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0:24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1

关键词:货币供应;其他金融性公司;表外业务;国际收支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货币供应理论认为,货币来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是货币供应的源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造了存款货币[1]。因此,银行(对非金融部门)信贷是货币供应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大额顺差使中国人民银行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应的“超发”。对此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宁咏和孙伯银分别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从外部经济层面说明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2-3];黄瑞玲和黄忠平认为,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4];杨丽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巨额的双顺差,促使以外汇占款形式供应的货币量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过度依赖于外汇占款的形式削弱了中国人民银行相机选择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5]。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净国外资产也是当前我国货币供应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净国外资产渠道形成的货币供应是我国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截至2010年11月末,这两条渠道对广义货币供应的贡献度约为73%和31%①。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货币供应的渠道,或者说是否存在一些规模还不大、效应还不显著的“隐性”货币供应?答案是肯定的,除了以上两条货币供应的主渠道外,还有以下“潜在”的、容易被“遗忘”的货币供应渠道:从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表内看,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和存款性公司对政府的净债权与货币供应量构成对偶关系,两者的增减变化都将形成货币供应的投放或回收;从资产负债表的表外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改变资金的流向和结构,对主体的货币供应造成影响。可将这三条货币供应渠道分别称为其他金融公司渠道、财政收支渠道、表外业务渠道。对这些“隐性”货币供应渠道进行探讨,既能保证对货币供应研究的全面性,也体现了研究的前瞻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货币供应的其他金融公司渠道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是存款性公司概览的资产项目,它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净债权和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从存款性公司概览的平衡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增加,货币供应增加,因此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也是货币供应形成的渠道。

(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

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净债权是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减去人民银行对其的负债的差额。其中,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是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发放的贷款、办理的再贴现以及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发行的债券等;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负债是其他金融性公司为了缴存准备金,或用于清算结算、同业往来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购买持有的人民银行票据①。截至2010年11月末,人民银行的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额855.53亿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约1.14万亿元,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净债权约1.05万亿元,约占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的1.5%②。

从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看,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与作为人民银行负债项目的储备货币形成对偶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反之,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减少,基础货币相应减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倍数收缩。其具体创造机制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增加,人民银行资金净流入其他金融性公司,使它们的可用资金增加,这些新增资金或通过其金融业务的开展注入到社会公众手中,使企业或家庭的存款增加,从而供应新增货币;或通过同业往来注入到商业银行体系,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强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从而也将形成新增的货币供应。当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减少,其他金融性公司的资金净流入人民银行,其可用资金减少,或导致其注入社会公众手中的货币减少,从而货币供应减少;或导致其他金融企业通过同业往来吸纳资金,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减少,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受到制约,从而减少货币供应。

(二)其它存款性公司对其它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

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与债务的差额。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主要体现在其他金融性公司通过同业拆借、回购等方式向其他存款性公司融入资金;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务则主要是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其他存款性公司中的存款。截至2010年11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约为1.80万亿元,负债约为4.76万亿元,净债权约为-2.96万亿元,即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小于对其的债务③。因此,其他金融性公司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资金净存款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提高了其派生存款货币的能力。在这方面,它与非金融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并无本质差别,因此这部分存款也构成了货币供应。

综上所述,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债权相当于基础货币的投放,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净存款也构成了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其他金融性公司资产负债的变化也形成了货币供应。

三、货币供应的财政收支渠道

货币供应的财政收支渠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能够体现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和“对政府债权”。前者是由于人民银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各级政府在人民银行财政专用账户上的财政性存款;后者是人民银行为实施货币调控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购买并持有的中央政府债券。二是不体现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地方政府预算外存款。

(一)国库资金存量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国库资金存量就是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政府存款的余额。国库资金包括所有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部分已纳入国库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这些资金的收支过程都能从国库资金的变动情况得到体现。国库资金存量是某一时点上国库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国库收支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预算收支”,它的概念更大,包含的范围更广。国库收支不仅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还包括基金预算收支、债务预算收支和部分社保基金收支,因此在判断政府的财政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时,国库资金存量的变动情况将是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库资金支出时,政府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资金通过银行体系由政府部门流向私人部门(企业、个人),企业、家庭的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即国库资金的出库相当于货币的投放;国库资金收入时,政府在央行的存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减少,货币资金通过银行体系由私人部门流向政府部门,企业、家庭的存款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即国库资金的入库相当于货币的回收;国库收支基本平衡时,财政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行的委托金库制下,人民银行只是经理国库,并无权决定国库资金的缴存和支出。因此,就国库收支这一货币供应渠道而言,人民银行难以主动地加以控制。从这一角度来说,货币供应的财政渠道是一个不由人民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供应呈现内生性。

(二)人民银行购买并持有的政府债券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入国债,形成人民银行对政府的债权。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是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买入或回购国债时,人民银行投放出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当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或逆回购国债时,人民银行收回了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当前,我国财政状况良好,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并非用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主要是为了熨平财政收支的短期波动、减少对经济造成的危害。因而我国发行的国债整体规模较小,且多为短期国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具有熨平短期货币供应波动的特征,其微调波动并引导预期的效应远大于其吞吐的基础货币,以此调控货币供应的效应。

