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3-11 11:35:47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1

一、幼儿再入园情况陈述

(一)沉默型

因生病在家休息一个月后的早上,涵涵终于来了。在奶奶的百般提醒和教师的反复问候下就是不开口说话。几个比较活跃的孩子们看见涵涵都蜂拥上去,兴奋地叫着他的名字。但涵涵却表现地很冷漠,并一直抓着奶奶的手。当奶奶跟涵涵再见时,涵涵虽然并未哭闹,但一直看着奶奶,不愿意搭理教师。

(二)哭闹型

昊昊来园第一天时情绪非常稳定,在进餐、游戏等环节都表现的比较踊跃。在此后因为咳嗽一直在家休息。两个星期后来园。跟婆婆再见后一会就哭了起来,一直哭着要婆婆。此后的几天都再也不愿意来幼儿园,但来了之后虽然哭闹也会搭理老师。

(三)活跃型

一个星期后,蒙蒙来到幼儿园了。一进门就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在老师的热情招呼后,她开始到小朋友中间去了。看到一个小朋友就开始兴奋地叫小朋友的名字,打个招呼或者相互笑笑。同时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看,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但不一会告状声就此起彼伏,不是蒙蒙抢了他人的玩具,就是推了谁……

(四)娇弱型

贤贤来园一个月,情绪一直都非常稳定,且很少出现与其它小朋友发生矛盾的现象。生病两周后来园,情绪也很稳定,很快地进入区域游戏中和其他幼儿玩了起来。但不一会贤贤就来告状说丁丁抢了她的玩具……过了一会,老师就听到一阵声音特响的哭声,原来是贤贤,她被擦肩而过的冰冰撞了一下。

二、心灵解码

从上述表现可以看出,幼儿请假后的入园适应问题明显比开学阶段减轻很多。这得益于他们对幼儿园环境和人的相对熟悉,同时他们的不适应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一)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较其他年龄段对成人有着较强烈的依恋,因为对家人的依恋存在入园不适应问题,又因为对教师的依恋有着不同于平日的行为举动。

1.对家人和教师的依恋。

由于年龄较小,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着更加强烈的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他们在陌生环境中跟亲近的人分开会表现出不愉悦的情绪,如哭闹、沉默等。每个幼儿都有获取性的需要,他们在幼儿园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如微笑、拥抱、拍拍等等。因此很多幼儿在再入园后未得到老师的关注,就会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如案例中适应能力较强的贤贤在再入园后突然变得娇弱。

2.情绪易外露。

小班幼儿的情绪较不稳定,行为受情绪的支配较大,且易外露。特别是本身存在着依赖心理,所以在看到家人时,在幼儿园不适应的情绪特别容易通过哭闹表现出来。

(二)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碰撞

1.相对适应。

小班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周围同伴,愿意进入集体生活。由于已经开始了一段幼儿园生活,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所以再入园时,开学初期入园时的入园不适应症状会相对轻很多,同时面对相对熟悉的教师和同伴他们也有了想去亲近的愿望。

2.相对不适应。

虽然已经度过了入园初期的适应,但幼儿园入园时间较短、离园时间较长,刚刚适应下来的幼儿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特别入园前两天会因对幼儿园的好奇和新鲜感而无暇顾及与父母的分离,但再入园时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其不适应的症状会表露无疑,所以常会出现再入园时较之初入园时的不适应更加明显。

3.现实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同伴牵挂的心理。小班中较活跃的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能够认识一些同伴。因此在离园后他们会有对同伴的牵挂心理,所以在来园后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熟悉的同伴。由于他们刚进入集体生活不久,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次是身体初愈的影响。进入到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度,但由于其身体刚刚恢复,相对来说还较脆弱,所以离开自己的家人或在一天活动后见到自己的家人会有一些撒娇的表现,如哭闹。

三、智慧背囊

再入园幼儿首先存在的是适应问题,而幼儿的适应需要教师、家长和同伴三方面

(一)教师,幼儿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化器

1.无“线”问候,情感不断线。

在幼儿请假期间,教师要与幼儿保持联系。如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勤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情况。这样一方面让幼儿保持师幼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中有人牵挂着他,让他对再入园有期待感。

