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5 15:22:27

家禽养殖管理

家禽养殖管理篇1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的饲养,畜禽疫病和养殖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和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以及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土地、卫生、质量技监、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畜禽饲养及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管部门)

市和区(县)兽药饲料监督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畜禽饲养、畜禽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督工作。

第五条(畜禽养殖规划)

市农委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本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农委备案。

第六条(分类管理)

本市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实行分类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种源生产,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本市限制和调整小型畜禽养殖场,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的,促使其逐步过渡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的,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本市对农户的散养畜禽行为予以指导。

第七条(畜禽养殖区域的设置)

本市畜禽养殖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内不得建立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关闭;控制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小型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关闭;适度养殖区内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但应当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

第八条(畜禽养殖区域设置的程序)

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区域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农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畜禽养殖业发展需要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养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本辖区内的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或者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具体区域边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养殖规划编制和区域设置的公众参与)

本市畜禽养殖区域设置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发展规划,应当听取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的设立)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本市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条件,并按照国家规定向环保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领《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设置的限制)

控制养殖区内改建和适度养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的,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

禁止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养鸡场与水禽养殖场应当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具体间隔距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市农委制订。

第十二条(种畜禽繁育)

种畜禽繁育,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健康合格标准。

需要引进种畜禽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隔离饲养,对经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的种畜禽,方可并群饲养。

第十三条(饲养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当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会同市农委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制定畜禽养殖相关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面从事任何水禽放养活动。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要求)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场的畜禽饲养。

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域应当与畜禽养殖区域分开。

第十五条(用药安全管理)

畜禽养殖场应当在专职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实行用药安全记录。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停药期实行宰前停药。不得擅自使用兽药或者在饲料中添加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第十六条(畜禽免疫规定)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配合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免疫过的畜禽佩带动物免疫标识。

第十七条(传染病控制)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当服从卫生部门实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十八条(严重疫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根据疫病种类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为防止疫病扩散,可以对疫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同种畜禽,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的区域、时限和补救方案,由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一类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本市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处理。

第二十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物质。畜禽养殖场按照规范实施畜禽粪便还田的,视作达标排放。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的具体规范,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农委制订并公布。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的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的散落、溢流。畜禽养殖场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

第二十一条(污染排放的监督)

本市畜禽养殖场实施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畜禽养殖活动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畜禽销售)

畜禽养殖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养殖场出售的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禁止出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三条(畜禽屠宰)

本市对出售的畜禽,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畜禽养殖场送交定点屠宰场屠宰畜禽的,应当提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畜禽疫病保险)

支持本市农业保险机构实行动物疫病保险,鼓励畜禽养殖场参与动物疫病投保。

第二十五条(畜禽养殖档案)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畜禽养殖档案包括畜禽繁育、饲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和记录。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第二十六条(擅自设立的法律责任)

擅自在禁止养殖区内新建或者控制养殖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或者限期迁移。

未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养殖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的;

(二)擅自使用兽药,或者擅自在饲料中添加兽药或者药物饲料添加剂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畜禽防疫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的;

(二)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未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或者强制免疫后未佩带免疫标识的;

(三)对染疫或者病、死畜禽未作无害化处理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畜禽销售规定的法律责任)

擅自销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畜禽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销毁,并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

畜禽养殖场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违反环境保护、兽药、饲料和动物防疫管理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畜禽养殖场或者散养畜禽的农户逃避检疫,引起重大动物疫情,致使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万羽以上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500头以下的猪、100头以下的牛、3万羽以下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散养畜禽的农户,是指基本用于自给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民家庭。

本办法所指的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十三条(过渡条款)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在禁止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安排关闭事宜;在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限期整治。

第三十四条(实施日期和废止事项)

家禽养殖管理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止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协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布局、畜禽养殖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正常繁殖三代以上的、以经济利用为目的的家养陆生动物,包括猪、牛、羊、马、驴、驼、骡、鹿、兔、犬、鸡、鸭、鹅、火鸡、鸽、鹌鹑、鹧鸪、山鸡、驼鸟、貂、狐以及蜂、蚕等动物。

