras等[1]研究了一种废旧产品回收的新模式,废旧产品可以抵扣一部分新产品价格,即以旧换新。温素彬

等[2]把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看做是新的环境管理策略,研究了两种执行机制。Savaskan,Bhattacharya & Van Wassenhove[3]分析了逆向物流的最优渠道结构问题,验证了零售商负责逆向物流职能的渠道结构优于制造商或第三方负责逆向物流的渠道结构。熊中楷等[4]构建了一个以以旧换新为收购方式的新的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马卫民等[5]对比了以旧换新政策对不同回收模式的影响,分析了制造商、第三方回收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变化。

本文受启发于政府实施的以旧换新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以电器电子行业为背景,探讨两项政策的影响。首先对回收的模式进行分析,在已有联合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一种新的模式,政府参与制造商—第三方联合回收的G-M

-T模式,并针对不同政策下的不同回收模式展开分析。

1 电子废弃物行业的回收现状、相关回收政策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大国,许多产品到了报废的高峰期。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的数据,电子废弃物达到1 260万台,并且这个数据在逐年增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成分复杂,需要妥善处理。其中,电脑含有的700多种化学材料中有一半以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有些是有剧毒的,例如铅、镉、汞。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运用技术和先进装备,充分回收可再利用资源, 减少废弃物掩埋、焚烧数量,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自2009年6月起,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给拆解企业运输补贴。在政策期间交售旧家电,购买新家电时可享受销售价格10%的补贴。其中,电脑补贴上限是每台400元。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2011年6月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新规定,国家实行对电器电子产品征收处理基金,并作出补贴。其中,每台电脑标准是10元。基金全额上缴国家中央国库,归入中央政府基金预算管理,进行专款专用,用于补贴拆解企业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等,补贴标准为计算机每台85元。

2 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型及流图

回收模式因产品特性、企业状况和逆向供应链结构的不同。在已有的以旧换新政策下,回收模型归纳为G-M-R模式(如图1),当制造商和零售商有机结合在逆向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回收、再利用的角色。零售商最接近消费者,制造商可利用销售商的销售渠道,委托销售商在销售的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宣传和回收废弃物。G-M-T模型(如图2),当制造商的核心零部件由专有技术制造,为保障其核心竞争力,制造商希望能够自营回收,而其他通用零部件则可以委托给有专业化优势的第三方回收商代为回收,政府参与其中,协调第三方与制造商。回收产品的集中处理平缓了回收活动在数量上的不平衡性,大规模运输配送还可以发挥运输批量经济的优势。

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中的参与主体主要是第三方回收商、政府,生产商。政府对回收的宣传以及回收点自身服务的影响,非正规与正规回收点回收价格差额的影响,政府政策补贴的影响是三个影响回收量的关键变量。其中价格差额的影响是在负反馈环节中。分析废弃电脑回收系统,构建的存量流量图,如图3。

3 仿真分析

3.1 模型原始数据

假设条件:

a. 我国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废弃时间是其产品的平均寿命,综合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更新换代的速率,确定电脑的平均寿命为5年。

b. 正规回收渠道电子废弃物回收率均为每年通过国家认可的正规回收点回收的电子废弃物;其余电子回收的电子废弃物流入非正规渠道。

青岛市电子废弃物相关数据:废旧电器正规回收点150个,非正规回收点数量为2 295个[6]。政府在回收每台废弃电脑投入费用平均为244元,青岛人口数是776.36万[7],青岛家庭电脑为177.45万台(家庭80%的保有量),青岛电脑总保有量是按照企业与家庭保有量相同计算为354.9万台。

3.2 我国电子废弃物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1)“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

在联合回收模式的前提条件下,对政府实施“以旧换新”政策进行仿真分析,与不设立政策补贴对比;在实施政策补贴的情况下,对比不同额度的补贴金额对系统的影响,结果如图4。

分析可得:政府在电子废弃物回收方面的“以旧换新”政策可迅速提高废弃电脑回收率,并且国家补贴额度在一定范围内金额越多,废弃电脑回收量越大。当国家补贴取消的2011年,回收率迅速下降。

(2)“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影响

在联合回收模式的前提条件下,对政府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不设立该项基金的情况;现有基金政策下,国家对每台废弃电脑补贴85元,将补贴额度提高到105元,分别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如图5。

分析可得:国家设立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可长期提高废弃电脑回收率;该基金补贴额度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可提高废弃电脑回收量。

4 结 论

因此,可以看出,以旧换新政策中,政府投入的补贴提高了废弃电脑回收率,政府补贴的额度越高,回收量越多,但具有短期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可长期增加废弃电脑的回收率,并且基金一定程度在额度上的增加可刺激回收量增多。后者是提供给回收、拆解处理企业从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到自身技术成熟的过度时期。

本模型仅对废弃电脑回收问题一定程度的模拟,现实中,我国缺少稳定的回收模式,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的责任未涵盖整个供应链,拆解、回收企业多依靠国家补贴,都制约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业的发展,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Ray S, T Boyac, i N Aras. Optimal Prices and Trade- in Rebates for Durable, Remanufacturable Product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5,7(3):208-228.