老师打电话给佳佳的妈妈询问佳佳的身体状况。在妈妈让佳佳问老师好时,她拿着电话怎么都不说话,于是老师就告诉他老师和孩子们都多想他,并问他在医院打针时是否哭闹等,佳佳进行了简单地回应。几次电话通话后,佳佳只要听到是老师打电话来了总要抢着和老师说话,开始第一句总会说:老师,我想你了。再次入园后也与老师更加亲密了。

2.当面沟通,负面情绪巧释放。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会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释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对于那些沉默的幼儿更应该引导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认同是幼儿接纳幼儿园的第一步,而认同的获得要建立在教师能够理解幼儿情绪的基础上。因此无论幼儿再入园后有什么样的情绪表现,教师都应该给予理解。如涵涵能够在教师的安抚下较平静地和奶奶分离,说明他的不适应现象并不是特别强烈。但毕竟涵涵刚来园几天就请假了一个月,所以他表现出来的闷闷不乐是正常的,教师要淡化对涵涵的情绪处理。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2

关键词:优秀绘本;幼儿园;语言教学

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度到系统的、规范的书面语言,有助于综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想象力以及个性和良好的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优秀绘本在幼儿语言能力中的作用

首先,优秀的绘本作品将造型丰富、色彩鲜艳的图片和优雅有趣的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综合起来,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有趣的、自然的、生动逼真的阅读环境。幼儿带着兴趣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阅读图画故事,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口语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形成与书本对话的经验,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口头语言来独立思考阅读的画面和文字,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好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次,幼儿的语言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绘本特有的丰富内容与形式使绘本阅读对于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发挥语言教学对幼儿内化性、潜在性、长期性的影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优秀的绘本作品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可以学习表达与交往。

最后,优秀绘本是孩子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好范样,让孩子根据作品的结构进行改编和创编活动,可发展幼儿语言的创造性,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创造作品。阅读图画故事书并参加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语言智能,同时也为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个人内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提供了操作运用的机会。

二、优秀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宜的绘本材料

选择绘本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中、小班的幼儿所需要的绘本读物是有很大区别的。大班孩子的审美程度已经发展到完整形象及细节的感受。即“对较为深沉寓意的感知和理解;对形式美特征的感知和理解;对艺术形式审美特征复杂化的追求增加了许多”。因此给大班孩子选择的绘本应当内涵比较深刻,图画风格明显,形式多样。给中班孩子选择的绘本应当是语言和情节丰富、幽默、富有戏剧性,内容要高于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给小班孩子阅读欣赏的绘本应当色彩鲜艳、人物形象鲜明、篇幅较短、情节生动有趣、语言和情节多重复。幼儿可以预测情节发展走向,结局是圆满的。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读本。教师应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选择他们喜欢的读本,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更有利于幼儿理解。而且,绘本读物内容要与幼儿生活的情景相关联。幼儿的心理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与其生活情景紧密相连的事物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并逐步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如来自日本庆子・凯撒兹的《小老鼠和大老虎》就是这样的读物。其情节与人物都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因此颇受孩子们的欢迎。

(二)通过绘本讲解吸引幼儿参与语言表达活动

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活动前,认真解读儿童图画书是教师备课时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精细地解读绘本,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了解作者意图。从而有效地驾驭整个阅读教学过程。

创设能够吸引幼儿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组织幼儿欣赏作品时,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利用声音和表情展示故事,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也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观察图画书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去观察,让幼儿学会除了观察还要学会认知和探究,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想与问题。加深对绘本内容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三)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楼道、楼梯、墙面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阅读氛围。除了在墙上做一些精美的故事画面,教师还可以就近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栏及可供自由表达的笔、纸等材料。教师在布置环境时还要大量采用幼儿的作品与信息,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原动力。此外,我们将文字自然地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之中,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文字信息。如:将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文字尽量配在材料标志说明、主题网络展示之中,使幼儿感受文字环境,尽量理解文字含义,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