国家和本市对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竞技动物、实验动物等饲养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逐步实现畜禽的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饲养、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第四条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主管本市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相关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以及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市鼓励开展畜禽养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第二章规划布局

第六条本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第七条禁止养殖区是指外环线以内地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第八条控制养殖区是指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行政区域内禁止养殖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九条适度养殖区是指武清区、宝坻区、蓟县、宁河县、静海县行政区域内禁止养殖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十条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的具体范围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畜禽养殖区域时,应当听取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一条禁止养殖区内不得饲养畜禽。

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小型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关闭;符合环保和动物防疫条件的,鼓励其过渡为大中型养殖场。

适度养殖区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鼓励发展畜禽适度规模生产。

第十二条禁止养殖区和控制养殖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畜禽养殖发展进行帮助、引导,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因政策调整确需关闭的畜禽养殖场,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并给予适当补偿。具体评估和补偿标准由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章养殖管理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我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应当向所在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防疫合格证;

(二)养殖场名称、养殖地址、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三)饲养的畜禽品种、数量、来源;

(四)养殖场区位图、平面布局图、建筑面积,生产、防疫以及粪便、废水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情况;

(五)养殖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学历、技术职称;

(六)生产管理、畜禽防疫制度。

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发给畜禽标识代码,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畜禽养殖场。畜禽标识代码管理办法由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五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依法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生产经营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由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审核,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父母代以上的种畜禽场、种畜站,由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审核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单纯从事种畜禽经营、卵孵化和配种业务的,由所在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审核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报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从事畜禽养殖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畜禽饲养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人畜共患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畜禽饲养工作;

(二)禁止水禽与旱禽、家禽与家畜混养;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十七条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零星饲养的畜禽应当进行圈养,并接受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十八条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畜禽养殖技术标准进行饲养,严格执行相关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

市畜牧兽医、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畜禽养殖相关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畜禽养殖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畜禽养殖批次建立养殖档案。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并保留两年以上。

第二十条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抛弃、销售和加工病、死畜禽。

第二十一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的散落、溢流。

畜禽养殖场不得向水体等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污水等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和我市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对于国家和我市规定强制免疫的疫病,应当做好免疫工作,并对免疫后的畜禽加施免疫标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和收购未经强制免疫和未加施免疫标识的畜禽。

第二十三条外埠的畜禽及畜禽产品进入我市和经我市过境的,须经本市动物和动物产品检查消毒站所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查证验物和防疫消毒。合格的予以放行,不合格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在禁止养殖区内设立养殖场或者在控制养殖区内新建小型养殖场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关闭或限期迁移,拒不关闭和迁移的,饲养设施。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水禽与旱禽、家禽与家畜混养的,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未对散养畜禽实行圈养的,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所饲养的畜禽予以没收,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抛弃、销售、加工病死畜禽的,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销售和收购未经强制免疫或者未加施免疫标识畜禽的,由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外埠畜禽及其产品未经本市动物和动物产品检查消毒站所检查和防疫消毒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予以扣留,并处以*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扣留的畜禽和畜禽产品经过检测,合格的予以放行,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畜牧兽医管理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作出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存栏量为3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只以上的羊、1万只以上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养殖场;小型养殖场是指上述标准以下的养殖场。

家禽养殖管理篇3

第二条双城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污水、恶臭以及丢弃的畜禽尸体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四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当年将畜禽养殖业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政策及工作方案,鼓励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污染综合整治。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引导畜禽养殖户向集约化畜禽养殖区集中,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相关分工,做好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局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农业局负责合理规划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布局,并会同市环境保护局控制本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市发改局、规划局、财政局、卫生局、林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第八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区域环境容量及合理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布局和规模的需要,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市区范围内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和调整,由市环保部门会同市农业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务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市辖区内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和调整,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规划、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九条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四十条规定,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禁养区:

(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市区范围内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第十条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限养区:

(一)市区绕城公路外沿500米以内的区域;

(二)国道、省道两侧各500米以内的区域;

(三)集镇规划区;