(三)未纳入国库管理的财政预算外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如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行政性受费、政府从下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统筹)资金等。目前,中央政府的预算外资金已基本纳入国库管理,其资金变动得以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中体现,这些预算外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与前述国库资金的影响相同。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外资金尚有很大一部分未纳入国库管理,是未纳入国库管理的财政预算外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由各级地方政府在商业银行的相关机构开立的财政专户中收付核算,其收支变动反映在“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账户的余额变动上。与财政预算资金和纳入国库管理的财政预算外资金不同,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不必全额缴存人民银行。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需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存款范围进行了调整,将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一般性存款,与企业、居民存款一样,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的财政预算外存款只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余下部分便成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可以用于发放贷款,从而派生新的存款。因此,从商业银行角度,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增加,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增强;从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而言,尽管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并未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但其扮演的角色和企业、居民存款等一般性存款一样,本身也是货币供应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财政收支是货币供应的一条重要渠道。国库资金增减意味着社会资金流入或者流出国库,体现社会资金在人民银行国库与个人、商业银行、企业等微观主体之间进行转移,从而国库现金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个人持有现金的余额、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水平等货币变量,导致基础货币发生波动,最终将对货币供应量造成扰动。人民银行持有的政府债权是其对货币供应进行微调和引导公众预期,从而熨平货币供应短期波动的重要工具;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是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的组成部分,也是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其收支变化更是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人民银行在货币供应的财政渠道中呈现被动性,除了在买卖国债时,人民银行可以较为主动的作为外,国库资金和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都是人民银行不可控的外生变量,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重要性。

四、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渠道

表外业务的概念常与中间业务的概念相混淆,在很多货币银行学的教科书上也常将它们归并论述,并未做具体区分。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情况复杂、千变万化、创新不断,所以无论是国内外监管和会计准则规定,还是银行同业实践,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具体涉及的品种、口径等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是否可能承担资金损失风险是表外业务与其他中间业务的边界。由此可将表外业务定义为:表外业务是会产生或有债权/债务,银行将承担一定资金损失风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入表内的中间业务中的一个子集。

表外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发展迅猛的重要业务种类,其必然带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变,影响到货币资金在社会公众中的流动与结构,从而引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相当于创造了“隐性”的货币供应。由于表外业务活动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因此表外业务所形成的货币供应并无法从基于资产负债核算的货币统计中得以体现。同时,现有的对货币供应具有调控效应的货币政策或监管要求也多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出发,对游离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的表外业务总是望尘莫及,难以有效调控,如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存贷比监管要求等都难以体现表外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当前,银行表外业务活动与货币供应量的联结点在于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具体而言,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而风险资产既包括表内风险资产,也包括表外风险资产①。实践中,计入资本充足率的表外业务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信用风险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证,保函,承兑汇票,海外代付,贷款承诺;二是以代客和自营衍生业务为主衍生产品类;三是具有潜在赔付风险的代客理财类产品。由此,通过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表外业务便真真切切地对货币供应产生了影响。具体来说,在保持资本充足率及资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表外业务活动所形成的资产规模增加,或其风险状况恶化,将挤占表内风险资产增长的空间,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机能受到抑制。换句话说,表外业务的开展将对等地减少银行表内业务所创造的货币供应,从这个角度看,表外业务实际上也创造了相应的货币供应量。

表外业务种类繁多,创新不断,不同业务形成货币供应的机制不同,难以一一列举。下面以目前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理财业务具体说明银行表外业务渠道所形成的货币供应。

(一)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开出,并由其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承诺付款后,银行便负有到期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同时,在票据未到期之前,持票人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可通过贴现方式融资(商业银行可以转贴现或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或通过背书方式实现转让支付。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有银行信用作为保证,同时由于可贴现、可背书、可转让而具有了极强的流动性,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支付手段。据统计,2009年全国实际支付的商业汇票累计96244.6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91061.44亿元,约占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的12.8%;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依据而托收的业务发生额累计74061.85亿元②。

银行承兑汇票由承兑银行承担最后付款的责任,法律关系上银行是第一责任人,出票人是第二责任人,实际上是银行将其信用出借给了承兑客户,并形成了承兑银行的无条件债务。因此,银行承兑汇票在开出之后和兑现之前的时间区间内,相当于承兑银行依据申请承兑客户的资金状况或信用状况而给予他的一种短期信用拆放。

作为银行重要的表外业务,银行承兑汇票的受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传统的货币创造具有不同影响:一是银行对开票人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时,银行或有负债与风险资本占用增加,开票人的信用资产(信用货币)增加,银行在挤占了表内业务(贷款业务)资本占用的情况下,对开票人给予了短期信用拆放,形成了一笔信用货币。二是开票人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交易支付、背书转让时,信用货币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三是银行对持票人兑现票据金额时,整个银行体系派生出一笔新的存款。四是开票人归还银行票据金额时,这笔货币派生结束;若票据形成垫款,则银行表内资产增加,银行汇票承兑业务形成的货币供应才在表内显现。因此,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与流动资金贷款等银行短期贷款在本质上并无差异,该业务也形成了货币供应,只是这一货币供应比较“隐性”。

(二)银行理财业务

银行理财业务通常是指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受托投资管理与增值服务。按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分类口径,理财产品按投资标的分为债券及货币市场类、信托融资类(包括转让贷款类、新增信托贷款类、商业票据类等)、国内资本市场类、结构类、代客境外理财类、其他类。银行理财业务顺应国内金融环境与客户需求的变化,2004年以来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9221亿元,公私合计近2万亿,已接近同期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2.67万亿),占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的2.8%。

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于企业或个人的存款,运用于各类理财产品对应的不同标的上。理财业务是否形成货币供应,因其投资标的不同而不同,债券及货币市场类和信托融资类理财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货币供应特征。以投资标的为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为例,理财资金完成募集并投资于信贷资产时,与一般贷款业务一样,派生了一笔相应的存款,此时这类理财产品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派生存款货币过程在本质上并无差异。因此,银行理财业务也形成了货币供应。