教师要认真研究创设适合本版孩子特点的环境,形成独特的班级阅读文化。教师还要定期将精心挑选出的一些富有审美情趣和现代意义的精品绘本介绍给孩子。

(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性差,制定相宜的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开放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规则的设置与执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幼儿了解规则、理解规则、记忆规则。为了便于幼儿记忆规则,可以将幼儿阅读规则编成儿歌轻松传递给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专注力与坚持性较短,需要成人不断鼓励,并给予孩子时间去“消化”规则,老师不能急于求成。如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不守规则的情况,老师可以用眼神提醒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改正。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下就能养成,尤其是幼儿正处于学习社会规范的阶段,倘若规则时时变动,规则的作用便容易被弱化,幼儿对规则的遵守也会出现反复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促进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结论

早期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0―6岁婴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的形象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早期绘本阅读的价值更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辛艳.绘本教学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3

教完科学活动《可爱的兔子》后,孩子们一度对兔子很感兴趣,涵涵家也养了一只。几天后的晨间活动,涵涵拉着她妈妈的手,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来园,说:“老师,我的小兔子死了!”说完就哇哇大哭了起来,她妈妈说孩子在家已经哭了两个小时了,难过地对我说:“看来以后要养的话只能养一些容易打理、生命力较强的小动物了,没有照顾好的话,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整个户外活动时间,涵涵都没有很投入地参与,连最喜欢的皮球都吸引不了她,站在一旁,边流眼泪边伤心地告诉我:“老师,我好想小兔子!”我只有不停地安慰她、鼓励她。一整天孩子的情绪都不高,明显看出她真的很伤心,我的心也隐隐作痛,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一方面,从开学到现在,涵涵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个情感很外露的孩子:“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今天很开心。”她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感受到的勇敢地用语言、情绪、表情甚至动作表现出来,丝毫没有一点造作。这让我深刻地反思,教师在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琐中,面对孩子的进步和表现,没有把自己的热情大胆、真实地宣泄出来,甚至有时面对孩子的追问、喋喋不休而表现出默然和烦躁,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小兔子之死的事件上,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出对生命的重视。很多孩子不理解“死”的真正含义,大人帮他们理解的时候就是很简单地解释一下,甚至是敷衍的态度,当孩子表现出疑惑、悲伤的情绪时,反而以“没关系”安慰孩子。为人者父母即为人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别忘了您的身边还有孩子的眼睛在跟随。我们要让孩子清楚不管是什么生物,生命只有一回,这唯一的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应该公平地对待身边的生命,哪怕是花鸟鱼虫。我们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孩子,让孩子做一个有情有意的人。可是小班孩子受年龄的限制,进行这样的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幼儿园创设多样化的环境,发挥环境的影响功能

1.通过故事、谈话等教学活动渲染气氛,开展情感教育。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比较弱,对于一些生与死的道理很难理解,有位同事在班上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当讲到善良的白雪公主死的时候,孩子们丝毫没有一点伤感,有的无动于衷,有的甚至在那笑着,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把故事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适当简化成幼儿易于理解的句子,例如“白雪公主死了,再也见不到她的朋友和亲人”,同时配合教师的语言、语气、表情和动作,渲染伤感的气氛,让幼儿在能看得到、听得到的直观感受中理解故事表达的情绪。

2.游戏对幼儿情感的促进作用。

幼儿最喜欢的莫过于游戏,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情感的发展作用。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对角色的选择、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发展等主体活动,体验合群的情感,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地相处,对小班幼儿来说能愉快地参与游戏,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步转发展成一定的合群意识,对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角色游戏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情节模仿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幼儿会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言行,包括大人之间情感的表露,如果家里经常是争吵不断的,幼儿在游戏中也会反映出不和谐的音符,如果家庭和睦,幼儿会将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体验在游戏时体现,例如妈妈如何照顾家里的奶奶,妈妈是怎样关心宝宝的,幼儿都会积极模仿。