[2] 温素彬,薛恒新.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J]. 经济问题,2005(2):11-13.

[3] Savaskan R C, Bhattacharya S, Van Wassenhove LN. Channel Choice and Coordination in a Re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R]. INSEAD, 2000.

[4] 熊中楷,方衍,张聪誉. 以旧换新收购方式下的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J]. 中国管理科学,2011(6):65-72.

[5] 马卫民,赵璋. 以旧换新对不同模式闭环供应链的影响[J]. 系统工程理论与时间,2011,9(9):1938-1943.

[6] 钟永光,钱颖,尹凤福,等. 激励居民参与环保化回收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4):709-720.

废品处理制度篇4

[关键词]电子废物;回收体系;延伸生产者责任;回收处理许可证;上海

一、上海市电子废物的来源及特点

电子废物,是指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及其废弃零部件、元器件,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报废产品或设备、报废的半成品和下脚料,在产品或设备维修、翻新、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品,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废弃的产品或设备。电子废物涵盖了生活、生产两大领域,可回收物质包括电路板、金属部件、塑料、玻璃等几大类。

上海市电子废物的来源分为工业源和社会源。

工业电子废物多来自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具有排放者相对集中、排放数量较大、排放量及频率固定的特点。上海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名列第3,仅次于广东和江苏。其电子电器产品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相对也大,微型计算机产量上海占26.9%,北京占8.0%;打印机产量上海占44.2%,北京占2.O%。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截至2007年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有1554家,当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52%。其中,电子计算机制造总产值占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的53.9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7.12%,通讯设备制造业占9.02%。这些企业多集中在金桥、张江、闵行、漕河泾等工业园区内。

上海市工业电子废物的上述特点使得工业电子废物的回收相对易行。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清洁生产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及《上海市危险废物防治办法》等,上海的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企业与专门的固废处理企业签订了相应的回收处置合同,并由环保部门按照预防为主、集中控制、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原则实施全过程管理。上海惠普有限公司、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上海飞利浦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等近200余家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企业与上海新金桥工业废弃物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回收处置合同,以达到工业电子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来自社会源的电子废物主要包括各种家电、电脑及附件、通讯产品、办公设备等,具有排放者相对分散、单位排放量小、排放频率低的特点。对这类电子废物的回收处置以及再利用资源化建设,国内正在探索之中。200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了浙江省、山东青岛市为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省、市,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2008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审理并原则通过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草案)》。

笔者将“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或电子电气设备”称之为“生活电子废物”,具体包括废旧家电、影音设备、电脑、手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本文中主要针对上海市“四机一脑(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的回收处置渠道与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上海市电子废物回收处置现状

通过对电子废物的相关监管部门、旧货市场(又称二手市场、调剂市场)、电子电器零售商等的实地调研,了解到目前上海市生活电子废物的回收渠道主要是“个体回收户上门收购”,回收模式主要是“有偿回收”。上海市现存的5种回收渠道,2种回收模式,并没有引导生活电子废物流向有环保资质、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正规企业,而是经旧货市场中转最终流向“地下拆解工厂”、“家庭拆解小作坊”和欠发达地区(如下图)。

具体的,上海市电子废物有5种回收渠道:个体回收户上门收购、旧货经营业主坐地回收、零售商“以旧换新”、通过社区废品收购站回收、机关事业单位统一交投。2种回收模式:“无偿交投”和“有偿回收”。

综合上述上海市的生活电子废物回收处置现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回收体系已自发产生

这个体系是“生活电子废物排放者到个体回收户,再到旧货经营业主,最后到处理处置企业”,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上述体系并不流畅高效,大量的生活电子废弃物流入“地下拆解工厂”和“家庭拆解小作坊”,而非流向正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二)旧货市场在回收渠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旧货市场的规范仍处于无序空白状态