我国货币供应形成的渠道除传统的银行对非金融部门信贷渠道,以及近年来日益显著的净国外资产渠道外,还存在其他金融公司渠道、财政收支渠道和表外业务渠道。目前,通过这些渠道所形成的货币供应,规模还不显著,作用还比较“隐性”。随着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与金融创新发展,其他渠道所形成的货币供应将日益显著。因此,在调控好货币供应主要渠道的货币创造机制的同时,也应对潜在渠道保持关注。当前,应对原有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进行修订,把上述渠道所形成的货币供应,如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签发但未兑付的银行承兑汇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等纳入到广义货币的统计中,以加强对这些货币供应的监测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曹龙骐.货币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8.

[2]宁咏.内生货币供给:假说与经验事实[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51-161.

[3]孙伯银.货币供给内生的逻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61-166.

[4]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4).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2

【关键词】 零息负债; 高财务杠杆; 净资产收益率

一、格力电器的高财务杠杆来源分析

格力电器高财务杠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低风险、高收益,而且有明确的近期业绩变化趋势。尽管该公司的财务特征在我国家电企业中非常另类,但却彰显着极高的经营质量。为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格力主要通过“利益捆绑”渠道营销模式和银行承兑汇票集资等方式提高负债水平。此外,产权式渠道融资是其高杠杆的间接辅助条件。

(一)采取“利益捆绑”式的渠道营销模式

在渠道模式层面上,格力电器采取的是“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营销模式,公司依靠品牌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选择本地区竞争力最强的经销商,它们与格力电器共同出资组成销售公司。这些销售公司由格力电器控股,即作为股份制公司而存在,其股东按出资比例分得红利。核心经销商集体拥有格力电器约10%的股权,成为格力电器的机构投资者,二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通过这种“利益捆绑”渠道营销模式,格力电器以品牌为起点,构建了一个内部成员共享利益、资源充分配置的经营体系,同时凭借其品牌影响力针对销售公司一直坚持先付款后提货的经销原则。格力电器通过这种销售方式实现了货物与资金的高速流转,同时占用了经销公司巨额的资金,囤积了大量的预收账款,为其生产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营运资金。由于这些预收账款是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的,因此格力电器的资本结构中就存在大量的零息负债,如表1所示。

从格力电器近五年的负债结构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没有长期负债,即使有占总负债的比重也很低;而其零息负债占据了负债总额的70%以上,它是高杠杆的主要来源。

(二)巧用银行承兑汇票应对资金需求

在银行承兑方面,多数公司是采取存入保证金的方式,格力电器的做法却别具一格,值得借鉴。格力电器采用应收票据销售来收取预收账款,同时注意巧用银行承兑汇票,把应收票据中的一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同时质押给银行,用于开具应付票据。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延缓了应付票据到期日,公司获得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但却使公司享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此外,格力电器无需担忧销售所产生的坏账,因为经销公司可以在银行承兑汇票最长6个月的期限中完成销售全部货物的目标,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利润,也保证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因此,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收取预收账款对格力电器的好处不言而喻。

(三)利用产权式渠道融入所需资金

除了普通的融资渠道外,格力电器还采取产权式渠道关系管理资金,这种策略能从根本上降低信用风险隐患,并通过大量使用票据来进行财务运作,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缓解财务压力,使公司在高的财务杠杆下满足企业营运资金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电器除了现金销售的方式外,在产权式渠道中还采用票据销售,其主要优点是延缓了销售现金流入。格力电器凭借其产权式渠道和“利益捆绑”渠道营销模式,促使下游的家电经销商会尽快偿还应收票据,极大地提高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因此,格力电器采用较多的应收票据销售,为格力利用高的财务杠杆来提高股东价值创造了间接条件,是高财务杠杆的间接来源。

二、格力电器的高财务杠杆优势分析

在电器行业日益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格力电器合理进行营运资本管理和负债经营管理的方式来获得财务杠杆效益,是其实现低成本高利润、提高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

(一)降低营运资本,弱化经营风险

通过采取“利益捆绑”渠道营销模式,格力电器获得了大量的资金,预收账款的零支付利息降低了营运资本。同时,格力采取产权式渠道融资降低了公司信用风险,并通过大量使用票据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凭借强大的品牌和渠道优势以及牢固的经销商关系,格力电器通过先付款后发货的销售策略和质押应收票据来开具应付票据等别具一格的经营手段,充分利用零息负债的高杠杆优势,完成资源最优配置,使营运资本和财务费用降至最低,获得高收益。

尽管格力电器拥有很高的资产负债率,但其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却较低。这是由于近年来电器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格力电器作为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自主品牌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在空调行业的寡头垄断地位日渐稳固,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另外,格力电器的长短期借款很少,其负债基本是零息负债,因而利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的格力电器便不会有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

(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增加公司价值

公司一般会利用增加负债,提高财务杠杆的方式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价值。通常只要投资收益与支付利息之差大于零,提高财务杠杆便能产生杠杆利益,增加净资产收益率。格力电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流程在电器行业可谓首屈一指:首先,格力电器采取经销商利益捆绑的渠道模式;然后,借助强大的品牌及渠道力量来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最后,大量零息负债便提高了财务杠杆,以此推动净资产收益率的逐渐上升。在这个完美的流程中,零息负债是该公司提升价值的关键点,同时其营销战略对净资产收益率及增加公司价值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此外,格力电器的盈利水平很高、坏账很少以及资金很充裕,这些有利条件使它几乎不需要长短期借款。因此格力电器需支付的利息费用很少,财务费用几乎不存在;同时大量的零息负债使得其资产负债水平和财务杠杆很高,最终使得格力电器的ROE位于电器行业前列。2008—2012年度主要电器公司ROE(%)比较如表2所示。