3.注重观察,抓住日常生活的教育契机。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善于发现教育的契机。例如,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拾落叶的时候,孩子们看到飘落而下的树叶,有的捡起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会晃动树干,想让更多的树叶落下来,这时我轻轻地走到树下,摸了摸树干,说:“大树妈妈,你很疼吧!”这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上来,也轻轻抚摸树干,没有一个人晃动。我又说“明年春天的时候你的身上还会有更多的树叶宝宝。”有的幼儿会把掉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往树干上装,有的悄悄地跟树叶说话,刚才晃动树干的孩子也一个劲地跟大树说“对不起”。很小的一件事情,只要教师有心观察,就能对幼儿起到教育的作用。

二、家园同步,巩固幼儿的情感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功能

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在家庭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一定的个性,家长的情感、情绪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能做到尊老爱幼、相敬如宾,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肯定情感积极、爱憎分明、合群善良。

1.实施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受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必须依靠家长的支持,实施家园共同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家长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能够注重家庭中幼儿的情感培养,就会使幼儿园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阻碍幼儿顺畅地发展。因此,在加强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同时,我们应积极开展家园活动,引导和帮助家长重视情感教育,并在家庭中广泛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2.家园配合,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比如如何在家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做游戏),如何树立正确的榜样等,使家长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园教育通力合作,有效促进幼儿情感教育、良好行为的巩固,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充分利用节日活动的教育效能

节日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一年之中有很多的节日都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主题:“三八”妇女节时,通过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可以以自制小礼物、说一说祝福的话、夸妈妈等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热爱的美好情感。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妈妈的负担,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为大人整理东西等。“十一”国庆节时,结合主题内容,让幼儿了解祖国妈妈的生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此外还有重阳节、教师节及班级中同伴的生日会等,都可以发挥这些活动的教育效能,积极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4

乱象一:狭隘理解阅读教育的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重点在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能力,很多教师却把它缩水为早期识字教育。要知道,一个好的阅读者一定是识字的,而一个识字者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

乱象二:阅读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

当前幼儿园的阅读材料,有陈旧乏味的《司马光砸缸》等,有晦涩难懂的《三字经》,有太直白乏味的材料,还有水土不服的外来作品.这些材料都远离幼儿的生活,无法找到阅读材料与幼儿生活的契合点,这些材料只会抹杀幼儿对阅读的最初兴趣源,孩子以后的阅读之路又有何原动力来支撑呢?

乱象三: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

阅读是幼儿与作品的对话过程。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幼儿从已有经验和口语中无法与书面语言建立对应关系,也就无法理解材料内容.而一些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仍强调记忆文字信息,强调讲述。至于材料蕴涵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则全然不顾.

乱象四:阅读环境创设的贫乏

在越来越重视环境创设的今天,各个幼儿园也针对阅读教育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而从大量事实却倾诉着另一个不争的悲哀:阅读环境的贫乏.导致阅读环境创设停留在低级阶段,脱离幼儿年龄和生活的图书角无人问津,人文环境的创设更显随意和零散。

以上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乱象,呈现出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故此,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改革。

一、全面落实早期阅读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早期阅读教育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由此可见,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阅读和前书写准备,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重在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幼儿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所以,强调通过阅读识字和获得认知的阅读是多么可笑。

二、精选适宜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材料是将早期阅读目标转化为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中介。适宜既指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指接近幼儿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1、根据年龄特征选择

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直观,富有情趣,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帮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逐步的完成从画面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年龄段不同,图文各占的比例就不同,内容的繁简也各异。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图的比例大,文字少而大,情节简单。而到了中大班,图、文比例呈反向变化,内容也日趋复杂。

2、根据生活经验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定与幼儿的生活能够链接,从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些远离幼儿生活时代的早期阅读材料,书面语言在幼儿积累的口语中无法建立对应关系,其内容又怎能让幼儿理解?选择源于幼儿生活的阅读材料,幼儿自然就感兴趣,就会饱含感情的专注阅读,并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根据阅读能力选择