(四)禁养区以外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需要,应当限制畜禽养殖的其他区域。

第十一条禁养区内禁止一切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禁止新建、扩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本办法实施前限养区内已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十二条在禁养区、限养区外新建、改建、迁建和扩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或者在限养区内改建、迁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复意见,应当规定畜禽废渣和污水的综合利用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十三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畜禽废渣和污水的综合利用措施应当在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投产的同时予以落实。

第十四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依法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按照污染物排放许可的管理要求排放各类污染物。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向环境中排放经污染治理后的污水的,只能设置一个污水排污口,污水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规范。

第十五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应当保持环境整洁,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硬化储存场所地面等措施,防止恶臭和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施清洁养殖。

第十六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畜禽尸体应当按有关规定作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对随意丢弃畜禽尸体的,农业、城管执法、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废渣应当采取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

第十八条单位和个人运输畜禽废渣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清洗畜禽废渣运输工具产生的废水应当妥善处置,不得污染环境。

第十九条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或隐瞒。

第二十条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治理。被责令限期治理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向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交限期治理计划,并定期报告实施情况。限期治理期限届满后,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项目进行验收。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禁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属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二)属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内的畜禽养殖户的,由市城管执法局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没收。

(三)属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外的畜禽养殖户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没收。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限养区内新建、扩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或已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未按照有关规定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未设置畜禽废渣储存场所、设施或未采取硬化储存场所地面措施的,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由市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二十五条市环境保护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畜禽养殖是指从事猪、牛、羊、兔、鸡、鸭、鹅、肉鸽等家畜、家禽人工饲养的活动,不包括经批准登记的信鸽养殖及犬类等家庭宠物养殖。

(二)畜禽废渣指畜禽养殖活动中产生的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三)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存栏量I级在3000头以上的,Ⅱ级500头至3000头的猪(每头猪在25千克以上);蛋鸡存栏量Ⅰ级在100000只以上的,Ⅱ级是15000只至100000只;肉鸡存栏量I级是在200000只以上的,Ⅱ级是30000至200000只的;存栏量的成年奶牛I级在200头以上的,Ⅱ级是在100头至200头的;存栏量的奶牛I级是在400头以上的,Ⅱ级是200头至400头的;其他种类畜禽的集约化养殖场标准按照国家、本省的有关规定进行换算后确定。

(四)畜禽养殖户,是指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外的其他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

(五)禁养区是指禁止畜禽养殖的区域。

(六)限养区是指实施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

家禽养殖管理篇4

关键词:畜禽养殖; 污染; 研究; 辽中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已有原来的副业换位成农村的主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饲养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畜禽养殖污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年畜禽类粪便量约为19亿t,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已达9118万t,畜禽粪便产量和COD排放量都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用水排放量的总和,而2007年畜禽粪便总量为32亿t,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7亿t。

位于辽宁省中部的辽中县是全国渔业、肉鸡、瘦肉猪生产先进县,这些虽然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与此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辽中县有各类养殖大户2231户,其中:牛869户;猪1223户;鸡139户,其中养殖15万只鸡的养殖小区5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10万头,肉鸡近2000万只,肉鹅20万只,肉牛18万头,饲养蛋鸡223万只,奶牛200头左右,辽中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相应养殖污染治理的环保设施未建成,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污染源,改善农村养殖污染势在必行。

1 辽中县畜禽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

1.1 种植业与养殖业严重脱节 随着辽中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畜禽业的经营方式、区域布局和饲养规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城郊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造成了农牧脱节,使得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利用,由农业生态系统的“肥料”转变为生态环境的“废料”

1.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域布局不合理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肉、蛋、奶问题和抓好“菜篮子”工程,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考虑到运输等方面的原因,为降低成本养殖场多建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城乡结合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些养殖场已与周边城镇和居民点日益接近连为一体,甚至是本城区的一部分,形成了目前城市周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比较集中的现状,由于畜禽养殖业从牧区、农区向城市、城镇周边大量转移,从人口稀少的偏远农村向人口稠密的城郊地区逐渐集中,从而造成农牧脱节,粪便不能及时送到农田,致使城郊粪尿堆积,环境恶化。