表2选取了电器行业前六位企业的ROE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格力电器的ROE一直比较稳定,在30%左右;2008年和2009年格力电器的ROE位居行业第一;2010年到2012年格力电器的ROE位居行业第二,这是由于海尔电器采取的负营运资本模式优于其他竞争者的营销模式,其现款现货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和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管理模式”开始显示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尽管如此,格力电器的ROE水平还是一直位居行业前三名。

三、结论与启示

负债经营是公司筹集营运资金的主要方式,也是财务战略的必然选择。但由于负债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公司面临破产危机,因而适当的财务杠杆的选择便成为决策者的一个难题。能否采用合适的债务结构和规模,强化资金管理与合理调度资金,降低经营风险,对公司能否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选择合适的负债结构和规模

公司应该选择合适的负债结构,重点关注融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公司的举债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借款,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适度的负债规模和结构是公司负债经营的关键。公司应该根据行业和自身经营现状以及借款的数量占用时间、费用的高低选择合适的负债。同时,公司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科学合理的负债规模,决策者必须把公司的偿债能力、经营业绩以及行业竞争情况纳入选择负债结构的考虑范围之内。

(二)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提高零息负债比例

公司应该大力采用以零息负债形式存在的商业信用融资,降低财务成本和经营风险。具备一定商业信用基础的公司可以采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应付账款融资、商业票据融资以及预收货款融资等,这些融资可以无息负债的形式存在。众所周知,零息负债是公司竞争力的体现,持有越多越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地位。公司可以针对下游经销商,要求其先付货款后提货;针对上游供应商,商议先供应原材料后收取货款,以此充分获取大量零息负债,并提高公司价值。

(三)创新公司营销模式,降低经营风险

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其销售模式至关重要。销售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空调行业的营销模式可以划分三种,以美的电器为代表的区域销售模式、以青岛海尔为代表的自建销售公司模式,以及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模式。公司在选择营销模式的时候,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模式,也不能完全参照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同时,公司还应针对负债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区分各种财务风险的责任,以此确定公司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使公司成本费用最小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温琳,王慧,薛婧.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比较分析——以青岛海尔、格力电器与美的电器为例[J].财会通讯,2012(35).

[2] 焦营. 高财务杠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J].国际商务财会,2009(11).

[3] 崔冬冬.格力:渠道新政[J].理财杂志,2008(2).

[4] 周瑾.格力电器:竞争优势和运营效率并存[J].电器,2008(1).

[5] 桂志强,邵青.无息负债:格力金融战略的核心[J].经理人,2008(2).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3

一、企业集团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融资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多以银行借款融资为主。最近几年,尽管企业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向银行借款为主的融资大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而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一些财政金融政策,直接影响企业融资规模及融资成本。

如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相关政策频出,全年6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从年初的6.12%增长到7.47%,使得企业集团融资成本提高。全年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14.5%,使资金供给趋紧的矛盾加剧,银行可贷资金进一步减少,冻结银行信贷资金过万亿元,企业集团贷款难度加大。特别是9月末到10月中旬,央行和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能超过当时的水平,严控信贷增长。上述这些政策给处于投资期的企业集团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改变了融资环境,使集团资金筹集及融资成本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二)缺乏科学融资规划 融资规划是企业集团融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通过计划或预算的形式,对集团整体及子公司等的融资活动作出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从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资与投资的协调匹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投融资体制存在的缺陷、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企业集团自身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企业集团没有形成适合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融资规划,在追求规模扩张带动的投资增长的同时,没有对未来资金需求总额、融资渠道以及资本结构等做出具体安排,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满足集团投资的资金需求,导致较大的资金缺口,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融资渠道单一 从我国企业集团目前的融资状况来看,尽管融资渠道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融资渠道仍显单一,企业集团无法通过选择多种融资渠道融通资金。首先,信贷资金的供给导致了企业集团对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的过分依赖,无法调动集团直接融资的积极性,并间接导致集团负债比率过高。在一些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其次,从直接融资渠道即资本市场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失衡。我国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企业债券市场却徘徊不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债券发行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以及拟发行债券公司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发行债券的要求,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偏好股权融资,而很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缓慢限制了企业集团的融资行为,是企业集团融资渠道狭窄的重要原因。另外,企业集团内源融资少,企业集团普遍存在自有资本投入不足和经营积累低的问题,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资金融通的金额也不多,内源融资能力有限,融资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首先,负债比重过大易产生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最基本最普遍的融资方式,大部分企业集团的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当企业集团盈利时,提高负债比例,能够获得正财务杠杆效应,提高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而当集团亏损时,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使得利息费用成为企业集团沉重的财务负担,加大财务风险,也会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以股权联结的多层次企业结构而加速集团内部的风险传递效应,一旦某个子公司无法偿还负债,资金链条断裂,就会迅速导致企业集团整体财务危机。其次,长期资金缺乏。以负债为例,企业集团长期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存在经营风险,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长期负债的风险远远高于短期负债,考虑风险因素,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长期贷款规模很有限,资金使用范围也往往受到严格限制,有时还会附加一定条件。长期负债资金成为企业集团的一项稀缺资源。