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违背此规律就会受到对应的惩罚。如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让幼儿阅读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的材料,阅读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幼儿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另外,早期阅读材料的语言要浅显、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且易学易记。阅读有个体差异,教师既应注意年龄段的差异,也应考虑相同年龄幼儿也有阅读发展能力的不同,不可同一要求,选择单一的阅读材料,材料的体裁、题材、难异程度应丰富,幼儿应有选择的空间。

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

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就应让幼儿学会阅读。教师要在趣味引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真实的阅读和交流中积累阅读的经验,习得自主阅读的技能。

1、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环境和姿势

阅读首先要在光线好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还应姿势正确的坐着看书,书与眼睛保持合适的距离。

(2)正确翻书和看书

引导幼儿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翻书,学习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页接着一页看书,让幼儿感受图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要一幅图接着一幅图有序地去看,并找到前后图的联系,才能读懂故事的内容。

2、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读出声,并与具体事物、图画、口语、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香蕉”两个字,除了知道怎么读,还应把字与香蕉的实物、图片、概念建立对应关系,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的经验。通过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从而构建起幼儿对书面语言的经验,为入小学的正式阅读奠定基础。

3、创设宽松互动的阅读氛围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阅读

不论是集体阅读,还是小组阅读和个别阅读,教师都应倾其全力加以关注,关注幼儿阅读的进度、姿势、环境等,及时鼓励幼儿的优点,并让其他幼儿学习。

(2)参与幼儿的阅读

幼儿在阅读时,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图文结合阅读、连贯讲述等。在与幼儿的交流中,幼儿自然习得语言的规则,增长有益的经验。

(3)鼓励幼儿与图书及文字创造性的互动

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推测、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书内容并大胆质疑,使其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引导幼儿在集体或同伴面前口头叙述听过的、看过的故事。鼓励幼儿扮演讲故事人,创编书上的故事,讲述自制图书上的故事。鼓励幼儿随机组合动物或人物形象创编故事。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玩文字游戏,如给好朋友写信,给画面配音,给图画编上文字材料等。

四、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社区、家庭建立温馨人文的阅读条件,进一步完善阅读设施,形成有利于幼儿阅读的环境。幼儿园通过多渠道宣传科学的阅读方法,利用家长讲座等形式加强家长对孩子阅读方法的科学指导,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图书馆参观,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多多交流。幼儿园在阅读区建立必要的阅读规则,创设文雅有序的高质量阅读环境。孩子在这书香四溢的氛围里,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5

目前在学界尚没有统一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定义,学者都是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不同的界定。但整体看来,学者都偏重于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内置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环境来理解,强调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三个方面来把握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笔者认为,在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时,需认识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是幼儿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就幼儿教师个体而言,则是其专业自我养成的过程。此外,更应认识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如步入信息化社会,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然会增添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二、信息化社会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是核心,创新则成为信息化社会的灵魂。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强调了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举措,列出专章进行阐述,可见信息时代呼唤信息化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若教师的理念得不到更新,培养出的人才自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也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一)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提升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信息化教育已逐渐被提上日程。面对“信息碎片化”的态势,置身于信息洪流之中,幼儿教师若想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幼儿教师在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都会涉及对信息的获取和有效利用,故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突出表现为获取信息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利用微信、微博参与媒介互动,幼儿教师也应积极利用这一平台,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升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微信、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介产品,使得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和便利,而且充分尊重了受众参与互动的权利。通过微信、微博,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及时获得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亦可传递自己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困难,通过这些信息媒介与他人共同讨论、研究,以期得以解决。赵红霞曾指出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自觉化有两种策略:“一是撰写教学日记;二是对话。”一般来说,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很难抽出时间系统地写教学日记,但通过微信或微博就可方便快捷地对教学中的感悟、心得进行片段式的记录。有时虽然只是简短的一两句话,但日积月累,这些零零星星的最真实的记录会不断促进幼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而且,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家能及时地交流讨论,“头脑风暴式”的集思广益能让幼儿教师在多方的“对话”中把握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社会下,多种信息化产品已经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例如多媒体已在幼儿园得到普遍利用。故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若能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如将形象、生动、活泼的图片或视频融入教学过程,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可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能力已逐渐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网络上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一方面可以浏览幼教的相关网站,如中国幼儿教师网、中国学前教育网、中国幼儿教育网等,下载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采用多媒体制作和运用技术,特别是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免费的专业教程,进行系统学习。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有很多应用空间,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将自己编排的舞蹈制作成视频,和幼儿共同分享;或是对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制作成电子相册或视频,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