1.3 缺乏实用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由于我县发展规模化养殖业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资金短缺,尤其是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把畜禽粪便处理作为规模化畜禽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畜禽养殖场建设计划。在畜禽养殖场规划设计时,忽视大量畜禽粪尿对环境和畜禽自身的影响,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配套技术与设施,从而更加重了污染程度。

因此,由于缺乏各种实用的、低成本的、处理效果好的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从而使得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也是畜禽养殖场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体的影响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水环境的污染,是其污染表现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在辽中县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只有少数养殖场采取了污染物处理措施,而大多数养殖场对于养殖粪污只是经过简单冲洗后就进行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粪污,被水洗冲刷进入自然水体后,会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该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表层污染。

2.2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畜禽养殖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恶臭、尘埃和微生物。恶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较低,未消化的饲料养分以畜禽粪便形式排出。这些粪便厌氧发酵产生大量氧气和化氧等臭味气体。畜禽粪便中含有硫化氢、胺等有害气体,若未及时消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将会使臭味成为增加,产生二甲二硫醛、甲硫醚、二甲胺及多种低级脂肪酸等有恶臭的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轻则降低空气质量、产生异味妨碍人畜健康生存;重则引起呼吸道系统的疾病,造成人畜死亡。在畜禽养殖场发生的恶臭污染事件中,猪场居各种牧场之首。对大黑乡一猪场(该养殖场猪的存栏数量为1000头)的现场测定,其每小时可向大气排放3kg的NH、0.25kg的H2S、0.4kg粉尘和15X10各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4.5-5.0km,在养殖场周围100-1000m范围内恶臭与粉尘的感觉比较明显,尤其100m以内的下风向区域,恶臭的感觉非常明显。

2.3 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等有机质将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其中含氧有机物被分解为氧、胺和硝酸盐,氨和胺可被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糖和脂肪、脂类等含碳有机物最终被微生物降解为CO2和H2O,从而通过土壤得到自然净化。如果污染物排量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故也常造成生物污染和疫病传播。

对大黑乡一猪场(该养殖场猪的存栏数量为1000头)污水漫及土壤的观察和检测发现,这些土壤的孔隙已经堵塞,形成了严重的板结,基本失去了种植农作物的能力。

2.4 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类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滋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据相关研究,畜牧场所在地排放的每mL污水中平均含33X10的四次方个个大肠杆菌和69X10的四次方个场球菌,在这样的环境中仔猪(鸡)成活率低、育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少、料肉(蛋)比增高,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辽中县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的仔猪和产仔母猪的病死率一直比较高,使用循环污染的水源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且近年来鸡的死亡淘汰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严重影 响了畜禽养殖业自身的发展。

3 辽中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3.1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

3.1.1 建立合理通畅的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县规模化续期养殖的环境污染管理体系既不通畅,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的职责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监管不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主要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农业部门,另一个是环保部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部门政策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不是其关心的主要或重点内容,因此在其政策中没有充分体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内容。同样,而环保部门一直以来长期的重点工作是城市建设和工业污染的监管,没有明确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其管理中。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导致“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局面,进而强调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出现了所谓的管理“真空”。这也是导致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污染,首先应通常合理的管理体系。

3.1.2 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 规范规模养殖场的建场规划及布局。主要就是养殖场的选址管理问题,这方面辽中县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挂历制度。建场时,场址的选择应经过环保部门、村委会的同意,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切忌私建滥建。选择的场地应远离交通干道、人生活区、饮用水源、风景名胜区,最好有一个附属鱼塘,以便消化、处理经环保处理后的“污水”。场内部生产区要和饲养员生活区分开。农牧区的养殖场均将污染物直接漫流或渗坑排放或沤粪积肥上地,对农牧区水源井造成污染。所以,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前提下,在规划合理选择建场地址就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因此,应当抓紧制定全县的畜禽养殖场选址方面的强制性规定,并纳入环保审批程序。

3.1.3 建立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 从前面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对畜禽养殖企业实施排污检测并征收排污费,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那么,为防止畜禽养殖污染进一步发展并使其得到有效治理,就应当建立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对于排污费的征收,主要依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_2001)进行,按照这个规定,起征标准为:猪500头以上,蛋鸡15000羽,奶牛100头,肉牛200头。但是,具体以多少为准,我们还是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标准。