对旧货交易(包括二手电器的鉴定,二手电器的来源、去向等)没有真正的监管和监管者。旧货市场是生活电子废物的中转站,通过旧货市场生活电子废物并没有流入正规的处理企业,而是流向了“地下拆解工厂”和“家庭拆解小作坊”。从事二手电器收购出售行业的“门槛”很低,只需由工商部门批准,并没有相应的环保技术资质认定。2006年商务部通过了《旧货品质鉴定通则》、《旧货品质鉴定——旧家用电器》2个行业标准,但行业标准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且实施上主要通过中国旧货协会来负责完成,在强制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执行更是无从说起。

(三)末端处置体系基本完备

无论是固废、危废、工业废物,还是一般废物上海市均有完备成熟的处置技术及体系,但苦于“货源(电子废物)不足,生产能力闲置”。

截至2003年,获得《上海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就有74家,处理范围几乎覆盖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所有项目,其中5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废旧电子电器的能力,仅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一家的年处理量就为1万吨。2007年7月全国最大的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在沪建成投入运营,其焚烧炉的尾气排放及处置已达欧盟标准。

三、上海市电子废物回收处置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有偿回收为主的多主体、多渠道、开放式回收体系

首先,应实行“有偿回收”。日本对于废物排放实行“谁排放谁付费”原则,不但认为废旧家电是无价值的,而且在废弃时还要支付相关费用。欧洲也根本不存在回收废旧家电的“流动大军”和大量的二手家电交易市场。但在我国“废旧家电是有价值的”已经是普遍共识,再加上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二手家电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巨大。因此,“无偿交投”、“付费排放”目前在我国都尚无实施的群众基础。而“有偿回收”既符合中国的消费观念,也利于回收处置体系建设的市场化运作。

其次,应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开放式”回收网络。“多主体”是指由废物排放者到最终无害化处理企业之间,存在多个回收主体。“多主体”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符合市场需求自发形成的。“多主体”不但能满足废物排放者位置分散、数量众多、排放量少、排放频率相对低的特点,也能满足处理企业大批大量运输处理的要求,实现收集、运输、处理的总成本最小化,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多渠道”是指从废物排放者到最终无害化处理企业之间具有多种途径。“多主体”的存在决定了回收网络的“多渠道”,家庭可通过个体回收户上门收购,也可到社区回收站,家电维修店有偿交投,还可到零售商处“以旧换新”。生产商可通过售后服务网点回收,处理企业可通过专职的回收公司,或自建回收网点进行回收。上述多渠道视其经济效益由各市场主体自发完成。

“开放式”是指回收体系是依靠市场力量建立和运行的。政府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使引导、监管权力,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指定或建立各级回收者。引导生活电子废物最终流向具环保资质、无害化处理能力正规企业的是价格杠杆而不是政府干预。

(二)规范化管理旧货市场

1.实行废旧电器回收、处理许可证制度。对废旧电器的回收公司、旧货经营业主和处理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并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及登记。可设置废旧电器收集许可证、处理许可证、收集处理综合许可证3种。凡获得收集许可证的企业只能进行废旧电器的收集、运输、仓储,并保证将收集到的废旧电器售给具有处理许可证和综合许可证的企业,不得进行拆解、销售活动。凡获得废旧电器处理许可证与综合许可证的企业可对废旧电器进行集中拆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保证不可资源化部分的填埋与焚烧。凡获得综合许可证的企业可同时展开上述回收许可证、处理许可证涉及的全部业务。

2.实行二手电器登记、标识制度。要严格区分废电器与旧电器。废电器严禁进入再流通,只能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旧电器电实行登记、标识制度。具备检测维修能力,且维修后的电子电器产品能达到质监部门标准的废旧电器回收、处理企业(包括旧货经营业主、专职回收公司、综合回收公司、处理企业),才有权使用“旧货”、“再利用产品”的标识。收集到的旧电器经检测维修贴上“再利用产品”标识后,才允许进入合法的旧货市场。废旧电器回收、处理企业定期向监管部门上报其检测维修产品的数量、类型、去向;回收且销售旧电器的旧货经营业主定期向监管部门上报其销售的旧电器的来源、类别、数量,并承担售后服务责任。

(三)推行“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v,EPR),其核心是“谁生产,谁负责”,即产品消费后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责任从由政府承担转向由生产者承担,将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再利用阶段。简单讲,就是产品生产者要负责消费后产品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目前,在日本和欧洲等国践行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回收处理模式有以下3种:

1.生产商独立回收、处理。该模式是指生产商自建回收网络、处理工厂,独自负责其产品的收集、拆解、无害化、再利用。即生产商自行承担消费后产品回收处理的实物责任和经济责任。如惠普的“星球伙伴(Planet Partners)回收与再生计划”形成了惠普产品的全球回收网络。