(三)完善幼儿园的信息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氛围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在电脑的配备、多媒体教室的开设、校园网络的开通及其他媒体的配备上等,都必须加大投入,这需要国家财力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国家财政预算应努力向学前教育倾斜,而且要合理规划学前教育的资金比例。在幼儿园层面,幼儿园应努力构建包括幼儿园课程资源包、多媒体课件素材、园本培训资料以及教研资源在内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的信息源。此外,幼儿园可尝试建立新的绩效考评制度,如有计划地组织信息技术教学竞赛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等,这可有效激发幼儿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建设还包括构建家园合作的信息化系统。全教协会列出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具体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幼儿园加强与幼儿家庭的联系,努力让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予以支持。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家园合作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幼儿园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幼儿教师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幼儿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探索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同,并积极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部分教育活动。常见的方式有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日、家长座谈会、亲子游戏活动等,这些都是经实践检验过的有效尝试,值得借鉴。在信息交流更为便利的今天,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可以通过各种新兴媒介进行,例如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家园交流群,针对孩子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而且可以及时获得家长对于幼儿近期活动的反馈。通过搭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平台,幼儿教师和家长可实现平等状态下的互动交流,幼儿教师的工作也将更容易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6

摘 要: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使生活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生活教育;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72-01

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全面发展。因此,语言教育对幼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使生活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内容

幼儿语言适宜教育内容研究的目的是将语言教育目标具体到可供教师操作的单元教学内容上,而单元教学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日常活动。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语言活动内容归类为两种语言类型。其次,分解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联系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然后,针对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编制出具体的单元教育内容。五年来,幼儿园编制的对话教育单元有“听话、答话、打招呼与自我介绍、提问、体态语与情景语”等14项。独述教育单元有“阅读、简单完整句、并列句、复述、结构模仿、列纲编故事”等10项。语言转换教育单元有“人称代词转换、地点代词转换、礼貌用词转换、叙述性与评价性语篇转换、对话与独述的转换”等10项。

二、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二是联系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们同语言交往类型的关系如下:首先,同对话语言的关系。对话语言主要应用于日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因此,幼儿对话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联系渗透的语言活动。然而,这种语言活动是以各学科特点为认知对象的,如将对话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规则放入其中进行学习,会影响幼儿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留出一定的学习对话语言的时间。其次,同独述语言的关系。独述语言运用的场合主要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例如生活经验讲述,故事、科学常识的讲述及评价性的讲述等。由于独述语言是一种无具体语境支持的语言,其学习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有较多的时间让幼儿学习独述语言。再次,同语言转换教育的关系。语言交往是一种动态过程,语言转换无处不在。语言转换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应该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安排语言转换的学习。

三、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方法

第一,充分满足幼儿交际的需要。教师要把儿童的需要放在首位,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材料。第二,创设动态的语言交往环境。要通过变换交往环境的时间、地点、交际主体等,让幼儿学习用语言与人交往的技能。第三,启发移情。第四,随机转换表达。要启发幼儿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别人的需要,并帮助幼儿选择适宜的语言来适应变化了的Z言环境。第五,及时反馈。第六,正面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要予以积极回应,并允许幼儿讲错,肯定幼儿的大胆尝试。此外,课题组同志还创造了时空轮换法、对象变换法、故事讲述与情景表演互换法、遗漏信息提问法、结构模仿法等方法。