3.2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安排

3.2.1 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 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应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

3.2.2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3.2.3 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时,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养殖场垫料应妥善处置。

3.2.4 鼓励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1)高品质、高肥效复合有机肥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预处理新技术。3)快速厌氧发酵工艺和高效生物菌种。4)沼气净化、提纯和压缩等燃料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1)高效、低成本的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2)畜禽养殖废水回用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

参考文献

家禽养殖管理篇5

第一条为加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场是指由独立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兴建的,具有固定养殖场所,畜禽常年存栏稳定,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养殖基地。

畜禽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划出的专门供多个养殖户或业主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的区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备案,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符合备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有关内容进行信息收集和监督管理的行为。

第四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兴办畜禽养殖场(含种畜禽场)、养殖小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本办法向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条件

第五条养殖规模

(一)养殖场备案规模标准(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奶牛、肉牛50头以上,肉羊栏200只以上,马、驼50匹、峰以上,驴100头以上,蛋禽2000只以上,肉禽3000只以上,兔500只以上。

(二)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常年存栏):生猪500头以上,奶牛150头以上,肉牛200头以上,肉羊1000只以上,驼150峰以上,驴300头以上,蛋鸡10000只以上,肉鸡20000只以上。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由自治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与补充。

第六条饲养管理

(一)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二)符合国家、自治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有关畜禽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饲养管理制度健全。

(三)同一场和小区只饲养一种畜禽,同一圈舍饲养的猪禽实行全进全出。

第七条技术力量: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第八条卫生防疫

(一)具备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二)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设施设备或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第三章备案程序

第九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申请备案,由兴建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单位和个人向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申请表》。

第十条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核实并完成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登记备案,并核发畜禽养殖代码;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备案,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代码由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备案顺序统一编号,每个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只有一个畜禽养殖代码。

畜禽养殖代码由6位县级行政区域代码和4位顺序号组成,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第四章养殖档案管理

第十二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四)畜禽养殖代码。

(五)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小区以户为单位建立养殖档案,使用同一畜禽养殖代码。

第十四条种畜场饲养种畜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种畜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第十五条养殖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等为2年,牛为20年,羊为10年,其它畜种为5年,种畜禽长期保存,牛羊育肥场(小区)的养殖档案应保存5年以上。

第十六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及种畜个体养殖档案格式应当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规定的文本样式填写。

第十七条养殖档案记载的信息应当连续、完整、真实。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销售或购进畜禽,应及时在畜禽养殖档案中登记畜禽标识编码及相关信息变化情况。

第五章备案管理

第十八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对已备案内容进行变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原备案管理部门提出变更备案内容的申请。

第十九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备案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实行动态管理,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优先扶持已备案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对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标准,备案中提供虚假材料的,应当注销畜禽养殖代码。

第二十条对应申请备案而未申请备案的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畜禽养殖代码。

家禽养殖管理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废渣,清洗畜禽体和饲养场地、器具产生的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

畜禽放养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拟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

第六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第七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四)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本办法颁布前已建成的、地处上述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搬迁或关闭。

第八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营的同时予以落实。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竣工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九条畜禽养殖场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依法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索取资料,采集样品、监测分析。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

检查机关和人员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畜禽养殖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

第十五条禁止向水体倒畜禽废渣。

第十六条运输畜禽废渣,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妥善处置贮运工具清洗废水。

第十七条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或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提出限期治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应向做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限期治理计划,并定期报告实施情况。提交的限期治理计划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项目进行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上述综合利用方案的落实情况。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储存的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二)向水体或其他环境倾倒、排放畜禽废渣和污水的。

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本办法中的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上述标准作出规定。

地方法规或规章对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规定严于第一款确定的规模标准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中的畜禽废渣,是指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家禽养殖管理篇7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长白山区,全市幅员面积15195km2,人口227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本市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方式从过去以农村分散饲养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为主。为便于运输,降低成本,养殖重点区域从过去的偏远农村逐渐转移到城市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养殖数量及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按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标准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猪养殖数量达17万多头、奶牛达1600多头、肉牛近2万头、蛋鸡达200多万只、肉鸡达1000多万只。