2.行业联盟负责回收、处理。该模式是指行业中若干生产商自愿结成联盟,由联盟来承担消费后产品回收处理的实物责任和经济责任。这个联盟被称为“产品责任组织”(Product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PRO),PRO通常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按企业化模式运作,一般有商业协会组建,企业加盟。PRO可以自己组建电子废物回收公司和处理工厂,也可以选择已有的回收公司与处理工厂。生产商则可以选择一个加盟费用比较低的PRO,由PRO来履行延伸生产者责任。比如,东芝、松下在日本北九州联合建立的日本家电再利用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责任组织。

3.第三方代理回收、处理。该模式是指生产商将自己应履行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委托给第三方(回收公司或处理企业),由独立的第三方来代理承担消费后产品回收处理的实物责任和经济责任。这个第三方企业被称为“产品责任提供商(Product Responsibility Providers,PRP)”。比如,欧洲最成功的再循环企业之一——MIREC Recycling,原先是荷兰飞利浦公司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附属企业,至上世纪90年代,该企业从飞利浦公司独立出来,目前已成为一个与30多家国际电气品牌合作的专营电子废弃物处理公司。

依据上述3种模式,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在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率先推行“第三方EPR制度”。第三方可以是专职回收公司,也可以是综合回收公司(兼有回收、处理两个职能),还可以是非营利性独立的行业协会。具体这个“第三方”采用那种形式,由市场需求结合政府意愿视实际情况而定。

国内家电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生产商自建回收、处理体系所带来的高昂费用,潜在技术风险,使许多国内生产商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废旧电器回收、处理行业联盟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现阶段代理承担生产商EPR责任的“第三方”应是具有环保资质、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处理企业。

上海市工业基础设施、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无论是处置固废、危废、工业废物、一般废物均有完备成熟的技术及体系,这为推广“第三方EPR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利用现有的处置体系,避免了重复建设,保证了集中统一处理。第三方回收公司或处理企业或行业协会凭借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可实现回收处理集约化、效率化的规模经济,生产商则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锁定延伸生产者责任成本,专注发展主营业务。

参考文献

[1]范泽云,朱萍.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管理模式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15).

[2]赵立祥.日本的循环经济与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赵聪颖,杨婷婷.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现状评述与改善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

[4]李华友,冯东方.促进我国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的政策途径[J].再生资源研究,2007,(2).

[5]孙云丽,段晨龙.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循环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3).

废品处理制度篇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弃物”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即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态废弃物理学物质。法律上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废物和危险废物,这样便于管理,同时又涵括了较广的范围,突出了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固体废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1、时间性和空间性:即固体废物作为无使用价值而被人们丢弃的物品,其并非绝对的没有价值,而是对应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对于相对的过程和特定的人而言的,所以,一般的也有将固体废物成为放错地方的资源的说法。

2、源头性且危害长远:相当部分其他类型的污染是由于固体废物处置不当所致,如填埋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其浸出液接触水源又形成了水污染;细小颗粒、粉尘还会随风飞扬,增加空气的可吸入颗粒物。

3、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利用和消耗从自然界所取得的资源,所以从工业下脚料到矿山的废石,再到食物残余等都能够产生固体废物,几乎遍及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

4、处理代价昂贵:除了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外,一般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有两种手段——填埋和焚烧。如果采用填埋的方式,每填埋1万吨固体废物就需要占用近1亩的土地如为对大量有机固体废物进行焚烧,虽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破坏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可以利用产生的热能发电,但是焚烧有机固废却会生成某些新的特定的污染物。②

二、固体废物处理法律体系我们应当借鉴德国经验

由于德国的立法例和我国相似,因此我国在立法上可参考德国经验。③通过对德国相关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固体废物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施行产品责任制。产品责任制是德国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经济政策手段之一。按照《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规定,谁开发、生产、加工和经营的产品,谁就要承担满足循环经济目的的产品责任。为了履行产品责任,产品生产者应最大可能地在生产中避免产生废物,保证有利于环境的利用,确保在利用中产生的废物得到处置。

2、确立抵押金制度。德国环境部制定了抵押金制度,抵押金制度是为了提高包装品回收率。德国包装法明确规定,如果一次性饮料包装的回收率低于72%,则强制性的押金制度必须实行。德国开始强制实行该项制度以来,顾客在购买所有用塑料瓶和易拉罐包装的矿泉水、啤酒、可乐和汽水时,均要支付相应的押金,顾客在退还空罐时领回押金。