四、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评价手段

教师应运用自编、弥补、改编等方法,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找到合适的评价手段。比如,在对话上,选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测试方法。封闭是为每对幼儿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即给两个幼儿一件看似好的实际上一玩就会出现故障的玩具。开放是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相互商量、讨论甚至争吵,教师不加干预,只在一边观察记录。在独述上,采用弥补方法开展看图讲述后辅以离图讲述的测试活动,并规定看图讲述只用于独述测试。在语言转换上,借鉴国内外学者做的关于儿童语言技能的一些研究,并改编为适合我园集体测试的评价手段。具体方法是:创设两种不同的情境,观察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语言行为。我园将三大能力的评价手段应用于全园幼儿年龄特点调查和第一轮试验班幼儿语言适宜能力发展评价。从效标效度看,测出的分数与教师平时感受到的幼儿语言水平相关,这说明评价手段能较正确地反映幼儿实际的语言水平。从构造效度看,其分数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反映出幼儿年龄增长与能力增长相关。从内容效度看,测出的语言要素基本上能代表三大能力的主要方面。此外,幼儿园还制定了一套包含年龄层次目标内涵的评估指标,以帮助教师了解实施教育后目标的达成度。

五、结束语

在生活和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造良好、宽松的语言环境,注重幼儿情感的体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生活化、趣味性、个性化原则,利用良好的语言环境与表达机会、运用多种方式有效引导,实现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要注重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情感的真实体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沈奕莉(1988-),女,江苏昆山人,幼儿园二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倩.基于语言观的幼儿语言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7

关键词:幼儿 情感 社会交往

策略――社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态度和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因此社会领域就是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学习,交往中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幼儿社会领域的教学大多数是老师干巴巴的讲,孩子兴致缺缺的听,教学形式走进了“说教”的误区,究其原因分析:

1.老师都认为,社会课比较麻烦,需要孩子身临其境的去观察、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而相比起其他领域的活动,它需要老师做相当多的课前物质、环境准备,更多的则是带领孩子到实地去感受,而幼儿园都是3―6岁儿童,他们的安全意识、遵守规则的意识都相对较弱,一个活动需要老师付出非常多的心血,因此老师们习惯于将社会活动简化为说教形式。

2.社会领域目标的核心往往是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培养,这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因为它不是简单的讲授某一知识点,我认为社会活动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不仅不能忽略,而且要把它当成幼儿一日活动的重点。因为教育――育人为本,一个人学习成绩再好、能力再强,他的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很差,那就算不上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所以我非常希望同行们都来重视幼儿园社会活动的开展。看到孩子们对自己对同伴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看到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活动形成的积极主动的秩序感;看到孩子们为妈妈洗脚、为奶奶捶背时那浓浓的亲情之爱,看到每一个宝贝都将家中和路上捡到的废旧物品扔到垃圾箱……我深深的被他们感动着,也为我的幼儿教育工作而感到自豪。

一、活动内容全面丰富,涵盖方方面面

1.社会活动不能仅局限在活动室内进行,因此要为孩子提供真实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去观察风雨、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去认识家乡的美丽,人们的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给孩子以想象的空间,丰富内容以外的知识及各方面的情感。如让孩子去观察、认识《勤劳的人们》《参观农贸市场》《邮政局》等场所,让他们了解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从而让孩子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它不分贵贱,从中懂得要尊重别人的劳动。

2.增强孩子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自我意识。让孩子要知道自己的幼儿园、班集体的名称,懂得是大家是一个学习、生活的集体。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意识到自己的愿望、任务和责任。如通过《我爱我的幼儿园》《我们班里好事多》等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好人好事的新风尚,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3.培养孩子爱的情感。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父母、到爱周围的人、继而到爱家乡、爱祖国。了解我们跟周围人、事、物的关系;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家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循序渐进让幼儿了解祖国的文化,如组织《祖国妈妈的怀抱》、《我们手拉手》等等活动。梳理其民族自豪感,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和为祖国增光添彩的责任感。

二、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将抽象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形象化