(五)预算软约束导致融资效率低下预算约束反映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弹性,以及制度是否被严格执行。根据债务关系的理论,硬约束条件下的债权人必然会对不良债务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预算软约束问题一直是妨碍其健康发展的“顽疾”。这其中有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原因,也有企业集团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前者如政府和贷款银行对企业集团存在预算软约束,即企业集团一旦发生亏损或破产,政府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常常通过追加投资、减税并提供其他补贴等方式,以确保其生存下去。后者如企业集团对其下属子公司或所投资项目也存在类似的预算软约束。预算软约束会削弱企业寻求外部融资的需求和重组的压力,成为企业集团融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集团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根据集团自身情况,建立科学融资规划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的经济联合体,集团管理层应考虑集团整体利益,根据自身未来投资所产生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的融资规划,制定合理的融资方案。我国企业集团所投资项目大都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企业集团要有比较精确的资金需求概算,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以满足资金需求为原则,灵活选择多种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的时间分布,以适应企业不同时期对资金的不同需要,并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可调用的自由现金流。在不同融资阶段,还应根据融资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随时调整融资策略,考虑通过改变融资渠道或进行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以控制财务风险,保持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与企业集团投资收益之间的均衡,避免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二)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集团公司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仅仅依靠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及集团公司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从长期来看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必将成为融资重心。企业集团应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积极开拓国内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首先,加强企业集团股票融资力度。股票融资能够迅速募集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所筹集的资金不构成企业的负债,不必支付利息,起到优化资本结构和避免财务风险的作用,通过上市还可以促进企业集团健全管理机制,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鼓励企业集团发行债券。我国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重,可以使企业集团以较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大量所需长期资金,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长、短期资本比例。对于防止出现企业集团融资“预算软约束”的情况,发债融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促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由于发行债券是有确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债券到期必须如数还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红那样可以暂不分配,再加上购买者大多数为社会投资者,欠老百姓的钱是无法赖账的,这就会给企业集团增加压力,促使集团改善经营,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此外,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债券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也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债券价格波动相对较小,只有大额交易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企业债券的这些特点都表明,具有较强市场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是企业债券理想的投资主体。因此,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降低债券发行风险。

(三)拓展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加大内部融资力度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市场的有效运作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也是发挥企业集团融资优势的前提。企业集团内部融资除了内部留存收益、固定资产折旧等形式外,还包括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提供的资金融通,例如相互持股或债券、商业信用等。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载体,应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融资方案,积极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等货币运作市场,结合企业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具体情况发行财务公司中长期债权或滚动发行短期债券,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缓解外部融资压力。此外,财务公司还应大力拓展票据业务,实现融资的证券化、市场化,支持企业集团中短期资金的需求,减少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性。

(四)积极开展境外融资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呈现明显的融资证券化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已越来越成为融资的主要方法。其中,在境外发行股票是我国企业集团在国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在境外成功上市。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继续扩大融资规模。没有在海外上市的企业集团,也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海外融资计划,将境外上市作为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

企业集团到境外发行债券,不仅可以筹集到所需资本,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提高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增加企业集团同跨国公司竞争的综合实力。在相关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我国企业集团可以在发行国外债券方面开展一些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4

根据银监会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无论是总资产还是总负债,增速均再度双双下降,并均创下历史新低。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2.8%;总负债同比增长12.5%。分别低于2012年的5.6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银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特殊在是经营信贷货币赚钱的。是通过扩大经营负债和资产,主要是存款和贷款以及同业负债、同业资产、短期拆进拆出和投行业务等实现经营利润的。

存款等负债和贷款等资产增速均减缓,银行最大的经营利润来源渠道必将受到严重威胁。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增速双双下降背后折射的是其业务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开始显现出来,是其发展潜力正在下降。

同时,也说明传统商业银行独霸金融市场的局面正在被打破,金融融资市场化趋势正在快速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特别是至今仍带有浓厚行政化、机关化色彩的大型商业银行带来空前挑战。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占比逐渐下降,而社会其他渠道融资方式比重越来越高。10年前的2002年社会融资规模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占1.85万亿元,占比92%,其他社会渠道提供的融资占比只有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10年后的2013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为51.4%,下降40.6个百分点,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社会渠道融资规模占比48.6%,上升40.6个百分点。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岂能不下降呢?

受融资社会化市场化挑战最大的是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增速最慢,双双降至个位数。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末,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8.2%,总负债比上年同期增长7.9%,双双低于平均增速的4.6个百分点。

总资产总负债增速减缓,不但直接威胁到银行的经营利润,而且直击银行赖以生存的命门――资金来源,导致银行不断闹出“钱荒”。中国整个社会并不缺流动性,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还相对过剩。是体制内的商业银行在闹“钱荒”。“荒”了体制内的银行,背后是市场机制在向非市场的管制体制挑战,是市场机制与管制经济发生了激烈碰撞,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社会融资在向死板一块的体制内金融叫板。

银行总资产总负债增速减缓的原因在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各种金融竞争者动了其奶酪,正在蚕食银行的市场份额。社会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正在打破银行垄断贷款等金融资产的局面;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正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等负债业务;社会融资渠道形成的市场化较高的资金价格,给银行死守管制下的利率资金低价格带来空前挑战,使其在存款负债业务发展上失去了价格竞争力和诱惑力。