三、我国固体废物法律体系的构建

处理废物并使其资源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只有加强法规建设和配套的政策,才能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1、建立统一完备的资源综合利用法规体系。虽然我国环保法中已有若干资源利用的规定,但宜将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纳入环保体系,在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和谐一致、统一完备的资源综合利用法规体系。首先,应个性修改、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相关的内容。该法是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但该法在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其次,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法、国土综合开发法、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准法规、资源综合利用监督法规,以及包含在其他部门法中有关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

2、加强专项立法。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在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等方面应分别加以规范,这就需要加强固体废物的专项立法。针对目前我国固体废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处理、处置状况应进行以下几项专项立法:(1)针对目前“白色污染”问题的产生,主要根源在于大量的产品包装物,尤其是朔料包装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这方面又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虽然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没有针对性,且该法侧重于污染防治,因此对于包装腔作势废物的处理及回收利用均没有具体规定。制定《包装废弃管理法》,应以实现包装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三化为指导方针,具体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回收利用废旧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法》。我国由于危险废物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在法律体系上尚不完备。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法律,仅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做专章规定,其他法律规定则散见于部门规章当中。因此,要提高我国危险废物的控制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必须加快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立法工作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此外,要加强配套的技术政策、财政优惠政策的制定,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④(3)加强医疗固体废物专项立法。医疗固体废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特殊废物,它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还含有其它有害物质。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制定医疗固体废物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在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时,应充分体现强制实施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集中控制和区域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的原则,还应明确主管部门、协同部门、医疗废物产生者、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体制,提供法律保障。

总之,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受到制度和法律的制约,还受到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影响。然而,一项战略的实施,一种理念的渗透,制度和法律应行。因此,新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和法律制度的构建将是我国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

注释:

①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②柯坚.关于我国清洁生产法律规制的恩考,中国软科学,2000.9.

③王志刚,张淑娟.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1999.

废品处理制度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从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减少已产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将其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

第三条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制订和调整《目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国务院财政、工商、质量监督、税务、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

第六条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以下简称处理企业)资格。

第七条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应当纳入预算管理,其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制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标准和补贴标准,应当充分听取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处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意见。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进口。

第二章相关方责任

第十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

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自行或者委托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由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第十二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为电器电子产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对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未取得处理资格的,应当将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旧货。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国家鼓励处理企业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五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六条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第十七条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八条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九条回收、储存、运输、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资源综合利用、商务、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第二十二条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

除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外,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二十三条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

(二)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三)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

(四)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四条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暂停直至撤销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第三十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或者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或者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由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附

第三十四条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确保符合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并应当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工业区设置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并应当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废品处理制度篇7

关键词:延伸生产商责任;电子废旧品;产品责任提供商;第三方回收模式

一、引言

电子废旧品问题(E-Waste)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同时也是日益重要的商业机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子产品的寿命却在不断降低,所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旧品。这些电子废旧品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镉、汞、铅,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与此同时,电子废旧品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有用物质,例如金、铜以及进一步拆解加工后得到的塑料等再生物料,从电子废旧品中提取这些有用物质已经变成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在我国,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力利甚至非法从国外进口“洋垃圾”。所以我国的电子废旧品的增长速度很快,电子废旧品的回收并环保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然而当前我国现在电子废旧品的回收系统还很不规范:电子产品在废弃后未经过分拣被拾荒者或是个体收购者收得,然后经过野蛮拆卸在拆取了那些含有价值且易于拆解的部分后就将剩余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随意抛弃。这种野蛮拆卸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也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国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电子废旧品回收系统。目前国际上管理电子废旧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延伸生产商责任制(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所谓延伸生产商责任制是以现代环境管理原则实现产品系统环境性能改善的一种主要制度,是传统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深化和延伸,它不仅要求生产商对生产中产生环境污染负责,而且要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负责。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采用法律机制来实施EPR政策。其中如欧盟于2000年制订并于2003年1月27日正式公布了《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要求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生产商对出口到欧盟的电子废旧品的回收负责。近年来我国也正积极制订实现循环经济、基于EPR的有关法规和标准,2004年9月,发改委向社会公示《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通过审查阶段,即将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基于EPR的思想,对电子废旧品回收的逆向物流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生产商回收方式(OEM takeback)、生产商的联合回收方式(Pooled takeback)和逆向物流的外包方式,即由第三方负责电子废旧品的回收(Third party takeback)。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投资进行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缺乏从事逆向物流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第三方的专业化运作就显得更有优势,而大型企业为了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也非常有必要将部分或全部逆向物流活动外包给第三方企业。因此,与第三方正向物流类似,第三方逆向物流也是逆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是站在第三方回收企业——产品责任提供商(Product Responsibility Provider,PRP)的角度上,建立了一个市场化的、可行的电子废旧品回收模式,并分析了在这种回收模式下产品责任提供商的具体运作系统、回收网络的构建、财务担保的策略及环保责任的有效监督问题。