2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多年来,随着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出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污染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等特点。

2.1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年产畜禽粪便达31万t,年产污水达25万t。其中,养殖户年产畜禽粪便18万t,年产污水15万t,粪便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58%,污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60%。而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粗放管理,畜禽粪便有效利用率要比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低得多,畜禽粪便及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可以说,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2畜禽粪便污染程度加剧随着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增加及养殖方式的改变,污染程度也日益加重。过去农村的一家一户散养,畜禽粪便产生量少,自家土地足以消纳。目前的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使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大大增加,由于养殖户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且本市的绝大部分养殖场都属于微利企业,没有能力置备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随意丢弃或任意堆放在露天环境中及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极为普遍,既浪费了大量有机肥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体、空气及土壤,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本市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案件时有发生。

2.3畜禽粪便污染范围扩大近年来,由于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本市很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集中在城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东昌区是本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全区规模化养殖户达50多个,不够规模的养殖户则不计其数,这些养殖场均建在东昌区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在满足市区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大量含有毒害成分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高浓度污水严重污染着附近的生态环境,威胁着市区周边的环境质量。这种状况在本市所属其他县(市、区)也普遍存在。

3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及养殖区域的变化;二是前些年,各级领导在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没有意识到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三是多年来,政策上的农牧脱节使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被农业生产有效利用起来;四是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只注重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五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监管还不到位;六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

4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

4.1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全市7个县(市、区)环保局只有4个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保站,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农村生态环保机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最好是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中,这是做好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根本保障。

4.2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意识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粗放经营管理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必须采取集中培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从而提高经营者与老百姓的环境保护及法律意识。

4.3加大政策扶持与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经营者没有经济能力购置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本市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及科技上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环保、农业、畜牧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鼓励养殖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四位一体”(即畜禽舍、温室、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生态工程,配备质高价廉的有机肥生产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以逐步减轻和改善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状,实现环境与效益的“双赢”。

4.4制定严格的整改措施及审批制度,杜绝新的污染源的产生针对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限期整改措施,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审批制度。环保部门应和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协调好,尽量减少农牧脱节的现象。对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要限期进行整改,直到达标排放为止。在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现有的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制度进行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家禽养殖管理篇8

禽流感重创养殖业

“今年对中国养殖业来说绝对是一个相当糟糕的年景。”山东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齐海艳表示,去年爆发的“速成鸡”事件,对山东与河南地区的肉鸡养殖业的负面影响还未消除,从天而降的禽流感又使全国家禽养殖业陷入更大、更深的危机当中。

据了解,截至4月17日,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天津、郑州等12个省会级城市暂停活禽交易,这还不包括人口超千万的苏州市及其他城市。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通过对家禽业的龙头企业调查和测算,截至4月15日,禽类中仅肉苗、活鸡及鸡肉产品损失已经超过167亿元。而鸡苗和活鸡每天持续着两三千万元和超亿元的亏损。农业部数据显示,与4月1日H7N9禽流感刚发生时相比,4月17日全国鸡蛋价格降幅为3.1%,白条鸡降幅约达7%。一些地方如江苏黄羽肉鸡销售价格每公斤仅2.8元,降幅在60%~70%。

H7N9正在重创家禽养殖的整个产业链。目前,在禽流感疫情出现的省份禽产品价格暴跌,销售基本停滞,苗鸡无人问津,产品积压异常严重,中小养殖户深度亏损,行业稳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未出现疫情的广东等省,也出现禽类消费锐减、养殖产品无人问津的情况。

事实上,H7N9正在促使人们对“以量取胜”的过度集中养殖方式进行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应加大技术指导和防疫服务,全面解决养殖业面临的挑战。他表示,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进程中,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本是发展方向,但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过密养殖容易滋生病菌,禽畜免疫力会缺乏、抵抗力下降,患病风险大增。而在养殖中滥用药物的行为,还可能因药物残留增加食品安全隐患。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规模化养殖需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加快推进家禽屠宰加工标准化建设,加大对病死家禽处理的补贴力度,引导养殖户特别是散户对病死家禽的无害化和生态化处理,排除疫病发生的隐患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养殖企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公共财政发力 保护农民利益