不但银行资产负债增速放缓,而且利润增速也在直线下降。银行的“好日子”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躺在垄断金融市场上赚大钱的日子已经逝去。社会化市场化金融、新经济新金融等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已经波及到银行的资产负债等所有主体业务。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负债;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24-02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Miller对负债融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Jensen(1986)提出了“控制假说”,认为负债可以对管理者自行支付自由现金流量的权利起到约束作用,有助于防止公司在低收益项目上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2]。McCnondl和ServaeS(1995)认为,所有的公司都存在负债的两面性,对高成长的公司而言,负债导致的投资不足的负面效应居于主导地位;对低成长的公司而言,负债带来收益的正面效应大于负债导致的成本的负面效应 [3]。邵瑞庆(1997)认为,企业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债务资本。债务资本具有潜在的效益性,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而且负债比率越高,综合资本成本越低,对企业越有利[4]。胡援成(2002)认为,除权益资本的增长,可以使企业价值实际增长外,债务的增加也可以直接增加企业价值[5]。

二、研究假设分析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当企业产品的绝对量增加时,会使单位成本下降。也就是说,扩大经营规模可以使平均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因此得出假设1:企业资产规模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一方面,负债具有约束效应。中小企业受到的银行信贷管理要更严格,而且经理人要预留一定的现金流以支付未来的负债,因此对企业的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的不一致,负债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当企业破产时,收益先在债权人之间分配,然后才是股东,因此在选择项目投资时,股东更偏向于收益大但风险也较大的项目。因此得出假设2:企业负债率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

中小企业多数都处在成长期,正是需要大量资金,如果选择短期负债融资,需要在短时间内偿还借款,这就要求极大的流动性,阻碍企业成长;与之相反,长期融资对流动性的要求比较低,可以给企业的成长一定的宽限期。因此得出假设3:本文假设负债的期限结构越长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三、实证过程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31家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24.99%,而国际上公认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最佳值是50%左右;银行借款比率平均值为26.96%,通过银行渠道获取的比例较小;商业借款比率平均值为49.59%,通过商业信用渠道获得的借款近乎银行渠道的2倍;长期借款率平均值为5.02%,长期借款水平较低。

(二)模型选择

通过豪斯曼检验的结果可知,p值为0.0117,因此强烈拒绝原假设,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由此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1)

其中,Y代表企业价值(由净利润率表示),X1代表资产规模(由总资产表示),X2代表企业负债程度(由资产负债率表示),X3代表银行负债程度(由银行借款比率表示,银行借款比率=(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负债总计),X4代表商业信用负债程度(由商业借款比率表示,商业借款比率=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负债总计),X5代表负债期限结构(由长期借款率表示)。

(三)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由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看,F检验值比较大且相应的P值为0.0000,通过了检验,说明模型整体回归较为显著。对于各解释变量,只有X1,X2,X5的P值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X3的P值大于0.05但小于0.1,较显著。去掉不显著的解释变量X4,再次做回归检验,结果如表1,各解释变量的P值均通过了检验。

另外,按照资产负债率升序排列(见表2),资产负债率与净利润率之间存在着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当资产负债率达到50%以上时,净利润率值很低,当达到70%以上时,净利润率甚至为负数。

接下来将331家上市公司按行业类别分别进行分析,去掉几个样本数量较少的行业后,主要选取三大类:工业(293)、信息和软件(26)和房地产(5),结果如表3,。中各变量的数值都是已去掉不显著变量后的数值。

四、结论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6

关键词:铁路企业;债务融资;融资风险体系

近年来,铁路企业迎来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对铁路企业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当前,我国的铁路建设依旧是国家管制的基础设施产业,我国铁路建设资金除了国家投入之外,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为了构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的现代铁路交通系统,铁路企业依旧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当前铁路企业的市场化融资之路十分艰难,为了实现铁路企业的大发展,必须探索铁路企业的融资之路。本文通过对当前铁路企业的债务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铁路企业如何应对债务融资所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系统,探索多元化的铁路融资渠道,促进铁路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

一、铁路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

近年来,铁路企业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和债市发债,另外通过与地方政府合资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出资主要是依靠征地拆迁折价入股的方式,另外就是通过地方债务平台获得贷款。但是,近年来,随着政府货币政策的收紧,对铁路企业债务融资的监管力度加大,造成传统的债务融资渠道变得十分艰难。过多的依赖于银行贷款借贷融资,导致铁路企业的市场化融资程度低,铁路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不够,难以满足铁路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和建设规模的扩大的需求。

2.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结构是反映企业的债务和股权之间的比例关系,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通常而言,企业的负债率不应该高于50%,企业的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也应该达到一个合理可控的比例。但是,目前铁路企业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0%以上,严重超过合理线,另外,企业的长期负债造成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增加。财务成本的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铁路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升。融资结构的不合理,给铁路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3.铁路投资回报率较低

铁路建设属于公共事业,其更多的承担的是社会公益责任,国家对铁路的运营价格实施严格的管控,这导致铁路事业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铁路的经营管理的效率低下,铁路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差,造成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铁路经营大多处于亏损或者低回报状态,投资回报率缺乏吸引力,造成社会资本难以进入该领域,造成铁路企业难以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

4.铁路市场化的运行规则很不完善

铁路运输的价格一直是受到国家管制的,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定价制度和微利保本的价格政策。这种管制性价格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民间资本对铁路产品和服务缺乏定价权利,使得市场机制在铁路行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功能的缺失,严重阻碍铁路企业的良性发展和运营。