二、第三方回收企业的商务模式

第三方回收模式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企业来代表原始产品生产商承担回收废旧品的责任,这个第三方企业可称为产品责任提供商PRP。生产商支付一笔费用给某个PRP,而由该PRP承诺对这个生产商的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承担环保处理的责任并遵从EPR法规。第三方回收模式的重点是围绕着EPR法规这一中心,在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企业、处理企业及政府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中,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竞争的力量促使电子废旧品回收、拆卸行业的改进和创新,推进电子废旧品回收处理的产业化,并把电子废旧品纳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基于此,运用这个商务模式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以产品责任提供商PRP为核心的第三方回收企业的商务模式框架。

下面对图1所示的介观商务模式框架进行分析,阐述模式中各个环境、交互界面及其相互间的影响:

(一)内部环境

即产品责任提供商(PRP)。PRP直接负责生产商的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是整个回收系统的关键。PRP企业肩负着生产商的环保责任和生产商实现闭环物流提供原材料(从废旧品中提取得来的)的责任。这两个责任的履行需要PRP企业有强大的回收渠道、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足够的资金保证。所以PRP企业需要拥有回收中心和拆卸处理中心,PRP企业可以采取自建、加盟、招标或是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回收中心和拆卸处理中心的使用权。PRP企业的获得处理技术的渠道有:学习国外的处理经验,自主研发,从生产商得到技术支持等。PRP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生产商因将环保责任转移所提供的资金,另外一部分来源于PRP企业本身的资金和政府的补贴。

(二)客户环境

即PRP的客户是生产商。生产商通过招标的市场化机制来选定一个PRP企业负责自己产品的回收。生产商从PRP的回收能力、财务状况、环保责任的承担、竞标价格等方面来选择PRP。而被选择到的PRP企业也可以从生产商得到关于产品的销售领域、产品设计中利于拆卸处理的技术、需要回收的部分等和回收处理有关的信息;甚至生产商会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PRP企业进行回收和拆解。另外生产商在将自己产品的回收处理责任交给PRP企业后,还对PRP是否履行相应环保责任起着监督作用。所以生产商不仅是PRP企业的客户,还是PRP企业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技术来源,对PRP起监督作用。PRP企业管理好这个客户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伙伴环境

即回收及拆卸处理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PRP的生产商,他们提供了PRP的商品。回收中心是整个逆向物流的关键一环,回收中心的网络直接关系到电子废旧品是否可以回收以及回收成本的高低;拆卸处理中心负责废旧品的拆卸处理,把有用的物质保留,把有害的物质进行利于环境的处置。这两点直接关系到电子废旧品的回收率及再生率,即PRP企业为生产商提供的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原材料及PRP企业承担的生产商的环保责任的完成。所以PRP如何处理这个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平台环境

回收的平台环境主要有技术、法律法规、社会文化观念和国家经济等,这些因素都对回收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一个新的回收或是拆卸技术都会增大回收的范围和深度,新的电子废旧品管理技术的运用将会对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的回收产生影响;绿色回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成果不易见的投资,但是有了法律法规的约束,生产商才能真正负起责任,甚至可以说法律法规的建立是整个电子废旧品回收系统建立的先决条件,法律法规是有效实施电子废旧品回收系统的保证。欧洲、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重视环保,终端消费者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好,这需要全民一起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另外国家的经济也会对回收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的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商贩为了赚钱就从国外进口电子废旧品,在以简单的技术从中提取有用的物质后,就将一些有害的物质随意丢弃,这成为了他们致富的手段,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危害,但是如果这些商贩所在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了,这种违法的进口“洋垃圾”的情况也许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发展经济也可以促进回收事业的发展。

在平台界面,PRP企业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量宣传环保概念,营造全民回收的社会氛围,并尽力研发和利用回收、拆卸及其他有用的技术。

(五)顶板环境

即PRP的竞争对手,其他的PRP企业。在顶板界面,PRP重点关注商业情报工作、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各种竞争策略。