针对禽流感对养殖业的影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继续狠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放松,尽最大可能降低病毒由动物传播给人的风险;密切关注疫情对家禽产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切实稳定养禽业发展。

据了解,农业部门将努力稳定家禽业生产。跟踪监测家禽产品价格和市场销售动态,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推行健康养殖,加强科普宣传,提振消费信心,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全面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抓好春季集中免疫及活禽市场管理,组织专家对H7N9禽流感进行科学解读,引导消费者合理食用家禽。

为了减少农民损失,已有不少地区宣布对受创的家禽养殖场(户)进行财政补贴。禽流感疫情最先发生的上海市共安排财政资金逾3200万元,对在本次防控禽流感中受到影响的本市家禽养殖场(户)给予财政补贴。同时,上海还对该市范围内的肉鸡和淘汰蛋鸡实行定点保护价收购。肉鸡收购每公斤不低于9元,淘汰蛋鸡收购每公斤不低于7元。

鉴于禽流感对养殖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安徽省近日出台系列举措,对涉禽龙头企业提供50%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推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产销对接,扶持养殖和加工企业,稳定禽业发展。此外,安徽省政府还要求,龙头企业要做好与养殖户的产销对接,履行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和订单,保障农民利益。

据最新消息,江苏省苏州市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养殖场(户)进行一次性补贴。

据悉,苏州对种禽养殖场(户),按照种畜禽分级管理原则,对全市持有省、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场(户),以3月1日至4月15日平均存栏种禽数为计算依据,按每羽种禽12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全市持有县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孵坊(场),从4月8日起至4月30日,根据孵化禽苗数,按孵化(包括嘌养的苗禽)每羽苗禽0.5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各区的补贴经费,由市财政、区财政各承担50%,各县级市的补贴经费由各县级市承担。

防控风险 农业保险被寄予厚望

就在预防禽流感成为焦点话题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可能带来的损失成为保险业关注的重点。尽管目前多地已对家禽业出台了一些补偿政策,但李国祥认为,国家要建立系统的补救机制,要将财政补贴和农业保险结合起来,像支持生猪产业一样支持家禽产业,大面积推出家禽保险等惠农政策措施。

“当前的疫情可能会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禽蛋供求平衡带来影响。”李国祥说,现在禽类价格低迷或将导致9月份消费旺季时的供求缺口,对整个行业的产能恢复和市场价格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除增加财政补贴,也要对养殖户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在关键的时刻保护好生产能力。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看来,要减少农户因疫情或意外受到重创,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面积推广政策性农险,包括其覆盖的地域以及承保的范畴。目前的瓶颈是老百姓投保意识弱,如果政府不加大农业险补贴力度,就难于推行,因此现阶段还是需要借助财政补贴。“如果对每种作物以及家禽投保都能给予80%的补贴,相信农户的投保意识会逐渐提高。”

庹国柱介绍,目前获中央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达18类,主要包含玉米、蔬菜塑料大棚等种植业保险以及奶牛、能繁母猪等养殖业保险,尚未包括鸡鸭。仅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存在靠地方财政补贴开展包括鸡鸭等家禽在内的政策性农业险。下一步要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从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验来看,如果能够把家禽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对于家禽保险覆盖面的提升,将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郭丽军则指出,目前针对政策性农业险的财政补贴大部分是给农户,也就是说鼓励农户去投保。除北京、浙江等省市外,很多地方缺乏给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补贴,险企经营此类险种面对成本压力,积极性很难调动。

此外,庹国柱强调,目前禽流感不仅导致部分鸡鸭被扑杀,也导致鸡鸭等价格直线下降,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压力。故未来针对鸡鸭等养殖业,除了建设灾害保险外,还可建立“收入保险”,缓解类似价格波动给养殖户带来的收入压力。

日前,保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家禽保险禽流感责任理赔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禽流感事件可能对养殖业造成的影响,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农业保险的理赔服务工作,确保受灾养殖户生产生活的稳定。

上一篇:工程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乡镇财务调研报告范文