二、铁路资金需求与债务融资必要性分析

1.铁路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铁路企业是独立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铁路企业近年来迎来了行业的大发展,截止2012年三月底,铁道部的总负债达到了24298亿元,其负债率已经超过60%。“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的投资规模将会缩减至25000亿元,但是到2020年,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预计还将建设4万公里铁路,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面对如此巨大数额的筹资规模,以及铁道部每年所面对的高达1000多亿元的债务利息,铁路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建设基金、铁路债券、以及大量的商业贷款,铁路企业新一轮的投资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依赖于银行贷款,铁路企业面对巨大的历史债务需要偿还本息,加强未来每年数以千亿的投资规模,铁路企业的资金状况将十分苦难。因此,铁路企业在面对未来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如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规避企业融资风险,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2.债务融资在我国铁路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铁路企业铁路建设的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铁路建设资金、重要财政资金以及银行贷款和铁路建设债券以及企业债务性融资渠道。铁路企业的债务融资是铁路建设的重要融资手段。利用债务融资能够有效的降低铁路企业的成本,债务融资不同于股票等一些证券,其不需要支付其他费用,只需偿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因此,这给企业的成本资金带来一定的收益。另外,债务融资手段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铁路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率的时候,对企业的股权收益利润率就会提高,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铁路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规避的思考

1.强化铁路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意识

铁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债务融资的不断增加,给铁路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风险。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的,因此,铁路企业的发展必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保证铁路建设成果与预期目标的相一致。当前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铁路建设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安全隐患。因此,铁路企业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对企业融资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正确的看待债务融资风险,理性的预防风险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融资风险,从而有效的提高债务融资的正效应,降低债务融资的负效应。

2.科学合理的安排融资结构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论其资金多雄厚,其资金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积极的采取负债经营的方式,利用好财务杠杆,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但是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铁路建设投资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率等特点。铁路企业的融资多属于长期债务,因此,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充分的衡量,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利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科学的衡量自身的偿债能力以及再借债能力。当前,铁路企业的负债占资产的比例高达60%,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具有巨大风险隐患。企业在利用建设基金的同时,利用部分基金用于偿还企业贷款的本息。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资产的偿还债务,当前,我国铁路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十分巨大,铁路资产市场没有建立,铁路经营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目标并存,造成铁路资产的盈利能力不足。铁路企业可以在保证自身偿还能力前提下,通过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合理的调整企业的融资结构,促进企业的融资风险的降低。

3.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多元化融资方案

为了降低铁路企业的债务融资的风险,铁路企业应该科学部署推进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实施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方案,有效的吸纳多方资金,实施铁路企业融资的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融资工具的有效组合,从而有效的改革铁路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近年来,我国在铁路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倡导以政府投资为主题的多元化投资形式,推动铁路企业的投融资的市场化操作,积极的吸引地方政府资金以及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领域,拓宽铁路建设的筹资渠道,积极的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大对铁路运输行业的投资,积极吸引包括境外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实现我国铁路企业的融资的多元化。在铁路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混合搭配多种融资方案,通过改革铁路企业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培育适合铁路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化融资主体,进而推动铁路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施多元化融资方案,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融资风险。

4.建立长期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

铁路企业在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多元化融资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及风险环境的充分认识,积极适应内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因为这些会给铁路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铁路企业在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该注重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对防范和控制铁路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融资风险控制流程。加强对铁路企业投资、借贷、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批程序,建立铁路财务事项的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融资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监督,建立有效的融资风险处理机制,对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专项审计。其次,构建铁路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对铁路企业的资产和融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从而消除企业融资风险。再次,企业应该实施全局性的融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预警,建立融资信息和项目业务信息的一体化,保证企业筹资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促进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对铁路企业资金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提高融资效率。

为了解决铁路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和债务问题,铁路企业应该完善自身的融资风险管理,加强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的铁路投融资环境,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高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效率,选择合适的融资组合。铁路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积极主动的转变经营方式和投资方式,提高铁路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规避企业融资风险,促进铁路企业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彦群.对铁路企业融资策略的思考[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6(07)

[2] 张.铁路行业多元化融资思路的探索[J]. 财政监督. 2009(16)

[3]高利军,田元福.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模式改革思路[J]. 商业时代. 2007(03)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结构;问题和思路

一、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融资结构同时也等同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资金筹集中不同资金结构和比例的关系统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和融资,正是一次次投资与融资行为,企业自身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行为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在国有企业发展中,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国有经营管理中所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课题。

二、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特殊性和原因

国企融资结构的问题特殊性,主要在于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相关改革管理制度的落实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执行,很多发展改革中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和根本的解决。国有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资金发展和支持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与矛盾,这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平均资产负债率较高,负债过度以及逃费银行贷款现象相当严重,银行不良贷款名序中排名相对靠前等诸多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和良性发展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融资渠道不够完善。在我国现阶段国企的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渠道存在一一定的缺失和不组,内部融资比例较低,其难以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很多融资行为都属于外部融资,这对于企业自身健康和长效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前国企内部融资渠道主要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具有资金富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之间进行联合,实现资金方面的流通。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资金存在富余的单位,也可以通过购买资金短缺单位所发行的债券来实现资金的转移。这两种内部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对于相关风险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的规避,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债权融资比例不合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由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国有企业自身在发展中对于债券发行问题缺乏一个足够的重视态度,并且相关制度不够合理,从而导致了债券融资比例较低这一问题。而一部分国有企业对于债券融资认识不到位,融资结构中并没有存在相应的债券融资的渠道。这一债券融资方面的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融资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差异,同时也是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外部负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是其中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造成企业外部负债水平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自身的银行贷款需求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整个融资结构相对偏激,一旦企业自身出现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那么企业就很有可能会增加贷款比例,整体收益就会收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出现相关问题导致银行贷款问题的发生,这同时也会对于银行发展造成影响。