三、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系统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流程如下:第一,某个正在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商可向一定范围内的PRP招标,标的即为该新产品寿命结束后的回收拆卸管理。第二,每个产品责任提供商PRP可对该新产品的设计进行评估并提交投标书。第三,因为PRP已被要求事先做出承诺,所以标书通常是合理的,可让最低价者中标。第四,当产品销售以后,生产商就要向PRP支付费用以便对废弃品进行管理。第五,当该产品到了寿命结束期或只要有产品被废弃时,就进入了收集系统。第六,一旦废旧品被收集起来,就可以转交给该PRP在当地的回收中心(可以是PRP自身的子机构,也可以是其合作伙伴)。回收中心拆卸产品,并从PRP收到相关费用。回收中心必须满足由政府、法规设定的环保目标,并且将厂商希望闭环再利用的零部件及物料收集起来交回去。PRP可通过向其回收合作伙伴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来辅助上述过程,包括拆卸流程、物料及零部件的识别等。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系统如图2所示。在图2的框架中,产品责任提供商PRP可与某类电子产品的多家生产商签订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的管理协议,PRP则可根据生产商或消费市场的区域分布,自建或委托相应的回收中心,由回收中心收集电子废旧品进行拆卸,并依据协议将某些物料交回生产商进行闭环再利用,其它的可再生资源则可公开出售。其中,PRP与生产商和回收中心之间存在信息的双向流动,PRP可构建一个丰富的在线产品数据库,由三方在线共享。一方面,生产商可为数据库动态提供产品的设计信息、回收后的拆卸流程、可再利用的物料及零部件的识别信息(如图像等)等,以指导专业处理工厂或回收中心的拆卸工作;另一方面,专业处理工厂或回收中心可通过生产商的在线帮助,优化拆卸流程,提高拆卸效率和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同时还能将实践中的拆卸经验反馈给生产商,促使生产商优化产品设计。

四、第三方PRP企业的回收网络

回收网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PRP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我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较弱,不仅不愿为自己丢弃的电子废旧品支付相应的费用,反而还要从中获益,使得电子废旧品的回收成本很高。因此,如何构建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回收网络是首要问题。从目前来看,回收网络的建立可以利用正向物流的销售网络;可以与非赢利性组织合作;建立全民回收网络。第三方PRP企业回收网络由若干拆卸处理中心和回收中心构成,可由PRP企业自建或招标或加盟或合作,或是这几种方式的结合。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他们都是直接由PRP管理、控制的。回收中心的下一级小型的回收点又直接由回收中心统一管理,同样可采用自建或招标或加盟或合作,或是这几种方式的结合。对于回收点应有以下的统一规则:回收点必须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回收点只有回收的权力,不可擅自拆卸处理;回收点需要有统一的店面和统一的服装,建立形象;回收点对于废弃的电子产品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确定统一的价格;回收中心对回收点统一培训。

回收的手段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路边收集;购买点收集;长期固定收集点;流动个体收集;生产商回收收

集;生产商、进口商、销售商、专门加工企业等电子废旧品专门收集活动等相结合。

五、第三方PRP企业的财务担保及环境监督体系

由于第三方企业承担了生产商的电子废旧品回收及环保责任,所以第三方企业应有足够的资金确保自己能在规定的年限承担回收责任,并且万一出现一些情况使该企业无法承担回收责任时应当有另一企业来接替完成其使命。这就需要保险等机构的介入,因此第三方PRP企业需要保险公司作为其伙伴的一员。

同时,如何确定第三方企业的是否真的完成了环境的责任,则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体系。该环境监督体系应由政府建立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第三方PRP企业的准入门槛

具体的讲就是推行许可证制度,例如发放废旧家电综合处理许可证。对于处理电子废旧品的劳动者也要实施准入门槛,推行证书制,例如给绿色处理的劳动者发放专门的电子废旧品处理资格证书。

(二)政府应尽量降低监督成本,对制造商进行置信的检查

具体做法是:鼓励公众参与和发展政府与企业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政府、企业、公众组成的三角模式。可以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激励公众对环境污染事件的举报最为主要的手段。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监督成本还可以对大众作环保宣传。

(三)政府机构和企业订立最优化合同

作为环境检测部门的政府机构和企业订立最优化合同使得行政部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管理达到制度和技术上的耦合,从而达到双方的“共赢”。

(四)对于二手的家电采取登记制度

对于二手的家电采取登记制度,采用再利用标识对可利用的二手家电标识,没有该标识要作报废处理,防止电子产品的过度应用。

(五)采取转移联单制度

利用该制度既可以作为正规废旧家电处理补贴的依据,又利于政府的监督管理。废旧家电转移联单的运作可借鉴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的正副联运作方式。同时可开发废旧电子联单系统,实施网上作业。