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无声的知识变成有声有色的直观形象,如社会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让孩子们通过图片、视频,观看海鸥、鲫鱼、乌鸦、秃鹫、蚯蚓等小动物的生活方式,将孩子们很难理解的动物清洁地球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让孩子看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学习了知识,又增添了对动物的热爱,对地球的热爱。

2.通过表演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表演是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孩子在看看说说玩玩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快乐,如《小老鼠忙碌的一天》《找不到眼睛》等内容,给孩子布置好环境,通过表演、讨论,让孩子亲身体验,感知了其中的道理,掌握了内容,教师启发幼儿进行设计,构思,重在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并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孩子细微的进步,老师都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去感染孩子,给孩子以成功感,增强其自信心。

3.在一日活动中善于抓住点点滴滴的教育契机,配合老师的讲解,把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刻为粗浅,化复杂为简单。如怎样关心妈妈?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4.区域活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实习场。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模仿扮演各种角色,来体验各种情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克服自我中心思维,从小培养自律意识。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涵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都有渗透,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孩子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会存在差异,儿童要能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不仅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和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情感上的联系,成为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协调与他人关系,活泼开朗的现代人,这些将使幼儿受益终生。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内涵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物质财富和教育质量的改善,学前教育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其教育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此完善学前教育机制,确保幼儿健康成长。但是,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尚且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简单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系统论述存在的问题,并举例探索构建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的措施。

一、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

“内涵”主要是指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内涵式发展”特指抓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促进“质”的飞跃与发展。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已呈现出两种显著变化,一方面是学前教育的结束期明显提前,传统学前教育的幼儿平均年龄在4到7岁,而当前的平均年龄在3到5岁,结束期提前了1到2年。另一方面,多数幼儿园非常重视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连接,把大班教育作为小学预备教育,从各方面来指导幼儿学习小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职责失范,责权配置模糊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首要问题是政府对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与认同,在责权配置方面没有明确的实践和主导。教育部曾经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应全面主导地方办园体制,但是,多少地方政府都没有将办园体制付诸实践。另外,因为地方政府不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为其投入的教育资金偏少,所以导致学前教育发展陷入经费不足的困境。

(二)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据调查了解,学前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大多数地方政府都会将学前教育资金调配到城市而不是农村幼儿园,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所获经费不足,师资流失现象严重,保教工作质量不符合学前教育的标准。

(三)公民办园结构失衡,学前教育属性摇摆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优惠政策的扶持,公民办园工作日益兴起,解决了不少学前教育问题。但是,公民办园结构失衡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公民办园的目的是“赚取经济利润”,而不是“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而且,公民办园缺乏公益性、教育性和服务性,师资素质有待提升,这必然会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师资队伍结构失范,核心素养薄弱

从总体上分析,学前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质量还有待加强,核心素养偏低。部分教师并非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职业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如何构建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

(一)从理念维度

完善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创新学前教育文化。其次,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的结束期,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不能急于将学前教育的年龄缩短到5岁,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

(二)从目标维度

教育部引导全体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目标,转变工作观念,将“维护幼儿健康成长与均衡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并加大城乡幼儿园的教育资金投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充足的补助资金,以此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从制度维度

地方政府应该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协同幼儿园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制度,明确各级权责,规范学前教育文化机制,落实办园体制,将学前教育制度付诸实践工作。

(四)从结构维度

教育部应注重优化公民办园结构,解决学前教育属性摇摆问题,引导民办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幼儿园的公益性、教育性和服务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师资培训工作时应采用以“按需培训”为主的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实现学前教育、研究、培训一体化。另外,要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能力,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核心素质。

综上所述,解决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提升学前教育总体质量,必须着手构建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保障机制,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注重提升工作效率并兼顾公平,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合理分配师资资源,将“维护幼儿健康成长与均衡发展”作为基本目标,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制度,优化公民办园结构,从而有效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刘云艳.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8):38-43.

[2]卡力比努尔・阿不都热合曼.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13).

上一篇:大气污染源监测范文 下一篇:行业环境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