三、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发展思路

第一,完善内部融资渠道。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融资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于当前融资渠道不够完善的问题,在融资结构构建的过程中要进行积极的增加和拓展,提高对于经营中盈利资金的控制能力,有措施、有目标、有机会地开展内部融资工作,提高内部盈利水平。国有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和特点,对于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高内部融资的整体比例。在内部融资渠道完善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收入水平和存款周转率,更好地提高企业内部资金流转的通畅性和效率,减少内部融资成本。第二,优化国企资本结构。国有企业发展中,融资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本身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更好地适应外界社会经济体制。有关部门也要对于改革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制度和政策方面的有效引导,实现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开展改革融资工作,为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的基础和保障。第三,解决相关负债问题。针对于现阶段企业所存在的负债问题,国有企业要从基础层面入手,对于负债结构进行改善,提高负债结构的合理性,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由于企业经营发展问题所导致的各类坏账和四张的问题。针对于现阶段融资结构,国有企业要进行科学的改进,对于债权融资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特点,对于国有企业的股权融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一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的企业,可以鼓励企业发展债权融资模式,对于集体融资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有效地提高现有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安全性,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在债券模式发展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于国有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审核,并且进行长期的试验和规划。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本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了我国整体经济体系下的支柱力量。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对于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已经成为了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生产发展基础,是国有企业适应外界经济形势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特点和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提高融资结构优化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帮助我国国有企业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作者:张鸿 单位: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陶诚.走出中小企业融资的认识误区[J].中国金融,2010,(24):279.

[2]李魏晏子.国企融资图变[J].上海国资,2012,(6):62-63.

负债融资的主要渠道篇8

今年3月份,证监会正式《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从试点业务转为常规业务。隧道股份率先资产证券化项目计划,于5月9日起由资管公司国泰君安向机构进行推广,5月13日结束,融资金额为4.84亿元。

海印股份近期也公告,拟以其经营的15家商业物业、五年的经营收益为基础资产,通过中信建投设立资产证券化项目计划,拟募集资金16亿元。

地产企业海印股份作为开拓者先行一步后,红星美凯龙等多家相似企业也计划通过此业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证监会5月底又《证券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审批》做为上述《规定》的补充性说明,对申请材料目录等内容作了进一步明确,给资产证券化进程又推一把力。

企业看重融资渠道

据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预计,海印股份的融资利率在7%~8%之间。在不考虑提升租金的基础上,未来5年的净租金收入约为21亿元,本次拟融资15亿元,质押率为71%。另外海印股份以自有资金1亿元全额认购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以保障15亿元优先级资产。

海印股份在公告中承诺:“若本次专项计划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不足以偿付完毕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则本公司将代表原始权益人进行差额补足。”

从目前来看,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资管项目现金流充足,结构清晰,安全性较高。券商做业务的时候也比较注重风险控制。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投资者的优势已经展现出来:较高的安全性以及7%~8%的收益率对稳健型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

海印股份证券事务代表江宝莹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计划刚刚通过股东大会的审核,正在准备各方面材料,属于起始阶段,无法给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在融资成本方面,预计不会比银行贷款更具优惠性,主要还是为了开拓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是公司目前除了发债、银行贷款外的一种新型融资渠道,对于公司补充资金有很大意义。

海印股份被视为房产融资新渠道的开拓者,在目前地产与房产企业再融资困难的背景下,海印股份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顺利进行,会给行业树立一面重要的旗帜。

隧道股份方面也对记者表示,选择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考虑因素就是拓宽融资渠道,补充公司运营资金。成本方面并没有很大优惠,比银行贷款略低一点。

券商优势尚未显现

北京某券商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员杨先生对《投资者报》记者解释道,目前资产证券化在国内一直没有大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国内这项业务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并没有较成熟的队伍。

理论上,企业选择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融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降低企业负债率,让企业在负债率偏高,再发债阻力较大的情况下获得再融资,也有助于控制负债杠杆情况。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杠杆率并没有达到临界杠杆率,通过发债形式进行融资也不困难,并不十分需要通过此方式来降低负债杠杆,而且目前公司财务报告中资产出表也未能实现,企业不能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达到降低负债率的目的。

第二是可以将企业里评级较好的资产与较差的资产进行剥离。由于剥离后的优质资产评级比较高,用这部分优质资产抵押,就会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融资。但目前在融资成本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可替代的融资渠道还有很多。对于企业来说,资产证券化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利的融资方式。由于没有成熟的团队,资产剥离操作起来还比较麻烦和复杂,企业更愿意把资产打包抵押。

杨先生认为券商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上会起到主导作用;对券商来说,尽快熟悉业务,能在较短时间内把业务准备工作做完,更快完成融资计划,准确地把优质资产剥离,为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融资渠道,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这项业务。

风控依旧是关键

据记者了解,目前券商对资产证券化的重视程度大概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非常重视,当作潜力业务在大力拓展;第二种是专门成立一个小组进行探索和业务拓展;第三种是对原有团队任务指标,如一年内完成一单,旨在了解业务。

“美国金融危机当时确实严重影响了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但着眼于当下,更重要的是借鉴其失败的经验来为国内业务的发展铺路。防控风险也同样是券商该注意的问题,对资产真实价值、资产信用等级、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正确评估对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先生说。

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近期也指出,证券公司创新重点应放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与风控共同前进。

上一篇: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网络保护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