(六)信息公开

例如在电器上贴上关于环保的标签,提高消费者的信息知晓度,通过公众对家电制造商行为的了解和关注,形成来自各界的压力鼓励生产商调整自己的行为。

六、结束语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子废旧品的威胁,必须以正规的手段对其回收。本文运用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市场化的新型电子废旧品回收处理体系,在生产商及回收处理企业之间引入第三方企业,生产商将延伸的环保责任通过招投标机制和财务担保机制转移给第三方企业,由第三方企业来负责组织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实现电子废旧品的回收处理。本文建立了一种适于我国国情的电子废旧品的回收模式,并分析了在这种回收模式下产品责任提供商的具体运作系统、回收网络的构建、财务担保的策略及环保责任的有效监督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莺,陈炳禄.我国废旧家电管理制度体系初探[J].再生资源研究,2006(5).

2、翁君奕.介观商务模式:管理领域的纳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4(1).

3、王兆华,尹建华.基于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度的我国电子废旧品管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4、王发鸿,达庆利,朱立峰.电子类产品逆向物流网络结构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A.J.Spicer,M.R. Johnson,Third-party demanufacturing as a solution for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2004(12).

废品处理制度篇8

随着电子工业和高科技信息产业的来临,电子废弃物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作为增长最快的固体废物,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已经带来了严重威胁。如何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废弃物的特点

1.增长快、数量多。有关资料显示,电子废弃物增长速度是城市固体废物平均增长速度的3—5倍,并且以每年5%—8%的速度递增,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固体废弃物,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市场需求旺盛是电子废弃物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毒性大、危害重。电子废弃物含有许多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冰箱中的制冷剂R12、发泡剂R11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电视机显像管、电脑元器件含有汞、铅、砷、铬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果对废弃家电采用酸泡、火烧等简陋工艺进行处理,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废气,严重污染环境,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并最终导致人体中毒。

3.回收价值高、前景好。虽然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但从资源回收角度看,潜在价值高。有些物质中有很多具有极高回收利用价值的贵重金属如金、银等,据统计,1吨电子板中,可以分离出130公斤铜、0.45公斤黄金、20公斤锡。

4.组成杂、处置难。电子产品不仅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其制造材料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品牌的产品设计又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对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

1.电子废弃物增长进入高峰期,洋垃圾不断涌入。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报废高峰期。据估计,每年约有5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洗衣机、400万台冰箱进入报废期,手机、电脑更新速度更快,报废量也急剧上升。国内每年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总量高达820万吨。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倾倒场。目前世界上有30~4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亚洲,其中又有70~80%涌入了中国,已给我国部分地区,如广东贵屿、浙江台州等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法律法规尚不健全。2007年3月正式施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抓起,从源头控制电子废弃物的污染。但很多污染发生在回收处理的过程。对于建立有利于电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无害处置的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措施,以及打击各种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随意处置电子废弃物的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修订完善。

3.没有统一的回收体系。我国很大一部分电子废弃物被私人回收,流向手工作坊式的小型拆解厂,它们将废弃物进行手工分解,提取元器件的有用金属后,大量残余部分被当作普通生活垃圾扔掉。只有少部分电子废弃物由专门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正规企业集中分离,从中获取原料,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专业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必须获得相应资质,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收集、处置固定场所及处理设施,投入和运营成本较大。私人作坊每拆解1吨电子垃圾,可获利3000~10000元,而其成本近乎零。此消彼长,造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的混乱局面,使电子废弃物中的污染物质难以控制,造成后续的环境污染问题。

4.回收处理技术薄弱,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利用机械粉碎、与化学溶液反应等手段回收有用物质。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水平和处理能力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配套的环保工艺和设备比较落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难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三、电子废弃物的管理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欧盟、美国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或指令。如“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已广泛应用于各国的电子废物法,可以作为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原则,明确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主体,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电子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制定保护正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的有关政策,取缔技术水平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手工作坊式的小型拆解厂。制定行业技术标准,限制在电子产品的生产中使用有毒有害材料,鼓励生产绿色、环境友好的电子产品。

2.建立统一的回收处理体系。电子废弃物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能科学的回收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根据国外经验可以看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规模化、产业化是降低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扶持,在全国大、中城市构建以生产商、销售商为主体的各级电子废弃物回收中心,进而形成包括收集、储存、处理、再利用全过程完备的回收处理体系。通过市场调节,加快电子废弃物处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3.提高处理技术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已成为发展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瓶颈。我们应该推广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提高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更新陈旧的处理设备,不仅使处理能力能够满足逐年递增的废弃物产生量,而且保证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

上一篇:入职培训建议范文 下一篇: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整改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